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学生专业实训总结集锦9篇

时间:2023-03-02 15:01:56

学生专业实训总结

学生专业实训总结范文1

一、高职金融与证券专业毕业生的职业岗位

通过对银行、证券和保险等金融机构上百人次的调研和与金融专家组建的金融与证券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商议,并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笔者认为高职金融与证券专业毕业生分为银行从业人员、证券从业人员、期货从业人员、保险从业人员、金融中介从业人员五个就业方向,其就业岗位群主要为:商业银行综合柜员、商业银行大堂经理、证券客户经理、证券经纪人、保险经纪人、保险业务员等。

二、高职金融与证券专业综合实训体系构建的基本流程

可见,首先不同岗位对高职金融与证券专业毕业生的职业技能要求差别很大,必须有针对性的加强训练,以培养专业化、职业化的技能;其次,毕业生主要服务于金融机构一线岗位,大多直接接触金融服务顾客群,这就要求该专业毕业生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具备与顾客交流、沟通能力。职业岗位的这些特点对高职金融与证券专业工学结合综合实训体系的构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结合上述职业岗位的分析,笔者认为,高职金融与证券专业工学结合综合实训体系构建可以参考以下的六个步骤进行,如下图:

1.金融行业岗位调研论证。①现场分析不同金融机构的不同业务岗位,撰写调研报告;②组织行业问卷调查。

2.对参加校内实训、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学生访谈。①及时掌握学生实操技能水平和就业意向;②强化实训过程的控制和引导,提高实训效果。

3.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单位调研。①及时掌握金融机构的发展状况及合作意向;②及时了解金融机构招聘员工的数量、人才需求的类型和要求。

4.论证金融机构“订单式”人才培养计划。①明确人才供需双方的职责;②与金融机构共同商讨、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和考试录用标准。

5.跟踪调查近两年毕业生情况。①了解毕业学生工作情况;②完善“供货”后的跟进服务;③进一步改进“订单式”培养模式。

6.专业整体实训课程改革。对不同金融机构的不同业务岗位进行工作项目、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分解,分职业、项目强化。

三、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在高职金融与证券专业工综合实训体系构建的实践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于2007年开始招收金融与证券专业高职三年制大专学生,现已招收三届,在校学生人数近600人。为了提高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围绕“一技之长+综合素质”的高技能金融与证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笔者和金融教研室其他同事一道做了大量的工作,我们已经完成了上述综合实训体系构建的基本流程中的前三个步骤,正在和金融机构积极接触,论证金融机构“订单式”人才培养计划。

1.课程学时安排方面。在金融与证券专业课程建设上注重“学校与企业一体化”、教学内容“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加大实训课程比重,不断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在已经制定的金融与证券专业2008级教学计划进程表和2009级教学计划进程表中,2008级金融与证券专业所开设课程中,理论、实践学时中实践课学时448学时,纯实践课程学时650学时,实践总学时合计1098学时,占该专业全部学时比重达到44.19%;2009级金融与证券专业所开设课程中,理论、实践学时中实践课学时396学时,纯实践课程学时675学时,实践总学时合计1071学时,占该专业全部学时比重达到43.29%。

2.实训基地建设方面。金融与证券专业于2008年初建成独立的校内金融实训室,配备世华财讯金融实训软件操作平台,可以同时进行证券、期货、外汇各类金融工具的模拟操作;新的金融模拟交易实训室、商业银行模拟实训室建设项目已经立项,正在加紧建设,估计在2010年中建成。截止到2009年八月底,金融与证券专业先后与美国友邦保险公司、申银万国证券有限公司、广发证券有限公司等著名金融机构共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七个,实训基地覆盖金融职业的证券、期货、银行、保险、金融中介五大职业。校外实训基地以顶岗实习的方式接受多名学生假期实习、毕业实训;并邀请金融资深人士不定期入校对学生进行职业和岗位的培训,不但加深学生对金融市场的认识,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由于金融与证券专业实训体系结构本着专业教学内容与岗位实习内容协调一致的原则进行了调整,制定专业实训计划,基本做到了针对学生顶岗实习岗位所需同步安排模块教学,使专业学习与实践实训密切结合。在校外实训基地实训时,我们依据不同职业岗位分为相对应的若干批次,每批学生实习周期为4周左右,然后再实现每批次学生的无缝对接,避免了影响实习单位的正常工作。同时,学生边学基础知识、边为上岗准备相关技能、边在各个岗位上轮流换班,加深了对各个岗位业务操作的理解度和熟练性,反过来也促进了学生接受校内教学的积极性。

学生专业实训总结范文2

加快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合作的新型职业农民,是推进农业现代化过程中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为了探索在当前形势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模式、途径和方法,以便总结可推广的经验和有效机制,根据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重庆市农委决定2013年在全市较大范围内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其试点工作方案如下:

一、试点区县

经区县自愿申报、专家评审、市农委主任办公会研究审定,万州区、永川区、南川区、綦江区、荣昌县、潼南县、丰都县、忠县、开县、巫溪县、秀山县、石柱县为市级试点区县;黔江区、巴南区、武隆县为农业部试点县,在完成农业部试点任务的同时,完成市级试点任务。

二、培训任务和要求

培训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基础。要在总结过去几年农民培训工作经验基础上,结合职业农民培训对象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思路和办法措施,使培训对象、内容和方式更有针对性、有效性,培训的管理更加规范化,探索新形势下职业农民培训的新途径、新模式、新机制。

培训试点突出专业、就近办班和实训的培训特色,以提高职业农民(培训对象)的农业生产专业科技水平和农业经营管理能力为目的,政府办班培训为主,探索政府主导、龙头企业参与合作办班培训的途径和机制。全市2013年试点工作培训任务1万人以上,其中试点区县培训完成8200人(不包括农业部试点任务和龙头企业参与合作培训任务);农机专项集中培训500人;市高等职院校承担培训1200人。

(一)试点区县培训

1. 培训对象。试点区县按市农委下达的试点培训任务和培训办班的要求,及时落实具体的培训对象。培训对象为家庭经营以农业为主,本人就业为农业生产(种植业或养殖业),即全年80%左右劳动时间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且原则上具有初中毕业以上的一定文化基础和年龄50岁以下的农民,本人自愿。重点以种养业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为主。

2. 培训办班。以同一产业办班和尽可能方便受训的农民为原则,原则上凡能进乡(镇)或村按一个村或几个相邻村或镇办专业培训班的,都应到村里或镇里利用农民田间学校或中、小学等场地办班培训。若某些培训班培训对象分布于试点区县各乡镇的,亦可考虑在试点区县某地集中办班培训。

3. 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参与合作办班培训。试点区县培训新型职业农民,采取政府主导,以办粮油、蔬菜、畜禽等主要农产品保供给的种养业专业培训班为主;同时,鼓励围绕有关区域性特色效益农业,开展政府与龙头企业的联合办班,培训与龙头企业密切联系的生产基地的种养殖大户,以推进生产基地的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以提高产量和产品质量以及土地综合产出效益为目的,实现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民紧密合作共赢,如:烟叶生产、蚕桑生产、某一特色水果生产等。龙头企业参与合作办班,承担培训费用的约1/3,政府承担的培训经费不低于2/3,培训方案由试点区县农委与龙头企业共同研究制定,共同组织培训,共同监督。

4. 培训内容、方式、时间。培训以提高受训者农业专业生产技能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为目的,促进提高产量、质量和效益。培训内容和方式应针对受训农民的特点,适应农民的需求。培训时间为10天,每天净培训时间不低于6小时,可一次性培训,也可根据专业性农事季节的需要和特点分几次完成。(1)专业技能提升培训:主要培训种养业专业生产有关的科技知识、高产优质关键技术、病虫害及自然灾害防控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保证技术等,采取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结合的课堂授课为主,教与学互动式讨论、答疑为辅的方式培训。培训时间约占总培训时间的30%。(2)农业经营管理培训:主要培训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经营和管理方面的知识、农产品市场营销与物流方面知识、农业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知识等,课堂授课为主,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突出农业生产经营实践的案例分析。所占时间为培训总时间30%以上。(3)实作训练:在培训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基础上,开展技能操作实训和解决生产技术问题、经营管理问题的实践培训。所占时间为培训总时间的30%。(4)座谈讨论和培训考核、技能鉴定:所占时间为培训总时间的10%。

5. 培训机构及师资。培训工作由试点区县农委组织实施和管理。具体的培训机构可以是试点区县的农广校或其他具有职业农民培训资质的培训机构,提倡通过竞争机制由区县农委确定培训机构。承担培训任务的师资应充足,应具备有与培训课程内容要求的专业和中级以上的专业职称,并且熟悉农村、农业、农民情况,有较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和教育培训农民的经验。承担技术操作培训的可以是农村土专家和经营管理能人,其师资条件可适当放宽。区县师资名册应报市农委领导小组审查备案。同时,市农委将从有关单位选择确定一批师资,以支持有关区县开展培训工作。

6. 培训教材。今年试点工作暂选用以农业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和我市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新编写的有关专业教材为主。各试点区县结合培训班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组织相应的培训辅助教材。在总结培训试点工作基础上,今年适当时候,市农委领导小组办公室再组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系列教材的编写工作,以保证职业农民的培训教材更有针对性、实用性、规范性和专业全覆盖。

7. 经费安排。市农委按培训农民每人补助1500元安排,主要用于培训农民生活、住宿、交通补助、培训教材、教具、考察实习等费用开支,讲课补助等。

(二)农机专项培训

由市农机校和三峡职业学院承担,共培训500人。受训对象为农机专业合作社带头农民;培训内容为农机作业操作技能、农机维修养护技能、合作社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经营管理知识等,时间10天;培训补助经费按每人1500元安排。由市农委农机综合处负责组织实施和管理。

(三)市涉农院校培训

分别由西南大学及其荣昌校区、三峡职业学院、重庆市广播电视大学、市农业学校、市农广校承担培训任务,共培训1200人。

1. 青年农民创业培训班:由西南大学培训中心承担,培训100人,对象为初高中毕业返乡青年农民、返乡农民工、复员退伍军人等,由各区县农委、团委组织申报、推荐,市农委审查备案,培训具有农业种养业、加工业创业的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本领。

2. 畜牧重点养殖大户培训班:由西南大学荣昌校区承担培训50人,对象为荣昌县重点畜牧养殖大户(养殖场)或专业合作社,以提高养殖、疫病防控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为目的,由荣昌县畜牧兽医局组织落实人员,并与承担培训任务学校共同制定培训内容和方案及监督措施。

3. 农业生态旅游经营服务能力提升培训班:由市广电大学承担培训100人,对象为从事农业生态旅游经营的农民大户,培训以规范和提高经营服务水平的内容为主,各区县农委协助做好培训对象的申报、推荐工作。

4. 农业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提升培训班,共850人:一是由三峡职业学院承担在万州片区的区县办班培训200人;二是由市农广校与市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合作在潼南、璧山、铜梁三个重点蔬菜基地县培训200人;三是由市农校在丰都县、酉阳县、石柱县等地培训300人;四是由市农广校承担在江津区、万盛经开区培训150人,培训对象都为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重点大户、农民示范性合作社、家庭农场主等,以培训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能力为主,提高生产技能和经理管理能力为目的,由相关区县组织申报、推荐并参与培训过程的监督和管理。

以上四种类型培训班,培训时间为20天(每天培训净时间不少于6小时)。培训经费按每人4000元安排。培训机构制定方案报市农委审查同意后实施。

5. 培养农业企业高级管理人才班:在西南大学荣昌校区、三峡职业学院、市农校等涉农院校在读学生中选录100人,每所院校录取人数不少于20人。目标为农业企业培养既熟悉农业专业理论、专业技术,又有一定经营管理知识和能力的实用性高级管理人才。选录的条件是:在我市涉农院校就读种植、养殖类农业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中高职二年级学生(原则为高职专科生),重庆籍学生,原则上出生农民家庭,学习较优秀,在校表现良好,能吃苦耐劳,有到农业企业去工作或创业的意愿,学生自愿申请,学校审查签署意见,市农委核定。培训在不影响院校正常教育管理的前提下,组织录入学生研修与管理和农产品市场营销有关的课程3~4门,采取自学加辅导加到农业企业实践研修、实训的方式培训,在每个学期中对每门课组织辅导1~2次,每次1天;在假期,先集中培训3~5天,然后带着学习目的安排到有关企业实习研修,于学校开学前再集中约2天左右开展座谈交流讨论式培训。录取的学生,每个月由市农委补助100元学习、生活费,一年1200元(含实习保险费),学习资料及培训费用由市农委解决,并对所在院校按一年每个学生安排日常管理及协助培训经费补助500元,今年100人的培训计划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专项经费中预安排50万元。学生毕业时,经组织考试考核,合格者由市农委颁发“农业企业高级管理人才培训结业证书”,并根据学习情况、个人潜能情况向有关农业企业推荐,经双方选择进农业企业工作。100名学生整体为一个大班,由市农广校一名领导担任班主任,加强对学生学习的日常联系和管理,组织培训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每个院校的学生(20名以上)为一个小班,同一专业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学校落实一名同志做好日常管理和上下联系相关工作。

(四)培训管理与考核

1. 培训管理责任。分别为市农委领导小组办公室和试点区县农委负责培训试点工作的管理责任,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工作,负责试点结束后的总结。

2. 培训过程监管。由试点区县农委和市农委领导小组办公室分别对区县培训班、市集中培训班派员,对各培训班全过程实施全程监管,重点监管参加培训的人员、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培训效果等,建立培训日志记录和检查登记、资料归档制度,作为查验和考核评价的参考依据。

3. 建立培训效果双向考评制度。一是对培训对象的考评。主要考核参训情况和学习效果并在培训结束时,进行农业专业职业技能鉴定,对达到专业技能标准和职业农民标准的,分别发给农业专业职业技能证书和新型职业农民认定书。二是对培训机构和培训教师的考评。在培训结束时,由各区县农委组织,培训过程中专项监督人员参加,参考培训过程中相关记录资料,由全体参训人员和乡镇、村领导代表等参加评分,同时通过开展电话调查等多种形式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对承担培训任务的机构和教师完成任务情况及培训效果等进行考核、测评。考评结果作为是否全款兑现培训补助资金的依据和是否继续承担培训任务的参考。对培训机构、培训教师和受训农民的具体考核、评价办法,将由市农委领导小组办公室研究制定,另文下达各区县参考。

三、认定工作试点

(一)制定各类新型职业农民的认定条件、标准。由市农委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组织有关方面的专家在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基础上,经广泛讨论、征求方方面面意见后制定现阶段重庆市各类新型职业农民的认定条件、标准和认定工作程序。

(二)开展认定试点工作。在新型职业农民认定条件、标准及认定程序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后,组织按照农业部的要求,开展认定试点工作。各试点区县选择有代表性的乡镇1~2个,按统一部署和要求有序开展试点,认定证书由市农委统一制作。市农委将安排一定的认定试点工作补助经费。

四、培育机制探索

培训是基础,培育是关键。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需要时间,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事关未来农业是否科学、稳定、持续的发展,事关农业现代化是否顺利推进。在试点工作中,要发挥各试点区县的创造、创新作用,探索有利于重庆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健康、快速发展的机制。

各区县在试点工作中,要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研究一套培育职业农民的政策措施和工作措施,积极探索培训新型职业农民的实践行动。一是要对职业农民,加大现有扶农惠农政策的协调兑现落实力度,该倾斜、可倾斜的政策要倾斜;二是要积极主动研究更有针对帮扶职业农民的政策措施,形成培育职业农民队伍健康发展的、政策体系激励机制;三是要对职业农民的长远教育培训工作尽快研究制定针对性更强的规划和工作计划;四是要将职业农民作为农口部门的重点服务对象,建立区县和乡镇农业科技人员联系帮扶新型职业农民制度;五是加快农民技术员职称和农村优秀实用人才的评定工作,并制定能更好发挥作用的政策措施。

在今年试点工作结束时,要在认真总结各区县试点工作经验和进一步调查研究基础上,拟制定全市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指导性意见。

五、组织保障措施

(一)成立领导小组。市农委成立以夏祖相主任为组长,分管领导刘启明副主任为副组长,市农委计划处、财务处、科教处、粮油处、畜牧处、水产处、特经处、蔬菜处、审计处、监察室等相关处室和市农广校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市农委科教处,由科教处处长担任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对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试点工作进行领导,对试点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和困难给予及时协调、解决,对试点区县的工作,开展检查、督促和指导并及时总结推广经验。各试点区县根据自身情况相应成立相应的机构,以保证试点工作有组织有领导的有序开展。

学生专业实训总结范文3

关键词:校外实训;酒店管理;人才培养

一.问题的提出

校外实训室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进行人才培养必然会考虑的实践环节,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一般达到40%以上。学校需要酒店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实践平台,酒店也欢迎学校帮助他们解决人才短缺的问题。这种基于自身利益的合作往往不能实现培养、提高人才质量的目的,想要达成双方的共赢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要提高校外实训的效果,除加强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外,更需要从参加实训的主体——学生出发,让校外实训环节的设计和实施更符合学生自身的发展特点。只有满足学生真实需求的实训才能真正体现专业人才的培养目的。

笔者认为,校外实训效果的提升需要把握好两点。第一,校外实训的安排要遵循学生对实训认识的客观规律,循序渐进;第二,每次实训方案要有周密的准备,实训考评要切实可行。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进行详尽阐述。

二.校外实训的安排遵循循序渐进

酒店管理专业的校外实训的安排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开,学校承担理论教学,酒店承担实践安排,且从时间的分配上来看,理论教学先行安排,实践教学结合毕业实习进行统一安排,例如普遍采用的“2+1”教学模式。这种方式易于教学安排,校内教学时间较长且较为集中,方面进行理论教学。同时,一般学生参与实习后无需返校,也受到较多酒店的欢迎。但从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技术能力上来看,差强人意。原因在于学生长期“固守”在校内进行学习,理论环节和实践环节脱节,学生在踏入工作岗位的时候会表现出极大的不适应,往往认为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无法运用到实践中去,从而产生对行业的失望,绝大多数的学生可能会选择另辟蹊径,到别的行业发展,导致行业人才的流失。

另一种教学模式是理论教学环节和实践教学环节交叉安排,保证学生求学期间实践学习的连续性。这种方式往往会给学校的教学安排和酒店的管理带来一些麻烦,典型表现在学校理论教学的时间安排会和酒店的实训安排产生冲突,也增加了学校对校外实训学生的管理难度。酒店也往往因为每次实训时间较短或者和酒店业务的淡旺季产生冲突而不愿意接受这种安排。但从人才培养的规律和效果上来看,这种方式更易于提高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因为它将很多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挖掘并加以解决,减少了学生对就业工作的不安和不适感。因此,要大力提倡这种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学校和酒店都是教学的主体,只有两者相互融合,结合学生特点,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笔者根据高职教学的总体进度和人才培养规律,作了如下安排,见图1。岗位技能实训可根据酒店的具体情况进行灵活安排,并对每位同学的实训内容进行统计,尽量保证学生能够实现酒店基层工作的轮岗。

三.校外实训流程和规范

校外实训不能简单地认为就是将学生送到酒店进行顶岗,而应引导学生在实践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学校和酒店共同面对的问题绝非工作本身的问题,而更多的应是服务意识的培养、心理素质的提高、人际关系的处理、行业发展前景的引导等。为确保每一次实训都能够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笔者对校外实训的安排进行了如下构建,见图2。

(一)实训准备

当前,学校实训准备阶段的工作往往被忽视,尤其是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上。很多学生对实训抱有一定偏见,不愿意到酒店参加实训,将实训学习等同于出售廉价劳动力。试想在这样的心态下参加顶岗实习效果不会好到哪里去。因此,有必要在实训前做好学生的思想动员工作,让学生转变观念,树立实训也是专业学习必须也是重要的环节之一,教育学生踏踏实实从基层工作做起,校外实训除了学习专业技能外,更是提升自己在未来岗位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为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防止学生实训过程中产生退缩的情绪,可通过和学生签订“实习(实训)承诺书”来约束学生的散漫行为。让学生知晓在实训过程中哪些行为可为,哪些行为不可为,触犯了实训管理条例会有什么样的后果等。这也是锻炼学生责任意识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二)实训过程中

实训期间,学校和酒店要重点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共同商量实训的内容和要求。学校不能将实训任务抛给酒店,某种程度上来说,酒店能够提供一个实践的平台,但很难承担起教育的任务,因此,学校要和酒店一起商量如何在岗位上培养学生。校企合作如果能够做到将酒店岗位纳入到教学平台下那将是最大的成功。

第二,定期回访,及时了解学生动态,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尽管实训前对学生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但要消除实训过程中学生出现的倦怠、退缩、反抗等情绪是不可能的。学生对岗位的熟悉、对工作的适应、对和他人相处等方面的问题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我们要允许这种问题的出现,出现问题就要及时解决,不要刻意回避而引发事态向不良方向发展。所以,实训指导老师、班主任、酒店的管理人员都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思想问题,及时帮助他们梳理心理障碍,解决生活中 、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帮助他们树立战胜困难的决心。

第三,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办法。学校指导老师往往不能和学生一起参加顶岗实训,因此,也就很难对每位同学进行科学的考核。所以,考核的任务就要落到酒店方面,但酒店方面也往往缺乏对实习生有效的考核办法,也就无法为学校提供公平公正的实训考核依据。因此,学校需要和酒店共同商量对实习生的考核办法,可从工作业绩、工作态度、客人评价、同事评价等方面进行量化考核,为实训指导老师进行成绩评定提供最有效的信息。

第三,实训结束后进行必要的实训总结。实训总结工作需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首先,敦促学生办理离岗交接手续,锻炼学生自立能力。其次,召开实训总结会议,交流工作经验和心得体会。每次实训,只要学生用心,定会收获颇多,要引导学生善于总结工作,善于表达内心,善于和他们沟通,善于在讨论中解决问题。最后,回校后,在实训指导老师的帮助下,进一步总结自己的实训工作,并形成实训报告。报告要强调学生对工作的认识和对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

学生专业实训总结范文4

【关键词】运动训练专业 健美操专项课程 现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224-02

健美操专项课是运动训练专业的主干课程。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运用都会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也会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所以对运动训练专业健美操专项课程现状进行研究, 有助于健美操专项课程持续、稳定的发展。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沈阳体育学院训练专业10、11、12级健美操专项学生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大量查阅健美操论文和书籍,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1.2.2 问卷调查法沈阳体育学院训练专业10、11、12级健美操专项学生发放问卷,共发放问卷48份,回收48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

1.2.3 专家访谈法 通过走访有关专家和任课教师,获得与本研究相关的材料。

2.结果与分析

2.1 沈阳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健美操专项课程基本情况

2.1.1任课教师基本情况

通过表1可以看出,担任运动训练专业健美操专项教师中副高级以上职称1人,讲师2人,职称结构合理,3名教师均为硕士学位。3名教师中只有一人教龄在5年以下,丰富的教学经验是上好课程的重要保障。

2.1.2 运动训练专业课程目标

运动训练专业健美操专项课的总体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具有社会公德、社会责任感、义务感和履行职责的行为等基本素质;系统地掌握健美操运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从事健美操运动训练与教学、成套创编、竞赛组织、裁判和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提高学生对健美操运动的探究心理,基本掌握本专业的科研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2.1.3 运动训练专业教学内容与教学时数

由表2可以看出,运动训练专业健美操专项课总学时为720学时,理论部分74学时,占总学时的10.3%,包含了基本理论、教学、训练和裁判等。技术部分438学时,占总学时的60.8%,有体能、规定动作以及流行课程,授课内容既有深度也有广度。实践教学180学时占总学时的25%,包含了准备部分实习、组织训练和创编表演,达到了培养目标的要求。

2.2 沈阳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健美操专项课程内容分析

2.2.1 运动训练专业健美操专项课程理论教学分析

沈阳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健美操专项课程教学大纲规定了理论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健美操运动概述、基本动作、健美操创编、健美操教学与训练方法等,教学形式:①利用多媒体进行讲解;②理论与技术相结合进行讲解。教学内容较为丰富,但缺乏对科学锻炼方法、运动处方制定等内。

2.2.2运动训练专业健美操专项课程技术教学分析

技术部分是健美操专项课程的主要内容,也是学生掌握健美操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教学内容的选择、学时比例的分配都要尽量做到科学合理,保证学生能够较好掌握所学动作。

通过表3可以看出,在技术部分中排在第一位的是竞技健美操,占总学时的24%,而通过实际调查得知,学生对于竞技健美操的学习和掌握情况并不好,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的自身能力限制了竞技健美操的学习。排在第二位的是流行课程,主要包括:街舞、踏板操等内容。

2.2.3运动训练专业健美操专项课程实践教学分析

由表4可知,在实践教学部分准备部分实习占总学时的9%,主要是锻炼学生的基本动作掌握情况,口令、手势的运用情况,带操能力。排在第二位的是授课实习,主要锻炼学生的课堂组织、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等能力。排在第三位的分别是组织训练和创编表演,分别占总学时的3%。

2.3 沈阳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健美操专项课程教学方法与评价方法调查

2.3.1 运动训练专业健美操专项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调查

通过调查,目前训练专业健美操专项课程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课堂分为开始―准备―基本―结束四个阶段,教学分为讲解―示范―练习―纠错四个阶段,这样的教学方法主要培养了学生掌握的动作的能力,但却忽视了对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3.2 运动训练专业健美操专项课程评价方法调查

由表5可以看出,沈阳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健美操专项课评价方法以终结性评价为主,评价内容中,技术和理论成绩占了70%,而学生的实践能力评定仅占了20%,这也正反应了社会对于人才需求的矛盾,社会需要应用型复合人才,而学校培养的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不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就业。

3.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目前共有3名教师承担运动训练专业健美操专项课程,职称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

3.1.2 训练专业健美操专项课程目标明确,教学内容选择与时数分配基本合理

3.1.3 学生基础较弱,但学习动机明确

3.2 建议

学生专业实训总结范文5

[论文摘要]高校教学档案建设日趋完善,但专业建设档案资料的收集尚略感不足。为了提高专业建设和教学质量水平,应该从专业设置与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与结构、科目课程、教学环节、专业素质教育、教学环境、产学研合作、教学改革与建设、师资队伍、学生素质、学生就业、专业特色等方面加强专业建设档案资料的收集工作。

专业建设是高校教学工作的中心任务之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论证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与社会需求的符合程度,专业教学条件与专业培养目标的符合程度,专业实际培养效果与原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符合程度,判断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水平,揭示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和专业办学特色,客观反映学校办学资源、条件与利用水平以及专业建设、教学改革、教学管理、人才培养水平。简而言之,专业剖析着重从“三个符合度”的角度,分析评价专业建设现代,总结成功的经验,指出存在的不足,进一步理清思路,优化方案,进而形成特色,建成精品专业。为此,高校应该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专业建设档案资料的收集工作。

一、专业设置与专业培养目标方面的资料的收集

专业设置与专业培养目标方面的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专业概况(含专业沿变、专业背景、人才培养情况等);(2)专业目录;(3)新增专业、精品专业申报材料;(4)相关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现状分析及未来需调研报告等原始材料;(5)专业设置论证报告与培养目标调研报告;(6)专业培养目标(含知识、能力、素质要求);(7)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8)专业建设年度计划、中长期建设规划、年度总结;(9)用人单位对专业毕业生的反馈信息。

二、课程体系与结构方面资料的收集

课程体系与结构方面的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制订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2)教学计划修订的有关规定;(3)专业培养方案与实施性教学计划;(4)专业建设与各项教学改革的思路与措施;(5)专业教学计划执行情况(含各学期进程表、教学任务书、课程表);(6)课程体系与结构改革情况。

三、科目课程方面资料的收集

科目课程方面资料的收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学校关于教学大纲制定与实施的规定;(2)教学大纲、实训大纲和考试大纲;(3)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教材;(4)实验实训指导书;(5)CAI课件;(6)专业课程建设情况(含规划和总结);(7)精品课件建设情况(含规划、总结、教案、课件、课堂教学录相等相关资料);(8)专业课程成果及原始资料;(9)课程实践教学情况。

四、教学环节方面资料的收集

教学环节方面的资料收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学校关于教学大纲制定与实施的有关规定;(2)学校关于授课计划制定与实施的有关规定;(3)每学期授课计划、教学进程表教学日志;(4)每门课程教案及备课笔记;(5)每学期学生考勤表;(6)每学期每门课程教学总结;(7)每学期每门课程期末试卷及试卷分析报告;(8)实验、实训、实习报告及总结;(9)教研室教学研究计划、教研活动记录和工作总结;(10)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目录、选题要求、评分标准、答辩工作安排及记录、成绩分析表;(11)教学检查记录、学生座谈会记录、听课评课记录、专业教师学生测评表等。

五、专业素质教育方面资料的收集

专业素质教育的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工作的整体方案;(2)科技文化活动的原始资料(含计划、内容、小结);(3)社会实践活动的原始资料(含计划、过程、内容、总结);(4)学生社团活动的原始资料;(5)学生心理咨询工作的原始资料;(6)向学生开设的各类学术报告、讲座讲稿及图片等原始资料;(7)学生参加各类知识竞赛活动,文化活动的通知、获奖情况及证书复印件。

六、教学环境方面资料的收集

教学环境方面的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专业实践教学管理规章制度(2)专业可利用教学资料情况(含图书资料、电子图书资料、校园网建设及运行情况、机房、实验室、实训基地、教学仪器设备等);(3)专业实验室、实训基地建设规划;(4)专业实训基地利用率、实验开出率情况(实验室使用情况登记表、实验情况登记表、实习实训情况记录簿、教学仪器设备使用记录、开放实验室情况记录表);(5)校外实习基地协议书或校企合作协议;(6)教学经费预算及教学经费投入。

七、产学研合作方面资料的收集

产学研合作方面的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院系产学研合作领导小组及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名单;(2)专业指导委员会工作会议纪要;(3)校企合作协议书、合同书;(4)从企业或行业聘请的兼职教学人员名单及证书,聘书复印件;(5)专业教师企业实践锻炼的相关资料;(6)院系教师为企业、行业开展技术培训的通知、计划、讲稿、图片等资料;(7)教师承担或参与企业科研课题研究及有关技术协作、项目推广的协议书、合同书;(8)为解决技术难题、开发新产品方面新创造出经济效益的证明材料、技术报告、科研任务书(结题报告)、成果鉴定证书等;(9)校企人员互兼互聘协议书、聘书及工作情况;(10)校内外实训基地共建协议书及资料共享方面的材料;(11)专业教师与企业(或行业)有关人员合作、论著等材料。

八、教学改革与建设方面资料的收集

教学改革与建设方面的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专业教学模式与课程改革方案,实施过程、工作总结等方面的原始资料;(2)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等方面的原始资料;(3)院系教学工作,教学管理文献;(4)学生学分制实施细则;(5)学生学籍异动情况;(6)教学改革方案、实施过程、阶段小结及原始资料。

九、师资队伍方面资料的收集

师资队伍方面的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师资队伍基本状况(含学历、职称、年龄、学缘情况);(2)教师科研、教研活动情况(含参加各类科研、教研学术会议、科研教研课程立项项目及结题报告、、出版专著、主编参编教材、获奖情况);(3)教学效果测评情况;(4)师资队伍建设规划;(5)教师培训进修情况;(6)教学管理队伍和学生管理队伍情况(含培训进修内容、效果和经费投入等);(7)人才引进情况;(8)教学管理队伍和学生管理队伍情况(含管理人员、业绩);(9)省级、校级专业带头人申报材料及批复;(10)优秀教师申报、评审及批复;(11)教学、科研骨干基本情况。

十、学生素质方面资料的收集

学生素质方面的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学生毕业论文(设计);(2)学生参加计算机、英语等级考试情况及证书复印件;(3)学生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计划、过程和总结(含文字材料、图片资料);(4)学生社团活动情况。

十一、学生就业方面资料的收集

学生就业方面的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学生就业机构及人员情况;(2)就业工作的政策文件;(3)开展就业指导与服务情况及原始资料;(4)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统计表和学生就业单位一览表;(5)毕业生跟踪调查报告及原始资料。

学生专业实训总结范文6

关键词:经管类专业;ERP;实训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3-0166-02

经管类专业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作为该专业的毕业生,不但要有经济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更需要具有胜任就业岗位所必需的各种技能、技巧,但传统的教育方式更多的是采取理论教育,学生参与实践较弱,现在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处于一个十分尴尬的位置:一方面,企业在不断招聘具有管理经验,富有创新和开拓精神的管理人员;另一方面,学院培养的经管类毕业生难以就业,基本不符合企业对人才引进的需要。现在经管类专业一般采用案例教学法,这一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教学纯理论的弊端,有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高,从侧面上提升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始终仍未摆脱理论学习这一圈子,仍是缺乏实践,这就决定了高校需要强化专业实训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能力。

因此,经济管理类教学改革的其中一大方向就是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一目标,在课程建设上应该注重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形成面向市场、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现在经管类专业的实践大多数都是趋于毕业实习这种方式,这一方式本来可以说是教学实践的一大亮点,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起着较大的作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很多院校并没有固定的实习场所或是针对性的安排,采用放羊式的管理,让学生自行就业,这使得教学实践环节流于形式,严重滞后,为了解决这一尴尬局面,部分高职院校希望从教学设计中进行改革来弥补学生的教学实践环节的不足,其中一种被广泛引用、认可的方式就是在经济管理各相关专业教学中引入ERP企业运营沙盘模拟实训课程。

一、ERP企业运营沙盘模拟实训教学介绍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是企业资源计划的简称,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而ERP企业运营沙盘模拟实训教学则是对进行企业模拟一种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方式,通过软件模拟企业的经营活动,为学生创造出逼真的经营模拟环境,涉及到企业整体战略、博弈论、市场营销与策划、财务分析、会计报表、采购等多方面的内容,结合现实企业的组织结构设置了总经理、营运总监、财务总监、销售总监和采购总监等岗位。在实训教学中,首先将学生进行分组,以4—6人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代表一家企业,进行相互竞争。在企业中,学生可分别担任不同的岗位,通过体验式教学方式,遵循学生体验—分享—分析—应用的过程,从而达到领悟知识,应用知识,提高自我的目的。

二、开展ERP企业运营沙盘模拟实训教学的重要意义

1.实现课程建设与职业岗位需求的统一。对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的学生来说,管理能力不仅体现在系统知识的掌握上,更体现在实际运用的能力上。管理是一种实践技能,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跟本科院校的培养模式还是有着较大的区别,其更注重的是对学生职业技能能力,而不是理论研究。ERP企业运营沙盘模拟实训教学正是这样一门全新的管理技能实战训练教学模式,主要用于训练学生体验企业运营管理,提升实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职业为导向,有证可考,有岗结合,这是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实训课程设计的一个核心原则。这一原则要求在实训课程中要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为企业培养可用,具有一技之长的人才,要求课程设计的实现课程建设与职业岗位需求相统一。ERP企业运营沙盘模拟实训的软件在社会上运用得比较普遍和研发比较成功的是用友和金蝶这两大软件公司的。这两个公司的实力是毋庸置疑的。现在国内很多企业也在使用该实训软件对员工进行培训。在校内,笔者认为可以对学生在就业(实习)前进行电子模拟实训。从上述的ERP企业运营沙盘模拟实训教学内容可知,ERP企业运营沙盘模拟实训教学几乎涉及到了企业的各个岗位,因此,该课程符合课程设计的实现课程建设与职业岗位需求相统一的原则。

2.实现教学方法创新,体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目前,经管类的专业课程大多数都是直接进行理论性的学习,学生容易感觉枯燥无味,加之没有管理的任何经验和经历,对理论的理解也是囫囵吞枣,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另外,现实中经营管理碰到的问题,大多数都是具体的、个性的,它需要管理者运用各种有关知识和较强的分析能力去解决,而学生在校学习的基本上都是共性的、抽象的理论知识,考核方式也主要是理论性的考试。近年来,很多学者、教师也发现了这一不足之处,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方式,积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将理论与案例和视频方式结合,方便学生理解,但是仍是难以改变现实管理中的随机性、针对性的问题的解决,对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存在着较大的不足,无法改变理论与实际严重脱节的状况。而ERP企业经营沙盘模拟是在专业的理论基础上,结合严谨的决策博弈模型,运用多种领先的仿真技术,高度模仿企业生产经营,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随机问题的能力。该教学方式并没有摒弃理论教学,强调主动的、情景交互的和动态的学习过程,用一种全新的视觉和感官冲击效果,通过真实的模拟沙盘进行学习,极大地增强了娱乐性并使枯燥的课程变得生动、有趣。通过近乎真实的企业经营模拟训练,充分地调动了参与者的竞争热情,重视博弈、决策能力的锻炼,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越来越显示出其独特的作用。学生在模拟训练的过程中,不自觉的就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使得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同时扭转以往学生缺乏好的实践方法与教学工具的不足,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升教学质量,创建精品课程。

3.关注学生个体,实现教学内容创新。在高职经管类专业实训课程设计的核心原则中,有一点是以学生为主体。ERP企业运营沙盘模拟软件,结合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经管类专业的几个重点专业的学习内容,设置了总经理、营运总监、财务总监、销售总监和采购总监,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学生分别担任不同的角色:总经理是企业的决策者,营销总监是市场监督者,生产总监作为生产管理者,财务总监主要负责公司资金的运转,采购总监主要负责原材料的采购。这些不同的职位在一个企业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他们发挥的作用息息相关,环环相扣。在教学中学生一改过去以教为主,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理论知识的状况,在这里教师更多时候扮演的是一个引导和补充的角色,其主要作用是教学过程的组织、指导和点评、分析。每一年度教师都可以根据不同小组的的经营状况进行点评,促进学生多思考。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在经营过程中,学生必须跟小组成员充分合作,预计竞争对手情况,预计公司经营状况,强调学生自主性和主动性,强调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分析市场能力、计划和控制的能力、现金预算、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4.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就业率。为适应现代信息化的发展需要,高职院校应全面培养实践型和复合型人才,ERP企业运营沙盘是一个模拟现实企业管理、经营,将企业经营管理全方位展现的应用平台,它将管理学、采购学、市场营销学、财务管理学、营销与策划、心理学、博弈理论等多门学科的知识结构通过一个小小的沙盘整合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可以打破专业壁垒的思维限制,感受企业营运中的残酷竞争和通过不断的探索、感悟、修正,以形成良好的思维意识和行为习惯,增强决策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拓展知识体系,提升管理技能,最终促进就业率的提升,为学校建立良好的声誉与形象。

三、ERP企业运营沙盘模拟实训教学过程

ERP企业运营沙盘模拟实训为学生搭建了一个模拟现实企业营运、管理的平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是扮演着一个引导和补充的角色,其主要作用是组织、指导和点评、分析。

1.分组和分工。教师首先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人数,将学生分成4—6人为一个小组,小组最大数为12组,每个小组代表着同一行业的不同企业。分好组后,确定企业名称,并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小组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特长,将小组成员安置在不同的岗位上,主要有总经理、营运总监、财务总监、销售总监和采购总监。总经理是企业的决策者,营销总监是市场监督者,生产总监作为生产管理者,财务总监主要负责公司资金的运转,采购总监主要负责原材料的采购。各总监代表着其自身岗位的利益,整个小组中既存在合作,又存在着竞争,当小组成员意见不合时,总经理就要起着最后的决策作用。

2.解说规则。教师在学生进入实训前,教师必须准备好使用手册和营运相关表格,下发给各小组,在进入营运前有一个初始年的运作,在初始年的运作中,教师必须结合实际操作,为学生讲解规则和软件的运用,并提醒学生须要注意的事项。

3.分析点评。在进入实训过程中,各小组根据给定的市场需求数据,预测市场需求,销售前景,企业定位及生产能力等方面进行整体的策划,并做出决策,教师也并不是就能放任不管,完全让学生自己探索,而要在每一个会计年度结束后,对各小组的广告投入、产品研发、原料采购、生产线改造、资金运作等各方面进行点评分析,指出优势和不足。

4.知识补充。ERP沙盘模拟实训教学虽对实践教学有着积极的作用,但其毕竟是模拟企业经营,跟现实中的瞬间万变的企业经营还是有着比较大差距的,与企业的真实情况还是有一定差别的,教师在着其中,要尽可能地指出存在着哪些差别,对这方面的知识进行补充。如在整个模拟实训中并没有涉及到人员的招聘,产品的合格率问题,也没有考虑同一产品的差异性、产品的促销、定价、品牌、售后服务,企业的经营除了规模效应,销售收入领先战略还有其它的选择等问题,这些都要求老师在实训课程中要对这一块的空白进行补缺,老师也可以通过自身设计这一块的比例影响,修改规则、主观给分等方式,来引导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思考。

5.激励查漏。教师在实训教学中,可以要求学生在完成完整的一个周期后重新开始时,更换岗位,扮演不同的角色,根据学生在模拟的过程中的各项表现,判断学生欠缺的知识面,即时查漏补缺。同时,每种教学方式都有一个新鲜期和厌倦期,为了更好的激励学生,可以把期末考试改为竞赛的模式,通过竞争,保持学生的激情,同时让学生体会到现实生活中商业竞争的残酷性,体会成功的喜悦和吸取失败、破产的教训,从而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ERP沙盘模拟实训,可以使得学生在实际参与的同比条件中更好地掌握企业营运及管理技能,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对企业营运的财务分析、营销管理、生产管理等整体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组织协调能力,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冯琳,魏兆平,任红玉.企业ERP沙盘模拟实训探讨[J].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0-23.

[2] 许云斐.ERP沙盘模拟经营教学体系对信息化校园创业环境建设的启示[J].陇东学院学报,2013,(1):111-113.

[3] 薛彩霞,姚顺波.高校经管类专业开展ERP沙盘模拟实训课程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3,(6):248-249.

[4] 李军.ERP沙盘模拟软件在营销实战教学中的创新[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9,(3).

学生专业实训总结范文7

关键词:中职汽修专业;实验实训教学;素质

随着汽车新技术的发展,车型的改进,中职汽修专业教学必须把实验实训作为重点,充分关注社会的需求,以促进学生的就业为目标,把就业导向作为中职汽修的办学理念,切实加强教学建设和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突出技能为主的办学特色。

建设实训基地是基础实训基地分为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这两个基地是实现实训教学的重要物质条件。(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2001年我校的1700万元的日本无偿援助汽修设备到位,建立了实训中心。包括汽车发动机拆装与检测中心、底盘拆装与检测中心、电器设备拆装与检测中心、车身修理与喷漆中心。主要设备有发动机综合测功仪、V.A.G1552解码器、镗缸机、磨缸机、电喷喷油器清洗机、火花塞实验仪、奔驰四缸柴油发动机、菲亚特汽油发动机、汽油机与柴油机透明模型、废气分析仪、烟度分析仪、轮胎拆装机、轮胎动平衡测试仪、制动测试台、灯光测试仪、汽车升降机、国内一流烤漆房等290多项维修设备。(2)校外实习基地。与轻型汽修厂、储运公司汽修厂、松花江专修汽修厂、江苏钣金喷漆汽修厂等十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作为实习基地实习、实际操作、排除故障、解决疑难问题。并且当学生毕业时,由厂方和学生双向选择,实现招工与就业双赢。

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是保障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是理论与实践教学紧密衔接的纽带,是实现实验实训的有力保障。要求教师:(1)熟悉教材。(2)了解学生基础,因材施教。(3)操作技能熟练。(4)有一定的实际修理技术。(5)组织教学能力强。(6)校内外协调管理能力强。(7)能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幻灯片等。注重专业教师的进修、培训、技能比赛。一方面做好在职学习和教研,一方面参加河北省组织的汽修骨干教师培训和专业教师技能比赛。先后参加了河北省师大职技学院、河北省农大、邢台职技学院、河北省劳动厅、河北省交通专科学院等组织的培训和技能比赛,使专业教师从理论和技能等多方面都有所提高。另外,利用到校外汽修厂实习,聘请专业修理人员到校讲课等方式,加强技能训练,提高教学质量。

学生专业实训总结范文8

关键词:启发式 食品专业 校内实训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5)02-0081-01

食品科学专业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实践教学不但是食品专业本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重要环节。校内实训是应用型本科院校食品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食品专业校内实训主要是为了提高和加深学生对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和应用,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全面培养和造就食品科学专业知识基础扎实、知识系统全面、实践能力强、能胜任或从事食品专业技术应用的专业人才。

1 启发式教学法在食品专业实训教学中的应用实施

1.1 制定实训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的制定体现教师启发式引导教学与学生自主能力培养的关系,理论知识探索与实践操作优化结合的教学体系,树立专业基础课为实训教学服务的新观念。教学大纲模块化,教学内容相对灵活,围绕“自主设计”主线,通过几个设计环节,实现阶段性培养目标和最终提高学生专业综合素质的目的。

1.2 实训教材编写与选定

校内实训教材的编写依据启发式教学思想和学生自主学习为宗旨,注重学用结合,项目结合实际生产应用,突出真实性和适用性,着重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教材编写也应融入食品行业先进技术和新工艺,保证教材的实践性和先进性,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创造性思维。

1.3 实施方案

在实施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教师作为引导者,学生作为主体参与者,每个实训项目均采用以下步骤:引入项目,教师全面准备,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指导学生查阅资料,各小组制定实训方案。集中讨论,各小组将实训方案进行宣讲,师生共同讨论纠正。学生准备器材,配制试剂,进行实训操作,教师巡回指导。讨论实训结果。总结启发,根据整个实训项目,教师集中点评,并对类似项目操作方法进行启发引导。

1.4 建立启发式教学法进行实训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依据实训课程的教学目标,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检测和监测,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体会到自我潜能的提高。

2《职业导向模块2实训(果蔬)》课程教学案例

果蔬实训课程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必修专业模块实训课程之一,在本科大三下半学期开设,学生在此之前已经系统学习过有关食品各项指标检测、食品感官评定、果蔬加工、贮运、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等专业基础知识。本实训课程将以项目导向模式,内容主要包括果蔬品质鉴定、果蔬制品贮藏加工质量控制、果蔬制品加工、果蔬生产加工企业实地调查参观四个部分。

2.1 实训目标

(1)学会对不同种类新鲜果蔬、贮藏前后及果蔬及加工品的感官指标进行鉴定。(2)掌握果蔬贮藏保鲜过程中营养品质指标的测定方法。(3)进行果蔬加工中质量控制综合实训,掌握影响果蔬贮藏加工品质的因素及控制方法。(4)掌握果蔬罐头、糖制、干制等加工工艺,以及学会对果蔬加工成品进行感官评定。(5)实地调查参观果蔬加工企业,了解企业的生产加工条件、产品质量控制措施以及实施情况,并结合企业实际,学会建立HACCP计划,GMP规范等质量控制体系。

2.2 实训教学过程

(1)前期准备阶段:该环节以教师指导为主,学生分成小组,指导每个小组选定果蔬材料,采取小组协作模式,设计各个模块方案,包括①果蔬感官品质鉴定指标及方法,②果蔬营养指标的测定方法;③果蔬护色、酶活性和酶促褐变抑制的测定方法;④果蔬罐头、糖制的加工;⑤HACCP计划,GMP规范等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教师引导学生对实训方案深入讨论,包括实训方法可行性、实训设备的使用等。

(2)学生实训阶段:该环节以学生实际操作为主,教师指导为辅助,学生根据每个模块实训任务,自行准备实验材料、试剂、仪器设备,逐个完成,针对每个实训项目所得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反思总结实训过程,修正方案。使得学生在试剂配制、样品处理、仪器使用和数据处理的技能与实际工作进行仿真训练,锻炼学生独立完成实训操作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讨论与启发阶段:各小组针对所得数据结果,查阅国标,对误差进行分析总结,并向指导教师汇报,教师集中点评,并就实训方案中所涉及的操作方法进行启发式引导,锻炼学生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

(4)总结阶段。该阶段由各个小组根据前两个阶段的实训过程,写出实训分析报告,最后由教师结合各组查阅文献、前期准备、实训操作、结论数据、团队协作的表现给出成绩评定,并给出点评意见。

3 讨论

以项目模块为导向的启发式引导教学模式以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操作为核心,训练学生自我探索、自主构建知识的能力,是食品专业校内实训教学改革的趋势。

依托校内实验实训室,构建食品专业校内职业导向模块实训平台,将过程考核体系融入其中,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了积极开展创新能动思维的机会;另一方面,在整个实训过程中,学生体会到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的成就感,同时也对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起到督促作用。

参考文献

[1]顾瑾,孙大跃.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促进实践教学平台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11):172-174.

学生专业实训总结范文9

【关键词】 选煤技术 培养模式 改革

1 人才培养的总体思路

(1)以培养适应选煤厂、选矿厂一线生产需要的高技能实用性人才为根本任务。

(2)以矿山企业的实际需求为目标,以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线设计教学体系、制定培养方案。

(3)以“应用”为主旨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备、够用”为度,改善课程体系,专业课教学加强其针对性和实用性。

(4)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为目标构建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增大实践教学学时在计划总学中的比例,让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达到1:1的比例。

(5)以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为目标,以“走出去,请进来”为途径,努力塑造“双师型及专、兼职相结合的师资队伍”。

(6)根据所教知识的应用广泛性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优化教案,将优秀教案印成讲义,将优秀讲义印成教材,加强适合本专业特点,并有一定示范性的教材建设。

(7)规范实训教学,建立健全多种形式的实训方式,加大实训室的利用率,按照成熟的理论教学模式,编写实训教学大纲、实训手册、实训进度与实训室管理制度。

2 专业改革的具体措施

2.1 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制定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思想,可概括为一个目标、两个面向、三项原则、四个突出。一个目标:目标是培养满足煤矿企业第一线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两个面向:面向社会、面向人才市场,服务于社会发展的需要。三项原则:应用型人才培养就是要强化“基础性、应用性、实践性”,办出型特色。四个突出:突出技术应用能力本位的教育思想;突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突出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突出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其具体做法有:

(1)整合课程结构,深化教学内容改革。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宗旨和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充分听取专业指导委员会及相关专业人士的意见,特别是向就业单位了解、调研选煤职业岗位对知识结构的实际要求,明确各方面知识所占的比重,从而形成体现该专业特色并真正使用的课程,并以此来构建和优化课程体系。

(2)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在保证理论知识够用的同时,加大实践教学的份量。实践教学体系由基础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顶岗实习等四个部分构成,形成实践教学体系,并与理论课程有机结合。

(3)坚持“工学结合,课堂进企业”的培养模式。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加强实践环节。努力争取与合作单位及往届学生就业单位签订相关实习实践协议,满足在校学生的培养需求。

(4)积极调整选煤技术的专业标准,力求老师教的好,学生学的快,企业用得上。

2.2 以增强职业能力为核心进行课程建设与改革

开展教研室教育思想大讨论,树立“质量、效益、发展”课程建设与改革观念,改革的具体目标是:突出专业课程的职业定向性,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真正满足职业岗位的需求,注重知识和技能的结合。利用假期时间,定期组织相关教师深入企业、社会开展两项需求分析,一是企业的人才需求分析,二是高职人才培养需求的分析。经过以上分析,结合高职高专院校对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和学院发展的总体规划,在充分考虑学校现有实力、办学条件的基础上,调整、设置和更新课程内容,从而形成具有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

其具体做法有:

(1)针对煤炭行业选煤技术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进行分解,将其中核心技能设计为教学环节的专业核心课程模块。

(2)将该职业范围内适用于各个具体工作岗位的技能设计为辅助课程模块。

(3)多个核心课程模块和辅助课程模块组合成一个专业及专业化方向的课程体系。

2.3 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1)校内实验、实训条件建设。按照学院改革与创新的整体规划和设想,按照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总体需求,本着“学训一体”的教学原则,始终将建设全面适应现代化教学的合理先进的实验实训室作为专业建设的大事,拟建成选煤、选矿、煤质分析、物料分析等多个实训室,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验实训教学条件与环境。

(2)校外实训条件的建设。积极创造校企合作的机会,建立健全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成立学校、企业、行业领导、专家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审定教学计划、课程体系、实践环节等内容,采取“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方式共建实习基地,选聘实践经验丰富的行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参与指导工作,使学生能够真正深入企业,理论结合实际,真刀真枪的进行顶岗实习。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