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信息化教学创新集锦9篇

时间:2023-03-03 15:57:13

信息化教学创新

信息化教学创新范文1

新时期课程改革在不断深入,新的教学理念对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此背景之下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涌现,之前暴露出来的教学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尤其是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环境之下,给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在我们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也受到了信息化的影响,尤其是函数教学的过程中得到了不断的应用,而且促进了函数教学的不断创新。本文就是我对信息化环境下初中数学函数教学创新的简单分析,希望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

课程改革;信息化;初中数学;函数教学

1新时期初中数学函数教学的变化

新时期社会主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不错的发展,整个社会都在不断的进步,在初中数学函数教学中也发生了许多变化,笔者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教学理念方法不断革新

1.1.1教学理念的不断革新

教学理念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新的时期暴露出了诸多弊端。其中笔者认为变化最大的应该是师生角色的转变,传统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处于从属地位,学生的学习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但在新的时期,教师转变为教学过程的引导者,学生则处于主体地位。极大的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

1.1.2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

教学方法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手段,在教学的过程中随着教学理念的不断革新,教学方法也得到了不断的创新,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抛弃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更多的使用新时期的教学方法,比如说小组合作学习法、自主探究学习法等。新方式的使用极大的促进了教学效率的提高。

1.2信息技术的使用丰富了教学手段

21世纪是信息化高度发展的时代,网络信息技术是其典型的代表,在整个教学中网络信息技术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比如说学生常见的多媒体技术。在数学函数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逻辑性和理论性比较强的函数知识,通过多媒体技术形象生动的展示出来,极大的提高了函数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科学文化知识,促进了教学效率的提高。

2新时期初中函数教学面临的问题

新的时期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之下,许多教学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在函数教学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具体如下。

2.1函数知识逻辑性和理论性较强,学习难度高

函数知识使初中数学知识学习的重点和难度所在,是学生感到最为头疼的内容,由于其自身的理论性和逻辑性十分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其理解存在问题,导致学习的效率不高。

2.2学生参与函数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函数知识的难度比较高,还有学生自身的一些因素,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整个教学来说这十分不利于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2.3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比较落后

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仍然受到传统教学因素的影响,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存在因循守旧的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灵活应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3信息化环境下初中数学函数教学创新途径

新的时期初中数学函数教学要充分利用时代便利,结合实际情况,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和水平,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式

网络信息技术是新时期教学中新的教学方式,教师要抓住这一机遇,在函数教学的过程中充分使用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函数知识,具体生动的展示给学生。同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在函数教学的过程中营造一种轻松的氛围,提高学生参与函数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网上的信息资源,找到与所教知识有密切关系的视频,辅助学生学习函数知识,从而不断的提高函数教学的教学效率和水平。

3.2抓住课改机遇,转变思想观念

教师和学生都要抓住课程改革的机遇,不断的改变自己的思想观念,促进函数教学的创新。其中教师要转变思想观念,切实的转变角色,将课堂交还给学生,同时不断的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以使自己做好新时期教学的引路人角色。学生在新的时期要树立主人翁意识,在学习函数知识的过程中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努力的和教师进行交流,同时学生要改变不良的学习习惯,树立正确的学习习惯,使用新时期正确的学习方法,不断提高函数知识的学习效率和质量,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4小结

初中数学对于学生学习来说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而函数作为其中重要的知识内容,在新的时期,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充分利用信息时代带来的便利,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的促进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促进学生个人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

作者:李红莉 单位:渭南市蒲城县孙镇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刘子霆.新课标高中数学函数教学新旧对比分析[J].商,2012,(24).

[2]盛建芳.论数学函数题中等价转化的重要性[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4).

信息化教学创新范文2

1大数据时代下会计信息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会计信息化教学理念不合理

在当前大数据时代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于会计信息化教学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而为能够实现会计信息化教学水平的有效提升,需要保证各个教学元素的科学性及合理性,而教学理念就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点。然而,就目前会计信息化教学实际情况而言,其教学理念并不理想,致使教学活动的开展缺乏合理指导。目前,很多中职学校的会计教师对于会计信息化教学缺乏充分理解及重视,在会计信息化教学方面的投入力度比较缺乏,这对于会计信息化教学活动的开展十分不利。另外,会计信息化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对相关信息化设备进行利用,然而由于学校及教师对于这一方面缺乏重视,在教学基础实施及教学设备的建设方面也就缺乏投入力度,导致会计信息化教学活动的开展缺乏有效的基础支持与保障,无法得到满意的效果。此外,很多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师对于大数据时代特点缺乏认识,未能够结合大数据时代特点对会计信息化教学进行研究,致使会计信息化教学活动的开展缺乏有效的理论指导及与支持,很难得到满意效果。

1.2会计信息化教学内容不合理

在新时期的会计信息化教学过程中,除教学理念不合理之外,存在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教学内容缺乏合理性,而教学内容的不合理会导致会计信息化教学缺乏有效的支持与基础。在当前会计信息化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学习过程中都是只对学生进行会计基础知识教学,而会计信息化教学的内容相对仍比较缺乏,导致学生对会计信息化知识缺乏充分了解,也就会影响会计信息化教学的开展,导致其无法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另外,对于会计信息化课程而言,其属于实践性比较强的一门课程,需要选择对学生实施有效的实践教学,也就需要对充足的实践教学内容。然而,在目前的会计信息化教学中,教师所选择的实践教学内容比较少,仍旧以理论知识教学为主,导致实践教学内容缺乏,不利于实践教学的开展,也就会影响整体的教学效果。

1.3会计信息化教学模式及方法不合理

当前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对于会计信息化教学而言,存在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缺乏合理性,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而言,在会计信息化理论知识的教学方面,很多教师仍旧运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对于大数据技术及信息化技术等现代化科学技术未能够充分利用,不利于学生对会计信息化理论知识的学习及理解,并且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方式及方法不合理。在开展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中,很多教师并未能够真正落实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仍是基础形式层面,很多学生也都只是在实践教学中简单参与,并未真正动手进行实践操作。同时,教师教师开展实践教学时基本上都是限制在校园内部,选择的实践教学任务也都是课本中的任务,并未能够让学生到实际工作中真正进行实践,也就很难使实践教学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影响学生会计信息化能力的提升,也就影响整体教学效果[1-2]。

2大数据时代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创新有效策略

2.1创新会计信息化教学理念

在当前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为能够使会计信息化教学取得更满意的效果,首先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应当创新会计信息化教学理念,使会计信息化教学理念能够实现有效转变,为更好开展会计信息化教学提供有效的支持与指导。作为新时期的会计信息化教学教师,应当对会计信息化教学加强重视及认识,意识到社会上对会计信息化人才的需求,从而在会计信息化教学中加强投入力度,对会计信息化教学的相关理论进行研究,从而使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更好的理论支持与基础。同时,学校及教师应当注重会计信息化教学中相关基础设施及教学设备的建设,使会计信息化教学的开展具有理想的支持与保障,也就能够实现会计信息化教学水平的有效提升,实现学生会计信息化水平的有效提升。此外,会计信息化教师还需要对大数据时代特点充分把握,结合大数据时代特点对会计信息化教学进行研究,从而使会计信息化教学更好符合时代特点,在此基础上使会计信息化教学能够取得更加满意的效果,使学生对符合时代需求的相关会计信息化知识进行有效学习。

2.2创新会计信息化教学内容

在大数据时代不断深入发展形势下,对于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创新,教学内容的创新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在整个教学创新中属于重要内容,也是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基础,因而需要积极实现教学内容的创新。在会计信息化教学活动的实际开展中,教师除要对学生进行会计基础知识的教学之外,还需要对学生进行会计信息化知识的教学,从而使学生能够对会计信息化知识加强认识及了解,实现会计信息化有效教学,提升其会计信息化水平。另外,在会计信息化教学内容的创新方面,教师还应当注意增加实践教学教学内容,以实现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效结合,使教学内容能够更加丰富,为信息化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提供理想的基础与支持,保证得到满意的效果。此外,会计信息化教师还应当注意对教学内容及时更新,对于现代社会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及趋势要充分把握,将现代化的会计信息化知识融入实际教学中,使学生对新知识进行有效学习,在此基础上使会计信息化教学能够符合时展趋势,学生所学习的知识能够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得以应用,确保会计信息化教学得到满意的效果,使学生会计信息化水平有效提升。

2.3创新会计信息化教学模式及方法

在新时期的会计信息化教学中,为能够使教学创新有效实现,使教学质量及效率得以有效提升,另外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应当对教学方式及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在教学方式及教学方法的创新方面,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即理论知识教学的创新与实践教学的创新。在会计信息化理论知识教学的创新方面,教师应当改变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与模式,对现代化教学方式及方法进行利用,可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对理论知识更好理解及掌握,也可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教学内容及社会上人才需求进行分析,以把握理论知识教学中的重点,实现更理想的教学。在对学生进行实践知识的教学方面,学校和企业实施校企联合的教学模式,组织学生进入企业中进行实践,通过实际的工作环境了解及把握会计信息化知识的应用,也能够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掌握会计信息化的实践技能,这对于学生会计信息化知识的应用能力及实践能力的提升十分有利,在此基础上使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得到满意效果。

2.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在会计信息化教学活动的开展中,教师属于重要的影响因素,教师素质及能力对于教学质量及效果会产生直接影响,因而需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主要就是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及能力,因而需要学校对会计信息化教师加强培训教育,使其会计信息化水平及教学水平实现有效提升,以更好开展会计信息化教学。同时,学校还需要积极引进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会计专业教师,充足教师队伍,使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及水平实现有效提升,为会计信息化教学的开展提供理想的人才基础与支持[3]。

3结束语

在目前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在会计信息化教学活动的开展中,对于教学质量及教学水平的要求也不断提升,因而有效实施教学创新改革也就成为必然需求,也是实现更理想教学的重要方式。因此,会计信息化教师应当在清楚认识会计信息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从各个方面入手实现会计信息教学的创新改革,使教学现状得以改善,实现教学质量及教学水平的有效提升,为培养会计信息化专业人才提供有效支持与保障。

参考文献

[1]陈海云.论信息化背景下中职会计教学模式改革[J].教育现代化,2018,5(38):346-347.

信息化教学创新范文3

【关键词】信息化 创新 军事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140-02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局势发生深刻变化。信息化获得巨大发展的现在,军事训练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新的挑战。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使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对未来战争的“预实践”作用越来越强,军事训练正逐步跳出尾随战争的训练模式,训练场已逐步成为“第一战场”,通过模拟逼真战场环境,科学设计未来作战行动,使训练真正成为未来战争的“预实践”,是目前军事训练的重要环节。

一、信息技术对现代军校教育的重要性

信息作为当今社会至关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关系到各个环节的生存与发展。军事方面也不例外,局势瞬息万变,掌握较前沿的信息技术,对军校学员来说显得越来越重要,较为尖端的信息技术教育必须提到日程之上。随着军队院校编制体制的调整,大专业、多方向的培养模式,及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办学方针,运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和先进技术手段来解决教育问题,使教育资源最优化,势在必行。

二、从主观到客观提高信息化教学的成果和效率

人是所有活动的主体。信息化教学活动也不例外,要提高效率,必须从教员和学员同时入手。

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对教师的素质水平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教师必须自己学会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合理快速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自己学习,并从中体验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的学习过程,然后才能带领学生去学习。教师们要能充分利用网络获取更多的知识,以便应用于教学过程中。

发挥学员的主观能动性,达到开发智能性资源的目的。首先要分析学员的学习需求,了解学员的学习水平状况和个人的学习风格和专业需求,打造适合不同个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使学员得鱼之时学会渔。计算机和网络是目前最方便最直接获取知识的途径。应该尽量早地让学员学会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帮助自己学习。

三、制造模拟真实的训练环境

“实战化”模拟仿真和虚拟现实的训练环境,不仅可以培养学员的战斗精神和勇气,而且可以增强学员驾驭信息化战争的能力和素质。烟幕、音响等训练保障器材,制作简便,造价低廉,便于布设与撤收,可以有效烘托训练气氛,为院校信息化训练创造较为逼真的条件;模仿未来作战对象组建“形”、“神”兼备的模拟“蓝军”,能够增强学员“打仗”意识,激发学员训练热情,提高训练质量水平和战备效益;运用虚拟现实技术、计算机仿真模拟技术、激光技术和数字通信技术,模拟未来战场环境、作战对手、作战地形、作战行动,使学员得到“全场景”视觉仿真、“全声响”听觉仿真、“全感知”触觉仿真的效果,最大限度缩小训练与实战差距,让学员在“实战化”、“信息化”的战场模拟环境中得到有效锻炼。

四、在日常的训练内容中加入信息化的元素

信息化条件下的军事院校军事训练内容,需要不断增加许多新的信息成分,适应信息化战争需求,并由此日益拓展和深化。一方面,突出信息化与一体化联合训练。另一方面,强调智能训练。

五、不断尝试并创新训练模式

一是发展基地化训练。二是重视网络化训练。

六、推行科学规范的现代军事训练管理

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内容多样、对象多元、分工细化,以往经验式、粗放型的管理方式已不适应训练发展的需要,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运用科学的方法手段,理顺管理关系,优化管理流程,推动训练管理向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方向发展势在必行。应针对训练条块分割、多头管理和缺乏有效监管等问题,调整优化训练部门机构设置,建立权威高效的训练领导管理体制,加大训练统管力度,实现训考相对分离。应积极探索和完善依法管理、目标管理、精细管理的方法路子,创新管理模式,推动训练管理由经验指导向科学指导转变。以构建考核评估标准体系为重点,应以完善考核评估体制机制为突破口,推进考核评估组织形式、方法手段改革,增强训练考核评估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使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发生了根本的变革,体现了现代教学的强大优势。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仍处于一种初级阶段,还没有形成一套比较完整、严密的理论体系,因此,处在教学一线的教员,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真正使用者,应该敢于尝试、探索,为优化课堂教学,为促进素质教育的改革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使自身的发展能跟上和融入社会和时代的发展,更好地适应当前国内外复杂的军事斗争形式。

参考文献:

信息化教学创新范文4

学生的实践创造力受到法学教育资源匮乏的制约法学这一学科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因此法学教育的教学之路应该偏重于需求导向,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时应该保证这些知识能够让学生理解并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种种法律事件,并能够在解决实践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创新法学理论[3].但是,一直以来,由于教育工具落后,法学教育资源匮乏,我国的法学教育存在严重的缺陷和不足,理论无法有效指导实践.同时,由于没有将信息技术有效运用到法学教育资源的完善和共享中,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和现实社会发展严重脱节,无法解答社会提出的问题,甚至在教学中对现实社会问题进行刻意的回避.这种一味依赖课本,与社会脱节的法学教育严重制约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运用信息化技术,推进开放大学法学教育的创新

1创建专门的虚拟法学教室

CAI、MAI、VOD等是信息技术在法学教学中的主要应用.教师可以在进行各种教学活动中将计算机接口技术、虚拟仿真技术等充分运用起来,针对教学内容用对话方式和学生进行有效的讨论和交流,从而对以后的教学进程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并是教学训练方便有效.学校应该积极创建专门的虚拟法学教室,将这些信息技术在法学教学中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让学生一方面可以在虚拟法学教室中对法律法规出台的背景、条文的法理含义等进行认真细致的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发表对最新出台的法律法规的见解等[4].同时,还可以对案例的发生进行模拟,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案例进行有效的分析并解决.也可以将一些社会中有争议性的法律问题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分组讨论和研究,然后写出具体的研究报告,从而有效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兴趣.这样将一个良好的个人化学习环境提供给学生,必然能够促进法学教学质量的显著提升.教师可以运用所建立的虚拟法学教室,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有针对性地模拟教学环境,将多样化的教学场景设置出来;还可以通过网络对自己做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等.

2利用BBS将师生互动平台搭建起来

BBS是一种即时性的双向整合性布告系统,它将一块公共电子白板提供给了网络用户.而ajax技术是动态网站出现的一门新技术,如果网站运用了ajax技术,那么无需刷新页面就能够对数据进行更新,从而有效实现了wev站点及时响应的功能[5].自由的精神在这种即时性、开放性的信息技术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法学教学中运用该项信息技术,每个学生都可以将自己所有的信息及对问题的看法在这一平台上,针对自己的知识经验和他人进行有效的分享和交流,对案例进行讨论等.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学生过于被动,严重缺乏自信,不敢轻易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别人进行有效的讨论,但是在这一平台中,每个学生都能够运用网络初步发掘和掌握自己所需的各种信息资源,将自身现代学习和分析的能力培养起来.此外,学生还可以运用BBS用文字、图片、影像资料等形式及时、方便地自己搜索到的各种信息,和他人共享,从而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学生的交流方式在BBS教学中得到了改变,极大开阔了学习空间,加强了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6].这样就极大提升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发挥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主动学习、主体学习的目标得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实现.

3建立开放大学的法学资源数据库

法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法学的一个主要教学目的就是应用法学知识解决具体的案件.教材、大纲、课堂为传统的教学环境中心,教材和法律法规是基本的教学资源,课堂上教师以为讲授,严格要求学生理解法条并认真训练,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简单的教学资源已经无法适应法学教育的发展.因此,开放大学应该积极组织将本校的法学资源数据库有效建立起来,同时认真编写出详尽的目录,让全校师生都能够很方便地对数据库的资源进行查找和利用,将其特有的功效充分发挥出来.法学资源数据库可以包括素材库(如图片库、视频库等)、文献库(如法律、法规、条例、经典专著等)、课件库、案例库(如课堂讨论案例、课后学习案例等)、题库五部分[7].在建立本学校的法学资源数据库的过程中,首先,学校应该尽可能地利用网络将丰富的、有价值的网络教学资源提供给学生,并对这些资源进行切实有效的整合,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呈现这些资源时运用网络导航的方式.法学课程的教学资源应该涵盖国内外的各类法学资源,比如,法学基础理论类、法学研究方法类、法学文献参考工具类、法律文书、特点案例、著名法学者的讲座等,同时保证这些资源的更新及时有效并与时俱进[8].这样就有效开放了传统的相对封闭的教学环境,有效整合了丰富的资源,通过网络将最全面最新的学习信息提供给了学生.此外,学生独立思考和研究的能力也能够在有效的网络信息资源下得到直接的诱导,为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

4扩大与法院、检察院网站的合作

法学教师是法学的研究者而非实践者,在法学教育中教师由于缺乏法律事务经验,往往只能对学生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这就导致法学教师在对案例进行选择时,仅仅依据自己对法律的学理认识,单纯将课程辅导书上的案例提供给学生,有时甚至自己想象案例,这就造成学生所汲取的知识和经验十分有限,只会十分机械地应对简单的案例,而没有能力解决较为复杂的案例.在信息化环境中,我们应该积极改变这种状态,扩大与法院、检察院、政法院校等网站的合作.学校可以与之共享一个平台,有效利用各自的资源,法学教师可以在法院、检察院、政法院校等网站上寻找教学案例.同时,积极在这一平台上增添最新的法治动态、最权威的法学研究成果等.在和其他网站的共享中,学校应该熟练掌握更多的法学实践案例,及时有效地了解法治动态,然后迅速更新本校的数据库.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积极和检察院的工作人员、检察官、法官等进行沟通和交流,通过网络直播收看法院审案现场的案件等.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思考怎样更好地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为以后更好地适应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结语

信息化教学创新范文5

关键词:选择性课改;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改革;创新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要求越来越高,新一轮的课程教学改革会带来信息技术的改革与创新。尤其在职业教育中,信息化教学对各个专业及教师的教学要求越来越高,会带来新的挑战。

一、信息化教学的优点及意义

信息化教学是指运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及网络信息对教学活动进行创造性设计,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及现代化工具的特有功能,把信息技术和教学的学科特点紧密地结合起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互动化。信息化教学对比传统教学来看,它扩展和改变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和范围,提升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组织协调能力,教师不再只是讲授,还有指导、计划、统筹、评价等。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被动接受知识的学生主动探究知识,整合知识,内化知识,从而获取新的知识,同时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信息化教学也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化教学也将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为未来教育发展提供坚固的基础理论。

二、目前信息技术的应用带来的教学变革

信息技术的应用带来的教学改革突破了时空限制、思维限制和教师角色的改变,对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带来挑战。教师不再像过去那样简单地传授知识技能,而是要做好知识的引导,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他们在精心设计的学习活动环境中自主探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如何将信息技术更好地融入教学过程,如何创新教学模式,如何转换教师的角色,如何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动力,如何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如何开展校本教材及课程的研修,如何善用信息化进行教学创新等,这些都是需要认真研究的。同时信息化教学对教师的角色行为也提高到了一定的要求:善用技术、善用资源、善用设问、善用教法、善于评价、善于沟通、善于入群等。目前信息化发展带来的教学改革主要有视频微课、翻转课堂等。“微课”是指在课堂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某个教学环节而开展的以视频为主要载体的小型课体。视频载体主要记录教师教与学的活动全过程,展现某个知识点的教与学的主要内容及学习的方法。“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也是教学重点或难点的重要呈现,它主要包含与该教学主题内容相关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素材课件、练习测评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教学组织关系和独特的呈现方式共同构建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鲜明的资源应用“小环境”。因此,“微课”不是传统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设、教学课件、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而是在此基础上继承和发展、创新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是对传统教学资源的补充和拓展。翻转课堂一般被称为“反转式课堂教学模式”。在“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下,教师课前为学生提供学习指引、微课、课本、学习任务等学习资源,学生按照学习指引在课外通过自主学习,独立完成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理解,并完成相应的任务,同时也可通过平台记录下不懂的地方和问题反馈给教师;课内成为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教师通过学习平台统计出学生完成任务情况,给出评价,并整理学生需要解决但又不能独立完成的问题,由教师创设活动情境(自主探究、小组协作解决、教师答疑)来解决学生自主学习中出现的问题;随后教师再通过课堂练习测试,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也可再布置拓展练习,提升知识,深化课堂,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所以“翻转课堂”不再是传统的知识传递与灌输,而是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深化课堂,创新思维,让学习内化自身的需要,构建知识结构。现代信息化教育技术的应用,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变得可能。学生可以通过信息化技术使用优质的教育资源,不再单纯地依赖授课老师的授课知识。并且课堂和教师的角色随之发生了变化,教师更多的责任是去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和引导学生如何运用知识自主探究。

三、如何做好教育教学信息化的改革与创新

教育教学信息技术的改革与创新应做到以下方面内容:教育思想的信息化,从班级批量化的教育到信息化、小班化、个性化、人本化的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校要创建各种分布式的、超链接的、多媒体化的、智能化的、开放性的多种教育教学资源库,使教室、办公室、实验室、实训室、阅览室等全面网络化、智能化,学校要建立教育教学信息资源管理系统,使人、财、物、时间、空间等各种资源最优化;课程教材的信息化,要适应信息化发展需要,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努力开发信息技术课程,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加强培养学习者的信息水平;教学模式的信息化,努力构建信息化要求的新型教学模式,将信息的获取、处理、应用、创新及知识的学习、掌握、评价等进行教学模式过程的信息化;教学技术的信息化,提高各种应用于教学软件、硬件的信息化技术含量;教育教学环境的信息化,学校要创设丰富多样的、个性化、合理化、美化的信息化环境。

四、新一轮选择性课程改革给信息化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带来可能

新一轮的选择性课程教学改革给教学带来新的生命,分层、走班、自由选课是课程改革的主要特点,自由选择性课程会带来课程的丰富性,课程内容更细化、专门化。分层教学,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兴趣。自由选择性课程会带来课程小班化教学的可能,同时新课程的改革要求教师根据学生专业及课程专业特点提供一定自由选择课程。那么要求教师必须具有一定课程整合的能力,课程的丰富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小班化教学及课程整合都给信息化教学改革和创新奠定基础和带来了可能性。尤其是一些微课视频,翻转课堂的课前自主学习的内容,通过上网学习“微课”来完成,它需要学生具备高度的学习自觉性。那么选择性课程大多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来选择学习内容,为课前自主学习的实现提供可能。小班化的教学为翻转课堂的课内问题探讨及小组讨论提供了保障,同时也提高了学生信息化应用的可能。丰富的课程资源及课程整合,尤其是校本课程的开发,对于学校教师来说,校本课程的开发空间是自由的,我们完全可以构建自己的信息化校本课程。尤其在职业教育中,课程改革带来课程的重设,专业教学内容向专门化、细化发展,课程资源的开发相对较自由,可以充分利用网上的资源及信息化手段来实现。

五、职业教育教学信息技术的改革和创新

当前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要求就业与升学并轨,拓展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终身发展能力,发展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每一课程都设置相应的学分,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获取相应的学分。如何在职业教育教学中更好地信息化,以下方法或许可以值得一试。第一,网络自学模式,如艺术欣赏课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微课、视频,利用网上现有的资源,如名家名画欣赏,教师对课程进行前期的重整,开通网络课程,利用网上的视频资源如艺术家的简介及艺术特点介绍、名画赏析等,教师设置一定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行观看视频,完成相应的作业,教师对其作业进行网上批改,在线评价完成课程教学,使学生拿到相应的学分。第二,课前自主学习,实现翻转课堂的可能,教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微信,或开发相应的课程网站,如美术手工教学,建设网络课程,将每一课程内容的基本知识制作成视频教学,并设置一定问题,学生通过课前自主学习,掌握基本的技能知识,再在课内通过教师设置的问题进行一定考评,解决较难的技术问题,最后通过课堂作业(技能训练)掌握技能知识,教师将学生的作业评价反馈到网络平台,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查看自己的作业评价结果,了解作业的不足地方,教师同时上传优秀作品供学生学习欣赏,形成一定的图片库,日积月累,会形成强大的课程资源库。第三,建立课程网络电子书,教师可以根据现有课程资源,结合学生的学习要求进行课程内容重组,将课程内容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及知识掌握的难易进行编辑,将课程内容按照学时进行编排,内容包括基本知识:含义,基本技能讲解,技能应用要点,操作步骤,问题解释,作业内容,评价标准,如美术手工的卷纸造型,包括卷纸的含义及特点,卷纸的方法及要点,卷纸的变形方法,卷纸的造型技巧,图片赏析,作业内容,作业评价等。学生通过网络自主学习电子书,掌握知识技能,完成课程内容学习,取得相应的学分,教师在课内对学生的作业过程进行指导。当然,课程网络电子书相对教学技能较简单的课程内容或理论性较强的课程能很好地进行。第四,游戏闯关模式,游戏闯关是根据游戏的特点,设置关卡或作业题(技能题),学生通过打游戏的形式,层层获取知识和技能,教师在每一关卡上设置一定的知识内容及技能要点,让学生通过自学模式。每一关设置一定的评价及奖励机制,通过一关游戏拿到一定奖励积分,当学生遇到问题无法突破时,可以寻求帮助,或求助于教师及同学,整个学期下来能把游戏打通关了,就表示完成课程内容的学习,获取相应的学分。当然游戏闯关模式更适合技能性较强的项目技能学习课程。当然,信息化的过程中对教师的要求更高,尤其是课程前期的准备需要教师大量的精力和财力投入,如果教师课前准备不充分,就容易出现难以控制的局面。如果教师在驾驭各种现代信息化技术的能力上不能够完全具备,或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情况预备不足或课堂随机应变能力稍逊时,就有可能无法很好地掌控课堂的进展和出现的局面,这也会给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成功实施带来困难。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主要作用不再是直接提供教学信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和整合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指导他们自主学习探索活动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控制支配的地位明显地降低了,学生探索性自主学习的自由空间则更加广阔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可能会失去以往的教学权威地位,在这个丰富的环境中,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各种出乎意料的情况和难于预见的问题,教师有能力必须在不同的时间段对学生的问题能及时解决。

信息化教学会带来信息资源的丰富、教学资源的整合,信息量、知识量增大,各种环境的创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效率,实现个别化教学的可能,并且也有利于因材施教,互助互动,培养协作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应用信息能力的发展。但是信息化对教学条件要求较高,有些学校可能难以实现。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使用,要求学校的教学设备条件不断更新和升级、维护,学校的教育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各地的教育发展水平也不平衡,有些地区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使学校无法全都具备购置必要现代教学设备的能力,即使有些学校能够购置目前流行的全部现代化设备,具备上网的条件,但要能够支付起每月的网络信息费,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此外,先进的教学设备对教师应用教育技术能力水平要求也较高,一些学校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做到每位教师都可以自如地驾驭先进的现代教育设备,这些都为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施行带了阻碍。

作者:蒋慧娇 单位:临海市高级职业中学

参考文献:

[1]范永波.信息化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J].中国电化教育,2001(8).

信息化教学创新范文6

关键词:信息技术;计算机;学习兴趣

当代儿童开始接触计算机的时间十分靠前,因此现代小学应提早对学生教授信息技术知识。由于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实施,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索能力要求逐步变高。教师如何在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这些能力,便是新课程标准实施的一大难题。再者,信息技术较其他学科而言,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科目。因此,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化创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大捷径。但这个捷径怎么走、从哪儿走,应当深思熟虑。下面是我结合教学实践对教学优化创新的一点看法。

一、教学方式灵活多变可以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教学,首先要充分了解学生。小学生年龄层较低,大多偏向于活泼好动的性格。其好奇心严重,想象力丰富。我们不能让他们拘于严格的、沉闷的教学方式,应当充分利用其性格特点,制定多样的教学方式,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可以通过学生演示、老师评讲的方式,把课堂的交给学生。虽然课本是教学的基础,但一个好老师的教学不能只依靠课本,应充分利用自己的能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多彩多样的课堂。并且,当代小学生接触电脑的时间较早,对许多基本知识已经了解,课上不愿听老师讲一些自己都知道的知识。因此教师应针对学生学习现状,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

二、教学实践力度的提升可以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进行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是为了让学生充分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以及运用计算机进行基本的操作。因此,信息技术强调的是计算机运用的实践性。而学生本身对计算机的使用还在初步探索阶段,对计算机比较新奇,所以大多愿意进行实践操作,而不愿听老师讲一些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计算机的操作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小学生的思维以及理解能力还不能只依靠老师所讲的理论知识就领会到操作的要领。为了让学生真正掌握计算机的使用,实践操作是非常必要的。老师讲固然重要,但实践才是获取真知的主要道路。因此,教师教学应加强实践力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可以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

小学信息技术比其他学科更受学生喜爱,优势在于学生不用拘于普通的教学模式,学习氛围比较轻松。因此,教师应充分借助学科特点,抓住学生心理,使之热爱学习。我们在教学中不妨抛弃原有的教学模式,加入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在活动中学习进步,并得到全面的发展。这些活动可以是打字、绘图比赛,通过活动,学生为了比赛的优秀表现会在课后勤加练习。或者是成果展示,将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在教师和同学们面前展示,并谈谈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让学生进行交流,获取学习经验。也可进行分组自主学习,教师将一个任务交给学生,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学生进行自主的研究学习,发挥每个学生的想象力,将任务完成,并与其他组进行比较,选出优秀小组。这些活动使学生在与其他同伴的交流中,可以分享学习经验,看到自身不足,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

四、分层指导的实施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任何科目的学习都会出现不同层次的学生,信息技术也不例外。分层指导也就是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给予不同的指导。其目的一是对其学习能力的考虑,二是为了使其创新能力得到个性化发展。信息技术教学的分层指导,主要是计算机操作的指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进行分组指导

教师应当首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将水平相近的学生分为一个小组。这样的分组不是对水平差的学生的歧视,而是为了根据他们自身的条件,对他们进行不同层次的辅导。再者,一个小组的学生虽然水平相近,但也有一定的差距,这样分配的目的,是为了在小组中有一个较优秀的学生对其他学生进行初步指导,也使各小组成员能发挥自身优势,共同进步。

2.分配不同的学习任务,不断提高学生的能力

进行分组之后,根据他们的自身条件以及其个性、兴趣,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分配不同难度、不同内容的学习任务。让其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勇于创新,积极思考,发挥其个性化优势。学习任务的分配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在教学进度的不断发展中增加各小组的任务难度,使其不断提高自身能力。

当代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使小学信息技术的教育越发重要。教师如何进行优化教学成为培养新一代信息技术人才的奠基石。因此,每一位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需要不断地探索教学方式,在探索中总结经验,去粗取精,用新的教学理念创造个性化课堂,从而增强小学生信息技术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国家输送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云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创新模式研究[J].吉林教育,2009(35).

信息化教学创新范文7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史学研究;知识创新

中图分类号:G2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03-0020-03

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必然选择。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当前,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教育的各个领域,对教育发展的影响日益扩大,高等教育在信息技术的影响下正发生着深刻变化。

一、教育信息化与教育发展的重构

1.对信息化本质与内涵的认识

教育信息化是信息化的拓展和外延,理解教育信息化的内涵,应首先客观认识信息化的产生发展与其本质。信息化最初概念是在六十年代由日本学者提出,七十年代后期经英译后传播到西方,信息化的概念才被西方社会普遍使用。关于信息化的表述,在国内学术界曾有过很长时间的讨论。其基本定义角度主要有从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层面的概括、有基于信息演变过程的总结、有从信息资源共享层面的构建等。九十年代召开的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明确了信息化的要素和含义,并认为信息化是依托信息技术,且处于不断发展前进的过程。因而,信息化本质上是对各种有效资源的集成,是对以人为个体的生产力的解放。随着信息化在社会范围内的迅速扩展,以及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场深刻变革。

2.信息化实现教育开放式发展

自信息技术进入高等教育领域,已在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如基于信息技术的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数字化教学等,进一步扩大了教育资源的开放程度与普及效应。经过近十余年来的发展,教育信息化已然在国内高等教育界掀起了教育变革的浪潮,典型实例就是“慕课”带来的冲击。“慕课”是从英文MOOCs音译过来的,学界冠之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英文简称,其始于2011年秋天,发端于美国。《纽约时报》报道时称这一事件为“慕课元年”。慕课现象在国内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领域的出现,对大学已有教育体制产生了强烈的冲击与挑战,主要体现在对教学价值取向的影响和教学模式的冲击、对照本宣科和满堂灌等被动教学方式的挑战、对现行的教学评价方式的撼动、对高校人才交流与竞争的刺激更为频繁激烈、以及对推动大学加快教育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更为迫切等。[1]面对慕课的出现,有学者指出:“慕课带来的变化和冲击会越来越快,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信息技术革命的必然结果。”[2]因此,教育信息化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

3.信息化重构高等教育的发展

课堂教学是创新人才培养的主阵地。现阶段,国内教育基本上仍停留在“黑板加粉笔”、照本宣科、满堂灌式的时代。纵观国内教育,往往是教师主动地教,而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的过程,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并没有被很好地发挥。在这样的课堂教学机制下,知识传授效果欠佳,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更无从谈及。由国外优质课程资源整合而成的“慕课”,对国内高等教育既是挑战,又是整装待发的良好时机。在很多教育研究者看来,这是继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领域最大的革新与改革,代表着未来教育的方向。一定程度上,MOOCs将重构教育发展的蓝图。从更为广域的视角出发,在遵循教育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教育信息化正引领和推动着高等教育的重塑,并必将在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方法、学术课题研究、教学资源配置、教学管理体制等方面产生剧烈的变革。

二、基于教育信息化的史学研究与路径探索

信息化进程对教育发展的重构作用,体现在大学教学与学术的各个方面,对教学模式等的改革亦最为显著,对此学界多有讨论,并已初步形成共识,在此不作过多赘述。近年来,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快速推进,为学术研究提供了信息化平台,催生了一大批优秀的科学研究成果。客观来讲,由于信息化的介入,使学术研究在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上有了更多的途径取向,并取得了更加有效的研究成果。而作为基础的史学研究,是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主要阵地,在信息化背景下却具有范式壁垒的限制,需要进行大胆突破和革新。

1.传统史学研究的范式和现状

史学研究的目的是了解和认识历史,传统的史学研究是以历史文献为基础,基本的方法是史料的搜集、考订和编次。傅斯年先生认为:史学就是史料学。史料就是史学家还原历史的原料,谁占有新史料,谁就容易出成果。史料是研究和认识历史的依据,是历史学家“重现”历史的基础。一般说来,搜集史料,要力求广泛、丰富;运用史料,必须经过考订鉴别,以确认它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因此,在确定研究方向后,搜集史料、考订鉴别,进而运用史料即成为史学研究的基本范式。这种范式经而久之便固化在教学者与研究者的思维中,难以改变。从科学的史学研究角度看,只有掌握足够丰富详实的文献资料,并确定好适当的选题,方能形成一定的研究成果。这就要求史学研究者必须花费充足的时间和精力,穷究经史,通过量的积累而实现质的突破。在一定程度上,这种主观式的选题判断具有经验主义的深刻烙印,往往会因方向性的错误而事倍功半或前功尽弃。目前,在国内全科式的教育模式和有限的学习时限下,史学研究要取得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研究成果是有一定困难的。

2.基于信息化环境的史学研究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史学遗存和积淀亦博大精深。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背景下,逐步推进史学研究与信息化科学地融合,对新时期的史学研究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如前所述,信息化本质上是对各种有效资源的集成,是对以人为个体的生产力的解放,能够实现教育开放式发展,并最终推动高等教育的重塑。基于此,我们提出信息化环境下的史学研究路径:架构信息平台――检索相关信息――确定研究方向――形成研究成果。其中,架构信息平台是关键;检索相关信息是基础;确定研究方向是核心;形成研究成果是最终目的。在浩瀚的史学文献中,做好信息数据平台建设是巨大而又系统性的工作,鉴别与考订史料的一系列工作均要在这一环节完成,因而需要加强具有组织行为的顶层设计。同时,目录学作为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根据,是信息数据平台建设的重中之重。正如清代学者张之洞曰:“读书不知要领,劳而无功;知某书宜读而不得精校精注本,事倍功半。”[3]正是依托信息平台的支撑,在开放式的资源共享环境中,将研究者的时间和精力解放出来,从而实现史学研究路径的“翻转”和“重塑”。

三、以宋代的《汉书》研究实证研究路径

信息化环境下的史学研究路径,与传统史学研究的方式似乎有所背离,实则殊途同归。下面通过宋代的《汉书》研究实证此研究路径。

经历唐末五季的文献残毁凋敝之后,宋代开创的崇文风尚为宋代史学的繁荣和复兴提供了滋润的土壤。《宋史・艺文志》载:“尝历考之,始太祖、太宗、真宗三朝,三千三百二十七部,三万九千一百四十二卷。[4]次仁、英两朝,一千四百七十二部,八千四百四十六卷。次神、哲、徽、钦四朝,一千九百零六部,二万六千二百八十九卷。三朝所录,则两朝不复登载,而录其所未有者。四朝于两朝亦然。最其当时之目,为部六千七百有五,为卷七万三千八百七十有七焉。”

由此可见,宋代科教文化兴盛,历史文献典籍浩瀚,且宋人尤为嗜爱《汉书》。《资治通鉴外纪 序》载:“本朝去古益远,书益烦杂,学者牵于属文,专尚《西汉书》,博览者乃及《史记》、《东汉书》。”针对这一文化现象,若要纯粹依靠翻寻和查阅书籍资料完成宋代的《汉书》研究,即使经年累月用功于此,亦恐惶惶而不知终日。

按照信息化环境下的史学研究路径要求,这一研究的关键环节就是构建信息平台。在实际研究工作中,依托的信息平台主要有三个部分:一是《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原文及全文检索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出版,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及书同文计算机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承办制作。这一信息平台囊括了宋代统治期间宋人关于《汉书》的全部文献资料;二是由方建新主编,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的《二十世纪宋史研究论著目录》及信息检索平台,搜集了20世纪间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地区公开发表出版的宋史研究论文与著作目录,截止时间为2000年底;三是由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建立的中国知网(CNKI)数字出版平台,提供了新世纪以来公开发表出版的宋史研究论文与学术著作。如上所述均是具有较高标准和质量的信息平台,以此为基础,经过对检索文献资料的整理分析,宋代的《汉书》研究具有较为完备的资料基础和可行性,通过后期的凝练与提升,即能形成依据扎实且内容丰富详实的史学研究成果。

四、对教育信息化与知识创新的认识

信息化引领了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变革,使大学步入了教育信息化时代。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逐步重塑了史学研究的路径,然其实质上是推动了知识的传承创新。

1.教育信息化是战略性选择

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和必经之路,已处于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近年来,处于领先地位的国外优质教育资源通过网络教育的方式冲击着国内教育市场,抢占课堂教学,抢夺优质生源。面对教育竞争的危机,要从国家教育战略出发,做好进行长期竞争的准备,并通过教育信息化的实施,逐步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开放共享。

2.教育信息化推动知识创新

创新是为了发展的需要,运用已知的信息,不断突破常规,发现或产生某种新颖、独特的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新事物、新思想的活动。创新的本质是突破,即突破旧的思维定势,旧的常规戒律。教育信息化通过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实现了知识的集成、开放与共享,促进了知识积累向知识创新的转化,是文化传承创新的助推器。

3.教育信息化需要规范标准

教育信息化深刻影响着教育改革的各个环节和领域,并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教育的个性化培养。人才培养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信息化教育的每个环节都以规范标准的要求设计,并通过学习者的自由组合实现培养目标。学术研究的信息平台建设亦应严格规范,在国家统一标准的指导下,加强基础数据信息化建设,引领学术研究健康发展。通过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实现,为“未来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杜杨.“慕课”对高校体制的五大挑战[N].光明日报,2013年8月21日,14版.

[2]姜泓冰.“慕课”来了,大学是“危”还是“机”?[N].人民网,2013年8月28日.

信息化教学创新范文8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逐渐和世界接轨,对我国的高中课堂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开设高中信息课堂的目的就是为了提升高中生的信息素养,也是贯彻落实我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优化高中信息技术以及相关课程,可以提高高中生的自我意识,对于提高高中生信息的获得、信息的传递、信息的加工都有着很大帮助。但是在很多的高中校园里,信息技术教学的方式并不规范,需要进行创新有关技术方法才能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创新信息技术观念意识

对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应该更新自身的观念意识,站在科学的高度为学生普及信息技术知识。一般情况下,很多高中教师对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并不了解,这就导致了课堂的低效率。老师应该在教授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操作方法的基础上指出我国乃至世界的科学发展趋势,让学生看到信息技术的未来发展前景。通过信息技术的学习,让很多学生能够掌握正确处理信息技术的方式方法,以一种“创造性”的手段来处理信息时代的各种问题。最重要的是,可以通过学生学习信息技术来增加对其他学科的预测判断,将信息技术分析方法应用到其他的学科当中。如果教师可以从自身做起,更新自己对于信息技术的观念意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激情,从而增强对信息技术的了解和把握[1]。

二、提高高中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很多高中之所以信息技术教学难以创新,是因为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如果学生没有积极性和热情,那么不管老师做出什么创新活动,都难以奏效。最好的方法是通过一些趣味性的活动提高高中生对于信息技术学习的积极性。可以采取让同学自己实践、操作的方法,让他们在不断练习的过程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方面,例如,在学习ppt的制作后,组织高中生去机房自己制作不同主题的ppt,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并且带动整个高中生的信息技术学习热情。

三、创新课堂实践

很多学校认为高中生的学业繁忙,所以不开展实践活动,事实证明,这种做法是非常错误的。没有时间的课堂会效率低下,并且长时间后的学习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难以认真听讲。尤其是对信息技术而言,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堂,如果仅仅局限在课堂上,很难得到锻炼的机会。而创新课堂实践就是为了使得信息技术更容易让高中生接受,有的时候,换种方式反而能得到不同的效果。增加课堂实践的次数,可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能从容的应对信息技术的各种知识,并且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2]。

四、创新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准确定位本节课的主要任务,这也是著名的“目标驱动法”。有了目标之后,在课堂上就可以建立相应的环节,当然,任何教师都不能忽视教学目标这条教学主脉络,适当的结合不同层次的学生掌握情况进行任务分配,在有目的的教学下,常常能提高整个课堂的学习效率。

其次,创新信息技术教学的关键是做好备课工作。很多老师认为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简单,但是在讲述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问题。备课工作是老师必不可少的“前奏”,只有加强了备课,才能认真梳理书本上的知识。如果老师对信息技术的知识不了解,在上课过程中,常常“简单化”处理一些问题,从而使得学生不能全面的把握课本知识,达不到预期的课堂效果。

最后,教师应该进行“情感教学”,这也是很多老师缺乏的一个职业素质。很多老师,不能做到“一碗水端平”,常常是偏向成绩好的学生,而对于那些理解较慢的学生“冷眼相待”,这种现象就直接导致了课堂的倾斜。如果一个老师缺乏了应有的亲和力和爱屋及乌的精神,那么很难创新现有的教学模式,只能固步自封,既不利于学生获得知识,也不利于信息技术等新型知识的传播和沿袭。同时,老师应该采取“因人而异”的教学方法,因为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水平都是有限的,老师只有不断的总结,不断的发展不同学生的亮点,才能促进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了解和学习。并且老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对表现好的学生加以鼓励,才能在渐进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

信息化教学创新范文9

关键词: 优化教材 信息技术 教材整合 创新教法

新课标指出:“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合发展的基础上。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在新课标的指导下,英语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听力训练应先行一步。然而,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听力教学形式依然单一,模式雷同,效果欠佳。

苏教版《牛津高中英语》教材听力内容具有较强的时代感,信息量大,词汇面广,句式复杂、语速快;在题型设计上少选择判断,多回答问题和填充表格,需要填充的信息多,这些都对听力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听力教学中,我充分利用CAI多媒体技术,通过视听结合、声像并茂、动静变换的表现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实现信息技术与教材的优化整合,提高听力教学实效。

一、做好听前准备

《课程标准》指出通过听前活动要使学生明白听得目的;激发兴趣和欲望;熟悉话题;预测大意,以及处理关键词。

为了在听力活动中更多地实现师生间及生生间的积极互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他们的兴趣与热情,在听前活动中教师可以尝试预设一些没有固定答案的开放式讨论题。至于话题的选择,首先应考虑与听力材料的内容一致,以很好地反映材料的核心思想;其次应尽可能贴近学生生活,设计出学生熟悉、有话可说的讨论题。

模块一第二单元“Growing Pains”话题是成长的烦恼。在进行听力训练前,我在投影上显示出下列讨论话题。并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引导学生互相“倾诉”成长的烦恼,然后把话题引到与父母间的关系上。

1.What do you usually do after school?

2.Do your parents allow you to have fun things,such as playing basketball,reading comic or watching TV etc.?

3.Do your parents and you understand each other?

4.Talk about your unpleasant experience between you and your parents.

这四个话题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有话可说。第一个话题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愿意开口。通过第二个话题的讨论,学生学习了comic这一生词,为下一步的听扫清了障碍。这四个话题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再如模块三第二单元Task “Reporting on Body Language”的话题是“Different cultures in the world”,学生对不同国家的不同风俗文化缺乏了解,我将课本上有关这一话题的插图投影到屏幕上,引导学生边看图边解释同时引出cultures这一话题,然后和学生进行对话:

1.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2.In which country do you think they are in?

3.Can you enter the house with your shoes when in Japan?

4.What are the feelings of the host?

通过对话引出slurp,spaghetti这两个生词,这样为学生扫清背景知识与生词障碍。

二、优化听时设计

从初中英语到高中英语,无论听力内容、题型设计还是听力要求都是一个大的飞跃,要捕捉的信息量大,理解难度高,部分学生很难完成听力任务。我利用多媒体教学,将部分听力题型加以改编,用课件形式展示出来,降低听力练习的难度,增强学生的信心,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1.听整体。让学生听懂大意,即Listen for a general idea。我提醒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应将注意力集中在关键词、句上,只要听懂大意即可。如模块三第二单元Task “Reporting on Body Language” Step 1:Filling a chart,这一听力有关美国common gesture的含义,涉及的国家及其手势比较多,学生们普遍感到困难,我从整体考虑,特准备了如下问题:

(1)What is the listening mainly about?

(2)How many common gestures does the speaker mention about?

(3)Are the common gestures the same in different countries?

对以上问题,即使是基础弱的学生也都回答出来了,因而这一步能帮助学生树立听的信心,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

2.听细节。在听懂大意基础之上来听细节,即Listen for details。模块三第二单元Task “Reporting on Body Language” Step 1:Filling a chart共有九个空需要学生边听边记。第一、三、四、六、九空都是一个词,而二,五,七,八是多个词。在听第二、五、七、八空时可以按暂停键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记。再如《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三第一单元Task “Telling a Story” Step 1:Completing a checklist,Part B共有八个问题。如让学生都听,一是速度快,问题多,学生感觉有难度。我将学生分成两大组,一组听单数问题,另一组听双数问题。听后再进行小组讨论。如果学生有疑惑,也可再放两、三遍直至听懂。

3.再重听。再听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发现和分析影响听时练习效果的原因,也就是找出没听懂的原因,积累经验,加深学生印象;二是帮助学生充分利用所听材料进行语音、语言知识的学习与积累,这一步是保证听力理解能力提高的重要环节。

三、完善听后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