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村级干部工作总结集锦9篇

时间:2022-09-08 14:46:44

村级干部工作总结

村级干部工作总结范文1

一、组织领导。为做今年考核工作,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成立村级班子和村干部考核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其它党政班子成员。

下设四个考核组:

第一考核组组长:

第二考核组组长:

第三考核组组长:

第四考核组组长:

二、考核对象

考核对象为全镇各村、场、所班子和村、场、所干部

三、考核时间

2012年1月19日—2012年1月24日共5天,具体安排由各考核小组自行安排。

四、考核内容

村级班子考核内容主要围绕村党组织建设“五个好”目标要求和村委会年度工作目标任务进行,村干部的考核内容主要结合各自所负责的工作。从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进行。

五、考核程序和方法

1、考核准备。提前2天向被考核村考核预告。村干部撰写述职报告,总结一年工作情况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2、集中述职测评。按照市组织部要求,村党组织书记年度考核要实行“双述双评”(向乡镇述职,接受党委委员评议;向本村党员和村民代表述职,接受党员和群众评议)。镇党委决定,1月19日组织安排各村党组织书记集中向镇党委委员进行述职评议。

3、召开考核会议。镇考核组到村进行考核,召开考核会议,会议由村党组织负责人或驻村领导召集。参会人员包括驻村干部、村班子成员、村民小组组长、全体党员、村民代表及在本村的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到会人数一般在应参会人数的三分之二以上。

4、公开述职。每位村干部进行公开述职,时间不超过10分钟,内容要突出重点,详略得当。先由村党组织书记就抓党建,促发展、保稳定等工作进行述职,再由村委会主任总结本年度工作情况和下年度工作打算,然后由村干部依次就履职情况进行述职。

5、民主测评。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由参加测评人员填写村级班子民主测评表和村干部民主测评表。

6、个别谈话。考评组分层次分别另找参加测评会的镇驻村干部、村组干部和党员、村民代表进行个别谈话。对群众反映较大的问题,应进一步进行核实和定性。

7、实地察看和查阅资料。对村取得的工作成绩进行实地察看,看在关项目的具体落实情况,查阅村工作计划、会议记录和村干部工作总结等有关资料。

8、绩效评分。对村班子在本年度内推进本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党的建设以及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实绩进行绩效评分。对村干部按照在本年度内履行职责情况进行绩效评评分。

9、量化计分。由考核组对照具体考核事项,以百分制进行量化计分。

10、确定考核等次。考核组根据考核情况及量化计分情况,集中讨论,综合分析,向镇党委提出考核结果建议。镇党委召开会议,研究决定村班子及村干部年度考核结果,公示后报送市委组织部备案。

五、考核结果的运用

1、建立实绩档案。考核结果要在党务村务公开栏上公示。对考核过程中形成的考核材料、工作实绩依据和考核结果,在考核工作结束后进行汇总整理,统一归入村干部个人档案,作为奖惩的重要依据。

2、村干部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养老保险挂钩,依据绩效评分确定村干部绩效工资,根据考核等次确定是否列为参加养老保险对象。年度考核不称职的,当年不能享受绩效工资和村干部养老保险有关待遇。

3、对考核为优秀的村干部,优先推荐参加各类先进的评选;对考核不称职的村干部,由乡镇主要领导对其进行诫勉谈话。村干部连续两年被评为不称职等次,且经诫勉无明显改正,群众反响强烈的,由乡镇党委、政府劝其自行辞职或依照有关法律和组织程序处理。

六、工作要求

1、强化组织领导。本次考核是市第七届村“两委”班子和村干部的第一次年度考核,也是市全面推行村干部“一定三有”政策后的第一次年度考核,必须引起各村级单位的高度重视。

2、严格考核纪律。坚持“科学合理、客观公正、权责统一、民主公开”原则,严格考核标准,规范考核程序,突出考核重点,坚持把群众满意作为重要评判标准,考核工作人员应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严禁弄虚作假、拉票等非组织活动干扰和妨碍考核工作。对违反上述纪律的人员,经查实后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通报或党纪政纪处分。

村级干部工作总结范文2

一、全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

*镇是我县北大门,县城镇发展一类乡镇,总面积328平方公里,人口7.6万。全镇辖17个行政村和一个社区,有541村民组,镇党委下设19个党总支,81个党支部,其中非公有制党支部6个,现有党员2185名,其中女党员184名。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这个中心,充分依托自身区位优势、资源优质和体制优势,全面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逐步规范化、有序化。20*年上半年全镇累计实现生产总值2.3亿元,财政收入118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00元。

(二)村“两委”班子及村干部现状。

1、村级领导班子结构逐步趋于合理化。今年3-4月换届后,镇18个行政村(社区),推选出村干部95人,从年龄结构上看,年龄在30岁以下的占2%,30岁至40岁的占21%,40岁至50岁的占66%,50岁至60岁的占11%。从性别结构上看,男83人,占87%,女12人,占13%。

2、村级领导班子趋于精干高效化。通过今年村“两委”换届,镇党委严格按照县村干部管理相关要求,认真落实了村级人员精简工作,采取定职位、定人员、定待遇等办法,共精简各类人员40余名;同时,积极提倡村“两委”会成员交叉任职,全镇村党总支书记兼任村委会主任的有4人,占22.2%,村“两委”会成员交叉任职的有11个村,交叉任职比例达61.1%,大大改变了村级人员臃肿的现象。

3、村级领导班子整体素质得到优化。近年来,镇党委通过采取目标管理考核、村干部述职评议等措施,村级领导班子的战斗力、凝聚力明显增强。同时,通过加强村干部学历教育工作,村级领导班子文化程度偏低的现象得到明显改善。目前,全镇村级领导班子成员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15人,占总数的16%,中专、高中文化程度的39人,占总数的41%,初中以下的41人,占总数的43%。村党总支书记中,大专文化程度的7人,占总数的39%,高中文化程度的4人,占22%,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7人,占39%。

(三)农村党员队伍情况。

1、农村党员队伍的年龄结构比过去有所改善,文化素质有所提高。近年来,镇党委及各村级党组织都十分重视改善农村党员队伍的结构,切实加大发展农民党员,特别是年轻农民党员的力度。全镇每年基本上都能实现按比例、按规定发展党员,而且在新发展的农民党员中35岁以下的都占40%以上,通过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全镇农村党员队伍的年龄结构正逐步得到改善。结合做好村干部学历教育工作,镇、村两级党组织积极创造条件,支持和鼓励农民党员参加学历学习,不断提高农民党员的文化素质。全镇农民党员中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已有653人,占总数的29.8%。同时,乡镇党委每年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党员培训班,组织农民党员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等,加强对农民党员进行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有力地推动了全镇农民党员整体素质的提高。

2、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有效发挥。镇党委严格实行“三级联系网络”和“双培双带”制度,通过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广大农村党员已成为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骨干力量。

(四)村级活动场所建设

1、全镇各村都有办公场所。近年来,镇党委采取有力措施,积极筹集资金加强村级办公场所建设。其中,梅泉、施村、赵村都完成了办公场所新建工程,山北、南阳、庙西、下寺、双溪通过改建也基本达标,余下未达标的村,我们正按建设计划逐步实施。彻底解决了一些村多年无村部或办公场所简陋问题。

2、全镇各村电教设备齐全。县、镇两级加强资金投入,为全镇17个村及居委会的党员活动室更新和配齐了电教播放设备(电视机、VCD影碟机及远程教育设备),使全镇除谈里村外其余村开展党员电教工作基本实现了“两机一室”(电视机、VCD影碟机、电教活动室)网络畅通的保障。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村干部的工作责任心不强,思想和工作作风亟待改进。先进性教育活动结束后,一些干部不自觉地产生了松劲情绪,放松了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主要表现在:有些村干部不思进取,整天不想事不干事,存在混日子的思想,经常不到村里上班,群众办事找不到人;有些村干部作风不民主,工作方法简单粗暴,造成群众上访,影响了本地区的社会稳定;个别村干部没有将主要精力放在带领群众致富,为群众谋利益上,而是忙于搞关系,拉选票,为的是在村党组织换届时能站住脚;还有些村干部总考虑眼前利益,不谋求长远发展,不考虑全局利益。这些问题虽然出现在个别干部身上,但影响很坏。

(二)优秀村干部后继乏人,选拔高素质的村书记比较难。

在调查中,我们感触最深的就是,全镇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中先后树立的一些典型示范村,他们之所以能够成为先进、成为典型,而且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久树不衰,关键是这些村都有一个团结进取的村“两委”班子,并且有一套好的管理制度长期坚持,更主要的是都有一个好村书记。这些村书记都是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的带头人,工作能力强、办事公道、群众威信高。而有些村,村班子经常调整,就是选不出来一个好的村书记,甚至连村“两委”班子都还配备不齐,原因是这些村党员素质普遍不高,村干部队伍青黄不接,又不重视对村级后备干部的培养。结果导致这些村党组织长期没有一个好的带头人,村班子软弱、涣散,村里工作也始终不见起色。

(三)村级集体经济相对单一匮乏,与群众增长的物质文化要求存在一定的矛盾。一是村级组织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不强;二是村集体经济薄弱,难以为群众办实事。农村税费改革后,有限的村集体收入不仅要维持机构的正常运转,而且还要投资新农村建设,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因此,很难满足广大群众的愿望和要求。

(四)个别村“两委”关系不协调,村班子不团结。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全镇还有个别村“两委”关系不协调,班子不团结,主要领导经常闹矛盾,个别的甚至矛盾尖锐,既影响了村里工作的正常开展,又损害了村党组织和村委会的形象。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两委”成员素质不高,对村民自治的内涵缺乏全面正确的理解。一些村委会成员认为自己是全体村民选举产生的,村里的工作就应该由村委会说了算,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村民自治,特别是一些新当选的村委会成员,党的观念淡薄,只知道自治的道理。二是村“两委”之间各行其是,互不买账。一种是村党组织领导一切,村里的大事小事都由村党组织包办,有的甚至由村书记一人独断,忽视了村民自治,导致村委会形同虚设,不能发挥作用;另一种是村里一切权力归村委会,一些村委会干部不接受村党组织的领导和监督,使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不能发挥,村党组织被架空;三是个别“两委”成员多年的积怨和换届选举产生了对立情绪。有的是原来就不和,当选后积怨未消;有的是多年的竞争对手,上来后抵触情绪仍在;有的是在选举过程中因村书记不支持现任的村委会主任而产生矛盾;有的是一些势力较大的家族对村书记不满,千方百计地推选出本家族的代表人物为村主任,与村书记抗衡。

三、几点想法和措施

(一)、加强引导,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把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放在首位,千方百计帮助农民致富。当前要着重抓好四项工作:一是抓典型示范。农民群众发展经济最相信自己的眼睛,眼见为实,只要有好的发展路子,经济尝到甜头,就容易示范推广,如果多选择一些投资少、见效快、效益好的项目推荐给农民群众,让他们很快得到实惠,就容易迅速发展成规模生产。二是抓结构调整。结合各村实际情况、地理优势,以“支部加协会”为依托,引导农民群众不断加大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产业。组织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三是抓科技培训。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组织党员干部学习一些先进科学技术,聘请专家、技术人员定期、不定期为农民群众讲授科技知识,深入现场进行技术指导,提高农业生产科技含量,增加经济效益。当前,要紧紧抓住农村党员干部科技培训基地和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建设,尽快构建起农业科技培训的平台。四是抓剩余劳动力转移。充分发挥有关职能部门的作用,帮助村党支部不断拓宽渠道,积极引导、鼓励和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同时锻炼提高农民群众的素质,为农村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二)加强培训,不断提高农村党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结合基层农村特点和村干部队伍的实际,多层次开展培训教育,定期组织农村干部以理论辅导、工作研讨、经验交流和实地考察等形式,让干部及时掌握新时期党的建设理论及相关业务知识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增强政策水平、理论水平和带领群众建设小康的本领。

(三)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壮大农村党员队伍,要拓宽视野,广辟渠道,有组织有计划地从政治素质好、有创新精神、群众威信高、有培养前途的致富能手、回乡青年、复员军人中发展党员,壮大党员队伍。同时,加大对农村党员的培训教育力度,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他们参与党的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四)加强规范制度,不断完善农村党建工作机制。按照“支部会议决定,主体活动落实,全体党员参与,工作制度规范”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农村党建工作制度,完善党建工作机制,努力探索党建工作的新途径。健全完善议事规则和民主监督制约机制,严格落实评议党员、创先争优、党员定期向组织汇报思想工作等制度,逐步使农村党建步入规范化发展轨道。积极探索适合农村党建工作机制,研究制定考核细则,形成目标清晰、措施具体、责任明确、操作性较强的党建目标考核机制。

村级干部工作总结范文3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大、*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深化村级干部“素质工程”,建立科学规范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长效机制,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现结合我县实际,对进一步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确保村级组织后继有人的关键。因此,坚持不懈地抓好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为村级组织储备数量充足的合格人才,既是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需要,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按照县委的安排部署,全县基层党组织积极探索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不断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不断壮大,素质和能力逐步提高,年龄和知识结构进一步改善,为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还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一是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村级组织不同程度地存在发展党员无“人源”,干部选拔无“才源”的现象;二是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对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认识不足,思路不清,措施不力,存在不愿培养、不会培养、不知怎么培养的问题;三是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对村级后备干部把关不严格,培养手段单一,管理措施滞后,致使工作流于形式。这些问题如不尽快解决,将直接影响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全县各级党组织一定要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进一步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增强政治责任感,切实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大、*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正确把握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特点和工作实际,建立和完善科学规范的村级后备干部选拔、培养、管理、使用机制,不断深化“双培双选”活动,进一步健全责任、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建设一支自觉践行“*”重要思想、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不断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深入发展,为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

目标任务: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机制进一步健全,氛围进一步浓厚;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年龄、知识结构进一步优化。力争通过五年时间,建设一支以35岁以下、中专及中专以上学历为主体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35岁以下村级后备干部占总数的70%以上,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总数的70%以上,妇女后备干部占总数的20%以上。比较成熟、通过换届选举等可进入村班子的人选一般要占30%以上。

三、正确把握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工作重点

(一)把好“推荐选拔关”,不断优化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结构。

1、坚持选拔标准。村级后备干部必须具备“五好”标准:一是政治思想好,能自觉践行“*”重要思想,坚决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组织的决策;二是模范作用好,具有较强的“双带”能力,在农村经济发展、带动群众致富、推进村务管理、支持“两委”工作、维护农村稳定、遵纪守法、履行村规民约等方面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三是工作作风好,有志于农村工作,作风朴实,勇于开拓,乐于奉献,事业心、责任感强;四是群众威信好,能够心系群众,联系群众,积极主动地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有较好的群众基础;五是整体素质好,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年龄一般为35岁以下,村“两委”正职后备干部原则上不超过40岁,身体健康,能胜任繁重工作。各乡镇可根据实际,将以上选拔标准和条件具体细化、量化。

2、拓宽选拔渠道。本着“早发现、早选苗、早培养、早使用”的原则,破除陈旧观念,打破选人界限,多渠道选拔村级后备干部。村级后备干部一般按现职干部1:1的比例选配,其中村“两委”正职按照1:2的比例配备。要把握好村级后备干部的选拔方向。重点从有农村工作经验、工作能力强的现任干部和群团组织负责人;组织纪律观念强、基本素质好的退伍军人;热忠于农村工作、思想活跃、接受新鲜事物快的回乡大中专毕业生;有经济头脑、适应形势变化能力强、致富门路广、思想素质好的个体工商户、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私营企业主;具有一定的科技素质、致富能力强的科技带头人、示范户、种植养殖能手等人中选拔村级后备干部。

3、严格选拔程序。要坚持民主、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取“三荐一定一公示”(党组织推荐、群众推荐、个人自荐,乡镇党委考察确定,在乡镇、村两级公示)、“双培双选”的办法,真正把素质较高的农村优秀人才选进村级后备干部队伍。要全面综合的进行考察,通过个别谈话、走访群众、召开座谈会、民主测评等形式,从德、能、勤、绩、廉等方面,全面考察推荐人选的基本素质和发展潜能,确保后备干部的质量。

(二)把好“教育培养关”,不断提高村级后备干部综合素质。

1、加强教育培训。切实提高村级后备干部的综合素质。把村级后备干部培训纳入村干部培训整体规划,根据实际制定长、中、短期培训计划,分步组织实施。要将村级后备干部集中教育培训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切实予以保证。要有计划地每年安排村级后备干部在县、乡党校进行集中培训。坚持区别对待,因人因需施教,重点开展政治理论、农村政策法规、市场经济和实用技术、村务管理等方面的培训。要不断丰富教育培训的形式,采取多种形式,强化对村级后备干部的培训,不断提高村级后备干部的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

2、开展学历教育。按照“留得住、用得上”的要求,依托大中专院校和农广校、成职教中心的教育教学资源,采取“县校联合、订单办学”的方式,支持和鼓励村级后备干部参加自学考试和大中专学历脱产培训,不断扩大培训规模,逐步改善村级后备干部的知识结构。要健全抓学历培训的责任机制,把后备干部学历培训作为对基层党组织和主要负责人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形成各级党组织齐抓共管的浓厚氛围。要切实落实村级后备干部学历培训经费,采取“三个一点”(即县财政出一点、乡村集体出一点、后备干部个人出一点)的办法予以解决,确保培训取得实效。

3、强化实践锻炼。加大后备干部实践锻炼的力度,给后备干部压担子、交任务、专人帮带、定向培养,积极引导和组织他们参与实践活动,在实际工作中经受锻炼、提高能力、增长才干、树立威信,为早日进入村“两委”班子奠定基础。要以“双培双选”(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在党员致富能手中选拔储备村干部、在党员致富能手标兵中选拔村党组织书记)活动为载体,找准培养村级后备干部的有力抓手,激发培养村级后备干部的内在动力。要深化“党建带团建”、“党建带妇建”工作,从源头上解决发展党员无“人源”,选拔村干部无“才源”的问题。

(三)把好“管理使用关”,保证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健康发展。

1、开拓创新,规范管理。按照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结合村组机构设置调整和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实际,积极探索和创新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管理的有效形式和载体,制定出台《*县村级后备干部管理办法》,健全管理机制,明确管理责任,保证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在实践和创新中健康发展。要建立村级后备干部信息库,推行村级后备干部档案管理制度,对后备干部的基本情况,参加教育培训,考察考核,培养措施与落实情况以及工作成绩和奖惩等进行详细记载,实现村级后备干部的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管理。村级后备干部要一人一档,由乡镇党委和村党组织双重管理。

2、严格考核,动态管理。坚持优胜劣汰的原则,进一步健全村级后备干部考评制度,每年由乡镇党委牵头定期对村级后备干部的现实表现进行考核考察,全面掌握村级后备干部情况。对表现优秀的后备干部要及时提拔使用,对不能发挥作用、毫无进步的要果断调整,对发现的新苗子要及时补充,形成跟踪考察、有进有出的良性循环机制,使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始终保持生机和活力,不断适应新时期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要健全监督约束制度,加强群众监督,不断规范村级后备干部的行为,对群众意见大的及时进行诫免谈话或调整,保证村级后备干部的纯洁性。

3、注重实际,备用结合。坚持“边培养、边使用”的原则,建立后备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根据村级后备干部的现实表现、群众反映和素质提高情况,充分利用村党组织、村委会换届选举或届中调整的有利时机,打破论资排辈的传统用人观念,摆脱家族、宗教、帮派势力的干扰,通过选举等民主渠道,把条件成熟的优秀后备干部及时推选进村“两委”班子,调动后备干部的积极性,增强后备干部的吸引力,形成农村人才辈出、有利于后备干部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不断改善和优化村级干部队伍结构。村级干部出现缺额时,原则上从村级后备干部中选拔。

四、切实加强对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领导

1、科学合理规划。要把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纳入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整体规划,纳入党建目标管理责任状,纳入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纳入农村基层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一并研究、规划、部署和考核,作为农村党的建设“五个好”乡村党组织和“党建工作示范点”评选的重要依据之一。要结合实际研究制定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规划,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使村级后备干部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发展轨道。

村级干部工作总结范文4

文章摘要]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为村庄治理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免税”等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新农村建设宏伟目标的逐步落实、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的迅速发展等全新的社会动态,均对村级干部的工作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本文立足此多元、复杂的时代背景,以在黑、吉、辽三省十个村庄实地调查所获的原始资料为基础,以村级干部的传统职能、新的工作动态为切入点,分别从村民、村级干部自身、乡镇政府的角度,展现了东北地区村级干部的工作现状,并尝试对村级干部工作职能的转变和其工作绩效评估的环境准备作出了建设性的思考。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农业、农民迎来了一系列势不可挡的冲击——日益完善的竞争市场,瞬息万变的社会信息,加速生长的民主萌芽,高速发展的知识经济……对此,党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出发,渐进地推行着一系列惠农政策。20__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为新农村建设的全面落实指明了具体的方向,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等待着建设者们同心同德、协力完成。在这场建设中,农村基层组织的主观能动性必将得到充分的发挥,这就对村级干部理解政策、执行政策的能力,掌握市场信息、带领村民在市场经济风浪中求生存、求发展等各方面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可以预见,发展的浪潮终将筛选、锻造出一批有能力、适应形势需要的村级干部。东北地区农业自然资源丰富,也曾以“海选”的发源而成为村民自治的急先锋。值此社会多元复杂、经济高速发展的新时期,东北地区的村庄治理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村级干部面临着职能转变的迫切需要。当前,村级干部的工作绩效究竟如何,农民与村级干部自身对其职能转变有着怎样的需求呢?20__年1月至20__年暑期,笔者先后在东北地区“三省七地”选取了十个村庄开展实地调研,具体包括吉林省梨树县X村、L村,吉林省扶余县Q村,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H村,吉林省榆树市弓棚镇S村、C村、W村,吉林省蛟河市N村,辽宁省大连市M村、黑龙江省牡丹江市K村。调研地点的选取有一定的随机性,但注意了村庄情况的代表性,例如其中包含了有较为成熟的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的村庄、省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劳动力外流现象突出的村庄、具有特色经济的“富裕村”等,保证了一些平均数据的采集能较为真实地反映各村庄的平均情况;同时结合个案分析、村庄归类分析等方式,力图弥补平均数据易于模糊、掩盖个别情况的缺陷。调研团队以问卷、无结构访谈为主要形式,随机调查了当地的村民、村级干部、乡镇干部,形成如下报告。一、村庄治理的基本情况(一)权力结构目前,村庄治理照例是国家提供的制度安排与村庄社会基础相结合的产物,对村权力组织状况的清楚掌握,是了解、分析村干部工作现状的基础。由于村庄权力结构与村务管理与决策的机制实际是融为一体的,因此报告第一部分将从静态治理主体的角度划分层次,而不再单独表述“村务管理与决策”的内容。1、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按照《村委会组织法》规定,村民委员会向村民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因此,村民会议在村民自治活动中享有最高权利。在村民会议闭会期间,经村民会议授权,村民代表会议可以对村中重大事务做出决策。在村民代表会议上,村民代表可以对村务提出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意愿,对村委会工作进行监督,行使自己的表决权力,以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在调查选点村中,有8个村庄已建立了村民代表会议制度,但其村民代表会议召开频率很低,在一定程度上已流于形式。受访村民均反应“只有特别大的事儿才开,一般一年也就开一、两次”,村干部强调召开频率低的原因为“没有值得召开的大事”,而村民的意见表明其“值得”的标准靠不住——村民对于一些村委的日常决策还是很关心的。100的受访村民代表表示,在村民代表会议中其决策权力尚能够得到有效的行使,但在许多诸如修路、售卖土地等“村中大事”的决策上,他们并不了解申请召开村民代表会议的权力行使规则,也便在无声中一次次失去了行使决策权的机会。有村民代表会议制度的村庄中,村民反映的全体村民大会、村民代表会议召开情况全体村民大会平均召开频率

从来没有过1次/年2—3次/年更多占总调查村庄比例802000村民代表会议平均召开频率从来没有过1次/年2—3次/年更多占总调查村庄比例0603010注:由于一些村庄内部村民间关联程度小,部分受访村民由于年龄较高、长期离村在外等客观原因不了解真实情况,以单个村民反映的结果加总计算频率有可能导致出现偏差。因此,以上频率数据以在每个村庄的调查中总结出的统一结果计(若绝大多数村民表示会议的召开为某频率,则该村庄情况按此频率计)。2、村级干部1)村“两委”班子概况目前,村主职干部包括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村长)、村会计、村治保主任、村妇女主任,其他职务包括团支部书记、民兵营长、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一般由以上五位主职干部兼任。在十个选点村中,有四个村庄的村支书与村长由同一人担任,副书记与副村长由另一人担任,即现在正在全国范围内普及推广的“一肩挑”管理方式。十个村的村治保主任均兼任团支部书记、民兵营长,村妇女主任兼任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调查结果显示,这样的安排较为符合此规模村庄的日常治理需要。村级干部中,党员数量占总数的90,其中32的党员干部是在当选村民委员代表后被发展为党员。经过选拔,部分村级干部被乡、镇选送至大、中专院校进修学习,有了深造的机会。笔者的调查与我国西北、华中、西南、华东几个地区调查中村级干部平均年龄及 文化水平对比统计表调查地点

年龄状况文化程度小于40岁40~49岁50岁以上小学及小学以下初中高中及高中以上[1]304030295328[2]28.749.322384616[3]1423(40—45)63(45以上)为主很少[4]43.49.147.5共79.821.2资料来源:[1]笔者(20__)对东北十村的村干部队伍调查[2]王征兵(20__)对陕西礼泉县、河南叶县、鲁山县、湖北大悟县等地的调查[3]冯书君(20__)对四川巴中市巴州区50个乡镇的618个村的村干部队伍调查[4]杨森(20__)调查,徐州市的村级干部调查①2)村级干部的日常工作在村“两委”班子中,村支书是监督指挥、统筹大局的核心角色。《村委会组织法》试行法中没有关于村党组织的规定,1998年新修订的《村委会组织法》虽然明确规定村党组织是“领导核心”,但村党组织如何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与村委会是一种什么关系,村书记与村主任如何开展工作,都没有可操作性的规定。暂时抛开其自身水平与干群关系来看,调查的全部村庄中,村支书确实发挥着强有力的指导作用。村会计工作在村级干部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涉及较为敏感的财务问题,因此村会计本人在当地的道德口碑、能力威信对于当地村干部的工作评价有着极为关键的影响。调查地点中,村会计大致为两种性格类型:勤勉老实或精明干练,这两种类型的村民易于得到大多数村民的信赖或钦佩,因此各选点村庄在财务问题上保持着稳定,的秩序。另外,随着精神文明建设和计划生育理念在农村的深入,农村的治安和计划生育工作情况已有了长足的进步,村治保主任与村妇女主任的工作量较之几年前已大大减轻。70的受访村民对村治保主任和村妇女主任的工作持满意态度。少数对村治保主任业务的不满情绪,主要体现在其工作的积极、主动性不足上——然而更普遍的声音是:东北村庄有着强大的“人情社会”基础,其治理环境本身即较为和谐,少有激进的争端,村治保主任的工作量很小。基于这一事实,可以考虑调整其职位、转变其职能,而不能简单地将“干活少”作为批判其工作状态的理由。3)关于村级干部工作的稳定性、任职的连续性在调查地点中,大多数村庄近年来干部任职较为稳定,无论是选举还是村务管理与决策,均少见不满者的抗拒,更少有中部地区近年来常出现的“闹事派”现象。究其原因,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目前东北地区许多农村实行的是村支部书记、村长“一肩挑”制度,即村党支部书记与村民委员会主任由一人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与村民委员会副主任由一人担任,这样便在制度上避免了村长与村支书两位主职干部间的冲突。第二,调查地点的村级干部大多数确实为当地的“精英”,在学识、工作能力等方面有一定的威信。在实际选举中,调查地点的乡镇政府对村级干部候选人的干预已成为普遍现象,知情村民反映其“推荐”的人次超过总竞选人次的50。但实际上,大部分村民对于这种“并不彻底的民主”予以默认,也即对乡镇干预、指导的默认和对自身民力实现的此种程度的认可。而且目前看来,通过这种形式选举产生的村级干部一般为上级、村民均较为认可的人选,因此未见有明显的故意扰乱村级干部工作的事件或个人。但是,这种短暂的良好秩序并不是稳定的,其中不排除乡镇政府干预效果良好的“偶然性”,及村级干部传统职能的单一性、对任职者能力要求不明显的因素。在村级干部职能加速转变的今天,其工作能力将更多、更透明地体现在村庄发展效果中,多数干部自身也已感受到,,!村治工作的挑战性带来了压力,其工作环境的安宁、稳定存在隐忧。第三,东北地区“文化性格”和农村“人情社会”的传统起到缓解冲突的作用。遇到许多村民对村干部工作不满意,引起当面争执的事件——然而,绝大多数止于争执而已,在诸多热心、乐于助人的村民劝解下,多半双方都能够息怒或妥协,即使不能迅速调整也会在直率的当众倾诉中得到宣泄。极少见针对村级工作的上访活动。因此,在实际调查中,东北村级治理中的许多事件可以从性格方面来解释。第四,村民意志的表达途径长期缺失,冷却了村民对村级干部工作的关注热情。调查结果显示,作为反映民意的重要途径,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与直接选举并不能够直观地反映出农民们对村干部管理状况的评价,未能成为有效的“民意显示器”。(二)民主选举1、民主选举概况村委会一般依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1998年正式颁布)的规定每三年换届,选举活动在“选举年”的三月下旬至四月初,经过各级政府召开会议下发通知、选民动员等工作后,在所属乡、镇或区统一的投票时间进行正式投票工作。(为防止任用期衔接不良出现“空档”现象,一般由乡、镇或区统一的投票时间。)票面由乡里统一发放或由村里按规定形式代制,自“选举日”早晨天亮之时,至上午10时左右即全部统计完成,公布选举结果。为避免代填选票等舞弊现象,有乡里干部和村干部、党员代表、村中各队队长或村民代表组成3人以上的工作人员队伍对选举活动进行全程监督。调查中,除S村无“民选”程序、村干部直接由乡镇委任外,所有村庄均为自由选举。其中,H村的村干部表示,自六年前的选举改革以来,村委会的选举已实现全部“空白票面”——即票面除“某村某届村委会换届选举”的票头字样外为空白,全部由村民自主填写心目中理想的村干部人选。但在“民选”的村庄中,仍有68的受访村民表示,其所在村庄的村委候选人的提出受到了乡镇政府的干预。实际上村民所描述的选举过程多半为:乡里提名候选人(例如七名),由村民通过选票以差额选举的形式确定出村委会班子人选(通常为五人);其中需要保证一名女候选人的当选,以担任村妇女主任兼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的职务。然后在五名委员会成员中选举出票额最多的人选担任村支书。依村民描述,村委会候选人的选票票面形式为:村委会候选人

甲乙丙……意见(同意画√,其余画×)您认为合格的其他人选丁……

村级干部工作总结范文5

邱家店镇基层领导班子建设情况调研报告第一调研组按照区委部署要求,我们调研组于6月7日至9日,对邱家店镇的基层班子建设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听取了镇党委书记、分工负责同志的情况介绍,并深入有代表性的村与党支部书记、村“两委”成员和党员群众代表进行了座谈,基本掌握了该镇村级组织建设的现状。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邱家店镇共有44个行政村,人口6.6万,全镇共有4个党总支、66个党支部,2678名党员。1、村党支部书记队伍状况。全镇共有44名村党支部书记,其中女书记1人。支部书记年龄分布在34到57岁之间,平均年龄47.93岁,其中35岁以下1人,36—40岁3人,41—45岁9人,46—50岁17人,51岁以上14人。文化程度均在初中以上,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4人,高中16人,中专7人,初中17人。目前“一肩挑”的支部书记有24人,占总数的55;由镇机关干部下派担任支部书记的7人。从镇党委考察的情况看,优秀等次的支部书记26人,称职的16人,基本称职的1人,不称职的1人。2、村“两委”班子情况。村“两委”班子成员共有242人,其中男性197人,占81.4;女性45人,占18.6。年龄结构偏大,其中35岁以下13人,占5.4;36—45岁的77人,占31.8;46—54岁的113人,占46.7;55—59岁的32人,占13.2;60岁以上的7人,占2.9。“两委”干部交叉任职的158人,交叉兼职比例为65.3。按照村级班子的整体素质、工作能力、团结干事以及群众的评价情况,对44个村分成三个类别:放心班子25个,占57;基本放心班子16个,占36;不放心班子3个,占7。不放心班子3个,分别是:五里井、东旧县和姚家坡。共同特点是经济基础差,内部派性严重,党员群众对干部意见不一,分歧大。五里井村宗族观念强,派性明显,党员群众意见不统一;东旧县村的班子主要负责人更换频繁,村内矛盾复杂,群众基础不好;姚家坡村“两委”班子不团结、“两张皮”现象严重。3个不放心班子中,有“两委”成员22名。东旧县村由于近期班子已停止工作,在充分考察和推荐的基础上,于5月28日已进行了支部大会选举,产生了新班子。基本放心班子16个,分别是:梨园、刘家庄、邱家店、郝家庄、栗林、孙家庄、官庄、崔家庄、吴家庄、东郭庄、中郭庄、后燕村、东燕村、中王庄、北王庄、桂林。存在的共性问题主要是村经济基础较差,村党支部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不够强,班子成员素质不均衡。具体来讲,可分为三种情况:一是村庄小、人口少、党员少,缺乏干部人选,这种情况的有7个村(梨园、刘家庄、郝家庄、官庄、崔家庄、东郭庄、东燕村);二是村庄较大、支部驾驭全局能力较差,群众基础不太牢固,这种情况的有5个村(邱家店、后燕村、桂林、中王庄、中郭庄);三是村内有两个以上大宗族,有较明显派性分歧,班子相对软弱,这种情况的有3个村(栗林、吴家庄、北王庄)。16个基本放心的班子,共有支部委员55名,村委委员66名,交叉任职的48人,实有人员73人,有4个村缺支部委员4名,1个村缺村委委员1人。调整的初步方案是:4个村保持不变;1个村因书记考核为基本称职调出班子,副书记任书记;2个由下派干部任支部书记的村,经过培养已产生书记人选,拟撤回下派干部;1名支部委员因工作能力或作用发挥不好,调出班子,同时增补1人;1名支部委员退休,递补1人,对4个村支部委员缺职的,增补委员4名。其他为放心班子,共25个。由于各村经济条件不同,党员队伍状况不均衡,具体情况也有不同。目前,李家庄、黄沟港、宋官3个村仍由机关下派干部担任支部书记,为保证换届期间的稳定和有利于村里工作的开展,决定继续由下派干部担任书记,因此,以上3村可作为放心班子考虑。25个放心班子,共有两委成员163人,缺职6人;10个村保持目前班子及成员不变;14个村退休12人,调整2人,增补缺职6人,共计20人。此外,埠阳庄村因书记退休需要调整,原支部副书记可作书记合适人选;逯家庄村因支部书记由总支书记兼任,根据推荐情况,选拔1名支部书记,正在考察之中。3、后备干部队伍情况。全镇共有村级后备干部123人,其中男性93人,女性30人,分别占总数的75.6、24.4。35岁以下34人,占27.6;36—45岁的55人,占44.7;45—54岁的34人,占27.6。初中以下文化的有38人,占30.9;高中文化的83人,占67.5;大专文化的仅有2人,占1.6。4、党员队伍情况。全镇现有农村党员20__人,占全体党员总数的75,其中男1785人,女225人,致富能手170人。35岁以下199人,占9.9;36—45岁的322人,占16;46—54岁的495人,占24.6;55—59岁的322人,占16;60岁以上的672人,占33.4。初中以下文化的有1657人,占82.4;高中文化的334人,占16.6;大专文化的仅有19人,占1。入党积极分子共计78人,其中男性47人,女性31人,致富能手22人。35岁以下的34人,占43.6;36—45岁的32人,占41;46—54岁的11人,占14.1;60岁以上的1人。初中及以下文化的15人,占19.2;高中39人,占50;大专24人,占30.1。5、集体经济情况。全镇各村集体经济状况总体上比较困难,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仅有5个村,收入最高的37万元,年收入在5—10万元的有18个村,3—5万元的5个村,3万元以下的16个村。村集体收入主要来源于农村土地承包收入,沿汶河的14个村可以获得砂资源的收益,只有王林坡、前燕村有企业收益,迓庄村为村民服务可获得收益5万元左右。二、主要经验做法近年来,邱家店镇党委高度重视村级组织建设,面对原来后进班子多,干部整体素质弱的实际,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加大力度,狠抓整顿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切实加强领导,认真履行管党职责。镇党委一班人树立了“党要管党”的思想,能够认真履行管党职责,坚持把加强村级组织整顿建设作为首要任务来抓。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分工书记、组织委员任副组长,各村党支部书记和乡 镇站所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村级组织整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坚持“以镇带村、上下联动”的工作方针,实行书记负总责、副书记划片分工负责制,镇党委与各村党支部、各部门(站所)分别签定了党建工作目标责任书,狠抓了党建工作目标责任制的分解落实。特别是认真调整落实了机关干部包村制度。根据各村实际和部门特点,合理确定包保部门和责任人。对财务管理比较混乱的,选派审计、经管部门干部包村;对土地承包、宅基地问题突出的,选派建设部门干部包村;对不协调的,选派组织、民政部门干部包村,做到了合理搭配,优化组合。镇班子的11名成员带头包保11个后进村,腾出精力,蹲在点上抓整顿。通过落实责任、领导带头,调动了广大党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在全镇形成了抓村级组织建设的整体合力。2、狠抓组织整顿,精心选配党支部班子。镇党委高度重视村级班子建设,每年都由镇领导班子成员带队,进行全面的村级班子考察,通过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入户走访,全面掌握村级组织建设的情况,找症结,定重点,并确定了“以后进村整顿为突破口,促强、帮弱、带中间,配套联动,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狠抓后进班子调配。在抓好思想整顿的基础上,采取四种方式,抓组织整顿:一是内选。采取“两推一选”的方式,大力选拔作风过硬、年富力强、想干事、敢干事、会干事的党员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二是回请。对那些内部没有合适人选的村,把本村在外工作的有能力的同志请回村任职。三是求贤。对于有经济意识、群众威信高、农村经验丰富,但因发展个体经济等原因而不愿进村工作的党员干部,党委派专人登门做其工作来担任支部书记。四是下派。对本村确没有合适人选的,选派机关经验丰富、年富力强、有培养前途的干部到村任职,在一段时期内有效化解了内部矛盾,促进了后备干部成长。3、注重综合治理,加强后进村集中整顿。在抓好面上整顿的基础上,对少数遗留问题多、各类矛盾突出的老大难村,采取派驻联合工作组的方式,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思想政治教育等多种手段,下大气力进行集中治理整顿。对财务管理混乱的村,集中审计,及时公开,存在问题的,依法处理;对宅基地审批、土地承包问题突出的,集中清理,依法对合同进行公证;对干部作风不实或软弱无力的,坚持不换思想就换人,切实选好配强。4、加强教育培训,全面提高党员干部素质。针对农村党员干部思想、工作、生活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加强了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对奉献意识差的党员干部,突出加强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引导他们正确处理“大家”与“小家”的关系,发挥带头作用,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对思想保守、畏难发愁的党员干部,突出加强了解放思想的教育,通过与先进村结对子,启发引导他们发扬敢闯敢试、百折不挠的精神,千方百计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对守摊子、吃老本的党员干部,突出加强了干事创业精神的教育,组织他们到先进地区参观学习,让他们找差距、换脑筋,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对缺乏致富本领的党员干部,突出加强了实用科技培训,帮助他们提高致富本领。近年来,全镇共举办科技讲座10期,培训20__余人次,培养出了600余名党员致富能手,促进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5、立足当地实际,积极探索富民强村路子。近年来,立足本镇实际,积极帮助各村探索符合实际的发展路子,重点实施了三大战略:一是实施专业村膨胀战略。依托传统优势,积极引导各村创一村一品,不断膨胀规模,实现了由专业村向区域特色经济的发展过渡。目前,该镇已经形成了后店木器加工、前燕棉纱加工、李家庄锅炉制造、姚家坡针织成衣加工等22个专业村,专业户达6300余户,创出了一条发展特色经济的新路子。二是实施“龙头”带动战略。以南王庄村省级科技示范园为“龙头”,大力推广林果新品种、新技术,带动周边各村发展林果20__余亩,形成了基地带农户的产业格局。同时,积极挂靠泰安亚细亚食品公司,在迓庄村发展有机蔬菜种植。目前,种植面积已达500余亩,成为全区唯一的一处有机蔬菜生产基地,仅此一项,该村户均增收20__余元。三是实施借力盘活战略。针对王林坡等村闲置资产多、产出效益低的突出问题,通过大力招商引资,盘活闲置资产,促进了村级经济的发展。三、存在的突出问题1、村级经济总体上还比较薄弱。虽然近几年,各村在发展上采取了一些措施,也收到了一定成效,但由于经济基础、地理位置、交通条件等原因,村级经济薄弱仍然是全镇大多数村的共性问题。作为农业大镇,原来村级收入主要依靠三提五统,基本能够保证村级正常运转,近年来随着税费改革,农民负担大幅下降,村级集体收入受到严重影响。很多村没有经营性收入,有17个村去年收入在3万元以下。今年中央1号文件又对基本农田实行了严格的保护政策,进一步压缩了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空间,村级经济发展压力增大。村级班子建设和工作运转都因此面临严峻考验,服务没实力,村班子凝聚力、战斗力受到影响。2、村级班子后继乏人问题突出。由于当前村干部任务重、压力大、待遇偏低,庸才干不了、能人不愿干,特别是随着企业改制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优秀干部提拔、挂职的情况也没有了,政治前途渺茫,村干部的吸引力降低。很多村干部由 村里家族大、威望高的老党员担任,有些老干部又不注重接班人的培养,村干部后继乏人问题明显暴露出来。全镇在册的共123名村级后备干部,平均每个村不足3人,有5个村没有合适的后备干部。3、党员队伍老化现象严重。党员队伍老化在各村普遍存在,一些村不注重党员培养,个别村党员纳新工作受到宗族观念的影响,部分村发展党员有论资排辈现象,影响了党员队伍和村级班子的质量。全镇现有的20__名农村党员中,55岁以上的党员占到了近一半,55—59岁的322人、占16,60岁以上的672人、占33.4,35岁以下的仅199人、只占9.9,吸收优秀青年入党,改善农村党员的年龄、学历结构的任务非常紧迫。4、村干部补贴待遇低。由于村级经济薄弱,村干部补贴待遇普遍较低,全镇村干部平均工资不到400元,有4个村只有240元,并且有不少村不能正常发放,影响了现任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制约了村级组织建设水平的提高。5、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一人兼的比例偏低。在推行交叉兼职方面,工作力度不够,目前“一肩挑”的支部书记24人,仅占总数的55,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在有些村发挥不明显,个别村存在“两张皮”现象,影响了班子的整体战斗力。四、几点建议1、下大力气发展壮大村级经济。建议镇党委在积极争取上级扶持政策的同时,立足实际,深挖潜力,在专业村发展、农业产业化、招商引资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总结王林坡、前燕等村的成功经验,大胆探索新路子。特别是结合这次换届选举,大胆起用一批年富力强、有思路、有能力、懂经济、会管理的人才,进入村“两委”班子,优化班子结构,提高村干部驾驭市场、发展经济的能力,推动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夯实服务群众的物质基础。2、切实解决好干部队伍和党员队伍老化问题。增强危机感,采取过硬措施,抓好后备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突出抓好在致富能手、退伍军人和回村大中专毕业生中发展党员、培养干部工作,切实改善村级班子和党员队伍结构,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在党员发展上,实行指导性和指令性计划相结合的办法,限定发展党员年龄、学历等结构比例,优化队伍结构;进一步充实后备干部人才库,各村在换届前,必须充实一名35岁以下的年轻干部,进行重点培养,条件成熟的,尽快吸收进班子,推进班子新老交替。3、努力改善村干部的补贴待遇。建议镇党委在区里大政策的指导下,学习借鉴其他处乡镇的经验做法,研究出台符合本镇实际的政策、措施,落实和逐步提高村干部的补贴待遇,切实解除村干部后顾之忧,调动农村优秀人才参与村级管理的积极性。同时,制定有关激励政策,让有本事、能干事的村干部政治上得荣誉,经济上得实惠,增强基层班子的活力。4、对症下药,抓好重点班子整治。对基本放心、不放心的班子,逐村解剖,制定对策。总体上,条件成熟的要力争在7月底前全部调整到位。对刚刚调整的东旧县村班子不能放松警惕,鉴于村内矛盾复杂的实际,强化帮扶措施,巩固好新班子,同时积极做好村委会换届的准备工作。姚家坡村派性严重,在没有成熟人选的情况下,可仍由下派干部担任书记,但一定要配好后备人选,选拔那些公道正派的干部进班子,抓好帮带,促其尽快成熟。五里井村目前党员群众对现任班子支持反对各占一半,需进一步考察,加大帮扶措施,及早解决群众关注的焦点问题,树立班子威信,凝聚人心,为班子建设创造条件。对其他意见不统一的,继续深入考察,摸实摸透,合理调整。对个别人借换届选举之机泄私愤,煽动群众扰乱选举秩序,造成不良后果的,要坚决予以打击,确保换届选举万无一失。5、要发挥支部核心作用,大力推行交叉兼职。要正确理解《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内涵,坚定不移地加强党支部对换届工作的领导,确保党的领导核心地位不动摇。同时,在一村一策的基础上,大力推行交叉兼职和书记主任“一肩挑”,努力提高党支部班子在群众中的公认程度,既节约村级支出,减轻农民负担,又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统一思想,提高班子的整体战斗力。20__年6月

村级干部工作总结范文6

县是农业大县,有12个乡镇,200个行政村,1175名村“两委”干部。近年来,县委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实施“先锋工程”为牵动,积极探索农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有效激发农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管用并举,完善村干部选评新机制

优化选任方式,创新管理机制,是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一是注重优化选任方式。我们在村党组织换届中大力推行“两推一选”和“竞职比选”选举模式。在136个村党组织中推行了“两推一选”;选择镇东等64个基础较好的村推行“竞职比选”。通过采取这两种模式,一大批综合素质好、群众公认度高的优秀人才被选入村级党组织领导班子,切实优化班子结构,增强了整体合力。目前,村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为43岁,比上届整体降低2.3岁;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282名,占村干部总数24%;具有“双带”能力的890名,占村干部总数76%。二是创新村干部考评机制。县委出台《村干部考核评价办法》,确定村屯经济发展、精神文明与社会事业、基层组织建设和临时性阶段性重点工作等四类18项考核指标。强化考核结果的运用,以考核结果定档次、定报酬、定任免。两年来,通过绩效考评提拔优秀村干部32名,各乡(镇)兑现奖金40多万元。三是探索“四权”治理新模式。为进一步强化村党组织在村民自治活动中的主导权和影响力,我们围绕“完善村民自治、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的目标要求,在200个行政村探索推行了“四权”村级民主治理新模式。将村党组织的领导有机地融入村民自治中,从体制上改善村党组织对村级各种组织的领导方式和途径。目前,全县200个村全部成立村代会,均由村党组织书记兼任村代会主席。

二、落实待遇,激发农村经济发展活力

坚持以人为本,落实各项待遇,是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一是落实村干部政治待遇。县委注重选拔政治素质好、议政能力强的村干部,推荐他们担任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截止目前,全县担任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村级干部达467人,占农村“两委”班子总数的39.7%,其中有1名党支部书记当选为县人大常委。我们还积极探索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中选任乡(镇)领导干部的有效途径,对工作上做出突出成绩、群众公认的,通过法定程序进入乡(镇)领导班子。县委已将工作业绩突出的吉庆村党总支书记孙克吉任命为奎山乡党委副书记。二是着力落实村干部报酬。按照市委有关要求,我县对提高村党组织书记工资标准等工作进行了测算,县财政补贴400余万元,大幅度提高200名村党组织书记岗位补贴,力争人均工资达到1.8万元。对离任不满和累计不满15年的村党组织书记进行了调查摸底,建立了基本情况台帐。与此同时,县财政每年拿出5万多元对市委命名的12名优秀村党组织书记的工资、“两险”进行补贴。三是拓展村干部关爱领域。出台《县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定期体检办法》,每年12月份对村“两委”干部统一体检,并建立体检专门档案,费用由县乡统筹解决。对89名离任村党组织书记按每年不少于600元进行补贴,经费统一列入县财政预算。目前,已补贴167人次,金额近13万元。

村级干部工作总结范文7

一、切实加强党委自身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着重健全制度和改进作风。

(一)加强思想和工作作风建设。扎实开展“政治生态建设年”活动,把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作为核心内容,认真落实“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要求,着力营造讲政治、解放思想、风清气正、鼓励干事的发展环境,大力加强村级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以“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为目标,进一步完善领导班子配备改革后的工作机制,进一步改进作风建设,健全民主集中制,努力把村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定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坚强领导集体。

(二)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了重点工作跟踪督查、村“两委”领导干部谈话、干部结对帮助困难群众、进村入户服务承诺、干部廉政建设等一系列制度,并严格按要求办事。镇党委还把基层组织建设作为首要任务,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专题会议,研究布署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了解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分析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村级干部规范化管理试点工作为契机,进一步理顺了镇村关系,做到了镇村两级工作运作规范,各项工作有章可循。

(三)加强干部教育。利用春节前后组织镇、村干部学习理论知识、进村(组)入户,年初结合以“践行科学发展观、建设美好新家园”为主题的小学教活动,共举办专题培训班7次,镇村干部走访农户311户,听取民声,了解民意,帮助群众解决切身问题,使干部经常受教育,农民群众长期得实惠。08年继续组织实施了“一村一名大学生”培养工程,目前我镇共有省、市、镇选聘到村工作大学生4名,实现了“一村一名大学生”的目标,各大学生都在自己所在的村居中发挥自己的方面才能,为各村的新农村作贡献。

二、以争创基层党建“先锋村”为目标,认真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一)全面深化“三级联创”活动。根据《__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20__-20__年规划》,不断深化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认真贯彻全国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工作视(文秘站:)频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二十”字要求,继续深化创建工作“先锋村”“先进村”活动。今年我镇山岔村获基层党建工作“先锋村”称号,冈村获基层党建“先进村”称号。

(二)不断提高党员干部队伍总体素质。以“”为载体,以签订党员目标管理责任状为手段,以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党员远程教育、党员承诺、为民服务全程等有效形式为抓手,通过农村业余党校,对广大党员进行政治思想、党的政策理论、法律法规和农村适用技术等方面的培训,镇党校对两委换届后新进班子成员进行集中培训,采取走出去学与请进来教相结合的办法,增强培训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三)充分发挥党员带头示范作用。在扎实开展“科教兴村”活动的基础上,认真组织实施“把农村党员、干部培养成发展能手,把农村发展能手培养成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到富”的先锋工程,建立了冈村绿色生态养殖厂和芳村千亩茶园两个“双培双带”示范基地,培育了王卫红,戴江勇等一大批党员示范和经济发展能手。

(四)严格党员管理工作。08年__镇中级党支部都能坚持“”、组织生活会、党员组织关系接转和党费收缴等制度,目前共收特殊党费10万余元,预收党费17812.4元。08年全镇流出党员1名,持有《流动党员活动证》,逐步构建以流入地党组织管理为主,流出地党组织和流入地党组织有机衔接、共同负责的管理机制,为在__镇的外地流动党员提供活动平台,更好的促进我镇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五)继续推进农村选派干部工作。今年__镇按照“加强组织、发展经济、维护稳定、锻炼干部、促进农村全面发展”的要求,继续推进我镇选派干部工作,切实抓好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充分发挥选派干部的指导员作用。严格按照《选派干部到村任职工作十四项制度》加强对选派干部的管理,确保选派工作取得实效。今年,我镇在

机关支部选派了一名有能力、高素质的党员任翡翠支部书记,指导翡翠景区的旅游事业发展。 (六)把好党员发展入门关。按照“坚持标准、改善结构、保证质量、慎重发展”的方针,年初镇党委下发了《20__年发展党员工作意见》,继续推行发展党员推荐制、预审制、票决制、公示制和发展青年党员“推优”工作,并以发展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村民组长、青年为重点,切实抓好党员发展工作。全年共发展党员13名,35周岁以下的7名,高中以上文化程度8名。

三、进一步推广农村社区党建试点工作。

06年,我镇压按照上级组织部门要求,结合实际,在山岔村上张村民组工展了农村社区党建试点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为我镇农村社区党建试点工作打响了第一炮。07年,在山岔村九龙社区继续开展农村社区党建试点工作,并取得成功。为了更好地适应农村城镇化、农民居民化、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趋势,加快社会主义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推广翡翠社区和九龙社区党建工作试点经验,今年在__社区逍遥水街继续开展农村社区党建试点工作。7月1日,逍遥水街党支部成立,隶属__居党总支。支部共有党员22名,划定两个党小组,分别人经营组和普通组。党支部成立后,在逍遥水街开展了无职党员设岗定职、党员承诺等活动,并安装建设了党员远程教育工作站。

四、认真作好村级规模调整理和村两委换届工作。

根据黄山区村级规模调整工作总体部署,__镇在村级规模工作中由于领导高度重视、思想认识统一、工作机构健全、工作人员到位、制定措施有力,全镇村级村级规模调整工作得以顺利完成,实现了原__居委会与原寨西居委会的合并,原冈村村与原大岭下村的合并,积极组织开展“合心工程”建设,推动了合并村“思想合心、发展合力、工作合拍”。

村级规模调整工作完成后,按照区委的统一部署,我镇村(居)两委换届选举工作,自20__年2月29日开始至20__年3月28日,全镇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圆满结束。全镇3个村1个居两委,按照区委“先村委会后党组织”的工作要求完成了换届选举工作。4个党总支采用“两推一选”的办法共选出委员24名;4个村居按照“两法一办法”选出村(居)委会成员18名。村两委干部总数27人,平均年龄41岁。其中女性5名,占19%;党员26名,占97%;高中以上文化程度23名,占86%,连选连任22名,新当选5名;交叉任职的有15名,交叉率为56%。

五、进一步推进村级干部的规范化管理,落实好村级干部“三位一体”的激励保障机制。

建立村级干部职业化管理,加强村级干部办公场所的建设和管理,实行村级干部坐(值)班制,分工明确而又团结协作,制定和完善各项工作管理制度,并严格按制度办事,做到村两委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高效有序。村两委换届后,镇党委对有领导能力、但自身有缺点明显的同志进行试用,并在__社区开展村居两委干部任职承诺制试点工作,即:__社区党总支书记向镇党委作出书面任职承诺,实行试用期一年;党总支其他成员向党总支和社区全体党员作出书面任职承诺;居委会各成员在居民代表大会上向全体居民作出承诺。

探索建立健全以报酬正常增长,工龄、岗位与薪酬挂钩的新型工资机制。从今年4月份开始,对村居两委成员、镇聘村用的计生专干、村居聘用的会计或文书,参照公务员工资标准和管理办法进行工资制度改革。

在村两委换届中实行“凡涉及调整的离任村两委干部主动递交辞职报告的,视同在职将继续享受为期3年的基本养老保险待遇”,镇党委在区制定的安置办法的基础上,研定了本次撤并分流退岗村干部一次性补偿标准,每任职一年补助260元。目前__镇村居干部工资待遇、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离任补贴已全部落实到位,实现村居干部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切实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七、存在的问题和20__年工作谋划。

20__年度,我们在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上级的要求,与群众的期望还有很大差距,我们的工作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各村居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办法不多、创新不够,农村党员队伍的年龄、文化、性别等结构还需进一步改善,非公有制企业、社区的党建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为切实抓好我镇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我镇将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开展20__年的工作:

一是扎实开展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活动。要按照区委的统一要求,在深入学习、提高认识上下功夫,在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上下功夫,在解决问题、完善体制机制上下功夫,以科学的发展观统一我们的思想认识、增强干部的能力和素质,全面实现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各项基本目标和工作任务,努力开创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二是进一步推进村干部的规范化管理,完善村级工作综合目标考核管理制度,实行绩效挂钩。在深化“党员承诺制”活动的基础上,健全村干部承诺机制;进一步修订《__镇村级组织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继续细化和量化村级工作综合目标考核管理制度,进一步增强村居两委干部的工作责任感和事业心。

三是逐步建立组级干

部规范化管理新机制。着重从明确工作职责、建立健全考核体系和切实提高待遇保障等方面入手,来进一步激发组级干部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好地为维护农村稳定、发展农村经济、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四是进一步严格党内生活,坚持和健全党组织活动制度,加强党员的培训和民主评议工作,疏通党员队伍“出口”,把好党员队伍“入口”,加强党员发展程序的规范化和公开化,利用多种现代化形式加大组织发展流程和发展条件的宣传力度,力求打破传统级别式的发展路线,带动广大群众加入党组织的积极性,并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训,壮大和优化__镇党员队伍。

五是进一步加强为民办事全程制规范化工作。建立健全镇村为民服务工作机构和服务网络,调整和充实工作力量,确定好公开服务项目,规范工作规程,真正使为民服务全程制工作深入民心、家喻户晓,成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实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工作目标。

六是进一步推广农村社区党建工作。以服务社区、服务群众为根本,以支部建设为出发点,指导开展九龙社区创建工作。推进翡翠社区党支部领导班子建设和选派干部职能发挥,发动党员带头,作好新村整治工作。抓好逍遥水街党支部的党员教育、管理和培训工作,努力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综合素质强、群众信得过的社区党员队伍。不断扩大以行业、区域和特色经济为载体的基层组织建设覆盖面,继续探索社区党支部领导社区旅游经济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服务人民群众,构建和谐社区的新方法、新思路。

七是开展创新镇、村干部管理机制调研工作。为了提高镇、村干部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带动干部学习和交流的劲头,针对探索镇级干部间岗位交流、村居之间干部交流任职、镇村间干部交流任职新机制开展实地调研活动,结合实际情况形成管理办法初步模型,并结合调查走访不断修改完善,力争形成切实可行、科学有效的镇、村干部管理新机制。

村级干部工作总结范文8

根据会议安排,我就xx镇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向在座的各位领导、同志们作个简要汇报,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同志们批评指正。

xx镇位于xx东南部,距县城34公里。全镇总面积126.6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680.5亩,辖13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3214户,15574人。共有24个党支部,其中农村党支部13个;党员425人,其中农村党员321人,占党员总数的75.3%;妇女党员77人,占党员总数的18%;200x年,xx镇党委在中共xx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同新阶段扶贫开发、科技兴农、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按照“五好”乡镇党委目标,坚定不移地实施“强农业、夯基础、兴科教、活工商”的兴镇战略,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在全面完成村两委活动室建设的基础上,200x年全镇共投入党建扶贫资金3万余元;创建基层组织示范村1个,集体经济示范村4个,发展远程教育科技示范户100户,建立后备干部队伍68人;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06人,200x年发展新党员13名,其中妇女党员6名;全镇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和积累在1万元以上的有4个村,5千元至1万元的有8村,2千元以下的有1个村。有10个村党支部实现“五个好村党支部”目标,10个村实现五通,3个村实现四通;共评选文明村寨5个,文明家庭户100户。粮食总产量达5096吨,农民人均占有粮350公斤,人均纯收入1726元,人民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全镇三个文明建设稳步推进。200x年我们主要围绕以下四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以思想政治建设为重点,切实加强镇党委自身建设

为切实做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镇党委领导班子成员以思想政治建设为重点。一是从加强党委班子自身建设入手,大力弘扬与时俱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围绕提高“五种能力”来学习,围绕发展、创新、服务来学习,把发展新课题、改革新命题、稳定新难题、干部群众反映新问题作为学习主题。始终做到“两个坚持”即是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党委成员头脑、坚持党委班子学习制度,通过加强学习来提高镇领导班子领导水平和驾驭全局能力。二是在工作中,我们还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认真开好一年一次的党委民主生活会。紧紧围绕“在民主的基础上集中,在集中的指导下民主”的方针来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党委自身建设。通过召开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达到党委班子成员加深理解、增强团结,沟通思想、统一认识、促进工作的目的。三是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党委班子成员工作职责。制定了《党委工作制度》、《党委民主生活会议制度》、《党委学习制度》、《领导干部勤政廉政制度》等,规范议事决策程序,做到制度上墙、分工合理、责任明确、思路清晰。使党委工作有章可循,班子成员职责明确,自觉形成用制度管人的良好风气。同时,在工作中,领导班子成员还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在各项工作中充分发挥党委一班人的示范带头作用。如在“两基”攻坚阶段期间,镇党政一班人经常深入学校、教站检查指导,现场办公解决难题,为全镇干部职工、广大群众做出表率,使“两基”工作顺利通过省人民政府验收;又如在春耕生产期间,党政一把手既当指导员又当督查员,每天起早贪黑率领全镇干部职工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工作,从而确保了全州水稻规范化栽培现场会得以在xx镇顺利召开;这些成绩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好评。

二、积极探索,创新机制,推行挂靠帮扶工作量化打分制,切实加大党建帮扶工作力度。

镇党委在不断探索总结包村帮扶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深入机关和农村一线调查研究,探索和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总结出了“党建帮扶量化打分制”的党建扶贫工作新机制,即按照“党政领导分工总体抓,部门挂靠帮扶协作抓,部门派人蹲点具体抓,党政干部包村督查抓”的工作思路,将教育、计生、秋冬季农业综合开发、安全生产、村级组织建设五大块重点帮扶工作推行考核量化打分。根据各部门挂靠帮扶工作总结,采取分管领导、业务部门、村两委、镇督查办分别打分,镇党政领导集体研究、综合评定,并对教育、计生、秋冬季农业综合开发实行一票否决。根据年终考核结果,总分达90分以上的,分别对挂靠部门、挂村领导、挂靠部门负责人、包村干部、蹲点人员进行表彰。总分在70分及以下的,对挂靠部门进行通报批评,年终不得评先;对挂靠领导进行打招呼;对挂靠部门负责人、包村干部、蹲点人员进行诫免谈话,年终不得评优、评先、评模。总分在60分及以下的,申请县委对挂村领导进行戒免谈话;对挂靠部门负责人、包村干部、蹲点人员年终考核确定为基本称职、基本合格及以下等次。通过推行新机制,基层党建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在“两基”攻坚期间,全镇干部职工捐资助学1.1335万元,并涌现出了80高龄退休老干部、老党员xx主动捐资的典型事例;在春耕秋种期间,全镇干部职工到田间指导360人次,捐资180余人次,捐资金额0.8万余元。镇党委、政府还与挂靠单位、蹲点人员、包村干部签订目标工作责任状,使党建帮扶工作形成了层层有人抓、个个环节有人管的新局面。

三、以村两委换届和县委下派干部为契机,大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根据县委安排,我们以村两委换届和县委下派干部为契机,及时调整和充实镇、村两级班子,完成了镇干、村干、农村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后备干部及广大群众培训工作,镇、村两级干部党员的政治思想素质、业务工作水平和致富能力得到不断提高。建立健全村级各项管理制度、规范村级组织档案。200x年,镇党委挤出1.4万元统一为村级制订了《村民委员会工作职责》、《村党支部工作职责》、《组织生活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财务公开制度》以及七大组织工作职责等一套完整制度,并全部上墙,使村级工作得到进一步规范化;同时,我们还把村级组织花名册、积极分子花名册、后备干部花名册、科技协会花名册、“双带”花名册及有关资料、工作实绩等都立卷归档,使村级档案工作得到进一步增强。为不断增强农村党建工作基础,我们还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入手,加大投入,200x年,完成了xx小学搬迁教学楼、xx中学学生宿舍楼和学生食堂、xx龙华希望小学教学楼、xx木质教学楼5个教学楼的修建工作,硬化了xx四个村小学球场,动工修建xx2条通村公路和xx镇汽车客运站,胜利修通xx三条通村公路,完成了xx村小学地基规划和民房搬迁,在全县率先实现有线电视与县城连网,开通了联通和小灵通通讯网络,完成了xx街道硬化工程。与此同时,我镇立足实际,发挥当地资源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一村一品村级集体经济,新建高标准椪柑果园面积200亩,楠竹林基地400亩,“八角”、“黄栀子”药材基地500亩,茶油基地1500亩,桐籽基地1200亩。完成木材销售1.2万立方。通过发展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村级财力,村干报酬得到有效提高,进一步调动村干的工作积极性。据统计,200x年全镇兑现村干工资和误工补贴共计16万元,村三大员工资按季度发放,平均月报酬达140元,比2004年增20元。同时,镇党委还建立了“村干风险基金”,推行了“离任村干生活困难补助”、“党员死亡补助”等措施,充分调动了村干、党员工作的积极性,农村党建工作呈现良好势头。

四、扎实开展远程教育工作,让广大群众得实惠

我镇远程教育工作主要围绕整合资源,注重实效,服务“三农”的原则来开展,形成了需求调查—课件开发—组织培训—技术指导—创办基地—培养示范户的一条龙服务模式,一年来共培训学生、群众12000余人次,创办种养殖基地五个;培养示范户100户。xx村养牛大户xx等科技带头人最为突出,已分别成为各村第一批远程教育培训的受益者和全村脱贫致富带头人。

五、以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切实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第二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以来,镇党委高度重视,并按照县委统一部署,切实以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扎实开展好党员学习教育,在第二批先进性教育活动期间,共11个机关党支部99名党员参加了学习,全镇党员领导干部集中学习300小时,讲党课70人次,写学习笔记120万字,心得体会8篇,人均字数3000字。活动期间,在全镇范围内开展“我为两基做什么”大讨论活动,使全镇党员、干部职工形成了“我要为两基当好七大员”(即当好知情员、宣传员、帮扶员、执法员、联络员、采购员、监管员)的共识,进一步加大“两基”攻坚力度。使我镇两基工作顺利通过省人民政府验收。通过开展第二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使党员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进一步增强,党支部战斗力进一步提升,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党员对先进性本质内容进一步清晰,全镇党员干部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为搞好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镇党委及时召开了动员会,对整个活动进行安排部署,重点围绕发挥农村党员“双带”作用,“我为村级发展做什么”展开讨论,开好征求意见会、民主生活会、村级发展座谈会和整改落实四个会,办好村级环境卫生整治、公益事业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访贫问苦四件事,确保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在党支部号召力、战斗力、凝聚力得以提高,村级发展步入良性轨道上取得实效。当前教育活动正在有序开展。

村级干部工作总结范文9

一、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党组织“两弱一重”问题比较突出,对核心作用发挥提出了挑战。一是自身调控能力弱化。村级集体经济匮乏问题十分突出,年集体经济收入万元以下的“空壳村”的数量还相当多,导致农村党组织在为群众办事上心有余而力不足。群众是最讲究实惠的,只有谁能给群众带来实惠,群众就信服谁,就听谁的话。而由于农村自身经济实力的薄弱,缺乏必要的调控手段,用经济手段不现实,用行政手段又行不通,导致农村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不高,直接影响了农村党组织的调控力和号召力。二是驾驭经济能力弱化。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在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为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但是农村党员队伍总体素质偏低,观念普遍陈旧,思想过于保守,市场经济意识淡薄,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不强,甚至落后于普通的群众。面对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不少农村党员想问题、做事情还习惯于计划经济的老一套,缺乏新知识、新技术、新思路,“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对日益发展的市场经济和激烈的市场竞争,无从着手,茫然无措,导致不能很好地引领农村和农民积极投身市场经济的主战场,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据调查,我县农民党员中,家庭较为富裕、有一定帮带能力的党员约占农民党员总数的20%左右,还有相当一部分党员处于“温饱”状态,少数党员属于“扶贫”对象。三是村级财务负债严重。据2005年底统计,全县33个乡镇,有30个乡镇是经济欠发达乡镇。全县384个行政村中集体经济年固定收入在1万元以下的318个,占总数的82.8%,1万元以上的66个,其中100万元以上的村仅有1个。而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586万元,当年支出1737万元,负债金额达到1151万元。

(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两化一乏”问题比较突出,对整体素质提出了挑战。一是“年龄老化”问题突出。由于优秀农村青年大量外出难以及时补充进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原有的党员队伍日趋老化。全县建制村党10646名,60岁以上党员4076名,占党员总数的38.3%。全县384个农村党支部中,60岁以上党员占1/3的支部42个,占总支部11%,其中60岁以上党员占1/2的支部11个,占总支部3%;1/3的支部31个,占8%。二是“能力弱化”问题突出。全县384个行政村的10646名党员,初中及以下党员9212名,占党员总数的86.5%,这足以说明农村党员能力弱化问题十分严重。虽然这几年,**县加大力度做好党员发展工作,改善党员结构,但一些行政村仍存在优秀青年党员培养一批、走掉一批的现象,难在从根本上改变党员队伍能力弱化的问题。三是“源头匮乏”问题突出。全县37多万人有近10万多人外出务工经商,全县行政村常住人口不到50人的行政村有20多个。由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和农村“能人”大量外出,留在农村的是“38·61·99”部队,这给农村党员发展、后备干部培养带来了一定难度。况且一些支部书记用老眼光、老标准、老观念去衡量人,对培养优秀青年入党不放心,怕发展好苗子,抢了自己的位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优秀青年、致富能人入党。

(三)行政村规模调整后“两期一缺”问题比较突出,对开展新村工作提出了挑战。从2003年开始,**县针对行政村规模相对较小、农村人才难选拔、村级集体经济难壮大、公益事业难兴办等问题,按照“规模并大,实力并强,班子并优”的工作思路,切实加大行政村调整合并力度,全县行政村从原来的549个村调整为384个村,调整率为29.5%。通过撤并,精简了村干部职数,降低了行政运行成本,减轻了村级经济负担,提高村级党组织整体功能。但是也出现了一些后遗症,主要表现为:一是村干部的“磨合期”。行政村规模调整后,选举产生了新的村两委班子,各位村干部之间的文化、年龄、性格等还不熟悉,他们在开展工作中还需要一个磨合、沟通和了解的过程。如果处理不好,直接影响到新村两委班子的团结和新村工作的开展。二是干群思想的“波动期”。在农村干部层面存在的三种思想:“利益受损”思想。一些村干部就业门路不宽,缺乏发展经济的本领,把谋取误工报酬作为当干部的主要目的,行政村规模调整后,损害了自身的利益,于是极力反对新村的各项工作。“官位不保”思想。行政村规模调整后,村干部的职数大大减少,部分农村干部被“裁减”,出现富余农村干部,由于他们失去了“位子”、失去了“面子”,极力阻碍新村工作。“畏难求稳”思想。行政村规模调整后,行政村的规模扩大了,情况一时不能熟悉,管理服务工作面广了,量也大了,难度更大了,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对资金的来源、项目的落实等问题会无从着手,感到力不从心,难以开展新村工作。在农村群众层面中的三种思想。面子上过不去。有的村民忽视行政村规模调整的好处,认为自己的村被别人“吃”了,有“寄人篱下”的感觉,认为有失面子,心理上难以接受,特别是小村并大村,反对情绪非常激烈。心理上怨干部。认为行政村规模调整是“大村吞小村,是上面要并”,无理埋怨村干部无能,不能与上级处理好关系,造成村被“吞并”,人为地造成村与村隔阂,造成不能很好地配合新村干部开展工作。观念上难转变。有些村民,对长久形成的宗族、血缘、地域等人文情结和村落文化难以割舍,不愿一下子放弃原有的管理背景甚至留传至今的村名,对新村名一时还难以接受。三是新村资金项目紧缺。在行政撤并后,村级集体资产如何处置是村民最敏感、最关心的问题,也是行政村规模调整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行政村撤并后规模变大了,工作量多了,管理和服务面广了,特别是中心村庄规划建设、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等群众关心的项目,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又缺乏资金来源,在一定的程度上约束了新村两委干部开展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原旧村资产清理难度较大,群众对新村合并后新村资产来源在哪里和旧村的资产如何处理、债务如何偿还十分关注。特别是富村并穷村,认为新村合并后,他们的资产也会被“合并”,对集体资产会不会被平分,而产生“吃亏”、“心里不平衡”思想。

(四)村级组织运转“两难一愁”问题比较突出,对调动农村干部积极性提出了挑战。一是村级组织运转难。税改后,村级集体的主要收入来源为经营收入、上级财政补助收入,对薄弱村来说,这些收入微乎其乎,每年上级下拨的每村5千元经费不足敷用,而且支出结构不合理。如黄寮乡黄山村2006年征订报刊10种类,金额达1464.9元;村集体公益事业、建设事业挪用运转经费现象比较突出,如以运转经费补助村级自来水维修、机耕路维修、办公场所维修费用等。据调查,全县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在20万元以上的村(以大峃镇周村为例),日常村级组织运转经费需支出23890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在1万元以上至20万元以下的村(以珊溪镇街头村为例),日常村级组织运转经费需支出15913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在1万元以下的“空壳”村(以黄坦镇云峰村为例),需支出9800元。同时,村规模越大、人口越多,支出费用就越高。由于区位辐射功能较弱,县财政比较困难,收入来源渠道比较窄,收入不稳定,而上级财政对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支持力度有限,导致村级组织不能正常运转,更谈不上保证社会服务性、公益性事业支出。二是报酬待遇落实难。由于资金缺口,落实村干部报酬覆盖面不广、种类单一、标准偏低。2005年度**县落实最低报酬保障制度的对象主要为村两委正职干部,没能落实村两委其他干部和离任村干部的报酬补助问题,也没能落实村干部综合养老保险待遇。同时,村两委主要干部平均报酬1200元左右,2000元以上的仅57人,与上级“村两委主要干部误工报酬不低于当地农民人均收入水平”的精神相差较远(**县2005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184元)。如2006年,**县计划继续给予现有768名村两委主要干部落实最低报酬保障待遇,共需经费244.53万元;计划把补助范围扩大到除村两委正职干部以外的其他优秀村干部,预计需经费106.75万元;计划给予担任过村级组织正职职务10年以上的离任村干部落实待遇政策,预计需经费100万元;三项合计,共需经费451.28万元,但由于县乡财政紧张,缺口大,难以实施。三是自我解决能力差。**县是一个“老、少、边穷”的欠发达山区县,受地理位置、区域条件、经济基础以及建设生态县的制约,通过自身努力解决村级组织运转经费难度很大,探索自行解决村干部误工报酬和村级运转经费的措施不多。

二、原因分析

一是时展和进步呈现了思想的多样性,削弱了党员干部思想感召力。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逐步推进,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迅速增长,对精神文化产品质量、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迫切需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在加快改革中实现全面繁荣和快速发展。同时,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日趋复杂,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进一步增强,作为山区型和劳务输出型的经济欠发达县,根本无力满足和解决。

二是青壮年的大量外出,特别是党员的外出,削弱了这些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统计,全县有近四分之一劳动力党员外出流动,一些农村基层组织外出流动党员达到了三分之一甚至二分之一。如峃口乡203名农村党员外出93名,黄寮乡103名农村党员外出32名,百丈际富洋村60名党员外出21名,二源乡呈岭村16名党员外出10名,等等。党员大量外出,极大影响了这些党组织的正常活动。同时农村党员整体状况相比,外出流动党员队伍综合素质相对较好,从而在家党员相对弱化。从年龄看,2005名流动党员中60岁以下的1759名,占总数的87.8%,比同年龄段农村党员占总数比例的61.1%高出近27个百分点,并主要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从学历看,流动党员中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402人(其中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的12人),占总数20.1%,比全县高中以上文化农村党员所占比例的13.2%高出7个百分点。同时,由于青壮年党员大量外出,村级干部队伍面临无人可选的尴尬局面。在2005年村级组织换届中,尽管大胆提拔使用中青年干部,但全县仍有60岁以上党支部委员162名(占13.7%),其中党支部书记32名(占8.4%)。

三是经济总体薄弱,削弱了各项建设事业发展的前进动力。**县是一个“老、少、边、穷”的欠发达山区县,受到地理位置、区域条件、经济基础以及建设生态县的制约,难以发展工商业,造成经济总量少。而山区最紧缺的是经济支持,由于没有“源头活水”,可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等各项事业发展都离不开经济的支撑,但苦于总体经济能力有限,只能望而兴叹,成了制约各项事业发展的“瓶颈”。同时,人才外流现象十分突出,也是制约各项事业发展的另一大主要因素。

三、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对策与措施

(一)要加强班子建设,提高发展能力,增强农村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和调控力。

1、要加强班子建设,增强调控能力。农村基层党组织处在农村工作的最前沿,担负着团结带领农民群众实现党在农村奋斗目标的重要职责,是党做好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而村两委班子建设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关键。要突出抓好党支部班子的配备,特别要选准选好一个党性强、作风正、有文化、能力强、群众拥护的党支部书记。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提拔使用农村干部,特别是党支部书记。同时,要把服务的理念引入基层党建工作,以良好的服务推进基层党建各项工作的落实,促进农村难热点问题的解决,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支持。

2、要打造“富民党建”,全力推进发展。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基层组织工作千头万绪,但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发展。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发展不动摇。所以,基层党组织要从农村的实际出发,在发展上下苦功夫、做文章,精选载体,找准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的结合点,大力实施以“双培双带”为主要内容的“党员富民工程”,促进党的建设与农村发展共同推进、共同提高。要采取教育培训、结对扶持、政策倾斜等多种形式,加大对党员发展的资金扶持和培训力度,帮助农村党员解决生产资金周转困难,增强农村党员的致富造血功能和“双带”能力。同时,要树立培育一大批富民典型,注重发现和挖掘一批富民支部书记、“双带”好党员、示范实践基地等,运用好电视台、党报杂志、宣传窗、电教片等各种渠道,加大宣传力度,发挥他们的辐射示范效应,带动农民群众共同致富。

3、要关爱帮扶党员,发挥先锋作用。农村党员是党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发展农村经济、推动农村社会全面进步的骨干力量,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要结合“创业在**,党员当先锋”和“农民知识化培训工程”,建立关爱党员长效机制,在县级和乡镇设立党员关爱基金,开展以“服务党员,关爱党员”为主要内容,在学习上、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帮助党员解决实际困难,通过开展走访慰问“五必访”活动、谈心交心“五必谈”活动、帮扶助困“五个一”活动、资金项目落实党员“五优先”的“四个五工程”,让党员真正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和关怀,充分调动基层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切实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

(二)要巩固活动成果,建立长效机制,提高综合素质和壮大农村党员队伍。

1、要巩固深化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回头看”活动,按照“突出重点、求实管用”的原则,认真落实中央四个文件精神,建立健全关爱基金、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党内民主参与、为民服务等方面的长效机制建设,不断巩固深化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

2、要提高农村干部和党员的整体素质。要实施“农村干部和党员人才计划”,制订《2005-2008年**县农村干部和党员人才计划》。针对新形势下农村劳动力流动频繁、干部队伍不稳定和后继乏人的问题,实施“有组织送出去,有计划请回来,有措施留得住”的“农村干部和党员人才培养计划”,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一线担任村干部,激励一大批能力强、群众公认的干部安心农村工作。要按照“大规模培训干部”的要求,加大村两委干部培训力度,增强农村党员干部发展经济能力、处理实际问题能力和依法办事能力,提高执政为民的本领。同时,不断健全完善村级组织运行制度,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

3、要进一步抓好党员发展教育管理工作。要总结党员发展工作好经验、好做法,建立和完善党员发展通报、党员发展“两评一议”、跟踪培养、公示、预审、过失责任追究、黄红牌预警等制度,加大党员发展力度和督查力度,规范党员发展程序,改善党员发展结构,并注重在生产、工作一线和青年、妇女、高知识群体中发展党员,切实提高发展党员的质量。要严格实行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坚决处置一批纪律涣散、思想消极的不合格党员,纯洁党的队伍。要健全完善“乡镇流动党员服务中心”、流动党员支部(党小组)等办法,完善外出党员联系日、流动党员联系卡等措施,加强对外出党员教育和管理,并积极培养和吸收务工经商优秀青年入党,为基层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

(三)要正视存在问题,做好思想引导,加快推进新村发展步伐。

1、要做好思想工作。采取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教育,使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村级行政村规模调整的重要意义,教育各级干部站在全局的、战略的高度,以积极的态度和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做好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教育村干部及广大村民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顾大局、识大体、作贡献,充分发挥村干部和村民的主人翁作用,积极引导群众理解、关心、支持和参与行政村规模调整这项重要工作。同时,以下派农村工作指导员活动为契机,切实发挥各指导员的作用,要求广大指导员主动多深入到农村力所能及为广大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让群众真正体会到行政村撤并工作带来的实效。

2、要清理村级财务。村务、财务问题是村民一直较为关心的问题,行政村调整后,要组成清产核资小组,开展清产核资工作,对原村集体资产进行清产核资,向全体村民公开资产和财务情况,保证原村集体资产的安全,避免流失、私分等现象,并在撤并中对原村积累资金实行暂时冻结。要对集体资产的合并,坚持自愿原则,实行老帐分开、新帐统一的方法,严格杜绝简调、合并集体资产,并及时对原来各村财产财务进行及时接管。要定期做好村务公开工作,对村里重大事务必须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征求意见,并经常性邀请一些老干部、老党员座谈商讨、通报情况、听取他们的意见,增强决策的透明化、民主化。并且通过村务公开,增强新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提高干部与群众间的亲和力,使他们更加支持新村的工作。

3、要多为民办实事。加快发展,多办实事,让新村群众得到实惠。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让新村群众得到实惠;也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把新村干部、群众的注意力、吸引力集中到发展这个大局上来。因此,要在思想上必须明确认识到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千方百计想办法,多方筹集资金,办几件群众呼声最强烈、要求最迫切的实事,如水利设施、村道、办公楼等,尽快让老百姓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特别是涉及群众户口迁移、户口登记,办理居民户口簿、身份证、出国公证、婚姻登记、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等,这就要求乡镇要和有关部门多联系,争取部门最大的支持和帮助,同时要坚持“一切以方便群众办事”为根本出发点,讲求速度、效率,及时办理更改有关手续,以良好的服务、真心为民办实事赢得群众的支持和理解。

(四)要立足农村实际,健全帮扶机制,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和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

1、要健全联动帮扶机制。在省市层面,主要发挥农村工作指导员、科技特派员等人才的优势,积极争取多方面的支持和帮扶;在县级层面,主要建立县机关部门挂乡包村制度,确定每个县机关部门挂钩一个乡镇、联系帮扶一个重点村;在乡镇层面,主要探索建立下派一批乡镇干部到行政村担任第一书记、村长助理等多元化帮扶机制,帮助行政村理清工作思路,制定发展目标,落实具体措施,根据各自职能,在人力、物力、财力、技术、信息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和提供服务。同时,县有关部门加强了与省、市扶贫挂钩单位和主管部门的联络,争取更多的扶贫项目和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