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单位内部审计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2-28 15:32:34

单位内部审计论文

单位内部审计论文范文1

(一)企业经济效益和财务收支审计

经营管理与事业单位的发展、被投入的国有资产的效益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因而,在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中,需要将所属企业的经济效益与财政收支情况作为其审计工作的重点。通过检查公司的经验状况;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情况;收支是否入账以及是否符合相关规定等途径,来进行企业经济效益的整体分析与评价,及时掌握企业的内部具体情况。

(二)深化内涵,提高质量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进行内部审计,明确被审计对象与单位,将重大工程的决策与执行情况作为审计的重点内容,并围绕企业资金运营状况以及其合法性进行审计。其中,需要掌握企业运营风险与决策执行状况等方面的信息,建立健全审计单位的审计与评价体系,确保评价的科学、合理,真正提升审计的质量,加强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养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各类型的经济活动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在这种情况下,为保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高质量,必须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确保审计人员具备熟练的技能与职业素养,并对当今新形式有非常清楚的认知。相关事业单位需要选用职业素养较高的审计人员,参与到具体的审计工作中去,并对他们组织定期培训,以提高其认知水平与职业技能。

二、当前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独立性差

独立性是审计实现公平性、客观性与权威性的重要保障。但在当前国内,事业单位普遍存在内部审计工作独立性较差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缺乏先进的管理体制落、存在利益一致性与较复杂关系。大部分企业所设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并没有发挥出实质作用,甚至有些企业还没设立独立内部审计机构。同时,处于初级阶段的内部审计机构主要是负责本单位的审计以及相关的政府部门,两者之间存在共同利益,导致内部审计无法做到真正独立。

(二)客观性受限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在进行审计时,如果缺乏客观性,就极易造成审计结果出现偏差,形成以一方利益为主的局面。在单位利益与国家利益存在分歧时,内部审计人员会优先考虑到自身以及相关联单位的利益,进而影响到审计的结果。目前,国内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大多浮于表面,审计结果缺乏权威性。而随着外部审计力度的不断加大,外部审计在公众心中的权威性也得到极大提升,二者相对比,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所存在的问题更为突出。同时,“双向领导”对审计工作双向服务的过分强调,也让内部审计工作陷入两难的境地,难以确保其审计的客观性。

(三)审计内容简单,流于形式

目前,国内一些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所涉及的内容仍旧比较单一,还停留在以往的对违纪现象的纠正以及对财务收支的审计上。但是,由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活动不断复杂化,以往单一的内容方式已无法适应当前审计要求,内部审计逐渐转变为事后审计,无法从源头上解决问题,也不能对正在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及时审计,造成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最终流于形式。

三、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应对策略

(一)协调好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监督与服务的关系

在进行内部审计时,既要注重其服务职能,也要注重其监督职能。监督是内部审计的最基本职能,包括对法律执行度、会计准则遵循情况、内控制度、组织、政策等的监督。监督的本质就是服务于本单位内部的经营管理,致力于实现单位的经营目标。其中,也要注意加强内部审计的服务性,通过转变监督的出发点与方向,有效发挥审计的服务职能,确保监督职能得到落实,进而真正协调好二者之间的关系。

(二)设置独立性较强的内部审计机构

设置独立的审计机构,与财务、纪检监察部门区别开来,任命不同的负责人与领导者。同时,可尝试实施内部审计人员委派制,让单位内部发挥重要作用的主管部门或财务部门委派负责内部审计的相关人员,并统一解决其相关人员的薪资待遇问题,进而真正提升内部审计的地位,确保审计机机构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三)加强理论研究,明确内部审计工作的思路

新形势下,对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改进,需要遵循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从单位实际情况出发,强化其理论研究,制定科学、可行的内部审计规范,进而让内部审计工作不断规范与系统化。同时,还要对审计工作进行明确定位,加强其内部管理,让各项财务收支行为更为规范化,切实提高其经济效益。在具体审计工作中,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及时发现审计中存在的问题,以改进、促发展为审计的出发点,制定科学、合理的解决对策。

(四)改进审计方式方法,明确审计的内容与重点

以协助单位领导作出正确决策,提升单位内部管理效率为审计工作的重点。在审计工作中,需要以实际状况为出发点,解放思想,用发展的观点去分析、解决审计中所发现的问题。将服务与监督紧密联系起来,以财务收支审计为切入点,合理评价单位的各项收支行为,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项审计,严格查处其中存在的对国家与单位财产的浪费和腐败问题,确保内部审计职能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五)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单位内部审计论文范文2

1、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基本职能就是经济监督,事业单位由于是一些国家机构的分支,相应地履行一部分政府职能,而且现代事业单位由于业务形式多样化,管理级次多级化,使管理当局不可能事无巨细地控制单位整个经济活动,这就客观上需要有健全的内部审计监督机制,监督各经济责任的承担者是否按既定的目标、方针、政策以及制度、预算等要求,认真履行其承担的经济责任,并揭露违法违规、损失浪费现象以及内部管理中的弊端,以促进事业单位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2、服务职能。审计人员制定相应的审查计划,对整个单位进行系统全面审查,包括财政收支、经济效益以及社会评价等。及时解决发现的问题,协助单位有关领导做好单位内部管理职能,更好的为单位服务。作为事业单位内部机构最重要的审计部门,其工作开展需要单位人员辅助,然而由于其他部门人员因个人利益排斥审计工作,给审计工作带来一定难度。在此情况之下,就要审计人员充分做好审计宣传工作,调动各部门积极配合,确保审计工作能够正常完成。

二、事业单位开展内部审计的必要性

审计人员根据法律法规对单位内部各项经济活动的真实准确性进行盘查,对财政、财务收支账目进行核对,规范事业单位内部人员的行为。督促事业单位沿着合法化轨道发展。评价事业单位审计结果的目的是为了让有关部门有依照材料,能够更全面了解到事业单位有关责任。随着社会主义改革制度发展,越来越多的事业单位拥有了一定的自主决策权;所以事业单位有了主要“负责人”之后,多少会顾及到其自身利益,为了单位决策准确合法,就要更加强化内部审计职能。

三、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重点要求

(一)对财政资金和经济活动的审计。事业单位为了快速提高单位经济效益,大部分会利用国家资金进行投资工作,然而用国家资产进行投资产生的效益和事业单位经营战略也是紧密关联的,所以事业单位的审计范围也要涵盖到单位的收支和财务资金状况。首先要检查单位现有经营状况,全面掌握好单位实际情况,对单位作出的资金活动予以分析,探讨其是否符合事业单位目前发展状况。

(二)强化内部监督,提高工作质量。对事业单位的管理不能单单依靠审计工作,还要加强各部门互相监督,加强内部管理部门建设工作。尤其是审计部门对事业单位产生的决策要严格监督。严格把控事业单位负债情况和财政资金利用情况。审计部门人员要扩大审计范围,加强审计力量,提高审计质量,保证事业单位各部门整体发展。

(三)强化部门工作人员责任感。事业单位财政资金具有一定复杂性,为进一步提升事业单位审计部门工作质量,要加强对审计人员思想方面建设工作,对于审计人员来说,专业化审计水平是必备的基本素质,同时还需要具备对审计工作一丝不苟的态度,积极投身于审计工作。定期接受专业培训,学习道德知识和法律知识,整体提高审计水平。

四、事业单位审计工作难点

(一)审计目标不明确。对事业单位来说审计部门是监督事业单位内部经济活动的一个部门,审计部门产生在业单位也要服务于事业单位。然而随着改革深入影响,许多事业单位的内部审查工作逐渐脱离本单位进行工作。比如一些事业单位虽然有内部审查制度,但是不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导致审查毫无目的可言。

(二)制度不完善,导致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议难以执行。国家颁布的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法规中,除了一些行业部门制定的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外,却没有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制定详细的内部具体审计准则和实施细则,这种法规的滞后性,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具体的审计工作时,显得无章可循,出具的审计意见和建议没有法律的强制性,故在执行审计意见和建议的过程中,常会遭到被执行部门的抵制,使其难以落实。

(三)审查方法不够创新,内容单一。很多事业单位审计工作范围只局限于财务收支方面,而审计方法也一般是在问题发生之后进行事后审计。这就违背了审计工作为了事前预防财政问题的初衷。随着社会形态的变化,事业单位原本的审计手法已经不太适应社会发展要求。

(四)审计人员专业性差。审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技术较高的工作,需要审计人员具有非常高的整体素质,审计人员的专业性决定了审计工作质量,也影响着审计工作的公开公正性。由于一部分企业审计人员专业水平的局限性,在阻碍审计工作开展同时,也影响审计工作质量。据调查目前我国很多事业单位审计人员过多且只限于形式,根本不能有效开展审计工作。

(五)审计工作实施困难。在实施审计工作过程中部分部门会有一些心理障碍,不愿意接受审计,在实际审计工作中,审计范围也受到约束,使审计工作无法开展。部门工作人员观念陈旧,认为事业单位生产职能不强,不会产生严重的财政资金问题,审计部门职能也就是账务登记等无关紧要工作对审计工作职能产生严重偏差,所以给审计工作开展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五、有策略的开展审计工作

(一)充分认识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事业单位内部经济活动和管理制度是否符合规定、是否合理和有效的独立评价机构,有利于保障国有资产安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担当着事业单位经济运行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的专业监督,有着其他部门难以取代的地位和作用。审计部门是保障事业单位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做好审计工作不仅保障事业单位利益,也保护国家财产安全。

(二)建立健全内部控制规范。对于部分事业单位内部制度不健全等情况,事业单位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和职能,建立健全内部审查机制,为审计人员开展工作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规范。

(三)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性。审计人员是审计开展审计工作的主题,事业单位应注重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审计人才,为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提供基本保证。除了基本的素质和专业素质之外,审计人员还需要具备职业敏感性,就是能够及时准确的察觉到审计工作关键点,具有综合分析能力,做好审计工作。

六、结语

单位内部审计论文范文3

[关键词] 内部审计 独立性 保障

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是其职能作用的重要特征之一,没有独立性就内有内部审计可言。而这种独立性是有局限性的,它既不像社会审计那样超脱,又不具备政治审计的强制性。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其独立性,而这种独立性需要诸多环节和因素加以保障。

一、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历史要求

我国内部审计最早见于周朝。早期的内部审计大多是以庄园审计、寺院审计、宫廷审计和行会审计等形式进行的,其特征基本上属于宫廷审计,通过定期审查财政、财务,设立御史监督制度,了解经办人员的诚实度,对贪官污吏加以惩处。由于早期内部审计比较简单,组织、人员、方法都不定型,是内部审计的幼年期或雏形生长期,但它的出现为现代内部审计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兴起,特别是由于股份制公司的相继成立,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开始分离,企业投资者关心自己的利益,因而需要聘请处于独立地位的第三方对企业会计资料的真实性进行审查,进入20世纪以来内部审计有了新的发展,从最初的股东推荐会计专家审查企业账簿,发展到设立独立的内审机构,至此,内部审计不论在结构上、程序上还是在审计范围、方式方法上都开始定型化,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内部审计制定。内部审计人员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推广内部审计制度,建立内部审计职业范围和内部审计实物标准,扩大经营审计和绩效审计范围,保持内部审计所特有的相对独立性和审慎原则。

我国现代内部审计工作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国家审计署于1995年制定颁布了《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这标志着中国的内部审计开始了大发展时期,各企事业单位绝大多数都建立了具有独立职能的内部审计机构,配备了专职审计人员,对于保障国有资产的完整安全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内部审计独立性的法律保障

1941年“内部审计师协会”成立,同年JB.舍斯顿《内部审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布瑞克《内部审计—它的性质、职能和程序方法》相继出版,从而奠定了内部审计的理论基础,也为日后内部审计准则,执业范围的形成提供了理论依据;我国与1983年成立了国家审计机关,1994年8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并于1995年1月1日实施;1995年7月14日修订后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实施;2010年2月2日国务院第100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于2010年5月1日起施行,为内部审计机构依法开展审计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1987年4月我国成立了“中国内部审计学会”,并随后加入了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我国审计人员中已有相当一部分人参加了国际内部注册审计师考试,并取得了国际内部注册审计师执业资格,内部审计正逐步接受国际内部审计准则的规范。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的内部审计标准委员会在1995年12月颁布的第14号文指出:“内部审计是在一个组织内部建立的一种独立评价活动,并作为对该组织的活动进行审查和评价的一种服务。”内部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第四条指出:“内部审计机构在本单位主要领导人的直接领导下,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本部门、本单位的规章制度,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效益进行内部审计监督,独立行使内部审计职权,对本单位领导负责并报告工作。”

三、内部审计独立性的人文环境

虽然从法律上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已得以保障,但是内部审计在正常行使职权时会或多或少的受到本单位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因为内部审计人员属于单位内部人员,与外部审计相比,内部审计人员比外部人员更熟悉本单位的各项管理机制和运作程序,更便于对组织内部管理者进行审计监督。内部审计人员在完善内在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及时向单位领导提供决策、预测信息及建设性意见等方面,比外部审计人员更具有主动性、灵活性、更细致和深入。内部审计相对独立性表现为“民”对“官”的审计,是一种自我监督的作用,而且内审职责范围、目标、对象具有广泛性,但深入性的技术难度相对较大。现在许多人对审计工作存在误解,认为审计就是找毛病、挑刺,所以处理好单位内部审计部门与其他部门、内部审计人员与其他部门人员的关系,尤其是取得单位领导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支持与认可尤为重要,如果没有单位领导强有力的支持和部门之间的积极配合,以及群众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同和配合,无论审计人员如何敬业,内部审计独立地发挥职能的作用以及相对独立性就会大打折扣。所以,要做好审计法律、法规及相关制度的介绍宣传工作,做好内部审计理论知识的介绍,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让群众了解审计工作。

四、如何保障内部审计独立地行使职权

首先,单位领导必须重视内部审计工作,要了解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内部审计具有服务上的内向性,是单位的审计监督者,也是单位领导的重要参谋,内部审计只对本单位管理者负责。单位管理者不可能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内部审计作为财务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所提供的财务信息往往更完整,针对性更强,所以单位管理者采纳审计信息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真正体现其“给群众一个明白,还领导一个清白”的作用。其次,内部审计是单位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财务部门相比,只是工作侧重点不同,会计工作侧重于核算,而内部审计工作侧重于监督、建设,尤其是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它有着其他部门所不具备的优越性,往往职能部门在制定有关财务经济制度时,会出现强调权力多,承担责任和义务少的现象,内部审计处于宏观角度审计时就能及时纠正这种偏差,从而达到内部控制制度的完整性,权利和义务的均衡性。第三,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立应当遵循独立性原则,避免与其他部门的职能合并,有的单位,内部审计机构与纪律监察部门合并办公,因为内部审计是一种单纯的经济管理行为,而纪律监察部门的工作重点是领导干部的管理监督,两者不能混为一谈,内部审计有义务配合纪律监察部门的工作,但不拥有纪律监察部门的工作权利,二者只是一种工作上的协作关系。内部审计是针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真实性、效益性做出评价、鉴证的行为,正所谓有问题谈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没有问题讲效绩。内部审计人员要严格自律,在业务上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充实自己,更重要的要在个人职业道德和品德修养上下功夫,真正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要经得住各种诱惑,丢掉功利思想,在审计工作中真正做到客观公正。

总之,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的主要特征之一,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的最本质特性。强化内部审计独立性必须加强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建设,提高内部审计机构的地位,保证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加大国家审计机关对内部审计的指导和监督力度。

参考文献:

[1] 刘春迎 内部审计外部化初探 [期刊论文] -江右论坛2007(10).

[2] 马文静.马文艳 加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期刊论文]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6).

[3] 罗莉.杜士镕 内部审计模式创新 [期刊论文]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

[4] 曹德芳.马玉飞 加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期刊论文] -冶金经济与管理2003(5).

单位内部审计论文范文4

内部审计档案是内部审计部门辛勤劳动结果的最终见证,内部审计档案管理也是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做好内审档案的管理工作,可以更好的总结内审经验,提高内审质量,交流内审成果,研讨内审理论,同时也能为今后利用内审工作档案材料,提供完整而充分的原始资料。 一、内部审计档案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 1.立项性文件材料。主要有:审计通知书;审计工作方案;审计项目委托协议书(授权或委托审计通知书);单位自查报告;被审单位基本情况;上级机关对本项目审计的指示和意见。 2.证明性文件材料。主要有:被审计单位情况表;审计承诺函;审计证据(审计取证,旁证材料);审计工作底稿;依法做出审计结论的法规目录或摘录;上级机关对本项目问题处理的政策界限。 3.结论性文件材料。主要有:内部审计报告;审计报告征求意见书;被审单位对审计报告提出的书面意见;有关审计项目的请示、报告、批复、批示等文件材料;审定审计报告的会议纪要;审计意见书;审计决定;被审单位执行审计意见或审计决定情况报告等。 4.其他备查文件材料。主要有:审计报告执行情况复查;新闻报道;项目工作总结或经验介绍;单位负责人有关档案资料等。 二、加强内审档案管理,应该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1.提高内审部门负责人的认识。提高认识是加强内审档案管理的前提。内审部门负责人应该本着对事业负责的精神,加强对内审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在人员配备上,挑选素质高、责任心强的审计人员担任此重担。 2.制定规章制度,加强规范管理。内审部门所在的单位应该制定《内部审计档案管理办法》,使内部审计档案管理工作有章可依,促进企业内部审计达到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 3.认真收集整理内审项目的审计资料。在审计过程中,所形成的审计通知、审计方案、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证据、审计报告、被审计单位的反馈意见、审计结论和决定等,均是审计档案的原始资料。同时,部分外界材料也是审计档案保管的对象,如:外单位对被审单位的调查报告、新闻报道等。因此,在进行一个审计项目时,内部审计人员认真收集整理有关内审项目的各种审计资料。 4.认真抓好立卷归档工作。内审档案立卷归档要按照“谁审计,谁立卷”的基本原则,即由审计项目负责人立卷。在审计过程中,项目负责人要结合审计工作的具体分工,确定审计人员收集整理资料的范围内容,加以分析综合,形成立卷材料,按审计档案立卷规定的具体要求立卷归档,以确保审计档案质量。内审档案一般按照所属单位(部门)立卷分类,然后再根据审计项目分类,如可以分成:财务收支审计类档案;经济责任审计类档案;建设工程审计类档案;专项调查审计类档案;授权及委托审计类档案等。 审计档案的立卷归档可以采用人工与微机相结合的办法。即:档案管理人员将应立卷的资料进行收集归类,然后分类进行编号输入档案管理软件。这样通过人工和微机相结合处理的审计档案,案卷既整齐规范,查找时一目了然,也为利用者提供了迅速、准确、快捷的查找方式。 5.做好内审档案管理的监督工作。内部审计档案的管理工作有较强的政策性、科学性和技术性,内部审计部门负责人要经常督促内审档案管理人员做好立卷归档工作,不断提高内审档案管理水平。

单位内部审计论文范文5

内部审计理论之所以贫瘠,主要表现在:1.缺乏范式。我们基本上看不到在内部审计研究方面使用某种严密范式的成果。“范式”通常被理解为一个共同体成员所共享的信仰、价值和技术等的集合。关于审计学范式,笔者(2004)曾经在《审计关系契约论》一书中提出了审计学范式的命题,并且指出:“契约产生了审计。”“审计关系契约论是一种新的审计学范式。”由于缺乏范式,内部审计没有应有的理论高度,缺乏涉及价值观的思想,也就无法形成有影响的理论成果。在这种情况下,内部审计理论也无法形成社会科学界应有的学术流派,对于这个学科的发展极其不利。在我国,几乎没有人能够清楚内部审计领域有几种2013.22中国内部审计1Theory理论学者谈学术流派,这明显是一种不正常的情况。2.充斥经验。在内部审计的专业著作或者论文中,主要研究的内容集中在实际工作经验的描述上,这些经验产生于特定的实际工作中,与特定单位的工作环境具有密切的关系。与理论相比,还需要进一步的提炼,只有将其理性化,才可能在许多单位进行推广,超越经验的局限性。由于存在这样的现实问题,几乎可以说,任何内部审计的经验性成果的推广都具有不小的障碍。3.缺少精度。在科学界,数学的精确度是顶级的;对于一门具体科学而言,应用数学的程度,甚至被认为是该门科学成熟程度的象征。在内部审计学科,精确性依然是一个需要认真关注的问题。我们从内部审计的评价方面(这是内部审计最重要的功能)能够比较容易地看到,内部审计在定性与定量方面,都缺乏人们想象的精确度。一方面,对于许多需要内部审计人员判断的问题,如通过审计发现的问题,内部审计行业基本上既没有像司法领域那样拥有明晰的、具有很强操作性的规则,使内部审计的评判无懈可击,并且能够得出相当确定的认定(在一定程度上排除了内部审计人员的人为因素或者随意性);另一方面,对于内部审计人员实施的定量评价的结果,也没有获得像数学上那样“一加一等于二”的确定的计算结果。就审计实践而言,无论是实施定性分析还是定量分析,不同的内部审计人员可能发生较大的分歧。现在,我们有理由怀疑某些研究成果的现实价值;那些审计学的教科书或者内部审计的文章,究竟能够产生多大的应用效果,在现实中很容易做出判断。显然,如果内部审计工作流程不统一、审计评价存在弹性,那么,可能都会影响审计理论的形成与完善。4.定位模糊。内部审计理论来源于内部审计实务,如果内部审计实务存在许多不确定性,那么,内部审计的理论可能很难走向成熟。考察内部审计发展历史可以看到,初始的公司内部审计主要是股东实施的,而且主要解决财务审计问题;当公司上市需要公开披露财务报告时,内部审计被迫外部化,注册会计师充当了财务审计的主要角色,内部审计逐渐退出了财务审计领域。慢慢地,内部审计开始以管理审计作为主要的工作内容;当企业风险越来越成为经营者关注的焦点时,内部审计又开始向风险管理领域进军。内部审计发展历史的演进表明,内部审计不断被“边缘化”,在不断寻找新的依存对象,而内部审计工作重点的转变,来源于实施“职业自救”以求得职业生存的基础空间。不要指望一个不被许多人关注的、不断寻求如何生存的内部审计职业能够在稳定的职业实践中获得成熟的理论。现有的内部审计理论没有严密的体系,内容比较杂乱,这是内部审计理论无法进一步提升的主要原因。另外,内部审计实务没有一个稳定、核心的具有代表性的工作内容,使依托内部审计实务的理论呈现发散状,从而无法归纳出权威的、公认的而又相对统一的内部审计理论。5.简单重复。内部审计理论发展的核心问题是不断实现理论的创新。然而,目前,我们却看到内部审计的研究论文存在大量低层次重复的情况,这是内部审计理论发展的大忌。这种重复,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1)热点问题的讨论。在最近几年,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企业内部控制和经济责任审计的研究是几个焦点,有大量的论文问世,但是,大部分论文的内容都局限在一些初级问题的研究上,创新性成果极少见到。(2)工作经验的陈述。大部分介绍工作经验的文章,基本上是就事论事,所讨论的问题带有一定的地域性或者行业性,甚至在适用特定单位时可能还有一定的条件限制,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经验的推广价值。当然,更为遗憾的是,这些经验介绍的文章内容重复比较多,浪费了作者与读者的时间。由于低层次的内部审计经验无法升华为内部审计理论,因此,对内部审计理论发展的贡献很少。(3)工作宣传与报道。在一些报刊上,包括了为数不少的既不是理论研究的学术论文,又不是经验总结的研究报告的文章,即对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情况进行一般性介绍的文章。这些文章的内容与理论研究相去甚远。

内部审计理论

以下方面应当重点予以考虑:1.内部审计范式的建造。在内部审计领域,我们看到经验陈述充斥报刊,那些在一定范围(如本单位)验证过的经验,能不能产生更大的推广价值,很难判断。如何将经验提炼成为应用理论,在此基础上形成基础理论,建立一定的范式,是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本人仍然相信,可以将审计契约理论作为内部审计的范式。理由是,一个单位具体的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与废除,与一种契约有关,即契约决定了是否需要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在契约理论范式下,内部审计制度的设计,需要重点关注:(1)契约制定者的影响力。契约缔结者(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内部审计的委托人)对内部审计制度的存废具有重要意义,这意味着对内部审计的研究,应当超越内部审计部门或者业务的限制,采取更加宽阔的视野;只有透彻地研究契约缔结者发自内在需求的对内部审计可能产生的那些导向性影响,才能准确把握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实现业务有效性的最大化。实现研究视野突破的意义是,提升内部审计的价值,更好地服务审计委托人。(2)契约精神的树立。内部审计人员作为审计关系人,也是契约的缔结者,也应当遵循契约精神。这意味着,信奉契约的“规则”大于信奉没有规则的人言人治。指望组织的某些负责人依靠个人力量对内部审计给予支持,远没有“规则”给予内部审计的支持更为有效。因为,那些暂时的有效性可能没有恒久的有效性更有最终价值。(3)契约理论的深化。现实中,许多人认为,内部审计机构地位较低是内部审计发挥作用受到限制的直接原因。这的确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为什么地位较低呢?原因是,作为内部审计机构地位决定因素的审计权利的获得是在博弈中实现的,是审计委托人、被审计人与审计人博弈的结果。而研究三种审计关系人之间的关系,有助于解开内部审计权利体系来源之谜。其中,重要的是,研究三种审计关系人之间的契约关系,完善审计契约理论,改善审计关系,使内部审计产生更大的价值。如果能够将三种审计关系人的六种对应关系研究清楚,通过三种契约予以考虑,那么,建立完善的审计契约理论就已经不远了。2.内部审计本质的破解。关于内部审计本质这一问题,过去已经有不少讨论。那么,为什么需要重新讨论这个问题呢?原因是,内部审计在近几十年的发展中,从财务审计、管理审计或者经济效益审计到风险导向审计,一次又一次实现了内部审计行业的全面转型,如果再加上经济责任审计、工程审计与财经法纪审计等非主流的审计形式,内部审计业务可谓五彩缤纷,那么,这是不是剑走偏锋?固然,审计界完全有理由认为经济环境的变化促成了内部审计的一次次转型,甚至内部审计的转型是这个行业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也不能忘掉,内部审计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它的发展历史究竟告诉了我们一些什么东西?内部审计是坚守传统,还是需要随机应变,求得更大的发展空间,这是我们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从西方国家公司内部审计回归财务审计功能的些许变化,是不是让我们能够看到内部审计是不能遗忘财务审计功能的。可以断定:那种将内部审计视为“包打天下”的神器的想法是不切合实际的,可能促使内部审计偏离本质规定,甚至误入歧途,导致内部审计职业消亡。现在,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内部审计的本质,以便为内部审计准确定位,实现内部审计职业的健康发展。3.内部审计判断的约束。在这里,审计判断主要是指内部审计的职业判断,它用来解决内部审计人员在业务操作过程中如何控制决策结果人为偏差的问题。在一些关键性技术(如审计重要性的分析技术)方面,审计职业判断的应用已经众所周知。然而,在审计评价时如何克服内部审计人员判断的人为性问题,2013.24中国内部审计1Theory理理论论内学部者控谈制却并未受到应有的关注。比如,一项被审计检查所发现的问题,怎样才能保证审计结论无懈可击,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在《刑法》上,对一项罪行的认定,需要一些法定的构成要件,符合这些要件,就可以定罪;这些要件是明晰的和公开的,有助于诉讼各方的博弈,也有助于社会各界监督。本人认为,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对提高内部审计职业判断是有帮助的:(1)对审计所发现问题定性的规范化。既要求将所发现的问题“类型化”和“概念化”,使用统一的名词或者术语,又要求对每一个概念的界定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标准,便于审计判断。当然,采用书面化制度的形式予以推行,效果应当更好。(2)审计作业流程节点的控制。审计作业流程的实施,从一个环节到另一个环节,常常可能涉及判断与选择问题,如果理论界能够针对内部审计人员在每一个节点上如何判断与选择做出具体的界定,对于提高审计作业的科学性无疑具有重要作用。(3)审计方法选择的控制。在某些首选审计方法的应用受到限制的情况下,如何采用替代性审计方法同样需要进行准确控制。可惜的是,关于这个问题几乎没有什么研究成果可以参考。4.内部审计学派的建立。

单位内部审计论文范文6

论文关键词:审计风险,成因,控制

审计风险是随着审计应运而生的,有审计就有审计风险。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审计的期望越来越高,审计职业的责任也越来越大。社会经济生活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增加了审计的难度,审计风险也随之增大。为此,审计人员应正确认识审计风险,增强审计风险意识,积极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审计风险,使审计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方面起到应有的作用。

一、审计风险含义及其成因

审计风险是指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存在重大错弊而审计人员没有发现,做出不恰当的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审计风险是由经济业务本身的复杂性和审计手段的局限性所决定的。具体来说,审计风险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由于审计主体的因素所产生的审计风险,主要是由于审计人员自身的原因所形成的一种审计风险

首先,审计人员个人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审计经验有高有低,

驾驭审计方法的能力有强有弱,加之当前审计力量的不足,审计任务的繁重,致使审计难以达到社会全部期望,有时甚至被卷入不愉快的责任诉讼纠纷之中。具体表现在:审计人员素质、能力的差别会造成同类审计业务结论不同;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品质的高低决定审计行为的偏差,导致审计结论的偏差;审计人员在取证和选用证据上,都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如果取证不充分财务管理论文,其结论也就不一定合理;审计操作不规范、审计程序脱节、主观臆断、凭经验办事,就增加了审计的失误率;审计方法选择不当,也将影响审计结论是否正确等。

其次,审计人员胜任能力跟不上各单位业务活动发展的需求。随着现代经济的迅速发展,现代经营单位的经营规模越来越大,经营活动越来越复杂,各种高新技术的产业化,经营结构组织的多元化,各种金融创新工具的被广泛运用,使得被审计对象经营活动和财务报表编报和披露的复杂程度远远超出了审计人员传统的审计方法和知识结构。这些发展,大大提高了审计人员审计的难度,而对传统滞后的审计方法和审计人员的胜任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审计人员如果不能及时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包括知识结构和行业经验,将不能满足新形势的需要,从而无法胜任审计工作,审计风险随之产生。

(二) 由于被审计单位的因素所形成的审计风险

1、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导致的审计风险。主要包

括两种情况:第一,根据有关管理规定,单位应建立而未建立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内控制度所形成的审计风险杂志网。如:钱账物应设置3个岗位,而单位只设置了2个岗位,但单位现金业务又相当频繁。因此,在货币资金管理上可能存在一定的审计风险。第二,因被审计单位尚未严格执行内控制度所带来的一种审计风险。单位虽然根据有关规定建立了许多内控制度,但是存在部分内控制度执行不力,一些内控制度形同虚设。

2、被审计单位人为因素的影响而客观存在的一些不确定

性,例如:会计行为和经济错弊,会计人员本身或单位负责人从主观愿望上要求会计人员违规违纪;因被审计单位无意识存在所带来的一种审计风险,

3、被审计单位提供会计资料不真实、不完整。一些被审计单位对收入、成本支出的会计资料提供得较为完整,执行财经纪律的情况也比较好。而实际上,这些单位的一些其他的收入、下属单位上缴的管理费等并没有纳入财务账,而是入了私设的“小金库”,而这些会计资料通常是不会向审计人员提供的。会计资料的不全面,留下了审计风险的隐患。一些部门、单位为掩盖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在会计资料上大做文章,记假账、报假账的事时有发生,其中个别支出原始凭证的填制存在明显的不真实性问题,例如使用普通收支凭证而无正式的发票、无填制单位或填制人签章,审查起来无从下手,严重影响到审计成果的真伪,这无形中也给审计部门带来了审计风险。 (三)社会环境影响产生的审计风险。 从审计发展来看,人们对审计意见的依赖程度及其影响范围亦是一个不断扩大的过程。当审计产生之初,单位最关心的是诚实性,也就是说早期审计是检查单位的正直性,而不是检查他们会计账簿的质量。然而当社会步入19世纪下半叶财务管理论文,审计人员的职责是审查单位的经济运行以及会计报表管理者编制的正确性,而不仅仅是检查算术上的正确性,对资产负债表质量的重视,表明审计人员的影响开始扩大。到本世纪初期,随着世界资本市场的迅猛发展,证券市场的涌现,广大投资者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关心,使人们更加关注已审的财务报表,而且对此感兴趣的人也越来越多,不仅政府、投资者表示了极大的关注,而且潜在投资者也表示了极大的关注,人们对单位财务报表提供的信息的可靠性也日益重视,依赖审计意见的人越来越多。现代审计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在建立和维护资本市场的完整性方面扮演着一个最重要的角色,社会各界都在关心审计、关注审计、依赖审计,从另一个层面上讲,这种依赖性也给审计部门带来较大的审计风险。/

三、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审计风险的存在并不可惧,关键是如何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范围。笔者通过学习审计理论,结合平时审计实践,认为防范审计风险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增强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包括:

转变观念,强化风险意识。随着人们对审计期望值的越来越高,审计人员的责任和风险也越来越大,会计职业界将会更加关心如何采取有效的审计方法和程序,在降低审计成木的同时,高质量地完成审计任务,并有效地避免审计风险及其损失。因此,审计人员要从思想上、观念上深入理解审计风险,并在执行审计过程中,寻求积极有效的方法控制风险。 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是在从事审计工作中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包括在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任等方面应达到的职业标准。审计人员一定要理解和掌握这些标准,并在实际工作中严格遵守,这样才有可能提高审计质量,一般不会发生过失,至少不会发生重大审计风险损失。 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我们处在经济变革时代,我们的业务知识,审计工作、审计范围都受到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的影响。因此,每一个审计人员除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外财务管理论文,还要更多地学习专业知识,包括学习审计基本准则,严格按照审计程序工作。首先要在审计程序上合法规避审计风险。其次要学习好专业知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多元化经济成分日益增加,国家宏观调控的法律、法规、规章不断出台,我们要随时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以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杂志网。

选择适当的审计方法,敢于改进方法,创新手段。审计人员可以根据被审计单位的会计系统会计处理的特点及审计目的等合理配置审计力量,选择适当的审计方法和技术,获取充分的审计证据。在取证时,审计人员绝不能满足于被审计单位自行提供的资料,要获取强有力的外部证据,多角度地取证、印证。在选用适当的审计方法的基础上,还应该敢于改进方法,创新手段。特别是面对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社会各界对审计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审计对象的经济活动越来越复杂,审计工作的任务越来越重。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探索和应用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的审计技术与方法,是提高审计质量,圆满完成审计工作任务的重要举措。

(二)审计单位应采取各项有效措施建立科学的内部运行机制,完善内部质量控制制度。这包括采取措施督促全体专业人员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确保审计人员达到并保持履行其职责所需要的专业胜任能力,以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执行审计业务,为此,审计单位应严格人事管理,并不断创造条件,开展各种形式的业务培训,增加审计人员执行各种类型审计业务的经验,提高其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建立分级督导制度,并要求各级督导人员对各层次的审计工作给予充分的指导、监督和复核,必要时应当聘请相关的专家进行协助;对全面质量控制政策和相应程序的执行情况及其结果适时进行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不断完善质量控制方针,建立、健全各项质量控制程序,保证审计工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把审计风险水平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三)做好内部控制调查,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水平。审计组及其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项目时,应当先对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和内部控制进行问卷调查和进行符合性测试,对被审计单位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高低做出评估财务管理论文,看其内控是否严密,并找出弱项,以作为实质性测试时的重点。 内部控制问卷调查可以由被审计单位管理部门自我评价,主要评价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内部控制问卷调查,只能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做出初步评价,要真正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的质量,必须通过符合性测试。在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进行问卷调查和符合性测试后,根据其评价以及对内部控制松弛部分和汇总的弱项,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并应当实施详尽的实质性测试程序,以便将检查风险以及总体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水平。

审计风险并不可怕,重要的是提高风险意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控制审计风险,这样审计工作才有可能取得长足的进步。

(备注:增刊)

主要引用文献:

单位内部审计论文范文7

为总结、交流我区内部审计先进工作经验,表彰内部审计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以促进内部审计队伍建设,推动内部审计事业全面转型与发展。根据《审计署关于做好全国内部审计工作先进表彰会议准备工作的通知》(审内发[2007]75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自治区审计厅经研究决定,在全区范围内开展评选内部审计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以下简称“双先”)工作。现就评选“双先”的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评选范围

2005年至2007年设有内部审计机构的单位(含民营、合资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和从事专职内部审计工作以及审计机关分管内部审计工作的人员。

一、评选条件

(一)先进单位条件

1.单位领导重视内部审计,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有健全、独立的内部审计制度和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职能规定明确,单位主要负责人和权力机构主管审计工作,定期听取审计工作情况汇报,支持和保护内部审计人员依法依规履行职责;

2.内部审计机构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做到依法依规审计、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廉洁自律;

3.内部审计机构积极开展审计工作,努力探索开展风险导向审计的工作模式并取得成效,在促进单位加强管理、完善内控,防范风险,提高效益,严肃纪律,加强廉政建设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成果显著,所在单位没有发生重大违法违纪问题;

4.内部审计机构认真贯彻执行《内部审计准则》、《职业道德规范》和业务程序规范,积极展开内部审计质量自我评估;

5.积极参加和支持广西内部审计师协会组织的各项活动,在活动中表现比较突出,重视加强与审计机关和内部审计师协会的联系。

6.认真、及时上报有关材料及报表,按时、足额缴交协会会费,圆满完成有关刊物的发行征订任务;

7.重视内部审计理论研究,积极总结、推广内部审计工作的先进经验,宣传内部审计工作所取得的成绩,组织内部审计人员撰写稿件并上报协会或向有关报刊投稿;

8.认真贯彻执行内部审计人员岗位资格认证制度和后续教育制度;

9.在2005至2007年间被评为本地区或本系统内部审计先进单位。

(二)先进工作者条件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努力学习政治理论,有较高的政策水平;

2.热爱内部审计事业,工作积极,忠于职守,开拓进取,积极树立内部审计新理念,探索工作新模式,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有突出成绩;

3.努力学习审计业务,积极参加后续教育和理论研讨等活动,有较强的业务能力;

4.具有内部审计人员岗位资格证书,从事内部审计工作4年以上;

5.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廉洁奉公,团结同志,坚持原则,作风正派;

6.在2005至2007年间被评为本地区或本系统的先进工作者。

(三)审计机关分管内部审计工作先进工作者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努力学习政治理论,有较高的政策水平;

2.指导、监督本地区内部审计工作,支持、帮助内部审计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积极开展内部审计人员培训、内部审计理论课题研究等各种活动;

3.积极参加和支持广西内部审计师协会组织的各项活动,在活动中表现较为突出;

4.热爱内部审计事业,忠于职守,开拓进取,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有突出成绩;

5.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廉洁奉公,团结同志,坚持原则,作风正派;

6.在2005年至2007年间被评为本地区或本单位的先进工作者。

三、名额分配

2005年至2007年的“双先”名额分配,以2006年底各市、各系统内部审计机构数和内部审计审人员为基数,结合近三年内部审计发展状况和取得成果的情况进行分配(名额分配见附件1)。

四、成立“双先”评选工作领导小组

为加强对评选“双先”工作的领导,保证评选工作活动顺利开展,决定成立“双先”评选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何小聪(自治区审计厅副厅长)

副组长:邝满维(广西内部审计师协会会长)

成员:黄庆华(厅办公室主任)、尹建东(厅人事教育处处长)、窦秀清(厅经贸审计处处长)、刘一原(厅行政事业审计处处长)、王丽萍(厅内部审计指导中心主任、广西内部审计师协会秘书长)。

领导小组下设立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厅内部审计指导中心,由王丽萍兼办公室主任。

五、评选推荐程序

(一)各市审计局、各内部审计单位要由下而上在所属范围内组织评选,按照分配名额和推荐单位隶属关系将推荐名单报“双先”评选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办公室提出初步意见报评选工作小组审定。

(二)各评选、推荐单位要严格按照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的条件,认真、扎实地做好评选工作,并于*年1月底前将下列材料(均要求一式两份)报“双先”评选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1.各内部审计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综合性经验交流材料;

2.审计机关指导内部审计工作的经验交流材料;

3.推荐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经验交流材料;

以上文字材料内容要实事求是,翔实具体,每份材料3000字左右(用WORd文档宋体4号字、A4纸)1份并报送电子版。

4.推荐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登记表(格式见附件2、3、4);

5.各市、部门、单位系统2005至2007年内部审计机构、人员和审计成果统计表(见附件5)。

(三)在全区评选“双先”活动基础上,按照审计署的评选条件和分配名额推荐全国内部审计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

六、评选要求

(一)目的明确

开展“双先”评选活动,目的在于总结经验,鼓励先进,发挥爱岗敬业、务真求实的精神,在全区内部审计行业形成学先进,赶先进,争一流,求创新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推动内部审计的全面转型与发展。

(二)加强领导

各市审计机关和有关单位都应成立“双先”评选领导小组,自下而上地开展评选活动,结合实际,深入调查,评选出内部审计工作的先进典型,特别是要以内部审计质量评估为抓手,以实现内部审计全面转型和发展为重点。

(三)总结经验

单位内部审计论文范文8

一、审计工作前财务准备的必要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规定:“审计机关根据审计项目计划确定的审计事项组成审计组,并应当在实施审计三日前,向被审计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被审计单位应当配合审计机关的工作,并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审计工作开展前被审计单位财务方面要作充分的准备,这种准备关系到能否取得充分的审计证据,能否证明审计事实的真相,并最终关系到能否得出正确的审计结论。如果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资料翔实齐全,审计人员就能够准确快速地收集和整理资料,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避免盲目搜存材料和重复取证,减少不必要环节,保证审计证据与审计目标的相关性和适用性。如果被审计单位的相关人员都能及时主动地配合审计人员的询问或取证,审计就能得到许多在报表和文字资料上得不到的素材,保证审计证据具有全面性。这是因为,财务及其他相关部门的人员最了解本单位情况,也最容易发现单位管理中存在的缺陷和薄弱环节。例如财务人员如果能够清晰明了地向审计人员讲述帐目的成因、来龙去脉,主动解释有关问题,审计人员就能很快进入角色。清晰的审计思路能够保障准确把握问题的主干,避免偏颇,确保审计结论客观、准确和全面。

二、目前现状

在以往的工作实践中,我们感到无论是社会审计、国家审计还是内部审计,被审计单位有时在主观上呈现一种被动状态,或者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这为审计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的难度。目前这种状况虽已有很大改变,但依然存在着领导认识不足、财务准备不够的问题。

由于被审计单位的相关人员忙于自身工作,有时甚至不在属地,往往延误审计工作开展。还由于一些单位领导、财务或其他相关人员的更替和调整,单位对财务帐目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对于多年结转的财务帐不置可否,特别是某些往来帐、资产帐的成因讲不清楚;另外接替帐目的一些财务人员清帐不力,形成了数量可观的呆死帐。有些单位待审计组到来时,只是将帐目和盘托出,其他情况却一概不知。还有些单位未严格执行会计法,内控制度不健全;不清点资产帐,造成帐实不符,相关人员对资产的留存去向也不甚了解,往往给审计工作造成困难。

三、怎样进行审计工作开展前的财务准备

第一、人员准备

审计组到来之前和工作期间,财务部门人员必须同时在审计组工作属地;其他相关人员也不要长时间在外,以免影响审计组的询问或取证。审计组要充分重视各方面的证人证词,如果有些证人由于诸多原因已找不到或者不易找到,在证据可能灭失的情况下,审计组可向有关领导请示后采取先行登记保存措施,保证证据,尽可能向有关证人收取证据。应注意的是,审计组取证时,要严格遵循规定的程序和步骤。

第二、资料准备

被审计单位提供哪些资料呢?我国《审计机关审计方案准则》中已有明文规定:财政财务隶属关系、机构设置、人员编制情况、职责范围或者业务经营范围,银行帐户、财务报表及其他有关的电子会计资料,内部审计机构和社会审计组织出具的审计报告、财务会计机构及其工作情况,相关的内部控制及其执行情况、相关的重要会议记录和有关的文件,与审计工作有关的电子数据、数据结构文档,其他需要了解的情况。

公路交通部门按工作性质分为建设、养护和施工单位或集建设、养护为一体的单位。公路部门各单位除了按上述要求提供资料外,还应根据实际情况,按审计内容的不同提供更加具体的资料。

(一)财务收支方面的审计应提供的资料有:

1、行政隶属关系,单位内部的人员、机构设置情况,下属单位的有关情况。

2、部门年度财务收支预算、本单位财务收支预算。

3、单位内部的各类规章制度、有关规定、办法,财务部门的各类制度、文件,发放各类补助、津贴及其他各类款项的文件。

4、近期有关部门对本单位各类审计和检查的报告资料。

5、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会计决算,有关往来帐形成的文字说明资料。

6、总预算中涉及基建工程项目支出的合同、预算资料。

7、公路养护里程、好路率及相关指标完成情况。

8、有关的会议文件资料。

(二)基建工程方面的审计应提供的资料有:

公路建设工程项目审计实行建设前期、建设期间、竣工决算审计制度。建设单位应向审计部门提供必要的文件、报表、合同等资料,现将应提供的资料概括为:

1、上级部门批准的建设项目立项、初步设计、概算、规划、土地征用、环保等方面文件。

2、上级部门批准的年度基本建设计划、预算及变更计划、预算文件。

3、建设项目招投标文件,与施工单位签订的合同文件。

4、工程建设进度报表及有关工程业务统计报表。

5、竣工工程概况表、竣工财务决算报表及有关工程业务情况的资料。

6、相关的内控制度文件资料。

(三)经济责任方面的审计应提供的资料有:

1、行政隶属关系、单位机构设置、人员构成情况,领导人员的职责范围和任职年限等。

2、计划、统计资料,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及经济活动分析资料和年度工作总结。

3、任职年限内预算编制及执行情况。

4、财务会计资料,任期末资产盘点和债权债务清理资料。

5、现行有关经济管理的内控制度。

6、重大经营决策、重要的经济合同、协议,与经营管理相关的会议纪要(记录)。

7、经济监督部门的检查报告、处理意见及单位整改情况等资料。

8、国家审计、内部审计、社会中介机构和各类部门进行各种审计和检查的报告资料及出具的有关鉴证资料。

9、其他相关资料。

第三、必要的办公条件

单位内部审计论文范文9

一、创新思想进一步推进内部审计工作转型

要以思想解放推进审计理念和思路的创新,以理念思路创新推进内部审计管理创新。将加强管理,提高效益作为内审工作开展的重点,完善内部控制,由以往单一的财务收支审计向经济责任审计、绩效审计、固定投资审计、专项审计调查等多元化审计拓展,重点向绩效评价为导向的绩效审计和以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管理审计转型和发展,积极探索“管理和效益”审计方法和方式。各内审机构要根据本单位的工作实际,围绕本部门本单位经济工作重心、围绕领导和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科学安排审计项目,制定工作计划。通过项目计划的完成,进一步加强完善内部制约机制,减少损失浪费,促进增收节支。特别是各街镇办事处内审机构,要围绕村级两委换届工作中心,进一步发挥内审工作职能作用,积极协助指导做好村级财务公开相关工作,要善于总结,积累经验,不断提升内审工作水平。

二、进一步规范审计程序,促进审计质量的提高

各内审机构和内审人员要将新颁布的《国家审计准则》的学习,做为规范自身工作,促进审计质量提升的一项重要举措,进一步严格审计程序、实务操作、文书格式,从根本上达到防范风险、提高质量的目标。今年要继续在坚持标准的前提下,通过开展以审计技术与指南类准则为侧重点的示范活动和优秀内审项目评比活动,抓好内审准则示范跟踪。同时继续开展内部审计“双先”评选工作,年终按照考核办法从工作任务、审计质量、档案管理、信息论文等方面全面考核,检查评价各内审机构和内审人员内部审计准则落实执行情况,搞好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工作,提高“双先”评选的社会认可度,宣传在“双先”评比中涌现内部审计转型与发展中先进典型和先进经验,促进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提升,推动全区内部审计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

三、继续抓好后续教育培训,强化内部审计队伍建设

要在总结近几年培训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以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为核心,以促进内部审计工作水平提高为目的,进一步加强内部审计后续教育培训,切实提高培训质量。根据省、市内审协会2012年培训计划,结合实际,科学安排,抓好内审人员后续教育的落实。组织内审人员参加省市举办的内审人员再教育培训班,学习新的审计理论、法规、审计新方法等,进一步提高内审人员的理论知识和业务素质。

四、加强内部审计基础管理工作,及时上报工作进展情况

要高度重视内审基础管理工作,注重基础数据的统计与利用。2012年全区内审机构及会员单位应进一步规范基础性工作,做好项目开展情况以及相关资料的归集与整理,及时准确上报总结及相关报表,编写工作信息及业务论文,反映内审工作动态,宣传内审工作成绩,开发审计成果的运用,扩大内审工作的影响。内审协会对各内审单位报送信息论文情况继续采取年终考核制度,对于完不成任务的单位在评选先进单位时实行一票否决制。

五、积极探索内审协会发展的路子,不断提高协会的工作和服务水平

2012年区内审协会要在提升办事能力和服务水平上狠下功夫,继续遵循“管理、宣传、服务、交流”的宗旨,树立“服务为本,会员为重”的指导思想,进一步发挥协会的职能作用。要结合“深入基层、服务群众”主题活动的深入开展,围绕内部审计的工作范围、存在的困难、开展特色和成果利用等内容对基层内审机构开展调研,掌握工作动态,听取工作意见和建议,以便更好的为内审机构服务;要充分利用内部审计协会这一行业协会特点和优势,组织内审机构负责人定期开展经验交流,提供平台供内审人员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沟通感情。要强化服务意识,增强工作的主动性,2012年将不定期派员深入到基层单位服务,指导内审部门开展审计工作,帮助查找管理上的漏洞,完善规章制度。同时进一步加强与会员单位的沟通和联系,充分发挥广大会员单位参与协会工作的积极性,增强协会凝聚力,把内审协会真正办成“内审人员之家”,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通过扎实有为的工作,为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