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农村艺术教育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2-19 16:27:06

农村艺术教育论文

农村艺术教育论文范文1

关键词: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研究报告;问题及对策;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艺术教育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学校美育实施的效果。加强学校艺术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素质教育的实施为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艺术教育正面临着建国以来难得的机遇。

学校艺术教育与学校其他方面教育相比较,有着自身的特点与规律。它是一种实践性、参与性、感染性很强的教育活动。因此,学校艺术教育无论在教学内容上还是在实施途径上,都包括三个主要方面,一是艺术课程教学,二是课外、校外艺术教育活动,三是校园文化建设。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共同发挥着显性和隐性的育人作用。

中国85%左右的学校在农村,75%的学生在农村,农村艺术教育的发展直接影响整个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几年,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很快,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校的开课率大幅提高;教学改革不断深入;艺术教师队伍建设发展较快;艺术教育投入有所增加,办学条件有所改变。但从整体上看,农村学校艺术教育仍然是整个学校教育中最薄弱环节,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艺术教育的指导思想不够明确,造成一些学校只重视少数尖子、忽视面向全体;重视比赛、忽视教学。仅仅把艺术教育的外显成果作为响应素质教育的举措。二是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给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任务、提供了新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对艺术教师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使部分艺术教师原有学历的知识结构及教育教学思想严重落后于时代的要求。另外,农村艺术教育基本条件建设相对薄弱,教学、科研和管理还相对落后的问题也普遍存在。以上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艺术教育的健康发展。因此,明确艺术教育的指导思想,提高对艺术教育性质、作用的认识,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艺术教师队伍,进而探索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的途径与方法,是当前艺术教育面临的首要任务。

二、实验的设计

1.实验目标。结合农村学校现状,拟着重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现状、问题的调查研究;(2)艺术教育在农村学校教育中的作用;(3)艺术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素质;(4)艺术教育内容三个方面的关系;(5)农村学校艺术教育资源共享研究。

上述问题的解决,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为“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现状、问题和对策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为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健康顺利发展提供有利的保障。

2.实验时间。计划从2004年4月至2005年7月完成,实际完成从2004年4月至2008年12月。由于最初估计不足,在课题实验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对于课题研究中涉及的每一个问题研究解决不是那么容易的,如果时间过于仓促,课题的研究就不可能深入,也就失去了我们研究此课题的实际意义。因此,从课题研究的实际出发,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和科学负责的精神,决定延时结题,求得更加真实有推广价值的实验研究结果。

3.实验研究对象。以课题组成员为核心,在教育局体卫艺科和教研室艺术教研组的指导下,调动全县艺术教师广泛参与,以艺术课程教学,课外、校外艺术教育活动,校园文化建设三个方面为切入点,研究对象涵盖全县所有中小学校。

4.实验研究的内容与方法。实验研究的主要内容:(1)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现状、问题的调查研究;(2)艺术教育在农村学校教育中的作用;(3)艺术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素质;(4)艺术教育内容三个方面的关系;(5)农村学校艺术教育资源共享研究。

实验研究的方法:(1)分析研讨法:搜集国内外有关艺术教育的理论文献,结合中国有关艺术教育的法规和规程,进行研讨、分析,借以提高对艺术教育的认识;(2)追踪调查法:将理论研究与艺术教育实践相结合,深入学校、深入课堂,结合实际调查研究,探寻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的途径与方法;(3)实验总结法: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开展有针对性地变革研究,分析其发展轨迹和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总结经验,使之上升为具有普遍规律的理论,使农村学校艺术教育改革超越经验的局限性,步入科学化的轨道。

5.实验研究原则。(1)实践性原则:课题研究的着力点要立足现有条件实际,立足学校、教师、学生实际需要;结合实际工作去研究探讨。(2)统一性原则:课题研究要以课程改革理念为指针,所有研究务必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3)可操作性原则:农村艺术教育积账很多,我们的研究既要有超前意识,更要立足实际,避免海市蜃楼似的虚无缥缈,要符合实际。(4)开放性原则:围绕课题研究的中心问题所展开的各个问题的研究要互相结合,互相作用,不要割裂开来;另外除了课题组成员外,还要广泛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参与,形成边研究、边促进的良好局面。

三、实验研究的程序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建立机构:建立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制订课题研究计划,做好课题开题的宣传与发动,明确课题组成员的任务与行动计划。

负责人:孙伯旭

成员:王卫欣王东霞刘秀云刘艳红刘强

张志文赵红赵江汉张娟邱文红

李春燕张淑艳李提姗王红艳冯敏

张文杰魏巍

2.学习调研:发动课题组成员查找有关艺术教育理论资料,搜集当前对艺术教育论述的最新信息;组织课题组人员进行座谈,明确各自所负责研究的内容;对各自所研究的内容进行交流,通过相互沟通明确目标,形成共识,使研究达到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分工合作。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1.围绕: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现状、问题的调查研究;艺术教育在农村学校教育中的作用;艺术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素质;艺术教育内容三个方面的关系;农村学校艺术教育资源共享研究等内容,成立五个研究小组,课题组人员任组长,吸收部分青年骨干教师参与研究。

2.各研究小组针对各自的研究内容,通过调研、座谈、问卷等形式,了解广大校长、教师、学生对艺术教育的看法、感受和需要。

3.通过实践为理论提供依据,开展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及课外艺术活动,结合所研究内容进行总结,为课题研究寻找支点,提供依据。

4.适时组织各种交流、比赛,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成果以论文、教学叙事、教学案例分析、教学实录等形式加以检验,倾听各方意见和建议,进而增加研究人员的自信心,也使研究成果得以推广。

5.定期交流,总结修正。每学期至少二次组织课题组成员汇报会,对研究进程与成果、内容进行调整和分析,对实验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加以解决,研究布置下阶段的研究行动计划。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1.总结归整。通过对五个方面内容研究的分析、总结、提炼,完成《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的实验报告及相关材料的总结工作。

2.归纳研究过程中形成的相关成果,以论文集、音视频实录等形式整理汇编。

3.召开研讨会,通过交流、观摩等形式对研究成果进行宣传、推广,以检验成果的科学性、可行性、整体性、发展性、可操作性,使之更加完善。

4.归纳整理,申请鉴定。对需要评审的相关课题资料汇总,提请专家评审组对报告及相关成果进行学术鉴定,并呈送上一级课题领导机构审批。

四、实验研究的成果

(一)深化了艺术教师对艺术教育的认识

1.缺失艺术教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缺乏艺术素养的学生不是全面发展的学生。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艺术教育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学校美育实施的效果。加强学校艺术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也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要求。缺失艺术教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没有接受艺术教育的人是不完全的人。

2.让每个农村学生成为艺术教育的受益者。艺术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平等地接受艺术教育是每个学生应有的权利,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艺术教育的受益者是公平教育的要求和体现。如果农村的孩子和城里的孩子能学同样的数理化,却不能享受同样的艺术教育,那就不是真正的教育公平。

3.让每个农村孩子的眼睛亮起来。艺术教育具有实践性、参与性的特点,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营造了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实践证明,每一个农村孩子和城市孩子一样,都具有感受美、表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天赋和潜能。学校艺术教育就是要发现、激发、调动、激励、培养、发展农村学生的这种天赋和潜能,让每一个农村学生成为德智体美等诸方面全面发展的人。

4.艺术教育对于全面提升国民艺术素养具有的基础性作用。艺术教育是“人本”教育,不是“文本”教育;艺术教育是“艺术”教育,不是“技术”教育。意识决定行为,对农村学校艺术教育性质和作用的认识,使艺术教师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改变就技术教技术,改变照本宣科的教育方式,解决了艺术教师原有学历的知识结构及教育教学思想严重落后于时代要求的问题。在艺术教育实施中潜移默化的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开启心智,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明确了艺术教育三个方面的关系

认识的提高为很好的处理艺术教育三个方面的关系奠定了基础。明确了艺术教育的指导思想,使艺术教育工作能够高效率的进行。在2007年和2008年的艺术工作中,广大教师根据全年的工作安排,结合自己的实际,协调安排好课堂教学和课外、校外艺术活动的关系,改变了有艺术活动就停开艺术课的现象。体现了广大教师对艺术教育三方面内容的把握意识和协调能力。

(三)促进了艺术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通过参与研究,使广大教师明确了当前形势下如何强化自身素质,解决了艺术教师原有学历的知识结构及教育教学思想严重落后于时代要求的问题,形成一支业务素质过硬的、能够满足学校艺术教育需要的艺术教师队伍。为了达到以研究促提高的目的,我们在2007年举办了“宁河县艺术教师基本功比赛”,既促进了艺术教师素质的提高,也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四)加强了艺术教育资源的共享

课题研究大大强化了艺术教师相互之间的交流,为全县艺术资料和设备资源、人力资源等艺术教育资源的共享创造了条件。2005年,我们对全县艺术教育设备、资料等进行了统计,除了大件设备外,所有物质材料形成全县流通,相互支援的政策,将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效益。同时材料的交流进一步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往,改变了过去各自为战、信息闭塞的局面。

(五)提高了艺术教师对教育科研的认识

课题研究使我们有机会把艺术教师从各校的“角落”里拉出来,给他们提供交流、展示的舞台,使他们意识到教育科研在我们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更新了教师们的教育观念、教学理念,大大提高了自身素养。最近几年,在全国及市、县组织的论文评比,教师基本功大赛及各种艺术教育获得中,课题组成员获得了许多优异的成绩,证明了课题实验对于提升艺术教师的综合素质具有显著的作用。

(六)形成了良好的艺术教师研讨交流的运行机制

经过几年的研究,使我们形成了一个很好的艺术教育研究氛围,在教育局体卫艺科和教研室的支持下,我们形成了每年搞不少于四次的研讨会,每年搞一次教师基本功比赛,彻底改变了艺术教师在学校“形单影只”的局面,给他们营造一个温馨充实的“家”;随时更新全县艺术教育资源配置统计,充分发挥资料的利用效率,达到资源共享。

实践证明,只有解决了认识问题,才能保证艺术教育的方向正确;只有形成一支高素质的艺术教师队伍,艺术教育的开展才有保障,只有相互合作,达到艺术教育资源共享,才能使艺术教育工作形成合力,高效率的开展。

五、对课题实验研究的认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及展望

我们在研究中经常会有困惑,“应试教育”、功利思想、领导对艺术教育的认识等等问题,总使我们有被挤压、被边缘化的感觉。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感觉我们的研究工作总是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徘徊,总是有一种想突破但又不能的感觉。我们在反问,我们所确立的研究目标是不是出现了问题?但得到的回答是:我们的研究方向还是科学合理的,也是当前农村艺术教育必须要解决的问题。那是什么在隐约地制约着我们呢?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制约我们发展的恰恰是当前艺术教育管理机制的不科学。当前以校为单位的艺术教师管理模式,使艺术教师的工作受到很多环节的制约,这些制约就像很多座大山,阻隔在广大艺术教师之间,这样的管理模式也使所有艺术教育工作在落实的过程中层层衰减;另外,我们在“艺术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素质”的研究中发现,不论是以校为单位的艺术教师管理模式,还是从要求学生全面接受艺术教育的角度,都要求艺术教师必须具备综合的素质,尤其是综合艺术素质,但又有多少教师能够真正达到这个标准呢,这样的要求符合客观现实吗?

所有问题的提出使我们发现,我们在研究过程中之所以会有困惑,恰恰是因为我们的研究是在当前的管理机制下进行的,大前提决定了事物的结果。包括全国的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如果不在艺术教育管理模式上有所突破,就谈不上艺术教育的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几年的研究使我们深深地感到,我们的研究夯实了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基础,但改变现有的艺术教育管理机制,是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科学、健康发展的保障。可以说这是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的两个轮子。

随着时代的进步,随着艺术教育管理机制研究的加强与深入,具有科学性、可行性、整体性、发展性和可操作性的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的途径与方法将更加完善,将更加有力地推动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健康顺利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万丽君.走向公平的艺术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17-42.

[2]王安国,吴斌.《音乐课程标准》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3]巴班斯基.中学教学方法选择[M].张定璋,高文,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4]高校艺术院校.艺术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

农村艺术教育论文范文2

关键词:农村小学;艺术教育;现状;规范化

艺术教育在基础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从教育方针的角度出发,人们把艺术教育称之为美育的核心部分。当前全国范围内都在实施素质教育,从这个角度看,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健康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所以加强艺术教育即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之一。但是,当前学校艺术教育在农村还处于相对薄弱的地位,无论是在教育观念、教学管理、教育水平以及硬件投入、师资建设等方面均相对滞后,尤其是农村小学的艺术教育仍处于极不规范的现状。本文针对农村小学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试提出对其进行规范化的对策。

一、我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现状

1.思想认识的模糊性

农村小学艺术教育发展到今日,仍有绝大多数的教育工作者、家长对艺术教育重视不够,认识片面、模糊,坚持升学应试教育是根本,认为素质教育和艺术教育乃一时形势需要,因此消极对待,简单应付。即使是名义上开展了一些艺术活动,却仍然忽视了教育者自身思想观念的转变和更新,缺乏正确的认识,最终也只能流于形式。

2.培养目标的功利性

艺术教育的过程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艺术教育不能视为单纯的消遣娱乐享受或单纯的技艺传授,而应注重学生审美文化素质的培养与提高。艺术教育是潜移默化地作用于人的生活,具有极大影响力的隐性教育。正是由于思想认识上的模糊导致农村小学艺术教育在培养目标上带有浓厚的功利性,视艺术为技术,认为学生接受艺术教育就是在培养艺术技能。完全追求显性的表面上的东西,而忽视艺术教育的隐性作用。

3.硬件投入的局限性

目前农村小学校舍设施比较落后,教育经费十分紧张,要想一次性建足供音美教育的特种教育,供音美兴趣小组发展特长的专用训练室,一次性上足为发展艺术教育所需的昂贵而又配套的音美器材,显然是力所不及的。

4.艺术师资的缺乏

据调查,绝大多数农村从事艺术教学的教师是半路出家,基本上都是非艺术学科的教师兼任艺术教育教学任务,他们对艺术教育的基本知识缺乏必要的了解和掌握。这样不但影响艺术教育的发展水平,而且会对这项工作的科学性和严肃性造成重大的损害,极个别教师甚至会误导这项工作的发展方向。

二、农村学校艺术教育规范化对策

1.端正艺术教育思想,摆正艺术教育位置

(1)必须从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入手,以多种形式开展端正教育思想的学习、讨论和实践活动。要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艺术教育法规和艺术教育理论。大力开展此类学习、讨论及实践活动,形成一种尊重艺术教育的良好氛围。

(2)从农村小学实际情况出发,加强对广大教师的艺术教育。可以在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岗位培训中进行必要的艺术教育法规、理论学习与考核等,培养教师的艺术意识和艺术情感,这是从根本上转变当前农村艺术教育落后局面的最佳途径。

2.加大艺术教育投入,优化艺术教育环境

(1)学校可采取“滚动式投入”资金的方法。在学校各项经费开支中,最大程度地压缩其他方面的开支,每年加大艺术教育的开支比例。这种如同滚雪球一般的投入方式,既有利于学校的整体投入的发展,又会使艺术教育的硬件逐渐配备起来。

(2)争取社会信任。其方法是通过向社会、向上级主管领导汇报阶段性的艺术教育成果,以一流的业绩、辉煌的成果赢得领导的信任,用满意的效应、信任的效应争取社会各界、上级领导增加对学校专项资金的投入。

(3)诱导家庭投资。其主要做法就是以学校较有影响的艺术教育水平,以培养出智艺双全的四化所需要的人才,增加家长艺术教育的向心力,使家长自觉地诱发出为培养孩子的艺术特长增加投资的信念。

3.建设艺术师资队伍,夯实艺术教育基础

在扩大教师队伍方面,可采取外聘、内引的方法。

(1)“外聘”即到社会上直接聘请有某项艺术专长的人才作为校外辅导员,定期到学校辅导。外聘人才的辅导作用表面上是直接服务于学生,实质上也会自觉地影响学校的在职教师,具有一种隐性的辐射作用。

(2)“内引”即以学校独特的艺术办学特色吸引有一定事业追求的教师到校任教。教师心理品质研究表明,艺术教师在崇高事业、树立远大的职业抱负方面,与其他的学科教师相比更具特点。尤其是一些刚刚踏上教育岗位的年轻艺术教师。学校应以艺术教育的成果吸引有远大理想的青年教师任教。

在提高教师的自身业务素质方面,学校应面对现实讨论提高艺术教师业务素质的最佳途径,通过外访、自研、互帮三结合的方式提高艺术教师的素质。

(1)“外访”,即组织艺术教师外出访问、考察,与兄弟单位建立“艺术友谊校”等不同形式的外访活动,促使艺术教师的业务素质得以快速提高。

(2)“自研”,是艺术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主渠道,为使“自研”卓越见成效,学期初要求教师各自提出明确的目标,采用以理论学习为先导,以观看录像为中介,以实践操练为重点的模式,有效地达到既定目标。

(3)“互帮、互学”,是广为人知的一种互相促进、互相提高的基本方法,在艺术教育中尤为有效。

4.提高艺术教育水平,促进艺术教育发展

影响农村小学艺术教育规范化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艺术教学质量,特别是艺术课堂教学质量。

(1)提高艺术课堂教学质量,建立激励机制。学校应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课堂评价标准)和计划,鼓励和督促艺术教师搞好教学工作。

(2)加强艺术课堂教学改革,鼓励教学创新。传统的教学模式仍困扰着农村小学的艺术课堂教学,艺术课更应强调“面向全体,以学生发展为本”。应主张“艺术学习的个性化,有自身学科特点”。应该鼓励艺术教师进行教学科研和教学创新,及时总结并积极推广优秀教师的教学课例和成果。

(3)加强校园艺术文化建设,促进艺术教育健康发展。校园艺术文化是艺术教育的一部分,管理建设好校园艺术文化,营造浓厚的健康的校园艺术文化氛围,有利于提升学校艺术文化品位和学校艺术教育质量。

总之,农村小学艺术教育的规范化程度亟待提高,相信在教育局的正确教育思想引导下,在地方各级政府领导的大力贯彻下,在农村小学的广大基层教师的辛勤耕耘下,农村小学的艺术教育活动必将找到适合自身的发展之路,在实践中取得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会会议纪要》的通知[J].教育部政报,2001(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艺术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农村艺术教育论文范文3

学校艺术教育有着自身的特点与规律。它是一种实践性、参与性、感染性很强的教育活动。因此,学校艺术教育无论在教学内容上还是在实施途径上,都包括三个主要方面,一是艺术课程教学,二是课外、校外艺术教育活动,三是校园文化建设。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共同发挥着显性和隐性的育人作用。中国85%左右的学校在农村,75%的学生在农村,农村艺术教育的发展直接影响整个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几年,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很快,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校的开课率大幅提高;教学改革不断深入;艺术教师队伍建设发展较快;艺术教育投入有所增加,办学条件有所改变。但从整体上看,农村学校艺术教育仍然是整个学校教育中最薄弱环节,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艺术教育的指导思想不够明确,造成一些学校只重视少数尖子、忽视面向全体;重视比赛、忽视教学。仅仅把艺术教育的外显成果作为响应素质教育的举措。二是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给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任务、提供了新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对艺术教师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使部分艺术教师原有学历的知识结构及教育教学思想严重落后于时代的要求。另外,农村艺术教育基本条件建设相对薄弱,教学、科研和管理还相对落后的问题也普遍存在。以上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艺术教育的健康发展。因此,明确艺术教育的指导思想,提高对艺术教育性质、作用的认识,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艺术教师队伍,进而探索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的途径与方法,是当前艺术教育面临的首要任务。

二、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1.学校艺术教师师资配备严重欠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贫富差距拉大,社会不公平的现象开始显现。农村的发展无法跟上城市的步伐,艺术教育在农村难以得到教师队伍的支持,很难引起他们的共鸣,所以也就流于形式,无法落到实处。这些对于广大的农村学子来说,是非常不利的。长期以往,在艺术教育传播的源头上,就与城市拉开更大的差距,这些都与我们教育理念和初衷相违背。学生的审美素质高低和艺术能力是否全而提高,受艺术教师的专业结构的影响。农村艺术教师分配比较不合乎标准,大部分农村学校教师不配套、专业不对口,有部分教授艺术课的教师所学习的专业并不是艺术专业。而有的专业院校毕业的艺术老师却带其他毫无关系的课程,又或者其他课程教师兼职教艺术课程,还有就是艺术教师频繁更换,几乎没有专职艺术教师,由于忽略了艺术教育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中起到的作用,很多艺术教师被迫都改行教其他课程。这种现象在全国各农村学校应该常有发生。教师队伍分配是否合理、科学,直接影响我们培养人才的质量。

2.艺术课被文化课挤占。

由于应试教育给其他文化课老师及学生本身带来的压力很大,很多老师、学生“重文化”“轻艺术”的思想很深,学生的课表上主要安排的是语、数、外等科目。艺术课一个班一周只有一节。当有些主课老师发现课程进度跟不上了,那唯一的一节艺术课就要光荣的牺牲。并且领导、老师、家长、学生都认为艺术课可有可无,挤占文化课的现象任然存在。直接影响到农村艺术教育的课程不能够开齐开足。

3.艺术课课时开设不够。

农村学校虽都己经陨枰帐踅逃课程音乐课、美术课、书法课等,但离国家规定的课时标准还有一定距离。一般农村高中学校高一艺术课课设一周一节,而到了高二迎接学考、高三迎接高考,根本就没有开设过艺术课。影响农村学校课程课时陨璨还坏囊淮笤因,也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师资力量匮乏,艺术教师的兼职情况太重,所以直接影响到课程陨枨榭龊没涤敕瘛

三、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对策

1.发展壮大本校艺术教师队伍。

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首选是培养全面的兼职艺术教师,主要针对这些兼职老师艺术理论知识、和基本的技能培训,种种困难下,如何让他们合格呢?这就需要我们学校领导适当的争取继续教育的机会,从非专业向专业化的教师转变需要一个过程,岗前培训是必要的。针对部分教师某方面的天赋或喜好一专多能的培养,提高综合素养。我们还可以尝试走教式的方法,通过同一乡镇共享艺术教师资源,实现优化配置。吸引专业院校的艺术毕业生,可以通过宣传,积极的吸收专业院校的人才到农村从事艺术教育工作,也可以用下乡实习的方式,让农村学校有充足的“临时”艺术师资,这样没有经验的毕业生既可以将理论知识用于实践中,学校也可以暂时解决师资匿乏的难题,达到双赢局面。还可以让城关和农村优秀教师暂时交换工作岗位,这样使艺术教育者更有动力。让当地的民间艺人进课堂也是不错的想法,我认为也是解决师资问题匿乏的问题可以考虑的办法。

2.提高农村学校艺术教师专业素养。

根据农村学校现状,先将本校己有的专业艺术教师做一个全面的培训,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关键还是教师队伍是否专业化,没有过硬的技能,艺术教育的实施只是空话,因为艺术课程的综合性和人文性是新课强调的内容,是一种全新的形式,教师的技能示范起到很大作用,要想学会一门技能,是需要长期坚持的,一教师多技能的趋势是必然的,为艺术教师提供专业的有针对行的继续教育培训,让专业教师的专业技能、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得到很好地提高,为他们的进步提供阶梯。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利用现代科技,进行网上继续教育的学习,条件稍差的学校可以通过兄弟学校互帮的方式到附近学校交流学习经验,或者让其他专业好的艺术教师做一些相关专业知识培训活动,如定期开展绘画、声乐技能的培训班,这样就地取材的方式节约了一些费用。

3.丰富农村学校艺术教育课堂教学内容。

农村艺术教育论文范文4

教育部2002年5月下发的《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年)》中明确了发展目标:至2005年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艺术课开课率达到100%,农村学校达到90%,处境不利地区的学校达到70%,至2010年农村学校开课率达100%。由此看来农村地区艺术师资的培养时间紧、任务重,关系到我国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发展进程。为继续中文兼美术班的教学科研探索,经过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获悉:我省一些偏远地区的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师匮乏问题仍然没有解决,其原因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虽然我国师范院校基本上已按地域性分布,但艺术类师资的总量还无法满足广大农村地区中小学的需要,农村学校担任美术课的教师多毕业于师范学校(中专)没有经过系统的美术专业学习,但他们大多有一定的教学经验,而且担任过两门学科的教学;

2.师范院校的美术教育专业由于分科太细,专业性太强,知识面狭窄,不能“一专多能”,同时他们对农村学校的教学环境、教学设备及学生的认识水平都无法适应;

3.虽然有一些美术教育专业毕业生来自农村,但他们从思想上也不愿再回到农村。上大学是跳出“农门”的思想根源来自家庭、社会的方方面面,学校教育一时扭转不了。导致很多毕业生流向城市打工行列;

4.农村学校规模小、数量大、学校分散、经费和编制都受到限制,加上其他原因,“养不起”只能任一门课的专职美术教师,美术课只有让一些“副科”老师兼任;

5.在一些传统文化浓厚的地区部分兼职美术教师具有民间美术传统绘画技能,但他们没有经过系统培养,学历不高。

教师的培养一般分职前与职后两个阶段。长期以来教师的职前教育基本是一种学历教育,因而一直受到普遍重视;相对而言,职后教育受重视程度要逊于职前教育。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发展,明确了终身教育的理念是我国教师培训的基石和精髓之后,在重视职前教育的同时大力发展职后教育,也是师范院校教学改革中新的发展思路。针对我省偏远地区的美术教育“贫血”现状,我校成教院针对皖南农村学校的实际需要,以“成人夜大”、“函授”的教育形式在一些较偏远的县城设立教学点。与当地教育主管部门联合。针对农村学校在职教师提高学历的需求,已培养了一批适应农村教育需要的兼职艺术教师队伍,为农村中小学艺术师资的来源拓宽了渠道。

笔者在担任几年农村在职教师“函授”班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与农村学校教师的交流,发现农村学校的教师队伍中有一大批热爱农村孩子,善于利用农村现有的教学条件,熟悉农村学校的教学规律,熟悉地方文化,掌握一定民间艺术技能的教师和兼职教师,使他们通过专业培训完全能胜任农村学校的美术教学。因为他们有高师课堂培养不出来的教学经验,他们热衷于教学工作,能因陋就简地寻求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农村学校现有的潜在力量。目前我国广大农村学校要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改善农村艺术教学的薄弱环节,需要大量的艺术师资。充分发挥农村学校的潜在人才资源,因地制宜地、有针对性地培养无疑是多出人才、快出人才的最有效方法。

二、针对文科类教师培养农村美术师资的可行性

目前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的改革正朝着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培养目标前进,从而调整课程内容和培养方式。新的课程标准和课程理念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将美术课程定性为“人文性质”。总结过去师范美术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中过多强调学科本位,及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生活经验等不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情况。根据我校中文兼美术班的教学经验和文学与美术理论互溶互通的原理,笔者认为:在农村学校的文科类教师中培养美术兼职教师是为农村学校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最有效途径,其理论依据是:

1.美术与文科同属社会科学范畴

它们之间的理论知识体系息息相通,从古到今绘画艺术与人文学科更有着相互融合、相辅相存的亲源关系。如中国画就是诗,书,画一体的艺术门类。在普通教育领域中,美术与文科共同承担着对学生的思想性、人文性、审美性的教育任务。在文科类教学中离不开美术的配合,如教材中的插图、诗配画和连环画、黑板报、教学挂图、幻灯片等。在美术教学中,更需要人文学科的理论基础、语言修养和广泛的社会知识。如教学中的教案编写,教学中对美术作品的赏析,对绘画理论的解释和作画过程的表述及对创作思想和审美意蕴的解析等。

2.从教学内容相互融合的方面看

文科的课程主要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学习、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及其人文知识,即听、说、读、写的能力。而美术课主要以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和作品赏析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前者以工具性、知识性为主,后者以认识性、创造性为主,因此两者存在着互补性,即对文学作品的理解需要审美能力的辅助。在美术基础教育中需要语言的启发、解释、表述。而且语言艺术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与造型艺术的感受能力、动手能力、想象力对普通教师的全面素质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

3.具有一定文科基础和教学经验的教师再学习美术专业,自然会与其自身文学知识相交融,文学与美术不同的表现手法、不同的选材角度、不同的技巧有助于拓展思维、开发智力、完善人格、实现自我

就人才培养而言,随着社会分工的日益精细,现代社会对“一专多能”型人材的需求也在急速增长。文美兼习,融汇贯通完全符合当今教育改革的要求。因此文科教师再学习美术专业并不是仅仅让学员多掌握一门不同学科的知识,两个专业简单相加只能形成油与水的关系,而文科与美术可以是互溶互渗、相辅相成的。

三、针对成人教师认识水平确定教学思路和课程框架

以我校在皖南山区黟县教学点的“美术特色班”为例。

美术特色班性质学制:师范类成人大专班学制三年。

美术特色班招生对象:主要是农村学校文科类教师(由当地教育局和学校推荐)及一些兼职美术教师(多为中专学历)。

考试方法:由我校组织辅导美术专业课,统一参加省成人高考。

2001届美术特长班学生情况调查

作为职后教师的培养,在课程设置上,应区别于职前教师的培养。美术特色班的教学对象都是有一定教龄的师范院校大专毕业生或中专毕业生。所以教学大纲中的相关公共课可以压缩,集中教学。把教学改革的重点放在“如何针对成人在职人员的认识能力和理解能力来调整美术专业的课程内容”。其思路有以下几点。

1.特色班的教学计划主要根据大专美术教育专业的教学大纲结合有一定文科基础的学员对课程内容的选择

针对入学时学员美术水平不整齐的情况,对美术课程进行了调整,试行把美术课分为三种形式:一是技法课。主要是绘画基础技能训练。绘画技能是普通学校美术教育中区别于其他学科特点,也是作为一位美术教师职业技能的核心。在美术基础技能训练中,我们试行以素描写生和水墨画为重点,要求学员对两种技能的有关知识和具体技能掌握得较熟练,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在此基础上学习其他技能,这时原有的美术技能就会产生正迁移效果,就会使学习新的美术技能变得容易和迅速。教学中,注重发挥学员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影响的作用,把绘画基础好的学生与基础弱的组合,互帮互助。二是阅读课:针对有一定文科基础和阅读理解能力的学生,采取由学生在课余时间大量阅读后,师生共同交流的教学方式。课程内容为中外美术史、美术评论及当代名画欣赏等,课前由老师确定内容,让学生先自己阅读,因为美术史的发展和文学史的发展有很多相关联的历史背景,而且审美能力的培养必须建立在具有较丰富的文化视野和一定的鉴赏水平之上。教学中主要以读书报告会的形式,师生共同讨论。三是辅导课:对那些在中小学教学中涉及但又不可能开足的技法课,采取课余时间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定期辅导和评讲的方法,同时借助电视台的美术讲座、美术技法大全VCD等现代化手段,聘请当地学校的美术教师定期辅导。定期举办作品交流会,充分利用美术的直观性,促进学生相互学习的积极性。

2.在理论课的设置上力求文学与美术的贯通

如在“艺术概论”的教学中注重了文学和美术的共同特征,即从两者不同的创作过程和鉴赏方法的比较中得到了更深的理解。再如增设“诗画鉴赏”专题课,将文学欣赏与美术欣赏融为一炉。以历代大师诗画作品为教材,用艺术概论为理论,去认识文学与美术的相通与不同。以文学作品和美术作品的交叉学习开阔艺术视野,拓宽欣赏知识面。

3.开设特色课

在皖南山区,古建筑群是保存较完好的天然艺术馆,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木雕、石雕、园林景观等中国传统艺术的精品,蕴含了祖先们的文化渗透和发展,是学习民间美术,研究传统美术文化的最好教材。因此在教学中就地取材,将写生课、史论课、创作课都围绕古建筑中的艺术形象,让学员能深入研究地方传统文化的艺术内涵,以此为基点,把中国传统艺术的教学提到一个较高层次。并鼓励学生深入当地的美术雕刻工艺厂、文化馆、民间木雕艺人的作坊,拜师求艺并聘请民间艺人上堂教学、传授技艺。

四、美术特色班的作用

美术特色班的培养大力加强了农村学校美术教师队伍建设,同时为教师队伍调整起到重要作用。如:

1.在不影响农村学校编制的情况下,扩大了美术教师队伍。有的学校培养了三四名能担任美术课的教师,改变了过去美术课只有个别人可担任的状况,学校可择优录用;

2.一些原来担任美术课,对美术有一定专长的代课教师因此获得了学历,使他们安心教学工作并在教学上精力集中。这些代课教师中大多对美术或民间艺术有一定特长,有的就是民间艺术家;

3.农村学校的一些学科由于招生数量改变,而多出了一些超过实际需要的教师,特色班的学习使他们有了重新学习转岗的机会,虽然他们的美术专业水平较弱,但他们更珍惜新的教学机会,工作更努力;

4.为了提高学历,农村学校的一些领导也参加了特色班学习,懂得了美术教育的重要性,为美术教学管理提供了保证;

5.对本地区文化遗产中的木雕、砖雕等民间美术的欣赏与学习培养了教师们对民间美术的热爱,为他们在今后的美术教学中溶入地方美术遗产内容打开了思路。

实践告诉我们:在成人美术教育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尊重成人学生的经验积累是必要的;同时要使教学内容满足成人学生不同层次的要求,真正体现出因材施教和按需施教,这样容易建立和维持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学生的思维积极展开,以提高教育效果和质量。要通过学科内容的结构化调整,处理好系统知识与实践经验的关系,把教学内容,社会需要和学生的发展三者辩证结合起来。

农村艺术教育论文范文5

在党中央和教育部相关文件的指导下,农村基础艺术教育比较从前已受到不同程度的重视。但仅重视远远不够,我们必须切实行动,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农村艺术教育现状,才是对农村孩子的真正关爱。这里,仅凭自身能力,对目前农村艺术教育现状的改善提出如下设想:

一、改善师资

首先,在新的高校招生条件下,国家招收的免费师范生中不乏艺术专业学生,相信这些艺术专业毕业生享受国家的免费教育后,也会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农村艺术教育的第一线,他们将会充实农村艺术教师队伍。高素质的艺术教师也会给正在萌芽的农村艺术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再不是靠“师资救济”与“艺术扶贫”,而是依靠自己的艺术教育师资形成良性循环。

其次,免费师范生的成长和成熟仍需一段时日,解决师资的当务之急仍应以目前农村基础教育现有师资为主。由于大部分农村中小学校规模较小,艺术教师较少,学校可以考虑让艺术教师流动起来。让有专业特长的艺术教师不局限在某一村镇、某一学校任课,可在周边各个学校之间轮流上课,充分发挥其艺术特长,实现资源共享。部分省市采用的“走教”方式,就是很好的办法。采取由乡(镇)中心学校统一调配“走教”、非艺术教师培训后改教、鼓励学校聘请当地的民间艺人到学校任教等措施,解决农村艺术教师缺乏问题。

最后,放宽政策,充实艺术教师队伍。如:建立艺术类师资培训网络不断提高艺术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部分教师的艺术特长不逊于专业人才,这样也可使暂时没有艺术教师的学校通过培训,得到简单的艺术教育常识。利用寒暑假时间集中培训,经考核后从事艺术教育教学工作。聘请高校艺术专业师资给农村中小学艺术教师在教学方法、研究技术等方面以指导,培养农村中小学艺术教师的研究意识、合作精神,使教师自觉养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习惯。

二、转变思想

在“应试教育”框架下,艺术教育几乎被贬到可有可无的地位。由于传统思想的束缚,致使在农村中小学中很多学校把以音乐课、美术课为主的艺术课程看成是可开可不开的“副课”,在课时安排和执行中,要么敷衍了事,只停留在“唱唱、画画”的浅层面上,要么干脆不排课。或者课表中有被列出,而在执行过程中又被语文、数学等主要科目占用。艺术课徒有虚名!

很多农村学生家长也只关心孩子语文、数学等“主课”的学业,认为自己的子女既不是歌唱家的“料”,也不是画家的“料”。音乐和美术孩子学与不学、教师教与不教,没有多大关系。尽管每年普通高中在逐年扩招一些艺术学生,但学生自愿报名的极少。导致那些认为自己成绩差,考艺术类院校是迫不得已才做的选择。因此学校学艺术的风气也难营造出来。如此循环,只会使人们更加忽视艺术教育。

此时,教育成了一门遗憾的艺术,在一次次教学课堂探索中老师们总感到有许许多多的不足与遗憾!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将这遗憾的艺术变成美的艺术,在一次次的遗憾中找到美的不足。如果我们的艺术教育能够实现平等对话、民主融洽、师生互动的心智对流,那么,一颗颗跳动的活泼的火花瞬间就会被点燃。

三、挖掘学生自身的艺术资源

农村中小学生本身就是很好的艺术资源,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发现和珍视他们,要让他们在艺术课堂中呈现自我,在展示自我过程中不断成长。农村学生来自不同的生活环境,受到的艺术影响也会有所不同。有的学生父母或家庭其他成员会唱地方戏曲、有的会剪纸、有的会拉二胡、有的会民间歌舞……这样的家庭本来就有良好的艺术环境,这种地方的、民族的艺术环境下生活、成长的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就会受到家庭的影响,也就是这种丰厚的艺术土壤,使学生在不自觉中学会了民间艺术技能。

农村的自然风光与乡土民情同样给孩子们美的熏陶。艺术院校经常带学生下乡采风或体验生活,而这淳朴的民风民俗和自然风光不正是农村孩子们的先天优势么?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秀美的自然风光,为农村中小学生们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方艺术资源,大大丰富了学校活动课的形式和内容。

在挖掘学生自身艺术资源的过程中,以优化艺术课堂教学过程为重点,在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提高学生对艺术学科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的感受能力、欣赏能力及合作、进取、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教育资源的挖潜、利用,使艺术教育的内容更加丰富,也使学生的兴趣得到不断提高,从而成为加强学校艺术教育管理的一个激活点。

农村艺术教育论文范文6

关键词:民生;农村学校;艺术传播;师资培养

一、民生视角下农村艺术教育传播现状分析

艺术教育对于全面提升国民艺术素养具有基础性作用,加强学校艺术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素质教育的实施为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艺术教育正面临着建国以来难得的机遇。自上世纪90年代末起,随着生源的不断减少和村校的撤并,教师开始出现了超编现象。由于学校规模、县域经济等方面原因,近几年农村艺术教师引进工作几乎停步。综观近二十年来的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师资现状,艺术师资涵盖面低,师资培养针对性差及艺术师资培养断层等问题显著。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师资的现状及师资队伍建设都处在极度缺乏且不平衡的状态,艺术教育实践也从单一的科目技术教学发展到相对综合的科目渗透性的艺术教育,这对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及艺术教育师资的培养又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民生视角下农村艺术教育师资培养面临的问题

(一)农村学校教学制度――专业艺术教师匮乏

首先是农村学校的范围界定,按实际情况看县城以下(包括县城)从小学到高中的艺术教师师资基本处于同等状态。这里探讨的农村应该是乡镇以下,所有的学生都需要完善的艺术教育,无论城市与农村,但教育现状却真实的存在着城乡之别。

尽管农村学校的艺术课程开课率大幅提高,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教育投入有所增加,办学条件有所改变,但从整体上看,农村学校“以语数外成绩论英雄”的现状对农村艺术教师的激励不足,艺术教师兼职情况较为普遍,教师队伍缺乏专业性。

从施教角度,农村学校的艺术教育基本处在应付课时的程度,甚至连课时都不能保证。对于有些目光长远、思想开放的农村学校管理者而言,编制的问题解决不了,就只有外聘教师了,但长期劳务费的吃不销最终还是会战胜他们的勇气和决心。

(二)艺术教师本身的因素

农村从事艺术教育工作的老师大多数为专科以下学历或由其他学科教师担任艺术教育工作。艺术教育,既可以调节学生情绪,使其放松,更好地学习;还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利于人格培养;更是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艺术教师自身素质不高使其不能很好地进行教学、指导。有调查显示,许多农村学校领导反映音乐教师整体素质偏低,无法调动课堂气氛,组织文艺活动形式单调且质量不高。[1]因此,农村艺术教师不可忽视自身的继续教育。

此外,由于农村生活条件整体而言低于城市,且艺术教师在农村不受重视,许多教师思想动摇,离开农村学校,重回城市,导致原本短缺的艺术教师更为匮乏。

(三)农村艺术教育意识不足

政府对农村实施了许多政策,但农村的物质生活仍然没有城市发达。许多父母的心愿就是让孩子多学知识,去城里上大学。因此,对于中考、高考都不涉及的音乐、美术等素质教育课程极不重视。

农村父母对孩子艺术教育不重视,还有一个原因是艺术教育离他们的生活较遥远。“学生们不理解,说城里人吃饱了没事干,用那么多钱买一张画,太奢侈了。”[2]这一“不理解”,归根到底还是农村的政治经济不发达,所谓“社会发展制约个体发展”[3]正是如此。因此,努力提高农村生活水平,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是农村艺术教育发展的重要支撑。

三、民生视角下农村艺术教育传播效果及师资提升策略

(一)加强骨干教师培养机制创新

作为农村学校的负责人不光只是发现了问题口头呼吁政府及外界关注,而是应该俯下身去认真研究自身行政管理和教学管理是否为提高学校艺术教育提供了有力的条件,是否想足了解决并可行的办法。其次,作为正在兼任艺术类课程的教师,不应以自我发展需求不足而忽视自己的学习和提高,应该积极地利用课余时间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努力提高自身水平。可以鼓励中小学优秀骨干教师担任高校艺术教育专业的兼职教师,专职教师不足的地区,可由具有艺术特长的教师和管理人员经必要专业培训后担任兼职艺术教师,鼓励聘用社会文化艺术团体专业人士、民间艺人担任学校兼职艺术教师。

(二)加强大学生择业观建设

由于农村艺术教育环境的特殊性,许多艺术类专业院校毕业的学生并不愿意到农村教学,我们在河北省高校了解到,音乐教育、舞蹈教育和美术教育专业的毕业生,“怕丢份儿,怕抬不起头”的面子心理让许多大学生宁愿在城市里打零工,也不愿意回到家乡,或者更为偏远的乡镇,当一名有“编制”的农村教师。因此,高校还得加大“艺术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和学习,使当代大学生增加社会责任感及使命感。想解决一切问题,人是根本因素,在“以人为本”的教育中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师资的困局,重在改变高校艺术类大学生的就业观。

另外,当代艺术类大学生要转变思想,可以从“保护中国民间艺术”[4]的角度出发,睁开自己善于发现的眼睛,根据农村情况,学习当地的民间艺术并传承下去,对学生因材施教的同时,拯救濒临失传的民间艺术。

(三)MOOC背景下实施教育资源的良性整合

MOOC作为一种新的在线授课方式,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渐渐走进大众的视野。MOOC上的课程绝大部分是免费的,学员只需有一网电脑,注册后即可学习相关课程。因此,通过提高农村互联网建设程度,进行MOOC教育,可推进农村艺术教育进程,农村的学子们不需再为师资的素质问题所困扰,学员亦可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课程选择,体验高质量的在线教学,学习来自世界各地区优秀教师的锦囊智慧。这同时要求MOOC适当增加以及合理安排各类课程以方便农村学子在其中寻找到适合自己的部分,如采取有偿邀请城市教师录制相关课程上传到MOOC网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和教学质量。

但同时应注意的是,就目前而言,MOOC普遍流行于一线城市和教育发达的城市之中,在农村几乎难觅其踪。这在无形间形成了马太效应,即大城市的学子们本身已具有良好的受教育条件,通过MOOC可获得更多的知识,而农村的学子们因为教育力量有限,学得的知识有限,不能运用MOOC学习使其丧失了更多学习的机会,造成大城市的学子们学识越发的丰富,而农村的学子们学识越发的狭窄。这是在开发利用MOOC学习时需要注意的一点。

四、小结

摸清现状提高认识,明确艺术教育的指导思想,使艺术教育工作能够在教育公平的环境下进行,建立相应的城乡师资交流机制,合力推动农村学校整体师资的艺术素质提高,切实推进农村学校艺术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是推进农村艺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作者单位:唐山师范学院)

本文系河北省社科联课题:民生视角下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师资培养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401842)阶段性成果;唐山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课题: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机制创新研究(项目编号:JJ2014005 ) 阶段性成果;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13年度课题《多媒体技术在新闻传播学课堂中的整合应用研究》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彭荣《湘北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2]曹亚丽《贫困地区农村美术教师的现状调查及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农村艺术教育论文范文7

根据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的观点,人是自我实现的主体。艺术教育要以人为本,做到心中有“人”,以“人”为中心,形成以“人”育“人”、以“人”帮“人”的良好局面,做到“以德塑人、以情感人、以才育人、以理服人”。艺术教育要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教学技巧。乡镇艺术骨干的培训内容,要根据参训者的个人兴趣爱好来进行。只有尊重个人的爱好,艺术培养才能取得实效性。

融入地方文化,培养乡镇艺术骨干的艺术风格

乡镇艺术骨干是农村艺术氛围的培育者,是农村艺术的倡导者、传播者。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历史的积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富有较高艺术价值的地方文化、民族文化。培养乡镇艺术骨干,要注重融入民族风情、地域风格,这就要求我们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深入农村、深入了解地方特色、历史文化。艺术教师要主动与乡镇艺术团队、文化组织联系,积极参与乡镇艺术活动,在艺术活动实践中熏陶人、锻炼人、培养人。只有这样,我们的乡镇艺术骨干才具有乡土特色,我们的艺术教师也可以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充实自我,实现教学相长、共同提高。

利用专业院校,强化乡镇艺术骨干的专业进修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加快乡村文化建设步伐、强化乡镇艺术骨干的专业修养。传统的师徒式教学,是乡镇艺术骨干培养的主要模式。这种师徒式教学,能较好地保留乡村艺术的乡土特色。但由于缺乏与外界的交流,这种师徒式教学难以融入新的艺术元素,难以实现传统艺术的创新,也就难以满足现代文化艺术发展的需要。农村艺术要融入时代特色,必须与时俱进地创新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农村艺术人才的培养模式,关键是要利用专业院校,加强乡镇艺术骨干的专业进修。只有大胆创新,让乡镇艺术骨干进入专业院校学习、培训,在专业学校这个大舞台去修炼、去创作、去汲取“新营养”,乡镇艺术骨干才能不断提高,才能更专业。

借助现代传播媒介,强化对农村艺术人才的培养

艺术人才的培养,是一项耗时较长、费用高昂的活动,受训者往往需要学习较长时间、承担较高学费。但是,乡镇艺术骨干很多出身于农民,在艺术生活中还需要承担繁重的农活,加之经济相对较为贫困,他们很难全身心地投入艺术事业,而长期在外学习艺术,无论是时间上还是经济上,都是不允许的。面对这些实际困难,在乡镇艺术骨干的培养过程中,必须勇于创新,充分利用现代传播媒介,构建远程教学、网络教学等现代教学新模式。对于农民艺术家来讲,这可能是最经济、最具体、最可行的一种艺术人才培养新模式。

在艺术交流中,提高乡镇艺术骨干的业务素质

农村艺术教育论文范文8

因此,加快农村学校美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步伐,既是学校艺术教育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更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广大农村学校地处偏僻,交通闭塞,教育落后,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其具有独特的教育背景、环境、人文等,在这里也有着城市中小学校所无可比拟的优势。正确客观地分析农村美术教育的优势与劣势,有利于我们克服从事相关工作时产生的畏难或盲目乐观情绪,从而更快的推进农村学校美术教育工作。农村地区普遍文化底子薄,文化氛围不浓。发展美术特色教育的重要性,一开始并不能成为广大师生的共识。不少教师认为,搞美术是不务正业,会严重影响到文化科的教学;不少学生认为,学美术没有出路,没有奔头,艺术生低人一等。发展特色教育需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良好的环境氛围。为此,我们一方面做好教师的思想教育工作,另方面为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我们在做好宣传发动的前提下,努力营造美的氛围,让学生感受美、体会美、得到美的熏陶。我们多次聘请汕头市、澄海区美术界名家到学校为学生举办专题讲座或现场指导,开阔学生的眼界;开辟画廊展示学生作品,举办画展或艺术节(每年举行一次);组织学生外出写生,感受大自然的美;让学生自己绘制壁画、出版黑板报以美化校园,为学生展示美术才能提供场地,提供机会。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体会到美在生活中,艺术就在自己身边,并不神秘,增强了学生学好美术的自信心,不断壮大美术队伍,现在,全校共有300多位学生参加美术兴趣活动。必须大力发展美术特色教育,已成为全体莱中人的共识。

优势一:学生与大自然更亲密

农村孩子生活的环境里有高山,树林,小溪和一望无际的庄稼,城里孩子的环境是高楼,汽车,人造的公园和长长的马路;农村孩子的玩伴是鸡,鸭,猫,狗,牛等,城里孩子是动画书,变形金刚,自行车等;农村孩子常常可以钓鱼,捉螃蟹,放放羊;城里孩子只能看电视,玩玩具,逛逛街。农村孩子与大自然更贴近,更有感情,更能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用美术的手段表现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优势二:课程资源更为丰富

新课标将现行的美育分成几大板块,即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广大农村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很多,就我所处的江淮地区而言,可利用的课程资源有:树叶粘贴画、彩绘鹅卵石、竹雕、根雕乃至原木原石的生肖印、稻草人、剪纸、纸浮雕、沙雕、生动的小泥人、陶艺的设计与制作、贝壳项链、农村特色的服装设计、搭配与展示等等。就这一点,我想足可以令城里的孩子们望“农”兴叹。我们有如此丰富的课程资源还怕上不好美术课吗?

优势三:民间艺术直接作用于学生本身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特色的民间艺术,例如:山里孩子都会编竹篮,陕北的娃儿们都会剪窗花,维族少女生来会跳舞等。例如我校,地处山边,有大量的树林和竹林,有不少家长和孩子都会用竹子编各种生活用具和玩具,有的还会根雕呢。我们这里的学生在手工编织等课程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优势四:新课改更贴近生活、寓教于乐

农村的美术课不是老师一个人的“独角戏”。她让学生走出严肃沉闷的课堂,走近生活,贴近生活,融入生活,生活即学习,学习亦即生活。在这个广阔的天地里,学生们可以自由地学习而不受条条框框的束缚。试举一例,在《色彩的对比》一课,书中列举出荷花色彩渐变的图片。一些学生跑到校外荷塘边仔细地观察、揣摩,有的甚至还采回荷花叶片,在上课时使用,所以他们在接受该课的新知识时就表现得很积极、很迅速,更容易掌握。

然而与此同时,农村中学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条件状况令人担忧,也就是本文所指的劣势所在。

劣势一:落后的传统教育观念根深蒂固

这里所说的传统观念主要有两个观点:观点一,忽视美术课的重要性,很多教师、家长和学生总认为美术课是偏门、副科。甚至于有些学校随意占用每周仅有的一节美术课,出现争课抢课的尴尬局面。观点二,学生们不能从狭隘的美术理论中走出来,总喜欢把美术课与绘画等同起来,有时竟会出现学生问老师今天应该画什么的问题。

劣势二:经费紧张,教具和学具落后。

农村学校的办学经费紧张是通病。很多美术教师除了手边仅有的教科书和两盒彩色粉笔外,没有辅助教学设备、图片资料等,更别说美术室等专用设施。老师上课只能像讲故事一样,学生们总认为老师只说不做,无真才实学。学生普遍家里较穷,买不起美术用具。很多用具根本没见过,更别说亲自尝试,他们也象听故事一样。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厌烦,从而对美术课失去信心。

劣势三:美术教师缺乏

由于种种原因,农村的师资偏弱,而各师范院校培养的美术教师又较少,农村的专业美术教师更是少得可怜。绝大部分学校的美术课均由其他任课老师兼代。试想一下,这些缺乏专业知识的美术老师只能画饼充饥,敷衍了事。虽然有了美术课,但学生往往学不到新的知识。

劣势四:教师对新课改的认识不足

农村艺术教育论文范文9

【关键词】农村小学;艺术课程;教师资源;开发与研究

基金项目: 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项目“农村小学艺术教育资源整合研究(SK2016A0712); 亳州市2015年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亳州地区稀有剧种保护与发展研究”(A2015001)

当前我国农村小学艺术教育工作并不理想,这主要是因为农村的贫困现状使得农村小学艺术课程大大地受到了限制,其中师资力量不足就属于其中一个最大的问题。可想而知,想要改变农村小学艺术教育的现状,首先就得想法设法地开发新的教师资源。那么,我们应该从何处下手呢?

一、专门培养一批农村艺术教师

农村是人才流失的主要场所之一,教师资源本身就稀缺,艺术又与农村有点格格不入,专业的艺术教师更是不大可能愿意来到或者留在农村任教,所以农村小学艺术课往往都是由其他教师代上。这种情况下,若是能培养专门到农村任职的艺术教师是再好不过的。

(一)降低农村艺术考生的入学门槛

农村艺术考生能够如愿地踏入艺术院校接受专业、系统、正规的教育,将来这些学生就有可能回到农村为家乡的艺术教育事业服务。换句话说,这些农村的艺术考生将来可能会成为农村艺术教育最可靠的师资队伍。具体措施如降低农村艺术考生高考时的分数线,或者让更多的农村艺术考生到将要报考的师范院校学习备考,甚至可以本着从农村来、到农村去的原则让农村艺术考生到师范院校进行专业培训,等等。

(二)地方政府推出一些优惠政策与条件,与师范院校直接合作

师范院校与地方政府相互合作,达成共识,运用一些优惠政策与优厚的条件来吸引艺术专业的毕业生到农村小学任教。这些优惠政策与条件包括:在校期间免收学费;在学校学习期间按照在职教师的脱产学习;五年内必须到农村小学任教,五年之后便可自由选择;农村艺术教师的职称评定难度降低、时间缩短。通过这一系列规定及办法的实施,农村小学艺术教师的队伍可逐渐强大。如将“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的殊荣留给了乡镇教师,用来鼓励并壮大农村的师资力量。

(三)实习方式采用下乡制

目前我国已经有一部分毕业生到乡下实习,对农村教育工作给予极大的支持。事实上,采用下乡实习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艺术师资不足的难题,高校毕业生在农村实习的过程中也积累了足够的经验,也使得农村小学艺术教育与高校学生之间形成了双赢的崭新局面。当然,这仅仅是一种补充办法,也只是给农村小学带来了足够多的临时师资。要想彻底地留住这一批高校毕业实习教师,最重要的还是要培养艺术教师对农村艺术教育的感情以及对农村艺术教育的忧患意识。

二、重点启用一些兼职的艺术教师

农村小学艺术师资配备严重缺乏问题的妥善解决或改善,除了培养一批专门或愿意到农村小学任教的教师之外,还应当启用一些兼职的艺术教师,甚至可以让优秀艺术教师在不影响教学工作的前提下到若干所学校任教。启用兼职艺术教师的具体办法如下所述:

(一)给兼职艺术教师创造再教育的可能性

要想适应小学艺术教师岗位工作,对于理论修养较好或者专业知识技能基础较弱的农村小学兼职艺术教师来说,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所以,要想让农村小学兼职的艺术教师更好地适应小学的艺术课程,关键点就在于做好教师岗前培训,尤其是要做好兼职艺术教师的培训工作。

(二)使兼职与全职艺术教师团结一致

启用兼职的艺术教师资源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保证兼职艺术教师与全职或专职的艺术教师能够亲如兄弟,相互帮助、相互合作,和谐发展。举个例子,A学校拥有艺术师资与相关的配套教学设备,但B学校则没有这些师资与设备,这时A学校的艺术教师可以在完成本职工作之后,利用工作之余为B学校的艺术教育工作提供帮助,使得B学校在短时间内能够得到师资力量的及时补充。

(三)实施农村艺术教师资源共享的办法

要想实现农村艺术教师资源的共享,政府部门可以制定并采用“多校联盟”“走教式教学”等模式,以便于教师资源能够优化配置。比如,可以从一些专业或专职的艺术教师培训学校或高校里选拔一批艺术素质较好的教师,然后组建成一支爱岗敬业的艺术教师队伍,他们可以被多家学校使用,实现“一师多校”的教学模式。

在有限的配套设施的情况下,为了能够长期补充农村小学艺术师资力量,首先就得具有为农村艺术教育事业服务意识与奉献精神,让在校的兼职艺术教师爱上这个行业,喜欢自己所在的学校及其在校的学生们。其次,还得让这批农村小学艺术的兼职教师渐渐地融入到农村生活中,与农村的孩子们心连心,做到真正的入乡随俗。另外,兼职教师还得真正认清农村小学艺术教育的艰苦性以及困难度,当他们能够面对现实时,就会鼓足勇气将“教书育人”的工作进行到底。

三、开放并鼓励民间艺人走进课堂

民间艺人若是能走进农村小学艺术课堂,不仅是对教师资源的开发,更是传承民间艺术的重要方式。民间艺人在农村小学的艺术课堂上可以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本领与技能,而他们的艺术形式往往更贴近农村孩子们的生活实际,更能引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让孩子们对我们的民族文化产生崇拜感。这群来自民间的兼职艺术教师主要包括:当地的民间艺人、有专长的退休职工、乡镇文化站的相关工作者、县级艺术团体的专业工作人员等。然而我国民间艺术现如今已经越来越不受人们重视,民间艺术的传承力度也越来越弱,诸多地方的艺术都不能继续发展下去,很多艺术已经找不到可以传承下去的艺人,相应的民间艺人的数量也在逐渐减少。也就是说,民间艺术正面临着衰退或消失的危险境地,而让这门艺术步入农村小学艺术课堂不失为一项重要举措,使得民间艺术有了继续传承下去的机会。民间艺术进入课堂的目的不仅是要让民间艺术得到很好的继承,更重要的是为了吸引民间艺人进课堂,让他们成为一股强大的师资力量,为农村孩子们传授传统民间艺术的同时也让孩子们的艺术修养得到培养与熏陶。

四、学生的生活经验也可成为艺术教师

新课改的顺利进行使得教育工作最终都得回归到生活中去,尤其在经济发展相对较弱的农村地区,艺术教师们不应该只讲教材上的知识,还得遵循新课程的教育理念,让学生们在生活实践中寻找、开发、挖掘出丰富的教学资源。换句话说,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就可以作为艺术课程进入课堂,成为活灵活现的艺术教师。

首先,有一些学生从小就受到祖辈们传承下来的民间艺术熏陶,其中剪纸、绣花就是一门独特的民间艺术文化形式。

其次,一些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玩的吹口哨游戏也是可以被利用的艺术资源。基于这一点,农村小学艺术课堂上不妨多变化些教学形式,甚至可以不拘泥于课堂,而将课外活动也视为艺术课程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进行课外活动时,孩子们会不自觉地将自己的生活经验带入活动之中。

再次,农村中的一些类似舞龙舞狮的歌舞艺术形式多半也是家族传承下来的,很多农村孩子们耳濡目染之后往往可以基本掌握这些艺术形式,将它融合进农村小学艺术课堂上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这样农村艺术课堂不再局限于唱歌这一简单形式,还具备了一些贴近孩子们生活的艺术形式,使得孩子们能够接触并了解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形式,真正地体会到艺术的美,并成为美的使者。

农村小学艺术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基本算是解决了,但农村孩子对艺术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艺术的学习兴趣也并没有那么高涨。然而,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说过,“兴趣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是发明创造的道士,是求知的动力。”诸多教育家也认为,孩子们的兴趣或热情能够顺利地发展的话极有可能就会成为一个天才或英才。那么,农村小学艺术教师们该如何发现、激发、挖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呢?

首先,在农村小学艺术教学过程中,对于好奇心强的孩子们来说,哪怕是一粒沙子、一个常见的小动物、一把沙子,都会运用无限的想象力将其编成丰富的故事,不断地探索其中的奥秘,最终就会对这些东西产生极强的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得充分了解孩子们对艺术的学习兴趣,为此还得运用有目的、有计划的方式来诱导或引导孩子们对某些艺术或某个艺术活动产生极大的好奇心,并用一些新奇的食物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使其对艺术产生兴趣。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如何引导孩子们学习艺术的兴趣呢?

教师们当然先得对农村小学生们的艺术兴趣类型、活动方式以及手段等进行深入研究,充分了解孩子们的兴趣类型后,再采用适当的手段进行准确引导。以节奏教学为例,如果孩子们在音乐课上对节奏学习缺乏兴趣时,教师们可以通过妙趣横生的游戏或者在千变万化的故事中在老师的语言表达中充分感受节奏。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也许会更加乐于接触和了解“节奏”,也许会在这种兴趣的激发下主动尝试用简单的节奏来创作复杂的节奏。总之,教师要想尽办法让学生了解、喜欢并主动接触艺术,尽可能地引导孩子们对艺术的学习兴趣。

当然,学生与学生之间是存在差异的,兴趣爱好有别、接受能力有别,连学习方法都有所不同。这时教师不如让不同的学生来充当老师,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都能形成艺术资源的共享,从而壮大农村小学艺术师资队伍、丰富艺术课程资源的内容。

政府相关部门、农村小学、高校或职业技术学院的艺术专业系部之间需要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共同解决了农村小学艺术课程的师资力量之后,艺术教师们还得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了解学生已经具备的艺术知识与技能,并兼顾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尽可能地多设计几套教学方案,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创造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课堂。

参考文献:

[1]顾学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师研究手册――音乐课程标准研修》[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15

[2]曹锦民.《农村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