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初中语文写作观课报告集锦9篇

时间:2023-03-14 14:48:35

初中语文写作观课报告

初中语文写作观课报告范文1

一、利用七年级语文教材的综合性学习“生活处处有语文”开展活动,在语文课上学语文当然是主要的,但也不要忽视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这次活动主要搜集家庭,校园社会运用语言文学的情况,特别是社会上的电影电视、标语广告、报纸刊物、互联网所使用的语言,有哪些新鲜用语,有哪些不规范现象,首先从语音和文学上辨证,其次从内容和意义上分辩。

我在活动之前,利用平时搜集到的资料对学生予以充分调动。例如:

1、中央一台《东方时空》播送《任长霞》字幕上打印任长霞打击犯罪团伙为民除害后,她表示要“再接再历”为人民再立新功,而字幕打成“再接再励”,这是不明白,“再接再历”的意义。“再”第二次;“接”,“接触”“历”同“砺”本意指磨刀石,这里是“磨”,“磨砺”,原意本为两只公鸡斗架,斗一会儿又停下,各自在地上磨砺自己的嘴壳尖,然后又跳起来继续啄(斗架)。比喻一次又一次地继续努力,此成语与鼓励,勉励无关。

2、电视连续剧《大宋提刑官》26和29集利用“扇上的题诗”破案一情节中,纸扇上写到“遂作其诗”,而宋慈两次都把“遂”读成“逐”(zhu)作其诗;“遂”和“逐”在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遂”读作“sui”意为“于是,就”,此句意为“于是就作了这首诗”,而宋慈根据它交待的作诗缘由而破了案,可是读成“逐”就让人无法理解了。

3、电视剧《天龙八部》乔峰和阿朱最后相见,最终发展成为“爱情”时,画外音唱“情不能自已(yi)”而唱的却是“不能自己”,我认为应该是“不能自已”,“已”是“停止”这里是“控制”,意为“乔峰”和“阿朱”他们“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而终于结合了。“自已”是一个动词,才能受“不能”修饰限制。而“自己”是代词,前不可加“不能”,就如同不能说“不能我”“不能你”一样,不合语法规则。

在我的引领下,学生们兴致极高,大家利用课余时间搜集了许多资料,并归类成册。如广告类:1、精彩的广告:联想电脑“广告”“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联想”指电脑品牌,另指一种想象力,思维方式;广告一语双关,给人留下深刻印象,难以忘怀。2、错误用例:“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还收脑白金”,前后矛盾。虽然它意在强调除“脑白金”以外什么礼都不收,但“脑白金”终究是“礼物”,此说法自相矛盾不合逻辑。又如荧屏错别字类如“自始至终”写成“至始至终”,把“掷地有声”读成“(zhen)地有声”;再如街头用字类:把“餐馆”写成“馆”,把“煤店”写成“店”。“炭圆厂”写成“炭元厂”“汤圆”写成“汤元”。

通过辫识,同学们不单记住了读音和字形,而且知道了意义和用法,长期坚持,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基础素质,而且可以养成辫伪去妄的好习惯。

二、结合初一教材“感受自然”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让同学们在课余时间投向自然的怀抱,开始自己愉快的游历,并写好观察日记,每周坚持有四篇以上,并从此坚持下去。瑰丽多彩,千姿百态的大自然有着迷人的魔力;通过自己的眼耳鼻舌身等感官把世界的人事景物捕捉、摄制下来,将观察所得记入日记,好处极多。康德说“一个广阔的天地还有待于发现,关键在于观察。”现在,初一学生通过观察积累素材,便于写好作文,以后对积累的材料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还可能著书立说,成为学问家。卓越的科学家竺可祯一生中写有40多本,近千万字的观察日记,并把长期观察所得,写成了一部题材新颖,内容丰富的著作《物候学》。经过我的启发引导,学生们积极投入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用心观察去爱那祖国大地上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以及那一份浓浓的向往,依恋之情。我要求同学们持之以恒,每周我都收取学生日记本检查,对记得好的,感受深的较新颖的小文章还当众朗读。每期出墙报,出作文选,这样,既督促同学们,做到不间断,同时又提高了大家的写作兴趣,提高了写作水平。

三、加强课外阅读,特别是假期名著导读。《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平时的课余时间我指导学生阅读比较短小的作品,如童话类:《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中外现当代童话;寓言类:《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中国古今寓言等;诗歌,散文作品,如鲁迅的《朝花夕拾》、冰心的《繁星》《春水》等而那些长篇文学名著就只有留待寒署假期了。初一、初二的寒署假,我要求同学们阅读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初三时我要求假期中阅读《红楼梦》因为《红楼梦》确实是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所牵涉的知识面太宽广了。为了提高同学们的阅读兴趣,我对阅读每部小说都做了许多努力。如读《水浒传》,作人物比较谈:鲁达,李过,秦明,武松等人物都属于性格暴躁型的,但他们的性格又各不同,请阅读后进行比较。读《三国演义》,我认为“诸葛亮出山”(“刘备三顾茅庐”)写得最精彩,“层层烘托、烘月出云”,以突出诸葛亮这个足智多谋的人物形象,课外我用一个小时给同学们读原文,以引起同学们的阅读兴趣,我划分了阅读小组,指派组长定期定时汇报阅读进度和收获情况,其收获在同学们做考卷“综合性题目”中可见一斑。

初中语文写作观课报告范文2

【关键词】字词教学;有效教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引子

近年来,社会和家长不断呼吁重视写字教育。中央领导同志有过多次重视写字教育的讲话,教育部也几次发过文件,但是都没有起到很大的作用。

关于写字教育,1962年8月《人民教育》郭沫若同志的题词就专门提出了中小学生的写字问题:"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要人人都成为书法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1990年国家教委在《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写字教学的通知》中指出加强中小学的字词教育。

从个人角度而言,学习知识不是为了图利,也不是为了适应外界,而是为了丰富自己,装饰自己的内心。写字也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字词教育的重要性

1、国家和教育专家的重视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初中阶段的要求归纳如下:"7-9年级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有会写;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英国语言学家Wilkins(1972)指出:"没有语法人们很难很好地表达,而没有词汇则什么也不能表达。"这句话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字词是说话应用能力最基本、最重要的建筑材料,因此要重视字词教学。

2、我们要重视字词教学

我国的教育,自古以来都是从教和学写字开始的。字写得如何,常常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受过教育或受教育水平的一个标志。汉字不同于拼音文字,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明赖以传承和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不衰败的最重要的载体。即使是在科学技术日益昌明发达的今天,写字教育仍然是其他学科的教学所不能替代的。

字词教学是学生学习现代文阅读等其他知识的基石,基石不牢固,是构建不出语文大厦的。识字与写字教学的改革直接决定着阅读和写作教学的改革,而且还直接影响着其它学科的教学。

二、新课程初中语文教学中字词教学的内涵

1、能熟练的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

我们教会学生能熟练的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才能达到让学生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

我认为教师重视字词教学要作好常规工作。学好语文三件事:说好普通话、写好中国字、熟读背诵中华乃至世界经典。初中阶段,语文课堂教学中要不要对字词教学进行重点教学,语文教师重视态度各不相同。有老师认为中学生的字词教学已不再是重点;有老师检查预习环节时,象征性的检测一下写法和词义;有老师喜欢留给学生自己在课下解决字词问题;更有老师干脆把字词一项忽略不计,留给学生自己去消化理解,因现在的课程改革更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的态度从某种程度上说,决定了完成字词教学的效果。

2、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

汉字,首先是要写的规范,整齐,这是第一位的要求。规范,不写错;整齐,不潦草,就是最基本的"好字"的标准。至于将来,你对书法有兴趣,那自然会有高标准,但那都是以后的事。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部分同学书写质量与速度成反比。《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会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速度。而有的同学"拣了西瓜丢了芝麻"。随着作业量的增加,书写速度愈快,书写质量每况愈下,特别严重的是笔画不清楚,笔顺不正确。根据教学实际,老师积极引导学生学写规范、美观的行楷字,才是一条好出路。

3.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这句话我的理解就是重在培养学生的审美价值。人们评判汉字写得好的标准是什么?什么样的汉字符合大众审美观。每个人的审美观不同,所以写出来的汉字可能自己觉得好看,而别人并不这样觉得。"好看"或者说"美",和"真"不同,它属于价值判断,带有较强的主观性,因此,很难有一个人人都满意的"统一标准"。所以,相信老师也确实很难从书法的角度"在写之前"告诉你们什么是"好看的字"--首先还只能从"规范""整齐"开始。因此,我觉得好看的汉字一个标准:是正确、端正、整洁。

临摹名家书法也必不可少。汉字的书法艺术价值是其他民族文字所无法比拟的,其形象表意的特点也需要通过练字去体味。无论从培养语文能力的基本需要出发,还是从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提高艺术审美水平方面讲,不重视汉字的书写训练,是说不过去的。

三、字词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的有效性就是提高教育教学效率。提高教育教学效率一直都是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价值追求。字词教学的有效性说的通俗点,不仅是字写得好点那么简单,还要提高学生学习字词水平的教学效果。

1、字词教学跟着课文走,这是我们的历来习惯,也是一条不成文的老规矩。

字词教学时我们要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教学。比如课本教材《社戏》中"架"与"驾"是否存在失误?"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中的"架"字与后面的"大家立刻都赞成,和开船时候一样踊跃,三四人径奔船尾,拔了篙,点退几丈,回转船头,驾起橹,骂着老旦,又向那松柏林前进了。"中的"驾"字为何不同?要让学生明白二者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架"支起橹,"驾"是摇橹,从这二个字来理解课文。提醒学生:鲁迅先生处在中国文章用语的革新--从文言向白话过渡--阶段,当时文字应用比较混乱。学习字词更利于理解课文,理解作者的作品及那个时代。

2、更新教学观念,注意教学的趣味性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布鲁诺指出,"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教材的兴趣"。心理学家研究认为,"兴趣可增强记忆,兴趣是人对事物的积极而持久的认识倾向,它与大脑皮层中思维活动的兴奋中心相伴随"。更新教学观念,注意教学的趣味性。在我看来,潜台词是"与生同乐"。醉翁之意不在酒,也在酒;乐和学一样重要。玩,也是学习。快乐是人生,不快乐也是人生;快乐是教育,不快乐也是教育。在快乐中从事教育和学习,不仅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利于教学效果,更利于人生和社会。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节物理实验课的启示。一个物理老师向每个学生发放了一张实验报告单,讲明了本节实验课的学习目标及注意事项。一边实验一边将实验过程、试验结果填写在报告单上。一张实验报告单,为同学们提供了动手操作、亲自体验的机会,为同学们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也为老师提供了具体的反馈信息。那么,我们的语文课能否借鉴这种"报告制"的学习方式呢?生字认写。要求学生初读课文,借助听范读、问老师或查工具书等方法认识课文中遇到的生僻字(也包括多音字、形似字),该会读的要会读,该会写得要会写。必须保证读音正确。学生把新学会的字填写在记录单内"生字认写"栏内。这是学生学习课文的收获之一。词语积累。包括两个小项。①要求学生再读课文,把文中不懂的词抄在"生词解释"栏,借助老师指导或工具书弄清其意思,疏通文意。为下一步阅读打好基础。②把文本中的"好词"划出来。学生把这些新词、好词填在记录单内"好词积累"栏内。这是学生学习课文的收获之二。

有些教师的突出特点就是以自己的思想为标准去限制学生,而学生的许多创造性思维和发明创造却正是在充满快乐和激情的情境中发生和产生的。把教师得到乐趣、学生得到快乐作为教育教学的前提,有何不可?这是无数成功教育者和教育专学家告诉我们的,当然也是简洁、朴素却最实用的教育真理告诉我们的。

总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字词教学的有效性,应该是我们语文课堂上努力追求的课堂教学效果之一。目前,写字课普遍被取消,多数学生的写字水平越来越差,字写得潦草难认、错字屡出、提笔忘字的情况十分普遍。

在国际上,写字教育在汉字文化圈有着悠久的传统。我国的近邻日本、韩国等都非常重视中小学的写字教育。日本的书道,韩国的书艺有着非常广泛的基础,韩国甚至要把书艺向联合国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人写好中国字,这要求会高吗?国人写好中国字,这应当是中国教育基本的,也是最基础性的要求。良好的书写习惯和良好的积累习惯,对于学好语文是作为基本训练点,应该重视。同时,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字词教学也是上世纪初我们的思想先驱如鲁迅、胡适等人呼唤的立人教育。

【主要参考文献】

①《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②蔡少军主编《初中语文教学案例专题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72001.72005.3

初中语文写作观课报告范文3

学习目标: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们初步确定自己小组的专题,通过开题报告的方式,明确初定课题的背景、目的、价值,做好初步的责任分工和实施计划等准备工作。并通过答辩环节来发现课题漏洞,对课题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次报告,让学生们进一步了解越秀区外国商人聚居地的特色文化,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学生们的口头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组织策划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们团结协作的态度,培养学生们的集体观念,激发学生们自信的表现欲望。

学习重点

让学生们初步确定自己小组的专题,通过开题报告的方式,明确初定课题的背景、目的、价值,做好初步的责任分工和实施计划等准备工作。并通过答辩环节来发现课题漏洞,对课题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学习方法:教师引导、小组讨论、制表、报告、答辩

准备工具:相机一部,每个小组一张报告表格、一张b5纸,每人一支签字笔。

学习过程:

一.教师引导:(参考时间:3分钟)

教师导入明确本次开题报告的具体要求

1.学生们按照小组就座,将之前已经填写好的表格再次拿出来进行探讨,尽量让课题完善。

2.小组依次上台进行汇报,每个小组的汇报时间为5分钟,汇报的时候要求所有组员都要参与,汇报的时候可以适当用板书或者多媒体,汇报的时候注意仪容仪表,也尽量让语言清晰,让下面其他同学能够听清楚汇报内容。汇报的过程中,下面听汇报的小组要做好要点记录,对于一些疑点,可以在答辩环节进行提问。

3.汇报结束后,所有成员留在原地准备答辩,下面的任何一个小组的任何成员都可以问汇报小组问题,问题可以针对整个小组,也可以指定回答问题的人员。当然,如果你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也可以提出来供汇报小组参考。

二、学生们按照小组进行讨论,教师巡堂了解学生们的初步定题情况,并给予适当指导。(参考时间:8分钟)

初中语文写作观课报告范文4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方法 综合性学习

在我们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总体存在的情况是重课本教学,轻课外活动,重教师分析,轻学生实践,重学生书面作业,轻学生口语训练,而新课标中正是针对诸如此类弊端,而设置了语文“综合性学习”这一环节。在新课程标准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及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掌握,对教材的安排要求“有开放性和弹性”,除了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的选择的空间,也要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在教学建议中也提出了“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正是基于以上的总体要求,我认为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如何真正地实现对我们课本中关于“综合性学习”这一环节的开发和利用,是我们每位语文教师,都应该引起高度重视的。传统的教育观念派生出来的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只注重课文的教学,轻视甚至忽视学生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从而导致了学生语文积累贫乏,综合素质低下,创新能力薄弱。当前的语文教学中,语文综合性学习逐渐得到重视,但语文综合性学习又因其灵活性、多样性等特点,容易产生教学的盲目性与随意性。那么如何才能搞好语文的综合性学习呢?我想就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谈几点浅略的看法:

一、教师首先要对“综合性学习”有足够正确的认识 。

综合性学习,作为新课改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部分,单独地列出来是有其实践意义的,我们每个单元的语文教学都有关于“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专栏,用编者的话说那就是“一次次综合性学习,是一次次精神的探险,让你流连忘返”,所以“综合性学习”也是“语文旅行”中一次探险活动,假如我们老师忽略其在活动中作为精神探险的教育意义,也就是一种失责,也就是让学生失去了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整体发展听、说、读、写能力,沟通语文课程与其它课程,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的机会。同时综合性学习也是从强调学生的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能力的目的出发来进行设计的。它提倡的是跨领域学习,及与其他课程相结合学习,因此,我们必须十分重视“综合性学习”在语文素养的培养和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掌握中的积极作用及其实践意义。

二、教师注重并指导学生对课外资源的收集及开发。

这里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教师自身对课外资源的收集与开发。第二是学生自己利用自己与生活接触的机会对课外课程资源的收集和开发。从目前我国课程改革的趋势来看,凡是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与和谐发展的资源都应该加以开发和利用。语文教师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广阔天地中,蕴藏着丰富的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语文教师应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地开发。

(一)自然性资源开发。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宇宙万象是语文取之不尽的源泉。自然性资源主要指:(1)自然世界中的自然形态,如日月星辰,风霜雨雪,名山大川,等等,(2)人工形态,如农田水利,园林花卉,城市景观,等等。

(二)社会性资源开发。

每个人都离不开社会,社会性资源指的是生活中的生产劳动和人际关系,如果学生仅仅被关在家里校内,两耳不闻窗外事,什么“荣辱兴亡、科技兴国、国际风云”等等一概与他无关,那么他们又从何而来“爱憎观”、“是非观”、“荣辱观”,又从何而来民主、合作、竞争、进取等现代意识?语文学科以认识社会为主线,沿着“家庭——社会——祖国——世界”的思路,语文综合性学习正可以以此作为资源,让学生去工厂、农村、部队、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在不同的地方,接触不同的人,体验不同的生活。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培养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人文性资源开发。

所谓人文,指的是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人文性资源,指文化世界中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都可以成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的人文性资源。

三、重视实践活动的开展,实践是把课本知识转化自己的知识的有效途径。

通过实践可以让我们的学习既获得切实的感性知识,又可以让学生系统地检验课本知识的真实性,让学生能把抽象的、主观的东西转化为形象的、客观的理解,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在身心各方面得到有效的训练和提高,所以我们语文学习也同样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地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当然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开展,并不是我简单的走出课堂,搞一次秋游、春游或参加集体活动之类的实践。我们每位语文教师必须作好充分的准备,结合当前阶段语文学科教学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有措施的实践活动。比如,我们在组织学生学习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话说千古风流人物”这一综合学习课题时,因为它有三项活动可供选择,分别是“风流人物谁与争锋”要求列举十位心中的偶像并配一二百字的简介;二是“丰功伟绩到处传扬”要求选一两位喜爱敬佩的历史人物,讲述其事迹,总结其品质;三是“豪情满怀吟诵华东地区章”,要每人选自己喜欢的诗文,并力求声情并茂地进行朗诵,从中感受风流人物的情怀。从三项活动看,都偏重于让学生从历史资料古文典藉中去寻找“千古风流人物”,通常我们可以指导学生从历史教材、历史故事中去寻找,到图书馆去检索,或是网上输入相关的关键词诸如“历史英雄或英雄故事”等去检索一下,可能不需要太长的时间学生就能完成,且也能达到“了解这些曾经在历史上建立功业,对中华文明产生巨大影响的人物”的效果。其实就目前中学生的知识储备来说,有的学生不查任何资料可能也能完成这项工作,但其实际意义不是很好或者可以说学生的热情不是很大,因此我决定另辟蹊径,而是从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出发,把调查对象略加修改,要求学生去调查打听我们地方上相关传承下来的“风流人物及其故事或诗文”。

四、发挥学生的主观性和创造力 。

兴趣是学生喜欢学习的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主观性得到最大发挥的标志,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应从培养学生兴趣出发,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那么如何来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创新能力呢?我认为,主要还是应该从过程评价及价值观的体现出发,让学生有成就感、愉悦感。

“综合性学习”的实施过程中,关键是要让学生能参与进来,因此为了提高其积极性,作为组织者,指导者,我必须学会对学生进行评价,不论是从定性评价还是定量评价,是形成性评价还是终结性评价,都应该让每位参与者有成就感,让其价值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积极性。要做到这些,首先我们教师必须能客观地描述每位学生,尤其是能力差的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及其表现,突出他们参与性与进步点,对每位学生的表现尽量是加以鼓励,以积极评价为主,并从多方面加以引导,其次,倡导学生相互之间的合作及帮助作用,相比较而言,学生无论从年龄、知识层次、心理范畴等许多方面具有共同性,易于交流,易于沟通,让他们以各自的爱好兴趣、地域等不同方式组成小组,也是十分有利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第三,存同求异,鼓励创新,从学生的学习经历知识结构来看,大多数学生是相似的,在很多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涉及的内容是相似的,但是,作为我们老师来说,应该是善于发现相似之中的差异并进行恰当的评价,促进他们思维的求异,以此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并逐渐培养整个班同学的创新能力。 转贴于

五、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资源的利用。

语文教育综合性的特点,是对传统语文教育的一个重大突破。教师是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充分考虑初中学生形象思维活动活跃、表现欲旺盛、好胜心强等特点,遵循学生亲历亲为、自主发展、探索发现、交流合作等原则,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资源,创设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环境,有目的的、循序渐进地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增加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一)学校资源的利用。

学校语文学习资源包括语文教师、课代表、文学社、图书馆(藏书、画册、音像资料、报刊杂志、网络资源)、校园文化环境,等等。 这些资源的利用可以多种形式,不管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堂外,只要能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就行——动口、动手、动脑,全面发展听说读写能力。讲故事、演讲,辩论、答辩等,可以训练学生说话的生动性、鼓动性和敏捷性;口头评讲作文、课文试讲等,可以训练学生说话的组织能力和分析能力;写字比赛,可以在书写与比较中得到写字的秘诀,了解写错别字的原因;查字典,能掌握各种检字法,懂得字典凡例,探索出一些文字编排的规律;词语接力赛,可以训练学生的联想力;警句收集、报刊剪摘注评等,可以训练学生概括能力及辩证思维能力;手抄报、演课本剧,可以发挥学生个人专长,发展个性……在这些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图书馆、阅览室、电脑房、网络空间等都成为学生学习的场所。 当然,随着网络这个全新的富有生命力的语文学习资源的出现,校内、校外语文学习资源的界线正在逐渐被打破,校内、校外资源相互转化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

(二)自然、社会资源的利用。

自然、社会语文学习资源包括:语文教育人才资源、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社会文化等等。其中社会文化可以有文化艺术场馆(如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文化艺术设施(如布告栏、黑板报、读报窗、宣传廊等),文化艺术环境(如建筑雕塑、园林花卉、标牌广告、书画走廊等)。

1、联系生活学语文。

教师有意识地把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充分利用自然、社会资源,增加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机会。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一切未知的、可望不可及的领域都是他们兴趣的触觉所在,他们渴望自己独立,渴望体会预想中的人生,自然科学领域和社会生活领域有他们无限的遐想。这时不妨鼓励学生观察自然、观察社会,养成写观察日记的习惯;引导学生多看,多听,多想,一分为二地评价人物和事件,发现问题学写建议书;指导学生进行调查访问,学会整理调查报告,进行调查汇报、答记者问,开新闻会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老师的带领下,他们主动学习、自主探究。在活动中他们还学会团结合作、勇于挑战,学会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及其他学科知识解决问题,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2、服务社会用语文。

学的目的是为了用,学而不用等于没学,教师要帮助学生运用语文为社会服务。比如“调查用字的混乱现象”,一改以往局限于教室“黑板上纠正错别字”的单调、沉寂,把学生整个推入“社会用字”的实践活动中,去翻阅书报杂志,考辨大街小巷的用字,区分正误,各自根据已学知识编订《勘误表》,汇总,分类,交有关部门。学生们在实践活动中增长了知识与能力。

当然,除此以外还有许多形式,如当读报员为小朋友和老人读报;当小记者报道新人新事;当采风员收集介绍家乡民俗;当发言人宣传科普知识……

(三)家庭资源的利用。

家庭是社会的一分子,家庭生活充满温情和乐趣,是学生最熟悉的生活,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课程资源。家庭资源包括:家长和亲友、家庭藏书、报刊杂志、音像资料、电脑材料及家庭文化环境等等。 家庭是爱的摇篮,对家庭资源的利用首先在于“关爱”,家庭教育是亲情教育,即被人关爱、关爱别人的教育,在被关爱中,学生学会去关爱别人,有了这种“情感的操练”(朱自清),自然也就提高了学生审美、鉴赏作品的能力,从而成为审美的人。在教读朱自清先生的《走一步,再走一步》、《羚羊木雕》、《背影》时,我就可以充分挖掘家庭资源,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体验,对文章也就有了更深的理解。他们回忆着父母关爱自己的点点滴滴,诉诸于文,真挚动人;他们尝试着为父母分忧解难,动力所在,加倍努力。 家庭环境较之学校环境更为轻松,初中学生好游戏、好模仿,而又喜欢野外生活、喜欢合群。在节假日,与家人一起去郊游,或者到亲朋好友家去做客,他们看着、学着、模仿着。活的语言总是存在于认识和交往之中:学会听,听准别人的讲话中心;学会说,说清自己想表达的观点。在交往中他们了解了风俗民情,学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互助,更有了平时在学校里所没有的经历,不知不觉中他们学着语文、用着语文。

综合性学习,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的语文素养和科学创新思想的一个环节,确实值得我们每位语文教师重视,它是把课内与课外结合的重要组成部分,愿我们每位同仁做一个有心人,把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语文教师应尽的天职承担起来。

参考文献

[1] 浅谈初中语文课外阅读 李阳 常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04期

[2] 初中生语文素质的培养 罗文鑫. 当代教育论坛

2003年02期

初中语文写作观课报告范文5

2与文体活动相结合教师应注重在文体活动中训练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具体做法是:在开展某项活动前,结合语文课学过的知识布置作文题目,让学生留心观察并记录活动的过程,为作文积累丰富的素材。比如:在进行体育越野赛、跳绳赛、踢毽赛、体操、小篮球、乒乓球比赛以及“六·一”、“十·一”和新年文艺演出前,要求各年级语文教师组织学生定向观察或机遇观察,教给学生观察方法,活动后运用已学的某种写作方法练笔。

3与认识社会相结合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认识社会,把学习语文与认识社会结合起来。小学生进入三年级后,要求坚持开展每周一次的5分钟新闻报告会活动。具体做法是:教师在学期初排表,学生轮流报告。开展这项活动意义在于激励学生认识社会,在认识社会中学语文,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让学生在收听、收看、记录、讲述新闻的过程中开阔视野,从而使各项能力得到锻炼。

4与创办手抄报相结合义务教育小语大纲明确提出:“适当地组织其他语文课外活动,如参观访问、自己动手办报、进行普通话比赛、作文比赛、听说读写综合竞赛、收听广播、收看电视等。”按照大纲要求,应要求学校在三年级以上班级创办手抄小报,手抄报由学生轮流当编者。小报内容大体以宣传新人新事为主,或摘录谜语趣题,或选登格言警句,每学期组织一次小报展览,在办报中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初中语文写作观课报告范文6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探究课 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提倡“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探究课的教学目的主要在于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爱好,形成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训练学生初步的研究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读写水平。

一、在小学生中开展探究教学的意义

探究的过程既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又是其运用已掌握的知识、能力的过程,更是其发挥思维能力的过程,全过程主要发挥学生自己的能力。当然,教师要给予一定的指导。语文探究课的教学目的及训练过程,主要在于形成学生训练有素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在探究过程中,学生投身于有价值的活动,靠自己的努力获得结果,同时获得一种能力。因为在搜集资料、阅读资料、分析、综合资料的实践中、练习中会有所收获。语文探究课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自由发挥,这里谈的自由不是随意乱想,而是一种靠学生独立实践的行为。要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需把教师从眼手于教的“束缚”中逐步解放出来。当然,教育不是放手不管,教师要帮助考虑题目,提供有趣的材料、设备、工具等,以使学生能维持其独立的实践活动。

二、语文探究课如何搜集资料

学生的研究不能凭空想,一定要有根有据地说明问题,用资料解决出现的问题。如要介绍作家的出生年代、社会及家庭背景,就要读该作家的传记材料;如果是研究作品,就应该以作品为主,再搜集一些解释、说明、评价该作品的有关材料;若研究某一问题,就要围绕问题搜集资料。获取资料的途径可以是观察、阅读书报和杂志、访问、回忆等。从哪一种途径获取资料,要根据学生已掌握的资料确定。如果学生对所研究的事物比较熟悉,能独立回忆事实,就不必去观察、访问,主要靠良好训练的记忆去回忆,要习惯于调用记忆中的材料。平时语文课和各科学习的内容记忆在大脑中,会成为丰富的资料宝库。教师要为学生研究的课题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学生指出该课题应到什么地方找资料,切忌由教师或书本提供答案性的资料。作为资料的知识,是进一步探究的资源。教师为学生提供资料可以是一次性的,也可以根据学生研究的进度分几次提供,这样使学生遇到的困难可以及时解决。

三、探究课的教学要求

探究课主要由学生独立进行研究,但教师必须进行认真指导。

1.探究课一般适合于高年级学生。一学期进行一到两次即可,可以和作文课结合起来。开始时,一学期做一次,教师要多给予指导,使其成功,感到有收获,增强信心,提高探究兴趣,为以后的探究课打下基础。当学生做过一、两次后,要求学生尽量独立完成。在研究过程中可以引用材料,切忌抄现成材料。

2.教师要出好研究题目。提倡学生自己拟题,开始时教师必须提供题目,由学生自己选择。第一,题目要小型多样,难易程度可以不同;第二,学生选题时要适当指导,根据学生的水平,使学生选的题目适合自己的能力。

3.探究课要把重点放在研究过程上。要获得正确的研究结果,必须使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真正活动起来,每一步都要自己去实践,这样才能提高研究能力。教师要指导的是活动过程。

4.在时间上要课内、课外相结合。课内安排适当课时,教师可做必要指导,但要循着学生的思路指导。大量研究活动可延伸到课外,在空间上校内、校外相结合。

四、引导学生研究并分析素材最终得到结论

材料到手不能立即使用,必须先进行学习,了解材料内容要点及表达的思想感情,摘录与研究课题有关的部分。如研究某作家的作品,必须认真阅读作品,理解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及语言表达特点等。

学习之后,要对学习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综合要点,得出结论。学生思维的分析、综合能力要在语文课内经常训练,使学生逐步掌握分析、综合能力及比较研究方法。

通过这种比较的模式,就能使学生学会对知识的分类和系统化,不仅使学生学会知识归类、表解、编提纲的阅读方法,提高记笔记的能力,而且学会比较、概括的思维方法,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其实这就是初步的研究方法。

这样,就能使学生的思维活动起来,而困难是对学生思维的刺激物,但又不是所有困难都能引起学生的思维。困难程度超过学生的已有经验,就会使其不知所措,影响其信心。困难的程度必须适合学生的已有经验,使其对处理这个困难有一定的控制能力。通过解决困难使学生有系统地进行思维,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写出研究报告

写研究报告主要是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要教给学生写报告的要求和格式,如先写出题目,再写内容,内容要分段或分章节。写报告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在学习资料、分析资料过程中随时记下学习结果,最后对学习结果加以概括,用文字表达出来,就是研究报告。

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过去,在传统落后的教学方式中,一般都是教师教与学生学,基本上以教师讲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很难形成师生之间良好的互动与合作关系。新课改的推行,要求我们建立师生之间平等、合作与互动的良好关系。这在培养学生学习探究能力方面极为重要。因此,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设计及组织教学活动时,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真正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到组织、引导、帮助和促进的作用。

总之,探究课的教学目的主要在于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爱好,形成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训练学生初步的研究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读写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汉平.浅论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初中语文写作观课报告范文7

关键词:英语教学;听说领先;提高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6-121-01

初中英语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但是,在初中英语教学实际情况中,仍然存在忽视课程标准的要求,自觉和不自觉地采用传统的注重读写译和语法教学的方法和课堂结构,忽略听说训练,因而不能充分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初中英语教学目的。鉴于此,笔者根据自己的学习体会和从事初中英语教学的实践,就如何转变思想观念,严格执行课程标准要求,改革教学方法,抓好初中英语听说训练的问题,浅谈管窥之见,求教于大家。

一、对听说领先法的理解和认识

1、听说领先法是实现课程标准的保证。自60年代以来,我国外语教学引进听说领先法理论作为指导思想,经过几十年教学改革的实践,到目前为止听说领先法已成为我国中学外语教学的主导方法。近年来,英语课程标准及根据标准所编写的教材中充分体现这一指导思想。笔者认为,学习外语,首先应重视听的训练,能够听懂,才能带动读说译写的能力跟上,在听懂会说的基础上,才可能使英语学习有快速提高的效果。因此,实行听说领先法教学是实现课程标准听说教学要求的保证。

2、英语语言的特点决定了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坚持听说领先。英语文字形、音、义并无有机的结合,是拼音文字,这对中国学生来说是个很大的差异。此外,英语中还有一些只能意会的不能用语法规则讲清的习惯用法,句型,也存在一些汉、英思维上的差异,在这样的条件下,中国的学生学习英语的拼音文字,如果不能听懂,也就不会读说,文字的形义也就不能牢记。中国学生必须多听,多读,多说,才能记住英语的形义,时间稍久些不听不说,就很容易忘记。因此笔者认为:学习英语在初中起始阶段的听说比重要大些,在以后的各个学习阶段,仍然要重视听说训练,仍然要把听说训练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也就是说要把听说领先法贯穿于整个学习外语的过程中。同时把语法书写、交际应用、语言知识、翻译等能力培养揉合进去,这样才能学好英语。但是必须指出,听说领先,是指学习英语时首先要多听,听懂,多说,会说。可以采取各种有效的手段,切忌要求学生象“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式地去听去说,那样的听说是机械的,枯燥的,不能持久。

二、提高学生听说能力的有效尝试

语言首先是有声的。听是学习语言的源泉和基础。听得清,才能模仿,听得准,才能说得对。英语教学的初级阶段,要求重视听说训练和口语能力的培养,这是科学的,是符合语言教学规律的。实践中,如何加强对学生的听说训练呢?笔者认为:

1、切实抓好起始阶段的英语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学生初学英语,往往抱有好奇心和新鲜感,因而对学习怀有极大的兴趣。教师应抓住这一良好的开头,把学生的好奇心逐步培养成愿听爱说的习惯,使学生从一开始就逐步养成先听后说的习惯,勇于用英语回答以及提问,模仿录音的习惯。教师则用流利动听的口语,配备上实物、图片以及表情动作,给学生造成深刻的语言印象,并努力使听说训练从小处着手,创造学生开口的机会。比如,引导学生自觉运用礼貌语言:Hello ,Good morning ,I’m sorry ,Thank you ,etc.还可以从最简单的课堂教学用语着手,重复使用:Read after me ,look at the blackboard…等组织教学,学生听多了,不仅听懂,而且也能说几句,好奇心就得到暂时的满足。因此,抓好英语教学的起始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开展听说训练的重要一步。

2、课前三分钟讲英语热身。把每节课开始后的三分钟固定为讲英语的时间,让全班同学轮流作简短的值日报告。具体作法是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由点到面逐步铺开的方法。值日生报告内容从短小浅易,分阶段逐渐过渡到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多采。这样做,首先应由教师编写代表性的报告范文,印发给学生,选定几名语音、语调好一点的学生当值日示范,然后全班同学轮流值日。报告内容可以是学校生活,小故事和自由谈话等。最初可按如下几个程式进行:“I’m on duty today .Today is Monday .It’s Sunny today .We are all here…随着词汇、句型的增多,学生还可按当天实际情况增加内容。教师要给予引导鼓励,并有计划地进行巩固所学知识的口语训练及一些交际性训练。这种简单的英语报告尽管仅占几分钟,但对渲染课堂气氛,发挥学生的模仿力和创造力,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也为口语训练提供了场所。它是巩固课堂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

3、课文教学也坚持听说领先法。把听说训练同课文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每教新的课文时,坚持让学生先听录音,然后让学生根据所听内容回答问题。教师提问必须有一般问句,也有特殊问句,内容有简单的,也有复杂的。这样可以让水平不同的学生都能参与进来,真正达到培养训练学生听、说能力的目的。

讲课文时,教师不仅坚持用英语组织教学,而且力图使自己的语音语调准确规范,富有表现力。学生提问或回答教师的问题也尽可能地使用英语。新课文讲完后,要求学生背诵课文,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归纳大意进行复述或表演出课文内容。这种形式是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能力的最佳方式。课文教学还可坚持听写训练,听写的内容可以是课文中的单词,短语,句子或课文缩写。这也是强化听力训练。

初中语文写作观课报告范文8

 

关键词:英语教学 听说领先 提高效率

 

初中英语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但是,在初中英语教学实际情况中,仍然存在忽视课程标准的要求,自觉和不自觉地采用传统的注重读写译和语法教学的方法和课堂结构,忽略听说训练,因而不能充分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初中英语教学目的。鉴于此,笔者根据自己的学习体会和从事初中英语教学的实践,就如何转变思想观念,严格执行课程标准要求,改革教学方法,抓好初中英语听说训练的问题,浅谈管窥之见,求教于大家。 

一、对听说领先法的理解和认识 

1、听说领先法是实现课程标准的保证 

自60年代以来,我国外语教学引进听说领先法理论作为指导思想,经过几十年教学改革的实践,到目前为止听说领先法已成为我国中学外语教学的主导方法。近年来,英语课程标准及根据标准所编写的教材中充分体现这一指导思想。笔者认为,学习外语,首先应重视听的训练,能够听懂,才能带动读说译写的能力跟上,在听懂会说的基础上,才可能使英语学习有快速提高的效果。因此,实行听说领先法教学是实现课程标准听说教学要求的保证。 

2、英语语言的特点决定了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坚持听说领先。 

英语文字形、音、义并无有机的结合,是拼音文字,这对中国学生来说是个很大的差异。此外,英语中还有一些只能意会的不能用语法规则讲清的习惯用法,句型,也存在一些汉、英思维上的差异,在这样的条件下,中国的学生学习英语的拼音文字,如果不能听懂,也就不会读说,文字的形义也就不能牢记。中国学生必须多听,多读,多说,才能记住英语的形义,时间稍久些不听不说,就很容易忘记。因此笔者认为:学习英语在初中起始阶段的听说比重要大些,在以后的各个学习阶段,仍然要重视听说训练,仍然要把听说训练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也就是说要把听说领先法贯穿于整个学习外语的过程中。同时把语法书写、交际应用、语言知识、翻译等能力培养揉合进去,这样才能学好英语。但是必须指出,听说领先,是指学习英语时首先要多听,听懂,多说,会说。可以采取各种有效的手段,切忌要求学生象“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式地去听去说,那样的听说是机械的,枯燥的,不能持久。 

二、提高学生听说能力的有效尝试 

语言首先是有声的。听是学习语言的源泉和基础。听得清,才能模仿,听得准,才能说得对。英语教学的初级阶段,要求重视听说训练和口语能力的培养,这是科学的,是符合语言教学规律的。实践中,如何加强对学生的听说训练呢?笔者认为: 

1、切实抓好起始阶段的英语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 

学生初学英语,往往抱有好奇心和新鲜感,因而对学习怀有极大的兴趣。教师应抓住这一良好的开头,把学生的好奇心逐步培养成愿听爱说的习惯,使学生从一开始就逐步养成先听后说的习惯,勇于用英语回答以及提问,模仿录音的习惯。教师则用流利动听的口语,配备上实物、图片以及表情动作,给学生造成深刻的语言印象,并努力使听说训练从小处着手,创造学生开口的机会。比如,引导学生自觉运用礼貌语言:Hello ,Good morning ,I’m sorry ,Thank you ,etc.还可以从最简单的课堂教学用语着手,重复使用:Read after me ,look at the blackboard…等组织教学,学生听多了,不仅听懂,而且也能说几句,好奇心就得到暂时的满足。因此,抓好英语教学的起始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开展听说训练的重要一步。 

初中语文写作观课报告范文9

1与德育活动相结合有计划地开展爱国主义系列教育活动,如每学期向学生推荐3-5本史情教育书籍,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召开主题班队会,组织史情知识竞赛,召开故事会、演讲会……在这些活动中,学生陶冶了情操,提高了认识,活跃了思维,锻炼了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2与文体活动相结合教师应注重在文体活动中训练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具体做法是:在开展某项活动前,结合语文课学过的知识布置作文题目,让学生留心观察并记录活动的过程,为作文积累丰富的素材。比如:在进行体育越野赛、跳绳赛、踢毽赛、体操、小篮球、乒乓球比赛以及“六·一”、“十·一”和新年文艺演出前,要求各年级语文教师组织学生定向观察或机遇观察,教给学生观察方法,活动后运用已学的某种写作方法练笔。

3与认识社会相结合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认识社会,把学习语文与认识社会结合起来。小学生进入三年级后,要求坚持开展每周一次的5分钟新闻报告会活动。具体做法是:教师在学期初排表,学生轮流报告。开展这项活动意义在于激励学生认识社会,在认识社会中学语文,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让学生在收听、收看、记录、讲述新闻的过程中开阔视野,从而使各项能力得到锻炼。

4与创办手抄报相结合义务教育小语大纲明确提出:“适当地组织其他语文课外活动,如参观访问、自己动手办报、进行普通话比赛、作文比赛、听说读写综合竞赛、收听广播、收看电视等。”按照大纲要求,应要求学校在三年级以上班级创办手抄小报,手抄报由学生轮流当编者。小报内容大体以宣传新人新事为主,或摘录谜语趣题,或选登格言警句,每学期组织一次小报展览,在办报中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