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机关食堂整改方案集锦9篇

时间:2023-03-13 11:05:23

机关食堂整改方案

机关食堂整改方案范文1

一、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主要工作成效

1日常监管工作:  全乡“四品一械”经营使用单位共计212户,本年度,共计检查了300余次,检查覆盖率100%,监管信息齐全。日常巡查发现的食品药品违法违章行为和安全隐患督导整改率100%,监管痕迹规范。全年来,辖区内未发生一起食品药品安全事故。

2、专项整治工作 : 年初以来,我所相继开展了《学校食堂及周边餐饮服务专项检查》、《食用农产品专项整治》、《肉及肉制品专项整治》、《处方药品专项检查》、《散装白酒酒专项整治行动》、《打击非法添加罂粟壳专项整治行动》等一系列的专项检查工作。其中食品流通领域的专项整治累计检查超市、副食店等经营单位60余户次,出动执法车辆30余台次,出动执法人员90余人次,对发现健康证已过期的,责令其限期办理。餐饮服务行业专项检查累计检查学校食堂、餐饮店、农家乐等经营单位60余户次,出动执法车辆35余台次,出动执法人员50余人次。药械领域的专项行动累计检查药店、医疗机构、化妆品经营店等单位30余户次,出动执法车辆15余台次,出动执法人员40余人次。通过开展各类专项检查有力地打击了各种违法行为,最大限度地规范了辖区食品药械市场秩序。

3、食品免费快检工作:我所共开展“免费快检日”12次,共检测了330家企业或个人提供的600余批次食品样本,合格率100%。

4、农村集体聚餐监管工作: 通过乡政府组织召开的安全工作会议,向各村宣传监管农村集体聚餐的相关规定及重要性,要求各村负责人严格落实的集体聚餐报备制度,从而确保农村集体聚餐安全。

5、稽查办案工作:  我所坚持严厉打击查处“四品一械”违法行为,一年来,我所立案查处13起案件,其中经营超过保质期的食品9起,经营的食品标签不符合规定的食品1起,未及时清理超过保质期的食品1起,使用过期医疗器械1起,非法渠道购进药品1起,立案查处率100%,已全部结案,超额完成“非税”任务,有力地规范了食品药品市经营秩序。

6、标准所创建工作:在全所同志的不懈努力下,已建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标识规范的标准基层所,并结合日常监管要求完成“一户一档”、监督检查、案件稽查、各类管理制度等各项软件的建设。

7、宣传工作:  按规定时间组织开展“3.15”、“科普宣传周”、“食品安全伴你行”公众开放日等系列活动,每次活动有方案、有记录、有台账、有图片、有信息、有总结。   

(二)特色亮点工作

1.开展食品安全联合执法检查。积极协调组织食安委成员单位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先后开展了“学校食堂及校园周边食品安全治理”、“药品使用单位药品购进渠道和药品养护规范整治”“肉及肉制品市场治理”“托幼机构及福利院食堂安全大检查”等联合行动10余次。以福利院、托幼机构及学校食堂、学校周边食品店为重点对象,以油、肉及肉制品、乳制品等为重点品种,切实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2.努力打造“学习型”食药所。 2017年,我所以执法知识“一季一考”为契机,组织全体人员进行食品药品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全所掀起学法规促业务的热潮。通过加强业务学习,适应新常态下日常工作所需要的法律知识与工作方法,提供行政执法能力,努力把我所打造成为“学习型”食药所。

3.热情服务严格把关。对需要办证换证的经营户,我所工作人员耐心告知所需材料,待其材料准备齐全后,受理人员又耐心指导填写申请表,直至将新证交到经营户手中。同时,对新办经营者实行严格准入。2017年,我所共为50余户经营者发放食品经营许可证。

4.做好“食品安全示范店”创建活动。为巩固我乡食品市场专项整治工作成果,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我所积极开展以“整体形象好、证照公示好、自律行为好、食品质量好”等“四好”为基本标准的“食品安全示范店”创建活动。10月底,我所为10家通过县局验收的食品店授牌。

5.积极加强对“三小”日常监管。通过加强对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摊点的监管,消除食品安全隐患,引导“三小”监管法制化、规范化。

6.推进“明厨亮灶”和省级“放心食堂”工作。目前,我乡“B级食堂”完成率达到98%,其中中学食堂已建成“明厨亮灶”,小学食堂申报“省级放心食堂”。

(三)经验措施:

1、加强领导,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网络体系

成立食品安药品安全委员会,由乡人民政府乡长任主任,分管领导任副主任,居委会、各村委会、乡直机关等单位为成员,构建了一支强有力的安全网络队伍。同时和各村、居委会签订了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明确了各村、居委会、单位等部门的监管责任,配备了网格员,从而健全了乡村两级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监管网络体系,有效地加强了竹坪乡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力度。

2、严肃政治纪律,转变工作作风

结合县局和乡党委政府组织的“履职尽责”活动,学习系列讲话精神及《中国共产党章程》,并及时做好学习笔记。树立在监督中服务为民的工作理念,深入每一个监管对象,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服务态度和工作作风,在监管中发现问题,做到及时整改。

3、加强日常监管规范市场秩序

日常监管是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的重中之重,我所始终把日常监管工作放在第一位。日常监管工作以快速检测和日常监督检查为主,食品经营单位签订了食品安全责任承诺书120份,对无证经营户和超过有效期的经营户下发了整改通知书,声明未经许可不得从事食品药品经营,自接到整改通知书起,停止经营,立即办证。在日常监督检查中,结合GSP认证跟踪检查,对药品经营和使用单位共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7份,要求他们限期整改到位,并提交整改报告。                       

二、存在的问题

(一)、市场巡查力度有待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还不够扎实和深入,尤其是偏远的小食杂店的巡查还不到位,存在过期食品;

(二)、裸装食品的管理有待规范和加强。食品加工门店存在裸装食品经营不卫生,防尘、防蝇措施不够;裸装食品没有注明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消费者不能清楚辨别,需加强指导和管理。

(三)、对农村集体聚餐及流动厨师的监管仍然不够到位。

三、2018工作思路

1、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法律意识。  

2、积极加强对“三小”日常监管,使其逐渐法制化、规范化。   

3、推进“明厨亮灶”工作和“B级食堂”建设工作,加大对学校及福利院食堂的监督检查力度。

4.加强农村群体性聚餐的备案管理和指导工作。

机关食堂整改方案范文2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障师生餐饮食品安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彻底整治校园及周边餐饮食品安全突出问题,有效消除校园及周边餐饮食品安全隐患,完善校园及周边餐饮食品安全长效管理机制,为创建“平安校园”及全国文明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二、组织领导

市局成立“ZZ市校园及周边餐饮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

三、整治重点

大、中、小学校、幼儿园食堂及周边餐饮店亮证经营情况、从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食品采购索证索票情况、食品加工贮存情况、食品留样情况、餐饮具消毒情况等。

四、工作步骤

本次专项整治行动分安排部署、整顿治理、总结巩固三个阶段,时间从即日起至9月30日结束。

(一)安排部署阶段(即日--7月10日)。各区市县局根据统一部署,结合实际,制订工作方案,要求措施到位、人员到位、责任到位。

(二)整顿治理阶段(7月11日--9月15日)。各区市县局根据工作方案,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加强排查整治,坚决取缔无证经营行为,对不能立即整改的,要落实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时限、尽早消除隐患,对整改后仍不能达标的学校食堂和餐饮店要依法停业或吊销《餐饮服务许可证》。利用暑假期间,加强对学校食堂提档升级进行改造、对校园周边餐饮进行专项治理,严禁学校食堂加工经营凉菜,确保开学后学生饮食安全。

(三)总结巩固阶段(9月16日--9月30日)。及时总结整治成效,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形成工作常态,确保整治成果。

五、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落实责任。夏季是食物中毒等食源性疾病的高发季节,学校又是食品安全事故高发的重点区域,校园及周边餐饮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师生健康,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迅速部署,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细化措施,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切实搞好校园及周边餐饮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

(二)严查重处,消除隐患。进一步加强对学校食堂及周边餐饮经营单位的监督管理,全面排查餐饮安全隐患,保持对无证经营、超范围经营违法行为的高压打击态势,对无证经营单位要坚决取缔,严厉查处各类危害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消除餐饮食品安全隐患。

机关食堂整改方案范文3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根据《龙游县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龙政办发〔20__〕133号)和省卫生厅《关于开展全省餐饮消费领域食品卫生安全专项整治的紧急通知》(浙卫明电〔20__〕18号)以及县政府年初提出的“五放心”工程建设要求,并针对当前我县餐饮消费领域食品质量安全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按照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决定自20__年8月下旬至12月底在全县开展4个月的“餐饮业食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以下简称“餐饮食品整治行动”),具体方案如下。

一、工作目标、措施和指标

(一)工作目标:通过餐饮食品整治行动,到今年年底,彻底解决县城的餐饮经营单位、食品摊点无证照经营的问题,乡镇小型餐馆卫生条件基本得到规范;食堂和县城的餐饮经营单位100建立原料进货索证制度;杜绝使用有毒有害食品原料、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畜、禽及其制品行为。

(二)工作重点:

1、全面实施餐饮单位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引导大、中型餐饮单位和餐饮连锁单位保持卫生条件,提高管理水平,推行标准化服务;加大对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建筑工地食堂、农家乐旅游点餐饮、小型餐馆等三类餐饮单位的食品卫生监管,提高监督频次;2、督促餐饮业和集体食堂建立健全食品原料进货登记台帐,严格推行餐饮业和集体食堂原料进货索证和验收制度,严禁采购假冒伪劣及国家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及原料,严禁使用存放过期或腐败变质的食品及原料;3、严厉查处采购、使用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畜、禽及其制品、劣质食用油、不合格调味品、工业用盐或非食品原料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等违法行为。

(三)工作指标:

1、城区餐饮经营单位:(1)对无卫生许可证经营单位的查处率达100%;(2)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实施率达95%以上;(3)建立实施原料进货索证制度单位达100;(4)使用病死或死因不明的畜禽及其制品以及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加工食品行为的监督检查覆盖率达100%。

2、其他地区:(1)餐饮单位、农家乐旅游点餐饮单位的经营行为得到基本规范;(2)大型食物中毒事故有所减少;(3)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报告管理和救治处理水平进一步提高;(4)使用病死或死因不明的畜禽及其制品以及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加工食品行为的监督检查覆盖率达100%。

二、工作内容

(一)开展三类餐饮单位整治活动。重点整治内容如下:

1、卫生许可整治

在无证经营的整治过程中,按照《浙江省食品卫生许可条件》和《龙游县餐饮业基本卫生要求》等有关规定,对被整治的单位进行逐一核审,凡能达到发证要求的及时发证。对“无证”且无法达到《浙江省食品卫生许可条件》和《龙游县餐饮业基本卫生要求》的餐饮单位,依法予以取缔;对通过整改可以达到要求的餐饮单位,督促其限期整改,由业主签订限期整改承诺书,并将承诺书置于就餐场所的显要位置,限期不整改或整改后仍不符合发证要求的,依法予以取缔。

对已领取卫生许可证的小型餐馆,按《浙江省小型餐饮业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评分表》评分达不到C级的,由业主签订限期整改承诺书,并将承诺书置于就餐场所的显要位置,限期不整改或整改后仍达不到C级的,予以吊销卫生许可证。

对无证经营的餐饮经营单位,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卫生部门会同工商、公安、建设城管等部门,坚决予以取缔。

2、使用违法食品原料及滥用食品添加剂的整治

在检查中严厉查处采购和使用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及其制品、劣质食用油、不合格调味品、工业用盐、滥用食品添加剂及非食品原料等违法行为,防止不合格食品原料和有毒有害物质进入餐饮业。

(1)使用原料卫生质量的检查,主要检查食用油、猪肉、酱油、酒、食盐等食品原料的索证资料、标签标识及感观质量,检查是否采购、使用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畜禽及其制品、劣质食用油、不合格调味品、工业用盐及其他有毒有害的违法食品等。对200m2以上的餐饮单位还应检查放心肉配送的实施情况。

(2)加工食品使用添加剂情况的监督检查,按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检查其加工过程中是否使用非食品添加剂级的化学物质,是否有超范围、超剂量使用食品添加剂,重点检查肉类食品中滥加亚硝酸盐、人工合成色素及其他违禁物品。

(3)结合现场检查情况,对来路不明、感官异常的食品及原料应进行抽样检测。

3.废弃食用油脂的检查

重点检查食品加工过程中废弃的食用油脂是否按照卫生部等四部委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废弃食用油脂管理的规定》(卫法监发〔20__〕99号)进行管理,严防废弃食用油脂的非法再利用。

(二)建立三项制度

1.建立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

在大、中型餐饮经营单位及学校食堂实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的基础上,对城区及溪口镇所在地的餐饮经营单位全面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重点对小型餐饮经营单位按《浙江省小型餐饮业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评分表》实行拉网式检查,评定其等级。

2.建立食品原料采购索证和验收制度

在餐饮经营单位全面建立食品原料采购索证和验收制度,规范餐饮原料索证管理。城区餐饮经营单位必须建立食品原料进货台帐,建立台帐的主要食品原料品种应包括:肉类、禽蛋、蔬菜、豆制品、食品添加剂、食用油等。建帐内容包括:日期、品名、供货单位、数量、卫生质量和来源证明资料(合格证明、发票或收据等有关能证明来源的凭证)。

3.建立餐

饮业卫生监督信息公示制度在专项整治期间,县卫生监督所要加大监督频次,采取多种形式向社会卫生监督信息。在城区中小餐饮业推行食品卫生监督信息公示制,并根据需要在电视、报纸上餐饮业卫生监督信息。

三、工作进度和时间安排

(一)组织准备阶段(8月下旬)

组织全体卫生监督员认真学习国务院、卫生部、省政府、省卫生厅和县政府有关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的文件精神,充分认识本次专项行动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必要性。结合我县实际,制订《龙游县餐饮业食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在做好调查摸底工作的基础上,分别召开50平方米以上的餐饮经营单位负责人座谈会;50平方米以下的中式餐供应经营单位负责人动员会和干式、湿式点心供应经营单位负责人动员会,宣传本次整治的目的意义、工作安排与具体要求。

(二)集中整治阶段(20__年9月上旬——12月上旬)

1、开展龙游城区范围内的餐饮单位整治,分二步进行:

第一步(20__年9月上旬——9月下旬):

对持有有效卫生许可证的餐饮单位对照《浙江省食品卫生许可条件》、《龙游县餐饮业基本卫生要求》和餐饮业量化分级管理的要求,逐户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针对存在问题,以书面形式逐项提出整改意见并督促、指导整改。凡无单独厨房,或虽已设置单独厨房,但仍在厨房外进行食品加工操作的单位,必须限期整改(一般以30天为限)。已有单独厨房,且基本在厨房内进行食品加工操作的单位,可要求其承诺于07年12月底前完成整改。

对未取得有效卫生许可证的餐饮单位,通过整改能达到《浙江省食品卫生许可条件》、《龙游县餐饮业基本卫生要求》和餐饮业量化分级管理的要求,以书面形式提出限期整改(期限一般以30天为限)。

对“无证”且无法达到《浙江省食品卫生许可条件》、《龙游县餐饮业基本卫生要求》和餐饮业量化分级管理的要求或不愿整改的单位,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立案查处。

对各单位采购和使用食品原料、添加剂及处理废弃油脂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责令未按要求索证、建立台帐单位限期整改。对违法采购、贮存、使用不合格食品原料、添加剂及不按规定处理废弃油脂的单位进行立案查处,并书面通报相关职能部门倒查溯源。

在这一阶段,适时开展全县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建筑工地食堂和农家乐旅游点餐饮单位的整治。学校食堂整治于8月底开展,9月底前完成;机关企事业单位、建筑工地食堂和农家乐餐饮单位整治于9月底开展,10月底前完成。

第二步(20__年10月上旬——12月上旬):

对照《浙江省食品卫生许可条件》、《龙游县餐饮业基本卫生要求》和餐饮业量化分级管理的要求,对各单位整改情况进行验收。

对持有有效卫生许可证的餐饮单位,在规定期限内已按有关要求进行整改,并基本到位的,进行餐饮业量化分级评审。

对“无证”单位,在规定期限内已按有关要求进行整改,并基本到位的,办理卫生许可证。在审批卫生许可证的同时,进行量化分级评审。

未在规定期限内进行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餐饮单位,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立案查处,情节严重,拒不整改的单位按《食品卫生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吊销卫生许可证。

对已立案查处的“无证”或“吊销卫生许可证”的单位,在处罚决定书送达15日之后,每月组织1—2次集中取缔。集中取缔工作由公安、工商、建设城管、创建办等有关部门予以协助。

2、启动对其他地区餐饮单位的整治工作(20__年10月至12月)。整治要求参照城区方案进行。

(三)总结阶段(12月16日至12月31日)。对专项整治工作情况进行全面总结,组织回头看,并迎接上级部门工作验收。20__年12月15日前,作出专项整治总结并上报。

四、工作要求及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餐饮业和食堂等消费环节处于整个食品监管过程的未端,既是检验食品卫生质量的关口,也是容易发生食物中毒及食源性疾病的环节,因此,开展餐饮食品整治行动意义重大。为确保本次餐饮食品整治行动顺利进行,打好这场整治行动的特殊战役,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按照《龙游县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总体要求,成立以县卫生局、县农业局、县质监局、县工商局、县经贸局、县教育局、县药监局、县公安局、县建设局、县创建办、县卫生监督所等部门和单位为成员的龙游县餐饮业食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协调组,由县卫生局局长吕美姿任组长,县卫生局副局长吴健任副组长,相关部门分管领导和县卫生监督所所长任工作协调组成员。餐饮食品整治工作协调组联络科室设在县卫生局法制科,联系电话:7024971,负责日常联系、协调及工作信息报送等工作。

(二)明确任务,落实责任。

县卫生局全面负责餐饮消费领域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的协调、日常联络,制定餐饮消费领域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具体抓好三类餐饮单位卫生许可整治工作,对城区及溪口镇所在地的餐饮经营单位全面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督促餐饮经营单位全面建立食品原料采购索证和验收制度,规范餐饮原料索证管理;严厉查处餐饮单位采购和使用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及其制品、劣质食用油、不合格调味品、工业用盐、滥用食品添加剂及非食品原料等违法行为。

县教育局负责督导学校开展食堂、校内食品小卖部的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对学生进行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协助卫生部门实施学校食堂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

县公安局协助县卫生局开展大案要案调查、取证及查处,严厉打击暴力抗法、阻碍执法等行为。

县建设局负责对学校周边、沿街流动餐饮摊点的监督管理;协助县卫生局对不符合卫生条件且占道经营的小型餐馆的取缔工作。

县卫生监督所作为县卫生局具体行使卫生行政执法任务的执行机构,全面负责本次餐饮食品整治行动任务的执行,对专项整治

的各项措施,都要有部署、有检查、有考核,做到划片包干,责任到组、到人,同时,全面落实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坚决杜绝卫生监督执法工作中的地方保护和办人情案等不正之风。其他各成员部门要严格按照《龙游县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确定的各自工作职责和原有的食品安全监管责任,抓好工作落实,确保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及其制品、劣质食用油、不合格调味品、工业用盐、国家禁止的食品添加剂及非食品原料、废弃食用油脂不进入餐饮消费环节。

整治行动过程中,县餐饮消费领域食品卫生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协调组将适时派出督导组,对专项整治工作进行督查和指导。

(三)严格执法,加大力度。在专项整治工作中,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掌握和运用好法律武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管的特别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加大对各类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认真落实“四个不放过,四个一律”。对发现的违法行为,特别是采购和使用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及其制品、劣质食用油、不合格调味品、工业用盐、滥用食品添加剂及非食品原料、废弃食用油脂非法再利用等违法行为,将从重从严从速处理。对涉嫌触犯刑律的案件,要及时移送司法机关。要重视大案要案的查处工作,并及时向社会公布查处结果。

(四)协同作战,形成合力。县餐饮消费领域食品卫生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协调组将不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专项整治工作中碰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对出现的一些带有普遍性、倾向性和重大、复杂的问题,县卫生局作为牵头部门要加强与农业、质监、工商、经贸、药监、教育、公安、建设、创建办等有关部门的协作,形成监管合力。要调动和发挥有关行业协会作用,加强对餐饮经营活动的行业自律。

机关食堂整改方案范文4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努力构建平安枝江、和谐枝江为出发点,认真宣传、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加强单位集体食堂食品安全管理,构筑单位集体食堂食品安全屏障,预防与控制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保障各单位工作人员餐饮卫生安全,维护各单位正常生产生活和工作秩序。

二、整治目标

认真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及《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大行政执法检查力度,进一步规范单位集体食堂食品安全,严查违法行为,维护单位职工的身体健康。

通过专项整治,使全市各单位集体食堂布局基本合理,设施基本齐全,规章制度基本健全、食品及食品原料进货登记基本完整、索证索票基本符合要求、卫生安全状况明显改善。培育和树立一批基础设施齐全、内部管理规范、食品安全等级较高的规范食堂。

建立单位集体食堂基本档案;对食堂从业人员体检培训,体检合格率达95%以上,并对符合条件的单位集体食堂发放餐饮服务许可证;C级(含C级,下同)以上食堂达90%以上。

三、整治工作重点内容

本次专项整治工作重点是辖区内的单位集体食堂食品卫生。重点检查以下内容:

1、是否建立健全相应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

2、是否建立食品安全单位主要领导负责制并有管理组织,食堂是否设有专职或兼职食品卫生管理人员。

3、实行食堂承包(托管)经营的是否建立准入制度,明确单位、承包方在食品卫生安全管理中的职责。

4、食堂是否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是否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

5、食堂和食品经营从业人员是否取得健康证和食品卫生知识培训证明或存在影响食品卫生疾症未调离食品工作岗位的。

6、建立食品原料采购台帐制度,食品采购是否索证票,有无验收制度和不合格食品退货制度,有无使用无检疫证或来路不明的肉及肉制品,有无销售腐败变质、过期、“三无”产品及假冒伪劣食品。

7、加工场所面积是否符合要求,相应功能加工间(区)是否完整(粗加工、烹调、配餐、餐具洗消、食品储存等)。

8、食品贮存、加工环节的管理是否落实。

9、餐饮具清洗、消毒及保洁是否符合卫生要求,能否提供餐饮具消毒效果检测报告。

10、加工经营场所是否有“三防”措施,设施是否完好。

11、是否建立食物中毒或其他食源性疾病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机制,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四、整治步骤和时间安排

按照“分类管理,分步实施”的工作要求,单位食堂专项整治工作分四个阶段实施。

1、建档准备阶段。2012年4月1日—4月15日。

一是对单位集体食堂调查摸底,建立基础档案,分类筛选整理,建立每家食堂基本情况个档;二是制定《枝江市单位集体食堂基本卫生标准》、《枝江市单位集体食堂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标准》;三是组织单位集体食堂专项整治相关培训工作。

2、整改规范阶段。2012年4月15日—5月15日。一是根据单位集体食堂基础档案分期分批组织开展对食堂从业人员进行体检与培训,二是组织卫生监督人员对单位集体食堂的卫控体系、卫生管理、设施布局、清洁卫生、餐具消毒、食品卫生等方面开展监督检查,提出书面卫生监督意见,会同有关职能部门,督促单位进行整改。整改工作完成后,由单位向市卫生局卫生监督局申请评估验收。三是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将组织定期督查,督查情况由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进行通报。

3、验收评估阶段。2012年5月15日—5月30日。卫生部门成立验收评估小组,对申报单位按《枝江市单位集体食堂基本卫生标准》、《枝江市单位集体食堂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标准》进行量化评估,确定食品安全等级。

经量化分级评估验收后,对C级以上食堂发放餐饮服务许可证,粘贴相应等级标志,以后每年进行复检校验,根据复检结果,调整等级,粘贴相应等级标志。对不合格食堂责令限期整改,在责令整改期限内由单位承诺整改时间,并向市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对整改不力或经整改后仍未达到卫生要求的,依法严肃查处。

4、总结公告阶段。2012年6月1日—6月15日。对单位集体食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进行评估与总结,对整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的单位集体食堂以文件等形式进行公布与表彰,对整改不力的单位在新闻媒体进行曝光,接受单位职工与社会公众的监督。

五、工作要求

(一)严格落实目标责任。各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此次专项整治工作,强化领导,明确专项整治任务,落实责任,层层负责,做到有部署、有检查、有督查、有总结,确保专项整治工作取得实效。各单位集体食堂要对照标准做好自查工作;各镇(街办)卫生院要做好调查摸底工作;市疾控中心要积极配合做好技术服务工作;市卫生监督局要切实履行好工作职责,组织协调好有关工作,加强对专项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工作任务与工作职责,将专项整治工作措施落实到位。

对新建、扩建、改建食堂应根据预防性卫生审查工作程序,严格按照《枝江市单位集体食堂基本卫生标准》进行设计与建设,对已建但不符合卫生要求、或前期已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经食品量化分级评估验收达不到C级的单位集体食堂必须进行整改。

(二)严格执法,严肃查处违法行为。要强化单位是食堂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要紧紧围绕整治任务,集中力量,将各项整治措施落到实处。要严格执法,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督促相关单位限期整改,并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及时消除隐患,对于整改不到位的单位集体食堂,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予以严肃查处,确保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

(三)健全制度,规范管理。通过专项整治活动,务必重视长效管理机制建设,对通过评估验收合格的单位集体食堂,督促单位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组织,开展经常性的自查自律检查,并通过建立健全食品及食品原料采购、索证索票、验收,食品加工制作、食品留样、餐具用具清洗消毒等规范化管理制度建设,养成“从原料进货到餐桌供应”规范化操作习惯,确保加工制作食品卫生安全。

机关食堂整改方案范文5

一、指导思想

以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总体水平为核心,以“健康重庆”和“平安建设为出发点,紧紧围绕群众关注的食品安全热点、难点问题,坚持“突出重点、带动全面”原则,把集中整治与日常监管、严管重惩与诚信教育有机结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决打击各种食品生产经营违法行为,切实改善食品安全状况,增强群众食品消费安全感。

二、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彻底排查整治食品生产乱加乱用、销售假冒伪劣、消费过期变质等安全隐患,针对区域内监督监管困难、群众满意度低、社会反映强烈的食品安全突出问题。规范食品生产经营行为,严厉查处各种违法案件,让群众“吃得放心、用得安心、过得舒心”健全食品安全监管责任体系,完善食品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实现食品安全监管无缝衔接,努力把我县建设成为“食品安全放心区”

(二)具体目标。

杜绝“瘦肉精”猪肉上市,实现“五个”杜绝:杜绝问题乳粉上市。杜绝过期变质食品销售,杜绝消毒不合格餐具上桌,杜绝重大食物中毒事件发生。

实现“五个”100%食品生产加工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查处率达100%地沟油”查处率达100%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查处率达100%学校及重点场所食品安全整治率达100%城区食品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备案率达100%

三、组织机构和工作职责

(一)成立县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和办公室。

县委、县政府相关领导任副组长,领导小组由县委常委、县政府常务副县长张献强任组长。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具体名单见附件1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食安委办,具体负责组织实施整治行动和日常事务工作。各乡镇和监管部门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制定工作方案,保证落实专项行动。

(二)相关部门的主要工作职责。

对不作为、失职、渎职等行为和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进行问责。县纪委(监察局)负责对专项整治行动进行监督监察。

召开新闻会,县委宣传部、电视台、报社》负责制定集中整治行动的宣传方案。并牵头组织宣传报道工作。

会同县纪委(监察局)制定《食品安全责任追究办法》并对参与行动的每个部门进行总结评估。县委县政府督巡办负责督查督办集中整治行动。

县财政局负责落实专项整治行动专项经费。

组织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县食安委办(县卫生局)负责专项整治行动的综合协调。

全面负责专项整治行动期间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县农委、畜牧兽医局、质监局、工商局、食药监局、商务局、市政局、教委、环保局、公安局及城乡建委、旅游局等行政管理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

制定整治工作方案,各乡镇负责本辖区内的食品安全整治工作。组织动员开展食品安全整治,配合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整治执法。

四、整治重点

(一)深入开展问题乳粉专项整治工作。由县工商局牵头。继续深入对县内所有乳品、乳制品和含乳食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流通企业和餐饮服务单位进行全面清查,做到不漏一店一户,不放过任何可疑线索。一旦发现线索,要第一时间通报公安机关提前介入,快速破案。对清查出的问题乳粉一律就地封存,清点登记后由质监、工商、监察等相关部门现场监督销毁,并录像存档。如果因清查、清缴不力而出现问题乳粉进入市场的要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二)突出整治学校食堂等重点场所食品安全问题。县教委和全县各级各类中小学、幼儿园(含民办学校)要进一步强化主体责任意识。监督落实学校食堂、小卖部、小超市食品安全责任制,加强食堂设施设备的定期维修维护,强化从业人员健康教育。加强事故信息报告,对于食品安全事故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要加强事故应急处理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应急处置能力。食药监部门要加强学校食堂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加大对学校食堂的指导和检查力度,指导督促学校食堂按照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加工制作食品;工商部门要加强对学校超市食品安全检查力度,坚决杜绝过期变质食品流入学校超市。工商、食药监等部门要会同各乡镇人民政府强化联合执法,整合资源,加大对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周边餐馆、小吃摊点、小副食店的专项集中整治行动,保障广大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三)扎实开展“地沟油”专项整治。质监、工商、商务、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要将“地沟油”整治作为食品安全整顿的重要内容。仔细排查和清理非法生产“地沟油”黑窝点,摸清“地沟油”原料来源和销售渠道,重拳出击,严厉打击。要以农贸市场、批发市场等场所为重点,严肃查处经营假冒伪劣和来源不明食用油的行为。以食品生产小作坊、小餐馆、餐饮摊点、火锅店和学校食堂、企事业单位食堂、工地食堂等集体食堂为主要对象,加强对食用油购货记录和票证的检查,依法查处使用“地沟油”加工食品的行为。

(四)加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的管理。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是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难点和重点。县大部分食品加工的小作坊、小企业厂房简陋。卫生条件不合格,内部管理混乱。县城和农村集市,各种烧烤、蔬菜水果、面包糕点、小吃流动食品摊随处可见,卫生条件脏、乱、差,食品安全隐患突出。市政、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要按照监管职责,坚持正确引导、实行备案管理、逐步规范、扶持发展的监管原则,加强合作,协调联动,形成工作合力,努力实现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监管全面覆盖和无缝对接,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五)整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质监、工商、食药监、商务等部门要开展醋酸和色素勾兑食醋、火锅底料涉红、次硫酸氢钠甲醛(吊白块)勾兑酒等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行为整治。开展大米添加石蜡或非食用矿物油抛光陈化粮。休闲食品添加苯甲酸、二氧化硫、山梨酸等防腐剂以及甜味剂整治。开展餐饮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行为整治。

(六)查处制售过期变质食品案件。各食品监管职能部门要加大食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餐饮消费、保健食品经营环节中的食品制售监管力度。对违法情节严重的及时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进行查处。

(七)健全餐饮具集中消毒管理机制。健全餐饮具集中消毒工商、食药监部门协同管理机制。对通报的不合格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实施整改或依法取缔。

(八)规范农产品种养殖管理。严厉打击违规生产、经营和使用甲胺磷等五种禁用高毒农药行为,严肃查处农药中非法添加高毒农药的行为;县畜牧局要严厉查处家畜、家禽养殖中添加“瘦肉精”等有害物质的违法行为。对涉嫌犯罪的交由公安机关查处。

五、实施步骤

制发《自治县2011年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季行动方案》县食安委成员单位组织制定本部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第一阶段:组织筹备阶段(2011年3月24日到4月1日)县委、县政府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食品安全专项集中整治行动。

各乡镇制定本地区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第二阶段:宣传发动阶段(2011年4月2日到4月16日)县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制定本部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并于2011年4月16日前报送县食品安全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举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启动仪式和新闻会,利用各种媒体广泛进行宣传动员。制发整治宣传资料,公共场所和村、社区张贴宣传画,公开举报电话。各监管部门召开行业整治会,制发宣传资料。各乡镇组织召开乡镇、村居(社区)动员会。

依法开展食品安全管理,第三阶段:集中整治阶段(2011年4月17日—6月20日)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加强监督执法。宣传部门及时跟踪报道食品安全整治行动,大力宣传整治成果,曝光执法典型案件。各乡镇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组织开展辖区食品安全专项集中清理整治。

客观分析整治成效,第四阶段:总结验收阶段(2011年6月21日—6月30日)各乡镇和相关部门进行整治行动总结。查找存在问题和制定推进措施。县委、县政府组织对各部门整治行动检查验收,着力建立食品安全长效管理机制。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领导下。落实专项整治人员,落实专项整治工作任务,单位主要负责人要对实施食品专项整治情况进行经常性督查督办。县委县政府督巡办要会同县纪委(监察局)完善食品安全责任追究机制,加强食品安全专项集中整治行动督查和监督,定期通报整治工作情况。

机关食堂整改方案范文6

集中整顿学校饮食服务从业秩序,全面改善学校饮食卫生条件,加强和改进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和规范学校饮食卫生管理,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安全的饮食服务,促进学校饮食卫生工作和教育教学工作的和谐稳定发展。以国家及省、 市关于学校饮食卫生安全及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为依据,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教育书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为宗旨,以回收管理、分批改造、梯次发展、整体升级为目标。

二、目标任务

1.依法明确部门职责。

由卫生行政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监督、检查、指导、评估,学校饮食卫生安全工作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学校具体负责日常管理工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承担学校饮食卫生安全管理责任;卫生行政部门要把学校卫生防疫与饮食卫生安全工作纳入重要工作职责范围,加强监控与指导。各学校要明确饮食卫生安全一把手”负责制,校长(园长)为饮食卫生安全第一责任人,主管领导为主要责任人,具体分管人员为直接责任人。建立学校饮食卫生工作组织机构,层层落实岗位责任,分工协作,各尽其责,保证各个岗位职责明晰,各个环节责任到人。

积极配合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顺利完成学校食堂、食杂店、饮用水源等建设和整改任务。各相关职能部门、各乡镇街要全力支持学校饮食卫生工作。

2.全面整顿学校食堂、食杂店。

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学校开办食堂要严格执行行政审批制度。取得《食品卫生许可证》且信誉度至少达到至少C级的方可开办。对未取得《食品卫生许可证》且不具备整改条件的学校食堂一律予以关闭;对信誉度未达到C级标准的学校食堂,必须限期改造达标。

市教育局要把学校食堂建设纳入全市中小学校园校舍建设的总体规划,对公办学校开办的食堂。采取向上争取一部分、政府投入一部分、学校借贷一部分、职工集资一部分等多种途径,积极筹措资金,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学校食堂的建设和改造任务。对学生需要就餐,但学校未开办食堂的学校要为带餐学生提供热餐服务,并保证卫生安全;对学生在校外就餐的要加强登记、管理和安全教育。

严禁食杂店出售过期的及无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质期的食品;严禁出售无同批卫生检验报告单的以豆类、肉类等为主要原料的包装小食品;坚决清理各类“三无”及过期、变质食品。学校内部开办食杂店的必须依法取得《食品卫生许可证》未取得《食品卫生许可证》要坚决予以关闭。卫生行政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加强学校食杂店的监督检查工作。

学校要坚决收回自行管理;对承包合同没有到期的采取终止合同、协议补偿的方式限期终止承包关系。根据省教育厅、省卫生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意见》中小学校食堂、食杂店严禁对外承包。对承包合同到期的食堂、食杂店。

协调物价等部门研究解决学校食堂收费管理等问题,市教育局要结合此次学校食堂的改造、回收工作。争取统一学生就餐收费标准;建立学校食堂资金管理、审计制度,保证学生就餐营养、便捷、安全的同时,进一步降低工作成本、提高服务质量。

3.加强学校饮用水水源管理。

要建立相应的自备水源卫生管理规章制度,学校应当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符合卫生标准的饮用水。有自备水源(指为解决学校用水而建的水塔、蓄水池、水井等给水设施)学校。安排专(兼)职人员负责水源管理工作。用水塔、蓄水池进行二次供水的必须建立定期清洗制度,确保供水符合卫生标准;用自备水井供水的要定期请疾病预防控制部门进行水质检测,防止水污染事件的发生。饮用纯净水、矿泉水的学校,应保证供水单位“五证”卫生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税务登记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报告)俱全;同时,要每月对饮水机进行一次消毒清洗,并做好消毒记录。

4.对校园周边餐饮业、食杂店等实施有效监管。

协助有关部门取缔校园周边非法经营的饮食摊点。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校园周边为学生提供饮食服务的餐饮业、食杂店等的监督管理。

教育引导学生自觉拒绝到校园周边非法经营或卫生状况差的饮食摊点就餐或购买食品。对长期在校外就餐的学生,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加强学生的饮食卫生安全教育和卫生常识教育。学校要做好登记、管理工作,并对学生就餐摊点进行跟踪、走访,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要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汇报。卫生行政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制定在家庭为学生提供餐饮服务经营业户的从业标准,会同教育行政部门将其统一列为经常性监督检查对象。

三、措施及要求

1.依法加强学校饮食卫生管理。

依法加强学校饮食卫生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学校饮食卫生工作制度、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严格执行国家及省、 市关于学校饮食卫生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促进学校饮食卫生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

检查合格后由卫生行政部门发放健康证;必须掌握有关食品卫生的基本常识和要求,建立从业人员双证”准入制度。即学校饮食工作从业人员必须进行健康检查。经教育行政部门培训、考核合格后发放培训合格证。未同时取得“双证”不准从事学校饮食服务工作。

明确岗位职责,建立食品采购运输、保管存储、加工制作、分餐销售、消毒保洁等各环节的工作制度。落实制度执行责任人,并严格检查,保证落实到位。

严禁非食堂工作人员随意进入学校食堂,建立学校饮食卫生安全保卫制度。严格安全保卫措施。禁止非管理人员随意接近饮用水源,防止污染、投毒等事件的发生。

学校要及时向教育主管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发生食物中毒、疑似食物中毒或者其他食源性疾患事件后。立即停止生产经营活动,全力配合卫生机构救治病人,协助相关部门开展调查工作,落实相关部门的要求,把事态控制在最小范围。

造成学生食物中毒或者其他食源性疾患的学校和责任人,建立学校饮食卫生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对玩忽职守、疏于管理。以及隐瞒实情不上报的学校和责任人,由教育行政部门按照有关规定给予通报批评或行政处分;要将学校饮食卫生安全工作纳入学校重点工作目标督导评估体系,实行一票否决,同时制定学校饮食卫生安全风险保证金制度等切实可行的奖惩制度,并严格组织实施。

2.加大学校饮食卫生安全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

检查结果要及时通报;教育行政部门每学期至少对学校食堂进行监督检查;学校每月至少进行一次自查。检查工作中要做好四个“备案”一是检查和自查工作都要有检查记录备案;二是发现安全隐患要有整改记录备案;三是出现食物中毒要有处理意见记录备案;四是要制定饮食卫生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备案。对检查中发现重大安全隐患的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卫生行政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每年至少组织两次学校饮食卫生安全联合检查。卫生行政部门要依法予以妥善处理。

3.明确学校食堂、食杂店改造、回收时限。

今年寒假结束前必须全部达标;改造任务量较大,学校食堂整改工作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分步进行。凡能经过简单装修、改造即可达标的应立即开展整改工作。需要破土或者建筑施工的务于 年暑假结束前全部完成改造任务。

能够协商回收的应当立即回收;不能立即回收的合同到期一个,凡对外承包的学校食堂、食杂店。回收一个。截止到 年暑假结束,公办学校开办的食堂、食杂店要全部回收。

将任务指标落实到每一所学校;卫生部门要做好学校食堂、食杂店的整改指导和达标验收工作。市教育局要制定公办学校食堂、食杂店的改造、回收计划。

提高规划审批效率,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对学校饮食卫生工作给予大力支持。依法减免相关费用,严禁增加学校负担。对存在吃、拿、卡、要和干扰饮食卫生整改工作的单位和个人,一经发现,严肃处理。

4.切实做好食堂、食杂店改造、回收期间的管理与饮食卫生安全工作。

本着“改造不受承包影响,此次学校食堂、食杂店的改造、回收工作。管理不受整改影响”原则,由市教育局负责组织,学校具体负责实施,严禁学校转移改造责任或继续对外变相承包。

机关食堂整改方案范文7

一、督查范围

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托幼机构)食堂。

二、督查内容

通过对我县学校(托幼机构)食堂食品安全整治,进一步增强对学校食堂食品安全意识,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加大对食堂设施的经费投入,规范食堂加工、制作等行为。

未办理卫生许可的一律不准开办,从业人员必须持健康证方可上岗。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时是否穿有洁净的工作衣帽;是否留有长指甲、戴首饰等。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和管理,食品留样严格索证索票制度。货与票是否相符,是否建立完整的进货台账,食品包装是否符合要求,有无过期食品。加工间内外环境是否定期整洁,是否具有消除老鼠、苍蝇和其它有害昆虫及孳生条件的防护措施,通风排气是否良好。杜绝熟食进入学校食堂,食品加工过程中是否炸熟煮透。严格按照《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是否达到专店采购,专柜存放,专人负责,专用台账等。

通过整治,切实改善学校食堂设施、设备和卫生条件,建立健全食品卫生安全的监管机制,完善规范相关制度,严格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有效遏制无证经营,使食物中毒事故得到有效的控制,使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得到明显的提高。

三、督查时间

1、利用新学期开学工作检查,进行全面检查。

2、2012年3月中旬专项检查。

3、2012年5月迎两考。

4、2012年7月。

5、2012年秋季开学。

6、2012年10月。

四、工作要求

1、为保障全县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进一步提高对学校食堂及周边环境安全的认识,切实增强责任感,确保此项工作落到实处。

2、对一些不按照《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要求进行及时整改的学校食堂,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予以严厉查处。对性质恶劣、后果严重的案件,要加大处罚力度,并予以曝光,涉嫌犯罪的,及时移送司法机关。

机关食堂整改方案范文8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课程

食品安全面临的首要问题即食源性疾病,其发病率可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食品安全水平的直接指标,是食品安全问题最直接的表现方式,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成为食品安全领域和公共卫生领域共同的重要任务,必须运用流行病学专业知识与技能。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是流行病学在食品学科中进行具体应用的分支学科,在食品安全相关事件处理中具有重要意义,是华中农业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利用流行病学原理和方法对食品安全与卫生实际问题进行研究及评价。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课程涵盖大量的概念和公式,实践性强,学习难度较大,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及授课经验要求较高,教学中需要丰富的案例和充分的讨论,仅依照教材开展课堂讲授是远远不够的。国内外教育研究与实践者为了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已经探索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E-Learning的发展,混合式教学模式受到普遍关注,并在众多的课程中进行了大量研究。混合式教学的核心在于整合各种教学模式和学习资源,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形成师生的良性互动和学生的自主高效学习。在食源性流行病学课程中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能够为提高教学质量起到积极、现实的作用。本研究利用多种形式的优质资源,采取混合教学模式对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课程进行探索实践,教学效果获得提升,为今后开展进一步的教学改革和建设相关平台提供参考。

1优化教学资源,改革教学设计

流行病学教材及课程均是针对医学专业而建设的,目前缺乏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的系统资料,学生对各种资源也缺乏甄选能力。为避免该现状对学生学习产生影响,首先,教师广泛搜索和查看流行病学在线课程,确定一门流行病学MOOC为主要在线课程资源,并为英语基础好、有深造意愿的学生推荐一门英文MOOC,以便后续实施进阶性教学。网络课程及医学院校教材的内容并非完全契合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教学计划,教师在推荐MOOC资源的同时还要制订学习指导计划,确定学生需要掌握、熟悉、了解的章节内容,为学生精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提供明确指引。其次,教师精心选择了现场食源性疾病暴发流行病学调查等教学视频、案例资料,自编部分教材,使学生能够得到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更为密切贴合的理论指导。最后,教师紧扣课程教学大纲,将各章节学习要点及要求详细列出,并分别链接到相应的学习资源,如教材、MOOC、自编教材、视频地址等渠道,编写学习手册(handout),明确每次课程的任务和重难点。通过教学资源的整合与优化,为学生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提供充足可靠的资料。疫情防控期间,在线教学的实践为混合式教学提供了经验,在教学设计层面转变传统课堂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革新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策略[1]。在进行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课程教学设计时,教师结合对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的分析,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方面对教学目标进行分类阐述,确定各章教学和学习的重难点。在知识层面,注重由真实问题引发学习要求,结合学生自己收集到的食源性疾病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重要概念及方法特点,为后续应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夯实基础。在能力方面,借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确定下来的食源性疾病调查研究实践,运用课程相关知识进行食源性疾病分布特点描述、病因分析与推断并提出防控建议,检验学习效果,提升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将不懈探索的科学精神、为人民健康负责的职业担当、团结共进的协作能力等思政元素潜移默化地应用到课程学习与实践活动当中,使学生不仅在专业上获得新的知识能力,同时在思想道德修养上也获得成长。在改革现有教学设计的基础上,教师团队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为目的,采用基于课堂环境的讨论辩论式学习和课下真实任务驱动的研究性学习等形式,围绕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的学习活动进行整合设计。以雨课堂为主要载体,完成课前自主学习的任务单布置,网络学习资源和预习课件,课中试题能够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可通过弹幕发送未理解的知识点,然后完成课后自测、研究性学习成果评价等任务;以多媒体课件和文献节选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素材,增加动画演示环节和案例解析及问答互动设计,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混合式模式下的教学设计注重线上线下的有机结合和灵活切换[2],将线上学习资源的碎片化知识点通过课堂里的启发和讨论从逻辑上串联起来,侧重讲解“为什么”“如何做”等深层次内容,使学生融会贯通,再辅以课后的在线测验、问卷调查,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在实践中进一步熟悉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

2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实践

雨课堂以PowerPoint这款教学中最常用的软件和师生均熟练使用的微信为基础。作为混合式教学的一种工具,雨课堂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师生联系且不增加教与学的负担。在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的教学改革实践中,教师团队充分使用雨课堂的预习、随机点名课堂问答、随堂考试、弹幕、课后测验及研究成果评价等功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使教师能够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适当调整,优化过程考核。具体实施过程中,课前,教师通过雨课堂当次课程的学习手册、预习课件、MOOC链接及相关文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重要知识点和基本概念,鼓励学生提出疑问,促进学生思考。课中,教师先借助3个左右的选择题及简答题了解学生预习情况,把握课堂教学进度和重点内容,发现需要特别关注的个别自主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为后续进行针对性学习指导做好准备;结合课件与文献指导学生深入学习流行病学方法学、设计原理与实施原则,通过案例讨论、文献评析等方式强化流行病学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讲解课程的难点内容后,及时布置相关的拓展练习题,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增强学生注意力,提高对课堂的关注度;学生可使用弹幕功能提出需要进一步讲解的知识点或发出自己的疑问,教师要及时给予解答或组织讨论,以利于学生真正掌握。课后,教师根据课堂授课的实际情况,经由雨课堂自测题、案例分析汇报、文献汇报、研究方案设计等作业,帮助学生把握自己的学习效果,不断复习巩固课程知识。在疾病的分布、病因及推断、预防策略与措施等章节,学生通过课前布置收集各自感兴趣的食源性疾病真实案例并提出存在的问题在课上分享,可组织小组讨论寻找问题的答案,引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热情,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加深对相关概念及理论的理解并为实践应用打牢基础。在食源性流行病学暴发调查等章节,教师通过雨课堂在课前推送案例资料及学习任务,在课上讲解调查步骤等理论知识,播放案例视频,模拟调查现场,在课后指导学生依据各小组讨论确定的食源性疾病自主设计调查方案开展实地或网络调查研究,完成结果判断和汇报交流,学生身临其境应用所学知识,教师实时了解学生学习效果,及时调整安排后续的教学任务。通过评阅课程布置的文献阅读报告、研究设计、调查报告等作业发现,学生在作业规范性、批判性思维、理论联系实际等各考核环节的成绩都较以往有一定程度的提高。通过雨课堂提交课程作业时,教师可在系统设置时间限制,使学生无法延迟完成,促进其按时完成复习、讨论、调查等任务;学生在完成自己的作业并按时提交之后,可以在线查看他人的作业情况,当教师完成作业批改之后,学生也可以在线了解到他人获得的成绩及教师点评的内容。这些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较难实现的实时相互监督和自评互评环节使学生各项任务的完成效果得到了明显提升。教学内外的师生互动也以混合式模式进行呈现。课前预习阶段,学生将遇到的疑难困惑提交至课程群,形成自主学习反馈,主讲教师要利用网络进行解答和针对性指导,有共性的问题要在课堂教学中进行重点解析。课中,学生可以利用雨课堂随时在存疑的课件上进行标记并发送弹幕,教师得到提示后根据问题的种类或性质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或合作学习,鼓励和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探索问题答案,对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深入探究能力进行锻炼。在教师指导下的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能够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3],并在此过程中体会批判性思维与自我反思及评价的作用。面对面的师生交流更利于基于问题探究和案例研讨的学习方法革新[4]。课后完成作业期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自发进行朋辈学习及相互评价,线下线上交流频繁,非常利于学生完善自己的学习成果并进行高效传播;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多回归线上,学生在雨课堂讨论区提出问题或发起讨论,教师及课程助教和学生一起作为讨论组成员参与其中,并根据讨论中出现的问题或错漏及时进行释疑、引导和总结,帮助学生对重难点知识进行概括和深度理解。教师要及时对学生进行过程性学习评价,对表现优异的同学提出表扬,激励其继续努力并带动全体同学;对表现欠佳的同学进行点对点辅导,既要及时关注其学习效果,又要对其自尊心进行保护。通过探索实践发现,在课程中,师生互动力度增强,学生自主高效学习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学生反映课程主讲教师较为注重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重难点会进行详细讲解,通过提出问题调动学生积极性,注重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鼓励学生积极讨论,帮助学生发现学习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案;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有利于过程性考核,教学方式新颖。

3结语

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课程概念多,研究方法种类复杂,学时相对较少,缺乏对应的实践教学环节。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下,以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知识输出为主,虽然也运用了Flash、音频、视频等技术手段作为辅助,但教学效果仍然欠佳,学生主动参与度低,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充分灵活利用和整合各种新颖的教与学范式,并尝试较深层次地融合各种教学策略,完成从教师中心到学生中心的转变,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并为其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提高了教学效率,获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实施混合式教学时,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业水平、不同发展方向开展个性化指导,将课程高阶内容和最新科研成果到学习平台,学生可按照自己的需求和能力选择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和方式,极大地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需求,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为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局限性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方案,实现了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不仅对学生提出了高质量学习的要求,也对教师提出了高质量教学的要求。在线教学实践的引入要求教师先要提升自身能力,学习和熟练使用在线教学工具与课程平台,能够科学选择各种网络资源,合理组织高效的在线讨论,对教师的能力完善要求是持续的。教师要真正贯彻以学生为学习主体这一准则,尽快完成角色的转换,投入更多的精力设计和组织教学,充分发挥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各自的优点,确定线下课程和线上课程的学时分配,高效且统一质量地完成在线学习辅导,在未来的课程改革中建设课程网站,设置讨论课,开展优秀作业自评与互评,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在提高在线教学环节的水平之后,教师仍需要持续提升自身整合优质教学资源的能力和更高水平组织及驾驭课堂的能力,充分利用翻转课堂、问题中心教学法等为保障线下教学质量做好充分准备。教师要同时重视学生的个体学习和总体学习的能力,以提高全体学生学习能力为目的,最终实现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的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李丹.疫情防控背景下形势与政策课线上混合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8(03):87-91.

[2]徐长永.后疫情时代“高等数学”混合式教学初探[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1,(01):62-64.

[3]刘雄伟,刘畅,俸婷婷,等.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推进《有机化学》课堂教学改革[J].广东化工,2021,48(01):185-186.

机关食堂整改方案范文9

关键词:食品营养 课程改革 项目设计 链式任务教学

食品营养课程是学习中餐烹饪、西餐烹饪、中西面点等专门化方向课程的基础课程。其功能在于让学生从整体上对烹饪原料的营养有一个认识,使学生了解食物的各种营养成分和对人体的作用,具备保证人体健康的基本职业能力。因此,了解企业需求,把握课程特点,有效提升食品营养课程教学质量成为教师的现实课题。

一、课程改革理念与设计思路

1.课程改革理念

以烹饪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围绕职业能力的形成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通过完成学习项目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项目的确定根据行业专家对烹饪的岗位群进行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以本专业共同具备的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以食品营养为主线进行设计。为了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的思想,将本课程的教学活动分解设计成若干项目或工作情境,以项目为单位组织教学,通过具体案例,按营养在烹调中的综合运用,引出相关专业理论知识,从而扩大学生视野、开拓智力,以提高学生独立工作能力,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2.课程设计原则

(1)生活取向。关注生活,关注人性,以学生为本,珍视学生主体和活生生的经验、体验,把学生的学习与日常生活经验相联系、相结合起来。生活取向,即食品营养课程内容要贴近生活,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接轨,将知识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做到“源于生活,富含生活”,又“高于生活,服务生活”。

(2)理实一体。突破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发展和建立职业认同感相结合、学校教学与企业实践相结合。理实一体,即食品营养课程通过实施项目学习,融知识理论于实践活动之中,既紧密结合学生现实生活,又贯穿职业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3)教学做合一。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就是教育法,源自教育家陶行知的教学理论。“做”是核心,主张在做上教、做上学。教学做合一,即食品营养课程以营养为主线,以项目驱动学生实施任务,而教师的教以学生的学、做为基础,帮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自觉、主动地习得知识与技能,发展学习能力。

3.课程项目设计

变革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的“三中心”教学模式,按照岗位要求,由知识序列调整为任务序列,根据三餐营养评价内容设计形成了“膳食能量评价”“膳食碳水化合物评价”“膳食蛋白质评价”“膳食脂肪评价”“膳食维生素评价”“膳食矿物质评价”“膳食能量和营养素综合评价”等七个学习项目,与营养配餐员、营养师职业资格相衔接(见表1)。每个学习项目包含“食谱分析”“食物选择”“菜点设计”三个岗位任务。同时,按学生认知规律,安排“课前预学”“情境案例”“知识准备”三个前置任务和“反思改进”一个后置任务。这样,每个学习项目就构成了一条以食品营养为主线的学习链,即“课前预学―情境案例―知识准备―食谱分析―食物选择―菜点设计―反思改进”;一个关键技能,即食谱分析技能;两种衍生技能,即食物选择技能、菜点设计技能。

二、链式任务教学

1.链式任务教学的涵义

所谓链式任务教学,是指教师基于学习项目,设计形成若干个系列任务,这些任务彼此相互关联,环环相扣,由此构成学习链,学生在各项任务的驱动下自主展开学习过程。其教学特点主要有:由单向知识传授转变为任务驱动教学,环环相扣的模块任务有机地整合知识、技能和目标,实现做中学;由教师担当主角转变为学生主体参与,教师侧重于创设工作情境,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由学校课堂中心转变为学校课堂和工作现场结合,以就业为导向,根据任务要求,学生走出课堂,深入超市、菜场、食堂、餐馆等工作场所进行学习。

2.链式任务设计要求

链式任务设计是围绕学习项目和基于学习链进行的,一般包括预学作业、案例思考、自习自测、营养分析、食物选择、菜点设计、展示交流等系列任务。链式任务设计应注意三个特性。一是任务的关联性,可根据岗位要求,合理设计组合任务,构成学习链。二是任务的真实性,可利用新闻报道、专业调研、行业案例等资源合理编制任务。三是任务的情境性,可针对模块任务,创设工作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活动的热情。为了帮助学生自主展开学习,教师应提供学习导引,如预学单、工作单、评价单。

3.链式任务教学过程

学习链可以分为三段,即准备段(包含课前预学、情境案例、知识准备)、实施段(包含食谱分析、食物选择、菜点设计)、评价段(反思改进),分别起着任务准备、任务实施和任务总结的教学作用。

(1)课前预学。课前预学的关键是设计和使用预学单。倡导学习前移,先学后教。教师编制并下发预学单,学生以预学单为导引,完成预学任务,为任务实施做必要的知识准备。预学单梳理了相关知识、技能要求,并将具体预学任务予以细化、问题化。预学单作为引导性材料,有助于学生养成预习习惯,促进预学精细化,从而提升自学水平和新知探究能力。学生在预学过程中,必然会使用教材和相关课程资源,进行信息收集、阅读和思考,完成预学题。预学使每位学生带着个人成果和关注的问题进课堂,做到人人有准备,人人有见解。

(2)情境案例。情境案例的关键是设计情境案例,提供思考题。选择与学习项目有关的知识典故、新闻报道、行业案例、专业调研等资料,以多媒体形式呈现,作为学习启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同时,针对情境案例设计相应的思考题,供学生分析讨论。

(3)知识准备。知识准备的关键是把握核心知识,提供自测题。知识准备既是学习本项目必需的核心知识,又是完成本项目后续任务的前置知识。核心知识的学习是在学生预学的基础上展开的,由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回溯。知识的呈现方式可适度转换,不宜以教材知识罗列的方式呈现,也不应面面俱到,要给学生以新的感官冲击,避免学习疲劳。同时,编制自测题,供学生自我检测,进一步起到巩固理解、补缺补漏的作用。此外,教师可以编发阅读材料,辅助学生再次拓展学习,深入理解。核心知识作为学习导引,将在后续的工作任务中被再次激活和应用。

(4)食谱分析。食谱分析的关键是设计食谱案例,使用食谱分析工作单。食谱分析是核心任务,工作内容为三餐能量和营养素计算与评价,旨在帮助学生掌握食谱营养分析与评价技能。食谱分析任务的具体制定方法有:①可按早餐、中餐、晚餐分别评价,形成若干训练任务;②可按能量、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分别评价,形成若干训练任务;③一个完整的任务由一日三餐构成,可设计若干个食谱进行训练。任务实施时,先由教师呈现具体任务,下发工作单,然后由学生以小组形式自主展开活动。学生针对工作任务,准备好食物成分表、DRIs表、计算器等工具,明确如下操作程序:①查表计算每种食物能量、营养素含量;②计算三餐能量、营养素含量;③膳食能量、营养素评价。学生完成任务后,由学生小组依次展示、交流工作成果。

(5)食物选择。食物选择的关键是设置工作情境,使用食物选择工作单。食物选择任务,是针对膳食评价,围绕食谱分析而延伸设置的,旨在为“菜点设计”铺设台阶。食物选择,使学生深入理解各类食物的营养特点。在教学方法上,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食物,或学生分组到指定超市、菜市场等现场,借助食物成分表,选择填写食物若干种,并按照能量或某营养素含量的高低进行排序。同时,请学生结合实物,介绍代表性食物的营养知识,促进学生拓展学习。

(6)菜点设计。菜点设计的关键是创设工作环境,使用菜点设计工作单。菜点设计,是本项目的应用性任务模块,它突破了学科边界,与烹饪技能有效链接起来。教师要求学生课前走访食堂、餐馆等场所,并利用网络资源,借助已有的烹饪知识和生活经验,完成菜点设计,以此考察学生合理选择食物和菜点营养评价的能力。学生通过展示交流,进而丰富厨艺。为了帮助学生提升烹饪技能,教师当堂作菜点介绍,以播放视频或现场制作的方式共同观摩。

(7)反思改进。反思改进的关键是设计和使用工作评价单。项目学习不应单纯地以完成工作任务为唯一目标,通过评价手段,让学生充分意识到工作态度、工作技能、工作成效、协同合作、责任心、质量意识的重要性。为此,教师设计相应的工作评价单,分别由学生本人、小组、任课教师对照评价标准进行评议。评价内容有:①明确预学要求,合理分配时间,按时按质完成预学单;②围绕项目,获取、利用信息,明晰工作要求;③独立思考,参与讨论,认真完成任务单;④展示任务单,讲解实施步骤和过程,表达清楚、正确、流畅、生动;⑤善于倾听,参与评析,提出改进意见;⑥依据评析结果,采纳合理建议,完善任务,有效改进;⑦回顾过程,反思得失,客观评价自我,明晰改进方向。

三、实施效果与反思

1.提升了学生学习参与度

课程教学以项目引领学习,以案例为载体,创设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和主动探索问题的兴趣。学生围绕项目自主展开任务分析、方案设计、信息收集、工具准备、任务实施、成果展示、工作评价等活动,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的有机结合。项目学习促进学生小组成员密切合作,深度交流,在任务实施中获得成就感,从而有效提高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体达成度。

2.强化了迁移应用能力

现代认知迁移理论认为:“迁移是学习者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在利用知识、积极主动思维过程中实现的。”因此,教学应增加学生在面临现实生活问题时提取在课堂里习得的相关材料的可能性,以有助于增加迁移的可能性。食品营养课程创设职业情境,在学习项目中呈现生活案例,把各种抽象的营养知识理论融合到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中,使之具体化,让学生自主地去处理案例中所面临的问题,主动寻求解答,学以致用,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加深了学习体验感悟

食品营养课程教学要改变单向的知识传授和枯燥的说教,充分联系学生的专业实际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工作情境,让学生实现“做中学”。食谱案例既可来自于班级学生,也可收集食堂、餐馆等实例,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食物选择和菜点设计任务,也可充分结合烹饪专业特点和行业企业场景,组织学生走访餐馆、食堂,亲自到菜市场、超市选购食物,鼓励制作菜点。通过一个个完整的项目学习,学生的体验感悟是多方面的,如问题探究、沟通交流、动手操作、职场认识等等,有助于学生了解行业企业、明晰岗位要求、提升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上海市中职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办公室编.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烹饪专业教学标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