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网络交际语言集锦9篇

时间:2023-03-06 15:58:49

网络交际语言

网络交际语言范文1

    关键词:网络交际语言;情景语境;语场;语式;语旨

    从20世纪90年代起,国际互联网(Internet)逐渐在世界范围内普及,一场以网络化、数字化为特征的信息革命已经深入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诺顿指出:“互联网是人类迄今为止最了不起的创举之一,就其社会影响而言,它可与印刷术、铁路、电报、汽车、电力以及电视之类媲美,有些人将它与印刷术和电视相提并论,这两项早期技术为人类生存环境的改善发挥了很大作用:然而,互联网的潜力要大于前两者,它利用知识杠杆,通过广播电视所具有的各种便利条件,无拘无束地给人类传递大量文字信息。”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十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表明,我国互联网发展再次提速,在多个方面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进入了又一个快速发展期。截止到2006年底,我国网民人数达到了1.37亿人,占中国人口总数的10.5%。与去年同期相比,我国网民人数增加了2600万人,是历年来网民增长最多的一年。增长率为23.4%。网络发展的历史并不长,在短短二十几年的时间里,它以难以置信的速度和不可阻挡的势头席卷全球。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存观念、生存状态和生存方式。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网络语言已成为人类交往的一种新兴的媒体语言。

    一、网络语言概述

    从广义上讲,网络语言是泛指在网络传播中所应用或触及到的一切语言,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与计算机和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如软件、病毒、宽带、登录、在线、聊天室、浏览器等。这是网络语言的最基本成分;二是与网络文化现象有关的特别用语,如黑客、第四媒体、网恋、电子商务、政府上网、虚拟空间、注意力经济等;三是CMC(computer mediated com-munication)语言即网络交际语言,是指通过计算机及网络系统发生的两人或两人以上的人际交际所使用的语言形式。从狭义上讲,网络语言仅指第二类即CMC语言,本文将从狭义层面上对网络语言展开分析。

    David Crystal认为网络对语言的影响将在语言领域内引发一场新语言革命(David Crystal 2001)。网络语言就是网民们为了适应因特网的发展和网上交流的需要而创造的一种新兴的语言形式,它是一种用于网上交流的社会方言。主要由年轻人群创造和使用,它以其简洁实用。新颖独特,巧妙幽默的主要特征为网民们日益接受,具体表现为“汉字新词”(如公鸡指公家免费上网的机器)、“表意数字”(1314表示一生一事)、“谐音替代组合”(大虾指的是大侠)、“字母缩写”(CU是“See you”的缩略)、“情意符号”(:-D大笑)、“特殊用语”(温酒屋Windows95)以及“童言赘语”(东东即东西)这几类。

    二、情景语境

    系统功能学家将语境分为语言知识(verbal context)和非语言知识(non-verbal context)两大类。非语言知识(Non-ver-bal context)又可分为情景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和文化语境(context of culture)。其中,情景语境是指言语行为发生的实际情况。它决定在特定的场合下,说话人所传达话语的实际意义。语言具有社会性,社会是由不同阶层构成的,他们有各自的社会习语与表达方式。由于交际情景、交际媒介及交际对象的不同。语言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会产生程度不同的各种变体,这就是语域。情景语境也就是语域(register)。语域理论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核心理论之一,他提出了决定语言特征的三个主要语境因素即语场(Field),语式(Mode)和语旨(Tenor)。语场是指所涉及的社会活动或实际发生的事;语式是指语言载体形式也即语言交际的渠道或媒介一一书面还是口头的。还是两者并用:语旨是指交际活动所涉及的人和他们之间的关系。

    情景语境在社会交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交际行为会随交际情景的不同而千变万化。每一特定的情景语境都有其特殊的词语,这些词、词组和语法结构常被以一些特殊的方式使用。使其不同于其他的情景语境。我将利用情景语境的三个要素——语场、语式和语旨来对下面的例子进行具体的分析。

    例如:在某中学里的一堂外语课上,它的语场是外语学习,外语的某一方面,如情态动词的用法。教师传授情态动词的用法和学生学习。语旨是指课堂活动的参与者:教师和学生,这是由学校确定的固定的身份关系,教师地位高一些,学生之间的身份关系是临时的,依性格而定。语式是指教师教学和学生讨论时所用的语言媒介,渠道有口头,如教师提问引出信息,学生答复提供信息以及学生彼此间的对话:也有书面的,如教师在黑板上的板书、学生所用的教科书以及一些参考资料等。该语篇是在一定的情景语境中产生的,是受制于情景语境的。

    同一个人,表达相同的意思,可能因情景语境的不同而使用不同的语言形式。

    例如:一个人觉得房间空气不好,想请求他人打开窗户时。他可以说:

    “Open the window,please!”

    而在另外一种场合,他的话语又可能变为:

    “Would you mind opening the window?”

    在这里,它们的语旨是不同的,第一句话是表示命令的祈使句,言者与听者的关系比较亲近;而第二句话则是表示委婉请求的疑问句,言者与听者的关系比较陌生。但这两句话的语场却是相同的,都是为了请求对方打开窗户。它们的语式也是相同的,都是采取口语交际的方式。

    三、情境因素与网络交际中的语言现象

    1、语场与网络交际中的语言现象

    语场是有关交际的目的和主题的东西,即交际为什么会发生(why),它是关于什么的(about what)。语场可分为专业性的和非专业性的。网络交际语言是属于后者。因为,网上的交流方式是建立在匿名基础之上的,参与者是以自己在网上的绰号而存在,并且通过打在屏幕上的文字符号与他人交流。因此现实世界里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资源在网络上毫无意义,每一个网络参与者都是平等的,扮演的角色也是随意的,摆脱了真实生活中地位、身份、职业等的约束。这种平等的网络交往有利于使人们的主体能动性和潜能得以提升,创新精神得以发挥。

    在互联网上聊天时,双方是不见面的,他们面对的是键盘和屏幕,因此交流时的面部表情、语调、姿势、语气都被省略掉了。网络交际的这种特殊性使网络交际者既无法真切感受到交际双方所处话语情景的气息,也无法借助具体的情景、社会、文化语境所提供的相关信息去补充、完善语言所传递的信息量的不足。因此若想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他们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标点符号、特殊符号、数字和字母等组合在一起,模拟现实交际中的面部形态,不断创造出一些生动活泼、充满怪异情趣的表情符号,以期望获得接近现实交际的丰富生动的效果,如:\(^o^)/表示举手欢呼;<<<<(:-)表示戴着高帽子;@_@高度近视;:-D表示大笑;>^-^<表示猫。

    在现代的网络中,人们加入某个社区不需要一个真实的身份,由于网络交际参与者之间的相互知识是模糊的、甚至是缺失,交际双方的性别、年龄、长相、身份、籍贯、性格等都可以是虚拟的,所以网民们会很容易地进行思想交流,倾吐自己的心声。他们并不害怕对方会将自己的隐私告诉他人,因为在互联网的虚拟世界里。相互熟悉的交际者也能变成陌生人,网民们可以根据各自不同的交际目的而变换自己的性别、年龄、所在城市等基本资料,一个人也可以拟订几个不同的网名与别人进行交谈。网络所带来的一种平等使得一部分虚拟的热衷者得到了完全的释放,交际双方不会受到现实世界中具体的身份、地位的牵绊,因此会把网络当作可以随意宣泄感情的平台。网络中很多交际者抱着放松心情和打发时间的目的,带着娱乐的态度进入网络交际圈的,交际者这种特殊的心态会对网络交际产生一定的影响,比如在网络上对交际对象的选择随意性较大。有时仅仅凭借对方的网名来选择交际对象。因此起一个新颖独特、新奇古怪的网名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吸引更多的网民。此外。在网络聊天中对待交际对象的态度也很随意,当一方对正在聊的话题提不起兴趣或者觉得另一方很乏味而不愿意和他聊天的时候,就可以不说话,对方问话也可以不回答,交际对象可以随意地抛弃别人,也可以被别人随意抛弃。在网络交际中。现实世界的种种限制已经销声匿迹。网络交际的隐匿性使得交际主体可以在匿名情境下进行交往,性别、年龄、肤色、国籍、身份、地位不再成为交际的障碍。网络交际的自由和开放使得人们可以无所顾忌,畅所欲言。正如Farfeleder所说:“Stepping into o bar islike accessing a chatroom:daily routine and stress are fading away;it is dark and cozy.and you can bc yourself more thanwork.In chatrooms,people hang around just like in a bar,theyget themselves drinks,they leave for the toilet(they might even announce these actions as in real life),they interrupt a longer discussion with one person for goodbye to someone who is leav-ing.”

    2、语式与网络交际中的语言现象

    语式是指进行交际的手段——主要有口语和书面语两种,即交际是通过什么方式进行的。语言交际有两种媒介:声音(口语)和文字(书面语)。在这里,我引用David Crystal的一段话来区别口语和书面语。

    “Speech(spoken language)is phonic substance while writ-ing is graphic substance.Speech is typically time-bound.spon-taneous,face-to-face,socially interactive,loosely structured,im-mediately revisable.and prosodically rich.Writing is typically space -hound,contrived,visually decontextualized,factuallycommunicative,elaborately structured,repeatedly revisable,andgraphically rich.”

    那么,网络交际是通过什么媒介进行交流的呢?它是借助于连接网络的电脑屏幕和键盘,采取书面的形式来实现网络交际,但是它的内容却是口头的、即时的。不同于传统的口头聊天,网络聊天这种交流方式是把口语和书面语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话语方式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由此形成了独有的一种话语方式。即介乎书面交流和面对面交流之间的方式。网络交际具有互动性,双方交换意见并相互影响;同时也具有即时性,谈话快速进行,并且话语一经敲出就不能再收回修改,因为网络信息交流是以光速的方式快速进行的。在QQ上聊天时,当你输入你想说的一句话并同时敲击Ctrl与Enter键或者是利用鼠标点击QQ对话框上面的发送键,你的话语就会立即出现在对方的QQ对话栏中。一封电子邮件也可以在瞬间到达大洋彼岸,因此网上聊天既可看作是书面交际,也可看作是口头交际,

    与此同时,他们在网上聊天时为了适应网络上快速信息交流,提高文字输入速度,节省上网时间和费用,所以强调快捷、简略。在最短的时间里传递最大的信息量,网民们自然要寻找最为简洁的表达方式,因此他们对一部分词汇或短语进行改造,随意创造特殊符号,打破语言规范,比如DIY是“自己动手做”的意思;F2F(=face to face:面对面),Y2K(=Year2000:千年虫问题)。还有用一定的数字象征某种意义,如15730表示“一往情深”:530表示“我想你”等等这些词汇具有奇异性、游戏性,符合网民追求的新奇怪异心理,所以网络语言是依赖网络交际的特殊语境而存在的,离开了网络这个语境,是很难被人们所理解的。

    目前,网络交际手段还主要是键盘输入。虽然现在也可以通过语聊(即语音聊天),但音效效果都不理想,甚至丑化了交际者的语音,所有大部分网民仍青睐于通过键盘输入进行聊天。由于键盘输入必须以字母、符号为输入方式,这就加大了汉字输入的复杂性和难度,现在网友们用得比较多的是汉语拼音和五笔字型,由于使用汉语拼音在快速输入的时候,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互联网是宽容的。只要不影响特定语境中的传情达意,人们对于错别字并不十分介意。至于其它类型的缩写,多数网民可以心领神会,所以网络上的缩略词语比比皆是,

    3、语旨与网络交际中的语言现象

    语旨指的是交际的参与者。他们的身份以及相互之间关系,即交际参与者之间的角色关系和交际意图——考虑的是你在跟什么样的人交际(To whom)。Huston在社会语言学教程(Sociolinguistics)中谈到交际参与者之间的关系时说:“Speech may also reflect the social relations between the speak-er and the addressee.most particularly the POWER and SOLI- DARITY manifested in that relationship.”根发话者和受话者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专业人员和专业人员,专业人员和非专业人员,非专业人员和非专业人员或普通人之间。在现实交际中,人们之间的交流反映了他们之间的社会关系,说话时我们要考虑到权势(Power)和亲密关系(Solidarity),也应该考虑到交际对象的身份、地位和职业等问题,对于专业人员和普通人员要选择不同的交际语言与他们交流;而在网络交际中,参与者并不清楚自己在和谁聊天,因为网上聊天并不需要真实资料,所以交流对象的身份、性别、社会地位、职业和文化程度都显得无足重轻。权势和亲密关系问题在网络交际中也就不存在了,对交际对象可以直呼其网名,因为参与者的唯一身份就是他的昵称即网名,它体现了网络交际中的最在特点——隐匿性。当人们想在因特网上进行交流时,他必须先输入自己的网名,这代表着他在网络空间里的身份和形象。一般而言,网名反映了此人的性格特点、此时的心情状态。又或者他的抱负和梦想等等,而网名的语言成了展示自己的唯一标志,因此,为了与众不同以便引起他人的注意,同时为了追求面对面的交流体验和交流速度,网民往往会对语言符号进行删减、篡改、替代、变通等,使语言符号更直观地进入到人们的视觉经验,促成认知活动的快捷与敏锐。如:homepage是“主页”的意思,可网民们却更乐意接受“烘陪鸡”,把E-mail电子邮件称作“伊妹儿”,把“大侠”(网络高手)变成“大虾”。

    四、从情景语境三因素分析网络交际与现实交际的差异

    交往是交际主体之间以符号或语言为媒体的行为。交际要在一定的语境中发生。现实交际是这样,网络交际也不例外。但网络交际模式下的语场、语旨和语式均发生变化,他不同于现实交际中情景语境的三因素。从语场因素看,在现实交际中,一群人进行交流常常会围绕具体的话题而展开,有专业性和非专业性;而在网络交际中,交际参与者可能没有特别的目的,只是为了放松心情或者缓解压力;有时,一个人甚至可以和几个人说同样的话,因为在网络交际中,缺乏交际的具体环境和具体的对象,它是非专业性的,从语式因素看,在现实交际中,人们除了依靠言语交际之外还大量借助于非言语交际(如利用身体语言以达到交际的目的);而在网络交际中,网民们融合了口语与书面文字这两个人类交际的主要媒介的功能,而网络交际中的书面文字即文本不同于现实生活中的文本。网络中的电子文本吸纳了传统印刷文本的一切,又增添了网络所特有的文字和表情图像符号等,主要表现在浓厚的口语味与高度的简洁度。它溶入了人类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经验,它是虚拟的真实。又是真实的虚拟。从语旨因素看,在现实交际中。交际者知道自己的交际对象。在交谈过程中要考虑到权势和亲密关系,运用恰当的语言进行交际;而在网络交际中,网络交际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平等的。不用顾及对方的身份、地位,大胆倾诉心中的想法,并且,网民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网络语汇和生动传神及幽默风趣的情态符号语言。这种虚拟的网络交际空间形成了网络交际不同于日常交际的新交际环境。

网络交际语言范文2

(一)从网络交际话语的内容上看要注重文明健康。从话语学上说,网络社会中由网络交流而派生出的网络交际话语仍然是一种重要的交流工具,它不仅是现实话语范围的延伸,而且是现实话语功能的拓展。但从伦理学角度来看,话语包括网络交际话语更是思想境界和道德素质的直接体现,话语的粗俗化和庸俗化,说到底是一个人的精神、心灵粗俗的表现,是价值观粗俗化在话语上的具体反映。话语文明健康作为青少年基本的社会道德规范,不仅要求在现实人际交往中做到话语文明,而且在网络人际交往中也要话语文明。在我国13700万上网用户中,35岁以下网民人数占总数的82.5%,其中青少年是绝大多数,是网络交际话语的主体,然而有些青少年在网络文学、聊天室以及BBS论坛中毫不吝啬地贩卖信息,毫无节制地渲染暴力色彩,内容粗俗,格调低下,思想落后,意志颓废,必然会阻碍青少年道德建设步伐,给社会主义道德风尚以及网络交际话语环境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影响网络文化良性发展,最终也必然伤害网络和网民的公共利益。不仅如此,在现实生活中,网络交际话语的负面作用也可能直接影响到现实人际交往的关系,给现实人际交往带来心理障碍。中国自古以来就讲“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也就是说不符合伦理道德和文明礼仪的话语和行为在现实交际中不能出现。网络其实是现实社会的延续,青少年在进行网络交际话语交流时,其交流内容应当是积极向上、高雅健康、文明礼貌的,“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流方向,符合社会的正当共同利益,要有助于至少是不阻滞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不应当包含色情、暴力、封建迷信的内容或这些内容的影射与暗示”,遵守《网络文明道德公约》,共同构建绿色网络空间,形成良好的网络生态环境。

(二)从网络交际话语主体上看要尊重话权平等。平等是伦理学上的一个重要范畴,是人际和谐和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而在话语交流中也必须坚持平等原则。《世界人权宣言》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人人享有话语平等权利,这个重要伦理原则可以延伸至网络交际领域。网络交往有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交往主体的平等性。“不论对方是什么身份、地位、信仰、种族、性别,各种话题只要进入网络,就可以一同聊天,平等地去感知社会、了解社会。”从理论上说,每一个交往主体在人格和价值上都是平等的,它不受主体的政治地位、经济状况、文化程度、职业分工、地域差异、性别等因素的不同而不同,知识丰富、思维敏捷、挑战传统的当代青少年自然也不应该忽视和轻视网络主体的天然平等性。当然这种主体人格尊严和自我价值的平等需要通过网络交际话语表现出来。“网上交流的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交流中表现出语话特权,或盛气凌人或居高临下,不能强迫对方接受自己的意思表示。”这就要求青少年在网上交流(论坛、聊天室)时要谨慎发言,换位思考,要学会宽容,拒绝话语霸权。从宏观上来说,话语霸权表现为语种方面的不平等和特权,从微观上说就是话语主体在交往过程中把自己单方面的意见和思想强迫对方接受,这对对方来说是一种十分不公和无礼的行为。因此,从交互主体关系对等的伦理角度看,对方的意见和思想也必须得到同等的尊重,只有这样才能达成诚实互信的网络交际。

(三)从网络交际话语动机上看要立足诚意正心。诚意正心作为一种道德诉求,也就是所谓真诚。话语学家陈汝东先生认为,言语真诚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言语行为所反映的言语主体的动机和情感真实,不虚伪,即说写者的言语表达应与其实际心理一致;二是言语及时,即在言语交际过程中出于善良的动机,及时为交际对象提供必要的信息。真诚不是老实本分甚至懦弱无能的表现,它是人的一种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在慎独看来,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到“真诚”,真诚是一种真实不欺的美德。“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离娄上》)“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不苟》)“诚其意者,自修之首也。”(《大学章句》)“诚,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通书诚下》)。人们只有真诚地恪守一定社会的人伦道德,忠诚老实,言行一致,鄙弃虚伪,实事求是,才能真诚地按道德规范办事,进而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地。

针对网络交往中虚言谎话连篇、小道消息蔓延的不良现象,要求青少年充分发挥“真诚”的道德内在机制的作用,因为真诚是建立和维护正常的网络交际话语交际秩序的必要条件,是保持网络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它关涉到正义、公平、善恶、义利等多个道德范畴。慎独的“真诚”要求就是使青少年做到“以真诚的态度进行交流,为所要表达的信息提供正确合理的话语形式,动机与情感真实,不虚伪,不传播未经考证的虚假信息,不欺诈他人,不能有意或无意使交际对象产生误解。同时又不自欺,不说违心话,不打妄语,这样在构建自己与他人和谐网络人际的同时也使自己产生良好的内在道德感受,获得道德美感”。

(四)从网络交际话语角色上看端正自我身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人的行为与身份具有一致性,话语表达要符合特有的身份和角色。由于互联网络的到来,使人在现实社会和网络社会中穿梭游走,而真实性和虚拟性的不同特点造就了人在其中的不同表现。在现实社会中,人生就是一出戏,人的最重要属性就是社会属性,离开社会人便不能自存。在现实的物理世界中每一个人都有相应的社会角色,现实人际交往的话语与本人所扮演的社会角色之间保持一种协调关系。然而,网络是个虚拟世界,“网上人们所扮演的各种角色只能被视为一种虚拟的智能符号,人们所看到的和听到的形象、图像、文字和声音变成了数字的终端显现,这样人们只能在虚幻中与对方进行交流”。也就是说,网上角色的模糊化使得青少年和其他人群一样出现话语结构、话语风格、话语意趣与自己所担当的社会角色不一致甚至完全相反的现象,如话语低龄化、性别错乱化、职业模糊化等。话语符号中那些代表社会角色的词语,实际上是伦理角色的符号形态。反过来说,人际之间的伦理关系也体现在言语行为方面。青少年这个群体和其他人群一样,其本质属性是社会性,承担社会责任是他们的道德义务,遵守话语道德规范是他们的伦理诉求。无论是在网上还是网下,他们都不应忘记自己的真实身份,时刻把握自己的社会属性,在网络交际话语交流中尽量还原本我色彩,用适合自己性别和性格的话语说话,说符合自身身份和特点的话,摆正话语和角色的位置,不越位、不错位、不退位,做到话语方式与角色主体基本相符或完全相符。

网络交际语言范文3

关键词:网络交际语言 人际功能 平等关系 权势关系

一、引言

网络语言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日趋受到关注,研究涉及词汇学、语义学、语用学、社会学、心理学、美学等方面。目前, 对话语权力意志的研究侧重于机构话语中的权势现象,如法庭话语[1]等。秦秀白谈到网络交际中的权力分配[2]。然而以上研究缺乏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角度对网络语言所体现的权力意志进行分析,如虚拟语境中的权势、等同、距离的亲疏等。在功能语法框架中,话语的人际功能反映出人际距离的亲疏,体现交际参与者的身份和对事物的评价。人际功能主要由语气系统、情态系统、语调系统、人称和语气等来实现[3]。Brown & Gilman提出权势与同等两个概念[4]。Fasold将权势理解为“一个人对别人拥有一定程度的权势以至于能够控制那个人的行为[5]。”拥有权势者在年龄、经验、教育、财富、地位等方面具有优势,倾向于影响并控制他人。同等关系要求人们有一些共有的经历或社会特征如兴趣、年龄、职业等方面的相近。在交际中人们会有意调整自己的言语行为,以期减少摩擦,拉近交际双方的人际距离。

本文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语料来源于《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7》;汉语网络社区中的语言文本;《中国网络语言词典》等网络词典等,并尝试回答以下研究问题:(1)哪些网络交际语言可以体现交际主体间平等的人际关系?(2)哪些网络交际语言可以体现交际主体间不平等的权势关系?

二、语料分析

下文从功能语言学人际功能出发,试从称呼语、语气系统、交际参与角色三面逐一分析隐藏在网络交际语言背后的权力意志。

(一)称呼语

称呼语是指人们交谈时用以指代谈话对方的词语。称呼语能够指称交际双方由于社会地位、贫富阶层、年龄性别等不同所造成的权势差异, 或由于以上因素的相似所形成的亲近关系。称呼语的使用突出了交际双方的身份、地位、角色以及两者之间的亲疏关系,在建立和保持协商交际关系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称呼语可分为两类:人称代词称呼语和称呼代词称呼语。

1.人称代词称呼语

网络交际中没有特定的交际目的和主题,网络交际人员变动频繁以及权力上的平等导致网络语言中人称代词使用较为随意,如:“我”可以叫“偶”、“5”;“你”可以叫“U”;“它”可以叫“伊”。不拘一格的人称代词生动诙谐,缓解了因为面对陌生人所产生的不信任。然而也有例外,笔者发现语料中第二人称代词的使用和日常交际有明显不同,如例(1)中第二人称代词敬称“您”的使用:

(1)―― 你在哪儿上班呢?

―― 这跟您无关吧。

(2)―― 夏天的风,聊聊美食呗。

―― 我对您的话题不感兴趣。

在正式交际场合,称呼年长的、身份地位高的人用第二人称敬语“您”,反之使用“你”。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形式是意义的体现[3]。”因此发话人在转换称呼语的时候,必然是为实现一定的交际目的而进行的。例(1)与例(2)中,发话人为了拉大交际双方的距离,刻意使用“您”,目的显然不是为了表示尊敬,而是制造疏远的交谈气氛,以示自己对聊天对象的反感。

2.称呼代词称呼语

称呼代词的选择代表了交际双方不同的身份、地位和亲疏程度。张云辉[6]认为由于网络上交往的虚拟性,使得网络交际中人人平等,没有成就高低、职业贵贱和年龄长幼之分。人们在称呼代词的选择上不同于日常交际。如:

(3)―― 妹妹,哪儿人啊?

例(3)中称呼语的选择与日常交际差别极大。“妹妹”也许不具备血缘关系。网络成员通过这些用于熟络的平辈之间,表示亲昵、随便语义的第二人称称呼语来缩短交际双方熟悉的过程,消除隔阂、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

以网络交易中的称呼语“亲”为例:

“亲”是称呼语“亲爱的”的缩写。网络交易中卖家称呼买家为“亲”并不是指传统称呼中带有血缘关系的亲属或关系亲密的朋友,而是在网络交易这一特定语境中,为了故意拉近和买家之间的距离而选择的称呼语。“亲”比传统交易中的称呼更能让买家感受到温暖、亲切。称呼语“亲”拉近了双方的距离, 为双方的成功交易提供了可能性,使交易在一种热情、亲切、类似于面对面的氛围下进行。

(二)语气系统

网络语言的语气系统依附于现代汉语语气系统之上。网络语境中个人身份隐蔽,脱离了身份、等级等无形的制约,因此交际主体能够自由地表达语气。网络语言的人际功能同样可以通过语气词来实现。网民喜好采用大量的“拟声语气词”作为语气的修饰。这类拟声词多是情绪的抒发,用比较愉悦的字眼来传达笑声等,以表现和谐、明朗的沟通语气。网络语言的语气系统包括语气词、语气副词和语气词与标点符号的组合等。下文以一些网络语气词为例,分析网络主体间平等的权力关系如何通过语气系统体现。

1.“滴”

“滴”是“的”、“地”、“得”的变体,带有明显的调侃意味。在网络语境中“滴”可以传达特殊的人际意义,如:

(4)―― 女朋友是要呵护滴。

语气词是用以明确人际关系和调节人际距离的手段,多数网络语言语气词的使用旨在建立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例(4)中的“滴”制造出俏皮、逗趣的语气,勾勒了一个娇俏可爱的小女人神态,说明女性更注重通过语气词来确定与对方良好的人际互动。值得注意的是,“滴”不仅附着在词语或句子末尾,还可以自由在句子和词组中代替“的”、“地”、“得”的使用。如“偶滴个神!”语气词使用的随意性恰是网络交际主体权力平等,能够自由选择不同语气表达方式的体现。

2.“哈”

“哈”是网络中的一个高频句末语气词。“哈”除了表示笑声、加强语气、询问、劝说、请求等以外,还具有拉近网络主体人际距离的特殊作用。崔希亮[7]认为“语气词“哈”的作用之一是对发话人的话表示认同或附和,出现在话轮下家的“哈”是对交际另一方的呼应, 表达认同或随声附和。”Verderber指出:“善意和悦人的关系可以使听话人更加乐于倾听和接受发话人的观点[8]。”语气词“哈”通过以委婉的语气表达相似的观点来满际对象的心理需求,赢得对方的合作,如:

(5)―― 装备不够,这游戏没法升级。

―― 也是哈,得要出血买装备了。

与例(5)中“哈”共现的语言形式可以是“就是~”、“倒是~”,这是很典型的表达认同或附和的形式。“哈”显示了网络交际一方对另一方观点的尊重,建构了交际双方的同位心理,构成了双方的平等性。此外,语气词“哈”还兼有征求网络交际成员许可的含义,如:

(6)―― 今天群里可真热闹哈。

在例(6)中,“哈”不光是说给话轮上家听的, 也是说给群里所有网友听的,表达了缩短人际距离,增进网络主体间的亲密关系的意愿。发话人礼貌的态度照顾了所有人积极面子的需求,为进一步深入话题做好准备。

(三)交际参与角色

网络聊天的话语角色主要是说话者和受话者。说话者可以选择任何一个对象成为受话者,而被选中的人也有权选择拒绝成为受话者,拒绝的方式可以直接说“我不和陌生人聊”、“在忙”、“我讨厌你的头像”等;也可以是不做说明隐身、下线等。这些拒绝方式在日常交际中是极不礼貌的,但是在网络交际语境中,绝大多数人使用昵称匿名聊天,人们减少了日常交际中的顾忌,选择更直接、大胆的方式来表达。这也是网络交际主体权力平等的体现。

权力和话语的运作始终与权力交织在一起[9]。在网络交际中,话语权势者控制着话语的生产、主题、话论的分配与转换等,因而统治了整个网络交际,潜在的实施着权势。尽管网络作为新型的交际媒介,交际主体被赋予前所未有的平等性,但网络交际中依然存在不平等的权势关系。以QQ际为例:

QQ群的参与角色可分为:群主、资深群好友和普通群好友等。群主的日常事务包括规范言论、维持聊天秩序和制定群规则等,这体现了群主在QQ际中的主导地位。其蕴含的语义潜势为所有群好友必须提供符合群主要求的信息。群主不仅控制着网聊的序列话题而且控制着会话主题。资深群好友在QQ群中的时间较长,往往发言具备较大的号召力,是该QQ群的意见领袖。可见资深群好友在某种程度上也支配着QQ群聊天的话题范围。普通群好友在QQ群聊天中极少发言,长时间保持沉默。代表话语权的群主和资深群好友,以及放弃话语权的普通群好友折射出QQ际主体间不平等的权势关系。群主和资深群好友可以确定交际参与者、选择话题、控制话轮分配等,从而拉大了群主、资深群好友与普通群好友之间的权势距离。毫无疑问,QQ际不能体现网络交际主体之间平等的人际关系。

三、结语

通过分析网络交际语言所体现的人际关系亲疏,揭示了语气系统的使用是网络主体间权力平等的体现,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称呼语的使用和网络主体扮演的不同话语角色既可体现网络主体间平等的人际关系,也反映了网络交际中不平等的权势关系。本文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来研究网络语言现象,突破了仅从批评话语分析的角度阐释机构性话语权力的局限,有助于网络交际学等交叉学科的建立和研究,也有助于提高网民的网络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廖美珍.法庭语言技巧[M].北京: 法律出版社,2009.

[2]秦秀白.网语和网话[J].外语电化教学,2003(6):1-6.

[3]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 Edward Arnold,2000.

[4]Brown,Roger&Gilman,Albert.The Pronouns of Power and Solidarity[A].InT.A.Sebook.Style in Language[C].Cambridge:M.I.T.Press,1960.

[5]Fasold,R.The Sociolinguistics of Language[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1-4,122.

[6]张云辉.网络语言语法与语用研究[M].上海: 学林出版社,2010.

[7]崔希亮.语气词“哈”的情态意义和功能[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1(4):39-45.

网络交际语言范文4

论文摘要:在互联网交流中所使用的语言形式称为网络交际语言,随着网络交流的普及,这种原先只存在于网络之中的新语言现象就迅速发展开来了。目前对网络语言的研究大部分都局限于对网络语言的构词特点等层面的探讨,而对网络语言所折射出的社会文化,对社会群体的影响以及对汉英语言发展的影响这些方面的研究相比之下就少得多了。本文旨在通过探讨,进一步了解网络语言背后的文化心理特质,以便于社会文化工作更好地开展。

1.词汇的创新和变异

网络语言是通过网络来传播的,是网络的催生物,所以网络语言的发展与因特网的发展是同步的。据统计,目前网络交际中较常用的“网络语词”已超过2000条。

这中种被普遍使用的语言有什么特征呢?本文将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谈谈网络交际语言在构词,语法等方面最显著的一些特征。

首先,网络语言最明显的特征是词汇方面的创新与变异。这些新词主要通过缩写、谐音等形式构成,包罗万象。

1)缩略与简化:主要包括首字母缩略和截短词。

<1>首字母缩略

如汉语里,lp(老婆),bt(变态);

在英语里,bf(boyfriend),dl(download)。

<2>截短词

主要由汉语拼音或英语单词截短而成,如re(respond),ft(faint)等。

2)谐音字:谐音包括很多种,主要包括英语单词的谐音,字母谐音,数字谐音以及混合谐音。

<1>英语单词的谐音

如u(you),oic(oh,i see)等。

<2>字母谐音

主要是用字母谐音来简化某个词语,如gg(哥哥),tmd(他妈的)

<3>数字谐音

如886(拜拜了),7456(气死我了)

<4>混合谐音

顾名思义,就是汉字,英语,数字的混合谐音。

如b4(before),2night(tonight),3ku(thank you)

以往对网络语言构词特点的研究概述了网络交际语言的很多构词形式,比如说“汉字新词”、“旧词义变”、“谐音造词”、“字母缩写”等。这些构词形式所体现的网络语言的特点总的来说有以下几点:简洁随意,诙谐幽默,形象生动,灵活多变创造力强,影响大。

2.隐含的社会文化心态

网络语言产成的根源是什么呢?网络语言背后的文化心理特质又有哪些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

1)效率意识?节约时间和上网费用

改革开放的时代崇尚效率,市场经济的竞争促使人们注重效率,时间就是效率,速度就是效率。在网络的论坛和聊天室时,提高文字输入速度,主要是为了节约上网费用。网民群落对一部分汉语和英语词汇或句子进行改造,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使语言变得更加简单,以方便和适应网上交流。

2)平等意识?掩饰个人身份、年龄、性别和语言习惯

因为网络空间是虚拟世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在与别人进行交流时,无须甚至也无从考虑自身以及对方的年龄、学历、知识、社会地位、财富、外貌和健康状况等。但是,这些条件在现实的交流形式中往往是无可回避的。所以大多数人愿意以另一种专用的语言与人聊天交流,网络语言就应运而生。这样参与网络交流的人就可以处于一个相对平等的位置,与其他人进行任何问题的探讨

一般来说,年龄层次在18—25岁之间的学生阶级在网上比较受欢迎,所以在网上人们为了得到平等的待遇,有不少人的信息栏的信息并不真实。另外,网上女性比较受欢迎,一些男性为了寻求平等,借由线上的角色扮演成女性,来享受当女生的特权。

3)反叛意识?青少年蔑视传统,崇尚创新的反抗心理

网络语言的使用主体是青少年,这是一个生理心理都迅速发展且矛盾重重的群体,凸显个性,追求创新、寻求刺激也因之成为青少年共同的人格特征。

青年人特有的反传统性、对权威以及一切固化的标准的鄙视、拒绝和挑战,提供了语言不断裂变的永恒动能和无限可能。青年人用语的不规范,一是由于他们的好奇心理,普遍地寻求刺激;二是现在的教育体制的负面影响,学校一味地追求升学率,致使学生思想上的过分紧张和压抑,也促使他们寻求另类的语言表达,以获得内心压力的释放和解脱。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青年人常常希望自己成熟,获得一种成人感,因此,他们常以出格的表达来达到一种放松,并期望以此体验一种快意。

4)崇“洋”意识?社会时尚和从众

向西方的学习我们民族从上个世纪初就开始了,改革开放是有一个高潮,程度更深范围更广,对外语的学习也更为重要,西语(主要是英语)成为先进科学技术的语言标志。在网民中,学历层次越高,他们受外文化的影响就越大。社会主导文化理念中对外语学习和外文化吸收的重视,对人们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人们普遍形成了崇尚外语和外文化的观念。因而,在网络交际中,使用外语已成为一种时尚,特别是那些学历层次较高的网民,以此来展示自己的文化个性和文化身份。由此,出现了大量的英文缩略语、缩略短语、缩略句以及汉、英、数字夹杂的变异组合。

5)表现意识?网络为网民的民间智慧提供了客观条件和话语阵地

在网络上,用新奇而有趣的语言,比较容易吸引别的网友的注意;网络上的交流多为简单的短文,没有什么回味的余地,而在这些细节上动些脑筋就成为了让文章更为耐读的一种方法。常见的如“一见(键)钟情”,“一往(网)情深”,“可爱(可怜没人爱)”,“讨厌(讨人喜爱白看不厌)”,“天才(天生的蠢材)”等等需要一番思考才能明白其中意思的词汇。

3.对英语发展的影响

英语的网络语言主要表现在大量新词的涌现,例如赋予已有词汇新的意义;给已有的词汇加上与网络有关的前后缀,如e—life(电子生活);组合已有词汇,如net worm(网虫);缩略和简化,如u(you),gr8(great),d u wnt 2 go out 2nite?(do you want togo out tonight?)等。这些变异也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英语语言语法的正规性,这点与汉语是大同小异的。

据报道,“全球网络语言中,90%是英语,5%是法语,另5%是其他语种。”现在,英语已经成为通用的语言,各国学习英语、使用英语的人数越来越多。网络的出现更促进了这个趋势。在icq上与外国人交流,都是使用英语。所以随着网络语言的发展,英语的统治地位将会越来越坚固。

但是大量英语新词的出现也会给各国英语学习者带来很多不便。传统的英语学习者都是通过课堂正规的语法学习来学习英语的。而对于一些没有经过系统学习的人来说,在网上受到英语的熏陶,有些往往并不纯正,如上述的例子d u wnt 2 go out 2nite?(do you want to go out tonight?)这样的情况就容易误导英语学习者。特别是一些青少年阶层,刚接触英语不久,对英语这种语言还掌握得不是很牢固,所以这种网络交流很影响他们学习英语。不知道若干年以后,非英语国家的英语学习者所掌握的英语还是不是传统的英语。

参考文献:

[1]陈晓浒.网络语言中的语词类型、特点及趋势.南京晓庄学院学报.第17卷第3期.2001

[2]高帆..网络英语新词语及其构词特点.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4年9月.2004

网络交际语言范文5

[论文摘要] 网络语言是与网络伴生的新的语言现象,呈现出鲜明的特点。网络语言的特点和性质决定了其在社会语言生活中的地位。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8年2月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1月17日,我国上网用户人数已达到2.1亿人。这个庞大的数字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网络的飞速发展催生了新的表达语言——网络语言。同时,随着网民的不断增加,网络语言对社会语言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

何谓网络语言?不同研究者的解释不完全相同。张云辉先生指出:“何为网络语言?总的来说指四种情形。第一种,和互联网有关的专业术语,如登陆、主页、病毒、域名;第二种,网络新闻使用的语言;第三种,网络文学使用的语言;第四种,网络聊天室以及论坛中使用的语言”[1]。在此,可以将张云辉先生所说的四种情形作以下归纳:第一种是关于网络的语言;第二种和第三种是网络传播语;第四种是网络交际语。“关于网络的语言”属于广义的网络语言,这种语言是用全民语言材料来说明与计算机和网络有关的事物和现象,属于共同语范畴。“网络传播语”则是受全民语言和网络交际语共同影响的语言形式。而“网络交际语”为一般所说的网络语言的核心部分,亦为本文讨论的立足点。

有人认为网络语言污染全民语言,应该坚决抵制;有人认为网络语言新颖活泼,可以提倡;有人认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应让其自我淘汰,自然发展;还有人认为应该对其加强管理,适当规范。笔者认为,造成以上不同意见的根本原因在于人们目前还没有明确认识网络语言的性质,因而还不能在社会语言生活中对网络语言进行准确定位。因此,要正确认识网络语言的作用,引导网络语言的健康发展,从而使人们更准确更有效地利用网络语言,首要的任务是明确网络语言的地位。

一、网络语言的特点

网络语言是与网络伴生的新的语言现象,它既继承了全民交际语的基本成分和构成规则,又突破了传统语言的表达形式,具有明显的反传统和非规范的色彩,呈现出鲜明的特点,可概括如下:

(一)简洁性与创新性

网络是网络语汇产生的载体。由于物质条件的限制,网民在通过网络进行交流时,有些心情、语气、感受、表情的正常表达受到限制,同时,由于上网时间和费用等方面的问题,网民在进行语言输入时必须讲究效率,语符输入必须尽可能地方便快捷。为此,网民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创造出大量的数字符号以及缩写形式,如756(辛苦了)、7731(心心相印)、918(加油吧)等。很显然,敲击几个数字远比输汉字方便快捷。再如tanstaafl(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there are nosuch thing as afree lunch)、rotfl(笑得在地上打滚rolling on thefloor laughing),这种表达方式既体现了简洁性,也显示了创新性。

(二)谐趣性与戏谑性

计算机领域有一句名言:information wants to befree(信息渴望自由)。解放信息是网络的宗旨,自由开放是网络的精神。现代人面临各方面的压力较大,网络为他们提供了一条宣泄的渠道,他们在网络上往往表现出无奈与诙谐,由此创造出许多幽默的网络词语。如“神童”(神经病儿童)、“讨厌”(讨人喜欢,百看不厌)、“气质”(孩子气,神经质)、“贤惠”(闲闲的什么都不会)、“偶像”(呕吐的对象)、“286”(脑子转的慢像台286的旧电脑一样)、“菜鸟”(网络新手)等。而“大虾”一词则更为典型,其本意指网络高手,在网上助人为乐的“大侠”,但如此称呼似乎太过严肃,于是戏称为“大虾”,同时也形容这些网络高手整天趴在电脑前像一只“弓着背”的“大虾”。

(三)含蓄性与粗俗性

网络语言中常出现数字谐音表意现象,如:687(对不起)、5203344587(我爱你生生世世不变心)等。中国人一般不直接说“我错了”而是委婉地说“不好意思”或“对不起”,网络语汇中的数字谐音正符合中国人这种委婉含蓄的心理。但是在网络语言的表达中也出现了粗俗化和轻佻性的语言杂质,例如,bt(变态)、53550(我想吻吻你)、5408740(我是你爸气死你)等,对于这种不文明语汇的出现,应予以重视并加以制止,以引导净化网络语汇,形成文明清洁的语言风气[2]。

(四)陌生化与易变性

网络语汇的陌生化与易变性在网络时尚用语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它们在构词上虽未跳出旧有构词方式,但在选用语素、选用简洁形式上却大作文章。这些构词语素不具有大众认同性,因而给人以新鲜刺激的阅读和思维感受。例如,“无厘头”是广东佛山等地粤语俗语“没来由”之义,指一个人说话做事无明确目的、无中心、无逻辑,令人难以理解,这就给人一种陌生化的感觉,并由此派生出“无厘头文化”等。另外,网络用语具有时尚新颖特色,而时尚本身又意味着短暂易变,因此,网络语汇即具有易变性特点。从“小资、布波族、if族”三个词语的更迭就可以看出这一特点。三词都曾经用以指引领潮流的一类人,小资是指既有一定经济基础,又讲求生活质量、追求精神享受的人;布波族则是“小资的小资”;if族除具有英语、诚信等基本技能和素质外,还具有国际化的视野,具有一技之长和积极向上的精神,成为取代布波族的新的职业风尚。因此,有人在网上宣称“if来了,请千万别再提布波”也正是迎合了时尚的易变的特点。

(五)非明晰性与不确定性

非明晰性与不确定性在数字谐音词和字母缩略语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如“猫”,如果不了解网络词语和英语的人很难明确这是“调制解调器(modem)”的意思。又如,ca既可指“certificate authority(权威认证)”,又可指“computer associates(计算机协会)”;同一个数字“2”可表示“爱”也可表示“饿”,不在特定的语境下很难明确其意义。这些都表明网络语言具有非明晰性和不确定性。

二、网络语言的性质

(一)网络语言是一种社会方言

网络语言是网络信息技术应用的伴生物。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网络信息技术开始进入人们的生活,于是出现了首批网民,即一个以15到25岁的青年学生为主体的特殊群体,最先创造并使用网络语言的正是这群个性张扬的年轻人。随着网络应用范围的日益扩大,网民的社会构成成分也越来越复杂,但新增的网民仍然是以青年学生为主体,这个特定的人群仍然是网络语言的主要使用者和新的网络语言成分的创作者。因此,网络语言的使用者是一群特殊的社会集团,和行业语、政治集团语等社会集团语一样,网络语言也是一种社会方言。网络语言具有一切社会方言所具有的共同特征:第一,一般不在全民的日常生活中使用,只在特定的场合和范围内使用。网络语言一般仅在网民中使用,并且往往只用于网络交际。第二,很少有属于自己的专门的语法和语音形式,引人注目的通常是一些特殊的语汇。

除极少数情况,网络语言和普通语言在语法和语音方面没有太大的差异。第三,所有的语汇都是用全民语言或其他语言的材料构成,并且赋予了专门和特殊的含义。尽管网络语言的表现形式千奇百怪,但其构成成分不外乎是以汉语普通话及方言或英语等人们熟悉的语言材料为基础进行变化或变形改造而成的。因此,可以明确,网络语言是一种虚拟空间的社会方言,这种社会方言包括行业语和习惯语。网络语言的很多专业术语跟网络技术密切相关,是特定的行业语。网民之间聊天交流的语言,有些是跟使用者的喜好、习惯有关的,是在网络虚拟空间“生存”的特定居民的习惯语。从这种意义上来说,网络语言的最根本的性质是它的社会方言性质。

(二)网络语言是一种“指头语言”

传统言语交际的主要方式有两种: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书面交际的方式是发话人将所要说的话用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传给听话人,这种交际方式具有“延时性”的特点,发话人有充足的时间组织语言,使话语表达尽量规范、完美。口头交际是发话人和听话人采用口头发音的方式进行的语音交流,这种交际方式具有“即时性”的特点。在口语交际过程中,可供发话人组织语言的时间并不多,因而口语交际比较灵活多变,规范性相对较差,但口语交际一般是“吾口说吾心”,发话人可以直接说出心中所想,因此表达的形式和表达的内容之间一般不会出现较大的误差。网络言语交际则与传统的言语交际有着一定的不同。从形式上看,网络语言形式和书面语言形式相类似,而网络语言(特别是聊天室语言)具有“即时性”的特点,这一点又和口语交际相类似。但是,网络语言和口语交际不同的是,在网络交际中,发话人无法直接用口头发音的方式组织话语,只能通过敲击键盘进行话语输入。这使发话人在发话时受到种种条件的制约,如网络和计算机运行速度的制约、电脑操作系统和文字输入法的制约、键盘操作者本人的操作技术和操作熟练程度的制约等。为了保证网络交际的顺利进行,发话人必然设法使话语变得尽可能简洁。同时,交际的即时性不可能给发话人很多组织话语和修改输入错误的时间,这使网络语言中难免存在大量的讹误表达式。网络交际主要是通过手指敲击键盘来完成的,网络语言的种种特点绝大多数是这种交际方式带来的结果,因此可将网络语言看成是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之外的另一种语言——“指头语言”。

(三)网络语言是一种“视觉语言”

从话语接收的角度来看,普通口语是一种听觉语言,受话人通常是通过声音来理解意义的。普通的书面语虽然以文字的形式作用于人们的视觉,但由于传统纸质媒介的局限性,人们在理解书面语时总是要考虑书面文字符号本身的形音义的关系,在话语的理解过程中,一般不会单由字形符号本身产生意义联想,因此,普通书面语还不能说是一种完全意义上的“视觉语言”。在网络领域,符号的视觉形象性得到了强化,有很多符号,其形象本身就很容易让人产生意义的联想。例如,“<@-@>”很像醉汉的眼神,表示醉了;“zzzzz……”自然会让人联想到熟睡时的呼吸状态,表示睡觉;“^-^”则是一副眯着眼睛笑的表情。这些符号生动、活泼、有趣且表意明确,在网络交际中很受欢迎,而键盘的使用又为这些符号的输入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因而在网络交际中类似的符号使用频率极高。这使网络语言成为和普通口语这种听觉语言有着较大不同的“视觉语言”。

三、网络语言在语言生活中的地位

网络语言的特点和性质决定网络语言在社会语言生活中的地位。网络世界是一个精神上自由,技术上受到一定限制的世界。就精神方面而言,网络世界是一个包容性极强的虚拟世界,现实世界中的一切规范和标准在此都会失去原有的作用。在这个世界中,网民们追求个性,求新猎异,充分享受着没有规则、没有仲裁机构、天马行空的交往自由。但网络世界又是对物质技术依赖较强的世界,网民在上网交流时会受到物质设备、技术条件乃至经济条件的限制。因此,网络语言实际上是自由与限制双重作用的结果,这决定了网络语言在网络这个特定的世界中相对于普通表达方式而言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首先,简洁性的表达有利于提高文字输入的速度,这对作为“指头语言”的网络交际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这不仅使交际双方能够及时快速地交流信息,还可以节约上网时间和上网费用;其次,谐趣性与戏谑性有利于创造活泼和轻松的交际氛围,增强交际的趣味性,使交际者充分享受精神上的自由与愉悦;再次,由于网络语言是一种视觉语言,在交际过程中使用一些形象性的符号,不仅可以丰富交际者的想像力和幽默感,而且可以减少字符输入,提高交际效率。

但是,网络语言自身存在的缺陷也十分明显。词语形式的陌生化和意义的非明晰性,使网络语言无法为语言社会多数成员所掌握;而语汇使用和话语表达方式的易变性也影响网络语言自身的稳定;戏谑和粗俗的言语风格又使网络语言无法在正式(或庄重)的交际场合下使用。作为一种社会方言,网络语言只是可供网民自由宣泄和倾诉的工具,很难成为全民的交际语言。即使是那些在网上充分享受虚拟世界中网络语言带来的便捷、自由与快乐的网民在现实世界中也很少(甚至是无法)使用网络语言进行交流。对此,史钟锋、郭笃凌等人曾就网络语言使用的场合及使用频率进行过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使用网络语言最多的地方是各类聊天室,占63%,其余较多的依次是,qq为59%,bbs为43%,网络游戏为34%,博客为28%,msn为20%,网易泡泡为16%。只在网上使用的占73%,网上网下都使用的占18%”[3]。这个结果基本上反映了网络语言在社会语言生活中的实际地位。

任何社会方言都不会孤立地存在于全民交际语之外,而是会和全民交际语产生密切的联系且相互之间会发生渗透和影响,网络语言也不例外。随着网络的普及、网民的不断增加,网络文化对人们的社会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网络语言的大众化程度也越来越高,网络语言的许多表达方式——尤其是网络语汇逐渐地进入全民的交际语言当中,并且发挥特殊的交际作用。一些在网络中常用的词语在现实生活的日常交际中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可以预见,

在不久的将来,这些词语将会成为全民语汇的一部分。但是从整体上来看,网络语言具有反传统和非规范性的特征,因此,人们对待网络语言应该采取正确的态度和处理方式。由于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交际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对网络语言应该持灵活的态度。虚拟的网络世界是网络语言存在和发展的空间,网民在其中可以利用网络语言充分展示自己的才情,张扬自己的个性,因此,在虚拟世界中,应对网络语言抱宽容的态度,给予其充分发展的自由,没有必要给其设置约束的标准或人为的障碍。但在现实世界,则应对网络语言抱审慎的态度。现实世界是一个讲究秩序和规则的世界,尽管在现实交际中,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人们可以使用网络语言来增强特定的表达效果,全民语言也可以吸收网络语言中的一些有效表达成分来丰富自己的表达手段,但这一切应在规范的方式下进行,不能让网络语言对全民语言造成大的冲击,否则会扰乱全民语言的规则,损害全民语言的纯洁性。但是,以网络为特征的信息时代给社会交际带来的新的需求,使人们对网络语言进入全民交际语不能一概加以拒绝,因此,应把好网络语言进入全民交际语的关口,认真研究相关现象和有关问题,对吸收网络语言进入日常语言交际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并根据相关的原则加以规范。

网络语言是随网络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应对网络语言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正确的评价。网络语言诸方面的问题是语言应用中实际存在的,只有通过研究才能扬其长避其短,充分发挥网络语言的优势,引导其健康良性发展。网络语言在不断进步,其中的负面影响将逐步减少。网络语言也会经历优胜劣汰的过程,只要对网络语言进行准确定位,引导其正确发挥作用,网络语言的生命力将是无穷的。

[参考文献]

[1]张云辉.网络语言的词汇语法特征[j].中国语文,2007,(6).

网络交际语言范文6

    [论文摘要]网络交际是人类社会发展到21世纪初,伴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而在网络上产生的一种新型的人际互动模式。网上的交际者只有掌握网络交际的语用特点和语用原则才能超越时空,在虚拟的环境中成功地与他人进行交流,使网络交际达到一定的艺术效果。虽然网络语言有强大的生命力,但是发展中也存在问题,这需要合理的规范才能推动网络语言的迅速发展。

    网络交际是伴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而在网络上产生的一种新型的人际互动模式,这与传统的现实社会中的言语交际相比具有不同的感受和趣味,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隔阂,促成了地球村的形成,让人类可以不受时空限制进行沟通,这样网络传播就别具一番风味。倘若你初涉网络,除非有破译密码的人才,否则是绝对弄不明自网络语言代表的真正含义。因此,在这个数字化信息时代,要想赶上时代的步伐,了解网络交际的语言会使自己的语言随时进行新陈代谢。

    一、网络交际的语用特点

    网络交际要达到一定的艺术效果,语言运用有其自身的特点和非常的魅力,这要求我们要把握网络交际的语用规律,获取最佳的交际效果。具体来说,网络交际的语用策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言简意丰

    通过网络进行人际交往是流动性强、节奏快的现代社会生话在现代高科技背景下的一种必然选择。这种新型的人际互动,实质上是文本化的口I语交际,但速度远低于以语音为媒介的口语交际,同时交际的时间越长,交际成本越高。为此语言表达尽量简洁丰富话不在多达意就行避兔太多冗余无用的信息,以加快交际的速度。比如网络语言的一些专业词汇“灌水”,指上网者为了增加自己的经验伯而写一些简单无趣的文章发表在BBS上,往往浪费很多的公共空间,使得好像遭(口)水淹了一样。经常灌水的人称为“水手”,“潜水”指那此在BBS上开了私人聊人室,只和少数人聊人而不接受别人加入的“秘密交谈”。“打铁”指往BBS和聊人室里发帖子(文章);“板砖”指BBS里用于互相辨认和攻击别人的帖子。同时合理地使用各类表意明确的缩略语符合网络交际经济简洁的语用要求,提高交际的效率。从交际的效果来看,网络交际的语言简洁,但信息容量大,能提高交际效率、降低交际成本,比较符合网民趋新求异的心理,其实在网上已经取得了“约定俗成”的合法地位。一个新网民对铺人盖地、五花八门的缩略语可能会感到无所适从,但是妙用缩略语是网络交际语用的一种艺术手段,学会缩略语的使用规则,也是顺利进行网络交际的“须知”。

    2.诙谐有趣

    网络交际的语境是虑拟的,在网上进行交际的人们可以暂时忘却身份、地位等角色的束缚,甚至对现实社会中的一此条条框框的羁绊也可以置之一旁。在这个自由打写的空间里,只要不违背网络交际的一般规则,你就可以淋漓尽致地展示个性,挥洒真情。在这个特殊的环境里,形成了网络交际诙诺幽默的风格。一个成功的网上交际者,不仪须解其“风情”,而且还得领其“风骚”。在语言技巧上,网络交际诙谐的风格主要表现在“曲说”。随意肢解词义,进行趣味解释。对词语原有的理性意义和色彩意义进行改造、“提炼”。如“你真是个善良、有气质、可爱的MM,很有可能成为虫虫们的超级偶像。”这句话看似褒扬赞誉之词,实际上则极尽贬斥之意。“善良”=“善变又没人良”,“可爱”=“可怜没人爱”,“有气质”的“偶像”则是“孩子气、神经质”的“令人作呕的对象”,"MM"=妹妹”的“美称”再如“哦,你真讨厌”中的“讨厌”=“讨人喜欢百看不厌”。这种表达营造了网上随意、轻松的交际氛围,也反映了网民们刻意创新的网上语用取向。

    3.形象传神

    在网络交际中,表达一方无从依赖语境、副语言和体态语的辅助来弥补文字符写系统的不足,同时接受一方也只能根据对方给出的文字符写进行意义解码。单一的视觉渠道对所传递的信息还不到总信息的一半,剩下的一大半则要靠非言语符写来传递。正是网络交际的这一缺陷,促使网络交际的语用不断强化自身的交际效果。所以增强文字符写的形象性,挖掘文字符写的感性表意功能,是网络交际语用艺术的一种手法。常见的文字符写有辞格妙用、脸谱符写以及一此传神的动词等。如妙用的辞格:Zzzz…是指在睡觉;"H”是“爱吃”;?F?为“爱护”;"666"指“溜溜溜”表示想逃跑。还有一此脸谱符写,如“:)”是指大声地笑;“*—*‘”是指不好意思,表示谦逊;“:=Q”表示“向你吐舌头乐”。还有比较传神的动词,如“呵呵,不行了,得闪了,回头接着拍”中的“闪”字则形象地再现一个“不负责任,匆忙脱身逃跑”的人的动作,“拍”就是挖空心思写帖子,这一字把一个坐在电脑前抓耳挠腮、神情专注的地敲打键盘的人物刻画得话灵话现、这此妙趣横生的表意符号都可以通过键盘快捷地输出,并进行灵话多样的组合,从而惟妙惟肖描摹网上交际者那此难以用文字表达的情感和体态语,更为网络文字交际的的单一性渠道抹上了一道靓丽的色彩,使网络交际语用显得更为生动、鲜话、有趣。

    4.杂糅绘意

    中文网络语言是以汉字为基础的,但是它同时又揉合了数字、英文以及其他一此特征符写。为了表达的方便与形象,所以常常用一此数字、符写来“组词”,比如“94"指“就是”;"771”指“亲亲我”;"8147"指“不要生气”;"7456"指“气死我了”。由于网络的无国界性,英文对中文网络语言的影响也不少,所以出现了由英文和数字混合组成的网络语言,如“B4"指"Before" , "4U;指"for you","4ever"指"FOreVer(永远)”。因此网络语言表达出了更加丰富、生动、形象的含义。

    二、网络交际的语用原则

    言语交际必须遵循一定的语用原则,网络交际也是如此虽然交际者是在特定的虑拟空间进行交际,但也不能超越公众约定俗成的标准和原则。

    1.言语道德原则

    在现实社会交际中,人们一般都能用言语道德准则规范自己的言语行为,但是在网络这一虑拟的区域里,一切附加在交际者身上的社会特征都被网络所隐匿有关规范人们行为的准则在网上也被逾越、被忽视。于是网络交际似乎成为一个可以随意言说的场合,言语道德逐渐沦丧。网络交际场所几乎成了粗话、脏话等语言垃圾的投放站。网络信息扩散速度快、范围广,所造成的危害比现实iit界中的危害大得多。从现实的形式来看,网络交际行为纯粹是单个人的所为,缺少现实有效的监督机制。因此,根本的办法就是提高在线网民的道德索质。网络交际的语用主体能自觉遵守言语道德准则的要求,一个纯洁的网络交际空间就会形成。

    2.平等原则

    网络交际中的平等原则指的是交际者在交际过程中应自觉淡化自身的现实身份色彩,来持平民理念,以一种平等的心态进入交际。现实人际交往中人的地位、角色等重要的社会属性在网络交际这个虑拟空间里隐退幕后。人们在这里可以除去各种各样的“而具”,轻轻松松地展示真我。在网络交际中一切交际者现实社会身份、地位的符写—社会称谓都让位于一种特殊的“网上身份证”:各种具有隐匿性的昵称、戏称。平等在网络交际中似乎是一个绝对的原则,一个懂得如何在网上自始至终贯彻语用平等原则的人,才有可能成为成功的网上交际者。

    三、网络交际的语用规范与发展

    随着网络交流的普及,一此新兴的网络语言正逐步影响着人们的生话,网络交流现己成为人们生话中的一部分。网络语言的存在、发展及规范一自是从事语言的研究者所关注的问题。

    1.网络语言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网络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群体用语,它能满足网民交际的需要。网络语言已经成为年径人在网上彼此交流的最基本、最常用的符号成了他们表现其个性的一种标志、网络语言是语言中的话跃部分,是语言多样化的具体体现,是整个人类语言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群体有着不可低估的创新能力,总在不断地创造属于他们的丰富、鲜话的词语,并且非常迅速地传播、流行开来。语言的多样化在很大程度上是要靠新词新语这此话跃部分来实现的。总之,网络语言的存在是合理而必要的。

    2.网络语言的发展性

    一种语言的存在关键是看它是否具有生命力。语言是话的、变化的、一直处于发展中的。网络上冒出的新词汇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生命力。如果那些充满话力的网络语言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约定俗成后我们就可以接受。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是我们这个网络时代的反映,同时它也能丰富中国的语言文字,有利于我们的语言专家从事收集新词汇的下作。人类的每一种文化的兴起都会带来一些新的词汇,网络语言的产生与其说是为了迎合新一代的需要,倒不如说是语言发展历史的必要。事实上,一种语言只要在为人类的交际服务,就是话的、变化的语言,就必然会随时进行新陈代谢。任何社会,只要它不是一个完全封闭的社会,只要它还在不断地进步,就必然会经常出现新的词语。更新是事物的生命力所在,只有更新,才能推动语言的发展。基于此,我们有理由相信,网络语言会逐渐地丰富、成热起来。

网络交际语言范文7

[论文摘要]网络语言是网民们广泛使用于论坛和聊天室的一种基于规范汉语的语言变异形式。网络语言的产生及流行是社会发展与网民群体心理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从社会外部原因、群体内部原因、语言心理三个方面对网络语言的产生及流行原因进行深入分析,以期更全面的看待网络语言的形成,为如何对待网络语言提供更深层次的认知角度。

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发展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事物、新概念层出不穷,人们的思维愈来愈细致复杂,这些都会向交际提出新的要求;不同社会的联系、交往、接触也必然会推进语言的发展。[1]网络语言作为一种言语现象,其形成及被广泛使用与时代、社会、文化均有着密切的联系。简言之,网络语言无论其“语言”的身份是否得以承认,但作为一定社会群体的一种言语现象,依然是语言和社会共变的结果。本文拟从社会外部原因、群体内部原因、语言心理三个方面对网络语言的产生及流行做简要分析。

一、社会外部原因

对社会外部原因的分析,网络语言研究者们达成了比较一致的看法,依据吉林大学吕明臣教授在《网络语言研究》一书中的概括,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中国网络时代的到来提供了产生网络语言的物质载体

网络语言是产生于网络并广泛使用于网络交际与网络表达的一种语言变异形式,因此,网络的出现是网络语言产生的首要前提和物质基础。WWW.133229.COm互联网最早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繁荣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互联网(internet)被誉为是20世纪末最激动人心的事情。互联网1989年开始进入我国,从而揭开了中国网络时代到来的历史序幕。1994年4月中国正式加入国际互联网,从此,中国计算机网络用户经常坐在屏幕前进行沟通。起初,由于对这种“无声”的即时交流方式的不适应,加之“说话”的速度要求与文字输入较慢的矛盾,“词不达意”或“言者无心听者有意”的情景常常发生;为了消除这些矛盾,维护交际的顺利进行,经过网络用户的不断实践,网络上就渐渐形成了自己的语言形式,这就是网络语言。网络为网络语言的形成提供了物质载体。

2.网络提供了产生网络语言的最佳环境

“网络这种工具本身提供给人们很多创造语言的灵感。网络语言的创造是充分利用、又只是利用键盘提供的符号系统和拼音输入法的结果。”[2]当人们用汉字、数字、符号、字母来尽情组合、改造词语,甚至用谐音、怪词、错字、别字来玩语言游戏的时候,享受到的是一种创造的快乐和一种打破传统语言规范的犯禁的快感。网络世界没有现实世界的复杂规则,人们可以而且也试图在网络中忘记自己的真实身份,忽视交际双方的年龄、性别、职业,不必担心自己因为说错话而导致人身伤害或遭致种种麻烦。在网上,人们很容易将本性表露出来,少了伪装,多了轻松和自然,这也正是网络语言使用的最佳环境“。可以这样说,除了现实性,网络给了网民最大限度的交际自由,使他们在网络世界里可以任意创造富有鲜明个性特点的语言形式。”[3]

3.中国改革开放提供了产生网络语言的社会背景

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社会的分化、统一、相互接触也会相应地引起语言的分化、统一和接触,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发展,观念的变革及新鲜事物的出现都会在语言中反映出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呈现出政治民主、经济繁荣、文化交流活动空前活跃的整体局面,新事物、新观念的层出不穷,这是网民们乐于创造、敢于创造、便于创造的重要的社会背景。网络语言的重要特点就是与传统语言不一样,就是标新立异,就是求新求异。如果缺乏宽松的社会环境,网民们哪敢放开思路、张扬个性,去大胆创造形形色色的网络语言呢?如果没有广泛的文化交流,外语中的某些表达法又怎能运用到网络语言中来呢?

4.人们文化素质的提升为网络语言的产生提供了保证

网络交际的实现依赖于计算机这一物质基础。网络和计算机都是现代科技发展的产物。网络语言主要出现在网络论坛、网络留言板和虚拟聊天室中,受制于特定的交际环境。这一交际环境要求使用者必须懂电脑、必须会上网、必须能顺利的完成文字和符号输入、必须多少懂点外语。而当今中国会使用网络语言的大部分正是具备中等或中等以上文化程度、并且略懂外语的年轻人。这批年轻人相对于他们的父辈来说,其文化素质普遍提升了,这就为网络语言的产生提供了保证。

5.计算机汉字输入法的制约是网络语言产生的重要因素

由于汉字的特殊性,输入电脑并不像英语那样简单。计算机汉字输入法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笔画输入法,如五笔字型和台湾的仓颉码等;一类是拼音输入法,如全拼输入法和智能abc输入法。笔画输入法输入汉字时重码率较低,但因为这种输入法常将汉字拆成100-200个字根,较难掌握,需经过专门训练;因此,大多数网民均使用汉语拼音输入法。汉语拼音输入汉字的弊病是重码率较高,在网络交际过程中,需要选用的字或词很难找到,网民们没有耐心打准确的字,于是使用大量的同音字词代替,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网民公认的词汇形式。如用“斑竹”代替“版主”,用“幽香”代替“邮箱”,用“青筋”代替“请进”。“斑竹、幽香、青筋”都是网民们使用智能abc输入汉语拼音“banzhu/youxiang/qingjin”直接跳出的词语。网民们并不追究这些错误,他们追求交际中能为交际双方理解就可以了。

二、群体内部原因

外部社会原因是网络语言得以产生的外在条件。除此而外,网络语言的产生还有网民这一特殊群体的内部动因,这种内部动因一方面突出的表现为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接受与认同,无论这种接受是自发的,还是自觉的;另一方面表现为浅阅读时代图像文化形成的对表象思维的依赖。

1.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追求自我、张扬个性、蔑视传统、崇尚创新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盛行于西方世界的泛文化思潮,也是对现代文化哲学和精神价值取向进行批判和解构的一种哲学思维方式和态度。后现代主义思潮在语言学、哲学和一般知识论中产生了深远影响。后现代主义突出人的个体性、主观性、个体间的协同性、实用性;在一系列问题上都离经叛道,突出自我表现,蔑视社会认同;反对理性和逻辑作用,强调非理性和潜意识作用;反对权威和人为中心,主张无政府主义和返朴归真;反对一元论,主张多元论;反对本质主义和基础主义,主张描述现象、解释学和解构主义;反对哲学、终极和绝对,主张多标准、多规则、多模式和相对主义;反对群体意识,主张个体主义和纵欲。

80年代后期,后现代主义在中国悄然登场,导致了我国新型“现代人”的出现——即所谓的80后、90后。他们通过无孔不入的大众媒介接触,对后现代主义思潮进行有意无意的接受与认同。需要注意的是,我国互联网的开始普及始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权威统计报告显示,1997年以来,我国网民以高中及以下学历的青少年网民为主,这一情况的年龄描述实际上即为我国网民目前主要以80后、90后为主(随着社会的发展,网民年龄结构上将呈现更大的包容性,80后、90后作为现在互联网的主要使用者,他们将持续作为一股重要力量,和他们之后的青少年共同分享网络资源,80后、90后在网络使用上的共存就是这样形成的)。这实际上是说,作为互联网使用的重要力量,80后、90后是携带着与之几乎同时出现的弥漫于中国社会的后现代主义思潮而步入网络交际的快车道的。后现代主义的颠覆、解构、张扬与去标准化的多元追求是网络语言产生的内驱力量。

2.浅阅读时代图像文化对思维习惯与表达习惯的影响

简单来讲,浅阅读就是以简单轻松、不做过多思考的方式进行的一种较为浅层次的阅读,这种阅读有时甚至以娱乐性为终极追求。浅阅读主要表现为:一是流行所谓的“读图时代”,二是鼓吹所谓的“速读”和“缩读”,三是鼓吹“时尚阅读”和“轻松阅读”。这里的读图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赏画”,而是指插上零碎文字的图片、卡通、动漫等图书。事实上,随着浅阅读时代的来临,读图已经不仅仅指读“图书”,也指依据严肃的文字文本制作的视频文本。如现代年轻人不愿意阅读需要充分调动思考和想象的文学名著而热衷于看经过名著改拍而成的影视剧作,这也是一种读图现象。这种对文字文本的疏离而对图像文化的热衷久而久之必然会对人的思维习惯和表达习惯产生影响,从而在思维与表达中产生对图像或形象化符号的依赖心理。另一方面,由于长时间“读图”的习惯,网民们也更乐于接受新颖、诙谐、轻松的图形化的表达而对一本正经的规范语句不敢兴趣。网络语言中大量的表情类、图片类词汇形式大概就是基于这样的群体心理创造出来的。

三、语言心理

如果说社会外部原因是网民群体创造网络语言的外部基础,群体内部原因是内部的心理基础,这种心理基础是无意识的,那么这里所说的语言心理则是网民群体创造使用网络语言的有意识的心理需求,这一心理需求无疑是基于网络这种特殊的媒介平台而产生的。

1.娱乐性

哲学家奥斯汀认为,说话就是实施一种行为。任何行为都是带有目的性的,没有任何目的的行为是不存在的。网络言语交际作为网民群体的一种特殊言语交际形式,当然也有着明确的目的性。

“言语交际形式是为交际目的服务的,在言语交际过程中,选择什么样的言语交际形式受到交际目的的很大的制约。当然交际目的不是唯一要考虑的因素,但却是重要的因素。交际目的对交际形式的选择要求是交际形式要适合去表现交际目的,交际目的不同,交际形式就不同。”[4]

娱乐是网络交际中非常重要的目的,网民们在论坛或是聊天软件中参与网络言语交际很多时候其直接目的就是为了得到身心的放松,获得快乐。另一方面,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人们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工作生活的压力都非常大,需要寻求一种可以放松心情释放压力的方式,这同样使得娱乐成为了交际主体互不相识、空间分离的网络言语交际的主要目的。

正因如此,我们可以在网络聊天室中发现很多没有主题,完全以“说话”为目的的言语交际,显然,“说话”的过程就是网民们获得快乐的过程。而要在“说话”过程中获得快乐,缺乏个性与创新的如同作文般的规范的汉语聊天显然是无法完成这一使命的。

2.对现实交际的复原

网络言语交际与现实交际最大的区别在于,网络言语交际双方在空间上是分离的,相互之间无法看见对方表情,也无法听到对方的声音(这里我们排除网络视频聊天和语音聊天,因为文字聊天目前仍是网络聊天的主要方式,这大概是出于交际主体隐匿性的需要),意义的传达完全依靠文字来完成。

而规范的汉字聊天就如同写作文一般,一方面过多的语法规则使得以娱乐为目的的网络交际不能获得快乐,更重要的在于,因为声音和表情用文字表述起来比较麻烦而使交际主体不得不放弃声音和表情的表意功能必将导致交际双方在意义传达上的重大损失。美国口语传播学者雷蒙德·罗斯在其《演说的魅力》一书中认为:在人际传播中,人们所得到的信息总量中,只有35%的传播是用语言来进行的,有65%的信息是通过语言之外的形式——比如语调、动作、衣着、表情等完成的,其中仅仅面部表情就可以传递65%中的55%的信息。

网络交际在获得交际主体隐匿性的同时也丧失了现实言语交际中语调表情等非语言符号参与大部分交际意义传递的表意途径。为了复原现实交际的非语言符号表意途径,使得网络交际更加轻松从容,表意更为充分,网民们便创造出了一系列生动、形象的表示声音、表情的词汇形式,如“55555(呜呜呜呜呜)”——表示哭声,“:-d”——开怀大笑。

3.维持交际的顺利进行

前面已经提到,网络言语交际从目的上来说多以娱乐为主,从形式上来说主要是以文字输入来完成的。交际目的的娱乐性及交际主体的隐匿性导致了交际对象选择和更换上的随意性,如果打字速度慢,或者交际语言呆板,话题无聊,交际一方可以随时更换交际对象。因此,文字输入的速度及语言是否个性新颖能吸引人就成为能否获得交际机会或者能否维持交际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也是网民们创造网络语言的重要的心理基础。

毫无疑问,网络语言无论在速度要求上还是在个性新颖上都很好的完成了维持交际顺利进行的现实使命。如汉字输入中以重码字词中最先出现的字词代表目标字词的对错别字词的极大包容性,用输入一系列的数字、字母、数字字母组合来谐音代替复杂的汉字输入,用标点组成表情或用聊天工具自带表情动画来代替文字的表情描述等等。

参考文献

[1]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年第174页

[2]郑远汉《.关于“网络语言”》《.华中科技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3期

网络交际语言范文8

近些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网民人数急剧增长,网上交流成为越来越多人们进行交际和娱乐的方式。因此网络语言也得到快速发展,对传统的语言观念和语言习惯形成了巨大的冲击。网络语言以它独特的特点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网络语言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网络语言的概念

网络语言通常指网民在网络人际交往中使用的语言,是特殊网络环境的产物,同网络交往技术语境有着很大的联系。虽然形式上它还属于文字语言,但实际上它是在数字技术的层面上对日常语言进行了重塑。

网络语言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别,广义上的网络语言是指在网络传播和交际中涉及到的一切语言,狭义上的网络语言是指网民在聊天、发帖或其他网络交际中使用的语言符号。由于网络语言是时代的产物,有着鲜明的时代气息,具有流行性、创新性、粗俗性等特点,这类网络语言使用频率较高,在网络中使用范围较广,深受网民的欢迎。

二、网络语言的特点

社会语言学研究的是语言与社会之间关系,从不同的社会科学的角度去研究语言的社会本质和差异。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新兴的一种有别于传统平面媒介的被广泛运用于网络中的一种语言现象语言形式,是游离于社会主流语言环境以外的变异语言形式,网络语言有着自己的特点。

1.公共性

此处的公共性就是指网络语言在网民中的约定俗成性,网络语言是网民们在网络语言社区中的交际和娱乐的工具,在网络中被人们了解、熟悉和使用,具有了公共性。公共性“是一个言语社区所有成员共同约定的语言知识,因此它有助于语言使用者根据交?H目的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选择适当的话语。”例如“555”是哭的意思,“酱紫”是“这样子”的意思,“蓝瘦,香菇”是“难受,想哭”的意思,这些网络用语大都是因为发音与某些汉语词汇相似而引申来的。PK、BBS、IC(I see)等网络用词为英文缩写胡音译词。这些词汇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使用频率很高的语言形式,带有了很高的公共性。

2.时代性

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的社会语言的变体,本质上是信息时代网络文化的出现引起的传统语言的变异,它的产生和使用与时代的发展紧密相关。从网络语言的载体和运用语境的特殊性,使得网络语言成为了具有时代性的一种语言模式。网络语言推崇个性,追求个性,语出惊人,洋溢着鲜活的生活气息,体现了明显的时代性。最近十年在我国,网络词语层出不穷,每年热闹非凡的网络流行语评选,让“山寨”、“雷人”、“粉丝”、“吐槽”、“给力”、““土豪”、“晒工资”、“hold住”、“你懂的”、“女汉子”、“萌萌哒”等网络热词“跳”出了网络,频频在广播电视、书报刊里亮相,有时还在学生作文和公文中“现身”;还有一些网络热词被收入权威的字典和词典,成为规范词语。许多网民都喜欢在现实生活中使用网络词语;主席在2015年新年贺词中也使用网络词语,如“蛮拼的”、“点赞”等。

3.简洁性

由于网络交际方式和手段的特殊性,网络语言不可避免地带有明显的简洁性。网络语言除用字简洁外,还经常改变语言在音形义方面的原有书写习惯,进行新的音形义的组合,出现了字母词、数字词、图形符合等。如“GG(哥哥)”、“DD(弟弟)”、“596(我走了)”“9494(就是就是)”、“:)”表示微笑等。这些网络用语用最经济的“形”巧设语言交际的跨度,缩短信息交际的宝贵时间。网民们为了提高交流的效率,很少使用较长句子和复杂的词语。

4.形象性

在网络交际中,网民除了用音频和视频聊天外,主要就是文字交流,为了让冷冰冰的人机交流富有人情味,网民们创造出了许多形象的网络用语。首先网民利用键盘上的特殊符号,创造了许多生动形象的表情动作图形,来表达情绪,如“@_@”表示“高度近视”,“(o)(o)”表示“吃惊”等。除此以外,网民们还是运用比喻、反语等修辞手法来增强语言表达效果,如“网虫”比喻“网瘾较大的网民”,“脑补”表示“在头脑中对某些情节进行脑内补充”等。这些形象生动的语言增添了网络虚拟语言社区的很多乐趣。

5.变动性

网络语言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时代的变革而产生的,也必然会不断变化发展,如每年的网络流行语几乎都不一样,在新的网络用语不断产生和流行的同时,很多流行网络用语在人们的使用过程中也不断被淘汰。

三、社会语言学视野中的网络语言

1.网络是一种语言变体

在社会语言学研究中,语言变体是进行语言现象分析时的基本单位,美国语言学家查尔斯?弗格森认为语言变体是一种有同类性质的人类言语模式。在互联网虚拟语言社区中,网民们使用的语言是分布较类似的语言项目,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有着相似的语言代码。作为交流交际的工具,为了顺应不同地区的网民的表达习惯,网络语言发生了相应的变异。

在语音方面,网络语言的语音与现代汉语普通话相比,参杂了很多方音,如“贼喜欢(东北话,很喜欢)”,“我稀罕她(河南话,我喜欢她)”。在词汇方面,网络语言的词汇也与共同语形式不同,很多方言词和外来词汇出现在网络语言中。如:“俺们唠个磕(东北方言,聊会天)”,阿拉好伤心(上海方言,我)。在语法方面,网络语言为了标新立异,在语序方面也与常规汉语语序有所不同。如“郁闷啊我”,“闪了先”。

2.虚拟的语言社区

语言社区是人们在交往中有共同语言规范的人员的集合体,语言社区的形成与人的交往频繁程度有很大关系,网络社区与现实社区在功能和组织形式上不同,它不具地域意义,只是数字技术形成的“虚拟空间”。在这里,虽然人们有着不同的年龄、身份和文化背景,但都是在网络中运用网络语言进行交际,并且要遵守一定的网络交际规范,因此可以把这些网络交往中有着共同语言规范的人员集合体看做“虚拟语言社区”。

语言社区中一个重要重要概念就是交际能力,同一语言社区的人们有着相近的编码和解码能力,将虚拟社区看做语言社区,更看重的是网民的交际能力。在网络交往过程中,网民们必须掌握一定的网络交际表达习惯。比如笑脸符号和哭泣符号等网络中的表情符号被网民们熟练运用,用于彼此交流,没有任何障碍。可在日常生活中,这些符号就很难应用。而且,与现实对话中的话题的连贯性和一致性相比,网络交际中的不同话题可以交织进行,互不影响。

四、正确对待网络语言

1.网络语言的优点和缺点

作为信息技术时代的新兴事物,网络语言有着自身的优缺点。在网络这个特殊的环境中,网络语言由于具备众多优势而得以迅速地发展,其主要优缺点主要体现如下

1.1网络语言的优点

1.1.1较强的创新性

网民以年轻人为主,他们在网络交际中追求新奇,喜欢创造。在网络中以前没出现过或者很少使用的语句,也往往被他们创新使用。如“?濉弊郑?读作jiǒng。本义为“光明”。由orz加入中国元素形成?澹?从2008年开始在中文地区的网络社群间成为一种流行的表情符号,成为网络聊天、论坛、博客中使用最频繁的字之一,它被赋予“郁闷、悲伤、无奈”之意。“?濉北恍稳菸?“21世纪最风行的单个汉字”之一。近几年的网络流行字还有?獭?簟?~、?h、?畹取?杉?网络语言的创造力非同凡响,不仅仅在网络上具有较高的人气,在现实生活中也具备很强的影响力。其创造力被大众群体所接受。

1.1.2视觉效果突出

网络兴起初期,图片、符号和文字有着明显的界限,但随着网络全球化的发展,网络语言里越来越多地出现了图片和符号。人们在聊天的时候逐渐地使用一些动画、图片、符号等,这样的好处就是让表达更加丰富多彩,视觉效果更加突出。这些丰富多彩的网络语言,使得人们在网络交流中不需要太多的文字就可以进行很好的情感表达。一些表情符号、图片和动画的组合应用,能恰如其分地表达网民的表情和情感。

1.1.3表?_形式丰富

网民们有着较强的创新性,他们在使用网络语言的过程中,除了运用一些图片之外,还把外文、数字、符号等因素整合到网络语言中,让网络语言表达形式更加丰富多样,让人印象深刻。比如GG ( 哥哥)、JS ( 奸商)、PFPF ( 佩服佩服)、GF ( girl friend,女朋友)、PK ( 来源于网游中的“player kill”一词,挑战、杀死、末位淘汰之意),这是用了中英文的缩写,还如3q (数字与英语字母组合,谢谢你)、me2 ( me too,英语单词与数字组合,我也是)、+ U ( 运算符号与英文字母的组合,加油) ,这种多种字符混杂的网络用语无疑不符合任何一种语言规范,甚至无章可循,但它是以简约为基础,表达形式多样。

1.2网络语言的缺点

任何事物都有双面性,网络语言也不例外。网络语言的优点确实明显,但其缺点也不可否认。

1.2.1偏离传统语言,不利于规范600*2.5

网络语言来源现实语言,在网络环境中发生改变,与传统语言既有相似地方,又有不同之处。不可否认,由于过于追求标新立异,个性鲜明,导致网络语言偏离传统语言的现象大量存在。

很多网络语言来自方言,方言本身不具备统一性,不适用于大众交流,有很多不符合语言规范的语句存在。如很多网友经常说“我做xx先”、“我happy在xx”、“很男人”等,这些语句在网络语言中很容易被人理解,但在传统语言中,这些都都是不合规范的。

有的网民为了方便和新颖,试着从英语中吸收一些语法因素,如英语中的后缀“ing”表示进行中,很多网民在网络交际中就常常将其融入汉语,如“郁闷ing”、“开心ing”,这种用法在表达上完全不遵守汉语规则,让人感觉不伦不类。

1.2.2表达晦涩难懂,词不达意

同音替代、大量缩写、符号盛行等现象的存在,使得网络语言很多时候显得牵强附会,让人们在理解方面产生不必要的障碍。如有的人把“人品”缩写成“rp”,把“脑残”缩写成“nc”,类似这样的词在网络中经常出现,汉语本身就有很多一音多字的现象,如果不熟悉其使用环境就很难理解其中要表达的意思。

1.2.3故意曲解词义,语言粗俗

由于网络语言比较自由,网民不用为自己的言语负责,在交流中为了释放自己生活的压力,一些自律性不强的人故意曲解词义,说一些粗俗的言语。例如“wc”(我操),“tmd”(他妈的),这些表达形式在网络中屡见不鲜。而且有些人故意起一些粗俗的网名,例如:“性感小男人”、“裸奔男”、“最爱一夜情”等等。此外,在帖子、留言板上经常看到一些低俗的言语,这给语言的纯洁带来很大的影响。

2.网络语言的规范和发展

网络语言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正因为汉语言文化海纳百川,不断接受新的因素,才能在历史发展中永葆活力。任何的“排外主义”都是违背语言的发展规律的。对待网络语言要吸收它的创新之处的同时,对其加以规范,为人们交际所用。

2.1网络语言的规范

网络刚兴起发展的时候,人们并没有认识到规范网络语言的重要性。但随着网络语言的迅猛发展,对现实中的语言使用造成了巨大冲击。基于此,笔者对网络语言的规范有以下建议。

2.1.1在规范网络语言中促进其健康发展

对待网络语言我们应该持有理性和宽容的态度,既坚持语言的原则,又要灵活运用,用一种柔和的方式对待网络语言,让丰富多彩的网络语言更好地为我们所用。发挥其创新性和趣味性,去掉其粗俗化和随意性。针对目前中小学在交流和作文中的不良的网络语言,要提高正确使用网络语言的理念,充分整合学校、家庭和社会等方面的有利资源,发挥合力,为未成年人营造健康积极的网络语言环境,引导他们正确使用网络语言,推进网络语言的规范化。要限制表情符号在现实生活中的使用,对数字谐音和字母词的现象要加以引导,规范形成统一的标准。

2.1.2从净化语言的角度着手规范网络语言

网络交际中,由于不是实名制,网民们的语言容易粗俗化,缺少文明。使用的网民呈现出色情和暴力倾向,交谈中出口骂人、随意诋毁、观点消极等现象数见不鲜。因此在生活和网络中应该加强美德教育,引导网民文明上网,净化网络环境。要加强网络监管,营造自律自爱的网络氛围,让网民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人人争做文明网民,使用文明网络语言。

2.1.3从管理层面强化网络语言的规范

对于网络语言领域中的不文明、不规范的地方,国家相关部门要加大管理手段,制定合理管理办法,引导网络语言良性发展。对规范使用网络语言的媒介要积极给予表扬,对不规范使用网络语言的网站和媒介,要给予警告或者惩戒。要利用网络检测软件,定期清理不文明、不规范的网络语言。

2.2网络语言的发展趋势

网络语言虽然出现的时间不长,但由于有着天然优势,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得以迅猛的成长,研究网络语言的发展趋势有着很大的社会价值。

2.2.1网络语言的发展将符合语言的发展规律

达尔文的进化论中的适者生存准则不仅适用于自然生命,同样也适用于语言的发展。新词汇的产生和僵硬老化的词汇淘汰是语言发展的必然趋势。如“奴家”、“贱妾”、“寡人”等封建等级制度特有的词汇随着社会制度的发展而退出历史舞台,而“顶你”、“点赞”、“驴友”等新兴网络词汇由于新颖简洁,深受人们欢迎,被更多的人接受,开始进入现实语言系统。

2.2.2单纯的标新立异将被淘汰

网络语言中有很大成分是网民们为了标新立异,追求新鲜而创造的词或语句,比如曾经很火的“火星文”,年轻人被它独特的形式所吸引,大肆追捧,?o论聊天还是写文章都得夹杂着几句“火星文”,似乎这样更时尚。但“火星文”除了标新立异之外,没有新的意义,注定只能昙花一现,很难被人们所接受。而另外一些网络语言则不同,由于能充实现实语言词汇,带来新的词义,如“山寨”、“雷人”、“粉丝”等词,被社会广泛认可,必将成为汉语言文学的一部分。

2.2.3情感类词语的生命力逐渐增强

网络交际语言范文9

    至少到目前为止,在网络环境下,人们之间的交流基本上还是依靠言语交际来实现,因此笔者以为,探讨网络人际传播基本的落脚点应该是对虚拟环境中的交流双方的言语分析。

    本文对网络虚拟环境中的交流作了相应的分析,将网络虚拟环境交流划分为人机交流与虚拟人际交流两个部分,并进而借用社会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的相关研究成果来讨论在虚拟语境中的言语交流。本文将研究的焦点集中在网络言语交流中的语码转换现象上,希望通过对网络言语的语码转换现象的研究,更深入的揭示出网络交流中的人际心理以及网络语言的社会意涵。

    关键词:言语交流,语码转换,虚拟环境,非言语交流

    一、引言

    互联网是一种集大众传播、组织传播、人际传播等各种传播功能于一体的新的传播环境,它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虚拟环境的交流机会。在这个虚拟环境中,人们的交流、信息的传播都与现实环境中有着相当的区别。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在这个虚拟的传播环境中,人们会采取怎样的方式、依靠怎样的规则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与需求,而他们又会以怎样的心理在这种虚拟环境中交流生存。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无疑将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网络传播的本质,也因此,对网络环境中的人际传播的研究成为许多研究者关注的重点,

    至少到目前为止,在网络环境下,人们之间的交流基本上还是依靠言语交际来实现,因此笔者以为,探讨网络人际传播基本的落脚点应该是对虚拟环境中的交流双方的言语分析。

    而事实上,已有不少的研究者注意到了网络环境中言语交流研究的重要性,也已有一些初步的研究,不过目前大多数的研究一般都集中于对网络语言的形式、特色以及风格所做的分析,在网络言语分析的深层面研究开展的还不够。有鉴于此,本文对网络虚拟环境中的交流作了相应的分析,将网络虚拟环境交流划分为人机交流与虚拟人际交流两个部分,并进而借用社会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的相关研究成果来讨论在虚拟语境中的言语交流。本文将研究的焦点集中在网络言语交流中的语码转换现象上,希望通过对网络言语的语码转换现象的研究,更深入的揭示出网络交流中的人际心理以及网络语言的社会意涵。

    二、关于网络虚拟环境交流

    笔者认为,网络虚拟环境交流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简化为人机交流与虚拟人际交流两个部分(见下图)。其中人机交流主要是指用户与计算机等网络终端之间的交互,在这方面,很多研究者的注意力集中人机接口以及信息系统的设计等方面。而虚拟人际交流则关注网络用户在虚拟环境中的交流心理行为。

    传统的人际交流包含有言语交流与非言语交流两种形式,言语交流主要指语言与文字上的交流,而非言语交流则通常是指"在一定交流环境中言语因素之外的,对输出者或接受者喊有信息价值的那些因素。这些因素既可人为地生成,也可由环境造成"(Samovar et al,1981),例如交流过程中交流者的手势、面部表情,坐姿、以及语气等。而研究者们更发现,交流活动中非言语交流似乎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虽然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随着互联网各项服务功能的不断完善,诸如可视电话这样的可视交流系统也会逐渐,但至少到目前为止,网络还只能给我们提供一种虚拟的环境,人们不可能在虚拟环境中利用自己的形体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心情,所以人们的交流主要是依靠语言文字来进行(事实上,我个人还以为,即便在以后可视交流系统已逐步普及,但网络用户为了确保自己在网络虚拟环境中的表现能有别于现实环境中,网络用户应该还是会大量依靠语言文字来进行交流),所以一般人都认为在网络虚拟环境中,并不存在有如同传统交流环境中的非言语交流现象。但我以为,仔细考察网络虚拟环境中的交流现象,其中实实在在的存在着能够表达出如同传统交流环境中交流者的手势、面部表情,坐姿、以及语气等非言语交流功效的替代形式,这些形式主要是图像、动画以及各种自创的符号等。实际上,早先也有部分研究者将这些形式称之为电子副语(electronic paralanguage)。例如Turner(1988,转引自潘美岑,2002b)指出常见的电子副语有图形、谐音、转喻和简写四种。吴筱玫(2001)认为中文副语的现象和Turner所说的相似,但是台湾的状况是国、台、英语夹杂使用,面貌更为复杂。卢谕纬(1997,转引自潘美岑,2002b)对电子副语中图形符号的使用曾做了分类:表情状态类、声音语气类、动作类以及个人形象四类。表情状态类是指微笑、哭泣等表情符号;声音语气类是指像~这类可表达语气效果的符号;动作类是含有动作意味的符号,例如p(^o^)q很像是在帮对方加油打气;个人形象类则是描写外观这类的符号,例如@_@很像是戴眼镜。

    不过仔细分析电子副语,我们可以看出电子副语的引入其实也是因为计算机中介传播以文字为主,缺乏情境线索,难以传达非语言信息,如表情、手势等,所以产生了电子副语这种用以补偿非语言线索的方法(Yates,转引自吴筱玫,2001),也就是说,电子副语所具有的功能其实与传统环境中非言语交流是完全一样的。但电子副语包含面较广,不仅包含了图形、动画,还包含了谐音、简写等,而这又与言语交流存在着交叉的地方,象谐音、简写等形式其实都可以归入言语交流中的语码转换现象或言语变异现象。我个人认为,我们完全可以按照传统的人际交流的划分,也将网络虚拟环境中的人际交流区分为言语交流与非言语交流,其中非言语交流包含有象图片、动画、符号等可以反映交流者交流心理的各种形式;而其余的象谐音、简写等则归入言语交流体系中,这样的分类一方面可能更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网络人际交流的真实本质,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的理解网络虚拟环境中的人际交流与传统环境中的人际交流存在着怎样的不同,我们是否能利用我们在现实环境中积累的交流经验来引导虚拟环境中的人际交流,如果能,我们该如何引导? 网络虚拟环境中的非言语交流的各种形式:

    1、以图片或动画等指代交流者的心理。我们在网上交流时有时会注意到有些用户在聊天或发贴子时经常会在其中加一些图片或动画,虽然我们不能认为所有这些行为都含有一定的意义,但不可否认,的确有一些图片或动画是代表着交流者当时的心境的。

    2、以各种符号指代一定的含义:例如::)表示微笑;:P表示舌头; >:< 表示愤怒等,关于各种符号的使用及其所代表的含义在许多文献中都有详细的描述(程乐华,2002;潘美岑,2002b),在本文中就不再赘述。

    从整体情况来看,网络虚拟环境中的非言语交流的形式与现实环境中的非言语交流相比,显然还显得比较简单,远远不足以表述清楚交流者的心境,更不用说表述交流者的潜在交流目的了。不过,我们也相信随着网络交流的日益深入普及,网络非言语交流的形式应该会变得更加多元化。

    相比较而言,由于在当前网络虚拟环境下,交流主要的渠道是依靠语言文字,因此网络虚拟环境中言语交流的研究就更具有代表性,在这方面可资研究的主题应该极为丰富。考虑到由于现实环境中的言语交流与网络虚拟环境中的言语交流两者研究的对象相同,因此几乎目前在现实环境中有关言语交流的所有主题都值得我们在网络虚拟环境中展开研究,而且更进一步的比较研究显然会有助于我们更深入的理解网络虚拟环境的本质以及虚拟环境中的人类的心理行为。笔者以为,以下几个主题是值得研究者在开展网络虚拟环境中言语交流研究时需要关注的:

    1、关于网络人际交流中(虚拟)面子与权威建立的问题。

    在社会学、传播学和社会语言学研究领域,对于个体人际身份的理解一直都是个重要的议题,这里面涉及了诸如认同、面子、礼貌体系、权势等概念。社会语言学领域关于面子的研究来源于交流的实际需要:在交流中必须明白交流参与者是如何判定他们之间的相对地位的,他们使用什么语言来对他们归于地位差异的预测做编码的等(罗纳德.斯考伦、苏珊.王.斯考伦,1995;施家炜译,2001),而这种判别方式同样适用于网络虚拟环境中。我们需要理解:面子的"关联"与"独立"这两个悖论特征在虚拟环境中是否依然存在,是否有更强烈的表现,亦或是有其它的表现;我们还需要理解,构成面子(礼貌)体系的三个主要因素:权势、距离与强加程度,在网络虚拟环境中的表现和变化。

    2、 码转换现象的研究

    所谓语码转换可以定义为在一次语言交流中出现了属于两个不同的语法体系或亚体系的言语片段(甘帕兹,1982,徐大明、高海洋译,2001)。人际交流中的语码转换其实含有非常丰富的社会用途,虽然早期的研究者一直都把语码转换看作是个边缘性的、过渡性的现象,好象只是一个在学习新语法过程中的干扰现象。但现在的研究表明,语码转换在交际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在社会语言学领域,语码转换正成为近年来的热门话题。而在网络人际交流过程中,语码转换的现象十分普遍,我们都可以注意到网络言语交流中大量的中英文夹杂、中文文字与拼音夹杂或者方言与普通话夹杂使用的情况,这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研究的思路,网络虚拟环境中的这种语码转换与现实环境中有何不同,它们是否能反映出网络受众独特的交流的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