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志愿者工作经验总结集锦9篇

时间:2022-02-24 18:10:56

志愿者工作经验总结

志愿者工作经验总结范文1

青年志愿者服务日主题活动总结一

1.活动主题: 响应红十字博爱周的号召,为贫困小学生举办募捐活动.

2.活动时间: (1)招募实践:20xx年3月7日3月15日

(2)捐赠仪式:20xx年3月16日

3.活动内容:举办一次为贫困小学生募捐的活动, 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去呼吁全院学生以募捐的形式奉献爱心,为贫困小学生捐款、捐赠文具用品和衣服,以及赠写爱心贺卡。本次捐赠仪式邀请了我校团委丰华老师和贫困小学的孙老师及学生代表参加此次活动,并由各班班长代表所在班级的全体同学的心声和祝福上台介绍一下自己班级的捐赠情况,并发表爱心讲话。本次募捐活动共收到捐款1911.70元,捐赠的衣物254件,以及各班同学赠写的爱心贺卡和爱心留言

4.活动主办方:经济管理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

5.活动地点: 招募实践:经济管理学院

募捐仪式:经贸楼304教室

6.活动对象: 海拉尔区胜利小学的贫困学生

7.活动意义总结:通过此次募捐活动,我们以实际行动去关爱身边需要帮的人,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和无私奉献的意识,我们不仅对小朋友给予物质上的帮助,还对他们有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我们播撒爱心、收获爱心,我们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和社会使命感。

我们会带动更多的同学加入爱心行动中,为解决贫困孩子们的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而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在这次活动中,同学们都积极为贫困小学生捐款,捐物和赠写爱心留言,各班班长也都积极上台介绍了本班的捐赠情况和发表了自己的感想,使本次红十字博爱周的活动主题和教育意义得以升华。

青年志愿者服务日主题活动总结二

3月31日下午1时30分,我院在元培7号楼举行体育文化节,院青协主要负责场内布置、秩序维护、捐款仪式和场后清理。

3月31日上午,院青协组织12名志愿者帮助学院布置场地,主要承担摆放桌椅和铺红地毯的工作。

中午11时50分,院青协工作人员已然到场,分别工作在各自的岗位上,2楼看台有22人负责,主要负责观看者的安全和维护现场观看秩序。1楼由10人负责,主要为了防止观众太过靠近演出场地,妨碍演出进行,会长和副会长负责整个场地的统筹协调。

活动开始后,首先举行的是捐款仪式,由一名青协志愿者负责引导老师上台捐款,一名志愿者负责捧上捐款箱。2楼也有2名志愿者负责2个捐款箱,主要负责学生的捐款。

活动结束后,院青协志愿者协同体育部的几名干事一起清理现场,把桌椅和红地毯搬回原处。

在本次活动中,院青协志愿者无私奉献、认真工作的态度值得表扬,但也存在不足之处。

首先,志愿者的守时和尽职是值得表扬的,在会长规定的时间内没有志愿者迟到、早退,活动进行了2个小时,每个志愿者都恪尽职守,整个 场地秩序井然,保证了活动的顺利进行。

但也有一些小小的瑕疵,首先引导老师上台捐款的志愿者没有成功的按照指定的路线引导老师,其次是没有控制好拉横幅的同学,以至妨碍了瑜伽表演的开始。

相信在今后的其他活动中,院青协的志愿者会有更加好的表现。

青年志愿者服务日主题活动总结三

青年志愿者行动是由组织发起的一项社会公益 事业,以青年参与为主题,以志愿服务为手段,通过青年志愿者为他人,为社会提供服务和帮助,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推动社会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发展。本行动是一个致力于创造美好明天的行动,是有个着眼于开拓未来的事业,是青年创业和增强社会责任感的伟大事业。溧阳职教中心机电工程部青年志愿者活动在校团委的关心和支持下,我部青年志愿者活动积极参与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组织了大量的富有特色的志愿者活动。

成绩突出,有力的推动了该项活动的深入开展。机电部青年志愿者行动始终坚持致力于帮助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致力于消除贫困和落后,消灭公害和环境污染,普及科学文化 知识,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致力于建立互助友好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社会公德,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的宗旨。按照巩固,提高,延伸,辐射的工作思路,利用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宣传活动,循序渐进的拓展了我部青年志愿者活动的服务领域,有力的促进了我部的精神文明建设。

一,建立健全机制,全面拓宽服务领域,我部在校团委的指导下,制订了我们的行动发展规划,并建立健全了组织机构,成立了分管发展,注册,策划,宣传等多个职能部门,规范了青年志愿者的招募,管理制度。各小组统筹管理,建成以团总支为总站,志愿者协会为龙头,以服务队,班级分站,志愿者小组为分支机构的多层次的服务体系。建立了青年志愿者档案,组成了一支固定有序的青年志愿者队伍,逐步形成了中心分点志愿者的服务网络。

二,以服务他人,社会为依托,积极探索志愿者服务的新思路,新方法。青年志愿者活动本着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培养全民志愿服务理念,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青年志愿者服务体系,成为社会保障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的发展目标,不断的完善着。我部的青年志愿者活动正是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奉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准则。组织和指导全院青年志愿者活动,为社会提供志愿服务,提高青年素质,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作出贡献。

近几年来,我部志愿者活动共开展大小活动200余人次,先后开展了青年志愿者社区援助计划,生态环保宣传,慰问老人,树木命名挂牌,为弱势群体捐款献爱心等一系列志愿者服务活动。在活动中,我们注重和专业相结合,力求发挥专业特色,为社区群众提供了科技帮助,并为孤寡老人,列军属,残疾人,老教师等提供了打扫卫生等力所能及的服务,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随着服务活动的不断深入开展,我部青年志愿者行动积极探索服务活动的新思路,新方法,我部按照《江苏省青年志愿者行动规划》的总方针和学校团委的计划,重新修订和完善了我部青年志愿者活动的计划,为今后的服务还是提出了长远的战略方针。

具体有:

1,活动形式要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对内与对外相结合,连续性与阶段性相结合,形成多层次,多结构的活动形式。2,加大服务的力度,努力拓宽行动的领域,力求建立一些长期的服务网点,在建立机制方面有所突破。

3,服务和育人相结合,使之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使之成为公民道德建设实践的广阔天地,通过行动不断锻炼青年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不断提高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风向意识。

4,不断借鉴先进的活动经验和成功的服务模式,提高我们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果。如:有偿+无偿,实体+服务,青年+老年

等成功的青年志愿者活动方法,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力求在今后的工作中有所创新。5,积极开展岗位创优争先活动,我们今年推出的新的志愿者活动,其主题是我要服务社会,我要多做贡献,我要努力成才,我从今天开始,今后该项工作将是我们活动的中心。

三,加强宣传力度,全面提高青年志愿者行动的社会知名度。

在开展青年志愿者服务行动的过程中,我们始终把加强宣传报道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加以实施。具体以分团总支为龙头,由宣传部牵头,采取对外宣传和对内报到的宣传方式,加强了对志愿者活动重点项目,重大活动或典型人物 的宣传报道力度。特别是一些新的项目,新活动中涉及到的机制,管理,招募等内容都进行了翔实的宣传报道。回首过去的工作,我部青年志愿者活动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从中,我们学到了很多的知识也积累了很多的经验,我们也有一些体会:

一,青年志愿者活动更主要的是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结合自己的实际开展一些效果显著的工作。如我部的岗位青年志愿者行动计划,要求青年学生从自身做起,在学习生活中争先创优,争做合格的当代职高生。

二,树立品牌意识,加大宣传力度,扩大青年志愿者的社会影响,争取更多的社会响应。

三,积极争取校领导的支持是青年志愿者活动持续开展的保证。我部青年志愿者活动自开展以来,得到了狄校长,戴主任,张主任等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他们多次参与志愿者行动的计划制定和方案规划,并统筹安排,为我们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四,健全机制,永葆青年志愿者活动的旺盛生命力。

五,加强宣传力度,形成全社会都来关注志愿者行动的良好氛围。

六,逐步总结经验,逐步完善活动机制,积极借鉴先进的工作经验和管理方法,不断推动我们的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部青年志愿者活动将继续坚持服务他人,锻炼自己的宗旨,继续以塌实的工作作风,发挥优良的志愿者传统,努力使我们的工作更上一层楼。

为此,我们将努力做好以下几点:

1,健全机制,拓宽服务领域,在服务深度上更上一个台阶。

2,强化领导,落实责任,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3,加强管理,力创良好的工作环境。

4,归纳总结,及时总结经验,探索新思路,树立创新意识。

5,加大宣传力度,形成良好的氛围。总之,我部青年志愿者服务行动,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基础上,注重结合实际情况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充分调动志愿者的积极性,在团组织教育和引导青年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今后的工作当中,我们将本着脚踏实地,勤奋创新的态度,谱写青年志愿者行动的新篇章!机电工程部青年志愿者活动设计

一,活动准则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二,活动网络中心分点志愿者

三,服务模式岗位+服务

四,工作思路巩固,提高,延伸,辐射

五,组织机构中心:团总支分点:班团支部新闻部:学生会宣传部

六,活动宗旨

1,致力于帮助有特殊困难的社会成员,推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

2,致力于建立互助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社会公德,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致力于在活动中帮助他人,锻炼青年自身。

七,发展目标

1,在活动中培养全民志愿服务意识,弘扬志愿服务精神。

志愿者工作经验总结范文2

【关键词】大学志愿者;大型体育赛事;组织管理

一、大学志愿者在大型体育赛事上的组织与管理

(一)大型体育赛事前的组织与管理

1. 大学志愿者招募。招募是组织志愿者参与大型体育赛事的最初环节,它的内容包括具体的大学志愿者来源、报名方式、时间和招募流程等。立足于最小努力原则,一般主要招收以举办方所在地的大学生志愿者,少量招收各地志愿者,以确保志愿者参与活动的及时性与便捷性,便于组织管理,同时节省经费。如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主要招收北京地区的大学志愿者,同时也面向全国各地居民招收定量赛会志愿者。

报名方式一般有下面几种:(1)利用大型体育赛事组委会设立专门机构,负责接收志愿者的报名;(2)利用大学志愿者生源所在学校相关部门或学生团体组织负责接受报名;(3)利用互联网进行网上报名。

大学生志愿者的报名时间由大型体育赛事的规模和性质定,短则1―3个月,长则6―12个月。确定好以上内容后,则可开始拟定招募流程,主要包括材料审核、面试、测试、岗位分配、背景审核、录用通知书派发等。

2. 赛前培训。大学志愿者招募结束后,则进行赛前培训,主要内容包括通用培训、专业培训、场馆培训和岗位培训等。通用培训为一般的赛事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训;专业培训指大学志愿者志愿服务岗位的专业要求所应掌握的相关专业知识及技能;场馆培训指体育赛事举办场馆功能、场馆内比赛基础知识、场馆内部设施、组织结构等内容;岗位培训主要指岗位职责、工作任务、业务流程、操作规范等内容。

3. 培训方式。由于大学生志愿者工作时间不固定,因此可采用“长期培训”和“短期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相结合、“实践培训”和“理论培训”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如北京奥运会举办期间,组委会就与高校紧密联系,有组织、有规划地在学校内部培训大学志愿者,让他们在奥运会期间负责通讯联络、网络交流、环境监督等技术性工作。

(二)大型体育赛事时的组织与管理

1. 项目管理。由于大学生志愿者服务范围广,因此,必须要做好赛事项目的人员组织管理,明确赛时志愿者的分工、职责和工作要求。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应先分解赛事和所需的实际工作内容,如确定好是财务、营销还是人力资源、志愿者工作分类;再进一步细化工作安排,分成可直接管理的任务,如迎宾接待、沟通翻译、交通服务、安全保卫、医疗卫生、通讯联络、场馆支持、宣传报道等。大学生志愿者工作可采取“最后期限”的安排方法,各项工作任务分配给合适的团队或人员,要求他们在最后完成时间前必须确保每项工作顺利完成,不拖慢整个体育赛事的进度。

2. 制定工作进度表。工作进度表应包括大型体育赛事活动整个周期的日程表,将所有重要任务都列入日程表中,并明确每一任务完成的日期和时间。这就要求工作进度安排必须全面考虑各任务间的联系与顺序,经过深思熟虑后再实施任务安排。如安排大学生志愿者的赛时管理,应先深入分析大学生志愿者的工作任务,再考虑任务执行时的具体人员数量分配,确保志愿者的一些基本素质和专业技能满足该项任务的基本需求。

3. 阶段性总结。由于大型体育赛事一般具有确切的举办时间,常为7―30天,时间较短;而且,大学生志愿者从事的志愿活动较多,为此,志愿工作负责人应在每天志愿者工作结束后做好当天任务的小结,对赛事进行期间志愿工作存在的不足问题提出及时指导,避免同样错误再次发生。

(三)大型体育赛事后的组织与管理

1. 赛后总结。由于绝大部分大学生志愿者都是首次参与大型志愿者活动,难免会缺少工作经验造成或大或小的工作错误,但大学生志愿者又有较强适应力,因此,应重视赛后志愿工作的总结,让大学生能吸取经验,在往后的工作中发挥最大潜能。

赛后总结可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由大学生志愿者个人归纳总结个人表现,对自己不足之处进行自我反省,对个人优秀之处进行肯定鼓励;再由小组负责人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小组今后需要改进努力的地方,让大学生志愿者在轻松严谨的过程中,总结经验,发展自我,提高个人综合能力。

2. 赛后表彰。为激发和维护大学志愿者的参与积极性,可通过激励机制的建立,进行赛后表彰活动,如为大学生志愿者提供大型体育赛事开闭幕式预演机会、发送纪念品、颁发志愿服务证书和证章等。对表现优异的大学生志愿者,可授予荣誉称号,而各高校也应将本校志愿者在志愿服务中的表现纳入其个人年度考评中,并为大学生志愿者适当增加一定学分,以示鼓励与表扬。

3. 赛后宣传。大型体育赛事结束后,应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等途径积极宣传大学生志愿者良好的服务精神面貌,利用志愿者专栏报道宣扬大学志愿者的先进事迹,让更多人了解志愿服务,进而提高志愿者的社会地位。另外,为激励志愿者参与,可建立志愿者服务档案,让志愿者享受特殊待遇,表现突出的志愿者还可以获得免费培训、外出考察、工作补贴等物质鼓励,以激励更多大学生积极参与大型体育赛事的志愿活动。

二、结语

大学生志愿者是我国成功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重要基础,借助高素质、高水平的大学生志愿者的优质服务,能有效推动我国大型体育赛事的正常进行,而我国在大学生志愿者的主动贡献下,会举办越来越多的优质大型体育赛事,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创新,积极探索,逐步形成科学合理的大学志愿者在大型体育赛事上的组织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志愿者工作经验总结范文3

一、志愿服务工作的区域推进

北京市作为我国的首都和志愿服务的发源地,在奥运会的筹办和召开过程中采取了活动载体、区域推动的有效策略,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2008年奥运会之后,北京市决定把志愿服务作为奥运的精神遗产,在全市范围内(尤其是中小学)广泛推广。

(一)志愿服务工作区域推进的政策支持

为推动中小学志愿服务工作,教育部于2009年出台了《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北京市也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弘扬奥运精神,建立和完善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意见》。

为进一步弘扬志愿服务精神,促使中小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常态化,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于2010年组织专家编写了北京市《中小学志愿服务手册》系列教材,其中小学手册名为《学做志愿者》,中学手册名为《践行志愿者》。教材图文并茂地向中小学生介绍了志愿者、志愿服务的基本含义,并用学生身边的典型讲述了志愿服务事迹,还推荐了适合学生参加的志愿服务的具体内容,旨在倡导中小学生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到服务社会的各项活动中,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及社会参与意识。

2010年末,北京市中小学志愿服务推广工作开始在西城区和昌平区进行全区性实验,在东城、海淀、丰台、石景山、密云、大兴的部分实验学校开展区域性实验。实验主要采用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课内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品德与社会课程为依托,结合《手册》内容进行志愿服务精神教育;课外结合学校活动开展志愿服务实践,通过实验摸索出一套区域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有效经验和实践模式。至此,北京市中小学开展志愿服务教育和活动的序幕正式拉开。

教育部和北京市有关志愿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志愿服务手册》为区域推动志愿服务工作提供了政策支持和专业保证。

(二)志愿服务工作区域推进的实验研究

根据北京市教委和教科院的统一部署,北京市西城区于2011年1月成立了“建立中小学志愿服务活动长效机制的实验研究”课题组,采取行政推动和科研引领相结合的工作策略。西城区教委副主任赵蓬欣任组长,负责课题研究的领导工作;西城教育研修学院德育心理部主任侯玮和西城区教工委团委书记魏锴为执行组长,具体负责课题研究的过程性领导和大型活动的设计组织;中教一科科长张洁、小教一科科长梁勇、中教二科科长李蕾、小教二科科长芦乃静为副组长,分别协调南北区域的中小学实验学校的课题研究工作。

西城区在广泛调研和自主申报的基础上,确定由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北京市第十五中学、北京市一五九中学等10所中学和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北京小学、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外第一小学和北京市西城区半步桥小学等15所小学作为实验学校参与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持续半年时间。2011年1~2月为研究部署阶段,3~6月为课题实施实验阶段,7~9月为课题总结结题阶段。

(三)志愿服务工作区域推进的实验成果

在志愿服务工作区域推进实验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把握三个重点:一是把《志愿服务手册》的使用作为切入点,二是致力于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建立,第三是坚持课题研究和实践行动的有机结合。实验取得了丰硕成果,十余所实验学校的实施方案、教师的教学设计、学生的收获体会被北京市教科院出版的成果集收录,7所实验学校总结出志愿服务校本实施的成功经验。

2011年5月,西城区组织召开全区德育干部和团委书记、少先队辅导员会议,推广交流实验学校的经验。北师大附中姚茜老师《普及、持久的青年志愿者活动》、北师大二附中陈颖老师《“机制”确保志愿服务有效落实》、北京市第十五中学范苑老师《以课程化助推志愿服务,落实公民教育》、北京市实验二小何建雯老师《小学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整体设计与思考》、西城广外一小李颢老师《“立体式志愿服务”设计与实施》、北京小学邓学军老师《知行合一的志愿服务运行模式初探》和西城半步桥小学李林的《“阶梯式志愿服务”设计与实施》等专题发言给与会者很大的启发。目前,西城区中小学志愿服务工作已经在各中小学扎实展开,形成燎原之势。

在实验过程中,西城区还将专门致力于志愿服务研究和推广的“小天使行动基金会”引入到课题研究,他们不仅为课题研究提供专业指导,还为实验学校的项目推动提供专项资金支持,《志愿服务教师指导手册》就是他们奉献给课题组的一份丰厚的礼物。

二、志愿服务工作的校本实施

学校是开展中小学志愿服务工作的基本单位和主阵地,志愿服务的区域推进必须依靠各中小学的校本实施。以下是我们经过实验研究和经验总结形成的志愿服务校本实施的成功策略。

(一)形成科学有效的运行机制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的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由学生处和团委共同负责,他们一直致力于科学有效志愿服务运行机制的建设,形成了独特的志愿服务活动的“师大二附模式”。该模式由相互衔接的组织运行机制、项目、培训认证、学分认定、评价激励、宣传推广、支持保障、团队建设机制协同构成。

组织运行机制。学校逐步建立起校团委指导、志愿者协会统筹、各部门分工负责、各服务队建设落实的组织体系和完善的组织运行机制,实现志愿服务组织的科学高效运转。

项目机制。在每学年初,由校团委、志愿者协会向全校学生进行动员工作,新一轮志愿服务项目招募信息(包括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工作地点、所需人数等),供全体同学自主选择申报。

培训认证机制。服务项目招募完成之后,由培训部开展志愿服务必备常识、通识技能和特定服务的专项技能志愿者培训,培训合格之后方能注册认证,颁发正式录用通知。

学分认定机制。学校将综合实践模块中10天社区服务必修学分,折合成80学时的志愿服务必修内容。学期末,由学生处、团委根据学生的服务和评价记录,完成对学生的学分认定工作。

评价激励机制。志愿活动与学分挂钩,能够确保志愿服务的基础学时;五四志愿服务活动系列表彰、“质朴杯”十佳志愿服务项目和十佳志愿者评选活动,则更是激发起志愿服务热情,满足了志愿者自我实现的需要,让志愿服务活动管理更加人本。

宣传推广机制。学校通过《三色草》校刊“真情讲述”志愿服务专栏、学生电子平台中志愿者协会专属页面、校园宣传墙报、校园宣传展板、校园网络新闻等进行广泛宣传。

支持保障机制。每周二下午4-5点是团活动专属时间,由校团委根据共青团工作需要安排相应内容,开展志愿服务团队组建专题团会、志愿服务工作培训、志愿服务项目集中展示和评比等活动。

团队建设机制。志愿服务项目团队建设的内容包括团队文化理念建设、团队合作凝练等,还特别注重团队成员间和团队间的情感体验和收获心得分享。

(二)打造专业引领的品牌基地

北京师范大学附中的志愿服务工作运行模式由分工明确的组织机构、分级管理的志愿服务团队、科学规范的工作流程、双线牵动的激励机制、立体开发的基地建设、深度开发的品牌建设六部分构成,形成了一套具有学校特色、符合志愿服务活动运行规律的长效机制。

专业引领、深度开发的品牌基地建设是北京师范大学附中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最大亮点。基地建设是学校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要内容,师大附中采取了校内外结合的立体开发策略,即:校内开发一些固定的志愿服务项目基地,志愿服务从身边实事做起;校外开发多个志愿服务基地,志愿服务深入社区和义工站点。在校内外基地中,北师大附中的志愿者们开展了系列活动:

“让蒲公英撑开精致的小伞,传递我们对打工子弟的深切关怀。”从2007年12月至今,师大附中的志愿者每周日下午都会准时到岗,为蒲公英“种子”们(即外来务工人员子弟)补习功课。学校一位随行的《中学生时事报》小记者曾经在新闻稿中这样写道:“志愿者服务队成立以来,最牵动人心的莫过于帮助那些和自己同龄而命运却截然不同的蒲公英‘种子’了……处在不同环境的同龄人聚在一起,互相探讨学习中的问题,分享彼此的校园生活。志愿者们纠正‘种子’们普通话或者英语的发音,‘种子’在和志愿者熟了之后,腼腆地教志愿者几句家乡话。在没有暖气的教室里,总会传出阵阵爽朗而温暖的笑声……”

“让我们怀着感恩的心帮助年迈老人穿越生死的轮回。”师大附中志愿者服务队开辟了赴朝阳门医院第二病区临终关怀的活动项目。同学们会带着自己精心准备的小礼物去探望年迈老人,削苹果、倒茶水、读报纸、讲故事……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却为老人们带来轻松和快乐。临终关怀活动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是心与心的碰撞,是爱与爱的传递,志愿者们用自己的爱心温暖了老人们最后的世界。

“让快乐的花绽放在智障儿童的心上。”启蕊智障康复培训中心里有一些智力残障人员、自闭症和抑郁症患者。在融合活动中,志愿者们通过拔河比赛、“吹泡泡”等游戏与孩子们拉近距离,用爱带给他们关怀,用真诚带给他们尊重。一位长期参与活动的志愿者说:“活动中,附中人的爱心温暖着我,智障孩子感动着我……在他们眼里,世界是如此美丽,而他们的心灵也是如此的纯净。我们呼吁更多的好心人来保护这片纯净,让这个世界因爱变得更美丽。”

“让悠扬的歌声和柔美的舞蹈温暖孤寂老人的心。”2009年至今,志愿者们每隔一周的周日,都会到颐寿轩敬老院与老人们聊天、游戏,天气好的时候还会将老人们推到附近公园晒太阳,接触清新的大自然。2010年重阳节,志愿者们把用“小天使基金”购买的按摩垫送给老人,为他们送上浓浓的节日祝福。学生志愿者在院子里唱着老歌,与老人们联欢,《在那遥远的地方》《我的祖国》《南泥湾》……引得老人们也随之引吭高歌。

“走进自然,让绿色环保理念在附中生根发芽。” 自从世界性环保组织“根与芽”2005年来到了附中,校园里就刮起了一阵绿色的旋风。在这短短的几年中,学校“根与芽”小组组织了校内外各种各样的环保活动,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废物减量、回收、再利用”主题环保活动、“爱水好生活”活动……2009年“根与芽”中国气候峰会上,附中“冰上王者”展台吸引了各个年龄的参与者,获得了第四期绿色阳光行动优胜小组和2009年“根与芽”中国峰会项目成就奖的荣誉。

对于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感受和意义,一位志愿者在国旗下演讲时这样说道:“这是一片成熟的紫色天空,有我们的梦,有我们助人为乐的真诚,让快乐的花沿着大地的纹路,静谧地绽放在智障儿童的心上;让蒲公英撑开精致的小伞,为传递我们对打工子弟的关怀而匆匆赶路;让我们帮助年迈老人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穿越生死的轮回,守候一路苦涩与甜美,一路空灵与沧桑。”“请让我们来帮助你,就像帮助我们自己;请让我们去关心你,就像关心我们自己。因为有爱,这个世界变得更美丽。”

(三)构建立体多元的服务模式

在学校志愿服务工作中,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外一小构建了“立体式志愿服务模式”。广外一小志愿服务的突出特点是定位准确、设计立体、制度规范。

定位准确表现在,学校把小学志愿服务主要定位在家庭和学校,与学校和家庭生活紧密结合,非常符合小学生志愿服务特点。

立体设计表现在,学校设立了校级、班级、家庭、社会等多种志愿服岗位,以服务不同的区域和人群。确立校级志愿服务岗,实现学生自主管理;启动班级志愿服务岗,打造班级育人特色;确立家庭服务岗,小小志愿者走进生活;寻找社会服务岗,将小志愿者带进社区。

制度规范表现为,建立管理层、指导层、服务层三层志愿服务组织机构,建立以志愿服务手册、服务学习手册、新版学生评价手册为载体的志愿服务评价体系。

(四)实现学校文化的有机整合

西城区第二实验小学“以爱育爱”的办学理念和学校文化,与志愿服务“团结、友爱、互助、进步”的宗旨非常吻合。因此,他们的志愿服务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寻求与学校文化的有机整合。

在辅导模式上,他们采取了“大手拉小手”和“项目带动”两种辅导模式。学校教师、家长义工、高校学生、高年级学生都伸出大手拉小手,JA(即国际青年成就组织)志愿者服务项目、青基会“小天使在行动”项目、人民大学手拉手项目都成为学生志愿者的培训载体。

在与学校文化整合方面,他们设立了学校“育爱志愿服务基金”,开展了“育爱杯”评选活动,实现了志愿服务与学校“以爱育爱”办学理念的有机融合。

在志愿服务基地建设过程中,西城区的志愿者们提出了“体验学习”的志愿服务理念,让金融街街道、金融街少年宫、教科文组织、西城区少儿图书馆、西城区科技馆、西长安街邮局、国土资源部、宋庆龄故居等都成为了学生志愿服务和体验学习的场所。

三、中小学志愿服务工作的定位和建议

从世界范围来看,志愿者是公民社会的重要支撑,志愿服务精神培养是中小学校神圣的职责。从我国社会发展和学校教育的发展来看,志愿服务精神是未来公民社会重要的精神内涵之一,是学校道德教育重要和有效的载体,中小学校必须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加强志愿服务精神教育。由于志愿服务工作既是一项全民参与的公共事业,又是一项具有内涵深刻、意义重大的专业性工作,中小学生作为一个由未成年人构成的独特群体,开展志愿服务教育和志愿服务工作必须有准确的定位才能有效、持续、广泛地进行。

(一)中小学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定位

中小学生志愿者是志愿者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有其不同于成人志愿者的特点。因此,在中小学校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必须准确定位,建立不同于社会志愿活动的运行体制、机制。笔者认为,中小学校志愿服务的定位应该基于三点,即:学习重于服务,体验重于认知,未来重于当下。

1.学习重于服务

成人志愿服务的侧重点是服务,是奉献志愿者用自己的时间、经历、专长和爱心,为他人、社区和社会提供服务,构建和谐、互助、友爱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氛围。中小学是教育机构和育人组织,培养对象是未成年人,是未来社会的公民、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小学生志愿服务的重点应该是学习,而不是成人意义上的服务;中小学志愿服务应该定位于培养未来的具有奉献精神、责任感和志愿服务精神的公民。这样的定位有利于扩展中小学志愿服务的领域和范围,有利于根据高中生、初中生、小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设计志愿服务活动,有利于全面普及和推广志愿服务活动。

志愿服务是一种学习。服务他人,成长自己。因此,我们的切入点不仅要考虑社会对志愿者的需求,更要考虑社会为中小学生志愿服务提供的服务和载体。

2. 体验重于认知

志愿服务是一项具有奉献精神和专业精神的事业,志愿者只有深刻领会志愿服务的宗旨、精神,掌握相应的技能,才能自觉地和更好地服务他人、服务社会。但是,志愿服务更是一种实践性活动,是一种体验式学习活动,因此,志愿服务必须定位于以参与、活动、体验为主,而不是以认知为主。

小学生年龄很小,从理论上讲,应该定位于以认知为主,参与为辅,而不是体验为主,认知为辅;应该定位于学做志愿者,而不是践行志愿者。但是,从实践来看,小学生更应该体验重于认知,因为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很低,活动和体验是小学生重要的学习方式。因此,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的志愿服务都应该以参与志愿活动的体验式学习为主,而不是以学习志愿服务理念和精神为主。只是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大,参与志愿服务体验的途径、形式和内容可以不同,以逐步向成人志愿者靠拢。

3. 未来重于当下

鉴于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中小学校的功能定位,应该把中小学志愿服务教育的重心放到未来,而不是当下。这样的定位有利于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教育,有利于得到家长的广泛参与和支持。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技能水平低、服务能力差,又存在诸如安全、费用等问题,很多学校和教师认为开展志愿服务难度大。其实,如果我们把志愿服务定位于学习、体验,为未来的发展服务,操作起来就会容易得多,很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比如说,西城广安门一小在校内和班级设立了很多简单的志愿服务岗,让小学生自主申报,不仅使志愿服务教育得到很好落实,还改变了学校的管理文化,由过去的看管盯式的被动管理转化为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他们还准备建立以家庭志愿服务为核心的小学生志愿服务管理体系,让小学生在家庭中开展志愿服务,此外,通过家长的引领、陪伴,实现小学生的社区、社会志愿服务,学校承担学生的教育、评价等工作,家长完成帮助孩子体验志愿服务的任务。只要家长意识到志愿服务对孩子未来成长的益处,就一定会大力支持这类活动。

(二)中小学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建议

中小学开展志愿服务工作受到多方因素的制约,需要按照学生身心特点、志愿服务运行规律和学校工作实际来开展。经过我们的研究、实践和思考,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1.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制定相关的教育政策

目前针对中小学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国家还没有明确的政策和制度保障。在教育部文件中,普通高中要求学生在高中三年时间内完成10天的社区服务,学生可以获得2个学分。初中和小学还没有明确的时间规定和要求。

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部分学校用志愿服务代替社区服务,这是具有操作性意义的一种变通,应该得到认同。北京市共青团系统对共青团员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有时间的规定,原来是48小时,现在很多学校把此项要求和社区服务结合,要求所有学生都完成80小时的志愿服务,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整合和变通,值得提倡。

通过课题研究,我们认为,北京市的区级教育行政部门也可以制定区域性教育法规来支持学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比如,对小学、初中、高中可以分别提出完成志愿服务的时间要求,把志愿服务纳入教育评价体系之中,如此可以促进区域性的教育特色和品牌形成。

2.学校应该建立科学、有效的志愿服务运行模式

中小学校是组织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单位,只有建立科学有效的志愿服务运行模式,才能切实推进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对于如何在中小学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我们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建立党委领导、德育副校长主管、团委和少先队负责实施的学校志愿服务管理体制;尝试(下转第35页)(上接第52页)建立校内志愿服务学分制管理,与志愿服务时间规定相结合,构成推动志愿服务活动的长效机制。学校还应该建立与学生评价手册、综合素质评价、评优评先等相结合的评价激励机制。

学校应该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志愿服务体系,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志愿服务基地、项目和机会;学校志愿服务应主要定位于在体验中进行服务学习和服务教育,以区别于社会性的成人志愿服务。学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应该和德育常规管理结合,和德育主题教育结合,和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而不能另起炉灶,成为师生的负担。

志愿者工作经验总结范文4

【关键词】动机研究 探索性因子分析 二分类logistic模型

一、引言

近几十年,中国的志愿者活动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但成都市大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的积极性却显现出下降的趋势。为了更好地推动成都市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开展,了解他们参与志愿者活动的真实想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对于成都市大学生开展志愿者活动的动机调查分析以及他们参与志愿活动广度与深度的研究就有其现实意义。

二、调查方案概述

(一)调查设计

1、调查问卷

问卷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体育科学常用心理量表评定手册》中的动机调查量表。在此基础上联系实际,设计了总共27个动机调查问题,这有助于数据分析时根据量化的数字之间的关系,得出哪些问题反映同一类的志愿者动机现象,综合统计出不同因素对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动机的影响程度。同时我们进行了包括样本容量确定和参数确定的问卷结构分析。

2、访谈

为了更加深入了解影响他们参与志愿者活动不同动机和心态的因素。我们采用个案访谈方法调查了包括志愿者本人、志愿服务组织、四川高校青年志愿者协会以及其他一些同学。

(二)调查问卷结构分析

本次调研的问卷调查样本涵盖了来自成都市5个区的5所典型高校,涉及各校各不同专业。共发放问卷558份,但由于问卷的发放范围较大和部分问卷有缺失值,在最后对于问卷的审核后回收有效问卷499份。学校的选取涉及各个专业,调查范围广泛。

三、问卷的基本统计量

学校分布情况合理。我们根据各学校的本科在校生总人数以及男女比例分别确定每个学校的派发问卷数量,确保了问卷调查样本的随机性、合理性。

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情况:本题以多项选择的形式汇总了志愿者活动进行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大多数受访志愿者认为志愿者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在志愿者组织准备不充足和志愿者管理指挥混乱两个方面。被分到不喜欢的工作中的情况占到26,59%,自己不会处理突况个人能力不足也是也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与此相对,受访志愿者们提出的主要改善意见有加强组织管理、进行志愿者培训、做好充分准备、实行志愿者激励政策和提高个人能力等几个方面,与志愿者们反映的志愿者服务活动现阶段存在的问题相符,所以可以得出他们反映的问题是客观真实的。

四、模型分析

(一)问卷的项目分析

项目分析的主要目的是求出问卷各选项的“决断值”( criticalratio 简称 CR 值)。CR值又称临界比,代表不同受试者的对本题项的鉴别程度。经项目分析发现,每题得分与高低分组全部达到显著性水平。

(二) 探索性因子分析

1、量表的取样适当度检验

首先对样本进行检验。在检验中KMO值为0.927,根据标准, KMO 取值大于0.6,适合做因子分析。巴特利特球度检验给出的相伴概率为0. 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 05, 因此数据适合使用因子分析法.

2、总样本的方差解释和量表的第二次因子分析

在量表的因子分析过程中,首要需要解决的就是因素的选取问题。本研究参考以下标准对问卷中项目进行筛选:(1)共同度小于0.5;(2)题项在多个维度上有高负荷;基于此,初始问卷经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后删除3个题项,问卷剩余22个题项。在对量表题项进行筛选之后,对剩下的题项进行第二次因子分析。结果表明选择提取4个公因子非常适合,提取的4个因子概括了原变量的61.26%的信息。

4、维度命名

对SAS给出的初始因子载荷阵施行方差最大正交旋转,对旋转后的正交因子载荷阵进行分析可以对量表的四个维度分别命名为:第一维度压力或功利动机、第二维度学习动机、第三维度成就动机、第四维度自我认识。由此可以写出因子得分函数:

我们将问卷观测值代入以上因子得分函数,既得各观测值得因子得分,由factor过程给出计算结果。

(三)二分类 Logistic 模型的构建

为了考察成都市大学生重复参加志愿者活动的意愿的影响因素,本文采用经常用来测量人们重复某项活动意向的两个问题,即“我会再次继续参加这项活动(参与深度)”和“我会将这项活动推荐给我的同学(参与广度)”来反映重复参加意愿。将前者和后者得分为4和5赋值为“1”,其他为“0”。以因子得分做自变量分别对以上两者做回归,构造2个Logistic模型。将利用SAS得到的因子得分和响应变量数据导入SPSS中,分别对2个模型的参数和显著性进行估计.

通过拟合优度检验(总的判定正确率为75.6%和77.2% )以及回归系数检验,发现该模型选择进入两个方程的变量都是统计显著的。从而,可以得到最终的回归模型:

(四)模型的分析及结论

检验的显著性是非常明显的,这就说明学习兴趣的动机和参与的深度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更为重要的是,在参加志愿活动时,同学们更多地表现出的是学习型动机(提高综合素质)和成就动机(发挥自己的技能、优势,成就感和自信心)。而且我们知道了在志愿活动中同学们如果感觉到自己素质有所提高,那么这样的行为被介绍给身边人的概率会增加,再次参加的意愿会加强,从而扩大了志愿活动的广度与深度。而且在参与过程中应该注重发挥参与者的技能优势,多多的给予鼓励和增强他们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这是有利于活动的持续长久的。

五、调查研究结论及建议

本研究表明,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分为压力或功利型动机,学习型动机,成就型动机和自我认识动机4种。根据本次调查的问卷显示结果和采访志愿者组织和个人的结果,我们得出,志愿者们认为志愿者服务活动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是志愿工作组织准备不足,志愿工作管理指挥混乱,感到个人能力不足以及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肯定等几个方面。

同时根据志愿者们提出的需要改进的几个方面,我们总结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仅供参考和研究。(1)创新指导管理体系(2)事前组织培训(3)志愿者的激励机制(4)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专项基金

参考文献:

志愿者工作经验总结范文5

关键词:社区教育;志愿者;现状

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3-0051-02

在社区引入志愿者服务这种方式现在已是各社区服务居民的必要选择和途径。它不但扩大了受益对象的范围,增加和丰富了教育的内容,转变了我国社区教育内容和形式比较单一、传统的状况,同时也降低了教育成本,更好地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社区教育是指以社区为范围,以社区全体成员为对象,旨在发展社区和提高其成员素质与生活质量的教育综合体。目前的社区教育由原来政府直接推动及社区学校直接组织正在向现在的大教育理念“终身教育”转变,内容正在向社区科普、社区文化、社区环保、社区体育、社区卫生与健康等领域延伸。社区教育的深入发展需要有一支知识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志愿者队伍来弥补社区教育力量薄弱的空缺。

一、S社区教育志愿服务的现状分析

(一)S社区教育志愿服务的优势

1.充分利用志愿者的专长,普及教育知识。在S社区现有的志愿者队伍中,有刚从教师岗位上退下来的老教师、有具备一技之长的社区居民,还有淮安当地高校的青年教师、高校大学生等,社区以多种形式招募了许多专职、兼职人才。志愿者的年龄和知识结构的异质性较大,基本满足了社区成员各方面多样化的教育需求服务。他们热衷于社区教育,他们的加入,从整体上提高了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的素质。居委会工作人员把他们的专长和爱好等记录在册,定期地安排以开展讲座等形式为社区居民提供以法律、医疗、家政、文化娱乐、科普等为主要内容的社区教育活动和培训服务,很好地普及大众知识,扩大群众的知识面。这些活动受到广大居民和居委会工作人员的一致好评。

2.整合社区资源,开展形式多样化的活动。社区教育志愿者还注重挖掘场地资源。本着资源共享的原则,将辖区内学校的体育设施作为社区开展活动的阵地,阵地的建成,使群众健身活动有了自己的场地。社区群众可以在活动中心里下棋、打羽毛球、打篮球,开展各种健身活动。社区教育志愿者活动以教育“进社区、进家庭、进学生心灵”为主要内容,通过“一助一”、“众助一”、“一助众”等帮扶手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培训、文化辅导、心理咨询等活动,并协助社区组织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如,为了强化老年人教育,志愿者们组成了文艺宣传小分队,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吸引众多参与者,组织有共同文艺爱好的老年朋友参与到社区组织的纳凉晚会、中秋晚会中去,给他们提供娱乐的舞台,老有所乐的氛围已经在社区中形成。社区将青少年安全教育作为社区教育的重点,在社区工作者的不断努力下,成立了以老党员、社区共建单位组成的青少年安全教育小组,定期开展青少年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组织青少年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以此激励他们的上进心。

3.充分实现志愿者的价值,打开双赢的局面。志愿者参与到社区中来,丰富了个人的生活体验,发挥所长,将个人的能力、时间、知识及经验投入到志愿者工作中,令社区中有需要的人士得到帮助,使社区资源更充沛。志愿者通过与服务对象的互动和交流,教授给居民所需知识,在这个过程中自身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吸收新的知识和经验,达到助人自助的效果。平时,居委会工作人员就经常和高校教师进行交流和联系,共同探讨社区建设和发展方面的问题,高校老师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社区工作人员丰富的工作经验,两者有效地结合,为社区的问题和发展制定出成功的策略。老师也能把最新的政策信息带到课堂,为学生讲解,让大家及时地了解社会动态。

(二)S社区教育志愿服务的劣势

1.参与程度低,受益者范围较小。总的来说,S社区的志愿者队伍较小,参与人数不多,社区居民参与教育活动的程度也低,积极性不高。除了退休老教师、在职教师、老党员和有一技之长的居民自愿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来外,其他居民参与程度都较低。而且,社区的教育活动主要集中在对青少年和老年人的教育,忽视了全民教育,没有在社区内形成一定的影响力。

2.设施不完备,资源利用率低。社区中除有基本的室、综合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外,其他的教育设施较少,使得一些活动因为没有场地和设施很难开展起来。而有些活动室只在有活动的时候开放,平时基本处于闲置状态,利用率并不高。社区的资源,尤其是驻社区的企事业单位的资源和社区的人力资源没有被很好地挖掘和调动起来。

3.活动内容单一,缺乏创新性。志愿者们开展的教育活动大多停留在以传统节日为背景而举办的各种文体活动,每年举办活动的形式都非常类似,参加的大多为老年人,内容和形式也较为单调,缺乏创新性。并且一些教育活动没有考虑到各个年龄阶段群体的爱好倾向,大多是讲座、辅导和咨询等,内容比较枯燥,流于形式,不受年轻人的重视和欢迎。

4.制度体系薄弱,操作不规范。社区对志愿者的服务与管理有相应的规章制度,社区领袖也起到一定的领导作用。但是社区事务繁多,志愿工作比较冗杂,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们也不可能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社区教育中来,社区现有的志愿者制度尚缺乏一套专门的志愿者评定机制,没有统一的评定标准,以至于在开展志愿服务时志愿者们分工不明确,工作不协调,效率降低,有时投入的热情也不高。

二、上海路社区教育志愿服务管理的改进思路

(一)壮大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加大宣传力度,打造“学习型”社区

社区教育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应把志愿者队伍扩大到党员、团员、干部、大学生志愿者、家长、退休和在职教师中,积极动员全社区居民参与到志愿者工作的队伍中来,为社区教育的建设奠定基础。把开展社区教育工作作为一项事关精神文明建设全局的重要任务,纳入各部门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统一部署,定期督促检查,积极推进学习型社区建设工作。

利用社区宣传栏、海报、广播等形式,志愿者做好对社区教育的宣传工作,积极引导社区成员适应时展要求,积极学习,善于学习;加大典型宣传力度,鼓励更多的居民参与到社区教育的活动中来;深入报道发展社区教育事业、构建社区教育网络的好措施,宣传建设社区教育工作的好做法、好经验,营造良好的“学习型”社区氛围。

(二)加强整合社区一切资源,与辖区单位密切配合,增加教育投入

志愿者要充分整合调动社区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挖掘驻社区单位的教育资源,引导驻区单位尽可能向社区开放图书室、阅览室、活动室、教室等学习教育场所和其他有关设施,积极开展驻区单位和社区结对学习活动,积极参与社区学习活动,共同促进社区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特别要增强学校与社区的互动,扩大学校在社区的影响力和文明学校建设在社区的辐射力。要加强和完善社区市民学校、党员活动室、图书室等学习活动场所和全民健身点等设施建设,动员社会多渠道投资,加大对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为社区成员提供良好的学习教育场所,创造良好的学习教育条件。

(三)开拓创新,开展形式内容多样化,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

志愿者对社区居民的兴趣爱好和需求进行调查与分析,针对不同群体,开展不同形式和内容的教育活动,做到尽全力满足他们的兴趣,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在轻松愉快的活动氛围中学到知识。

在学习内容方面创新,围绕和谐社区建设、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提高职业能力、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等方面,广泛开展公民道德教育、青少年校外教育培训、职业技术教育、文化生活教育等活动。社区教育要利用人才和资源优势,组成各类有别于学校教育的知识结构体系,以补充课外知识,拓展知识面。同时应增加趣味性和娱乐性,开展形式更加新颖的活动,吸引更多青少年参与进来,给社区教育增加活力和动力。社区教育应体现开放性、灵活性和自主性等特点,搞好婴幼儿群体、青少年群体、成人群体、老年人群体和社会弱势群体的教育培训,构建社区教育新格局。

(四)不断完善规范的志愿者制度,建立志愿服务的激励和评估制度

随着志愿者队伍的不断扩大和志愿工作的日益增多,原有的志愿者规章制度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前志愿工作的需要,有时往往会导致分工不明确,责任推卸,工作效率低等问题。应根据工作内容及时地完善制度,建立健全的教育体系,各部门分工明确,做到有章可依,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对志愿者的激励不是体现在物质奖励上,可建立鼓励先进评比表彰制度,制定奖励办法,如采取表扬、记录爱心表现、给予更多的表现机会等方式进行激励。对志愿者的服务也要进行评估,目的是为了让志愿者了解自己的工作和表现是否符合组织的要求,知道优点和不足,以便改进工作。

(五)对志愿者进行教育和培训,打造一支专业化强的志愿者队伍

有些志愿者对社区事业充满热情,有责任感,但是教育程度和素质相对较低,对志愿者的性质、工作内容、工作方法等并不是很明确,专业性方面也有一定的欠缺,有待提高。居委会应及时地给他们进行相关内容的培训和教育,包括权利与义务教育、伦理教育、知识培训和工作方法培训等,提高他们的服务效率,打造一支实力强劲、专业性突出的志愿者队伍。志愿者之间应该形成自助和互助的氛围,高校教育志愿者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在志愿服务和实践中为其他志愿者树立榜样,普及相关知识,提供专业的方法和素材。

三、总结

总之,推动社区教育志愿者的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要做好它,社区管理者必须给予重视和肯定,团结社区教育志愿者们的力量,发挥他们的优势和专长,不断加强教育志愿者队伍的建设,调动社区内各种可利用资源,同时要不断总结和借鉴其他社区的成功经验,从而将社区教育工作推向更好的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志愿者工作经验总结范文6

2008年*共青团工作的基本要求:深入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和*学生工作科学转型的要求,继续坚持“以人为本、胸怀大局、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的工作理念,紧紧抓住*奥运会和*110周年校庆的重要契机,以全面推进奥运会志愿者工作、积极参与*大学110周年校庆活动、扎实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继续深化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和筹备召开共青团*大学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为重点,充分发扬共青团“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创造”的精神,在建新功、树新人的过程中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开创*共青团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一、推进“践行科学发展观,争当四个‘新一代’”主题教育活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精神

1.组织广大团员青年深入学习党的*精神。切实把学习贯彻党的*精神摆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首要位置,加强党的创新理论对共青团事业和青年工作指导性的研究,努力用党的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构筑当代*青年的精神支柱。继续深化“践行科学发展观,争当四个‘新一代’”主题教育活动,不仅要通过讲座、研讨、座谈、展览、团日等多种形式加强爱党爱国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更要注重在奥运志愿者、校庆等重点工作和其他日常工作中结合和渗透教育主题,努力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不断增强*青年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2.开展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活动。立足当代青年是“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和“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同步成长的新一代”的实际情况,及时总结和巩固“我的未来13年”主题团日的成果,通过报告、参观、社会实践等方式,引导青年大学生充分认识祖国改革开放30周年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进一步激发广大青年学生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热情,并将这种热情转化为刻苦学习、努力工作、文明生活、健康成才的实际行动。

3.加强“中国大学生环境教育基地”建设。积极倡导和实践“生态文明”和“绿色奥运”理念,加快推进“绿色校园”计划,在落实节能减排、禁用塑料袋等环保政策上做出表率;努力扩大对全国高校的影响力和号召力,积极开展环境教育推广和国际交流活动,广泛传播“同一个地球,同一份责任”的环保理念;做好研究项目的组织、督导和成果验收等工作,探索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模式,力争为解决政府和群众关心的有关环保热点与焦点问题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推进“‘五彩奥运,微笑*’志愿服务行动计划”,圆满完成奥运志愿者工作的各项任务

4.全面把握*奥运志愿者工作的总体格局。*承担的奥运志愿者工作包括“三大赛事”和“五条战线”。“三大赛事”是指“好运*”奥运测试赛、第29届奥运会、第13届残奥会;“五条战线”是指国家体育场志愿者工作,*体育馆志愿者工作,海淀体育馆群志愿者工作,专业志愿者工作,以及*志愿者和代表性志愿者的支持保障工作。我们要切实增强历史使命感和民族自豪感,充分发挥共青团的组织动员优势,齐心协力,各司其职,共同为实现“三大赛事同样精彩,五条战线全面胜利”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5.大力加强奥运会志愿者的培训工作。认真总结前期培训工作的经验与不足,充分把握奥运培训工作向赛时转换、向场馆转移的要求,进一步突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重点加强文明礼仪素质、语言交流能力、体育竞赛知识、扶残助残技能和应急应变能力的培训。通过奥运测试赛检验培训效果,及时查漏补缺,积累培训案例。坚持将培训工作贯穿始终,做到边服务、边培训、边改进。

6.继续深化“馆校对接”机制。按照“以竞赛为中心、以场馆为基础、以属地为保障”的原则,尊重场馆团队在管理运行模式中的核心地位,牢固树立“主动对接”、“无缝对接”的意识,加强与场馆团队相关业务口的沟通与交流,切实履行志愿者来源高校和主责高校的责任。认真总结*体育馆奥运测试赛志愿者临时团总支的工作经验,在奥运会志愿者工作中继续发挥好共青团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

7.高度重视奥运遗产的保留与转化。着眼于以奥运为契机推动志愿服务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积极探索志愿者工作的长效机制。注意收集整理奥运志愿者工作的各类资料,建立完备的档案系统,发掘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为奥运总结和遗产保留工作做好准备。适时启动奥运志愿服务的总结表彰工作,及时调整和完善奥运会、残奥会之后的志愿服务工作机制。注重奥运志愿者工作的理论研究,把握规律,总结经验,为后奥运时代*大学志愿服务事业的长远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8.深入开展日常志愿服务工作。将日常志愿服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实践的一种重要形式长抓不懈,并以此保护和调动奥运志愿者申请人的服务热情。坚持“育人为本,着眼长远,就近就便,张弛适度”的原则,深化“爱心传递微笑计划”,搞好“院系青年志愿者协会服务日”活动,引导和教育青年学生立足校园,服务社会,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在日常志愿服务中大力弘扬和培育奥运精神和志愿精神,广泛开展主题教育宣传实践活动,进一步形成“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的良好风气。

三、开展“缤纷08”和“精彩之十”系列活动,积极参与*大学110周年校庆工作

9.切实加强爱校荣校教育。根据*110周年校庆筹备工作的统一部署,立足当代*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结合深化“文明生活,健康成才”主题教育活动,通过校史校情讲座、展览、参观、征文、座谈等多种形式,大力开展*革命传统和学术传统教育,积极推进校风学风建设。充分发挥团学组织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以学生会、研究生会为主体,积极开展“缤纷08”校庆专题活动和“精彩之十”校庆系列文化活动,并注意将校庆与奥运两大主题相结合,营造浓厚的“迎奥运,庆华诞”氛围,激发广大学生“与奥运同行,为*增辉”的使命感。继续做好“体育文化年”的各项工作。

10.精心组织校庆文艺演出。充分认识校庆文艺演出的重要性,发扬*共青团“敢当大任、能当大任”的光荣传统,与相关协作单位一道,精心设计,精心组织,精心实施,为母校110周岁华诞奉献一场既有历史感又有时代感、兼顾在校师生与海内外校友的感情需要、重在展现风采和振奋人心的精彩演出。认真组织校园原创文艺骨干参与校歌征集与创作活动,努力兴起校园原创文艺的新高潮。

四、探索实施富有*特色的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进一步发挥学生课外活动指导中心的育人职能

11.积极探索富有*特色的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以促进青年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共青团对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贡献率为目标,本着“以人为本,尊重差异,因材施教,重在实效”的原则,积极探索、稳步实施富有*特色的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努力构建惠及每一个学生的第二课堂。认真总结2007年的试点工作,加强共青团参与实施素质教育的理论研究,坚持从学校和院系的实际情况出发,认清方向,找准问题,下定决心,做好方案,抓紧行动。积极整合第二课堂的育人资源,有效扩大第二课堂的覆盖面,密切关注青年学生的反馈意见,及时对实施方案进行调整。

12.进一步明确学生课外活动指导中心的职能。学生课外活动指导中心要坚持“建功”与“树人”并举,一手抓精品,抓成果;一手抓基层,抓素拓。一方面,不断巩固和深化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与繁荣活跃的校园文化,继续经营好各项品牌活动并力求有所突破和创新,争取产出更多具有显示度和标志性的成果;另一方面,指导基层院系组织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充分发挥统筹协调、整合资源、营造氛围、调查研究、检查督导等作用,将指导学生课外活动的职能落实到位。

13.着力加强学生社团的指导与管理工作。高度重视学生社团在繁荣校园文化、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中的重要作用,以“学生社团组织与学生成长成才的关系研究”战略课题为依托,认真研究学生社团的特点及发展规律,努力做到“兴利除弊,为我所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社团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水平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对学生社团进行有效指导的方式与途径,明确指导责任,增强指导实效。针对社团活动中遇到的诸多伦理、法律等方面的问题,要积极调动各种学科资源和人才资源,为学生社团提供专业性的指导。

14.大力繁荣校园学术科创文化。继续办好以“挑战杯”为龙头的各类学术科创竞赛,努力提高赛事组织水平和作品的竞争力。积极扶持学术科创类社团,重振学生科协,建立健全学术科技骨干队伍,并发掘和树立一批先进典型。鼓励开展科普工作,大力倡扬科学精神。坚持举办高水平、高层次的学术讲座,继续做好《*讲座》的编辑工作。指导和支持研究生会举办“元培杯”学术演讲大赛、“燕园论衡”学术沙龙、研究生学术年会等学术活动,继续办好《*大学研究生学志》。

15.积极开展群众文化和群众体育活动。重视发挥文艺体育活动的育人功能,在加强文体代表队建设、不断推出文化精品、搞好竞技体育的同时,积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扎实推进“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提高广大同学的艺术修养和身体素质,力争营造出“广袤高原有群峰”的文化体育活动态势,为学生全面成长成才提供条件和平台。

五、推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努力构建全覆盖、分层次、有重点、重实效的学生骨干培养工作新格局

16.进一步明确*学生骨干培养的目标模式。既有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骨干的统一要求,也有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骨干的不同要求,有统有分,有高有低。充分尊重学生骨干的主体性,遵循不同类型的学生骨干成长成才的规律。团校要进一步深化“以人为本、立足高端、因材施教、分类培养”的办学理念,巩固在新时期扩大骨干培养覆盖面、增强共青团凝聚力方面取得的经验,继续改进和创新培训的内容与方法,着力建设政治、理论、科技、文艺、体育五支青年代表队和“青马工程”种子库。

17.调整和改进初级团校的改革思路。及时总结初级团校改革试点经验,客观分析优劣得失,努力使初团改革的目标和方案更加合理化。坚持将使用干部与培养干部相结合,坚持校院(系)两级培养,坚持“初团学员”身份的优先性,扩大学生骨干对工作岗位的选择权。构建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富有弹性的培训体系,明确必修课的学习任务但应便于通过“开课不授课”的方式完成。

18.巩固和深化高级团校的改革成果。突出高团办学的高起点、高标准、高层次,在继续践行“自我教育、同伴教育、实践教育”的创新培训理念的同时,注重继承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传统的培训内容与方法,不断提高学员的思想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借鉴高团的办学经验,加大研究生骨干培养力度,形成一支政治可靠、学习优秀、能力出众、经验丰富的研究生骨干队伍。

六、加强共青团组织自身建设,认真筹备和开好共青团*大学第十八次代表大会

19.认真筹备和开好共青团*大学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扎实做好代表推选、会务筹备、编修团史等各项准备工作。结合学习贯彻党的*、团的*以及*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在全校团员青年中深入开展迎接*第十八次团代会的主题活动,动员和组织全校团员青年以奉献奥运、服务校庆的优异成绩迎接*第十八次团代会的胜利召开。

20.推动完善“党建带团建”工作机制。以“*大学党建带团建工作研究与展望”课题为牵引,深入思考和研究“全民团”背景下党建与团建的关系,总结我校“党建带团建”的做法与经验,调查了解基层团建中的实际困难,加强与党委组织部、学生工作部的沟通与协调,推动党建带团建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从班级、团支部一体化的现状出发,正确处理好党支部、党小组、团支部、班级的关系,逐步推广联合开展党团日活动的经验,整合评奖评优等各类资源,切实减轻基层负担,提高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和使用效益。

志愿者工作经验总结范文7

这份爱由来已久

7月6日,全国志愿助残工作会议召开,命名北京市大兴区学雷锋志愿者服务队等50个志愿者组织为“全国志愿助残示范基地”,北京汽车配件厂工人孙淑琴等50名志愿者为“全国志愿助残阳光使者”,这是荣誉,更是责任,是志愿助残的一个小结,更是崭新的开始。

其实,志愿助残远远不是一个会议和几次活动,它是一条线,是一项全社会的事业,是一场爱的接力赛。

这场接力赛可以追溯到很远,历数历年国家出台的相关文件,志愿助残事业一目了然。2008年中央七号文件明确提出“抓好残疾人专职、专业和志愿者队伍建设”。同年,中央文明委《关于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将志愿助残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要内容。2005年,民政部、中国残联等9部委联合制定《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社区志愿者服务工作的意见》将志愿助残列为社区志愿服务的重要任务。2002年,、中国残联共同实施的大型志愿者助残服务项目“百万青年志愿者助残行动”,在残疾人比较集中的场所建立志愿者助残服务基地和助残服务站,为特困残疾人及其家庭提供长期、稳定的志愿服务。1998年国务院残工委明确要求各地建立助残志愿者联络站点,在志愿者与残疾人之间牵线搭桥,为残疾人提供就近便利、灵活多样的服务。

这场接力赛还可以追溯到更远,甚至中国残联成立以前。1986年,国家教委、、全国妇联和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联合发起了“手拉手红领巾助残活动”,多年来“红领巾助残活动” 薪火相传,推进了人道主义和志愿精神进校园、进课堂,培养了广大青少年的志愿助残意识,一批批助残“红领巾”成为青年助残志愿者的生力军。

近几年来,各地按照有关要求认真抓好志愿助残联络站点的建设,初步实现了志愿助残服务网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省、市、县、乡、村普遍建立了志愿助残服务组织,形成了文明委高度重视,文明办、民政、司法、和武警、共青团、妇联、老龄办、残联等方面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积极参与的工作局面。同时,各类民间助残组织也已经成为志愿助残的重要力量,发挥了积极作用。

或者,这场接力赛还可以往前追溯到更远。到改革开放初期,学习借鉴国外的志愿者工作经验。到我们还不了解“志愿者”这三个字的时候,人们朴素的助人为乐的观念。到遥远的古代人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仁爱思想……

事实上无需追溯,因为这份爱由来已久,而且它会一如既往的传承下去。

这份爱如此厚重

2000年,时任联合国国际发展署署长的马克・布朗说:“志愿者是健康社会的生命之血。”

今天,志愿助残不仅是残疾人事业的健康之血,做志愿者也似乎成了一种风尚。他们中有明星、大款,有各行各业的技术精英,更有普通的劳动者,有风华正茂的学生,甚至农民工,甚至拾荒者……在这个队伍里,真正实现了不分高低贵贱,他们奉献爱心的能力虽有不同,但权利和心情是一样的。他们舍弃时间,不顾利益,为的只是给身边需要的残疾人送去一份爱心。看看这几年发生的重大事件中助残志愿者的表现,你就会相信,奉献爱心是件多么快乐的事情。

残奥会,“志愿者的微笑是北京最好的名片”,他们为来自世界各地的残疾人运动员送上真诚温馨的服务,用爱心打造了北京的亮丽名片。上海特奥会“我付出,我快乐”,助残志愿者用关爱的阳光照亮每一位智障运动员的心灵。上海世博会在“生命阳光馆”等众多展馆内外,处处闪动着助残志愿者的爱心身影,与残疾人一同体验生命,分享阳光。

汶川地震发生,中国残联发起的“志愿牵手一家亲”――四川地震灾区支援行动中,715家青年文明号和19500多人积极响应,持续3年为700多名灾区孤残人员每人每月定向捐助600元,直到现在还有不断报名的志愿者。在玉树地震以及近年来发生的冰冻、雨雪、干旱、洪涝等严重自然灾害面前,以及在一些普普通通的小事件、小地方、小人物中,广大志愿者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帮助残疾人战胜困苦,渡过难关……

这是一场有关爱的赛事,盛况空前,却没有冠军,有的只是爱心的奉献,争先恐后。有数字为证,目前,全国助残志愿者人数已达530万,县级志愿者助残联络总站2183个,乡(镇、街道)联络站28034个,村(社区)联络点27.4万个,试问有哪一项赛事的参赛者有这么多人?

我们的残疾人和我们的残疾人事业,有志愿者如此,幸甚至哉!

这份爱大放异彩

中国残联副主席、党组成员吕世明在全国志愿助残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要将各种形式的志愿助残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努力打造一个与其他志愿服务理念相通又独具特色的志愿服务品牌。”这个品牌的名字叫“志愿助残阳光行动”。

“阳光”,依然是“阳光”。继2007年10月1日总书记视察上海市虹口区曲阳社区“阳光之家”时说“让关爱的阳光照亮每一个残疾人的心灵”之后,阳光这个词便与残疾人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阳光之家”、“阳光基地”、世博会“生命阳光馆”……如今全国各地都根据自己的特点,因地制宜,让志愿助残工作的“阳光”大放异彩。

以武汉市的志愿助残工作为例。

我作为中残联的记者,采访了在武汉召开的全国志愿助残工作会议,有幸接触了武汉的助残志愿者们。从他们那里我验证了材料上的几个词:品牌化―无缝化―制度化―社会化。

品牌化。武汉市把“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和武汉市志愿助残工作实际相结合精心设计服务项目,全面开展了以“牵来万般关爱,同创和谐未来”为核心的“牵手同行”志愿助残主题活动。从2009年开始,开展了“牵手同行――走向光明”、“牵手同行――让3000名残疾人站起来”、“牵手同行――22人书画展”、“牵手同行――积善助残行动”等系列活动,并与一批企业签订了“牵手同行”爱心捐助助残计划书,开发了一系列助残项目,使“牵手同行”的理念进一步项目化、具体化。同时,不断加大志愿助残工作和“牵手同行”品牌宣传力度。建立了残疾人事业新闻媒体联系座谈会制度,定期向媒体通报情况,提供素材,积极争取新闻媒体的支持。

无缝化。无缝化的意思是,为残疾人提供无微不至、周到细致的帮助和服务。武汉市以“无缝化对接、全覆盖服务”为目标,以残疾人需求为出发点,为残疾人提供细致入微的服务。一方面细化流程,建立残疾人需求和志愿者服务两个数据库,为志愿者与残疾人提供供需结合、无缝对接搭建平台。在全市形成了“爱心呼叫系统”将街道残疾人和志愿者情况全部输入数据库并联网,残疾人有需求便可通过呼叫系统实现快速配对响应,大大提高了志愿者服务的效率。另一方面是充实队伍、以社区和残疾人协理员为基础,发展各类专业志愿者队伍,包括社区型志愿者队伍、专业型志愿者队伍,赛会型志愿者队伍、为残疾人提供包括生活帮助、医疗救护、心理疏导、法律援助、就业培训等各个方面的帮助。

制度化。武汉市构建了“金字塔”式的助残志愿者组织构架。成立以市文明办牵头,团市委、市民政局、市残联等部门参加的武汉市助残志愿者活动指导委员会,领导、协调全市志愿者助残各项工作。在市一级成立了助残志愿者总队,按片和战线在13个区和大专院校、公共服务行业建立助残志愿者大队,在140余个街道建立了助残志愿者中队,在1296个社区建立助残志愿者小队,进一步完善和巩固了全市志愿者助残组织网络,并建立了严格的助残志愿者注册制度和助残活动的管理制度。

社会化。经过近年来的努力,武汉市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助残志愿者工作格局。即将修订出台的《武汉市实施办法》、《中共武汉市委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对志愿者助残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将志愿者助残活动作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全国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城市”的重要内容进行具体部署和安排,将志愿助残工作纳入市级财政预算,提供经费保障。同时,全市各单位和部门协调联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将残疾人工作纳入本部门工作中统筹考虑,形成了扶残助残,发展残疾人事业的良好环境。

今年武汉市连续出台了6个有关志愿助残的文件,他们有一套健全的工作体制、完善的机构以及规范的流程,中国残联副主席、党组成员吕世明在全国助残会议上说,武汉的志愿助残工作“内涵丰富,独具特色”。多年来,武汉的志愿助残工作持续推进,创造了一批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这些经验是全国志愿助残工作的宝贵财富。

这份爱永不止歇

上面的部分文字摘自武汉市志愿助残工作的材料。虽然这样的文字能涵盖更多的内容,能更全面的介绍工作,但是不得不承认,这种文字有些冷冰冰,没有生命,它让你无法更真切的感受志愿助残者们如火的爱和热情。如果你也与我有一样的感受,就请看看下面这个鲜活的故事吧。

孙康是武汉市紫阳街保安社区的一个残疾儿童,在上小学三年级时患上了重度铜中毒症,因生活不能自理而辍学,但是孙康渴望学习。得知这一情况,紫阳街志愿助残服务队先安排他住进了街日间托老中心,安顿好衣食后,及时与武汉大学志愿者联系,请他们的志愿者为孙康进行重点辅导,由于辍学,孙康失去了学籍,紫阳街志愿者协会领导专程到区教育部门联系恢复学籍,学籍恢复后,原学校为孙康制定了适合他的学习计划,由助残志愿者进行一对一的辅导。通过三年的努力,2009年6月份,在其他小学生毕业考试的同一天,学校专门为孙康设立了特别考场,7月份,孙康终于圆了他的小学毕业梦。

这个故事发生在武汉市武昌区,武汉市两江交汇,三镇鼎立,现辖13个行政区,2个部级开发区,全市常住人口910万,其中残疾人43.8万,占全市总人口的4.86%。武汉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残疾人工作,市财政平均每年投入近1亿元用于残疾人事业,连续8年将残疾人工作纳入《政府工作报告》为民办理的十件实事。目前,全市在民政、团委、残联等部门注册登记的志愿者达95万人,扶残助残总人数达129万人次,一对一结对帮扶5万多人,志愿者累计服务时间年均达500万小时。如果说紫阳街是武汉市志愿助残工作的一隅,那么武汉市就是全国志愿助残工作的一隅,然而一隅窥全貌,由此可以略见助残志愿者在残疾人事业中、在残疾人的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了。

志愿者工作经验总结范文8

关键词:学生 自我价值感 后勤保障

自我价值感(self-worth或self-esteem)是个人在对自己重要性的正面评价基础上产生的正向自我情感体验,即喜欢自己,接纳自己。拥有合理恰当的自我价值感,有助于人们进行积极的社交活动。有的研究认为:总体自我价值感与主观幸福感关系密切,且呈较强的间接联系,一般自我价值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回归效应最为明显。Branden认为,自我价值感对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起到关键的作用。

本研究的对象是参与北京2008年奥运会志愿者工作的学生。由于工作的无偿性,学生们在奉献过程中的精神收获,特别是从事志愿服务的自我价值感,对于他们的激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活动期间后勤保障的充分与否,是否会影响学生们服务期间的服务质量和效率,继而影响到学生自我价值感的变化?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自我价值感?这些都是本研究所要探讨的主题。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此次研究,结合了量的研究和个案访谈两种方式。

其中,电话统计显示:学生在服务期间,因为情绪问题以及工作压力共拨打597个电话。

问卷使用BFS心境量表。该量表经过武汉体育学院姒刚彦博士的两次检验,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在国内应用。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10份,其中有效问卷382份,占被调查总数的76.4%。其中,女生259人,男生123人;赛会志愿者95人,城市志愿者287人。

在残奥会结束后,本调查马上对7名学生志愿者进行半结构化的访谈。其中男生4名、女生3名,包含5名赛会志愿者和2名社会志愿者。

二、研究结果

1.认知层面:志愿者对后勤保障的评价

(1)志愿者热线统计结果

来电统计数据显示:学生来电中,与后勤保障有关的心理或情绪问题的电话311个,占接听总量的52%,主要内容包括饮食、服装、交通、硬件设施及其他福利(饮食、交通、服装之外的福利)5个方面。即半数以上的学生表示:后勤保障不够到位,间接影响了自己的服务工作,使自己产生挫败、不满、愤怒等消极情绪。

(2)问卷调查数据统计结果

问卷就如何改善组织工作、提高管理进行了调查。反馈的信息类别与拨打热线的反馈类别相同,但各种意见所占比例有些不同:学生对后勤保障方便提出的建议,仅占总建议的10%,主要是设施、其他福利、饮食、服装、交通方面。

(3)个案访谈统计结果

研究者在访谈中问到:“在奥运会服务期间,你们觉得后勤保障中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结果见表1。

表1 学生对后勤保障工作的评价及建议

化名 性别 志愿者类型 不足之处

雨 女 赛会志愿者 信息传达、交通

玲 女 赛会志愿者 饮食、交通

琼 女 赛会志愿者 饮食、服装、其他福利

阳 男 城市志愿者 其他福利、饮食

鹏 男 赛会志愿者 信息、后期对学生的关注

晖 男 赛会志愿者 服装、其他福利

杰 男 城市志愿者 无

总体看来,学生认为,后勤保障中存在的欠缺,主要集中在信息传达、交通、服装、饮食和其他福利5个方面,与前面2项调查的结果一致。

2.自我价值感方面:后勤保障问题对学生自我价值感的影响

(1)学生热线统计结果

电话统计显示:学生多表现为不满、愤怒、抑郁等消极情绪。有近80%的学生志愿者,在来电中表示出低自我价值感。

(2)问卷调查数据统计结果

在随后的问卷调查中,调查结果却与热线统计结果有较大出入。测试后的数据经过T检验发现,学生志愿者与非志愿者学生在“思量”“愤怒”“抑郁”“无活力”4个维度的分数上呈现显著差异。对于组织工作的建议,大部分的学生志愿者(55%)甚至没有意见或认为只需要极小的调整。

表2呈现的内容是学生志愿者在岗期间,与非志愿者学生在BFS量表上所得结果的比较。T检验显示,学生志愿者与非志愿者学生在“愤怒”“抑郁”“无活力”3个维度的分数上呈现显著差异(p

表2学生志愿者与非志愿者学生BFS心境量表结果差异分析表

BFS维度 志愿者 非志愿者 T

M SD M SD

活跃 16.40 4.75 15.87 5.07 1.45

愉悦 15.25 4.13 15.25 4.28 -0.01

思量 12.24 3.59 12.94 3.85 -2.53

平静 15.06 3.90 15.05 3.65 0.004

愤怒 7.99 3.15 9.12 3.94 -4.26**

激动 9.03 3.30 9.46 3.48 -1.73

抑郁 7.77 2.98 8.74 3.74 -3.88**

无活力 7.93 3.34 9.10 3.91 -4.35**

注:* p

表3数据为学生们在前测、后测各维度的比较,在“思量”“愤怒”“抑郁”和“无活力”上,呈现显著性差异,即学生在结束服务后,其负面情绪显著上升。

表3 学生志愿者BFS心境量表前―后测结果差异分析表

BFS维度 志愿者前测 志愿者后测 T

M SD

活跃 16.46 4.75 0.77 0.77 -0.29

愉悦 15.26 4.12 0.18 0.18 -1.33

思量 12.30 3.59 0.00** 0.00** -3.27**

平静 15.08 3.89 0.90 0.90 -1.30

愤怒 7.99 3.16 0.02* 0.02* -2.26*

激动 9.01 3.30 0.49 0.49 6.94

抑郁 7.76 2.97 0.03 0.03 -2.17*

无活力 7.91 3.34 0.00** 0.00** -2.86**

注:* p

从问卷统计结果看,学生在志愿服务期间的情绪良好,反而是志愿服务结束后,与前测相比,学生表现出来的“思量”“愤怒”“抑郁”“无活力”等负性情绪表现强烈,且差异显著。学生对于后勤保障表现出来的不满、失望等消极情绪减少。由此可见,学生在志愿服务期间,没有因为后勤保障问题产生消极情绪。

问卷同时针对学生对自己志愿工作的满意度进行了调查,统计显示,有超过90%的学生有着较高的自我价值感。

3.个案访谈统计结果

对于“是否肯定自己在奥运期间所做的工作?”这一问题,接受访谈的7名学生均表示“是”。

三、讨论

1.来电统计与问卷调查、个案访谈结果差异的原因

(1)心理咨询电话和问卷测试本身的性质差异。

(2)学生所处情境的变化。

(3)参与奥运活动的价值感。

2.学生对于志愿组织后勤建设的建议

(1)明确学生的激励物资。

(2)健全、完善信息传递机制。

(3)改善饮食供应系统,确保学生用餐质量。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表明:生理需求是人第一层次的需求,只有满足了该层次,人的需要才会逐步向上发展,最终达到自我实现的需要。

(4)提供完备的交通、硬件设施,将学生在工作中遇到的设备“瓶颈”减到最低。

(5)对学生的关注应该有持续性。

参考文献

[1]黄希庭,杨雄.青年学生自我价值感量表的编制[J].心理科学,1998,21(4):289~292

[2]杨雄,黄希庭.青少年学生自我价值感特点的初步研究[J].心理科学,1999,22(6):484~487

志愿者工作经验总结范文9

   志愿者服务活动总结范文800字左右

  为了使青年志愿者活动更加深入人心、让更多的人了解关注志愿者活动,近年来,我校进一步壮大志愿者队伍,注册会员达到500多名,并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教育活动,各位会员通力合作,无私奉献,真正地做到了为师生服务,为社会服务,同时也让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大力推进了校园文化建设。

  一、注重日常礼仪监督,创造文明和谐校园

  青年志愿者学干示范岗、团干示范岗成员,每天对通学生进出校门佩戴胸牌,骑自行车进校园进行了监督和检查,杜绝了同学们在校内骑车的现象。同时也对那些不穿校服,留长发、染发,乱抛乱扔,说脏话等不良的行为习惯进行监督。这不仅让同学们养成了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了一个好的学生形象,而且让这个学校变得更加和谐文明。

  二、加强环境维护,保持洁净校园

  20xx年10月,我校开展了“志愿者在行动”系列活动之“洁净校园”行动,各班组织志愿者在班级内消除“课桌文化”。经过志愿者们的辛勤劳动,教室的课桌更干净更整洁,学习环境更加优雅美丽,校园更和谐文明。

  20xx年3月5日,我校认真组织青年志愿者美化校园活动,重点清除卫生死角:清除墙面灰尘、蜘蛛网;教学楼走廊、楼梯间、教室等班级清卫包干区进行彻底打扫;学生宿舍门前走廊地面、室内地面、卫生间便池、墙面瓷砖、窗台、门窗、玻璃作彻底打扫。

  这些活动不仅仅让同学们有了个干净卫生的生活环境,同时也让同学们增加了爱护环境的意识,养成了讲卫生的好习惯。

  三、走出校园,走进社区和公园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环保、参与环保,我们青年志愿者协会于20xx年4月,将志愿者带出校园,来到盐城公园消灭白色垃圾;带领志愿者来到社区,向居民发放健康环保传单。于20xx年10月,开展“志愿者在行动”系列活动:“保护蟒蛇河”行动,组织学校青年志愿者到蟒蛇河边进行义务劳动,清除河边垃圾;“低碳环保”宣传行动,组织志愿者到社区、附医等地发放宣传材料,宣传环保理念,促进生态文明;“废旧电池回收”行动,组织志愿者到社区发放宣传材料,并回收废旧电池。

  通过系列志愿者活动的开展,增强了我校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会服务师生、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用热情与执著感染同学和广大市民,带动市民加入到志愿者的行列中来。

  志愿者服务活动总结范文800字左右

  活动主题:美化厂区,环保办公参与者:全体青年地点:厂区、现场时间:20xx年3月28日具体活动情况:

  第一:准备工作

  1、参加活动人员在会议室以座谈会的形式对此次活动的内容展开讨论,宣传活动意义,确定活动具体步骤;

  2、将参加活动青年分成小组,各负其责,按部就班的完成活动计划步骤;

  3、公司团委大力支持本次活动,为活动印制条幅、标识牌,统一下发象征志愿者的红色帽子。

  第二:活动过程

  1、参加活动全体人员打扫办公楼卫生;

  2、在水房、卫生间、办公室粘贴节能标识,在走廊粘贴禁烟标识,在办公室内粘贴温馨提示(号召人走电断,杜绝带电设备待机造成的用电浪费);

  3、编写节能驾驶提示卡,并打印裁剪,分发到各班组;

  4、青年志愿者到食堂进行义务劳动,宣传节能环保,粘贴节能标识;

  5、青年志愿者到施工现场开展节能宣称工作,并协助施工人员清理施工设备,整理板房内务等;

  6、参加活动人员合影留念。

  第三:活动效果

  为时一天的青年志愿者活动结束了,但我们的节能环保工作并没有因此结束。因为节能环保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也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节能环保意识在了我们每个人的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通过这次活动,从每一位参加者脸上的笑容我们知道了无私奉献带给我们的快乐。我们的志愿者之旅将会继续传承下去。此次活动积极响应了公司号召,改善了厂区环境,促进了节能环保工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出了一份力。

  第四: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1、活动前应做好充分准备,包括信息的完整性,材料的充分性,以及活动分工的明确性,尤其是突发事件的处理;

  2、活动中应注意流程的衔接,现场的氛围等;

  3、另外应注意培养志愿者的专业性,作为一名志愿者光有爱心是远远不够的,他还必须具有一定的专业的技能,如语言,交流能力,一定的志愿服务知识。

  志愿者服务活动总结范文800字左右

  20xx年9月24日和25日,我青年志愿者协会正式开展了第四届青年志愿者协会招新活动,协会各部门干事及协会会员分别在我院东区、西区均设立招新摊位。期间迎来了大批热心同学的踊跃报名,不管是报名竞选干事还是报名申请会员的同学,都能看出他们怀着一颗热心,有着向往亲身参与到志愿服务的热情。而我们的招新工作人员也不辞辛苦劳累,大力宣传协会招新信息,诚挚接待每一位前来咨询、报名的同学,因此招新报名工作开展得十分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