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集锦9篇

时间:2023-02-28 15:32:33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范文1

关键词:法律英语 案例教学法 教学模式

一、法律英语的概念

英语国家称法律英语为“Legal Language”或“Language of the Law”,即法律语言,主要是指律师、法官、法学工作者所使用的专业语言。法律英语是以英语共同语为基础,在立法和司法等活动中形成和使用的具有法律专业特点的语言,是指表述法律科学概念以及诉讼或非诉讼法律事务时所使用的英语。法律英语具有复杂性、准确性、庄重性等独特的语域文体特征,同时其词汇系统、内容、风格、句法、篇章等表现出与普通英语的极大差别,这是法律英语的教学具有极强的专业性特色。从性质上讲,法律英语属于专门用途英语(ESP),简而言之,法律英语这门学科是与特定的法律职业有关的英语。

二、法律英语教学方法的特点

法律英语是法律科学与英语语言学之间的交叉学科的这种学科性质决定了其研究的问题和涉及面都会较为宽泛,其教学方法也具有其独特的特点。一方面要按照法律的观点、方法以及法律规范的特殊需求来研究英语在法学理论与实践中的运用;另一方面要运用语言学,尤其是应用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来研究法律英语的教学。

因此,法律英语的教学方法应该既有别于一般用途英语(EGP)的教学方法,又有别于法学的教学方法。一般用途英语的教学程序是“词汇――句型――语法――文章”,也就是先从单词入手,再通过一定的词汇量进行阅读,从而提高读、写、译的能力。而在法学的教学方法中,则是通过教学的指导,学生多层次、多方位地对案例进行讨论,特别是通过老师从理论上、法律法规上对学生的各种观点进行指导,从而加深学生对具体法律、法规的理解。而法律英语的教学程序是“文章――句法――句型――词汇”,也就是通过阅读文章入手,再从句子和词汇的学习上升为对文章整体意义的分析,使学生能够通过对语言内容的正确理解和准确表达来掌握法律语言形式,并通过实际案例使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得到提高。我们可这样认为法律英语的教学方法是将外语教学方法与法律教学方法的结合,即“用法律学习英语”和“用英语学习法律”相结合,使学生在了解一般法律、英语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英、美法学教材和著作的选读来提高血的英语应用能力、从而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

三、案例教学法的概念、特点及程序

1.案例教学法的概念

近几年来,随着法律英语教学理论的发展,案例教学法已经成为法律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研究的对象。案例教学法(Case Method)又被称为“苏格拉底式教学法”(Socratic Method),是英美法系国家如美国和加拿大等国法学院最主要的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是哈佛法学院前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朗得尔(Christopher Columbus Langdell)于1870年前后提出的,并最早应用于哈佛大学的法学教育中。这种教学法的特点是主要采用对话式、讨论式、启发式的教育方法,通过向学生提问,不断揭露对方回答问题中的矛盾,引导学生总结出一般性的结论。案例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创性地从句子和词汇的学习上升为从篇章整体意义和篇章分析进行教学的局面,立足于语言的使用和交际,使学生能够通过法律语言内容的正确理解和准确表达来掌握法律语言形式,并通过实际案例是学生的法律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得到稳步的提高。因此案例教学法对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怀疑和批判精神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案例教学法的特点及程序

“案例教学法”的基本特点是以实际案例的分析作为教学内容,以学生充分参与讨论作为手段,以案例分析作为考试的题型。但是由于法律英语横跨了法学和语言学两个学科,所以在法律英语授课中的“案例教学法”有其独特的特点。具体来说就是:老师指导学生具体的案例为范本,让学生先从文章的总体入手,分析案例结构、写作方法、中心议题及其中的法律原则和制度,然后研究段落的衔接、连贯性及段落的中心议题,并在此基础上学习主要的词汇,重点句子和特殊语法的用法。

其实课堂案例教学并没有特别固定的模式,笔者在多年的法律英语教学中,逐渐总结出4个教学环节。第一个环节是教师的课前案例布置。在上课前教师应选取或编写法律英语教学内容相关并具有代表性的案例,然后分发给学生,对于案例中所涉及到的知识点以及可能在讨论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应给予适当的提示,学生应该按照教师布置的案例进行课前准备并进行分析(如果有条件学生可以将准备的内容做成PPT格式,方便同学之间的交流)。在这个环节中,我们还运用到了任务教学法,教师应在课前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使具有相同兴趣和不同能力的学生合理的搭配在一起,使之具有一定的互补性。然后各小组自己推选组长,我们实行的是任务包分制。也就是在小组合作中,老师把任务分给各个组长,而组长确保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独立的任务。另外,如果有条件的话,在课堂上还可以通过模拟法庭(mock trail)的案例教学模式,也就是将学生分为控诉组(prosecution),辩护组(defense),陪审组(jury),并分配角色如法官(justice)、原告(plaintiff)、被告(defendant)、证人(witness)、嫌疑人(suspect)、辩护律师(prosecuting attorney)、陪审员(juror)、书记员(court report)等。课前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第二环节为课堂辩论。以小组为单位,先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辩论,然后由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对案例进行分析,阐述各自的观点,并做小结称述。在这过程中,每一步骤都要用英语表述自己的见解,有利于学生把握有关法律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第三个环节案例总结阶段。通过学生的案例分析、讨论、辩论之后,教师应及时对此项案例进行补充讲解学生未谈及的相关知识点,并对学生的表现加以评价,总结本次讨论,同时将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为平时成绩记录在案(以便在期末考评时,教师可以参看该学生的平时表现),最后教师还应激励学生更好地参与讨论。第四个环节是撰写案例报告。经过小组、全班的讨论之后,教师应要求学生在课后撰写案例报告,旨在培养学生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

在整个课堂设计上,教师的作用不单单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领学生在案例分析中学会思考,培养学生用英语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和锻炼法律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

四、案例教学法在法律英语教学中的问题

目前案例教学法虽然在国外已经成熟,但随着在我国法律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探索、研究过程中,制约案例教学法的因素也不断的产生。

1.教师专业素质的制约

由于法律英语是一门交叉学科,所以在授课过程中应该两者都兼顾,既要培养学生用法律思考,又要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因而案例教学法对讲授法律英语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水平及责任心要求相当高。除了在英美法律制度的领域内有较深的造诣外,还必须掌握法律英语的语言特点,从而在实际教学中实现好“用英语学法律”和“用法律学英语”的双重目的。同时还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与实践经验,并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但是目前许多开设法律英语的学校,其教师来源主要有两类,即英语专业教师和英语程度较好的专业课教师。前者虽然是英语专业出身,英语语言功底扎实,听力、口语俱佳,但是却对法律英语所涉及的专业知识缺乏足够的了解,法律知识匮乏,无法从专业的角度对法律方面的知识进行深刻和全面的把握。后者虽然具有一定的英语水平,但是对英语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够充分。这样就出现了片面强调“法律”或者“英语”的局面,学生老师都很头痛。

因此,为了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授课老师最好是选择英语基础的法学专业老师,或者是具有法学学历、懂法学的英语教师,或暂时聘任外籍法学专业教师讲授法律英语课程。

2.案例资料的制约

课堂案例教学模式第一个教学环节就是课前布置案例,也就是教师在课前着手选取或编写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同时学生也得在课前进行大量的阅读案例资料。这就需要以大量的案例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为前提。但是由于社会形势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尤其是一些时事政治性的变化,而目前出现的法律英语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中的案例无法及时的反映出来。而我们总不能使教育去满足已逝去的时代需要,而应该有一定超前性,使之适应未来的发展。因此法律英语的案件材料就这就需要教师寻找甚至自己编写必要的教学资料。然而教师的工作精力是有限的,所以有时自行编写的案例很粗糙。因此当然教师在编写案例是,要注意个意志与实践情况的结合,既不能主观地剪裁材料,又不能直白地记录教材,要把法律的理性与案例的客观性有机结合起来。当取他人材料时,要认准那些目标明确,方法得当而形成的案例。必要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讲授内容的需要将诸多案例进行组合等方面的加工,使之更加典型化。

3.课堂设计的制约

据了解,有部分老师在授课过程中,都称使用了案例教学法,但是实际上只是在课堂上举了一些案例而已,并没有进行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这只能称为“举例说明”,在其课堂设计上,课堂上的主角永远是以老师教授为中心,学生依然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和记忆知识的机器。这种课堂设计教师可以系统地完整地把法律知识传授给学生,但却较少鼓励学生对这些法律知识提出挑战和怀疑。久而久之,学生就不会再去主动地认真地思考问题、讨论问题。这与我们法律英语的教学目标是不相符合的。那么这样的教学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又有何区别?

所以,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应转变观念,课堂设计应“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案例教学法就是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因此在案例讨论中,教师应由传统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而学生应由被动的学习转为主动地探求和获取知识技能,并且教师在讨论中,只能以理服人,不能过多的干预,强迫学生接受自己的观点。教师是主角,因为整个过程是由他来主导,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学生也是主角,课堂上80%的时间都应交给学生,由他们各抒己见。教师和学生通过案例讨论交流互动,相互合作,互补不足,可以把枯燥、抽象的理论变为生动气氛活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易懂易记,印象深刻,最终回归教学目的。

五、小结

当然,虽然案例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有较大的提高,但却难以使学生获得系统和完整的法律知识。同时这种互动方式和讨论方式的教学方法,只是适应部分学生,而不是所有的学生,因为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而且上课的学生人数太多,因此,完全采用案例教学法的方法可能只有少数思维敏捷,口才较好的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展示。因此,在必要的时候,教师应该灵活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融合案例教学和其他教学方法,取长补短,完成高效率教学。虽然案例教学法有其自身的缺陷,但是,案例教学法符合法律英语的ESP性质和要求,是一种启发性、实践性的教学方法,必然将得到越来越多的推行。

参考文献:

[1]樊爱茹.法律英语的特点及翻译[J].包钢科技, 2003,(3).

[2]牛晓.法律英语教学模式的探索[J].实践与探索,2009,(6).

[3]王青梅.法律英语教学模式的探索――以案例教学法为例[J].宁波大学学报,2003,(5).

[4]张新颖:高校法律英语教学方法研究.2007年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陈建平.案例教学法与商务英语教学[J].宁波大学学报,2004,(5).

[6]张娟娟.法律英语的“案例教学法”研究[J].高教研究,2006,(4).

[7]刘黛琳.高职高专外语教育发展报告(1978~2008)[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8]郑勇.法律英语教学的困境与出路[J].法制与社会,2010,(2).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范文2

[关键词]商务英语 案例教学 任务型教学 语言能力

[中图分类号] 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11-0099-02

一、引言

在大学课堂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不但对理论教学起到辅助作用,而且在某些学科中日益占主导地位,成为教师采用的主流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因其方法论上的独特性,研究问题的现实性,资料收集的广泛性,适用范围的针对性,因果解释的不可替代性,案例选取的典型性等特点深受学生的喜爱。学生通过案例可以很好地理解和内化所学理论。商务英语教学是一个兼商务专业课程和英语语言教学课于一体的教学。如果学生认为,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学习任务与他们将来从事的职业相关的话,他们就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Donna,2000)。

二、案例型任务教学

Willis (1996)在她的《任务型学习概要》一书中介绍,任务型教学法与交际教学法直接相关,并重视真实交际的需要。在任务型教学中,任务的完成侧重语言的意义,而不是语言的形式,这也正是任务与练习的区别之所在。在练习中,语言的形式,而不是意义受到重视,同时要求学生完成由教师选取的词汇和语法练习(贺杰,2013)。任务型教学为语言学习者提供自然的语言接触机会,学生可以借此机会使用目标语言表达思想。在这一语言教学活动中,语言学习者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任务环节,他们有更多独立思考的机会,并在自己的学习小组内自由地表达观点和想法。从教学的角度看,任务型语言教学强调:基于需求选择内容,用目标语言互动交流,在语境中理解文本,语言学习者既重视语言本身,又关注语言学习过程;增加学习者的个人学习经历,关联课堂语言学习与课外语言运用。

(一)任务前阶段

在这一阶段,教师为学习者设定话题,确定任务中使用的词汇和短语,帮助学习者领会任务指令,并要求学习者为此做好准备。

(二)任务环节

这一环节包括:1.分配任务――学习者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教师随时做好监督工作。2.计划――学习者以口头或书面的方式向全班同学汇报完成此项学习任务的结果,这一过程做出的决定和发现。3.汇报――要求一部分任务小组向全班同学展示汇报资料,或彼此交换书面报告,进而比较讨论结果。

(三)语言要点

1.分析――学习者观察、讨论具体的语篇特征,或者录音记录。2.练习――在分析中或分析后,对出现在文本或语篇中的词汇、短语和句式进行训练。Willis列举了七种能成功应用于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口语和书面语任务类型。商务英语学生在学习中要面对真实的商务任务,并决定怎样用他们在商务英语课堂上学习的目标语言和在专业课堂上学习的专业知识来解决商务问题。比如:列举――激励因素、管理角色和展示,排序和分类――薪水待遇和成功因素,比较――现实问题、案例研究、协商洽谈和处理投诉,分享个人经验――职业生涯规划,项目和创设任务――创办公司、创建培训机构、开展市场营销活动以及产品设计等。

三、案例教学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优势

在商务英语课堂上使用案例教学,无论是从教师的角度,还是从学生的角度都颇具益处:1.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反思性学习能力;2.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案例教学有时会蕴含很丰富的信息,学生须将这些信息压缩成符合逻辑的内容,进行合理组织,并清楚地理解问题;3.培养学生的管理、沟通技能,如举行会议、合同谈判、演讲等;4.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和口头沟通能力,也可以训练学生的非语言沟通技巧;5.鼓励语言学习者协作学习和进行团队合作;6.强调在自然的环境中使用英语开展商务活动;7.模拟真实工作情境,要求学生投入到管理、沟通之中;8.为英语学习者提供高动机,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商务情境中解决商务问题。

四、案例教学的实施阶段

1.介绍案例:教师提前给学生阅读案例,并让学生讨论问题和要点,教师检查学生对案例要点的理解程度。

2.确定问题:学生讨论公司状况,分析大量数据,做SWOT分析,并提出公司目标。

3.解决问题:让学生分组分析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学生参加会议和洽谈旨在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会议中,主持人要起草会议日程,并主导会议的开展。在会议期间,学生应该详细记录,公开确定公司项目、评估项目、选择最佳项目,制订公司行动计划。

4.展示解决方案: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提出他们的行动计划。为了保证所有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给每个学生展示的机会。

5.评估方案:学生讨论不同的解决方案。在观点展示中的一些主要观点上要达成一致意见。

6.后续活动:要求学生撰写电子邮件、备忘录、信函、报告等。

7.反馈:理想的反馈要求学生自我评估自己在课堂中的表现。然后,学生之间进行互评。总之,小组完成的任务应得到评估、批判、赞赏、讨论甚或仅仅是倾听。

五、教学案例的介绍和实施步骤

(一)教学案例的引入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仅仅把案例交给学生,并希望他们领会如何使用这个案例是远远不够的。有许多方法可以向学生介绍案例:

1.和学生一起完整地阅读教学案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处理任何词汇或语法问题,可以要求学生用视觉的形式表现背景信息,也可以使用黑板或白板展示公司背景。

2.为学生提供一些分析案例的语言和信息。在分析案例时,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1)多阅读几次案例;(2)确定主要问题;(3)制订公司目标;(4)确定公司项目;(5)制定评估项目标准;(6)选择最佳项目;(7)决定如何实施该项目;(8)制订行动计划应用解决方案。

3.提前讲授案例讨论中所需的语言。教学中,教师选择自己想关注和讲授特定语言的技巧很重要。以组织会议为例,我们可以做如下工作:(1)为学生提供可以训练学生技能的网站,让学生从中搜索到有用的信息;(2)让学生去图书馆阅读大量有关交际或组织会议的书籍;(3)头脑风暴――一些组织会议的重要概念,如会议类型,出席会议的人员和组织会议所用的动词等;(4)组织会议的语言――为主持和参与会议的学生提供有用的语言输入,比如不同意、打断、发言等;(5)让学生熟悉会议文件――议程的形式和内容,时间和备忘录;(6)把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二)课堂案例教学的实施

学生分为两个小组(每组最多6个学生)讨论同一案例的不同层面。因此,找到一个拥有两个明显不同层面的案例是个不错选择。教师必须提醒学生,他们需要根据案例中的可用信息,提出建议,作出初步决策。在一个半小时的讨论中,课堂时间分为三个半小时时段:

1.会议(30分钟)――小组会面,讨论案例任务。把学生分为A、B两个小组,讨论案例中所分配的任务,并选一个学生主持会议和制定议程。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提前准备议程,确保每个人都有一份材料或让他们在白板上编写自己的议程。学生讨论并提出建议,然后用幻灯片展示。教师应该告诉学生,他们提供的画面要清楚,内容要简洁,语义要连贯。同时,教师要给学生有均等的发言时间。

2.展示(15分钟 / 组)――A组学生将讨论发现展示给B组学生,反之亦然。为了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的第三环节,要求学生做详细笔记。学生需要对本组未解决的问题进行分类,这一环节可视为信息交换环节。

3.讨论(30分钟)――所有学生一起讨论他们的发现。学生比较不同的结论并提出合理的建议。在讨论中,教师要鼓励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并达成共识。

(三)课堂汇报

所有课堂案例都需要汇报,包括语言、技能以及支撑文件和书面交际。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用各种方法来解决学生在语言使用中出现的错误。教师可以根据这些错误有针对性地编写习题,也可以简单地总结这些主要错误以达到解释正确语言形式的目的。至于会议和演讲技巧,教师应该在如何提高这些技巧上提供意见,包括亲和力、肢体语言、眼神接触等。

六、结束语

总之,案例教学与任务型教学结合应用于商务英语教学,不仅是简单的英语知识和专业商务知识的相加,更是学生在具体的商务情境中习得语言,领会如何在商务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流畅、恰当地使用英语的过程,这种有机结合使得商务英语教学更加有效。

[ 参 考 文 献 ]

[1] Donna,S.Teach Business English[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范文3

本文作者:王梦妍工作单位:武汉大学

魁北克省的语言立法

魁北克省的语言立法过程主要体现在一定时期的法案中。下面从立法背景、立法过程、重要法案几个方面进行介绍。(一)社会背景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的“沉默革命”(révolutiontranquille),是魁北克开始以立法方式拯救法语的社会背景。“沉默革命”这个名词在加拿大《环球邮报》中被一个匿名作者第一次使用,它代表的是1960年到1966年之间,魁北克省经历的一场迅速的社会转型运动。虽然其持续时间只有短短6年,但对魁北克以及整个加拿大的影响却十分深远。60年代之前,魁北克社会被极其保守的意识形态统治着,保留着过时的传统价值观。1960年6月22日,魁北克自由党在选举中获胜,随即围绕现代化目标展开一系列果断坚决的改革措施,涉及经济、政治、宗教、教育和社会保障体系各个领域。与语言立法起步关系最大的是同时代兴起的新的民族主义。在几年内,法裔加拿大人集体身份认同的重点从宗教方面转移到了更为世俗的语言方面。这场运动提出了改变魁北克与联邦的关系、提高说法语者进入政治经济领域高层的机会。一方面,魁北克的法裔加拿大人认识到,自己虽然是整个国家中的少数群体,但在魁北克却是大多数,因而有权用魁北克省的公共权力来发展自己的文化,改善自己的社会状况;另一方面,受益于教育体系改革在“沉默革命”之后形成的新一代法裔高端人才,他们也不满难以进入经济社会核心的现状,要求政府在语言运用领域进行积极干预。魁北克省政府在1969年第一次以立法提案回应了这些要求。其后,法律经过几番变动,但源于“沉默革命”的主要立法目标却一直未曾改变:提高法语在经济与社会中的地位,以及使新移民进入法语学校学习。(二)63号法案1969年,魁北克省内的法裔群体与其他母语的群体,在教学语言这一主题上产生了严重的冲突。法裔魁北克人希望政府能够对教学语言做出明确要求,而其他母语群体的成员却依旧想将子女送入用英语进行教学的学校学习。面对冲突,省议会通过了《鼓励使用法语的法案》(loipourpromouvoirlalanguefrancaiseauQuébec),即63号法案。法案保留了家长为子女选择教学语言的自由,但要求那些接受英语教育的孩子掌握“一定的对使用法语的认识”,要求移民应当“从到达魁北克或甚至是离开原国籍所在国时起,就拥有一定的对法语的认识”。法案还规定:在公共告示中,法语应能够被优先使用;法语应成为魁北克企业中的工作语言。这些措施是革新的、开创性的,然而由于没有强制性的条款,在司法中的作用受到很大限制。因此,大多数的法裔魁北克人相当抵触这一法案,认为它实际上导致了魁北克被英语化。他们要求重新立法,采用强制性的措施保证法语的使用。(三)22号法案魁北克法裔的要求得到了政府的回应。1974年,RobertBourassa政府提出了第22号法案即《魁北克官方语言法案》(loisurlalangueofficielleduQuébec),并于当年在省议会获得通过。22号法案第一条明确规定:法语是魁北克的官方语言。第一章规定了行政领域的语言运用:官方文件应该由法语写成;魁省行政机关与加拿大其他省政府,以及与省内法人之间交流,应该使用官方语言;行政机构内部使用官方语言;司法部应该保证由英文下达的判决有相应的法语翻译。第二章规定了公共领域企业和职业方面的语言运用。例如:公共领域企业和行业公会,应该用官方语言向公众提供服务;在劳动法允许的范围内,法语应该作为劳动关系中的使用语言。第三章规定了商事领域的语言运用,主要包括:名称不是使用法语的公司,不能被赋予法人资格;公共告示应该有法语写成,或同时由法语和另一种语言写成。第四章规定了教学领域的语言运用。法案规定:只有对教学语言有足够的认识的学生才能接受运用该语言进行的教育,而对任何语言都尚未形成足够认识的学生,一律接受法语教育。学生对教学语言拥有“足够的认识”,被要求通过语言测试来证明。然而即便是提出了这许多的强制条款,RobertBourassa政府保护和提倡法语的愿望依旧没有完全满足法裔群体的要求。民族主义团体和工人组织认为法案采取的措施依旧有局限,而且不够恰当。以英语为母语的群众和其他移民认为,法案没有很好地协调各团体之间对立的利益。他们尤其不能接受的是关于教学语言的规定,认为要进入英语学校就得通过语言考试的规定是不公正的。(四)101号法案1977年8月26日,魁北克省议会又通过了一项新的立法提案———《法语》(Chartedelalanguefran?aise),即101号法案。法案序言第二段提出,法语应该不仅仅作为“工作、教学、通讯以及商业与贸易的语言”,还应该是“国家和法律的语言”。101号法案也宣布了法语为魁北克的官方语言,规定了在行政、劳动、商贸、教学方面的语言运用,第三章还规定了法语在立法和司法领域的使用。同时,专门规定了行政机关和企业的“法语化”(francisa-tion),并建立新的机构来保证的实施与监督。101号法案通过30多年来,虽然由于1982年加拿大修宪权的收回,以及由此诞生的1982年宪法中的多项基本权利和最高法院及联邦上诉法院法官对宪法解释权的扩大,使得其中多项条文在危险审查中被废止,其后又在2009年的104号法案和2010年的115号法案中分别被修订,但它却捍卫了法语在加拿大的地位,在保护作为加拿大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法语文化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

魁北克语言立法的意义

语言不仅是人类思维的外壳和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更是民族特征的重要标志,对民族文化的保存和传承作用重大。因此,对语言的保护即是对民族文化的保护,是对此民族基于语言权利之上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利的保护。魁北克通过立法保护法语就是一个典型的范例。虽然加拿大以法语为母语和常用语的人口占比都在持续地降低,但根据魁北克语言政策秘书处的数据,将近40年来,尤其是从101号法案通过以来,法语在魁北克的情况有了极大的好转:公共告示和商业广告都重新由法语,以法语为母语的消费者得到了更多由其母语提供的服务;企业中法语的使用更为普遍,更多的年轻移民进入用法语教学的学校。法语为母语的群体的收入和社会地位劣势,也得到极大的改善。另外,通过立法对魁北克民族与文化的保护,与维护加拿大联邦的统一并不矛盾。宪法对基本权利的保障与语言立法保护的实质是一致的。宪法对言论自由的保护和宪法的平等原则是对少数群体语言权利保护的底线。实际上,联邦和魁北克省之间的冲突只在于保障权利的角度不同,前者从个体语言权利的角度入手进行保障,后者则是从群体语言权利的角度入手进行保障。立法保障语言权利的意义,不仅在于以法律的形式直接赋予人们权利与义务,还在于通过立法与政策的强调,引起人们对语言权利和语言背后的文化的重视。如今的魁北克,仍然保留了自己极具特色的文化魅力。由于对少数群体权利的尊重,已经由原来的二元文化发展成如今的多元文化。世界各地移民的融入,丰富和发展了魁北克的精神文化,使魁北克的文化呈现出活泼与繁荣的气象。同法语一度在魁北克的处境相似,我国少数民族语言和文化面临着消失的威胁。我国的现行法律从个体语言权利的角度,给予人们选择运用民族语言的自由。而我国民族分布“大杂居,小聚居”的现状,仅靠自治地方的地方法规不能对民族语言进行全面保护。笔者认为,在对于作为人权一部分的语言权利的保护上,国家仅履行消极义务是不够的,还应进行积极的干预,否则民族语言和文化逐步消失的情况将会加剧。我国近期的《国家人权行动计划》中提到,要“依法保障少数民族学习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推进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处理。建设中国少数民族濒危语言数据库。”这是从宪法原则性的保护向履行积极义务迈出了一步。笔者认为,国家若能进一步采取相应措施,对民族语言文化给予保护,例如制定一部统一的具有权威性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法,《国家人权行动计划》中提出的相关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范文4

关键词:初中语文;案例模式;阅读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3-065-01

引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的目的在于有意识的帮助学生增强对汉语文化的理解能力与对语言描述能力的表达,因此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案例模式”应用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势在于可以拘束于课本,只要是好的文章都可以采用这种模式,而且还能在教学中有机渗透,因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的实践性,让学生的语文水平有所提高。

一、充分利用教材,拓展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

相对而言,语文阅读在某种程度上其实是是语言与思维相互作用的一个过程。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定义为:“阅读是一种从印的或写的语言符号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阅读可以分为感知、理解、评价三个不同的阶段,但是思维活动却是贯穿这三个阶段的始终。学生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通过眼睛对文字的识别将抽象的符号变成具体的信号传入大脑,然后进行思维分析。而入选教材的文章绝大多数都是很有典范的语言作品,可以说是语言艺术精华的浓缩,作品反映出作者敏锐的观察力、精辟的分析与周密的推理,新奇的想象,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开展“案例模式”阅读教学,拓展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

例如在讲有关父爱的时候,这必然要牵扯到一个写作的问题,而当时又是阅读课,所以只能实现这两种可重的融合,而采用“案例模式”是较好的一种方式。在朱自清的《背影》中,文章内容可以硕士朴实无华,但是如果同样是背影的话题让学生写作,学生却不能构思作文写作的细节,准确把握作文的立意。我痛殴这篇文章采取了举一反三的凡是更好,也就是在讲述这篇课文的时候,让学生思考自己生活中父母的身影,让学生通过一件小事来刻画父亲母亲的伟大。直的指出的是,驾驶在采用“案例模式”的时候还要积极对教材的内容进行评价分析,让学生结合自己生活进行的写作训练。

二、阅读教学过程中融入“历史案例”,开拓学生视野

初中语文阅读教材有很多内容与历史相关,特别是在诗词阅读方面。诗词中中蕴含的丰富的历史文人知识,教师如果仅仅是教授诗词学生很难理解其中的意境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基于其诗词的语言环境的差别,要想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在授课过程中就需要将其中的历史背景也阐述出来,特别是提出一些与之相关的“历史案例”,才能够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授学生阅读杜甫的《石壕吏》诗的时候,学生如果凭借自己已有的感官能力与阅读思维分析能力,他们会很快知道表现出来的当时封建统治下的统治者残暴无比,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但是如果教师问学生“诗人是在什么背景下写下来的这首诗呢,为什么当时的统治者如此残暴呢、”学生则很少能够回答。在这个时候,我是穿插融入了“安史之乱”的历史,给学生讲述那场动乱是李唐王朝由强盛变为衰落的转折点,经过这场东乱后国家财政枯竭,而地方藩镇格局,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只能增加税赋。农民占当时人口的绝大部分,因而成为了主要承担者。又例如,在学习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时,可能学生很难理解作者重归田园的那种喜悦之情,教师可插入东晋时期政治黑暗的历史案例就行分析,举出几个例子表明当时社会情况,由此反映了作者迫切归园田居的心情。阅读教学过程中融入“历史案例”,一定程度上开拓学生视野,让学生能够从阅读中理解历史。

三、开发语文新资源,实现案例与阅读有机融合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发新资源成为教师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重要手段。开发语文新资源,不在于教材上的内容,也有课外教材的内容,也就是只要文章写的好,不妨拿来“试一试”。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实现案例与阅读有机融合也是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关键所在。文学作品源于生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对作品的认识,挖掘语文课外的教学资源,开发语文教学研究课题,提升新型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自主创作能力。

比如《敬畏自然》一文中,自然界的事物千奇百怪,令人很难理解其中的奥妙。教师在授课的过程可以通过借助课外书本的知识普及,或将科普类的文学资源《大自然的语言》《太阳》《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等文章引入到自然界中,引发学生对自然界所发生的事物的思考,通过对这些资源的开发,教师再将案例有机的融合到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体系中。再如吴承恩的《美猴王》一文中,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法对文中的角色进行评析,这样则可以展现孙悟空打妖怪的情景,使学生通过感受孙悟空斩妖除魔、猪八戒胆小怕事、妖怪邪恶等的形象,领悟角色的正确形式。正如科学家伽利略说过:“你不能教人什么,你只能帮助他们去发现。”在语文教学中教会学生质疑,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开发语文新资源,实现案例与阅读有机融合的主要目的就是在于让学生学会思考,学生观察。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作为人类文化载体的语文教育应当“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形成学生健全的人格”,并且着重的体现出人文性,而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更应该重视“案例模式”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不断的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设计好教学目标,让“案例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润物细无声”。

参考文献:

[1] 张立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态价值观方法研究[J].语文学刊,2011,09(11):22-23.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范文5

[关键词]高职 C语言程序设计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22-0083-02

C语言是被国内外计算机用户广泛学习和使用的一种计算机语言,在我国所有高校的计算机相关专业几乎都开设了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被作为学习计算机相关课程的基础,在计算机专业课程领域中占用极其重要的地位。高职教育一直提倡以“能力”为核心的培养目标,强调学生在经过学习后所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因此在C语言程序设计的课程教学中也应注重高职特色,在教学中应遵循实用、够用的原则,突出技能、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思想。但现实中,许多教师仍然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践,或者虽然认识到两者并重,但缺乏对教学内容的有效组织,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佳。因此,如何改进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是广大教学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缺乏合理布局造成学生学习效果不佳

C语言学习之初,主要是语法的学习。如果教师把握不当,很容易造成学习内容的零散和不连贯。目前教师的教学安排通常是一节理论课学习之后安排一节实践课,实践课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巩固理论课中对语法的掌握,这种教学思路无可厚非,但是在实践内容的设计上往往缺乏组织性,上机案例只是单纯地针对某个知识点的练习,案例之间没有任何联系。常常造成学生C语言学习结束后,仍然缺乏整体的设计思路,难以完成一个实际项目的设计和开发。

(二)教学方法单一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

C语言课程几乎是所有大学计算机专业最早开设的课程之一,有着悠久的教学历史。在C语言理论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仍然沿袭传统的教学方法,以PPT作为教学演示的主要手段,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整个教学过程采取满堂灌,缺乏有效的师生互动和交流讨论,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教学过程中知识点与实践脱节,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无法体会C语言的实际应用价值,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很容易产生厌学心理。

(三)高职学生更倾向具有趣味性或较直观的操作技能的学习

C语言具有语言简洁、紧凑,使用方便、灵活,运算符丰富,生成目标代码质量高,程序执行效率高,程序可移植性高等诸多优点。正因为此,C语言一直是经久不衰、永远保持着青春与活力的程序设计语言,也是编程初学者必学的编程语言之一。但是和其他的高级编程语言相比,C语言缺乏可视化的操作界面,所有功能都要求编写代码完成,这对很多高职学生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心理障碍。相对而言,他们更易于接受简单、直观、界面友好、色彩丰富的操作界面,比如VB、Delphi、PB、Java等其他的高级编程语言。

二、教学模式改革策略

(一)采用项目驱动式教学

C语言介于汇编语言和高级编程语言之间,也称为中级语言,相对高级编程语言而言,它缺乏色彩丰富的操作界面,让初学者感觉刻板和单调,望而却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实例为载体,将枯燥的语法学习融入实际案例中,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可采用目前流行的项目驱动教学方式,以一个完整的项目案例贯穿教学始终,在学习之初,先对案例做一个整体的介绍,让学生对项目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在后续学习中,教师可以针对各个知识点,拆分案例,按照由易到难,逐渐深入地学习编程知识。

(二)学生分组完成项目任务

在理论教学中,教师可先结合案例功能讲解涉及的知识点和基本概念,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案例功能的算法设计和实现。小组内部由组长进行任务分工,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讨论、互相纠错,合作完成本次实践单元的任务。小组之间引入竞争,最终由教师课堂点评各小组的设计和实践成果,由教师总结归纳所用到的知识点和不同编程思想的优劣以及每个人的编程特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并评出最优方案,优胜的小组可获得适当加分。

(三)教学内容的选取应符合高职特色,注重差异化教学

C语言程序设计的教学切忌满堂灌。高职学生的学习应遵循“实用为主,必须和够用为度”的原则组织教学内容,对不同生源和不同专业的学生要结合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优化,重新整合,并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例如,对普高生,可理论和技能并重;对三校生,可侧重技能的培养。对高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主要学习使用计算机处理问题的方法,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具有编写程序的初步能力。而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学习C语言的主要目的是了解软件的特点和生产过程,使今后在实际工作岗位能与程序开发人员更好地沟通,有利于共同合作进行应用软件的开发工作。

(四)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开展互动教学

在枯燥的理论教学中,教师需时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每次上课前,可以先以项目案例为背景,提出问题,并以此为线索,引导学生思考,在学习过程中找到答案。在学习新的内容之前,教师可以针对上次实践课学生在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讨论,引导学生找出错误并纠正。这样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再一次巩固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五)采用课程综合实践强化和巩固所学内容

学期结束后,学生对各知识点基本掌握,但对知识点的把握仍然是零散的、片面的。任务完成的过程中,仍然是在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完成的,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整个项目的设计和开发的能力还有所欠缺。因此,可以在学期末安排一次课程综合实践任务,教师可以为所有学生准备若干个项目案例供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任务,在完全没有教师参与的情况下,分组完成整个项目的设计和开发。在此过程中要求学生们撰写项目开发报告、测试报告,并提交源代码和实践总结。通过这个环节可以促使学生认真总结和归纳一个学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并从中锻炼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C语言课程教学一直以来都存在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内容枯燥乏味的问题,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本文通过对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从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高职人才培养的要求出发,提出了若干措施和建议,可以有效解决高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技能的掌握和学习兴趣都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 参 考 文 献 ]

[1] 刘靖.基于项目驱动的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研究[J].职业教育,2013,(29).

[2] 张亦辰,李继国.《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在理论与实践模式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3,(28).

[3] 郑文斌,战国科,王康健.面向C语言课程的多角度模块化教学方法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3,(19).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范文6

关键词:案例法 英语 教学

一.引言

当前,大多数英语教学依然是以传统教学手段为主,即老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在下面记录,缺乏有效的讨论与互动环节,只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由于社会的发展和现实需求,传统英语教学的局限性日益暴露。英语教学更需要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和应用能力,而非仅仅停留在掌握局限的理论知识层面。英语课堂教学的目标除了训练听、说、读、写、译这五大基本技能之外,还要让学生掌握语言理论知识和文化知识,从而达到综合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目的。因此,开辟新的英语教学方法已经变得十分重要。案例教学法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提供具体的案例,重现案例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从而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以实践为主体、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的教学方法。该方法打破了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听记为辅的传统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主动性和学习的积极性,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本文把此方法应用到英语教学领域,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自主性,希望能够采用这种方法,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以及对英语的口头表达能力、思辨能力和现实应用能力。

二.案例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组织

1.案例收集与完善

首先,授课之前,教师要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结合英语教学的目标和教学内容大纲,收集和甄选合适的案例,从而有效保障案例教学的效果。案例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基础,也是保证案例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案例的收集是多渠道的,可以从报纸、杂志、企业商务文案、互联网以及其他相关教材中选取。如果是中文案例,则需要将其翻译成英文。案例选取时要注意:一是案例必须是真实的,不能凭空杜撰或夸张歪曲:二是必须具有趣味性,只有学生感兴趣,才能提高其参与的积极性;三是案例必须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在成功完成案例后,学生才会有成就感。同时,教师要对收集好的案例进行修改和整理,编写案例教学教案。收集该案例知识领域的英语常用表达法和词汇;考虑如何用案例形式来呈现课文内容;准备好供学生讨论的话题及评价标准。

2.课堂讨论和实施

案例教学法经常使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从而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课堂讨论的过程是群体思维碰撞的过程,学生运用语言的主动性和迫切性得以充分发挥。学生在阐述自己观点的同时不自觉地寻找最佳表达方式,记忆库里的词汇得到极大的调动。同时也会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体会到思维与表达之间的差距,进而加强了学生获取知识的动力。在这样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归纳、推断等能力。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进行。教师作为课程的设计者和组织者,需要提前对全班学生进行分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案例模拟交流,以提高英语课堂的体验性。其次,每个小组成员根据自己分配的角色对模拟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制定出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案并制定一系列标准评价备选方案的可行性。通过这种生动的形式,学生不仅消化了英语课文内容,而且学会了如何解决以后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最后,每小组各推荐一名代表向全班陈述本组观点,全体学生可以在其陈述之后向发言代表提问。小组讨论之后,英语教师引导全班同学共同分析不同的区别,鼓励学生大胆丰动表达自己对问题的见解,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应变能力和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另外,英语教师在分组过程中要注意动态分组,每次都由大家自由组合,并选出自己的组长,这样不至于使性格内向、活动能力较差的学生掉队,组长的管理能力和组员间的协作能力均能得到锻炼。每进行一次案例教学活动,就把学生分成不同的组,这样同学间的接触面就扩大了,有利于相互间的交流和学习。

英语教师在课堂讨论这一环节中,不仅仅是课堂的控制者,还是活动的组织者、士气的鼓舞者、活动的参与者。教师领导着案例讨论的全过程,引导学生思考、争辩,做出决策或提供备。

3.英语教师进行总结和评价

经过英语案例讨论和分析结束后,英语教师应及时做出归纳、总结和评价,学生在教师总结评价的过程中得到认知结构的调整与完善、能力的提高和情感的升华。在这个阶段,首先应对英语案例本身所蕴涵的道理或问题进行评价,以调整和完善学生知识结构,让学生树立对某一问题或现象的正确态度,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应对学生在前面几个阶段中的表现进行评价。注意多对学生做正面激励,对讨论中积极发言的同学给以肯定:对有独特见解的同学给予表扬;对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暴露出来的典型思维(正确的或错误的)给予合理的评价,让学生有豁然开朗的感觉,从中得到启示,提高思维能力,同时又保持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三.案例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1.英语案例资源缺乏,质量欠佳

近年来,很多学校非常重视并逐步推广案例教学法,但是在案例的搜集、整理与分析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困难,尤其是高质量的案例非常稀缺一。尽管有的案例相对较多,但并不都适合作为教学案例来使用,需要专门人员对其进行加工,从而使整理出来的英语案例具有代表性、权威性。

2.教师素质难以满足案例教学的需求

许多教师长期以来注重理论研究,对实践情况知之甚少,教师本人不具备案例分析所需的各项综合能力,因此在进行案例教学时经常力不从心。有些教师虽然英语语言基础较好,但对相关案例涉及到的行业知识知之甚少,或者没有实战经历;有些教师行业知识和经验丰富,但英语语言表达欠佳。

四.对策和建议

1.做好案例的准备和教学组织工作

一方面,要做好英语案例教学,英语教师必须案例的准备工作。教师可依照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自行搜集、编写、整理、更新相关案例素材,并在案例教学实践中不断加以充实、改进和完善。同时,应鼓励建立校际、校内教师资源共享的英语教学案例库,从而实现英语案例资源共享,共同提升教学质量。另一方面,英语教师必须做好有关案例教学的组织工作。如果没有严密科学的组织准备,案例教学在实际操作中容易出现课前准备的监督缺失和课堂讨论的无序甚至混乱。在实施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始终应注意把握英语教学的方向,及时地引导和纠正讨论中的偏差,保证教学不偏离主题。

2.通过培训,提高英语教师案例教学水平

案例教学法对教师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注意不能弄巧成拙。若没自高水平的教师指导,学生的独立研究就容易盲目。案例教学法的有效实施,既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功底和渊博的英语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英语教学与实践经验。有必要对英语教师开展专门培训,既要丰富教师的语言技能和职业知识与技能。

3.与其他教学方法结合

要重视和加强英语案例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法的结合使用,从而使案例教学法的效果发挥至最佳。案例教学法之所以能在英语教学中得以运用,并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主要是由英语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所决定的。然而,这并非意味着案例教学法是英语教学唯一的方法,要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也往往需要多种教学手段的相辅相成。英语教学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语言知识与交际本领的密切结合,教学目标也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英语教学应是讲授法、交际教学法及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相辅相成,并不是简单地以一种教法替代另一种教法。从语法知识、基本词汇的教学而言,传统的讲授法仍是不可或缺的,再结合案例理解课文,并最终提升培养学生综合的英语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于连江,张作功.以案例教学模式培养实用型英语人才[J].外语界,2001(6):26-30.

[2]王莎,管俊.案例教学法在剑桥商务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3):89-90.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范文7

关键词:中职C语言教学;案例教学法;应用

中职C语言的教学对于中职生计算机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基于此,以多年中职C语言教学的实践为基础,结合相关的教学理论知识,对案例教学法在中职C语言教学中应用的相关问题进行创新性的探索和尝试。首先,从教学特点来分析,中职C语言它既有高级语言的特点,又有汇编语言的特点。对于中职生来说基础差、接受能力偏低的现状不可否认,这必然给中职C语言的教学带来的一定的难度。其次,从教学目的来分析,中职C语言教学的目的主要是促使学生掌握C语言的基本语法、基本语句、基本控制结构以及自顶向下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这些内容相对枯燥,而案例教学法的引入则有助于帮助教师提高中职生的学习兴趣,有利的促进了教学目标的达成。

1.案例教学法的特征

案例教学法是将案例讨论的方法运用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是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设置一个个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表达等活动,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挥,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以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和效果,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与其它教学方法不同,不单指向于教,而且也涵盖于学。案例教学就是以教学案例为载体,是基于一定的教育目标,选择一定的教学案例从事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也可以说,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承担着更多的教与学的责任,要求有更多的投入和参与。案例教学法的特征主要有:

(1)高度的真实模拟性

中职C语言教学中的案例都是教师针对实践材料和教学经验编写出来的实际案例。这样的案例取自于生活、来源于生活,这就可以使得案例具有十分鲜明的特点,可以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可以真实为学生创造解决问题的机会和环境。

(2)发散思维的拓展性

中职C语言教学中的案例设计不仅仅要针对本次课程的知识点,同时还要与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必要的联系。也就是要求教师在设计案例的过程中体现发散思维的思想。

(3)教学效果的导向性

在实施中职C语言教学的过程中,计算机教师不要过分的关注案例教学的形式,否则就本末倒置了。案例教学法仅仅是促使教学效果实现的一种方式,最终教学目标的实现才是我们的最终的目的。因此,我们在实施案例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根据具体实施情况对教学过程进行适当干预以保证整体教学效果的实现。

2.中职C语言教学中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

对于中职生来说,刚刚接触计算机语言学习,往往对于计算机语言的理解存在一定的误区,对于枯燥的语言学习兴趣较低。因此在中职C语言案例教学的过程中精心选择与中职生生活、学习息息相关而又易于理解的案例,合理的把教学内容整合到案例程序中来,通过中职生自主解决问题的方式去学习C语言,去解决现实问题。比如我们可以将中职生评定"三好生"的各种条件限制过程作为案例来讲解C语言中if语句及嵌套的使用;可以将个人所得税计算的过程作为案例来讲解C语言中switch语句break语句的使用等等。这些案例贴近生活,易于理解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对于计算机语言学习的兴趣,从而提升整个中职C语言教学的效果。

2.1案例导入

本文以中职生学期末的成绩统计问题为案例讲解C语言中if语句和switch语句的相关知识。首先教师要想学生讲述成绩的统计方式,比如我们可以规定学生学期末的成绩应该等于日常课程成绩等级(A、B、C、D四个等级)加上期末考试成绩(80%)的总和。计算的过程是先将日常课程成绩等级(A、B、C、D四个等级)转换成分数,各级分数分别为A-20分、B-15分、C-10分、D-5分,然后加上期末考试成绩的80%。那么该如何进行程序设计呢?

2.2对于程序的算法分析

(1)首先可以输入学生的日常课程成绩等级和末考试成绩;

(2)在输入学生的日常课程成绩等级的过程中如果输入的是小写字母a、b、c、d应该自动转化为大写字母A、B、C、D;

(3)根据日常课程成绩等级(A、B、C、D四个等级)转换成具体分数;

(4)计算学生总成绩=日常课程成绩等级的对应分数+期末成绩*80%;

(5)输出学生总成绩。

对于上述过程中的大小写字母转换的问题,中职教师可以在事先不必提出。而让学生在进行编程的过程中自己去发现类似的问题,这样的话学生对于该问题的印象更加深刻。在整个过程中,既锻炼了学生主动分析、解决实际应用中问题的能力,又能够把前期"字符数据"一节中大小写字母ASCII码不同及转换等问题联系起来,从而逐渐建立中职生对于C语言学习体系的框架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与参与性。

2.3案例教学中的重点

本次案例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对 "if语句"、"switch语句"的格式及执行过程上,同时对将要涉及到的前期相关知识点"关系运算"、"逻辑运算等"等问题进行回顾。

3.中职C语言教学中的案例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3.1选择适当的案例

作为中职C语言案例教学的始点,选择适当的案例尤为重要,这是决定教学能够工程的关键前提。C语言教学实际上是一种通用的程序设计语言,因此,对于中职语言教学来说可供选择和使用的相关案例有很多。但选择最合适的案例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在实践的过程中中职计算机教师要考虑到中职学校学生的知识水平比较低,选取的案例要难度适中,这样才有助于中职生理解。对于中职生来说,教师要善于运用一些简单的案例给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让他们在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培养成就感,从而激发其学习C语言的学习兴趣。

案例的选取也不必拘泥于课本的例子,因为课本的例子不一定是为案例教学所设计的。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并且进行广泛的阅读。对于中职计算机教师来说可以自己编写相关案例,也可以在课外读物中选取案例。案例的取材可以是多方面、多渠道的,但是要注意把握其 中的一个重点。那就是所选择的案例要有针对性,可以全面的覆盖所要讲解的知识点。

3.2有针对性的运用案例教学方法

对于案例教学法本身来说也不能适应与中职C语言的所有教学,教师在实践过程中也要根据案例教学法的特点进行适当的选择与应用。计算机教学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工具性、时代性等特点,因此针对这样的特点,可以运用到的教学方法就有很多了。同时,在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方法的选择与应用。

3.3做好案例教学的结果评价

(1)教师要积极对学生的结果进行及时的评价。

中职生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可能会得出好几个结论,这时教师如果只对材料的内容进行讲解而不去理会其他结论,会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中职生的积极性。

(2)做好过程评价

在中职C语言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整个过程中不仅仅要对学生的结论进行评价,同时要主要掌握学生得到结论的过程十分科学、合理,从而对整个过程进行全面的评价。

参考文献:

[1]凌水明; 程慧智."案例教学法"与"多媒体教学法"的结合运用.新余高专学报.2005.12.30.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范文8

【关键词】 学生; 会计案例; 学习

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组成。目前,我国会计案例教学研究主要从教师视角研究如何“教”,很少从学生视角研究如何“学”。研究学生的“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主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1996)认为“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充分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会计案例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可以提高会计案例教学的效率。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把知识内化为能力,可以加深对会计基本原理的理解,培养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会计专业素养,从而全面实现会计案例的教学目标。

会计案例教与学的大致过程是:(师)呈现案例――(生)个人分析――(师)组织讨论――(生)参与讨论――(生)撰写会计案例报告――(师)评价会计案例报告。从学生视角看,会计案例的学习过程是灵活运用会计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主要包括个人分析、班组讨论、撰写会计案例报告三个阶段,每一阶段都有不同于教师教法的学习方法。

一、个人分析的方法

个人分析是会计案例学习的第一个环节,也是核心环节。格柯(Gragg,C.L.,1954)认为:“案例就是一个商业事务的记录。管理者实际面对的困境,以及作出决策所依赖的事实、认识和偏见等都在其中有所显现。通过向学生展现这些真正的和具体的事例,促使他们对问题进行相当深入的分析和讨论,并考虑最后采取什么样的行动。”

(一)解读案例

经过设计的会计教学案例结构一般由四部分组成。标题,即案例名称,如“小金库是怎么形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该不该提”等。案例背景,对案例所涉及的企业背景、政策背景、历史沿革、组织结构等进行的概括介绍。案例故事,是案例的核心内容,有的以案例发生的时间顺序,也有的以案例所涉及的内容类别进行描述。问题,设计思考题供学生分析和讨论。

会计案例用中文、英文等某一种语言表达,由标点、词语、句子、段落、篇章等构成。解读会计案例首先要运用阅读技巧读懂语言,要根据语境,正确理解词语的含义。案例中的词语往往是会计基本概念、专业术语,划分主谓宾定状补等句子成分,理解句意,分析结构复杂的长句,准确无误地把握长句语意。英文版会计案例的主语、定语、宾语、补语各类从句比较难理解,应特别留意。一个自然段内,语言叙述是有层次的,要掌握行文基本规律,把握中心句、关键句,归纳段落大意,特别留意每段的第一句,它们往往是中心句。要根据会计案例行文结构,归纳出中心思想,搞清内在的逻辑关联。

专业解读和语言解读同样重要。专业解读重点是把握案例中时间、组织结构、人物、基本原理、财务报表等要素,如案例时间。会计案例发生的时间是专业解读的时间参照系,一个发生在2005年的案例,应该以2005年为分析的终点。

(二)分析问题

案例是有疑问的真实的故事。用于教学的会计案例一般都有思考题。

首先要明确自己扮演什么角色,角色不同,看问题的基本角度不同,观点结论也不同。会计案例分析者身份角色主要有出纳、会计、主办会计、财务部经理、总会计师、总经理等。角色可以归纳为当事人和领导者两类。

然后对问题进行恰当归类,认清是哪一类会计案例问题。会计案例问题,从内容看,有的是专题性问题,有的是综合性问题;从问题与教材关系看,有的是知识型问题,有的是应用型问题,有的是创新型问题;从解决方案看,有的是唯一的“标准答案”,有的有多种方案。从答案看,有的是封闭性问题,有的是开放性问题。

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可以从内部、外部,组织、人员、制度、文化、战略、技术等方面,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努力确定根本原因是什么。

(三)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是针对产生问题的原因制订可行的方案来消除或缓解问题。应基于对案例问题的理解和原因的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说明为什么应该这样处理,而不是那样。

会计案例解决问题需要采用各种科学方法。张丽华(2000)提出管理案例的三种分析方法值得借鉴:一是系统法。把所分析的组织看成是一个处于不断地各种投入因素转化成产出因素过程中的一个系统,了解该系统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有关行动和更清楚地看出问题。二是行为法。主要着眼于组织中各种人员的行为与人际关系。三是决策法。不仅仅限于采用“决策树”或“决策论”等方法,还包括使用任何一种规范化、程式化的模型或工具,来评价并选择各种备选方案。

还可以基于问题解决理论,研究会计案例问题的分类和解决过程。按组织程度分,会计案例问题可以分为结构良好问题和结构不良问题。结构良好会计案例问题的解决过程可分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评价答案三个阶段。结构不良会计案例问题的解决过程可分为五个阶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设计不同的解决方案、选择最优的解决方案、撰写会计案例报告。

二、班组讨论的方法

班组讨论是案例学习的重要环节。哈佛工商学院曾经把案例教学定义为:一种教师与学生直接参与,共同对工商管理案例或疑难问题进行讨论的教学方法。讨论是个人分析的口头表达,是交流观点、碰撞思想、反馈信息、修正方案的平台,有集思广益的作用。学生要遵守规则,热情参与,展现自我,贡献智慧。

(一)说

“说”是会计案例讨论的首要问题,主要是思考“说什么”和“怎样说”,以逻辑严密、条理清晰的语言把观点表达出来。

“说什么”是发言内容。简单地回答,个人分析阶段怎么分析的讨论时就怎么说。但受发言时间限制,有时候不可能全部都说,说的角度主要有五个:1.综合型分析。对案例中所有关键问题都进行深入分析,列举有力的定性与定量论据,提出重要的解决方案和建议。2.专题型分析。只着重分析某一个或数个专门的问题。相对其他同学分析得更深刻、细致、透彻,提出独到的创见。3.先锋型分析。首先进行分析,以带动集体讨论的进行。常有引方向、搭架子、铺摊子的作用。4.游击型分析。准备不充分,作简单明了、蜻蜓点水式的分析。5.信息型分析。提供从案例本身之外其他来源获得的有关信息,对某一特定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怎样说”是说话技巧问题。注意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区别,多用双音节词和短句子,尽量形象生动,使人听得清楚明白。开口之前,打腹稿,理一理讲话思路或在小卡片上列发言提纲,有利于增加说话的条理性。发言要论点鲜明,言简意赅。恰当使用礼节、语气、褒贬、手势。陈述自己观点要摆事实,讲道理。遭到别人反驳时,要保持冷静,不怒形于色。对别人的观点,宜用探讨的语气交流观点,一般不全面否定别人的观点。后续发言可以是对自己第一次发言的补充和修正,也可对他人的某一方案提出不同见解,更可在比较大家提出各种方案的基础上,提出最可行的行动方案。不自命清高,装腔作势;不口若悬河,夸夸其谈;不哗众取宠,喋喋不休,在言行举止中体现出应有的学识、风度和教养。

(二)听

会说的不如会听的。倾听是会计案例讨论的基本功,是最好的恭维,听要求做到“三心”:专心、热心、耐心。专心: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观点意图,对所倾听的内容进行心智加工,分析判断,不东张西望,不做下意识的小动作。热心:别人发言时,用目光注视对方,应和、点头、微笑、鼓掌,对发言表现出感兴趣。耐心:尊重别人,注意礼节,认真听完,不打断,不因观点不同而不屑一顾。

(三)记

班组讨论中适当做点笔记,记录学习心得。在认真倾听的基础上,记别人发言的重点、新的信息,期望记录别人发言的全部内容,既没有必要,也不可能。记自己在讨论过程中生成的问题和灵感,如突然萌发的某些心得体会,悟出的原来未曾想到的问题。笔记尽量记在案例旁边空白处。

三、撰写案例报告的方法

会计案例报告是个人分析的书面表达,力求全面深刻,一般在班组讨论之后。如果是考试,经过个人分析,直接撰写会计案例报告。会计案例报告的评价标准是:问题界定清晰,原因分析深刻,对策具体可行,说理充分,逻辑性强。

(一)观点

观点是学生对案例问题的见解、主张和态度,明确表示自己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是案例报告的精华所在。一般用一个意思明确的表示判断的陈述句来概括。观点必须是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主张,要有新意。

(二)论据

论据是证明会计案例报告观点的材料、依据,分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具体包括:1.本案例的材料。这是要优先使用的论据。如果观点是从案例某材料中得出,那么该材料就是论据。2.实证。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3.统计数字。让数字说话,进行定量分析,增强说服力。因为会计学是一门与数字打交道的学问。4.法律法规。经济法、税法、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等。5.公认的基本原理。包括会计学、管理学、经济学、金融学等学科。教师开的参考书目有很强的针对性,尽量全部阅读。6.权威论述。引用国际著名的会计学经典著作的精辟见解,名刊、名家的至理名言,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7.国家宏观经济形势、产业政策、会计制度等最新政策动向和学术动态。论据一要有真实性;二要有典型性。

(三)结构

会计案例报告的基本结构包括事实、问题、备择方案、方案分析、建议方案、结论等六个部分。1.事实。以高度概括的语言,列举要素,简介案例。有时候还可以说明研究的目的、意义等。2.问题。按照轻重缓急把案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逐一列出,并排序。如果有必要,可以分关键问题、亟待解决的问题和有待解决的问题。3.备择方案。基于不同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多个备择方案。4.方案分析。根据目标和现实条件,对每个可行方案分别进行综合评判,权衡利弊,具体写出优点和缺点。5.建议方案。按照一定标准,遵循决策程序,从备择方案中选择一个最佳方案。6.结论。案例学习的最终结论。有时候还可以说明学习的经验、教训、启示等。如果有多个问题,每一个问题都要有上述3至5部分。

(四)语言

会计案例报告的语言要求简明扼要,开门见山,把主要观点和论据写得一目了然,不辞藻堆砌,语言还要专业,有会计学科特点。

总之,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门路。学习方法只能为会计案例学习提供技术层面的帮助。从根本上说,只有深刻理解会计学基本理论和实务,全面提高会计专业素养,才能从理论层面真正提高会计案例学习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200.

[2] Gragg,C.L..Because wisdom can’t be told[M].in McNair.M.P.(ed).The case method at Harvard Business School.1954.6.

[3] 张丽华.管理案例教学法[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4] 马新建,李庆华.工商管理案例教学与学习方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08.

[5] 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范文9

关键词 英语阅读 学案导学 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A

“学案导学”是以教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的训能达标的教学活动。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建立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注重学法指导,提高课堂效益的教学策略体系。其操作步骤为:先学后教、问题教学、导学导练、当堂达标。本文就“学案导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学案的设计和使用方法等进行一定的说明和探讨。

1 理论依据

众所周知,内因是决定事物的根本原因,外因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正如英语中的谚语所言,“You may take a horse to the water, but you can not make him drink.” 任何高明的教师都不可能代替学生学习。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作为课堂的设计者,应成为协助“主体”加强记忆的“助学者”;帮助“主体”掌握新的语言材料的“示范者”;安排“主体”进行语言训练的“组织者”;判断“主体”运用所学材料表达准确与否的“评判者”。总之,要使教学活动取得良好的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有效的途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学生的自主学习则是其参与学习的最直接表现。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优势。一旦学生对英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自觉主动地参与各种英语活动,并从中获得乐趣,这是提高学生英语成绩的有力保障和核心措施。现行英语教材中每个单元开始都有Warming up这一环节,可用来激发学生兴趣。另一方面要提高单词教学的主动性、灵活性、趣味性。激发起学生想学,想记的欲望。当然记单词不能一味地只死记硬背,要与短语和句子联系起来。英语单词也和汉语一样,一词多义,一个很简单的单词和不同的词搭配,在不同的环境,意思会完全不同。所以,单词记忆必须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进行。

2 学案设计

(1)列出学习目标。为了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通常在学案的开头向学生展示出学习目标,教师的教学始终围绕学习目标展开,而学生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动手、动脑,从而达到训练思维、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的效果。 学习目标作为第一步,要在一开始就向学生开门见山地交代清楚,同时在导学中确立的学习目标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准教材与学生之间的结合点,给学生一个明确、恰当的学习目标,让学生不会产生畏惧感,这样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2)快速阅读训练。培养学生快速阅读以掌握大意,获取初步信息的能力。快速阅读是从文字中迅速全面获取有用信息的科学方法,也是一种高效率的思维方法、记忆方法和教学方法。快速阅读能力是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导学中快速阅读的设计,通常是由教师给出两个指导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进行阅读。然后再设计一些与文章主要内容有关的问题来检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其形式主要有正误判断、单项选择、问题回答等。设计的问题一般是学生通过快速阅读全文一遍就能找出答案,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并培养兴趣,从而有效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动机。 在快速阅读训练时,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学法指导,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学习策略。

(3)精读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并获取进一步信息的能力。精读训练的实施,要建立在学生通读全文,掌握文章主题思想的基础上,教师应指导学生如何抓住发展主题思想的主要事实,或者按照要求找出特定的信息。由于精读训练要求培养学生进一步获取信息的能力,这个环节设计的问题的难度应大于快速阅读中问题的难度。通常问题的设计要更多地涉及文章的隐含意义,可采用infer、suggest,conclude 等词设问,同时,对此类问题的main idea答案在文章中体现的语句要仔细研读,对关键词、句要仔细琢磨,不仅要理解句子的本意,更要挖掘其深层次的含义。如有生词,要引导学生猜测词义;如是长难句,要指导学生通过分析句子结构来加以理解。

(4)语言知识学习对阅读中的重点、难点导学进行突破训练。学习语言知识是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因此,这一步骤是教学的重点,其中所要学的语言知识是指在阅读文章中所出现的重要的语言现象。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应再把学生看成是空的容器,对学生灌输知识,而是认可和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见解,设置形象、生动的语境,鼓励学生在接近真实的语境中进行操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例如,题型的设置可多样化:完成句子、单项选择、句型转换、英汉对译等。练习的方式可采取以旧代新,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掌握。

(5)达成训练。达成训练的目的是巩固所学的语言知识,以达到学习目标。为使学生能将所学到的语言知识及时性巩固、吸收,最终转化成自身的语言能力,在这一环节中要紧扣大纲要求,设计一些典型的、有针对性的练习,以发展学生的能力并挖掘其潜能。并在一定的阶段,让学生参与一些测试,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成果,体会成功的喜悦。

(6)能力训练。能力训练的目的主要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这一环节的题型设计要适当地加大难度与NMET接轨,同时还应将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以达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的目的。

3 导学学案的使用

(1)“导学学案”一般是在阅读课前发给学生,发学案的同时,如有需要,可让学生先将较难的、妨碍理解全文的生词预习一遍,但不宜面面俱到,不一定要对每一个生词都事先预习,有些生词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猜测或者推断其词义。

(2)在学案导学的各个环节,都要尽可能多地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进行思维活动,从而发展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总之,学案导学的使用对英语阅读教学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新课程改革不仅给高中英语教师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身为一名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的英语教师,要深刻领会新课程精神,不断地更新观念,用新课程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用教学实际来检验新课程目标,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改进传统教学模式,与新课程共成长。而学案导学无疑是一次有益的尝试,将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章飞.学案的问题与应对[J].基础教育课程,2012(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