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集锦9篇

时间:2023-03-07 14:59:54

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范文1

摘 要 随着国有企业不断发展,历史遗留的管理问题与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相互制约,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一对矛盾体。文章针对这对矛盾详细阐述了国有企业必须强化科学管理,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才能提高企业综合管理能力,推动企业全面发展。

关键词 企业科学管理 企业文化 以人为本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不再是某一层面、某一局部的竞争,而是整体实力和水平的竞争。纵观中外经久不衰的企业,无不得益于强有力的企业文化支撑。文化是企业的灵魂,企业缺少文化,则难以致远。作为国有企业,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要获得更大的生存发展空间,需要从人本角度出发,构建具有特色企业文化体系,提高企业科学管理水平,使企业文化建设成为经营管理行为的精神动力。

一、企业文化依托于科学的企业管理

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剂”,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可以减少经营管理中的摩擦,增强职工的精神愉悦感,激发职工奋发向上、努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达到凝心、聚力、塑魂的目的。但管理方式粗放、水平低下会阻碍企业文化建设的步伐,因此,必须强化企业科学管理。国有企业随着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大多出现管理水平与发展不同步,企业文化在某种意义上已不适应企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三对矛盾中。

1.企业发展与职工个人发展的矛盾。随着国有企业的发展,招工条件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涌入企业。因多数国有企业不能为大学生科学规划职业生涯,提供更多平台施展才华,挖掘潜能,造成部分大学生离开,新鲜血液的流失对企业来说是一种损失。同时,企业对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视不够,随着管理人员年龄结构老化,管理岗位人才断层问题逐渐凸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发展。

2.顶层设计与基层执行的矛盾。顶层是企业的管理部门,顶层设计是管理部门制定的方案、制度等。管理人员的认识高度、对基层工作的熟悉程度,直接决定其制定的方案、制度在基层是否可行,是否有效。国有企业普遍存在机构冗繁,制度繁多,在企业中经常会听到“制度挂在墙上,职工趴在地上”,原因或许是制度不合理。如果顶层部门在制定方案时真正遵从“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让职工自己做主,可以想象,一个符合自己意愿的方案,他是不会找借口不执行的。所以,国有企业的许多管理人员充其量只是理论上的管理者,只有从基层总结,在基层试点,反复推敲,博采众长,才能成为实践上的管理者。

3.科学管理与人情管理的矛盾。虽然国有企业的管理模式逐渐从粗放型向科学化转型,但历史遗留的人情管理阻碍转型速度。实际工作中仍存在“情理法”的做法,导致企业的奖惩体系、薪酬体系、绩效管理体系不能发挥作用,各种制度形同摆设,提拔的管理人员不够成熟,缺乏人性化管理方法和手段,导致职工缺乏公平感,影响职工士气,阻碍企业发展。只有坚决遏制人情管理的各种做法,才能让科学的管理方法有施展空间,从而推动企业文化落地生根,提升企业综合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使企业在市场洪流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企业文化必须体现以人为本

企业确定的核心价值观、理念及行为规范,必须融入职工的思想和行为,体现在各项工作中,企业文化建设本质是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在生产工作中必须尊重职工、了解职工,通过严格的规章制度来约束职工,干预其形成良好习惯,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这是建设优秀企业文化的前提,使优秀的企业文化得以维护、延续、发展和进步。有了制度的保障,还要坚持以人为本,吸引职工自发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给职工提供晋升发展的平台,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培养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和爱岗敬业精神,激发干部职工的内在潜力,在企业内形成团结协作、奋发向上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提高企业文化建设水平和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应对市场的竞争能力和发展后劲。

三、建设以人为本企业文化的途径

1.注重发挥职工的主体作用和主人翁精神,努力打造一支爱岗敬业、素质优良、作风坚强的职工队伍。首先,企业在文化建设中要体现职工的主体地位,发挥企业文化的影响力和凝聚力,用文化培养和增强职工“企业是我家,发展靠大家”的主人翁意识。同时,企业发展的成果要惠及职工,引导职工与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事业共同体,自觉投身到企业发展的各项工作中,为企业提供强大的内生动力。其次,企业在制度上要切实维护好职工的各项权益。建立健全各种民主管理制度,从制度上保障职工的工作时间、薪酬分配、休息休假、保险福利、劳动安全卫生等权益。在重大问题上广泛听取职工的意见和建议,鼓励职工积极参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充分发挥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2.积极关注职工诉求,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职工自尊自信,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首先,要关注职工的思想。职工的思想状况直接影响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要通过座谈会、思想动态分析、贴吧等多种渠道掌握职工的思想动态,提早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减轻职工的思想包袱,提高职工对企业的信任度。其次,关心员工成长。通过技术比武,提升职工的操作技能;开展岗位竞赛,激发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组织培训,增强职工的职业素质和综合素养;搭建晋升通道,提高职工成就感和积极进取动力。最后,关怀职工生活。要职工安心工作,必须给职工一个安定的生活,因此要重视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关心困难职工和特殊群体的家庭生活,帮助职工解决后顾之忧,营造温暖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

3.建立健全各种激励机制,切实解决职工工作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让广大职工分享企业改革的红利,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首先,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针对各阶段工作重点制定不同的激励措施,并在工作中不断了解职工的需求,及时调整激励政策,灵活运用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办法,体现在工资发放、奖金分配、树优评先等方面,使职工树立忧患意识,在危机和压力中不断奋进。其次,让职工充分享受企业改革发展的红利。随着企业发展速度的加快,经济收益的提升,要让职工的收入不断增长;给职工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让职工有走上管理岗位的希望;注重职工工作环境的改善,给职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畅通职工诉求表达渠道,倾听职工呼声,真正让职工“生活有保障、事业有希望、情绪有释放”,过上幸福开心的生活,不断提升职工的幸福指数。只有职工满意了,工作干劲会更足,职工队伍会更稳定,企业的发展才会更持续。

4.构建规范实用的管理体制和机制,打造令行禁止、强有力的执行文化。首先,要整顿作风,严明纪律,营造从严治企氛围。严格公司的责任追究机制,干部职工一视同仁,不搞特殊,彻底清除“人情管理”的土壤,使职工充分感受到公平公正的管理氛围。其次,要规范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制度一定要实用,可操作性强,能够起到约束和制约作用,否则制度将会成为一纸空文,失去效用。

总之,发展是企业永恒的主题,而企业文化是推动企业发展的精神驱动力,优秀的企业文化必定离不开科学的管理氛围,更不能忽略人的主体地位。面对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国有企业要实现健康发展,必须不断强化科学管理水平,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充分调动和激发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实力,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稳定增长,推动企业全面发展。

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范文2

关键词:企业文化;以人为本;员工;共同发展? 

1建立以人为本企业文化的理论基础

内部营销理论是建立以人为本企业的理论基础,它诠释既以人为本企业文化的内涵,又为以人为本企业文化的实施提供技术和方法。

内部营销的起源和发展都是建立在这样的假设下:“满意的员工产生满意的顾客,要想赢得顾客满意,首先要让员工满意。内部营销理论的实质是强调企业要将员工放在管理的中心地位。

内部营销理论对企业与员工的关系进行了重新认识,即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必须转变企业与员工关系的模式。传统管理模式下,企业雇佣雇员,雇员只有接受工作而没有选择工作的权利;企业对雇员进行管理,雇员必须在组织各种制度的管理和制约下为组织目标工作,雇员处于从属地位。内部营销理论认为,企业应该像对待外部顾客那样对待员工,即坚持将人放在管理的中心地位,从员工的需求出发,对员工进行管理,从企业占主导地位向员工占主导地位转变;使企业的目标必须与员工的目标相契合,企业的各种管理制度、行为准则必须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制定,企业的利益与员工的贡献应保持平衡。

2构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的方式

以人为本的重点在于企业对员工各种需要的关注和满足,在企业与员工相互投资中企业应居于主导地位,即企业应主动针对员工的需求进行投资,而不是期待员工做出贡献后才给予相应的报酬。运用内部营销理论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在于如何运用营销调研、市场细分等营销组合策略实现以人为本。

2.1内部营销调研是实施以人为本的前提?

以人为本的前提是了解人。关注员工的需求不等于理解员工的需求。传统管理是依据管理者对员工需求的假设来确定员工的需求。而假设代替不了现实,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人们的生活行为、思维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需求个性化更加突出。因此,必须运用营销调研技术,准确了解员工的情感和需求,这是企业实施以人为本的前提。各种外部营销调研技术都可用于理解员工的情感和需求,如可运用一对一的访谈、问卷调查、实地观察等技术去了解员工的动机、情绪、信仰、价值观、潜在的恐惧和反抗,只有真正理解了员工的需求和情感,以人为本才能得以实施。

2.2内部市场细分是实施以人为本的基础?

员工需求的差异性和多变性决定了对员工管理的柔性化和精细化。在分析员工需求的基础上,要根据各种变量如人口统计特征、心理变量等对员工进行细分,即在招聘、培训、使用、沟通、激励等活动中根据员工不同的需求及情感特征将其分为不同的群体,然后对不同的细分群体采用有针对性的措施以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如对员工的培训按不同职位、职能分别进行,根据员工不同的需求采取不同的激励措施、有针对性的沟通方式、适合员工个性和知识特点的职业生涯设计等。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希望员工将拥有的知识资本奉献给企业,但员工对企业的奉献程度取决于员工的需求、情绪、信仰和动机等情感需求的满足程度,即企业实施以人为本的程度。

2.3内部营销理论是建立以人为本企业文化的手段?

实施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企业还需要对提供给员工的产品——“工作”进行重新认识。根据内部营销理论,需要用整体产品观念来看待“工作”这一产品,其中管理制度、工作环境、人际关系、沟通为期望产品,企业形象、员工培训、发展机会构成附加产品。要吸引、激励员工,必须致力于为员工提供整体产品,特别是在期望产品和附加产品层面上让员工满意。企业要致力于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在企业内部培养合作和沟通的氛围,还好做好员工的培训和发展工作,在员工心目中树立一个良好的企业形象。另外,产品的价格——薪酬,也是企业需要关注的问题,企业可运用定价策略中的方法和技巧,使薪酬制度对内更有吸引力、对外更具竞争性。 ?

3建立以人为本企业文化的关键

3.1实现员工目标与企业目标的协调一致?

人的价值的实现程度,不仅取决于主体的综合素质,更离不开一定的社会条件。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优秀的人才,人才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企业环境。员工的发展和企业的发展是既相互依赖,又相互矛盾的辨证关系。企业目标和个人目标之间往往存在许多差别和矛盾,这就要求我们通过目标整合来达到企业发展目标与员工发展目标的协调一致,员工的个人目标必须服从于、服务于企业目标,将个人价值的实现溶入企业价值的实现过程中,找准企业目标与个人目标的结合点。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员工和企业的共同发展。 ?

3.2实现企业利益与员工利益的双赢发展?

追求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就要正确处理企业利益与员工利益的关系,把企业效益的提高与个人收入的提高相结合。企业用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优厚的福利待遇保护和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员工用热情和智慧保障企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

3.3科学、合理的使用人才?

追求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就要有知人善任的本领,要尊重员工的愿望和要求,让员工在为企业建功立业的过程中发展自己。

要合理使用人才,达到与企业共同发展,企业领导者首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尤其是要有知人善任,驾驭人才的能力,要有慧眼识才的眼光,要有容人之短的气量,要有起用贤能的胆略。不仅要知人所能,知人所长,而且要知人所爱,知人所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心全意地为企业的发展服务。

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范文3

[关键词] 以人为本;管理模式;建设

1、企业文化的实质

现代企业的管理正在告别单一的经验式管理、理性管理而向更高层次的文化管理方向迈进。在知识经济时代,良好的文化将成为企业的巨大财富。哈佛商学院约翰科特用几年时间对两百多家公司进行的研究表明:企业文化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有着重要的影响,并且语言,在今天的快速变化、更具竞争性的商业环境中,企业文化很可能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

还有大量的事实表明,现代企业中,企业所拥有的信息、人才、创造能力是企业的第一资源,围绕这一切所形成的企业文化的价值将远远大于各组成要素的简单相加。企业文化不是摆设,而是生产力!

2、正确理解企业管理文化的“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基本含义在于:它是一种对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强调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目的地位;它是一种价值取向,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它是一种思维方式,就是在分析和解决一切问题时,既要坚持历史的尺度,也要坚持人的尺度。而企业管理中强调“以人为本”则以一种企业价值观而存在,在其作用和引导下,企业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行为方式、规章制度及道德规范所存在的不足与弊端,遵循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促使企业更快更好实现经营目标。然而,企业要加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前提是深刻理解企业管理中“以人为本”的本质,坚持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的体现。而对于企业曾名而言,以人为本的“人”包括消费者、员工、企业利益相关者。企业加强“以人为本”企业文化塑造,借此打造更优秀的企业管理模式。[论文网 LunWenData.Com]

3、加强企业管理中“以人为本”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企业文化建设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企业经营业绩的促进作用已得到企业家的认可。企业文化对企业的长期经营业绩有着重大作用,在21 世纪将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

因此,企业文化建设中强化“以人为本”,是管理模式创新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得以真正快速、稳健、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企业文化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管理方式的重要内容,其丰富的内涵、科学的管理思想、开放的管理模式,为企业管理创新开辟了广阔的天地。加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的研究、运用和实践,是企业管理创新的必由之路,也是完善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途径。企业界应切实重视“以人为本”企业文化的建设,真正为企业健康发展注入持久的文化推动力。

按照我国国情,眼下企业多为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一些有限责任公司。由于其所有制性质和生存环境决定了其利润导向型的价值观。许多企业主心中只有一个想法:赚钱。有时不惜坑害消费者利益。在企业主个人素质缺乏的同时,企业员工也因为没有与企业主形成共同价值观理念,一方面为了个人利益私下搞第二职业,挖企业墙角;另一方面,员工之间争夺利益,不能团结共事。因为来企业就是为了赚钱,少干活多拿钱就成为员工普遍心理。在这种企业里,“打工”的感觉和思想表现得十分明显。企业要想做强做大,依靠的还是员工,所以,必须加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管理和建设。

上述种种现象究其原因,就是企业“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缺失或不够,就像一个人失去了精神动力,萎靡不振。其实企业就像人,应该有灵魂、思想和理念。

4、企业加强“以人为本”管理文化建设的作用

4.1 加强以人为本的管理文化建设,扩充人力资源。21 世纪最大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掌握了人才,在竞争中便占据了最佳的优势。在过去很多年,随着人才流动的自由化,很多企业用工资待遇和灵活的机制吸引了一大批技术及管理人才,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而大量涌入的国际知名企业,这种优势不复存在,广大企业中人才流失日益频繁和严重。至此,如何吸引并留住人才,成为成为困扰企业的一个大难题。

21 世纪是科学经济的时代。而人作为科技的载体,必须引起企业在管理中的高度重视,因而企业管理要以人为本。但什么是以人为本、如何以人为本?很多企业主都还没能很好的弄清楚。在马斯洛看来,人类价值体系划分为两类,一类是低级需要和生理需要,另一类是随生物进化而逐渐显现的潜能或需要,称为高级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这就意味着员工工作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赚钱生活,此外还有良好工作环境、和谐人际关系以及对自身价值的追求。“企业文化从某种程度上折射出了对员工的态度”如果这种认识成立的话,那企业文化更应加强“以人为本”层面建设,以“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管理模式赋予企业对人才更大的吸引力,使得为之工作的员工心情舒畅,从而更容易发挥能力实现个人对价值的追去,为企业创造更多成绩。

面对日益严峻的人才竞争形势,企业只有加强企业文化中“以人为本”层面的建设,强健“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建设才能解决问题。否则,后果堪忧。

4.2 建立并改善现代企业制度。大多数企业在管理中呈现出不规范、家族模式、决策随意性的等弊端。既然未来全球化的竞争是大势所趋,那么要参与其中就必须熟悉规则,就要与国际化的管理模式接轨。那么改善“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必然之路。在强硬的规章制度之外,有实现软性管理的企业文化作补充。

它更多的体现出人性管理的一面,符合人的本能需求。在企业文化中更加突出“以人为本”的特点,同时兼顾强大的约束力量,为企业员工树立无形的规章。

企业文化塑造并非只是“口头运动”。它要求从有形中体现无形,用无形强化有形。在规划自身文化的过程中,企业应从物质层(产品、办公环境、厂房绿化)制度层(规章制度、行为准则)和精神层面(价值观、人才理念、工作理念等)全方位塑造时,强化“以人为本”的管理。

4.3 打造企业形象与品牌。鉴于生存条件的桎梏,导致大多数企业在早期的发展道路中无法很好的注重产品或企业的品牌塑造,相反在谋求生存与发展的历程中,某些行为甚至破坏了企业自身的形象。提到温州,当初假冒伪劣的印象至今未完全消除,而2008 年的食品安全问题再次引发了人们对企业中的“人本”的思索和重视。

企业文化在“以人为本”层面的塑造,不仅培养了内部的文化氛围,更有利于在对外的文化传播中,塑造起企业“以人为本”的大众形象,从而也提高了其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信任度。

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范文4

关键词:地勘企业;文化建设;以人为本

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当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强调以人为中心,通过激发人的工作潜力和工作积极性,实现个人对企业的贡献。地勘单位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较为恶劣,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发挥以人为本理念的作用,以员工为中心,之后这样才能够推动企业的长远发展,为此,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 、构建地勘企业人文环境

对地勘企业来讲,构建起人文环境,能够更好的将以人为本的思想贯彻落实,在这个过程当中,需要加强企业理念和企业精神,为企业文化的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可以说,企业的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基础,同时也会影响到企业员工的思想,正确的价值观对于企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反之错误的价值观将会制约企业的发展。因此说,在进行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融入以人为本的理念,就需要帮助企业员工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提升员工对企业的认知感和归属感。

地勘企业中员工的工作条件较为艰苦,要在文化建设中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就需要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想职工所想,做施工所需,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为建立起良好的企业文化奠定基础。

二 、尊重员工并关心员工,是企业文化建设中以人为本理念的体现

要想将地勘企业文化建设中融入以人为本的理念,就需要懂得尊重人并关心人,这是基础,也是前提。真正的做到尊重人和关心人,就需要企业领导正确的处理好企业和员工之前的关系。例如在地质找矿工作当中,一定要尊重员工并信任员工,积极的采纳员工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让广大员工知道自己在企业当中受到重视。地勘企业中一线员工众多,领导和管理人员需要关心并慰问一线员工,给他们带去温暖,这是企业文化建设中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

关心员工就需要知道每个员工的需求,要真正的做到爱护每一位员工,能够为他们办实事,使员工感受到企业的关心和爱护,这样他们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当中去,为企业创造利益。关心员工需要关心他们的职工生活,因为地勘单位长期野外作业,夫妻分离、孩子读书以及老人养老都是员工的思想负担,地勘企业需要解决员工的这些问题,让他们没有担心。同时,需要关注员工的薪酬和健康,要对每个员工的付出给与相应的回报,并要在员工当中宣传健康和安全知识,让他们在确保身体健康的前提下开展工作。同时,要重视员工的业务水平的提升,不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能力,实现员工的全面发展。通过这些尊重和关心措施,让员工真正的把企业当做大家庭,真正的为企业服务,这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体现。

三、以制度建设推动文化建设中以人为本理念的融入

地勘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员工的努力,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因此要建立起完善的人才机制,通过这一机制的推动,使得以人为本理念更好的融入到文化建设当中。还需要建立起平等的员工福利机制,对于地勘企业来讲,员工常年野外作业,更需要通过福利机制激励他们,使其更好的进行工作。

除此之外,还需要建立起学习型的组织,规定明确的学习目标以及学习方式,不断丰富每个人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使企业在今后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学习型组织采用共同管理的方式,让员工能够积极参与其中,可以提出企业今后发展的建议,为企业的管理工作提出策略等,这些都能够在完善员工自身的基础上推动企业的发展。

可以说,将以人为本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中心,就是要求在这个过程当中认真并平等的对待员工,并鼓励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继而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四、深化地勘企业文化的内容

对于地勘企业来讲,在其发展的过程当中,要贯彻以人为本理念,就需要营造自己的特色企业文化,并要让员工对这一文化有认同感,并且能够通过这一文化的建设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凝聚力。企业文化能够将企业员工的思想行为团结在一起,献身精神是地勘企业员工共有的精神,并激励一代又一代地勘工作人员奋斗。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需要深化文化内容和理念,更好的彰显以人为本理念,发挥文化的作用。

五、结语

在地勘企业不断发展的过程当中,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能够更好的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就以此为中心,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述。

参考文献:

[1]李东林.地勘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以人为本理念[J].国企,2016(3):54.

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范文5

关键词:企业文化;以人为本;员工;共同发展 

1建立以人为本企业文化的理论基础

内部营销理论是建立以人为本企业的理论基础,它诠释既以人为本企业文化的内涵,又为以人为本企业文化的实施提供技术和方法。

内部营销的起源和发展都是建立在这样的假设下:“满意的员工产生满意的顾客,要想赢得顾客满意,首先要让员工满意。内部营销理论的实质是强调企业要将员工放在管理的中心地位。

内部营销理论对企业与员工的关系进行了重新认识,即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必须转变企业与员工关系的模式。传统管理模式下,企业雇佣雇员,雇员只有接受工作而没有选择工作的权利;企业对雇员进行管理,雇员必须在组织各种制度的管理和制约下为组织目标工作,雇员处于从属地位。内部营销理论认为,企业应该像对待外部顾客那样对待员工,即坚持将人放在管理的中心地位,从员工的需求出发,对员工进行管理,从企业占主导地位向员工占主导地位转变;使企业的目标必须与员工的目标相契合,企业的各种管理制度、行为准则必须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制定,企业的利益与员工的贡献应保持平衡。

2构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的方式

以人为本的重点在于企业对员工各种需要的关注和满足,在企业与员工相互投资中企业应居于主导地位,即企业应主动针对员工的需求进行投资,而不是期待员工做出贡献后才给予相应的报酬。运用内部营销理论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在于如何运用营销调研、市场细分等营销组合策略实现以人为本。

2.1内部营销调研是实施以人为本的前提

以人为本的前提是了解人。关注员工的需求不等于理解员工的需求。传统管理是依据管理者对员工需求的假设来确定员工的需求。而假设代替不了现实,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人们的生活行为、思维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需求个性化更加突出。因此,必须运用营销调研技术,准确了解员工的情感和需求,这是企业实施以人为本的前提。各种外部营销调研技术都可用于理解员工的情感和需求,如可运用一对一的访谈、问卷调查、实地观察等技术去了解员工的动机、情绪、信仰、价值观、潜在的恐惧和反抗,只有真正理解了员工的需求和情感,以人为本才能得以实施。

2.2内部市场细分是实施以人为本的基础

员工需求的差异性和多变性决定了对员工管理的柔性化和精细化。在分析员工需求的基础上,要根据各种变量如人口统计特征、心理变量等对员工进行细分,即在招聘、培训、使用、沟通、激励等活动中根据员工不同的需求及情感特征将其分为不同的群体,然后对不同的细分群体采用有针对性的措施以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如对员工的培训按不同职位、职能分别进行,根据员工不同的需求采取不同的激励措施、有针对性的沟通方式、适合员工个性和知识特点的职业生涯设计等。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希望员工将拥有的知识资本奉献给企业,但员工对企业的奉献程度取决于员工的需求、情绪、信仰和动机等情感需求的满足程度,即企业实施以人为本的程度。

2.3内部营销理论是建立以人为本企业文化的手段

实施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企业还需要对提供给员工的产品——“工作”进行重新认识。根据内部营销理论,需要用整体产品观念来看待“工作”这一产品,其中管理制度、工作环境、人际关系、沟通为期望产品,企业形象、员工培训、发展机会构成附加产品。要吸引、激励员工,必须致力于为员工提供整体产品,特别是在期望产品和附加产品层面上让员工满意。企业要致力于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在企业内部培养合作和沟通的氛围,还好做好员工的培训和发展工作,在员工心目中树立一个良好的企业形象。另外,产品的价格——薪酬,也是企业需要关注的问题,企业可运用定价策略中的方法和技巧,使薪酬制度对内更有吸引力、对外更具竞争性。 

3建立以人为本企业文化的关键

3.1实现员工目标与企业目标的协调一致

人的价值的实现程度,不仅取决于主体的综合素质,更离不开一定的社会条件。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优秀的人才,人才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企业环境。员工的发展和企业的发展是既相互依赖,又相互矛盾的辨证关系。企业目标和个人目标之间往往存在许多差别和矛盾,这就要求我们通过目标整合来达到企业发展目标与员工发展目标的协调一致,员工的个人目标必须服从于、服务于企业目标,将个人价值的实现溶入企业价值的实现过程中,找准企业目标与个人目标的结合点。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员工和企业的共同发展。 

3.2实现企业利益与员工利益的双赢发展

追求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就要正确处理企业利益与员工利益的关系,把企业效益的提高与个人收入的提高相结合。企业用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优厚的福利待遇保护和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员工用热情和智慧保障企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

3.3科学、合理的使用人才

追求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就要有知人善任的本领,要尊重员工的愿望和要求,让员工在为企业建功立业的过程中发展自己。

要合理使用人才,达到与企业共同发展,企业领导者首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尤其是要有知人善任,驾驭人才的能力,要有慧眼识才的眼光,要有容人之短的气量,要有起用贤能的胆略。不仅要知人所能,知人所长,而且要知人所爱,知人所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心全意地为企业的发展服务。

总之,企业不能只是一个雇佣劳动力的组织,应该重视学习,不断提高员工素质,充分尊重和肯定员工的个人价值,时刻关注员工的“成长”与“发展”,并使企业成为一个以人为本的大家庭。从这个意义上说,建立以人为本企业文化的关键就是要让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实现组织和个人的双赢。

企业文化是21世纪所有企业共同关注的问题,好的企业文化可以成就一个伟大的企业,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是每个想要成功企业的当务之急。企业应以内部营销理论为指导,把重点放在对企业员工各种需要的关注和满足上,明确建设该文化的关键是树立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的观念,确立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目标,创造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环境。当然,以人为本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不是可以一朝一夕就完成的,需要企业内部各个部门、所以人员的通力配合,在探索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这种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参考文献

[1]普拉哈拉德与哈默尔.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c].哈佛商业评论,1990,2.

[2]黄锡伟.打造核心竞争力[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10.

[3]刘光明.企业文化[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2):67.

[4]李怀斌,金荣花.亚洲著名企业核心竞争力经典案例[m].北京:中国海关出版社,2005,4(3).

[5]黄静.内部营销理论[j].经济管理世界,2005,9,4(2).

[6]彼得•德鲁克.管理的世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翻译出版),2006,8.

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范文6

一、以人为本,不断激发员工潜力,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管理的核心理念。当今世界的企业竞争,不再仅仅是产品和市场的竞争,更是人才的竞争,高质量的人才才是企业最大的资源。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广大员工在企业中的主体作用,直接关系到企业文化管理的成败。因此,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充分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以人为本,尊重员工的自我价值,引导员工进行自我管理,便能激发员工的创造力,从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高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性要素,而在企业实际运作中,文化纽带、精神纽带、道德纽带、产权纽带、物质纽带、利益纽带则对形成核心竞争力起着重要作用。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提高核心竞争力无疑是企业制胜的法宝。

二、加强沟通,建立起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

企业文化并非只是领导者文化,它必须得到企业员工的认同,才能有效发挥作用。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应创造各种机会让全体员工积极参与,共同建设企业文化。

“人心齐,泰山移。”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就是切实做好企业员工的相互了解和沟通,强调协作与团队精神;企业文化建设的外延就是要提高企业的产品文化的附加值。企业组织成员自我价值的实现,都有赖于组织成员之间的相互协作,有赖于企业的发展,没有这种相互协作和团队精神,企业就不可能快速、高效地发展,组织成员的自我价值就无法实现。而要管理就应先尊重对方,使其与被管理者建立起信任情结,有了这个感情上的纽带,企业员工对管理人员就有了感情依附意识,管理就比较顺畅。团队精神是通过运用集体智慧将团队的人力、物力、财力予以整合,使整个团队拥有同一精神支柱和精神追求,各方的价值体系得以融合,从而迸发出创造力,主动将自己的行为与企业的发展融为一体。

三、将企业文化制度化,不断健全企业文化管理的保障制度

企业文化制度化,第一层含义是指企业文化必须充分体现在企业的制度安排和战略选择中,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对企业制度安排和战略选择的能动作用。第二层含义是指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倡导的价值理念,必须通过制度的方式来统率员工的思想,任何员工都必须在思想上接受企业文化,忠于它,企业文化作为员工在思想上的制度而存在。在建设企业文化时,必须按照企业文化的精神,建立健全企业有关管理制度,真正实现制度和文化的协调统一,实现理念和操作的协调统一,从而使员工既有价值导向,又有制度化的规范。

企业文化需要有良好的企业制度作为支撑,成功的企业文化背后一定有规范性与创新性的企业制度在实施。为了使企业文化能够跟上时代要求,适应市场经济变化和企业发展,企业制度要不断创新,树立适应市场经济的新观念,转换经营管理机制,形成既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又能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积极性和创新性的现代企业制度。

企业制度的规范性与创新性之间是一种互为基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良性的循环关系是两者保持统一、和谐、互相促进的关系,非良性的关系则是两者割裂甚至矛盾的关系。作为企业而言,应该努力使企业制度的规范性与创新性因素之间呈良性关系,即规范性的因素是创新的产物,现行的企业制度中规范性的因素是前期企业制度创新的目标,同时又是下一轮创新的基础。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规范实施与创新的双重作用下不断完善,不断发挥其保证与促进企业文化发展的作用。

四、企业文化实践化,而不是只停留在口头和书面文件

企业文化不仅是一种企业倡导、信奉的价值理念,还是必须付诸实践的价值理念,即企业文化要指导企业制度的建立和战略选择。企业文化不仅仅表现在各种文件中,还更多地表现在员工的行动中。

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一个由企业的核心层精心设计、管理层积极推进、企业内部全体员工在管理实践中视其为准则而共同遵守贯彻执行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养成和实践的过程,最终体现在员工的自觉行为上。企业领导者在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是企业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员工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者和建设者。一方面,企业领导者要当好企业文化建设的决策者,着眼于企业长远发展进行战略思考,出思路、出理念,形成科学的经营哲学、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并以身作则,身体力行,进行相应的体制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另一方面,构建企业文化体系需要集中全体员工的智慧,培育企业精神、树立企业形象、打造企业品牌需要全体员工的创造,企业文化的深层次渗透没有员工的参与是不可能实现的。

五、不断创新,增强企业文化管理的竞争力

创新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特点和生命力所在,是企业价值观的内核,它与时代的发展和环境变化同步,不能有丝毫的停滞。没有创新的文化,就没有创新的技术、创新的管理、创新的产品、创新的服务和市场,企业就会丧失其社会价值的依据。把创新这个内核植入企业价值观,全方位融入企业文化诸多要素和建设企业文化的全过程,培育全体员工的创新精神,使创新成为企业的品质,这是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始终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所有成功企业的共同经验。创新作为一条成功的共同经验,又存在于各个企业的个性化实践之中,以本企业特有的表达方式、实践式和实际效果表现出来,成为富有创新精神的企业,与企业的发展目标保持一致。要激发和培养员工的创新意识,就要为其提供创新的外部环境,大力推进企业的经营理念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注意发现、总结、提升独具特色的创新内核,无疑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首先,企业文化的创新是企业必须遵循市场特有的规律,找准市场定位,根据时代特征确定不断创新的价值观。其次是企业制度的创新。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传统的管理模式将由知?R管理所替代,从而将信息与信息、信息与人连接起来,在人际交流的互动过程中完成信息与知识的共享,并运用群体智慧进行创新,以赢得竞争优势。最后是企业形象的创新。这就要求必须不断扩大企业形象在企业发展中的功能,激励员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责任性,增强企业凝聚力。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最终成为企业的无形财富,成为企业发展的原动力。

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范文7

【关键词】企业文化 以人为本 设想

一、把员工自我价值的实现纳入企业文化建设体系

自我价值是指在个人生活和社会活动中,社会和他人对作为人的存在的一种肯定关系。包括人的尊严,和保证人的尊严的物质精神条件。自我价值的实现必然要以对社会的贡献为基础。对银行的员工来说,他们在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之余,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会有更长远的规划,他们希望在企业能有更好的前途、更大的发展空间。但残酷的现实离他们的梦想相距甚远,一些员工的“归宿感”在消退,“失落感”在增强。据某省银行《企业文化动态》的一份调查报告分析,员工归属感和凝聚力较前几年有所滑落,员工士气亟待振奋。数据显示:员工“对在建行工作感到自豪”的仅占39%,还不到一半。只有34% 的员工满意现在的工作;有39%的员工认为目前的绩效分配、激励机制、职务晋升“公平感差”,认为这是影响员工凝聚力的首要因素。这些数据虽然是对某银行机构的一次小范围调查,但这些数据表明,银行系统的企业文化建设正面临着挑战,振奋员工士气迫在眉睫。各级管理者一定要看到这种现状,在建设企业文化时要把员工的个人发展和银行的整体发展目标紧密结合起来,让员工在服务国家的建设中,有效发挥各自的优势,使自我目标的实现变得清晰,随着银行的发展一步步实现,让员工个人目标和个人价值的实现不再遥不可及。为了避免仅靠现有职位升迁给员工成长带来的种种弊端,要通过开辟针对不同员工特点的多种成长和发展通道,比如可以扩展职位、增设岗位、公开平等竞聘、员工推荐等形式,让每一个员工都有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和平台。

二、把员工心理教育纳入企业文化建设体系

银行的每一步发展,与广大员工的无私奉献密不可分。他们像螺丝钉一样,拧在各自的岗位上,特别是柜面一线员工,节奏快、业务受理要求准确率高、工作辛苦,还得经受业务受理中各种委曲,稍有差错还要接受各种处罚,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非常巨大,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同时,他们还面临经济负担过重等其他方面的压力。某银行《企业文化动态》2013年刊登的一线员工思想状况调查报告分析,员工不仅面临较大的工作压力,还面临日益上涨的物价等经济压力。认为个人经济负担重的占50%,占到了被调查人员的一半,只有约10%的人认为自己收入高于当地平均水平,而需要父母亲经济支持的达到41%。员工的工资收入主要用于维持和改善生活的达到67%,个人实际困难主要是子女教育和住房,分别达到28%、25%。调查显示,认为最大的工作压力是考核任务重,占比为53%,经常听到客户抱怨的是排队时间长,占48%、产品种类少收益率低的占40%,服务压力和营销客户压力都很大。调查还显示,员工普遍反映个人文化活动比较匮乏,即使有活动也十分有限,有42%的员工个人业余文化活动主要是靠上网打发时间,繁重的工作和任务压力,使员工与领导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缺乏沟通,有的甚至成了竞争的对手,淡薄了同事之间应有的感情和友谊,员工身上这些来自多方面所产生的压力,如果不提前介入干预、疏导,很可能形成恶性循环,进而影响全行发展的大局。员工的心理健康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员工心理健康了,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才能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繁重的劳动,面对各种各样的客户,灵活地处理各种业务。

三、把员工精神生活和心理诉求纳入企业文化建设体系

精神生活是一个人的最高境界,是一个人物质和文化生活等诸多方面的完美融合和升华,是追求理想和目标的源泉和动力。银行的员工为了实现宏伟目标,在各种压力和挑战面前,兢兢业业,顽强拼搏,靠的就是支撑他们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员工的精神面貌就是业务发展的动力源泉。因此,在发展中一定要坚持业务发展和精神生活“两手抓”,将员工精神生活和心理诉求纳入银行的企业文化建设范畴,以业务发展促文化生活,以精神文化建设推进业务发展。注重营造人性化的企业氛围,从硬件和软件上保障员工的业余生活,比如建立职工之家、开设图书阅览室、乒乓球室、健身房等,拓展各种形式给员工提供文化活动的场所。

四、把关爱员工物质生活纳入企业文化建设体系

员工是生产力,是业务发展的决定因素。银行的各级管理者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一定要把关爱员工生活、扶贫帮困、解决员工实际问题等物质生活需要纳入企业文化建设,建立和健全“送温暖”工程工作机制,通过送温暖、扶贫困,让员工充分感受到组织和领导的关心和爱护,激发起员工的感动之心,让员工产生知恩图报的效果,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出员工为银行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奉献精神。关注员工物质生活要做到制度化,成立行领导和相关部门人员组成的员工关怀组织,每年要根据工作实际制订了困难员工的帮扶计划,以“温暖、关心、帮扶”为内容,帮助员工解决实际困难,要落实专人定期不定期地到困难员工家中进行家访,了解困难员工的生活疾苦。充分体现企业组织的人文关怀,让员工感受到企业如同家庭般的温暖。有了这种基础,员工自然会在工作中付出更多的努力,为银行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

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范文8

[关键词] 微笑管理;以人为本;企业管理

【中图分类号】 D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07-059-2

一、实行微笑管理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必然要求

实践充分证明,只有牢固树立企业即人、企业为人、企业靠人的人本理念,努力发展以人为本的企业和谐文化,切实落实党的依靠方针政策,实行微笑管理,充分调动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广大职工真正树立起“企业是我家,建设靠大家”、“厂兴我荣,厂衰我耻”的主人翁思想,才能增强企业凝聚力,搞好生产经营,共同抵御风险、战胜困难。

劳动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普遍、最基础的关系,和谐的劳动关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和重要体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在企业创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在平时的工作中常见少数企业管理者,板着个脸、昂起个脖子面对下属员工,安排指导工作时总以一种命令似的口气对待下属员工,特别是当下属员工工作出点纰漏,更是龙颜大怒百般指责处罚,似乎不这样就不能显示出管理者的威信。

其实现代人即使文化少知识也不少,他们通过现代通讯网络吸取积累知识、在现代快捷交通中常来常往行万里、阅人无数形成了相当的社会知识,对于是非曲直有着自己的理解和看法,都知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之道理,都能够愿意在出纰漏中善于批评与自我批评,善于在汲取纰漏教训中改正杜绝纰漏。如果管理者用微笑管理,知情善意的来个“打人不打脸、骂人不骂心”的人性化沟通,给被管理者脸面,在谈笑中提出被管理者出现纰漏的原因,纰漏所带来的后果,为了警以为鉴必须给予一定的处分,以警醒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倍注意,让被管理者在平和中心服口服的接受管理,又怎能不让属下员工在决心做好工作的时候增添信心和力量,也能营造和谐融洽的管理氛围,让下属员工消除压抑、消除紧张,决心更加努力的乐意做好工作。用微笑管理来传递对下属员工的尊重、信任、关怀等信息,让下属员工在接受处分中也能感受出一份备受器重,没失颜面与人格尊严的欣慰,感受到自己在管理者心目存在的价值和作用而满足,从而更积极地做好工作。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处于关键期,在这样一种大的背景下,社会利益格局、经济关系、劳动关系、人际关系的变化愈趋复杂。呈现出许多深层次的矛盾,社会处于矛盾当中。“微笑管理”也可以看成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不仅是和气待人,而且是人际关系的“调和剂”,拉近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和谐距离,会产生凝聚力。但现实情况并不容乐观,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处在不平等的对立关系中,压抑感是不容忽视的。

二、实行微笑管理是落实以人为本科学理念的基本途径

首先,从“以人为本”的角度看,企业实行微笑管理是必须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对人本理论的发展和创新。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现代企业管理理论认为,在企业各项管理要素中,人是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核心要素,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人本管理”。按照这一理论,必须把人作为管理的核心,实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这是现代企业管理与传统的“任务管理”相区别的重要标志。“以人为本”管理思想的基本内容是:在管理中,既要重视组织功能,更要从人的心理出发,重视人的价值、态度、动机和需要。它与传统管理理论的区别在于从以“物”为中心发展到以“人”为中心;从“独断式”、“监督式”管理发展到“参与式”、“激励式”管理。它通过对人的心理规律的把握,提高对行为的预测和控制的有效性,创造条件,使被管理者从心理上产生高昂的精神、奋发的热情,并化为自觉的行动。

微笑管理既符合人们的心理要求和“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也应当是管理者所追求的一种管理艺术,只有这样,才能增强职工与企业共决、共享、双赢的责任感,企业才会更有活力,更好地发展。有人把微笑管理称作“精神管理武器”,一点不假,微笑管理给予了被管理者精神上的安慰,心情上的稳定,让被管理者心平气和的接受管理,这就彰显出了微笑管理的一种态势与方法。它并不表示管理的软弱与无能,没有执行力度和权威性。常言道:“软说能套猛虎”、“以柔能克刚”,以理服人、以笑待人在谈笑中坚持原则不变、错误必究、规章必行、人性必讲,更能显示出管理者刚正不阿的威信,更能够在触及被管理者精神灵魂深处的同时接受管理的刚性。

其次,从“人力资本”的角度看,企业实行微笑管理是必然的。劳动者的劳动力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具有不同的属性。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今天,劳动者的知识技能和创新能力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越来越大,劳动力不再是单纯的雇佣劳动者或者商品,而是作为劳动力资本的身份,成为生产要素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所以微笑管理者要做到言、情一致。在与属下员工进行工作交谈时,不论遇到什么问题,一定要冷静处理,语言与表情要保持一致,尽量用微笑替代僵硬的表情。表扬员工工作成绩时,口头赞许外加微笑,显示出管理者的态度与真诚。用关心、帮助人的言行处理工作中的问题。在处理问题时不居高临下的摆架式,不命令式的交谈,不要误以为脸色越沉,声音越大,威信就会越高,这样往往会适得其反。当属下员工出现工作失误时,切忌当众严词批评与指责。这样只会把事情搞得更糟,甚至会伤害员工的自尊心,造成员工工作心情不佳或出现逆反心理或行为。

第三,从管理者角度看,企业实施微笑管理,可以表现管理者的宏大气度。出现矛盾时,微笑可以使双方恢复理智,化干戈为玉帛;微笑管理也是赞扬和鼓励员工的重要方式,当员工创造出良好业绩时,管理者的微笑代表了肯定和赞许,员工能从微笑中受到鼓舞,获得力量,并焕发出更高的工作热情。从员工角度看,当管理者适时运用微笑管理时,一张满面春风的笑脸能够间接消除员工的紧张和对抗情绪,并保持一种轻松的心情进行工作,办起事来也会干劲十足,效率极高。

多一点微笑管理,把微笑传递给每一位员工,让紧张的工作气氛变得轻松愉快,使员工在心悦诚服中接受管理,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多一点微笑管理,让企业绽放微笑之花,不断提升企业形象,使企业更加具有凝聚力。管理者要做到言、情一致。在与员工进行工作交谈时,不论遇到什么问题,一定要冷静处理,语言与表情要保持一致,尽量用微笑替代僵硬的表情。当表扬员工的工作成绩时,口头赞许外加微笑,可以表现出管理者态度的真诚。管理者要经常把微笑挂在脸上。微笑会传染给每一位员工,原本紧张的工作气氛会变得轻松活泼,员工心情愉悦,就会愉快地接受各项指令,工作效率也会随之提高。员工之间也能做到微笑交流,并将微笑很自然地带给客户,这样不仅可以提升企业的外在形象,更有可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

三、微笑管理有助于建成所向无敌的高效团队

微笑管理不是用微笑代替管理,而是强调在管理的过程中,管理人员要有发自内心地对下属员工的尊重、信任和关怀。虽然微笑不能代替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方法,但微笑却有任何好制度、好方法都起不到的大作用。

微笑,传递给下属员工的是一种支持,它会带给下属员工一种力量和鼓舞;微笑,传递给下属员工的是一种信任,它可激发出下属员工做好工作的信心;微笑,传递给下属员工的是一种关怀,它可化解下属员工在工作和生活上的烦恼;微笑,传递给下属员工的是一种赞许,它可给下属员工带来一种价值实现的满足;微笑,传递给下属员工的是一种亲近和友善,它可让下属员工增加归属感和责任感,使之能付出更多的努力。

如果企业的所有管理人员,时时刻刻用微笑面对每个下属员工的每一件事,就会在企业组织内创造出一个和谐融洽的气氛,驱散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可能存在的阴霾,让下属员工心情舒畅,不仅个人尽心尽力地、积极主动地工作,而且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形成一个所向无敌的高效团队。企业组织形成了这样一种团队,就不再有不可克服的困难,这本身就直接构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保证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美国著名的企业家吉姆・丹尼尔靠一张“笑脸”神奇般地挽救了濒临破产的企业。丹尼尔把“一张笑脸”作为公司的标志,公司的厂徽、信笺、信封上都印上了一个乐呵呵的笑脸。他总是以“微笑”飞奔于各个车间,执行公司的命令,进行自己的管理。结果,员工们渐渐被他感染,公司在几乎没有增加投资的情况下,生产效益提高了80%。公司员工友爱和谐,上下同心同德,其乐融融,公司的信誉和形象大增,客户盈门,生意红火,不到5年,公司不仅还清了所有欠款,而且盈利丰厚。

“微笑可以让领导与员工之间更容易沟通,可以使企业形象更深刻地印在客户的脑海中,能够为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中国康辉旅行社副总经理郭东杰多年来一直提倡实施“微笑管理”,他认为,不论是服务业还是其他行业,在员工的管理上并没有什么本质差别。如果企业内部人际关系像“钢铁般的冷漠”,后果将是员工之间、群体组织的不团结,少合作、缺和谐,甚至勾心斗角,因此将造成效率低下、管理松懈、质量和信誉欠佳,企业形象必定会大打折扣,更不要谈赢利了。管理者对事业充满信心,并在工作中保持心情舒畅,以微笑待人,企业的职工必定精神振作,任何困难都将不在话下。

参考文献:

[1]舒化鲁.微笑管理的力量[J].科学大观园,2010,(04).

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范文9

关键词:以人为本;心怀感恩;创造感动

回顾历史,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曾提出要 “坚持以人为本”。通过时间的验证,我们会发现坚持以人为本,同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要求是一脉相承的,发展观明确把以人为本作为发展的最高价值取向。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也是中国共产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中提出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原则,是一项对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基本要求,要把不断满足人的全面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国家以人民为根本,企业以员工为根基,在企业管理中,“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帮助企业摆正发展的方向,助推企业和谐发展。

1 企业缺乏“软实力”所引发的问题

1.1 机制不完善导致人才不断流失

由于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企业管理者一味追求经济规模的壮大,轻视人才的培养教育,没有引导职工建立长期的职业规划目标导致员工成长缓慢。企业发展无目标、缺乏科学的管理制度,人员晋升机制未建立等形成不公平的工作环境,间接导致员工斗志下降,出现人才流失,致使企业发展动力不足,同时业务骨干会带走一些关键技术与商业秘密,对企业造成重大损失。

1.2 缺乏创新基因使发展受到限制

企业管理者缺乏危机意识,未能居安思危,没有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使企业缺乏应有的应变能力和技术研发创新能力。企业旧有的体制成为发展的最大阻碍。企业没有出台有效的激励措施,受技术限制、缺乏创新人才等问题的制约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进入瓶颈期,从而导致企业缺乏竞争力被市场淘汰。

1.3 员工缺乏责任心,积极性不高

企业无相关科学的制度,员工缺乏行为准则的约束,导致职员工作态度散漫,缺乏责任心,间接导致服务质量下降,逐渐使企业客户流失,市场竞争力下降,出现员工上班打酱油等混勤现象,影响企业的形象。

2 企业管理中运用“人本思想”取得的效果

2.1 发展员工,提升企业综合实力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时明确科学技术的载体是人。在全新的企业文化中,福能集团提出“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舞台,干成事的人有发展”的管理格言。企业要重视员工的发展,深入实施人才培养计划,让员工自觉好学。企业的发展有赖于新生力量,所以在培养员工独挡一面的业务能力的同时,应注重培养职工在新形势、新挑战下争先创效的敢拼精神,“勤勉务实、争先创优”的企业精神要求员工行事作风脚踏实地,求实务实,奋发有为自强不息、锐意进取。重视提高员工的内在修养,着重灌输常怀感恩之心,做事不骄不傲的做事态度。结合新形势,严格按照干部“三严三实”标准,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将党性修养列入到员工综合素质考评项目中,促使员工达到德技兼修的目的。

2.2 依靠员工,不断壮大企业

要壮大企业就必须与时俱进,因材施教地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如针对老煤炭人勤劳肯干的特点,通过定期举办劳动竞赛活动激发员工干事创业的热情,为企业效益创新高奉献力量。企业发展依托员工的责任心,勤劳肯干的福能人花费数十年时间建立起一方能源王国,再由数以千计的员工夜以继日的苦心经营运作维持。企业的兴衰荣辱与企业职工是否有作为息息相关,员工出彩,企业才能够更加出色。要营造一个和谐有为的企业大家庭环境,必须要有深厚的企业文化底蕴支持,才能带出一个有战斗力、高素养的职工队伍。同时,企业作为一个责任主体,也需要全体员工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在安全管理的企业文化内涵里,企业细致到跟自己的“嘴过不去”、“腿过不去”、“脑子过不去”的具体落实上。在全局发展方向上,警醒干部职工思考素质上是否“有胆子、有点子、有样子”,是否具备 “胸中有志、心中有数、肚中有货、闹中有谱”的才能。企业树立百年基业、一流集团的长期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着眼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改革创新,打造一流团队。制定五年再造一个福能集团的近期目标,明确通过近五年的努力,实现主要指标翻番,使结构更合理、管理更科学、文化更先进、员工更开心。新时期福能集团提出“打造千亿集团、实现跨越发展”的奋斗目标,树立正确的人才发展观,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2.3 造福员工,促进社会和谐

企业与员工共同诠释“真诚、有为、开心”的 “双赢”理念是关键。坚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企业创造出效益,促进社会的经济发展,使员工收获到成功带来的喜悦。“心怀感恩,创造感动”核心理念的驱动下,福能集团为员工合理设置多种福利、待遇,从而激发员工用敬业爱岗的热情回报企业,回馈社会。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载体活动,拉近企业与员工与社会的关系。目前,企业内已有一些服务年限超过50年的老矿,这些矿井退休人员数量庞大,如何做好退休人员的管理工作,如何为年老体弱的老同志提供便捷的服务通道,让老同志享晚年福,是企业的一门“必修课”。近年来,企业通过不断完善慰问、走访机制,通过坚持不懈地执行“家庭式”管理服务,切实了解退休职工心里动态,为老同志解忧排难,关心退休职工早晚起居生活,嘘寒问暖老职工四季病痛,让老同志感受到企业的关爱,切实做到让老同志晚年有福可享,成为退休老人的坚强后盾。开展学雷锋月活动,组织职工开展义诊、青年志愿者等活动使企业与员工之间构建起和谐、稳定的纽带,使员工受到教育的同时达到宣传“正能量”的目的,提升员工“幸福感”,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和谐社会的构建。

3 结束语

通过总结,得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赖于文化的发展与延续。文化作为一面旗帜,以人为本的思想是底蕴,对内产生凝聚力,对外形成竞争力。企业只有上升到文化层次上的竞争,才能做到基业长青,承担社会责任,持久造福员工,回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