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经济活动分析材料集锦9篇

时间:2023-03-07 15:00:45

经济活动分析材料

经济活动分析材料范文1

一、传授解题技巧

材料分析题不同于一般的简答题,并不是学生熟记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就能“一举突破”的。材料分析题的解题要点在于围绕材料进行解答,但又必须“有理有据”,即所说内容一定要和课本相关联。而大部分学生不会解答材料分析题的原因就在于不会从材料当中提取出与课本知识相呼应的有效信息。为了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他们展开训练。

1.捕捉材料有效信息

很多学生一看到材料分析题就一脸茫然,不知从何入手,究其原因在于学生不会挖掘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无法概括材料所要表达的重点。为此,笔者给学生传授了一些提取有效信息的技巧。在平时的作业练习中,笔者有意识地引入了图表、文字等不同类型的材料分析题。例如,笔者在课堂上就以“2013年某市的经济产业图”为例对学生展开训练,让他们先审标题,明确这一材料与“经济产业”有关。然后再看注释,明确图表每一项内容,找出一、二、三产业各自所代表的图例。接着引导学生审内容,对图表进行综合分析,提取有效信息,概括出该市的产业结构,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等要点。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不再对图表材料心生畏惧,反而在解题过程中游刃有余。

2.规范答题模式和方法

事实上,不同题型的材料分析题会有一些常见的答题方法和技巧。因此,笔者也会在教学中向学生介绍。例如对于材料设问为“上述材料说明(反映)了什么?”的题目,笔者不仅要让学生说出材料本身反映了什么,同时还要引导他们进一步透过现象看本质,对其进入深入挖掘。例如,材料反映了某市经济发展的同时,资源环境破坏得十分厉害,学生就不能只回答表象,还要说出对该市经济发展模式的反思。再比如有关“建议类”的题目,即根据材料要求学生提出合理的建议。对这类题目笔者引导学生在答题的时候一要有针对性,二要多角度提建议。例如,根据材料为某市构建和谐社会建言献策,对这类题,学生就要从经济、政治、文化、国家、个人等诸多角度审视材料提出合理建议。类似“认识类”的题目,笔者鼓励学生不仅要表明观点,还要说明原因和启示。学生只有掌握类似的解题技巧和答题模式,答题的时候才不会毫无头绪。

二、培养分析能力

笔者深刻地意识到,仅仅传授给学生一些解题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一方面材料类型多种多样,内涵十分丰富;另一方面学生从根本上缺乏材料分析能力,既无法对材料进行概括,也无法提取出其中的重要信息进行分析。因此,还要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训练,让他们在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材料分析能力。为此笔者在班上组织了形式多样的活动。

1.开设新闻时事课

笔者在合理安排课时的前提下,每节课抽出五六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回顾近期发生的“大事件”,并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视频。看完新闻以后,让学生结合课本发表自己的感想,笔者从旁引导。例如播放了某品牌奶粉不合格的新闻,笔者就引导学生根据必修一经济生活和必修二政治生活对该新闻进行点评。学生很快就能联系到有关维护消费者权益、市场经济盲目性及国家宏观调控等经济生活内容,以及政府职能、和谐社会构建等政治生活内容对该新闻进行点评。

2.开辟“时事论坛”

经济活动分析材料范文2

例题1: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召开之前,中国自主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这是经过国内科研机构专家比较长的时间集体论证形成的,科学地反映了中国的现实情况,必将对中国今后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这同时也体现了中国高度负责任的态度。

简要分析我国政府应对气候变化目标的确定所体现的唯物论观点。(8分)

第一步:画出题干的关键词,明确题型。此题的关键词:体现。明确此题为体现类主观题。体现类题型答题格式:题干材料+关联词体现+教材知识点

第二步:细化题干明确所涉及的知识点.此题问题:“我国政府因对气候变化目标的确定”体现“唯物论观点”,因此此题答案:目标确定+体现+唯物论

第三步:搜索教材内容。此题涉及《生活与哲学》第4课、第5课内容。

第四步:运用教材知识分析材料,画出关键句,组织答案。此题答案为: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

我国政府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科学地反映了中国的现实情况。

(2)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这一目标必将对中国今后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3)认识和改造世界必须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我国政府应对气候变化目标是经过国内科研机构专家比较长的时间科学论证形成的,也体现了中国高度负责任的态度。

第五步:用黑框画出答案中的关键词,加深对此题的理解。

例题2:目前,低碳时代已经到来。为发展低碳经济,我国提出以下举措: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制定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先试点示范,后总结推广;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开发低碳技术、产品;积极运用政策手段,推进低碳制度创新与法律体系建设。同时,通过广泛的宣传动员,进一步倡导企业和公民开展绿色生产、绿色经营、绿色消费,实践低碳生活方式。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就如何发展低碳经济提出你的建议。

第一步:画出题干的关键词,明确题型。此题的关键词:建议。明确此题为措施类主观题。措施类题型答题格式:教材知识点+材料具体措施(关联词为动词:构建、完善、提高等)

第二步:细化题干明确所涉及的知识点.此题问题: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如何发展低碳经济,因此此题答案:经济生活知识+发展低碳经济的措施。

第三步:搜索教材内容。此题涉及《经济生活》全书内容,同时经济生活答题时常用的套路,要记住三个主体:国家、企业、个人,所以此题要从三个角度综合分析。

第四步:运用教材知识分析材料,画出关键句,组织答案。此题答案为:

(1)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构建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的价格体系。

(2)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加强对低碳经济的引导,倡导绿色消费模式,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3)企业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开发低碳技术、低碳产品,开展绿色生产、绿色经营。

(4)消费者树立绿色消费观念,实践低碳生活方式。

第五步:用黑框画出答案中关键词,加深对此题的理解。

例题3:山东省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积极落实“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弦战略,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把繁荣文化作为推动富民强省建设盼重要举措多推动齐鲁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2009年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增加值超过1000亿元,增长l 5%以上。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简要说明重视文化建设对山东经济发展的意义。

第一步:画出题干的关键词,明确题型。此题的关键词:意义。明确此题为意义类主观题。意义类题型答题格式:教材知识点+材料+有利于…

第二步:细化题干明确所涉及的知识点.此题问题: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文化建设对山东经济发展的意义,因此此题答案:文化生活知识+文化建设+对山东经济发展的意义。

第三步:搜索教材内容。此题涉及《经济生活》第一单元内容,主要是文化与经济的关系。

第四步:运用教材知识分析材料,画出关键句,组织答案。此题答案为:

(1)文化对经济有重大影响,积极发展文化不仅能有效提升山东劳动者素质,还能为山东经济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文化产业迅速发展,能有效拉动消费,促进经济发展。

(3)文化在全省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山东文化、地域精神是凝聚人心的重要力量,是山东经济平稳持久发展的重要保证,重视文化建设有利于推动山东经济的发展。

经济活动分析材料范文3

一、当前工业企业会计所遇到的问题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1.企业领导问题

有的企业领导随着工作时间的增加,经验的积累逐渐养成了总是感觉形势大好、盲目乐观的心态,面对快速发展的社会和激烈的竞争和挑战,不思进取,专业知识陈旧且不专。同时有些领导仍然存在着严重的任人唯亲的思想,不能做到“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这势必影响到工业企业的发展。

2.工作人员问题

这是搞好工业企业会计工作的所面临的又一问题,一支既有政治头脑,又精通业务的会计队伍是企业发展的必须条件。但目前的会计队伍,新手占大部分,虽然他们接受过系统的知识教育,但是并未受过专业培训,只满足于做好记账、算账、报账等基本工作,但工作质量和效果都还远远达不到要求,因而当务之急就是要培养一批专职会计人员。

3.态度认识问题

多年来,工业企业中,一直存在着损失浪费严重,产品成本高,质量差,库存积压物资多,亏损现象严重等问题,其重要原因在于没有认识到会计的重要作用,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没有认真核算,不讲求经济效果。

4.其他问题

在工业企业里还应根据上述增加的总账,增加相应的明细账。在采用材料按实际成本计价的企业,要设置在途材料或材料采购明细账,以便于核算不同来源的材料的实际成本。在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的企业,要设置材料采购明细账,并采用横线登记法,按材料的各类规格、型号登记材料采购的实际成本和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并根据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的差异反映材料成本差异;另外配合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可以建立“材料成本差异”明细账,它是原材料备抵调整账户,同原材料相同,它的设置也是按材料的品种、规格设置,反映各类或各种材料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计算材料成本差异分配率。

二、对策建议

1.企业领导要做到知识专业化和知人善用

从总体来说,会计工作者是一个企业的当家人,客观地反映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真实地记载资金的运动情况,是企业会计的基本任务。作为企业的领导,尤其是企业管理部门的领导,会计知识的专业化是必不可少的。同时要熟悉会计业务,能按照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科学地组织和领导现代化大生产。另外,大胆提拔和使用那些接受过专业会计培训,熟悉会计业务,实践经验丰富,严格执行经济政策的、大公无私的财会人员。另外,对企业职员进行定期培训的同时,积极招收高素质会计人才。

2.会计工作者要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业务水平

会计人员应具备多方面的才能,如政经济学、计划学、统计学、财政学等,因为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是完成本职工作的基础。学习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就实际来说,以报名参加训练、进修和夜校学习为主要方式,当然有条件的话也可以能者为师,以老带新,坚持自学。在一定程度上来说,经济活动分析工作是企业经济工作的“灵魂”。在以上基础上,学会成本计算和管理,会做经济活动分析工作。成本计算与管理作为工业企业会计工作的中心环节,它作用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经济活动分析是通过对各种数据资料和实际情况的分析,对企业的主要经济指标进行有系统的对比、分析,以实现对各方面的工作进行科学总结和评价。

3.做好经济企业会计工作,着眼于经济效果,将会计工作置于重要地位

作为经济活动的前提工作,核算的目的是要克服工作中的盲动性,遵循市场价值规律,尽量降低物化劳动与活劳动过程中不必要的浪费,达到生产的社会产品质量高、数量多、成本低、盈利大,最终取得最优经济效果。因此,作为物质财富的生产部门,应时时刻刻牢记树立算账的观点,把一切经济活动建立在经济核算的基础上,通过具体的核算,找出日常生产中的不足之处,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因此,要把会计工作放到应有的地位,积极发挥会计的重要作用,这是十分重要的。这样可以充分调动会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果。

4.强化会计监督

会计监督是保障会计依法行使职能、保证会计信息真实的重要手段。有效地发挥会计监督职能,对确保会计资料的合法、真实、准确、完整至关重要。

要尽快完善财务会计监督的依据。《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及国家财务会计制度规定等都需要进一步完善,要加快《会计法实施细则》和具体准则的制定与实施。修正部门规章中与会计法规相抵触的内容,具体规定违法处罚的定性、定量标准,既便于执法操作,也使被处罚者心服口服。减少不同执法主体在掌握标准、执行尺度上宽严不一的情况。

发挥企业内部财务会计监督的职能作用,加强内部管理,为提高信息质量打下基础。企业应建立严格的原始记录管理制度、定期管理制度、计量验收制度、成本核算制度等并切实认真执行。健全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内部牵制制度、稽核制度、财产清查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同时,制定切实可行的单位预算、财务计划及各种业务计划,用法规、制度、计划进行监督,制止“跑、冒、滴、漏”,避免决策的失误。

完善外部监督体系,加大监督力度。外部监督体系要形成一个整体,一是财政、审计、工商、税务、银行、企业主管部门在对企业实施监督时,应统筹规划,联合行动。这样,既可以避免企业为了不同目的提供不同的财务报告,又可以从多个角度实施会计监督。同时,也杜绝了各执法主体为了利益驱动而出现放松监督的情况,还免去了企业多次接受同类监督,重复检查之苦。

经济活动分析材料范文4

例题 (2012年江苏卷,第37题)如今,人们关于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的意识日渐浓厚。然而,更多的人把过传统节日当成普通假日来休闲,过节缺少文化内涵(即通常所说的“文化味”)。与世界上很多国家都重视弘扬本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相比,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成为令人忧心的问题。

传统节日文化由主题、习俗和仪式等组成,蕴含着民族生活的风土人情等文化因素。由于时代变迁,特别是农业文明向现代文明转型后,农耕社会所形成的许多节日文化与全球化背景下的现代社会,特别是现代青年人的文化诉求不相适应。这在根本上形成了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传承的冲击。

目前,一些青少年对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情感淡漠,更喜欢过国外的圣诞节、情人节等。他们对于传统节日中的一些仪式感到繁琐,对诸如贴春联、中秋赏月等传统习俗的内涵认识模糊,甚至对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的主题缺乏了解。

一些地方政府更多地关注文化的经济价值,对如何度过传统节日缺乏适时的引导、组织和资金支持。以前过节时城乡基层组织还开展文化气氛浓厚的节日文艺演出等活动,现在很少看到这些渗透文化内涵的热闹场景。

当然,重视传统节日的文化味并不是说要照搬旧时的习俗和仪式。我们要在继承传统节日的核心主题中,变革过节的方式。现在确实也出现了多样化过节方式,比如拜年用电话、短信、视频等表达问候,清明节用植树、献花、赋诗等寄托哀思。但是传统节日文化的新载体、新形式、新民俗如何才能彰显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传承节日的文化意义,让人们感受传统节日的文化底蕴,仍然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阅读上述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1)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分析导致目前过传统节日缺乏文化内涵的原因。

(2)针对人们把传统节日当作普通假日来过的现象,综合运用《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就如何进一步提升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提出建议。

(3)端午节即将到来,请你设计一个有助于吸引中学生了解其文化内涵的主题活动,并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活动的意义。(参考答案略)

首先,明确探究试题的要求。

如本题解题要求是“结合背景材料进行探究,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有关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等。”可见,探究型主观性试题大多需要综合探究。这就需要同学们学会综合背景材料知识和教材中所学的知识,教材知识是调动所学的政治学科内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知识对问题进行有效地分析和解答。在学习过程中,积累以关键词为中心的知识小专题,注意知识点之间的融会贯通。同时在试题中找到一个切口,重新编辑教材,形成一个知识专题,造就一个知识体系,以应对高考政治命题中多角度分析和理解的要求。

其次,关注探究设问的层次。

探究型试题一般都有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的设问,此类问题的解答有较大难度。有人认为所谓的探究题就是几个简答题简单的相加,这个想法割裂了探究设问之间内在的联系。事实上,探究题的几个设问既能自成体系,又存在着可能是“剪不断,理还乱”的联系。这要求我们在把握几个设问之间区别时,可以把综合探究的几个设问分别当作简答题来看待,注意把握各个设问的要求。

如上例的第一个设问要求从唯物史观角度探究原因,就是运用唯物史观相关原理对材料进行分析,归纳出“过传统节日缺乏文化内涵”的原因。第二问就是提升文化内涵的经济和政治建议,即分别从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角度提出相应的对策,其中关键是“提升文化内涵”。第三问是设计提升文化内涵的活动方案,并分析其中的意义。显然,三个设问以“提升文化内涵”为主线,分别从缺乏文化内涵的原因分析到针对性地解决文化内涵缺乏问题,再到设计活动方案,分析提升文化内涵的意义。几个设问的回答又不是孤立的,而是结合材料共同解决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缺乏问题。如第二问的措施就是在第一问原因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而第三问的设计活动方案可以说是第二问措施的细化。可见,如果不注意三个设问之间的区别,就无法科学有效审题,有可能导致三个答案均不知所云,或者答非所问,张冠李戴。因此,探究题的正确解答需要同学们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坚持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再次,辨清探究问题的关键。

经济活动分析材料范文5

【关键词】工程项目;经济;分析

开展经济活动分析,是企业进行经济核算、正确评估生产和经营活动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已被广泛运用到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管理中。笔者结合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阐述分析当前工程项目经济活动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一、当前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经济活动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

1.牵头部门没有明确,导致责任不清

当前,很多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经济活动分析主责部门有的是财务部,有的是计价部,更有甚者未明确牵头部门,日常经济活动分析只是各部门数据简单的汇总,敷衍了事,并没有组织各部门认真开展分析。项目经济活动分析需要跨部门之间配合完成,主要涉及到工程、计价、物资、机械、财务等,但是各个部门之间都是独立,不是纵向的隶属关系,如果没有牵头部门,就容易造成部门之间的责任与权力模糊不清,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出现部门之间推卸责任。

2.分析频率少,收效大打折扣

当前,很多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普遍存在这种情况,因为工期紧,任务重,把生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忽视了项目经济活动分析这项工作,项目经济活动分析似乎可有可无。工程项目每天变化都比较大,如果经济活动分析周期长,分析频率少,分析的工作效率就会打折扣,很多管理问题错过了扭转的最佳时机,出现的漏洞就无法弥补,也无法客观的追究相应部门的责任以及负责人,会导致经济活动分析工作受到影响。

3.分析期间不统一,分析失去意义

由于施工项目业务部门日常工作内容的不同,物资部、财务部、计价部等部门期间报表要求的节点也有所不同。财务部关账是当月以及季度末的最后一天,材料设备关账的节点一般是当月及季度末的20日或25日,计价部门关账有的是当月20日或25日等等。原材料库存量、实际完成的工程数量每天都在发生变化,规模大的工程项目有时候一天的变化就达百万元,直接影响分析数据的准确性。由于时间节点的不统一,就容易导致所分析的收入与成本不匹配,经济活动分析效果就会受到很大影响。

4.项目职能部门之间缺乏横向沟通,数据勾稽关系不一致

当前,施工企业很多工程项目职能部门之间缺乏横向沟通,各自为政,你报你的数据,我报我的数据。素不知项目经济活动分析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部门之间配合完成。很多数据之间是有勾稽关系的,如果不及时沟通核对,导致分析数据时容易忽略掉某些重要的要素,出现漏结算、部分未达账项材料、设备租赁未考虑等现象,最终导致勾稽关系不一致,分析就失去了意义。

5.少分析,缺落实,没有起到应有实质效果

很多工程项目疲于分析,列出了一大堆数据,分析资料厚厚一本,问题是发现了,但是没有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对策;有的分析是分析了,也提出了相应措施,但是没有督促落实。问题没有解决,还摆在那。同样的问题还是继续出现,继续指出,久而久之,这种问题就会被忽视,有的干脆不提了。长此以往,经济活动分析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失去了最终的目的。

6.部门参与少,分析不全面

工程项目经济活动分析,可以说是一个全员参与的管理活动。然而,部分工程项目经济活动分析参与部门仅限于财务部、物资部、计价部、工程部等,未将办公室、试验室等部门纳入,导致小车、试验、临时用地、青苗补偿等费用分析缺失,混凝土消耗未结合配合比分析不深入、不彻底等。有的甚至完全靠财务部“闭门造车”分析,导致分析缺乏全面性、真实性,以致有些项目在整个项目完成之前的经营情况到底是如何,工程项目领导、财务人员心中没有数,模棱两可,甚至出现潜亏都没觉察到。

二、开展工程项目经济活动分析应采取的有关对策和措施

1.高度重视,全面认识经济活动分析的本质

施工企业开展工程项目经济活动分析是为了及时全面了解工程项目实际经营情况,查找问题,着重分析与预算差异较大的项目,找出原因,采取措施,以便及时控制风险、漏洞。重要性不言而喻。工程项目领导层应高度重视,带头作表率,为分析做好铺路。开展工程项目经济活动分析大致有以下3个主要步骤,首先是对比分析,将各种数据进行横向纵向的对比,重点关注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比较,并将对比情况进行差异分析;其次是通过差异分析寻找问题根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方案;最后是监督落实措施,采取实际行咏饩鑫侍狻

2.明确分析期间,定期开展工程项目经济活动分析

工程项目在分析前应明确节点时间,要求各部门统计数据截止时间要保持一致。同时,工程项目分析周期不宜过长,建议最少一个季度一次,条件允许的项目可以每月开展一次。定期对工程项目进行一次彻底盘查,查找管理漏洞,让管理者实时进行监控,及时采取措施纠偏,有效控制施工项目的成本、安全质量隐患等等,具有较好预防风险的作用。

分析节点时间明确以后,工程项目应成立库存材料盘点小组,由物资部门牵头,工程部、财务部等其他人员也要参与,对现场库存原材料、半成品等进行一次盘点。成立工程数量收方小组,由工程部牵头,工经部、物资部等其他人员参与,对现场实际完成的工程数量进行确认。

3.明确主责部门,加强部门之间横向沟通,确保分析数据勾稽关系一致

工程项目应明确开展经济活动分析主责部门或是主责人员,笔者建议工程项目财务部或计价部门作为主责部门。工程项目所有经济活动最终会通过财务数据体现出来,财务人员对工程项目已发生的成本比较熟悉;计价部门负责收入的清理,熟悉工程项目对应的每一笔收入,便于汇总分析。

主责部门确定后,由主责部门或人员督促工程项目各部门准备分析资料,提醒部门之间加强沟通,并负责勾稽关系数据的核对,当部门之间的责任与权力出现模糊不清的时候,应由主责部门或人员出面协调,避免部门之间推卸责任。

数据勾稽关系,首先应明确实际完成的工程数量,计价部门的收入、对外劳务结算是基于工程部提供的实际完成工程数量而定,收入计价数量、劳务结算数量、工程清单数量、施工图数量要核对对比。物资部与工程部应核对材料设备理论消耗数量、应耗数量。物资部与财务部应核对劳务队伍领用材料设备使用的扣款以及材料设备租赁使用未达情况。混凝土消耗对比,工程部、物资部、试验室要沟通配合。财务部与工经部应核对劳务队伍结算入账及各项扣款、已完未结算情况。分析过程中半成品如钢筋笼等容易缺失,工程部、计价部门与物资部要注意沟通协调、核对,确保口径一致,避免收入、成本重复或漏记。

4.不留死角,确保项目经济活动分析触角伸入各部门

工程项目经济活动分析与项目各部门都有广泛联系。在工程项目,一切与资金有关的经济活动,都与项目成本管理有关。项目每个部门都会通过资金的使用与项目经济活动分析发生联系。办公室应关注小车使用情况,通过百公里油耗进行对比分析;征拆人员应统计临时用地、青苗补偿发生费用;试验室应关注试验费、配合比等等,明确发生的费用哪些是红线内、红线外,哪些属于合同内、合同外,分析所发生的费用是否计价部门收入统计中都有对应的“进口”,哪些应属于“开源”作为后期变更索赔方向的重点。

5.提高主责人员综合素质,确保项目经济活动分析的质量

工程项目经济活动分析主责部门或人员在经济活动分析中起了一定牵头作用,因此人员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到项目经济活动分析的质量和效果。施工企业应不断提高主责人员的综合素质,养成大局的观念,不仅仅发现问题,同时要增强参与经济决策和经济活动分析的能力,要能够透过经济活动现象看本质,及时准确捕捉项目有关指标的偏差情况、项目风险的信号,认真分析偏差原因,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防范和规避,调整后期项目施工的组织和安排,以降低项目经济风险,而不是消极等待。只有这样,工程项目经济活动分析在项目管理中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为实现项目效益最大化打好坚实的基础。

6.结合信息化技术,不断提高项目经济活动分析工作效率

工程项目经济活动分析与信息化是两个概念,可是今的大数据时代背景却将这两个概念相结合在了一起。当前,规模比较大的施工企业都开始建立项目成本管理系统对工程项目进行后台实时管控。工程项目应有效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提高分析数据采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确保经济活动分析的工作效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传统分析工作的非客观性。随着时代的进步,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今后全自动化的电脑系统操作,实现部门之间的无缝对接,完全能够达到精确的程度。

经济活动分析材料范文6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9B-0082-02

文字材料型主观题是每年政治高考的必考题型。面对试题中纷繁复杂的文字材料,不少考生往往理不清头绪,不知道该何时直接从材料中找答案,何时将教材知识与材料相结合找答案,何时从分析设问中找答案。因此,要想提高学生解答文字材料题的能力,教师有必要对政治文字材料型主观题的类型及解题策略进行研究,总结并教授学生关于这类试题的答题规律。笔者认为,文字材料型主观题按其答题切入点的不同,可分为材料导向型、教材导向型和设问导向型三大类型,而每一种类型的试题,又有其不同的特点与解题策略。

一、材料导向型

(一)试题特点

在材料导向型主观题中,材料对于最后答案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题中所给的材料信息,要么是直接加以引用而形成试题答案,要么是对其进行必要的理论概括而形成试题答案,要么是对其进行逆向理论思考而形成试题答案。

(二)材料导向型试题的三种情况及解题策略

1.材料以理论形式呈现信息

在这类试题的解题教学中,教师应强调学生注意两个方面:一是材料以理论形式呈现信息时,要善于直接将这些理论表述加以引用而组织形成答案;二是在组织形成答案时,要注意分点、分层,切忌不分点、不分层地照抄材料。下面以2011年广西柳州第二次模拟考第39题第(1)问为例: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运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重要战略地位。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开辟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坚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涌现了大量优秀文化产品,丰富了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了公平与正义意识、权利与义务意识、民主与法治意识;文化产业日益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2010年突破1.1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2.75%;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提升我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结合材料,分析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8分)

在讲解时,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材料中的“科学理论指导”、“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思想道德”、“丰富……文化生活”、“增强……意识”、“新的经济增长点”等理论性很强的内容,引导学生对这些内容进行引用或转换,进而形成试题答案。

2.材料以感性形式呈现正面信息

在这类试题的解题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答题时要结合教材知识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对试题中的感性材料进行理论概括,进而形成答案。下面以2011年高考全国卷(大纲版)第39题第(5)问为例:

延安市土地面积约370万公顷,人均约1.7公顷,且土层深厚,适生作物众多;属温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地下矿藏10多种,其中石油储量7.5亿吨,煤炭储量71亿吨。延安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目前可供游览的部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7处,如黄帝陵、黄河壶口瀑布、延安宝塔山等。

根据延安地区的资源条件,运用所学知识就延安产业经济发展提出建议并说明理由。(10分)

本题所呈现的材料为感性材料。讲解时,教师要先引导学生弄清材料的三个层次,即“延安市土地面积约370万公顷,……昼夜温差大”为第一个层次,“矿产资源丰富,……煤炭71亿吨”为第二个层次,“延安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延安宝塔山等”为第三个层次。然后,再引导学生结合“就延安产业经济发展提出建议”的要求,从第一层次的材料中概括出要发展特色农业,从第二层次的材料中概括出要发展石油、煤炭工业等第二产业,从第三层次的材料中概括出要发展旅游业等第三产业。最后,引导学生结合产业结构调整的知识,对上述材料进行总结,答出要优化产业结构。

3.材料以感性形式呈现反面信息

在这类试题的解题教学中,教师可以告诉学生,答题时只要注意结合教材知识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对反面信息进行逆向理论思考,便可形成答案。下面以2011年高考广东卷第36题第(2)问为例:

材料二:作为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目前面临着生产要素成本攀升、低附加值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原有竞争优势日趋弱化的挑战。如果不能实质性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有可能陷入经济学家所说的“中等收入陷阱”,即当一国或地区收入达到中等水平时,各类生产要素成本上升,劳动密集型生产的比较优势减少,经济增长因缺乏新的动力而速度下降或长期停滞。

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请你为广东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提出建议。(10分)

本题材料中的“生产要素成本攀升、低附加值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各类生产要素成本上升,劳动密集型生产的比较优势减少”,“经济增长因缺乏新的动力而速度下降或长期停滞”等内容均属于存在的问题,结合“提出建议”这一要求,教师若能引导学生将材料中所呈现的这些问题进行逆向理论思考,便能形成试题的答案。如针对“生产要素成本攀升,低附加值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的问题,可以答“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提高产品科技附加值,实现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针对“劳动密集型生产的比较优势减少”的问题,可以答“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从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向技术密集型生产方式转变”;针对“经济增长因缺乏新的动力而速度下降或长期停滞”的问题,可以答“政府出台优惠措施,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教材导向型

(一)试题特点

在教材导向型试题中,所设问题会明确要求运用教材中某一范围的知识或某一个知识点来分析材料。

(二)教材导向型试题的解题策略

在此类试题的解题教学中,教师要强调学生做到以下两点:第一,要熟悉并理解设问中的知识范围或知识点内容;第二,要紧密结合材料中所给的信息,有选择性地使用相关教材知识分析材料,并力求创新。下面以2011年高考四川卷第38题第(3)问为例:

材料三:国务院制定的“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某市政府结合本地实际,为促进居民消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要求干部深入基层,了解群众的消费需求;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提高城镇化率;积极培育家庭服务、信息服务等消费新热点;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提高本市最低工费标准;加大教肓、医疗、社会保障和廉租房建设投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依法打击市场违法行为。

结合材料三,说明该市政府是如何坚持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的。(12分)

本题设问中明确要求运用“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这一知识范围来解答试题。首先,教师应要求学生记忆并理解“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的三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然后,再结合材料,引导学生分析出“该市政府按照中央要求,结合本地实际,采取促进居民消费的系列措施,坚持了民主集中制原则”、“该市政府采取了要求干部了解群众消费需求、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等措施,坚持了对人民负责原则”、“该市政府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依法打击市场违法行为,坚持了依法治国原则”。

三、设问导向型

(一)试题特点

设问导向型试题是文字材料型试题中最难答好的一种题型,这是因为在设问导向型试题中,所给的材料往往只起到介绍背景、引出设问的作用,材料本身对于解答试题并无实际有效的信息可用。

(二)设问导向型试题的解题策略

解答设问导向型试题,关键在于对试题设问的分析理解上。具体来讲,教师应要求学生首先要弄清设问中的知识范围、行为主体、行为对象、设问角度和关键词,然后再抓住设问的题眼,紧紧围绕行为主体、行为对象,并联系教材知识和当前国家的方针政策进行思维发散,最后组织形成答案。下面以2010年高考全国卷(大纲版)第39题第(5)问为例:

材料二: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历来重视粮食生产。新中国建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发展农业,形成了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的专业化集中生产格局。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突破了5亿吨。我国粮食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以世界7%的耕地,保证了世界20%以上人口的粮食需求。

运用经济常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能够“以世界7%的耕地,保证了世界20%以上人口的粮食需求”。(8分)

本题所给出的材料只是起到了介绍背景、引出设问的作用,对解答试题并未给出实质性的有效信息。通过分析设问,教师要让学生明确此题的知识范围是经济常识,行为主体是国家,行为对象是农业问题,设问角度为“为什么……能……”。然后,再引导学生围绕国家这一行为主体和农业这一行为对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正是因为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发展农业的措施,才能够做到“以世界7%的耕地,保证了世界20%以上人口的粮食需求”,而这些具体的措施包括国家的政策支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财政支持(增加对农业的投入)、科技支持(发展农业科技,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等。

经济活动分析材料范文7

(一)提高获取和解读不同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

所谓信息,即试卷中的文字资料、图表、各种数据、画面、符号等。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过程,包含发现信息、判断信息的重要性程度、提取有效信息等思维过程,因而更明显地表现出个体的思维能力。在知识内容迅速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整合的当代,这种捕捉新的讯息,感受新变化、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就更凸显出其重要性。高考命题坚持能力立意,无论选择题或是非选择题,都会不断地引入新材料、构建新情境,从而使试题在内容上蕴涵较多的信息,在形式上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因此,考生必须全面、准确地提炼信息、分析信息、解读信息、整合信息,这是考生解答问题的起点,是必须跨越的“铁门槛”。

对信息的处理将直接影响解决问题的质量和速度。为此,考生必须掌握获取和解读信息的正确步骤与方法。

1.关于表格材料

示例

例1.(2011•北京文综卷•35)二十多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中的三大产业的比重发生了很大变化

1990年2000年2010年第一产业27.1%15.1%10.2%第二产业41.3%45.9%46.8%第三产业31.6%39.0%43.0%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可以推论出我国

①农业总产值逐渐减少②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渐提高③劳动者对服务业技能培训的需求上升④劳务消费在居民消费中所占比重逐步增加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本题图表类型为表格。主要考查产业结构调整及第三产业的相关知识。表格反映了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主要表现为第一产业比重下降(比重下降并不意味着总产值减少,故选项①错误),第三产业比重提高。第三产业能够吸纳大量劳动力就业,第三产业的发展必然产生较大的劳动力需求,随之而来的是劳动者对服务业技能培训的需求上升,故选项③正确。消费是生产的动力,需求引导生产和供给,第三产业的发展是以巨大的市场需求为支撑的,而居民劳务消费是服务业市场需求的重要方面,由此也可推导出劳务消费在居民消费中所占比重逐步增加,故选项④正确。选项②在材料中缺乏支撑,不选。

反思

(1)表格材料的构成。表格材料一般由表头(标题)、表格、注释三个部分组成。表头(标题)是表格材料的中心或灵魂,是对表格所反映内容的概括,包含着非常重要的信息,对读懂表格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表格是表格材料的主体部分,它主要通过一些数据,比较直观地反映某些项目之间的变化关系或相关关系。注释部分是对表格信息的解释或补充,也是表格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研读表格材料,首先要研读表头(标题),明确中心;然后在其指导下研读表格,看这一标题中的信息在表格中是如何体现的;最后再读注释,获取相关的补充信息。由于表格材料是由标题、表格、注释组成的有机的整体,分析表格材料还要在分析各个部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把握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准确地把握材料。

(2)表格呈现信息的优点:便于分类比较。

(3)提取表格信息的方法。

第一,看表头(标题)。这是对表格内容的总体概括,要认真把握。

第二,横向看。首先,弄清分类,了解表格要呈现或比较事物(项目)有哪些;其次,要弄清这些项目之间的关系,如总分关系(整体―部分关系,总收入与分项收入即属此类)、并列关系、对比关系(对立统一关系,供给与需求、进口与出口等即属此类)等。

第三,纵向看。首先,把握不同项目的变化情况;其次,根据设问要求,可能还要把握项目(特别是存在对比关系的项目)之间关系的变化情况,如供给与需求、进口与出口之间的差额的变化情况。

第四,看注释。注释是表格的重要补充说明,包含重要信息,不可忽视。

2.关于图形材料

示例

例2.(2011•福建文综卷•3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福建是海洋大省,大陆海岸线长达3051公里,约占全国的1/6,居全国第二。“十二五”期间,福建省将坚持陆海统筹,建设海洋经济强省,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福建省海洋经济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从2000年的31∶16.7∶52.3转变为2010年的9.53∶41.15∶49.32,但与2010年我国海洋经济三次产业结构5∶47∶48相比,第一产业的比重仍然偏大。

材料二

请分析材料一、二反映的经济信息。

【解析】本题图表类型为柱线图(柱状图+折线图)。要注意提取信息的全面性,即既要看到福建海洋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取得的成绩,又要看到存在的问题。对材料二中曲线的分析,要注意曲线有两个明显的拐点(2006年和2007年),因此对曲线可以分三个阶段分析:2005年、2006年明显下滑;2007年回升;2007年后平稳。在材料信息较多时,答案的表述尤其要注意逻辑性。就本题而言,大体上可以按照“有利与成绩+存在的问题”的逻辑展开。

【答案】福建是海洋大省,发展海洋经济的条件好,海洋生产总值总体是上升趋势,发展势头良好,海洋经济的发展对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福建海洋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在2005年和2006年曾急剧下降,2007年明显回升、平稳发展,但比重依然偏低;海洋经济第二产业比重增加明显,但第二、三产业的比重仍可进一步提升。

例3.北京市下调公交车车票价格,乘坐公交车的人次增加,能正确反映这一变化的图形是

【解析】本题图表类型为函数图像。依题意,本题自变量为车票价格(纵轴),因变量为乘车人次(横轴)。北京市下调公交车票价格,乘坐公交车人次增加,A项符合题意,B项表明车票价格上升,乘车人次减少,理论上是对的,但不符合题设条件;C项与B项相反,也排除;D项表明车票价格下降,乘车人次减少,与A项相反,不合题意,应排除。

例4.(2009•上海政治卷•4)读图可见:

A.税收是国家实行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

B.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C.税收增长是财政收入增长的原因

D.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

【解析】本题图表类型为饼分图。主要考查财政与税收的知识,回答本题的关键是从图中提取有效信息,读图可知,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94.8%,非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5.2%,说明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故B符合题意。仅从饼分图揭示的“比重”无法说明税收是国家实行经济监督、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或杠杆,也无法说明税收增长对财政收入的贡献,因此A、C、D缺乏材料支撑,应排除。

反思

图形,有反映一个变量引起另一变量变化关系的函数图像,有反映某一对象变化过程或趋势的折线图,有用于对数量大小进行直观比较的柱形图,还有用于呈现事物构成及所占比例的扇形图(俗称饼分图)等。

(1)折线图。

①折线图呈现信息的优点或特点:可以比较直观地反映对象在一定阶段的变化情况(过程与趋势)。

②提取折线图信息的方法与步骤:

第一步,找到折线的重要转折点(俗称“拐点”),将折线分为若干段;

第二步,把握各段折线的特征(上升、下降、平稳或上下振荡等;如总体上升,则分析上升幅度的变化);

第三步,总体把握折线走势,明确对象发展趋势;

第四步,如有多条折线,则需要对它们进行分段比较,再总体把握。

(2)函数图像。

①函数图像呈现信息的优势与特点:与一般曲线图不同,函数图像有坐标(箭头),呈现事物的因果关系,即一事物的变化引起另一事物变化的情况。

②提取函数图像信息的方法:

第一步,分清自变量与因变量。一般来说,横轴上是自变量,是因;纵轴上是因变量,是果;但经济学中的需求曲线、供给曲线除外。

第二步,根据需要,对曲线进行分段分析,即分析自变量在某一区间变化时,变量会随之如何变化。

特别提示:要了解几个常见的函数图像,如需求与价格成反比,供给与价格成正比;等等。

(3)柱形图、饼分图、直方图

①了解它们呈现信息的特点:

柱形图:对象的绝对数量(总量)

饼分图(扇形图):对象构成及比重(占比)

直方图:对象的分布频率

②掌握提取信息的方法:

第一步,分析项目之间的相关性,确定比较对象,进行有意义的比较(特别提示:不同质的事物,不能直接进行量的比较);

第二步,比较相关项目的数量关系,获取有效信息。

3.关于各类文字材料

示例

例5.(2013•新课标Ⅰ卷•14)2012年3月,中国某集团公司收购了4个在美国的风电场。美国政府于9月28日以安全为由签发行政命令禁止该项目的收购。在多次申诉无效之后,该公司根据美国法律向美国联邦提讼。这一案例表明

A.走出去的中国企业面临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的挑战

B.向投资国司法部门提讼是投资者维护自身利益的最有效手段

C.对外直接投资取代商品出口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主要形式

D.跨国并购是企业强强联合的主要表现形式

【解析】本题的材料是一则记叙型文字材料。通过收购境外企业,进行对外投资,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发展对外经济贸易的具体形式(从广义上看,国际贸易既包括国际商品贸易,也包括要素贸易。本题中的境外收购属于要素贸易范畴)。题干材料中美国政府禁止中国企业的收购行为,旨在保护美国相关产业,表明走出去的中国企业面临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的挑战,A项正确。向投资国司法部门提讼,通常是投资者维护自身利益最后的选择,不一定是“最有效手段”,而且材料中也没有提供诉讼的结果,“最有效”之说显然缺乏支撑,故B项不选;C、D两项错误明显。

例6.[2011•浙江文综卷•40(1)]动漫大片《田螺遗梦》是我国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作品取材于中国民间传说,剔除了其中带有迷信、颓废、庸俗色彩的内容,突出了中国文化和而不同的价值理念。作品制作运用了目前国际最高水准的动画电影技术,注入了国际动漫作品所特有的神幻色彩,从而使作品更具国际口味。作品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动漫节和电影节,摘取了多个奖项,赢得了国内外的好评。

结合材料,说明动漫大片《田螺遗梦》的成功体现了“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哪些道理。

【解析】本题材料属于说明型文字材料。解答本问应从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创新的关系入手,紧密结合材料,深入论证。回答时,要抓住材料中出现的概念群组,结合文化传播、继承、发展和创新等知识分析。

【答案】①文化在继承中发展。该作品取材于中国民间传说,突出了中国文化和而不同的价值理念,体现了继承对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②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该作品之所以能够成功,在于对民间传说的改编,采用国际最高水准的动画电影技术、注入国际动漫作品所特有的神幻色彩等方面的创新。③文化在交流中传播。通过国内、国际两个平台,作品在交流中得到了传播。

例7.(2010•四川文综卷•29)从哲学的角度看,与下列材料寓意相符的是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吕氏春秋•自知》

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B.心外无物,天下无一物非吾度内者

C.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

D.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

【解析】本题的材料是一则议论型文字材料,材料结构由一则寓言故事+评价组成,很多学生没有注意到这一点,较多错误地选择了B项,认为寓言故事体现的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正好对应B项王阳明的心学。其实不然,材料是对寓言故事的评价,认为“掩耳盗钟”的行为,“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答案应该选A,凡事都有其自身的属性和规律,要尊重客观事物的属性和规律,否则就会犯错误,闹笑话。

反思

(1)记叙型材料

主要是指记叙某一事件(事例)的材料,主要内容是记叙某地、某企业、某人等发生某事。高考试题为体现能力立意,往往选取典型的具体的事件作为背景材料,通过微观入手、以小见大,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综合能力。对于此类材料,可以概括为分析5个W,即Who、When、Where、What、Why,以提取有效信息。

(2)说明型材料

主要是指陈述、说明某一事实的材料,相对于记叙型材料,说明型材料所反映的内容要宏观一些、抽象一些,往往涉及一组概念(概念群)及其相互关系。把握这类材料,如果试题的设问没有指定需要运用的具体知识点,就要把材料所涉及的概念群抽取出来,并发现其中的核心概念(关键词),再向上追溯(归纳),寻找学科的相关知识点,并进行分析。如果试题设问指定了具体知识点,则直接运用相关知识点的具体要点,按照知识本身的逻辑对材料中的信息进行归类、整合。

(3)议论型材料

议论型材料主要是指围绕某个中心话题阐述多种观点的材料,议论型文字材料多用于考查考生对某些重要理论观点、方针政策的理解、认识。由于这类材料是对理论观点的直接阐述,不需从典型事例中去提取、归纳,因而可直接运用有关理论知识,并联系社会实际进行分析。

4.关于漫画材料

示例

例8.(2013•浙江文综卷•26)看漫画《问候的变化》(作者毛铭三)。漫画所蕴含的经济生活道理有

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②消费者要量入为出,适度消费③消费结构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变化而变化④消费形成的新需求对生产的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A.①④B.②③

C.①③D.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消费类型和消费结构等知识。“吃了吗”关注的是生存资料的消费,“瘦了吗”关注的是健康与精神愉悦方面的消费,问候语的这一变化,反映了人们消费结构的升级,而带来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故选①③。漫画没有反映适度消费和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②④不选。

反思

近几年高考的漫画试题,取材广泛。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既有针砭时弊、揭露问题、带讽刺意味的,也有弘扬正气、展示成就的。考查角度涉及各个模块,巧妙地将现实生活、社会热点、教材重难点与考生的疑点有机结合起来,较好地考查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思想觉悟、是非观念以及阅读、理解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漫画试题一般由漫画标题、漫画本身(含漫画文字)和选择要求三部分组成。

解题时,首先要读懂漫画本身及标题。仔细揣摩命题人的命题意图,是针砭时弊、揭露问题还是弘扬正气、展示成就。阅读漫画时要善于把漫画与书本知识结合起来,多角度联想漫画所折射的教材知识。

其次,要读懂试题的选择要求,善于把握题干中的关键词。试题的选择要求往往限定了知识、答案的范围,规定了判断的指向。

5.总结

对上述分析归纳如下:

材料类型呈现信息的特点提取信息的技巧图折线图变化过程和趋势分段分析(找拐点)与总体把握(找趋势)相结合函数图像因果关系分清自变量(因)与因变量(果)柱形图绝对数量比较找到相关项目,进行有意义的比较扇形图比例比较联系标准模型或设定参照系表格分类比较横向:分析项目之间的关系

纵向:分析项目及其关系的变化文

字记叙型事件、过程五个W(Who,When,Where,What,Why)说明型现象、事实分析核心概念与概念群组,追溯学科基本概念或原理议论型阐述观点对观点要注意辩证分析特别提示:

(1)把握多个材料之间的相互关系。近年来的高考试题的论述题往往是由多个材料构成的,有的是由多个图表材料构成,有的是由多个文字材料构成,有的则既有图表材料,又有文字材料。试题所提供的这些材料绝不是彼此孤立的,它们之间必然存在着某种联系。这就要求我们在分析材料时,既要深入分析每个材料,以提取显性信息,又要全面把握多个材料之间的联系,以提取隐性信息。事实上,一些高考试题的设问明确指向材料之间的联系。

(2)分析近几年来的高考试题,发现材料之间的关系以因果关系居多,即两则材料反映的现象之间存在着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也有多个材料之间是并列关系,试题主要是通过一组材料全面反映某个问题,每个材料则分别反映问题的一个侧面。

(二)提高获取和解读不同设问有效信息的能力

有效信息,不仅包含在试题所提供的材料中,也体现在试题的设问中,设问中包含的信息,对于解题更关键,更具有规定性,这一点,往往为学生所忽视。结合高考试题的特点,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把握。

1.判断知识范围,明确设问主体

示例

例9.(2010•全国卷Ⅰ•26)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以来我国经济出现困难,主要表现为外部需求下降、出口贸易不畅,经济增速放缓、失业增加,通货膨胀预期正逐步形成等。在此背景下,作为微观经济活动主体的企业在短期内应

①加大营销力度,加速资金回流②采用先进技术,更新机器设备③扩大生产规模,保证供应充分④控制生产成本,改善财务状况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②④

明确设问的主体:微观经济活动主体的企业。

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由于外部需求下降、出口受阻,同时内需也因经济增速放缓、失业增加而深受影响,大多数企业陷入销售困难、产品积压、资金周转不畅的困境。在此背景下,企业在短期内应采取题肢①④中的措施以缓解资金压力,维持企业运转,而扩大生产规模绝大多数企业来说只会雪上加霜。故①④应选,③应排除。采用先进技术,更新机器设备是着眼于长远发展的打算,特别是更新设备会进一步加大企业资金压力,不利于短期纾困,故应排除②。因此本题选B。

反思

第一,知识范围。每个问题要求学生所运用的知识类别和形态,在设问中一般会指明清楚。这里要强调在有些设问中,规定了某一范围(知识范围较宽),但通过“限定词”指向这一范围的某一具体知识点(知识范围收缩)。这就需要我们学会审读设问。

知识类别: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知识形态:微观、中观、宏观。

第二,设问主体。政府(国家)、政党、企业、公民等在经济、政治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高考命题的重要切入口。在审题的时候要明确设问的主体,以利于调用相应的知识。

经济学:政府、企业、个人等。政治学:国家、政党、公民等。

2.转化设问指向,分解设问层次

示例

例10.[2011•天津文综卷•1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与世界部分经济指标对比

三大产业结构

比例(2009年)研发经费

占GDP比重单位GDP

二氧化碳排放量

(2008年)中国106∶46.8∶42.61.7%(2009年)世界平均3∶28∶692.21%(2007年)中国/世界平均

≈3.5以各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计算。

材料二1978年至2010年,我国GDP总量从3645亿元增长到397983亿元,年均增长9.87%。“十二五”规划确定我国年均经济增长率为7%,总理对此曾指出,“7%的发展速度也不算低了”,“真正实现有质量和效益的7%的增长速度,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根据上述材料解释为什么实现“有质量和效益的7%的增长速度,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转化设问指向:本题考查学生论证问题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运用归纳思维,概括“有质量和效益的7%的增长速度,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质量和效益的7%增长速度”即“持续健康发展”,其实质是要求学生回答“为什么实现持续健康发展有难度”。

例11.[2011•山东文综卷•29(6)]1955年10月,武汉钢铁厂在武汉市东郊长江南岸破土动工,1958年9月建成投产。2011年,汉阳铁厂遗址保护性改造工程启动,原址上将建设一座博物馆,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基地。

结合材料,从“文化的特点及影响”的角度,分析为什么要在原址上建设博物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分解设问层次:

第一层次,为什么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第二层次,为什么要通过建设博物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第三层次,为什么要在原址上建设博物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反思

第一,转化设问指向。设问指向分为单一型和复合型,单一型: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复合型:谈认识、作分析。

不同的指向考查不同的学习能力。近年来高考命题有些设问的指向带有一定的综合性,到底指向何方,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判断、转化。如谈谈对某现象或问题的认识,评析某现象或行为等,要么侧重分析“为什么”,要么侧重“怎么办”,要么兼而有之,有时还要分析本质、实质是什么。又如在回答“为什么”类问题时,设置“关系论证”类问题。

第二,分解设问层次。为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近年来高考试题经常设置较为复杂的设问,这需要我们学会合理分解复杂设问。

(三)依据有效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

在解题过程中,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与调动和运用知识几乎是同时完成的。

所谓调动知识,是指对原有知识资源的支配。调动和运用知识,即通过对信息的接受和反应启动原有的知识储备,再经过分析、判断、推理、归纳等思维过程解决问题。

基本思路:

第一,在信息归纳中调用知识、在知识联系中调用知识。

提取试题提供的材料和设问中的有效信息,特别是设问中的关键信息,分析、归纳、概括这些信息(特殊),提炼其在教材理论(或政策性知识)中对应的知识点(普遍),并以这个知识点为原点,结合知识的内在联系,检索其上位、同位、下位知识点,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然后利用这个知识结构去回答具体问题(或描述阐释,或论证探讨),组织答案要点。

第二,在自主学习情境材料中推理、调用知识。

由于政治试题的特殊性,有些信息(含概念、观点)在教材和政策性知识里面并没有对应的理论支撑,这就需要学生自主学习情境材料,直接做出选择和调用。

结合上述例10、例11分析如下。

示例10的知识调用过程分析如下:

第一步,根据设问中的有效信息,调用知识。

从质量、效益、7%的增速等角度分析为什么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不容易。由此可以明确本题要调用教材关于“围绕主题,抓住主线”的知识。包括以下层次:主线――转变发展方式;主攻方向――经济结构调整(含产业、区域、城乡、需求结构等);重要支撑――科技进步与创新;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保障和改善民生;重要着力点――建设“两型社会”;强大动力――坚持改革开放等。

要做到有针对性地在以上知识结构中调用知识,分析问题,还要结合材料信息,做出比较、甄别,最后确定有效知识。

第二步,根据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调用知识。

材料一中的信息:

表格项目一:由“三大产业结构比例”归纳出“产业结构不合理”,进一步归纳出“经济发展方式亟待转变”。(前一句属于归纳调用,后一句属于联系调用)

表格项目二:由“研发经费占GDP比重”归纳出“科研投入不足”,进一步归纳出“影响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前一句属于归纳调用,后一句属于联系调用)

表格项目三:由“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归纳出“环境压力较大”,进一步归纳出“影响可持续发展”。(前一句属于归纳调用,后一句属于联系调用)

材料二中的信息:

由“1978年至2010年,我国GDP总量从3645亿元增长到397983亿元,年均增长9.87%”归纳出“经济总量大幅度提高”,进一步归纳出“制约增长速度”等。(属于自主学习中推理和调用)

综上所述,答案组织为:①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方式亟待转变;②科研投入不足,影响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③环境压力较大,影响可持续发展;④经济总量的大幅度提高,制约增长速度。

示例11的知识调用过程分析如下。

首先,本题考查“文化的特点及影响”这一知识点,有一定的综合性。学生必须检索“文化的特点”(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个人文化素养是后天培养的;文化现象的实质是精神现象)、“文化影响人的方式”(文化环境与文化活动)、“文化塑造人生”等知识。

其次,必须准确把握设问要求,明确分析的逻辑层次。具体来说,分析为什么要在原址上建设博物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分三个层次:为什么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为什么要建设博物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为什么要在原址上建设博物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再次,针对以上三个层次,分别调用具体理论知识,加以分析和阐释。

第一层次,为什么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这要调用“文化塑造人生”的相关知识,以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优秀文化为逻辑起点展开论证。

第二层次,为什么要通过建设博物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这要调用“文化的特点”的相关知识,即文化现象的实质是精神现象,它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博物馆的建设使爱国主义教育有了新的物质载体。

第三层次,为什么要在原址上建设博物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这要调用“文化影响人的方式”的相关知识,即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对汉阳铁厂原址的保护性改造为爱国主义教育创设了特定的文化环境。

结合材料,从“文化的特点及影响”的角度,分析为什么要在原址上建设博物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经济活动分析材料范文8

一、设问关键词 明方向

例1 从“神一”到“神十”,每一次发射都进一步优化,每一次飞行都有完善改进,每一次空间试验都有新的收获。越是伟大的工程,前进路上的艰难险阻就越多。神十在轨飞行15天,首次开展中国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神十与天宫一号对接完成之后的任务将是打造太空实验室,为探月工程第二阶段的顺利进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位航天人说:“我在中学读书时就立志投身航天事业,至今无怨无悔!”还有航天人说:“我们团队中有许多默默无闻的幕后英雄,他们科学求实、勇于登攀、团结协作、淡泊名利、默默奉献。”

“神一”到“神十”的过程,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

解析 在本题解答过程中,部分同学答成了唯物论的内容,部分同学除了回答发展观外,还答了辩证法的其他内容:矛盾观、联系观等,这些都充分说明:有些同学对哲学主观题的答题方向(知识范围)存在把握不准的状况。

答案 ①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神一”到“神十”的过程,每一次优化、完善、改进和新的收获,体现了这一点。

②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神一”到“神十”的过程,遇到艰难险阻,终于获得了成功。

③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神十”为探月工程第二阶段的顺利进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点拨 抓设问关键词,能够让我们清楚答题方向。出题人的意图和要求通过问题体现,在书写答案之前,我们应该注重对问题的分析。所谓“慢审设问快答题”,对问题删繁就简进行认真分析,通过关键词确定答题所需知识点、题目类型、材料要求、题目分值等信息。本题设问关键词:辩证发展观(知识范围),过程(材料要求),如何体现(问题类型)。

二、材料关键词 定答案

例2 身处改革开放前沿的中山人,面对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依然保持清醒的头脑:最近10年以及未来20年,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发展的加速,中山进入战略机遇期,同时也进入了“经济容易失调、社会容易失序、心理容易失衡、社会伦理需要调整重建”的矛盾凸显期。怎样减少现代化转型的阵痛,中山人不断进行着探索,他们现正以更高的热情进行着建设“两个适宜”的美好家园、构建和谐中山的具体实践。很多工作都没有先例可循,可贵的是,中山历届党委政府都本着对中山父老乡亲和中山长远发展负责的精神,把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贯穿于发展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尽最大可能避免走弯路,闯出了一条适合中山自己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路子,为中山人生活质量、生存价值和人的素质的提高创造了良好条件。(注:“两个适宜”是指适宜创业和适宜居住)

结合材料,分析说明中山人在建设“两个适宜”的美好家园过程中体现了哪些哲学思想?

解析 此题不少同学犯了理论与材料“两张皮”的典型错误。集中表现在:第一,在回答哲学主观题时,常常脱离材料,只是把书本的原理和方法论简单列举,而把材料提供的信息扔在一边,不能对材料进行有效分析。其二,大篇幅引用材料,解释材料,却不见哲学原理和方法论,不能指出材料所说明的哲学道理。

答案 ①正确的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的观点。中山人面对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依然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把握发展大局,适时提出建设“两个适宜”的美好家园的目标。

②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中山人着眼于事物的整体,用综合性思维方式认识和处理事物,把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贯穿于发展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

③矛盾具有特殊性。中山人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闯出一条适合中山自己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路子。

④矛盾具有普遍性。中山人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发展形势。指出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发展的加速,中山进入战略机遇期,同时也进入了矛盾凸显期。

⑤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为了构建和谐中山,中山人在很多工作都没有先例可循的情况下,以更高的热情进行着建设“两个适宜”的美好家园的具体实践。

点拨 本题首先通过抓设问关键词:哲学思想(知识范围,需要同学们按照“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顺序检查和排列原理)、两个适宜(根据材料要求,按顺序逐句分析题目材料,进一步明确知识点),本题的解题重心在于把握材料,把握材料时通过抓关键词(有效信息),然后将有效信息回归教材,把有效信息与教材上的知识点联系起来。最后通过“原理内容+方法论要求+材料分析”去答题即可。材料主要强调建设“两个适宜”美好家园的全过程,分析了提出背景、工作思路、具体措施,在材料中,关键词分别为:面对(客观实际)、矛盾凸显期(矛盾普遍性)、价值取向(价值观导向)、闯出(实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全面推进(整体与局部联系)

1. 有人把市场经济形象地称为“候鸟经济”,资本总是“飞向”成本低、收益高的地区。毗邻广东的江西某地,在调查中发现,本地的工业电价低于珠三角地区30%、水价至少低0.5元/m3,具有综合成本优势。当地政府通过对企业迁移现象的分析,预见到广东企业会向周边地区辐射。于是,该地有计划地出台一系列措施,比如以“一站式”服务提高行政效率,并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有很多广东企业到本地安家落户。

分析上述材料,说明该地是怎样发挥主观能动性发展经济的。

2. 为进一步推进转方式调结构,2013年10月,某省省委组织专家分赴全省17市进行了实地调研。针对调研中发现的新问题,该省省委认真听取派和群众的建议,深化了对转方式调结构的认识。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关系的知识,分析该省省委开展调研工作的合理性。

经济活动分析材料范文9

【关键词】主观题关键词方法技巧

高考政治中素有“得主观题者得高分”之说。在广东高考文综政治试题100分的总分中,主观题占了52分,而学生普遍得分率较低。主观题表现非常灵活——多样化、情景化、综合化,对学生知识能力的要求高,是对学生获取和解读知识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描述和阐述事物的能力、探究和论证问题的能力的考察和测试,在高考政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再者,在日常的学习测验中,学生对主观题颇感恼火,不知从何下手,不知如何作答,通常失分较多。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就主观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做一个提纲挈领式的探讨。

第一步:先看设问指向,找出主体+关键词+限制词。

先看问题有助于节省宝贵的时间,让我们带着问题看材料,做到有的放矢。

①主体:在高中政治中,主体通常是指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政协,公民、企业和消费者,等等。

②关键词,表明题型。通常的题型有:现象类的题“是什么”,原因分析类的题“为什么”,措施类的题“怎么做”,认识类型题和意义类型题等。

③限制词,给定回答问题的知识范围。高中政治设问通常给定的范围是“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如果没有给范围,就要联系材料做出综合判断,材料侧重哪方面知识就重点回答哪方面的知识。

第二步:看材料,圈出相关信息,提取有效信息。阅读材料,排除无效信息的干扰,找出并圈出关键词和中心句子,概括材料的意思,对材料信息进行筛选和排序,提取有效信息,这是完成信息转换的关键。

第三步:对信息进行学科解读,把有效信息转换成教材相应的理论。

材料提供的是鲜活的生活现象,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材料中的现象上升到一个高度,即上升到书本理论知识的高度,用教材的观点和知识回答问题。从而避免这样的情况: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想说而说不到要点,满卷面的“口水话”、费力且得分不高。

①圈出有效信息,把握大概的知识点,弄清楚该材料是涉及哪一个模块的哪个单元的知识点;

②从微观入手,依据中心句、关键词或者数据的变化等,剥离现象抽出本质,联系具体知识点,做到条理清晰,一目了然。

③从宏观把握,用整体观点把握材料,概括材料的中心思想,再发散思维,联想相关知识点,做到全面分析。

④简略列出答题提纲。在紧张的考试中,为了避免遗忘思考中想到的知识点,简要列出提纲很有必要,即写出序号和每个知识点的几个提示性的关键词语。

第四步:写出理论(知识)观点,结合材料分析。

这一步就是组织答案,是很重要的一步。通常的模式是“理论依据+材料分析”,许多学生做得不够理想,往往只答出知识点,没结合材料分析。依据评分标准,只能得一半的分值,剩下的另一半分值给丢了,很可惜。有的同学即使分析,也牵强附会,说不到要领上去,影响了得分。怎么才能较好结合材料分析,言简意赅阐述观点呢?理论依据是后面的材料分析的论点,我们必须用材料中的事实去阐述这个论点,去支撑这个论点。比如:讲“企业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材料就要用事实说话,企业哪些举措体现了这一点,要简明扼要的给予阐述。如果材料事实比较繁琐,运用材料时就要高度概括,做到语言精练,表达清楚。

第五步:分析全面,避免遗漏知识点。

这一步看似跟第三步重复,其实是很重要的一步。在紧张的考试中,难免挂万漏一。为了得高分,就必须做到不遗漏知识点。在做完试题后,要再看看自己是否跳出了固有的思维圈子,再想想答案要点是否全面。如果拿不准某个知识点,可以把相关的知识点都答上,以防止遗漏知识点,多答则不会扣分。考试评分标准是按照答案要点给分的,如果回答的知识点不全面,即使我们的某个知识点阐述得非常好,也是得不到高分的。

【案例】

广东欧雅陶瓷有限公司生产的“欧美”、“奥米茄”、“意利宝”和“金欧雅”等品牌驰誉海内外。该公司以“创新产品、扩增产能、优化管理”为主题;以“创新欧雅,活力终端”为市场营销思路,以新颖产品把脉终端市场走势、活跃促销抢占市场份额;以超过400人的技术保障团队充分保证产品品质、确保售后服务;以更时尚、更艺术、更舒适的品牌风格展现在终端消费者面前。这才是归根到底推动企业经营和发展提升的原因。

结合材料,谈谈“企业经营和发展提升”的经济生活依据。

【解析】

第一步看设问:材料主体是企业;关键词是依据,表明是原因类的题型;限制词是经济生活。

第二步圈出有效信息:“欧雅品牌驰誉海内外”,“创新……主题”,“……市场营销思路、占领市场份额”,“技术保障、保障品质和确保售后服务”、“更时尚……品牌风格”。

第三步,把圈出的有效信息上升到理论知识高度。透过这些信息,我们知道这是考察教材中“公司的经营与发展”的相关知识。“欧雅品牌驰誉海内外”,说明公司注重打造企业品牌;“市场营销思路、占领市场份额”,说明公司制定了正确的经营战略;“创新产品、扩增产能、优化管理为主题”,表明公司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技术保障、保障品质和确保售后服务”,说明公司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第四步,组织答案(略)。

第五步,分析全面。这一步相对不容易。材料中“更时尚、更艺术、更舒适的品牌风格”这一句就要从宏观入手,整体把握,综合分析,结合社会背景来解析。我们国家提倡“五位一体”建设,作为国民经济细胞的企业就要承担社会责任,不仅要注重经济效益还要注重社会效益。这一点可能许多考生会遗漏。所以第五步很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