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信息技术培训心得总结集锦9篇

时间:2023-03-01 16:23:18

信息技术培训心得总结

信息技术培训心得总结范文1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师培训;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首创于哈佛大学,最早被运用于19世纪后半叶的法律教学中。自20世纪70年代以后应用于教师培训中,以其与实际联系紧密和操作性强的特点得到大家的认可。从广义上讲,案例教学可界定为通过对一个含有问题在内的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在一定意义上它是与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法相对立的。狭义上是基于一定的教学目标,选择一定的教学案例从事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1]

本文通过借鉴英特尔未来教育的案例教学方式,参考案例教学的一般步骤,并结合我国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状况,提出在我国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中开展案例教学一般方法和应注意的主要事项。

一、目前我国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1、理论与实际脱节。

一方面,目前教师培训工作基本上是由校外机构承担,信息技术仅仅是众多必修课程中的一门,由于授课教师对教学实际认识不足,再加上培训课时过少,因而过于强调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知识教学,其结果是难于直接与教师的教学实际相结合。

另一方面,一些培训机构过分关注教师信息技术技能的培训,盼望以技能的提高促进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的提高。但是他们忽略了,信息技术技能的提高不能自然地转变教师对整合的认识,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因此也不能教会教师如何有效地把信息技术整合于课程中。

2、培训的师资力量不足。

我国于2001年起先后办起了部级骨干教师和省级骨干教师培训班,培训教学一线的教师。同时,英特尔未来教育也在我国的18个省市办起了信息技术培训。但是,实际上,能够胜任教师培训任务的师资是相当有限的,还无法满足当前的需求。

此外,当前我国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还存在着培训模式单一、教学资源库匮乏等问题。

二、案例教学在教师培训中的作用

从案例教学的应用情况来看,案例教学在教师培训中有以下作用:

1、促进被培训者内化知识,更好地掌握理论。

不少人认为教学案例是特殊的典型的,表现为某时某地的教学情景,不能传递理论的知识。事实上,哈佛法学院的第一主任兰格德认为,研究案例会促使被培训者对理论运用的方式、原因等作深入的思考。一旦案例当中隐含的理论问题或基本原理被揭示出来,就可以用来讨论新的案例。因此,经过一段时间的案例讨论后,被培训者从案例教学中获取的理论知识,就会慢慢地与原有的知识能力加以融合,成为原本能力结构的一部分,从而更好地掌握理论。

2、促进被培训者对教学中问题的分析和反思。

通过讨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案例中涉及到的各种各样问题,被培训者逐渐学会了如何去分析问题,同时,当被培训者认出案例中所描述的“此时此地”事件并与之产生的共鸣时,他们就会很自然地对自己以往的教学进行反思。这样他们就逐渐养成分析问题和反思的习惯。

3、大大缩短了理论与实际的差距,提高被培训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接受过信息技术培训的被培训者大都有这种感觉,就是他们学到很多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和技术,但实践时却不知道如何使用。其原因,用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来解释,就是没有接触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际问题。运用案例来进行教学,创设机会让被培训者接触整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能大大缩短理论与实际的差距,被培训者头脑风暴式的案例讨论,也有助于提高其表达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为被培训者分享经验和交流提供有效的方式,促使工作创新。

现实教学中,被培训者的工作是独立完成的,很少有与同事一起分享经验、交流的机会。案例教学可以创设实际教学问题讨论的氛围,通过案例的讨论和被培训者实际整合教学问题的讨论,被培训者可以了解同事是如何面对整合问题的,他们的对策是什么,从而反思自己的教学,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被培训者渐渐融入讨论中,开始把自己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整合理论知识,经过讨论和评论性分析提升到理性认识的阶段,被培训者还可结合自己的工作进行创新。

三、案例教学的两种类型

案例在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中应用的两种类型:

1、被培训者观摩案例并进行讨论。

在这类的案例教学中,被培训者是通过观摩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案例来进行讨论的。旁观者清,在真实的问题前面,被培训者得到了像专家般进行思考的机会,从而掌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念和方法。

2、被培训者作为亲身体验者直接参与案例的教学和讨论。

与第一类的案例教学不同,这类的案例教学要求教学双方进行角色扮演。共同演绎并亲身体验真实的教学情景。培训者可根据被培训者所任教的科目和年级进行分组,进行相应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的教学。培训者应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把整合的理念和方法渗透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各个小组的成员表达新观点,交换各自意见,并可介入作适当的引导。与此同时,被培训者要积极地参与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式教学和探究式教学中。完成教学后,培训者组织并促进被培训者就他们亲身体验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案例进行讨论和反思。

通过课堂模拟,被培训者不仅受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念的熏陶,学到了整合的方法,还领略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乐趣,促使被培训者从技术的个人运用到使学生参与使用技术整合观念的转变,得益良多。

同时,培训者从被培训者对该课的讨论和反思报告中也可以得到启发,进而设法地改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的教学质量,这样一来,教学相长,双方都得到锻炼和提高。

四、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中案例教学的实施方法

通过多次的教学实践,我们可以总结出案例教学在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中的实施方法,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

1.分析教学需求,确定教学目标

确定教学目标,即明确要教什么内容,是案例课程设计的第一步。

2.选择案例

在教学目标定以后,我们就可以选择案例了。案例的来源有很多,对于第一种类型的案例教学来说别人的成功经验和自己的教学经历都可以作为案例。对于第二种类型的案例教学来说,则是基于一定学科教学目标,培训者和被培训者亲身参与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案例。

3.被培训者的课前准备

在传统的培训中,培训者往往担当台上的主角,而被培训者往往是观众。但是案例教学要求被培训者也要在课前做相应的准备,如仔细地阅读案例,以便参与课上的讨论。

(二)课堂实施阶段

1.案例的引入

案例的引入关键在于巧。对于别人的案例,可以向被培训者指出案例中必须注意的地方,讨论的难度、要达到的目标。而对于自己编写的案例,可以说说自己当时的感受以及趣闻。目的都是引起被培训者的注意。

2.案例的讨论

案例的问题可以由被培训者提出,也可以由培训者提出。在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中的案例讨论一般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方面,以及信息化环境下开展教学活动,如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方面的问题。一般涉及的问题有:

= 1 \* GB2 ⑴信息技术是否适用于当前教学内容、学习者和教学目标的需要?

= 2 \* GB2 ⑵信息技术在实现当前教学目标方面是否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如果有,它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应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使优势转为实效?

= 3 \* GB2 ⑶信息技术在目前整合教学中有那些不足,应如何避免?

= 4 \* GB2 ⑷信息化环境下如何开展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研究性学习?[2]

由于一个案例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培训者可以把被培训者分成4~5人的小组,按照教学的目的,引导被培训者讨论相关的问题。当被培训者提出不同的整合方案时,培训者可引导被培训者对不同方案进行讨论,排除不合理的整合方案,确定最佳的整合方案,待小组讨论后,培训者可安排各个小组上台汇报,在全班范围内开展整合方案讨论,进行头脑风暴,实现思想共鸣。当然,当被培训者提出的方案大致一样时,为了确保讨论的顺利进行,培训者必须给予及时的帮助,设法启示被培训者提出另外一种方案,引发大家的探讨。

3、总结评述

总结是案例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案例讨论完毕后,可以由培训者进行总结,也可以由被培训者进行总结,培训者补充。总结面要广,不要单就某人的表现和存在的问题作出评价,而应当指出案例涉及的理论问题、关键问题、解决方案,以及讨论中的不足和长处,并进一步引导被培训者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这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

(三)巩固练习阶段

国内外的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培训如果单靠案例讨论的形式,其成效是远远比不上其他职业培训那么突出的。教师培训必须要在反复讨论中做自省和行为跟进才有成效。案例教学必须走:案例讨论——反思——亲身实践+同事互助辅导(peer coaching)的道路。

波斯纳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因此,课后,培训者要及时地向被培训者布置反思的任务,让被培训者对课堂讨论、案例内容或者是自身的教学进行自省。同时,培训者要给予理论的指导。

在接受了头脑风暴式的讨论和自省后,被培训者很自然地会产生在他们任教的科目中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想法。针对这种心理,培训者应当布置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教学任务,安排环境和理论技术支持,给予他们亲身实践的机会。实践的内容可参照英特尔未来教育的培训项目的内容,被培训者可在培训者与同伴的互助指导下进行整合课程的教学设计并开展实践。

(四)评价阶段

评价是案例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其主要目的是培训者可以清楚的了解教学的效果。评价主要包括以下三大方面:

1. 被培训者行为的评价

对被培训者行为的评,一方面可以从被培训者的课堂参与考察,即是否积极参与讨论,做出对理解案例问题有帮助的分析,提出其他人没有提到的方案等;第二方面可以从被培训者案例分析的能力进行评价,培训者可布置案例让被培训者分析,设立一定的量规,评价案例分析的能力;第三方面可以从被培训者的反思和整合教学实践中评价,培训者可参考有关整合背景下的教学设计的规范,英特尔未来教育的评价标准等。

2. 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包括案例质量评价、课堂讨论评价和培训者自我评价。课堂讨论评价是案例教学得以有效执行的前提条件,积极的讨论是必要条件,培训双方要认真评价案例的质量和课堂讨论情况,培训者要不断地反思,做出评价,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3.培训课程的评价

培训课程的评价要求被培训者和审查委员会的共同参与。被培训者是培训课程的亲身体验者,他们的评价对培训课程有着重要的意义。提问是最好的反馈,培训者可以从平常的提问、交流以及调查问卷中把握被培训者对培训课程的评价和期望。

五、案例教学在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中应注意的事项

案例教学是一项复杂系统的教学活动,它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教学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注意以下事项:

(一)选编适合教学需要的高质量案例

我国有句成语叫“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没有丰富的切实有效的案例,案例教学只能是美好的愿望。在实际的案例教学中,我们应注意选择适合教学需要的案例。具体说来,要做到以下两点:

1、案例来源要真实准确。案例教学首先要做到案例真实准确,不能随意将道听途说的事情当作案例,更不能任意杜撰。在讲述案例时,一定要说明案例的来源,以体现案例教学的科学性、严肃性、真实性和可信性。

2、案例要典型生动。所选案例要与教学内容联系紧密,典型生动,有说服力和感染力,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共鸣,否则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3、要注重实效性。所选案例要能反映社会现实,充满时代气息,把握学生所关注的焦点,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二)案例分析要深入透彻

有的教师为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上过多地讲述离奇古怪的案例。虽然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但却没有多大积极意义,甚至会产生不良影响。其实案例教学不仅仅是列举案例,更重要的是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来阐述某些基本观点和方法。所以在案例教学中,深入透彻的分析是至关重要的,只有通过对案例进行深入透彻的分析,才能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案例所反映的问题和所包含的方法,达到案例教学的真正目的。[3]

六、结束语

案例教学以其与实际联系紧密、操作性强的特点被应用于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中,架起了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开展案例教学将成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中的重要趋势。但我们必须明白,没有十全十美的教学方法,在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中,我们应该针对不同的情况,综合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专家讲座法,微格教学法等,进一步提高教师培训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信息技术培训心得总结范文2

1、信息技术提升能力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的培训,我进一步明确了教师专业化成长和专业素质的提升在教学中的作用。反思自己在体育教学中的做法,感慨颇多;同时也为自己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白了“师德”在教师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更懂得了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性。我要把本次信息技术培训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动力,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我今后的体育教学工作。

2、在此次信息技术提升能力培训中,我通过浏览了周茹艳老师的简报《让国培之花绽放》和继教网的项目简报第一期,认真观看了陈教授和马教授讲座视频。我深受启迪,受益匪浅。同时我感到自己肩负的教学使命重了、但更加坚定了我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信心。此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培训,我在同行教师中学到了很多知识,为我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我知道在教学中一切要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体育锻炼习惯。

3、此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培训学习,为我在今后体育教学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体育教学工作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学生健康的体魄和能吃苦耐劳的精神,是为学生实现理想奠定基础的一门学科。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培训学习,使我认识到体育课教学的重要性,更加理解了体育课的教学含义。因此必须提高自己的体育综合素质,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将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有机整合是提高体育课质量的关键。

4、通过本次信息技术与体育学科教学有效整合培训的学习,对我今后的体育教学促动很大,我要将我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我的教学实践中。在今后的体育教学中更好的贯彻新《体育课程标准》,我将采取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中掌握动作技能和要领;通过信息技术与体育学科教学有效整合,在体育教学课堂中倡导“活而不乱,管而不死”的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年龄特点、课的要求、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将体育教学内容游戏化、趣味化,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健体。

信息技术培训心得总结范文3

一、信息技术与中学英语教学融合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我省很多中小学教室接入了互联网,装备了交互式多媒体教学设备,更多的现代化教育技术装备正走入教室。面对先进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很多英语教师一方面非常渴望通过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应用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另一方面,因为缺乏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知识和培训,教师只能望“机”兴叹,造成这些先进设备的闲置。教学设施的“高大上”与英语教学观念和方式的陈旧格格不入。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有: 

1.现行课程标准过于滞后,不能满足中学英语教学对信息技术的需求。 

现行的英语课程标准颁布于2003年,至今已近13年。13年前,电脑对于很多家庭来说还是奢侈品,信息技术也远没今天这么发达。《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中,对信息技术应用的表述也只是寥寥几行。可以想象,课程标准制定者当初在编写课程标准时,对于日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是始料未及的,更无法预料到信息技术将给传统英语教学带来怎样的变化。如今,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微课、慕课(MOOC)、翻转课堂等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新型教学方式已走入中学英语课堂,给传统的中学英语课堂模式带来极大的冲击。面对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作为顶层设计的英语课程标准则显得过于滞后,不能满足英语教育在信息时代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无法从国家层面对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给予理论引领和实践指导,客观上阻碍了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融合。 

2.通识化培训“千人一面”,英语学科特色无法彰显。 

由于目前我国在信息技术培训方面还没有制定出统一标准,造成一些培训的学校或单位没有统一的章程可循,因而技术主义在培训过程中“大行其道”,即只教授一些计算机基础知识,而较少涉及教学设计的理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方法。总体而言,各类培训还处于通识化阶段,培训内容不分学科,千人一面,不能结合英语学科的实际和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提供具有英语学科特色的培训。教师在接受培训后只掌握了一些计算机的操作技能,而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如何使用这些技能,却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这样的培训华而不实,没有实效。 

3.课程资源缺乏整合,急需建设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融合平台。 

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是使学生尽可能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切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及语言运用。学生只有占有大量的资源才有可能更加有效率地学习。目前,拓展英语课程资源的主要途径来自各类英语网站。但此类网站种类繁多,如:有些网站提供教学培训或教学资料(如,沪江英语http://www.hjenglish.com,中学学科网http://www.zxxk.com等),有些网站提供英语学习的音频视频资料(如,UNSY英语学习频道http://www.unsv.com,TED http://www.ted.com等),涉及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融合的网站少之又少。由于没有完备的资料库和方便的教学平台,很多多媒体素材或课件都由教师自己去搜索、开发、制作。课程资源的整合费时费力,加重了教师的工作负担,使他们失去了继续尝试的动力。由于缺乏足够的学习资源,学生课堂上的引导探究,课后的自主学习都无从谈起,最终,又回到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老路上。 

4.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融合认识不足。 

多年以来,“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已经形成,“传递-接受”的教学模式已经根深蒂固,集体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也已经为社会所公认。传统的教学观念,造成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融合的认识不足,具体表现在—— 

(1)对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之间关系认识的错位。 

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融合的出发点是英语教学而非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只是服务于实现英语教学目标的手段之一。但很多教师谈到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融合,就理解为在网络教室中采用信息技术实施英语教学的全部内容,而对是否有真正的学科教学需要考虑不足。忽视教学目标和学情,将课堂变成各种新技术展示的舞台,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到各种技术手段的展示上,而忽视了教学重点即教学内容的学习。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之间关系的错位,让课堂变得“热闹”“花哨”,给人的感觉“看上去很美”,但一节课上完后,学生记住的不是教学内容,而是各种新颖的信息技术手段,可谓是本末倒置。 

(2)把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简单叠加。 

受自身信息技术水平的限制,很多英语教师将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融合看成两者的简单叠加。于是,各类英语展示课上就出现了这样的现象:课堂换成多媒体网络教室,课本变成了课件,书本上的文字和图片变成了网页……给传统教学内容贴上信息技术的标签,将两者简单地“捏合”到一起,缺乏对信息技术环境下英语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资源、教学评价和教学方式等相关因素的思考,给人的感觉是“貌合”而“神离”,是地地道道的“伪融合”。

二、实现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融合应采取的措施 

1.修订现行英语课程标准,为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融合做好顶层设计。 

现行英语课程标准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方面的缺失,使得其无法满足信息时代英语教学的现实需求,同时严重束缚了中学英语教学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建议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总结近年来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组织专家对英语课程标准进行新一轮的修订。新修订的课程标准,要突出信息时代特点,引进最新学科、信息技术思想和理论,使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示范性和可操作性,为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融合做好顶层设计。建议专家成员中除了一定比例的学科专家外,还应增加在现代教育技术方面有影响力的“大家”。同时,为了避免新修订的课程标准理论性过强、可操作性不足,修订时还要倾听广大中小学英语教师的心声,让课程标准的修订更加接地气,成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典范。 

2.彰显培训的英语学科特色,让远程培训切实助力教师培训工作。 

如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普及信息技术,实现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融合,关键在教师。英特尔公司第四任总裁、原董事会主席克瑞格·贝瑞特博士认为,如果教师不了解如何更加有效地运用技术,所有与教育有关的技术都将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因此,要实现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融合,对英语教师进行具有学科特色、有针对性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培训应包括两方面:一是信息技术、教育技术培训;二是围绕英语课程改革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技术培训和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培训方式应该灵活多变,同时在教师培训中,要教给教师的不是简单的理论和技术分开的教学知识,而应注重技术与学科相结合。 

工作与学习的矛盾是一直困扰各类教师培训的一大难题,过多的培训,往往会打乱正常的教学安排,影响培训效果。现代远程教育作为一种继续教育的新手段,可以克服时空限制,让教师学习工作两不误。近年来,中国教师研修网(http://www.teacherclub.com.cn/)在远程培训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先后在镇江、南通、泰州等地区开展了教师远程培训项目。教师只需打开电脑,根据自身需求,点播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学完相关内容后,再通过问卷、在线讨论、案例设计等形式多样的作业可以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学员对学习中一时不能理解的内容可反复观看或在线提问,学科专家会对学员所提问题给予及时解答。 

3.去伪存真,实现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融合的常态化。 

在各种展示课、公开课中,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使用调动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调节了课堂气氛,促进了教学目标的达成,给传统英语课堂吹来一阵春风,让听课教师赞不绝口。但回到常态课时,教师依然是一支粉笔、一本书,难觅信息技术的影子。教师在展示课和常态课上截然不同的表现,让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融合总是若即若离。信息技术专业论文不能成为英语教学的“遮羞布”,只有等到重要场合才拿出来用一下。广大英语教师要提高自身信息技术素养,摒弃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伪融合”,让信息技术真正走进课堂,实现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融合的常态化。 

实现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融合的常态化,要摒弃“高大上”,遵守实用原则。结合日常教学实际和学情,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实现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无缝对接”。如词汇教学一直是英语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但词汇的讲解、背诵、检测、批改等却因为枯燥、单调、投入时间多、效果差,一直饱受师生诟病。为调动学生词汇学习的积极性,笔者尝试将金山词霸软件应用到词汇教学中去。 

(1)将需要背诵的词汇输入生词本(见下图)。 

(2)根据需要,设置测试的试题数,题型分为:英汉选择题、汉英选择题、单词拼写。顺序可选择:随机顺序、从难到易、从易到难(见下图)。 

(3)学生词汇记忆后,可选择英汉选择题、汉英选择题、单词拼写三种形式进行词汇测试(见下图)。 

学生在单词拼写时,如遇到单词一时想不起来,可点击“发音提示”,在读音的提示下写出词汇。 

(4)检测结果反馈(见下图)。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已成为推进英语教学改革无可替代的选择。信息技术引入英语课堂后,大容量、高密度、快节奏的课堂教学使得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得到加强,德育和文化背景知识得到更深层次的渗透。将信息化教学用于中学英语教学,不仅能更好地强化重点、突出教学难点、掌握英语知识点,而且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培养合作、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英语素养。 

【参考文献】 

信息技术培训心得总结范文4

一、通过校本培训,培养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

学校可以采取校本培训等形式。短期培训是学校组织的有计划、大规模、短期集中进行的有关信息技术应用培训活动。通过校本培训,就能转变小学教师的认识,不断提高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从而提高小学教师的综合素养。

学校开展教师基本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活动,制定的培训内容应该是最基础而实用的知识,使教师学有所得。开展办公自动化方面的培训,使教师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了解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基本知识;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Word文字处理、Excel电子表格、打印机及一些常用运用软件的安装和使用,掌握几何画板等应用性平台软件,并能熟练应用计算机处理学生考试成绩、编写测验试题等。只有具备了基本的信息技术能力,才能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

学校在培训方法和考核策略上,采用任务驱动方式,利用活动促进方法,结合培训目标,布置具体任务,把考核与培训结合起来。另外,学校还可以进行作品展示等交流形式,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针对青年教师进行教学软件的设计、编制的培训,学校还可以定期开展制作简易网页和简易Flas的培训,以便青年教师尽量学会使用PowerPoint、Authorware和Flash等应用软件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二、教师自发研修,自觉提高自身信息技术能力

学校应倡导教师通过自学提高信息技术能力。在课后查阅资料、电子备课、出题测试、编制课件和课堂运用多媒体授课,小学教师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信息技术能力。小学教师只有不断获取教育教学的最新信息,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策略,在自身的教育教学中经常处于“否定之否定”的状态,才能做到与时俱进。

因此,制定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计划,是小学教师自觉提高自身信息技术素质的良好开端。这里强调的是长期的学习计划,不是为了一次的公开课,一次的比赛,一次的评比……不是东一榔头西一凿子的临时抱佛脚,忙成一团的短期行为。例如,开展CAI教学课件的制作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如果只是为了应付公开课,应付评比,临时凑一出个课件来,只是就课论课,事先没有准备,课后没有总结,公开课过后,什么都丢到脑后,没有什么有益的东西留下,更谈不上培养技能,提高素质了。反之,如果我们确立目标制订计划,有步骤地实现,在过程中发现问题,结果就大不一样了。

教和学都是长期的行为,一种素质和技能的养成需要长期和细致的劳动和积累,不可能一蹴而就。制订学习计划,确立各阶段的目标,循序渐进,日积月累,才可能得心应手。所以,我们鼓励教师利用我们先进的计算机网络以及丰富的资源库,自学计算机知识,并适时开展学习讲座,为教师自学指引方向。

三、强调课程整合,提高应用信息技术手段

教师应该主动更新教育观念,利用信息技术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内容、方法和过程的整体优化。有人把信息技术单纯理解为课件制作或是多媒体演示,我们要避免走进这个误区,要把培养教师的信息素质的重心放到引导教师在小学各学科的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方法和途径上。

信息技术能力的最高层次是信息应用,运用信息解决学习、生活,乃至工作中的问题,从而培养小学教师的高级思维能力,尤其是运用信息手段,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训练学生的信息技能,从而达到预期的实验目标。鼓励小学教师尽可能多地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一方面能将计算机和其他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切实提高教学效能,另一方面小学教师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加深了对信息技术的运用和理解。

信息技术培训心得总结范文5

一、指导思想

通过专家教授的讲解引领,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促使自己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从而适用“新教育”“新技术”“新课堂”的要求。

二、研修目标

1、提高自己对信息技术应用在及各科教学中应用的理解能力和操作能力。

2、能结合有关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针对语文及各科教学不断和总结,提高自身的专业发展能力。

3、转变固有的教育观念,与新时期的教育观念保持一致。

三、研修方式

1、认真聆听专家们的教授,虚心向专家及同行请教

在学习中对专家讲解不明白问题和教学中的困惑,及时上网查询并向同行请教,努力向寻求专家帮助解决。积极参与研修班的各项研讨活动,努力向各位学员交流学习,拿出自己的问题请教各位学员,与各位学员共同探讨。

2、在学习中总结、反思,在总结、反思中提升

加强业务学习与进修,主动关心国内外及周围教育信息和专业理论,每周至少抽出几个小时,并通过多种途径提升自己的思想和技能水平,如各种信息技术教学相关的刊物、多媒体技术、观摩、听讲座,上网等,汲取信息技术的新知识、新技能。⑴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充分利用网络优势,积极参与在线研讨。⑵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合理利用软件、数字教育资源,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⑶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有效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⑷利用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养成网络学习习惯,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积极学习

俗话说“长到老,学到老”,我决心珍惜这次培训提升机会,认真遵守培训能力提升工程的各项要求,每天挤出时间上网学习,专心听讲,认真聆听专家,并做好必要的记录。无论专家报告何种风格,都坚持在最快的是时间内调整思路,融入专家讲解思路,内化成自身的知识,弥补自己专业知识的不足。积极参加教育科研能力研修,树立教研科研意识,把研修和教育科研紧密结合,并拟写质量较高的教学反思、教学或者教学设计与同事交流,把问题作为课题研究,积极参加教育系统组织的教科研成果征集活动。

三、具体

1、上课期间每天利用1至2小时登陆网络研修平台(假期可以每天适当延长3至4小时),认真完成培训期间各项任务及作业。

2、认真聆听专家们视频讲座,做好笔记,并把理论运用于实践,提高自己业务水平。

3、培训期间多与同行研讨交流,取长补短,不断总结和反思,力争让信息技术更好的服务我们的教学。

4、多阅读信息技术方面的书籍,掌握教学中常用软件的操作流程和方法,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

信息技术培训心得总结范文6

【论文摘要】农村教师的教育信息化水平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是农村教育现代化的关键。然而,目前农村教师的教育现代化素养并未达到理想的状态。他们的传统教育观念需要转变,现代化教育技术水平需要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需要加强。高等学校特别是师范类高校应当发挥自身的人才和智力优势。协助农村学校完善机制,组织对农村学校教师开展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农村教育现代化水平。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近几年来,我国政府为支持农村地区发展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然而,国内某大学“农村教育资源优化与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策略与方法研究”课题组的调查结果显示,教育效果并不理想。该课题组选择我国中西部农村24所中小学1093位教师就教学过程中使用信息化设备的情况运用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结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网络的比例仅为28.7,在已建成的校园网络中能充分运用硬件设施,广泛开展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仅占10%左右。通过分析发现,农村教师的信息化教育教学设备使用率很低的状况形成的重要原因有三点:一是农村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现代化教育的意识不到位;二是农村教师的现代化教育技术水平和应用能力不适应现代化教育的要求;三是农村学校的现代信息技术程度普遍不高,尚未达到现代化教育的理想状态。为此,本文认为,作为占据我国教育总量最大份额的农村教育,必须尽快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作为农村教育主体的农村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尽快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并在教育实践中充分运用,以不断提高农村教育质量。高等学校尤其是作为基础教育工作母机的师范院校是处于社会最高知识阶层的智力集团,应当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在对农村教师开展的各种类型的成人教育培训中运用自身的智力优势,帮助农村教师尽快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知识,不断提高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争取早日实现农村教育现代化。

一、帮助农村教师转变观念。提高他们对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科学认识

加快农村教育信息化是科教兴国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我国正处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需要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促进产业升级、产业融合和产业创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努力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教育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基础,实现教育信息化可以培养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人才。实现教育信息化,农村教师的问题依然是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农村教育信息化问题不能彻底解决,其他方面发展再快,还是要受到一定制约的。

农村教师作为实施农村教育的主体,在教育现代化的大背景下必须确立科学而先进的现代教育理念,要把传统的教育观念转变到现代教育观念上来,树立符合新时期基础教育需要的教学观、知识观、人才观。高等学校在对农村教师开展的教育培训中,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使农村教师不断提高对教育现代化的认识,使他们对由教育技术的发展而引起的教育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重大变革有一个明确的理论上的认识,通过多种渠道和措施使农村教师认识到教学手段从传统到现代化的变革是历史的必然,再通过与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联合组织农村教师参观、学习等形式,增强农村教师对教学手段现代化作用和功能的认识,让他们认清当前世界范围内的现代化教育形势和任务,从而增强他们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长意志”,因为在现行的学校评价体制下,校长治理学校的业绩主要看学生的考试成绩和被高一级学校录取情况,与教育现代化水平关系不大,因此学校最关心的是学生升学率。另外,社会、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的评价也大抵如此,所以在这样的认识背景下和由此而形成的教育氛围中,教育现代化的良好愿望不得不为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低头让路,从而形成了目前教育现代化的尴尬状况。高等学校在转变广大农村教师教育观念和提高认识的过程中,首先要通过有效途径转变农村中小学校长的教育观念,通过校长岗位培训和理论提高培训的机会,让他们利用书本学习、外出考察、网络浏览等途径广泛接触先进地区、发达地区丰富、鲜活的教育信息化理念和新课改思想,提高他们自身的理论水平,在此基础上带动广大教师对提高现代教育技术重要性的认识并强化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意识。重要性的认识包括充分认识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和实施国家课程标准的重要作用,充分认识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充分认识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优化教育过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作用。应用意识包括在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意识,在教学中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进行教学改革研究的意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不断丰富学习资源的意识。关注新技术发展并尝试将新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意识。

二、开展专业培训,使农村教师掌握信息技术教育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是有效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保证,建立一支技术过硬、能打硬仗的师资队伍,是加强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环节。因此,高等学校必须注重加大农村师资培训力度,使信息技术教育与师资建设同步进行。高等学校要对农村教师进行理论和专业知识技术的培训,使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设计、课件制作、课堂教学和专业技术水平上进一步提高,借助新课改的实施,让他们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提高他们科研业务能力,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时刻关注教育领域信息技术教育的动态和教学内容的更新,还要让他们学习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其他知识口]。各地各学校还可以根据当地的情况和教育事业发展的规划,形成信息技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特色,如与当地高校、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三级培训相结合,专、兼职多媒体教育教师培训与学科教师培训相结合,举办讲座辅导与下乡指导相结合,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实践中培养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形成以专职为主、兼职为辅的信息技术教育师资队伍,形成能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学科教学的教师群体,促进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学科教学活动,推动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高等学校帮助农村学校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其方式要从实际出发,采取灵活的方法和多样的形式,注重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指导农村学校充分利用本校及当地资源做好校本培训,鼓励农村教师在接受集中培训的同时加强自我进修,使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成为广大农村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和自觉行动。

现代教师必须具备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知识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学的能力,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推动教育现代化的进程。目前,农村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整体水平和应用能力用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来衡量,尚有较大距离]。高等学校组织对农村教师进行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和应用能力的培训,应科学地制订规划,严密地组织实施,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训的实效性。

在组织安排上可按不同情况进行分类培训,如对专职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培训,使他们通过培训后能够承担学校信息化环境建设、信息化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有能力对本校各学科教师和管理人员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工作。对农村学校各学科的中青年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培训,要根据各个人的现有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组织他们参加不同层次的培训,对大部分人来说应着重进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训。基础知识的培训包括了解教育技术基本概念,理解教育技术的基础理论,掌握教育技术理论的基本内容,了解基本的教育技术研究方法;基本技能的培训包括掌握信息检索、加工与利用的方法,常见教学媒体选择与开发的方法,教学系统设计的一般方法,教学资源管理、教学过程管理和项目管理的方法,以及掌握教学媒体、教学资源、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等。对老教师的培训要根据其所教学科性质和各自的兴趣,尽可能动员他们参加业务知识培训。同时鼓励青年教师帮助老教师将所学知识在课堂教学中进行适当应用,使老教师们看到现代教育技术的价值,从而不断提高他们的兴趣,改变他们的现代教育观念,继而使他们积极地加入到现代教育技术培训队伍中来。

在培训的方式上要从实际出发,采取灵活的方法和多样的形式,注重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目前,农村学校面广量大,信息资源不丰富,针对这一实际情况,高等学校要协助农村各学校在充分依托高校培训基地搞好教师培训的同时,鼓励农村学校利用本校及当地社会资源做好校本培训,努力使培训工作做到自我进修和集中培训相结合,重点培训和全员培训相结合,校内培训和校外培训相结合,使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成为广大农村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的自觉行动。

在培训的内容上,要注意把实用性放在首位,通过培训使全体教师真正做到将现代教育技术作为自己开展教学活动的工具。高等学校要根据农村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确定培训内容。其内容不仅是计算机基本技能的培训,还要立足于在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础上的应用,让农村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并能结合学校实际和教学的需要,将现代教育技术广泛地应用于教学和管理活动之中。学校对教师的培训重点要发生转移,应主要探索如何更好地将信息技术与新课程进行整合,采取以课题研究为切入点让教师在 “研中学”、在“学中研”,在探索和实践中得到培训和提高的方式。围绕这一探索,可以开展三个课题的研究:一是农村中学教师在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体系下参与博客活动的行为研究;二是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服务“三农”,增强农村学生职业素养的教育研究;三是学科教学利用webQuest和MinQuest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通过对课题的实践和探索,使教师们的教育观念得到进一步转变,信息素养得到进一步提高。

三、协助农村学校完善设施装备,使教师学以致用,提高应用能力

农村教师参加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大多安排在节假日进行,学校内部或邻近几所学校联手组织的培训也大多是临时性行为。教师在培训期间即掌握了一定的教育技术的基础知识,通过操作训练也形成了相应的基本技能,但由于农村许多学校的相关设施设备不全,教师在培训后长时间缺乏应用,原有的知识和技能逐步生疏直至遗忘。因此要做到学以致用,在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水平和应用能力的同时,又能提高教学质量,使培训见成效见实效,关键措施是解决学校的教育技术设施配备问题。

近几年来,高等教育持续扩招,高等学校的现代化程度不断提升。据调查,不少高校的现代化教学设备不断更新,原有的许多设备长期闲置。面对这种情况,为了避免现代化教育资源的浪费,发挥其应有的效能,高等学校应把暂时闲置的设备支援农村学校,同时敦促农村地方政府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增加对农村学校现代教育设施的投入。还可指导农村学校在现行政策允许的前提下,广开财源搞创收,通过多种渠道增加经济收入,改善学校现代教育设施装备条件。如小学配备计算机房,中心小学、中心初中和高中建有多媒体网络教室,有条件的学校建设校园网。在现代教育技术硬件设施逐步完善的基础上,高校要指导农村教师充分利用这些设施装备,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充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也可联合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在学校或地区范围内组织教师开展课件制作竞赛,或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授课比赛,营造一种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实施教学活动的氛围。在条件不成熟的农村地区,可以先指导他们进行示范校的建设,利用对该地区内个别学校的发展来带动整个地区的发展。对该地区或示范校内具有较好的教育技术基础或具有可塑潜力的教师进行重点培养,树立典范,以此来带动整个地区各学校教师的整体教育技术水平和应用能力的提高。

信息技术培训心得总结范文7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应走在学校信息技术发展的前沿,除了搞好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外,还要严格要求自己,发扬优点,改正缺点,争取取得更大的进步。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0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2020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范文一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业务水平

我是去年月日转为中共正式党员。半年来我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和重要著作。认真学习“__大”会议精神,特别是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提高自己,充实自己,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严格要求自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为推进学校的信息化进程而努力工作。在学校党支部的指导下,做好学校“党建在线”网站的维护和更新,做好党的宣传工作,理论联系实际。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学习的社会,社会科技日新月异,不懂得的东西太多,要学习的东西更多。我每天坚持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选择有针对性、现实性、前瞻性的教育教学理论,进行学习研究,并在自己的工作实践过程中运用理论,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益。

我积极参加各类业务进修,自学网络开发和网络管理技术。月份参加国家计算机信息化认证网络管理员培训和考试获合格证书。月参加无锡市《教育系统计算机安全培训班》培训获得合格证书。

二、处理好个人和学校的关系

教师是学校长盛不衰的人力资源。我认为学是为了用,学为了自己的发展,学也是为学校的发展。学习是为了自己更好的工作。

我在劳技学科教学中积极探索研究,参加了某省省教研室组织的劳技教材编写,本学期刚完成了省劳技教材《识图与钳工》第三次修订工作,三年来一直负责制订无锡市高中劳技会考“识图与钳工”项目的考查要求和评分标准。

我积极组织和辅导学生参加信息学奥赛,多年评为__市信息学奥赛优秀辅导员,被无锡市电教馆聘任为“某省省信息学奥赛希望之星__培训班”和信息学奥赛市选手集训高中组主讲教师,我还担任区信息学奥赛的评委。

三、转变观念,提高服务意识

现代教育技术处是新成立的部门,很多是创造性的工作。我首先想到的是怎样更好地为全校师生服务。

我不停留在设备的借用、维修和培训上,从配、管、用多方面更多的为教职工服务,做好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和考核、老师参赛的技术支持,尽可能多推荐教师和报送作品参赛,如本学期我们优选了件作品参加中央教科所组织的第二届"百千万工程"活动,推荐季老师参加“无锡市第三届教师教学技能大赛”获滨湖区一等奖,无锡市二等奖。

我结合新时代学校培训工作的特点,采取培训形式多样化,集中和分散、讲授和自学相结合,培训内容数字化并上网的办法;本学期开办个培训班,让不同层次的教职工都有所获。

为了方便教师,提高工作效率,自主开发点电教室网上申请系统,让教师在办公室就能进行电教室的使用申请,我还组织构建太湖高中新课程资源网,目前有论文、教案、习题、课件、视音频资源个,方便教师下载使用。

我积极举办网上活动,引导激励教职工的使用。本学期组织了教职工创建网上工作室的活动、网上工作室评比活动、第二届最佳电脑应用评比;做好活动的数字化到数字化活动的转变,活动资料和过程全在网上公布。

为某省省第三届OEH论坛在我校的成功召开做好准备工作,帮助位学科教师精心准备公开课、撰写学校发言稿并制作成多媒体演示文稿,保证节课用到的多台电脑的正常使用。

分管高二教学工作,本学期组织召开高二年级全体任课教师会议次,班主任会议次,家长会一次,信息技术会考工作会议一次。在全体信息教师、高二班主任的共同努力下,本次某省省第四届信息技术等级考试会考高二合格率.%,为无锡大市领先。

四、做好现代化设备的配管用

__校区现有电脑台,教师借用电脑台,个多媒体教学场所,小班学生电脑台,宿舍电脑台,个机房电脑台,都能够上校园网和因特网。

为保证设备的完好、有秩序地正确使用。我首先做的是健全制度,我作为一个网络管理员,做好网络日常维护和安全工作,优化网络性能、加强网络控制、不定期公布上网记录。我结合学校部分管理工作,自主开发一些管理软件,如学校荣誉管理系统、信息技术与教育第三模块作品的管理系统、校友同学录、新课程资源管理系统等。

本学期我重新规划整理网络信息资源,校园网上WWW、FTP、Email等Internet服务全部实现。做到了获取信息更方便、更快捷,办公逐步无纸化,丰富了网络资源,开通了视频点播和数字图书馆,视频已达G,多个视频文件。

五、协调好关系,团结共事

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完成上级部门、校长室布置的工作任务,并提出有

利于学校发展的建议。做好市区现代教育技术条线的联络工作,并参与其工作,如担任市信息学奥赛辅导教师、帮助区电教站开发了滨湖教育信息网、滨湖区教育科研网和太湖社区网,担任区信息学奥赛的评委、无锡市信息技术学科资源开发小组组长。

为了学生,为了学校,我认真做好每一件工作、搞好每一个活动。本学期配合政教处做了“呼唤和平”的专题网页、配合教务处做好各学科校内公开课课堂实录并上网;防非时期做好“非典”知识专题网;制作了今年高考锡南考点网上学习材料、年综合考试网上学习材料。

今后我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强化服务意识,开拓创新,提高工作主动性。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推进学校信息化进程,为太湖高中辉煌明天而努力。

2020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范文二本学期,我们以学校的工作计划为中心,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并在全体科组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顺利完成了科组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营造良好的信息技术教学氛围,提高我校教育信息化程度,推动我校教育的现代化。

一、提高思想素质、加强业务学习

1.组织全体科组老师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东莞中学常规教学工作要求》,从思想上提高认识,从行动上逐一落实。

2.根据学校的工作计划和“新课改”精神,组织全体科组老师学习《广东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文件》,改进教学观念、增强课改意识。

3.组织全体科组老师认真学习和研究《全日制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并结合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教改活动。

4.组织学习《研究性学习指导》,提高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组织能力,促进研究性学习在信息技术学科的广泛应用。

5.继续做好科组教师内部培训工作。

本学期我们组织学习了Windows Server 20__;Photoshop 7.0;Dreamweaver M_;Flash M_等。分别由不同的教师负责不同的专题,我们都是利用晚上时间进行培训。

二、常规教学工作

1.本学期我们继续抓好、做好网络教学工作,做到每个教案电子化。

网络教学已经成了我们科组全体老师的常规教学了,我们科组每位老师的课都是利用教学网站的“在线课堂”进行网络教学,每节课都制作了教学课件,实现了教案电子化。通过网络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同学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很好地解决了基础好的学生和基础差的学生之间的矛盾。

2.认真做好集体备课。

我们科组按照学校要求,集体备课做到定时、定人、定地点、定内容;做到单元备课“五统一”,课时备课“三统一”;做到有中心发言人;做到活动有记录。

本学期我们评出的优秀备课组有:高二级、高一级。

3.积极开展听课、评课活动。

为了提高科组老师的教学水平,增进教学交流及互相学习,本学期我们科组每位老师都上了一节汇报课和一节校级公开课。听完课后我们还进行评课,做到发扬优点、找出不足、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2020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范文三20__—20__学年第二学期即将结束,回顾这一学期,本人在教育教学上,爱岗敬业,严谨治教,热爱学生,努力做到把学生教好,让学生成功成才。信息技术课,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几种操作,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因此我在教育教学方面注意了以下几个问题,现总结如下:

一、教学方面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

1、备课

开学初,根据学校要求,认真写好教学计划,提前备好课,写好教案,平时做到周前备课。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教法,认真学习《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在积极参加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认真备课,备课分三个方面:

①备教材:钻研教材、搜集有关资料及新科技等前沿信息,对教材系统、重点和难点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②备学生:经常了解学生的态度,知识基础,学习方法,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③备教法: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手段和现代教学媒体,提倡使用现代教学手段。备课教案全部采用电子教案,同时为了上好每一节课,通过上网查资料,集中别人的优点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

2、上课

上好课的前提是做好课前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尤其本学科主要课程都要上机完成,每节课都要认真做好上机准备,检查机器状态,

有无“不可用机器”。上课时认真讲课,教学目的明确,符合学生实际,体现教材的科学性和思想性,努力做到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情意三者统一。使“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和价值观”三方面目标均能实现。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做到条理清楚、难度适宜、密度合理,保证授课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精讲精练,不出现知识性错误。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注重讲思路、讲规律、讲方法、学法,力求生动活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正确引导学生看待和使用网上信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注意课堂管理,上课期间要求学生严格按照老师给定的任务进行操作,同时又注意因材施教,在学生完成上机任务时,到各台计算机前巡视,注意对差生进行手把手的辅导。课后及时做好课后反思,不断总结经验,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

二、个人教学业务水平学习方面:

信息技术知识更新很快,新知识、新产品、新术语几乎天天出现。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只有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地自我加压,才能将信息知识更流畅地、轻松地、完整地讲授给学生,才能让学生始终走在信息技术知识的前端,跟上不断发展的时代步伐。在这次高一各学科新课程改革中,积极认真地参加本学科的继续教育培训,积极学习各种理论知识,以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认真、主动地向其它有经验的老师学习,以便在工作中能以坚实的理论作为指导,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

三、竞赛辅导方面

本学期利用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积极组织、辅导学生学习QBASIC程序设计,每周安排几节课。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和创新意识,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他们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兴趣,进一步推进了素质教育。

四、本人今后的努力方向: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2、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对计算机的认识上有更大进步。

3、加强机房纪律和机器使用道德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不仅在班级集中注意力学习,在机房上机时也要按规定严格约束自己。

4、利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注意力。

以上是本人在本学期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中的总结。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我要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加快发展、争创一流!”为目标,踏实工作,服务于教,努力为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020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范文四本学期我担任的是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在教学上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老教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育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认真备课

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反思,并认真按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二、增强上课技能

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

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四、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目前的考试模式仍然比较传统,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次上,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信息技术培训心得总结范文8

[关键词]高校教师 信息技术素养 培训目标

[作者简介]赵勇(1966- ),男,江苏徐州人,徐州工程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江苏 徐州 221008)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2012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校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构成及其培训模式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2SJD880093)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0-0065-03

一、信息技术素养的概念与内容

信息技术素养包括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两个方面。信息素养最早是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于1974年提出来的,他认为信息素养是指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以及主要的信息源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的技术和技能。信息技术则是信息素养的重要支撑,通晓信息技术意味着对技术的理解、认识与使用。信息素养强调的是内容、传播与分析,涵盖信息的检索和评价,涉及的领域比较宽泛。信息素养是一种搜集、评估以及信息利用的知识结构,它不仅要依赖熟练的信息技术,而且也要以完善的调查方法,通过鉴别和推理来实现。也就是说,信息素养表现为一种信息能力,信息技术则是信息素养的一种工具,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是信息素养中最具活力和最核心的因素,它不仅对人们批判性思维的发挥和终身化学习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人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也极具价值。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我国近年来也加强了对信息技术素养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综合诸多研究者的观点,我们认为信息技术素养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核心能力:第一,信息的识别能力。通过学习,熟悉和掌握各种信息源的使用要求,能有效理解他人传出的信息,并能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进行信息的识别。第二,信息的获取能力。能够依据自己的学习目标熟练地运用各种技术方法,对各种学习资料与信息进行有效的收集和获取。第三,信息的分析能力。不仅能对所获信息进行分析与判断,而且能清除无用的垃圾信息和有害的错误信息的干扰,形成合乎信息生成者要求的信息伦理道德素养。第四,信息的加工能力。不仅能对所获信息进行归纳、储存和概括,而且能依据自己的独特理解,完成从一种表述形式到另一种表述形式的信息转化。第五,信息的传递能力。能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不断延伸和密切自己同外界协作学习的关系,充分进行信息理解、交流、传递和分享。

二、高校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构成

在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素养已经成为公民最基本的生存能力,同时也是对人才综合素质进行评价的指标之一。作为高校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要责任,除了应具有公民基本的信息技术素养之外,还应具有作为高校教师这个特殊职业所独有的信息技术素养,这样才能在教育教学中转变教育理念,教会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方法,并对知识进行科学管理,以适应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因此,对高校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培训应该是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的核心目标。高校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应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基本的信息素养;二是职业的信息素养;三是发展的信息素养。基本的信息素养包括信息基础理论、信息伦理道德、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等;职业的信息素养包括信息社会的教育观念、利用信息技术从事教育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从事科研的能力等;发展的信息素养包括继续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评价反思信息技术的能力。具体见表1。

三、高校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培训目标的构建

(一)高校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培训目标构建的原则

基于美国课程论专家舒伯特的见解,在构建高效教师培训目标时可以从四个不同的角度分析目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1.普遍性目标原则。普遍性目标原则是基于个体经验、哲学观、伦理观以及社会政治经济发展需要而提出的一般性的宗旨,这些宗旨直接运用于课程与教学领域,成为普遍性和规范性的指导原则。《关于开展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工作的通知》(高教司[2000]79号)和《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厅[2005]1号)中所规定的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总体要求,就属于这类目标原则。

2.行为性目标原则。行为性目标原则是以具体的、可操作的行为的形式陈述课程与教学目标,它指明课程与教学过程结束后学员身上所发生的行为变化。最初是由美国教育学家、课程理论专家泰勒提出的,这一目标原则完整体现了“行动反思总结更新”的循环圈理论,一度在课程与教学领域占据主导地位。美国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布鲁姆等人继承并发展了泰勒的行为目标理念,在教育领域确立起“教育目标分类学”,把行为目标原则发展到新的阶段。按照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目标分类,信息技术素养的总体目标可以分为信息技术知识、信息技术技能、信息意识情感三个维度,在每个维度上都有不同难度的梯形渐进的目标,表示从简单操作到逐步内化的过程。

3.生成性目标原则。生成性目标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过程性,它强调教师、学生与教学情景的交互作用,在教学过程的开展中自然而然生成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它不是课程开发者和教师所强加的目标,而是问题解决的结果。这个过程是持续个体生命始终的,因而基于生成性目标的课程必然对个体的学习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4.表现性目标原则。表现性目标最根本的特点就是多样性、个性化。它强调个性的张扬和创造性的表现,突出个体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充分尊重个体的个性差异。当个体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个性得以充分彰显的时候,它在具体教育情景中的行为表现以及所获得的东西是无法准确预知的。这一目标原则强调内化和个性发展,根据个人喜好运用信息知识和技能从事教育教学,形成批判反思的信息意识。

(二)高校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培训目标的层次

根据以上目标体系构建的原则,可将高校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培训目标体系分为三个递进层次,包括操作层次、熟练应用层次和内化提升层次,其中后一层次是前一层次的递进和补充。具体见表2。

1.操作层次。这一层次是对高校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培养的最基本阶段。应掌握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基础知识,有关教育信息理论、信息检索和使用的知识,利用信息技术在信息资源中获取、分析、吸收、评价交流信息等,提高对信息重要性的理解及敏锐度,树立信息意识情感,提高信息技术素养。

2.熟练应用层次。熟练应用层是对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包括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传递、创造、评价等进行综合性的掌握。通过对那些独立的技能和工具的掌握,形成自己的优化教学的信息系统。作为高校教师,要能应用这些技能和工具去解决特定的教育教学问题,通过实践来锻炼和丰富自己,完成特定的教育教学任务,培养自己利用信息技术解决教育教学的能力及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

3.内化提升层次。信息技术素养是高校教师应具备的超前的教育意识,是个人品质与智慧的表现。对信息进行组织和管理,帮助自己解决问题,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把对信息技术的使用潜移默化地转为自觉的行动,形成对信息技术特别是新技术进行评价反思的能力,逐步完成内化提升的过程。

(三)高校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培训目标的设定

从以上高校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培训的三个目标层次,我们把高校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培训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阶段。具体见右图。

1.初级阶段――基本理论与技能。形成在学科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掌握信息技术对现代教育理念、模式、内容与方法等的促进作用;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文字处理、电子表格、演示文稿等基本的信息处理技能与方法,能以某种软件进行有关信息的、检索、处理、评价、交流等工作;了解教学基本原理、教学设计、教学评价等基本概念和理论。

2.中级阶段――知识管理与教学设计。能利用软件从事教学活动;掌握如何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工作的方法;能利用网络平台制作与电子教案、作业、参考材料等;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特别是具有比较先进的与信息技术相适应的教育思想和观念;了解教育技术的发展前沿,并将这些知识观念应用于实践。

3.高级阶段――技术与理论的提高。能跟上新技术的发展,提高适应、理解、评价和利用新技术的能力;利用网络平台设计开发网络课程,以学生为中心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掌握教学评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自己的教学活动不断进行评价和反思,促进自己作出有效决策;对教育技术的理论有较深入的了解,会利用资源进行学习,会利用网络协作学习,会自主探究学习,会进行知识管理等。

4.培训的课程设置与选择。各个高校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各自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是不能用共有的模式去套用的,学校要从各自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出发挖掘出学校潜力,建立自己院校的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培训目标体系。

高校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培训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对于培训目标的设定是关系到培训最后要取得什么样的效果的关键因素,富于地方特色的高校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培训目标体系在不断探索和完善中,为教师的培训开创一条可行之路。

[参考文献]

[1]赵勇.中小学骨干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培训对策探讨[J].继续教育研究,2011(12).

[2]梁艳萍,高建军,冯安伟,等.普通高校继续教育现状分析与发展路径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9(12).

[3]艾军.论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高校教师继续教育问题[J].继续教育研究,2011(12).

[4]杨锐锋,高艳红,王晖.新升格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5).

信息技术培训心得总结范文9

关键词:远程教育;外语教师;信息素养

中图分类号:G7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10-045-05

信息与交流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ICT),自从20世纪80年代初就有专家学者开始使用。其最早出现在教育研究领域则是由Dennis Stevenson于1997年在向英国政府做的一份报告中提出。此后,该概念开始受到广泛接受和使用。1999年,英国政府颁布了《信息与交流技术课程标准》,并于2000年明确提出把以前的“信息技术”课程改为“信息与交流技术”课程。ICT逐渐融入教育领域后,技术的作用日益凸显。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教育技术现代化变得越来越重要,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成为教育主管部门衡量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从信息技术素养发展而来的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ey),也称为信息素质、信息文化、信息知识等。信息素养的概念最早出现于美国图书情报界。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Paul Zurkowski在向美国全国图书馆和信息科学委员会提交的一个报告中将信息素养定义为:“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Paul Zurkowski还指出:“具有信息素质的人,是那些经过训练,掌握了利用大量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的技术与技能,并能将其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此后,信息素养一直处在发展过程中,它与信息技术素养的相互融合,使有信息素养的人既有足够的元认知策略指导其获取、评价、运用和创造信息,又有能力使用信息技术如数据库、网络等工具完成实际工作、学习等任务。Pinto(2010)认为信息素养是现代信息世界生存的关键,它为个人、经济、文化等发展提供了空间和机会。信息素养已成为终身学习的基本要素。有信息素养的人在终身学习中会获得更多的成功。因此,信息素养已成为外语教师发展的重要内容。而从事远程教育的外语教师必须运用现代化远程教育教学手段,充分发挥系统办学的优势,整合利用中央、省、市和县级广播电视大学的远程教育资源,提供适合本地区学习者需求的学习方法和手段。因此,信息技术对于远程教育外语教师显得更为重要。

一、相关文献和研究背景

2006年,教育部对全国五十多所高校考察调研,在充分肯定改革成绩(如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普遍提高)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其中,大学英语师资状况仍不容乐观,很多外语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法和教育信息技术掌握等方面都跟不上改革的进程,影响了改革的进一步推进。2007年,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以外语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的教与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8年颁布了《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标准》。该标准提出为了使教师能将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成功地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教师必须具备四个方面的素养与能力:构建学习环境的能力、信息技术素养、知识深化能力和知识创造能力。该标准除了提出教师相应的能力要求规定,还为教师ICT标准指导下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指南。

纵观有关专家学者的研究,在国内高校积极开展CALL实践的同时,外语教师的信息化素养问题也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关注。相关调查报告发现,高校外语教师信息素养令人担忧,主要问题是普遍缺乏系统理论知识、实际操作能力不足、不熟悉网络信息资源和学习软件、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不足等。外语教师的信息素养显然与目前英语教学改革形势很不相称。如何把ICT真正整合于课程之中,实现外语教学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和多元化,还有一段相当艰巨的路要走。

解素芳等人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数据来源,对1999-2009年的信息素养教育核心期刊论文进行统计,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其时间分布、期刊分布、主题分布及著者与多产单位分布等,来探讨国内信息素养教育研究现状、进展及发展趋势。研究结果发现;1999-2006年信息素养教育论文数量快速增长,尤其是2002年全国高校信息素质教育学术研讨会召开后,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及各省级、校级课题的支持下,国内信息素养教育研究成为教育研究热点之一。越来越多的高校对信息素养予以关注和研究参与,关于信息素养的研究逐渐扩展到整个高等教育领域,并迅速成为高校培养学生终生学习能力的实践性内容。研究者对外语教师信息素养现状以及信息素养的提高等方面的思考也越来越深入。这些研究结果针对不同阶段教师(包括大学、高职、中小学、幼儿园等)、不同地区(主要有河北、河南、湖北、江苏、吉林、广西、安徽、甘肃等)、不同学科(主要有信息技术、英语、体育、化学等)等方面对教师的信息素养现状及其提升策略进行了探讨与分析。在传统的高等学校中,有关外语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研究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然而,我们通过中国知网等国内几大检索工具查阅近十年公开出版的文献,尚未发现专家学者对远程教育外语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开展相关研究的报告,针对外语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远距离外语教育的研究尤为相当罕见。因此,通过对远程教育外语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探讨,查找外语教师对有关知识存在的不足,结合远程教育外语教学的特点,提出适合现代远程教育外语教师需求的信息技术培训和外语教师自我发展以及外语教师间协作发展来提高远程外语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成为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是保证远程外语教学模式改革顺利实施和满足远程教育外语教师终身职业发展需要的保障。本研究采用网上问卷的研究方法,以广东省电大系统78名外语专业教师为调查对象,旨在探讨远程教育外语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及其专业发展的状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以期对远程教育外语教师信息技术及其专业发展研究提供借鉴和启示。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广东省开展远程教育外语教学的广播电视大学系统78名外语专业教师进行网上问卷调查。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参考了Albirini(2004)、Al-Ammari(2004)、Isleem(2003)、Hastings(2009)所做的教师信息素养调查问卷,并针对远程教育外语教师信息素养实际情况,我们对原来的问卷做了适当修改,编制了5个大类共31道题项,5个方面的信息素养问卷量表,设计了“远程教育外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问卷,于2012年12月至2013年1月,对广东省开展远程教育外语教学的电大系统78名外语专业教师进行网上问卷调查。共发放电子邮件邀请参加问卷78份,回到78份有效答卷。调查问卷由课题组研究人员在文献阅读和反复讨论的基础上设计而成。根据远程教育外语教师的实际状况和外语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问卷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基本信息及外语教师的现状,共4个题项,采用单项选择的形式;第二部分为外语教师信息素养的调查与分析,包括外语教师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情况、外语教师使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情况、学校管理部门的支持服务的情况、外语教师使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态度和外语教师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培训情况5个维度31个题项。问卷在经过多次预测后,并征求了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的意见。最后反复讨论修改而成。

三、结果与讨论

(一)外语教师的基本情况

通过对问卷调查的分析总结,外语教师基本情况(学历、年龄、职称和在电大的教龄情况)的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表1显示,本科及以下的外语教师人数占被调查人数的64.63%,硕士和博士以上占35.37%;30岁以下的占19.51%,31-50岁的占70.73%;高级职称外语教师占25.61%,中级以下职称外语教师占62.20%。在电大的教龄小于5年的占23.17%,16-20年的占10.98%,21年或者以上占9.76%。此数据表明,在全省被调查的78位电大系统远程教育外语教师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整个外语教师队伍总体学历较低,职称偏低,中年外语教师居多,年轻外语教师较少,缺乏后备人才,在电大的教龄多数是十年以下,缺乏远程教育教学的经验,这在一定程度上必定会给远程教育中的外语教学产生负面影响。

(二)外语教师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情况

表2显示,“经常和总是”使用计算机软件Word的外语教师占总人数的86.59%;“经常和总是”使用计算机软件PowerPoint的外语教师占总人数的64.63%;“经常和总是”使用电子邮件的外语教师占总人数的86.59%;“经常和总是”使用计算机软件Excel的外语教师占总人数的36.59%;“很少”使用网络聊天室的外语教师就占了28.05%,还有8.54%的外语教师从来都没用过。此数据分析表明,目前大多数远程教育外语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情况总体较好,多数外语教师都能“经常和总是”使用计算机软件Word、PowerPoint和电子邮件,然而,外语教师使用Excel的情况并不理想,只有少部分“经常和总是”使用该技术。同样,外语教师很少使用网络聊天室,还有的外语教师竟然从来都没用过。显然。这根本不符合远程教育的要求。

(三)外语教师使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情况

表3显示,外语教师经常和总是在办公室使用计算机信息交流技术进行教学的外语教师占总人数的56.10%;经常和总是在教室使用计算机信息交流技术进行教学的外语教师占总人数的57.31%;经常和总是在家里使用计算机信息交流技术进行教学的外语教师占总人数的34.15%。此数据分析表明,外语教师在办公室和教室使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情况总体较好,多数外语教师都能“经常和总是”使用计算机进行教学。不过,仅仅三分之一的外语教师在家里使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可能的原因是外语教师不习惯在自己家里开展远程教学,这显然与远程教育教学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四)学校管理部门的支持服务的情况

表4说明,认为学校经常和总是鼓励外语教师使用计算机信息交流技术进行教学的外语教师占64.63%,认为学校经常和总是提供计算机软件的升级支持和维护服务的外语教师占43.91%,认为学校经常和总是提供计算机硬件的升级支持和维护服务的外语教师则较少,仅占了39.03%。此数据分析表明,目前多数远程教育学校管理部门的信息技术支持服务情况总体并不理想,尽管大部分学校“经常和总是”鼓励外语教师使用计算机信息交流技术进行教学,但是实际上只有少部分学校为外语教师提供计算机软件的升级支持和维护服务,为外语教师提供计算机硬件的升级支持和维护服务就更少。由此可见,学校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技术支持上并没有为外语教师创设良好的环境,这在客观上导致外语教师计算机信息素养的不足,进而影响了外语教师使用计算机进行远程教学等方面能力的提高。

(五)外语教师使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态度

由表5可见,认为使用计算机信息交流技术进行教学,经常和总是让学生感到愉快的外语教师占67.07%;认为在使用计算机信息交流技术进行教学时,经常和总是感到自在的外语教师占64.63%;认为使用计算机信息交流技术进行教学很少有焦虑感的外语教师占34.15%;有时感到有焦虑感的外语教师占31.71%;认为使用计算机信息交流技术进行教学很少担心出故障不懂处理的外语教师占21.95%;有时担心出故障不懂处理的外语教师占42.68%;选择“其他”的外语教师占4.88%。此数据分析表明,目前多数远程教育外语教师使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态度情况总体较好,大部分外语教师认为使用计算机信息交流技术进行教学“经常和总是”让学生感到愉快并自己感到自在,大部分外语教师认为计算机信息交流技术能够能提高外语教师教学水平。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有时感到有焦虑感”的外语教师占了将近三分之一。还值得关注的是,选择“其他”的外语教师竟然从没用过计算机进行教学,这显然不符合远程教育高校外语教师的基本要求。

(六)外语教师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培训情况表6显示,认为学校有时提供计算机信息交流技术的培训的外语教师占40.24%,认为学校很少提供计算机信息交流技术的培训的外语教师30.49%,已经参加过一到二轮计算机信息交流技术培训的外语教师占47.56%,从来没有参加计算机信息交流技术培训过的外语教师占21.95%,在远程教育外语教师中,82.93%认为计算机信息交流技术培训中的主要问题是培训的内容与外语教师需求匹配程度,其次是培训的方式,占53.66%,主讲外语教师的水平占30.49%,培训的环境占30.49%,外语教师的培训态度占24.39%。认为计算机信息交流技术培训比较好的方式依次为观摩67.07%、案例分析60.98%、完成项目56.10%、讲座报告50.00%、小组讨论35.37%、发资料自学25.61%。此数据分析表明,目前多数远程教育外语教师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培训情况不容乐观,部分学校很少为外语教师提供计算机信息交流技术的培训,有的外语教师甚至从来都没有参加过计算机信息交流技术的培训{数据表明,大部分外语教师已经了解到计算机信息交流技术培训中的主要问题是培训的内容和外语教师需求匹配程度以及培训的方式,并渴望通过观摩、案例分析、完成项目和听讲座报告接受培训。可见,关于外语教师计算机信息交流技术培训的问题的确值得有关学校和部门高度重视。

四、结论和建议

本研究采用网上问卷调查了广东省电大系统78名外语专业教师,结果发现远程教育外语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状况总体良好。其中,外语教师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较高,外语教师使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频率较高,学校管理部门的支持服务还算周到,外语教师使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态度较好。但是,此次研究也发现不少问题,其中较为严重的是,多数远程教育外语教师计算机信息技术接受的培训情况较差,这在客观上导致外语教师利用信息技术的教学能力较差,甚至还有部分外语教师从没用过计算机进行教学,这对于专门开展远程教育的电大系统外语教师来说,是莫大的讽刺。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学校没有认真履行为远程教育创造良好的硬件和软件环境等责任,这里面的原因可能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本研究结果希望能够引起有关部门和学校的高度重视,并积极地采取确实可行的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从客观上为外语教师提供良好的环境。另一方面,以上存在的问题更主要的原因很可能是从事远程教育外语教师自身主观认识上的不足而造成的,若是如此,外语教师就必须对自己进行自我剖析的重视,从主观上树立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意识,并认识到利用信息技术教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从行动上采取相应的措施,积极主动地配合有关部门大力提高外语教师自身信息技术的水平。国家开放大学可以充分利用系统办学的优势,参考国外开放大学的做法,制定符合我国远程教育需要的外语教师信息技术教学能力标准;建立在国家开放大学统一管理下的系统培训基地,为外语教师提供较高水平的职前和职后的继续教育,逐步形成外语教师终身学习的网络体系;国家开放大学为外语教师构建继续教育学习平台,信息素养的培训课程逐步网络化;建立健全国家开放大学系统考核的标准,包括对外语教师和系统内部各级学校的考核,并对达到考核要求的外语教师和学校颁发相应的等级证书;建立健全国家开放大学系统外语教师培训的长效机制。总之,本研究结果旨在能够引起有关外语教师、部门和学校对外语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