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财经专业集锦9篇

时间:2023-03-03 15:54:36

财经专业

财经专业范文1

珠算技能是高职高专财经类专业学生基本功技能之一,学生经过学习和练习达到全国珠算技术鉴定普通五级以上的要求,取得鉴定证书以用其换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近年来,我国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高职高专财经类专业学生毕业并走上会计岗位,“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和“珠算等级鉴定证书”是其进行会计工作必需的敲门砖。

二、提高高等院校财经类专业珠算教学水平的途径

珠算教学在高等院校财经类专业中的地位是不可磨灭的,但是珠算的学习非常乏味,苦练基本功的过程更是让学生难以坚持,如何提升珠算课程的教学水平,使其发挥自己的积极作用,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一)从兴趣入手,创造有效的教学方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几乎所有的教学都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作为切入口,珠算也不例外。当学生刚接触算盘时,对着小巧精致,一碰噼叭作响的珠子都会兴奋不已,但真正进入学习过程中,他们开始的学习热情会逐渐减退、消失,更有甚者转成厌烦的心理。因此必须结合该课程的特点创造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将单一的数的概念以游戏、趣味竞赛等多种形式出现,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把知识传递给每个学生。

1.引入游戏教学和练习,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高职高专学生的高考成绩较本科生较低,学习理论知识的耐性较差,渴望课堂形式互动新颖、轻松活泼;渴望教师教学手段趣味化、教学内容生活化。因此,在高职珠算教学中,应积极进行趣昧化教学的实践,特别在枯燥的基本功练习中更需要注意这一点。以下是笔者总结的珠算基本功指法练习中的形象思维法案例。

(1)六六大顺:在空盘算盘上打上666,再减去666,反复练习正确使用指法。这样练习.不用脑子,只是锻炼手指的灵活性,短时间内就可将速度提高到每秒钟拨五六遍。

(2)小元宝:用165连加31次,得5l15,算盘上呈现元宝形状。这样循环往复,能迅速提高拨珠速度和准确性。

(3)狮子滚绣球:1953125乘以512,乘得的积为l0亿,然后再用10亿除以512,商为1953125。这是第一遍滚绣球。第二遍滚绣球.被乘数不变.乘数为512的两倍,即1024,积为20亿,再除以1024.商仍为1953125。第三遍直至第九遍,以此类推,被乘数都不变乘数为512的三倍直至九倍。这是难度较大的乘除法练习.但也是思维和指法大幅度提高的好游戏。有俗语为证:学会狮子滚绣球.加减乘除都不愁。

2.引入竞赛机制,激发学习动力

课堂上让学生成为竞赛的参加者,从而体验成功感,激发学习的兴趣。平时的教学中,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在教学的几个关键阶段,适时开展一些小型比赛来增进教学效果,从而不断增强他们学习珠算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比如加百子竞赛、减百子竞赛、加减乘除法竞赛等。

(二)利用复式教学法,因材施教

珠算学习的特殊性,使得不同性格和能力的学生在学习中的进程和结果截然不同。这时我们可以引入复式教学法进行相关的教学,即针对学生个体的差异,采取有针对性的多层次训练方法。

首先.将一个课堂中珠算技能水平大致相同的学生分别划分甲、乙、丙三个可变动的组:甲组相对能力强、人数少;乙组中等水平、人数较多,丙组相对能力较差、人数较少。

其次,在训练初期,甲组以普通三级题为主,乙组以普通四级题为主,丙组以普通五级题为主。一段时间以后,每组学生的训练材料都可渐次调高一至二个级别。再次,及时评定训练成绩并张榜公布。

最后,及时调整各小组人员结构并使之动态流动。这样,一个学期以后,学生的珠算技能水平虽有相对差异,但个体水平已有跨越式进步,学生总体的珠算技能水平已有大幅度提高,真正做到了既充分发挥学生个体的潜能,因材施教,又能面向全体学生,不降低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全面实现教育的目的。

另外,领导重视和部门支持是搞好珠算教学的保证。可以加大对珠算教学的资金投入,建立珠算科研实验室,配备高科技现代化教学设施,保障珠算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对品学兼优的同学给予一些优惠政策,如凡通过国家能手级的学生,毕业时优先分配到省、市各专业银行,对参加校及校级以上各类比赛取得名次的学生毕业时作为特殊人才向用人单位推荐。

财经专业范文2

关键词:高职;财经类专业;创业能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高职财经类专业人才的创业能力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培养高职财经类学生的创业能力,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保证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所以,本文研究高职财经类专业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意义重大。

一、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学生创业能力的现状

随着我国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课程以及专业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加,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毕业生找工作开始出现困难,基于此,各大高职院校开始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但是,由于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的学生文化知识水平较低,对于创业没有清楚的认识,因此,其创业能力也处于较低的水平。同时,由于部分财经类专业学生在报考专业的时候,很多都是家长帮助报考的,学生对财经类专业知识并不感兴趣,所以,学生在上学时,对财经类专业知识和创业知识没有足够的重视,毕业之后直接参加工作,并不会考虑创业问题。除此之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也出现了许多新兴行业,这些新兴行业不断吸引高职学生加入,他们在毕业之后直接参加工作,很少有人考虑到创业。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缺少对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因此,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需要高职院校相关工作人员加强对财经类专业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

二、影响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学生创业能力提高的因素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影响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学生创业能力提高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各大高校开设财经课程比较多,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与创业知识的同时,会有很大的压力,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学生往往会忽略创业知识的重要性,从而影响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学生创业能力的提高。要想有效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我国高职院校相关工作人员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培训,适当减少财经类专业的培训,增加创业知识培训,以提高学生学习创业的积极性,进而提高财经类专业学生的创业能力。我国大部分毕业生毕业后都会选择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去发展,高职财经类专业的学生也是如此。但是,有些高职财经类专业学生由于其本身没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他们只是盲目地选择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去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他们的创业能力。同时,很多高职财经类专业学生毕业后去一线城市发展,在选择工作的过程中,为了能够在这个城市工作,即使选择了与自己专业不对口的工作,也仍然会在大城市发展,不会考虑去创业,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高职财经类专业学生的创业能力。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高职财经类专业学生在毕业之前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没有一个明确规划,所以在他们在毕业之后对创业和就业没有明确的认识,从而降低了他们的创业能力。

三、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方法

(一)不断提高高职院校对财经类专业学生创业教育的认识

提高高职院校对财经类专业学生创业教育的认识,需要高职院校相关工作人员在原有的教育基础上,不断改革和创新教学法,根据财经类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将之前的教育思想转变为创业教学思想。随着我国高职院校开设财经类专业的越来越多,财经企业对学生职业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我国高职院校相关工作者加强对财经类专业学生的创业教育,从而适应社会的发展趋势,保证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高职财经类专业学生的就业越来越困难。高职院校中的相关工作人员应该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因此,在对高职财经类专业学生教育时,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企业发展要求,将创业知识加入到课堂教育当中。高职院校中的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创业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这是因为高职学生没有读过高中,基本上都是初中毕业,他们的知识接受能力比较差。所以,教师在传授创业知识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讲解,以保证教学质量。提高高职院校对财经类专业学生对创业教育的认识,不但能够有效提高高职财经类专业学生的就业率,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教学质量。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基本上都是教师按照课本进行讲解,学生负责听课而没有实际操作的机会。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适当加入创业知识,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例如,高职院校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应适当加入创业教育知识,可以让财经类专业学生知道自身的优点和缺点,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以有效保证教学质量。教育者在课堂上加入创业教育知识,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够让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自己。教师应当认识到,对学生来讲,不管毕业之后能不能创业,都需要对其进行创业教育。

(二)制定科学合理的创业人才培养质量监控管理制度

高职院校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创业人才培养质量控制制度,不但能够有效激发财经类专业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为了建立一个完善的创业人才培养质量监控系统,高职院校的相关工作人员可以设立一个监督部门,由该部门对学生进行有效监督。同时,高职院校还可以建立一个教育考核系统,教育考核系统的主要工作就是定期对教师进行考核。教师在进行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可以根据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定一套适合他们教学的管理制度,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健全完善该管理制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时,可以在课堂上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详细记录,课后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针对性解决。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保证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对创业教育的认识。同时,制定科学合理的创业人才培养质量监控管理制度,还可以让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有效沟通。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创业知识教育的过程中,制定创业人才培养质量监控制度,可以让学生与教师之间互相监督。学生可以向高职院校相关工作人员反映教师的教学情况,并提出问题,然后高职院校相关管理部门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以保证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教学质量。与此同时,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的教育者还应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学生反映的问题,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和完善创业教学制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高职院校中的相关工作人员制定科学合理的创业人才培养质量监控制度,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高职院校教育者可以根据财经类专业学生对创业知识的理解程度,建立一套适合学生发展的管理制度,并健全完善创业人才培养质量监控管理制度,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保证教学质量。

(三)改革和创新教学方式

对我国的高职院校而言,财经类专业学生毕业后不论是否创业,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会从事第三产业。所谓第三产业就是非本专业工作。所以,这需要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教育者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不断改革和创新教学方式,从而提高学生对创业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可以在原有的教学基础上,适当加入一些创业知识和管理知识。例如,高职院校中的教师在课堂教育上,为了提高学生对创业的重视,可以在授课的过程中,适当加入创业和管理方面的知识,还可以列举一些名人的创业案例。通过举例子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教学质量。同时,高职院校可以请一些当地比较著名的企业家为学生进行创业知识讲解。学生通过这些真实案例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创业知识,从而培养他们的创业能力。高职院校的教育者在培养财经类学生的创业能力时,需要在教育的过程中,不断加入新知识,例如,在教学中加入管理学知识等。如果学生在毕业之后,没有找到合适工作而自主创业,那么其所学习的管理学知识就有了用武之地。因此,高职院校的教育者应该将管理学知识直接加入到对学生的教育中,让学生提前了解相关知识,帮助他们在今后的创业过程中更好地管理企业。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高职院校的教育者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对于那些专业知识比较差的学生,应该着重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对于那些专业知识强的学生,则可以将管理学知识适当加入到教学中。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采取向学生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创业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然后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以保证学生在学好财经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其创业能力。

(四)拓展学生创业实践平台

对于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学生来说,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其创业能力,可以通过拓展创业实践平台的方式进行。高职院校学生在没毕业之前,基本上没有任何工作经验,让他们毕业之后直接进行创业,学生没有准备。所以,高职院校可以在财经类专业学生毕业之前,为学生搭建好实践平台,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例如,高职院校相关工作人员可以让学生在假期去当地各大企业进行实习,通过这种假期实习,能够让学生了解社会的发展趋势,清楚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同时,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进行分析,并通过分析知道自己可能适合什么样的岗位。各企业可以将学生的实习情况反映给高职院校,然后高职院校的相关工作人员根据学生的工作情况对他们进行分组,将表现好和表现不好的学生均匀分组,让他们进行有效沟通。高职院校也可以让财经类专业学生在校内进行创业,可以将校园内的快递网点交给他们管理,或者是让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创业。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向教师请教,教师给出中肯的意见。对于那些创业表现好的学生,高职院校可以采取奖励的方式;对于那些表现不好学生,学校也要进行适当的鼓励。同时,高职院校中的相关工作人员也可以组织这些学生一起讨论问题,例如,如何提高企业的营业额,如何管理企业工作人员,如何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等。学生通过沟通,可以认识到创业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其创业能力。

四、结语

高职院校通过培养财经类专业学生的创业能力,不但能够提高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还能够有效提高其就业率。但是,目前对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学生的创业能力培养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这就需要教育者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学习和创新,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张金玉.试论高职财经类专业学生就业与创业能力培养[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2):76-77.

[2]苏专.试析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J].艺术科技,2015(2):425.

财经专业范文3

关键词:财务管理专业;经济法;课堂教学改革;案例教学改革;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712;D912.29-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1-000-02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向纵深推进和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对于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的需求呈逐年上升趋势,我国经济的良性发展也离不开具有专业法律知识的经济高端人才。财务管理专业的《经济法》课程正式为了适应这一需求而设立的,它的设置能够为我国广大的经济人才奠定坚持的法律基础。近几年来,各高校立足于21世纪发展的战略高度,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地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对经济类专业人才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将经济类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在既要精经济又要懂法律的复合型人才。经济法的课程内容繁杂,教学方式较多,其最初的教学对象设置为法学专业的学生,所以在财务管理专业的经济法教学当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问题。怎样能够在保留经济法理论体系的同时,与财务管理专业知识相结合,让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更好的灵活运用,是值得每一名经济学教师研究的问题。

一、经济法教材分析

在我国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当中,大部分学生考取了财务管理相关的资格证书,这些资质证书能够证明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在考取每个资格证书的过程当中,都需要用到我国财务管理专业经济法课程内容或涉及到经济法课程的相关内容,而我国财务管理专业经济法的诸多内容多与实际案例具有紧密联系,诸如:破产法、证券法、知识产权法以及公司法、合同法等等。所以,我国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学好经济法不仅仅能够做到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当中有法可依,还能够提升自身的财务管理专业技能。

在我国财务管理专业经济法课程当中,与实际具有紧密联系的经济法课程内容,去案例的资源非常丰富[1]。在财务管理专业经济法课堂教学当中,使用案例教学法,能够摒弃枯燥的法律知识带来的消极影响,能够使得学生充分体会到法律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带来的趣味,能够提升我国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对于经济法相关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经济法课程案例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

(一)案例教学能够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我国财务管理专业经济法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充分体现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原则。在我国财务管理专业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将枯燥乏味的经济法理论知识引入到实际的案例当中,运用专业的经济法理论知识对实际案例进行讲解,利用教师提问和学生回答的互动模式,在财务管理专业经济法课堂上构建交流沟通的平台,不仅仅增加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还加强了对于相关问题的深入交流[2]。利用教师和学生交流互动的平等对话机制和讨论平台,对于同一案例各抒己见,提出自己对于此类问题的看法和建议,提出具有创造性、建设性、可操作性较强的对策,为他人对于该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参考。在我国财务管理专业课堂教学当中,使用案例教学法能够加深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对于经济法知识的理解,能够令学生更好的掌握和应用经济法知识,不仅仅丰富了学生对于我国财务管理专业经济法案例的积累、扩大了自己的知识储备,还提高了我国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对于经济法相关问题的表述能力,对于提升其专业的表述水平具有重要作用[3]。

(二)案例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财务管理专业经济法课堂教学当中,教师运用案例教学法能够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能够促进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沟通,这种双向的交流和沟通能够实现沟通双方的双赢。案例教学法的运用,也颠覆了我国传统教学课堂上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解决了我国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学习较为被动的问题,能够启发学生学习经济法的情绪,培养学生对于经济法理论知识的学习热情[4]。传统课堂上,教师传授枯燥乏味的经济法理论知识,学生听的更是索然无味,这是一种教师占据主导的授课模式,不利于学生掌握经济法理论知识。但是,案例教学法的引入改变了这一情况,它让教师和学生在思想上a生剧烈的碰撞,在碰撞中进行合作、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能够积极调动学生们的参与意愿,在实践案例的探讨和研究当中,掌握经济法理论知识。

(三)案例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众所周知,我国经济法理论知识具有繁杂、易变等特点,因此在实际的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将所有关于财务管理专业的经济法理论知识都传授给学生是不现实的[5]。我国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必须在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断学习、补充相关的经济法理论知识。而案例教学法恰恰符合这一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需求,将日后工作所需要的东西提前搬到我国财务管理专业教学的课堂上来,提前学习如何将在实践当中应用我国财务管理专业经济法理论知识[6]。经济学案例本身具有理论知识和具体事例两种属性,其具有两个意义:其一,利用实际、生动、具体的经济案例诠释生硬的经济法条;其二,锻炼学生对于案例分析的独立性,引导者学生对于案例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发掘,并思考利用经济学的哪一则法条,找到问题的本质,提出具有创造性的建议和对策。因此,案例教学法的运用,能够培养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并能够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经济法在财务管理专业经济法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一)教材能够为案例教学服务的内容较少

当前,我国的财务管理专业经济法课程教材具有重口碑轻内容的倾向,教材的选择不是以内容为核心,而是将口碑作为选择的主要依据。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经济出现的问题也不断变得更加复杂,经济法的修订周期和内容也不断缩短和丰富[7]。这就对我国财务管理专业经济法课程教材的选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符合现行教学内容的需求,又要进行适时的修订和完善。有些教材虽然编创者的水平很高,但是由于长时间没有修改,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社会实际和教学需求,能够为案例教学服务的内容更是少之又少。

(二)教师缺乏案例教学的专业性素养

对于经济法理论知识的授课,教师应该是法律专业还是财务管理专业,直接决定着我国财务管理专业经济法的授课效果。经济学课程设置在我国财务管理专业当中,授课的教师或者是经济学专业教师或者是财务管理专业教师,为了规避授课教师的频繁调动,就顺理成章的讲授经济法课程[8]。但是这些授课教师并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亦没有专业的法律和经济法理论知识,对于经济法理论知识当中的繁杂性难以把握,对于经济法更加深入的理论内容也难以驾驭,对于使用案例诠释经济法理论知识更是难上加难。

(三)教学模式单一且落后

我国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部分主要是对于财务管理专业方面的训练和实践,我国大多数高等院校并没有针对经济法的实践教学,这样的实践教学设置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经济法教学实践的课堂效果[9]。在财务管理专业经济法课堂教学当中,采用传统授课方式占比较高,教学方式也较为单一。经济法理论知识的枯燥无味和自身的抽象性特征,造成了学生对于经济法理论知识被动的学习现状,将精力更多的倾注到课堂笔记和整理当中,多学习经济法理论知识,少应用于实践当中。而有部分授课教师认为案例教学法的备课时间较长,需要大量的案头工作,因此较为排斥案例教学法在我国财务管理专业经济法当中的应用。

四、经济法案例课堂案例教学改革探究――以破产法为例

授课教师在对于破产案例的讲授之前,需要对国内外的破产案例进行相关查阅和整理,对学生下发案例资料的查阅任务,并将此任务分配给由几个学生组成的小组,选择一个案例作为典型,让学生了解案例的发生背景,对案例的内容、案例纠纷产生的原因、案例处理的最终结果等相关内容,运用经济法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和讲解,并在此基础之上,小组内部和小组与小组之间展开讨论和探讨,加深对于相关经济法理论知识的理解。

(一)对破产程序结构进行分析,整理出基本思路。

对破产原因进行分析,对破产界限进行界定,进行破产申请,进行破产受理(包括指定管理人、债权人申报债权形成债务人财产和破产费用),召开债权人会议,宣告破产(包括开始清算破产、形成破产财产),破产财产的变价,破产财产的分配,破产终结。此外,在宣告破产之前,具有启动重整、和解程序的可能性[10]。

(二)理论知识与案例材料相结合

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壮大,在我国乳制品行业当中创造了诸多奇迹。还曾入选《福布斯》中国顶尖企业百强榜单榜首。但随着三氯氰胺事件的发酵,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宣告破产。

1.三鹿集团的破产原因和界限(讨论对于缺乏清偿能力的理解);

2.破产申请人(讨论三鹿集团申请人的权利和义务);

3.破产受理;

4.宣告破产(讨论破产清算开始的标志是什么、破产财产的形成);

5.召开债权人会议(讨论三鹿集团债权人会议的主持人选、讨论在债权人无法得到全部清偿的现状之下,怎么分配能够更加科学合理);

6.破产财产变价以及分配(讨论三鹿集团破产财产变价的方式以及怎样对分配的顺序问题进行相关界定);

7.破产终结。在对三鹿集团具体案例的分析和讲授当中,将三鹿集团破产案例当中涉及的主要经济法理论知识点让学生们进行全面、系统、深入、透彻的研究和分析,并将经济法理论知识点作为重点的分析内容,包括在启动重整以及和解程序当中所适用的具体法律条等等。授课教师要注意,在进行理论与案例相结合分析时,必须要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讨论,让学生们充分理解其中的本质原因,这样能够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

五、结语

在我国财务管理专业经济法课堂教学当中,开展案例教学能够将案例教学法引入到具有较强实践性的财务管理教学当中,能够充分将经济法理论知识和财务管理实践应用完美结合并发挥其优势,对于我国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掌握经济法理论知识和实际运用能力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和正面效应。但是在我国财务管理专业经济法课堂教学当中引入案例教学法任重而道远,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不仅仅对于实施案例教学的授课讲师提出了较高的专业理论要求,对于我国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也突出了更高的综合素质的要求。因此,在我国财务管理专业课堂实践案例教学当中,应该对各方面进行不断的完善,不断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专业素养的新型专业财务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丰蓉芳.运用案例提升经济法课堂教学改革效果的探讨[J].当代会计,2016(11):51-52.

[2]王宇平.财务管理案例教W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研究――以经管类专业为例[J].知识经济,2016(02):114-115+118.

[3]戴娟萍.互动式案例教学:改革实施效果与持续改进――基于《公司财务案例》课程教学的问卷调查[J].财会月刊,2015(36):116-119.

[4]中国版本图书馆月度CIP数据精选[J].全国新书目,2015(01):43-200.

[5]中国版本图书馆月度CIP数据精选[J].全国新书目,2014(05):31-200.

[6]张建军.法学本科专业国际经济法课堂教学改革思路之梳理[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6):184-188.

[7]中国版本图书馆月度CIP数据精选[J].全国新书目,2013(06):80-300.

[8]李杰,杨小卿,刘露.经济管理类专业经济法教学改革对策研究[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1):65-68.

[9]李华武,夏旭丽.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经管类经济法教学改革探索――以广州大学松田学院为例[J].南昌高专学报,2011(06):85-87.

财经专业范文4

【摘 要】高职财经专业要办出特色,就要建立以能力为本位的相应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加强素质教育内涵建设,在课程设置、知识能力、素质提升、产、学、研、用相结合、师资队伍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等方面加大办学力度、教产深度融合,开放教育视野,打造优质专业品牌,形成专业体系和专业特色。

关键词 高职教育;财经专业;品牌建设

在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良好氛围的今天,高职院校要注重改革与创新,坚持以提高质量、促进就业、服务发展为导向,培养形成高素质的劳动大军。以此为契机,高职财经专业在课程设置与调整;知识能力、素质水平的提升;产、学、研、用相结合;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要实施新举措,以推动高职财经专业发展实现新突破。

一、课程设置与调整:高职财经专业在新形势下要注重基础课程理论体系建设,重视课程的整体设计,强化课程开发意识和能力,开辟课程知识获取的渠道,提高学生的专业意识和综合素质

1.要重视基础课程理论框架构建,在高等职业教育的视野下,考虑会计岗位技能和企业文化对毕业生的要求,以新能力本位开放的、多元思维取向建立课程体系,以能力本位为指导,立足于高等职业教育的逻辑起点,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形成高职财经品牌专业的课程观。让学生在与社会实践的联系过程中去学习知识,注重个性化教学方案,改变让学生单纯学习知识的课程模式,根据企业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应的课程,明确学习内容、学习结果和考核方式,同时以专业选修课和综合素质选修课为辅助手段,对学生进行有效训练。

2.强化学生的专业意识和职业素质。运用一定的知识技术、价值体系创建遵循高职教育规律的教学环境,以开放的视野,放眼文本课程之外的教学资源,开辟课程知识获取的多元渠道,正确地处理教师与课程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断优化职教课程资源,使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两类教学相得益彰、相互贯通,在文化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建立起逻辑的、递进的关系,形成面向终身教育的现代财经职业教育体系。

3.课程微观层面内容的设计与编排要有新思路,课程内容的编排是一种串行结构,强调对知识的构建过程,高职财经专业应以岗位工作实践过程为参照系整合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了解高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学习方式,保持合理的课程结构不变,对课程中的单元做适当的调整,对原有的内容通过增、删、改、组等方式重构,由“单一、封闭、静止的”课程观念走向“多元、开放、动态的”课程观念,强化学生的专业意识和职业素质。

4.教学情境针对岗位设计,可由学生向教师直接提出学习期望,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予以体现。以工作过程导向和就业导向并融机制把职业财经课程内容有效序化,如会计专业开课应考虑基础会计在先,财务会计在后,成本会计在先,管理会计在后,财务会计在先,财务管理在后……合理的排序和教学实践会使知识的链条在学生的心理层面上更清晰,更容易把握,学习的思路更容易打开,资源能力更容易整合。

5. 将财经资讯的更新作为课程内容更新、教学模式变革、教师专业成长的外部驱动力。以先进教学理念为指导,在课程改革中优化知识结构,教师尝试不再按照课程设计者的课程意图来实现课程目标。在课程上自觉地、全程地、批判性“主动建构”,使教师的创新能力得到释放。

二、知识能力、素质水平提升

1.高职财经专业应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提高财经专业师生的综合素养,把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质量与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业绩挂钩、与职称评定及岗位聘任挂钩。

学生学习成绩和操作能力与奖学金挂钩、与就业渠道走向挂钩。及时对财经人才所必备的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进行传授和训练,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2.建立长效学习机制。鼓励精品课程及优秀教学课件开发,以典型财经业务为载体,按照工作过程设计学习过程,由企业提供财经案例及项目组合,教师将企业项目转化成教学实践项目。通过职业资格取证过程,提高本专业师生的知识和实践技能,坚持教学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内在融合,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教师在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践有机结

合,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

3.通过校企合作,以企业需求为宗旨、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为目标,去产业财经科室,或聘请企业财经人才或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等专业人士来本专业进行培训,组织师生参加行业组织的技能比赛,激发教师提高自身实践教学能力并与学生进行良好互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建立财经职业教育基本生态结构,形成面向社会、校企合作、工学互动的培养格局。以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的教育资源,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适用人才为 指导思想。探索“双主体”培养财经人才新机制。

4.注重职业能力训练,定期开展职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校企联合鉴定考核。探索学生、学院、企业三方“订单”培养模式,实现财经专业设置与企业岗位需求的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岗位标准的对接,职业教育过程与企业经济工作实质的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对接,职业教育与社会实践的对接,并根据地方产业经济发展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开展“定单式”教学,进行“订向式”培养。

三、产、学、研、用相结合:对资源进行整合,发挥财经专业科研成果与企业管理的联动作用,推进企业经济模式改革创新,为企业经济建设与发展服务

1.高职财经专业要充分利用学院和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以学生为本,以育人为本,开展探讨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建立保障机制,对生产、学习、科学研究、实践运用进行系统整合,走产、学、研、用一体化的道路。建立校企双元育人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校企联合招生招工,建立稳定的“双师”(教师与师傅)联合传授知识与技能的新格局,校企双方共同制订双元育人培养方案和考核评价体系,创新财经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

2.实行工读交替制,高职财经专业学生在学习期间有必要到企业有关部门,如财务部门、劳资部门、管理部门、生产技术部门、供销等部门工作半年或一年,“学在企业、用在企业”。会计专业的学生可以协助财务部门工作,如记辅助账、整理会计档案、去税务部门纳税、帮助出纳员联系银行业务、熟悉操作环境等;物流专业的学生可工作在供销部门;管理专业的学生可到管理部门。

3.校企深度融合,拓展服务项目,开展课题研究。将财经理论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探索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实用人才的模式和方法,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开展探讨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拓展服务项目,开展校企深度融合,推进校企合作,形成一定的制度保障,将教学内容职业化,在校企合作中调动企业积极性,发挥他们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建立教育和行业之间的对话机制,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培育产业文化精神,将先进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融入学生心灵,将产业的科普知识引入课堂,使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对企业的文化[5]认同和基本素质达到企业标准。

四、师资队伍建设:要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水平,改革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建立“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体系,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制订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任职标准。引导教师为企业经济建设服务

1.对财经专业教师队伍应实行动态的管理,注重教学能力、实践能力、教学效果的考核,建立选拔聘任制。充实师资力量,优化师资结构。允许他们随时以企业员工身份,参与企业生产经营及管理,鼓励教师参加社会实践,了解财经状况,及时分析企业产业实体的用人规格,并将实践效果与其业绩评比挂钩。注重对教学能力、实践能力、教学效果的鉴定与考核。

2.实行高职财经专业教师的双证书制度,高职院校财经专业教师既要取得教师资格证,同时要考取相应财经专业资格证书。努力建立健全激发教师知识拓展、获取“双师”资格的奖励机制,师资队伍组合形成科学的模式,用创新思想培养专业学科带头人。打造整体结构和个体能力统一的双师专业教师队伍。坚持“校企互通、专兼结合”的原则,通过引进有企业经历专职教师、职业院校财经专业教师下企业财务部门锻炼、骨干教师外派学习等各种途径,培养强化高职院校财经专业教师操作能力和对外技术服务能力。

3.改革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教师资格认证体系,高职院校财经专业要围绕“双师型”队伍建设这条主线,在引进高层次人才、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建立教师专业化发展新模式,保证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达到一定比例。

五、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以就业为导向,促进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改革,科学采用教学方法和手段,打造财经专业核心品牌竞争力

1.高职财经专业应自主调整知识能力结构,构建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修订与企业需求相适应的教学计划和大纲。以就业为导向对财经专业课程内容进行选择,根据专业特点,营造真实的工作环境,搭建工学一体化的课程教学平台,实施新的实践课教学模式,教师每学期应去企业培训一定时间以便掌握专业的第一手材料和先进的行业理念,使教师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数量、质量和规格。教师在实训课中,针对学生的需要开展案例教学,课堂讨论,实训资料及时更新,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企业中高级专业人员进入课堂,引领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

2.教材编写与选用要合理,以教材为载体,使教学方法和手段适应用人市场的需求,及时对财经专业人才所必备的知识、基本技能和职业素质进行传授和训练,考试模式也相应随之进行调整。重视课堂教学的质量建设,在课程、教材、基地等资源建设上形成校企协同建设的有效机制,建立行业企业资源引入教育教学过程的质量标准,使优质资源进入课堂。

六、探索创业教育模式,加快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1.把握好实验、实习、实训、三个关键环节,努力创办厂校为一体模式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并保证基地建设的实用性。缩小学校和社会对人才培养与需求之间的差距,保证基地建设的实用性。让学生有更多的就业渠道,企业也可以招聘到优秀的人才,实现学生、用人单位、学院三赢的局面。同时引导企业在学校建立财经科室,建设“校中厂”模式的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创建适应企业经济发展状况的财经实训场所,建立一体化的财经虚拟仿真模拟实验室。企业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实现优势互补。

2.探索创业教育模式,根据区域生态特点,创办企业实体,国发〔2014〕7号文件关于《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指出要放松市场主体准入管制,降低准入门槛、减少筹建成本、公司登记时,无需提交验资报告。政策红利不断释放,由此民间创业热情高涨,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井喷式”增长,新形势下,财经专业师生可以考虑采取以学校为依托,提炼创业经营场所,按照国家工商、税务管理有关部门的规定登记注册,按照市场化运作,依法纳税,并接受政府有关部门监督。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印发 《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EB].中国政府网,2014年6月23日

[2]辽宁省人民政府文件:《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意见》辽政发【2015】13号

[3]谷新民.高职会计教育模式改革的研究[J].会计之友,2009(1)

[4]朱雪梅.高职教师专业能力标准的内涵与框架[J].职业技术教育,2010(1)

[5]程国平、刘勤.产业集群多维创新合作及其激励[J].知识经济,2010(8)

[6]雷曼.高职会计实践教学初探[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3)

[7]郝爱文.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1.(12)

图中分类号:G712 文献标码识:[J]

【作者简介】

财经专业范文5

关键词: 财经类;会计专业;发展;就业;调查;创新

1 财经类院校会计专业现状调研与分析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与发展,高校扩招在量上取得了较快的发展,整个社会劳动力由以前的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根据调查,近几年财经类成为无可争议的最热门专业。多所名校的高分考生集体追报财经类,导致财经类专业录取线一路走高。除了传统的财经类院校,综合类院校、乃至工科院校的财经专业也成了考生青睐的目标。招生专家对此忧心忡忡,认为这太不正常,过热的报考意味着4年后就业的高风险。

据了解,河海大学今年在江苏一共录取了58个文科学生,最低分361,最高分370,而工商管理专业的最低录取分就是370分,高分考生大多报考了经济类专业。东南大学今年在江苏文科录取线是377分,而经济学类专业录取的文科最高分为387,最低分为379,绝大多数高分考生填报了财经类专业。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招办老师马一鸥介绍,文科经济类专业一直都比较火,南航今年在江苏的文科调档线是372,金融专业录取考生最高分为381,有的考生志愿表上只填报了金融学这一个专业,也不接受专业服从。后来学校只好根据实际情况增加了一些财经类专业的计划数。“金融学专业从17个增加到了20个,会计学从13个增加到18个。”今年南财文科会计学投档线361分,最高分372分,是本一批次的最高分,文理科最高分考生都报考了会计学专业。

南大招生办主任赵鸣非常有感触:“今年南大的经济学专业高出了投档线十一二分,所有高分考生都填报了财经类专业。”南京师范大学招生办相关人士告诉记者,今年南师大财经类专业排序分都比较高,经济学文理科都是364分,金融学文科370分,理科367分,会计学文科367分,理科365分,财务管理文科363分,理科361分。高分考生填报志愿选择财经类专业的现象非常普遍。高校的人才培养的确有滞后性,也许今年社会岗位需求很大,四年之后随着人才结构、社会需求、宏观政策的调整,社会岗位需求量就减小了。而要从现在预判未来岗位需求的走向是非常困难的。

2 财经类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调研情况分析

近年来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办学的模式和手段也越来越先进。财经类院校会计专业的办学模式越来越优化,但是,财经院校会计毕业生所面临的就业现状依然严峻。根据调查,我国普通和非财经学院的会计专业的就业率跟重点财经类院校相差很远,考研率也相差较远。那么,非重点财经类院校会计专业的就业如何拓展渠道,这就值得探讨和深思。

随着近年来国有大中型企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饱和需求,金融事业单位的裁员和报考公务员难度的增大,目前会计学生逐年增加的就业方向是民营企业、三资企业和自主创业。一般财经类专业是指经济类和经济管理类专业,常见的专业包括市场营销、会计、人力资源管理、金融、国际贸易、企业管理、统计、财税等,是近几年来人才市场上的热门行业。近年来财经专业就业好、薪水高,造成大家蜂拥而至。“前两年,南大在河北有12个招生计划,进档考生一志愿居然全都是经济学类。”今年,南大为满足考生填报需求,调集了所有的办学资源,最大限度扩大了财经类专业招生计划。“但是不是这么多的考生选择的都是自己特别喜欢的呢?”赵主任说,财经类专业不是说不好,而是考生在报考时不能只看眼前的就业状况,因为当前的就业信息有一定的滞后效应。赵主任举例,前几年热门的国际贸易专业,今年在就业上就出现了遇冷的情况。生物工程专业也有这样的问题,很多高校都开设了生物工程、生物科技之类的专业,但毕业生走向社会时才发现接纳度有限。“学生进校到毕业工作有4年时间,社会的需求量在变化,信息的反馈是延后的。尤其是太热太火的专业,也是危险的表现,社会有那么大的需求量吗?”

有专家建议,考生还是要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专业。一个国家的发展、国民经济的建设需要方方面面的人才,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时不妨把选择面放宽一些,冷静思考后再做决定。很多考生和家长报考时都有从众心理,建议要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特长选择专业,一些品牌“冷门”专业就业率其实很高,选择专业时考生与家长一定要全面了解、理性考虑,不要人云亦云。

3 美国本科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分析

美国模式――“课堂实践”、“实验操作”与“项目研究”并重。美国大学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形式有三种:一是课程实践,重新定义教师与学生的角色,教师在传授书本知识的同时应该更积极地引发学生思考问题,学生构建学习小组通过讨论、案例研究、文献点评等多种途径来自发自主地学习。明确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建立“学生参与为主,教师授课为辅”的新教学方式。二是实验操作,例如模拟经理人、模拟会计师。这样的实验过程为学生创造了角色体验的仿真环境,让其能够在模拟的环境下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业务操作和决策,能够调动学生的兴趣。三是项目研究,教师与校外实务人士携手将实务经验与当前行业最新情况引入课堂,以团队合作的形式陈述研究结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摒弃传统的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模式,以学生的自我学习、延伸学习为重点。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仅充当引导者的角色。这样的方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发现能力,变被动为主动。课堂教学方式多样化。在以学生为主的基础上,国外注重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实验仿真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的开发。注重课外实践。美国、英国和加拿大模式都把课外实践作为很重要的一部分。无论是合作课程,还是实习基地实习。实习为学生提供了接触实际业务的机会,能够让其在毕业前就获得宝贵的工作经验。

从社会需求对会计学专业的角度看,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早在1999年就对进入会计界的新人提出了三项核心素质能力要求:一是专业素质,主要包括财务预算、财务收支计划、建立决策模型、评价风险、选择相关可靠的度量标准、报告,研究方面的能力。二是人格素质,主要包括如何解决问题、做出决策、与人合作、沟通、领导、项目管理等方面的能力。三是宽广的商业视角素质,包括全球视角、战略思维、行业观点、市场及顾客导向、资源管理、法律观念等方面的能力。无论是专业素质、人格素质还是商业视角素质,都无法通过传统的课堂听讲而直接获得。国外的模式已经在获取这三大核心素质的道路上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国应借鉴国外的实践教学模式,结合实际情况,建立有针对性、可操作的实践教学体系。

4 我国会计专业实践发展方向

国外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对于我国的本科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实验会计学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仅仅是环境问题。对创新主体而言,其创新意识和创新方法中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借鉴国外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我国会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在借鉴的过程中需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明确本科会计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处理好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落实好实践教学的内容、形式和实践基地。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会计学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淑荣.关于推进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的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10.

财经专业范文6

关键词:财经类专业;协同教学;跨学科协同

协同教学在我国应用比较晚,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对财经类人员的要求逐渐增高,那么财经类专业教学的改革就势在必行,为了培养出综合性财经人才,对财经类专业进行多学科协同教学是很有必要的。

一、协同教学在高校财经类专业教学中的作用

(一)从教师的角度而言

协同教学模式在财经类专业进行教学过程中,教师队伍发生了明显变化,由传统财经类专业领域教师进行教学,转变为全方位领域教师进行全面教学,通过取长补短的形式,将综合性知识框架结构及教学理念糅合在一起,提高了教师团队整体教学效果。同时拓展了教师的知识面,通过不同领域教师的经验交流,打破学科间原有的知识结构框架,达到全方位的同步创新。在协同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学习进行自我提升,冲破学术间的障碍,对于教学过程中产生的突发性问题可以进行轻而易举的解决,促进新教学方法的有效应用。

(二)从学生的角度而言

因协同教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在开放的形式下教师与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并对同一问题进行讨论,不同领域教师根据自身知识将问题进行拓展,学生亦可以根据相关资料进行整理从而得出一些新的看法,无形之中促进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进而促进开放互动教学环境的形成。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形成具有一定引导作用,因为学生参与全程的问题讨论,接触的知识点较广,认知的角度不尽相同,所以学生的知识面在一定程度有所拓宽。改变原有二维对与错的解答问题方式,引导学生利用多方位领域知识进行辩证思维方式解答问题。

二、高校财经类专业实施协同教学的具体模式

(一)与专业教师协同

要想达到协同教学,专业教师协同是关键。专业教师协同过程中要注意如下几个问题:首先要实现教学过程的协同,即在教学目标、教学进度、教学内容的制定过程中,要求专业教师全员参与,统一安排;其次要达到任教课程与研究特长的协同,在财经类专业教学过程中,不同模块内容由不同教师担任,其担任的依据为,此模块教学内容是否为其研究的特长内容,对于同样的课程,也要根据专题不同而选择教师进行分类担任;再次达到新老教师的协同,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队伍要不断注入新鲜血液,老教师要对新教师进行帮扶,促进其快速成才。

(二)跨学科协同教学模式

所谓跨学科协同,就是由不同学科教师组成的教学队伍,传授跨学科的知识。跨学科协同教学可以通过课程联系的方式,即由一个主题贯穿多个学科知识点。通常情况下,此课程拥有特定的主题,但是这个主题往往复杂多变且牵扯的知识面比较广。例如“经济全球化”这一主题,那么可以将“经济”作为一条线索,将与经济有关的课程进行连接起来,对于不同领域的经济状况,有不同教师进行授课,然后进行自由讨论。因此学生可以将不同学科的经济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度。

(三)校企合作协同模式

校企合作协同模式就是将学校与企业联合起来,根据各自特征相互协作达到共同受益的目的,这个过程的实现,要通过学校与企业的资源共享来完成。目前高校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即授课教师空有教学理论知识,缺乏实际操作经验。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高校财经类授课教师可以深入企业进行实习,或将企业存在的实际问题作为课题进行研究,并将研究方向及结果运用到企业中;学校也可以聘请企业优秀人才参与教师授课过程。学校与企业通过资源互享并且相互合作完成企校互赢的协同模式。

三、高校财经类专业实施协同教学的建议

(一)设定相应的激励制度

因协同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所以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耗费授课教师更多的时间与精力,与此同时授课教师还要承担一定的风险,而协同教学的效果和影响在短时间内很难显现。对于高校教师而言,将时间与精力花费在科研或传统教学上,短时间内所得回报远远高于协同教学,所以多数教师对协同教学模式望而却步,因此只有制定相应的奖励政策,才能促进协同教学的开展。

(二)优化课程体系打造协同教学团队

协同教学模式并不是对高校财经类专业的所有课程都适应,所以要对课程体系进行整合,将适合开展协同教学的专业课程进行归纳整理,在探讨的基础上选用一些专业课程开展协同教学,根据课程目标选拔授课教师,授课教师不仅仅局限在校园内,也可以从企业聘请优秀人才,然后共同探讨课题并制定相应的目标计划,进而打造成一支专业协同教学队伍。

四、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财经类专业学生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对于高校来讲开设财经类专业教学的原始目的,是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财经类人才,所以要充分利用协同教学为社会培养全方位财经类人才,以便促进社会经济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家华.高校实践教学的问题与出路——基于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的角度[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2

[2]王艳丽,宋晓杰.高职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与需求现状的调查分析与对策[J].当代职业教育,2016

财经专业范文7

[关键词]财经专业;特色教学;方法

[作者简介]王小侠,北海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广西北海536000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7)05―0221―03

一、财经专业教学方法现状

目前,财经专业教学方法陈旧,无特色,缺乏创新。长期以来,财经专业教学方法始终没有摆脱高等教育教学方法和普通教育教学方法的模式,以讲解、灌输为主,教室、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强调的是知识传授,专业课教学的专业性、实用性无法体现,忽视了学生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由于财经专业课程知识性、社会性、实务操作性强,需要记忆的内容多,传统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知识不易理解,技能难以掌握。结果是老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教学效果差。

二、财经专业特色教法探讨与实践

所谓特色教法是指适合于本专业教学的有效方法。财经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中初级财经类应用人才。本专业课程体系与内容构建,体现了对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的培养,如专业能力、实践能力、与人合作能力、判断能力、处理问题能力等等。其课程内容与社会经济现象及其发展紧密相连,社会性、理论性、实践性、知识性强,要求记忆的多。在二十多年财经类专业教学实践中,笔者运用过很多教学方法,经过比较研究,认为以下教学方法在财经专业各学科教学中实用性强、使用频率高、效果好,不失为该专业特色教法。

(一)模拟情景教学法。将课程的教学过程安置在一个模拟的特定的仿真场景中,通过教师的组织,学生的演练,达到教学目标。由于财经专业的特殊性,无法做到随时随地组织学生到企业实习(没有哪个企业肯接受一个班学生同时实习)。财经专业课程特别是有关会计学科的实操课,采用模拟情景教学法就是最好的选择。相关会计课程教学中,如凭证填写、账簿登记、错账的更正、结算方式、会计报表编制等,用传统的讲解法,无论教师怎么努力教,学生怎么认真学,但在实际工作中,学生仍不会操作。如果我们采用模拟情景教学法,先模拟一个企业场景,选择有代表性企业的经济业务为模拟对象,发给学生真实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报表等,并要求学生填制、登记或编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性发放和提出要求),使学生迅速进入会计角色,有了与实际工作零距离的接触,学生对教学内容才有直观了解,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锻炼实践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从事企业会计岗位的岗位工作能力。再如,“现代推销技术”讲推销技巧内容时,可先布置一个公司场景,教师要求学生以推销员角色到公司去推销产品(如纯净水等),某些学生扮演公司负责人。现场模拟推销活动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在积极参与中掌握推销方法和技巧知识与技能,同时也锻炼了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可见,模拟教学法由于仿真创设场景、学生岗位角色扮演,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二)案例教学法。首先从教学目标出发,选择典型而恰当的案例,其次引导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寻找有关理论根据对案例进行分析,然后组织学生讨论,作出有效的判断和评价,最后在学生已充分发表自己观点时教师总结,即总结案例分析过程,指出存在问题,讲清案例中容易出错的难点,回答学生疑问。例如,“企业财务会计”课程无论是资产、负债还是成本费用的核算的教学中,教材的知识顺序是先介绍账户设置之后再介绍分录编制。以往用传统教学方法,教师按这样的顺序也先介绍所设置帐户,然后讲分录编制。账户设置内容呆板、枯燥乏味,学生听之无趣。若采用案例教学法,先将发生的经济业务给学生,要求学生试着编制分录。学生动手编制分录的时候就会产生疑问:“在什么账户登记?”教师再引导学生查阅课本,学习账户设置内容,研究讨论后完成分录编制任务。学生的动手参与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变被动的“要我学”为“我要学”,效果大不一样。再如在“经济法”的各种法律权利、义务及法律责任等内容的教学中,用讲授法教学,学生感到难以理解,又不会应用。如果用案例教学法,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先给出恰当案例,再引导学生查阅资料(教材),找出相关法律条文规定再分析案例,组织学生讨论,进行思考与判断再得出结论。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技能,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案例教学直观、贴近学生,学生容易感知,由此引发兴趣,启迪思维,提高判断能力。

(三)多媒体教学法。即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设备进行辅助教学。“基础会计”、“企业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会计课程,内容抽象,实践性强,概念多,核算多,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如果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填写正确的凭证、账簿、报表及支票、汇票、发票、借款单、差旅票报销单等原始凭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介绍各种会计核算程序等,集声音、图像、文字、动画于一体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助于学生具体、形象、生动地了解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培养学习情感,形成学习动机。再如“统计基础知识”课程抽象、复杂、数字多、表格多、计算多、概念多,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图表、图形和数字,演示各统计指标的生成过程,充分调动了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可以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知识和技能,取得学得快、记得牢的效果。新版教材“基础会计”、“企业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统计基础知识”等课程还配有多媒体教学课件,这些课件在教学安排上与教材保持一致,详细介绍知识讲解、知识与能力训练、教学指导、财经法规和单元测验等,表现形式直观、生动、形象,适合课堂教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好教学资源,发挥多媒体教学法的教学优势。

(四)任务驱动法。以一定的教学目标为前提,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教师布置任务,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然后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而实现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在“商业广告基础”中的广告设计教学时,可让学生完成一则××牌香水广告设计任务,学生在完成广告设计任务的驱动下,认真查阅广告设计基本要素、创意、表现技巧、设计原则与要求,通过知识的整合与运用完成广告设计任务。再

如,在“公共关系”中的公共关系计划制订教学时,可先布置给学生一个起草“XX公共关系活动计划”的任务,学生要完成此项任务就必须主动查找相关信息,认真研读课本中如何确定公关目标、公众、活动主题、恰当选择传播渠道、作好经费预算等内容。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任务驱动法体现了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

(五)实践活动法。指让学生直接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活动中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财经专业教学内容与社会经济现象紧密相连,采用实践活动法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对社会某现象进行社会调查,教师组织学生设计问卷、编制访谈提纲,对调查资料进行系统整理并作出科学分析,由于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是实践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生的参谋或顾问,学生主动参与兴趣高,根据活动和解决问题的需要巩固了旧知识与技能,掌握新的知识技能。如上例学生在进行社会调查中“统计基础”的统计工作过程知识与技能得到巩固和掌握;再如“商业广告基础”广告制作教学时,组织学生到广告公司了解一则广告的制作过程,从感性、直观的角度牢牢掌握广告制作过程的知识与技能。运用实践活动法,教师在事前必须作好周密准备和计划;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密切注意学生,及时对学生的困难、疑问给予帮助、解答,或适当安排有关知识技能的讲授;在实践活动之后,教师要安排学生进行总结,使学生清楚实践活动中自己的收获,以及学到的知识、技能及其实际意义。

(六)实习作业法。根据学科课程要求,在校内外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把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教学方法。如当学生学完“基础会计”时,可组织学生到校内的财会模拟实训室做一个大作业,即给出某企业某期发生的全部经济业务,让学生从凭证填制、账簿登记(总账、明细账)到会计报表编制按会计工作程序完成。当学生学完“企业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课程之后由于有了相关理论和技能的指导,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现场实习,考察企业的供、产、销各环节,了解、熟悉其经营过程,请企业财务人员讲解生产经营及账务处理情况,让学生在财务部门亲自观看财会人员的实际操作或在财会人员的指导下对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现场实习一般在校外进行,就财经专业而言至少要一个月的时间,因此教师要制订好实习计划,并作好实习前的动员教育工作,说明实习任务、要求及注意事项,在学生实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指导,实习作业结束时对学生进行检查与评定。实习作业法可以使学生从书本中走出来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培养学生运用书本知识进行实际工作的能力。

财经专业范文8

关键词:教学质量;教学机制;教学效果

前言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高等专科院校财经类专业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专业应用型人才,然而,面临以知识为特征的新经济的到来,传统的教学机制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的要求,为此变革教学机制,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是当代教育工作者必须要面对和努力解决的课题。

一、高等专科院校财经类专业教学特征的转变

高等专科院校财经类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其教学内容相对侧重于政策法规、制度程序和要式凭证等的讲解与掌握,因而其现实性、可操作较强。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财经类专业知识的更新频率加快了,现行的教学与实践脱节现象日渐明显。为此,高等专科院校财经类专业的教学特征应突出为:教学的目的不只在于训练学生毕业时即已成为一个专业人员,而应更加强调培养他们未来成为一个胜任的专业人员应有的素质。

二、目前高等专科院校财经类专业教学质量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教学质量总体上不容乐观。近年来随着各院校生源的不断扩大,学生在校人数普遍超过其可容纳能力。院校基础设施不足,师资力量不够,教学质量普遍堪忧。教学质量的根本提高应源自教学机制的有效运行和不断创新,如果教学机制上出现了问题,则教学质量的下滑将是长期性的,不可逆转的。对现阶段教学机制的运行过程中暴露出的几个问题及形成原因笔者分析如下:

1.课程设置不尽合理。目前高等专科院校财经类专业的课程设置从总体上来说基本适应未来需要,但仍存在许多问题。譬如,财务会计学课程的内容随着相关会计准则和制度的出台,已变得十分庞杂,教师普遍的做法是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裁剪,结果是学生不能形成对财务会计学的完整知识体系。

2.课堂教学效果不佳或一般,教学现代化手段使用程度不高。目前财经类专业教学的基本手段主要是教师讲授,对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利用严重不足,院校教学机制中缺乏对教师教学方法改进与提高的督导与激励,从而使得教师对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投人不够,教学效果自然不够理想。

3.教材的适用性不强。大多数院校所选用的教材来源不外乎两种情况,即外购和自编。由于财经类专业课程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和时代感,所以外购的教材在内容上总会或多或少地存在某些不适应性。此时,自编教材就显示出其具有的灵活性,但也应看到自编教材的内容更多的出于任课教师的个人选择,导致其适用性也存在着较大的问题。

4.考试方式单调,毕业论文敷衍,且严重抄袭他人。财经类专业的课程特点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单纯的试卷笔答并不能考核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高分低能”现象普遍存在。许多毕业生毕业论文撰写投入不够,抄袭严重,但仍能轻松过关,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整个学习风气。

5.专业实习效果不佳。目前财经类专业的学生实习难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其原因主要是各企事业单位出于会计账簿及信息安全的角度考虑,不愿让学生实际接触账簿。因此,很多学生根本无法从实习中获得完备有效的实践经验。

(二)毕业生的社会适应性较强,但毕业生却倍威信心不足。从总体上讲,人才市场对财经类专业的学生需求量还是很大的,但从有关调查的结果来看,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自信心不强。造成这种晴况的直接原因是用人单位对财经类专业的人才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比如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有两年以上的工作经历等等,广大毕业生对此感到压力很大。

(三)教师素质有待迁一步提高。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经济形势的变化及知识的创新,使得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越发显得迫切。目前各高等专科院校财经类专业的专业教师学历水平大多为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教师,但很多现职教师都是大学毕业后直接分配到各院校而成为专业教师的,因而缺乏实践经验。由于财经类专业知识的实践性很强,而许多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在这方面对学生的帮助不大。

(四)学校学术氛围淡薄,学术研究的动力不足。由于近年来各院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致使师资力量不足,教师整日忙于教学,许多教师都戏称自己成了“上课机器”,对日常的授课质量的保证都感到吃力,更无暇顾及学术研究。另外,一些院校对学术研究重视不够,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在任期考核指标中没有学术研究等方面的量化标准,致使很多院校教师的中坚力量缺乏学术研究的动力。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目前各高等专科院校财经类专业教学整体水平一般,在某些方面甚至令人担忧,财经类专业教育改革任重而道远。

三、提高高等专科院校财经类专业教学质量的对策

(一)调整锞程设置,提倡小班教学。专科院校的财经类学生应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同时,为适应社会发展和知识的更新,对基础理论和相关学科的了解和掌握也是十分必要的,这就要求财经类学生应使自己培养成动手能力强且具备一定理论知识和较为广泛知识面的“复合型”人才。为此,各院校应就现行课程设置中不符合这种要求的地方进行改革或调整,譬如合理设定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内容,提高实践教学环节所占教学总学时的比重,突出专业外语、信息化技术、管理制度等教学,从而更好地实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要说明的是,就教学而言,教师授课班级的数量和规模,会直接影响到教师对每个学生关心照顾的程度的大小。其主要表现在,首先班级数量和规模对课堂教学管理的影响,如人际关系和情感交流方面。有关研究表明,学生在小班级的情感交流比大班级更为有利。其次,班级数量和规模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格拉斯一斯密斯曲线表明,学生的平均学习成绩随着教师授课班级数量和规模的缩小而提高,而且当授课的规模缩小到15人以下时,其效果迅速提高。有关研究表明,教小班的教师教学积极性高,精神状态好,更喜欢与学生交流,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工作也更满意。为此,在条件容许的情况下,尽量以小班授课将有利于稳定和提高教学质量。

(二)广泛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精选教材,增加动手能力的考核,强化毕业论文撰写的规范化。针对财经类专业知识的法规性、程序化、实物性的特征,充分注重现代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将会使得课堂教学拉进与实务操作的距离,增强教学的现实感和趣味性;教材的选用应注重其内容的时代感和实务上的可操作性(这一点对专科学生尤为重要),同时兼顾学科的理论性和前瞻性;改变课程考核单一的笔试形式,适当增加并逐步提高实际动手能力测试在课程总评成绩中的比例,这将有利于强化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和培养。学校应加强毕业论文撰写的管理和规范,严格论文的选题、文献的参考、论文的答辩以及成绩的评定,对不符合论文撰写规范的学生要加强督导。

(三)突出学生的主体观念,激霞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兴趣,多渠道改善实习形式,提高实习致果,嘈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专业自信心。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主要方面,是要善于引发和激励所有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变学会为会学,让学生最大限度发挥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在教学中可多样化作业的类型,特别是实际案例的分析和研究,这会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解决实习难问题的方法有:建立实习基地,实施学校与企业的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共建工程;多样化实习形式,如做模拟实验题,案例分析;将实践中的专家、能手请进校园“献身”说法和指导在校学生,等等。另外,在课堂教学以及作业的批改等方面亦可积极创造条件和机会,起到提高学生素质的功效。

财经专业范文9

关键词:高等农林院校;财经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6-0-01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财经类专业的人才需求也在飞速膨胀,财经类专业也成了各大高校所青睐的专业之一,农林院校也不例外。目前有很多农林院校都设置了相应的财经类专业,经济法也就成了必设课程之一。笔者作为高等农林院校财经类专业的一名经济法教师,在执教的这几年时间里对这类院校的财经类专业中的经济法课程安排深有体会,合理与不合理并存,改革势在必行。

一、高等农林院校财经类专业经济法课程现状分析

笔者从课程设置、课堂教学、学生反馈等几个方面实际调查研究了诸多农林院校财经类专业的经济法课程,以笔者所在的信阳农林学院为例,目前的经济法课程整体情况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明确经济法在财经类专业中的地位。该校财经系共设置三个专业,分别为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和审计专业三大类。这三类专业的主要课程都包括经济法,并且在各个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中都统一将经济法列为专业基础课,在历年的期末考试中都将其作为校考科目,可见该校对经济法课程的重视,而在对其他院校的调查过程中笔者也感受到了各个院校财经院系对经济法课程的重视程度。

其次,教材种类繁多,专业适用性不强。在笔者近三年的执教过程中,每年都任教经济法课程,三年下来,笔者没有重复使用过同一本教材,笔者所见到过的教材样本多达十几种,如此繁多的教科书使笔者在选择之际较为纠结,不仅是可供选择的机会多,更是由于每本教材都有大量重复的地方,有的教材晦涩难懂,适用性不强,教材质量有待提高。

第三,课时设置不合理,教师压力大。笔者所在的院校将经济法开设在大二下学期,每周两个课时,大概每学期也就只有30个课时,但经济法内容非常繁杂,涉及经济领域的各个方面,一般的教材都有十多章节,要想在30个课时内完成正本教材的教学任务,任课教师的压力就显得相当的大。

第四,学生积极性不高,对课程的认识度不够。根据笔者多年的课堂经验,很多学生对经济法这门课程的积极性不高,认为这不是专业核心课程,以后工作中也基本用不到,考试的时候背背就完事,学生也因此表现的不够积极,课堂到课率低于专业核心课程,纪律也相应差一点,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打击了任课教师的积极性。

二、高等农林院校财经类专业经济法课程现状的原因分析

根据前述,在地位合理的大前提下,高等农林院校财经类专业经济法课程的安排也存在教材良莠不齐、课时设置不合理、学生积极性不高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在课程设置之际,很多单位出于对大学生毕业以后的适应性考虑,会加重对专业核心课程的课时安排比重,这样就导致了经济法这门有点“另类”的专业基础课的比重就相应减少,很多学校安排了周二的学时,这就使得经济法教学任务的有效完成显得有点紧张。

其次,学生自身的法律基础薄弱,学生对于法律基础制度如民事权利主体制度、法人制度、财产所有权、债权、民事法律行为、民事责任等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教师往往要花很多时间补充讲授法律基础知识,加之学时的限制,就使得任课教师的教学任务完成起来更加艰巨。

第三,职称评定需要科研成果导致一部分学者为完成科研任务而大量地编写教材,这使得市面上现有的教材重复率高且多是脱离专业特色,加之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的单一,使得在现有的厚厚的教材面前,很多学生都提不起来兴趣。

第四,考核方式固定单一,一般院校对学生的考核方式就是平时成绩加期末成绩,学生为了应付考试临近期末突击死记硬背复习往往也能得到不错的成绩,这就使得很多学生形成了对经济法学习的惰性,不利于课堂教学。

三、高等农林院校财经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改革对策

综上所述,高等农林院校财经类专业经济法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针对目前笔者所了解到的高等农林院校财经类专业经济法课程的不足之处和原因,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通过多种途径增加经济法课程的课时设置。如果可以直接增加课时当然是最好不过了,但是如果实在无法扩充教学课时,任课教师应尽可能通过建立第二课堂的方法来增加经济法潜在的课程时间。例如,让学生进行模拟场景训练,或者通过鼓励课后自习来减少课堂补充解释相关知识的时间,以便更加合理的支配课堂时间。

(二)根据不同的专业和授课对象,尽量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各专业今后涉及的法律问题各有侧重,有的专业(如会计学的执业资格考试)对于法律知识掌握的深度要求也不一致。因此,各专业的教学计划应以职业需求为导向有所区别。对于其他专业也是如此,在教学计划上要体现出专业培养特色来。

(三)选取适合学生的经济法教材。这个“适合”不仅要求教材的内容量适合教学使用,更要求教材的内容要适合学生的专业,切合实际,难易适中。教材不仅要教授学生理论,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实际运用。但是目前笔者还没有发现完全符合这些要求的教材,笔者大胆想象,最好的方式是各个学校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组织自有的教师编写适合的教材。

(四)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对于没有法律基础的学生来说,没有法理的沉淀,理解就变得困难,这就要求各位任课教师适时的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除了理论教学,可以采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情景模拟等方法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当然,除了这些措施,我们还可以考虑考试方式的多样化,或者逐步探索出一种经济法的实践方式,要实现这个目标,确实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笔者始终相信,未来的农林院校财经类专业的经济法设置一定会尽善尽美。

参考文献:

[1]宋平.基于财经类经济法教学目标下的教学方法改革探析[J].高教与经济,2009(12).

[2]宋平.基于财经类经济法教学目标下的教学方法改革探析[J].高教与经济,2009(12).

[3]赵欣宇.关于会计学专业经济法教学的思考[J].北方经贸,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