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语言教案教案集锦9篇

时间:2023-03-06 15:57:24

语言教案教案

语言教案教案范文1

关键词:中职C语言教学;案例教学法;应用

中职C语言的教学对于中职生计算机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基于此,以多年中职C语言教学的实践为基础,结合相关的教学理论知识,对案例教学法在中职C语言教学中应用的相关问题进行创新性的探索和尝试。首先,从教学特点来分析,中职C语言它既有高级语言的特点,又有汇编语言的特点。对于中职生来说基础差、接受能力偏低的现状不可否认,这必然给中职C语言的教学带来的一定的难度。其次,从教学目的来分析,中职C语言教学的目的主要是促使学生掌握C语言的基本语法、基本语句、基本控制结构以及自顶向下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这些内容相对枯燥,而案例教学法的引入则有助于帮助教师提高中职生的学习兴趣,有利的促进了教学目标的达成。

1.案例教学法的特征

案例教学法是将案例讨论的方法运用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是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设置一个个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表达等活动,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挥,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以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和效果,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与其它教学方法不同,不单指向于教,而且也涵盖于学。案例教学就是以教学案例为载体,是基于一定的教育目标,选择一定的教学案例从事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也可以说,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承担着更多的教与学的责任,要求有更多的投入和参与。案例教学法的特征主要有:

(1)高度的真实模拟性

中职C语言教学中的案例都是教师针对实践材料和教学经验编写出来的实际案例。这样的案例取自于生活、来源于生活,这就可以使得案例具有十分鲜明的特点,可以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可以真实为学生创造解决问题的机会和环境。

(2)发散思维的拓展性

中职C语言教学中的案例设计不仅仅要针对本次课程的知识点,同时还要与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必要的联系。也就是要求教师在设计案例的过程中体现发散思维的思想。

(3)教学效果的导向性

在实施中职C语言教学的过程中,计算机教师不要过分的关注案例教学的形式,否则就本末倒置了。案例教学法仅仅是促使教学效果实现的一种方式,最终教学目标的实现才是我们的最终的目的。因此,我们在实施案例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根据具体实施情况对教学过程进行适当干预以保证整体教学效果的实现。

2.中职C语言教学中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

对于中职生来说,刚刚接触计算机语言学习,往往对于计算机语言的理解存在一定的误区,对于枯燥的语言学习兴趣较低。因此在中职C语言案例教学的过程中精心选择与中职生生活、学习息息相关而又易于理解的案例,合理的把教学内容整合到案例程序中来,通过中职生自主解决问题的方式去学习C语言,去解决现实问题。比如我们可以将中职生评定"三好生"的各种条件限制过程作为案例来讲解C语言中if语句及嵌套的使用;可以将个人所得税计算的过程作为案例来讲解C语言中switch语句break语句的使用等等。这些案例贴近生活,易于理解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对于计算机语言学习的兴趣,从而提升整个中职C语言教学的效果。

2.1案例导入

本文以中职生学期末的成绩统计问题为案例讲解C语言中if语句和switch语句的相关知识。首先教师要想学生讲述成绩的统计方式,比如我们可以规定学生学期末的成绩应该等于日常课程成绩等级(A、B、C、D四个等级)加上期末考试成绩(80%)的总和。计算的过程是先将日常课程成绩等级(A、B、C、D四个等级)转换成分数,各级分数分别为A-20分、B-15分、C-10分、D-5分,然后加上期末考试成绩的80%。那么该如何进行程序设计呢?

2.2对于程序的算法分析

(1)首先可以输入学生的日常课程成绩等级和末考试成绩;

(2)在输入学生的日常课程成绩等级的过程中如果输入的是小写字母a、b、c、d应该自动转化为大写字母A、B、C、D;

(3)根据日常课程成绩等级(A、B、C、D四个等级)转换成具体分数;

(4)计算学生总成绩=日常课程成绩等级的对应分数+期末成绩*80%;

(5)输出学生总成绩。

对于上述过程中的大小写字母转换的问题,中职教师可以在事先不必提出。而让学生在进行编程的过程中自己去发现类似的问题,这样的话学生对于该问题的印象更加深刻。在整个过程中,既锻炼了学生主动分析、解决实际应用中问题的能力,又能够把前期"字符数据"一节中大小写字母ASCII码不同及转换等问题联系起来,从而逐渐建立中职生对于C语言学习体系的框架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与参与性。

2.3案例教学中的重点

本次案例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对 "if语句"、"switch语句"的格式及执行过程上,同时对将要涉及到的前期相关知识点"关系运算"、"逻辑运算等"等问题进行回顾。

3.中职C语言教学中的案例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3.1选择适当的案例

作为中职C语言案例教学的始点,选择适当的案例尤为重要,这是决定教学能够工程的关键前提。C语言教学实际上是一种通用的程序设计语言,因此,对于中职语言教学来说可供选择和使用的相关案例有很多。但选择最合适的案例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在实践的过程中中职计算机教师要考虑到中职学校学生的知识水平比较低,选取的案例要难度适中,这样才有助于中职生理解。对于中职生来说,教师要善于运用一些简单的案例给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让他们在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培养成就感,从而激发其学习C语言的学习兴趣。

案例的选取也不必拘泥于课本的例子,因为课本的例子不一定是为案例教学所设计的。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并且进行广泛的阅读。对于中职计算机教师来说可以自己编写相关案例,也可以在课外读物中选取案例。案例的取材可以是多方面、多渠道的,但是要注意把握其 中的一个重点。那就是所选择的案例要有针对性,可以全面的覆盖所要讲解的知识点。

3.2有针对性的运用案例教学方法

对于案例教学法本身来说也不能适应与中职C语言的所有教学,教师在实践过程中也要根据案例教学法的特点进行适当的选择与应用。计算机教学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工具性、时代性等特点,因此针对这样的特点,可以运用到的教学方法就有很多了。同时,在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方法的选择与应用。

3.3做好案例教学的结果评价

(1)教师要积极对学生的结果进行及时的评价。

中职生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可能会得出好几个结论,这时教师如果只对材料的内容进行讲解而不去理会其他结论,会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中职生的积极性。

(2)做好过程评价

在中职C语言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整个过程中不仅仅要对学生的结论进行评价,同时要主要掌握学生得到结论的过程十分科学、合理,从而对整个过程进行全面的评价。

参考文献:

[1]凌水明; 程慧智."案例教学法"与"多媒体教学法"的结合运用.新余高专学报.2005.12.30.

语言教案教案范文2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在理解儿歌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朗诵儿歌。

2、 让幼儿体会儿歌的意境,有表情地朗诵。学习正确发出"南"、"老"、"奶"的音。

3、 激发幼儿学习小娃娃乐于帮助别人的好品德。

活动准备:

1、 南瓜若干个,小拉车一个。

2、 幼儿情景表演一组。

3、 PPT背景图一张,老奶奶、小娃娃、以及指偶各一个。

活动过程:

1、PPT 出示一个南瓜,请幼儿猜一猜南瓜哪来的?

2、 观看情境表演,熟悉儿歌内容。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 引导幼儿学习朗诵,记住儿歌。

(1) 教师有表情地将儿歌朗诵一遍,再让幼儿一边看手偶表演,一边轻声地朗诵。

(2) 教师和幼儿一起念儿歌。(重点练习:老、奶、南的发音。)

4、 练习有表情地朗诵。

5、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表演。

讨论:小娃娃拉着小车笑哈哈,他为什么这么高兴?教育幼儿学习小娃娃乐于帮助别人的好品德。

儿歌: 大南瓜

老奶奶,收南瓜,

南瓜甜,南瓜多,

拿不了,抱不动,

来了一个小娃娃,

拉着小车笑哈哈,

帮助奶奶送南瓜。

语言儿歌教案【2】

一、设计思路

魔术师这一名称是幼儿熟悉而且非常感兴趣的,为了让幼儿在一节课中不觉得枯燥无

味,我从幼儿所感兴趣的事物出发选择了本次活动内容,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让孩子们在轻松的环境中获得知识,即在玩中学,学中玩,真正体现《纲要》倡导的精神。

二、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欣赏诗歌展示的画面,帮助幼儿感受诗歌的情感脉络和作品的表现手法。

2、引导幼儿初步学习仿编诗歌,充分发挥幼儿的想像力、创造力。

3、激发幼儿对汉字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使他们认识汉字:魔术师,红、黄、蓝、绿。

三、活动准备

魔术帽一顶,教师事先学会一个小魔术,制作电脑课件“魔术师”,有关红、黄、蓝、绿颜色的物品若干件。

四、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引起幼儿兴趣。

2、教师戴着魔术帽走出来,让幼儿猜猜是谁?为什么?〔引导幼儿认读魔术帽上的三个字:魔术师

幼A:你是魔术师,因为你戴了那顶帽子。

幼B:变戏法的叔叔出来了。

3、魔术师变魔术,巩固幼儿对魔术师三个字的掌握。

评析:通过魔术师变魔术,大大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孩子们的眼睛瞪得大大的,想看个究竟,课堂气氛 一下子被老师调动起来了。

4、基本部分,学习儿歌“魔术师”。

(1)师:魔术师还会变。〔演示电脑课件“红黄蓝绿铅笔跳来跳去”〕

A、有些什么颜色呢?〔根据幼儿的回答,在相应颜色的旁边出示相应的汉字:红、黄、蓝、绿。〕

B、你喜欢哪个字宝宝?

幼1:我喜欢红色,因为看上去很鲜艳。

幼2:我喜欢蓝蓝的大海,所以我最喜欢蓝这个宝宝。

幼3:黄色很像弯弯的香蕉,我喜欢黄字宝宝。

评析:通过这种“你最喜欢哪个字宝宝”的问题巩固了幼儿对四个汉字的掌握,幼儿学得很轻松,在不知不觉中就学会了这四个汉字。

C、红的会变成什么?黄的会变成什么?蓝的会变成什么?绿的会变成什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物品)

幼1:红的会变小花、红旗、大苹果。

幼2:黄的可以变梨、香蕉、菠萝、

幼3:绿的会变小树、菊花、虞美人、青菜。

幼4:蓝色可以变大海、兰花、牵牛花。

评析:这一环节为下面的仿编诗歌做了铺垫,培养了幼儿发散性思维的能力。

(2)教师继续演示课件。〔红的会变太阳,黄的会变小鸡,绿的会变草地,蓝的会变天空。〕

A、师:魔术师会变什么呢?学念:红的会变太阳,黄的会变小鸡,绿的会变草地,蓝的会变天空。

评析:通过课件演示,幼儿一下子就掌握了这四句话,学得很轻松。

B、继续演示课件,将儿歌内容显示在大屏幕上,四个颜色汉字用相应的颜色点缀一下。

师:老师把这些编成一首很好听的儿歌,你们想听吗?跟着老师来念好吗?

评析:通过这种图文并茂的方式,幼儿对颜色汉字掌握得很快,课堂气氛活跃。

5、进行诗歌仿编活动。

师:刚才小朋友都说了很多红颜色、黄颜色、绿颜色、蓝颜色的东西,现在我们可以把这些东西编到儿歌里去。老师先来编给大家听,你们仔细听,等会儿请小朋友自己上来编好吗?

评析:有了刚开始的铺垫,幼儿都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积极性很高,而且编得也很好,大大培养了幼儿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6、结束部分:送魔术师回家。

师:魔术师出来好久了,也该回家了,我们一起送魔术师回家好吗?〔跟着音乐出活动室〕

语言教案教案范文3

关键词:Java程序设计;非计算机专业;案例教学;实践

作者简介:夏红科(1979-),女,湖北随州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讲师。(北京 100101)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5-0123-02

Java语言是目前流行的面向对象编程语言,在开发网络应用程序和大型桌面应用程序方面均有很强的优势。Java程序设计这门课程是国内外许多大学计算机专业的骨干课程,也是非计算机专业的一门热门选修课程,其实践性和应用型非常强。但是非计算专业的Java语言教学却不尽如人意。传统的Java授课方式依然是课堂讲授知识点为主,通过验证性实验加以理解和巩固。学生对单个知识点能理解,但缺乏综合应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能熟练地用Java语言来编写程序,因此教学效果不理想。

究其原因,应该是从学生的兴趣和教师教学方法两个方面来分析。如果学生没有兴趣,缺乏主动学习的热情,自然不能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也达不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而教师如果没有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来引导、激励学生主动学习,一味采用单一的讲授知识方法,不仅完不成教学任务,也会让学生随课程的进展兴趣越来越淡。这两个方面的因素是互相影响的,因此在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中,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并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状态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这样有利于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并培养实际应用能力。

在Java语言课堂教学可实施的教学方法[1]中,案例教学是一种启发式、互动式的教学方法,以案例操作为中心,把学生带入到特定的教学情境中思考,围绕着案例的讨论、分析而展开,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达到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这种探究式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围绕着案例展开,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是自始至终都处于活跃状态。案例教学法能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创新的能力,在Java语言教学中应用这种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下文将就案例教学法的开展过程分别进行介绍。

一、确定教学目标

在上课前通过面谈或其它方式来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学生所在专业、学习过的计算机类课程、选修Java课程的目的、期望学到的知识等等。由于学生的专业以及其他原因,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存在着能力及水平差异,而他们对学习Java语言也有着不同的要求。

只有了解了学生的情况,教学才更具有针对性。通过这些方式,能够明确教学对象的层次和水平,再结合教学大纲的相关要求,从而确定教学目标。

在选修Java课程的学生中,既有像自动化、通信这样与计算机结合比较紧密的专业学生,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较强,学习了C语言、面向对象等知识,而且了解程序开发的基本过程以及不同的编程思想,同时具备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也有像工商管理、工业设计这样和计算机专业关系不大的学生,除了自己个人的使用体验外,学生没有接触过任何系统的专业知识,不仅是面向对象的基础知识不了解,连C语言大都没有掌握。这些不同的授课对象在学习Java语言之前的起点不一样,而且今后学习的进度、掌握程度都会存在巨大的差异,因此在授课前,需要对学生的水平及能力了然于心,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

二、选择教学案例

在案例教学法中,案例是基础。[2]教学目标确定后,需要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来确定合适的案例。一个完整的案例应该包括已经学过的内容,以及未学过的新内容。选择的案例应该是典型有代表性的,最好还具有实际意义、难度适中,在学生的能力范围内能解决,能让他们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和新增知识能够实现。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所熟悉的领域内接触到的实例可以让他们更有熟悉感和共鸣感;而且充分锻炼了他们对案例材料的组织分析能力、对问题的归纳能力、对知识综合应用的能力。整门课程的所有案例设计应该从易到难,循序渐渐,逐步体现全部知识点。

例如,在讲解Java的基本语法部分时,由于所有编程语言的语法部分都类似,讲解过程也大致相同,对学生来讲没有什么难度,如果继续按照和原来同样的方式讲解每一个细节知识的话,不但浪费时间,而且简单乏味;而且如果选择和案例还是与C、C++中的案例一样的话就容易让学生失去兴趣,而且会忽视Java语言在语法上与这些编程语言不一样的地方。因此选择了一个计算销售提成的案例,该案例与现实生活中的计算过程类似,员工收入由基本工资和提成组成,在不同销售范围内有不同的提成率。学生见到此案例,自然就有了兴趣。

三、实施教学案例

在应用案例教学法的课堂教学中,基本过程[3]是:

(1)以案例激发兴趣。在学习新内容前,先给学生演示实际的Java案例,让他们了解案例功能,从而激起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根据实际体验,对案例有了部分的熟悉,同时也乐于继续思索,这样激发了他们进一步学习的的欲望。

(2)依据案例讲解知识点。并以此任务为主线,将具体的案例分解成若干简单的任务,结合要学习的知识点,将这些简单任务贯穿到课堂教学中,通过实际案例来学习Java相关知识。其中针对已学过的内容只需稍加提示,一带而过,让学生自己回忆具体用法并加以应用;而对于新的较难内容,则需要详细讲解。随着案例中每一个知识点的掌握,每一个任务的完成,直到最终案例的实现,逐渐让学生有成就感和自豪感,不仅可以消除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畏难心理,又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在分析销售提成计算案例时,不同的销售额范围对应着不一样的提成率。可以利用条件判断语句来实现这种分阶段计算问题,具体实现是利用if或switch语句完成。但是需要强调的是,当某一个销售额是较高数额时,计算出的提成实际上是有几部分所组成,该销售额中较低的部分是按照低提成率来计算,除去这部分后剩余的销售额才需要按照较高提成率来计算出提成,所有提成额的总和是最终的提成数。这个例子乍一看很容易实现,但是经过分析后却不尽如此。从笔者几年上课的案例讲解情况来看,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直接是按照一个提成率来计算,无法得到正确结果,只有少数同学考虑此案例时能得到正确的方案。

(3)案例引申。随着案例讲解的结束,可以让学生自己练习编程实现案例中难度大的部分,增强实践动手能力。另外还可以将此案例引申到其他类似的问题,这类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与案例很类似,但有着特殊性,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独立分析、解决问题,锻炼他们处理具体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销售提成案例的基础上,让学生考虑解决一下个人所得税的计算问题,根据不同的收入范围及税率来计算个人应该缴纳的所得税。像这类问题和实际联系紧密,而且以后可能会和每个人都有关系,因此学生都是非常热切地想解决问题,有很高的积极性。

在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还有几个问题需要注意:

(1)把握理论知识的讲解。虽然案例教学中以案例讲解为主,但不能忽视理论知识的讲解,不能只介绍案例但是不讲授知识点。案例分析前学生应该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否则无从谈起。例如上述的销售提成计算问题中,学生应该提前了解程序结构中的选择结构,因此需要提前进行知识讲解和说明。在每次案例的教学中,需要控制理论知识的讲解时间,十来分钟即可。过短的话学生尚未理解,过长则会占用案例的分析时间。

(2)处理讲授与练习的关系。在对案例进行充分的分析、讲解与讨论后,需要留出一定的时间给学生进行编程,来实现具体的程序。实践这一步必不可少,它是学生动手能力的一个具体体现。如果只是分析但是不会实现程序,依然是纸上谈兵。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观察学生在编程过程中常见的典型问题,并能加以解决,从而强化并巩固学习结果。

(3)注意后继知识的引导。案例讲解后的扩展知识也非常关键。就计算机而言,课堂教学的知识有限,需要在课后自己尝试学习更多的知识。如果教师在此过程中能充当学生的“学习引路人”,引导他们继续学习后继相关理论,并重点突出学习方法的培养,那么对于学生完整知识体系的建立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必将大有裨益。

在上述销售提成计算案例结束的时候,将此案例换一种角度来分析。如果涉及提成金额的话,应该怎样计算销售额。这个问题有多种解决思路,有的同学直接找到公式来计算销售额,通过不同提成金额来使用不同的销售额计算公式,这种方法较为直接简单。另一种思路是利用插值逼近的思路求解,它利用了插值逼近算法的思想,虽然说算法的理解较复杂,但在实现上比较简单,而且与机器的工作方式很一致,因此很值得向学生推荐。课堂上扩充了该算法的基本思想,让学生课后自己编程实现,会让他们对算法由理论到实现的整个过程都有了系统的认识,同时消除了算法的神秘性,为他们今后继续学习高一级的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结束语

经过笔者几年的实践和探索证明,在Java语言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创新性教学实践的方式。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完善了知识体系结构,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方面具有较好的作用,最终提高了教学质量,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夏红科,徐莉.非计算机专业“Java程序设计”教学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2,(34):59-60.

语言教案教案范文4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应用型本科;C语言

中图分类号TP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35-0183-02

0 引言

C 语言是一种被广泛学习、普遍使用的计算机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大多数高等学校都把它作为入门的计算机语言教学课程,而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又是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和实践性,该课程的教学要求理论与实践很好结合,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而我国传统的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方法一直是以介绍语法为主线,配上一些作为语法应用示例的简单程序,缺少培养编程能力方面的知识,忽视了知识的应用,学生即使掌握了基本的语法知识,但是自己却写不出程序。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能够弥补传统教学在创新知识、引导学生开展应用型学习方面的不足。

1 案例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有关基本知识和分析技术的基础上,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要求,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学生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进一步提高其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正确的理念、作风、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的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方面,案例教学有着独特的优势,因而受到重视,近年来在理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专业课教学所占比例逐渐扩大。

2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没有正确认识《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

部分学生认为自己毕业后不会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的工作,所以没有必要学好C语言;还有学生认为现在C语言己经过时,在当今软件领域中已无用武之地,所以学不好也无所谓。错误的学习动机导致后期的学习非常地被动,学习兴趣逐渐淡化甚至消失,学习效果很差。

2.2 没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C语言涉及的概念复杂,灵活性大,随着课程的逐层深入,许多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从而丧失学习兴趣。作为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使教学成为师生双方乐于参与的一种充满情趣的活动是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2.3 缺乏适合的教材

目前,一般学校使用的教材绝大多数是参照谭浩强教授的《C 程序设计》而编写的,即在每一章介绍基本概念后,提供一些例题、解释相关概念的使用方法和使用过程中的注意点,然后,在章节末尾提供习题对本章内容进行强化。这种教材的优点是基本概念描述清楚,学生便于记忆;缺点是学生仅仅记住了各章节中的概念,并没有真正理解它们,更谈不上如何使用它们。加之章节之间联系不强,要想综合运用各章节知识比较困难。

2.4 没有明确的上机目的

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能布置明确的上机任务,学生上机之前不清楚上机内容,没有明确上机目的。有的学生上机时仅仅是将课本上的案例或是教师上课时所讲的例题在电脑上编辑,不去分析具体算法和其中的语法结构,上机操作完全变成“照猫画虎”式的验证上机,根本达不到实践创新的目的。

2.5 缺乏整体设计的概念

C语言是一个逻辑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缺少教师的正确引导,没有注意如何综合运用相关内容解决具体问题,导致学生在学完程序设计课程进入应用阶段时,面对具体的专业设计要求无从下手。

《C语言程序设计》是计算机各专业的主干基础课程。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C 语言的基本语法和规定,掌握程序设计基本算法和思路,具备一定的程序设计能力,熟悉上机调试程序的方法,养成良好的程序编辑习惯、设计规范和风格,为后续课程及其它程序设计课程的学习和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说,该门课程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计算机专业的培养目标。

由于教学型院校的学生基础较薄弱,在学习中普遍认为C 语言语法多,枯燥难懂,全部课程完成后,感觉知识零乱,只能看懂程序,而不会编写程序,更不会应用C 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由于教学法的陈旧,一些教师教学中重语法教学,忽视应用案例,致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兴趣不足,教学效果不甚理想,严重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甚至影响到学生四年的学习积极性。青年学生好奇心强,富有想象力,善于吸收新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学生上网,玩游戏都能无师自通,很快就能上手操作,可见,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因此,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必须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3 案例教学法在C语言程序设计中的优势

3.1 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C语言程序设计教材中,前几章都是先介绍C语言程序设计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然后才介绍程序的编辑、编译和运行。这些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既枯燥又比较抽象难懂。另外,有一些概念之间的差别和程序的设计步骤如果只通过教师讲述,学生在字面上可以接受,但在理解深度上往往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如果能设计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在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己去探究和体验,情况将完全是另一个样子。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完全可以打破课本原有的顺序组织课堂教学的方式,改用从案例入手,通过给学生演示、让学生模仿,在实际应用中去探究和领悟这些基本概念,并适时地加以归纳总结和延伸概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新知识。

3.2 改变传统学习方式

C 语言是应用性很强的一门课程,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既讲方法,又讲动手能力。采用案例教学法就可以改变这种“填塞式”的做法,将学生的眼、手、脑全部调动起来,这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之一。

案例教学法打破了以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不按教材的顺序授课,而是以精选出的程序设计的案例为中心,把学习的重点放在具体案例的讲述上,把要学习的语法和概念融入到具体案例中来讲解。整个教学过程中强调在应用中学习,从而避免了枯燥的理论说教,不仅能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大有帮助。

4 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选择与设计

案例教学具有生动、形象、具体、实效性强的潜在优势,如何把案例教学的潜在优势,变成实实在在的教学效果。我们在《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实践中有较为深切的体会,这就是:“好案例 + 好教法 = 好效果”。

案例教学法的教学过程设计包括案例引入、案例学习与讨论、评估与总结3个基本过程。要完成案例所要求的教学目标, 就必须对教学过程进行周密的设计。

其一,教学案例并不是简单的举例,它应该具有系统性、针对性、可操作性,案例所涉及的知识点要能涵盖课程的绝大部分知识,在《C 语言程序设计》课程选择中一般应注意趣味性、可行性、挑战性。

其二,老师在设计案例时,必须接近实际,与实际生活或工作相关且具有一定规模,既符合所需掌握知识的特点,又能让学生感兴趣。不同的学习阶段使用难度不同的案例。用由易而难的C程序案例入手去组织教学,而不是一开始就单纯进行枯燥的语法教学。

其三,老师在设计案例时,不但要设计一些课堂教学中使用的案例,还设计一些供学生自己学习、提高、甚至具有较高难度的具有挑战性的案例,可以把国内、国外的计算机程序设计大赛的一些题目作为教学案例,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让他们提前了解这些大赛,为今后参加备战这些大赛打下基础。

5 案例教学法在课堂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参与问题的讨论。在课堂上通过分析案例,使学生能够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和学生能够相互交流,学生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把学生分成6人~7人一组。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案例程序源代码进行多向思维启发分析,同时针对分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心得相互交流。案例经过学生的讨论后,教师应该及时做出讲评,并再次讲授案例分析中所需要用到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最后提交相应的分析报告,牢固掌握专业知识。这样做有助于建立起计算机学科的知识体系,实现师生的有机结合,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相互交流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BBS在线答疑、E-mail信箱、QQ群等可以很方便地实现师生之间不同方式的相互交流,从而让学习没有传统的时空限制。

6 案例教学在课程设计中的应用

在课程设计阶段提前布置一个综合型的案例,让学生基本自行解决,通过分析、设计、编码、上机调试、写出完整的设计报告,最后答辩。在各个环节中,教师积极参与到各个环节与学生进行交流讨论,了解学生任务完成的情况,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在最后的答辩环节全体同学参加,交流设计过程中的心得,老师对整个过程总结。每完成一轮次的教学后,要及时总结,对在教学过程中出问题、不适合教学的案例进行调整,并补充新的教学案例,更好地满足以后的教学工作。

7 案例教学法注意事项

为了更好地发挥案例教学法的作用,在使用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如下几点:

1)案例设计要新颖,对学生有吸引力,最好是能贴近学生生活;

2)案例设计难易要适中,太难会让学生有挫折感,太简单又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同时案例设计中要将课程的重要知识点包含在内,不能脱离相关知识点;

3)教学中分析问题时老师不能将源代码全盘端出,而应以引导为主,鼓励学生多动手,否则如果学生完全照搬照抄,就失去了教学的意义;

4)案例设计应该有可扩展性,留给学生创新的空间,这样能让优秀的学生有发挥的空间。

8 结论

5年来的探索与实践证明,在《C 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模式有助于改善传统语法讲授型教学方式中学生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差的不足,能促使教师的教育观念的转变,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学习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语言教案教案范文5

关键词:C语言教学;函数分类;函数编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2007)18-0056-03

1前言

很多从事C语言教学的高职高专老师感到学生学习函数时很吃力,而且效果不好。学生学了之后,语法知识知道一些,但具体编程能力则很弱。如何改变这种状况?下面先从分析传统教学方案开始。

为了便于叙述,下面我们所讨论的内容仅限于如何进行函数的定义与调用。

2传统教学方案概要及分析

目前大多数高职高专学校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案,其概要如下。

2.1传统教学方案概要

(1) 教学目标

理解函数的基本概念,如形参、实参、调用等;掌握函数的定义、声明、调用等语法规定;掌握函数的参数使用格式及其数据传递的机理。

(2) 教学内容及安排

1) 函数定义的三种形式及其定义格式。具体包括:无参函数、有参函数、空函数。

2) 形参、实参与返回值。具体包括:形参、实参与返回值的概念;形参、实参的若干注意点;return语句的格式及其作用;函数类型,默认的函数类型。

3) 函数的调用。具体包括:函数调用以及函数调用的三种方式――函数单独作为语句、函数作为一个表达式、函数作为另一个函数调用的实参。

4) 函数的声明。具体包括:函数的声明格式、函数声明的位置,什么情况下可以省略函数的声明。

5) 函数定义和调用举例。

上述方案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语法知识,包括上述的1~4,第二部分是函数编程举例,即上述的5。

2.2传统方案在高职高专教学中的问题

(1) 语法角度的罗列对编程没有直接的指导作用

传统方案中,语法知识是从语法角度系统地进行罗列,从函数形式、参数等分别进行介绍,这种语法角度的罗列对编程没有直接的指导作用,学生编程时不知道该选择哪种形式。

(2) 开始时过多的语法介绍影响了编程实例的讲解效果

传统方案中首先系统详细介绍函数、形参、实参等概念与语法知识,这些概念讲授花了大量时间,学生的接受效果却不理想,后面的函数编程等实用知识的讲授时间不够,学生就更难以接受了。

(3) 编程思路与步骤方面的训练不够

对于高职高专学生来说,拿到一个涉及函数的编程题目,如何开始着手编程,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步骤和思路,针对不同的问题如何采取相应的对策,这在传统教学方案中训练不够。

由于高职高专传统教学方案存在的上述问题,导致学生学完之后掌握了不少的语法知识,但碰到实际编程题目时还是有困难。

由此可见,设计一种新教学方案时,应该首先考虑编程能力的培养,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新的函数分类方法。

3一种新的函数分类方法

从语法角度,通常是从参数个数和有无函数体方面将函数分为无参函数、有参函数、空函数三类,但这种分类方法对学生编程帮助不大。为了让学生能最快掌握编程方法,需要一种新的函数分类方法。

从编程角度,我们通常首先考虑编写函数的目的,然后着手编写和使用函数。根据编写函数的目的、功能或者说用途,函数可以被分为以下三类:

1) 求值类函数:使用这种函数是为了求一个值。如函数A,其功能是根据收入计算一个人的所得税。

2) 判断类函数:使用这种函数是为了检查一个判断是否成立。如函数B,其功能是判断一个整数是不是素数。

3) 操作类函数:使用这种函数是为了完成某一项操作。如函数C,其功能是将一个数组进行排序。

上述三种类型的函数在定义和调用时其方法均有明显的差异。学生拿到涉及函数的编程题目时,应该首先分析所要编写的函数是上述的哪一种类型,然后再采取相应的编程方法。

4新教学方案

基于上述新的函数分类方法,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给出一种新的教学方案,其核心指导思想是:根据不同的函数类别,分别给出完整的一套编程方法,最快最直接地教会学生如何编写和使用函数。

4.1教学目标

新教学方案的教学目标只有一个:从编程角度出发进行教学,尽快让学生学会编写和使用函数。

4.2教学内容和安排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函数最基本的概念,但不需占用过多教学课时,要把最主要的时间放在编程方法的传授。至于各概念与语法细节的进一步掌握,应该通过学生多编程而逐步加深理解。

(1) 通过认识法理解各概念

给出少数几个程序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函数、函数头、函数体、形参、实参、调用、定义等概念,在讲解概念时尽量简化,让出更多教学课时传授编程方法。

(2) 传授各种类型的函数编程方法

1) 求值类函数的定义与调用。讲解求值类函数定义和调用方法:

求值类函数的一般定义格式:

函数值类型 函数名(类型 形参1, 类型 形参2, ……)

{

根据形参的值计算所求的值;

return 结果;

}

求值类函数的定义步骤是:

① 编写函数头:根据函数所求值的数据类型确定函数值类型,分析函数要提供的参数及其类型从而确定形参。

② 编写函数体:根据提供的参数 (即形参) ,求出所需的值,最后返回 (return) 该值。

求值类函数在调用时通常作为表达式使用,可用于赋值、输出、运算、或作为另一个函数调用的实参。调用格式:

函数名(实参1,实参2,……)

在讲授中,应多举例子让学生完全理解与掌握其方法。

2) 判断类函数的定义与调用。讲解判断类函数定义和调用方法。

判断类函数是一种特殊的求值类函数,其值为1或者0,表示判断成立与不成立。因此判断类函数值的类型固定为int。下面给出判断类函数的一种参考格式:

int 函数名(类型 形参1, 类型 形参2, ……)

{

int f; /* 代表判断结果 */

根据形参的值进行判断,判断成立则令f为1,否则令f为0

return f;/* 将判断结果返回 */

}

判断类函数调用时通常用于在选择结构或循环结构中作为判断条件。如:

if (函数名(实参1, 实参2,......)==1)......

在讲授中,通过举例让学生完全理解与掌握其方法。

3) 操作类函数的定义与调用。讲解操作类函数定义和调用方法。

操作类函数不是为了求值,即函数没有值,其函数值的数据类型是void。函数体中不能使用return (值); 语句来返回一个值,但可以使用return来结束函数的运行返回到主调函数。

操作类函数定义格式:

void 函数名(类型 形参1, 类型 形参2, ……)

{

根据形参的值进行处理

return;/*或者无return */

}

操作类函数调用时通常单独作为语句,其调用格式:

函数名(实参1,实参2,……);

在讲授中,通过举例让学生完全理解与掌握其方法。

(3) 综合编程举例

再举若干编程例子,引导学生如何判断函数的类型,然后再根据前面传授的方法进行编程,巩固学生的编程能力。

4.3一个编程实例教学设计概要

下面给出一个具体编程实例的教学设计,为方便说明主要问题,忽略了其他的一些教学细节。

例:编写函数计算一个整数的阶乘。利用函数计算8!-4! 5!。

编程步骤:

1) 判断函数类型。所要编写的函数是为了求值――阶乘,因此是求值类函数,下面其定义和调用将采用前面给出的方法。

2) 编写函数头。函数值 (即阶乘) 的数据类型为int,因此函数的数据类型为int。求阶乘需要提供一个整数(即形参),据此可以写出函数头。

int jiecheng(int x)

3) 编写函数体。函数体的内容是求出形参 (在这里是x) 的阶乘,然后将其返回。

{

int r,i;

r=1;

for(i=1;i

return r;

}

4) 函数调用。main函数中调用求值类函数时,需要提供实参,然后将函数值作为表达式进行运算。

main()

{

printf("%d\n", jiecheng(8)-jiecheng(4)* jiecheng (5));

}

注意:在讲解时要时时联系4.2.2中的编程方法。通过例子的讲解使得学生对4.2.2中的编程方法加深理解并能灵活运用。

4.4若干注意点

(1) 语法细节的淡化

在传授编程方法时应尽量淡化或避开一些语法细节,比如避免在一开始过多强调函数的声明及其各种可省略声明的条件,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函数定义在前、调用在后,避开函数声明;编程举例时避免向学生传授如何省略函数头前面的函数值类型,引导学生所有函数定义时都要加上类型说明;避免一开始就向学生传授参数传递的机理,可在编程举例时引导学生如何提供不同的参数让函数进行相应的处理,让学生对实参和形参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2) 掌握一种函数以后,再传授下一种函数

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不要把求值、判断、操作这三种函数的编程方法一下子传授给学生。可以先传授求值类函数的编程方法,然后多举例子,让学生充分掌握后,再传授其他两种函数的编程方法。

(3) 涉及函数的程序分析

程序分析是提高程序调试与维护能力的基础。在学生能够顺利进行编程之后,可以对学生进行程序分析能力的训练。

避免在学生尚未掌握编程方法时就引导学生进行程序分析,等学生能熟练地自主编程以后,再引导学生进行程序分析,使得学生编程碰到错误时能够自己解决。

5两种教学方案对比

5.1目标定位与侧重点不同

传统教学方案中重点在于各语法知识点,编程方法则不突出;新教学方案中重点在于介绍三类函数的编程方法,语法知识点尽量淡化。

5.2传授的角度不同

传统教学方案从语法角度进行教学,有利于掌握语法知识点,不利于掌握编程方法;新教学方案从编程角度进行教学,与编程者编程时的思路更加吻合,更容易掌握方法。

5.3效果对比

传统教学方案的优势是能全面介绍语法知识,让学生能全面准确地理解所有概念和语法,劣势是基础较差的学生较难自主编程;新教学方案的优势是学生能很快自主编程,劣势是对个别概念和语法不能一下子全面准确掌握,需要在编程过程中逐步加深体会。

5.4适合的学生对象不同

新教学方案较适合高职高专类学生,对于基础较好的本科学生或者已经学过其他语言的学生,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案。

6结束语

笔者采用新的教学方案进行了三年的高职高专教学,与之前的教学情况相比,发现大部分学生均能较快掌握编程要领,自主进行编程。

参考文献

[1] 徐晓,匡泰,涂嘉庆等. C语言程序设计实践教程[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语言教案教案范文6

教案示例:

大自然的语言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掌握“语言、以为、说话、发现、已经、古老、化石、告诉、学习、人们、永远”等词语。认识“察、逗、间、如、粗、意”6个字。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4、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5、通过学习,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6、让学生充分感受大自然的丰富多彩,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重点:

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课文。

难点:

理解“不爱学习的人总也看不懂,粗心大意的人永远看不见”的意思。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引入课题。

我们人类用语言说话,可你知道吗?大自然也有语言。

板书课题:大自然的语言。

二、初读课文。

听课文录音。

注意:要指导学生读准声母是平舌音的“仔、诉、粗”,读准韵母是后鼻音的“永”。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画出生字。

2、把不懂的地方画下来。

3、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卡片,认读生字词。

(2)朗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

1、学习第二、三、四小节。

(1)自由读,想想通过读,你知道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2)小组合作学习。

(3)汇报交流。

①说说通过读,你知道了什么?

(在学生汇报的同时,可让学生观察小蝌蚪、大鱼鳞等的图片帮助理解。)

②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a、为什么说蝌蚪在水中游,就知道春天来了?(青蛙春天排卵,小蝌蚪一般出现在春天的河塘里。)

b、什么是“三叮虫”?为什么找到“三叶虫”化石的地方,可以推断那里曾是汪洋一片?

(出示“三叶虫”化石的图片,介绍三叶虫:三叶虫是生活在海洋里的古生物,两亿多年以前已经灭绝。

“三叶虫”是生活在海洋里的古生物,如今在喜马拉雅山上发现它的化石,可以推断出喜马拉雅山巅曾是汪洋大海。)

(4)这三节写了大自然中谁的语言?课文中的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

(“大自然的语言”是指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现象,它好像用无声的语言告诉人们新奇的知识,或者使人想到事物的发生、发展、变化等。)

(5)练习朗读。

2、学习第一、五节。

(1)大自然的语言你还了解哪些?你是怎么知道的?

(2)齐读第一、五小节。

(3)议答:如何理解“不爱学习的人总也看不懂,粗心大意的人总也看不见。”

(4)小结:大自然有无穷的奥秘,如果同学们仔细观察,认真动脑,你就会了解大自然,热爱大自然。

四、朗读指导。

读句子时,要注意读出句子的节奏和语气。同时应做到边读边想象,如读到“你看那水里的蝌蚪,多么像游动的‘逗点’”,就要想象出蝌蚪的样子,蝌蚪在水中游动的情景。

本课是诗歌,要注意读出韵味来。每一节的二、四两行末尾都押“an”韵。韵脚要读清楚,有的可以拉长一点声音,如第二节中的“逗点”的“点”,“人间”的“间”都可以比别的字读得长些。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出示卡片,认读生词。

语言、以为、说话、发现、已经、古老、化石、告诉、学习、人们、永远

二、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读方格中的生字,说说你记住了哪些字?是怎么记的?

在字形上,要让学生注意到“诉”共七笔,最后一笔是“点”;“永”字第二笔是“

”,不是“亅”;“告”字可用谜语“一口咬掉牛尾巴”记忆字形。

2、小组交流。

3、重点指导。

就:左右结构,右面没有“撇”。

告:上边的“牛”字竖不出头,口诀“一口咬掉牛尾巴。”

诉:左右结构,右面“斤”上加一点。

4、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书写。

本课有五个生字是左右结构的字。“化、语、诉、现”左窄右宽,“就”字的左右两部分大致相等。要让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里的范字后再写,并养成边写边对照的习惯,这样,就容易看到自己写字上的进步,提高写字的兴趣。

三、做找朋友的游戏。

布置作业:

1、读拼音写词语。

2、把下面搭配恰当的词连起来。

大自然的化石

游动的

蝌蚪

古老的

语言教案教案范文7

1、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借用语言,使作文“言之有物”。

2、提高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表达能力,使学生的作文丰富多彩,富有个性化。

教学重、难点:

1、灵活运用表达技巧,使语言丰富有个性是教学重点。

2、养成从生活中汲取语言养分的好习惯是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精讲多练,重在品味;合作探究,举例引导。

教学手段:多媒体、实物投影材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多媒体出示小故事:(智答外国记者)当年外逃,一外国记者在新闻会上诘问:“你们说社会主义好,为何要逃到外国?”说:“花园多美好,苍蝇不到这,却飞到厕所,这有什么奇怪的!”

2、学生品味回答的巧妙。

3、谈话导入:“生活中巧妙运用语言可以化解窘迫、扭转局面,在作文中运用好语言则使作文增色。今天我们进行写作语言的专项训练——写作语言个性化。”

二、品味语言的妙趣

1、出示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选段: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的点缀些白花,有袅娜的开着的,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有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的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2、引导学生品味这段语言的妙处。学生研读、品味这段话,合作探究,回答:

生1:运用鲜明的比喻,出水的荷叶“像亭亭的的裙”,打着朵儿的花苞,像“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不仅贴切,而且生动。

生2:那袅娜的开着的荷花,像“刚出浴的美人”把地面的白荷写的极为标致,这里运用生动的拟人。

生3:还运用了古典诗歌中常用的“通感”的艺术手法,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花香本来诉诸嗅觉,但作者把它写成有旋律的歌声,给人以嗅觉兼听觉的感受。

师总结:这段运用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依次写了月下荷塘中的荷花、荷香和流水,分别突出了他们的繁盛茂密、洁白袅娜、幽微清雅和饱含深情。写景紧扣景物特点,文辞清丽脱俗。因此,在习作中,为了使我们的作文语言有个性,就应该灵活运用各种修辞手法。

3、强化感知

出示当代一些文学家的句子:

(1)王安亿在《长恨歌》中写道“空气里有一种纠缠不清在生长”。

(2)贾平凹在《商州录》中说“洼地里长满了黄蒿,也长满了石头”;《古壁》里说“收罢秋,马瘦,河肥;村子在长起来,巷道却窄了下来。”

(3)《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中写道“庄子是一棵孤独的树,是一棵孤独的在深夜里看守心灵月亮的树。当我们大都在黑夜里昧昧昏睡时,月亮为什么没有丢失?就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两棵在清风夜唳中独自看守月亮的树。一轮孤月之下一株孤独的树,这是一种不可企及的妩媚。”

点拨:赏析这些话语的妙处应多层次多角度,如:具体的一个字词、表达的技巧和氛围营造等等。

三、尝试语言训练

1、让学生以“母亲”为话题,运用修辞手法写句子。

2、展示学生的写话。

(1)当记忆的列车载着我驶过心灵的后花园时,……

(2)妈妈的泪浇醒了我迷茫的心扉。

(3)我知道妈妈这些年所受的苦和累是和这些皱纹成正比

的。

(4)我以前不知道妈妈的怀抱有这么大,足以把外面刺骨的寒冷、一切的不顺利都挡在外面。

……

3、总结点评。

四、拓展迁移

1、书本中有那么多优美的句子,生活中有没有呢?你注意了吗?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寻找优美的句子。

2、展示:

生1、奶奶曾说,“你爸爸踩着十二月檐回家”。把十二月份回家说成“踩着十二月檐”很形象。

生2、妈妈剪桑枝时说,“枝子太绵软……”。用体现绵特点的“软”连用来形容柔,很逼真。

3、模仿写话

(1)老师踩着上课铃声入班……

(2)火红的生活、金黄的蛋卷……

五、总结

六、布置作文题目

1、题目:瞬间

2、要求:运用个性化语言;文体为记叙文;不少于800字。

[评析]

文章如肴,必须有味。“味”可体现在结构、选材、语言等各个方面,其中语言是最大的“调味品”。事实上,语言的优劣对文章的成败影响甚大,孔子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通过语言的揣摩构建起语言的亮色,并且以此照亮全篇。案例就尝试通过语言训练来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并使习作增色。

语言教案教案范文8

Abstract:Teaching experiments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is to train talents of the important aspects;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evaluation method is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practice teaching. In the high-level language software development, C languag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and it is related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courses in the computer hardware and software. Teachers should use appropriate evaluation methods, and appropriate guidance,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independent undergraduate college students, the teaching methods and case assessment plan are discusse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C language teaching.

关键词:C 语言;案例教学;考核方法

Key words:C language;case teaching;assessment methods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6-0124-01

1案例教学及其考核方法

1.1 深入浅出,激发兴趣案例教学的基本思想。长期以来,C语言教学被认为是较难学习的专业语言。传统的课堂讲授教学法必然是一种抽象教学法,学生容易产生“看得懂,但不会写程序”的缺憾,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不断探索,“实例教学法”能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它是一种生动、灵活、多样化、多层次、全方位的方法,基本特点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投入一个以实例为中心的学习过程。

在案例教学的具体实施中。给学生布置一些由浅入深、实用性很强的题目,启发学生通过分析、思考,解决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直接了解语言开发环境,加强学生能力,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上机操作之后,对C语言学习产生浓厚兴趣。每一次课的实例设计,必须尽可能符合三个基本原则,即基本、适中、典型。

1.2 案例教学,激发潜能案例教学是目前国内外比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被普遍应用于医学、法学和管理学等学科的教学中。近年来,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的办学宗旨,借鉴国内外教学经验,案例教学法也被广泛应用于计算机有关课程的教学中。

所谓案例教学法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案例进行教学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以实际案例开始,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和教师一起参与案例的分析、讨论,提出见解,最终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在实际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执行步骤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①教师上课前,可以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精心设计教学案例;②组织好学生参与案例的讨论;③总结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最终实现案例。

1.3 实践环节,考核方法①要合理的安排上机实验课时与理论教学课时的比例;使教学实验与理论教学协调同步,特别是时间、内容上要衔接好,讲完课要及时上机并保证上机效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再是完全被动的“填鸭式”学习,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从而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②学生上机目的和步骤要明确,这要求教师课前要编写好含有实例和习题的上机指导书,指导书的内容要尽量紧扣教材,学生实习结束要上交实习报告由教师批阅。为避免同学之间相互抄袭问题,教师应在学生上机时时刻观察学生完成情况。学生通过做一定量的上机调程序,可以积累一定的编程经验,同时对程序设计的精髓会有所领悟,从而重视上机实验环节。因此,加强程序设计的上机实践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手段之一。在上机实验过程中教师要督促检查学生在调试程序时有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针对出现的语法、逻辑、算法和运行等不同错误,采用不同的方式去解决。③实验分组制。传统实验课一般是学生单独完成实验。这种实验机制下,基础偏差的学生动作慢,不容易按时完成任务,跟不上进度,而基础较好的学生实验时间过剩。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按组划分,有针对性地分别设计和布置不同的实验内容,学生可以选择性地做实验内容。同时每组安排一个基础好的学生负责。通过这种协作学习的方式,学生为了达到小组学习目标,个体之间可以采用对话、讨论等形式对问题进行充分论证,以达到学习目标的最佳途径。④加强综合性实践。综合性练习可以巩固所学知识。课程结束后,可以设置一个小学期的课程设计,布置一项软件开发课题,该课题力求既结合实际,又能涵盖课程教学的要求,由学生自学和开发。学期结束前完成该项目,其成绩记入综合设计分。通过课题的开发过程,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⑤考核计分方法。C语言在电子工程系作为考查课,根据本校教学规定,考查课的平时分占百分之七十,期末试卷占百分之三十。这样的分配标准有利于实践教学的开展。在平时的实践考核中,把平时的七十分细化到每次的实验中,每次的实验报告当成考核的依据。与传统的考试试卷有所不同的计分方法,学生每完成一道程序题当场进行计分,并在报告做出相应标识。十道题综合起来共同达到百分。通过这种细化的考核同学们从思想上就严肃对待每次的上机实验,并能按时完成每次实验内容。

2结束语

案例教学目的,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语言的基本规则,更要切实提高其编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现算法的能力。作为教师,我们只有精心设计教学和实验环节,才能引领越来越多的初学者走进程序设计的殿堂。使学生熟练掌握好C语言,并为今后学习其它语言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这种在案例教学中所采取的一系列考核方法只适用于主观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所以采用一定的考核方式以促进教学效果。

在当今信息时代,知识总量以成倍的速度递增,自主学习的培养是现代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现代素质教育的灵魂。通过不断完善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使之达到自主参与、自觉发现、自我完善、自行掌握知识的目的,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

参考文献:

[1]谭浩强.C程序设计[M].第三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牛熠,董阿妮,吴燕玲. C 语言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

[3]蔡晓丽,王维丽.计算机语言C课程改革探索[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6(4): 82-86.

[4]Herbert Schildt ,C:The Complete Reference ,McGraw-Hill.C语言大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0.

[5]张海玉.C 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方法探析[J].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6(8):72-74.

语言教案教案范文9

关键词 高职教育 C语言 结构化编程 互联网

如何提高高职计算机类专业学生非图形模式下的结构化编程能力,是高职计算机教育中的一个普遍问题。作者通过三年的努力,对“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在教学内容、教材建设、实训设计、网站建设和考核方式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探索,将电子教材、电子教案、学习论坛、编程工具、学习资料等,整合成为学习网站,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论坛程序不同版本,实施案例驱动,课后通过QQ群进行辅导答疑,通过论坛、电子邮件进行作业提交批改,建立了基于案例驱动的结构化编程教学模式。本文具体论述了基于案例驱动的高职C语言结构化编程教学的过程和方法。

1 教学内容

在课程设计上,针对高职计算机专业学制短,技能要求高的特点,提出了“一条线两阶段,三结构四循环”的教学模式。

“一条线”是指在一年级的编程教学课中,贯彻C语言一条线。曾经有一种观点,认为高职计算机专业的编程语言教学,直接从面向对象语言开始学习,可以节约时间。但是,70%的企业依然要求学生具备面向过程的结构化编程能力。考虑到企业的需求,结合后续的课程安排,我们决定在一年级的课程安排上,贯彻C语言“一条线”,即在第一学期,开设“程序设计基础”,第二学期,开设面向过程的“C语言程序设计”。

“两阶段’指课程安排分为“程序设计基础”和“C语言程序设计”两个阶段。“程序设计基础”解决程序的基本结构,重点在建立学生的结构化程序的基本框架和概念;以C语言为基本语言,使学生能有实际操作的平台,但准确把握“把C语言作为伪语言”的原则,不让学生陷入C语言多变的泥淖,而把注意力放在结构化程序的基本结构上。“C语言程序设计”放在解决C语言的使用上,把握“C语言”是编程工具而不是研究对象的原则,根据企业的编程规范,对“C语言”进行简化,重点是如何使用C语言解决一般复杂程度的结构化编程问题。

“三结构”是指在一年的学习中,学生要学习三个成绩管理软件的编程,分别是基于一维数组、二维数组和动态结构数组。从企业实际应用来看,动态空间的使用,可以用动态数组解决。因此我们去掉了链表,重点是让学生写出有工程实际意义的结构化程序。

“四循环”是指编写基于“三结构”的每一个成绩管理软件过程中,教师四个以上的程序版本,引导学生改写、增加函数,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软件的功能是如何一步一步构建起来的。

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建立起结构化程序的框架是很困难的。一个简单的成绩管理软件,代码就超过300行。对初学者来说,看懂超过100行的程序就需要很长时间,学生又如何能在短短的课堂时间里通过增加/改写函数来增加功能呢?这也就是很多学生学完了C语言程序设计,依然不能编写一个简单的应用程序的主要原因。我们发现通过论坛程序版本,利用工具软件BeyondCompare,比较不同的程序版本之间的差异,可以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软件的功能是如何一步一步构建起来的,如图1所示。程序的第一个版本,就是一个主函数,不超过10行,只显示程序的几项功能菜单,学生很容易理解,然后通过第二个、第三个版本,每一个版本实现或改进一个菜单的功能,直到最后版本。

通过图1,我们可以看到程序功能的增加是由哪些代码实现的,而通过不断反复的比较,学生就可以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的过程和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比较版本,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复杂的程序功能是如何由简单的函数一个一个构成的。学生经过“程序设计基础”的课程设计,基本掌握主函数与模块函数的作用和相互关系,可以看懂超过100行的C语言源程序,理解基于一维数组的成绩管理系统;在“C语言程序设计”的课程设计中,学生对主函数与模块函数的理解更加深入,可以看懂超过300行的C语言源程序,理解基于动态结构数组的成绩管理系统,掌握主函数的设计方法,并按照规范的格式写出自己的函数。回想三年前,因为没有采用这种方法,只要是超过20行的程序,学生就普遍反映看不懂。由此可见,采用新的方法后,学生编程能力的提高十分明显。

2 教材建设

2004年9月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作者主编的21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程序设计基础》,教材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了改革。

(1)强调把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程序的能力,使学生真正能够编写实用的程序

在教材编写思想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把生活中的问题转变成为程序并进行处理的能力,强调转变讲授思路,推行引导学生首先想清楚“我要做什么?”,然后才教给学生“如何做”,最后上机进行验证的三步教学法。

在教材的编写风格上,对全书所有的例题进行了通盘的考虑,在循环、数组、函数和结构化设计等单元,所有的例子都有前后的联系,强调内容的前后衔接,特别注意工程规范的引入,在变量的命名、程序格式方面,均按工程要求进行。在案例选择上,全部采用工程实际和实际生活中的案例。

(2)提出了以“三大区域”为特色的c程序的基本框架

通过把一个基本的C程序从上到下分成预处理区、变量声明区、执行语句区“三大区域”为特色的C程序的基本框架,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程序格式与规范。“三大区域”概念的提出,明确规定了程序的基本框架,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按固定的格式进行编程,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

(3)提出了使用函数的“三大步九要素”的基本方法,建立使用函数的清晰框架

我们提出的使用函数的“三大步九要素”的基本方法,在教学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所谓“三大步”,是指我们在使用自定义的函数时,对函数进行声明、定义和调用。三大步按顺序进行。

所谓“九要素”,是分别指函数声明、定义、调用各有三要素共九点:函数声明的三要素:返回值的类型、函数的名字、形式参数。函数定义的三要素:形式参数、功能、返回值。函数调用的三要素:名字、实际参数、返回值。通过对“九要素”的理解掌握,学生能够建立起使用函数的清晰框架。

3 实训设计

对高职学小的技能培养,实训是很重要的环节。我们采用了项目驱动的思想来设计实训项目,每一单元的实训,都是构成最终程序的不同版本,在“程序设计基础”头程序版本8个,“C语言程序设计”共程序版本10个,构成了实用的软件框架,学生相当于参与了一个中等复杂程度的软件开发,积累了经验。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完全可以以此为模板,进行结构化程序的开发。

4 网站建设

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基于互联网的学习资源。2003年建立了“光华之窗”教学网站,在网站平台上,将电子教材、电子教案、学习论坛,编程工具、学习资料等,整合成为学习网站,设计了“程序设计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论坛,两年来积累了完整的教学过程资料。可以说,网站的建设和运行,为课程的质量提供了保证,避免了“课随老师走”的问题。

5 考核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