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生理科学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3-10 14:48:48

生理科学论文

生理科学论文范文1

(一)人文教育的概念

关于什么是人文教育,学术界并未达成共识。杨叔子认为,“所谓的教育,主要是文化教育,人文教育主要是人文文化教育”。有的观点认为,人文教育的实质是教学生如何做人,也有另一种观点认为,人文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但无论哪种观点,都强调了人文教育是通过人文知识的传授来培养人文精神的教育活动。本文提到的人文教育是指通过传授人文知识等方式,使受教育者提高认知自我、认识并适应社会以及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能力,同时培养其审美能力,提高其自身修养与素质的各种教育活动的总称。

(二)人文教育在理工科学生培养中的特殊定位

想要让人文教育在整个理工科人才培养中起到实效,必须对其有一个准确的定位,使之与科学教育有机整合。首先,要明确人文教育不仅是指人文知识的传授,而且是指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能力教育,这里说的综合素质包括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和心理因素,也就是说,对理工科学生的人文教育更应侧重于“如何做人”,而非侧重于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其次,理科教育中的人文教育应具有文理渗透与学科交叉特征,这与一般意义上的纯人文教育有所区别;再次,对理工科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重点应放在拓宽其思维方式上:通过方法论教育,使学生掌握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方法,帮助他们突破各门具体学科,尤其是文理学科的局限,引导他们把握科学知识整体,形成复合型知识结构,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守自己的理想和信仰,实现人生意义。

(三)人文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从根本目的上讲二者是一致的,都是想要教育引导学生成为有用之才,而在主要任务和实现途径上又有所区别。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对学生进行政治理论教育,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而人文教育则主要在于引导学生有选择地汲取优秀文化,从而自觉提高自身修养。此外,人文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又是相辅相成的,人文教育中有许多内容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因此抓好理工科学生的人文教育,相当于加强了对理工科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而在对学生进行政治理论教育时,也应当融合人文教育寓教于美、潜移默化的特点,使之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补充。

二、高校理工科学生人文教育缺乏的现状

(一)知识结构单一,文理分家严重

长期以来,我国高中实行分科教育制度,在高二时就把学生分为文科和理科实行单独教育。这样的教育方式使得理科学生不再重视历史、政治等课程,长此以往使我国的理科学生不仅对人文知识的掌握不够系统和完善,甚至出现了人文知识的空白,更是从思想上打下科学与人文分离的烙印。到了大学,理工科学生大多由于专业学习任务繁重,而将多数时间用于课堂学习、专业实验、专业实习和实训,忽视了交叉学科和素质学科的学习,对培养计划以外的知识很少涉猎,对当前政治经济形势和社会民生现状咸少过问,这势必造成知识结构的单一化。理工科院校大多存在轻视文科的传统,加之理工科学生从小就对人文学科缺乏了解,自然难以对人文文化产生认同。虽然很多理工院校已经开设一些人文课程,但效果并不理想,大多学生都选择拿学分容易的科目,人文教育并未真正走入理工科学生内心。

(二)文化学习失衡,人文价值模糊

社会舆论长期以来流传着“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思想,使得理工科学生或多或少地从意识上对人文知识嗤之以鼻,认为只有理科知识才算科学,而人文知识不过是“花架子”,是社会宣传和政治表达的工具。一些学生重眼前、轻长远,重实际的获取,轻精神的丰盈,认为人文素养远不如分数和证书来得实际,人文课程学习的好坏对自己的发展前程并无显著影响。因此他们避虚就实,将全部精力投入专业学习,有的甚至主动,或是在家长亲友的劝说下放弃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当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市场经济竞争异常激烈,毕业生就业形势日渐严峻,大学生长期处于高压之下,身心劳累、精神疲惫,仿佛学习成绩不好,专业分数不高,就要被滚滚的社会浪潮所淘汰。部分学生认知出现偏差,不懂得自我调节,从而丧失学习的兴趣,迷失了奋斗方向,变得彷徨无措,选择在虚拟世界中逃避。甚者还有少数学生在遭遇一些挫折之后无法排解,做出一些伤害自己或是他人的极端行为,悔恨终身。

(三)平台资源缺乏,文化气息不浓

从整体教育环境上看,针对理工科学生的人文教育不仅受限狭小的知识范围,而且整个校园文化氛围及学生的感悟体验都相对缺乏人文气息。目前,一些理工科院校的主题教育活动或是各类学生团体组织的学生活动往往流于形式,缺乏文化内涵,较重视学生的科技创新与文体竞赛活动,很少组织高品位、高质量的人文艺术类活动。由于长时间处于保守单一的文化氛围,使得一些学生的思想意识发生了变化,偏执、自私、抗挫折能力差、游离于集体活动之外,几乎从来不参加各类校园活动,越来越少的学生关注校园活动,减弱了学校的人文气息,形成了恶性循环。同时,很多理工科院校缺乏应有平台及活动场所,学生除了到图书馆查阅资料、看报、阅读期刊之外,很难找到能够提高人文素养的精神家园和提高文化品位的活动场所,甚至图书馆中人文类的书籍相对于理工类书籍来说也是数量偏少、内容陈旧;好多学校都没有专门的大学生活动中心、视听教室等,这也是导致大学生缺乏人文素养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人文教育对高校理工科学生的积极作用

(一)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保持良好心态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科学教育只能解决“如何做事”的问题,而“如何做人”的问题只有人文教育才能解决。教育应当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宗旨,既要培养学生的做事能力,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又要培养学生的做人修养,提升文化底蕴,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因此,我们既要引导学生重视科学知识的学习,又要培养他们开放宽容、积极乐观的健康人格,引导他们热爱生活,珍爱生命,追求真善美。良好的人文教育可以使学生的视野开阔,胸怀宽广,使他们既爱岗敬业又淡泊名利,既积极进取又与人为善。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领悟能力,激发创新思维

同志指出:“源源不断地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具有蓬勃创新精神的科技人才,直接关系到我国科技事业的前途,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而所谓的高素质创新型科技人才不仅应当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更重要的是具备创新精神和创造性的个性。据调查发现,绝大多数诺贝尔奖获得者都是艺术活跃分子,伟大的科学家往往热爱人文艺术。例如,爱因斯坦是一位优秀的小提琴演奏家,普朗克擅长弹奏钢琴,伽利略和牛顿都喜欢写诗,中国地质学家李四光学过作曲,数学家苏步青、华罗庚均喜爱古典诗词。这证明具有较高人文素养的人往往思维活跃、联想丰富、分析力强。人文教育所造就的领悟能力能让理工科学生跨越领域界限,在多重知识的碰撞中获取更多灵感,探索和发现更多的未知。

(三)有利于帮助学生提升审美,尊重科学伦理

一般来说,理工科学生的思维是比较严谨的,在逻辑推理和计算方面优势明显,而文史哲艺术等学科学生思维比较发散,所以他们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要优于理科学生很多。加强人文教育有助于理工科学生更好地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提高生活品质,实现人生意义。此外,置身于高科技发展的时代,科学的中立性及纯粹性日益丧失,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全球性的自然灾害和社会危机日益严重,环境恶化、资源枯竭、食品安全等,都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作为科学工作者,既要追求科学认识“真”的方面,又不能抛弃人文层面的“善”。在从事科学研究时,只有全面考虑到环境、伦理等方面的问题,才能保证其科研活动造福于人类,而不是危害社会。

四、加强高校理工科学生人文教育的途径

(一)转变教育理念,从“主渠道”上打破学科壁垒

1.优化课程设置,强化教学管理

针对理工科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精简不符合时代需求和人才培养的专业课程,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安排相对丰富的人文类课程,如人生哲学漫谈、中国传统文化、唐诗宋词鉴赏、书法艺术等。同时增加人文类课程的必修学分比例,将心理健康教育、思想道德修养、文学艺术修养、历史文化课程等纳入理科生的必修课体系中去,并与评优挂钩,从观念上转变人文教育“可有可无”的地位,打破学科壁垒,使文理科相互渗透,改善单一的知识结构,培养人文精神,提高人文素质。

2.利用多种途径,挖掘学生兴趣

充分挖掘、整合、利用高校学科门类丰富的专业资源,以兴趣爱好为出发点,搭建平台,寻找理工科学生和文史哲艺学生在团队合作的最佳结合点,例如开展各类社团、模拟联合国、创业大赛等,鼓励文理科学生合作交流,取长补短,互帮互助,增进了解,从而激发兴趣。此外,科学技术类课程本身也含有丰富的人文知识,专业教师在授课时应当注意挖掘相关知识,渗透人文思想,融人文素质教育于专业教学之中,注意引导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指导学生运用哲学的方法论、认识论进行自然科学的学习和研究。

(二)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

1.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人文教育涉及学科领域广泛,内容十分丰富,仅靠课堂讲授难以达成文化育人的目的,为此应定期举办多样化、高水平的大家讲座,不仅丰富人文教育的内容,也增加学生受教育的机会。同时,针对青年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等特点,学校、学院团委可通过举办人文知识竞赛、书法绘画展、国际艺术节等活动,增加校园人文氛围,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中华五千年文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人文情怀。

2.开展卓有成效的校外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是大学生走出校园,认识社会的有效载体。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体验和感悟到的人文精神更具有深刻性、持久性和教育意义,对其人文素质的提升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因此,要坚持不懈地带领理工科学生深入实践,进行社会调查,例如参观访问、公益劳动、志愿服务等,开阔其视野,丰富其社会阅历。最大限度地发挥实践育人的作用,培养学生的高度历史使命感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3.进行健康积极的文化环境建设

生理科学论文范文2

关键词:生命课堂、人本主义、互动

人的一生是从摇篮到坟墓,因此拥有生命是人的前提,发展生命是人的根本,关注生命是人的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当今教学目标重要趋向。然而,由于科学理性主义和应试教育的影响,现今的语文教育观重外物而轻视生命本体,生命意义的丧失和缺乏使得课堂教学成为一种训练活动,成为一种知识中心主义的课

省略。。。。。。。。。。。。。。

省略。。。。。。。。。。。。。。

省略。。。。。。。。。。。。。。

省略。。。。。。。。。。。。。。

省略。。。。。。。。。。。。。。

省略。。。。。。。。。。。。。。

省略。。。。。。。。。。。。。。

吸收知识,开启智力,陶冶性情。同时教育情境的创设要求生命化语文课堂传统打破语文课堂时间的封闭模式,教学活动应灵活掌握时间,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步骤,调整节奏;并且努力作到课堂内的时间与课堂外的时间自然衔接,让课堂外的时间在课堂内自由流淌,从而在相对的意义上延长活动时间,促进个体生命主动发展。

(三)生命课堂的对话教育构建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在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广阔神奇的语言天地里,我们可以与古人、今人、伟人、巨人,与自然、社会、人生进行心灵的对话和精神的沟通。通过“对话”交流活动,读者才能悟得文章的真义,内化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从而达到促进学生主体的自我建构和生命成长的目的[张永昊、周均平.感应与塑造—语文审美教育论[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对话教育首先需要教师鼓励学生,让学生来探讨文章的真谛,教师主要起引导的作用。必要的知识

省略。。。。。。。。。。。。。。

省略。。。。。。。。。。。。。。

省略。。。。。。。。。。。。。。

省略。。。。。。。。。。。。。。

省略。。。。。。。。。。。。。。

省略。。。。。。。。。。。。。。

新审视教学的本质、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以及学习方式等一系列问题。通过在语文教育中建构生命课堂,使学生读到过让他激动不已、欲罢不能的教材,感受过心灵与情境的自由交往与融合,走进过无拘无束的想象空间,从而引发过探究未知的冲动和欲望,产生过令他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的活动领域,品味过审美过程所产生的悦心悦意,最终实现语文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邬志辉.关于减轻学生负担的深层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1998年.

2、曹明海、宫梅娟.理解与建构—语文阅读活动论[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张永昊、周均平.感应与塑造—语文审美教育论[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省略。。。。。。。。。。。。。。

省略。。。。。。。。。。。。。。

省略。。。。。。。。。。。。。。

省略。。。。。。。。。。。。。。

省略。。。。。。。。。。。。。。

省略。。。。。。。。。。。。。。

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7、王尚文.对话:语文教学的新观念[J].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

生理科学论文范文3

(一)大学生挂科预警机制符合学生自身发展

大学生挂科预警机制的建立,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增加危机意识,提高自主性。正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思想尚不成熟,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当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元价值观和文化的冲击,往往使得大学生迷失方向,沉迷于享乐当中,大大影响了学业。挂科预警机制的建立,能起到警示学生重视学习,自觉做好学业规划的作用。

(二)大学生挂科预警机制符合学校加强学风建设的需要

学风既指学校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原则,又指学生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良好的学风,为提高学生学业提供有利环境。高等教育大众化后,学生规模扩张迅速,办学规模的扩大,带来生源质量的下降,影响校风校纪。市场经济下,更多的教师忽视教学,只顾个人前途发展,影响了学校声誉。挂科预警机制的建立,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端正教师教学态度,也起到约束学生随,提高学生主动性,进而树立良好的校风校纪。

(三)大学生挂科预警机制符合国家人才培养需求

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较量归根结底是人才的较量。国家兴盛,人才为本。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应以国家需要为根本,培养高素质、高层次的创新性人才。建立挂科预警机制,可以引导学生良性发展,树立责任意识,培养自觉性,提升文化素养,成为合格的国家栋梁。

二、公共管理类专业学生挂科问题分析

(一)公共管理类学生挂科现象分析

本文选取公共管理类学科的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国际政治三个本科专业,学生考试挂科情况一直比较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毕业、考研和就业。从教学管理系统中导出的数据经过加工后可以看出,自2007年至2013年,共有86门课程3591人次出现不及格现象。通过对这些课程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其中的规律,建立起相应的预警机制,对学院的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对各学年的成绩进行预处理后,得到不及格课程的数据,从中选取了不及格课程出现的频率和挂科人数两个指标,运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20.0进行分析。依据频率和挂科人数两个指标,可以将不及格课程分为两大类,其中,第一类(A)中有76门课程,平均挂科人数3.04人,频率为1.91次。第二类(B)中有9门课程,平均挂科49.22人,频率为6.44次。很明显,7年来,三个专业学生的重点挂科课程只有9门,这9门课程几乎每年都有相当比例的同学不及格,应该重点关注。可以清楚地看到A、B两大类课程的指标分布情况。A类课程不及格的频率低,并且相对集中。进行细化分析,其中又可以分为不同的情况。第一种情况(A1)占大多数,出现的频率低,挂科人数很少。第二种情况(A2),出现频率低,但是挂科人数多的课程,通过对比加工后的数据,可以看到主要有:城市财政学、应用文写作、资产评估、大学美术、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等几门课程。第三种情况(A3)出现的频率高,挂科人数也比较多,有趋向于B类的趋势,主要有军事理论、体育、计算机应用基础、法律基础、公共事业管理概论五门课程。B类9门课程出现的频率高,挂科人数也很多,其中有一门课程(B1)微积分挂科人数尤其多。B类的其他7门课程(B2)是:数据库应用基础、西方经济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英语、统计学、线性代数、会计学、中国税制。

(二)公共管理类学生挂科原因分析

我们在建立预警机制的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防范。对A1类课程,可以作为小概率事件处理。对A2类课程,7年中的挂科频率很低,而挂科门数较多,挂科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结为教师授课方式或者批改试卷的严厉程度,与教师个人的因素有很大关系。可以从学院的角度对教师进行引导与沟通。对A3类课程,有挂科人数和频率增长的趋势,从课程性质看主要是公共基础课和学科基础课,主要集中在大一、大二。从近几年学生座谈会的反馈情况来看,大一、大二的学生上课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学生参加的社团太多、学生活动太多,已经影响了第一课堂的教学,应该引起足够重视。B1类课(微积分)7年的挂科人数达到了100人,用指数平滑法进行时间序列分析。自2003年至2007年,挂科人数一直较多,并且每年递增,2008学年人数减少,是因为2007级本科生只有两个班,学生总人数较少,从曲线看2009年以后挂科人数虽然少于2007年,但仍有上升的态势。调查发现,造成这种结果主要有两个因素:微积分是全校的公共课,一直是大课堂授课,教师资源缺乏,课堂效率比较低,任课教师布置作业也极少。学生方面课堂消极情绪比较严重,课余时间缺少正确的学习方法。建议与数学学院沟通的同时,做好学生的引导工作。鼓励学生主动与教师沟通,自学方面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互相交流,共同提高。B2类的课程大部分是全校的基础课程,外院给我院上课的师资配备存在一定问题,需要得到大力协调。建议由学院成立本科生课程协调小组,与开课学院和教务处进行沟通协商,同时进行学生满意度调查问卷,对讲课过程中有问题的任课教师进行临时替换。关于学生成绩挂科的问题,还有一部分没有从数据中反映出来,主要是大三、大四的专业课,看似没有挂科,其实学生的上课情况不是很理想,特别是到大四以后,大部分学生上课很少了。本院教师对学生或多或少的关照才使一部分同学勉强及格。

三、建立学生挂科预警机制的建议

建立学生挂科预警机制的目的是为了将以往的“事后惩罚型”方式转变为“事前预防型”方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学生个人发展、学校校风建设奠定基础,避免学校与学生之间的不稳定因素发挥作用。建立学生挂科预警机制应该坚持可操作性与科学性,调动学校、学院、教师和学生四方的力量共同配合,发挥应有作用,保证学生成绩的正常。通过对我校公共管理类学生挂科问题的分析,结合学生学籍学业管理的工作方法,提出三点建议。

(一)构建多元主体体系,明确职责,发挥作用

挂科预警工作是一项长期性、动态性的工作,需要学校、学院、教师和学生个人的密切配合,协同完成。对此高校应出台书面的挂科预警机制文件,明确挂科的惩罚措施,根据严重程度,设立挂科级别,并与学位挂钩,以此作为警戒。同时,学校在师资力量配对的过程当中,应该综合考虑各学科专业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配置相应的公共基础课教师,以达到教师与学生双方的认可。学院作为与学生最直接联系的主体,在预警过程中,应发挥重大作用。针对不同年级差异,制定人性化的培养方案。比如,课堂学习尽量安排在大一、大二、大三中,大四以社会实践、升学、毕业为主,避免大四学生多手抓,增加挂科概率。此外,学院的辅导员、班主任也应时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对有困难学生逐个对话,提供相应帮助。授课教师在预防挂科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教师应秉持认真、负责的心态,针对不同专业学生“因材施教”,设定不同的标准,不同的教学方式和不同考核方式。在教学过程当中,避免“只管课堂、不管课后”的现象发生。学生作为事件的主体,需要配合学校、学院、教师的安排,完成学生的本职任务,合理安排学业、实习、实践的时间。

(二)建立基于过程化动态管理的挂科预警机制

挂科预警机制的设立可过程化动态管理,设立入学预警、选课预警、日常学习预警。

1.入学预警。

学校可通过招生简章、录取通知书、新生见面会、校园网路等途径在学生正式上课之前,讲解高校的课程完成要求和培养方案,形成学生和学校之间的信息沟通反馈体系,提早让学生做好思想准备。

2.选课预警。

学校应在学生选课时,通过教务系统对课程大纲、课程难易程度、课程完成要求、任课教师进行基本介绍,提前告知学生相关信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有所侧重,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并且有把握通过的课程,做到合理分配学习时间和精力。

3.日常学习预警。

制定严格的考勤制度,根据学生考勤、作业、课堂表现情况,有针对性地成立学习帮扶小组,学习好的学生定期指导学习困难学生。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告知家长,由校方和家长共同协商帮助。

(三)坚持重点预警与全面预警相结合,突出重点预警

生理科学论文范文4

关键词: 行为科学理论 小学语文教学 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在生活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认识倾向,建立在需要的基础上,对于从事劳动、发展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从小培养学生稳定持久的语文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积极地创造性地完成语文学习任务,对语文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行为科学是在不同的层次水平上研究人的行为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研究人的行为规律,激发人的积极性,试图创造出一种最优的工作环境,使每个人既能为实现集体的目标又能为实现自己的目标有效地作出贡献。运用行为科学的理论指导小学语文教学,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积极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1.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让学生产生语文学习兴趣

行为科学认为,人对环境的反应有赖于他对环境的看法,人们对所接触的客观事物往往会用自己的知识、经验、需要和价值观等进行评价,并按照各人自己的认知世界来行动。这就是说人的行为往往不受客观事物本身的影响,而是受到个体对这些事物知觉的影响。客观事物是多种多样的,知觉的发生依赖于过去的知识和经验,而响亮的声音、突出的标志、鲜艳的色彩、自己熟悉的记忆等比较容易引人注意,作为知觉对象进入个人的认知世界。因此我们可以在语文教学中根据小学生的生活环境特点将其熟悉的童话故事、戏剧、相声、童谣儿歌、绕口令等融入语文教学内容中,让语文学习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中国的父母往往喜欢给孩子讲童话故事,因此童话故事是小学生最熟悉和最喜欢的内容,童谣儿歌往往会触动学生儿时的记忆,使其产生学习的兴趣;戏剧明快舒缓的节奏、婉转悠扬的唱腔、优美按韵的剧本往往也能吸引学生产生兴趣、并使他们学好韵母知识;绕口令不仅能锻炼学生能说会道的能力,同时对拼音教学中声母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随着多媒体教学方法的运用,图文声像并茂,可以多角度、全方位吸引学生,调动学生的感官知觉及学习兴趣。最重要的是用学生熟悉和喜欢的方法,让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产生清晰的知觉。

2.培养学生的社会动机,让学生保持持久的语文学习兴趣

行为科学认为人的行为是由动机支配的,动机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原动力,当需要指向一定的目标,并且展现出达到目标的可能性时,就能产生动机。一个人积极性的高低决定于他是否具有进行这项工作的动机及动机的强弱。任何人都离不开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只有社会发展了,人的需要才能得到更多更好的满足,当社会的需要为人们所意识到,并愿意为社会作更多贡献,这时社会需要就转化为个人需要,而表现为一种献身精神,这种动机对人的行为具有巨大的推动力。费约的右手食指拉力试验和黎波特的耐痛水平测定试验结果表明,社会性最丰富的动机表现出最大的推动力量。语文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语文知识,更要培养学生为中华崛起读书的社会动机,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保持持久稳定的学习兴趣。少年时期的痛心于祖国落后挨打、饱受侵略、惨遭蹂躏的现实,立志为了中华民族的强盛而读书,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东渡日本,远涉重洋赴法勤工俭学;不满足于学校的学习,投身社会,深入群众,向工人学习;为弥补课堂上学习的不足,课外阅读范围广泛,涉及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军事科学等各个方面;为了探求最科学的内容和答案,他还把几本书的内容对照起来阅读,加以比较。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社会性动机是学习的巨大动力。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人均收入、综合国力等各个方面还有很大差距,作为跨世纪的新一代,更应该培养小学生刻苦学习、树立远大的理想,并化成恒久的精神动力,为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奋斗。

3.融洽学习环境,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社会心理学家列文从个体因素和环境相互联系交互作用中来考察人的行为,提出了一个关于人的行为的著名公式:B=f(P*E)。B表示行为,f表示函数,P表示人,E表示环境。意思是人的行为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个人因素与环境因素的“综合效应”。良好的学习型家庭环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学习兴趣,融洽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喜欢老师也会喜欢他的课程,因此教师必须以民主、合作、平等、对话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给学生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把自己看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参与者,与学生一起分享学习的喜悦和艰辛。教师与家长要深入了解学生的需要结构和动机结构,了解他们的迫切需要,对合理的要求,当前能解决的要引起重视加以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要说明道理,创造条件逐步解决,要通过满足学生合理的需要,激励学生;对于不正当的、不能实现的需要教育说服予以放弃,引导他们有意识地调节控制自己的需要,教育学生懂得在考虑自己的需要时要考虑到社会和他人的需要。

4.培养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快乐

需要水平的提高表示人的心理发展水平的提高,心理发展水平越高,越能产生较高层次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就是要倾注身心、挖掘和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去实现崇高的理想。麦克莱兰的研究发现,具有强烈成就需要的人往往喜欢能够发挥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工作环境,工作前制定周密的计划,并分阶段确定有限的成就目标,有明确的不间断的关于进展的反馈,对于失败也不会过分沮丧。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和家庭给学生创造让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而不是采用由老师、父母包办的填鸭式教育,并与他们一起分享成功的快乐。当然,由于小学生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而且各个学生的能力不同,因此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符合每个学生能力的不同问题,要求他们根据问题制定切实可行、具体细致的学习计划,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独立解决,并及时了解进程情况给予评价,让他们在学习中体会成功的快乐。同时要注意增强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帮助他们在失败中总结走向成功的经验。爱因斯坦发明电灯经过了一千多次的失败,当人们认为他一无所获时,他却能够高兴地说他有了很大的收获,发现了一千多种方法不能制造电灯泡,最后他终于取得了成功。这是从失败中总结成功经验的典范。

5.恰当的激励,保持学生持久高强度的学习兴趣

激励总是同满足人的这样那样的需要分不开的,离开了需要的满足就谈不上激励。因此,弄清楚学生的需要,并正确对待学生的需要,才能更好地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期望理论试图通过考察人们的努力与其所获的最终奖励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解释激励过程的理论,期望理论认为,当事人认为自己的努力将可能产生高度绩效,高绩效可能产生某项特定结果,该项结果对本人具有大的吸引力时对其的激励作用大。因此为学生确定学习目标要恰当,要使学生感到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很大,给他们以期望,使他们产生心理动力,激发热情、引导行为、确定目标时要与学生的物质和精神需要相联系。研究发现,选择、寻找和到达目标的过程即目标导向行为与直接满足需要的行为即目标行为对需要(动机)强度有着不同的影响力,需要强度会因目标导向行为的进展而加强,当目标行为开始后需要强度开始减弱下降的趋势。怎样才能使动机(需要)强度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行为科学认为一个较有效的方法就是循环交替运用目标导向行为和目标行为,当一个目标达到时,马上提出新的更高的目标,并进入新的目标导向过程,从而使积极性保持在较高水平上。研究还发现,目标导向过程不宜太长,停留在目标导向过程的时间太长会使人感到目标“可望而不可及”,影响到信心,出现泄气的情绪,影响积极性的持久。另外,如果目标缺乏挑战性则会使人感到“平淡无奇”,从而失去兴趣,降低激励力量。一个人经过艰苦努力终于攀登上高峻的峰顶,心里就会产生自豪感、成功感。在目标导向过程中,当学生达到目标的能力增强时,要设法为他们提供一个可使他们实现更高目标的条件、环境及成长和发展的机会,引导他们去实现一个又一个更高的目标。同时,制定目标后要认真执行,必要时要根据情况的变化而作适当的调整,以便使它更加符合变化的主客观条件,更好地激励学生的积极进取精神。如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时,应根据各阶段的学习要求安排学生的写作训练内容,开始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端正、熟练的书写,达到目标后及时要求学生注意字、词、句、段的积累,当积累达到一定的程度,形成自然流畅的语言表达,为写作做好了铺垫,学生有充分的信心写好作文时,要提出更高的写作目标,并让学生通过欣赏自己的作品而进一步提高写作兴趣。

生理科学论文范文5

【摘 要】 本文阐述了财务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研究的必要性,介绍了毕业论文质量的现状调查情况,分析了影响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因素,提出了提升财务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措施。J为,可以用毕业实践调研论文代替毕业论文;将毕业论文教学融入到学科培养的各个环节中去;建立有效的论文质量评价体系。

【关键词】 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质量;评价体系;财务管理专业

毕业论文撰写是锻炼和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也是本科实践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它可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目前财务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水平整体不高,因此,如何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就成了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财务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现状,探讨了关键的影响因素,并给出了有意义的对策建议。

一、财务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研究的必要性

近几年来,很多高校都出现了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总体下滑的现象,经管类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问题尤为严重,出现了内容抄袭空洞、语言表达不顺畅、创新不足、答辩流于形式等很多问题。现以黄山学院财务管理专业2012届至 2016届本科毕业论文的成绩(如表1)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表1我们不难发现在这五届论文成绩中,优秀率在逐年大幅度下降,由15.83%降到3.06%,而良好率、中等率和及格率都在增长,这就说明财务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在下降,而这一结论也和目前其他同类高校的实际情况相符。

二、财务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现状调查

经过调查,发现财务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现状堪忧。本文选取了黄山学院2016届98名财务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的毕业论文,作为研究对象,并从论文的选题、论文的撰写等维度进行了分析。

1、论文选题

论文选题是财务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论文写作的关键环节。在进行选题的时候,必须依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涉及专业领域的前沿动态。在对黄山学院2016届财务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的汇总分析中发现以下问题:一是选题范围太宽。此次调查的98份论文选题基本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也涉及到了国内外经济管理领域当前研究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如营改增、创新创业背景条件下企业财务管理、“互联网+”背景下企业相关问题的探讨,此类选题在论文中占有一定的比重。但是毕业论文选题存在的最大缺陷是选题理论性过于强,很难与实际相结合,比如论文带有“我国”、“中国”、“上市公司”字样的就占有很大的比重,而且论文也没有实例说明,这样的题目对于学生来说就很难把控,很难抓住重点,论述只能泛泛而言,内容缺少深度。通过调查发现,也有一部分选用的是实践性选题,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论述,而实践性选题必须通过实践调查、搜集一手资料才能写出质量比较高的论文,但是通过对这些论文的分析评价发现,实践调查所得资料有限,只能选用网络和书本上的案例,对案例的分析也是搬用已有的观点,这样就缺乏创新性。二是选题缺乏主动性。2016届黄山学院财务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基本上是老师拟定选题,学生进行选择,这样虽然可以少走很多弯路,但是培养不出学生独立写作的能力。选题其实就是学生思考的开始,能够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选题阶段多下工夫,就可以对论文写作过程有全局性的把握,论文任务也可以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

2、论文撰写过程中的问题

(1)形式上,论文的形式要求是对论文的结构框架、语言表述的规范性等方面所作的要求。虽然在论文结构上,因为有指导教师把关,一般都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在参考文献的引用上,出现了引用格式不规范、数量不够、引用的文献和论文选题不相关等问题;在语言的表述上出现了大量的语句不通,段落和段落之间缺乏必要的衔接语句,标点符号的使用不规范。此外,由于在撰写财务管理专业的论文过程中,大部分同学都会绘制大量的数据表格,但是表格形式五花八门,不能按照要求进行绘制。

(2)内容上,在对98份本科毕业论文仔细阅读的过程中发现:首先逻辑性不强,比如在论文中引用案例说明的,案例本身和论文阐述的论点没有很大的相关性,得出的结果也未必是建立在对案例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其次存在大量的抄袭,目前各个高校在制定财务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中并没有开设和毕业论文相关的课程,大多数学生在写论文之前很少甚至没有阅读过本专业的学术论文,所以在资料的收集和论文的写作技巧上有很大的欠缺,他们为了尽快地完成论文,也不进行实践调研,大量引用他人的知识观点,没有自己的观点,东拼西凑完成论文。

三、影响财务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因素

针对财务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的现状,在对98名论文作者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研究,得出导致毕业论文质量下降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学生因素

(1)学生重视度不高。毕业论文的撰写一般都安排在最后一个学年,此时所有课程都已经结束,学生也已经离校去找工作、毕业实习或是准备研究生考试,毕业论文被认为无关紧要。在对这98名学生的调查过程中发现,大部分的学生认为毕业论文就是一个形式,“走走过场”就行了,学分肯定能拿到。这些学生认为找工作也不需要查看自己的毕业论文,所以不重视论文写作。只有个别少数同学认为毕业论文还是比较重要的,是对自己大学专业能力学习成果的体现,能够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能力。

(2)学生分析、研究及阐述能力比较弱。应用型本科院校和研究型本科院校在培养学生的目标上是不一样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主要侧重于培养学生面向具体专业实务操作的能力,比如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重点主要是为将来能够走上实务操作岗位做好准备,所以在这样的培养目标下,学校开设的课程主要是突出专业实务性和强化动手能力,而在分析和研究能力方面的培养就比较薄弱。这就必然使得该类本科院校的学生在信息收集和信息处理上的能力不足、问题的研究和分析能力较弱、归纳总结和文字组织能力较差、问题的解决和创新能力偏低,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到论文写作的能力,从而影响了论文的质量。

2、指导教师因素

首先,根据调查,此次作为研究对象的98名毕业生,他们的毕业论文选题绝大多数都是由指导教师提供,然后由学生进行选择。教师提供的选题往往会受到教师个人知识水平和研究经历等因素的限制,大部分选题存在范围比较宽泛、内容较为陈旧、理论性太强等问题。其次,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每位指导教师指导的学生数量都比较多,基本上都超过15人以上,这样教师很难拿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论文指导工作。一般而言,毕业论文管理工作包括论文选题的确定、论文任务书的下达、收集和分析文献资料进行开题、初稿修改、中期检查、二稿修改直至论文定稿、答辩前指导、论文答辩、成绩评定、资料整理等环节,这些环节的工作量不言而喻,而且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本来教学工作就比较繁重,科研任务也比较多,再加上如此多数量的论文指导工作量,这就使得论文指导往往流于形式。一些指导教师为了应付论文检查,往往重视的是论文的表面形式是否规范,比如字体、字号、行间距等,恰恰忽略了论文核心的内容。

3、学校管理及社会环境因素

目前,高校对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考核主要是通过答辩进行。由于大学最后一个学期面临实习和就业,许多学校对论文答辩的要求就比较低,只要论文写作的结构形式没有问题,答辩就基本通过,就算第一次答辩不通过,在二辩过程中肯定能够通过,在这种环境下,就使得许多学生以就业实习为借口更加不重视论文的写作,从而影响论文的质量。

四、提升财务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措施

1、可以用毕业实践调研论文代替毕业论文

实践调研论文不是调研报告,是学生对实践过程中和专业相关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分析真相,形成自己的认识或结论,培养学生归纳整理资料和撰写调查研究论文的能力。它要求学生必须有实践的过程,只有学生真正地参与具体的实践过程,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就会很容易地去完成实践调研论文。其次还可以把毕业实习报告的部分内容并入到实践调研论文里来,做到一举两得,大大地减轻学生的写作难度。此外通过实践调研论文的撰写,能够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中的财务问题,一方面可以较好地改变写毕业论文基本流于形式的现状,另一方面还符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人才的目的。

2、将毕业论文教学融入到学科培养的各个环节中去

将毕业论文教学融入到学科培养的各个环节中去,包括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教学管理。首先在论文选题上,就可以将论文选题工作融入到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去,让学生明白毕业论文是利用他们所学的专业知识及其外延进行的一次研究性工作,是对大学所学专业知识的汇总,所以在学习专业课程的同时就可以有意识的去考虑论文选题方向,不用等到最后一年再来仓促地选择。其次我们可以将论文写作融入到日常的教学管理中,比如:可以在专业方向和学科平台上进行一些关于某个知识点和研究方法的小论文撰写,提前进行论文写作基本功的训练,培养学生对论文写作的直观感觉。此外我们还可以将论文教学融入到实践教学中去,比如加强实习过程的管理,要求学生的毕业论文尽可能和毕业实习挂钩,毕业实习主要是让学生能够进入到基层单位了解情况,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实际的操作演练,在这个过程中实际上就为我们的毕业论文提供了写作素材,有实践基础的论文写出来就会有很多自己的想法在里面,创新性很强,内容不会空泛、不会东拼西凑。

3、建立有效的论文质量评价体系

应该建立有效的论文质量评价体系去评价毕业论文质量,这对检验和提高论文质量有重要的意义。合理的论文质量评价体系可以维护老师和学生的学术操守,激发他们的学术热情,抵制学术不端行为。对论文质量的评价我们可以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从选题质量、写作质量和答辩质量对论文整个过程进行评价。首先是选题方面,可以从选题的范围和内容评价该选题符不符合专业方向、能否反映专业当前热点、学生能否驾驭、有没有研究的现实和理论意义。其次是写作质量方面,可以从论文结构、论文逻辑、写作内容、写作方法和格式进行评价,考察论文结构是否合理、论点是否明确、论据逻辑性强不强、写作方式运用是否得当、格式是否正确等。最后是答辩过程。答辩情况不仅能够反映学生对毕业论文的理解和熟悉程度,还可以检验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程度和临场应变能力。答q可以从内容表述及问题回答两个方面进行评价,增加论文淘汰率,采取指导教师回避原则,对那些不重视论文撰写的学生起到威慑作用,从而提高毕业论文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秋菲,戚红.经管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现状及提升路径[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2011(1).

[2] 马德元,朱剑峰.经济管理类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管理浅析[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5).

[3] 陈凤霞,谭佳黎.关于提高经管类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探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3).

[4] 陈凤霞,杨辉.经济管理类专业本科论文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4(2).

[5] 房红,于嘉,贾欣宇.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毕业论文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4(3).

[6] 关旭.财务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管理[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19).

[7] 韩b清.关于提高经管类本科毕业论文教学质量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2(3).

【作者简介】

生理科学论文范文6

【论文摘要】 当代大学生面对的问题关键不在于就业,而在于如何去谋职,即通过合理地对自己的大学四年职业生涯进行管理,从而在进入社会时能顺利实现社会需求的对接。基于社会需求的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模型的核心是职业素质的累积,以至形成个体核心的职业竞争力,顺利从学生的角色转变成职业角色。 【论文关键词】 大学生 职业生涯管理 社会需求 一、引言 根据教育部、人事部综合提供的统计数字显示,2003年我国大学毕业生超过212万人,2011年达到280万人。2005年达到338万人,2006达到413 万,2007年预计达到495万人!然而,据统计,按照历年的就业率,截至2000年6月,我国各类高校毕业生中待业人数有30万人左右,2001年超过 34.5万人,2003年52万人,2011年75.6万人,2005年达到98.2万人,2006年达到123.9万,2007 年将达到148.5万! 有关部门的统计显示,目前我国每年新增就业机会大约为700万至800万个,而每年大学毕业生平均人数则大约在300万左右。就这一数字对比而言,大学毕业生理应有比较大的就业空间。但无良好的职业管理意识,不能充分根据社会需求来规划管理自身大学生涯,正是造成现今就业难的罪魁祸首! 2011年4月,北森测评网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新浪网联合进行的《当代大学生第一份工作现状调查》表明,在找到第一份工作后,有50%的大学生选择在1年内更换工作;两年内,大学生的流失率接近 75%,比例之高令人震惊;33%的大学生“先就业后择业”,第一份工作仅仅是由学校到社会的跳板;16.3%的人“没有太多考虑”就“跟着感觉走”选择了第一份工作。 一项针对北京市人文经济类综合重点大学在校大学生的调查表明:62%的大学生对自己将来的发展及工作、职业生涯没有规划,33%的大学生不明确,只有5%的大学生有明确的设计。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初步的结论,当代大学生面对的问题关键不在于就业,而在于如何去谋职,即通过尽早对自己的大学四年职业生涯进行管理,从而在进入社会时能顺利实现社会需求的对接。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研究现状及理论 1.美国的职业生涯规划学说 美国最著名的职业生涯管理研究专家当属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研究院的E.H.施恩教授。1978年他出版的《职业的有效管理》率先从职业发展观出发,勾勒出了个人与组织相互作用的基本图式,为我们认识个人成长和发展,组织发展与变革,管理角色与管理功能等领域的一系列问题提供了有效的工具。由于他在书中首次提出职业锚的要领而成为职业生涯管理的经典著作。 美国著名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专家、尤他州立大学管理学系教授布鲁克林.德尔1986年出版的《管理新职业者—当代工作者的多种职业生涯成功向导》论述T职业生涯的多样化,将职业生涯定位分为进取型、安全型、自由型、攀登型、平衡型五种类型,并对这五种类型职业者的特点及其管理进行了研究。 2.法国的职业生涯规划学说 让.M.普雷地教授在1990年出版的《人力资源》和1995年出版的《人力资源管理》两书中都发表了同样的论述:企业中的职业生涯首先表现为一系列工作职位,而职业生涯规划则是指企业结构中一个员工过去、现在和将来的职位连续。这种对职业生涯规划及管理的定义在1995年出版的里昂高等商业学校教授F.丹尼所著《干部管理》一书中被称为传统定义而受到批判:职业生涯的概念不应仅局限于它的客观含义,还应包括个人对其职业生涯发展的见

生理科学论文范文7

一、学生课程成绩与毕业论文档案资料特点

在高校,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成绩单,都要提交一份自己的毕业论文(少数专业学生没有毕业论文要求)。学生课程成绩与毕业论文是反映教学效果和质量的重要档案资料,两类档案资料的显著共性特征是学生身份信息唯一和明确具体,体现在每位学生的学号具有唯一性。在教学进程中,这两类档案资料的时间属性也很明确,学生课程成绩每学期都有记载,毕业论文在本科学制最后一学期提交归档。此外,学生课程成绩具有私密性、调用频率高等特性;毕业论文属于学生科研成果,成果归属权清晰,学校有对成果进行使用的权利,除保密论文外,一般毕业论文均具有开放性,可供其他人和机构查询。毕业论文还具有页码多、图表字数多等特点,纸质档案占据较大的保存空间。归纳和理解学生课程成绩和毕业论文档案资料特点,是开展档案管理和编研工作的基础。

二、以身份信息为支点的档案组卷及双重管理

传统的常用的成绩档案和毕业论文档案组卷方法是采用入学年度与院系别(专业)相结合如组卷方法,或者采用以毕业年与院系别(专业)相结合的组卷方法。例如:××学校××级××院系(专业)学生成绩册(毕业论文),××学校××届××院系(专业)学生成绩册(毕业论文)。由于受到院系、专业调整和更名的影响,受到办学模式多样化的影响,受到学分制和学籍异动等影响,这种组卷方法具有一定的弊端[4]。

就目前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的实际而言,学生成绩和毕业论文一般都采用了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双重管理,但这种双重管理还存在不少问题。例如:学生成绩电子档案一般依托高校教务管理部门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学校档案馆无权调阅;学生成绩电子档案虽然采用了学号查询入口,系统也具有一般的统计汇总功能,但对学生课程成绩的统计分析功能开发的软件还远远不够,难以满足教学管理的较高级需求;毕业论文电子档案一般是做成光盘,或者简单存贮在院系教学管理工作者计算机硬盘中,不利于长期保存、扩充内容和查询浏览。这说明,目前的所谓教学档案双重管理还仅仅是初步的、分离的档案保存,不能充分体现纸质档案管理和电子档案管理各自的优势,不能满足档案管理的要求和用户服务需求。

因此,建立以学生身份信息为支点的档案组卷及双重管理值得深入探索。朱惠钰,刘美娟(2001)提出,在新生入学时候,教务管理部门可以建立一个学号姓名及身份证号对应的数据库,实现使用学号或身份证二选一的查询方式。以学号为支点组织成绩档案,形成的案卷题名为:××学校学生成绩总册(学号范围),把学号与档号一起贴在案卷脊背上排架,一目了然,有利于快速准确调档[4]。同时在教务管理信息系统中,建立以学号或身份证入口的查询界面,在主字段学号目录后面,添加更多的其他信息子目录,例如:姓名、院系、专业、学期、班级、课程名称、课程性质、授课教师等,充分实现多维学生课程成绩数据分析的功能,为做好档案编研工作打下基础。谭玲玲等(2009)把整个学生成绩档案信息化管理分为五大功能模块,即成绩录入、成绩查询、成绩修改、成绩分析、成绩输出,每一个功能模块下面又设立若干子模块,共计11个子模块[5]。在毕业论文电子档案信息化管理过程中,杨焕海(2007)提出了基于web的高校毕业论文档案管理信息系统设计方案,对系统分析与结构、关键技术,以及系统实现进行了论述,提出的系统具有录入、修改、查询、浏览、编审、检索和汇总等功能[6],该毕业论文电子档案管理信息系统也是基于学生学号关键身份识别信息而建立起来。以学生身份信息为支点,可以把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对应联系起来,实现双重管理。同时,利用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强大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体现教学档案的价值。

三、学生成绩与毕业论文档案的编研要点

档案编研工作是档案部门以馆藏档案为主要对象,以满足社会利用的需要为主要目的,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编辑史料,编写参考资料,参加编史修志及撰写专门著作的工作。它是一种主动提供或报道档案信息,为学校和社会服务的形式。档案编研工作是档案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充分开发档案信息的有效手段。高校档案编研工作应立足于服务学校,做好选题规划,体现学校特色[7],对于反映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学生成绩和毕业论文,学校和院系档案管理工作者可充分利用纸质档案和信息化电子档案,选择一些关键选题,开展教学档案编研工作,供教学管理者和教师参考,便于了解教学质量状态,进一步改进教学工作,加强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例如:对于学生课程成绩,可选择的编研题目有全校公共课大学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基础等课程的一次性考试通过率;英语四级六级通过率;班级大面积不及格课程分析;学生学籍异动警示分析等。对于学生毕业论文,可选择的编研题目有结合教师科研和生产实际题目的比例;历年选题的重复情况分析;不同职称教师指导学生人数情况分析;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分析等。

学生课程成绩和毕业论文是重要的教学档案资料,是学生学习历史的记载。对其开展科学管理和编研工作,不仅有利于实现一般的快速查询功能,还能实现纸质档案和信息化的电子档案优势互补,弥补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充分挖掘和利用该类档案的价值,便于为用户提供优质档案服务,为改进教学和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优质档案服务。

参考文献:

[1]张含卓,欧雪梅.加快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1,13(3):427-428.

[2]钱爱华.高校教学档案分类探讨[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9(12):100-103.

[3]王玉武.网络环境下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浅析[J].黑龙江档案,2011,(5):52.

[4]朱惠钰,刘美娟.浅谈高校学生成绩档案组卷方法[J].浙江档案,2001,(12):25.

[5]谭玲玲,邹妙玲,谭年元.基于教务网络管理系统的高校成绩管理的探索与实践——以湖南工程技术学院为例[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3):190-192.

生理科学论文范文8

(楚雄师范学院 , 675000)

摘 要:开题是毕业论文(设计)的开始环节,是对研究课题的论证和设计。开题质量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优劣,必须严格把好开题关。运用开放式问卷,通过对新建本科师范院校学生进行调查,弄清新建本科师范院校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阶段的心理特点和规律,为有效开展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活动效率,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新建本科师范院校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分析与指导

楚雄师范学院第七批院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218

一.前言

毕业论文(设计)在培养大学生强化社会意识、探求真理、进行科学研究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也是衡量高校教学水平、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因此,毕业论文(设计)不仅关系到大学毕业生能否顺利的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也是学生毕业前的最后和最重要的综合测试。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阶段,包括开题报告书的撰写和答辩两个环节。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理清论文(设计)的思路,明确选题的可行性及意义,完善论文(设计)的方案。在开题阶段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发现前人研究的优点与不足,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进行创作。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书的撰写可以让学生由“想”变成“写”,而写作的过程就是让学生加深对选题的理解,梳理论文(设计)的思路。毕业论文(设计)开题的答辩是在毕业论文(设计)撰写开题报告书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有经验的老师针对答辩同学所选论文(设计)题目的范围、可行性、意义,论文(设计)方案的思路进行调整和修改的过程。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优质的论文开题报告是高质量论文的前提,是毕业论文的开始。因此开题质量的高低一定意义上决定了论文(设计)的质量,必须严格把好开题关。

在实际写作过程中,论文(设计)开题报告的质量往往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开题答辩流于形式,走过程;(2)开题报告与最终论文关系不大甚至完全无关;(3)学生对论文(设计)开题的重视程度不够,为了敷衍了事甚至一夜之间就编出一个开题报告书,内容东平西凑、残缺不全;(4)学生对开题不了解,不知道要做什么、怎么做;(5)学生对开题报告的性质、作用及要求了解不够,尤其对文献综述、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等部分缺乏深入思考;(6)对撰写论文(设计)开题报告的困难估计不足,导致一遇到困难就无从下手、停滞不前,甚至出现不想写的现象;(7)学生在开题报告书的撰写中研究课题的范围表述不清,要么所提问题过于宏大,远远超出自己的能力,不切实际,要么所提问题太小,没有研究的价值。

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调查弄清新建本科师范院校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阶段的心理特点,为有效开展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活动效率,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研究以173名大四学生为研究对象,所有学生均已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的撰写和答辩工作。此外,为使样本尽量能够代表总体,调查学生来自三所新建本科师范院校,专业包括文科、理科、体育和艺术。

为保证问卷的回收和有效性,采用统一发放统一回收的方式。共计发放问卷173份,回收173份,回收率为100%。排除错答和漏答的问卷13份,有效问卷为16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2.5%。

(二)研究工具

采用自编问卷,问卷包含5个开放式题目,分别是:

(1)“开题阶段”,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2)“开题阶段”,您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3)“开题阶段”遇到困难时,您如何应对,效果如何?(4)您觉得“开题阶段”遇到的困难是什么因素造成的?(5)在“开题阶段”,最希望老师提供的帮助是什么?

(三)研究方法

内容分析法是对各种材料、记录的形式、内容、心理含义及其重要性进行客观、系统和数量化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它通常是先抽取有代表性的资料样本,然后将资料内容分解为一系列的分析单元,并按预先制定好的分析类别与维度系统地、严格地进行评判记录,最后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三.结果

采用内容分析法,将新建本科师范院校毕业论文(设计)开题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分为五个维度:(1)开题感受;(2)遇到的困难;(3)原因分析;(4)应对方式;(5)寻求帮助。

通过分析新建本科师范院校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阶段学生的心理发现问题的症结,并对问题进行分析与指导,从而提高新建本科师范院校毕业论文(设计)开题的质量。

(一)新建本科师范院校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感受”内容分析

采用内容分析法,将新建本科师范院校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的感受”的内容分为7个项目,详见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被调查的137名学生中,出现频次排名第一的是 “难、烦、需要反反复复的修改”,共计56人次,占总频次的40.9%;“感到迷茫,无从下手的,没有目标”排名第二,共计28人次,占总频次的20.4%;排名第三的是“感到紧张压力大”,共计有16人次,占总频次的11.5%。

可能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对开题没有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2)学生对论文(设计)开题需要做些什么没有头绪,对论文(设计)开题不了解;(3)由于大四毕业生各种事情较多、时间紧,面对论文(设计)开题感到压力大。 (二)新建本科师范院校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阶段“遇到的困难”内容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有55人次回答“查找文献资料困难”,占总频次的32.5%,居首位;其次是“专业知识积累不够”,有26人次占总频次的15.4%;再次是“不知如何下手”和“题目和提纲难以确定”,均有19人次,占总频次的11.2%。可见,在论文(设计)开题阶段遇到的困难大多与学生自身因素有关。

(三)新建本科师范院校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阶段造成困难的“原因分析”

通过表3可以看出,造成新建本科师范院校学生开题困难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在众多的原因中,有110人次,占频次的62.9%的学生认为,开题困难是由于“自己专业知识积累不够”造成的,这说明新建本科师范院校学生在对开题困难进行归因时,更多采用自我归因的方式。值得一提的是,有12人次的学生将开题困难归因为“指导教师意见多变,指导时间太迟”,占总频次的6.9%。说明指导教师在帮助学生完成论文(设计)时,也会不经意的给学生带来困难。

(四)新建本科师范院校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阶段“应对方式”内容分析

新建本科师范院校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开题阶段遇到困难时,大部分学生要么通过“与老师同学沟通交流”,要么让自己“静下心来,查阅文献资料”,或者采用“调整心态,积极应对”等的方式应对当前遇到的困难。说明学生在论文(设计)开题阶段遇到困难时,基本上能够采用“积极方式” 来应对问题,即学生主要是通过的自身的努力和寻求帮助来解决问题。

(五)新建本科师范院校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阶段“寻求帮助”内容分析

通过表5可以看出,新建本科师范院校的学生在论文(设计)的开题阶段最希望老师提供的帮助依次是:“提出有针对性的修改意见(87/50.9%)”、“帮助理清论文写作思路的(48/28.1%)”、“介绍或提供论文参考资料(23/13.4%)”说明新建本科师范院校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的开题阶段通过提供有针对性地的修改意见,理清写作思路,介绍或提供参考资料等可以有效提高新建本科师范院校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开题阶段的活动效率,从而减少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的困难,达到提升毕业论文果。

四.新建本科师范院校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阶段心理分析与指导

了解和探究毕业论文(设计)阶段的心理活动特点和规律,有利于高效地开展对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工作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毕业论文(设计) 的活动效率,进而有益于确保毕业论文(设计)质量。

通过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新建本科师范院校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阶段学生心理进行分析,综合各个方面,本文从学生、老师、毕业论文(设计)开题这些方面进行指导来达到提高毕业论文(设计)开题阶段的活动的效率,减少指导老师和毕业论文(设计)者的盲目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确保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

(一)学生本人方面

(1)在校学习期间努力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达到精益求精。

通过分析发现,很多学生到写论文时,突然发现自己四年什么也没有学到,才反思开始自己花费了很多宝贵的时间在很多无意义的事情上,这种“书到用时方恨少”的现状普遍存在。在“开题时,遇到的困难是什么”的情况统计表中,排名第二的是“专业知识积累不够”。当学生被问及“开题遇到困难时,您觉得是什么因素造成的”情况统计表中,学生将“专业知识积累不够”界定为开题困难的首要原因。因此,在大学学习期间教师应加强专业知识的教学,同时学生也应该自觉的努力学习,达到学有所长,学有所用。

(2)新建本科师范院校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开题阶段应该调整心态,积极应对。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遇到困难要想办法去解决,而不是一味的抱怨。论文(设计)是高校检测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办法之一,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所以,在完成论文(设计)时不可能没有问题,没有困难,而论文(设计)开题阶段是论文(设计)的开始,是接下来撰写论文(设计)的蓝图。所以论文(设计)的开题阶段注定不会坦荡荡,必定有问题有困难。遇到困难就要以积极地心态来面对,想办法解决问题才是可行之道。

(3)新建本科师范院校学生应该正确认识毕业论文(设计)开题的重要性,加深对毕业论文(设计)本质的认识。

只有意识到一件事情的重要性,人才会更积极主动的去做,并不断地克服困难去解决在其中遇到的任何问题。当前一大部分学生由于没有正确认识到论文(设计)开题的重要性而敷衍了事,只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导致论文(设计)开题阶段活动效率低下,出现学生头疼,老师无奈的场面。

(二)教师方面

指导老师在新建本科师范院校学生毕业论文(设计)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是影响学生论文(设计)开题质量的重要因素,学生是在老师的有效指导下慢慢成长为熟练的研究者,因此,教师有责任和义务让学生体验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解决问题的乐趣,让他们乐于研究。高质量地完成论文(设计),必须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而学生的积极性主要靠教师去调动,指导教师肩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指导论文(设计)工作的双重任务。

(1)指导教师应该在平时教学时,就加强论文写作的讲解及练习。

当学生被问及“开题时,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时,感到“迷茫,无从下手,没有目标”排名第二。“开题时,遇到的困难是什么”,19人次回答“不知道如何下手”。“遇到困难时,您如何应对”,部分学生表示“不知道如何应对”。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在论文(设计)开题阶段,不知如何下手占有较大的比重,因此,教师在平时加强有关的讲解及练习就会减少困难,提高活动的效率。

(2)教师应该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来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开题。

指导老师对学生的论文(设计)的指导不是为了指导而指导,指导老师的指导是为了不指导,通过指导老师的有效指导,让学生学会研究,让学生自主成长。当前,一些新建师范院校由于指导老师对论文(设计)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新建本科师范院校学生写论文只是走形式且新建本科师范院校学生也写不出有水平、有深度的论文。对学生所提交的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书草草过目,对于学生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中的问题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对于学生的疑问简单应付。所以,对于学生的论文(设计)开题没有提出有针对性的修改意见,开题报告修改次数过少。或者指导老师运用自己的指导权威把自己的主观意志强加于学生身上,赶鸭子上架,忽视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而学生由于怕答辩过不了只好服从教师的安排。导致指导教师对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指导活动效率低下,流于形式。

(三)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方面

(1)对毕业论文进行前期训练加深对毕业论文的认识。

学生认识的熟悉的事情做起来困难就少一些、更顺利一些,对于熟悉的事情,学生知道怎样想办法,从什么方向去解决,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在论文(设计)开始之前给一个先行组织者,让学生能够运用自己的知识解决问题。通过对优秀论文的评析、小论文的撰写等由教师主导学生参与的形式,让学生知道论文(设计)开题要做什么,怎么做,遇到困难应向什么方向努力,至少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就可以学以致用,提高新建本科师范院校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的活动效率,达到真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一遇到困难就不知如何下手,仅仅依赖于指导老师。

(2)增强学生查找相关文献的能力。

通过相关课程的课堂教学让学生知道有查找资料的途径、方法,并结合实际操作被让所学运用于问题的解决,进而增强学生论文(设计)开题资料准备的能力。只有运用正确的方法找到相关的文献资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找到自己研究的价值或不足,才能让自己的论文(设计)有价值。

(3)对资料的分析能力,运用文献的能力。

相关文献的查阅及运用是写好毕业论文(设计)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不少学生在论文(设计)开题时往往贪多,不管质量只要数量。多总比少的好,到时候好抄好凑,造成文献资料运用的不合理。有的学生在搜集资料的时候只找支持自己观点的

参考文献,对与自己观点相悖的却全然忽视,导致自己的写作思路狭窄、自相矛盾、逻辑混乱。一些学生对论文(设计)开题报告所需的资料没有认真的搜集、没有认真的看,导致囫囵吞枣,断章取义,没有自己的思考,看到什么就用什么敷衍了事。或者不会分析找到的相关文献资料,导致论文(设计)开题与选题关系不大甚至没有关系,出现论文(设计)开题肤浅、质量不高的情况。所以,在毕业论文(设计)开题前加强学生对相关文献资料的分析运用能力是刻不容缓的。

参考文献

[1]朱传礼.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设计)指导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设,2000:2

[2]杨玲.浅析影响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音素[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25,(4)

[3]陈文艺.农科专业毕业论文的质量管理[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3)

[4]陈友华等.提高认识,强化管理确保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2006,(1)

[5]胡三林.对高等学校毕业论文工作的再思考[J].教育科学,2005,(7)

[6]黄萍.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25,(1)

[7]陈新民.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高等农业教育,2007,(2)

[8]宁虹.教育研究导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8:380.

Thesis (design) of New Normal University the Opening Stage Psychoanalysis and guidance

Zhao Yunlong Wang Luna

(Chuxiong Normal University, Chuxiong 675000)

生理科学论文范文9

在教学时,我重点组织学生自学。首先让学生自己独立阅读课文,基本掌握课文内容。接着出示学习目标:(1)人体生长发育和保持正常活动需要哪些营养成分?(2)蛋白质对人体有什么作用,哪些食物中含有蛋白质?(3)糖类和脂肪对人体有什么作用?哪些食物中含有糖类和脂肪?(4)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人体起什么作用?哪些食物中含维生素和矿物质?(5)怎样辨别食物中含有淀粉或脂肪?让学生在学习小组中互相提问解答。然后全班汇报交流,强化重点内容。在教学三级下册《测量水的温度》时,我发现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通过让学生间隔相同时间连续测量4杯不同冷热的水的温度,感知物体失去热量,温度会下降,物体获得热量,温度会上升。学生能否准确测量出4杯水的温度,关键在于是否掌握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方法,而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方法和步骤课文中有详细的文字说明,学生完全可以自学掌握。我就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先阅读再交流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自学去掌握,并规定每个小组交流表现好的学生先用温度计进行实际测量,以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掌握测量方法。这样,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自学,学生当堂掌握了学习内容,比教师讲解灌输的效果要好得多。

二、认真备课,提前准备,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地发挥教师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作用的关键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小学科学教材大部分内容的学习是靠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活动来完成的。学生的科学活动,需要借助许多实验仪器和材料,要想使学生的活动能够顺利进行,教师必须认真备课,提前准备。对学生的探究活动,教师在课前要进行尝试体验,通过课前的尝试体验,了解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做到心中有数。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发挥教师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给予必要的引导和及时的帮助。通过认真备课,提前准备,将“能托付给学生的完全托付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

如,四年级下册中《点亮小灯泡》《导体和绝缘体》等课的探究活动,需要的实验仪器、材料,学生能够自己准备,就在课前及时布置学生积极准备。由于探究过程并不复杂,在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去自主探究、实验,只是在学生探究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集体归纳总结,交流体验和收获。对那些所需实验仪器比较专业、操作相对比较复杂的探究活动,教师必须在课前提前准备好实验仪器,在课堂教学中要进行演示实验,给学生提供必要的间接经验,帮助学生掌握操作步骤和要领。如,四年级上册《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的探究活动,需要酒精灯、三脚支架、蒸发皿、石棉网等实验仪器,这些需要教师提前准备,并要进行认真检查。而且酒精灯的使用,蒸发过程的最后阶段还会出现盐粒飞溅的现象,这些方面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进行演示实验,在学生分组实验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操作方法和步骤,在必要的时候给予提醒和帮助。

三、要面向全体,重视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和文字记录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