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指导教师推荐意见集锦9篇

时间:2023-03-03 15:54:08

指导教师推荐意见

指导教师推荐意见范文1

在辽宁省内工作的普通中学、小学、幼儿园、盲聋哑学校、工读学校、教师进修院校等教育教学机构中的教师。

二、评选条件

特级教师是一种既有先进性、又有专业性的荣誉称号。特级教师应是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育教学专家。申报特级教师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一贯模范履行教师职责,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爱岗敬业,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和奉献精神。

(二)对所教学科具有系统的、坚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能自觉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及时把握与本学科相关的现代科学知识的发展动态,积极探索素质教育的规律,在本学科教育教学领域里形成特色,或者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班主任工作方面有突出的专长和丰富的经验,成绩显著。

(三)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科研工作,尤其在教材教法方面有深入研究和独到见解。正式出版过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专著或在省市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过有较高水平的论文;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勇于开拓、大胆创新,有明显效果,经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专家鉴定,对提高本地区教育水平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和较高的推广价值。

(四)具有指导中小学骨干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和研究工作的能力和培训教师的能力,在培养青年教师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

(五)在支援西部教育工作、教育扶贫、送教下乡活动中积极参与,无私奉献,成绩突出,曾受到省级部门的表彰。

(六)具有中小学高级教师职务(非小学系列教师参评均需具有副高级以上教师职务),获得过市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及以上荣誉称号,具有交流经历的教师优先考虑。

三、评选程序

学校在组织全体教师充分酝酿的基础上,确定向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上报的推荐人员名单,经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后报市教育局,由市教育局对推荐人员进行评审,并在省下达的推荐指标限额内确定推荐人选,公示后报省特级教师评选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省特级教师评选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组织被推荐人选到偏远贫困地区上公开课,专家评委对推荐人选上报材料及公开课情况进行综合评定,差额推荐,确定初步人选。最后由省特级教师评选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后报省政府批准。

四、组织领导

由省教育厅、省人事厅、省财政厅有关领导组成辽宁省特级教师评选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人员组成见附件一),负责特级教师评选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省教育厅人事处,负责日常工作。

五、报送材料及其时间要求

(一)《特级教师呈报表》一式3份;

(二)能反映本人最高学术水平的教学、科研方面的代表作1-2篇(原件或加盖市教育局公章的复印件);

(三)本人述职报告一份(3000字以内),以及所任学科课件(光盘);

(四)获得市以上荣誉称号的证书复印件(加盖市教育局公章);

(五)申报特级教师的学校领导(包括正副校长、书记或相当职务的人员),按干部管理权限,须由管理部门提供廉政证明材料1份,同时包括近三年来在学校任课证明(学校及市教育局盖章);

(六)各市及有关部门在向省里提交申报人员的材料的同时,需报送《特级教师推荐人选一览表》(A4)一式两份及软盘(EXCEL表),推荐报告两份;

(七)报送的文字材料一律要求打印;

(八)材料务必于9月30日前报送到省教育厅人事处。

六、推荐工作有关要求

(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重点推荐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的中小学教师。

(二)原则上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的比例应达到80%。

(三)在坚持标准和条件的同时,要兼顾各个学科之间的平衡,避免申报人员集中在语文、数学、外语等大学科。

(四)各市教育局负责地域内的组织推荐工作。

指导教师推荐意见范文2

陕西省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评审办法最新版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扩大试点的指导意见》,结合我省中小学教师队伍实际,特制定本办法(以下简称《评审办法》)。

第二条 评审原则: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评审要坚持民主、公开、公正、竞争、择优的原则,把思想品德、工作态度、教学水平、工作能力、工作实绩作为评审依据,确保评审质量。

第三条 评审的范围和对象:全省普通中小学、职业中学、幼儿园、教学研究机构、教师进修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工读学校、校外教育机构在职、在岗教师。

第四条 评审职级:初级设员级和助理级,高级设副高级和正高级。员级、助理级、中级、副高级和正高级职称(职务)名称依次为三级教师、二级教师、一级教师、高级教师、正高级教师。

第五条 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评审,在核定的岗位结构比例内进行,不进行岗位结构比例之外、与岗位聘用相脱离的资格评审。

第二章 评审组织

第六条 组织机构

一、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工作按各级人社、教育部门职能分工组织实施。

二、省、市、县(区)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职改)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建立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评审委员库。评委库成员由政治思想过硬、教育教学水平高、教书育人成绩显著的教师和专家组成;评委库组成人员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推荐,报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批准。

三、评审委员会执行评委由教育行政部门从评委库中推荐产生,报同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职改)部门批准,其中评委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由教育部门推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职改)部门提名,并经本届执行评委选举产生。正高级教师评委会应由教育领域知名教授、专家、学者担任,中小学领域的专家不少于1/4。

四、评委会组成人员应为单数,评委会根据工作任务可下设专业(学科)评审组,成员3至7人,设组长1名。

五、各市、县(区)、学校(单位)根据需要可设立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推荐领导小组。

第七条 职能划分

一、学校评审推荐领导小组负责对申报人的材料进行审查,对申报人是否具备评审条件进行评议并写出综合考评意见,报县(区)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职改)部门进行审查。

二、县(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教育部门负责提出一级、高级、正高级教师的推荐意见;市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教育部门负责提出高级、正高级教师的推荐意见,省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教育部门负责提出正高级教师的推荐意见。

三、各级评审委员会下设专业(学科)评审组,负责对本专业(学科)参评教师进行评议,并将评议意见送交评审委员会进行表决。召开评审委员会议时,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执行评委出席。评委会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表决,获得与会执行评委三分之二以上同意方为通过。

四、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职改)部门负责当年评审工作的安排布置,评委库、执行评委的审批,评审工作的监督指导,评审结果的审核、审批等工作。各级教育部门完成当年评审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负责评委库、执行评委的推荐,评审对象评审材料的收取和审核;评审结果的审核汇总报送等工作。

五、三级、二级、一级、高级教师评审结果,按照管理权限由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职改)部门审批。正高级教师由市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教育部门提出推荐意见,报陕西省正高级评审委员会评审,评审通过人员由省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教育部门提出推荐意见,报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审批。

第八条 申报程序

一、申报人根据《陕西省中小学教师水平评价标准条件》及本单位岗位设置情况,写出申请,提交能够反映本人政治表现、品德修养、教学质量、学术水平等方面的材料,填写《陕西省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评审表》,经学校初审合格后,在全校范围内集中进行公示。

二、对公示无异议人员,按行政隶属关系逐级推荐、评审、审批。对不符合职称(职务)申报规定程序、有弄虚作假行为及群众意见较大的人员,取消参加职称(职务)评审资格。

第九条 评审程序

评审工作由各级评委会负责组织实施,主要包括教育教学能力测试答辩、同行专家评议、评审表决等环节。

一、教育教学能力测试答辩。申报一级、高级、正高级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测试答辩达到良好及以上人员方可参加本年度职称(职务)评审。

二、成立评审委员会。按程序组成本届评审委员会。

三、业务培训。组织全体执行评委学习评审条件、有关政策和评审工作规则等,明确评审纪律和要求。

四、专家评议。专业(学科)组成员根据申报人提供的评审材料,对申报人的业绩、能力进行客观评价,并将评价情况和评议意见送交评审委员会进行表决。

五、评审表决。评委在独立思考、充分讨论、各抒己见、发扬民主的基础上进行表决,表决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表决结果经确认后,由主任委员宣布评审表决结果。评审表决结果一经宣布,未通过人员一律不得进行复议。

六、总结评价。评审工作结束后,主任委员要对评审工作进行全面总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职改)部门应对评委会执行政策、履行职责和遵守纪律等方面情况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第三章 附 则

第十条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按照相关规定将评审结果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职改)部门进行审批。

第十一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3年内不能申报评审:

一、拒绝承担教育教学、教科研任务、班主任工作;不能履行现岗位职责,严重失职的;

二、弄虚作假,虚报工作业绩,谎报学历、资历,剽窃他人成果的;

三、受党纪、政纪处分的。

第十二条 非中小学教师职称系列的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其它职称系列的评审或考试。

第十三条 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测试答辩依照《陕西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测试答辩规则》执行。

第十四条 民办学校教师职称(职务)评审参照本《评审办法》执行。

第十五条 本《评审办法》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按职责分工负责解释。

职称评审的作用意义职称是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的等级称号。

指导教师推荐意见范文3

根据《广东省党内表彰实施办法》、《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关于开展2021年党内评先表彰工作的通知》(广外组〔2021〕14号)精神,为进一步发挥先进典型表率示范作用,激励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提振精气神,展现新气象,奋力开新局,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进高水平英语教育学院建设,为国际化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建设贡献力量,学院党委决定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面向全院评选表彰一批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基层党组织。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政治标准,坚持功绩导向,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扎实做好表彰工作。通过表彰,充分展示学校先进典型的精神风范,充分展示各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工作中取得的丰硕成果;大力弘扬信念坚定、对党忠诚、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崇高品格;激励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为建设国际化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不懈奋斗。

二、表彰事项及名额

评选表彰优秀共产党员18名,优秀党务工作者若干名,先进基层党组织3个。

三、评选对象和评选条件

(一)优秀共产党员的评选对象和评选条件

优秀共产党员的评选对象是:党组织关系在我院的教工正式党员;党组织关系在我院的在校学生正式党员。

1.优秀教工党员的评选条件: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遵守党章,理想信念坚定,对党绝对忠诚,坚守初心使命,践行根本宗旨,勇于担当作为。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工作岗位上带头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尤其在疫情防控、脱贫攻坚、援疆援藏等重大任务、重点工作中表现突出,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为学校建设国际化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作出重要贡献。清正廉洁,品德高尚,受到党员、群众广泛赞誉。

2.优秀学生党员的评选条件: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遵守党章,理想信念坚定,对党绝对忠诚,坚守初心使命,践行根本宗旨,勇于担当作为。学习认真,成绩优秀,在学习、生活、社会实践等方面带头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尤其在疫情防控、脱贫攻坚等重大任务、重点工作中表现突出,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为所在班级、学院和学校的发展建设作出较大贡献。品德高尚,遵纪守法,在老师、同学中具有较好的口碑。

(二)优秀党务工作者的评选对象和评选条件

优秀党务工作者的评选对象是:基层党支部书记、副书记、委员,组织员。从事党务工作1年以上。

优秀党务工作者的评选条件: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部署要求,自觉学习运用党的建设理论,积极探索和推进新形势下高校党务工作的方法途径,模范履行党的建设工作职责,在本职岗位上做出显著成绩。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善于做群众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党性强,作风正,坚持原则,公道正派,克己奉公,廉洁自律,在党员、群众中有较高威信。

(三)先进基层党组织的评选对象和评选条件

先进基层党组织的评选对象为全院师生党支部。

先进基层党组织的评选条件:

支委班子强。深入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支委班子及其成员政治立场坚定,认真贯彻执行党章,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遵纪守法,团结协作,认真贯彻执行学院工作部署,工作有计划有落实,有提高有成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组织生活实。党支部工作制度落实到位,认真执行“三会一课”,党组织生活有计划、有主题、有考勤、有记录、有总结、有提高,能够创新组织生活,完善组织工作,提高组织成效。坚持党员发展标准,严格党员发展程序,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考察、培养工作和党员的发展工作扎实有序。教工(师)党支部注重加大在高层次人才和优秀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的力度。

党员管理细。教工(师)党支部注重教育引导教师党员模范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践行学术道德、严守纪律底线,及时掌握了解党员思想动态,善于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使“咬耳扯袖”成为常态,引导党员教师努力成为“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和“四个相统一”的表率。学生党支部注重教育引导党员在日常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中亮出党员身份、立起先进标尺、树立先锋形象,积极参与班级、年级、学生组织管理工作,引领优良班风学风校风建设。

作用发挥好。党支部能较好地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带领党员积极投身学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尤其在疫情防控、脱贫攻坚等重大工作任务中发挥突出作用。学生党支部注重加强党建带团建,引领学生听党话、跟党走,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防止各类错误思想文化侵蚀。

群众评价高。搭建交流平台,丰富服务载体,及时了解、听取、回应师生意见和诉求,常态化了解师生困难诉求、倾听师生意见建议,形成有困难找支部、有问题找党员的帮扶机制。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把党支部建设成党员之家、师生之家,增强师生归属感获得感,党支部开展的工作得到广大师生的满意和支持,党组织、党员形象得到广大师生的肯定和认可。

四、推荐要求

严格按照《中国共产党党内功勋荣誉表彰条例》《广东省党内表彰实施办法》中规定的标准、条件和程序进行评比表彰工作。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充分体现先进性、代表性和时代性。推荐优秀共产党员需向基层一线的党员倾斜,推荐优秀党务工作者向基层党务工作者倾斜,推荐先进基层党组织要结合“双创”工作开展情况择优推荐。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人选不交叉。

五、评选程序

评选工作采取党支部推荐、学院党委审核讨论通过的程序进行。

1.推荐(5月25日-6月5日)。各党支部要进行广泛动员,结合党员民主评议情况,召开党员大会,认真总结工作,对照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基层党组织的评选条件,在各基层党支部充分酝酿的基础上,广泛征求意见,深入考察,集体讨论决定,提出推荐名单。

指导教师推荐意见范文4

关键词:学校后勤管理; 规范教辅助材料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7-150-001

一、现状

我们对学校教辅资料的购买、使用、管理等情况,作了一些调查,具体的方法是进行座谈和问卷调查,问卷的对象分别是家长、学生、教师、学校。具体的反馈意见如下。

1.家长

对家长问卷的内容是:购买的数量、购买的目标、购买的意愿、购买的意见。反馈如下:(1)购买的数量。为子女购买各种教辅资料的家庭占82.3%,其中有78.1%的家长为子女购买二种以上。(2)购买的目标。购买什么样的教辅资料,在购买教辅资料的家庭中,凡老师推荐的内容98%购买,25.3%的家庭还购买老师没有推荐的用书。(3)购买的意愿。在调查的对象中有83..7%家长不愿意为其子女购买教辅资料,其原因有二个,第一是我们农村购买教辅资料不方便;第二多数家长对教辅资料不熟悉,不内行。(4)购买的意见。有98.5%的家长认为请学校统一代买,其余的家长说不清楚。

2.学生

对学生的调查内容是:作业的数量、做作业时间、作业的批改、对家庭作业的意见。反馈如下:

(1)作业的数量。在校学习期间,57.2%的学生认为老师布置的作业比较合适,29.5%的学生认为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少,其余的学生认为太多。(2)做作业时间。教师布置的作业85.7%的学生能够在学校完成(包括用抄袭的方法完成),14.3%的学生不能完成(一部分学生是因为成绩差不会做)。(3)作业的批改。老师布置的作业本中的作业都能批改,家庭作业多数不是由老师批改,只是老师检查和校对,有些甚至是不过问。(4)家庭作业的意见。布置适当的家庭作业有81.2%的学生认为是需要的。

3.教师

教师调查的反馈如下:(1)你是否向学生推荐教辅资料的问题中,在调查的对象中有31.3%的教师向学生推荐过参考书和练习册,其余的没有推荐。(2)你有否为学生编制系统的练习册的问题。没有老师为学生编制系统的练习册,零星的一些练习题是有的。(3)你所教的学课中,除了规定的作业本外,还有没有其他的练习试卷或者练习册在使用?95%以上的教师回答是有的。(4)你认为教辅资料需要吗?这个问题95%以上的教师认为教辅资料是需要的,认为只要规范的管理,合理的使用,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二、思考

思考之一:怎样购买

通过调查,学校在一定的程度上均在购买一部分的教辅资料,只是订购方法不同而已,有的班级统一征订的、有的任科老师推荐让学生或学生家长购买的,也有一些教师代买。

思考之二:怎样选择

现在社会上的教辅资料名目繁多,品种多样,质量参差不齐,所以怎样确定哪种教辅资料也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思考之三:怎样使用

要使教辅资料发挥真正的作用,怎样的使用是一个最重要的环节。如果没有认真思考合理地使用这个问题,只能让家长花费钱,加重学生的负担。从我们调查的结果来看,多数教师除教学用书配套的作业本外的教辅资料(指的是练习册),没有认真指导学生练习,没有认真批改。有了教辅资料,我们如何督促任课教师既认真又合理的使用,也是我们特别要思考的问题。

三、对策

我们认为教辅资料有二大类,一是阅读类的、二是练习类的。对于这二种类型的教辅资料,应该分别对待,具体的对策讨论如下:

第一阅读类的教辅资料。这对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拓展视野有比较大的作用,老师可以向学生和学生的家长推荐,教师推荐书的前提必须符合三个条件,(1)教师要熟悉所推荐书的内容;(2)要明确你所推荐的书是否适合你的学生使用;(3)学生及学生家长是否愿意购买。因此,我们教师向学生推荐阅读的书籍是做到因生推荐,能够使学生的兴趣爱好及特长通过读你所推荐的书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收到一定的效果,绝对不能号召全班学生购买同一种的阅读书籍。

第二是练习类的教辅资料。实际上与教材配套的作业本已有,但适当增加一点是对教材的练习内容作适当补充,对学习基础好的优等生开一点小灶,我们认为还是需要的。我们认为增订一种练习卷或练习册还是可以的,特别是理科类,当然毕业班更加需要。这里涉及到对资料的选择、购买、使用三个问题。

(1)选择:上面已经谈到现在社会上的教辅资料名目繁多,品种多样,质量参差不齐。这个问题就需要教学权威积极参与指导,根据内容质量确定几种品种提供给学校参考,让课任教师选定。

(2)购买:购买必须通过正常的渠道,规范的经营者,由学校统一代办。前提是学生和学生的家长自愿,绝对不能硬性要求每个学生都购买。学校可以根据学生所需与供应商谈价格,降低成本,让利于学生,减轻学生家长的负担。

(3)使用: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因为既然购买了的东西,要充分发挥其作用,要求让学生认真用好。这就需要建立一个监督机制,首先教师要督促学生做好这些资料,而且教师不能仅限于检查,还应该进行批改和评价。其次学校的教务部门也要有一定督促和检查教师对这些资料使用情况的措施。

指导教师推荐意见范文5

关键词: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23一、注重推荐的方式:

罗曼?罗兰曾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所以教师不光要熟知图书内容,更要加深对书的感受,这样在推荐书时才会游刃有余。当然也绝不能忽视推荐方式的机动性,据其要求和内容而言:

(1)推荐时可以有书刊的推荐、篇目推荐和内容的介绍。例如,我在给学生上课外阅读的时候,就给他们讲《西游记》和《水浒传》的故事内容。课后,同学们争先恐后地看这些书,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要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教师还得见机行事,抓住机会,及时推荐。如语文课上学习了《狼和小羊》就推荐《伊索寓言》;学习了《只拣儿童多处行》就推荐《寄小读者》或《再寄小读者》等等。渐渐地,学生不再满足于和课文相关的几篇文章,他们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课本之外丰富的大千世界是怎样的,他们甚至于要求每一节课,我都能向他们介绍新书、好文章,于是我利用课余时间搜集了一些文字优美的精致散文、道理浅显的哲理散文,使学生不仅感受到了美,还从中获得了为人处事的方法,从而逐渐地培养了学生的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更加浓厚。

(2)教师在推荐时还可以运用必要的技巧。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学生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的确,老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总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他们往往想了解自己的老师在他们这个年龄时是如何学习的。根据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可利用时机和学生谈谈自己儿时的学习,为学生树立榜样。我们还可以经常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及身边的成才之道,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革命导师列宁的一生都在书中度过的,在他被捕入狱的三个月中,也天天在监狱图书馆里看书;将军"吃墨水"的故事、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壮语......无不激励着一代人孜孜以求、刻苦攻读。古往今来,凡对人类有作为的,无不是博览群书、勤奋学习的结果。简单的几句话,立刻会大大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和读书兴趣。二、教给方法,自由选择:

学生课外阅读书刊往往随意性比较大,喜欢新奇、有动感的图画书籍,求快,阅读时囫囵吞枣;求厚,不切实际地读厚书,缺乏辨别能力,出现不少学生偏爱的现象,甚至容易受不良刊物及互联网上不良信息毒害。"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教师不仅要向学生经常性地推荐有益的读物,还要教会学生选择课外读物和信息的方法,让学生自由选择阅读。

清代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把书籍分为五等,主张按等选择读物。书"有当读之书,有当熟读之书,有当看之书,有当再三细读之书,有当备以资查之书。"唐彪的这个分类是极粗略的,但对教师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教师也应指导学生把课外读物分为当读、当看、熟读几类,有选择进行阅读:第一是与课内教学密切相关配合的书,教材有选文的原著,课文作者或者课文人物的传记作品是当读之书,如读了《三顾茅庐》,指导读《三国演义》。第二是经典作品,名家短篇佳作、童话寓言、科普读物是当看之书,如《安徒生童话》、《十万个为什么》等。第三是属于字典、辞典的书,这是读书工具,要让学生熟悉它们,并善于运用。三、开展活动,收获激情: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的活动为学生提供显示自己才华的机会,体验阅读的成功,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这样既能激发他们的读写兴趣,又能及时检查阅读的效果,便于有针对性的指导。

(1)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希求读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明显,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的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可经常召开读书汇报会,如举行班级赛诗会;评选"故事大王";举行"手抄报展评"、"读书笔记展评"、"课本剧表演"、"阅读知识竞赛"、"阅读经验交流会"等活动为学生提供显示自己才华的机会。上学期,我在班里开展了一次"读一本好书"讲故事比赛,参赛的同学讲得滔滔不绝,小观众听得津津有味,不但增长了知识,而且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阅读兴趣。所以大力发展多样的读书活动,能极大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信心和热情。

(2)古诗词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璀璨明珠,它句式整齐,富有韵律,易读易记,琅琅上口,深受人们喜爱。《语文标准》在"教学实施建议"中指出"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在阶段目标中再从具体操作层面给予保证,第一学段要求"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第二学段要求"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第三学段再加上"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在平时的课外诗歌的指导中,我安排每周背一诗(词)。在进行诗文感悟时,以感受为主,理解为辅。主要以诵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去美读,去背诵,去想象,让学生能上口,有滋味就行。古语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其中"见"、"作"、"吟"都是有所感悟的表现,也是语感的初步生成。这样积累一多,语感不断得以积淀,学生的语文素养自然形成。

指导教师推荐意见范文6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在基础教育改革向纵深推进的今天,我们怎样来看待课外阅读呢?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语文又是母语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应用语文的规律。”依据新课程的理念,教师要掌握应用语文的规律。语文不仅仅是一门单纯的教授文字章法的学科,语文世界的内涵是丰富多彩的,有语言文字的训练,有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有人文情怀的陶冶,有精神世界的奠基等。作为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课外阅读当然是一种综合性的活动,它所关注的不是一个单纯方面,而是要注重孩子整体语文素养的提高,尤其是激发孩子对阅读一生的向往。

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快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可以采用以下做法:

1.讲故事,诱发阅读兴趣

故事人人都爱听。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孩子个个精神抖擞,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述,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孩子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或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期待结局之际,教师戛然收声,并无不动容地告诉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更精彩,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

2.逛书城,写感受,激发兴趣

为进一步引导学生读有益的书,教师还可组织学生开展交流读书活动。如利用双休日让学生逛书城,写感受,周一及时反馈交流。通过这一活动,不仅让学生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而且能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二、指导学生选择读物

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就要有计划地做好指导工作。指导工作的关键是要经常向学生推荐有益的读物。推荐的方法很多,可根据教学需要而定。

1.配合阅读教学

教师可介绍与课文相关的读物,进一步充实阅读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如教了《吃虫的植物》一文,学生在了解会吃虫的奇异植物后,对植物方面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师就及时推荐《叶绿花红》这本书。如此,既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又激发了学生阅读自然知识读物的兴趣。又如在学完《小交通员》之后,教师推荐《我的一家》,使学生读后对“我”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完整地树立起一个机智勇敢的革命战士的形象。再如教完与中国四大古典小说有关的课文,教师就可引导学生去阅读四大名著。

2.阶段教学的需要

一年级学生在学完汉语拼音后,教师可推荐一些纯拼音读物,如《格林童话》让学生阅读。这样,既复习了汉语拼音,又激发了学习兴趣,丰富了知识。

3.配合习作

如要求二年级学生用一段话写一种植物。有的学生写得简单,缺乏具体内容。教师在指导学生仔细观察的同时,可向学生推荐描写景物的读物、文章。经过重新观察并阅读推荐的读物后,学生再自改其文,结果会有明显进步。

小学生活泼好动,易受感染。因此,在课外阅读中教师要把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浓厚的兴趣引导到健康发展的轨道上。如有些学生爱读武侠小说和言情小说,教师得相机诱导,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和认识水平,并及时推荐有益读物。同时,引导学生在广泛阅读中扩展视野、获得知识,以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智力和能力。

三、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为了使学生的阅读更有效,教师就得教给他们一些常用的阅读方法。常见的阅读方法有:

1.选读法

这种方法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刊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一课,为了让学生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人类与地球、自然的密切关系,可指导学生有目的地阅读《人与自然》一书。

2.精读法

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报刊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速读法

指导教师推荐意见范文7

班级团支部要根据不同年纪团员的思想特点,有重点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党的基础知识教育。

(二)推荐对象的确定。

团支部首先要摸清每个提出入党申请的团员的底数,了解他们的思想,工作等各个方面的情况,然后在广泛征求上级党组织、老师及团内外青年意见的基础上,确定推荐人选,保证团内真正优秀的同志被推荐为党的发展对象。值得注意的是:被推荐的对象必须是共青团员,并且提出了入党申请。

(三)协助党组织做好考察工作。

团支部在向同级党组织提出推荐对象和意见后,应继续协助党组织做好培养和考察工作。

1、对推荐对象进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教育,党章和党的基本知识的教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怎样争取做一个共产党员的教育,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等方面的教育。

2、组织他们听党课或参加党训班,对比较成熟的吸收他们参加发展党员的支部大会,新党员入党宣誓大会和其他一些党的活动,分配他们一定的社会工作。

3、指定专人负责联系,经常找他们谈心,肯定成绩,指出缺点,明确方向,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协助党组织促使被推荐的对象先从思想上入党,争取早日加入党组织。

(四)推优入党的基本程序

1、召开团员大会,讲清推荐的意义和标准,根据新掌握的申请入党的团员的全面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制订推荐计划。

2、以团支部或团小组为单位,按推荐标准酝酿推荐人选,推荐人选由团支委会讨论决定。

3、在统一意见的基础上,确定推荐对象后,应到校团委领取《推荐表》(统一印制),填写《推荐表》及用其他形式说明推荐理由,报校团委审批。在学校团委审核后签署意见,由填报的团支部向学校组织推荐。一般情况下,团支部副书记以下的团员,经学校团委同意后,由团员所在的团组织向学校党组织推荐;团支部书记,副书记由学校团委负责向党组织推荐。

指导教师推荐意见范文8

关键词 教师培训 学习动力 学习动机 一线培训者

针对当前教师培训存在的针对性不强、内容泛化、方式单一、质量监控薄弱等突出问题,教育部下发了《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教师[2013]6号】(下文简称“教育部《指导意见》”),就深化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提出了八条指导性意见[1]。近年来,各级政府不断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然而,作为受培训者的教师似乎对作为继续教育业务能力提升的教师培训热情不高,参与培训的动力不足。受培训者是教师培训的主体,主体性得不到发挥,必然制约教师培训的质量。制约培训质量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培训的内容脱离一线教育教学实际,无法真正帮助教师改进自身教学行为,提升教学质量。这一问题涉及到的是教师培训的主导也即培训者的问题,需要有更多的一线优秀教师、教研员作为培训者参与到培训中来,使培训内容更加贴近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实际。在长期的教师培训实践和研究中,我们认为教师参与培训的动力与一线优秀教师、教研员作为培训者这两个问题是全面提升教师培训质量的关键所在。

一、激发教师参与培训的动力:基于教师学习动机的视角

1.从心理学角度看教师参与培训的学习动机

心理学领域对中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做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心理学关于学习动机的研究对象通常是中小学生。但是,我们认为心理学关于学习动机的研究成果也可借鉴来分析教师参与培训的学习动机。

教师参与培训的学习动机,既有内部动机,也有外部动机。内部动机主要是指教师的求知欲、学习兴趣、改善和提高自身师德修养与专业理论水平、拓展自身专业知识、提升自身专业能力的愿望等;外部动机主要指年终考核、评优评先、职称评聘等方面与继续教育学时相挂钩。对教师进行调查和访谈,发现教师参与培训的学习动机既有内部动机,也有外部动机,但是很大部分教师外部动机超过内部动机。这就需要我们加以重视,并努力将教师参与培训的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

2.教师培训机构如何真正激发教师参与培训动力

从我们近几年从事教师培训的实践来看,很多教师参与培训存在“被培训”而不是“我要培训”的现象。目前国内各种级别的教师培训在调训环节普遍采取“单位推荐”的方式。各种级别的培训通知下发以后,各省市县认真按照文件的要求和名额向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或教师培训机构推荐单位认为符合培训条件的人选。这些被推荐的人选通常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单位里的优秀教师由于条件较好,能够符合各类培训的要求,就出现了单位推荐的总是那么几个人的问题;二是单位在推荐人选的时候通常没有通知相关的教师而直接绕过教师,就会出现被推荐教师到教师培训机构参训时还“一头雾水”、“被培训”的现象;三是由于采取单位推荐的方式,有些真正有很强的内部学习动机的教师没有机会参与培训,等等。因此,我们认为要激发教师参与培训的动力,要从教师培训的“入口”也就是调训做起。改变单一的以“单位推荐”为主的调训方式,可以允许有强烈内部学习动机的教师“个人自荐”,将“个人自荐”和“教育行政部门审核”相结合,以便将真正有强烈学习动机的教师选参与到培训中。不管采取什么样的调训方式都不能保证选拔或推荐出来参加培训的教师的内部动机都超过外部动机。适当的外部动机对于内部动机的激发和维持具有很好的作用。

关注了培训“入口”问题以后,就需要进一步关注培训“过程”。在培训过程中,培训者要通过符合参训教师需求的内容和形式多样的课程形态来增加培训的吸引力和魅力,以不断维持参训教师的内部动机,并尽可能将参训教师的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比如,有部分参与培训的教师是出于完成继续教育学时任务而参加培训,但是由于在培训过程中渐渐被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所吸引,而且由于灵活、多样、有趣的培训形式让他们感到原来教师培训内容是贴近教育教学实际的,并不是“满堂灌的”、“脱离实际的”、“没有用的”。在这个过程中,这部分教师参与培训的外部动机就会逐渐转化为内部动机,转化为对学习内容和任务本身的兴趣和关注。当然,有部分教师由于对教师培训本身带有“偏见”,或者认为自己已经是老教师,根本不需要培训,也对培训学习失去了兴趣,这个时候在培训过程中就需要采取外部的力量来发挥外部动机的作用。例如,在培训过程中,采取过程性动态评价的方式来考核参训教师。由于考核是过程性动态的评价,而且通常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考核,参训教师之间就能起到相互督促、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的作用。这样的评价方式可以激发和维持那部分内部学习动机不强的参训教师的外部动机,以保证培训取得较好的成效。

除了关注培训“入口”和培训“过程”以外,还要进一步关注培训“结果”。培训“结果”主要指教师参与培训后可以收获什么。培训“结果”有外部的,也有内部的。外部的主要指在职称评聘、评优评先、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方面与培训学时或学分相挂钩,内部的主要指通过培训,参训教师的师德修养与专业理念得到了提高,专业知识得到了拓展,专业能力得到了发展,还指培训过程中参训教师获得的成果等等。外部的结果有助于进一步强化教师参与培训的外部动机,内部的结果有助于进一步强化教师参与培训的内部动机。培训“结果”将在内外部动机上进一步强化教师参与培训的学习动机。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讨论,我们认为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师培训机构应该充分关注教师参与培训的学习动机,注意强化教师的内部动机,将外部动机尽可能转化为内部动机,并通过适当的外部诱因来使外部动机维持在一定水平以激发和促使内部动机也维持在一定的水平。具体来讲,就是要改变调训方式,允许内部学习动机强的教师通过“个人自荐”的方式参与到培训中;在培训过程中,要改变培训内容和形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吸引力,使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要注重培训成果的生成,形成一些参训教师看得见的学习成果,同时将教师培训与职称评聘、评优评先、教师资格定期注册等关系教师切身利益的问题相结合,确实强化教师参与培训的内外部动机。唯有如此,才有可能真正激发教师参与培训的动力。

二、一线优秀教师成为培训者:必要性、可能性及现实性

教育部《指导意见》的一个突出亮点就是要求培训者团队要从培训专家库中遴选,一线优秀教师所占比例不少于50%,同时要求实践性课程应不少于教师培训课程的50%。教育部《指导意见》中两个50%的提法实际上对教师培训专家团队中一线优秀教师的比例和课程的形态作出了要求,也就是希望让更多的一线优秀教师参与到教师培训工作中,成为教师培训者,引领广大教师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实施好基础教育新课程。

1.一线优秀教师成为培训者的必要性

对教师进行调研,发现作为被培训者的教师对当前的教师培训工作满意度并不是太高,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教师培训专家通常以高校专家为主。高校专家虽然理论水平很高,但是由于通常缺乏中小学一线教学的实践经验,对学科课程、教材和教法的理解和认识更多地停留于“文本研究”、“间接经验”的层面,专家们的研究成果往往停留于“观念”层面,可操作性、可借鉴性和可模仿性往往较差,提出的教学理论往往很难直接应用于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也就是说,高校专家的理论往往不够“接地气”,难以解决中小学一线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最急需解决的问题。一线优秀教师长期从事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对中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有切身的体会,在实践过程中也会尝试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措施,并将这些措施在实践中付诸使用,措施的有效性可以在实践中得到检验。鉴于高校专家的“先天不足”和一线优秀教师扎根实践的优势,一线优秀教师成为培训者就有其必要性。一线优秀教师成为培训者可以很好地弥补高校专家在解决实践层面问题和提高参训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方面的“先天不足”。

2.一线优秀教师成为培训者的可能性

一线优秀教师长期面对的是中小学生,一线优秀教师的舞台是中小学课堂,他们擅长于课堂教学。而作为培训者,面对的对象不再是中小学生,而是作为同行的中小学教师,对象由未成年人变成成年人,内容由学生未知的学科教学内容变成同行较为熟知的学科教育教学的相关领域内容。这就对即将成为教师培训者的一线优秀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他们是否能够顺利完成角色转变很关键。一线优秀教师成为培训者需要具备以下素质:在课程、教材和教法方面有较深的造诣;教育教学能力强;熟悉中小学教师培训业务;对中小学教师需求有充分的把握;有较强的培训组织与管理能力,等等。为了使一线优秀教师成为培训者,需要对一线优秀教师进行专门的教师培训技能提升培训。教育部、财政部近几年开展的“国培计划”中就有专门的一线优秀教师培训技能提升研修示范性培训项目,培训对象以一线教研员和一线优秀教师为主,主题为一线优秀教师培训技能提升,内容既涉及到师德修养与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又涉及到中小学教师培训技能(包括中小学教师培训相关政策、培训的组织管理、实施等),并侧重于中小学教师培训技能。通过教育部、财政部“国培计划”示范性项目的示范引领,各省市也在逐步开展一线优秀教师培训技能提升研修。通过该类型的研修项目,一线优秀教师在原来中小学教育教学经验提升总结的基础上,提升自身从事教师培训的技能,这就为一线优秀教师成为培训者,从事教师培训工作提供了可能和保证。

3.一线优秀教师成为培训者的现实性

通过以上的分析,发现一线优秀教师成为培训者有其必要性和可能性。那么,一线优秀教师成为培训者以后如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长处,参与到教师培训工作中,提升教师培训的质量,这就涉及到了一优秀线教师成为培训者的现实性问题。一线优秀教师成为培训者以后,在课程形态的选择上应该扬长避短,以自己擅长的课堂教学作为突破口,以实践性课程为主,以自己收集到的典型案例作为载体,创设真实的课堂教学环境,紧密结合中小学教师教学实际,开展主题鲜明的教育教学技能培训。实践性课程的具体形式可以有:课例评析、课堂观察、名师示范课、同课异构、现场诊断、案例教学、小组讨论、主题论坛、成果展示与分享、跟岗指导、实景教学、行动研究、课题研究、技能训练,等等。一线优秀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的个人特质,结合自己的专长,选择适合自己的实践性课程形态,并充分考虑通过有效的过程性动态评价方式来评价参训教师,使参训教师能够真正深入参与到培训过程中,发挥参训教师作为培训资源的重要作用,增强培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最终提升教师培训的质量。

总之,为了让尽可能多的一线优秀教师有机会成为培训者,建议各省市及早建立省培、市培教师培训专家库,并充分保证一线教研员和一线优秀教师的比例。同时,还要通过开展省级、市级的一线优秀教师培训技能研修专项培训,提升一线优秀教师从事教师培训的技能。再者,教师培训机构在开展教师培训过程中,要充分掌握每一位一线优秀教师培训者的特质和专长,因需制宜地为每一位一线优秀教师培训者提供参与教师培训工作的机会,并与每一位一线优秀教师培训者共同商讨具体的课程形态和实施计划,以确保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能够充分满足参训教师的需求。最后,各省市的教师培训专家库应该是动态的,对于经过专门培训和实践未能胜任教师培训工作的一线优秀教师应该有“淘汰和退出”机制,对于不在教师培训专家库中的一线优秀教师经推荐、考核、培训可以胜任教师培训工作的应该及时吸纳、补充到教师培训专家库中,形成相对稳定的、高水平的一线优秀教师培训者队伍,从而有效落实教育部《指导意见》提出的两个50%的要求。

参考文献

指导教师推荐意见范文9

论文关键词: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



高校图书馆的读者服务是贯穿图书馆工作的主线,体现图书馆的核心价值。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文献信息处理工作中的广泛应用,读者对文献信息的需求也呈现多元化、复杂化、综合化和高效化,渴望提供信息广、内容新、技术含量高的服务。读者服务满意程度决定了一个图书馆的整体水平。



1 高校图书馆的读者服务理念



1.1读者为本、主动服务



以读者的需要为服务导向,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不论信息收集、加工、传递、咨询,还是环境的创建、管理工作都需紧紧围绕读者开展,以读者的满意衡量工作的价值和绩效。使读者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图书馆的主人,努力形成以读者为中心,以读者需要为目的的新型图书馆服务体系。



1.2环境育人、创建优美环境



图书馆的环境对读者的思想品德产生明显的陶冶作用。为读者提供舒适、优美的人文环境已成为图书馆建筑的最大追求,要求其功能、流线、布局、设施的安排及内外环境的营造,都要以读者为中心,处处给读者以亲切和关怀。



1.3师生第一、服务育人



读者是第一要素,高校图书馆要从读者的利益和需求出发,紧紧围绕读者服务开展工作,使广大师生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资源,充分发挥图书馆的社会职能、服务职能、教育职能为教育教学服务。馆员应该做到在一定的信息基础上对一般的常见的信息进行创造性的思维,创造出新颖、独到、有突破性的信息,还要注重科研思路和工作方法的创新。在实际工作中熟悉、把握新动态,不断挖掘信息资源的各种价值。



1.4人本管理



人本管理并不是放任自流,随心所欲,而是以读者为本,始于读者需求,止于读者满意。



实施图书馆人本管理要从读者和馆员两方面来考虑。对馆员来说,人本管理是精神境界的升华—奉献、默默无闻、甘为人梯。在思想上应该真正认识到图书馆工作的高度,图书馆员职业的高尚和伟大,坚决纠正“图书馆工作人人都能干”的错误观点。对读者来说,人本管理的精髓就在于图书馆的服务。一切为了读者是图书馆读者工作的永恒课题。服务读者是图书馆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过程和归宿。读者服务核心是高效+优质+个性服务。树立“以读者为中心”、“以图书馆优势满足读者相应需求”、“与读者需求动态对应”的读者观。在工作中引入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加强对读者的思想道德教育、人格教育,增强服务育人的责任感,不断追求提升服务层次,提高服务质量,最大限度的满足读者需求,全方位为读者服务,创建特色服务树立服务品牌。



1.5时间与效益相结合



在读者服务中坚持时间和效益相结合,可采取熟悉读者,发展读者,并掌握读者需求动态,熟悉相关信息源等策略。不仅要节省工作人员的时间,而且还要时刻注意节省读者的时间。节省读者时间一是直接通过图书文献本身的陈列展览,如在借书处设立新书架、专题书架等,选择内容新颖、科学价值高的图书直接与读者见面,以便读者借阅;在阅览室开辟“新到书刊园地”。二是通过书目、索引、文摘等二次文献,宣传指导图书馆原始文献的内容、形式、特征,以便检索利用。三是加强与读者的密切联系,促进图书的流通,推荐新书,开展书评。通过书评活动,图书馆可以了解读者的阅读倾向、阅读能力及阅读效果。



2 加强读者服务的互动性



2.1馆藏建设中加强与读者的互动,提高馆藏质量



方便读者的利用,读者最清楚自己需要什么样的书。让读者参与,有针对性地选订采购图书:①不定期召开教研室负责人座谈会;②主动征求各教研室意见;③预订单发给教研室;④把书目让读者直接圈划;⑤欢迎读者到馆查阅新书目录。



网络的利用:①书目调查。即图书馆将文献的出版征订信息做成文件或网页在校园网上,让更多的读者在网上浏览、下载或打印,并选择所需要的图书推荐给采访人员;②读者推荐。图书馆开发专门的推荐模块链接在图书馆主页上,读者上网进入页面,根据提示写上自己的推荐信息,有的还可以给出推荐理由。现在已有不少高校图书馆采用了这种方式,如清华大学图书馆、北方交通大学图书馆等;③利用E—mail将征订书目发给用户,让用户来圈选,再发回给采访人员。在处理上述的信息中,采访人员最好是能给出处理意见,通过E—mail反馈给读者,这样更能激发读者参与的积极性。



2.2借阅服务中加强与读者的互动



借阅服务中是馆员与读者之间直接互动的空间和场所。馆员需要读者的配合、理解和支持,而读者也希望得到馆员的直接指导与帮助。尤其是新生,这种愿望更为迫切。注重与读者的沟通和交流,了解读者到馆的真实目的与愿望,积极主动为读者提供服务和帮助。



2.3其它服务方式的互动



开辟更多的互动服务空间,让图书馆与读者之间有更多的交流渠道。传统的做法有设置意见箱、意见簿和召开座谈会等。在现代化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网络化给图书馆与读者之间提供了更为广泛的交流方式与空间,例如可在图书馆主页上提供馆长信箱和相关业务部门的信箱,或是开设“互动地带”、“交流信箱”、“BBS论坛”等专栏,这些都是读者与图书馆进行交流互动的极好方式,读者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发表自己对图书馆的看法、建议和要求,馆员以不同的途径给予答复,或与读者进行讨论。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不论采取何种交流方式,图书馆必须设有专人负责,对读者的意见做到及时处理和反馈,否则,就会伤害读者与图书馆交流的积极性。



3 提高读者服务工作质量的对策



3.1提高馆员服务思想和业务能力



服务性是图书馆的一个基本特性。当读者遇到困难,图书缺藏或已借出时,能主动宣传推荐内容相近的图书。当读者所提要求不尽合理时,也能做到耐心解释,态度和蔼。



馆员要熟悉自己的业务,具有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要熟悉馆藏图书,熟悉读者,熟练地使用工具书,要了解和掌握本馆藏书的一般情况和藏书特点;重点了解各学科基本著作;了解和掌握各种工具和各种参考工具书,结合工作勤翻多练、得心应手。



3.2 做好图书流通工作。



教学的流通工作是学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主要内容。读者阅读需要带有明显的阶段性。如在开学、上课、考试、放假,每个阶段教学活动的内容和特点不同,读者在对图书的需要方面,不同阶段也有明显的差异。考试阶段,学生忙于全面系统复习功课,这时候读者的需要集中于一定数量的最主要的教学书。在放假期间,时间比较充裕,学生经过一段紧张的考试之后,需要适当休息。这一阶段读者的阅读需要比较广泛,借书品种多。特别是英语考研类等高频书籍,长篇小说的需要量大大增加,一般科技知识读物、青年修养读物等等的流通量也显著增长。



教师是教学和科学研究的主要力量,是图书馆的重点服务对象。教师队伍的建设与提高是办好学校的关键。教师队伍中的老、中、青三类教师各有不同特点。老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科研经验,学术上有较深的造诣,他们是教学科研的指导力量。图书馆对老教师主要提供中外文工具书和最新情报资料。中年教师,具有比较成熟的教学和科研经验,身居教学、科研第一线,是教学、科研工作的骨干力量,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他们的担子重,面临的问题多,急需要大量的资料。

图书馆应主动了解需要,为他们代查、代译、代借、代购、复制有关书刊资料,尽可能提供方便条件。青年教师是教师队伍的新生力量,处于进修、培养、提高阶段,担任一部分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他们利用图书馆的时间多,查阅资料广泛,借阅书刊数量大。图书馆对青年教师,要加强新书宣传推荐工作和参考咨询工作,帮助他们掌握和利用各种参考工具和文献检索工具,以提高教学和科研能力。



学校图书馆的服务工作,主要是为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为使馆藏文献做到“各有所用”,使读者做到“各有所需”,学校图书馆要以教师的教学和科研需要为重点,有区别地为教师、学生的不同需要服务。同时要兼顾师生员工对书刊资料多样化的要求,全面开展服务活动。



3.3 做好宣传辅导工作。



图书宣传,是运用各种形式宣传图书,提示馆藏,引导读者了解图书,利用图书,扩大图书的流通范围,更有效地发挥藏书的作用。可开展书刊展览,如新书展览、专题展览;宣传橱窗;报刊剪辑;编印新书通报;编制书目、索引;报告会、讲座;图书讨论会;故事会、朗诵会等各种方式方法,以宣传图书馆,使读者更好地利用图书馆馆藏资料。



阅读辅导,是在读者利用图书馆方面和在阅读方法、阅读内容方面给予读者以帮助,协助读者充分利用藏书,提高阅读能力和阅读,从而获得思想收益和科学文化知识。阅读辅导工作有指导读者利用图书馆、利用图书馆目录、利用检索工具、指导读者阅读图书等。辅导读者使用图书馆,可以使读者了解图书馆的藏书情况及其使用方法、使用规则;使读者获得利用图书馆各种书刊资料的知识和技能,了解各种书刊资料的特点以及它们的使用方法;学会利用图书馆的各种书目工具,掌握查找书刊资料的方法,并能自己的需要查找与选择书刊;培养读书能力和读书习惯。



要发动和组织广大读者参加图书馆的工作和各项活动,如举办书刊展览时,组织读者帮助挑选图书;要广泛听取读者的意见、要求,采纳读者的积极建议。可召开各种类型的读者座谈会,集中听取读者的意见和要求,还可设立意见簿、意见箱等,必要时应重点深入一些单位和部门,主动征求意见。



3.4 做好参考咨询工作。



图书馆根据读者的要求,利用工具书和各种书刊资料,迅速、精确地



答复读者咨询的问题;编制书目,提供书刊资料,供科学研究、教学参考使用。开展对读者的咨询解答和书目参考工作,可以解决读者对书刊资料的需求和他们对所需书刊资料了解不足的矛盾,帮助读者解决查找文献资料的疑难,缩短科研人员查找资料的时间,从而加速科学研究的进程。



解答咨询问题的主要方式是通过向读者提供有关书刊资料或资料线索,指出解答途径,让读者自己去看书,然后自己得出结论。



书目索引编制工作是图书馆参考咨询工作的重要方面。书目索引是宣传图书、指导阅读的有力工具,是做好参考咨询的主要凭借。编制推荐书目,要注意挑选思想性强、具有科学性和现实性的优良图书,以保证推荐书目的质量。编写图书内容提要,用简明精炼的文字,介绍图书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说明作品的特点、创作风格,并指出阅读的方法。编制参考书目,为学校科学研究和教学提供参考文献资料目录。

参考文献】

[1]杨锦荣.论21世纪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创新[J].图书馆,2004(1):58-60

[2]蒋润秋,吴俊英.网络环境下读者服务工作探讨[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3(1):71-73

[3]赵学萍.网络环境下的读者服务工作[J].图书馆论坛,2002(2):67-73

[4]龙训田.读者工作的新理念[J].图书馆论坛,2002(3):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