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隧道工程质量监理集锦9篇

时间:2023-02-28 15:31:01

隧道工程质量监理

隧道工程质量监理范文1

关键词:铁路隧道;监控量测;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我国铁路建设高峰的来临,各条铁路的设计都向着高速度,高载重量的趋势发展,这样一来铁路线路就要求尽量的取直线,进而遇到高山不再绕避,而是选择修建隧道。在隧道的设计中以新奥法最为成熟,也最为普遍,监控量测是新奥法的一部分,就铁路隧道的监控量测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对于相关的铁路隧道的监控量测设计及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隧道监控量测技术的目的和内容

1、隧道监控测量技术的目的

1.1 了解隧道施工情况

通过隧道监控量测技术可以高校的了解到隧道施工中各个阶段的地层和支护结构的变化,从而全面的掌握隧道施工中所处的状态和情况,同时也能进一步的判断出围岩的稳定性和支护、衬砌等结构的可靠性,并根据这些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证隧道施工和结构的稳定。其次,通过对隧道监控测量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对理论分析的结构进行补充和修整,并通过检测结果的反馈,对隧道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另外还可以根据这些测量结果进行施工方法的调整,比如调整围岩级别、变更支护设计参数,从而提升隧道施工的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

1.2 监测隧道环境

隧道监控的测量不仅可以对隧道工程施工的具体环境进行监测,而且还可以对隧道工程的周边环境进行监控,尽可能的减少影响因素,提高隧道施工质量。而且通过对隧道监控量测不仅可以对隧道施工的环境进行具体的分析,还可以通过这些具体的数据和观测结果了解到隧道施工的规律和特点,通过对这些结果的反馈等能够为隧道施工的进一步进行提供一些良好的意见,并促进隧道监控量测和隧道施工技术的发展,这对于我国隧道施工和隧道监控量测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隧道监控测量技术的主要内容

监测的项目和具体内容必须要严格的按照现行《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规定并结合隧道施工的具体情况来进行监控测量,在监测项目应该对洞内围岩和支护状况进行观察,并检测周边位移情况,其次对于拱顶下沉和锚杆内力及抗拨力也要进行精确的监控测量。另外,对于洞口浅埋地段的地表下沉、围岩内部位移及钢拱架应力的监测也应该得到重视,从而全面的获取隧道资料,为施工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1]。

二、隧道监控量测的工程概况及制案原则

1、工程概述

某隧道跨度9m,高度7m,全长182m,其中III级围岩135m,IV级围岩47m,最大埋深56m,洞口两端为浅埋。隧区属丘陵地貌,海拔426m,穿越突出山脊。隧址内上覆第四系坡残积层粉质粘土,下覆基岩为侏罗系中统下沙溪庙组泥岩夹砂岩,岩层层理清晰。测区内地表水不发育,地下水有松散岩土类孔隙潜水、碎屑岩类裂隙水。

2、方案制定原则

隧道工程所处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的不同决定了隧道监测重点的不同,对于重点监控部位需进行精细的监测。另外隧道工程涉及面广,若每项都进行监测,不仅增加了监测人力、物力,还影响隧道的正常施工,造成整个工程造价的增加。总之,隧道监控量测方案制定原则可概括为“难点重点突出、普测精测结合、必测选测搭配”,基于该隧道埋深较浅,监控量测方案制定中应重点突出地表下沉的监测。

三、监控量测项目方案设计

1、必测项目

必测项目是在复合式衬砌和喷锚衬砌隧道施工中必须进行量测的项目,包括洞内、外观察,周边位移、拱顶下沉和地表下沉,其中地表下沉仅限隧道洞口段和浅埋段(隧道埋深≤2倍隧道开挖宽度条件下)为必测项目。洞内、外观察:设计人员根据地质勘察资料进行隧道设计,而地质勘察过程中只能通过调绘、物探、坑探、槽探、钻探等方法和手段对隧道所穿过的地质情况初步了解[5],其具体情况不一定与勘察地质报告相吻合。因此,必须在隧道开挖后通过洞内、外的观察,判别真实地质情况与地质报告所述是否吻合,是否需对先前相关设计进行优化、修改。

周边位移和拱顶下沉:该量测是为监控隧道围岩的变形,防止其过度变形甚至失稳,酿成安全事故。同时也能根据变形的大小对施工方法的合理性、支护效果等进行评价,有利于隧道的设计、施工。

地表下沉:隧道洞口段围岩大多较为破碎,隧道开挖对其扰动大。另外当隧道开挖经过隧道埋深≤2倍隧道开挖宽度浅埋段时,隧道开挖影响范围将波及地表面建筑物,因此有必要通过对地表下沉的量测防止地表出现有害下沉甚至冒顶,危及地表建筑物[2]。

2、选测项目

选测项目应根据隧道地质情况、埋深、支护措施、周边邻近物等因素综合选择,包括钢架内力及外力、支护衬砌内应力、围岩体内位移(洞内设点)、围岩压力等11项。笔者仅对钢架内力及外力和围岩压力两项做粗略介绍。

钢架内力及外力:钢架由于其强度高、刚度大被用于地质较差地段支护。往往支护参数设计要么太小,支撑不住周边围岩,要么太大,造成浪费。为合理确定钢架支护参数,可进行钢架内力及外力的量测,同时也为以后设计提供参考。

围岩压力:通过对围岩压力的量测,可以对围岩状况进行相关评价,判断施工作业的正确性以及是否需要加强支护等。

从该隧道监控量测工程的目的出发,结合方案的制定原则,依据《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F60-2009)和《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TB10121-2007),综合抉择,该隧道监控量测项目包括:洞内外观察、周边位移、拱顶下沉、地表下沉、锚杆内力和围岩压力量测。

三、数据分析处理

结合该隧道工程特点,依据有关技术规程,该隧道监控量测工程监测间距和频率如表1所示。

结合隧道工程特点,通过对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的量测将产生大量数据。由于偶然误差等因素,数据具有一定的离散性和波动性,因此需对其进行分析处理。分析处理过程,首先,应将具有明显错误的数据去掉,若该数据重要或错误数据太多导致无法进行分析,则需考虑补测;然后,对数据进行填表制图、误差处理等计算;最后,分析整理后的数据,分析的目的主要是抓住相关参数与时间之间的变化规律,从而对所测项目相关参数等进行预测,判断设计、施工的合理性,提防潜在危险,并对其预警。目前的预测方法主要有动态方程法、时间序列法、灰色模型法和神经网络预测法四种。

1、动态方程法

动态方程法也称为回归分析法,是目前最主要采用的数据分析处理法。它从自变量和因变量一组数据出发,寻找一种函数模型,尽量将所测数据囊括其中并减小误差。该方法常用函数模型有对数函数、指数函数和双曲线函数三种模型。随着计算机的快速发展,有理函数模型等复杂模型也得到应用。包太等人采用上述4种模型对某隧道量测数据预测效果进行对比得出有理函数模型预测效果最佳。

2、时间序列法

该法运用统计学原理,探求量测数据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根据其历史演变规律来预测其未来演变规律和趋势。相比其他预测方法而言,该法显得更加简单、准确。

3、灰色模型法

灰色系统理论在1982年由我国邓聚龙教授提出。它能在数据信息不充分的条件下,建立用于系统未来行为预测的数学模型。随着在隧道监控量测实际运用中的不断优化改进,该预测方法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已获得较高精度[3]。

4、神经网络预测法

20世纪80年代,神经网络理论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它借鉴了人体信息传输系统学,具有在复杂条件下较好的建模能力和良好的数据拟合能力。李元松等人在溪洛渡电站4#公路隧道监测中,通过对比动态方程法、灰色模型法和有限单元法预测结果发现:神经网络预测法预测效果最佳。王国欣等人在重庆红旗河沟地下车站监测中采用神经网络预测法得到较好的效果。

考虑到数据分析处理的复杂程度,该隧道监控量测工程采用目前广泛使用的动态方程法,利用origin软件对监测所得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结束语

根据动态方程法对量测数据的分析结果,并参考有关规范值,该隧道监控量测工程对隧道施工进行了实时分析和阶段分析,对工程安全性进行了评价,指导了隧道二衬施作时机的选择以及优化了施工方案.隧道监控量测应结合工程实际等因素,综合抉择监测项目,确保监测项目能够用于指导隧道设计、施工,减少对正常施工的影响。在监测数据分析方面建议采用多种方法综合对比分析,有利于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赵君.谈高速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方案设计[J].山西建筑,2013(05):168-170.

隧道工程质量监理范文2

[关键词]铁路隧道 监控量测 重要性

1围岩监控量测的实施

向莆铁路走林隧道,全隧虽短,仅405m,但全隧属于浅埋隧道,隧道进出口属于偏压浅埋地段,埋深2-17m之间。隧道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施工要求都各具特色,为及时了解围岩稳定状况和支护、衬砌可靠程度,确保施工安全和结构长期稳定性,确认二次衬砌的施做时间,提高施工效率。本隧监控量测项目包括洞内观察、隧道相对净空变化值的量测、拱顶沉降量测和洞外地表下沉量测。并按照《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及铁建设[2010]120号文关于进一步明确软弱围岩及不良地质铁路隧道设计施工有关技术规定的通知等相关规定进行施工监控量测。

2监控量测工作的几点明确

⑴必须明确的围岩量测的目的

①掌握围岩位移和支护变形的动态,利用量测结果直到合理安排工序,及时修改支护参数。遇到危及施工安全的严重情况时,为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和施工决策提供依据,确保工程的安全性、经济性;②预见事故和险情,及时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③为确定隧道安全提供可靠的信息;④量测数据经分析处理和必要的计算和判断后,进行预测和反馈,以确保施工安全和隧道稳定。

⑵必须明确测点的布置及量测频率

量测点布置一般都是以下表方式进行布点:

地表沉降测点纵向间距

注:Ho为隧道埋深; B为隧道最大开挖宽度

监控量测断面间距

净空变化量测测线数

根据铁建设【2010】120号文关于进一步明确软弱围岩及不良地质铁路隧道设计施工有关技术规定的通知要求,可根据实际施工情况,按照隧道拱顶下沉和净空变化的量测断面间距:Ⅳ级围岩不得大于10m、Ⅴ级围岩不得太于5m;隧道浅埋、下穿建筑物地段,地表必须设置监测网点并实施监测;当采用接触量测时,测点挂钩应做成闭合三角形,保证牢固不变形等相关要求进行布点量测。

各项量测项目量测频率应根据位移速度和量测断面距开挖面距离,分别按下表1和表2确定。当按表1或表2选择量测频率出现较大差异时,宜取量测频率较高的作为实施的量测频率。

量测频率表(按位移速度)

量测频率表(按距开挖面距离)

注:b―隧道开挖宽度。

各项量测作业均应持续到变形基本稳定后2~3周结束。位移长期没有减缓趋势时,应适当延长量测时间。当监测项目的累积变化值接近或超过报警值时,应加大监测频率;当变形曲线趋于平缓时,在有充足的数据判断变化趋于稳定,经批准可以停止相应监测工作。

⑶必须明确测量数据的整理与分析

监控量测数据的分析处理包括数据校核、数据整理机数据分析。每次观测后应立即进行校核,如有异常应及时补测,及时对观测进行数据计算、填表制图、误差处理等方面处理。对两侧数据加以分析,分析主要有以下内容:①根据量测值绘制时态曲线;②选择回归曲线,采用指数模型、对数模型、双曲线模型、分段函数模型、经验公式等方式进行分心预测最终值,并与控制基准进行比较;③对支护及围岩状态、工法、工序进行评价;④及时反馈分析评价结论,提出相应工程对策建议。

⑷必须明确量测数据的应用

围岩、支护稳定性判别及防失稳的对策。在隧道施工中,根据量测结果对围岩、支护的稳定进行判断,当量测相对位移累计接近允许值时,须加强观测,并采取措施适当加强初期支护或采取其他措施进行加固;当位移时间曲线出现反常增长,并且初支面出现明显裂缝时(如作者监理工作的向莆铁路走林隧道出现的较大沉降裂缝情况),说明围岩、初期支护出现失稳,应迅速采取加强、补强初期支护措施。

利用监控量测数据指导施工决策,根据量测整理数据进行分析,对变形速率明显增长地段,分析其产生变形加剧的原因,采取适当措施,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利用监控量测数据指导确定施工工序,依靠量测资料,确定施作二次衬砌的时间。

⑸明确监控量测中监理的工作

在监控量测工作中,监理必须扮演好监控量测者的角色,切实的参与到监控工作中去。特别是隧道专业监理工程师,必须掌握围岩监控量测的相关知识,每一步都要参与进去,施工方案及技术交底的审查、审批及具体的工作实施。专人全程进行跟踪,从布点到数据量测采集分析反馈,并能够提出有效地建议。最大意义上的是确保施工的安全质量。

隧道工程质量监理范文3

关键词:隧道沉降变形观测

一、工程概况

江西省吉安至莲花高速公路位于江西省吉安和莲花县境内,属泉州至南宁国家高速公路一部分,路线总体走向由东向西。设计高桥(一)隧道1座,高桥(一)隧道分左右洞,左洞里程ZK46+340~ZK48+032,全长1692m,右洞YK46+363~YK48+035,全长1672m;隧道内设有一道车行横洞和四道人行横洞。

区域地质属赣西南低山前缘丘陵地形,构造侵蚀低山高丘地貌,山脊坡度较平缓,一般10~20°,山坡坡度较陡,在20~45°之间,沟谷多呈“U”型,部分切割较强呈“V”型,地质构造有断层、复式褶皱等。高桥(一)隧道有断层,露在YK47+330-360m处。该断层为推覆正滑断层,在平面上呈NNE-NE向展布,延伸大于50km在路线经过处出露宽度约30m。断层呈60-70°角大角度斜切隧道,在隧道位置YK47+260-290段通过。该断层中的水量为40m3/d。

二、围岩监控量测

隧道施工过程中使用各种类型的仪表和工具,对围岩和支护、衬砌的力学行为以及它们之间的力学关系进行量测和观察,并对其稳定性进行评价,本文仅对围岩和支护进行介绍。

1、监控测量的目的

通过围岩监控量测信息反馈,分析施工方法和施工手段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以便及时调整施工方法,保证施工安全。

对围岩稳定性和支护作出正确的定量评价,验证理论计算结果。用量测信息,反馈力学参数、模型,进一步优化设计。根据监测资料修正原设计和调整支护及整个施工方案。

2.本隧道围岩监测项目实施方案

高桥(一)隧道围岩和支护围岩监测项目主要包括:洞内周边位移量测、拱顶下沉量测、地表沉降量测。

2.1.隧道周边收敛监测

2.1.1 监测内容

隧道周边收敛监测,是监测隧道内壁两点连线方向的相对位移或监测点的绝对位移量。

2.1.2 监测目的

对隧道周边进行收敛观测,主要有以下目的:

a、周边位移是隧道围岩应力状态变化的最直观反映,监测周边位移为判断隧道空间的稳定性提供可靠的信息,以确定初期支护的安全性;

b、判断初期支护设计与施工方法选取的合理性,用以指导设计和施工。

2.1.3 监测方法

在隧道内设置监控量测断面,每个断面分别在侧墙和拱顶设置测点,利用收敛计,采用一根在重锤作用下被拉紧的普通钢尺作为传递位移的媒介,通过百分表测读隧道周边某两点相对位置的变化。

测点在距开挖面2m的范围内尽快安设,在爆破后24h内或下一次爆破前测读初次读数。

2.1.4 测试仪器

SWJ-Ⅳ型隧道收敛计。

2.1.5监测精度

监测的最小精度1.0mm。

2.1.6 测点布置

本隧道平均15米布设一个监测断面,每监测断面设置不少于4条测线,测点分别布置在拱顶及两侧。

拱顶下沉及周边收敛采用的仪器有水准仪、钢尺、收敛计等。

2.1.7水平收敛警戒值

根据《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锚喷衬砌和复合式衬砌初期支护的允许洞周水平相对收敛值如表1所示。

注: 1、水平相对收敛值系指收敛位移累计值与两测点间距离之比;

2、 硬质围岩隧道取表中较小值,软质围岩的隧道取表中较大值;

3、本表所列数值,可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实测和资料积累作适当修正;

2.2隧道拱顶下沉监测

2.2.1 监测内容

拱顶下沉监测,是指对隧道拱顶的实际下沉位移值进行监测,是相对于不动点的绝对位移。

2.2.2 监测目的

对隧道拱顶进行沉降观测,主要有以下目的:

a、通过拱顶位移监测,了解断面的变形状态,判断隧道拱顶的稳定性;

b、根据变位速度判断隧道围岩的稳定程度,为二次衬砌提供合理的支护时机;

c、指导现场设计与施工。

2.2.3 监测方法

在隧道内设置监测断面,在隧道拱顶设置测点,安设隧道拱部监测测点,将钢尺或收敛计挂在作为隧道拱部测点上作为标尺,后视点可设在稳定的部位,用水平仪观测。

测点应在距开挖面2m的范围内尽快安设,并应保证爆破后24h内或下一次爆破前测读初次读数。

2.2.4监测精度

监测的最小精度1.0mm。

2.3地表下沉量测

2.3.1监测内容

测试洞口浅埋段隧道开挖时对地面沉降的影响及其影响范围。

2.3.2 监测目的

a、判断开挖时对地面沉降的影响及其影响范围;

b、根据监测结果决定对该区段设计、施工方法的调整和变更;

c、保证施工安全,优化支护参数;

2.3.3 测试方法

用水准仪、全站仪对测点的高程进行量测,计算其高程的变化量。

2.3.4 测试仪器

水准仪、钢尺、全站仪

2.3.5测点布置

垂直隧道轴线在洞口段设置监测断面,隧道范围内从拱顶位置左右间隔2m对称布设沉降观测点。本隧道在进出口左右线各布置两个监测断面,对于洞口坡度较缓的,设置两个沉降监测断面,每断面不少于7个监测测点;洞口坡度较陡的,设置一个沉降监测断面,不少于7个监测测点,和一个水平位移监测断面,不少于4个监测测点。地表下沉桩的布置宽度应根据围岩级别、隧道埋置深度和隧道开挖宽度而定,地表下沉量测断面的间距按

注: 1. 无地表建筑物时取表内上限值;

2. B表示隧道开挖宽度。

地表下沉量测频率和拱顶下沉及净空水平收敛的量测频率相同。

地表沉降断面及测点布置见图1、图2。

图1地表沉降监测断面位置示意图

图2监测主断面测点布置示意图

说明:1、隧道范围内以隧道中轴线为中心每两米一个点;

2、45度角范围每4米一个点;

3、45度范围外每5米一个点,每侧布置两个点。

3、成果总结

隧道工程质量监理范文4

关键字:公路隧道施工;施工技术;质量管理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quality management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of highway tunnel,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were from before construction and construction were introduced and analyzed, and the quality management from the three major construction participation units to be discussed.

Key words: highway tunnel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quality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U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公路隧道施工的特点

公路隧道的施工是一种施工中的特殊的结构物,它一般具有以下三个特点:先有介质后有结构、工程隐患难以发现、施工情况的不可预见性等。下面将对其作一一分析。

公路隧道的施工是在已有的应力场介质之中进行的,也就说其施工先有荷载后才有结构的。另外,公路隧道的施工通常是隐密性相对来较高的施工项目,一般只能在设计图纸上看到效果,但实际工程的具体质量难以通过观察得到或进行直观的评价、鉴定,公路隧道施工的这一特点很可能让很多工程隐患难以在施工中即时发现而引起极其严重的后果。公路隧道的设计一般在施工前完成,但是公道隧道的施工过程却是动态的,施工情况随时会因各种情况而变具有极强的不可预见性,这就需要进行动态的设计,而且一般隧道施工的工期较长,这就大大增加了施工设计的难度。

从对公路隧道施工的特点的介绍可以发现隧道施工的难度,要保证工程的质量必须在施工的各个环节抓起,而对施工人员要在施工中要用到的技术也应熟练掌握。

2.公路隧道现场施工技术

2.1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公路隧道施工前要做的准备工作包括:施工作业线的安排、防尘与通风工作、用水供电以及排水工作等。

施工作业线应按照隧道设计以及施工现场具体情况,先采用导洞先行的方式进行安排。先掘出45m左右的中导洞然后浇注中墙,当中墙的混凝土强度大于70%时再进左洞并控制右洞的掌子面在左洞大约10m之后。当在围岩不再变形时再对衬砌左右洞的二次模筑,将左右洞的二次衬砌与掌子面的间距控制在25m到35m之间。 防尘和通风工作是指在洞内需要爆破掘进的情况下,若须采用湿式凿岩的施工方式,则应为尽量的降低洞内的粉尘浓度并在爆破后洒水;若须采用压入式施工则加强洞内通风工作,一般需用到三台轴流风机向中导和左、右洞同时送风,并保持开挖面与送风口之间的距离小于15m。施工的用水则应先修建一座高山水池,用于施工及施工人员的生活中;另外还要须在隧道出口右侧山脚处建立一个集水池负责将山泉水送到蓄水池中作生活用水。 施工的供电,可隧道进、出口处安置变压器并利用附近电网进行供电,同时准备一台备用的发电机,以保证工人生活照明与施工的进行分别将电压设定220V、380V,并做到用电规范保证施工安全。

2.2施工中所要用到的技术

在公路隧道施工中主要会用到三种施工技术,即超前小导道技术、爆破技术以及特殊地质条件处理技术,下面将对这三种技术作一一介绍。

首先,超前小导管的施工技术须在制管、钻孔与导管注浆的安装等方面要注意几个细节。超前小导管的规格就是壁厚5mm,外径50mm,长度为500cm的热轧无缝钢管,通常情况下须在钢管的一端焊上钢箍,而将另一端加热造成锻头,且留出400mm的止浆段,再沿管壁的四周钻上四排孔位互相错开的注浆孔。在钻孔中,应严格按照设计确定孔眼的位置时众外侧开始钻孔,确保孔深在500cm左右,洞间距约为250cm,而中导洞保持在320cm左右。在钻孔完成是安装导管注浆,此时应采用高压风所先前钻的孔加以清理后安装小导管,然后用牛角泵压注30号的水泥浆,并将注浆压控制在0.7到1.0MPa内,达到既定压力时应保持15分钟才能停止注浆。

其次,爆破技术的施工工艺质量也是影响隧道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且施工前的防排水工程质量和开挖与初期的防护工作也会对爆破工艺质量有所影响,尤其是开挖的质量对爆破质量影响极大,而开挖的质量与钻爆的质量密切相关,因而钻爆的质量对于隧道施工质量就变得十分重要了。预裂爆破是在进行石方的开挖作业时进行的,是指在主爆区先爆破出一条裂缝,而且这条裂缝有一定宽度要求且贯穿主爆破区,预裂爆破可控制正式爆破对岩体的破坏程度并缓冲爆破中振动波以获得开挖轮廓。

最后,对于特殊地质条件处理,一般包括塌方处理、涌水与渗水处理以及互环境保护等。对于塌方现象的处理,一般以预防为主,防治相结合。因此需要在施工做好实地勘察工作,在施工要确保每一道工序的质量并及时检测并反映施工情况以地质状况,根据周围岩石的具体状况,及时量测并监控地质条件较差仰坡地段并积极采取相应的防护手段。以防水和排水相结合的洞内治水法处理涌水与渗水问题,在不影响正常施工环境的基础上首先将洞内涌出的水排出,对于反坡排水则一般采用挖积水或采用排水泵等机械设备加以排除,而顺坡的排水则可挖临时排水沟进行自然排水,实际施工中围岩处涌水和渗水的治理最为关键。近年来,我国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烈,政府也越来越重视施工的环境保护,因而在工程项目设计与规划时要充分考虑施工对当地环境将会造成的影响,施工中尽量的降低对周围山体的破坏以保护当地的植被,也可以通过减少深挖路段以减轻对生态环境及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

3.公路隧道施工质量问题及其管理

3.1公路隧道施工常见质量问题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我国在公路隧道施工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在施工中不断引进尝试各种新材料、新技术以提高工程的质量与施工的效率,而另一方面,这些新材料与新材料也对公路隧道施工的工艺的要求相应提升,如果施工人员对施工环节、施工材料或者施工工艺不了解等都会导致隧道现场施工出现工程质量问题或者安全问题。

典型例子如:某施工单位对衬砌台车中线与隧道中线没有经常进行核查与校正而造成了两者出现了偏差,从而引起工程质理问题。另外,有些监理单位忽视了对工程前准备工作的复核要而出现初期支护侵限等现象。

因此如果要保证隧道现场施工的质量问题,应从各个角度出发,从各个参与方对工程质量应负的责任加以分析研究。首先,施工单位应建立并不断完善其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其次,加强施工质量的过程控制,建立起完善的施工制度与工作流程,并具有相关的一定数量的工程试验设备及工程检测仪器以满足需要的质检人员工作时用。最后,应加强现场施工的监督力度;众所周知,施工现场的控制和监督的不力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引起公路隧道工程质量问题的原因之一,因而需要施工项目的管理明确施工的每个环节质量控制的重点并在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加强工程质量的控制与监督。

3.2公路隧道施工质量管理

公路隧道施工工程是公路建设中大型工程,对它的管理是系统的且复杂的。而且公路隧道工程因施工断面大、施工长度较长以及地质条件复杂、隐蔽工程多而施工空间小等原因,不仅对施工技术要求极高而且困难重重,对于公路隧道施工质量的管理也与一般地=的工程项不同,是一个综合的问题涉及到施工的所有参与有者而且还存在重大的安全隐患与地质变化情况。对于公路隧道施工中的质量管理,首先须建立一个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但可以促进工程质量的提高,也可以降低工程施工的成本和风险。 但由于我国的公路隧道工程建设起步相对较晚,因而目前仍无专门针对公路隧道工程质量的标准。但是隧道是隐蔽工程,内在质量存在问题也很难发现更难做出相应措施进行补救,因而对其的质量管理必须做到主动并形成事前行为。要做好公路隧道工程的质量管理则要从业主单位、监理单位以及施工单位全面参与并按相关求严格控制工程各道工序与环节的质量以确保工程的整体上的质量。

业主单位应采取从工程施工开始直至工程竣工对工程质量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管理。首先在招标中,就应对招标的文件与施工设计的图纸认真审核,并咨询相关领域的资深专家或者相关的专业机构对设计加以论证以确保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同时要完善工程质量责任制以及质量检查制度和标准,施工中需实行过程控制全方位监督并加大检查力度;可召开现场观摩会并树立样板工程以发挥引导功用。另外,要对工程质量事故要狠抓并严肃处理,不但要召开现场质量分析会让其它施工单位引为荐,总结引起事故的原因并帮助承包商制定改正措施;同时建立起工程质量的举报制度,让施工的所有参与人员可对工程质量问题存在的问题举报,并且对实际存在问题加以奖励。

监理隧道工程质量是指对公路隧道施工中的所有环节与工序加以严格、系统且全面地监督与管理,须制定一套质量监理程序与规范来对工程施工质量的监理工作加以标准化和程序化以保证监理人员能够有效地控制质量和规范施工单位的工作。在施工准备阶段中监理人员要做的是熟悉审查图纸、勘察施工现场并核查工地实验室及机械设备和材料并审批施工组织设计与控制测量方面,最终目标核查施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是否达到要求,之后召开工地会议准备开工。而在施工阶段中,要求施工人员严格按照施工技术规范与质量评定标准进行施工,并对之加以质量为核心的监理,而且还要围绕一定的施工原理,对将会在施工中遇到的各种复杂问题加以预防与控制。

施工单位要健全质量控制体系并严格依照工程质量控制文件对施工工程的质量进行管理,在资源投入与施工整个过程中都要控制好工程质量。施工单位也可成工程质量管理的内部组织机构对施工中各个施工环节与工序加以管理,保证工程的有序正常地进行,并配备专业的质检人员进行全面质量和目标管理,将工程质量管理落实。为保证公路隧道工程质量要施工处的地质情况的变化成立专门的地质预报小组,对会出现的意外做出主动而超前的预报与处理,以加强地质工作和地质超前预报;如:开挖时,需要有经验的地质工程师24 小时轮流对施工现场进行监控与指导以确保各项施工措施正确。同时要对隧道现场的施工人员强调工程质量意识,并加强其技能培训,并规范施工中的操作规程。

4.总结

本文主要介绍了公路隧道现场施工中事前准备工作与施工的所要用到的技术以及注意问题,然后介绍了隧道施工工程的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尹明.《关于公路隧道施工技术控制分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

[2]王建新.《隧道浅埋暗挖施工技术研究》.吉林水利,2009

[3]宋昌学.《公路隧道施工方案及主要施工工序浅析》.中国科技博览,2011

隧道工程质量监理范文5

关键词:围岩监控量测;复杂地质条件;拱顶下沉;水平收敛

Abstract: The new railway from Kunming to the estuary line jade (River) - Mongolia (), Xiushan tunnel entrance hole is mudstone section construction, for example, the surrounding rock laid, methods and frequency of monitoring measurement point to explore, in order to receive timely, accuratemeasurement data and analysis results, the feasibility of the complex geological conditions of tunnel construction methods, the rationality of the design parameters to evaluate in order to adjust to provide effective protection for the safety of complex geological condition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unnel.

Key words: wall rock monitoring measurements; complex geological conditions; crown settlement; horizontal convergence

中图分类号: TK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0引言

随着我国铁路交通的迅速发展,全国各地先后建成许多了较大规模的铁路线路,通过这些铁路线路的建设,推动了隧道工程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新奥法技术在我国的运用。特别是复杂的地质条件下,如何保证隧道施工的安全,是每一位建设者必须优先考虑的。而隧道围岩监控量测是新奥法首要内容,是确认或修改支护设计参数和判别围岩稳定的依据,是保证隧道施工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监控量测工作必不可少,它是保障隧道施工安全的关键因素,也可为评价施工方法的可行性、设计参数的合理性以及了解围岩及支护结构的受力和变形特性等提供准确及时的依据,对隧道施工安全、质量具有决定性意义。

因此,围岩监控量测是软弱围岩隧道安全施工的“眼睛”,是判断结构稳定性、指导软弱围岩隧道安全施工“最重要”的信息化手段。不进行监控量测,将无法保证软弱围岩的安全施工。很多隧道的变形与坍方是因为没有进行量测、或没有使用量测成果而造成的,教训深刻。

1、工程概况

秀山隧道全长10.302Km,秀山隧道正洞起讫里程为DK27+060~DK37+362,隧道于线路左侧、与正线间距30m设置贯通平导,平导起讫里程为PDK27+054~PDK37+354,全长10.300Km。秀山隧道是全线的控制性工程,被铁道部评为国家I级风险隧道。该隧道地质情况十分复杂,褶皱与断层均比较发育,岩体受构造影响极其严重,岩体破碎,风化强烈,主要以IV、V级围岩为主,自稳较差。秀山隧道进口穿越三个大断层,关营断层、通海断层、泥者断层,断层受构造影响围岩破碎,完整性差,且地下水丰富,主要为岩溶裂隙水和基岩裂隙水,最大日涌水量为23.5万m3。全隧为单面坡,最大坡度为20.4‰,进口反坡排水,有轨运输重车上坡施工,隧道最大埋深467米。

2、工程地质

根据勘测资料,秀山隧道地层岩性复杂,各种地质构造(断层、活动断层、褶皱及节理裂隙等)发育,岩体被强烈挤压破碎,施工期间可能会发生(活动)断层破碎带及影响带和(倾角平缓)破碎岩层(较)大规模坍方冒顶与大变形,可溶岩地段较大规模(高压)涌(突)水突泥(砂、石),局部地段夹煤线而引起瓦斯聚集等重大隧道工程地质问题,此外,还将可能存在微弱~中等强度岩爆、膨胀岩,放射性等地质问题。特别是正洞DK29+350~DK31+520(合计2170米)穿越侏罗系中统张河组(J2Z)砂岩、泥岩夹泥灰岩地层,其中泥岩呈紫红、褐灰色,泥质结构,中层状,质软,易风化,属中等膨胀性泥岩。

根据勘测资料显示,全秀山隧道处于非全新活动断层、褶皱等构造发育,受其影响岩体节理裂隙发育,断层破碎带、褶皱轴部、可溶岩地层及可溶岩与非可溶岩接触部位,围岩自稳性差,岩溶水及构造裂隙水发育,易受岩溶、突水、突泥、坍塌等危害。秀山隧道施工可能会遇到可溶岩地段大规模涌(突)水和突泥、中等膨胀岩大变形、硬岩岩爆、断层破碎带、放射性、局部地段夹煤线而引起瓦斯聚集等重大工程地质问题。

基于秀山隧道地质条件的复杂性,为了保证隧道的施工安全,围岩监控量测工作显的更为重要。通过隧道围岩监控量测,为判断隧道空间的稳定性提供可靠的依据;利用量测信息的反馈,修改设计、指导施工;根据量测结果,提供围岩收敛趋势情况,判断围岩的稳定性与安全性,提供施工建议,以便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根据变位速度判断隧道围岩稳定程度,并为二次衬砌提供合理的支护时机,从而确保工程质量与施工安全。

3、现场监控量测

因此,在秀山隧道施工中,监控量测工作必不可少,必须按照《铁路隧道施工规范》TB10204-2002和《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TB10121-2007)的有关规定进行地质素描、隧道周边位移收敛和拱顶下沉等必测项目以及其它一些选测项目的量测工作。

3.1现场监控量测的目的是:

(1)通过监控量测了解各施工阶段地层与支护结构的动态变化,把握施工过程中结构所处的安全状态,判断围岩的稳定性、支护、衬砌的可靠性;(确保施工安全及结构的长期稳定性)

(2)用现场实测的结果弥补理论分析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把监测结果反馈设计,指导施工,为修改施工方法,调整围岩级别、变更支护设计参数提供依据;(验证支护结构效果,确认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的准确性或为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提供依据)

(3)通过监控量测对施工中可能出现的事故和险情进行预报,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

(4)通过监控量测,判断初期支护稳定性,确定二次衬砌合理的施作时间;(确定二衬砌施做时间)

(5)对工程施工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的监控。(监控工程对周围环境影响)

(6)通过监控量测了解该工程条件下所表现、反映出来的一些地下工程规律和特点,为今后类似工程或该施工方法本身的发展提供借鉴,依据和指导作用。 (积累量测数据,为信息化设计与施工提供依据)

隧道工程质量监理范文6

【关键词】隧道工程;安全风险;施工管理

1隧道施工安全管理的内容

隧道工程是城市交通轨道项目、高速公路项目、铁路建设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相较于普通的工程项目,隧道工程所处的环境较为复杂,安全风险较大,所以在实际施工设计中需加强安全管理,隧道施工安全管理的具体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1)设置安全目标。施工单位应结合隧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技术方案、安全风险类别,灵活设计可参考的“安全管理目标”,使施工人员以此为导向,规范施工操作流程,抓住隧道施工中的安全管理要点。2)确定安全管理主体。为使施工单位有序地完成隧道建设中的开挖、爆破工作,相关人员需提前进行隧道勘测、实地测量工作,所以隧道工程安全管理应从该阶段入手,评估隧道勘测、现场施工准备、施工现场管理、施工活动中的安全风险,并制订科学、合理的隧道施工安全管理方案。让一线施工人员能够基于安全管理措施,树立安全意识,主动、积极地防范安全风险,并且能够在隧道施工期间快速识别安全风险,规避风险损失。3)安全风险监测。隧道工程的特殊性导致其风险性较强,因此,安全风险监测同样是隧道施工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相关人员需借助详细的风险监测数据,识别、应对各类安全风险,制定出利于现场安全管理的措施,从而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以及隧道施工现场的财产安全,将各类安全风险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1]。

2隧道施工存在的安全风险问题分析

2.1隧道施工方案缺乏针对性

近年来,我国隧道工程安全管理技术体系逐渐成熟,但在解决隧道施工安全风险时仍存在隧道施工方案针对性不强的情况:(1)隧道施工方案在具体实施时没有对安全风险起到制约作用,施工人员在落实各类施工方案时,尚未结合隧道施工安全风险来源、类别来分析施工方案的可行性,未分析施工技术方案对安全风险的防控作用,最终使隧道施工安全管理时施工方案安全管理效能不明显。(2)隧道施工环境较为复杂,施工人员可能会面临不断变化的安全风险,所以对安全管理的灵活性有着较高要求。但部分施工单位没有持续地总结安全管理经验,制订的施工方案、安全管理计划与实际安全风险不符,最终引起不可预估的风险损失。

2.2施工时的现场管理问题

隧道施工现场管理是在现场勘测隧道工程的现场环境后,设计隧道施工方案,组织一线施工人员落实隧道设计图纸的管理工作。隧道施工现场管理包括材料堆放管理、施工组织指导、现场支护管理、隧道洞口开挖管理等内容。现阶段,隧道施工现场管理的核心在于支护管理、隧道开挖,但受多种因素影响,隧道开挖、支护过程中的安全风险较大,频频发生塌方这类安全问题,诱发严重的安全事故。因此,为保障隧道施工安全管理质量,还应重视隧道施工中的现场管理。

2.3施工人员安全意识缺乏

施工人员作为隧道工程现场管理、安全控制的主体,其安全意识、安全管理能力均会影响隧道工程安全风险的防范效果。但根据以往的隧道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可知,部分施工人员缺乏安全意识,没有严格遵守安全管理相关的规章制度,施工操作不规范,从而使得隧道施工中安全事故频发,造成严重的安全损失。

3隧道工程现场控制措施3.1优化施工技术方案

1)隧道洞口开挖。隧道工程建设中,洞口石方应通过“弱爆破”的方式进行开挖,隧道边坡、仰坡则需采用机械、人工开挖的方式,人工开挖过程中应采用“锚喷支护”增强该区域的稳定性。洞口开挖过程中,施工人员应提前进行支护、防塌陷处理,优化防排水设计,基础防护措施实施完毕后,及时加固隧道洞口的基地,进行明洞、洞门施工。为优化洞口开挖技术方案,洞门施工时可配合组合钢模、模板构件环框式洞门,并通过整体衬砌的方式确保各结构有效连接。在此期间,为在隧道工程现场控制中加强安全管理,还应明确隧道开挖流程,全方位做好安全支护处理,具体开挖顺序如图1所示。2)明确隧道初支重点。初次支护是隧道工程现场控制、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施工人员在隧道开挖出渣后需尽快进行初次支护,避免隧道内部岩层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初次设立支架时应基于围岩等级,合理布设支架,若围岩较差,施工人员应在设立支护拱架前期进行混凝土初喷,防止后期岩石掉落。另外,初次支护完毕后,施工人员应定期进行沉降观测,设置沉降监控点,但不同围岩等级,其沉降观测点的设置会有一定差异性。比如,Ⅴ级围岩、Ⅲ级围岩、Ⅳ级围岩的观测点设置间距分别为10m、50m、20m。3)重视隧道仰拱施工管理。隧道仰拱施工时,Ⅲ级围岩的仰拱与隧道现场的“掌子面”间距应控制在89m以内,Ⅳ级围岩为50m,Ⅴ级围岩为39m。并且由于隧道仰拱施工包含电工作业,所以应提前设置照明设备,岩层出渣时应加强安全防护,组织专人指导该环节的施工作业。与此同时,施工人员应定期检查、维护仰拱栈桥,使行人、车辆能够安全通过,且该区域的安全通道与掌子面距离应保持在15~25m范围内。

3.2优化施工组织管理

为优化隧道工程施工组织管理,减少安全、质量风险,施工人员应合理选择隧道施工方案,明确不同类型隧道工程中各类隧道开挖工艺的实用性。除此之外,相关人员应从质量管理、进度管理及其他方面,优化施工组织管理。对于隧道工程而言,材料进场时,应重视材料质量检验。进度管理的关键在于施工进度计划的实施,管理人员应全面安排材料进场、人员管理、作业协调、设备调用等工作。日常管理过程中检查隧道施工进度,分析各道工序、工程所需时间,监测各项施工方案的实施情况,选择最优的施工方案,使施工人员高效完成隧道工程中的各项作业。除此之外,相关人员还应加强隧道工程中的人员组织管理,优化隧道施工组织结构设计,明确相关主体在隧道质量管理、进度管理、安全管理中的责任,使其依据相关管理制度,积极履行自身责任与义务。

3.3做好隧道施工人员管理和安全风险培训工作

1)在隧道工程中,应通过系统的安全教育,让施工人员从根本上意识到安全施工的重要性,同时掌握安全防护、安全施工的方法,将隧道施工中的各类安全措施应用在施工中。比如,隧道高空作业时,建设单位可提前对施工人员展开安全培训,使其了解高空作业时应进行的安全管理内容,严格遵守高空作业时的安全制度。2)定期组织施工人员观看隧道工程安全管理案例,潜移默化地提升他们的安全意识,使其认识到安全培训、安全施工的价值,能够主动记录、分析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原因,并在施工活动中自觉规避各类安全风险,警惕安全事故。最后,建设方应定期检查隧道工程施工中的机械设备、安全防护设施,同时设计安全警示标识,对于从事危险施工作业的人,可在加强安全培训的前提下,为其购买安全保险。除此之外,施工管理人员应树立安全管理意识,全方位落实现场的安全监管工作,将安全检查作为现场管理的重点内容。在此过程中,相关人员应合理增加安全管理投入,配置可靠的安全设施,成立安全监管小组,不定期进行现场施工作业的检查[2],排查安全风险隐患、违规作业,建立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为隧道现场施工中安全管理的规范化发展提供助力[2]。

3.4加强监控量测信息反馈和交流

1)确定监测项目,选用监测设备和仪器。隧道施工活动中监控量测的主要项目有“现场地质”“现场支护情况”“拱顶下沉”等,可用的量测仪器有ISS30A数显收敛计、钢尺、水准仪、水准尺等,具体监控内容包括隧道开挖面围岩的“自稳性”、隧道洞口浅埋地表的下沉情况、围岩收敛量、支护设计合理性、拱顶下沉值等。2)正式量测时,施工人员应选择具有防震功能的测试元件,并将其埋设在隧道工程的现场“测点”处。量测前期应注意检查设备参数、设备是否存在故障问题,确认其状态良好后投入使用。测试完毕后整理所用仪器,记录量测后的数据信息,并整理其他量测资料。3)设置量测点时,施工人员可根据隧道开挖后全断面的水平基线,分别布设3个量测点,隧道起拱处水平布设1个量测点,隧道基面、起拱线下方均设置1个量侧点。隧道施工中,相关人员应重点量测隧道周边水平位移、拱顶下沉情况。首先,埋设量侧点时,施工人员应在喷锚支护完毕后,使用风钻机在隧道周边钻孔,钻孔规格为深度20cm、孔径40mm。钻孔后灌入“锚固剂”后应用固定杆件,但杆件在钻孔处的外露长度应控制在45mm以内,避免在后期因外部受力而受损。在此过程中,相同水平基线处的测点应相互平行且处于同一先线段上,确定各量测点后启用隧道数显收敛计,分别量测隧道周边水平位移情况。其次,将固定杆埋设在拱顶的量测区域,杆件外露区域需要布设挂钩。对于拱顶下沉的量测活动,量测点大小应符合量测要求、量测环境。在隧道施工中设置支护结构时,相关人员还应避免损伤量测点,若量测点因意外被掩埋,量测人员应及时重新布设量测点,保证量测数据采集的持续性。量测拱顶下沉值后,还应结合隧道实际埋深以及隧道开挖面的净高确定地表下沉的量测点。在水准尺、水准仪的作用下,隧道施工中地表沉降量测精度较高,量测数据的精度值可控制在2~3.5mm范围内。获取完成的量测数据后,相关人员应分析、整理所有量测数据,绘制位移曲线,以此促进量测后的信息反馈与交流,使施工设计人员能够结合量测后的各区域特征曲线,了解隧道施工中各区域的变形、位移情况,从而监控施工中的安全风险,加强现场的质量管理与安全管理。比如,特征曲线图中发现支护区域的围岩存在变形情况后,管理人员可快速识别安全风险,组织人员撤离。

4结语

综上所述,为实现“安全生产,安全建设”的基本目标,隧道工程施工应加大隧道安全管理力度,持续优化施工组织管理,组织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安全培训,增强其安全管理意识。在此过程中,隧道建设单位还应从技术角度出发,用先进、适用性较强的技术方案保障隧道开挖、爆破、现场支护中的施工安全,保障隧道工程安全管理、施工管理质量,提升我国隧道工程施工水平。

【参考文献】

[1]喇英阁.公路隧道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研究[J].智能城市,2020(3):21-22.

隧道工程质量监理范文7

关键词:隧道工程;质量控制;问题;原因;措施

中图分类号:U45 文献标识码:A

一、隧道工程建设施工中的常见质量问题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新时期,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先进工艺、材料的广泛应用使得我国交通运输设施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特别是隧道工程项目的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新形势。但受到诸多自身及环境因素的影响,我国隧道工程建设中的质量问题仍频繁出现,严重影响着工程的整体质量。其中,隧道工程建设施工中的常见质量问题主要包括:隧道开挖、初期支护、隧道渗水和翻浆、施工组织安排以及施工监控量测。

二、我国隧道工程质量控制管理的现状

隧道工程质量控制是项目工程建设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一直受到项目建设及施工单位到高度重视。近年来,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对于隧道应用的要求逐渐提高,使得隧道工程建设面临着新的挑战。然而,受工程难度增大、技术不足、地址及变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隧道工程质量问题时有发生,质量控制管理仍不完善,主要表现在:

(一)工程管理理念相对落后

在许多隧道工程项目建设中,缺乏整体的管理机制,没有对隧道工程建设进行全程的动态的分析认识并进行管理和控制,过多采取行政手段进行干预,在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对水泥、沙石等技术含量不高,基础施工过程中的防水、排水工程没有做到,造成质量严重脱节。

(二)整体状态病化

随着政府项目建设的整体推进,建筑工程的建设主体性很模糊,在体制上存在不健全的机制,蛮目的干预、臃肿的机制造成建筑工程的质量严重不行,尤其是当前一些隧道工程师缺乏职业道德,不能把守自己的职业底线,过分的抬高隧道工程建设的价格,从中谋取利益,致使建筑工程造价运营上存在整体的病态化,严重影响隧道工程造质量的提升。

三、造成隧道工程质量问题的原因

质量问题是决定隧道工程项目建设水平的关键,关系到隧道施工及应用的安全,对于确保隧道功能的有效实现有着重要的意义。面对我国目前隧道工程建设中常见的问题以及整体工程质量管理控制的现状,需要从根本上明确造成隧道工程质量问题的原因,从而为质量控制战略的制定提供依据。具体分析来看,造成隧道工程质量问题的原因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谈论。

(一)开挖方法的不合理

合理的开挖是实行隧道施工的第一步,由于有些施工单位技术人员综合素质不强,在隧道工程的开挖过程中,没有做好洞口的防护措施和及时排水措施,尤其是为了追赶施工进度,选择在雨季进行开挖施工,这样就会造成隧道洞口滑坡、坠石等一些坍塌现象,尤其是对于一些粘聚力小的土砂围岩,没有在开挖之前进行超前支护、开挖面喷射混凝土和安设锚杆等措施的应用,造成开挖的力度越大,质量损耗就越宽,形成开挖和支护工序的脱节,也是造成隧道工程施工质量低下的重要原因。

(二)施工测量不精准

测量对于隧道施工来说,是一个重要前提和中期施工的关键环节,有些隧道施工单位,为了节省测量的开支,既没有形成详细的测量报告书,也没有专业的测量人员与技术配套,在仪器的使用上,也是用以前的老办法,造成测量数据的不真实,给隧道工程施工带来很大的偏差。同时,在隧道开始施工后,也没有形成测量复查的习惯,没有对施工控制网进行复测,没有结合工程的进度,设置洞内控制点,随时测量计算轴线的偏差,及时发现一定的偏差,也没有采取及时的应对措施,造成施工返工以及经济上的巨大损失。

四、隧道工程质量控制管理的有效措施

在充分认识到我国目前隧道工程质量管理控制重要性和现状的基础上,隧道建设发展要求必须结合质量问题的影响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战略对策,利用现代化工艺技术和先进材料,对隧道工程质量进行有效的管理控制。对此,本文针对隧道工程质量控制管理的实施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

(一)重视材料的监督管理

材料质量是影响隧道工程建设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在整个项目工程质量控制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隧道工程质量控制管理要求必须重视材料选择、做好材料监督管理。隧道工程建设施工的主要材料包括砂、石、水泥、钢材以及防水材料等,其所需数量及投资巨大。这就需要施工单位采取招标或业主统供的方式进行材料采购,以防止以次充好和偷工减料等问题的发生,从而确保工程质量。

(二)完善隧道工程质量问题责任追究制度。

在实施隧道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建立领导责任制,明确各施工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具体施工负责人等层层责任追究制度,严格追究领导责任,加强监督管理。

1.成立专项检查领导小组。施工单位对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高度重视,坚持把抓好施工质量作为第一要务来抓。

2.落实惩治和预防质量问题工作规划。制订惩治质量问题实施方案,对责任分解、组织考核、责任追究等工作作具体规定。明确一把手为质量工作总责任人,各项目、技术等为直接责任人。

3.实施责任追究制度。完善首问责任制,强化责任意识。建立监督制度,开辟网上公开栏,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杜绝一切机戒性和形式上的监督,不要使招标单位和机构有过多行为空间。通过严格的制度来完善,并建立行之有效的问责制度,对涉及隧道工程建设施工中的每一个质量进行细化,进而形成环环相扣的责任追究制度。

(三)强化隧道工程施工每一个细节环节的质量管理。

抓好隧道工程施工质量中涉及到的建设、监理、设计、施工等几个大环节,包括编制计划的实施、技术要求的提高、整体素质的拓宽等诸多要素。严格按照国家质量要求标准,针对不同地区、环境实施不同的施工技术方案,监理在全盘监控施工质量的同时,对施工中违反材料要求、偷工减料或者质量不符合要求的,立即给予制止并且责令停工、返工等行为处罚,对质量管理做好事前、事中、事后等不同的控制手段,对用于工程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设备和运到工地的机械等进行控制。在技术层面的要求上,应严格按照施工要求,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四)提升技术应用规范隧道工程的质量验收。

隧道工程质量控制管理要求必须实行工程质量评定和工程验收的有效手段,对市政公路建设施工出现道路裂缝、塌陷、沉降、变形等质量问题,及时要求施工单位给予修正,对施工时间、水分控制、温度、载重量等进行严格审查,对于一些表面的质量问题,进一步查明问题的性质和产生的原因,对于可能造成断裂等现象,及时纠正。因此,应加强对隧道工程施工中支护质量的控制,严格按照钢拱架连接处应该设置锁脚锚管的要求,对于隧道施工中超挖部分严格采用喷射混凝土的方式来充填密实,以免造成空洞以及片石等其它物品的进入,影响隧道工程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 杜菊红; 黄宏伟,熊玉朝 . 小净距隧道净距研究及施工技术应用[J].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 3) .

[2] 衡会 . 隧道施工安全质量控制措施探讨[J]. 技术与市场,2011,( 4) .

[3] 成飞 . 关于隧道施工质量控制措施的探讨[J]. 科技资讯,2011,( 4) .

[4] 冯俊,郝卫东 . 双层暗挖隧道在北京电力工程的应用[J]. 市政技术,2010,( 2) .

隧道工程质量监理范文8

关键词:大型山区;高速公路隧道工程;建设管理

1勘探设计管理

1.1优化线路方案

在进行大型山区高速公路隧道工程的勘探设计管理时,要做好线路方案的优化选择。依照施工场地的地形地质特点进行隧道方案的比选和确定,让高速公路的隧道施工满足相应的建设质量标准,符合相应的环保质量要求,让隧道施工与当地的地形地质、水文环境进行有效的融合,降低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让绿色施工成为可能。在进行线路方案确定之前,要进行方案的可行性测验,通过对当地地质水文条件的调研,按照前期的勘察资料,拟定测绘出相应的比选线路方案,进行隧道线路的合理选择。

1.2地质勘察监理

地质勘察是隧道工程建设的重要一环,地质勘察的质量水平直接关系着后续隧道工程建设施工的有序开展。地质勘察具有极强的专业性,需要专业的地质勘察监理人员来对隧道工程项目的地质勘查工作进行监督、管理。地质勘察监理的方式主要有巡视、抽查、旁站等。地质勘查监理人员需要依照施工的段落、建设的工点对隧道工程进行地质的调绘、钻探、物探以及原位测试等的监理,通过有效的地质监理及时的发现相应的地质问题,针对问题有效的进行监督整改,让问题扼杀在摇篮中,让隧道勘察的资料更加的详细、精准,提高后续施工建设的成效。

1.3围岩等级细分

在隧道工程的设计中围岩等级的细分和支护参数的研究,是极为重要的设计内容。以三车道的高速公路隧道工程为例,应该让隧道岩体的围岩稳定性符合相应的亚分级标准,诸如将Ⅳ级围岩细分为Ⅳ1、Ⅳ2、Ⅳ3等亚级;将Ⅴ级围岩细分为Ⅴ1、Ⅴ2、Ⅴ3等亚级,以此类推、由此及彼,让隧道岩体的围岩级别与隧道施工实际更加的贴合,让围岩的分级标准更加的精准、有序。然后再根据相应的围岩亚分级标准,进行支护参数的相应设计,对隧道工程的开挖方案、支护类型、结构形式等进行逐一的确定。

1.4隧道渗水处理

水渗漏是许多高速公路隧道作业存在的通病,一般当隧道作业穿过相应的富水段时,就有发生隧道水渗漏的可能。因此在进行隧道工程的勘察设计阶段要进一步加强对水渗漏的有效预防和合理处置,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进行地下水的综合利用和合理处置,采取防堵结合的方式,进行隧道工程富水段的优化处理。

1.5洞口景观设计

隧道工程的洞口景观设计应该美观实用,绿色环保,尽量降低对周边生态环保的破坏,让洞口的施工建设依照山体结构的走势发展,让其与周围景观合二为一,减少刷坡作业,优先采用端墙式或削竹式的洞门形式。

2工程招标管理

2.1充分利用洞渣

在隧道工程的招标阶段要对洞渣的岩性和性能进行相应的核查,在查看洞渣的岩性和围岩级别之后,以此为依据进行洞渣的二次利用。例如可以将洞渣加工成相应的碎石,用于高速公路路基的填筑及路面的建设,由洞渣加工而成的碎石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可以在提高路基的稳固性的同时,有效降低公路建设的成本投入。

2.2制定专用条款

在隧道工程的招投标阶段要对合同的专用条款进行相应的设置,尤其是要对高速公路隧道工程的施工工艺和专用设备进行具体、详细的要求、规定,确保施工工艺的质量达标,专业设备的有序运行,为隧道工程的高质量运转、安全化作业提供相应的合同保障。同时还可以针对隧道的施工特点和质量要求,设置相应的优质优价条款,执行相应的优监优酬制度,让工程建设中的优秀工作人员得到相应的嘉奖和鼓励,调动工程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侧面促进隧道工程建设进度的稳步提升。

3施工质量管理

3.1严格方案审查、重视技术交底

在隧道施工建设正式开始之前,施工单位要组织相关的隧道技术人员对相应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法、施工工艺进行相应的技术审查,只有核查合格、检验通过的隧道建设方案才能进一步施行。与此同时,专业的技术人员还要与一线施工人员做好相应的技术交底工作,将相应的设计要求、施工措施、操作规范、安全技术等深入贯彻给一线施工人员。让一线施工人员能够按照施工设计图纸的要求,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的隧道施工作业。

3.2执行关键材料、设备准入制

在进行隧道作业的施工建设中要执行严格的关键材料、设备准入制,所有的材料、设备都要验收合格后才能安排入场,建设材料的质量和规格要符合相应的建设标准,设备的运行要正常有序,建设企业应该选择有实力、有信誉、有资质的供应商展开长期合作,确保材料、设备供应渠道的安全稳定。

3.3推行施工建设的标准化、精细化管理

高速公路的隧道工程是一个较为专业、复杂的作业环节,在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对施工的作业流程、工艺方式、技术方法等展开标准化的管理,只有确立相应的是施工标准,才能让后续的施工建设有据可依、有迹可循,让其不至于陷入盲目和盲从。同时建设企业应该对隧道作业的关键环节进行重点把握,对隧道工程材料、设备、技术、工艺等进行精细化的管理,依照相应的施工建设目标,将施工作业做实做细,让施工建设精益求精。

4安全生产管理

4.1实行隧道安全施工标准

严格实行隧道安全施工标准,提高隧道工程作业的施工安全性,给隧道工程作业提供安全化的标准指南,进一步提升高速公路隧道工程的施工管理水平,有效减少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做到施工建设“零工伤、零事故”。执“全过程、全覆盖、全天候”的安全管理机制,将安全作业落实到隧道工程建设的方方面面,“不留死角、不留盲点、不留隐患”。

隧道工程质量监理范文9

【关键词】煤层瓦斯隧道;施工技术;注意事项

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不断发展,穿越煤层的瓦斯隧道建设越来越多,施工难度也越来越大。例如南吕梁山隧道4#斜井有一段正穿煤系地层,存在煤与瓦斯突出、煤层自然发火的危险,施工难度很大。因此,对于煤层瓦斯隧道的施工特点及注意事项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1、煤层瓦斯隧道的施工特点

1.1需配备地质信息预报系统

由于煤层瓦斯隧道施工的特殊性,其施工环境危险系数较高,因此其地质信息的预报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一般的地质预报采用地质调查、地质雷达以及红外线探头等技术的结合来进行地质预报,还有一些大型的煤层瓦斯隧道施工中会使用更为先进的信息化、计算机化的设备来进行地质信息预报,预报时效性和准确率更高。

1.2需配备危险监测系统

煤层瓦斯隧道中的危险监测系统一般分为两种,第一个种是人工监测系统。由于煤层瓦斯隧道施工的特殊性,其施工环境中可能存在瓦斯等对人体有害的气体,因此在煤层瓦斯施工过程中需要配备具有相关资格的瓦检员,同时瓦检员还会配备便携甲烷传感器等有害气体的检测仪器;另一种是全天候自动监测报警系统。工况环境中会安装瓦斯探头,一旦探头发现瓦斯气体,信息就会反馈给控制中心,然后控制中心会发出警报并切断工作用电源。

1.3配备进洞管理系统

煤层瓦斯隧道的施工环境中一般会配备进洞管理系统,这个系统由两个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进洞人员自动跟踪系统,一部分是人工值班制度。前者有电子信息设备通过要求进洞人员刷卡等方式自动跟踪进洞人员,后者是指执行人工值班制度,通过设置专门值班室、人工登记、巡逻等方式跟踪进洞人员。完善的系统管理系统对于施工人员的保护、事故的发生时的救援工作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4电力管理良好

煤层瓦斯隧道内的电力系统的良好管理不仅能够提供电力保证整个施工设备以及安全检测设备的运行,而且良好的电力设备管理对于事故后的救援也意义重大。良好的电力管理包括制定专门的电力管理方案、电力供应采用多电源供电、电力系统维护及时等。

1.5施工环境通风系统设计良好

施工环境中的通风系统设计对于隧道内瓦斯等有害气体事故的发生有直接影响。一般情况下,低瓦斯区段采用压入式通风,高瓦斯区段采用巷道式通风;煤层瓦斯隧道开挖面必须采用独立通风;隧道内的氧气含量不能低于20%等。想要满足这些通风要求,就必须设计良好的通风系统。

1.6爆破作业特殊

由于煤层瓦斯隧道处于煤系地层之中,其爆破作业与一般的爆破有许多不同之处,包括煤层瓦斯隧道爆破使用的炸药必须是专用的炸药,爆破起爆方式必须是电力起爆、装药方式和装药量有特殊要求等。

2、煤层瓦斯隧道施工的注意事项

2.1注意煤层瓦斯隧道的绝对瓦斯涌出量

在正常的施工情况下,煤层瓦斯隧道单位时间内涌出的瓦斯量叫做绝对瓦斯涌出量。其一般可以通过总回风风量以及瓦斯浓度测试出来。隧道内的绝对瓦斯涌出量和隧道所处的地质情况有很大的关系,一般来说,接近煤层时瓦斯涌出量会显著增加。人们可以通过测定绝对瓦斯涌出量来确定隧道的瓦斯等级。由中铁十一局第五工程公司承担建设的南吕梁山隧道4#斜井穿越石炭系太原组(C3t)、本溪组(C2b)煤系地层,该段煤层具有自燃性,煤尘具有爆炸性,为主要瓦斯逸出区。

2.2完善安全监测系统

完善的煤层瓦斯隧道安全系统应该包括能够提前预测地质信息的地质信息预报系统,能够及时发现危险的危险监测系统以及能够跟踪施工人员的进洞管理系统等。对于地质信息预报系统,可以加大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整个系统地质信息预报的时效性和准确度;对于危险监测系统,可以采用互补型的监测方式,避免单一监测方式带来的数据不准确问题。一方面,可以采用人工监测方式和全天后自动监测报警系统进行互补,自动监测报警系统可以24小时不间断监测隧道内的工况,及时发现瓦斯泄漏等危险情况,而人工监测可以弥补自动监测系统的监测盲区,随时对一些细微的地方进行安全监测;另一方面,可以采用便携式沼气报警仪、便携式光干涉式甲烷测定器以及瓦斯监控系统等多种监测设备协同工作,共同监测安全情况,保证相关数据的准确性。另外,进洞人员管理也应采用人工值班制度与进洞人员自动跟踪系统互补工作,通过人工值班登记、巡查和电子设备刷卡进洞等方式,确保掌握每位进洞人员的相关情况,便于进洞人员的管理和事故发生时的救援行动。南吕梁山隧道4#斜井施工过程中,制定了瓦斯监测和安全施工细则,并采用了较为完善的危险监测系统,较好的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2.3使用合适的电力设备

由于煤层瓦斯隧道施工环境的特殊性,其施工电力设备的选用需要给与一定的关注。在隧道内非瓦斯区和低瓦斯区可以使用非防爆型电力设备,而对于工作于高瓦斯区和瓦斯突出区的电力设备,一定要选用防爆型的。在南吕梁山隧道4#斜井中,由于其存在爆炸性的煤尘,容易发生煤尘和瓦斯综合性爆炸。因此,4#斜井中使用的电力设备应该是具有防爆特性的设备。

2.4采用特殊的爆破施工技术

为了适应煤层瓦斯隧道内的施工环境,爆破作业必须采用特殊的爆破施工方式。首先爆破用的炸药必须是煤矿的许用炸药,雷管必须煤矿的许用雷管,并且要使用毫秒延期雷管,最后一段雷管延时不能超过130ms;其次,爆破眼要采用湿钻的方式,孔深不应小于0.6m;再次,装药方式采用正向连续装药,装药量一般不大于炮孔深的1/2,并用水炮泥或者黏土炮泥做好炮眼的封堵;然后,起爆方式采用电力起爆,爆破方式采用正向爆破,电源以及爆破的连接方式最好采用串联连接,并注意安排起爆的对策;最后,在爆破作业中,还要控制爆破产生的空气冲击波及其辅助技术的使用,防止反复叠加的空气冲击波引爆易燃气体。南吕梁山隧道4#斜井施工过程中会穿过煤层瓦斯地段,其爆破施工必须采用特殊的爆破方式,以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3、结语

煤层瓦斯隧道施工技术尚有许多需要探讨的地方,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也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但是随着信息化技术在煤层瓦斯隧道施工领域应用的增多,相关施工技术、规范的不断完善,相信很多煤层瓦斯隧道施工的问题都会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1]王德明.矿井通风及安全[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5.

[2]张铁岗.矿井瓦斯综合治理技术[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1, (3).

[3]张延瓦.斯隧道的界定与施工安全防护措施[J].探矿工程,2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