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车间环保工作计划集锦9篇

时间:2022-05-22 04:17:02

车间环保工作计划

车间环保工作计划范文1

[关键词]高速动车组;型式试验;运用考核;现场管理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速铁路行业的飞速发展,高速动车组产品也打破了引进技术的壁垒,实现了自主化。在实现新型动车组产品陆续设计、生产的同时,还要保证动车组出厂后相关试验的顺利推进,而试验期间的现场管理是决定试验结果的关键因素。本文从现场的人员管理、物资管理、制度流程管理等方面进行阐述,尝试搭建动车组试验管理平台。

1人员管理

根据现场实际人力需求,主机厂应提前配备各系统技术人员及各工种作业人员。具体岗位职责及作业分工全部由总负责人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调度安排,所有人员上岗前必须接受安全教育培训,现场人员的绩效考核由负责人统一量化考评后上报公司。1.1现场负责人现场负责人负责项目的执行及管理,同时定期对现场人员进行考核,更换不能满足试验要求的人员,在试验期间负责项目的整体协调,从而保证试验顺利、有序进行。1.2技术支持小组技术小组主要负责解决动车组试验期间的技术问题,主要包括上线试验期间的故障诊断,检修库内的故障处理,更换件的作业指导等。技术小组的组长要及时向现场负责人汇报每日的试验结果及故障处理情况,并备份动车组试验期间的技术文件和故障分析报告。型式试验或运用考核期间,根据具体的试验项,各系统可以委派相关技术人员进行添乘,配合完成相关型式试验。技术小组负责调动各子系统供应商进行添乘作业,以保证动车组出现问题时能第一时间进行应急处理。技术小组协调作业人员要完成库内的故障处理工作,保证动车组按时出库,顺利进行试验。1.3维保小组维保小组主要负责完成动车组的各项检修作业,包括一、二级修作业、计划修和临修作业等。维保小组在相关技术文件指导下进行作业,在试验期间,根据不同工况的试验环境,对动车组重点区域进行重点检查。①高速试验阶段,重点检查受电弓状态,对车顶高压设备及绝缘子进行重点检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提高碳滑板磨损下限。②制动试验期间,对制动夹钳及闸片进行重点检查,测量每片闸片的磨耗情况,适当提高闸片磨损下限。动车组试验期间,还需要重点检查转向架区域,保证司机室各项功能正常。检修维保工作必须遵照运用所相关规定,根据检修计划定时、定量完成检修作业,保证动车组按时出库,准时上线。1.4物资保障小组物资保障小组主要负责项目备品、备件的管理、库房管理及物料的提报和发运工作。动车组会根据试验大纲在试验期间更换运用地点,物资保障小组须根据试验计划将试验所用物资提前发送至运用地点。物资保障小组需要定期对物资及工具进行清点并录入物料台账,由现场负责人定期进行抽检,并实时更新物料台账中现场每一笔用料和到料。随着试验的进行,物资保障小组需要提前进行物资的提料、补料申请。

2物资管理

2.1库房管理物资保障小组应定期对库房进行整理,在保证库房卫生、整洁的同时,将常用备品、备件和工具摆放至方便领取的位置。此外,注意物料的存放条件,例如,齿轮箱油等油脂禁止暴晒,闸片等铁制品避免潮湿等。2.2备品备件管理动车组试验期间,应配备全车重点备品、备件及易损易耗件。考虑到试验期间动车组关键部件的损耗频率较高,所以,针对闸片、碳滑板、动拖车轮对等关键部件,应配备标准数量的1.5倍。2.3工具及设备管理在动车组试验期间,由库管员对工具及设备进行统一管理,每次使用均需进行登记,还要定期检查力矩扳手及测量工具的精度。因现场作业需要,工具或设备项目内部无法提供时,由物资保障小组协调借用,使用后归还。

3流程管理

3.1检修作业流程检修库内一、二级修作业如图1所示,流程基本可划分为:车辆入库—有电联检—无电作业—有电作业—联检出库。所有现场作业人员必须明确各运用所相关作业规范,保证作业安全,根据检修库内接触网供断电情况进行作业,并进行统一登记、销记。3.2临修作业流程临修作业一般在临修库内进行,因临修库内大多无接触网,需要与公铁两用车进行联挂,再由公铁两用车拖拽入临修库内指定地点。在临修库内,停稳后作业前必须放置止轮器,作业结束后撤回。在临修作业前,根据作业需求,在作业前进行截风等操作。3.3计划修作业流程计划修的主要内容为动车组空心车轴探伤、轮辋轮辐探伤及轮对修型。根据不同车型的计划修周期进行作业。轮对修型通常在临修库或专门的镟修库内进行,流程参考临修库作业流程,空心轴探伤及轮辋轮辐探伤通常在检修库内进行,作业流程参考检修库内作业流程。动车组在计划修之前应确认工装及设备可用,作业期间遵守运用所作业规范,作业完毕后由主机厂具备资质的质检技术人员确认作业结果。

4异常情况闭环管理

新型动车组的型式试验及运用考核主要是为了验证新产品在设计环节及生产环节产生的问题。在现场出现问题时,如何高效快速地解决问题,考验了现场管理人员在组织协调和计划、策划方面的能力。有效的闭环管理,对预见性问题形成处理机制,通过预防—发生—判断处理—回访—再预防的闭环管理模式,通过系统的确定问题处理方案,总结分析,回访存档,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从而形成异常情况处理机制,保证试验顺利进行。当然,闭环管理的建立和实施离不开管理人员高效的执行与严格的监督,更离不开项目团队各单位的全力配合。具体见图3。

5制度管理

一个团队的建设与管理,必须依托在健全的制度基础上。现场试验团队工作性质不同于主机厂内部,需要在原有制度基础上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修改。根据现场实际需要,试验团队应制定相关的安全管理办法,人员考勤、人员变更管理办法,动车组现场闭环反馈机制,动车组配套供应商管理办法等来保证现场试验团队的工作有序进行。

6结语

车间环保工作计划范文2

【关键词】城市规划;生态城市;规划理念

就存在目的而言,城市规划的存在目的是为了解决城市问题,常见的如城市污染问题、交通问题、住宅问题、能源浪费问题等等。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城市规划对于城市问题的解决往往有心无力,无法取得理想中的效果。这就需要进一步探索城市规划,在原有的规划理念与规划方法上做出改变,实现城市规划对城市问题的有效解决。下面对现代城市规划需要解决的城市问题,以及具体的规划方法作详细论述。

一、现代城市规划需要解决的城市难题

细罗列现代城市问题,发现最为严重和突出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城市环境的污染。工业革命以后,我国工业事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上世纪中叶,我国人民一味发展工业,忽视环境保护这一举措带来的环境后遗症一直残存,即使是在今天,城市环境污染问题仍然严重;二是城市能源缺乏问题。同样是受人们乱砍滥伐,随意挖掘能源的影响,能源短缺在当前也已成为了一个危害性比较严重的城市问题;三是城市住宅问题。房源紧张一直是我国城市规划建设工作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亟待解决。

二、现代城市规划应该坚持的原则

众所周知,随着环境生态意识的愈发深入,人们普遍认为现代城市规划建设应当以城市环境为主体,引入自然生态保护自然生态平衡理念,实现生态城市的规划。为此,笔者认为,现代城市规划设计时应当全面贯彻自然生态平衡理念,利用该理念来指导现代城市规划设计方向。具体设计措施如下:

1、建立分散的、多中心的网络化城市群落

在城市建筑群落上,生态平衡设计原则要求建立是分散型的、多中心的网络状城市群落,这种城市群落在形体上如地球森林,分散且广泛的分布,并不像传统密集化群落那般,成功避免了人口密集、交通拥挤等问题。

2、将生态理念融入到城市规划中

生态城市已经成为了现代城市规划的最终目标。而在实际工作中,为了实现这一最终目标,我国相继推行了多种规划建设政策,并在此基础上加大了全国生态示范市的建设力度,一步一步向着生态城市努力。现代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所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1)合理采用生态手段,建造环保、节能的城市住宅,为城市居民创造一个绿色环保、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另外,保证居民的饮水和用水安全,充分保障城市居民的土地使用权。

(2)政府要倡导节能,要采取激励手段来倡导能源节约,最好是在技术上进行创新,利用新的、可再生能源来代替以前的一次性能源;对于那些暂时无法用新能源替代的不可再生能源要充分节约,杜绝能源浪费现象,切实提高能源的使用率。

(3)加强居民的生态教育。要对居住在城市中,或者长期活动于城市环境中的居民进行生态教育,让其认识、了解到生态的重要性,同时也要让居民感受到生态城市的建设氛围,让他们能够参与到生态城市规划建设中,为生态城市构建奉献绵薄之力。

3、做好城市空气污染的控制

城市空气污染是破坏城市生态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现代城市规划工作想要保护城市生态,除了能源节约之外,空气污染控制也必不可少。分析城市空气污染原因,发现汽车尾气、化工厂排放的废气等是主要污染源,因此在控制城市空气污染时,大可从汽车尾气抑制、工业废气抑制等几个方面入手,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切实做好废气排放抑制,控制好城市空气污染。

然而,如何才能真正解决好这个严重的问题呢?国外已有很多经验,就是控制城市中心区小汽车的数量,现在发达的先进城市,其城市中心区的小汽车数量不是在增加而是在减少。在城市中心区的设停车场,汽车不能驶入中心区,人进入中心区步行或乘公共交通。北京完全可以采用这种作法,控制旧城中心区小汽车的数量,在一环区域内,一般的小汽车不能进入,公共交通和在此区域内居住与办公的车辆可以通行。中国发展小汽车过多,如果大量出口可以,若大量投放到中国城市中,则是战略上的失衡。因为发展一辆城市私人小汽车,城市要增加一定数量的道路面积和停车场面积,现在的问题是,只看生产一辆汽车增加多少国民经济产值,而没有计算相应增加的配套设施开销,汽车发展很快,配合的城市设施跟不上,所以城市交通拥挤、堵塞,满大街小巷都成了停车场。

三、城市规划设计中的节能措施

随着全球范围内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不可再生资源的快速消耗,能源供应日趋紧张。从资源消耗来看,全球约1/6的资源消耗和建筑行业直接相关。因此,作为耗能大户的建筑,其节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如何将节能思想体现在城市规划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1)在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利用中倡导“偿还原则”;

(2)在城市空间规划中提倡紧凑型的城市布局及绿色环保的交通方式;

(3)对单体建筑的能源优化设计采用节能建筑,倡导新型的能源概念。

所谓优秀的现代建筑,就是要以最少的投入换取最大的产出,追求在消耗最少能源的前提下,提供高舒适度的生活环境。舒适指向建筑的室内环境质量,经济指向建筑的建造与运行成本,节能指向对能源的消耗。在建筑节能措施中,建筑的密封性是最基本的一条。如果密封性不好,保温层内空气变冷变湿,就会失去保温的效果。在封闭的基础上,外墙的保热是护系统性能的重点。在建筑物耗费的能源中,大部分是不可再生能源。我们用得越多,未来的生存发展空间就越小。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被动状态,必须开发新型的可再生能源。例如,太阳能是目前公认的最具潜力的可再生能源。在建筑设计中,如果将太阳能充分加以利用,则可以节省大量常规能源,并且不对环境造成污染。在我国目前建设量巨大的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当务之急应在较大程度的建筑中采用成本较低,技术含量要求不高的节能措施。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规划是解决城市问题的重要手段,也是影响并决定城市空间结构以及城市文化发展方向的必备条件。对于城市建设来说,只有做好了全方位的城市规划工作,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城市的文化文明与精神素质,使城市变得更有内涵。在本篇文章中,笔者着重对现代城市规划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作了详细分析,并强调现代城市规划要注意融合节能思想,采用多样、可行的节能措施来规划设计城市结构,切实促进城市文明发展。

参考文献

[1]塔图・巴那,陆明,张惠.现代城市规划中建筑与规划之间的模糊关系[J].时代建筑,2011(03)

车间环保工作计划范文3

第一条为加强城市环境卫生专用车辆的管理,保证城市道路清扫和垃圾、粪便清运的正常进行,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城市环境卫生专用车辆的管理。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城市环境卫生专用车辆,是指城市环境卫生单位用于城市垃圾、粪便清运和道路清扫、冲洗、洒水、除雪以及其它配套使用的车辆。

第四条城市环境卫生专用车辆的使用、保养、维修所需资金,按照国家规定的资金渠道列支,专款专用。资金的数额,应当按照技术经济定额指标核定;流动资金额的核定,按照《国营工商企业流动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执行。

第五条城市环境卫生专用车辆一般应当由市集中管理,大城市可以实行市、区两级分管。

第六条城市环境卫生专用车辆的发展,应当纳入国家和地方专用车辆的发展计划。属于国家和地方计划分配的环境卫生专用车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按照现行的物资管理渠道,申请平衡安排。

第二章管理机构和职责

第七条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归口负责全国城市环境卫生专用车辆的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编制全国城市环境卫生专用车辆的发展规划;

(二)起草或制定城市环境卫生专用车辆管理法规、标准;

(三)组织研究、开发、鉴定和推广环境卫生专用车辆系列产品;

(四)组织环境卫生专用车辆的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工作;

(五)归口管理环境卫生专用车辆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的标准化工作,办理环境卫生专用车辆的产品生产许可证。

第八条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直辖市人民政府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城市环境卫生专用车辆的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编制本行政区域城市环境卫生专用车辆的发展规划;

(二)根据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法规、标准制定城市环境卫生专用车辆管理的规章制度、标准(包括环境卫生专用车辆主要总成的报废标准)、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及技术经济定额;

(三)统一管理本行政区域城市环境卫生专用车辆的技术工作,指导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内部使用的环境卫生车辆的技术工作。

其他城市人民政府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制定。

第九条城市环境卫生专用车辆场(队)具体负责环境卫生专用车辆的运营和日常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法规、规章制度、标准、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及技术经济定额,制定本场(队)各类工种人员的岗位责任制;

(二)建立和完善城市环境卫生专用车辆的使用、保养、修理及检验、监督、安全、节油、备品备件等各项内部制度,保持车辆的完好状态,完成各项技术经济定额;

(三)编制并组织实施车辆运营计划,负责统计、考核和评比检查工作;

(四)建立车辆的使用、保养、修理档案;

(五)采用先进科技成果,改进机具和工艺,提高车辆保养、修理的机械化水平;

(六)组织开展职工的技术培训、岗位培训工作。

第三章车场设置和车辆配备

车间环保工作计划范文4

【关键词】压缩, 货物作业, 停时

【 abstract 】 the special railway of kailuan stopping analysis, find out the influence of duration of operation on the basis of some factors, and puts forward a series of measures.

【 key words 】 compression, the homework, stopping

中图分类号:U27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货车周转时间的概念及其重要意义

货车周转时间是指货车从一次装车完了之时起至下一次装车完了之时止所花费的时间。加速车辆周转,意味着高质量地完成运输过程的所有环节。货车周转时间延长实际上等于增加了运输成本,也使开滦专用铁路向国有铁路站交付一笔不小的费用,压缩货车停留时间,加速车辆周转可大大减少铁路运输成本,同时也为开滦铁路大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 车站货车停留时间超标的原因分析

货物停留时间是指运用货车由到达车站或加入运用时起,至由车站发出或从运车用转为非运用车止,因货物作业或中转作业在车站的全部停留时间。货物停留时间按作业性质分为货物作业停留时间(停时)和中转作业停留时间(中时)。

停时,是指在站线、区间、岔线、专用线内进行装卸、倒装的货车从到达车站时起至由车站发出时止的全部在站停留的时间。它包括:到达、待解、解体、待送、送车、待装卸、装或卸、待取、取车、集结、待编、编组、待发、出发等作业时间。具体计算方法:

中时,是指为货车在车站进行改编及其他中转作业所停留的时间,按作业性质分为有调中转车停留时间和无调中转车停留时间。具体计算方法:

①有调中转车停留时间:

②无调中转车停留时间:

根据对开滦铁路运输公司近年来货车作业写实认定,货车停留时间一般在12h以内是合理的,造成超标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路矿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致使运输组织不尽科学合理。

(2)路车不稳定,造成煤炭路运装车不足或超能力装卸。

(3)装卸机械和劳力不足。

(4)车站技术设备与生产需求不匹配,作业效率低。

(5)外界施工的影响。

(6)其他不利因素影响。

3 压缩货车停留时间,提高运输组织效率

压缩停时是一个综合性的运输问题,必须全面考虑,多角度多层次分析,具体方法如下:

3.1优化运输生产组织,压缩各环节作业时间

(1)提高日班计划的编制质量。加强计划编制基础工作,准确推算车流,对装完、卸空的车辆及时组流上线,压缩车辆集结时间。货运应加强对每批作业的进度掌握,按预计时间完成装卸车作业,对不能按预定时间完成的,应组织力量突击作业,确保及时作业完毕,为运转下班前送车有货位提供保障。

(2)提高阶段计划编制质量。加强车流、机车交路的掌握,及时下达3~4小时轮廓阶段计划,运输部行车作业做到车流、到发线、机车运用及编解作业计划的紧密衔接。

(3)强化车站调度室的调度指挥功能。运输部要深入到煤场、货位、煤仓,加强货源调查,落实有效货源,按照月度计划统筹安排好旬、月货运计划。加强对装卸车信息的掌握、分析和通报及站内到达卸车作业动态、车流情况的掌握;机动安排重车分流、劳力装卸车工作。对调车机车进行动态掌握和统筹优化,合理安排机车作业时间。

(4)细化各个作业环节时间标准。结合作业流程,对到达、待解、解体、待送、送车、待装卸、装或卸、待取、取车、集结、待编、编组、待发、出发全部技术作业环节作业时间进行细化,确定卡控标准,明确卡控责任,将压缩停时分解到各个岗位上。遇到超过停时指标时,应分清责任,对责任者进行绩效考核。

3.2优化区域调车作业组织方案

根据货源、到达重车和车流变化,不断优化区域调车作业组织方案,提高计划质量,做到班计划、阶段计划和调车计划的有效衔接,克服调车机到达作业地点后等计划、接发列车时凋车等信号的现象。行车调度员做好区域调车和重摘列车的作业分工,合理使用区域调车机,压缩吃、交、整等辅助作业时间,合理安排区域调车机、调度机整备换班地点和时间。

3.3提高货车装卸速度

(1)加强信息交流,从减少(从)货物作业过程着手,运输部与洗煤厂、销售、货主之间要做好作业联系和信息沟通,及时掌握货流和车流规律,考虑企业的设备条件、生产情况、装卸能力、劳动时间等,预先做好统一的计划和安排,避免因货源不足延长作业时间和卸车积压。

(2)提高装卸能力,对有条件的运输部进行技术升级改造,提高装车时间,由每车平均10钟降至 5钟以内。在人工作业频繁的部位,成立区域专业化装卸作业队伍,减少装卸车作业完了后的辅助作业时间,提高装卸能力。

(3)正确编制运输方案,对主要装卸点建立装卸应急预案,合理组织和运用装卸力量,做到装车照顾发车、取重照顾配空、送车照顾装卸、路矿机车互助等。

3.4加强与铁路协商,强化内部管理

(1)正确掌握本单位各项技术作业时间,与铁路签订合理的《专用线、专用铁道运输协议》(以下简称《协议》)。各运输部应结合本区域实际作业条件,认真查定的路车入矿各项作业时间,通过写实,提供数据,与铁路部门协商共同确定路企双方作业时间标准,纳入到路企双方的《协议》中,双方必须严格按《协议》中的时间标准组织作业,压缩装卸取送作业时间。

(2)准确掌握取送车和装卸作业时间,认真填记“货车调送通知单”,按照《协议》中的规定,路企双方盖章签认,办理货车交接。同时运输部与铁路共同做好监装监卸、机力、货位的相互衔接工作,压缩待装、待卸、待取、待送时间。

(3)强化运输指标统计、分析工作,完善考核制度。建立钩计件与作业项目计时考核相结合,工作量与作业效率指标相统一,车、机、辆一体化运输效率考核,停时特长车辆等考核机制。各运输要对当日未完成的运输任务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措施,对连续停时超过月计划的,根据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对于无正当理由,货车停时超时的运输部进行考核。

3.5其他辅助措施

(1)加强预案建设,实施有效过程控制。制定天气不良状态下装卸车方案和有问题车辆处理办法。根据各货物品类在气候变化时高效装卸车的经验和办法,制定各类货物的装卸车预案。遇雨、雪等恶劣气候时,启动预案作业。对于达到坏车、关门车、货运装载扣车等有问题车辆,及时与铁路部门联系,沟通信息区别对待。

(2)加强各部门作业衔接、卡控关键环节。运转、货运部门建立有效的联系机制,以强化基础工序,压缩惯性差错。运转要对站内到达待卸车及停战时间长的车辆,做好分类集结,随时掌握卸车地点作业进度,严格做到定时、定点送车,定时取车挂运。货运要坚持昼夜装卸车,确保24小时不间断装卸作业。

(3)加大设备的投入。改善车站货场装卸照明设备。要组织供电、电力、车务等照明相关单位,尽快解决好夜间照明问题,保证机车调车作业和装卸车作业的连续。配齐相应的装卸器具及装卸劳动力,增大机械化作业程度,使现有的装卸能力与装卸作业量匹配,避免车等货、装卸超时延缓出车及以车代库等现象发生。

参考文献:

【1】《铁路货物作业行车组织》

【2】《铁路运输安全管理》

【3】《铁路技术管理规程》{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车间环保工作计划范文5

关键词:汽车制造;总装线;设计步骤;设计方法

在目前的消费市场中,汽车作为一个重要的消费项目,在市场中占据着极大的份额。由于市场对汽车的需求量的增加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的质量和数量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汽车生产企业作为汽车产业中的重要部分也承担着比较重要的责任,如何提高汽车企业的产能以及产品质量已经成为了汽车企业必须要考虑的。汽车生产最后一个环节就是汽车总装,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汽车车的质量,利用相关的机制和技术对汽车质量进行有效管控,合理制定汽车总装线的设计步骤和方法,保证汽车的性能和质量。

1 汽车总装线概述

汽车总装是汽车生产的最后一个环节,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汽车的质量,总装也是汽车生产的核心步骤,通过合理的机制和技术设计汽车总装线,能够将汽车总装线在质量和效益方面的优势发挥出来,创建出来的汽车总装线应该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适应工厂的工艺体系。在汽车总装线的设计前应该对主要参数确定的要点进行分析,立足于总装工艺,重点放在分段划分、运输环节和布置形式上,进而实现汽车生产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总装的任务是将发动机、变速器等各种各样的零部件组装在车身基本上,在组装的过程中要根据一定的装配技术和装配关系,这样才能够组装成一步完整的汽车,并且保证汽车的整体质量。汽车总装线上要完成的主要内容有各种零部件的组装,车身配饰的安装,底盘的装配,一次二次内饰装配,还有装配完成后的整车检验,返修补漆和调试等工作,保证整车的质量。具体的总装工艺为:一次内饰装配、底盘装配、二次内饰装配、四轮定位检测、转速和尾气分析测试、路试、整车检测、入库。新车导入时应该考虑到生产线的通过性,新车的技术和品质要求以及生产目标的要求。目前汽车总装线将会向着自动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在汽车总装线的设计中也要考虑到新技术的应用。

2 汽车总装线设计主要参数要点

首先是确定总装汽车的相关参数。总体来讲,汽车的总装是汽车总装线的最终目标,对汽车的外形以及其他特点要全面掌握。首先要确定总装汽车的相关三维时间,根据结构对汽车的长宽高进行确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企业熟练掌握汽车的实际规格,也能够帮助管理者对汽车总装线的总重和分重进行深度的管控。在实际的工作中,还应该重点掌握运输、移动和加工工作。

第二是确定总装的相关工艺参数。对汽车总装线的生产环节和关键工艺进行确认,对于采用新工艺和新技术的部位一定要加以重点关注,以便于更好地学习和消化新元素,全面发挥新技术和新工艺的作用,提高汽车总装线的效率。

第三是确定总装的生产要素。在实际的生产中,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工人密度的确定,确定汽车总装线上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确定汽车总装线的产能,确定汽车总装线上总装需要的时间。通过对这些参数的确定和了解,并且对这些参数进行合理的设计,能够保证汽车总装线上工作任务和工作进度相协调,也能够保证设计的基础参数的合理O计,这也是汽车总装线设计合理的基础。

3 汽车总装线设计的具体阶段

对汽车总装线进行分段有着重要的作用,对生产效能提升有很大的帮助。在汽车总装线的各个阶段中会使用到不同的工艺和技术,组织形式也不尽相同,能够提升各个分段生产工作的效率,进而提升整个汽车总装线的工作效率,实现对生产工艺的有效控制。对汽车总装线实施分段有助于管理维护,能够较为容易的检查出汽车总装线中出现的问题并且及时解决,故障处理起来也比较容易,对分段的稳定性以及整体的稳定性都能有所保证。一般来说,汽车总装线分为三段,对整体汽车总装线的管理十分有利。

一般来说,对汽车总装线分段的标准是工艺,其中基本设备配置和底盘、内饰配置是最重要的工艺。在基本设备装配中应该加强对座椅、操作系统等设备装配的工艺管理,保证整车的质量。

4 汽车总装线的具体形式

首先是工艺形式,工艺形式的确定要以市场的实际情况和企业的生产计划为依据,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工作人员的操作熟练度,运用工艺控制的手段来保证整车质量。

第二是输送形式,汽车总装线前低工位段使用的支架有助于提高输送的效率,对输送机板和指教共度进行合理控制能够使传输系统发挥极大的价值。高段位和地段位使用的输送方式是不同的,主要使用积方式悬挂运输机。汽车总装线在输送的过程中设置急停按钮,方便出现意外情况时及时停止。

5 汽车总装线的具体布置以及总装工艺装配线设计

总装工艺装配线设计步骤主要为确定生产车型、确定生产纲领、确定工作制度和计算年时基数、根据生产纲领确定生产节奏、计算劳动量、确定装配工位数、计算工位长度。

汽车总装线在设计时应该进行合理的平面布置。大体分为多层布置等多种形式。

进行平面布置时,要以汽车总装线的实际工作长度为基础,对具体的平面布置进行设计,保证满足汽车的装配要求,这样能够大大节约厂房面积,并能保证物流畅通,还要考虑到经济实用性,满足上述要求就能够装配最节省的传送链和总装线。可以适当的对老厂房进行改造,还要考虑到厂房的格局等。

6 结语

对汽车总装线进行设计规划的主要目的是平衡投资和收益之间的关系,汽车总装线设计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汽车企业生产汽车的产能和汽车质量。从工艺参数的确定到工艺规划再到 传输链的规划,各个环节环环相扣,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们又组成整体的汽车总装线,内容复杂,需要考虑的因素也很多,设计规划周期长,尤其是汽车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机电产品,随着制造工艺和制造技术的进步发展,汽车产品必将越来越多样化,所以汽车总装线也将会走向智能化、现代化的道路,要实现这个目标还需要相关部门和人员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刘永生.汽车总装线的设计步骤和方法研究[J].企业文化(下旬刊), 2015(02):209-209.

车间环保工作计划范文6

关键词:交通规划;铁路站区;交通发展

一、我国站区规划原则

分析和把握所在地区区位优势,以充分发挥和体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现代化为目标,为人民群众出行提供更畅通、更安全、更便捷的交通运输条件。

以省、市交通发展的整体规划发展目标为导向,把铁路车站站区建设规划融入到交通大网络之中,遵照交通发展整体规划和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纳入到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局中,使交通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并适度超前。

铁路车站设置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车站及站区设施建设是国家、城市公用事业方面的重大投资建设项目,对城市各方面影响较大。故要根据实际,统筹交通建设规划,坚持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相结合、需要与可能相结合的原则,切合实际,量力而行,使规划具有前瞻性、系统性、发展性和可操作性。

我国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紧张,环境污染较严重。所以,车站建设应充分考虑节约用地,营运维修应减少各种能源消耗,加强环境保护和安全卫生。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发展的要求,车站建设应与公共交通、城市建设发展相匹配,使用地有保证,时间有保障。

二、站区的发展

(一)交通地位极其重要。铁路车站一般处于城市交通运输网络的中枢位置,是陆路交通中心,也是城市对外窗口联运的枢纽,是旅客和大宗货物的出入通道,使本地区与全国各省区的联系十分便利。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资交流日益活跃,客货交流量不断增长,各种交通方式之间产生的相互干扰也日渐显露,有待进一步的改进。

(二)车站设施以保证正常运营生产为目标,一次性建成投产车站设施及配套服务一旦形成生产规模则不容易随意扩展.只能按阶梯式地发展建设。根据车站规模发展的特征,城市交通设施与车站设施的建设必须统一规划,在系统建设的前提下逐步实施。

三、站区规划与建设周期

站区规划期限必须与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同步。规划期限一般分为近期、远期、远景。随着时间的推移,近期向远期转换。远期向远景转换。

车站站区建设是城市交通发展的保障,同时又是投资大、建设周期长的工程建设项目。所以。要确保城市对外交通的正常发展,在规划时必须考虑建设周期对车站建设实施的影响。

四、车站规划与城市建设

车站建设规模和位置应根据城市交通生产的特点和旅客出行的方便性要求进行设计。车站用地应根据城市建设发展规划、人口发展规模与分布以及土地利用等作相应的规划,并且对规划中的公共综合交通场站用地应做好有效的规模控制。

车站建设的用地规划很有必要及时纳入到城市用地建设规划中去,同时,车站建设项目本身也应列入城市建设规划中去,这样可以简化铁路车站建设申报程序,缩短建设周期。

车站建设作为城市交通的一部分,是国家、城市的重大投资建设项目,是城市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所以,该项目的实施,前期工作繁多,涉及许多政府职能部门,为了提高工作效率,缩短项目实施的周期,铁路车站建设的规划应能纳入政府以及有关职能部门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去,以加强政府对交通建设的组织领导,确保交通设施规划、建设的顺利实施。

五、站区规划设计与选址

铁路车站及枢纽建设与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应相互配合和协调。应高度重视环境保护、水土保持、防灾减灾、文物保护、节约能源和土地等问题。

办理客货运业务的车站应根据日均客货运量,结合该地区其他运输工具的发展情况和地方运输需要,并与城市或地区规划相协调,合理分布。有技术作业的中间站应满足技术作业要求。会让站和越行站应按通过能力要求的货物列车走行时分标准分布。应考虑地形、地质、水文和铁路运营条件。

六、规模确定原则

对于站区内不易改扩建的建筑物和基础设施.应按远期运量和运输性质设计:对于易改、易扩建的建筑物和基础设施.可按近期运量和运输性质设计,并预留远期发展条件:对于可随运输需求变化而增减的运营设备可按交付运营后第5年的运量设计。枢纽总布置图尚应根据20年以上远景规划情况,预留发展。

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按规定配置保障人身和行车安全,方便旅客旅行等的设施设备。编组站、区段站应按照减少车流改编次数,实现车流快速移动的原则设置。货运站的设置应有利于实现货运组织集中化和专业化,客、货运量较小时不应设置中间站。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应根据运输需.系统、经济、合理地确定站段布局及规模。

七、功能与定位

建立铁路与城市公交、轨道交通、汽车客货运、出租、社会车辆之间安全、快捷、方便的换乘系统.实现各种交通方式两两之间的最小步行距离、最短时间的“零”换乘。

站区道路:常规公路交通作为铁路、汽车客货运、轻轨与市区接驳的重要交通工具.将根据集散客货流进行合理需求预测.在枢纽内预留足够的常规汽车交通用地,完善配套设施。

停车场:站区内将预留汽车接驳停靠站.规划布局宜与各换乘站距离均衡,用地应满足停候车需求:同时充分考虑枢纽内的社会停车场规模.并留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八、充分体现城市发展与铁路建设的关系

修建铁路要与城市发展规划相协调。铁路建设对铁路营运者来说.是要最大可能地吸引客货流:对旅客来说.是要方便、快捷地乘车,尽量缩短出行距离和时间:对于城市管理部门来说.一是要给市民提供方便的城市交通工具,二是希望铁路车站的布局能与城市规划协调配合.尽量减轻城市交通的负担和压力。

车间环保工作计划范文7

[关键词] 营业线施工 施工方案 运输组织 安全管理

目前,在营业线上的设备改造施工,对运输秩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给铁路运输安全生产构成极大的威胁,对铁路安全管理水平,安全控制能力提出了严竣的挑战。营业线施工是目前铁路最容易发生重大、大事故的薄弱环节,是当前全路运输安全的最大隐患,“4•28”特别重大事故就是一个典型的营业线施工安全事故。作为行车运输组织的车务部门,不但要做好营业线施工的配合工作,更应尽好安全管理的责任,确保营业线施工作业的绝对安全。

1 车务部门在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车务部门对施工计划不清。施工部门在申报施工计划时,未经施工所在地车务部门审核把关就直接向路局主管部门提报,造成施工方案内容与实际常有偏差、对日常运输影响大、行车组织措施漏洞多,给安全埋下隐患。

1.2 车务部门在施工作业中的协调管理不到位,没有发挥其在施工安全管理中的主导作用。经常因协调不及时、不到位致使施工延点、结合部作业不顺,影响运输秩序与安全。

1.3 车务部门在施工过程中的作业程序不规范,惯性违章时有发生。表现在:对施工计划、申请的登消记内容和调度命令核对不到位;与工务、电务、机务等部门人员作业联控不到位;信号、联锁、闭塞设备停用时,盲目求快、简化作业程序。

1.4 干部现场监督检查不力。监控人员对现场安全关键环节把握不准,把关不牢,监控不到位。

2 加强车务部门在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对策

很多人错误地认为营业线施工是施工单位的事,车务部门只要简单的配合作业就可以。实际上在营业线上的施工与新建铁路的施工作业完全不同,其特点是时间紧,涉及车、机、工、电等众多部门,对运输生产干扰大,任何一个环节、部门出现问题,都可能引发事故的发生,所以营业线施工也是运输组织部门――车务部门在运输安全工作中的一个不可回避、十分突出的重点。车务部门必须从施工计划的编制、审核到方案的组织实施,再到施工结束列车放行等有关施工环节全程介入,在营业线施工中有效加强安全管理。

2.1 参与计划编制,优化施工方案

在营业线上的改造施工既要考虑工程自身的质量、工期要求,又必须考虑施工对运输生产的影响、施工对运输组织的安全保证。所以编制一个行车安全系数大、对运输生产干扰小、充分发挥施工单位综合力、确保工期与质量的最优施工组织方案,是营业线施工的首要任务,也是确保营业线施工安全的前提条件。

车务部门在全面了解施工具体内容,特别是对行车运输组织有影响的项目、全面了解施工作业方法和程序步骤、全面把握参加作业的人员、机械情况下,积极主动参与到施工组织方案的研讨和制订中来,以提高运输效率和安全保障系数为出发点,要求合理提报施工作业时间,科学安排施工作业项目,明确施工作业期间有关列车运行的条件和办法、施工作业完后设备需要达到的技术标准和开通后投入使用时放行列车的限速条件等,做到施工方案与行车运输组织方案相结合,与日常运输调整相结合,与施工工作量和进度相结合,真正把车务部门需求的运输效率与施工行车安全的相关内容有机结合到整个施工组织方案中。

2.2 协调组织,统筹兼顾

营业线施工不仅存在施工、运输、安全之间的矛盾问题,而且涉及单位多、作业结合部繁杂,这就要求我们车务部门协调好各施工单位的作业关系,组织解决施工、运输、安全之间的矛盾,做到统筹兼顾,确保行车和施工安全。

2.2.1 施工前组织召开协调会。本着“预防为主, 措施到位”的原则,审查施工单位人力、机具、材料等的准备情况,明确施工主体单位、配合单位的作业程序、影响范围、关键环节,检查各单位、各结合部作业安全卡控措施是否到位。

2.2.2 协调处理好施工作业与运输生产的关系。施工单位是现场组织施工的实施主体,但在运输组织方面的掌控程度远不如车务部门全面,为了减少施工对运输生产、安全带来的影响,车务部门要协调解决好运输与施工之间的矛盾,落实运输组织方案。根据施工月度与日计划内容,结合当日列车运行情况,通过TDCS系统监视列车运行情况,采取以下措施减少施工作业与运输生产的相互影响:

一是合理安排会让,调整列车运行计划,减少因列车运行对施工作业的中断次数。根据以往对施工作业时间的统计,在施工过程中接发一趟列车影响施工少则二十分钟,多则四十分钟以上,而且增加了中间环节,既不利于作业效率也不利于施工作业安全,因此,尽可能做到“施工不行车、行车不

施工”。

二是加强施工作业站施工前后的运输组织,减少交叉干扰。在施工作业开始前对站内待发车辆提前挂运、提前编组、组织列车早开;对待卸车辆提前解体、提前送入货位;而对到达本站的车流则尽量安排在施工作业完后接入,这样既减少了施工作业时间内车站的行车作业次数,同时又腾空了施工线路。

2.2.3 协调施工中各作业单位之间的配合关系。在施工作业过程中,由于本位主义思想难免出现由于责任不明、相互扯皮而产生的安全漏洞问题,车务部门要协调各方关系,将这些不稳定因素及时消除,奠定坚实的安全基础。协调解决主体施工单位与配合施工单位、施工单位与设备管理单位和行车组织单位之间的矛盾,组织制定分工协作计划。协调和处理施工中的各种复杂情况和突发性事件,对施工现场组织协调和全面管理,检查各项施工进度情况及各项安全控制措施落实情况。完善施工各单位的联控机制,完善责任追究体系,实现对施工各单位作业安全的全面控制。

2.2.4 及时召开施工总结会。每次作业后要及时召集施工的有关人员进行总结分析,主要内容为:一是施工单位进行作业实况汇报,总结分析当日施工过程中安全、任务、配合完成情况。二是对作业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对组织不力、存在严重失误的单位进行责任追究。三是明确施工结束后设备技术条件是否达到方案要求,明确设备使用单位在施工结束后的作业安全注意重点。

2.3 强化自身作业控制,规范现场作业标准

从列车调度员下达准许施工的调度命令后,行车设备部分或全部转为停用状态,也就意味着车务部门非正常情况下作业的开始,非正常情况下接发列车安全是车务部门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

车务部门通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对非正常情况下接发列车已经有了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也形成了适合不同设备特点的《非正常情况下接发列车作业标准》、《集中联锁车站设备常见故障处理程序》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固定作业程序,很好地保障了非正常情况下的作业安全。但在实际作业中由于作业人员在非正常情况下作业次数少、安全意识淡薄、业务素质不高、心理素质较差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作业人员简化作业过程、不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威胁行车和施工作业安全,这是导致车务部门在施工作业中发生事故最重要的因素。经调查研究,车务部门只要采取以下措施,就能有效地促使作业人员严格按规定程序进行作业:

一是规范施工调度命令内容,建立和完善施工调度命令、监控和全覆盖检查制度。目前施工调度命令格式比较杂乱、用语不够清晰,容易产生歧义,存在安全隐患。所以统一调度命令格式,规范调度命令用语,对检查中发现的惯性和倾向性“问题”调度命令,加大分析考核力度,确保调度命令严肃性和完整性。

二是建立双人确认制度。现场作业关键岗位配置加岗人员,对调度命令审核、接发列车进路和行车凭证执行双人确认制度。

三是加强各工种之间的作业联控。严格落实车机联控制度,遇有限速条件时车站值班员应及时主动呼叫司机,传达调度命令内容。车站值班员与车站调度员间加强联控,避免接发列车与调车作业进路冲突。

四是充分发挥车站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的作用,加大现场作业检查、监督和指导,纠正各种违章作业行为。

五是提高职工业务水平。经常进行非正常情况下接发列车和应急处理能力的实作演练,提高非正常情况下的应变处理能力。

2.4 提升把关质量,确保安全管理

为了确保规章制度和施工方案得以落实,强化现场作业控制,就必须提升我们的施工作业把关制度,通过现场把关监控,使这些规章制度及细化措施真正落实到现场作业的每个环节中去。

2.4.1 改变以往“一站施工,一站把关”的做法,采取“一站施工,三站把关”的方法。原来的把关制度仅着眼于施工作业站的安全把关,而忽略了施工作业相邻站的安全,从一定程度上也就降低了相邻站的施工作业安全。通过“三站把关”提高了施工相关区段、车站的安全监控力度,使与施工相关的所有安全点都得以监控。

2.4.2 强化施工管理的把关环节,切实提高施工组织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所有参与把关的人员必须提前学习施工方案内容,明确施工把关重点及非正常情况下的应急处理要求,把关过程中对照施工计划,全面把控住施工安全措施。

2.4.3 现场把关人员要做到“三到位”。一是施工登、消记内容把关到位,确保《行车设备施工登记簿》(运统―46)登、消记内容、月度施工计划与调度命令三者内容完全一致。二是进路把关到位,确保进路位置开通正确、相关道岔按规定加锁。三是行车凭证把关到位,确保一个区间在同一时间内只有一列车占用。

3 结语

在铁路的发展过程中营业线施工将长期存在,随着列车速度的提高、运输密度的加大,施工与运输生产、安全的矛盾将越发突出。南昌铁路局近两年通过开展一系列调研和实践,找准影响营业线施工安全问题的症结,形成了有效的安全思路和对策。车务部门在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中只要采取优化施工组织方案、协调施工单位间的配合、强化施工作业控制、提升安全把关质量等有效措施,把住施工作业的关键环节,就能进一步加强施工安全管理,实现营业线施工安全的有序可控和基本稳定。

参考文献

车间环保工作计划范文8

上半年,陆运车间紧紧围绕部“建设最具竞争力的钢铁运输物流管理体系”的工作总目标及“提升管理、开拓创新、追求卓越”的工作方针,贯彻“以‘跨越式发展’为导向,推进全员‘系统工程’和设备‘零缺陷’管理”的指导思想,以部重点工作和车间六大工作推进内容为主线,强化现场基础管理与过程控制,系统性组织活动,不断探索设备管理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手段,来实现车间全年工作目标承诺,确保设备状态持续稳定。

一、指标完成实绩

⒈注重过程控制,设备管理指标全面达标

精细化管理是我们推进设备状态管理的重要手段。年初车间在“自我否定、反复讨论、重点分析”的基础上,确定设备阶段性管理目标。并根据前几年的管理实绩,设定区域设备管理指标,分解到每位责任点检,各层管理人员一开始就“明确目标、知晓指标、确保达标”。在具体工作上,以“计划、监控、分析和改进”为闭环链,坚持做到“制订预审,目标预定,绩效预评、重点预议、缺陷预知”的设备管理工作方法,激励全体员工参与车间各项工作的过程管理,受到了良好效果。前个月,车间设备管理指标全部达标,其中类指标占总数的%;混铁车连续个月达到零故障;机车~月份故障率比去年同期下降%,其中⒉月达到零故障;框架车故障率比去年同期下降%。有效保证了设备运行状态持续稳定。

⒉深化操检合一,拓展点检管理纵深发展

为了提高操作人员的操作和保养技能,今年我们将培训的重点转移到提高操作人员正确判断和处理一般设备故障的能力上来,促进全员设备管理。根据现场设备区域管理的特点和重点推进的项目,我们对铁路站和汽车大队共制定了项“操检合一”培训计划,落实了培训的责任人和时间节点。注重对操作人员的操作和保养技能上的培训,把培训的重点转移到提高操作人员正确判断和处理一般设备故障的能力上来;深化对操作人员的岗中辅导,尤其是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在设备上的运用,在消耗技术上作文章,培养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个多月以来,我们分别对运行方进行了项次培训,共培训人次,操作人员对设备的机构、性能、原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熟悉,设备日常点检质量有了一定的提高。

随着设备精细化管理和“操检合一”的不断深入,车间实施了“取消汽车大队常日班专业点检员”的设备操检创新管理项目。上半年,车间先后主持召开了三次“常日班罐车设备专业点检工作移交”推进协调会议,制订了推进工作计划,明确了与汽车大队的各自职责、时间节点和责任人,组织了四次移交工作专门培训。目前,设备专业点检计划、实施与登录,日常点检质量检查与常见故障处理等,已移交汽车大队实施;设备定修计划制订、实施、过程控制与竣工验收等现正在移交之中;罐车外协检修安全和费用结算等管理正在组织培训。下一步,将进行备件、材料和点检综合管理等流程培训与移交,计划月底之前全部结束。

点检工作“移交”试点,为真正提升专业点检员的设备管理层次,实现点检工作重点升华打下了扎实基础。

为了落实公司全员生产维修管理制度,确保设备状态持续稳定,保证运输生产顺行,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分清设备管理方与操作方的管理责任。在双方充分协商的前提下,车间于月份同汽车大队、原创:铁路站签定了《全员设备管理()分工协议》,分工协议细化了设备日常点检的项目,规范了操作方自检自修的内容,突出了设备防火检查的重点,促进全员设备管理上台阶。

⒊全面落实找差,确保区域设备精良运行

为进一步深化车间基础管理和实现年度管理目标,不断寻找工作、管理上的差错和问题,杜绝管理缺陷、提高工作质量和管理效率,确保设备精良运行目标。车间在今年上半年推出了员工“找差管理办法”,并扎实开展了“找差纠违曝光月”活动。

我们主要从查找自身在认识上的差距和在制度执行、点检、标准化作业等工作上的差错和管理、设备上的缺陷与问题;查找运行方在设备操作、日常点检、自检自修、维护等方面的问题或差错,纠正设备操作人员不标准操作、不标准点检维护的行为和习惯;查找检修方在检修计划执行、检修过程控制、检修质量等方面的问题或差错,纠正设备检修人员不规范检修而造成的质量等问题入手。以查找自身缺陷为主,采用自查、互查相结合,集体和单人检查相结合等方式。对查实的问题专门汇总归类:属于内部差错,立即制定整改措施,落实责任人与时间节点,并填写“找差记录表”后上报;属于相关方的问题,以联络单的形式通报相关部门,并实施跟踪、检查与评估。来进一步消除管理和工作上的漏洞,做到检查、落实制度化、经常化和规范化,切实提高设备管理综合能力。搭建“找差管理”平台三个多月以来,全体员工共查找自身和内部各类缺陷共项,相关方问题共项,有力促进员工素质的提升,揭示了习以为常的缺陷,减少了工作与管理差错与失误。

⒋营造文化氛围,提升员工岗位创新水平

为切实贯彻落实好部“深入开展向孔利明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车间制订了“学习身边劳模”行动计划,主要以“提高认识、坚定信心、充满激情、持续改进、培养骨干”为主线;以“头脑风暴法、逆向思维法、自我否决法、对策列表法、精益推进法”为行动方式;以“走访用户、畅谈创新、强强交流、阶段汇总、阶梯探索、信息共享”为手段,以创建“互动学习氛围”为平台,扎实开展了“岗位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活动,强化车间两个技术登高小组的技术辐射效应,车间员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明显提升。

为了充分挖掘职工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车间推出“个人登高行动计划”。全体员工在查找自己工作与管理上最主要薄弱环节的基础上,确定个人登高目标,车间分类别、分层次、分阶段对个人登高计划的实施,进行跟踪与评价。

科技推进是车间管理创新的又一重点。年初,车间就制订了科技推进计划,层层分解指标,落实责任人和时间节点。实施了“周周有推进内容,月月有推进小结,季季有绩效评价”的推进对策,取得了一定效果:

综合点检徐进发明了“一种注销式联轴器拆卸专用工具”专利,

杜绝了注销式联轴器拆装过程中易将零部件损坏的不良后果,同时提高工效倍以上。综合点检王祥龙总结的“机车液力变速机离合器内齿套根部结构改进”技术秘密,延长使用寿命年以上,故障下降了。综合点检钱展总结的“全自动气制动系统失压制动保护装置”技术秘密,保证了车辆行驶安全。综合点检施卫谷总结的“日野车离合器分离杠杆间隙简易调整法”技术秘密,避免了因离合器间隙调整不当而引起的重复拆卸变速箱情况的发生,提高工效倍。

到目前为止,车间个科研项目正在评审中,另有一个正在结题中;已完成技术秘密项,另项正在申报中;获得专利项,另外项正在申报之中;合理化建议、科研项目等创效益万,已完成年度计划的%。

⒌推行单车核算,确保设备维修成本精度

确保设备成本精度,是车间设备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年是全面推进单车成本核算的重要一年,车间在推行单车成本试点的基础上,运用运管机信息系统,着手进行数据分析和效果检查,特别在常规外协检修方面,运用“预算在前,修中监控,修后确认,竣工评价”等手段,确保费用结算无差错,并控制在标准范围内。-月成本长效评价指数评价为,费用精度评价%,实现了车间维修费用控制的阶段性目标。

.“十五”规划项目,有条不紊落实推进

根据部项目管理安排,车间专门指定一名技术较高、现场较熟悉、协同能力较强的同志负责“十五”规划项目的联络工作,又明确了各分项的责任人,制订相关的管理职责,推行项目责任制,为现场提供专业技术支撑。车间每周对相关项目的推进情况进行跟踪与确认,涉及配合项目的也纳入日常管理范畴。到目前为止,先后完成了“易地大修铁路工程设施”中⒌叉渡线接入及铁路桥施工等项目,铁线施工也完成了%;完成了“座高炉运行期间铁水运输生产准备大纲”中的铁路总置图、设备投入平衡与验收、应急保驾措施等的编制;以及“铁路控制系统改造”初步设计总的设备参数、车上转换装置的评标与设计审查等工作。有力地支撑了部“十五”规划项目的节点推进。

二、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⒈年初发生了两起设备火灾管理责任事故

火灾事故的发生,反映出我们在工作思路上、认识上存在着偏

差和设备管理上的缺陷与不足。我们根据部“车辆防火专项整治”的要求,专门成立设备防火整治小组,对所有设备的电气、线路、电源、保险装置、液压系统、发动机隔热装置等进行了全面整治。在制度上不断完善,管理上强化责任,标准上给予规范,技术上达到精细。主要做法:①修订和细化运行与设备双方分工协议及管理责任流程,分别制订大类运行与检修方车辆防火标准,以达到实时监控和有效管理的目的。②完善“对生产方工作失误考核细则”,将防火内容纳入考核细则范畴,以强化点检为核心的设备管理模式,提高设备点检失误考核深度与力度。③修订设备维修管理办法,把检修质量过程控制与竣工检验、检修制度的齐全与规范作为对检修方的检修质量评价的主要依据。④规定了点检员是设备防火管理的主要责任者,并落实检查的内容和要求,同时,把防火工作的绩效纳入员工的业绩考核范畴。

通过二个月的反思和整改,员工在思想、能力、制度和标准上经过了全方位、全系统、全过程的“洗礼”。点检员对现场设备的管理意识有了明显提高,运行方和检修方对设备的防火专项管理意识有了进一步加深,确保了设备安全顺行。

⒉一季度“σ”项目推进进展不快

黑带“减少~吨倾翻车故障次数”和绿带“提高线路几何形态的稳定性”项目确立后,车间立即成立项目领导和工作小组,进行了现场项目的全面起动和现场调查工作,召开了次精益运行推进会。目前“减少~吨倾翻车故障次数”和“提高线路几何形态的稳定性”都已处于(测量)阶段。但是与去年同期及兄弟单位相比,我们存在一定的差距。差距主要表现在:①由于项目前期对现场的取证、调查有脱节现象,造成数据积累不准确,要重新来回进行数据采集,降低了效率,影响了项目进度。②在数据分析过程中,由于组员对σ数据采集的思路理解不透,造成数据收集不充分、不细致。③“提高线路几何状态”绿带项目,在对阶段数据分析时发现,阶段目标不合理,小组再一次进行讨论,重新确定了阶段的目标。下一步重新调整采集计划,对项目涉及的内容再次分类与统计,确保数据链有效。

.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识别有漏洞

在这次质量贯标审核过程中,发现拆车站环境因素识别有漏项。主要原因是拆车站环境因素控制还是沿用原来制订的措施,车间未对该区域环境因素进行单独识别,造成拆车站部分环境因素没有规范性受控。

针对问题,车间举一反三,对其他质量贯标文件和要求也进行了完善,尤其是对拆车过程中危险因素与环境因素的控制,原创:切实提高了识别符合性。车间及时修订了“拆除站环境控制作业指导书”、“拆解切割报废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和“拆车站人员岗位安全规程”等三个文件,并对拆车站危险源及环境因素进行了重新识别,共识别出新的危险源项,环境因素项,同时制订了相应的控制措施。

在对拆车站贯标体系自查的同时,车间以作业区为单位组织辨识作业生产活动中所具有的环境因素和危险源,共新增危险源个,全面实施对环境因素和危险源的有效控制和管理,以确保点检作业安全与环境无污染。

三、下半年确保年度管理目标完成措施

⒈进一步加强点检作业的安全管理,尤其是牢牢抓住外协检修

作业中的安全交底、过程监控与竣工验收评价等环节。在组织点检技术管理人员再一次学习贯标文件的同时,组织外协检修相关方(常年检修合同方)学习股份公司、运输部及车间安环管理文件,并落实责任人,做好记录。

⒉进一步吸取“”和“”两起设备火灾管理责任事故的教训,巩固前阶段设备防火整治的成果,不断查找设备上的安环隐患、强化对操作方的日常点检质量的检查、加强对检修方检修质量的过程控制和竣工质量验收,确保设备在安全的状态下运行。车间把每×月×日确定为车间“质量分析日”,着重寻找点检、检修等管理中的质量簿弱环节,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落实防范措施,提高质量、精细化管理意识与绩效;把每×月×日定为“安全反思日”,其主要内容为:①查找前一个月设备管理过程中的安环缺陷;②查实贯标文件执行过程的规范性、及时性、持续性和有效性;③检查操作、检修方标准化操作与检修执行情况;④考查员工对岗位涉及管理制度的知晓度。⑤工程技术、管理人员下现场进行综合检查,确保管辖设备运行安全。

⒊强化六个西格玛精益运行项目推进小组的工作力度,激发团队寻找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潜力。组织项目小组人员对流程的再学习、再培训、再指导和再提高,熟悉相关工具和技术的运用;阶段性地提高团队的现场调查、数据采集、潜在因素的识别、衡量分析、改进控制、测量和质量工具运用、统计与评估等环节的能力,持续性地提高虚拟团队的创造力和战斗力;进一步拓展精益管理意识和理念的内涵,延伸和辐射解决现场技术问题的能力。每月一次对两个项目进行阶段小结,密切跟踪兄弟单位的推进进度,吸取他人的经验教训,把先进的方法和手段运用到我们的项目中去,来确保我们“σ”项目的有效推进,并有新的突破。

⒋不断深化操检合一,设备管理指标再上台阶。注重对操作人员在设备操作能力的培养和解决一些常见的、简单的、易处理的设备小故障的能力。把一些日常点检内容与点检倾向管理的项目区分开来,实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目标超越”的设备管理制度。开展对标活动,在关注设备管理技术指标的同时,更要关注设备投入的效率以及它所发挥的技术“能量”,把点检管理效果评价同设备生产实绩结合起来,把点检业绩同设备的有效投入的绩效结合起来,真正形成一种全方位、全系统、全过程的设备全员管理局面。

⒌关注设备生产指标,切实提高管理效率。管理效率的高低取决于制度的完善、能力的提高、信念的提升。提高管理效率是车间下阶段的一个重点内容之一。一要转变观念,从运输部乃至公司的整体利益出发,在关注设备技术状态指标的同时,还要关注设备运输生产性指标,把管辖设备的运输效率与效能同岗位管理绩效联系起来,把管辖设备的生产实绩同个人的业绩考评结合起来;二要转变做法,从过去单纯分析设备技术状态管理实绩,向同时分析管辖设备生产效率、效益上面转变。通过强化效率教育和过程监督,实施阶段性的效率与绩效评估,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找到管理效率与效益的最佳平衡点;三要提升理念,为操作方提供良好的运输设备,来完成生产任务,是我们的“服务”。切实把握好设备技术状态,让设备操作人员放心操作设备;四要合理定位,“设备第一”思想体现在服务与服从的基础上。通过强化效率教育和过程监督,实施阶段性的效率与绩效评估,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找到管理效率与效益的最佳平衡点。五要满意服务,“设备第一”思想体现在服务与服从的基础上。为操作方提供良好的运输设备,来完成生产任务,是我们的“服务”。切实把握好设备技术状态,让设备操作人员放心操作设备。针对、框架车设备运输效率低下的现象,我们将会同设管室和汽车大队进行专题研究,一方面在扩大框架车作业范围上做文章,另一方面与设管室研究和探讨,提高设备使用经济性与可靠性;根据索埃勒车改造计划,要充分作好现场调查,合理分析在用车的使用稳定性和技术的可靠性,提出所需功能和技术,鼎力配合做好第一台德国改造车。

我们将牢牢抓住管理人员的管理效率这根弦,以管理实绩的提升和超越作为管理者创新评价的关键内容。

⒍人才是陆运车间跨越式发展的基石。原创:车间根据人力资源发展

的规划,将采用“重点岗位、重要对象、重视考察”的方法,进行挂职兼岗锻炼,让年轻的大学生早日岗位成才、担当重任、挑起重担。同时把人才培养同职工的职业生涯结合起来,让青年人才学有方向、干有信心和做有目标。以“互结对子、拜师学技”的活动方式,形成“年轻人向老师傅学技术,老师傅学年轻人的新思维”的互动学习氛围,实现优势互补,使团队永葆青春和活力。

⒎二月,车间将全面展开员工在岗再培训活动。按培训计划,实施对管理文件、标准、制度以及专业技术进行再学习,熟知内容切透精神和掌握流程,全面提升职工队伍的综合素质。

车间环保工作计划范文9

关键词:啤酒废水;UASB;生物接触氧化法

1 概述

丹东市元宝区金山镇小城镇路网建设项目于2010年开始进入前期工作,全部工程计划3年建设完成,拟于2013年将本项目所涉及的全部工程同时竣工。为避免重复开挖,地上、地下工程如:路灯、给水、排水等工程与道路同期建设。各单项工程可交叉施工,且可分成几段同时施工,先进行路面下管线施工,然后再施工路基、路面、人行路,最后进行照明、交通设施、绿化的施工。项目道路总长28700m,黑色路面面积516600m2,土石方量302160m3。道路结构厚度为60cm,即4cm的细粒式AC-10 SBS 改性沥青混凝土上面层,6cm中粒式AC-16沥青混凝土下面层,30cm水泥稳定砂砾基层,20cm天然砂砾垫层。

2环境影响分析

2.1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过程中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产生源有:施工开挖及运输车辆、施工机械走行车道所到来的扬尘;施工建筑材料(水泥、石灰、砂石料)的装卸、运输、堆砌过程以及开挖弃土的堆砌、运输过程中造成的扬起和洒落;各类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所排放的废气[1]。

施工期间对环境空气影响最重要的是粉尘。干燥地表的开挖和钻孔产生的粉尘,一部分悬浮于空中,另一部分随风飘落到附近地面和建筑物表面;开挖的泥土堆砌过程中,在风力较大时,会产生粉尘扬起;在装卸和运输过程中,又会造成部分粉尘扬起和洒落。

施工期废水主要是来自暴雨的地表径流夹带大量泥砂、施工费水及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施工废水包括开挖和钻井产生的泥浆水、机械设备运转的冷却水和洗涤水以及施工机械运转中产生的油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或施工机械维修过程中产生的含油污水,若这些水直接排放,会对受纳水体产生影响;暴雨地表径流冲刷浮土、建筑砂石、垃圾、弃土等,不但会夹带大量泥砂,而且会携带水泥、油类、化学品等各种污染物,随雨水冲刷排入地表水体;排水工程的沉积物如果不经处理进入地表水,不但会引起水体污染,还可造成河道和水管堵塞[2]。

2.2水土流失影响分析

元宝区金山镇水土流失以水蚀为主,重力侵蚀、风力侵蚀、冻融侵蚀相伴发生。水土流失类型以面蚀为主,同时有沟蚀、河槽状侵蚀和泥石流等类型。平均侵蚀模数在7250t/km2·a。

从规划设计到工程施工均应充分考虑水土保持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水土保持措施。充分考虑本地降雨季节性变化,合理安排施工期,大面积的破土应尽量避开雨季,以减少水土流失量。合理安排施工单位,减少施工面积的时间,尽量避免施工场地的大面积。

3污染防治措施

3.1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

1)施工废气治理措施

a加强对施工车辆的检修和维护,严禁使用超期服役的车辆。

b对施工进度级进入厂区的车流量进行合理规划,防止施工现场车流量过大。

c使用优质燃油,减少机械和车辆有害气体排放[3]。

2)施工废水治理措施

a道路建设过程的施工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泥砂与油类,如未加处理直接排入水道将影响水质,排入土壤则将污染土壤,因此施工废水不得直接排入水道或排入市政管网,应作简单处理后在排入市政管网,严禁直接排入地表水体。

b施工期间水环境影响防治应在建设期间,严禁将残渣直接排入附近河流,减少对该水域的污染。

c建设施工单位还要对泥浆水进行过滤沉淀简单处理,禁止直接排入附近水体,建设单位要加强管理,做到文明施工。

d修建临时厕所、化粪池、沉淀池,生活污水经化粪池、施工污水沉淀池沉淀后排入市政下水管网,以减少污染物排放量和对水环境的不利影响。

施工期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a严禁高噪声、高振动的设备在居住区、文教区、办公区附近作业,施工单位应选在低噪音机械设备或带隔声、消声设备,禁止使用柴油发电机组。

b合理安排好施工时间与施工场所。夜间(22:00~06:00)禁止施工:高噪声作业区应远离声敏感点,对个别影响较严重的施工场地,需采取临时的隔音围护结构,也可考虑在靠近敏感点的一侧建临时工房以代替隔声墙的作用,土方工程应尽量安排多台设备同时作业,缩短影响时间。将施工现场的固定振动源相对集中,以减少振动干扰的范围。

c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的规定,若采取降噪措施后仍达不到规定限值,特别是发生夜间施工扰民现象的,施工单位应受此影响的组织或个人致歉并给予赔偿。

3.2运营期对废气污染防治措施

大气污染源就是路面上行驶的机动车,机动车属流动源,对机动车尾气污染物的控制,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禁止尾气污染物超标排放机动车通行;2)加强机动车的检测与维修;3)降低路面尘粒;4)支持配合当地政府搞好机动车尾气污染控制5)利用植被净化空气。

4环境监理与监控计划

4.1环境监理

依据辽宁省环境保护局,辽环发[2007]24号《辽宁省建设项目环境监理暂行办法》[10]的通知,本项目应进行施工期环境监理。环境监理是了解建设在施工期的排污及环境影响情况,并制定相应措施,使其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同时通过监测数据的调查分析,制定相应的项目管理政策和提供决策依据。环境监理范围包括:建设项目的主体工程、辅助工程、后方工程、施工期环保措施实施情况;环保范畴内对建设工程其他方面的监理工程(工程监理、水保监理等)。

4.2环境监控计划

制定环境监测计划的目的是为了监督各项措施的落实,根据监测结果适时调整环境保护行动计划,为环保措施的适时时间和实施方案提供依据。确定的原则是根据预期的、各个时期(施工期或运行期)的主要环境影响。

拟建工程环境影响主要在施工期和营运期。施工期环境影响主要TSP、PM10、施工噪声。营运期的主要环境影响是交通噪声、CO、NOX、PM10及总烃[4]。

5 结论

丹东市金山镇路网建设项目,其道路横断面设计,结合道路沿线发展,合理布置,充分利用了道路地下空间,减少占用道路以外土地,并应充分考虑了远期发展需要,符合《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和各专业的规范、标准。

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原则要求,符合“清洁生产”、“循环经济”、“污染源达标排放”等环境保护政策。项目建成投产后可取得一定的工程经济效益、环境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因此,在建设单位认真执行环评中提出的各项污染治理措施的情况下,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本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 间军印.建设项目评估.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 陆雍森.环境评价(第二版).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