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企业培训经验交流材料集锦9篇

时间:2023-02-28 15:33:47

企业培训经验交流材料

企业培训经验交流材料范文1

关键词:校企合作 校校合作 专业建设

课 题:本文系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应用化工技术特色专业建设项目(2011123)、安徽省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建设项目(20101427)、安徽省优秀教学团队建设项目(20131498)研究成果。

自笔者所在学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被确立为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以来,我们通过两年的努力,较好地完成了项目建设方案所预期的建设目标。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校企、校校合作工作在以下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

一、校外实训基地及内涵建设

主要有两大块:一是与滁州市及周边的化工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共建校外顶岗实习基地;二是企业根据本身的用工需求,定期接纳学生开展生产实践活动,校企双方派指导教师共同指导,学生通过定职定岗、定期轮岗和实际操作等方式保证实训实习效果。

校外实习与就业基地采取学院协调指导、系部具体运作、校企共同管理的方式进行。学生走进企业后,我们采取“企业为主、学校为辅、校企共同参与考核”的原则,由双方指导教师共同填写《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生顶岗实习任务书》;食品与环境工程系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不定期选派专业教师赴企业开展实习情况检查,参与学生实践成绩考核、反馈学生在企业的工作信息并及时分析总结;企业负责做好顶岗实习学生的学习、生活、安全等各项教育管理工作,开展好实习学生的成绩鉴定,做好和学校的交流沟通工作。在跨越化学品有限公司(滁州)、杰事杰新材料有限公司、金丰化工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的支持下,食品系成立了包括企业工程师参与的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主要是讨论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编写适合企业生产需求的校本教材、共建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同时协同安排实践教学,负责“双师型”教师培养等(图1)。

图1 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通过共建校外实习基地,加强了学校与周边企业之间的联系,同时,专业教师也得到了实践锻炼。项目建设期间,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共建立了6个校外实习与就业基地,有些实习学生直接被实习企业录用,大部分学生因“预就业”的优势找到了理想的工作。近2年,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学生就业率达100%,中级工获取率为95%以上(少数学生参军未参加技能鉴定)。

二、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1.建设“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对本行业岗位工作任务和能力的分析,按照行业对人才规格需求的反馈,并参照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化学检验工等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考核标准,会同合作企业,共同制订了包括“顶岗实习”和“生产认识实习”等在内的模块式教学计划,建成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突出能力培养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开办了3个企业冠名班,与11家企业签订了校外实习与就业协议。

图2 “纵向三层面、横向三模块、整体三结合”实践教学模式

工学结合方面,我们构建了“纵向三层面、横向三模块、整体三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图2):把传统的基础实验、综合实验及专业实训进行纵向整合,将实验实训分为“基础性、专业性、生产性”三个层面,基础性强调“实验”、专业性强调“实训”、生产性强调“实操”。横向分为三个模块:校内实验模块、校内生产性实训和职业技能鉴定模块、校外岗前训练和顶岗实习模块。整体上,我们把实践教学与职业技能鉴定、省和国家职业技能大赛以及学院科技创新节这三块有机地结合起来(三结合),以职业技能鉴定的考核标准为标杆,通过“以考促训、以比促练”的方式来推动实践教学的开展。

2.课程体系改革及教材建设

按照化工企业生产实际设置课程,根据岗位技术要求改革课程教学内容,从而形成“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与金丰化工等企业合作开发专业课程,建设一批优质核心专业课程,编写一批紧贴化工生产实际的校本教材。

(1)加强课程整合,优化课程体系。通过对本专业学生将来的工作岗位和所应具备的能力进行分析,实施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步骤为企业调研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行动领域归纳学习领域确定学习情境设计。学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见下表。

表 优质核心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

序号 课程名称 教学方式 精品课程 使用教材

1 工业分析技术 教育部规划教材

2 流体输送与传热 项目化教学 院级精品课程 自编校本教材

3 化工仪表及自动化 项目化教学 院级精品课程 自编校本教材

4 精细化工生产技术 项目化教学 院级精品课程 自编校本教材

5 传质与分离技术 项目化教学 院级精品课程 自编校本教材

6 化工工艺 教育部规划教材

(2)教材建设。教材建设充分考虑企业实际生产实际,建立由企业技术人员参与的课程开发小组。目前,已经实施的项目化课程包括流体输送与传热、传质与分离技术、化工仪表及自动化、精细化工生产技术四门核心课程,同时也是院级精品课程,现正积极申报省级精品课程。与项目化课程改革相配套,正在整合与开发多门项目化课程校本教材和讲义。和安徽省A联盟(示范院校建设联盟)院校合作,主编或参编《基础化学》《基础化学实验》《化工制图》《化工单元操作技术》等教材,这些教材均已投入使用。

三、中高职教育衔接

目前,学院已与定远县职教中心合作办学成立了五年制(2+3模式)中高职教学培养点,已经招生了四届共180余名化工和高分子材料专业的学生,已经有110名化工和高分子材料专业学生来学院就读,将来就业去向主要是面向华塑集团等定远县盐化工项目企业。在合作过程中,我们指派专业教师现场指导教学,共同交流、讨论与制定五年制课程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

自2013年起,学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已经开始实施自主招生。学院成教学院招收的186名中专起点的应用化工技术成人大专班也于2013年开班。该班所有课程的理论教学均由学院化工材料专业教师完成。同时,学院还与周边的另外3个县区签订了校地共建协议,共同培养服务地方支柱产业所需要的化工技术类技能型人才。

四、社会服务与培训

1.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

我们以成教学院为平台,以学院职业技能鉴定站为基础,以校内外实训基地为依托,利用学院的资源优势,面向企业员工、城市劳动力再就业人群和中高职学生等,开展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建立培训资源库。

2.服务成人学历教育

定远县教学点的学员主要来自定远县盐化工、石膏矿等化工企业的员工。该班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理论与实践课的教学,包括以后的毕业设计与答辩工作均由学院化工材料教研室来完成。

3.参与企业技术开发与服务

本专业“双师”结构教师队伍积极开展面向企业实际需要的技术研究和技术服务工作。刘义章、周玲玲、梁建军三位老师分别被安迈达特种铝业有限公司、艾迪亚模具制造有限公司(塑料模具)、滁州永通交通设备有限公司(橡胶材料)聘请为技术顾问,利用双休日赴企业开展技术指导。

4.对口支援与交流

我们利用本专业群软硬件资源条件的实力优势,为滁州市及周边经济欠发达县市的职教中心及中等职业学校提供师资培训,开展交流互动。多次赴定远职教中心、定远四方职业学校就人才培养、技能训练、教学计划的修订等工作开展交流指导。

五、存在的问题

1.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我们进一步强化了服务企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思想,校企合作的规模也在逐渐扩大,但由于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有些行为还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如校企双方互兼互聘),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还需继续探索和完善。

2.“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虽然我们初步建成了一支以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支撑的“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但根据提升专业服务产业的发展需要,建设一支“校企互通、专兼一体”的具有“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的任务还很艰巨,主要表现在:缺少省级和部级教学名师;聘请本行业的高水平兼职教师很难;专任教师赴企业顶岗锻炼的机会较少(只是在暑假);有较强生产技术能力、在行业有一定影响的专业带头人数量不足,专任教师职业实践能力不是很强,来自于企业的兼职教师数量不能满足教学需求。

3.社会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由于化工行业的职业特点所限,我们开展化工企业职工在岗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范围较小,人员偏少;开展对外技术服务工作也集中在少数几位老师身上;对口支援与交流工作的面还不够广;对企业的技术开发与服务工作做得不多,在成果的获得与应用方面还有待积累。

参考文献:

[1]孟飞,梁建军,肖陆飞.精细化工生产技术“三阶段 三结合 三模块”课程建设研究[J].职教通讯,2014(6).

企业培训经验交流材料范文2

(1)真实性。真实性是指企业人事档案材料应真实可靠,实事求是的反映企业员工工作、家庭、生活等等真实情况。真实性是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也是确保其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得到有效利用的基本前提。只有客观真实的反映员工的全部历史和全部工作,人事档案才具有真正的利用价值,才能为企业选拔人才和应用人才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2)完整性。完整性是指企业人事档案材料在数量上和内容上应是完整无缺的。数量上的完整,要求人事档案材料齐全,一个员工的档案材料应该集中收集和保存在一起,不能残缺和短少,这样才能够详细、全面和系统的反映员工的全貌,以了解其全部工作经历与历史,使档案材料能成为企业用人的决策依据;内容上的完整,要求应随着新档案材料的补充完善,员工的档案材料应能反映在各个时间段的情况,不能留下空白。

(3)安全性。安全性是指应通过良好的人事档案管理以保证档案实体安全和信息内容的安全。实体安全即是要妥善保管,力求避免员工的人事档案材料遭受不应有的损坏,如丢失、破损、调换、涂改等;信息内容的安全,即是要建立健全的人事档案保管制度和保密制度,从内容上保证档案信息的不失密、不泄密,不对员工的个人隐私和权益造成损害。

二、人事档案管理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1、为企业人力资源规划提供依据

在企业人事档案材料中,详细包括了目前企业的人才结构、人才数量以及人才水平等信息资料。通过对人事档案的整理与归类,可以详细了解企业当前的人力资源现状,明确企业目前所急需的是哪一类人才,从而为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提供重要的依据。例如,通过对企业人力资源档案的整理,了解企业各岗位的用人情况以及哪些岗位员工存在即将退休的情况,并将这些信息反馈给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为企业在未来几年内的人力资源规划提供重要的信息依据。

2、保证了企业人才招聘的质量

企业在人才的招聘过程中,需要全面分析、择其所长、避其所短,做到对人才的善用。而要真正做到知人善用,并保证企业人才招聘的质量,就需要全面、历史的了解人员的信息。不仅要了解人的现在,而且要了解人的过去,不仅要了解其才,还要了解其德。以有效避免在人才招聘过程中,不讲德才条件,而只凭主观臆断或个人情感因素进行招聘选拔的问题。一方面,通过做好人事档案材料的查阅与管理,可以较为全面了解其个人经历、做过哪些工作、取得过哪些成绩、有何特长、道德品质如何,进取心和事业心是否较强等各方面情况,有效保证企业能因才录用人才,提高人才招聘的质量;另一方面,人力资源部门也能从人事档案中详细了解个人以往的教育、技能、培训、经验、绩效等方面的信息,有助于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为人才分配合适的补充岗位。

3、有利于针对性的开展员工培训教育

通过对人事档案的科学管理,有助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根据每个人才的不同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培训教育方案,做到因材施教。并从人事档案中探索出人才的成长规律,以更好的培养和使用人才。一方面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可以通过人事档案中员工信息,如教育背景、技能经验、年龄等,以针对性的开展培训项目,可以更加有效的调动员工在培训上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通过对人事档案信息的分析,能使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详细了解员工的工作表现、工作业绩、工资薪酬等方面的内容,以此为员工更好的设定职业生涯的规划,并以此有针对性的开展培养教育、实践交流等方面内容,使员工不断向着职业生涯目标迈进,以提高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与忠诚度。

4、促进企业的跨地域文化管理

由于企业招聘的员工来自于全国各地,而不同的区域存在着各自不同的生活习惯、观念与文化,这就容易导致不同区域的员工存在着沟通交流不畅,或生活工作习惯冲突等方面的问题。由于企业人事档案不仅能全面、准确的反映员工各方面情况,而且能从人事档案中详细了解企业各单位员工的籍贯、工作生活经历等方面的信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一方面可以通过对人事档案的查阅与分析,详细了解员工不同籍贯的人数、文化特质,以有针对性的加强员工之间的沟通交流,尽量避免员工之间可能出现的交流不畅或矛盾问题;另一方面,在开展一些团队合作项目之前,可以先通过人事档案了解员工的文化背景,以提前对员工进行文化与心理方面的交流,实现在团队合作过程中员工的有效沟通。

三、总结

企业培训经验交流材料范文3

关键词:培训;改进;新模式;教材

作者简介:李小煜(1976-),男,河南鹤壁人,中电投河南电力有限公司技术信息中心,工程师。(河南 郑州 450001)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6-0151-02

电力体制改革以来,随着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我国发电企业装机容量不断攀升,近几年大容量、高参数机组陆续投入商业运行,技术水平高、技能水平强、个人素质高的专业人员越来越受到电力市场的青睐,人员流失已经成为发电企业生产经营中不得不正视的问题。在招聘和挽留高水平专业技术与技能人员的成本越来越高的时候,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目光转向自己现有人员或新进人员的培养,如何更高效地对人员进行培训,也逐渐成为企业关注的课题。

一、电厂检修人员现有培训情况

电厂检修人员构成包括有工作经验的专业检修人员、转岗人员和专业院校毕业的学生,培训教材一般是专业书刊和讲义、设备说明书和发电企业编制的检修规程与规章制度。电厂检修人员培训方式主要包括课堂教学、交流培训、岗位培训、仿真机培训和自学。本文就人员构成、培训教材和培训方式展开说明,通过对相关问题的分析来发现现有培训工作中的不到位的方面,并运用科学方法和发展观进行应对,提升电厂检修人员培训效率。

1.电厂检修人员的构成和对于培训的不同需求

对于有工作经验的专业检修人员而言,他们工作经验丰富、动手能力强、对于工艺标准和质量有比较明确的认知和把握,在熟悉工艺流程和日常工作程序后基本就可以开展工作,培训着眼点应放在对现场生产过程熟悉、工作开展程序和流程、项目专题培训以及个人技术和技能水平提升方面;对于转岗人员来说,他们对生产过程和工作业务有所了解,也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稍弱,培训着眼点应该是理论培训、工艺标准和规范以及日常工作业务中的标准化操作;对于专业院校毕业的学生来说,其理论基础相对扎实、学习能力强,但对现场系统和设备的认知偏弱、动手能力不强、缺乏工作经验,为此培训的着眼点应是现场设备布置、功能和常见故障以及解决方法,应更注重培训的层次和递进性。

2.电厂检修人员在培训中使用的教材和应用中的不足

一般来讲,电厂检修人员培训中常常使用的教材包括专业书刊、培训人员编写的讲义、发电企业编制的检修规程和设备厂家提供的设备说明书等,这些教材有其先进性和独特性的一面,同时也存在各种各样的不足。专业书刊的特点是专业性和理论性强,对于原理和机理知识阐述很详细,但一般与现场实际生产结合不够紧密,特别是对于具体问题和非通用性问题涉及不够;培训讲义是培训人员针对某个系统或者某个课题完成的阐述性资料,内容包括系统构成、工作原理等相关知识,一般受授课时长、培训人员的经验、接受培训人员的整体素养等因素限制,细致性和全面性难以得到保障,讲义的内容也很难得到及时更新;设备说明书一般由生产厂家完成,更多反映的是通用性问题和常规问题,另外由于涉及知识产权保护,深入度不够,在培训中能发挥的作用有限。

3.电厂检修人员在培训中采用的培训方式和局限性

电厂检修人员在培训工作中常用的培训方式包括课堂教学、交流培训、岗位培训、仿真机培训和自学等。

课堂教学是由发电企业和高校或研究机构联合举办,通过课堂授课、讨论、实际操作训练等手段,提升检修人员的技术和技能水平。课堂教学可以保证教学内容的一致性,在有限的时间内可以提供大量信息、满足多人参加培训的要求、充分利用教具和其他教学设施、为教员与学员之间提供了较广泛的讨论空间。但由于一般课堂教学远离现场,学员对现场设备和系统的情况与故障认知感不强,也无益于学员实际操作水平的提升。

交流培训是发电企业安排检修人员到其他发电企业进行认知性培训和提高性培训,通过培训熟悉同类型机组本专业工程程序和先进方法,能够直观的理解和认识先进工作经验,但缺乏实际操作机会,深入度不够。

岗位培训是通过跟踪学习或者在合格人员监护下执行某任务,通过对系统的安装和调试、现场见习、观察专门安排事件,并在合格人员的指导下按规定方法进行培训和评价。岗位培训可以直接接触系统和现场设备,很直观地了解和掌握生产技能和先进的工作经验,目的明确、方法有效,但也存在缺乏足够理论支持和标准化作业规范等问题,同时也受到教导人员个人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的限制。

随着仿真机技术的成熟,利用搭建的仿真机作为培训平台已经不再是运行人员的专利,检修人员可以通过仿真机平台掌握系统编程和维护的相关方法,但是毕竟不同于机组运行的实际情况,训练方法和培训内容受限较多,缺乏深度有效推进的可能。

自学是通过对教材和讲义的学习来实现个人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训练,学习目的明确。但自学缺乏有效的支持手段,对于学习进度和学习效果的把握度不高,受限于个人学习能力和主观能动性。

二、对电厂检修人员培训新模式的探索

通过对电厂现有培训体系中的受训人员、培训教材、培训方式的分析,发现现有培训体系中存在不少问题,也说明了其中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在检修人员构成不可能改变的情况下,可通过改进培训管理、优化培训教材和调整培训方式来实现培训工作水平的全面提升。

1.改进培训管理

首先,要改进管理水平。对于培训管理而言,需要改变以往单纯“管”的思路,不再简单执行“布置任务”、“检查结果”,要更好地对培训过程进行管理。通过建立检修员工培训档案,掌握检修员工个人能力、工作经验以及参加培训的情况,并对培训档案及时进行更新。其次,根据掌握的员工相关信息,明确培训方向和步骤、制定培训计划,实现因材施教的差异性培训。再次,采用问卷、口头访谈等形式了解员工的培训诉求,将他们所关心和希望掌握的内容纳入培训范畴,实现“教”与“学”的互动,更大程度上调动检修人员接受培训的积极性。最后,加强对培训结果的考核。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抽查或考试,检查近期培训效果,并与培训工作中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实现对培训过程和结果的严格掌控。

2.优化培训教材

在培训中,选择合适的培训教材至关重要。针对现有教材的各种利弊点,抽取各自之所长,编制符合企业、专业特点并满足现有检修人员的教材是打造新型培训模式的必然需要。新的教材主要包含以下内容:涵盖本专业所有设备的专业资料库、记录检修人员日常工作内容的日常工作记录、针对专项工作完成情况的工作完成情况记录卡等相关内容。新的培训教材涵盖各个层次检修人员的实际需要,不仅有助于初学者对设备的认识性学习,也对有工作经验的检修人员在工作开展时能承担技术手册的作用。

(1)涵盖本专业所有设备的专业资料库。该资料库包含设备概念、设备种类、规格、使用方法、安装工艺、质量要求、选用原则、影响设备运行的因素、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在设备概念部分主要阐述设备工作原理、结构构件、工作方式等;在设备种类部分对设备分类方法和分类依据进行说明;在规格部分,说明设备在实际应用中的关键参数和应用要素;在使用方法部分讲述设备的用途、使用步骤和使用中需要关注的方面;在安装部分主要阐述设备安装中的施工工艺和安装方法;质量要求部分对设备制造标准、使用中对于环境和防护等级有明确阐述;选用原则部分对设备选型、工作方式和设备性能等关键指标进行了说明;在影响设备运行的因素部分,对于设备正常运行中可能受到的危害、干扰以及不当操作和系统异常可能对设备造成的影响进行说明;常见故障是设备使用中可能出现的故障,让检修人员对设备故障有直观了解;处理方法则对常见故障的处理进行标准化和规范性操作说明,让检修人员可以熟悉标准工作程序、准确把握工作过程和结果。

专业资料库的信息来源于课本教材、工作手册、检修规程和产品说明书,也可将检修人员工作过程中掌握的标准化工作过程在审核后纳入专业资料库,保持资料库的全面性和及时更新。另外,在编制专业资料库时,务必保证文字精炼、插图简明、通俗易懂,让检修人员更容易接受和更好地掌握。

(2)记录检修人员日常工作内容的日常工作记录。该记录以表格形式出现,由工作负责人完成,对工作内容、工作性质、工作班成员、过程分析、完成结果和过程优化方向进行记录。对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汇总,将近期工作中发生频次高、排除难度大或者需持续关注的问题列入培训课题,并通过过程分析和过程优化为培训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性意见。

(3)针对专项工作完成情况的工作完成情况记录卡。主要记录工作内容、工作中用到的技术和技能点以及工作优化方向,从参与检修工作的人员出发,对工作中所涉及的检修手段、检修效率等方面提出自己的意见,由专人对工作记录卡进行评估和修编,并将满足要求的内容归入专业资料库。同时,工作完成情况记录卡也可以作为评估检修人员技术和技能水平的手段与依据,为专人专项培训计划制定积累素材。

从内容和项目来看,以专业资料库作为培训主教材,以日常工作记录和工作完成情况记录卡作为专业资料库的补充来源,既保证了培训教材的全面性,又实现了对新问题、新标准、新方法在教材中的体现,解决了原有培训工作中教材实用性不强的问题。

3.调整培训方式

从以往培训工作得出的经验来看,任何单一的培训方式都不可能是万能的。需要针对培训工作中遇到的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整合,在不同的场合、面对不同的对象,选择恰当的培训方式,才能实现事半功倍的作用。针对工作经验丰富的检修人员,加强课堂教学和交流培训,加大理论培训力度,让他们更多关注高标准、高效率的工作方法,帮助他们在技术和技能方向有所提高;对于转岗人员,加强课堂教学和岗位培训,培训内容要涉及更多的专业理论知识、涉及规范工作和标准化工作内容,让他们更明确工作内容和标准;对于刚参加工作的专业院校毕业生,要加强仿真机培训和岗位培训,让他们有更多的动手机会,更快地提升自己专业技能水平。另外,通过对新编教材的自我学习和工作完成情况记录卡的编写,将培训和日常工作全面结合起来,从原有的“要我学习”转变为“我要学习”,以更好地发挥受训人员作为学习主体的功能定位。在培训中将教材和讲义在培训开始前一段时间内下发到参加培训人员手中,由其对培训内容进行预习,对培训内容有一定认识和了解,同时将教材和讲义中不能掌握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增强培训实施过程中的双向互动性,以更好地实现培训的预期效果。

三、结论

在电力系统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新技术、新设备不断得以应用,提升检修人员的知识结构和业务素质势在必行。在现有培训方式和培训教材不能满足培训工作的实际需要的情况下,探索新型培训模式就成为发展的必然。通过改进培训管理、优化培训教材、调整培训方式,多管齐下,必然可以实现检修人员培训工作的飞跃进步。

参考文献:

[1]展锦程.电厂人员的培训方式及选择[J].中国电力教育,2001,(3).

企业培训经验交流材料范文4

【关键词】中职教育;实训教材;开发建设

财经实训教材作为财经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越来越显示出了它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如何根据中职财经类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适合的教材、营造逼真的工作环境、抓好实习环节教学是财经实训需要认真研究的新课题,本文针对中职财经类学校的实际情况,谈谈中职财经类学校财经实训教材存在的问题和改革思路。

一、实训教材开发与课程建设、教学模式构建一体化机制

教材开发属于课程建设范畴,一个专业只有确定了专业培养目标,并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制定了较为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了适合人才培养要求的课程体系之后,才可能有针对性地开发出能够满足职业技能培养要求的实训教材。因为专业课程设置、课程体系构建的依据不同,实训教材的内容构成和要求也不一样。开发的实训教材的宗旨与专业培养目标一致,其依据也与课程体系构建的依据相同,所开发的实训教材更能满足专业实训教学的需要,更能体现职业技能培养的要求。

实训教材开发不仅与课程设置、课程体系构建有真接的关系,也受到教学模式的制约。现阶段各中职学校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太致可以划分为两大类,一是“理实分割”教学模式,二是“理实一体”教学模式,前者是各中职学校现阶段普遍在用的教学模式,后者是各中职学校正在探索试用的教学模式,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在“理实分割”教学模式下,实训教材与理论教材是分别编写与开发的,由于开发主体、思路、要求可能不同,其教材的内容体系、编写方法大部分不相对应,不利于实训教学需要。而在“理实一体”教学模式下,实训教材与理论教材是合而为一的,理论教材同时也是实训教材,不存在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不同步的问题。所以,两种教学模式下的实训教材开发是完全不同的。签于“理实一体”是未来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发展方向,财经类各专业的实训教材与理论教材理应按照理实一体的模式进行编写与开发。

按照理实一体教学模式的要求开发实训教材既要考虑到基本知识量,也要考虑到职业技能的培养,要充分地将两者结合起来不能。实训教材要充分实现课堂教学与职业岗位的无缝对接,达到毕业即可就业的标准。

二、校企合作、联合开发实训教材机制

开发财经类专业实用性强、仿真程度高、能充分满足职业技能培养的实训教材,需要应用到大量的典型业务案例、发票、银行结算凭证、许可证照等来自企业一线岗位的原始素材,以及完成实际工作任务的操作方法或操作技巧等。所有这些,对于长期在教育岗位工作、实际操作经验不足的专业教师来说是难以完成的,或者说不能高质量完成。而实训教材的开发对培养学生专业应用技能则极为重要,尤其是对于要创品牌、建名校的中职学校来说更不得掉以轻心。所以,各类中职学校应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建立起紧密型的校企联合开发机制,吸收一批具有丰富实际工作经验、较高专业水平的企事业单位一线技术人员、行业专家、企业岗位培训专家共同参与实训教材开发,以使实训教材的内容与实际工作内容和要求于相一致,教材的仿真性、实用性得到保证。

校企联合开发机制的主要内容包括教材开发人员选定机制、教材开发方案制定与完善机制、教材开发工作交流机制、教材应用验证机制等。其中企业一方主要开发人员的选定要考虑到开发人员的行业、岗位工作经验、学生实习指导经历,以及教材编写能力;校方主要开发人员的选定要考虑到开发人员的实践经验、教学经验与教材开发能力。实训教材开发初步方案确定之后要组织企业对应岗位的一线人员、行业专家和专业课教师进行反复讨论修改。教材开发过程中企业一方的开发人员与校方开发人员要定期不定期的进行交流、交换意见、取长补短。教材开发初步完成后可利用基地企业的优势,在企业一线工作人员岗位技能培训和学院专业课程教学中试用,多听岗位培训教师和学院专业教师的意见,在此基础上修改定稿、出版应用。

三、实训教材开发与教学素材资源库建设配套机制

财经类各专业的教学素材资源主要有典型经济业务、作为典型经济业务的物质载体――发货票、涉税票证、交易合同、经济法律文书、许可证照、交易媒介、电子章印等等。这些原始素材因涉及到各企事业单位、行政机关,收集难度大,且大部分原始素材中所记载的文字和数据涉及到企业商业秘密。有些原始素材因本身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或管理上的要求而受到使用单位的严格控制,很难轻易取得。以致于许多高职院校及实训教材的作者为了应付实训教学需要,不得不纸上谈兵,开发一些类似于练习册的有名无实的实训教材,例如:有一本有关账证处理的实训教程,仅有三张原始凭证作样张,这一作为不仅严重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影响到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同时也是一种对学生、对社会不负责任的表现。实训教材开发不能就教材开发而开发,而应与教学素材资源库建设同步进行,并以教学素材资源库建设为基础,形成教材开发与教学资源库建设的配套机制。建立了教学素材资源库,有了丰富的原始素材,再根据这些原始素材结合职业技能培养的要求,按照实际工作任务和工作流程进行适度的设计与组合,就可编写开发出仿真程度高、实用性强的实务性教材和学生实务操作用资料。

要建立和完善实训教材开发与教学素材资源库建设的配套(下转第57页)(上接第52页)机制,需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制定实训教材开发计划或方案时,要将教学素材资源库的建设作为一项主要内容并预先进行建设,这既利于本教材的开发,也有益于相关实训教材的开发。二是要确定多种原始素材的收集途径,发动广大师生、尤其是历届毕业生的优势共同收集,有必要时,学校还应拨出专项资金予以支持。三是与基地单位进行合作,取得基地单位的大力支持,或与基地单位共同开发实训教学素材资源库。四是要建立教学素材资源库制作、利用、管理、耦合和对外开放等网络平台,并以此为窗口向全社会开放,以便于充分发挥教学素材资源库的利用效能。

四、实训教材开发与“双师”培养联动机制

实训教材开发虽然依赖于与企业一线技术人员或行业专家的合作,但实训教材开发的策划者和施用者仍然是学校的专业教师,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及其实务操作水平如何,对实训教材开发的策划、教材内容的组织、教材编写方法的设计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而且,实训教材开发完成之后,还需要专业教师在实训教学中应用。所以学校专业教师对岗位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典型经济业务及其操作方法、典型经济业务所涉及的各种发货票、交易合同、银行结算凭证等原始素材的填制与应用技巧都必须有相当程度的了解与掌握,否则就谈不上实训教材开发的策划、设计,即使使用他人已开发的实训教材也难以在教学中应用自如,得心应手。

现阶段中职学校专业教师中青年教师占绝大多数,这些青年教师基本上都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实训教材的编写与开发经验,而且实训教材开发对作者的要求比一般教材要高得多。另外,现阶段各中职学校正在开展“理实一体”教学模式改革,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理实一体”教材、岗位综合实训教材的开发任务相当繁重,在这种情况下,非常有必要建立实训教材开发与教师“双师”素质培养的联动机制,吸收广大青年教师参与实训教材开发,结合实训教材开发促进青年教师带任务下企业实践锻练,在丰富青年教师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实务操作水平的同时,增强其实训教材的编写开发能力和实训教材的应用能力,壮大实训教材开发队伍,提高高职教育的整体水平。

五、实训教材开发专项基金资助机制

企业培训经验交流材料范文5

【Key words】Employment-oriented; Practice teaching mode; Polymer material specialty; Ability

0 引言

自高校扩招以来,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日益严峻。国际及国内社会环境、经济环境风云变幻,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呈现越发复杂的趋势。国家教育部下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的首要位置[1]。然而,高校以往的实践教学过于形式化,导致学生实际应用技能与就业能力的缺失。学生所学知识与现实生产差距较大;教育实践环节薄弱、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差,造成毕业生与企业实际需要脱节的现象[2-3]。

高分子材料以其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成为了21世纪最具生命力的新型材料。众多与高分子材料相关的行业发展迅猛,社会对兼具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高分子材料专业的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4]。高分子材料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的发展强烈地依赖于实践技术的进步。实践教学为培养具有一定实际操作能力、能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高分子人才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为此,以行业为依托,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企业为宗旨,探索新的实践教学模式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本文立足于我校的高分子材料专业,以就业能力提升为核心,以为社会各界输送优质人才为己任,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探索研究,提出了一套适合高分子材料专业发展的新型实践教学模式。

1 实践教学与就业之间的内在关系

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整个教学活动中的主要环节和不可缺少的部分,它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就业竞争力及社会适应性。通过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容易吸引大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促使学生去思考、去判断、去解决问题,能够放大学生研究问题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实践教学对本科生就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多元化,以及产业结构的优化,用人单位对高分子材料专业本科层次人才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另外,全国一般的综合性大学都开设了高分子材料专业,每年有大量的毕业生涌入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严峻的就业现状对本科生的实践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

理清就业与实践教学的关系,有利于指导我们从专业特色出发,突破本专业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就业需求为导向,加强实践教学改革。

2 新型实践教学模式的建立

长期以来,各院校忽略了高分子材料专业的实践性与工程性,教学中往往重视理论轻视实践。我们以修订2014级高分子材料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契机,结合高分子教研室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了“1+5”实践教学模式,以供大家共同探讨。

“1+5”模式是以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为一个中心,实验课程改革、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多样化实习、毕业论文革新和师资水平提升为五个基本点的新型实践教学模式。以就业能力提升为核心,在实施的层面上将实验教学体系、专业实训、实习、毕业论文和师资队伍五个基本点串联起来,把各项实践活动凝聚在“就业”这一导向上。模式的构建有利于把高分子专业人才所应具备的专业素质和就业能力连接成一个有机整体,形成综合能力培养的动态过程,最终实现促进就业及提高就业质量的目标。

3 高分子材料专业大学生“1+5”实践教学模式的运用

3.1 强化实验课程改革是提高高分子材料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的基础

许多高校实验室建设得宽敞气派,为评估也购买了不少实验设备,然而利用率却很低。有些实验室大门紧锁,担心设备损坏只让参观不让动手。让实验室开放政策真正落到实处,不只是虚张声势,不仅可以提高实验设施的利用率,而且为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创新性项目的研究提供了平台,提高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验教学是实践教学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提高高分子材料专业大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最重要最直接的手段,也是提升就业能力的基础。积极推行实验课程改革,降低验证性实验的比例,开设综合性实验,增设设计性实验,可以提升大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在就业竞争中展现出良好技能。例如,开设“聚苯胺的制备和导电性测试”这一综合性实验。学生不仅能理解聚合物的结构,还能掌握聚苯胺的聚合方法及性能测试,可以把聚合物的“结构”和“性能”两大方面结合起来,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例如,“海藻酸钠溶液的流变性研究”就是一个很好的设计性实验。根据实验任务,学生自己查阅相关文献、设计实验方案并付诸实施。这个过程要求学生动手、动脑、交流、协作,切实得到科学研究的一般逻辑过程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以就业为导向,切实进行实验课改,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为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2 增创专业实训基地是促进高分子材料专业学生就业的关键

以就业为导向,校企结合为基础,增创专业实训基地和良好的社会实践教学环境,是促进高分子材料毕业生就业的关键,也是提升就业质量的决定因素。

鉴于目前的大环境,校外实习的学生很难安排到工厂生产第一线,建立校内实训基地成为非常迫切的需要。纵观国内外好的高分子专业都要有能够满足学生实践的工厂和车间,学生的课程作业很大部分是在实物操作过程中完成的。由于直接接触材料,同时又因处于实际操作中,所以更容易理解在教室授课所不能充分表达的内容,教学效果立竿见影。高校创立大型实验中心和创新中心,以及与企业设立联合校内实训基地,由教师带领学生亲临生产一线来完成企业的科研攻关任务,不但可以增加实践机会,而且可以加强学生对企业的了解。

校企联合共建校外实习基地。校企共建的关键是需要双方共同遵守互利、互补、共同管理、共担风险的原则,以克服企业工作繁忙、怕影响工作秩序、怕出事故与大学生实际操作经验少、好奇心强之间的矛盾。工科高校应根据专业特点,选择有代表性的企业合作建设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培养实践创新能力。这种稳定的实习基地能够让学生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加深学生对工作职责、工作技能的认识,缩短与用人单位需求的差距,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快地适应工作环境。

3.3 开展多样式实习是拓宽高分子材料专业学生就业渠道的手段

实习教学是加深专业知识教育,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我校的高分子专业实习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多种形式,但从最终的实习报告中可以看出实习效果并不理想。企业出于对安全事故的担心,“只准看,不许动”几乎是所有企业对大学生实习的一条硬性规定。学生没有机会进行实际操作,往往使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变成了参观。鉴于大学生实习的种种困难,采用分散与集中、模拟与真实实习相结合的多样式实习方式,有望解决实际困难的同时增加就业渠道。

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开发仿真交互式实习教学软件,为高校学生实习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学生修完专业课程以后,可以在大三、大四第一学期进行。学生可单人在计算机上操作,也可多人练习,这部分实习不受时间限制,可多次重复进行。例如,塑料成型工艺CAI实习软件,介绍了塑料成型工艺实习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包括高分子材料的流变行为、物料的准备,以及注射成型、挤出成型、中空吹塑成型等成型方法所用设备、工艺流程和相关产品,学生可根据自己需要选择学习内容。模拟实习过程中,不用担心安全、产品质量等问题,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在计算机软件上探索各参数对最终产品性能的影响,为将来从事企业的工艺设计及改进奠定了基础。模拟实习省时省力,它强化了大学生的专业技能,为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创造了条件。

改变以往集中实习的方式,采取分散实习。集中生产实习不仅会影响企业生产,同时学生的实习效果不佳。鼓励学生到专业对口的企业去生产实习,如果企业对学生满意就可以长期实习或者签约就业。学生毕业后进入企业,不需岗前培训和适应期,为企业节约了时间和资金成本,也增加了学生的就业机会。高分子材料对口的企业非常多,如塑料厂、汽车配件生产厂、涂料厂、外墙保温材料生产企业等,学生分散到各自感兴趣的企业去生产实习,可以使学生有机会与未来的就业实现零对接,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渠道。

3.4 革新毕业论文选题方式是推动高分子材料专业学生就业的动力

适应就业取向,革新毕业论文选题方式是推动高分子专业学生就业的动力源泉。以往毕业论文选题以教师自拟为主,缺乏针对性、不利于就业。依据已经签约毕业生所签单位的工作性质,选择相关的课题,有利于学生掌握必备的专业知识,更快地适应企业的工作,并且有可能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

对于未签约的学生可以尽量选择教师的科研项目或与企业合作的项目为课题,让学生加入到指导教师的课题研究中来,利用科研经费补充毕业论文经费的不足。采用以学生操作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方式,极大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求知欲。若干个学生在同一个教师的指导下,从不同的方法或者不同的方案等角度围绕着同一个课题展开工作,学生之间可以相互探讨和交流,指导教师可以组织开会定期检查学生的工作进展,及时地解决遇到的问题。通过课题的完成,学生得到了专业知识、计算机应用能力、实验操作技能及科研论文撰写等多方面的综合训练,极大程度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以后的就业打好基础。

3.5 提升师资队伍水平是提高高分子材料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保障

随着高分子行业的发展,不断有新技术、新理念、新材料出现,作为高校教师需要顺应潮流、适时地更新知识同时应具备大量的实践经验,才能保障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及就业竞争力。由于较重的教学任务,分散了教师的精力,减少了教师从事科研及实践的时间,对大学生能力的培养非常不利。

高校应利用寒暑假组织教师参加实践教学能力培训,加强与其它院校及企业间的交流;鼓励教师通过社会化考试取得各类资格证书,如建造师资格证、化学工程师证书等,掌握行业职业标准和职业岗位能力;提供科研创新奖励机制,激发教师和学生从事科研实践的积极性,参加各种科技大赛,积累实践经验,逐步造就日后从事本岗位的专业能力。

以上五个基本要点紧紧围绕“提升就业能力”这一中心,符合人才发展的需要,也充分体现了高分子材料专业的技能性、实践性、应用性的本质特征。这种“1+5”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为推动高分子材料专业人才的就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企业培训经验交流材料范文6

关键词:室内设计 就业为导向 校企合作 实训

室内设计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所处环境和相应标准,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和建筑设计原理,创造功能合理、舒适优美、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环境。这一空间环境既具有使用价值,满足相应的功能要求,同时也反映了历史文脉、建筑风格、环境气氛等精神因素。明确地把“创造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环境”作为室内设计的目的,现代室内设计是综合的室内环境设计,它包括视觉环境和工程技术方面的问题,也包括声、光、热等物理环境以及氛围、意境等心理环境和文化内涵等内容。

由此可见,室内设计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它综合了建筑设计、人体工程学、环境心理学、环境物理学、色彩学、建筑装饰材料与构造、家具设计、照明设计、绿化设计等等一系列学科。在上世纪的八九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和房地产行业的兴盛,室内设计专业应运而生,并且在十几年的时间内发展壮大起来,各大院校纷纷开设室内设计专业培养人才以适应市场需求。其中,传统美术类院校侧重培养学生的造型和装饰能力而忽视了建筑工程能力;传统工程类学校侧重培养学生的空间设计能力和建筑工程能力而造型和装饰能力比较薄弱;而高职类院校只培养学生电脑制图表达能力而创意思维能力远远不够。以上这些人才培养模式的偏颇导致学生知识模块的缺失,直接影响其就业时的工作能力。企业录用员工的标准和院校培养人才之间存在错位,院校课程、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方式滞后,企业需求或者与企业需求脱节。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把经过理论培养的学生变为企业需要的人才,使得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顺利就业实现岗位的对接,是每一位从事室内设计教学工作者应该反思的问题。

根据这一情况,我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实现教学改革:

一、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以就业为导向

室内设计课程培养的是室内设计师,而胜任室内设计师这一岗位需要学生达到什么样的能力,具备哪些专业知识,根据岗位能力要求来设置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是最科学的。

普通教学存在的弊端有理论性课程比例较重。真正的技能课和实践课往往放在最后学年,而此时学生主要精力放在找工作上,难以保证教学质量。教学方法“满堂灌”的现象,仍然以教师为主导,难以真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新性和实践性,也难以培养学生独立的上岗技能。而考核方式以笔试为主要形式,难以正确评价一个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从技能训练来看,用于技能培训的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也较难以保证,技能训练无法真正到位。

针对普通教学存在的问题,室内设计教学应以学生掌握职业岗位能力为目标,依据室内设计师岗位的工作流程对应的能力要求选取课程内容,将室内设计师岗位工作流程归纳为6个部分,分别为:与客户洽谈、沟通;现场勘察;方案初步设计;方案确定;方案深化设计;技术交底。在每个过程中又包含有不同的子过程,每个过程以实际的项目为载体,根据项目设置实际任务,以实际训练为手段,将知识、理论、实践进行整合,设计出一体化的课程,采用情境式教学方法和角色扮演,使学生在完成各项任务的过程中掌握岗位能力。通过讲、练、体验性实训、生产性实训等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室内设计师岗位应具备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具有室内设计师岗位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比如在与客户洽谈沟通阶段,由教师扮演客户,学生扮演设计师,现场进行交流沟通。教师在与学生交流过程中指出学生的问题,如沟通前的准备、沟通的必要程序和技巧以及公关礼仪方面的知识,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了解并掌握工作过程。

二、校内模拟实训基地与校企合作并行

1.室内设计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学科,通过有针对性地进行项目教学,让学生掌握设计师岗位理论知识之外,亲自参加并完成材料采购和施工过程,这将非常有利于学生了解材料特性和施工方法,增进对于室内设计的理解,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因此,学校应建立模拟实训基地,包括设计中心、材料展室、施工展室和若干施工试验室,由教师编写相应的《模拟实训设计工作大纲》,将整个装修过程(建筑结构改造水电布线防水工程瓷砖铺装木工制作木质油漆墙面涂饰地板铺装水电安装设备安装卫生清洁)涵盖进去,并细化每个过程的工作程序、注意事项、需完成的工作文件及需达到的目标。实训课程安排如下:

⑴根据学校施工试验室的具体情况,将学生分为若干个模拟实训小组,每个小组根据实训教师所提的设计要求和装修费用总额共同完成设计,进行组内讨论后,提交一份组内认同的设计方案和预算书,并交由实训教师审核修正;

(2)按照《模拟实训设计工作大纲》要求,组内分工完成相应的工作计划书、材料采购清单和施工图,并交由实训教师审核修正后,各个小组独立完成施工蓝图和材料采购;

(3)施工试验室应配备包括瓦工、电工、泥水工、木工、油漆工、水电工、设备安装工、污染治理工、清洁工在内的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的工人教师。各个小组在指定的工人教师的指导下按照施工蓝图进行施工,具体参与到每项施工过程中,并完成相应工作程序的施工记录。

企业培训经验交流材料范文7

关键词:中小流通企业 学习资源库 人才强商

背景:中小流通企业发展困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创造了令世界惊叹的持续高增长。其中,数量众多、分布广泛的中小企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而中小流通企业恰恰是中小企业中分布最广、类型最多的一个群体。在流通领域,中小企业数量占比更是高达99%以上,实现销售额约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0%以上。中小流通企业无论在个体数量还是整体产能上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经济支撑作用。

然而,随着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化,国内市场竞争日趋复杂和激烈。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也给我国中小流通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用工成本走高、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使中小企业受到经营成本增大、利润空间缩小的双重挤压,加上传统的融资难、负担重、信息技术落后、人才匮乏等问题,中小流通企业陷入发展困境。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中国小微企业生存报告(2012)》显示,数量众多、业态多样的小微企业普遍认为2012年的经营难度甚至超过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时。中小流通企业的发展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问题的提出:人才强商求突破

如何破解中小流通企业发展困局,帮助这些企业走出困境,从政府部门到业内专家学者,先后提出了从产权制度改革到体制机制创新,再到公共服务平台搭建等一系列的方法、建议和措施,可谓见仁见智。笔者认为,在所有解决途径中,苦练内功、培育核心竞争力是最重要、最根本的,而人才战略又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石。市场环境的改变不可能一蹴而就,技术、资金、信息的获得,市场开拓、品牌塑造、管理提升,一切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人才、智力资源的支持。因而,确立人才强商战略,全面提升人力资源水准,将是大量中小流通企业突破困局、寻求长远发展的必由之路。

对策与建议:构建学习资源库以助推人才强商战略

目前,大多数中小流通企业的学习培训体系很不健全。或者是因为企业主不重视,或者是时间、精力有限,集中学习培训不方便,社会中介培训机构往往收费高昂,令财力有限的中小企业望而止步。如何能让众多的中小流通企业快捷、方便、高效、经济地获得所需的学习资源与智力支持?利用教育信息化手段,整合政府、行业、高校、科研机构的优质资源,构建面向中小流通企业的共享型学习资源库,是当前切实可行的对策。

(一)需求分析

概括起来,中小流通企业及相关人士对公共学习资源库的需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职业培训。岗位培训是企业人才强商战略的基础,也是快速提高员工素质最直接的途径。对于大多数中小流通企业来说,上至企业老板,下至基层管理干部、新入职的员工,都缺乏系统专业的知识基础。面对激烈竞争和经营困境,企业主急需用企业战略与管理层面的专业理论弥补个人经验的结构性缺陷,基层管理者迫切需要提高专业化程度,规范业务管理流程,新入职的员工需要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学习企业文化、制度、熟练岗位操作技能。有的企业希望将职业培训整体外包、有的企业试图组织适合自己的个性化培训,有的企业已经建立了内部培训体系,需要更多的培训素材资源。

2.管理咨询。中小流通企业由于规模小、实力弱,普遍缺乏抗风险能力。一旦经营环境不利,市场开发受阻、销售业绩下滑,财务告急,迫切需要专业服务机构的介入,提供管理咨询与营销诊断。即使是正常发展阶段,也需要发展战略、财务管理、人力资源、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专业咨询与指导,借以提高科学决策和经营管理能力。

3.创业辅导。对于初创企业和有志于创业的社会个体学习者来说,创业辅导无疑是最迫切的需求,包括创业信息、创业机会的甄选、创业计划书的编制、工商税务登记、筹资融资、财税申报、法律援助等。近年来,国有企业效益不佳、大学生就业难、农村城镇化发展等各种因素,造就了数量惊人的创业群体。据中商网披露的数字,2012年1-11月,仅山东省新增中小企业数量就超过5.7万户。如果有公共的学习资源、真实的项目案例、灵活便捷的学习与交流途径,将给这个庞大的创业群体带来福音。

4.人才储备。人才储备是中小流通企业增强发展后劲的保障。商贸流通行业进入门槛低、起薪低、劳动密集特征突出,中小流通企业往往面临招工难、留人难的问题。通过和商科职业院校合作育人、合作办学,可以有效缓解用人难题。这就产生了与学校商科专业合作共建、订单培养人才的需求。

5.信息资讯。无论是中小流通企业、社会创业团体,还是学校商科学生、专业教师,都需要大量的信息资讯,包括政策法律信息、行业资讯、供求信息、技术信息等。

(二)建设思路

1.锁定服务对象—建给谁用?根据上述需求分析,资源库服务对象应是所有对商贸流通领域感兴趣、有学习需求的人群,主要包括中小流通企业、社会创业者、在校商科学生、商科专业教师四类群体,以此为依据,建立“用户学习中心”。其中,中小流通企业是学习资源库的主要用户。

2.规划顶层设计—解决哪些问题?显然,不同学习者之间存在差异化学习需求。中小流通企业需要岗位培训解决方案和管理咨询服务,社会创业者需要全方位创业辅导,在校学生需要专业知识、技能、素养的系统学习;专业教师需要教学理念、方法、技术的指导、共建共享教学资源,课题合作研究、社会服务经验交流等。基于以上考虑,我们为四类用户分别设计了量身定制的“学习菜单”,提供个性化学习引导。

3.展开内容体系—建设哪些资源?以用户需求为出发点,构建“一条主线,三大模块,三类资源,四层架构”的资源体系。

以“学—练—用”的一般学习规律为主线,进行学习与培训活动设计;设置“核心课程-实训项目-实践项目”三大模块,形成教育培训资源,同时建设专业与职业资源和即时交互资源,购成三类学习资源;将上述三类学习资源分解为素材元(学习资源的最小单位),并根据用户使用需要进行分类,重组为各类素材子库,形成基础素材库。以上建设内容,最终形成“用户学习中心”-“学习菜单”-“学习资源”-“素材库”四层架构的资源体系,实现“面向人人,各得其所”的教育培训目的。

4.明确技术路线—如何实现?抽取资源库建设的关键性环节,化繁为简,分步完成。

第一步,学习资源建设,解决内容问题。完成三类学习资源的基础建设,包括:专业与职业资源(职业标准、岗位标准、专业人才培养标准等);教育培训资源(三大学习模块、一个实战平台);即时交互资源(公共资讯、交流分享、在线调研、友情链接等)。

第二步,素材库建设,解决各类资源如何分解入库的问题。将整合后的各类教学资源分解至最小单位—素材元,并按功能和类型(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综合)进行编码,将编码后的素材元汇集成为基础素材库。

第三步,学习路径设计,解决如何将素材库资源提取串接,最终满足学习需要的问题。用学习活动设计将素材元串接,形成满足四类用户的各种学习路径。例如:按照教师的执教学习需求,提供“执教启程”、“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策划咨询”等循序渐进的学习菜单,所需素材可以依次从素材库中提取出来,串接成为一个完整的学习序列。

第四步,门户网站功能规划,解决学习者进入相应学习模块的入口问题。提供资源检索、信息查询、资料下载等功能,同时设置“公共资讯”、“交流分享”、“在线调研”、“友情链接”等模块,提供来自各种途径、以各种形式呈现的海量信息,帮助学习者开阔视野,提升眼界。

(三)建设内容

1.用户学习中心。资源库建设主要面向的用户包括中小流通企业、社会创业者、商科学生、专业教师。作为不同的学习主体,他们有各自不同的学习需求。有鉴于此,我们将资源库的顶层构架设计为“用户学习中心”,分别建设“人才储备中心”、“职业培训中心”、“管理咨询中心”、“创业辅导中心”四个子中心,作为四类用户的学习入口。

2.学习菜单。在每一中心下,设置若干级学习菜单,实现学习导航的作用。具体内容如下:

教学菜单。根据教师执教与学生学习的过程设置菜单项目,帮助师生顺利完成“学-练-用”一体的教学过程,具体栏目包括“执教空间”、“知识学习”、“技能实训”、“商务素质实训”、“在线测试”、“策划与创业实践”、“答疑解惑”7项。

职业培训菜单。联合企业专家、高等院校、社会知名培训机构,设计开发三类职业培训课程包,为中小流通企业培训提供顾问式支持。其中,“常规培训”为尚未建立培训体系的企业提供普适性培训,“定制培训”为希望建设个性化培训体系的企业提供咨询解决方案,“自定义培训”为已经建立完善培训体系的企业提供培训素材。

管理咨询菜单。设立“管理咨询”、“营销诊断”、“市场调研”、“营销策划”四个模块,为中小流通企业的营销、调研、策划、管理体系建设等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创业辅导菜单。设立“创业商机”、“创业规划”、“登记申报”、“筹资融资”、:“法律援助”五个模块,为社会创业者和初创企业提供全方位辅导和服务。

3.学习资源。专业与职业资源。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对商贸流通业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基础知识、专业技能等方面的具体要求,确定不同岗位的岗位标准,明确相应的岗位任务、业务流程、作业规范、劳动条件与考核标准;在此基础上,系统设计商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训体系、教学环境与条件等,形成专业人才培养标准。

教育培训资源。核心课程模块。第一,核心课程体系建设。根据各职业岗位的岗位素质和能力,结合各类学习者“成业(具备从业基础能力)成长(掌握精湛业务技能)成才(发展提升)”的职业生涯发展路径和由易到难的学习规律,构建核心课程体系,包括从业基础、业务技能和发展提升三类课程。第二,核心课程资源建设。每门核心课程都要建设形成内容丰富完善、形式灵活多样的学习资源。内容包括教学设计、课程标准、案例、习题等,媒体形式涵盖文本、图片、动画、视频等。实训项目模块。包括单项实训、综合实训和商务素质拓展实训。单项实训指分布在各门核心课程中的实训项目和环节,综合实训指集成不同课程的专业性实训,商务素质拓展实训是针对商贸流通职业特点推出的特色实训项目。实践项目模块。实践项目模块根据知行合一的理念,为学习者组织设计实践体系,将所学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云裳创业实战平台。建设云裳网站,搭建体验式、互动式服装在线销售平台,使用者可以借此平台进行实战演练,训练市场调研、信息采集、营业推广、营销策划等专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即时交互资源。包括“公共资讯”、“交流分享”、“在线调研”、“友情链接”等内容。通过大量即时信息的采集与,及时跟踪商贸流通领域的最新技术、动态,实现动态、开放式学习,形成个性化资源。

(四)素材库

上述三大模块的建设成果将形成五类、16个素材子库,最终汇集形成本项目的基础素材库,见图1。

企业培训经验交流材料范文8

【关键词】会计;实践教学;工作流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会计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会计专业理论知识,而且需要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和运用信息技术解决会计实际问题的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培养,除了优化会计专业理论课相关教学内容外,更重要的是必须加强会计实践教学。教育部在2006年16号文件中也提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而根据本校开展会计实践教学的情况及对一些高校的调查了解,目前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仍存在重核算、轻能力、手段落后、内容空洞等诸多问题。

一、现行会计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实践教学方式与内容脱离实际

目前高校会计实践教学主要仍以模拟为主,大致可分为:单项模拟和综合模拟,单项模拟主要是在相关课程如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学完之后进行模拟实训;综合模拟一般是在学生毕业前根据企业一个生产经营周期的基本业务以及前期的有关资料为基础,通过模拟企业会计实务处理的教学形式。这些模拟实践教学仍以在实验室或教室里用习题式练习方式进行,与企业实际工作流程相距很大。近年来,随着会计信息化的普及,各高校逐渐重视了会计信息化的实践教学,但方式大都是在计算机上完成基本的会计核算,局限在财务处理、工资核算、报表系统等模块上进行练习,并且往往是一个学生从建账到报表模拟完成所有岗位工作,这显然与企业实际应用的信息化记账与管理流程不相符合。在实践教学内容上,一方面符合教学大纲规范要求,可供选用的实训资料较少,现在选用的很多实训教材相当于课后练习题,仅是一些企业的模拟资料,无法模拟企业的实际工作情况;另一方面无法跟踪最新的会计实践。近年来,随着会计新准则的颁布实施、现代信息技术在会计中的应用,会计实践内容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但由于渠道不畅、政策不力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实践教学内容总是滞后于社会实际。

(二)实践教学项目单一,难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企业实际工作中会计人员具有双重身份,既受托于投资者,为其资本的保值增值提供相关会计信息;又要受雇于企业管理者,为其经营管理活动提供相关信息,并为其经营决策当好参谋。当各方利益发生矛盾时,会计人员应合理选择有关会计政策、会计处理程序和会计方法,正确处理国家、投资者、管理者和职工个人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调解矛盾,这就需要会计人员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但目前大多数会计模拟实验都采用制造型工业企业,并且局限在会计核算上,而其他行业会计核算以及财务管理、审计、税务等项目的实践目前开展的很少,难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三)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困难,实训效果差

多年来,很多高校不断加强校企合作,与一些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签定了学生实习实训协议,但是由于会计资料是企事业单位的机密资料,本单位人员未经授权也不允许接触,更别提让外来人员翻阅甚至处理,再加上合作方收入与付出不等同等经济和其他方面的原因,不愿或没有动力成为高校的会计实训基地。所以合作单位总是敷衍了事,造成校外实训往往没有实质效果。

(四)指导教师实践经验不足

大部分高校缺乏专门的会计实践教学教师队伍,专业教师既担负会计理论教学任务,又担负会计实践教学任务。由于高校会计教师大部分直接来自于高校毕业生,没有参加过会计工作的实践,造成动手能力不强,在实习实训过程中只能靠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来想象。另一方面,由于各种原因很多高校也没有把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纳入教学管理计划或形成制度,在时间上、组织上和经费上都没有相应的安排和保证,不可避免地出现教师脱离实践的现象。由于他们缺乏操作真实经济活动的经历,使得教师在实践教学上缺少举一反三、灵活应用、列举实例的能力,对会计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对会计领域的深刻影响把握不够,从而严重影响实践教学质量。

二、以提高职业能力为核心,构建基于工作流程的会计实践教学模式

针对目前高校会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新会计准则强调培养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要求,笔者认为,应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基于工作流程的会计实践教学模式,其核心内容就是要营造一个模拟的职场环境,设计模拟职业工作过程的项目模块来展开教学过程,具体内容应包括建立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重构”实践教学课程、建立校内实践教学环境、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等多个方面。(一)建立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按会计新准则的要求,应将职业判断贯穿整个会计教学,使学生从一接触会计就树立职业判断意识。实践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在思想意识上注意对学生职业判断意识的培养;另一方面需要构建一个既合理又便于实施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以便于对实践教学作出统一安排。笔者认为,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应包括:基本技能训练(珠算、点钞、书写规范等)、专业单项技能训练(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务、审计、财务管理等模拟实训)、综合应用技能训练(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职业资格培训)、企业在岗实习四个部分构成,纵向上形成体系,横向上与理论课程有机结合,从而形成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改变目前高校会计实践教学项目单一的现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以会计工作流程为导向“重构”实践教学课程

课程是教学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以工作流程导向的课程体系,是对多年来基本沿用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一种否定。“重构”就是要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教学计划、教材组织与编写、内容选取、内容组织、教学方法、师资队伍等多方面以工作流程为主线重新构建实践教学课程体系。首先实践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教学计划的制订要屏弃传统的以章节划分的组织模式,而要根据该课程需要学生获得的相关专业技术知识、技能、职业判断能力,以工作环节划分为若干项目模块来进行组织;其次教材组织与编写、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方法的选择同样要以工作流程为参照系,针对行动顺序的每一个工作环节来组织实施。例如:财务会计实践课程,按照要求掌握的会计核算业务分解设计成若干个工作项目,以会计工作岗位设置为内容起点,按会计岗位业务构建新的财务会计实训的内容体系,教材组织上可按照出纳岗位核算、往来结算岗位核算、存货岗位核算、资产岗位核算、职工薪酬岗位核算、资金岗位核算、财务成果岗位核算和主管会计岗位核算8个项目模块进行,同时在注重会计实务操作技能训练的同时,还应把业务操作过程中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融入教材,以便教材内容更贴近会计岗位工作的实际,教学方法要适应教学内容,要根据项目模块进行分组演练、岗位交叉互换等;第三要针对指导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的状况,下力气建立一支实践教学团队,要注重对教师实践能力提高的训练,形成一种长效机制有计划有步骤地鼓励教师到企业现场实习、工作,使教师掌握企业会计工作的实际流程;同时鼓励教师参加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取得相应资格证书,达到“双师”型教师的要求。

(三)建立以会计工作流程为导向的校内实践教学环境

构建基于会计工作流程的实践教学模式,首先要在校内建立能够模拟企业财务运作过程的实践教学环境,一般情况下该环境应包括:手工模拟实验室、会计信息化实验室、沙盘模拟实验室等,各个实验室要配置必须的硬件、软件、材料,实验室布局要按财会部门的现实分工和安排来设计,体现财会部门的特点,使学生步入其中就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其次要逐步收集完备的实验资料,实验资料不能采用传统的教材模式,要与企业加强合作,能够采用企业的实际会计数据进行实验。

(四)采取措施加强校企合作,使校外实训得到落实

加强会计实践性教学除在校内实践环境中模拟实验外,还必须在校外构建较完整的会计教学实习与学生就业实习基地,能使学生到企业进行在岗实习。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共同参与研究会计领域的课题、为企业财会人员后续教育进行培训、帮助企业提高财会人员的素质等多方面措施加强校企合作,逐步与企业建立起互信、互助的良性关系,使企业相信成为实习实训基地对学校和企业是双赢结果。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允许学生到企业里进行实习实训,学生才能接触企业的实际业务,再配合实验室里的模拟数据练习,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进一步帮助学生对会计工作的整体环境和整个工作过程有更为深刻的印象。

(五)拓展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内容,逐步实现手工实践与信息化实践的对接

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是会计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网络的普及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会计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财务软件已由核算全面转向管理,现在的ERP(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软件,不仅包含会计信息系统与其他子系统(如采购管理、销售管理、库存管理等),而且还有更高层次的功能,如财务分析、成本管理、DSS决策支持系统等,这使得教学内容变得多元化,软件功能变得复杂化,从知识的深度、知识面的宽度都有不同程度的拓展,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进入了高层次的应用阶段。因此高校的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必须跟着上台阶,要以工作流程为导向一方面拓展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的内容,即在原来会计核算实践基础上增加会计信息管理实践:包括ERP各模块实践,财务分析、决策支持系统、网络财务应用实践;另一方面逐步实现手工实践与信息化实践的对接,即在手工会计实践结束后,立即用手工数据进行会计信息化实践。这样会计信息化的实践结果可以和手工会计的实践结果相互验证,以检验会计实践结果的正确性,同时学生也理解了手工会计和信息化会计各自的特点,以期对会计学科有一个更为深入的了解,达到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要求。

【参考文献】

[1]熊守春.提高会计实践教学质量的思考[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5,(12).

企业培训经验交流材料范文9

【关键词】 工作任务;驱动;实践教学体系;实训;构建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培养的是为地方经济服务的会计人才,其毕业学生主要将在中小企业中就业,这就要求学校培养的学生在能力上要能满足中小企业的需要。专业实践教学要在分析中小企业会计人员工作任务的基础上,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的来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一、中小企业会计人员工作任务分析

(一)中小企业会计岗位设置的特点

中小企业由于企业规模不大,经济业务相对来讲少一些,其会计岗位的设置较为简化,所配置的会计人员的数量不多。

(二)中小企业会计人员的工作任务分析

由于中小企业会计人员不多,这就要求会计人员要承担多项工作,这些工作除了日常的会计核算工作外,还包括一些与经济相关的工作,具体所做的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

1.新设企业工商登记及税务登记

现阶段一些企业发展较快,经常会设置一些分支机构,一些小企业也不断设立,这些企业的设立都要依法进行工商登记和税务登记、开立银行开户,而这些工作有很多企业是由财会人员参与经办的。

2.工商企业年检

企业每年应依法进行工商年检,而年检时企业需填制有关的年检表,并需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提供会计报表等文件,故一些中小企业将此项工作交由会计人员去办理。

3.会计日常核算

从事日常的会计核算工作是会计人员的主要工作,包括对日常发生的经济业务的确认、计量、记录与披露。

4.纳税申报

依法纳税是企业的义务,而照章办理纳税业务是会计人员的重要工作,它关系到国家的利益。

5.企业清算

中小企业经营灵活,一些企业由于营业不佳或股东(或业主)意愿的改变,使企业中止经营的情况时有发生,当出现这种情况时由于涉及到财产清算并要按法律程序注销企业,其中的有些工作需要会计人员参与,有些规模很小的企业会计人员会参与清算的全部工作。

二、工作任务驱动下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探讨

基于上述中小企业会计岗位工作任务的分析,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在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上,应根据其要完成的工作任务来构筑实践教学体系,将整个实践教学体系分为三大部分,即企业设立阶段的实训、企业经营阶段的实训及企业清算阶段的实训。

(一)企业设立阶段实训的组织与实施

以中小有限责任公司为例,企业依法设立按公司章程规定,股东缴纳出资后,必须经依法设立的验资机构验资并出具证明。股东的首次出资经依法设立的验资机构验资后,由全体股东指定的代表或者共同委托的人向公司登记机关报送公司登记申请书、公司章程、验资证明等文件,申请设立登记。

1.企业设立实训的内容

(1)企业名称预先登记

企业申请设立首先应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进行企业名称预先登记,提交“企业名称预先登记申请书”、申请人身份证明或委托书、股东身份证明等材料。该阶段的实训内容是让学生熟悉企业名称预先登记时应填写的申请书及所需提供的文件,模拟制作名称预先登记申请书。

(2)向指定银行入资

设立企业凭“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向指定银行申请开立账户。企业设立投资人首先必须交付出资额,在以货币出资情况下,应当将货币出资足额存入到指定银行开设的账户。基于此时企业还未取得营业执照不能在银行开立基本存款账户,企业筹建时只能向银行申请开立临时存款账户,因此该阶段的实训内容是让学生熟悉向银行申请开立临时存款账户的程序及应需提供的资料,模拟制作开户所需文件。

(3)办理验资手续

企业所需的资金必须达到法定的资本金方能设立,因此在企业申请设立时需先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其设立的出资额进行验证,并出具验资报告。此环节的实训内容主要是让学生熟悉如何办理委托手续及了解验资报告的形式及内容。

(4)企业登记

取得验资报告后,企业应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提供登记申请书、公司章程、法定代表人任职文件和身份证明、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公司住所证明、验资报告等材料,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后,取得颁发的企业营业执照。此阶段实训内容是让学生熟悉办理登记时应提供的文件,模拟制作登记申请书。

(5)税务登记

税务登记要求企业到税务机关登记窗口领取、填交“税务登记表”,提交有关资料;窗口审核有关资料,确定主管税务机关,收取工本费,即时发放税务登记证。此阶段的实训内容是让学生熟悉税务登记的程序及登记时应提供的材料,模拟制作“税务登记表”。

2.企业设立实训的组织方式和教学手段

鉴于受实训内容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学生不可能对上述实训内容直接到现场进行考察、操作,为解决这一不足可以与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银行、税务机关合作,制作一套视频材料供学生认知这一实践内容并随视频进行同步的相关操作。如制作企业名称预先登记申请书、公司登记申请书、税务登记表和申请办理临时存款账户的文件等。

(二)企业经营阶段实训的组织与实施

会计业务处理能力是会计人员执业的核心能力,企业经营阶段会计业务操作实训内容可包括手工会计操作实训、会计电算化操作实训、工商年检实训、纳税申报实训和顶岗实习。

1.手工会计操作实训

会计实务操作实训是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在其内容组织上可根据教学进程分为会计基本技能实训和企业会计实训。

(1)会计基本技能实训

会计基本技能实训是在学生学习会计学基础课程时所应组织的实践教学,通过此实训使学生掌握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等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其实训的组织可采用课堂操作与实验室模拟实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堂操作即在课堂上进行与教学进度同步的单项实训,让学生掌握各种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实验室模拟实训为全部课程内容结束后对会计基本技能的综合实训,让学生对会计核算的整个过程,即会计核算程序有所理解和掌握。

(2)企业会计实训

企业会计的实训应安排在学生学习企业会计课程时进行,该阶段的实训可包含单项实训(如出纳业务实训、存货核算实训、成本核算实训等)和企业会计的综合实训,上述实训可安排在实验室进行模拟实训,单项实训可随教学进程同步进行,综合实训应在课程结束后进行,通过实训让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企业会计各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披露的方法。

2.会计电算化操作实训

完成企业会计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后,学生将进入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学习,这一阶段应组织学生进行财务软件的操作实训,让学生能熟练地运用用友、金蝶等财务软件对企业会计业务进行处理。由于此项训练是在学生完成了手工会计操作的基础上进行的,因而实训操作的内容可用手工企业会计综合实训的素材,让学生用财务软件完成其整个核算,并要求学生将手工会计处理方法与会计电算化处理的方法进行比较,找出其异同点。

3.工商年检实训

工商企业年检,是指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按年度对企业进行检查,确认企业继续经营资格的法定制度。年检的主要内容包括企业登记事项执行和变动情况、股东或者出资人的出资或提供合作条件的情况、企业对外投资情况、企业设立分支机构情况、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本阶段实训可以按当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年检规定制作一套企业办理年检的视频材料,让学生熟悉年检的基本程序和年检需提交的文件(如年检报告书、营业执照正本和副本、年度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等),并由学生根据模拟的素材制作年检报告书。

4.纳税申报实训

企业作为纳税人应按税法的规定缴纳税款,办理纳税业务是会计人员的一项重要工作。纳税申报的实训内容主要是让学生熟悉网上电子申报流程、扣缴税款处理流程、征收凭证处理流程、电子报税结果确认方法和电子申报数据法律依据,由学生利用计算机和纳税申报软件制作电子报税申报表。本阶段实训可以采取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电子纳税观摹与校内纳税模拟软件操作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实施。

5.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是学生直接进入生产管理一线进行实习,该阶段的实习内容因实习单位而定,对在工商企业顶岗实习的学生,应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进行企业的会计核算(含电算化会计处理)及财务管理(含投资、融资、收益分配等)实习,让学生亲身参与企业单位具体的财务、会计业务处理,提高学生的业务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步入工作岗位奠定基础。顶岗实习的组织可采用实习基地集中进行为主,适当分散进行为辅的方式实施。

(三)企业注销阶段的实训

企业清算应当自清算结束之日起在规定期限内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或者其他机关申请注销登记,在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或者其他机关办理注销登记前,持有关证件向原税务登记机关申报办理注销税务登记。本阶段实训内容是让学生熟悉注销工商登记的流程及应提交的文件,由学生模拟制作“公司注销登记申请书”、“注销税务登记申报表”等表格。本阶段实训方式可以一家清算企业的资料为素材,组织学生制作企业注销工商登记和注销税务登记的申请表。

经过上述系统的训练,相信学生的专业技能将会更加全面,从而提高学生毕业后的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