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西医护理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3-07 14:58:16

西医护理论文

西医护理论文范文1

【关键词】 中医药文化; 西医类; 职业院校; 护理专业

笔者在西医院校从事中医药文化教育近30年,亲历了西医院校特别是西医类职业院校护理专业中医药文化教育的由盛而衰。作为中医药文化教育者,面对护理专业中医药文化教育的现状,笔者认为:反思我国有关中医争论及在西医类职业院校护理专业中开展中医药文化教育至关重要。本文试探讨西医类职业院校护理专业中弘扬中医药文化诸问题,以期得到更多同仁的关注。

1 西医类职业院校护理专业中医药文化教育现状

1982年,卫生部颁《教学计划》中规定:中专护理专业开设《中医学基本知识与针灸学》课程,总课时为72节。很长一段时间内,西医院校中的护理专业作为必修课,都开设了中医药文化教育课程。

进入21世纪后,2001年,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在实施“面向21世纪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规划时”,将医学中等职业教育护理专业的中医课程修订为“选修课”[1]。2004年,教育部、卫生部两部委联合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和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指导方案”中,将3年制护理专业、5年制高职护理专业的中医课程,全部列为“选修课”。所谓“选修”,实际上就是变相取消。因此,绝大部分西医类职业院校中的护理专业,或取消了中医药文化课程,或大量缩减中医药文化教育的教学课时。

2011年,在护士职业资格考试中,首次纳入了中医药文化内容,但由于总数270道题中,中医药文化试题仅有2道题,只占2分,部分西医类职业院校仍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少数医学职业院校依然取消了中医药文化教育课程。大部分职业院校护理专业的中医药文化课时仅有18节、30节、36节等。由于普遍存在中医药文化教育课时偏少,没有足够的实践教学时间,学生动手机会较少等情况,使临床护士的中医药文化知识缺少,尤其对中医护理操作技能和中医药知识,了解甚少[2]。目前,我国西医类职业院校护理专业的中医药文化教育现状令人堪忧。

2 中医药文化在中国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深深影响了古代中国,也深深影响着当代中国[3]。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医疗和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文化传统。它不仅为中国人民的健康事业以及世界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更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2.1 中医药文化与当代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形成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与结晶。时至今日,父辈、同辈们在勉励、叮嘱后辈时的“用心读书”、“用心做作业”等话语,都渗透着中医药文化的精髓。因为在中医药文化里,将具有主宰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功能,都归属于心。同样,凡与此有关的汉字结构,大多数字的偏旁均为“心”旁,如思、念、想等字。另外,人们练气功、拔火罐、喝凉茶,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与中医药文化息息相关。

2.2 护理工作中中医、西医碰撞不可避免 我国现行的卫生方针与政策是“中医、西医、中西医并重”。即在中国特色卫生事业中,中医、西医两种医学现阶段并存;中医、西医两种医学现阶段都属于我国的主流医学。而且,中医在我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西医类职业院校护理专业毕业的绝大部分护理人员,将来主要在国内从事护理工作;大多数护士,将来也要到基层从事护理工作。

中医、西医医疗的对象都是人。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中医药文化和现代医学的碰撞的日益加剧。而工作于基层的护士,有意或无意间,都会遇到中医、西医两种医学的碰撞。这种碰撞,就要求我国西医类职业院校毕业的护理人员,对中医药文化要有一定的了解与认识;这种碰撞,使工作于基层的护理人员,希望也能运用中医护理技能,对病患、伤残人员开展相关中医护理与疾病方面的中医健康指导。

3 西医类职业院校护理专业中继续开展弘扬中医药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体现中医药本质与特色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它的核心价值可以用“仁、和、精、诚”概括。仁,强调仁者爱人,生命至上;和,突出崇尚和谐;精,即医道精微;诚,指重视人格修养的最高境界[4]。因此,在职业院校护理专业学生中弘扬中医药文化教育,就具有特殊的意义。

3.1 有助于提高护理专业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认识与了解 中医独特的理论体系,是建立在古代朴素的辩证法和唯物论基础之上的。在古代哲学思想影响与古代自然科学的渗透下,中医重视从宏观辩证的角度来认识人体的生理病理过程,把握人体生命活动[5]。相对以解剖实证为准则的现代医学,令护理专业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同时,她们对于那些耳熟能详的中医药文化内容,如用心读书,胆大、胆小、胆识等,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更不知道他们已经在应用中医药文化语言。

西医类职业院校护理专业学生中开展弘扬中医药文化教育,才能使学生对中医药文化有所认识和了解,才能明白:在中医药文化里,胆在人的意识思维活动过程中,具有正确地判断事物和作出决定的能力[6]。胆大、胆小、胆识,其实是指一个人对事物的判断能力以及作出决定的能力大小而言。并不是说谁的“胆囊”真的大或真的小。

3.2 有助于培养更多愿献身中西医结合事业的护理专门人才 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我国西医类职业院校护理专业学生中开展的中医药文化教育,几乎是学生的唯一一次中医理论初始文化正规教育,这对中医药文化的认知和观点的形成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7]。通过弘扬中医药文化的教育,才能真正使中医药文化不仅“深深影响了古代中国,更深深影响着当代中国”的观点得到认同;才能真正理解不少中医药话语都属于中医药文化的内容。只有更加了解中医药,喜爱中医药,才能激励更多护理专业的学生关心中医药,愿献身于我国的中西医结合事业,成为我国中西医结合的护理专门人才。

4 西医类职业院校护理专业弘扬中医药文化的主要内容

西医类职业院校护理专业中弘扬中医药文化的主要内容,根据专业的特点,学习的内容、课时数而有所不同。

4.1 高职护理专业的学习内容 高职护理专业弘扬中医药文化教育,主要学习中医药学基本知识、中医护理理论与方法、中医护理常用技术、中医养生与常见病证的护理与健康指导等内容。(1)中医药学基本知识:中医护理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专业学生只有认真学好了中医药学基本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与掌握中医护理的基本内容。主要学习阴阳五行、藏象、病因、中医护理原则、中药方剂基本知识等内容。(2)中医护理理论与方法:中医护理理论与方法主要来自于中医传统的护理理论与方法,并汲取现代护理中有关的理念、模式而形成。主要学习中医病情观察、中医一般护理、辨证施护总纲等内容。(3)中医护理常用技术: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中医护理形成了一套与现代护理不同的独特的护理技术。主要学习针灸、推拿、拔罐、拔罐、刮痧、耳针、熏洗法、贴药法、坐药法以及穴位注射等内容。(4)中医养生:中医养生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追求健康长寿。中医数千年来形成的丰富的养生理论与方法,有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主要学习中医养生的基本概念、养生原则与常用的养生方法。(5)常见病证的护理与健康指导:通过常见病证的护理与健康指导的学习,使护理专业的学生能掌握指导病患、伤残人员的必要的保持或恢复健康的中医药学基本知识,消除、降低或避开危害他们健康的各种不利因素。促使他们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有助于他们早日康复或恢复。主要学习临床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护理方法与健康指导的内容。(6)学课时:学课时宜108节。其中实践课时应占30%。

4.2 中职护理专业的学习内容 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弘扬中医药文化教育的内容,主要学习中医药学基本知识、中医护理理论与方法、中医护理常用技术及中医养生等内容。(1)中医药学基本知识:主要学习阴阳五行、藏象、病因、中药方剂基本知识等内容。(2)中医护理理论与方法:主要学习中医病情观察、中医一般护理、八纲辨证施护等内容。(3)中医护理常用技术:主要学习针灸、推拿、拔罐等内容。(4)中医养生:主要学习中医养生的基本概念、常用的养生方法等内容。(5)学课时:学课时宜72节。其中实践课时占40%。

5 小结

西医类职业院校护理专业开展弘扬中医药文化的教育,是让年轻的护理人员了解、认识独特的中医药理论的最好课堂;是全民普及中医药知识的重要一环。它能使中华文化、中医药文化代代相传。

参考文献

[1]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中等职业学校医药卫生类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5.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08:8.

[3]胡海燕,方虹,王彩春.高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中医教学现状调查[J].卫生职业教育,2006,24(8):16-17.

[4]张其成,刘理想.中医药文化的内涵及核心价值[J].中国中医药报,2007,10,27(3):1-3.

[5]李正安.中医护理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8:5.

[6]张珍玉.中医学基础[M].第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50.

西医护理论文范文2

该系共有教师192人,其中正高12人,副高83人,中级59人,初级39人。

我院中医系专业为全省唯一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中医学本科专业,以中西医临床医学、中医学、国际交流等为主,使祖国传统医学特色与现代医学新知识新理论相结合,把中医学科与信息科学。生命科学。人文科学相融合,发展新兴交叉学科,拓展专业口径,优化培育计划。有较宽的学术领域和良好的科研基础,有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分呼吸。肾病。消化。心脑。血液。内分泌。脑瘤及中西医结合急诊等7个三级临床学科,其中呼吸。肾病。中西医结合急诊等三科室为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

中医内科学为江西普通高等学校重点学科,中医专业是江西省高等学校本科品牌专业。

科研项目共194项,其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8项,省级14项,厅级65项,院级83项。获得省卫生厅技术创新一、二、三等奖各1项,南昌市科技进步奖1项。

中医学(国际交流方向):

(五年制、文科,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1、课程设置:

公共英语,医学英语,中医基础理论,现代医学基础,中医古典医著,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伤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学等。

2、特色与优势:

中医学是祖国传统医学,为人类提供了健康的保障,具有独立的、科学的医疗体系和行之有效的诊疗技术。该专业既继承保留了传统医学的理论方法,又教授现代医学新成就、新技术。随着中医药学被世界各国所瞩目和接受,顺应中医药进入世界医疗主流体系的趋势,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西医理论的同时,着重加强对英语的学习。

3、就业前景:

学生毕业后,能够掌握中西医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能在各级医疗机构、医药研究所、医药情报所从事医疗诊治及对外交流工作或在高、中等医药院校任教。

中医学:

(五年制、理科,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1、课程设置:

中医基础理论,现代医学基础,中医古典医著,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伤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学等。

2、该专业经历了40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形成了独到的专业特色和优势,拥有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业力量雄厚的师资队伍,博士研究生导师4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3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本专业教师60%。加入wto后,中医学已被世界各国所瞩目和接受,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3、就业前景:

学生毕业后,具备扎实的中医学理论知识及特殊的中医医疗方法,能够到医药卫生行业从事医疗、科研、教学、社区保舰卫生防疫、卫生行政事业管理等工作。

中西医临床医学:

(五年制、理科,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1、课程设置:

中医基础理论,现代医学基础,中医古典医著,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中西医结合妇科学,中西医结合儿科学,针灸学等。

2、特色与优势:

面向新世纪,该专业在传授传统中医学理论的同时,加强了对西方现代医学新成就、新技术的学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顺应中医药进入世界医疗主流体系的趋势,以培养适应社会需要和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

3、就业前景:

该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够掌握中西医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可以从事医药卫生行业的医疗、科研、教学、社区保舰卫生防疫、卫生行政事业管理等工作。并且本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量较大,可继续求学深造。尤其是随着国民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的确立,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良好,在广阔的医疗市场中可大有作为。

护理学:

(四年制、文理兼收,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1、课程设置:

正常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生理学、中医学概论(中基中诊)、中医护理学、护理学基储护理心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儿科护理学、急救护理学、社区护理学、康复医学、营养与保舰健康评估、传染病护理学、医学美容学等。

2、特色与优势:

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护理学等基本理论知识、技能。具备常见并多发病护理知识和技能。熟悉急、难、重症护理的基本原则、操作技术及监护技能。熟悉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在实际工作中能够熟练应用;学习一门外语,借助辞典能够阅读本专业相关书刊。掌握扎实的护理学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护理实践技能等方面能力,能在各级中医院、综合性医院从事高级临床护理、护理管理工作及卫生保健工作。

部分知名校友

吕爱平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所所长

吴浈江西省药监局局长

刘晓庄江西省药监局副局长

陈明人江西中医学院副院长

左铮云江西中医学院副院长

何玉信美国澳斯汀东方医学院教授(博士后毕业)

张跃荣美国纽约中医学院院长

管飞私营企业总裁(个人资产超亿元)

程昭擐中国中医研究院教授。主任医师

针灸骨伤系

该系共有教师57人,其中正高4人,博导1人,副高28人,中级20人,初级4人。

针灸推拿专业以针灸为住,结合各项先进治疗技术在痛症。瘫症。功能障碍等方面形成了医。教。研整体模式特色,是江西省卫生厅领先专业。

中医骨伤学科是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的特色学科。其理论和学术即继承了传统中医伤科的特色,又吸取了现代医学理论。现代科学技术及新的诊疗手段和方法,充实丰富了伤科学的内容,使之培养的学生更适合社会的需要,学生毕业后既能担负临床医疗工作,又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出事学科理论研究能力。目前,为全省骨伤病治疗中心组长单位。

针灸推拿专业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重点专业,也是江西省高等学校的品牌专业。科研项目共54项,其中省级7项,厅级25项,院级21项,获得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

中医学(骨伤方向):

(五年制、理科,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1、课程设置:

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正骨学,中医骨病学,针灸学,中医内科学,创伤学急救,现代医学基础,西医内科学,西医外科学等。

2、特色和优势:

该专业充分利用附属医院即省骨伤医院的临床高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了一大批骨伤科专业本科和硕士研究生专门人才。院系合一后,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业力量雄厚的师资队伍,注重素质教育及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依托附属医院4000余万元先进的医疗科研仪器设备(螺旋ct、双能x线骨密度仪、x线c臂机及闭路电视手术观摩室等),可进行直视手术教学及常规骨伤手术,还能开展前沿的先进骨伤手术。

西医护理论文范文3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护理;临床教学

随着医疗体制的深化改革,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法日益在临床医疗中显示出其优势。作为综合性医院的中西医结合科,我们承担着西医院校护理学生的中西医临床教学任务。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临床教学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向临床一线输送的护理人才的质量,西医院校护理学生在中西医护理中的临床教学已引起高度重视。

1 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教学的必要性

1.1 将“辨证施护”融入“整体护理”,构建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

“整体护理”是当前我国护理学理论与实践发展的重要理念,其核心是以人为中心,将人看作一个统一的整体,保持人与内外环境的平衡。中医认为人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与自然和社会相统一。这种将患者置于自然和社会的整体中通盘考虑的护理理念与现代护理所提倡的对病人进行系统、整体、全身心的护理理念不谋而合[1]。而其中“辨证施护”又是中医护理的特色,其通过运用望、闻、问、切的方法收集患者资料、运用中医理论进行护理评估,进而辨病辨证,用具有中医特色的护理方法实施护理措施。因此,“整体观念”及“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为丰富整体护理的内涵,近年来有人提出将辨证施护融入现代护理的新观点[2],认为中医“辨证施护”和“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有利于整体护理模式的发展,是现代护理理论的有效补充,可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在继承祖国医学基本学术思想如整体观、辨证论治观等基础上,吸收现代护理理论及工作模式和护理技术操作技能,将中西医护理的优势结合起来形成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已在临床工作中逐渐成为防治疾病,解除病痛的重要护理手段。因此,对此加以发展巩固应用,对提高护理的价值和地位是十分必要的。

1.2 加强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教学,使学生具有中西医护理双向技能

在西医院校开设中医学课程是我国医学教育的一大特色,也是培养中西医结合人才的重要途径。但课程设置时间较短,往往只着重于介绍中医学理论体系中最基本的知识,如中医基础、中医诊断、中药方剂学、针灸经络学等基本理论,对针灸学等在临床上更有实践意义的内容则浅尝辄止[3]。而一些常用的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如穴位按摩、拔火罐、刮痧、熏洗疗法、敷脐疗法、捏脊等,至今在临床护理上仍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手段,在预防、治疗和康复护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4]。因此,西医护理的学生有必要学习中医护理知识和技能,将在中西医结合或中医科室的临床护理实习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进一步掌握中西医护理的双向技能,将中西医护理的优势相结合,从而提高护理实践的有效性。

2 中西医结合护理的临床教学方法

2.1 重视临床师资培训,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临床护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主导作用,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临床护理教学的质量。要使学生真正掌握中医护理操作技能,带教老师首先要懂得中医护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而目前临床教师都是西医护理或中医护理专业的毕业生,缺乏中西医兼通的护理人才,中西医护理方法和手段也未能真正系统有效地结合,使得临床上中西医两套护理理论与技术并行,而且普遍存在重西医轻中医的现象。因此,作为临床护理教育者,首先,要确立正确的中西医结合护理理念和教育观念,正确认识中西医结合护理的科学性与必要性,认识各自优势和护理内涵的共同之处,并将其有机结合起来应用于实践。为此,我们组织西医护理专业的带教教师系统地学习了中医护理理论,并组织所有带教教师进行中医护理操作技术集中培训,共同探讨中医护理知识和技能,规范带教流程和方法,鼓励开展中西医结合护理的临床科研。最后,经过层层筛选严格考核才授予带教资格,提高带教教师的中医护理操作水平与实践能力,使教师能够有的放矢地将中西医护理操作紧密结合,为临床实习教学打下良好基础。

2.2 探索有效教学方案,提高临床带教水平

在临床教学中,首先,建立科学的临床教学管理体系,设立教学总带教,负责安排临床理论授课、护生的理论操作考核、及时听取带教教师及护生之间的相互反馈,进行经验总结,改进教学方案,确保教学工作管理科学到位。其次,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一带一”临床教学模式,安排一名带教老师带一位学生,分管4~8个病人,运用护理程序对所管辖的病人实施整体护理,开展从入院至出院的全程护理,运用“望、闻、问、切”采集病史评估资料,采用辨证施护的方法确立护理诊断实施护理措施,并完成健康指导、医护患的沟通、中西医结合护理病历的书写等工作。整个过程中自始至终一对一随师带教,并注意结合PBL教学法,带领学生到床边结合实际病例进行实地讲解、手把手操作示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随时根据学生薄弱环节进行重点指导及时整改。并开展中西医结合的护理病例讨论及教学查房,提高和巩固临床所学的中西医结合护理的理论及技能。

2.3 结合中医护理基本技术,开展中西医结合技能培训

通过改革带教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并随时与中医护理操作技术相联系。在相关项目的基础操作练习中增加中医操作方面的知识,如在注射练习中结合中医的穴位进行穴位注射,在大量不保留灌肠练习中结合示教中药保留灌肠,护理肿瘤化疗病人时采用药物止吐的同时配合穴位按摩、耳穴敷贴等方法,可以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由于中医的护理操作技能较多,而实习课时有限,并且有些项目在带教中也不能由护生直接在病人身上练习,对于常用的中医护理操作技术我们便通过开展强化训练完成,让学生和师生之间相互操作共同提高。操作训练时由简到繁、循序渐进,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医生查房、典型病例讨论等,着重培养其临床分析判断的能力,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为以后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把现代护理理念与传统中医护理方法相结合,创建出中西医结合的最佳护理模式,是中西医护理同仁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而临床教学是护理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积极探索中西医结合的最佳护理路径和临床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将中医护理和西医护理的优势进行互补,才能培养出适合新形势的中西医结合复合型护理人才[5]。

参考文献

1 黄君,毛喜莲,秦锋,等.临床护理教学中融入“辨证施护”的探讨.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9,11(5):85-87.

3 Tanner CA. Nursing education: current themes, puzzles and paradoxes .Community Nursing Research,2007,(40):3-14.

3 陶衔玥,区鸿斌,李华锋.临床西医院校中医教学现状分析及改革思考.西北医学教育,2009,17(5): 892-893.

西医护理论文范文4

关键词:教育;中医护理;高职高专

中医护理学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对疾病进行辨证护理,结合膳食、保健、康复等措施,运用独特的传统护理技术,对患者及老、弱、幼、残实施护理,以促进和保护人民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护理教育肩负着为医疗卫生事业培养合格护理人才的任务,而中医护理是我国护理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自然科学的结晶。随着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及现代护理学地不断发展,中医护理在医疗实践中也不断改革进步。中医护理要发展必须依靠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队伍。现代化的中医护理人才,不仅要求具备整体护理观念,还要有过硬的中医护理知识,才能将中医护理不断深化发展。本文在众多学者的研究基础上,着重对如何加强中医护理教育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1重视西医护理与中医护理相结合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现代护理学已发展至“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模式,与中医护理“天人相应”的整体观、自然观和“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不谋而合。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导下,各地纷纷出台促进和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而随着中医事业的发展,中医护理学的整体护理、辨证护理和在“治未病”等方面的优势越来越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

2013年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发展康复护理、老年护理、家庭护理等适应不同人群需要的护理服务”。目前,医疗保健体制的改革,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以及对健康保健需求的日益提高,都预示着未来是以健康保健和疾病预防为主的社会,而这正是中医及中医护理的擅长之处。中医十分重视养生护理,中医护理具有养生保健上的优势,即养护统一。

中医的辨证施护注重人、病、证三者之间的关系,强调人体的特殊性与差异性;常采取同病异护,异病同护的护理方法;并注重饮食护理、精神护理。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如艾灸、推拿按摩、拔罐、刮痧、熏洗等方法,具有器具简单,操作方便,适应范围广,见效快的特点,既适合在医院实施也适合在家庭护理及社区护理中操作。由于护理学科的特殊性,当前护理专业的主要实践场所仍是医院,不论是西医医院还是中医医院都离不开西医护理工作。因此,为了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不可能只强调中医护理,而不考虑西医护理的理论与技能的要求。将西医护理观念与中医护理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整体护理,实现中医护理与西医护理的和谐发展。

2重视中医护理实践教学

中医是一门理论抽象、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应用性课程,因此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在三年制高专护理专业课程设置中,现代护理学的课程体系相对完整,课时占据比例较大。而中医护理的理论体系及思维模式与现代护理差距很大,其内容不但包括了中医护理发展概况、中医护理基础理论、诊法与辨证、还包含了护理与养生、用药护理、常用中医护理技术等教学内容。要在较少的课程设置中了完成教学内容,并开展实践教学,让学生动手操作,熟练掌握拔火罐、刮痧、艾灸、耳穴埋籽等基本操作,其难度可想而知。而职业教育的特色是,教学方式走“产教结合”道路,教学内容突出“应用性”,教育过程突出实践环节。

2.1教师备课中要提高学生的中医护理实践能力,就必须重视教师中医护理技术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及相关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精心选定所需讲授内容,要求在掌握现代护理理论和技能的基础上,突出提现中医护理特色。同时假期可参与中医护理临床工作中,增强自身实践教学能力。

2.2授课中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课件、挂图、模型、视频等,以直观、形象的方式来丰富教学形式。同时,除向学生传授实用、够用的中医基本理论和护理技能外,更应重视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可采用讲、学、练、做、考的教学方式,即小组制讲授操作理论、集中学习操作步骤、小组内部相互练习、单独展示操作纠正错误、建立实践能力考试制度。鼓励学生多观察、多动手,充分利用模型及真人练习操作手法,熟练掌握基本的中医护理操作技能。

2.3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利用第二课堂开放中医护理实训室,使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强化中医护理操作,弥补课堂练习的不足。

2.4提高学习兴趣增强主动学习能力

2.4.1转换传统教学模式小组制教学可采用PBL教学模式,具体案例由学生主动采集,教师选择使用。在采集案例的过程中,学生有机会接触到临床的治疗方法和中医护理技术,在后期授课中更会起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效果,使学生该知识点印象深刻。中医护理擅长治未病及中医养生,相应章节可鼓励学生采用自身亚健康案例进行讨论,如痛经、泄泻、感冒等。从自身出发,将极大激励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积极参与到教学互动中来。

2.4.2开展技能大赛,提高动手能力定期开展中医护理操作技能大赛等活动,提高学生实践课的主动性,增加第二课堂的利用率,增强学生实践操作技能。2015年全国中医药职业教育技能大赛———中医护理技能大赛中,我校代表队4名优秀选手荣获团体二等奖;个人全能一等奖一项;个人全能二等奖2项;个人全能三等奖1项;单项奖数项的好成绩。

2.4.3临床专家讲座邀请中医临床专家对学生进行临床讲座,提高学生对中医护理的认识和兴趣。用大量的临床案例和中医护理经验唤起学生们热爱中医、理解中医、学习中医的积极性。

2.5注重产教结合临床实习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环节,是临床工作的起点和基础,是将护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关键时期。在见习和实习过程中,增加中医院或中医科室的轮转学习时间,使学生能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更充分得做到产教结合。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在临床实践基地拓展期间,中医院所占比例较高。我校在名校建设期间,积极协助各教学医院进行中医护理临床实践基地的建设,不断提高带教教师的临床带教能力,规范临床实践教学流程,制定科室出科考核制度。

3重视中医护理师资队伍建设

中医护理在护理教育中起步较晚,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稳定、业务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是培养优秀中医护理人才的关键。目前,高职高专院校护理专业的一线教师中,一是来自西医高等院校的护理专业毕业生,他们护理专业基础知识扎实,但多数缺乏临床护理经验,并缺乏对中医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一是来自中医院校的护理专业毕业生,具备扎实的中西医护理专业知识,应该是发展中医护理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但队伍尚年轻力量较薄弱,缺乏学科带头人。中医护理的师资能力参差不齐,不能完全满足办学要求和水平,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中医护理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要不断探索和研究中医师资队伍的培养模式,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地培养一支具有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现代护理学理论知识、十富的临床经验、高水平的教学科研能力的中医护理师资队伍。

3.1引进人才中医护理教师除需具有扎实的中医基础理论外,还必须具备足够的针灸、拔罐、推拿等中医护理实践操作能力。因此在招聘教学人才时,学校应做好引进计划,以保证中医护理教师有较高的专业学术水平。

3.2校内骨干教师培训针对在校教师队伍建设,可通过研究生教育、国内外进修、培训等途径,优化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拓展教师视野。加强国内中医药院校间的交流合作,加大中医护理科研力度,培养理论、实践与科研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形成一支有发展潜力的师资队伍。3.3加强临床带教老师管理在实习环节,选择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娴熟的操作技巧、高度的责任心者作为带教老师。实施护理临床教学质量双向教学评价,即带教老师对护生进行评价的同时,也要求学生对带教老师的技能水平、教学管理等综合能力进行评价,以学生为中心探索教学过程中的问题,确保高质量的人才培养,保证临床带教水平的持续提高。

4小结

《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从中医药创新发展的全局出发,明确了“继承、创新、现代化、国际化”四个方面的基本任务,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医护理事业的发展,关键是中医护理人才的培养。加强中医护理人才的培养将对我国中医护理事业的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高职高专院校要加强中医护理教育,培养出既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又具有中医特色的中医护理人才,不断增强中医护理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张攻,韩丽沙.中医护理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2-4.

[2]丁衍文,郑磊.西医高职院校中医护理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J].中华护理教育,2014,11(5):398-400.

[3]唐小岚.关于加强中医护理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建议[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10(2):134-135.

[4]姚万霞.高等护理教育应注重中医护理课程设置[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21):55.

[5]韩丽沙.对中医高等护理教育发展的思考[J].中国护理管理,2007,7(5):16-18.

[6]郭红,李艳琳,韩丽沙.对我国中医高等护理教育的SWOT分析[J].中华护理教育,2013,10(2):87-89.

[7]刘素英,王玲玲,陈玉卿.中医高等护理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全科护理,2010,8(10):2603-2605.

西医护理论文范文5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模式由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以现代护理为指导、全面贯彻护理程序的一种工作模式,它与中医学奉行的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是相吻合的。急诊科作为医院中危、急、重症最集中、抢救任务最繁重的重要服务窗口,笔者认为,在急诊临床护理工作中,把中西医理论有机结合起来运用于护理过程中,可以使观察病情的内容更丰富、全面,护理措施更具体与完善,病人能得到系统的、全面的整体护理。现将实施过程中的一些体会总结如下。

1中西医结合护理的内涵

护理是一门独立学科,中、西医护理在本质、内涵上是一致的。中医护理重视“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局部与整体的协调,重视人体内外环境的统一,并通过辨证施护、三因制宜的方式,针对患者不同年龄、不同体质和发病的不同季节以及所处的不同环境,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1].这种强调个性化护理以及强调整体调整的思想,符合人类健康需求。西医护理在新的医学模式的影响下更强调有针对性地对临床出现的症状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它是通过对护理对象和相关事物进行全面评估,并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估计、诊断、确认结果、计划、实施、评估,是一个动态的、有步骤的护理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进行评价,周而复始,不断修正措施,提高护理效果。如果能够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把中医理论融入护理程序当中,那便是一个全面的、整体的、动态的、及时的护理。

2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的具体措施

2.1中西医结合观察病情

在西医护理中,通过观察瞳孔的变化来判断颅脑的损伤及转归,通过观察呼吸的性质来判断呼吸系统的疾病,通过观察皮肤巩膜黄染及大便颜色来断定胆道梗阻的程度;而在中医护理上,是以整体观为指导思想,以四诊手段进行综合评估,因人、因时、因症而异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如高热的患者,西医常规是物理降温,而中医则要分清寒、热、虚、实、表、里,分别采取不同的方法降温,以免闭门留寇、湿邪内留或汗出过多而虚脱。在观察病情时,除运用西医理论外,按中医理论要求,结合脉象、舌象的变化进行观察,既辨病又辨证,不仅克服了各自的不足,而且丰富了病史资料及病情观察的内容,给医护人员提供了更准确的临床信息,有利于医护人员对患者病情轻重、疾病的预后作出正确判断,也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

2.2应用中西医结合理论指导心理护理

急诊科的护理对象多数以急、重、危、险症候为主,常伴有烦躁、易怒、沮丧,严重者还会出现情绪不稳定、抑郁、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因此,做好心理护理尤其重要。西医护理心理学观点与中医“七情”致病的学说,对患者精神状态的观察、分析及护理措施均有其特色和针对性。中医认为,任何一种情志过激,均能导致人体阴阳失衡、脏腑功能紊乱而致病。因此,在护理上要使患者心身尽可能处于康复的最佳状态,就必须做到根据不同的心理需要进行不同的心理护理与情志调节。如对危重患者或患不治之症者,不可如实告之病情,以免引起患者的惊恐和失望。对慢性病患者,让其知道“七情”致病的道理,如“怒伤肝、思伤脾、喜伤心、恐伤肾、悲伤肺”等。所以,肝病患者应戒怒,心脏病患者应防止过分的兴奋激动,肺病患者应保持乐观情绪等。总之,人的心理变化与脏腑的阴阳、气血有密切的关系。心理因素,能“致病”也能“治病”,直接影响疾病的变化。

2.3中西结合护理技术操作

中医护理技术丰富了整体护理的手段和方法,如耳穴埋籽对术后排气的缓解、捏脊对小儿消化不良的作用、刮痧对高热患者的降温等。西医护理更是以现代护理技术为发展方向,如重症监护技术、新型材料的应用、器官移植护理技术等都是中医护理无法介入的。中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医护理操作与西医护理操作结合运用于治疗工作,发挥各自的特点和作用,提高治疗和抢救的效果。如西医有些药物常用以静脉注射、肌肉注射、皮下注射,若结合中医经络学说采用穴位注射、针刺疗法,能使小剂量的药物或不用药物,即能产生显著效果。如发热患者,可曲池穴注射柴胡注射液;腹痛患者,针刺足三里穴;呕吐患者,针刺内关穴;牙痛患者,针刺颊车、合谷。在抢救过程中,在实施西医抢救措施的同时,配合针刺人中、十宣、涌泉等穴位,也会取得较好效果。

3体会

急诊科是医院危、急、重症最集中、抢救任务最繁重的窗口科室,也是最容易产生医患矛盾,发生医疗纠纷,甚至暴力事件的科室,因此,做好急诊科的护理显得尤其重要。中医护理和西医护理是护理学科的两个分支,有着共同的目标,都是为了解决患者的健康问题,殊途同归。中西医结合护理是临床实际护理工作的需要,也是现代护理和中医护理飞速发展的需要,围绕“以患者为中心”创建现代化护理,如能借助传统的中医优势,将中医基础理论与护理学知识相结合、护理程序与辨证施护相结合、护理技术操作与中医传统治疗方法相结合,将会产生更加完善的护理效果。

西医护理论文范文6

【关键词】中医特色;中医护理管理;关键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5.395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2711-02中医护理管理主要是指以中医基本理论作为指导,通过中医辩证施护、中医整体护理理念两大特点,对患者展开科学、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在中医护理工作中,根据中医辩证的观点,所秉承的护理原则包括有正护反护、同病异护、扶正祛邪、因人而护等。长久以来,中医护理管理对我国中医治疗的有效性以及中医事业的发展,均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是近年来,由于西医护理措施在我国的快速发展,其也严重的制约了中医护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以上现象的影响下,造成了我国中医院发展的停滞不前,因此,如何在中医护理管理当中突出中医特色,促进祖国中医事业的有效发展,已经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中医护理管理的意义分析

中医护理学具有绵延、悠久的历史传承,其经过千百年的锤炼与完善,为我国各类疾病治疗的有效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医护理也属于祖国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在临床上协助中医治疗,对促进中医事业的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我国自古开始,便是秉承中医、中医护理、中药三者不分离的理念,近年来,随着医疗体制的完善和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通过对中医病房的规范,使中医、护、药有了更加全面的发展。虽然我国对于中医学的发展十分重视,但在大范围西医学的冲击下,给中医事业的发展也带来的严重的影响。而在西医护理中所遵循的技术操作、无菌观念,也促进了护理事业的全面性发展。但是多年来大量的中医护理实践资料也证明,西医护理理念与方法并不能完成地满足中医病房的要求,由于西医护理缺乏中医护理的整体观察,使其在护理过程中无法系统、全面地对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观察与护理。在这种现象下,唯有在中医护理管理中突出中医特色,将中医护理知识与先进的护理技术相结合,才能促进中医护理管理的进一步发展,进而加强祖国医学在医学史上的重要性。

2在中医护理管理中突出中医特色的措施分析

2.1合理地转变中医护理模式新时代背景下,人们对护理服务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进行有效中医护理服务的基础上,还需尽量满足患者的不同要求,在这种形式下,就应该在突出中医特色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将传统护理模式朝着新型护理模式进行转变。中医护理模式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①遵循中医护理的“整体性”理念,在护理过程中重视对患者自身完整性、统一性的护理原则。②在针对患者患侧进行局部的护理时,还需考虑到四时气候会对患侧及病情造成的影响,并因季节、因地、因人进行护理,以保证护理的有效性。③在对患者进行辩证施护的同时,还需对患者性别、年龄、工作特点、身体差异、文化程度、生活条件、个人需求等资料进行全方面考虑,尽量使中医护理工作做到最好,在提高护理有效性的同时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1]。

2.2重视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当代的中医病房护理工作难免会用到西医理念与技术,但西医护理也有不足之处,因此,护理人员在掌握西医护理技巧的同时,还需重视对中医护理基本特点的掌握。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包括有:①加强护理查房。规范、严格地进行护理查房,且查房记录必须要保证全面、完整,以便于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②实时了解病情。充分地应用中医四诊方法,实时、动态地对患者病情进行观察与了解,以便于预测疾病的发展态势,进而采取有效措施来护理;③重视情态与饮食。患者的精神情态对病情变化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因此,在中医护理中应重视对患者情态的护理。此外,针对患者的病情程度,合理地进行饮食调养,以促进患者身体的早日恢复;④强化煎药与服药护理。煎药的火候和时间对药效有一定程度地影响,所以护理人员应该根据每种药不同的特征,熟悉并掌握煎药技巧。在患者服药时,也需规范服药时间和方法,并在服药后加强对病情的观察;⑤加强生活起居护理。在中医护理中,需根据患者的疾病性质、个体差异及恢复情况,合理地督导患者进行相应的锻炼,做好生活起居护理,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早日恢复。

2.3加强中医护理人员的专业性从我国目前的中医护理现状来看,很多的中医护理人员都出自于西医院校,这些护理人员普遍对中医护理基础知识不熟悉,对中医辩证施护原则更是不能全面掌握,这给中医护理管理的有效性也带来的难点。针对中医护理人员不专业的现象,加强对其专业中医知识的掌握很有必要。

首先,需加强中医护理人员对中医基础理念知识的了解,例如,应该对临床上常用中药的品名、性味、功效、主治、归经、服用方法、服药注意事项等进行全面、详细的了解,并熟知中医的治疗原则。其次,熟练掌握中医护理的各种护理技术,例如针灸、按摩、敷贴、穴位封闭、刮砂、拔火罐等。再次,学会中医辩证施护的原则,包括对同一疾病和不同疾病的不同证型,展开中药辩证,在辩证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患者进行护理[2-3]。

3讨论

中医护理与西医护理有着明显的差异,其所具有丰富内容和特色永远是西医护理无法比拟的,中医护理的有效发展,对我国传统医学的延续与发展可起到十分积极的意义。患者在进行中医治疗时,治疗效果也与护理离不开关系,因此,临床上应注重中医护理管理工作,加强对中医辩证施护的应用,突出中医特色,使中医护理在与西医先进护理技术的合理结合下,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临床上应对中医护理管理提高重视,突出中医特色,充分应用中医护理理念,促进我国中医护理事业的科学、合理、长效发展。

参考文献

[1]金瑛,何桂娟,张月平.中医特色专科护理门诊工作模式的探讨[J].中国护理管理,2013,10(10):19-20.

西医护理论文范文7

我院在创中医三级乙等等级医院过程中,为了解决上述矛盾,全院护理人员上下探索,从理论知识学习、中医技能培训、临床整体应用、综合考核等多方面着手,强有力、系统化再教育,不仅顺利通过评审,还将改进后的护理模式延续至今,使大量患者受益,现与同行们分享如下。

充分认识学习中医理论是提高中医护理水平的基础

中医理论学习是进行中医相关技能培训的基础。我院重视现有的中医护士资源,通过现有中医护士,发挥她们的专业专长,利用她们丰富的中医知识和临床经验,起到“传帮带”的作用,培养西医护士对中医护理文化的兴趣与认可。引进外院高级中医护理人才到我院进行授课,通过全院集中讲座、讲课,利用院内公共网络平台分享学习心得,各病区分散学习等方式方法,在实际工作中灌输中医护理理念。同时,中医知识理论培训采取分层进行,对初级护士着重培训中医基础知识,中级护士则培训中医辨证知识,并定期考核,坚持不怠。

重视中医临床技能培训

我院改变以往重理论轻技能的培训方法,从正确使用护理记录单中医术语开始,从熟知常用中药性能及禁忌、煎药技巧、服药护理开始,在科室设置独立的护理治疗室,张贴中医穴位挂图、经络流注挂图,常规备有针灸、火罐、刮痧板等中医器具。在日常护理工作中,针对眩晕、便秘、失眠、痹症、腰腿痛等本科常见病症,积极使用中药贴敷、熏蒸、蜡疗、耳穴等中医外治法,大家多学多做,反复练习,沟通交流,逐渐熟练并应用于临床。同时以护理部为核心,各病区分组训练一批相对专业的中医护理小组,起带头模范作用,使得从院部到病区到责任组再到个人,上下形成良好学习氛围,并按标准严格考核,奖惩分明,常抓不懈,1个季度后进行考核,发现护理人员的中医素质提高不少。

提高护理人员中医护理综合素养是关键

通过学习中医护理理论,熟练中医操作技能,方可整体上提高西医护士中医护理综合素养,更好应用于临床。因西医护士占绝大多数,以往护理记录或病历的中医内容甚少,即使有,大多只是停留在二便、纳寐、舌脉的记录上,而且这些记录很多来源于医师的病历,很少有实质性的辩证施护内容和中医护理技术干预治疗的实施记录。我院通过以上方法,让中医理论在我院普及,让我院西医护士熟练掌握中医术语、用药宜忌、情志调理等相关知识,不间断的中医技能培训则通过日常实际工作中点点滴滴的中医应用,让护士对部分一知半解的中医护理理论进一步理解,改变死记硬背的状况,让我院的西医护士的中医素养大力提升,不仅体现在护理记录等“纸上”层面,更表现在中医整体护理的方方面面。例如中药用药护理时,我院护理人员能正确执行给药方法、时间、剂量、途径,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药物,密切观察用药反应。情志护理多应用于失眠、郁病患者,采取以情胜情、移情易情等中医护理方法进行心理疏导。护理查房也加入中医内容,如疾病的中西医诊断,分型,辩证施护,病后调养等。定期进行个案护理病例讨论分析,提高辩证施护的分析能力。以本科常见病眩晕而言,根据临床表现特点可分为风阳上扰证、痰浊上蒙证、气血亏虚证、肝肾阴虚证等4个证型进行整体施护,饮食方面宜清淡,忌食辛辣、肥腻、生冷、烟酒之品,对于风阳上扰者,可食滋阴潜阳之品,对于气血亏虚者,多食血肉有情之品,眩晕而昏仆不知人事,先急按人中穴,并立即报告医师,眩晕伴恶心呕吐者,予以针刺或用梅花针叩打穴位等中医外治治疗。通过书面记录,临证观察,临床操作等方面,让护士们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相辅相成,培养临床护士中医资料采集、健康宣教、用药指导、临床中医外治等方面的中医能力,更使得护士临床综合能力和应急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考核是确保中医护理培训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西医护理论文范文8

【关键词】 民族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民族医学”是在各民族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有自身文化特点的疾病信仰与治疗实践。从广义上来说,一般是指与西方医学不同的医学体系,包括中国的中医和藏医、蒙医等各少数民族医学[1]。“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2]。民族医药作为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范畴。它是中国珍贵的、面临濒危并且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民族传统医学。应将民族医药的传承与发展,纳入到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轨迹之中并加以重视。

1 民族医药的保护现状

1.1 中医药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发展繁衍过程中形成的独特医学科学体系,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实践体系。

根据2003年底出版的《全国中医药统计摘编》,截止到2002年底,我国卫生机构总数为85705个,人员总数为4808640人,卫生技术专业人员总数为3840340人。其中,中医医疗机构仅有3801家,职工435082人,卫生技术专业人员349274人。据统计,在全国县级医院及县级以上的医疗单位中,中医医院的比例仅占12.94 %。全国的行政县并不是都有中医医院,中医医院覆盖面只有66.145 %。中国西部地区,纳入国家西部开发计划的12个省、自治区中,地方级中医医院仅占西部地区市级数的31 %。近年来,通过政府机构和民间人士的努力,中医药国际合作气氛日益融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先后和亚洲的孟加拉、格鲁吉亚、韩国、蒙古、巴基斯坦、泰国、新加坡,非洲的坦桑尼亚、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欧洲的白俄罗斯、克罗地亚、意大利、摩尔多瓦、俄罗斯,美洲的秘鲁,大洋洲的澳大利亚等17个国家专门签订了中医药领域的合作备忘录。并分别和意大利、克罗地亚、摩尔多瓦等国卫生部就中医药领域的合作签署了协议,与54个国家的卫生合作协定中有中医药合作条款,这标志着中医药和海外政府间的合作得到加强,中医药国际化走向了新阶段[3]。据不完全统计,在世界1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医医疗机构目前有5万多家,针灸师超过10万人,注册中医师超过2万名,每年约30 %的当地人、超过70 %的华人接受过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亚洲、北美和欧洲是中药出口的主要市场。全球四个主要中药市场为东南亚及华裔市场、日韩市场、西方市场、非洲及阿拉伯市场[4]。

目前,在中医药传承人的教育方面,以中医药高等教育机构为培养后继人才的主要模式,同时,以名医“师带徒”培养学生的方法,也已成为适应中医成才规律的教育制度。

1.2 少数民族医药

各个少数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其不同的自然地域、社会文化背景,产生了各具特色的少数民族医药。主要包括蒙古族医药、藏族医药、维吾尔族医药、壮族医药、傣族医药、彝族医药、朝鲜族医药、苗族医药、鄂伦春族医药、拉祜族医药等。

1.2.1 少数民族医药机构与人员队伍

目前,现有少数民族医院165所,其中藏医医院57所,蒙医医院43所,维吾尔医医院37所,傣医医院1所,瑶医医院2所,哈萨克医医院1所,壮医医院1所,其他民族医医院17所。2003年在北京成立了综合性的北京民族医院,全国各地还有一批民族医药的门诊部和科室。、新疆、内蒙古、青海、四川、云南、湖南、吉林、辽宁等省、自治区都建立了民族医药研究所,开展了社会调查、文献整理、临床观察和药物研究。全国现有的民族医药专业人员约13000人,还有相当一部分分散在民间。广西、云南、贵州等地的壮族、瑶族、彝族、侗族、土家族医生,基本上是一支民间医生队伍。有的民族建立了医学典籍和理论体系,如藏族医学、蒙古族医学、维吾尔族医学、朝鲜族医学、傣族医学、彝族医学等;有的民族虽然没有文字,但医药资源丰富,近几十年来进行了大量的发掘工作,用汉文编纂出版了医学著作,梳理出了固有的理论并使之系统化,取得了学术上的重大建树,如壮族、瑶族、侗族、土家族医学等[5]。

1.2.2 少数民族的医药教育

从20世纪80年代起,藏医、蒙医、维吾尔医都建立了专科学校,并在甘肃中医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云南中医学院内设立了藏医专业,广西中医学院设立了壮医专业,中央民族大学也于2002年设立了藏医系[5]。

1.2.3 少数民族医药资源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出现了少数民族药现代生产企业,尤其是一批民营企业涉足少数民族医药生产领域,极大地推动了少数民族医药的成药生产。截止2002年底,少数民族药成药的国家标准共906个,涉及9个省区的156个生产企业,其中藏药322个,蒙药216个,苗药154个,维吾尔药98个,彝药81个,傣药34个,景颇药1个,另外还有蒙药材57种。从目前情况来看,藏药、苗药的开发较好[5]。

1.2.4 少数民族医药的临床优势

少数民族医药在临床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具有内涵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独特的理论。它不但对疾病的治疗起到积极作用,而且对疾病的未病先防和即病防变等方面皆起到很好的效果。例如,蒙古族医学的防治方法,除了药物以外,还有传统的灸疗、针刺、正骨、冷热敷、马奶酒疗法、饮食疗法、正脑术、药浴、天然温泉疗法等;藏医对疾病的预防有着相当丰富的内容,除了药物防治之外,还有灸法、搽涂外敷法、药浴、药膳等防治疾病的方法;维吾尔族医学将治疗方法在形式上分为4大类:即护理疗法、饮食疗法、药物疗法、手治疗法;壮族医学、朝鲜族医学、傣族医学、彝族医学以及苗族、鄂伦春族、拉祜族等少数民族医学也各有其独特的医疗方法和特效方药。

2 民族医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获悉:中医药将首次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以保护和发扬我国珍贵的传统中医药文化。目前,该局正会同教育部、文化部、卫生部等部门进行申报文化遗产的前期准备工作,申请报告的初稿已经完成,正进一步完善,计划在年内提出申报。此次申报的中医药将包括中医、中药和民族医药等内容,申报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6](现已经申报)。这表明国家中医药管理机构,已从理念乃至行动上将民族医药的传承与发展,纳入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轨迹之中并加以重视。这也是形成民族医药保护与传承的新开端的大好契机。

2.1 民族医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的必要性

就民族医药保护与传承现状而言,各民族的医药状况,由于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的差异,各自发展显得不平衡。有些民族医药资源丰富,通过发掘整理工作,编纂出版了医学著作,有其较完整的医学典籍和理论体系;有些民族,虽然医药资源丰富,但尚未收集、整理或刚刚起步;有些民族医药零星散落在民间而未成体系。

就目前现代化、国际化、科学化、规范化形势而言,非常令人担忧的是,民族医药文化遗产被无情地轻视或舍弃。尽管长期以来,民族医药有“中医政策”给予了有力的支持,但对整体民族医药的保护与传承工作,缺乏全面的规划和实施步骤。

2.2 民族医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措施

2.2.1 积极开展民族医药的普查工作,使民族医药文化遗产得到有效的抢救与保护

普查是对民族医药进行有效保护、对濒危民族医药项目进行抢救的基础。民族医药普查的目的在于:

(1)通过普查摸清一个地区流传的民族医药的主要类别和形态、蕴藏情况、流布地区、传承范围、传承脉络、衍变情况以及采集的历史。(2)通过普查发现承载民族医药的传承者、采集者,采集有代表性的民族医药的医书、采药经验等。 (3)通过普查记录或录制各民族医药的原真形态与现状等。

2.2.2 保护民族医药传承人,建立民族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机制

保护传承人是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的重要内容。培养“传习人”是传承机制的另一个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濒危性”集中表现在“传承危机”,而解决传承危机的关键是“传承人”的保护。通过传承人的传授,习得、接受、掌握民族医药遗产的技能,并有可能成为新的传承骨干的人即“传习人”。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在“保护措施”条款中对“传承”加上“特别是通过正规和非正规教育”的说明,意味着“教育”是“传承机制”的重要手段7。在民族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齐抓保护“传承人”与培养“传习人”,才有可能使民族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相传”下去。

2.2.3 保持民族医药的原真性原则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指导方针是?押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民族医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和传承,需要提高认识,有计划、有步骤地分批申报地区级、部级以及联合国的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值得注意的是,在开展这项工作时,要把握好保持民族医药的原真性的原则。原真性是国际公认的文化遗产评估、保护和监控的基本因素。在民族医药文化遗产保护中贯彻原真性的原则,不仅有助于提高对民族医药文化遗产价值的认识、改进保护的理论和实践,而且也有助于在符合国际保护理论精神的基础上,发展符合中国国情和民族医药文化特征的保护理论和方法。

【参考文献】

[1]庄孔韶. 人类学通论M. 山西:山西教育出版社,2003:489.

[2]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国家中心. 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普查手册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1.

[3]张伯君. 我国中医医疗机构生存状况调查[N]. 中国中 医药报. 转引康易网. 2005-10-25.

[4]左言富. 中医药在国外发展现状[N]. 中国中医药报. 转引康易网. 2005-10-25.

[5]诸国本. 中国民族医学是当代卫生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N]. 中国中医药报. 转引康易网. 2005-10-21.

西医护理论文范文9

1 中医护理现状

1.1 中医护理教育现状

1.1.1 学历教育环境局限 据全国高等院校网络信息库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仅有公办中医药大学14所、中医药学院10所、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10所,占全国医药类院校总数不足20%,开设中医护理专业的医学院校更是屈指可数。国家近年来大力发展中医事业,而我们的中医护理学历教育远远不能满足国家大力发展中医的需求。随着中医护理人才市场的需求迅速的增长,各类中医护理院校不得不放低标准大量扩招,而使护理院校的学生整体素质下降;加之学校的管理目标任务设置的合理性欠完善,生产出大量的"高分低能"的"伪劣产品"投放人才市场。各级中医医院因近年快速的扩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等级医院评审标准等行业要求,不得不接收大量的护理人员充实临床一线,不得不面临"有文凭、没水平"的尴尬;同时中医护理人才紧缺,各级中医医院不得不聘用西医院校护理专业人员应付临床护理工作。这样的格局,形成恶性循环,遏制了中医护理的健康发展。

1.1.2 师资力量匮乏 中医护理与中医药学一样有着深藏的文化底蕴,需要相当的悟性、长时间的训练和积累方能真正领会其精髓。西医护士只需要学校进行2年的基础理论培训,再经过2~3年的临床实践就能相当成熟,但要培养一个优秀的中医护士,却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而要成为一个优秀的中医护理导师更是难上加难!加之我国特殊时期(如,)中医人才的流失、上世纪末大批中等中医专科学校被西医院校合并、以及国家中医护理发展重视不足等,均不同程度地造成了中医师资的匮乏、甚至断档,导致今天的青黄不济的局面。

1.1.3 在职教育流于形式 医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学科,继续医学教育是更新医务工作者知识、提高医疗护理队伍专业素质的重要手段。在大多市级以下的基层医院,由于人员缺编、师资匮乏等诸多因素,中医培训几乎都只停留在应付上级检查的层面,真正落实的力度是远远不够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2010年制定的《中医医院中医工作护理指南》中提出:"系统接受中医知识与技能培训(是指毕业于中医药院校或中医护理专业;或毕业于西医药院校,3年内接受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岗位培训时间≥100h)的护士,达到医院护理人员总数的70%以上。"试问3年100学时的学习能系统掌握中医护理吗?值得思考!

1.1.4 缺乏规范化培训 教育制度的不断优化,我国的很多综合医学院校均建立了不同专业的规范化培训基地,然而中医护理规范化培训基地却极其匮乏。同时,大多基层医院也没有建立有效的规范化培训机制,甚至根本没有相当的意识。由于在职教育的重视不够,医院新近的中医护士也得不到规范化培训,因而无形的延长了中医护士的成熟周期,进一步加重了中医护理发展的负担。

1.2 临床中医护理人才梯队现状

1.2.1 人才储备不足 由于国家加大了对中医医院建设的投入,许多基层中医医院近年均在大力搞扩建、上等级,但却因为过去对人才储备的认识不足和重视不够,不得不短时间快速招聘新人充实临床一线,导致护士的学历、职称、年龄结构严重的不合理。基层中医医院院长们好不容易有机会大展宏图,面临的局面却十分尴尬:新住院大楼落成了,但没有足够的人才储备,只好唱一出"空城计"。

1.2.2 护理人才在流失 2010年卫生部大力打造"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也涌现出许多优秀的护理团队。但是由于基层一些领导理解的偏差,没能做到分层级使用护士,一些高年资的护士还必须去做一些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诸如喂饭、洗脸、洗脚之类的生活护理,导致严重的护理人才浪费,也使得一些高年资的护士感到职业生涯的前途渺茫,职业疲溃如影随形,最终不乏优秀人员选择了"逃离"。

1.3中医护理发展受"瓶颈"之困

1.3.1 国家层面 为了大力发展中医事业,国家近年来通过"精品中医医院建设"、"中医管理年活动"、"等级中医医院评审"等若干手段促进中医医院的建设和发展,对中医护理的关注度也十分的可喜。尤其是2010年《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的出台更是为中医护理发展的发展指引了方向,前面的道路是一片光明。

1.3.2 地方层面 很多地市级行政区域物价执行了国家关于提高中医药诊疗护理技术服务报销比例的政策,但是物价收费目录却没有几项是中医诊疗护理技术收费,地方医保拒绝报销医保目录范围以外的项目,而申请新增中医诊疗护理服务收费项目是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为了推广中医适宜技术,临床护士磨破了嘴皮,患者也逐渐接受了,遇到地方医保却亮起了红灯。

1.3.3 医院层面 医院要生存,不得不达级,不得不疲于应付大大小小的检查、评审。但各种检查、评审标准风格迥异,相同的工作在不同的标准下要求表达的方式完全不一样,因此很多基层医院不得不闭门造车地整出一套又一套资料迎接各式各样的检查。各级医院检查评审迎检的时候,护理工作也是首当其冲。这种局势下,医院很困惑,中医护理工作更是无法真正落实,大家脑子里装的都是"迎检",哪里还有精力去思考"发展和创新"。

1.4 中医护理遭遇伪科学 中医文化数千年的沉淀,早已深入国人之心。在日本、韩国、泰国等国家均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也受到国家有力的保护。在我国,由于管理体系还不十分规范,也没有规范的术语体系,民间群众常常偏听偏信,容易被误导;诸如"张悟本"之流对中医养生理论的亵渎、部分媒体为了一己私利制作和传播虚假中医药广告、还有人利用虚假"祖传秘方"捞金现象等,都严重影响了人们对中医药诊疗护理的信任度和依从性,从而破坏了中医护理健康有序的发展。

2 中医护理发展思路

2.1 更新观念,科学发展

2.1.1 "传统"并非意味着落后 在不少人的眼里,包括从事中医工作的人,中医是"传统",似乎无法与现代科技联系起来;甚至一些老中医还不太接受现代科技,他们认为是把中医"西化"了。然而,人类在进步、科学在进步,东方、西方都在进步,科学没有国界的!因此,中医护理也需要插上科学的翅膀,才会飞得更高,更稳。

2.1.2 "中西结合"是中医护理发展的催化剂 "中西结合"不是简单的洋为中用,而是取长补短、相互为用,也进一步深刻的诠释了中医古典哲学理论。中医护理利用中医特色优势,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战略,用中、西"两条腿"必然能够又快又好的发展。

2.1.3 中医护理能够走向世界 中医整体的整体观早在几千年前就形成了,体现了她的先进性,但要与国际接轨,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整体护理内容和体系,规范中医术语,加强与国际护理的交流,将中医特色渗透国际护理中去。中医护理科研应更具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大胆进取,让她成为国际护理发展的趋势,也是中医护理发展的最终目标。

2.2 建"绿色通道",促中医护理及中医药推广

2.2.1 国家层面 国家主管部门制定中医可持续发展规划,并予以政策上的倾斜。重视中医适宜技术的推广,更大力度的投入物力与财力。加大对中医护理的宣传和教育力度,利用媒体对中医养生、治未病等进行广泛的宣教,抵制伪科学,教会人们正确辨别、如何抵制伪科学。同时建立和完善社区宣教网络,规范媒体行为,加强监管。

2.2.2地方层面 地方政府与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跟近国家方针,予以对应的政策支持,及时更新地方医保、社保、物价目录,实实在在的提高中医药诊疗护理技术服务性收费报销比例,为中医护理发展开"绿灯"。

2.3改革中医护理教育,夯实人力资源基础

2.3.1 学历教育重质量 国家应该加大对中医护理高等院校的投入力度,鼓励社会办学,加强监管。首先选拔和培养一批优秀的教师,规范教学行为,合理设置目标任务。同时严把入口关,招收高素质和文化基础较好的学生入学,避免盲目扩招,做到"严进严出",对不适宜从事中医护理工作的学员应该因材施教,宁缺毋滥。中医护理学历教育还应改进教学模式,优化教学内容,注重实践教育,建互动课堂,打破应试教育格局[2]。避免"高分低能"、"半成品"现象。注重教学实效,推广"师生双向测评"[3],确保教学质量持续改进。

2.3.2继续教育讲实效 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仅仅学历教育是不够的,还需要通过继续教育不断提高。继续教育针对医院中医护理人员不足的现状,不但要有系统的理论培训和坚持不懈的强化技能训练,还要督促他们不断的深入去领悟中医精髓,方可学业有成、学以致用。因此各级中医医院应该把"西学中"和中医护理理论及技能培训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先从培养师资入手,有计划的系统培训,与考核相结合,形成长效机制,确保培训的质量。

2.3.3 走专科化道路 规范中医专科护士的培训,各高等中医院校及三级以上中医教学医院应尽快建立中医专科护士规范化培训基地,为基层中医医院培养和输送中医护理专科人才,进一步提高基层中医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2.3.4实现优势互补,促进中医与西医护理的和谐发展 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都有着各自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认识方法,各具优势特色,也各有局限和不足,但是它们都是以人体为研究对象,共同探索人类对健康问题的客观规律,参与并承担保障人民健康的任务。因此,它们之间不是相互排斥和相互取代的关系,而应在临床实践中相互学习、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和进步[4]。

2.4 加强中医护理学术交流 中医护理和现代护理都有各自的特色和优势,也都有各自的局 限和不足,但共同的目标都是为了减轻病痛、促进健康,中医、西医护理应该在实践中相互学习、相互补充、相互融合,这也是中医护理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不仅如此,中医护理还要通过国际交流,一方面引进先进的护理理念和教育理念;另一方面在继承发扬中医护理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并拓展中医护理理论和服务领域,培养国际化的护理人才,实现中医护理的国际化。

2.5走区域化发展之路,力求以点带面,逐步全面提高 近年来,国家在发展中医力度在不断加强,因而涌现出诸如"广西柳州市中医医院"、"山西太和县中医医院"等等一批基层中医医院行业标杆,他们不但带动了当地的中医发展,还使中医护理工作成为了中医医院发展的亮点。国家通过树典型,并组织实地观摩、办专科建设培训班等活动,倡导全国基层中医医院学习他们"十年磨一剑、厚积薄发"的精神,敢于发展和创新的意识。要使中医护理得到更为广泛和深入的推广和应用,就需要各级基层中医医院把握好发展机遇,相互学习借鉴,先抓典型,再全面铺开,营造良性竞争环境和赶超气氛,共同进步。

2.6重视护士职业规划、提高护士待遇 中医学不仅仅止于治病,而是帮助人类达到"真人、圣人、贤人"的境界;中医护理也不仅仅消除人的病因,还要促进人们的修身心平衡。中医护理从业者的身心健康是中医护理发展的基本因素之一。中医护士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做到"有为才有位";中医医院的管理者更应该指导年轻护士树立职业理想和人生规划,为护士晋升晋级提供更多机会,分层级使用护士,将高年资的优秀护士用到重要的岗位,更好的发挥她们的自我才能;还应鼓励她们搞科研、创新,并予以更多的政策和经济支持,体现护理劳动的价值。同时,"尊重护士、爱护护士"不是仅仅喊在嘴上,而应落在点上。护士绩效改革应坚持"多劳多得、优劳优奖、兼顾公平"的原则,把实惠留给护士,切实提高护士待遇。

3结论

综上所述,中医护理的现状困惑重重,令人堪忧。如何能让中医护理又快又好的发展,已经中医护理行业最紧迫的课题。但随着学科的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中央和地方政策的支持,宣传教育的进一步深入,只要认清形势、坚定信心,从观念上、战略上找出路、求发展、搞创新,逐步循着社会化、市场化、国际化、科学化、特色化轨迹发展,中医护理是也一定能走出"瓶颈",立足全球。

参考文献:

[1]刘革新.中医护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5.

[2]张广清.中医护理操作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进[J].护理学杂志, 2010,25(11):120.

[3]陈静.高等职业院校护理专业《中医护理》教学方法探讨[J].护理研究,20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