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岗位工作目标集锦9篇

时间:2022-10-09 19:10:36

岗位工作目标

岗位工作目标范文1

200x年,我市区安监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安监局的指导下,在各职能部门的配合支持下,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取得了较非常好的工作成绩。 ㈠规范执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切实把安全生产责任落到实处。一是强化了领导责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年初区政府与各乡镇、各有关单位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状,及时贯彻落实了上级有关文件、会议精神,分解下达了目标任务和事故控制指标;召开了安全生产工作会议,按季度召开了安委会成员例会,总结前阶段工作,查找分析存在的问题,安排部署下阶段工作 ,印发会议纪要,把安全生产作为重中之重来抓。二是落实了企业主体责任。健全了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要求企业主要负责人既要管生产,更要管安全,对安全生产负总责;定期、不定期检查了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安全投入情况、安全教育情况、特种设备和关键岗位的安全管理情况,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督促整改,切实把事故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三是形成了齐抓共管格局。在政府、企业狠抓安全生产的同时,各有关部门对照各自职责,依法监管了有关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并督促指导生产、经营、服务单位进一步强化安全基础;各社会团体、中介组织立足自身优势,教育、引导群众积极投身于安全生产,努力营造“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舆论氛围和综合治理保平安局面。四是加大了责任追究力度。在区政府出台《安全生产工作“一票否决”暂行办法》基础上,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查处了永丰机电公司“6.6”机械伤人事故、鑫林竹业“7.10”火灾事故和xx旅游涉外汽修厂“7.12”触电事故,真正起到了警示教育作用,有效遏制了重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五是建立了区--乡(镇)--村(企业)三级安全监管网络。

㈡认真开展宣传教育培训活动,切实增强群众的安全生产意识。一是注重了平时宣传。通过广播、电视、会议、简报、展板、宣传栏等媒体,宣传《安全生产法》和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开展安全生产工作的典型做法

㈢重点强化高危行业的安全生产监管,切实把好市场准入关。一是在矿山监管上。督促35家企业领取了安全生产许可证。平时,各乡镇、各 单位注重加强矿山安全生产监管,在高温季节和春节、“五一”、“十一”期间,有的矿山实行了停产休整。今年夏季,全区关闭了11家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矿山。对停产整顿的企业,停止供应火工原料,直到整改符合要求为止。二是在烟花爆竹安全监管上。根据有关规定,督促经营户按程序办理销售许可证。在高温季节和春节、黄金周期间,按照上级要求督促生产企业全面停产休整,并上门进行检查,防止非法违规生产。高温季节后严格检查,验收合格方可复产。此外,对花炮生产企业实行了区、乡(镇)、村三级非法生产零报告制度,每星期向市局报告一次相关情况;对批发、零售企业进行不定期检查,督促搞好规范储存和经营。三是在危化品监管上,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要求进行专项整治和日常监管。区民爆公司仓库实施整体迁移彻底消除因安全距离不足造成的安全隐患、乙炔气公司存在的设备老化等隐患也得到有效整改。 共2页,当前第1页12

岗位工作目标范文2

200X年,既是新一届政府开局之年,又是“十一五”计划实施的关键之年,我局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城乡规划,服务经济建设,强化规划管理,健全和完善规划体系,提高城乡规划工作水平,较好地完成了上级赋予的各项工作任务,有力地促进了单位全面建设。

一、实现了城乡规划编制体系的突破,规划宏观调控能力进一步增强

一是城乡规划编制工作取得新进展。今年以来,我局先后组织编制了《**北大门区域空间整合规划》、《城东片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区道路网调整规划》和《浦溪河综合整治景观规划》,完成了《汤口镇总体规划》修编,开展了《焦村镇总体规划(调整)》工作,已完成规划方案的编制。

二是突出风景区规划重点,太平湖风景区规划逐步完善。委托了某同济大学规划院高起点编制《太平湖风景区总体规划》,规划大纲已通过专家评审,规划方案正编制过程中,总体规划的编制,进一步完善了太平湖风景区规划体系。

三是加大城乡规划一体化进程,新农村村庄规划编制全面完成。完成了43个村村庄规划编制任务,完成了城区农民新村布点、103、218省道沿线村庄布点规划编制工作。另外,根据区政府统一安排,我局派出技术人员到甘棠镇兴村支援灾后重建工作,完成了兴村灾后重建新村规划,协助省建设厅编制了兴村村庄整治规划,并做好跟踪服务工作。

二、城乡规划管理体系日趋完善,各项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近年来,我局积极创新规划管理机制,严格依法行政,科学规范管理,基本做到了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的规范化管理,保证了城市规划建设健康、有序、持续地发展。

一是规划职能目标全面完成。“一书两证”的核发是规划管理的核心工作。我局在严格把关的前提下,注重现场踏勘,兼顾工作效率,切实做好各类建设项目“一书两证”核发工作。一年来,组织召开建设方案专家评审(审查)会20次,市、区、镇(汤口镇、太平湖风景区管委会)三级联席审批会4次,内部审查建设方案25个,按规划要求发放《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50份,签批《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55份,规划用地面积达

48.2万M2;发放《建设用地规划设计条件要求通知单》17份,建设项目选址、实地踏勘出具规划条件总计43次。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50份,总建筑面积25.6万M2,参加规划现场选址、验收及施工协调共计50起;处理群众来信来访25次。

二是非徽派建筑整改工作取得成效。今年我局围绕全市改徽推进年活动,主要开展了103省道(汤口镇区至仙源镇区段)两侧临路和谭家桥镇区主要道路两侧临街的非徽派建筑整改大会战工作。完成整改建筑物380幢,其中公房52幢,私房328幢,已投入资金258万元,整改面积达4万平方米,完成了改徽大会战任务和年度工作任务。

三、规划宣传力度不断加大,规划批后管理逐步加强

一是创新规划管理模式,推行“阳光规划”。城市规划涉及方方面面,关系到千家万户,要想把规划工作搞好,就必须让群众知晓和理解。一方面,加大规划宣传的力度。一是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进行宣传;二是利用规划展示厅进行宣传;三是办好《**规划》简报;四是《规划法》宣传月等多种途径广泛宣传,强化市民的城市意识、法律意识和规划意识。另一方面,积极推行“阳光规划”。一是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进一步梳理了行政执法依据,明确行政许可项目的必备资料要求,办理程序和承诺时间,并利用公开栏、网络、电视等向社会公开;二是聘请规划监督员,参与规划方案的评审、对规划的实施监督和对规划工作人员的工作作风监督;三是对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和群众关心的热点工程规划方案进行公示;四是规划中间成果论证都有媒体参加,每次重大活动都有新闻报道。

二是规划批后管理得到加强。结合规划管理的实际,制定印发了《**区项目规划竣工验收管理规定》,对建设工程的各项规划指标特别是强制性内容逐项进行检查,符合规划要求的予以颁发《规划竣工验收证》,对不符合规划的建设项目依法处理,今年共组织44个项目的建设工程规划竣工验收,对不符合规划要求的20个项目下达了整改通知,拆除违法建筑物、构筑物500M2。进一步加大了项目的批后管理,保证规划的实施,有效维护了规划的权威性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四、自身建设得到加强,机关作风进一步转变

一是效能建设扎实推进。坚持效能建设与“落实推进年”活动相结合,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强化督查,细化任务分解,对区委、区政府的重点工作、各项会议决办事项和本系统局长办公会、局务会决办事项进行分解,明确责任领导和承办科室,标明工作要求及完成时间。做到交必办、办必果,全面完成各项督查任务,确保任务分解落到实处,防止中阻梗现象。严格执行公开承诺制,进一步改进审批方式,减少环节,改进流程,加大各科室的协调运作能力,缩短规划审批时间,实现工作效率的提高。

岗位工作目标范文3

关键词:人岗匹配;岗位管理;步骤

在企业岗位管理中实现人岗匹配是企业岗位管理最希望达到的结果,为了实现企业的人岗匹配状态,在企业岗位管理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一、以人岗匹配为导向的岗位培训

(一)工作职责与知识技能

应对岗位工作的职责范围和在组织中的地位进行讲解,使员工清楚工作的主要内容并在岗位职责范围内开展工作,从而保证各个岗位的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另外,虽然在岗位配置的过程中人员的素质已经与岗位要求相匹配,但为了使员工更好地了解岗位的性质和自身应具备的素质,需要对岗位的要求进行详细的讲解,使员工更好地适应岗位要求,提高人岗匹配程度。

为了使员工迅速进入岗位角色,在培训时还需要对岗位工作所用的技能和相关知识进行系统的培训,加深员工对工作技能和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提高工作能力。

(二)职业生涯规划

1.了解企业战略目标。员工的职业目标是借助企业而实现的,离开了企业这一载体,便没有员工的职业发展,员工的职业规划需要围绕企业战略目标而制定。因此,对员工职业生涯的规划前,必须进行关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培训教育。

在职业生涯规划中,企业战略目标和员工职业目标的关系是:企业战略目标是所有员工职业目标的总目标,而每个员工职业目标的实现也能促进更好地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2.对员工分析与定位。为了帮助员工更好地了解自己,企业需要对员工进行全面分析,主要包括对员工的需求、目标、素质、性格、气质、兴趣、特长、价值观等方面内容的分析,企业可根据情况选择。通过对员工的全面分析,可以得出员工做适合从事的职业类型和等级,从而帮助员工进行自我定位。

3.环境分析。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不仅要对员工个人进行具体分析,还应对员工所处的环境进行科学全面的分析,员工的环境分析主要包括组织环境分析、经济环境分析和社会环境分析三方面的内容。

4.帮助员工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员工的职业生涯目标可以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短期目标通常为一年至二年,短期目标又细化为日、周、月、年的目标;中期目标通常为三年至五年;长期目标通常为五年至十年,这三种目标分别和短期、中期及长期规划相对应。

在目标制定时,首先根据员工的个人情况和环境情况确定员工职业发展的长期目标,然后将长期目标分化,根据员工的能力和组织发展情况确定中期和短期目标。员工与领导共同讨论制定这些职业发展目标,并填写好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表。

5.职业生涯规划的评估与反馈。企业需要定期对员工职业生涯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得出员工能力的开发成果,并将评估结果发给员工。根据评估结果,帮助员工对目标追求过程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工作的改进措施,同时对员工表现优秀的方面给予肯定和表扬,引领员工朝着职业生涯规划制定的目标方向不断努力,最终实现员工的职业生涯目标。

随着环境等因素的不断变化,职业生涯规划某些方面与职业发展不适应的情况必然存在,针对该种情况,企业应在评估后与员工共同修改职业生涯规划的不适方面,以保证员工职业生涯取得成功。

(三)企业文化培训

企业文化的培训内容可以分为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在硬件上,可以把企业文化写出来挂在墙上,放在企业内的路标上,做到在公司的任何醒目位置都可以看到公司的企业文化,员工随时随地都可以受到公司企业文化的熏陶,使企业文化在他们脑海中形成深刻印象;在软件上,为讲解公司企业文化的含义及精髓,以及与他们工作的关系,使他们意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充分深刻地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并且随着员工对企业文化的理解程度与热爱程度的加深,还会对外主动宣传本企业的形象。还可以在培训中设计一些游戏活动,使员工共同参与其中,让他们感受到企业的集体力量,并在活动中加强沟通、促进友谊,从而把员工凝聚起来共同为企业的发展而努力。

二、以人岗匹配为导向的绩效考核与管理

(一)制定工作计划

首先由员工制定本岗位的工作计划,然后交给直接上级审核,经过双方的充分沟通,确定最终的工作计划。岗位工作计划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具体工作任务;2.绩效考核标准:必须进行量化,从工作任务完成的数量、质量、使用资源情况、时效性及客户评价等方面进行;3.各项任务权重:根据各项任务的重要程度设置权重,权重和为1;4.参与评价者:即上级评定时的参与者。

(二)完成工作计划

员工按照工作计划完成岗位工作,直接上级需要对工作情况进行及时监督,明确指出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三)工作绩效考核

1.绩效记录。员工在每项工作完成后应按时对工作情况进行记录,填写工作任务评价表,在工作完成过程中,如果出现重大计划调整(权重大于0.2的工作任务的增减或工作任务权重增减后大于0.2时),必须重新填写工作任务评价表。

2.上级评价。上级对员工本月度的工作表现情况进行打分,打分内容包括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和工作态度两栏,分别占打分的80%和20%。

3.成绩汇总。首先,根据工作任务评价表的内容,计算员工绩效记录总分数。计算方法是每项任务的得分与任务权重相乘,再将各项任务的得分相加。然后计算员工绩效的最后分数。计算方法为员工绩效记录总分数与上级评价分数,确定绩效考核的最终得分。

4.绩效面谈。上级和员工就季度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和工作态度进行沟通,针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例如员工某项的能力提高或者岗位所提供工作设备的改善),制定相应的改进策略。

三、以人岗匹配为导向的薪酬回馈

(一)确定岗位工资

1.划分岗位等级与标准。首先,收集企业岗位的有关信息及资料,主要内容包括:岗位的名称、编码,岗位的所属单位、上下级单位以及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工作职责、要求、内容、工作条件及环境。接着,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确定岗位的几个最主要的因素。接着,对岗位因素进行评价,划分岗位的等级。最后,根据各个因素的不同条件,确定岗位等级下不同条件的权重。

2.确定岗位薪酬标准。首先,对该岗位的薪酬市场进行调查,薪酬市场调查的主要内容为:几年来该企业各岗位的薪酬情况、同类企业相同岗位的具体薪酬情况及该企业与其他企业各类人员薪酬结构对比,汇总结果然后,对企业员工的薪酬期望进行调查,得出各个岗位的员工期望薪酬。最后,根据对薪酬市场调查情况的汇总结果和企业员工的薪酬期望值,确定企业的薪酬标准。一般企业的薪酬标准要处于本地区同行业的上、中等水平,使员工对于薪酬的满意度提高,增加企业的竞争力。

3.计算岗位因素薪酬。将岗位的权重与薪酬标准相乘,即可计算出与岗位因素有关的薪酬。

(二)确定奖金

为了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需要对员工发放奖金,奖金的金额根据员工的绩效考核情况而确定。首先,制定奖金的具体标准。然后,根据上面所介绍的绩效考核的计算方法,得出员工的绩效结果。最后,根据绩效考核结果结合和标准,相乘后得出奖金的数额。

(三)报酬汇总

根据基本工资、工龄工资与岗位工资计算工资额,然后将工资与奖金相加,得出员工的报酬。

(四)发放福利

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与员工期望,设置福利内容。

通过对岗位工资的分级设置、奖金与绩效的对应以及福利的发放,提高了员工的满意度,增加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促进员工自觉地提升自身素质,从而达到很好的激励效果,更好地实现了人岗匹配。

四、以人岗匹配为导向的职位调整

(一)实现动态岗位管理

通过员工的绩效考核结果,评选出淘汰和晋级范围,进入淘汰范围内的员工将给予待岗处分,然后根据下一次的绩效考核结果确定是否恢复上岗,晋级范围人员则处于考察阶段,考察其各方面的能力是否与上一层岗位的要求相符,管理人员进入淘汰范围直接给予降级处理,促进员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达到甚至超越岗位要求的标准,实现员工素质与岗位要求的动态匹配。

(二)管理岗位竞争上岗

对管理岗位实行竞争上岗机制,进入晋级范围的优秀员工通过竞争晋升管理岗位,为员工创造平等的机会,使员工形成自我提升的意识,营造一种鼓励员工成长的氛围,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

(三)技术岗位职称评定

企业通过组织职称考试,结合绩效考核的结果,确定技术人员的职称等级。

(四)建立优秀员工培训中心

为了提高员工的自我提升意识,可以在企业设立优秀人才培训中心。在工作中表现优异的员工,企业会授予优秀员工称号并给予奖励,然后企业会定期对这些员工进行培训,学习新的技能和知识,并开办讲座让优秀员工介绍自身的工作经验和心得,随着员工工作表现的变化情况,不断调整培训中心的人员。这样不仅提升了表现优秀员工的工作满足感与自豪感,同时对于表现落后的员工是一种鼓励和鞭策。

参考文献:

[1]刘正周.管理激励[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208-212

[2]杨传华.如何制定工作计划[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30-37

[3]王爽.国有投资公司薪酬制度设计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8:34-56

岗位工作目标范文4

摘要:监狱作为国家刑罚的执行机关,担负着惩罚与改造罪犯的职责。监狱民警既是执法者,又是特殊园丁,是一个高负荷、高危险性,长期处于应激状态的特殊职业领域。在监狱体制改革进程中,按考试、考核实施职业资格准入,按监狱工作的需求设置岗位,按岗位要求设置能力结构,按能力结构需求设置目标责任制,改革和创新管理模式,科学设定管理项目,把握制定目标的科学性、合理性、针对性和系统性,建立高效的目标考核体系,激发监狱民警进一步端正执法思想,增强服务意识,以新的思想、新的举措,推动监狱工作体制改革和队伍建设在新世纪、新阶段取得新的发展。

关键词:监狱警察;岗位资格;目标管理;

社会的进步和法制的不断完善,对监狱执法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监狱能否发展,监狱体制改革的最终效果能否体现,刑罚执行与罪犯改造质量能否提高,关键在于监狱是否能顺应时展,优化人才结构,推进人才管理制度和选人用人机制创新。特别是监企分离后,为保证严格公正执法,对监狱人民警察的管理逐步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由“行政管理”向“法制管理”转变,由单一管理体制向多元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转变。

一、从监狱改革的实际需要出发,构建监狱警察岗位资格的框架

监狱警察通过公务员录用考试,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有了更多的自主选择人才的机会。这种公务员资格准入机制,使监狱警察队伍的规模一直保持着动态稳定,逐年增加,无论是年龄结构还是专业结构、素质结构,比过去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要实现监企分离,推进监狱工作法制化、科学化、社会化,现行的警察队伍建设无可回避地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司法部在《20__—20__年全国司法行政系统人才工作规划纲要》中提出,要进一步提高监狱人民警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化水平,针对现有岗位和职能进行科学合理的专业化分工,明确岗位的具体职责,设立不同岗位、不同层次专家型人才。

(一)按考试、考核、培训实施岗位资格准入

《20__-20__年监狱劳教人民警察队伍建设规划纲要》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监狱劳教人民警察要尽快实现“三个转变”,即从肩负的历史使命上,尽快实现由看守型向教育型警察的转变;从具备的基本素质上,尽快实现由低层次、经验型向高层次、专业化、知识型警察的转变;从执法理念和执法方式上,尽快实现由简单粗暴执法向文明公正执法的转变。要造就一支忠诚可靠、纪律严明、作风过硬、秉公执法、训练有素、业务精通、适应新时期工作需要的监狱劳教人民警察队伍,积极推进学历教育,加强专业性人才的培养。因此,加强监狱劳教人民警察队伍建设当务之急就是要抓紧调整优化队伍结构,要建立“严入宽出”的监狱民警队伍管理机制,既要从“入口”抓起,严格岗位考评,推行监狱民警岗位资格评聘准入制度,严格各个岗位的定岗、定编、定员,把有限的编制用于引进监管改造专业人才。同时又要通过优胜劣汰、畅通出口,优化监狱民警队伍的专业结构。再是对现有的“大锅闷”培训机制、内容、方式、方法进行调整,按现有岗位对现有人员分类、分岗培训,坚持“凡进必考”、“凡晋必训”,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差什么、训什么”的原则,开展“滚动式”、“周期性”的岗位专业培训,突出加强法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专业知识和警体技能的教育培训,建立和完善系统化、规范化的教育培训制度和监狱警察职业岗位准入机制。

(二)按监狱改革的需求设置岗位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健全,我国的不少行业都发起了如火如荼的职业、岗位资格化“运动”,如律师职业化、教练职业化、裁判职业化、会计师职业化、法官职业化等等,公安机关推行的刑事警察岗位资格、交通警察岗位资格、禁毒警察岗位资格、治安警察岗位资格、网络警察岗位资格等等。为我国职业和岗位资格化的发展,提高管 理工作效率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从监狱体制改革、推进监狱工作法制化、科学化、社会化实际需要来设置岗位,主要分为刑罚执行岗位、狱政管理岗位、教育改造岗位、劳动改造岗位、行政管理岗位等。

(三)按岗位要求设置能力结构

现代监狱管理需要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因此,所设置的刑罚执行岗位、狱政管理岗位、教育改造岗位、劳动改造岗位、行政管理岗位等都有素质能力结构的要求。首先,要求每个岗位都要有人际沟通技巧的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这样才能更好的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其次要着力培养警察的持续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监狱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再次要全面提高对罪犯服刑全过程的掌握和控制能力、教育罪犯的能力、组织管理罪犯的能力、狱内侦查能力、对罪犯进行心理咨询与矫治的能力、处置突发事件能力、应用写作和口头表达等能力,促进能力、学力、实践经历和科研能力同步发展,尽快改变监狱警察素质单一、技能单一、教育培训滞后、高级管理人才和科技信息人才紧缺的现状。

(四)按岗位能力结构设置目标责任制

随着监狱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大部分监狱于90年代初期便开始推行民警岗位责任制和目标管理考核制,各级监狱机关根据监狱民警的岗位情况和目标管理的基本原理、规则和要求,经过十余年的实践与探索,基本形成了比较适合现代监狱工作实际的民警岗位责任制和目标管理体系,对保障刑罚的执行,罪犯的改造,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各项警务工作任务的完成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特别是根据监企分开的新形势、新规则的要求,还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

一是民警岗位责任制和目标内容制定不够科学合理。岗位责任制过多过细,指标面面俱到,特色目标、重点目标不突出,必达目标、争取目标不明确,重结果轻过程,重数量轻质量,束缚了基层单位的手脚,影响了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主动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致使目标考评的绩效导向难以体现。

二是考核范围不全面,保障体系不健全。主要是:重生产经营管理,轻思想教育改造;重业务素质考核,轻队伍管理;重普通民警考核,轻领导干部;重基层单位考核,轻机关科室;管理力量薄弱,手段方法陈旧,缺乏技术支撑;忽视了警种之间、岗位之间、年龄之间的差异,挫伤了民警的积极性,致使考评中存在的问题难以得到解决。

三是流于形式、走过场,目标考评组织体系没有理顺。多头考评,层层加码,造成基层单位疲于应付,不堪重负,对岗位责任制的落实情况和目标的运行过程难以全面管理、监督控制,致使年终结帐时不能结硬帐,考评的及时性、准确性、严密性、公正性受到影响。

二、改革和创新监狱警察岗位目标责任制

目标管理是一种融岗位责任制与奖惩制为一体的现代管理方法,由计划、实施、考核、反馈等环节构成一个完整的循环系统。在这个系统中,计划即目标的制定至关重要,须将目标管理这种现代经济管理的方法和数字化管理形式相结合,并加以不断改进和完善,使之成为推动监管工作的一个有力杠杆。

(一)科学设定岗位目标管理项目。这是实行岗位目标管理的基础。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讲,成败归因理论认为:“人们做完一项工作之后,往往喜欢寻找自己或他人之所以取得成功或遭受失败的原因。”美国心理学家维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研究和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即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归因和不稳定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从成败归因理论的观念看,制定目标管理要考虑以下两个原则:

一是制定岗位目标要讲究科学性、合理性。监狱管理工作是一项法律性、业务性很强的工作,不仅具有法律的强制性、惩罚性,还有执行过程中的很多不确定因素,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出经过努力可能达到的整体目标。整体目标能否带来最佳效果,关健要看这种目标是否具有激发力量。管理学认为,激发力量靠两个因素,一是目标效价,二是期望值。目标效价是人们心目中达到目标满足的程度,目标太高或太低会影响人们的情绪。期望值是人们期望目标实现的可能程度,如果超过目标则会喜出望外,如果恰好完成目标可能保持住自身的积极性,如果经过努力完不成目标则会垂头丧气,所以我们在制定目标时要充分运用教育心理学成败归因理论的原理,不宜太高,太高了即使采取最有效措施,加再大努力,也不可能达到目标,成为“空想目标”,会使大部分人丧失信心;但也不能太低,太低了是举手之劳,不仅鼓舞不了士气,起不到竞争的作用,也不能调动大家积极性、创造性,会使大多数人侥幸取胜。适当、科学、合理的目标,可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保持积极向上的稳定状态,从而保证人人身上有目标,个个肩上有压力,并“跳起来才能摘桃子”的竞争激励氛围,使目标的激发力量得以实现。

二是制定岗位目标要有针对性和系统性。所谓针对性就是要有的放矢,重点突出,不盲目求高求快,而应求实求是。监狱机关不同的岗位、不同的警种、不同的管理层次,工作的重点和职责范围有不同的要求,制定目标时要根据各单位、各岗位、各警种、各层次的实际情况,使目标尽可能地符合客观实际,体现不同的特点。同时还要注意目标的系统性,即内部分支机构要围绕监狱机关主体,从全局出发,确定单位总体目标,部门分目标和个人(岗位)子目标,实行决策民主化。这不仅可以集思广益,使目标决策更加科学合理,符合实际,而且可以使大家对组织目标产生认同感,内化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增强内驱力,建立起完善、规范、上下配套、条块结合的目标体系。

(二)量化、细化、硬化工作任务。这是实行岗位目标管理的核心。根据总体目标的要求,各基层单位结合自身的工作特点,在大的原则指导下,尽可能进行数字化处理,能够量化的一律量化,能够分解的尽量分解,变软任务为硬指标,使目标管理导向更加明确,依据更加清晰。

一是制定岗位目标要注意准确性和可评性。即质和量的统一。目标包括目的、数量、质量、时限等,可用数字表示,有时也可用质量和时限来衡量,这是检验目标的尺度。如监狱数字项目、监狱经济项目、法制建设项目、科教兴警项目,改造率、矫正率、违规率、处理率等都用数字可算、用度量可测。要提出目标的定性要求和定性指标,做到明确具体,到位到人。空泛的或者含混不清的目标无法检查、评估,缺乏考核评价的依据,目标管理就会流于形式。

二是制定岗位目标要有主动性和竞争性。即重点突出又兼顾一般。监狱机关的基本职能是教育、改造、管理、转化,但是每个单位、每个警种、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重点,要针对本监区、本部门的突出问题,集中有限的资源和精力,确保主要绩效目标的实现。如司法部工作目标要求各监狱不允许出现影响全局的大事,在押罪犯的脱逃率严格控制在十万分之一范围之内。也就是说,一般监狱都不可能有脱逃的“指标”。确保重点工作都能在目标责任书的项目设置上得到充分体现,又给予各单位、各民警一定的自主开展工作的空间,根据自身特点做一些有创新、有特色的工作,充分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进一步强化民警争先进位意识,增强民警的责任感、危机感和紧迫感,激发其工作的热情和活力。

(三)建立高效的岗位目标管理考核体系。这是实行岗位目标管理的关键。目标管理考核是对目标、责任制的具体分解而产生的考核标准和考核办法,是对部门、个人完成目标的检查、确认和评价。通过它的监督和控制职能,促进目标的全面贯彻落实,保证各项业务工作的完成。

一是加强对岗位目标管理考核的组织领导。实现目标管理必须加强组织领导,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把 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目标管理的各个环节;树立强烈的目标意识,从指令指导转向目标导向,以确保目标的实现和考核。

二是坚持职、权、责、利的统一。职、权、责、利是实行岗位目标管理不可缺少的四个因素,它们必须对应,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担任一定的职务,就应当拥有相应的权力;运用权力就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履行职务,使用权力,承担责任,就应当得到相应的利益。有职无权、有权无责、有责无利是无法实现目标管理的。职、权、责、利相统一,是实行目标管理考核必须遵循的原则。

三是坚持行政、经济手段的统一。行政方法是实现管理功能的一个重要手段,它有助于大家明确目标、统一认识、统一纪律、统一行动,有利于对全局全过程进行控制和协调,也有利于在总目标下,因时、因地、因事、因人而宜采取灵活的处置方法,特别是能较好地解决紧急非常情况下的特殊问题,但在当前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物质利益存在差别,只有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并用,精神动力和物质动力相结合,才能使管理灵活起来,形成一种强大的机制。

四是制定切实有效的考核标准和办法。制定考核标准应当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全面衡量目标任务的主客观要件,实行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尽可能地用数量、质量和时限去体现指标。考核的内容上应增加涉及警务、营区、内务、生活、队列等方面的工作现场标准,增加监狱民警岗位应知、应会、应掌握的专业技能标准考核条款。考核办法要达到即具体又简便易行,坚持日记事、月检查、半年抽查、全年总评的考核机制,平时做好各种原始记录,全程监督控制,实行动态考核,及时运用考核记分的办法,以实际和贡献大小说话,考核结果作为升职升级、提拔任免、记功嘉奖的依据。设立专门的目标考评领导小组,聘请业务专家,对考评指标论证,确保考评指标的客观公正和科学合理。

岗位工作目标范文5

岗位风险防范工作机制的主要内容

(一)科学设岗定责,解决“岗位如何设”的问题

本着“因事设岗、因量定人”的原则,由人事部门以单位职数为依据,科学配置工作岗位,明确各科室、分局的职责以及每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合理地设岗定责,整合人力资源,确定每个岗位的责任人,形成清晰、完善的工作岗责体系,让每个人知道“岗位如何设”,“我该做什么”,消除职责不清的现象。

(二)明确工作职责,解决“哪些该”的问题

工作职责由科室职责和岗位职责构成,工作职责按“自下而上”的程序制定,科室职责由科长(分局长)提出后,交由分管领导进行初审,人事部门把关;岗位职责以科室职责为框架,由岗位责任人提出,科员职责由科长(分局长)进行初审,科长(分局长)职责由分管领导进行初审,各个岗位职责汇总后交由分管领导确定。各单位将分管领导审核后的工作职责汇总,形成较为完整的文字材料提交党组研究予以确认。通过完善岗责体系,使各项工作有明确的责任主体,明确了每个岗位人员该干什么。

(三)提出工作目标,解决“工作质效”问题

工作目标“自上而下”分层次提出。即一把手对副职提出目标要求,分管领导对科长(分局长)提出目标要求,科长(分局长)对本单位的人员提出岗位目标要求。目标要求要精细、具体,要与实际工作相适应,做到工作目标宽严适度,实际运用得心应手、确保任务到人、责任到人。科室工作目标设定后经分管领导审核,提交党组研究确认,让每位干部清楚了解自己所要完成的工作质效。

(四)规范工作流程,解决“事该如何干”的问题

工作流程分为涉税执法流程和行政管理流程,以工作职责为基点,根据税收管理法律法规、政策,行政管理办法,以及上级税务机关制定的各项制度规定,本着“删繁就简,透明高效”的原则,制定出透明、高效、规范的工作流程,让每个岗位人员知道“事该如何干”,让征纳双方办理事项以及内部行政管理更加有章可循,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五)设定风险预警,解决“哪些风险要防范”的问题

根据岗位职能特点和职责要求,通过自己找、同事帮、领导提、集体议等方式,排查出已经存在或可能出错的环节或问题,对风险点进行梳理、归纳,告知岗位责任人,让干部清楚知道工作中有哪些“雷区”,实现风险预警提示。

(六)制定风险防范措施,解决“平安如何保”的问题

根据查摆出的风险点和拟定的工作目标,分层次地提出各岗位相应的岗位风险防范管理措施。力求突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做到实实在在,防得住、控得了、可操作、易监督。

(七)完善考核办法,解决“工作质效评价与责任追究”的问题

把岗位工作职责和工作目标要求全部纳入绩效考评的范围,让工作内容彻底“曝光”,并实行量化考核,打破平均主义的做法,实行按岗位分别考评的办法,把责任考核落实到人,实现考评的公平、公正,促进岗位风险防范的推进。

1.签订风险防范责任书。各科室(分局)负责人与局党组签订年度岗位风险防范管理目标责任书,进一步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和风险防范工作目标,让每位干部明白自己的岗位责任、存在的风险和应承担的后果,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2.按月督导。成立效能工作督导小组,按月对各科室(分局)、各岗位人员的工作完成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对没有按规定时限完成计划任务或班子督办事项的单位,下发《督办单》,加快工作落实。对出现岗位过错的责任人给予相应责任追究。

3.完善绩效考评办法。以机制中的“工作目标”为落脚点,搭建上、下级互动的季度考评制度,形成考核明晰、操作性强、奖惩分明的工作绩效评估体系,确保工作质效的提高。

“五防”配套,确保《机制》落到实处

(一)教育防范。把“机制”列入队伍教育培训内容作为队伍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强化对税务干部的“法治”教育和“风险”的警示教育,不断强化税务人员的“法治”观念,提高依法行政意识,自觉地学法、遵法、守法,让“法”深入人心,克服工作上的侥幸和麻痹心理,避免因自身工作失误或违法行政而引起的风险。

(二)监督防范。通过建立、完善《连带处罚责任制》、《绩效考评管理办法》、《执法考核管理办法》,建立风险的内部监控机制。

(三)重点防范。根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损失程度、影响范围,将税收管理员、稽查员作为岗位风险防范的重点对象,建立征、管、查工作情况月分析会制度,对易发风险岗位工作情况按月进行点评、梳理、引导,抓住关键岗位实行“重点盯防”,及时堵塞管理漏洞。

(四)合力防范。结合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工作,通过编制职权目录,规范行政运行和执法环节,通过“合理分权、有效制约、强化管理、政务公开、述职述廉”,加强机关科室间,机关和基层之间有效制约,形成纵横交错的防范网络,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五)借力防范。加强与政风行风义务监督员的沟通、联系,与政府行评办、纠风办等单位建立定期信息反馈制度,扩大岗位风险的外部防范网络范围,提升防范效力和威慑力。

试点工作的突出特点

(一)领导重视,有序组织。将岗位风险防范工作列为一把手工程,成立了岗位风险防范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安排有关岗位风险防范工作的开展。人事、监察、效能、征管法规等部门形成整体合力,共同推进。前期调研、可行性论证、机制创建、宣传发动、推广试行等步骤清晰,层次合理,组织有序。

岗位工作目标范文6

论文摘 要:本文阐述了高职院校教职工岗位绩效考核的意义、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和目标,并在结合淄博职业学院的实际,构建了一套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教职工岗位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旨在于对高职院校教职工岗位绩效考核提供参考借鉴。

一、高职院校教职工岗位绩效考核的意义

1、高职院校教职工岗位绩效考核的含义

高职院校教职工岗位绩效考核是指根据教职工的职业特点,按照规定的程序,依据一定的工作目标和绩效标准,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教职工的岗位职责和工作目标的完成工作情况进行评定,为学校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决策的依据,从而促进学校和教职工个体的共同发展。

2、高职院校教职工岗位绩效考核的作用

(1)是深化高职院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客观要求。岗位设置管理是改革的关键,因为人员的聘用要以岗位需要为前提;合同管理则要以岗位职责为依据;绩效考核要以完成岗位职责任务为标准;工资待遇要根据岗位等级而确定。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岗位设置管理和实施岗位绩效考核制度,以确保高职院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顺利实施。

(2)是高职院校教职工人事管理决策的主要依据。教职工岗位绩效考核最主要的作用就是为学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供决策依据,主要表现在:一是制定教职工队伍中长期发展规划的依据;二是制定教职工培训计划的依据;三是校内分配的依据;四是对教职工进行激励的手段。

(3)是促进高职院校教职工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首先,要通过绩效考核对教职工的工作现状进行系统分析,找出教职工工作绩效与学校整体目标的差异,使教职工明确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为此教职工可以制定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以适应学校发展的要求;其次,绩效考核通过科学的考核指标和考核标准,提高考核的效度和信度,可以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职工全面发展。

(4)是保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方式。教职工综合素质和整体水平的提高,是保证高职教育质量的前提。通过绩效考核的导向、反馈功能,可以强化高职院校管理工作中的质量导向,引导教职工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提高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质量上来,从而保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

二、高职院校教职工岗位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

1、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构建岗位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时,一是要针对岗位绩效考核的目的、对象、侧重点进行设计;二是要充分体现考核对象的性质和特点。

(2)科学性原则。构建岗位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时,一是要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采用科学的调查分析方法,使岗位考核指标体系能够在基本概念和逻辑结构上严谨、合理,抓住考核对象的实质。

(3)明确性原则。岗位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和各项指标的内涵要明确具体,即对工作数量和质量的要求、责任的轻重、业绩的高低做出明确的界定和具体的要求;二是岗位绩效考核指标的外延也要清晰,避免界定模糊杂乱。

(4)系统性原则。对考核对象必须用若干指标进行衡量,这些指标是互相联系和互相制约的。有的指标之间有横向联系,反映不同侧面的相互制约关系;有的指标之间有纵向关系,反映不同层次之间的包含关系。同时,同层次指标之间应尽可能的界限分明,体现出很强的系统性。

2、教职工岗位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构建的目标

针对淄博职业学院的实际情况,本文对教职工岗位绩效考核体系进行构建,旨在明确教职工岗位绩效考核体系的设计原则和思路,进一步完善评价机制,规范学院的教职工岗位绩效考核工作,强化教职工的责任感和质量意识,帮助教职工改进工作,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并为学院制定晋升职称职务、奖惩政策及培训计划提供依据。

3、教职工岗位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

在不断总结淄博职业学院多年来实施岗位绩效考核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了一套适合学院教职工岗位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1)一级考核指标内容及其权重

主要包括思想道德、工作态度、工作能力、目标计划、质量控制、工作绩效、创新贡献七个方面,其权重分别为6%、6%、6%、6%、6%、65%和5%。

(2)二级考核指标内容及其权重和主要观测点及赋分标准(每项达不到赋分标准要减相应分值,在此暂不逐一列举)

①思想道德:主要考核政治思想、职业道德、廉洁自律和爱生护校四个指标,其权重分别为2%、2%、1%和1%。

政治思想考核的赋分标准为:政治立场坚定,服务意识强,积极参加部门和学院组织的政治学习和思想教育活动。

职业道德考核的赋分标准为: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廉洁自律考核的赋分标准为:坚持原则、严于律己、秉公办事、清正廉洁。

爱生护校考核的赋分标准为:热爱学生,维护学院利益。

②工作态度:主要考核出勤情况、服从安排、团队协作、纪律性四个指标,其权重分别为2%、2%、1%和1%。

出勤情况考核的赋分标准为:遵守考勤制度,按要求参加各种会议和活动。

服从安排考核的赋分标准为:服从工作安排,认真完成各项任务。

团队协作考核的赋分标准为:团队意识强,按时完成自己承担的任务,并积极主动配合协助他人完成团队工作。

纪律性考核的赋分标准为:遵守各项制度规定,工作时间无闲谈、上网闲聊、玩游戏、看电影、炒股等不良行为。

③工作能力:主要考核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通用能力三个指标,其权重分别为2%、2%和2%。

专业知识考核的赋分标准为:具有本岗位所需要的专业理论和实践知识,并不断提升。

专业技能考核的赋分标准为:具有本岗位所需要的专业技能,且不断提升岗位专业技能水平。

通用能力考核的赋分标准为:会用电脑办公,会用ppt汇报,会用smart原则凝练目标,会用wbs分解任务,会设计项目方案,会用oppm一页纸进行项目管理,会用pdca提升工作,会用知识管理分析解决问题等。

④目标计划:主要考核工作目标、工作计划两个指标,其权重分别为3%和3%。

工作目标考核的赋分标准为:年初按照部门目标,结合自己的岗位凝练个人的工作目标,目标明确,对本部门目标有较好支撑。

工作计划考核的赋分标准为:依据工作目标制定了个人的年度工作计划,任务明确,任务起点终点明确,任务按周或按月进行了分解。

⑤质量控制:主要考核职责履行、循环提升和知识管理三个指标,其权重分别为2%、2%和2%。

职责履行考核的赋分标准为: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严格执行节约校园、平安校园、网络管理、全时段管理等规定。

循环提升考核的赋分标准为:主要或重要工作按照pdca的四个工作过程、八个步骤开展工作。

知识管理考核的赋分标准为:岗位职责范围内数据齐全、准确,及时对数据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并能按照数据、信息、知识和智慧逐级提升的方法用于改进工作。

⑥工作绩效:主要考核工作数量、工作质量、效率效益、高水平成果、满意度五个指标,其权重分别为30%、20%、5%、5%和5%。

工作数量考核的赋分标准为:完成岗位职责内的各项工作,积极承担部门或学院安排的各项任务。科研工作量须达到学院《科研工作量管理办法》规定的相应分数。

工作质量考核的赋分标准为:格按照学院或部门规定的工作程序、工作质量标准及相关要求开展工作。

效率效益考核的赋分标准为:执行力强,工作计划执行好,按时执行率100%,按时完成率100%,目标实现率100%。工作计划如有调整,须理由充分、及时。

高水平成果考核的赋分标准为:积极争取高水平成果,为部门学院积极奉献。

注:高水平成果由各部门确定,也可参照部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凡有经济指标的部门也可将高效益项目作为高水平成果。

计算方法:个人得分=(个人高水平成果累计分÷本部门人员最高分)×5。

满意度考核的赋分标准为:主动开展个人反馈,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周边绩效好,满意度90%以上。满意度测试,同行满意度、上级满意度、下级或服务对象满意度,每有1项每低1个百分点减0.1分。

⑦创新贡献:主要考核创新和贡献两个指标,其权重分别为3%、2%。

创新考核的赋分标准为:立足本职岗位,工作有创新性,促进了工作改进提升。

贡献考核的赋分标准为:对本部门的发展有特殊贡献,促进了本部门的发展。

三、教职工岗位绩效考核体系的应用

1、组织考核

根据高职教育教学规律,结合学院实际,教职工岗位绩效考核每年进行一次。要求各系院、处室年终制定考核实施方案,成立岗位绩效考核小组,按照考核办法和岗位考核指标体系组织对本部门所有人员进行考核。

2、考核结果确定

各系院、处室按岗位绩效考核成绩排名,并将考核结果分为a(优秀)、b(良好)、c(合格)、d(不合格)四个等级,其中a等占25%、b等占50%、c、d两等占25%,d等按条件直接确定。各系院、处室按照年度岗位绩效考核名次和d等条件确定各成员等级。

3、考核结果使用

(1)岗位绩效考核结果使用

岗位绩效考核结果作为年度岗位绩效奖励的依据,也可作为岗位聘任、职务晋升、评先树优、事业单位人员考核的依据。

(2)岗位绩效奖惩

各系院、处室可将考核结果作为部门年度考核奖励分配的依据,d等原则上不发放岗位绩效奖励,a、b、c各等级的奖励金额由各部门自行确定。

参考文献:

[1]王彦春.高职院校教师绩效评价体系研究[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第18卷,(2).

岗位工作目标范文7

一、岗位管理模式优化的目标

按需设岗,因事设职。从适应企业发展战略需要出发,参照同行业先进标准,总结以往设岗经验,科学分析单位性质、规模、工作量和管理幅度,合理确定管理职数、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做到有事有岗有责。

保证重点,兼顾一般。压缩管理层,突出核心层,优化辅助层,精简服务层,突出向核心、主营业务倾斜,向一线和外闯市场单位倾斜,并综合考虑单位发展,使生产、行政、技术、党群管理岗位形成合理配置。

优化合理,精简效能。以工作效率为前提,保证每个岗位满负荷工作,发挥岗位的最佳效能。能以少量岗位满足需要者,不多设岗位,不交叉设岗和重复设岗。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进行优化调整,达到岗位职责明确,各岗位协调、规范、有序,发挥最佳的整体效益。

动态管理,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立足于现有人力资源,实行岗位动态管理,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突出品德、知识、能力、业绩等要素,结合目标管理责任制考评,制定不同层级、不同岗位考核标准,完善、规范和落实岗位考核制度,实行“庸者下、能者上”的激励机制,把过去的“伯乐相马”转变为赛场赛马、个人志向、群众认可、组织考察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

二、岗位管理模式优化的基本思路

突出业务流程再造和职能分析。坚持以生产经营主体和市场开拓主体为中心,优化关键流程,实现以市场为导向的资源配置和纵短横宽、扁平柔性化管理,职能管理部门由任务导向型职能管理向服务导向型流程管理转变,缩短管理链条,提高办事效率。进行职能“唯一性”划分和重新梳理,提出管理职能上移、下沉和横向调整的意见和建议,消除上下交叉、重叠多头部分,使各项管理职责做到“上面有则下面无,上面无则下面有”。

体现合理性、完整性和有效性。合理性在于适应发展战略需要,符合成本效益原则,没有重复冗余等现象。完整性在于要覆盖所有的业务流程和职能,防止空白、遗漏,不留死角。有效性在于既适合自身的现实特点和发展要求,又适应外部环境,能够发挥各层次各部门的整合作用,维护组织架构在一定时期内不作出过大的改变。

三、油田企业岗位设置方法

岗位设置立足于岗位管理的目标和基本思路,以工作分析和岗位评估为中心,根据岗位的管理幅度和管辖范围,强调岗位复合、一岗多责,实现以事定岗、以岗定编,职数精干高效,考核规范及时,人员能上能下。具体来说,岗位设置应严格把握以下三个方面:

依据单位现状,着眼长远发展。岗位设置应首先立足于岗位现状,优先解决当前岗位现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其次应着眼于单位、机构的长远发展,以岗位设置为导向,培养、选拔、引进优秀人才,做好人力资源战略管理工作;最后应从企业的大局出发,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做到按需设岗、因事设职和优化合理、精简高效。

制定岗位设置指导意见,明确岗位设置模式。岗位设置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完善油田企业岗位管理制度,优化岗位管理模式,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使人、岗、事合理匹配,达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因此,岗位设置模式应充分体现出岗位管理优化的目标和基本思路,把岗位管理优化的目标和基本思路充分体现到岗位设置指导意见的原则和具体标准中,细化设置程序和具体的岗位设置要求,形成系统的岗位设置模式。

明确岗位设置方案审批标准,充分体现科学性、先进性、规范性和现实性。岗位设置方案审批标准的层次高低,直接影响到岗位设置工作的优劣。根据我们的经验,岗位设置方案审批标准应充分体现科学性、先进性、规范性和现实性。

“科学性”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综合考虑单位情况,不搞一刀切。按照单位的规模大小、产量多少、工作复杂难易程度以及人均效益等因素,合理确定职数和岗位,基本做到单位大小不同则岗位设置不同。二是考虑业务不同,不搞简单化。对不同业务有区别地进行岗位设置,基本做到单位业务范围、工作难易程度不同则岗位设置不同。三是考虑管理幅度,不搞平衡化。

“先进性”主要体现在“按需设岗”和岗位精简的准确把握上,把二者有机统一起来。一是岗位设置要充分体现“按需设岗、因事设职”,用新的业务流程和职能划分来规划设置岗位;二是要做到精简高效,强调岗位复合、一岗多责。

“规范性”主要体现职数和岗位的动态调整上。一是坚持职数设置的标准化。职数设置原则上应坚持有标准的按标准,无标准的参照企业现状和先进企业岗位设置标准,综合考核,标准设置。二是坚持岗位的动态设置。为满足新组建的单位或临时业务实施项目化管理的需要,围绕项目中心任务和工作量,采取不同形式灵活设置动态岗位,岗位随着项目走,待遇随着岗位变。

“现实性”主要是从企业内部的具体情况出发,兼顾一些部门的现状和职工的承受能力,兼顾过渡时期国有企业所要承担的社会职能,确保工作开展平稳、有序,企业职工队伍稳定。

四、岗位管理优化模式

根据近几年来的岗位设置和岗位管理工作经验,本文提出了油田企业岗位管理优化模式。(见下图:油田企业岗位管理优化流程)

从图中可以看出,优化岗位管理工作,主要是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做好岗位设置工作。根据岗位管理的实际目标,按照岗位设置模式的两个要点,逐年、逐步达到理想的状态。二是坚持岗位的动态调整。每年年底对各岗位做好岗位考核工作,对在岗人员的工作情况作出科学、客观的评价,坚持在岗人员能上能下、岗位浮动调整的优化配置;同时根据企业机构调整情况,每年年底对管理岗位工作内容、工作量、作用以及与其他岗位的联系等作一次全面调查,综合分析岗位的责任与负荷,并重新研究确定中层职数和岗位调整意见,即重新进行细致的现状分析,进行岗位设置、岗位调整等一系列工作,经过几年的反复改进,直至达到一种比较理想化的管理状态。

岗位工作目标范文8

[ 关键词 ] 人力资源 管理 岗位

一、岗位管理内容与涵义

岗位管理打破了计划经济时代以身份为特征的管理制度,在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中,更加注重和突出岗位的引导、示范作用,对农业科研单位而言,岗位管理实际上就是为职工成长平台进行设计和管理,使职工更明确工作职责和范围目标,实现与单位的共同进步,在完成工作的实践过程中,完成社会价值和自我实现。从岗位管理的实现过程来讲,主要包含了岗位分析、岗位设置和岗位评价三方面的内容。

1.岗位分析,就是对每一个岗位的职责、责任、权限、关系、工作强度、任职资格、工作条件、岗位标准量化以及核定岗位工作量等进行科学分析和规范。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利用和管理好每一个岗位,使岗位的功能得以发挥,最终促进单位发展目标的完成。科研事业单位岗位分析的核心,就是要根据科研单位工作任务和工作特点,建立关键岗位说明书,对关键岗位的基本情况、设置目的、职责和任职资格等做出科学判断和详细说明;或者是对岗位的关键功能做出详细说明。通过岗位的科学分析,科学认识不同类岗位之间的结构性差异,深刻理解同一类岗位内部的梯度差别。

2.岗位设置(岗位设计),就是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结合单位人员的构成特点,对岗位进行科学分类,对每一类岗位进行科学分级,对每一个岗位进行科学设置,明确岗位的职责、目标、范围、权利以及相邻岗位关系,确保岗位责权利明晰并实施到位。职位岗位分类分级是“以事为中心”,每一个岗位都有特定的名称、工作内容、责任、工作标准、任职条件及晋升转任路线等等,与传统的“以身份为中心”的品位分类制不同。对每一岗位进行科学分析、设计,是实现岗位聘用(岗位填充)的基础,也使得岗位优化与人才开发实现了有机统一,确保在岗位管理过程中,实现人才的合理流动。

3.岗位评价,就是对岗位价值、岗位贡献、岗位工作任务等进行综合评价。实践证明,职工对岗位公平性的感受主要以岗位间的横向比较结果为决定因素,而忽略了岗位内部纵向得比较。因此对每一类的岗位要进行科学的评价考核,从横向和纵向双层的角度,有效促进岗位和人力资源的合理分布,形成对所设置岗位准确的定位,建立科学合理的岗位评价考核制度,实现相应的岗位管理的信息反馈机制,不断深化岗位管理。

二、加强建立以岗位管理为核心的人才管理与服务机制

1. 以岗位管理为核心,实现人才与岗位管理的有效结合

岗位管理是实现岗位与人才管理的一个有效平台,通过有效的岗位管理把对岗位的管理与对人才的管理有机的统一起来。因此这样说来,对每一个职工而言,岗位是实现个人价值获得社会认可或者尊重的平台,同时对科研单位来说,也是进一步激发人才活力,加强人才开发力度,全面提升人才队伍建设质量和水平的有效举措之一。

岗位管理把单位、人才对每一个岗位的认同和责任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岗位管理也进一步理顺了内部管理的关系和秩序,强化了岗位意识,使岗位的受聘者和单位的组织者之间更有效地依据职务规范和说明书的要求,遵循组织目标需要和双向选择的原则,兼顾人才的个性特点和整体优势,做到人岗相宜和合同管理。

岗位管理一方面实现了单位内部岗位分类和现有人才结构性调整,为人才成长营造了健康有序的竞争和合作氛围,另一方面由于每一个岗位都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和任务,实现了责权利的对等,这样更有利于培养、造就和吸引高层次的领衔式人才。

2.以岗位管理为核心,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

岗位管理是薪酬管理的基础提前,岗位的分析、设计以及科学评价都会对岗位薪酬的设计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对每一类岗位的分析管理以及准确认识和把握,是合理设计薪酬体系的前提,也是实现岗位功能价值的体现。在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制度的前提下,坚持公平兼顾和效率优先的原则,把技术、资本、管理等因素有机的融入到薪酬体系中,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积极创导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合理设置岗位类别间的薪酬结构性差异,科学设计同一类岗位内部的薪酬梯度和灵活的取酬制度,突出岗位受聘人的权责和收益 ,实现岗变薪易,建立人才激励,更进一步激活人才使用的活力和创新力,为实现岗位目标以及单位的发展目标提供优先的人才智力资源。

3.加强岗位管理的发展规划,实现人才成长与岗位锻炼的有机结合

工作岗位是受聘者实现自我价值获得社会尊重的有效平台。每一个岗位的设置都与单位的发展目标息息相关。岗位的实际受用者讲求实际效益,合理的岗位能级设置有利于岗位受聘者参加工作锻炼,也有利于人才的成长锻炼。从促进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成长的角度出发,合理加强单位内部岗位发展规划,适时进行有效的调整,使岗位管理与单位发展目标、社会承认目标或者社会认可价值相适应,建立动态的管理体制,把人才锻炼与岗位发展规划结合起来,给类有能力的人才提供岗位锻炼和事业发展的机会,实现“才能有多大、工作舞台就有多大”,鼓励更多地人才通过岗位实践锻炼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

岗位工作目标范文9

目前,很多事业单位认为财务等于会计,导致其在岗位设立时只会设立财务或者会计岗位,而事实上财务与会计之间存在差异,如果单位内只有其中一个岗位,就会导致财务管理工作能效缺失,无法全面保障单位经济运作的合理性。因此,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对财务与会计的理解,再根据两者差异来设立相关岗位,同时建立具有协调两者工作关系的制度,对此进行研究具有推动事业单位经济运作合理性的现实意义。

1财务与会计的关系与差异

1.1关系

首先财务岗位在财务管理当中占主导地位,是管理工作的主要执行岗位,其主要工作内容包括统筹单位内外的现状信息,再根据信息判断现状走势与问题,最后为了促进经济发展,结合现状来设立相关目标,这一过程中财务工作人员需要秉持“利益最大化”原则来开展工作。其次会计岗位虽然也是财务管理工作的一部分,但在地位上要低于财务岗位,其主要负责对单位经济信息进行核算、计量、确认。这一条件下,财务与会计之间存在两大关系,即支撑与被支撑关系、循环关系,以下将对两种关系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1.1.1支撑与被支撑关系根据财务岗位工作内容可知,其要得出工作成果就必须先统筹相关信息,而会计岗位就是为了统筹这些信息而存在的,说明财务岗位需要根据会计岗位提供的信息来运作,可见财务岗位是被支撑者,会计岗位是支撑者,证实两者之间存在支撑与被支撑的关系。例如某事业单位中,财务工作人员想要评估单位当前经济发展趋势,相应就需要统筹单位当前季度的经济收益、经济亏损、负债情况等信息支撑,这一条件下会计岗位通过核算、计量等工作,可以直接将这些信息整合出来,以供财务工作人员进行评估。

1.1.2循环关系财务与会计两个岗位在长期工作当中需要循环作业,说明两者之间存在循环关系,即当财务岗位根据会计岗位提供的信息对单位经济现状进行了评估之后,需要提出下一步的目标,而在下一步目标完成过程中,会计岗位又要对过程中的信息进行统筹,这样在目标完成后可以再一次给财务岗位提供相关信息,这一过程将无限循环,证实循环关系的存在。例如某事业单位财务岗位根据评估结果认为单位还有很大的经济发展空间,随后设立了下一季度经济收益目标,相应在下一季度开始后会计岗位对相关信息进行了统筹,但季度完结将这些信息提供给财务岗位,使该岗位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对季度目标是否进行评估,且再一次设立新季度目标。

1.2差异

目前,根据相关理论可知财务与会计之间存在四大差异,分别体现在目的、工作重点、职能、要求上[1]。对此,以下将对四大差异的具体表现进行分析。

1.2.1目的上的差异在工作目的上,财务工作目的是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而会计工作是为了保障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这就是财务与会计在目的上的根本差异。相应在根本差异条件下,两者之间还会出现其他差异,例如财务为了实现根本目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作出决策,说明其工作制度并不固定,但在会计岗位工作中,其并不需要考虑实际情况,因此工作制度比较固定。

1.2.2工作重点上的差异首先财务工作的工作重点在于资金运作是否合理、资产结构是否存在改善空间、要如何筹集资金、单位经济发展有什么样的需求等;其次会计岗位的工作重点在于单位资金的流通与变化,对流通与变化过程中的信息进行统计、核实、计算等。由此可见,财务与会计之间存在工作重点上的差异。

1.2.3职能上的差异首先在岗位属性上财务岗位属于管理岗位,而会计岗位属于功能性岗位,因此在岗位属性差异下,财务与会计之间必然存在职能上的差异。其次在具体工作表现上,财务岗位需要根据相关信息对单位发展进行评估、分析、预测及据测,而会计岗位则确认信息是否完整、是否准确即可,这也是两者职能差异的表现。1.2.4要求上的差异要求是指财务与会计岗位对任职者的要求,这一条件下财务岗位通常要求任职者具备较强的业务能力、专业水平,同时在分析能力上也要有突出表现;而会计岗位通常要求任职者具备充足的法规、制度认知,同时在核算能力上要有突出表现。由此可知,财务与会计两者在要求上存在差异。

2在财务管理中财务与会计的应用策略与建议

2.1策略

在财务管理工作中,为了保障工作质量需要通过相关策略来提升财务与会计的工作成效,对此以下将提出四项应用策略,分别为设置财务管理工作目标、提升财务与会计之间的沟通效率、审核制度建设、绩效工作模式应用。

2.1.1设置财务管理工作目标财务与会计两者都是财务管理工作的组成部分,因此可以在财务管理工作角度上,向两个岗位提出统一目标,这样才能让财务与会计相互协调,朝同一目标来完成工作。例如某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工作角度上,向财务与会计提出了“保障财务安全”“维持财务运作合理性”“提升财务流通有效性”的工作目标,相应财务与会计岗位工作人员围绕目标进行了会议讨论,设立了可实现财务管理工作目标的工作制度,即首先以会计岗位为起始点,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对所有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进行核实,以供财务岗位进行分析,这样可以保障财务安全,避免“中饱私囊”等类似情况发生,但如果依旧出现了此类情况,则需要对会计人员进行处罚;其次在财务管理过程中,财务岗位将成为主导者,需要根据会计岗位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决策,决策成果必须具备维持财务运作合理性的作用,由此实现事业单位利益最大化;最后在管理工作完成后,由财务与会计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对接,分析之前工作中财务流通的有效性,如果存在缺陷则共同思考解决方案,实现提升财务流通有效性的目的。

2.1.2提升财务与会计之间的沟通效率因为在财务管理工作中财务与会计之间是相辅相成的,所以两者必须有效、快速地进行沟通,而现代很多事业单位财务与会计工作人员对沟通并不重视,大多都是定期通过报表来对接信息,但财务运作与市场上的变化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定期进行信息对接可能会漏掉一些关键因素,使单位利益受损。这一条件下,为了提高财务管理工作质量,建议事业单位采用“随机”沟通策略来提升财务与会计的沟通效率,“随机”沟通策略是一种面对随机性时间,在第一时间进行沟通的策略,相应在财务与会计沟通当中,需要以财务岗位主导,当该岗位工作人员发现相应问题时,则需要第一时间与会计岗位工作人员进行沟通,再共同商讨应对方法、验证方法可行性等。例如某事业单位就采用了“随机”沟通策略来提升财务与会计的沟通效率,即某次该单位财务工作者发现单位的建设工程项目存在质量问题,相应必须通过修整方案来加强工程质量,但修整方案必然会带来新的成本支出,这一条件下财务工作者围绕工程质量修整需求信息与会计工作者进行了会议讨论,对修整方案的资金需求、资金分配进行了分析,最终得出了合理方案。

2.1.3审核制度建设因为财务与会计工作都由人工来执行,所以受人力必然存在的不稳定性问题影响,两个岗位的工作结果难免会出现问题,这一条件下为了尽可能地避免问题落于实际工作中,事业单位应当设立审核制度来保障财务与会计的工作质量,间接提升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例如某事业单位为了确保单位下一季度经济战略决策的合理性,面向会计工作岗位设立了审核制度,该制度作用于会计岗位与财务岗位之间,主要对会计岗位提交的信息进行再一次确认,如果发现会计信息出现问题,则要求会计岗位工作人员及时整改,确认无误后才能提交给财务工作岗位。

2.1.4绩效工作模式应用因为财务与会计岗位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态度都会直接影响到财务工作质量,所以出于对财务工作质量的考虑,建议事业单位面向两个岗位设立绩效工作模式,这样才能将两个岗位的职能发挥到最大,保障岗位应用效果。例如某事业单位就面向财务与会计岗位设立了绩效工作模式,该模式中财务与会计工作人员的薪资由“基础薪资”+“绩效奖励”组成,相应定期对两个岗位的工作人员绩效信息进行统计、评价,最后评价结果来确认每个工作人员的“绩效奖励金额”,再加上“基础薪资”确认各工作人员的总薪资,这一模式的应用使该单位财务与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得到了大幅提升,且在工作中都保持着严格的态度,这一表现有利于财务管理工作质量提升[2]。

2.2建议

因为现代事业单位对各岗位人才都提出了综合性要求,所以如果事业单位拥有综合性人才,则建议单位将财务与会计两个岗位融为一体,形成财务会计岗位(也被称为管理型会计岗位),这一举措首先可以节省事业单位在财务与会计岗位上的人力需求,其次在岗位融合条件下,工作人员的薪资待遇会得到提升,这有利于工作人员对单位的忠实度与依赖感提升,最后财务会计岗位的设立,可以省去财务与会计两个岗位同时存在时的沟通需求,有利于财务管理工作效率与质量。

3结语

综上所述,因为现代很多事业单位将财务与会计当作同一种岗位,所以为了消除错误认知,本文分析了两者的关系与差异,起到扭转事业单位错误认知的作用。同时,为了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充分发挥财务与会计的职能,文中对财务与会计的应用策略进行了分析,策略可以在两者之间建立良好的协调关系,且统一两个岗位的工作方向。另外,为了让财务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发展,本文最后还提出了相关建议,旨在促进财务与会计向财务会计岗位转型。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