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初二地理知识点总结集锦9篇

时间:2023-03-02 14:57:45

初二地理知识点总结

初二地理知识点总结范文1

一、紧扣大纲,精心编制复习计划

在初中数学总复习中,要依据《教学大纲》,新《课程标准》和各省市制定的《考试说明》,以及现行使用的教材,确定中考必须掌握的知识点有多少,具体是什么;然后,结合教材系统进行复习,对教材中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有一个比较明确的目标。初中数学内容多而杂,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分散覆盖在三年的教科书中,学生往往学了新的,忘了旧的。因此,必须依据大纲规定的内容和系统化的知识要点,精心编制复习计划。计划的编写必须切合学生实际。可采用基础知识习题化的方法,根据平时教学中掌握的学生应用知识的实际,编制一份渗透主要知识点的测试题,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然后按测试中出现的学生难以理解、遗忘率较高且易混易错的内容,确定计划的重点。复习计划制定后,要做好复习课例题的选择、练习题配套作业筛选教师制定的复习计划要交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再按自己的学习实际制定具体复习规划,确定自己的奋进目标。

二、追本求源,系统掌握基础知识

总复习开始的第一阶段,首先必须强调学生系统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过好课本关。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对基本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不仅要正确叙述,而且要灵活应用;对课本后练习题必须逐题过关;每章后的复习题带有综合性,要求多数学生必须独立完成,少数困难学生可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使学生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既感受到初中数学应该掌握的知识点,又体会到初中数学的全部内容。

三、系统整理,提高复习效率

总复习的第二阶段,要特别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初中数学知识加以系统整理,依据基础知识的相互联系及相互转化关系,梳理归类,分块整理,重新组织,变为系统的条理化的知识点。例如,初三代数可分为函数的定义、正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统计初步三大部分。几何分为4块13线。这种归纳总结对程度差别不大、素质较好的班级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师生共同去作,即由学生“画龙”,教师“点睛”。中等及其以下班级由教师归类,对比讲解,分块练习与综合练习交叉进行,使学生真正掌握初中数学教材内容。同时在复习中应该按阅读理解型,开放型,实际应用型,探求型,方程型综合题,函数型综合题,几何型综合题,研究性学习题等进行归类,分析,了解各类题型的特点,掌握各类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提高解题能力。

四、模拟训练,提高能力

初二地理知识点总结范文2

(一)预习方法的指导

初一学生往往不善于预习,也不知道预习起什么作用,预习仅是流于形式,草草看一遍,看不出问题和疑点。在指导学生预习时应要求学生做到:一粗读,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掌握本节知识的概貌。二细读,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反复阅读、体会、思考,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概念作出记号,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方法上可采用随课预习或单元预习。预习前教师先布置预习提纲,使学生有的放矢。实践证明,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能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听课方法的指导

在听课方法的指导方面要处理好“听” 、“思” 、“ 记” 的关系。

“听” 是直接用感官接受知识,应指导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1 )听每节课的学习要求;(2 )听知识引人及知识形成过程;(3 )听懂重点、难点剖析(尤其是预习中的疑点);(4 )听例题解法的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5 )听好课后小结。教师讲课要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要注意防止“ 注入式” 、“满堂灌” ,一定掌握最佳讲授时间,使学生听之有效。

“ 思” 是指学生思维。没有思维,就发挥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思维方法指导时,应使学生注意:(1 )多思、勤思,随听随思;(2 )深思,即追根溯源地思考,善于大胆提出问题;(3 )善思,由听和观察去联想、猜想、归纳;(4 )树立批判意识,学会反思。可以说“ 听” 是“思” 的基储关键,“思”是“ 听”的深化,是学习方法的核心和本质的内容,会思维才会学习。

“ 记” 是指学生课堂笔记。初一学生一般不会合理记笔记,通常是教师黑板上写什么学生就抄什么,往往是用“ 记” 代替“ 听” 和“ 思”。有的笔记虽然记得很全,但收效甚微。因此在指导学生作笔记时应要求学生:(1 )记笔记服从听讲,要掌握记录时机;(2 )记要点、记疑问、记解题思路和方法;(3 )记小结、记课后思考题。使学生明确“ 记” 是为“ 听” 和“ 思” 服务的。

掌握好这三者的关系,就能使课堂这一数学学习主要环节达到较完美的境界。

课堂学习指导是学法中最重要的。同时还要结合不同的授课内容进行相应的学法指导。

(三)深后复习巩固及完成作业方法的指导

初一学生课后往往容易急于完成书面作业,忽视必要的巩固、记忆、复习。

以致出现照例题模仿、套公式解题的现象,造成为交作业而做作业,起不到作业的练习巩固、深化理解知识的应有作用。为此在这个环节的学法指导上要求学生每天先阅读教材,结合笔记记录的重点、难点,回顾课堂讲授的知识、方法,同时记忆公式、定理(记忆方法有类比记忆、联想记忆、直观记忆等)。然后独立完成作业,解题后再反思。在作业书写方面也应注意“ 写法” 指导,要求学生书写格式要规范、条理要清楚。初一学生做到这点很困难。指导时应教会学生(1 )如何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2 )如何将推理思考过程用文字书写表达;(3 )正确地由件画出图形。这里教师的示范作用极为重要,开始可有意让学生模仿、训练,逐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这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十分重要。

(四)小结或总结方法的指导

在进行单元小结或学期总结时,初一学生容易依赖老师,习惯教师带着复结。我认为从初一开始就应培养学生学会自己总结的方法。在具体指导时可给出复结的途径。要做到一看:看书、看笔记、看习题,通过看,回忆、熟悉所学内容;二列:列出相关的知识点,标出重点、难点,列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这相当于写出总结要点;三做:在此基础上有目的、有重点、有选择地解一些各种档次、类型的习题,通过解题再反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归纳出体现所学知识的各种题型及解题方法。应该说学会总结是数学学习的最高层次。

学生总结与教师总结应该结合,教师总结更应达到精炼、提高的目的,使学生水平向更高层发展。

二、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的形式

(一)讲授式

它包括课程式和讲座式。课程式是在初一新生入学的前几周内安排几次向学生介绍如何学习数学,提出数学学习常规要求的课。讲座式可分专题进行,可每月搞一至二次,如介绍“怎样听课” 、“ 如何学习概念” 、 “解题思维训练” 等。

(二)交流式

让学生相互交流,介绍各自的学习方法。可请本班、本年级或高年级的学生介绍数学学习方法、体会、经验。这种方式学生容易接受,气氛活跃,不求大而全,只求有一得,使交流真正起到相互学习促进的作用。

(三)辅导式

初二地理知识点总结范文3

一、注意初高中教学的衔接 

初中物理教学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使学生了解力学、热学、声学、光学、电学和原子物理学的初步知识以及实际应用,因此,初中物理教材内容多是简单的物理现象和结论,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定义与解释简单粗略,研究的问题大多是单一对象、单一过程、静态的简单问题,易于学生接受;教材编写形式主要是观察与思考、实验与思考、读读想想、想想议议,小实验、小制作、阅读材料与知识小结,学生容易阅读。 

高中物理教学则是采用观察实验、抽象思维和数学方法相结合,对物理现象进行模型抽象和数学化描述,要求通过抽象概括、想象假说、逻辑推理来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和变化规律,研究解决的往往是涉及研究对象(可能是几个相关联的对象)多个状态、多个过程、动态的复杂问题,学生接受难度大。高中物理教材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表述严谨简捷,对物理问题的分析推理论述科学、严密,学生阅读难度较大,不宜读懂。在教学方法上,初中物理教学以直观教学为主,在学生的思维活动中呈现的是一个个具体的物理形象和现象,所以初中学生物理知识的获得是建立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之上;而在高中,较多地是在抽象的基础上进行概括,在学生的思维活动中呈现的是经过抽象概括的物理模型,所以高中学生物理。根据教育心理学理论“当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存在着较大梯度,或是形成拐点时;当学生对知识的接受,需要增加思维加工的梯度时,就会形成教学难点。所以要求教师对教材理解深刻,对学生的原有知识和思维水平了解清楚,在会形成教学难点之处,把信息传递过程延长,中间要增设驿站,使学生分步达到目标;并在中途经过思维加工,使部分新知识先与原有知识结合,变为再接受另一部分新知识的旧知识,从而使难点得以缓解。”所以,高一物理教师要研究初中物理教材,了解初中物理教学方法和教材结构,知道初中学生学过哪些知识,掌握到什么水平以及获取这些知识的途径,在此基础上根据高中物理教材和学生状况分析、研究高一教学难点,设置合理的教学层次、实施适当的教学方法,降低“台阶”,保护学生物理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学好物理的信心。 

二、教学中要坚持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原则。 

   正如高中物理教学大纲所指出教学中“应注意循序渐进,知识要逐步扩展和加深,能力要逐步提高”。高一教学应以初中知识为教学的“生长点”逐步扩展和加深;教材的呈现要难易适当,要根据学生知识的逐渐积累和能力的不断提高,让教学内容在不同阶段重复出现,逐渐扩大范围加深深度。例如,“受力分析”是学生进入高一后,物理学习中遇到的第一个难点。在初中,为了适应初中学生思维特点(主要是形象思维),使学生易于接受,是从日常生活实例引出力的概念,从力的作用效果进行物体受力分析的,不涉及力的产生原因。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高一在讲过三种基本力的性质后,讲授受力分析方法时,只讲隔离法和根据力的产生条件分析简单问题中单个物体所受力;在讲完牛顿第二定律后,作为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再讲根据物体运动状态和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单个物体所受力;在讲连接体问题时,介绍以整体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的思路。这样从较低的层次开始,经过3次重复、逐步提高,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物体的受力分析思路与分析方法。 

三、讲清讲透物理概念和规律,使学生掌握完整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物理思维能力 

    培养能力是物理教学的落脚点。能力是在获得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在衔接教学中,首先要加强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教学。要重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使学生知道它们的由来;对每一个概念要弄清它的内涵和外延,来龙去脉。讲授物理规律要使学生掌握物理规律的表达形式,明确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和单位,规律的适用条件及注意事项。了解概念、规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如:运动学中速度的变化量和变化率,力与速度、加速度的关系,动量和冲量,动量和动能,冲量和功,机械能守恒与动量守恒等,通过联系、对比,真正理解其中的道理。通过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科学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要努力创造条件,建立鲜明的物理情景,引导学生经过自己充分的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过程,从直观的感知进入到抽象的深层理解,把它们准确、鲜明、深刻地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尽量避免似懂非懂“烧夹生饭”。 

四、要重视物理思想的建立与物理方法的训练 

   中学物理教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是: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简化建立物理模型,在一定范围内研究物理模型,分析总结得出规律,讨论规律的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例如:平行四边形法则、牛顿第一定律建立都是如此。建立物理模型是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建立形象思维的重要途径。要通过对物理概念和规律建立过程的讲解,使学生领会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通过规律的应用培养学生建立和应用物理模型的能力,实现知识的迁移。  共2页,当前第1页1

   物理思想的建立与物理方法训练的重要途径是讲解物理习题。讲解习题要注意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的指导,有计划地逐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讲解习题时,要把重点放在物理过程的分析,并把物理过程图景化,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形成清晰的物理过程。物理习题做示意图是将抽象变形象、抽象变具体,建立物理模型的重要手段,从高一一开始就应训练学生作示意图的能力,如:运动学习题要求学生画运动过程示意图,动力学习题要求学生画物体受力与运动过程示意图,等等,并且要求学生审题时一边读题一边画图,养成习惯。 

    解题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答物理问题的能力。学生解题时的难点是不能把物理过程转化为抽象的数学问题,再回到物理问题中来,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教学中要帮助学生闯过这一难关。如在运动学中,应注意矢量正、负号的意义以及正

确应用;讲解相遇或追击问题时,注意引导学生将物理现象用数学式表达出来;讲运动学图象时,结合运动过程示意图讲解,搞清图象的意义,进而学会用图象分析过程、解决问题。 

五、要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也是培养学生能力、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是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与能力。 

    独立思考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学习物理要重在理解,只是教师讲解,而学生没有经过独立思考,就不可能很好地消化所学知识,不可能真正想清其中的道理掌握它,独立思考是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在高一阶段首先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独立钻研教材,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多的给予学生自己思考、讨论、分析的时间与机会,使他们逐步学会思考。 

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使其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阅读是提高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在高一阶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应从指导阅读教材入手,使他们学会抓住课文中心,能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阅读物理教材不能一扫而过,而应潜心研读,边读边思考,挖掘提炼、对重要内容反复推敲,对重要概念和规律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记忆,养成遇到问题能够独立思考以及通过阅读教材、查阅有关书籍和资料的习惯。 

    为了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在定义概念和总结规律时,可以直接阅读教材中的有关叙述,并加以剖析,逐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在讲评作业或试卷时,对由于概念混淆不清或不理解,以及对物理概念表达不清而造成的错误,要结合教材的讲述加以分析,使学生意识到这些知识在教材上阐述的是一清二楚,应该认真的阅读教材。可以选择合适的章节采用自学、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为了提高学生阅读兴趣与效果,教师可以根据教材重点设计思考题,使学生有目的地带着问题去读书,还应设计些对重点的、关键性的内容能激起思维矛盾的思考题,引起学生的思维兴趣和思维活动。 

3、培养学生养成先预习再听课,先复习再作业,及时归纳作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 

    首先要上好高一开学第一节的绪论课,教师对学生提出要求;每节课布置课后作业时,讲明下一节授课内容,使学生心中有数以便进行预习;实验坚持写预习报告,无预习报告不能做实验。要求学生能够逐步做到不论多忙,也要在课前先预习教材。一章学完主动地整理所学知识,找出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由于教材的编写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把完整的知识体系分到各章节中,如果课后不及时总结,掌握的知识是零碎而不系统的,就不会形成“知识串”,容易遗忘。要指导学生课后及时归纳总结。总结有多种方法,如每单元总结、纵向总结、横向总结。不论哪种方式总结都要抓住知识主线,抓住重点、难点和关键,抓住典型问题的解答方法和思路,形成一定的知识框架。本届高一从第一章开始就要求学生独立进行单元总结,并逐份批改、提出建议,选出好的全班展览,同时教师提供一份总结以作示范。 

4、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1)通过课堂提问和分析论述题,培养学生根据物理概念与规律分析解答物理问题、认识物理现象的习惯,要求学生“讲理”而不是凭直觉。 

(2)通过课堂上教师对例题的分析和学生分析、讨论、解答物理题,使学生注重物理过程的分析,养成先分析再解题的习惯。 

(3)严格做题规范,从中体会物理的思维方法,养成物理的思维习惯。 

5、强调科学记忆,反对死记硬背。 

记忆是学习任何知识包括学习物理知识的基础,也是物理创造性的源泉。现在学生不重视知识的记忆,或是什么都不记,或是死记硬背,许多学生到了高三才发现高一、高二时学的知识没有记忆造成的困难。所以,从高一开始就要要求学生重视记忆,尤其是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记忆;要引导学生科学的记忆。准确的记忆是正确应用的基础,理解是物理记忆的关键,对比联系是记忆的有效方法,将所学知识与该知识应用的条件结合起来,形成条件化记忆才能有效地用来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要指导学生深入理解概念和规律的物理意义,明确其本质,在此基础上,将易混的概念和规律放在一起加以比较,找出区别和联系,再行记忆。当掌握了一定量的知识后,要进行整理,把零散的孤立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形成一定的物理思维过程。 

初二地理知识点总结范文4

关键词:初一 数学 学法

初一数学是在小学数学基础上进行内容拓宽、知识深化,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变,许多学生适应不了这种转变,必将影响学习成绩。因此要求教师熟练地领会教学大纲、驾驭教材,认真地钻研教材教法,进一步研究学生思维活动,选择适合学生认知过程的教法。如果忽视了学生的“学”,教师的“教”就毫无价质。教师教学的水平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特别是初一年级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科目少、知识内容浅,教师教法单一,学生的学习方法简单。进入初一后,科目增加,对单科学习学时变少,且学生对认知结构发生根本变化不适应。甚至部分学生还未脱离小学阶段的填鸭式学习模式,没有主动学习的能力,导致部分学生因不会学习或学不得法而成绩逐渐下降,结果失去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产生厌学的情绪。因此重视对初一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下面就怎样对初一学生学习数学方法的指导进一步进行研究,和诸位同行一起再探讨。

1 如何进行数学学习方法指导

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预习方法”、“听课方法”、“复习巩固方法”与“作业方法”以及“总结方法”等分层次、分步骤指导。

1.1 预习方法的指导

初一学生不懂得什么叫预习,为什么要预习,以致于教师布置了预习,学生只是多看了一遍或几遍书而已,起不到什么效果。因此在指导学生预习时应要求学生做到:一粗读,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掌握本节知识的结构体系。二细读,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反复阅读、体会、思考,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概念作出记号,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先进行单元预习粗读过程,随后进行单课预习精读过程。预习前教师先布置预习提纲,使学生有的放矢。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关键所在,它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1.2 听课方法的指导

听课习惯直接影响听课效果,所以一定要养成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注意处理好以下环节:首先指导学生注意听学习要求、听知识引入以及知识形成过程,听重点、难点剖析,听例题解法的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听好课后小结。这就要求教师讲课要重点突出,层次分明,把握最佳讲授时间,使学生听之有效。其次要指导学生认真“思”。思维能力是学生学习的主体,所以要求多思、勤思,随听随思;深思、善思与反思。可以说“听”是“思”的基础关键,“思”是“听”的深化,会听才会思,会思才会学。最后要指导学生去“记”。初一学生一般不记笔记或者是不会合理记笔记,不会记表现在把教师板书的复制,往往是用“记”代替“听”和“思”,记得很全,却耽误了“听”和“思”。因此在指导学生作笔记时应要求学生记笔记服从听讲,适时“记”;记要点、记疑问、记解题思路和方法;记小结、记课后思考题,使学生明确“记”是为“听”和“思”服务的。指导学生只有合理处理好这三者关系,才能真正地走出小学数学的阴影。

1.3 复习巩固及完成作业方法的指导

刚进入初中的初一学生课后以完成作业为目的,巩固、记忆、复习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因此在作业过程中死搬硬套做好作业完成任务,没有深化理解知识、及时巩固知识,达不到学习的效果。因此在这个环节的学法指导上教师要求学生每天先阅读教材,结合笔记记录的重点、难点,回顾课堂讲授的知识、方法,同时记忆公式、定理。然后独立完成作业,解题后再反思。教师通过示范解题指导学生的作业书写格式要规范、条理要清楚。指导时应教会学生如何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如何将推理思考过程用文字书写表达,正确地由条件画出图形。开始可有意让学生模仿、训练,逐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1.4 小结或总结方法的指导

小学生在进行单元小结或学期总结时,主要依赖教师,习惯教师带着复习与总结。初中生按大纲要求自学能力的培养是主要任务,所以教师从初一开始就应培养学生学会自己总结的方法。在具体指导时可给出复结的途径。要做到“三看、二列、三做”。“三看”是指:看书、看笔记、看习题,通过看,回忆、熟悉所学内容。“二列”是指:列出相关的知识点,标出重点、难点,列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这相当于写出总结要点。“三做”是指:在此基础上有目的、有重点、有选择地解一些各种层次、不同类型的习题,通过解题中学生反馈的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由学生归纳出体现所学知识的各种题型及解题方法。所以说学生学会了总结是学生数学学习的最高目标。只有当学生总结与教师总结有机地结合,教师最后的总结才显得更为突出,它是学生总结的精炼、提高,把学生知识水平推向更高层。

2 初一数学学习方法指导方法

初一数学学习方法的良好建立是学好初中数学的关键,主要有以下指导方法:

2.1 讲授法。初一数学学习法每周设立一课,作为所学课程。在初一新生入学的前几周内安排几次向学生介绍如何学习数学,提出数学学习常规要求的课。设立数学教师专题论坛讲座可每月搞一至两次,如介绍“怎样听课”、“如何学习概念”、“解题思维训练”等。

2.2 交流法。学生进入初中后一段时间后,积累了一些学习方法,这时让学生相互交流,介绍各自的学习方法。成绩突出的学生介绍数学学习方法、体会、经验。这种方法学生容易接受,气氛活跃,方法不需成熟,只求有一得,使交流真正起到相互学习促进的作用。

初二地理知识点总结范文5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教学 ;课堂小结

随着教学水平的提升和教学方法的升级,课堂小结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的作用愈发凸显,也受到了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在初中教学体系中,数学学科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在初中数学教育中,开展有效的课堂小结,对于提升课堂学习效率、总结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知识体系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及时有效的课堂小结,也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反馈学习问题,强化学习薄弱点,夯实学习效果和基础。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由于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的不足,很多数学教师在课堂小结方法和操作上,仍然存在着很大程度上的不足,这是现实教育的困局,同时也是本文论述的起点和缘由。本文在分析具体问题的基础上,总结教学问题,阐释作用意义,进而探讨科学有效的初中数学课堂小结的方法。

一、课堂小结对初中数学教学的意义

数学学科在初中教学中,是一门逻辑性强、系统性强的学科,在各个知识结构中具有较大联系。在数学学习中,最为关键的就是总结,学生应当学会对知识举一反三,并掌握好知识的运用方式。在课堂小结教学中,能够让学生对学习到的知识进行梳理,并将其融入整体的知识结构,这样不仅能提高整体的数学教学效果,还能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初中数学课堂中小结的学习,主要就是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管是教师的教学还是学生的学习,都存在着很多疏漏和盲点,进行有效的课堂总结,可以弥补学生学习的不足,强化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学习一元一次、一元二次方程时,在课堂小结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构建良好的数学模型,并在理论基础上进行有效总结,可以让学生对数学知识背后反映的规律产生一定的认知,对于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点、掌握知识内核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在对方程进行解题期间,课堂小结中能够使学生清晰地明确数量之间的关系,并积累更多的学习经验。如对消元、转化等相关的问题进行解决,学生不仅能了解主要的数学逻辑体系,还能明确学科的整体脉络。

二、初中数学课堂小结的教学目标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课堂小结要符合课程目标要求,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体现“生本理念”。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实行有针对性的课堂小结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对知识结构的认知与掌握程度,发挥课堂小结教学的有效性,还要保证学生的数学建构能力、解题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在课程设计之初,教师就要考虑到课程小结的重点所在。根据现代教育心理学的观点,记忆存在着明显的周期性,为了使学生的记忆力明显增强,就要认识到记忆的主要规律,在对相关知识进行讲解的同时,还需要做出知识总结,以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发挥课堂小结的作用。

举例来说,在“不等式解法”的学习过程中,在阶段学习过后,教师就要适时总结,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学习,大家能发现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方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吗?”对于这个问题,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思考和讨论,随后进行及时总结,其中包括联系点就是在解题过程中,要利用去分母、去括号、化简等方法学会转换,并将其存在的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对不等式进行解题期间,要明确出不等号的正确方向。通过这样的课程设计进行有效总结,可以很好地提升课堂学习效果。

三、课堂小结中的问题分析

在现代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普遍都认识到了课堂小结的作用,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课程指导,很多教师都没有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因此在进行课堂小结的过程中,也产生了很多问题,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由于课堂小结一般都排在课堂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因此很多教师由于缺乏经验,课堂教学时间控制不好,课堂小结的时间也经常受到“挤压”;第二,课堂小结效果不够理想,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课堂小结的作用具有潜在性,教学效果并不像教授新的知识点那样明显,因此很多教师也就忽略了课堂小结过程,造成了课堂小结效果不够理想;第三,重视程度存在不足,在很多教师的教学理念和课程目标设计中,课堂小结都没有被摆到重要的位置,相比于导入新课和强化习题等教学环节,课程小结往往受到“冷遇”,@也造成了课堂小结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第四,课堂小结形式单一、内容枯燥,由于很多教师在教学形式上思考不足,下的功夫不够,在教学手段上缺乏创新,也就容易导致课堂小结形式的单一,甚至在很多时候流于形式,发挥不了真正总结知识、构建知识体系的作用。

四、初中数学课堂小结的方法探析

经过分析初中数学课堂小结的意义与作用、存在的问题后,就要深入探析行之有效的课堂小结方法。在现代教学体系中,课堂小结的实施存在多种方法,教师在教学期间,要根据学生的情况以及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并对整体的教学进行分析,不仅要选择出合适的课堂小结方法,还需要在实践教学中对一些有效的课堂小结方法进行研究,以保证数学教学的有效实施。

1.总结归纳小结法

在初中数学教学的众多课堂小结方法中,总结归纳法是最常规、最常用,也是较为实用的一种方法。总结归纳法就是指在整节课最后,利用五到十分钟的时间,将本节课讲解的内容进行归纳汇总,在众多实例和习题中,将知识理论进行有效地提升和归纳,通过表格、摘要等方式,将知识点进行浓缩展示,具有很强的系统性,是行之有效的总结办法。

举例来说,在学习“三角形全等”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列举的方式,将三角形全等的条件通过表格的方式进行汇总罗列,学生看起来比较直观,也具有一定的系统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2.知识延展小结法

在课堂小结教学中,最为主要的目的就是对学习的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延伸,并保证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得到有效提升。这样不仅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还能扩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因为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还需要对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进行培养,并扩展其知识运用能力,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比如,在学习“认识三角形”的时候,教师通过用A、B、C表示三角形的三个角,用a、b、c表示三条边,进而引导学生对三角形构成和基本特征的思考和分析,并且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对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下位概念进行联想,提升其数学思维能力。

3.灵活展示小结法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要进行课堂小结,还需要展示小结运用的多种方法。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在学习中具备一定的自主能力,但低年级的学生还不能完成效率化学习,还需要教师增加课堂小结的趣味性,并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主动投入知识总结中去,这样才能发挥其较为重要的作用。通过智力问答、小组合作总结等多种形式,都可以提升课堂小结的效果。

举例来说,在看分析n条直线相交,最多有多少个交点的问题当中,教师就可以采用灵活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带入感,通过让学生自主画线来分析问题,这样的方式具有较强的参与性和直观性,通过发现线与线之间的关系,最终让学生自己总结出n(n-1)/2的结论,强化学生印象,提高其数学学习能力。

4.差异比较小结法

在初中数学课堂小结中,可以利用比较法来实现,并利用横向对比与纵向对比的方式来解决,实现知识体现的构建和贯通,通过对不同概念和知识点之间的比较,总结共同点和差异性,进而找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提升学生对数学方法和体系的理解掌握能力。

举例来说,在学习“菱形的性质及判定”一课的时候,在进行教学总结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入这一课堂小结的方法,将矩形引入其中,通过对这两种相似图形的比较,采取表格及图示的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辨认出判断菱形的主要方法。一般情况下,菱形具有几点特征,它的四条边是对应平行且相等的,另外,两条对角线互相是垂直且平分一组对角的。

五、结语

在“生本理念”指引下,强化课堂小结,对于提升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课堂小结是现代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在具体实施期间,要认真总结教学中积累的经验,并对整个课程目标进行设计,以保证学生的学习水平能够得到提升,促进课堂教学的高效实施。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开展课堂小结是教师主要研究的重点,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所以,教师需要根据新课改下的具体要求,促进课堂小结的多样性,并保证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李佑武.初中数学教学中课堂小结常用的几种方法[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z1):174-175.

[2]李 欣.初中数学教学中课堂小结常用的几种方法[J].都市家教(下半月刊),2014(5):70.

[3]马强利.谈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课堂小结的必要性[J].南北桥,2013(11):26.

[4]陈建芳.初中笛Ы萄е锌翁眯〗岢S玫募钢址椒ㄌ轿[J].才智,2014(23):24-24,26.

[5]王伟微.初中数学教学课堂小结方法的总结与应用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5(31):130-131.

[6]佟艳侠.课堂小结让初中数学教学锦上添花[J].读与写(上,下旬刊),2014(23):244.

[7]王淑娟.初中数学教学中课堂小结常用的几种方法[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版),2015(39):52.

[8]李 勇.初中数学教学课堂小结常用方法的总结回顾[J].科学导报, 2015(14):355.

初二地理知识点总结范文6

关键词:三步六环;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一、“三步六环”复习课型范式构建的背景分析

(一)初三数学总复习的低效教学影响了中考教学质量的提高

初三数学的复习教学,注重“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巩固和“四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升。由于受复习教学方法传统、时间不足等因素的限制,往往不能处理好知识巩固与能力提升之间的关系,导致复习教学实效不强。尤其是在初三下学期的复习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采用“一基础二专题三综合”的复习方式,使得复习教学“高耗低效”,不能大大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复习教学中,往往采用市面上的教辅资料,内容超标,试题偏难,不符合复习教学的要求,制约着初三中考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三步六环”复习课型范式是课改实验教学的时代产物

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推进,虽然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但许多一线初三教师在实践中看到了许多隐藏的教学危机。如何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初三中考的教学质量,是许多课改实验学校面临的重大课题。笔者对任教学校班级的学生进行了抽样访谈,访谈分析反映出初三学生数学总复习阶段的四个问题:一是不熟悉中考数学考纲的考试要求和考试目标,没有明确的初三数学总复习的方向;二是数学基础知识掌握不够全面,没有完整的认知结构,对初中数学知识的逻辑关系不清晰;三是数学基本解题技能掌握不足,对初中数学知识的应用把握不清;四是数学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欠缺,不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三步六环”复习课型范式的实践研究,能转变教师复习课的教学理念,建立更加适合本地区教学实际情况的初三数学“三步六环”复习课型的范式,掌握更加科学有效的复习方法,形成优质的初三数学复习教学资源,提升初三教师的数学专业能力,转变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变被动的枯燥复习为主动的兴趣探究,从而提高初三数学的教学质量。

二、“三步六环”复习课型范式构建的策略分析

(一)关键词的概念界定

1.复习课型。复习课型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在学习的某一阶段,以巩固、疏理已学知识、技能,促进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要任务的一种课型。开展数学复习课的目的是温故知新,查漏补缺,完善认知结构,促进学生解题思想方法的形成,发展数学能力,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三步六环”。这是一种适合初三数学总复习教学的高效课堂模式,其基本框架如下:

主要包括:

(1)“三步”:第一步“先做后讲”,体现在三点:①学生提前1~2天完成下发的复习导学案;②老师及时批改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③老师根据考纲、课标,结合学生的预习反馈进行二次备课。

第二步“反思诊断”,体现在四点:①有反思――作业讲评;②有跟进――针对内容的重难点和学生的易错点;③有变式――针对内容的重难点和学生的易错点;④有系统――二次订正整理。

第三步“滚动测试”,体现在两点:①滚动及时――重点考查近期重难点、易错点知识;②反馈评价――关注师徒、小组捆绑评价。

(2)“六环”:指初三数学复习课堂教学的六个步骤:自主复习、合作交流、展示质疑、典例精讲、训练达标、总结评价。这六环环h递进、相辅相成。只有保持复习课堂高效的可持续性,才能保障中考教学质量的提升,这里很关键的两点因素应务必关注:其一,教师要精心研读课标考纲,悉心研究中考试题,用心编制总复习导学案,为学生高效进行总复习指明方向;其二,课堂教学中的发展性评价应及时跟进,让学生学会反思归纳,分享复习的快乐。

初二地理知识点总结范文7

关键词:初三;数学;总复习

初三下学期,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明显提高,备战中考,以优异的成绩进入理想的高中,成为很多学生努力的方向。作为初三数学教师,做好初三数学总复习工作,对学生进行无缝隙、无死角的总复习,短时间内迅速提升成绩和素质能力,成为当务之急。

我在初三数学教学中,结合学生实际和近几年的中考总复习实际,对学生做了如下三步复习安排:

一、要重大纲、考纲,重教材,重样题,重基础

(1)大纲、考纲是中考的指挥棒,中总复习知识的取舍应以这二者为依据。考纲规定了考试范围,教学大纲则规定了关于考试的知识和能力等的具体内容和要求,两纲存在着内在的一致性。复习时,要用考纲来统帅大纲,依靠大纲来吃透考纲,使两纲相得益彰,增强复习的目的性,对没有列入到考纲范围的知识点,在复习中我们就可以带过,以减轻不必要的负担。

(2)重视教材,这是因为从这几年的数学中考题可以看出,有相当一部分题目是直接源于教材的原题,或由教材的例题、练习题改编而成。所以,我们复习课的选题要重视教材,特别是初三的教材,因为考纲中的重点知识绝大部分落在了初三的课本中。

(3)重视样题,这是因为样题是我们复习的一个导向。教师在总复习前要对近几年中考数学试卷进行分析和研究,特别是当年的样题。复习时,将中考题分解到复习课中,就各知识点在中考的考核形式、题型、占分率等进行分析,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劲头,引起学生重视,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4)重视基础,要系统地梳理全部的基础知识。中考试卷中,基础概念试题往往占有60%-70%或者更多一些,基础知识的系统复习不能忽视。而数学同一类知识往往分布在不同学期的教材,因此,基础知识的复习要求做到知识系统化,使概念更清晰,脉络更分明。基础知识的复习不是简单的重复,不是“炒冷饭”,要讲究方法。例如初中代数,往往要打破原来章节的界限,按知识大块进行系统归纳:①实数的概念及其运算;②代数式的分类、概念及其运算;③方程(组)的概念、性质、解法及应用;④不等式的概念、性质、解法;⑤函数的概念,几种常见函数的图象及性质;⑥统计初步知识。几何知识的归纳也类似。通过基础知识的系统归纳,至少应达到以下几个目的:①使学生准确掌握每个概念的含义,把平日学习中的模糊概念廓清,使知识掌握的更扎实。②要使学生明确每一个知识点在整个初中数学中的地位、联系和应用。③使学生注意在基础知识复习中渗透能力训练,同时要注意知识点的迁移整理。

二、专题复习时,抓准重点、热点,有效突破难点

以往的教学经验告诉我,在总复习时解决了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就能在中考中稳住成绩。初中数学科中代数部分的一元二次方程、分式方程及其应用,函数;几何部分的全等形、相似形、解直角三角形、圆是我们复习的重点内容。在经过基础知识复习的基础上,在重返这些内容时,不能是简单的机械地重复,而是采用不同方法,从不同角度来交替强调和理解,复习中采用不同题型(填空、选择、解答)分散或统一的形式加强训练。而至于中考的热点,则要注意三方面的题:①常考题:如整数指数运算、化简求值题、解方程、解直角三角形应用、尺规作图、方程应用、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的运用、圆与相似形的证明;②新题:如多条件一结论、一条件多结论、方案设计等开放性题、跨学科题;③背景题:如应用题这一重点知识的命题97、98、99、2000年我省都是以市场经济为背景;2001、2002年的应用题我市是以重大体育事实为背景。只有这样,才可以稳住中考质量的重心部分。

难点问题,学生难以理解掌握,同时有些难点既是重点,也是中考命题的热点,若突破不了,学生的成绩难以保障。因此,难点知识必须讲清楚,而且还要挖掘,不能只停留在某种表面上。例如圆中比例线段的有关证明,这是我们近些年一直考到的知识点,也是学生的难点所在。在复习中,我们要从简单的直证法慢慢过渡到间接证法,并要逐一讲清楚换相等线段、换相等乘积、换相等比三方面的题,再到线段的和差问题,最后才能讲压轴型的代数与圆相结合的综合题。只有避免知识间的脱节,才能更好地突破难点。

三、综合能力提升,查漏补缺

初二地理知识点总结范文8

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培训心得体会篇【一】“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领域最受关注的热词之一。近日在第二届“北京教育论坛”上,专家表示,时代变化了,要求变了,呼唤核心素养的出现。讨论中国的核心素养要结合中国社会发展阶段的特点,要适应中国现阶段的国情、校情。哪些素养是需要我们特别关注、我们的学生和国民所需要的。

“核心素养是新课标的来源,也是确保课程改革万变不离其宗的‘DNA’。核心素养将为北京学校带来六大变化。”有关专家表示,六大变化包括:

育人导向更加注重学生理想信念和核心素养的培养;

课堂教学更加关注课程建设综合化、主体化发展趋势;

实践活动;更加关注学生学习体验、动手实践及创新意识的培养;

课业负担将会进一步减轻课业负担,课后作业形式及总量发生较大变化;

学校课程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

未来将更加注重增加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适应性。

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有关负责人在论坛演讲中表示,“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研究”工作报告已经提交教育部,正在接受鉴定。

对于这一国家版“核心素养”具体内容,社会各界充满期待,同时提供了多个方面的建议。据了解,参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制订的专家阵容强大。“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研究”项目始于2013年5月,受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委托,由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牵头组织。项目由北京师范大学牵头,华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山东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共同承担。

林崇德教授日前出席高中学生发展指导高峰论坛表示,项目组共组织了48场访谈,涉及575位专家,提出了12个指标。其中一级指标有社会参与、自主发展、文化修养。二级指标中社会参与里面有道德品质、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自主发展里有身心健康、自我管理、学会学习、问题解决与创新,文化修养里面有语言素养、数学素养、科学技术与信息素养,审美与人文素养等。

不过,最新出炉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透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具体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

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培训心得体会篇【二】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曾经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自主发展”是近日公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包含的三大板块之一,而“学会学习”又是自主发展的基本前提。

“学会学习”一直以来是教师与家长对学生的共同期望,换句话说,就是让学生学会钓鱼,而非只享受现成的鱼。具体到基础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怎样才能让学生“学会学习”呢?在我看来,在教学中可以分三分走。

帮助学生学会归纳总结

在新课程标准倡导知识“螺旋式上升”的背景下,有些知识点的跨度比较大,前后联系相隔的时间也比较长。以北师大版《数学》教科书为例,小学四年级开始教授三角形、特殊四边形的性质等知识,要求简单应用;初中八年级要求简单说明原理,广泛应用;九年级要求进行推理证明和灵活应用。在如此长时间的跨度内,如果学生不会总结和梳理,那么必然会形成知识的“交通堵塞”。

随着年级的升高,各学科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日益增多,学生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应当经常整理、复习、归纳和总结所学的相关知识,通过自己的思考,逐步体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简单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的迁移能力,这也有助于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如果学生不会归纳总结,在六年级复习时,可能还要翻看三、四、五年级的书本;在九年级中考复习时,可能就无法将七、八、九年级的知识系统归纳梳理并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在高考复习时,可能也不会把初、高中的知识建构成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那么最后复习阶段学生的负担不知要增加多少倍,更不用说触类旁通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目的地完善“几多几少”,会对学生获得学习方法大有裨益。作业少一点,学生看书的时间多一点;重复抄写少一些,学生自己整理的时间多一些;共性的作业少一些,有针对性的作业多一些;老师讲得少一些,学生交流的时间多一些。这种教学方式,能促进学生学会归纳总结。当学生逐渐能够熟练地进行归纳总结时,就会逐步学会华罗庚所言的“由薄到厚、由厚到薄”的学习方法,其学习能力也会在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逐渐得以提高。

引导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

学生不应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应当处于主动、积极的知识构建状态。每个学生都有其特有的个体学习经验与知识结构,而新学知识和原有知识之间的衔接问题,可通过同化和顺应等思维过程得到迁移和解决。

在同化过程中,新知识被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结构所解释,并被纳入到结构之中。如初中数学中的有理数、无理数、实数的运算,可纳入到小学的加减乘除四则混合运算体系之中。在顺应过程中,原有知识结构和经验按照新知识的生成过程重新组合,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完善和发展,同时又产生新的变化空间。如较小数减去较大数在小学数学中是不成立的,而在初中有理数范围内相关计算是可以成立的。

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是复习准备篇。这个设计就是为了小学、初中英语的衔接,兼顾了城市和农村学生的差异,因为农村和城市学生的英语起始教学时间有很大不同,所以需要教师了解学生,把握进程。这样的课程设计,就是为了特定学段学生知识的衔接与迁移。

初二地理知识点总结范文9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课堂小结;方法

教师在课堂即将结束时会进行课堂小结,这不仅能使学生们在经过许久听课而疲倦不堪的大脑再次调动起来,还能起到总结整一堂课、梳理一节课所讲知识点的结构并引出下节课所讲的内容、承上启下的作用。有经验的初中数学教师还能在课堂小结中运用一些有效的措施,让学生们的学习进一步深化并能通过课堂小结了解到在这节课中学生们的知识的吸收程度。

一、课堂小结使用得当诚然会有极大的益处,但是若是使用失当则是得不偿失

(一)以课堂小结所使用的方式分类

(1)总结归纳方式的课堂小结。此类课堂小结,是最考验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是最能使学生们的学习得到深化提高的课堂小结之一。教师大多会运用“口诀法”:将课堂重难点编作朗朗上口的口诀,使学生们增强记忆;“结构法”:构建联通知识点的体系结构,能将各个知识点的联系都分明摆出,使学生们的知识调理而系统;“练习法”:能让学生们复习一遍讲过的内容以加深印象,测验学生们的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还能在讲题目时重复一遍知识点。

(2)交流评价式的课堂总结。此类课堂总结,让学生们在课堂末尾自己积极地交流、讨论、归纳、总结,更甚于辩论、互补,然后再由初中数学教师来补充,答辩,并提出更好的建议,让学生们下次再接再厉。而这就十分考验初中数学教师的课堂把握能力和讲课能力,因为只有将整节课的知识点都讲得清楚明白,能使整班的学生都喜欢信服的教师,这种课堂小结,能十分好的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们自主学习、努力学习、快乐学习,还能增强学生们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合作竞争能力等等。

(二)以课堂小结所达成的效果分类

(1)简洁而不变的课堂小结。“我们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再见。”相信我们对这句话都不会陌生。初中数学教学,本应是有趣的,开发学生的大脑,提升学生的逻辑能力的,结果一句在课堂末尾死板的一成不变的课堂小结,对于学生们的乐趣,学习积极性总有或多或小的打击。并且,也不能得到课堂小结的应有的作用。“不前进就是后退。”我们也可以活用这句话:“没有积极的影响就是有消极的影响。”这样简洁而不变的课堂小结,总是应该遏制它的延续并加以改进它的。

(2)总结归纳式的、交流评价式的等等的课堂小结。这些课堂小结,都需要初中数学教师具备过硬的专业基础知识、极富感染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和能让学生们尊敬信服的人格魅力等等。初中数学教师需要秉承着及时性原则、概括性原则、目的性原则、多面性原则、学生本位性原则、紧密性原则、幽默性原则、机动性原则这8大原则来设置课程小结。这样设置出来的课堂小结,比起那简洁而不变的课堂小结,效果要好得多。

二、好的初中数学教学需要好的课堂小结,那么,初中数学教师应该怎样才能设计好的教学方案呢

(1)初中数学教师需要秉承着及时性原则、概括性原则、目的性原则、多面性原则、学生本位性原则、紧密性原则、幽默性原则、机动性原则这8大原则来设置课程小结,这是初中数学教学课堂小结设置的根本依据和重要前提。

(2)初中数学教师需要通读教材,揣测教材编写者的意图,确定教材重点;需要多与学生们多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学习进度,明白学生们学习的难点;需要从教材、辅导资料中整理并提炼重难点,将它们编成口诀、顺口溜,或者将梳理它们的关联,编写出它们的理论的体系结构或图表。

三、结语

初中数学的课堂小结,虽然短小,但不可否认它是一堂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一堂课的精华所在。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当重视课堂小结的地位,好好备课、设置,并且还要秉承其设置原则,将之做到尽善尽美。而初中数学的课堂小结,并不仅仅是初中数学教师的个人努力,就能使之地位提高,受到重视的。这应该需要国家、教育局、学校、学者等等的多方人事和机构的多方面努力才能达成的。初中数学的课堂小结,还应有系统的指导教材,当然,这同样也需要国家、教育局、学校、学者等等的多方人事和机构的多方面努力才能达成的。

参考文献:

[1]彭亮,徐文彬.小学数学教师话语有效性研究[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11: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