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产品升级可行性报告集锦9篇

时间:2023-03-15 14:53:39

产品升级可行性报告

产品升级可行性报告范文1

京沪两大市场历来是服装企业、经销商进行服装产品市场推广的最重要的两大城市,京沪两地商场众多,而且定位各有特点,消费群体也有各自消费的喜好。因此如何科学的分析京沪商场的详细经销能力、同类产品的销售情况、当地消费者对相关产品品牌的认知程度以及各种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对想在京沪市场进一步开拓市场的服装企业及准备进入两地市场的服装企业尤为重要;此外也可作为服装品牌加盟商、商衡量该品牌市场拓展前途的一个重要的依据。

国家信息中心市场信息处联合京沪两地重点商业企业推出相关市场调研报告,报告根据京沪商场每月的商场销售小票经过专业统计系统分析。调研产品涉及:女装、男西服、男衬衣、童装、羊毛衫、皮衣、休闲装、成人内衣、女士内衣、少儿内衣、T恤衫、羊绒衫、美容护肤、洗发护发、香水等,每月25日出版上述产品的市场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针对京沪两地不同产品从三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A、商场销售情况:不同商场的销售能力描述;

B、生产企业分析:各种产品生产企业的销售情况,市场占有率以及月度占有率变化;

C、品牌分析:具体描述品牌市场变化情况,每月市场份额占有走势。

因此,市场调研报告对生产企业和经销商无疑是打开和占领两地市场的钥匙。

服装市场调研报告范文(二)

婴儿服装行业市场调查报告是运用科学的方法,有目的地、有系统地搜集、记录、整理有关婴儿服装行业市场信息和资料,分析婴儿服装行业市场情况,了解婴儿服装行业市场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为婴儿服装行业投资决策或营销决策提供客观的、正确的资料。

内容有:婴儿服装行业市场环境调查,包括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的调查;婴儿服装行业市场基本状况的调查,主要包括市场规范,总体需求量,市场的动向,同行业的市场分布占有率等;有销售可能性调查,包括现有和潜在用户的人数及需求量,市场需求变化趋势,本企业竞争对手的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率,扩大销售的可能性和具体途径等;还包括对婴儿服装行业消费者及消费需求、企业产品、产品价格、影响销售的社会和自然因素、销售渠道等开展调查。客户可根据自身要求研究最终的调研大纲。

采用直接调查与间接调查两种研究方法:

1)直接调查法。通过对主要区域的婴儿服装行业国内外主要厂商、贸易商、下游需求厂商以及相关机构进行直接的电话交流与深度访谈,获取婴儿服装行业相关产品市场中的原始数据与资料。

2)间接调查法。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以及所掌握历史数据与二手资料,及时获取关于中国婴儿服装行业的相关信息与动态数据。

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对市场的了解和把握,在调查活动中收集、整理、分析婴儿服装行业市场信息,掌握婴儿服装行业市场发展变化的规律和趋势,为企业/投资者进行婴儿服装行业市场预测和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和资料,从而帮助企业/投资者确立正确的发展战略。

服装市场调研报告范文(三)

自20**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跌宕起伏,贸易保护主义和反区域一体化的逐步抬头,实体经济面临错综复杂的环境,世界经济前景难以乐观,我国经济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除成本、资金等因素外,我们面临的压力有3方面:一是项目重复建设、扎堆上马;二是需求萎缩、市场低迷;三是国际竞争对手的打压。面对严峻形势,我国必须实现经济转型升级。

另外,中国尽管成功地避开了金融危机,但是中国过去三十年经济持续增长严重依赖的“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发展中积累的一些问题开始凸显:产业低端化、环境压力大、通货膨胀、贫富差距拉大等等。在这种情况下,要实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转型升级。

转型升级不仅势在必行,而且是恰逢其时。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外需拉动经济增长的因素正逐渐减弱,国内经济增速因此逐渐放缓。此外,随着材料、劳动力成本增长,资源、环境对经济增长的约束力正在增强,这些都直接影响到了传统企业的生存发展。要顺利渡过这一瓶颈阶段,企业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我国企业转型升级面临巨大的压力,但同时也拥有巨大的机会和空间。目前国内消费市场正处于加速扩展时期,蕴藏在民间的巨大消费潜力,将转化为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将进一步创造出新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此外,科技创新能力和人力资本投入的提升,也将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力。此时此刻,推动企业技术、管理的创新升级恰逢其时。

产品升级可行性报告范文2

同志所作的党的十七大报告,勾勒了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前景。在新的背景下,探讨都市报的发展问题,我们认为:自觉承担“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政治责任,有效参与构建互通共享、丰富多元、理性和谐的主流文化,是都市报提高文化定位、推动业态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都市报创造了我国报纸的新型业态,但其持续提升报业品质的努力却一波三折

“都市报”一词并不是一个恰当的新闻学概念,因为历史上一切报纸都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而产生的,都可以称作“都市报纸”。但是,在中国,“都市报”这个概念是指一种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新型报纸业态,已成为通用说法。本文也是从这个意义上来使用“都市报”概念的。

都市报在传播和经营方面具有如下特征:{1}是综合性(而不是专业性)的大众传媒;{2}主要以一个城市为传播范围,做大本地新闻,强化本地发行;{3}新闻选择上贴近市民、注重服务;{4}新闻处理手法上注重轻松娱乐和吸引眼球;{5}以广告销售为基本赢利模式;{6}市场意识强,自负盈亏,重视经营、成本、读者等商业要素。只要具备这些特征,不管报纸的名字是不是有“都市报”三个字,都可以归入此一业态类型。

有研究者指出,从新闻传播学理论来看,机关报立足于组织传播,都市报注重社会传播。“在大量的以组织传播为己任的报纸之外”,出现了“以社会传播为己任的报纸”(孙旭培《都市报:中国报业最有意义的改革》)。

都市报的迅速崛起,深层次的原因是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战略目标,进而带动我国市场经济迅猛发展。都市报立足城市,面向市民,走市场化道路,顺应了社会变革的潮流。

市场化是一把双刃剑,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随着报纸的增多、竞争的加剧,一些都市报着力追求赢利、内容品位低下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主要问题表现为:

一是边缘化,远离重大时政报道,回避主流话题和主导舆论,报纸的必读性和权威性缺失;

二是低俗化,新闻过度娱乐化,偏爱八卦报道,渲染传播绯闻、暴力、血腥,媒体的使命感和崇高感严重削弱;

三是浅薄化,追求刺激性效果,过度包装和形式化,策划过度甚至虚假策划,报道不严谨甚至虚假报道,降低公信力、影响力;

四是功利化,完全受制于市场,片面追求赢利,商业性报道(俗称“软文”)泛滥,新闻受制于广告经营,不实和低俗广告污染版面,报纸的社会责任和报道的独立性严重受损;

五是同质化,大量相同风格、相同定位的媒体接连创办,争夺同一区域市场和目标读者,导致新闻高度同质,进而出现恶性竞争。

由于上述问题的持续存在,读者在获得了初期的阅读新奇感之后,对一些都市报越来越感到厌倦和不满。反映在经营上,一些重要广告商开始对投放品牌广告表现迟疑,报纸发行和收入陷入停滞,发展面临危机。

有鉴于此,一些早期觉醒的报纸开始有意识地寻求改变,尝试提升定位、拉开层次,自觉或不自觉地向新的办报境界迈进。一些都市报先后提出“主流化”(或叫“高级化”)的办报主张。应该看到,都市报主流化,本质是要进入一种新的更高级的报业形态,是都市报业态升级的新尝试。

都市报主流化从理论和方向上看具有重大价值,但受制于各种因素,其实践成果并不理想,更多还停留在述说概念的阶段。有研究者甚至将某些“主流化”做法直指为“伪主流化”,称“伪主流化倾向”是“导致这种转型不彻底或失败的最主要因素”(鲍海波:《当代都市报伪主流化倾向分析》,《新闻记者》2003年第10期)。一位研究者列举了都市报主流化的几个误区,分别为:“把精英媒体等同于主流媒体”,“把减少社会新闻等同于提高报纸品位”,“把增加时政报道等同于增强报纸权威”,“把增设评论栏目等同于引导舆论”等,作者希望将来能出现“真正的主流媒体”(陈国权,《都市报主流化的几个误区》,《当代传播》2004年第5期)。

就在此时,报业的宏观形势突然发生了急剧变化――平面媒体广告增速减缓,网络等新兴媒体迅速膨胀,新型广告载体不断出现,纸媒体在全球均出现衰退等等。对此,一些悲观论者甚至匆忙宣告报纸的“末日”,都市报主流化的话题也渐至搁浅。

不能不说,都市报主流化的提出有积极意义,也有现实针对性。它之所以失败,既有体制机制的原因,也可以从报纸定位、操作手段、人才队伍等等多方面找到原因。

但是,都市报主流化失败最根本的原因乃在于其出发点是功利性的,缺乏深刻的思想基础,缺乏应有的文化使命感。对于报纸这种服务人民大众、承担社会责任、传递文化价值的特殊产品来说,还有什么能比这个缺陷更加致命呢?

因此,结合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思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重大命题,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思考都市报的历史性责任和历史性机遇。

二、把握社会变革的方向,在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打造“办报之魂”,是都市报实现业态升级的前提和动力

媒体属于社会上层建筑,与主流意识形态密切互动,与主流价值观高度融合。在变革的社会,一个有作为、有影响的媒体通过创造性的吸纳整理,把鲜活的社会意识整理转化为良性的价值体系,促进形成全社会互通共享的文化意识和价值观。这是媒体在单纯地传播信息之外另一项极为重要的功能。

具有深刻时代意义的党的十七大确定了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目标,提出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系列富有新意的重要论述,攸关中国社会变革大方向,对研究报业发展有重大指导作用。

第一,我国意识形态建设进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新阶段,都市报应主动参与整合社会多元价值观、构建和谐文化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思想旗帜,是创建和谐文化的价值统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概念之所以具有新意,就在于它承认了当今阶段多种价值观并存的客观现实及其必然性与合理性,同时,准确界定了主流意识形态的统领地位和“凝聚核”功能。比较其他的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加重视整合、包容、存异、创新社会多元价值观,打开了主流意识形态与社会多种价值观良性互动的通道,有利于增强意识形态的活力和吸引力,有助于把最广泛的社会力量凝聚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上来。

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正在通过国民教育体系等多种形式,向全社会推广,也成为引领新闻宣传工作的“思想主线”。对此,都市报理应挺身而出,抓住宝贵的历史性机遇,借势主动优化办报理念,更加增强与普通市民的切身利益、价值观、文化品位等多重联系,在创造性地宣传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同时,进一步发展主流代表性,强化民意亲和力,推动形成发达的社会意见沟通表达机制、不同利益折冲机制和社会矛盾化解机制,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基础上做平衡多种利益的舆论工具。

第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高我国文化实力,将为报业发展打开更大的空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取得了明显进展,但是,总体上发展还不充分,文化软实力有限,文化产业严重“入超”,机制创新仍有潜力。发展文化产业是党的十七大的明确要求,“培育新的文化业态”是重要方向。结合此前开展的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可以预言,随着十七大精神的不断落实,文化创意产业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

报纸作为文化产品和文化产业,报纸的实力是文化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报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都市报在市场化运作方面有一定优势,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仍将是报业发展中的一支生力军。面对我国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要求,应对纸媒体面临的新挑战,都市报完全应该思想更解放一些、改革步子更大一些、机制更活一些、发展速度更快一些,着力加快提升办报水平和层次,推动报纸业态的不断创新。

第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都市报办报理念的升级将成为新业态升级的内在动力

都市报诞生之前,党报、机关报几乎占据了全部的报业市场,其办报理念更多体现的是“行政理性”的内在驱动;都市报顺应市场经济的大潮,奠定了以“市场理性”为内在驱动的办报思路,强化了报纸的品牌化发展。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互动的角度来看,应该说,“时势造英雄”,社会变革推动着报业变革。

“一代之世,必有一代之报”。笔者认为,都市报的升级必须完成对以单纯“市场理性”办报的扬弃与超越,推动办报工作中“文化意识”的觉醒,强烈突显报纸的文化产品属性。这种文化意识必须鲜明地根植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中,零距离感受公众的精神世界,理性表达人文关怀,充分体现报纸价值整合的建设性取向。随着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化意识”的觉醒,进而统领办报思路,必将给办报带来新的观念和视野,为未来新一代的都市主流报纸的诞生带来内在的驱动。

面对新的形势,有远见卓识的报业开拓者,将勇敢地选择融入主流,而不是逃入边缘;将主动参与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建设,而不是消解社会价值共识;将挺身引领和谐文化建设的潮流,而不是满足于碎片化地反映现状、丧失应有文化追求。这是时展的要求,也是都市报面对媒体新格局、应对传播方式日新月异的必然选择,是都市报提升思想高度、实现错位竞争的取胜之道。

通过这次业态升级,都市报将在解决了初步发展的问题之后,进一步突破当前困境,实现发展的可持续性和永续性。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生存哲学,实现都市报的新一次业态升级

“业态”一词据考发源于日本,“业态定义为营业的形态”,是形态和效能的统一。都市报的业态升级,是通过对内容模式、经营模式、管理模式的革命性改造实现报纸的质的飞跃和提升,带动自身和整个产业跨越发展的努力及其结果。以参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途径,推动都市报的新一次业态升级应当在实践中做出如下的努力:

第一,提高都市报政治舆论作为的能力。都市报对大众生活影响力很大,但“在民主政治、公共政策等严肃政治主题上,都市报基本无所作为”(孙玮,《现代中国的大众书写――都市报的生成、发展与转折》)。因此,都市报新主流化道路,必须符合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提高政治作为,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

具体而言,今后的都市主流媒体,将不仅是新闻内容的提供者,更要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积极传播者、努力践行者、权威诠释者,成为社会观点、生活智慧提供者,成为主流受众社会认知、社会判断、社会决策和社会行为的影响者,成为城市发展、社区生活建设的参谋者,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守望者。这一点,对都市媒体的办报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必须具有政治家的胸襟和洞察力、政治教员的亲和力、理论家的深厚理论功底、哲学家的严密逻辑思维能力等。

在中国,党报、机关报在政治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都市报提高政治舆论上的作用,是要发挥自身的相对特点优势,同时都市报更要学习党报的政治传播力,提高政治成熟度。两种报纸未来很可能风格逐步接近,殊途同归,向着城市强势的、广受读者欢迎的、具有权威性和公信力的主流首选媒体的风格演进,如以广州日报、北京青年报等报纸所初步形成的报纸品格那样。

第二,打造高品质新闻的传播平台。笔者倾向于把提供高品质新闻看成是都市主流媒体新闻内容升级的标准,也可以看成是对升级后的都市主流媒体的新闻品质、报纸品格和品牌形象的定义。2006年,北京青年报提出“做高品质新闻纸”的口号。什么是高品质新闻?那就是“有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符合新闻传播学规律的对城市主流人群的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指导和服务意义的新闻内容”。这一点对办报人的要求是,他们应该是有高度责任感的社会中坚、训练有素的社会调查员、头脑敏锐四肢也发达的“社会猎犬”、恪守专业主义原则和有高度新闻操守的新闻信息搜集和加工者。

第三,做主流意识形态和城市主流民意的沟通者、举足轻重的社会进步的推动器之一。历史地看,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兼顾包容多种阶层的利益,打破妨碍社会流动的制度性约束,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和价值观。今后的都市主流媒体既要担负起传承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责任,也要成为民意表达的载体之一,进而成为社会进步的推动者中的一员。都市主流媒体,应该在公共新闻、民生新闻、政策解读新闻、财经服务类新闻等方面有突出作为。

第四,成为城市主流人群的精神家园、城市文化的坚强堡垒、城市内涵和气质的符号。以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理论支点,都市主流媒体必须让自己成为城市主流人群的精神家园和文化堡垒,联系一批社会贤达人士和文化大家,弘扬民族文化精神和历史文化传统,有选择、有鉴别地传播推广世界其他文化和文明成果,力求能够引领先进文化发展的潮流。

最后,成为报业经营机制和技术创新的中心。都市报业态升级,不是单纯的内容设计,还要由一系列的创新来支撑,如内在机制、营利模式、传播技术等等的创新。借助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包括北京青年报在内的一系列报纸都进行了体制创新的有益探索。都市报业态升级不能回避新的传播技术的应用。网络、3G技术、第三代互联网web3.0、数字电视、新闻阅读器、卫星报纸、二维码报纸、新闻博客播客等等,都应积极研究,应用多种传播媒介推动多媒体融合,率先形成多媒体新闻集团。

产品升级可行性报告范文3

在这里,我首先代表市委、市人民政府对各位专家的精心评审表示感谢,对各位专家对课题成果提出的建议性意见和看法表示认同,对各位专家对工业经济发展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敬意。

各位专家对工业经济发展路径与思路主报告及三个子报告已经给予了高度评价。我认为,这份报告的分析基础是扎实的,从国内外宏观背景和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深入分析,深刻揭示了当前工业经济发展所表现出的三大矛盾:即工业经济快速增长与资源相对紧缺之间的矛盾、工业经济平稳发展与产业结构相对失衡之间的矛盾、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迫切需要与经济创新能力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这份报告提出的发展路径是可行的,就如何破解上述这几对矛盾,从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出发,着眼我市的现实基础和要素禀赋,给出了内部提升传统产业、外延拓展新兴产业的集约发展之路。这份报告提出的发展思路是新颖的,我想在这里把它补充概括为“五个三”,即三个要求(增强企业内在素质、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三个方向(纺织产业要加快提升,机械装备与新型医药产业要努力壮大,技术密集的新型产业要大力发展);以及建设现代纺织、机械装备、新型医药三大支柱产业;构筑电子信息、新型建材和有色金属加工三大支撑产业;实现工业经济的产品结构、产业结构、经济增长方式三大转变。这份报告提出的措施是很有针对性的,从政府导向服务、企业主体提升、生产组织协同三个层次构建起了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的强力三角。

下一阶段,工业经济的发展要围绕报告提出的路径和思路,着力于创新,努力走出一条发展新路。创新发展是工业经济发展今后的主题。前段时间,基础重化行业和电子信息业成为经济增长热点,我市对是否发展基础重化业也出现了一些争论,可以说这份报告也给出了解答,要解决产业结构不协调的问题,如果走发展当前增长和效益潜力大的基础重化产业,对于有了原始资本积累的企业而言,资本门槛的影响不大,但我市的区位条件决定了无法克服能源和基础性原材料的制约,也无法满足“大进大出”的物流要求,重化产业发展有一定的资本基础,但缺乏区位和资源禀赋,只能有选择的适度发展;从现实出发,应着力发展的是具有一定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也即高加工度化的产业,主要精力要放在现存产业特别是纺织业的提升上,同时创造条件发展一定规模的高新技术产业。

产业的提升要着力在研发和品牌方面的创新。中低档劳动密集型轻工产品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产品的需求弹性低,当前我市纺织等产业在生产率提高产量增加的后面,却是“增产不增收”,因为这种生产率提高的只是同类产品的量,而没有实现产品的差异性,量大了价却低了。因此,如何通过研究开发促进产品升级实现产品差异,如何通过品牌建设实现产品差异,即差异路线和高端路线是今后劳动密集型产业要走的路。

市委、市政府为解决制约经济新一轮发展的深层次原因也及早采取了相应措施。早在2004年7月,在市委五届三次全会上就提出了要按照“优化创新、加快提升”的发展主线,在工业经济领域实行六大创新,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由数量扩张性向质量效益型提升;在2004年底召开的市委五届四次全会上就提出了“13458”发展战略,提出工业发展重在结构优化和集约发展,要实现产业的高级化;今年3月,市委市政府又出台了扎实开展十大创新发展系列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对工业经济创新发展的认识,深化了创新发展的举措。

下一阶段,我市工业经济工作重点要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要加强领导、优化服务。

要加快建立与国际接轨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政府运作机制,实行政府经济管理方式创新,以“加强服务、培育机制”为工作重点,把精力集中到服务企业、优化环境、化解矛盾上来,把工作重点放在搭建服务平台和鼓励创新上来。当前重点要通过搭建优化以创新型企业家、知识型人才、技能型员工三位一体的人才服务平台,以部级技术中心、区域性技术中心两级技术创新体系和技术转移转化中心为基础的研发创新信息交流平台,以网上政务为基础的政府公共服务平台,以银企合作和中小企业创新基金为基础的企业融资服务平台,以协会转型为基础的行业服务平台,加快我市工业经济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形成极具优势的工业经济发展环境。要建立和完善政府对企业创新投入的补贴政策,逐步将政策引导转移到对创新的引导上来,重点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集成性创新,同时要加强对创新成果的保护。通过引导和保护,增强企业进行创新投资的意愿和信心。要解决行业信息不对称问题,消除企业投资的盲目性,促使企业投资重点从扩大规模型向创新发展型转变。要探索多种投资形式,建立公共技术中心、工业创新中心、技术转移中心,形成多层次的创新服务体系,加快形成对提升块状经济的技术支持,加快实现高新技术的产业化。

二、要整合政策、加强引导。

要把报告的路径思路贯彻到“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上来,贯彻到下一阶段工业经济的具体工作上来。要通过制定一批重点产业集群、重点培育企业、重点建设项目、重点技术中心、重点培育名牌、重点发展产品等导向目录,同时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有效整合企业资源和政府资源,形成合力,尽快实现产品和产业升级的突破,加快形成我市工业在上述方面的核心基础和核心竞争力。重点要加强对纺织产业升级与转型的引导,促使纺织业从不同产业环节特点出发,采取相应的竞争和发展方式,引导前导原料规模化、化纤差别化、织造印染品质化、服装品牌化,进一步发挥纺织业的独特优势,打造先进纺织制造业基地。我市工业企业研究开发和营销能力薄弱关键在相关生产行业的滞后,生产力其实不仅仅是个效率的问题,更是一个进行质量和差异创新的问题。要把政策引导的着力点从追求制造效率向追求制造品质转变,从注重生产环节向注重研发和品牌环节转变,从依赖价格竞争向品牌以至于标准竞争转变,促使我市工业中间产品进入高端供应链,消费产品进入品牌销售渠道。

三、要落实载体、加快转型。

当前,我市工业经济的转型升级已经到了关键时期,下一阶段要以工业经济发展路径和思路的确定为契机,努力“争创工业发展新优势”,切实抓好工业经济的产业转型升级和加快发展。一是抓重点项目促调整。有投入才有调整、有投入才有提升、有投入才有发展。要抓好重点工业技改投入项目建设,实施好我市第一批单体规模投资1亿元以上的100只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实现工业经济的存量提升和增量提质;二是抓重点企业促升级。要加快大企业大集团培育,着力抓好88家重点培育企业建设,通过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品牌创新、人才创新等途径,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能力,不断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三是抓科技进步提能力。要深入开展企业技术中心试点示范工作,在抓好现有国家、省和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的同时,集中力量抓好20家重点示范企业技术中心。围绕先进制造业基地技术创新体系支撑平台建设,着力构建部级技术中心支撑平台和区域性技术中心支撑平台两级技术创新体系。四是抓管理创新提素质。积极引导企业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制造过程信息化和管理创新,重点推动企业加快以erp为重点的信息化建设,以企业管理现代化为方向,有效引导企业运用信息技术开展管理创新,全面推进企业上网和电子商务。五是抓节能降耗促集约。全面开展以工业循环经济为核心的节能、节水、节材活动,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集中抓好主要行业的节能、节水、节材工作;集中精力举办好节能产品展示和循环经济示范大会和有关宣传活动。

工业是我市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2004年工业增加值占gdp的53.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60%。去年8月省委在视察时,要求在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优化经济结构方面走在前列。工业经济是经济发展的支柱,经济要率先发展,工业首先必须实现率先发展,的要求也就是对工业经济发展提出的要求。让我们以科学发展观和省委“八八战略”统领全局,以攻坚克难的信心和意志、创新发展的思路和举措,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转变增长方式,着力谋求工业经济的新一轮发展,努力争取工业经济走在全省前列。

产品升级可行性报告范文4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是指导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一部最重要的法规。2011年7月1日,该办法新的修订版正式实施,此次修订无论是在篇幅和内容上都做了重大调整,与原办法相比,新办法的相关规定更加完备和有可操作性,并引入了暂新的管理理念,将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开展创造新的局面。

1 新版管理办法概述

1999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卫生部共同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试行)》,为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4年对该办法进行了第一次修订,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第7号令,将法律层级由规范性文件提升为部门规章。2011年5月4日卫生部签发了再次修订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并以卫生部第81号部令颁布,于2011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

新版《管理办法》共分8章67条,包括总则、职责、报告与处置、重点监测、评价与控制、信息管理、法律责任以及附则。与2004年版相比,除了在原有6章基础上进行了补充完善外,还新增了2个章节的内容,即药品重点监测和信息管理。主要修订内容包括:明确了省以下监管部门和监测机构的职责,进一步规范了药品本文由收集整理不良反应的报告和处置,强化了群体不良事件的调查、核实及处置要求,引入重点监测制度加强不良反应监测和研究,强化了药品生产企业在报告和监测工作中的作用等[1]。

《管理办法》的适用范围也较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开展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相关部门和单位均适用此办法,包括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机构、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和报告单位(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医疗机构)。从适用范围可以看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不是哪个部门的孤立工作,其职责贯穿了政府管理部门、监测技术机构、药品生产、销售和使用的各相关单位。

2 《管理办法》重点内容解读

对《管理办法》的贯彻落实首先依赖于对该办法的理解和认识。笔者参与了该办法的制定和培训,希望通过以下重点内容的解读使广大读者对新法规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

2.1 职责

《管理办法》第3章明确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各相关部门的职责。根据职责,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仍为全国的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的主管单位,地方各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本辖区范围内行使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的管理工作。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与实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有关的管理工作。

200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改由卫生部管理,一些具体职能也将由卫生部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共同完成,如共同制定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的管理规定和政策,联合开展药品群体不良事件的调查和处理等。

此外,新办法还明确了市县级药品监管部门和不良反应监测机构的职能。近2年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建设步入快车道,尤其是医改相关政策文件的,使我国不良反应监测机构迅速向基层延伸。截至2011年,全国333个地市均成立了专门的不良反应监测机构或指定了专人开展监测工作。体系的扩展迫切需要法规的支持,新版《管理办法》明确赋予了市县级监测机构报告的收集、审核、评价、上报以及严重不良反应和群体事件调查等职能,不但为基层开展工作奠定了法规基础,也为基层监测机构的进一步完善埋下伏笔。

2.2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与处置

《管理办法》的第2章进一步规范了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与处置,这也是修订篇幅最大的部分,由原来的10条增加至26条。新办法共明确了4类不良反应报告形式,即不良反应的个例报告、群体报告、境外报告和定期安全性更新报告。对各类型报告的报告范围、报告内容、报表格式、报告程序和时限等也都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

2.1.1 个例报告 通常所说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是指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个例报告,是由医疗机构、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等通过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系统提交至监测机构的。与原法规相比,取消了“逐级报告制度”的说法,因为逐级报告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报告的时效性,不利于报告的及时评价与处置。根据新报告系统的设置,基层报告单位在线提交报告表后,将直接传送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服务器上,各级监测机构在权限范围内均可查看、评价、分析报表,因此新报告系统实现的是“网络直报、分级管理”的模式。

2.1.2 群体报告 群体不良事件是指同一药品在使用过程中,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区域内,对一定数量人群的身体健康或者生命安全造成损害或者威胁,需要予以紧急处置的事件。本次修订将原法规中的“药品群体不良反应”统一更改为“药品群体不良事件”,明确了因药品质量、用药差错或不良反应等引起的群体不良事件均须报告,将不良反应扩大至药物警戒范畴。群体事件的报告要求快速,报告单位发现或获知群体事件后要“立即”报告,必要时“越级报告”;对事件的调查要求高效,因此直接由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联合卫生行政部门牵头组织开展;同时体现了多方协作

的管理模式,即除管理部门外,不良反应监测机构、药品的生产、经营和使用单位均需要开展相应的调查或应对处置工作,以期在最短时间内查清事件原因、控制事态发展,最大限度保障患者健康权益和生命安全。

2.1.3 境外报告和定期安全性更新报告 境外报告和定期安全性更新报告均是针对药品生产企业的报告要求。为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报告收集、评价和风险管理意识,将原先形式简单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定期汇总表”更改为国际标准的“定期安全性更新报告”,要求企业对收到的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定期汇总分析,进行全面的药品安全性评估,并采取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发挥了生产企业不同于医疗机构的监测职责,同时也体现了监测工作与国际接轨的新趋势。

2.1.4 报告的处置 处置是指对报告的核实、评价和调查。为提高报告的真实、完整和准确性,加大不良反应信息的可利用率,对于不良反应监测资料,相关监测机构和药品生产企业都有责任进行核实、评价及调查。尤其是死亡病例和群体不良反应事件,要求药品生产企业和监测机构必须调查,并提交调查报告,为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的评价提供更加全面、准确的一手资料。同时明确了监管部门、监测机构和报告单位在调查工作中的责任和义务,细化了调查程序,使相关部门在调查工作中将有法可依,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2.2 药品重点监测

引入了药品重点监测的概念,是此次修订的一大亮点。《管理办法》第4章规定了药品生产企业应该对新药监测期内的药品和首次进口5年内的药品开展重点监测,省以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也可要求企业对其他药品开展重点监测。药品重点监测实际上是借用了国际上已有的主动监测的理念,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监测活动,全面收集患者用药后的安全性信息,旨在进一步了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发生特征、严重程度等,为药品风险控制提供更加科学依据。开展药品重点监测,一方面可以督导企业积极参与到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中,发挥企业的能动性,另一方面可以弥补上市前安全性研究的局限性和自发报告系统存在的先天性不足,提升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水平。有关药品重点监测的详细指南相关部门也正在制定中。

2.3 评价与控制

随着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深入开展,监测工作的重心已由报告的收集过渡到对报告资料的评价和风险控制中来。《管理办法》第5章对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开展以品种为基础的评价工作进行了规定,要求国家和省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对收到的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信号挖掘和评价,并提出风险管理建议,对监测机构一直以来所承担的核心技术工作给予了准确的诠释。

此外,还明确了省级以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依法采取的药品风险控制措施。国家和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据监测技术机构的分析评价结果,在职责范围内对存在安全性问题的药品可采取责令修改说明书、暂停生产、销售和使用、责令召回药品、撤销药品批准证明文件等措施。报告单位也可依据相关规定在职责范围内采取救治患者、暂停药品生产、销售、使用等措施。

2.4 信息管理

随着报告数量的增长,报告单位对监测数据的反馈呼声日益加大,监测机构间如何共享信息也成为突出的问题,医患人员和公众对药品安全性信息的需求更是有增无减。全方位、多层次、多途径的信息、反馈和共享机制已是当前形式下及未来发展趋势中的必不可少的。

修订后的《管理办法》新增了有关信息、反馈、共享的条款,并单列成章。确定了各级监管部门、监测机构信息的权限和内容,增加了信息保密的相关规定,鼓励报告单位之间共享不良反应信息。虽然条款的规定还较为原则,但与原法规相比已有了很大进步,兼顾了当前信息工作的开展情况和未来工作的发展趋势,为今后有关部门出台相关规定奠定了基础,也必将对推动信息公开、增进信息交流、保障公众知情权起到积极的作用。

2.5 法律责任

《管理办法》第7章对报告单位、各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违反本办法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进行了规定。对于执法主体,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的处罚由所在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实施,医疗机构由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实施,并向同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通报。对于违规情形,根据报告单位的职责不同,药品生产企业所列出的违规情形最多,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所列违规情形内容基本相同。处罚措施主要包括警告、责令限期改正以及罚款等。此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93条,规定法定报告单位违反相关规定,给药品使用者造成损害时,要承担赔偿责任。此“相关规定”是指《民法通则》、《产品质量管理法》等法律法规中有关药品损害赔偿的规定。

3 新版《管理办法》对中药不良反应监测的指导意义

中药是我国民族医药学发展中的瑰宝,也正是因为中药的特殊性,其不良反应监测开展情况更能体现我国药品安全监管的水平。《管理办法》虽然对中药的监测没有提出特殊的要求,但是新法规的实施必将推动和促进中药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开展。

3.1 增强中药生产企业的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意识

我国中药制造业受医改政策等利好因素的影响,近几年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尽管如此,国内中药生产企业无论在规模上、管理理念和水平上与跨国企业相

比都存在一些差距,药品风险管理意识也相对薄弱。新版《管理办法》加强了药品生产企业在不良反应监测中的作用,这无疑也为中药企业打了一剂强心针。首先在管理上,要求企业建立不良反应报告制度,并设立专职人员开展监测工作,对监测人员的素质也提出了要求;其次在技术上,要求企业不但要收集报告,还要开展对严重不良反应及群体不良事件的调查,定期汇总药品安全性数据,报送与国际接轨的定期安全性更新报告等。通过在法规中加强生产企业的责任,可以督导企业合理配置监测资源,提高报告意识,主动开展中药的不良反应监测工作。

3.2 加大中药新药的监测力度

由于中药现代化的推动,有报道显示,近年来我国中药新药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有效成分、有效部位新药明显增加。然而站在药品安全性角度考虑,一二类新药未知的风险也是最高的,因此上市人群广泛使用下药品的安全性监测就显得十分重要。新版《管理办法》要求对新药监测期内的药品实施重点监测,通过重点监测可以进一步获取上市前安全性研究无法获取的资料,如针对老年人、儿童等特殊人群的安全性资料,又可以弥被上市后自发报告存在的低报、漏报、信息偏倚等的不足,加大对新上市药品的监测力度,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产品升级可行性报告范文5

中国保健协会第二届常务理事会第四次(扩大)会议于2012年2月25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由徐华锋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主持。秦小明常务副理事长作了题为“创新工作、增强服务、稳中求进,不断推动行业科学发展”的中国保健协会2011年工作总结和2012年工作安排的报告。

秦小明从2011年工作回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两个方面对协会2011年工作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2012年工作要点:坚持协会服务宗旨,加大力度宣传和解读《中国保健食品产业发展报告》《中国保健用品产业发展报告》《中国保健服务产业发展报告》,引导企业良性有序发展和可持续增长;认真学习和宣传2012年卫生工作会议精神,理解和掌握发改委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有关营养和保健食品章节内容,制定具体落实措施,夯实政产学研用联盟、国家项目和课题申报工作基础;提升科技服务水平,拟定产业科技发展规划,完善科技服务平台,拓展科研服务队伍,抓实科技项目对接、技术成果合作与转让,组织专家走基层,深入会员企业做好上门服务;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食安办和国家药监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保健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精神,采取有力措施,加强企业自律规范,积极推进诚信体系建设,维护保健食品行业的整体形象;继续推进行业诚信体系建设,筹备召开“行业信誉研讨会”,深入开展企业“信用等级评价”、产品“信誉保证”项目的宣传,探讨取得信用等级评价企业受益领域与渠道,提升企业参评的积极性,完成第四届保健品公信力产品和品牌公布、宣传、跟踪调研和监督任务;抓紧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规划与落实,尽力履行社会责任,继续做好协会分支机构的日常管理与服务工作,充分发挥各分支机构专业化特点,紧紧围绕着协会重点工作,在保健行业三大产业方面不断开拓、创新、进取,探讨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分支机构发展模式。

会议审议通过了秦小明所作的“创新工作、增强服务、稳中求进,不断推动行业科学发展”的工作报告;一致同意增补17名理事、3家单位理事、4名常务理事、3名副理事长;并一致同意不再担任理事、常务理事、副理事长共18名。

会议通报了2011年企业信用等级评价工作开展情况并公布了2011年企业信用等级名单。张凤楼理事长分别为四家新完成信用等级评价的企业颁发了铜牌。其中:完美(中国)有限公司和山东康泰实业有限公司均获得AAA级、荣成百合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获得为AA+级、浙江森宇实业有限公司由原来的A级升级为AA级。

在会上,张凤楼理事长为新增的兼职副理事长颁发聘书,并作了会议总结发言。他提出:中国保健产业将仅仅围绕十二五发展规划,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自主创新,推进科技进步,加快技术改造,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优化 区域布局,促进产业集中度和产业集聚,增强企业作用,培育核心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推动兼并重组,培育大的企业集团,保护发展环境,做好节能减排,推动资源技术深加工的综合利用,促进保健产业持续、科学、健康、科学快速发展。根据十二五发展规划及产业发展的有关内容,进一步分析落实,帮助企业实现目标。

产品升级可行性报告范文6

各位专家对工业经济发展路径与思路主报告及三个子报告已经给予了高度评价。我认为,这份报告的分析基础是扎实的,从国内外宏观背景和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深入分析,深刻揭示了当前工业经济发展所表现出的三大矛盾:即工业经济快速增长与资源相对紧缺之间的矛盾、工业经济平稳发展与产业结构相对失衡之间的矛盾、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迫切需要与经济创新能力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这份报告提出的发展路径是可行的,就如何破解上述这几对矛盾,从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出发,着眼我市的现实基础和要素禀赋,给出了内部提升传统产业、外延拓展新兴产业的集约发展之路。这份报告提出的发展思路是新颖的,我想在这里把它补充概括为“五个三”,即三个要求(增强企业内在素质、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三个方向(纺织产业要加快提升,机械装备与新型医药产业要努力壮大,技术密集的新型产业要大力发展);以及建设现代纺织、机械装备、新型医药三大支柱产业;构筑电子信息、新型建材和有色金属加工三大支撑产业;实现工业经济的产品结构、产业结构、经济增长方式三大转变。这份报告提出的措施是很有针对性的,从政府导向服务、企业主体提升、生产组织协同三个层次构建起了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的强力三角。

下一阶段,工业经济的发展要围绕报告提出的路径和思路,着力于创新,努力走出一条发展新路。创新发展是工业经济发展今后的主题。前段时间,基础重化行业和电子信息业成为经济增长热点,我市对是否发展基础重化业也出现了一些争论,可以说这份报告也给出了解答,要解决产业结构不协调的问题,如果走发展当前增长和效益潜力大的基础重化产业,对于有了原始资本积累的企业而言,资本门槛的影响不大,但我市的区位条件决定了无法克服能源和基础性原材料的制约,也无法满足“大进大出”的物流要求,重化产业发展有一定的资本基础,但缺乏区位和资源禀赋,只能有选择的适度发展;从现实出发,应着力发展的是具有一定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也即高加工度化的产业,主要精力要放在现存产业特别是纺织业的提升上,同时创造条件发展一定规模的高新技术产业。

产业的提升要着力在研发和品牌方面的创新。中低档劳动密集型轻工产品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产品的需求弹性低,当前我市纺织等产业在生产率提高产量增加的后面,却是“增产不增收”,因为这种生产率提高的只是同类产品的量,而没有实现产品的差异性,量大了价却低了。因此,如何通过研究开发促进产品升级实现产品差异,如何通过品牌建设实现产品差异,即差异路线和高端路线是今后劳动密集型产业要走的路。

市委、市政府为解决制约经济新一轮发展的深层次原因也及早采取了相应措施。早在年7月,在市委五届三次全会上就提出了要按照“优化创新、加快提升”的发展主线,在工业经济领域实行六大创新,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由数量扩张性向质量效益型提升;在年底召开的市委五届四次全会上就提出了“13458”发展战略,提出工业发展重在结构优化和集约发展,要实现产业的高级化;今年3月,市委市政府又出台了扎实开展十大创新发展系列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对工业经济创新发展的认识,深化了创新发展的举措。

下一阶段,我市工业经济工作重点要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要加强领导、优化服务。

要加快建立与国际接轨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政府运作机制,实行政府经济管理方式创新,以“加强服务、培育机制”为工作重点,把精力集中到服务企业、优化环境、化解矛盾上来,把工作重点放在搭建服务平台和鼓励创新上来。当前重点要通过搭建优化以创新型企业家、知识型人才、技能型员工三位一体的人才服务平台,以部级技术中心、区域性技术中心两级技术创新体系和技术转移转化中心为基础的研发创新信息交流平台,以网上政务为基础的政府公共服务平台,以银企合作和中小企业创新基金为基础的企业融资服务平台,以协会转型为基础的行业服务平台,加快我市工业经济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形成极具优势的工业经济发展环境。要建立和完善政府对企业创新投入的补贴政策,逐步将政策引导转移到对创新的引导上来,重点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集成性创新,同时要加强对创新成果的保护。通过引导和保护,增强企业进行创新投资的意愿和信心。要解决行业信息不对称问题,消除企业投资的盲目性,促使企业投资重点从扩大规模型向创新发展型转变。要探索多种投资形式,建立公共技术中心、工业创新中心、技术转移中心,形成多层次的创新服务体系,加快形成对提升块状经济的技术支持,加快实现高新技术的产业化。

二、要整合政策、加强引导。

要把报告的路径思路贯彻到“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上来,贯彻到下一阶段工业经济的具体工作上来。要通过制定一批重点产业集群、重点培育企业、重点建设项目、重点技术中心、重点培育名牌、重点发展产品等导向目录,同时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有效整合企业资源和政府资源,形成合力,尽快实现产品和产业升级的突破,加快形成我市工业在上述方面的核心基础和核心竞争力。重点要加强对纺织产业升级与转型的引导,促使纺织业从不同产业环节特点出发,采取相应的竞争和发展方式,引导前导原料规模化、化纤差别化、织造印染品质化、服装品牌化,进一步发挥纺织业的独特优势,打造先进纺织制造业基地。我市工业企业研究开发和营销能力薄弱关键在相关生产行业的滞后,生产力其实不仅仅是个效率的问题,更是一个进行质量和差异创新的问题。要把政策引导的着力点从追求制造效率向追求制造品质转变,从注重生产环节向注重研发和品牌环节转变,从依赖价格竞争向品牌以至于标准竞争转变,促使我市工业中间产品进入高端供应链,消费产品进入品牌销售渠道。

三、要落实载体、加快转型。

产品升级可行性报告范文7

所谓类比试验就是针对两个功能和性能相同或相似的产品,某一产品通过了一个或多个环境试验项目,从而推断另一相同或相似产品也具备通过这些试验的能力,而不再进行这些试验。笔者认为采用类比试验的产品应具有以下条件:

1)类比产品自身的特性。产品的这类特性包括产品的结构、功能和性能。产品类比试验应首先考虑产品的结构、材料、元器件的布局是否相同,因为不同的结构、材料、元器件等会针对环境应力产生不同的应力相应,从而产生不同的破坏或失效模式。故不能采用类比方式进行试验。另外产品功能性能的测试项目的相同也是类比的先决条件。产品功能性能的全测试才能确保产品能顺利通过试验,测试项目的增加或减少都不能说明类比产品具有相同的功能性能。而目前新研、改型、升级的产品大多都是功能性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作为试验的测试项目都或多或少的有了增加,因此笔者认为,此类改型升级产品如果功能性能测试项目不同,不能认为具有相同的功能和性能,因此不能采用类比试验方法。

2)类比产品的生产、制造、三防工艺。产品的环境适应性不仅取决于设计方面,还和生产制造过程息息相关。结构件的装配、组件的缝隙和各种表面状态、生产工艺的提高、三防涂覆工艺的改进等方面的改变,都使产品具有不同的特性,也不能采用类比的方式。

3)类比产品的试验条件及试验方法。试验条件是考核产品环境适应性的关键因素,试验条件越严酷,产品越难通过考核。因此采用类比的产品的试验条件,必须是与被类比的产品相同,或者试验条件更严酷。另外试验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不同的试验方法对产品环境适应性的考核是不一样的。目前很多改型升级的产品在协议中明确写明环境试验的考核参照GJB150A进行,而原产品则是按照GJB150完成的鉴定试验。这种情况在采用类比试验前,应对GJB150A和GJB150的试验方法的区别进行分析比对。例如温度冲击试验,单比较恒定极值的温度冲击试验的,对于转换时间的要求,GJB150A要求尽可能短,最长不超过1min,而GJB150要求转换时间不大于5min,可见GJB150A对转换时间的要求比GJB150严酷,因此能通过GJB150的产品未必能通过GJB150A的考核。又比如湿热试验,GJB150A的条件和GJB150中地面和机载电子设备的条件相同,但在试验程序上,GJB150A在完成初始检测后,增加了在(23±2)℃,相对湿度为50%±5%的条件下保持24h的要求,其目的是使湿热试验的初始温度、湿度有相同的起始点,排除试验前不同历程带来的不同初始温湿度的影响,这样使得通过GJB150的这一湿热试验不能代表也能通过GJB150A的湿热试验。

4)类比产品的合格判据。产品的合格判据一般包括外观结构和功能性能。功能性能应覆盖产品全功能项,外观应包含结构件的损坏、产品的长霉的评定以及锈蚀等项目,若类比的产品不能覆盖这些项目,则不能采用类比。

2环境试验项目类比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目前,采用类比方式的的多数是环境鉴定试验,因为环境鉴定试验的项目较多,且部分项目在环境适应性研制阶段已经进行过。很多人认为前期已通过的试验项目不必再重复进行,因此借用环境适应性试验结论的比较多。这类借用应考虑的是借用的产品状态是否一致,进行环境适应性研制试验的产品,其后续大多进行了更改,如与进行环境鉴定试验的产品状态不一致,是不能借用相关结论的,另外环境鉴定试验规定的试验项目和顺序是一个组合施加环境应力考核产品环境适应性的过程,其间环境应力的缺失对考核的充分性有一定的影响。另外一种比较普遍的是借用其它类似产品已完成的项目,比较多的是盐雾和霉菌试验,这两种试验属三防试验,且耗时较长。一般研制单位都不愿意做这两项试验,认为产品所用材料相同、三防工艺相同,便可类比其它产品的结论。这类类比方法只考虑材料、三防工艺对产品耐环境应力的影响,而忽略了产品内部印制电路板、金属连接的结构件等影响。大量的试验证明,相同工艺和材料的产品,未通过盐雾或霉菌试验的考核。这类类比应按试验大纲的要求,对类比试验关注的重点进行逐条比较分析,得出科学的结论。任何项目的类比和借用均需出具类比报告,类比报告应内容翔实、论据充分。类比报告应包含本产品和类比产品结构、材料、元器件、功能性能、制造、生产工艺、三防工艺、试验条件、合格判据等方面的比对分析,并针对类比试验项目的侧重点着重分析类比的可行性。类比产品之前进行的试验报告应作为类比报告的附件。而类比报告应作为环境鉴定试验报告的附件。

3结语

产品升级可行性报告范文8

上网行为管理的巨大金矿吸引了多家厂商的角逐。然而,自网康科技2004年提出“上网行为管理”理念以来,上网行为管理的物理特性、功能特性、增值特性和性能指标等等,业界并没有形成统一定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用户的选型和应用。

上网行为管理终于有了行业标准

2011年,作为上网行为管理的市场领导者,网康科技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软件评测中心,根据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的相关测试标准,对上网行为管理设备进行了综合、全面的权威测试,最终确定了上网行为管理的统一技术指标。

这是上网行为管理自出现以来,第一份部级权威测试报告。它不仅系统定义了上网行为管理的技术指标、功能指标、性能指标、测试指标,而且对上网行为管理的可靠性、可管理性、可维护性提出了示范性的要求,成为上网行为管理业界名副其实的行业标准。

从测试结果来看,网康科技的众多测试指标,尤其是其上网行为管理产品NS-ICG的可管理性、可靠性、可维护性等均领先于同类产品;网康的网页识别率和网页访问控制审计水平等均创造了业界新高,同时网康独创的商业智能分析(BI)系统与上网行为管理相结合,以量化的指数形式呈现用户关心的经营和管理信息,将上网行为管理引入了智能化时代,更是树立了业界的新标准。

国内最大的URL库和最快的实时更新

上网行为管理的核心技术之一就是网页分类库和更新技术,网康科技一直保持着国内URL库的最高标准――超过20000万条的URL网页分类库,平均每天300万条的更新频率,而传统厂商最高只能达到两周的更新频率。

100%网页识别率

根据中国软件评测中心的测试,在对娱乐类、色情类、黑客类等网站的随机上千条访问中,网康均达到100%的正确识别,无一遗漏。而传统厂商一般只有60%-70%的网页识别率。

另外,网康上网行为管理独有的网页分类云技术,可以在第一时间将未识别网页回传至分类云,快速分类后再下发更新到全部终端,确保以最快的速度识别所有的动态新增网页(如一些企业私有网站等);通过网址、标题、正文关键字的联合过滤,能够应对内容不断更新的动态网页(如新浪、搜狐、腾讯等微博)。

国内最大的应用协议库

对于上网行为管理产品来说,只有具备了完善的应用协议库,才能减少对应用的误识别、漏识别。应用协议库涵盖的应用种类以及应用协议库的更新时间,都成为应用控制最先关心的问题。网康上网行为管理涵盖30多类近800种应用协议,能够识别并精细控制所有的主流应用。

可管理性PK传统厂商

网康上网行为管理具备丰富的集中管理方式:专线集中管理、拨号集中管理、策略集中统一下发、远程点对点管理、多机日志汇总分析、批量升级软件版本、批量升级URL库、批量升级应用协议库等。而传统厂商一般只能实现策略配置功能。

可靠性PK传统厂商

作为网络主干线路上的串行产品,Bypass功能是考查一款产品安全性最重要的因素。网康上网行为管理支持多重Bypass保障:断电Bypass、软件Bypass、面板按钮Bypass、软件按钮Bypass,以充分应对复杂的网络环境,保护网络不中断。而传统厂商一般只具备1-2种Bypass。

商业智能引领上网行为管理发展方向

在网络愈加发达的今天,很多企业的业务和办公环境都和互联网紧密关联,从海量的用户数据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撑将是上网行为管理产品的发展趋势,而上网行为管理产品也将从一个网络设备逐步升级为企业管理助手。

传统上网行为管理都具备日志统计功能,但只是记录用户上网行为的日志数据,并不能从海量数据中进行分析提取,并形成直观可视的量化报告,从而帮助企业分析员工的工作效率、离职风险等。

产品升级可行性报告范文9

华龙的二次创业难关:如何从农村进军城市

上世纪90年代初,康师傅、统一等大的方便面厂家,纷纷将其目标市场锁定中国城市市场,而广大的农村市场,则仅仅属于一些质量不稳定、无品牌可言的地方小型方便面生产厂家,销量极小。作为一个后起挑战者,一方面,华龙看到了中国农村方便面市场蕴藏的巨大市场潜力,另一方面,自己没有实力与大品牌在高端市场正面厮杀。因此,华龙选择了在中低端大众市场,大做具有竞争优势的区域品牌。几年下来,华龙不断做大,但到了上世纪90年代末,事情开始发生变化。

困局:华龙的不安与不满

到1999年,整个中国方便面市场形成“以‘康师傅’、‘统一’为代表的高端城市市场,和以‘华龙’为代表的中低端农村市场”两大主流。

经过近10年的市场沉淀,华龙在整个中国农村市场的老大地位已经确定。但在城市市场,华龙方便面仍是一片空白。华龙中低端农村品牌的消费印记非常明显,对此,华龙感到深深的不满。

与此同时,“康师傅”、“统一”等大品牌也从华龙身上看到了中低端方便面市场的巨大潜力,大有大举渗透农村市场的倾向;而且,在农村市场,华丰、白象等仅次于华龙的方便面品牌,也大有与华龙一争高下的雄心壮志。前有大鳄,后有豺狼,巨大的危机感迎面袭来,让华龙感到由衷地不安。

如何进一步巩固华龙在方便面市场前几名的地位?如何撕开华龙在高端市场的突破口,如何将竞争对手远远地甩在身后?如何拉近与品牌大鳄的距离,树立自己牢不可破的市场地位……

华龙面临第二次创业,急需从农村市场走出来,完成从地域性低端品牌向全国品牌的战略转型和品牌升级!

出路:打造全新副品牌,让华龙走进城市

华龙必须进军城市市场,这是实现企业长治久安的大计。但是进城之路应该怎么走?“能不能以华龙为品牌打城市市场”成为当时华龙内部争论的焦点。

通过对城市市场的深入调研,得出结论:决不能以华龙为品牌打城市市场。一方面,华龙面中低端形象已经形成,消费者记忆深刻,另一方面,华龙只是一个企业品牌,不应该作为具体的产品名。举一个例子,宝洁在全球的产品线极为丰富、产品品类众多,但没有哪一个产品以宝洁为名;宝洁就像一头庄严的大象,它旗下的产品就如同狮子、老虎、豺狼等;宝洁是一面大旗,它代表的是一种强大的品牌实力和企业资源。

因此以创建副品牌的方式进军城市市场,是迅速实现华龙品牌升级、战略转型的实效之道。当时,华龙已经有意识无意识地组建自己的副品牌,推出了“满汉全席”、“小康家庭”、“大众三代”,“红红红”等系列产品。但这些产品仅仅是作为单一的产品线的搭配,相当于锦上添花的装饰,并没有独立出来,更没有上升到品牌战略的高度。

对华龙而言,必须利用副品牌亮相的机会,高调入市,完成品牌内涵的全新塑造,让城市人群重新认识华龙、接受华龙,企业才能顺利进军高端市场。

今麦郎弹面:有销售力的产品名+巨大的新品类市场

华龙想要进军城市市场,显然避免不了与康师傅等一线品牌一争高下。在1999年,康师傅、统一等国内一线品牌已经形成自己的市场经验和营销模式。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华龙靠复制跟进康师傅等的操作模式,显然不合时宜,更是对新产品的长线发展自设牢笼。市场现状表明,华龙必须独辟蹊径,开创自己的营销模式。当时,以韩国、日本为代表的方便面非常具有竞争力,市场操作手法也远远领先国内品牌。因此,学习国外产品先进经验,是最具市场借鉴意义,最可能实现市场突围的可行之道。华龙集团老总范现国先生多次走出国门,到日韩等进行市场考察。今天,今麦郎弹面乃至整个华龙集团的很多营销手法,便是在杂交组合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

以产品名创造销售力――今麦郎的诞生

对于没有生命的食品,名字叫不叫得响,便不便于记忆,能不能产生消费好感,成为影响产品销售的重要因素。好名字,字字值千金;好名字带来好销售。在日本考察时,范总发现了一样名为某某郎的方便面,极受欢迎,在市场卖得很火。当时,日韩的方便面在消费者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还是一种显示身份、地位的奢侈品,它代表了一种消费者渴望。而且,受当时日剧、韩剧和卡通片的猛烈洗脑,关于郎的叫法(如西瓜太郎、喜之郎等),成为一股不可遏制的时尚潮流,深受青少年喜爱。而青少年绝对是城市方便面市场消费的主力。

因此,大家一致建议新产品也叫某某郎,一方面借势消费潮流,满足消费者心理需求,塑造产品国际背景的幻觉;另一方面,某某郎以拟人化手法,显得活泼、可爱,具有亲和性,适合青少年人群口味,便于拉近消费距离。

在国家权威的面粉质量检测报告上,河北的面粉一直是国内最好的,而华龙的面粉又是河北最好的。华龙所在地隆尧是全国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小麦面筋高于其他地区三至四个百分点。因此,华龙一定要在产品名上将面粉的优势直接表现出来。我们和厂家一起,列举了很多表现面粉质量的名字,但都觉得不直接或者太深奥。随后,我们建议采用返璞归真的思路。因为消费者往往对产品一扫而过,能不能在短短一两秒钟,勾起消费者共鸣,显得尤其重要,返璞归真,升华消费者普遍的认知才是可行之道。

我们想起许多关于麦的记忆,最容易想到的就是金色的麦浪,因此,产品便命名为“金麦”。经过进一步推敲,觉得“金”字略显俗气和土气,在华龙高层的直接参与和一致认可下,最后将“金麦”改为“今麦”,就叫“今麦郎”!一个非常洋气、可爱、活泼、联想度极高的品牌由此诞生!

弹面=巨大的新品类市场

农村市场和城市市场对方便面品质的要求肯定不一样。在农村市场,农村人讲实惠,吃方便面主要图便宜、方便和饱肚子。在城市,消费者对面的质感、口感、心理感受尤为看重。因此,我们认为今麦郎应该尊重城市消费者的口味,实现产品技术升级,坚决区别于原来农村市场的产品。

在华龙展示的一大堆面粉证书以及专业人员对各类面粉做的细致介绍中,我们发现,劲道是北方人对好面的最高评价,具有不易被拉断、不易煮烂的特点,因此今麦郎一定要用最好的面粉,将劲道发挥到极致。但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劲道属于北方方言,在北方极为通俗,但不便于全国推广,不能展示今麦郎全国品牌的简明大气。为了更好地感受高品质方便面的口感、质感,我们决定“以身试面”。随后几天,我们天天吃方便面,买各类高质方便面吃。我们发现,越是经煮、经泡的方便面,质量就越好,卖得也越好,而这一切都是由面的韧性决定的。因此,韧性成为消费者购买方便面的一大标准。当时市场上最好的方便面,也仍然容易煮断,容易粘锅,这些都在消费者中形成积怨,因此,今麦郎大可以在韧性上再做文章。但韧性方面有余通俗不足。在反复的试验中,我们欣喜地发现,“弹”最能给人高品质感,最能表现面的韧性。因此,大家提出“弹面”的概念。在随后的调查中,我们发现,消费者,尤其是青少年,对弹面都非常感兴趣,他们认为“弹面”一定比其他面质量更好,而且吃弹面,应该比吃一般的方便面更有趣,能够从中获得娱乐。弹面在获得调查认可的基础上,获准诞生。

回头看,弹面其实与质感、口感并没有本质的关联,但它绝对是产品最大的差异化卖点。当时康师傅等华龙的主要竞争对手注重产品的色、香、味,卖的是感官刺激和诱惑,都还沿着“又红又专”的道路,越走越远。因此,弹面相当于细分市场,开创了一个巨大的新品类市场。营销的规律使我们相信:在任何一个品类市场形成之际,意味着一个领袖品牌的诞生,做策划和销售,你花再大的力气都不如你发现一个品类市场来的快。弹面是对消费心理的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具有传播成本低、传播效率高的鲜明实效性。现在,今麦郎弹面在北京、上海等市场的成功,再一次验证了细分市场的重要性。

在确定“今麦郎弹面”产品战略的基调上,我们明确规划今麦郎的品牌传播中,应该尽量用“弹”来表现产品魅力,甚至可以采取更夸张的形象和手法来表现。以文化底蕴的名义将今麦郎弹面包装进行到底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有不同的欣赏眼光和审美标准,而产品的包装,就相当于人的外表。我们时常有“因为不喜欢某个人的外表,而不喜欢这个人”的生活体验。因此,在产品丰富的情况下,产品包装能否产生直观的眼球效应,已经成为决定购买的重要因素。

以前,由于农民都喜欢看自己认识的字,华龙在农村市场的包装都是用的标准印刷体,便于加深农民对产品的记忆度。现在,今麦郎弹面进军城市市场,消费人群完全发生了变化。因此,今麦郎不能沿用以前在农村市场的包装设计老路:首先应该解决视觉文化问题,抓眼抓心。

因此,华龙请书法家为今麦郎题写产品名,塑造自己的高端品位。现在我们看到的今麦郎三字,就是华龙集团请书法大师题写的。消费者普遍反映,今麦郎文化味很浓,比其他方便面做得有内涵。

宣传升级:创新传播,提高传播效率

目标市场变了,传播策略也得跟着变

科学、独到而巧妙的媒体运作,不仅意味着节约广告经费,更能提高广告效益,获得理想的广告回报。在竞争激烈的方便面市场,有效传播更是品牌制胜的法宝。华龙进军城市市场,必须采用与城市市场相匹配的传播策略。但什么才是有效传播呢?有效传播必须是有针对性的传播,必须是符合目标市场消费者媒体接触习惯的传播,必须是有差异化、有特色的传播。华龙从农村市场到城市市场,是整个目标市场的大转移,媒体策略也必须随时跟进,实现转移匹配。

从“墙体广告+地方电视广告”到“央视+都市报”的转变

多年来,在农村低端市场,华龙主要以“墙体广告+地方电视广告”的投放策略打开市场。华龙在冀、鲁、豫和西北、东北各省的国道两侧和农村公共场所,书写墙壁广告近万条,面积达25万平方米,其数量、质量在全国户外墙壁广告中遥遥领先。这些墙体广告与电视广告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互补的、立体的广告攻势。基本上达到了“乡乡有广告,人人知华龙”的轰动效应。“华龙面,天天见”也一时成为社会流行语。

然而,这套投放策略显然不适宜城市市场,因此,我们为华龙量身定制了“新1+1”传播模式。

食品行业在央视做广告的很少,还没有几个产品敏锐地觉察到它所产生的巨大传播力和影响力。央视作为全国领袖和偶像级的媒体,在消费者心中具有不可替代和不容置疑的地位;尤其是在广告还没有普遍泛滥的年月,央视传递的信息非常具有诱惑性和可信性;即使是不怎么样的产品,只要在央视投广告,也能领先同类产品,迅速走红。因此,今麦郎弹面要想做全国高端市场,必须上央视。同时,我们建议,电视广告一定要出奇创新,不论是形象代言人的选择还是广告片的脚本、制作,一定要与产品特质相符合,做得有新意。这在华龙的传播史上,是一个革命性的变革。

同时,我们还敏锐地为华龙找到了另一主流实效媒体――都市报。在上世纪90年代末,报业改革逐渐抬头,都市报成为城市一大亮点,它与市民生活关系紧密,可读性强、信息量大,逐渐成为城市主力消费者最喜爱的信息获取渠道。

直到现在,这种“新1+1”媒体组合仍在发挥它极大的威力。“今麦郎弹面”正式上市后,高空覆盖的央视广告和地方都市报的强力渗透,让“今麦郎”迅速走入城市主力消费群心中。

不走寻常路:今麦郎价格和渠道突围

当时,康师傅、统一等品牌几乎都是通过超市、商场终端到达消费者手中。在对超市、商场等终端的考察,让我们倒吸冷气。康师傅和统一几乎买断了商超终端的有利位置。今麦郎作为一个全新的品牌,如果走相同的渠道路径,显然是玩不过它们的。

今麦郎弹面,这么好的创意产品,难道就这样被困住了?当时,华龙内部不少激进人士,建议与康师傅、统一等火拼一把,说不定能闯出一条路。显然,这条路非常凶险,华龙集团予以了否定。

今麦郎弹面,能够发现全新的市场,全新的产品,为什么不能发现和开创全新的渠道?

通过对消费习惯的进一步研究,我们发现,消费者之所以选择吃方便面,就是出于便利的目的。而商超并不是最便利的场所,相反,社区附近的便利店以及小卖店更具优势而且销售面更广,康师傅等大品牌还没有进军该领域,市场潜力巨大。而且当康师傅等大品牌在商超打点的时候,我们从面上撕开一条口子,避开对手锋芒,更容易实现突破。于是华龙自建新渠道。在此基础上,今麦郎采用价格跟进策略,以略低于康师傅、统一的价格出售,给消费者高质低价的实惠感。

2002年今麦郎上市后,在渠道上,采用以面打点的方式,上演了一场 “农村包围城市”的精彩游击战;加上它比康师傅和统一都低的价格,具有相当的诱惑力,成为销售快速增长的有利武器。

品质升级:全力打造与营销策略相符的产品优势

对于新产品而言,今麦郎进军高端市场,不仅需要营销的创新与优势,更需要产品品质的全面升级。今麦郎弹面在营销上已经形成一套创新理论,惟一欠缺的就是产品技术升级的支撑。结合产品品牌高度、市场现状,今麦郎做了4大技术升级:

1.原料升级即使是康师傅、统一这样的高端一线品牌,方便面也极容易被煮断、煮烂,这使消费者极为恼火。今麦郎用最好的面粉,让消费者切实感受到弹面经煮、经泡、弹性强的特点,从而鲜明区隔于市场同类产品。

2.料包升级 当时华龙在市场上的方便面,通常只有两包料包,做工极为简单粗糙。作为主打高端市场的产品,今麦郎需要放一些绿叶植物、蔬菜等,范总在日本考察时,发现一种蔬菜脱水技术,从日本引进了一条生产工艺,专门生产蔬菜料包。

5,拉面设备升级:华龙在农村市场使用的全套设备,离城市高端产品和弹面的定位差距很大。而日韩方便面生产设备,一直走在世界行业前列,华龙直接引进了日本生产线。

4.方便性升级:碗装方便面很多是在办公场所和旅途中食用。调查显示消费者反映康师傅碗面很好吃,但在泡面时碗盖的铝膜受热后会上翘,必须用东西压住,很不方便。华龙推出今麦郎碗面新品,专门设计扣盖式的碗盖以及相应的面饼防尘防潮密封包膜,解决消费者的这一抱怨点。

现在,今麦郎已经尝到了技术升级的甜头,这使华龙在整个高端市场的产品开发,都一直领先对手,消费者更是越吃越爱吃。

在巨人醒来之前出发

现在,很少有人会因为今麦郎想到华龙,想到这是一个从作农村市场起家的产品。今麦郎等于弹面的消费记忆已经形成。而华龙正在以今麦郎为切入点,全面提升产品形象,实现品牌升级与战略转型。今麦郎成为整个华龙集团战略转型的转折点。对于新产品营销而言,进攻是最好的防御。

今麦郎奠定华龙品牌升级和战略转型的坚实基础

2002年,今麦郎弹面在北京、上海等样板市场正式上市,在短短一年之内,销售额近亿元,成为与康师傅、统一相抗衡的新产品力量。2003年,今麦郎弹面成为华龙销售主力;华龙在央视广告重磅推出“今麦郎”。2004年,今麦郎不可遏制的销售势头,使康师傅、统一等感到巨大的压力和愤怒,从而大举展开拦截行动:一方面向农村市场积极渗透,与华龙争夺低端市场;另一方面在终端直接拦截(康师傅和统一几乎同时决定:凡销售今麦郎的经销商,就不能销售自己的产品;反之也一样),拉开与今麦郎水火不容的架势。

由于今麦郎在市场上的出位表现,使华龙集团在短短两年获得了飞跃性发展,成为中国面业市场有目共睹的强劲力量,对国外投资力量形成了强大的诱惑。2004年4月19日,日清出资15.54亿元,与河北华龙面业有限公司合资成立世界最大制面企业――华龙日清食品有限公司。日清独到的制面、调味技术使具有强大市场优势的华龙如虎添翼,在“今麦郎弹面”销售势头强劲的同时,继续投入强大研发力量,致力于开拓中国最高档方便面市场的空白点。

在短短半年多的时间里,华龙就实现了非油炸面饼直接冲泡并达到良好口感这一中国制面技术的重大突破,并结合软罐头(肉包)加工技术、畜产(骨汤)加工技术、家庭厨房风味化调味技术等现代食品加工技术,开发出今麦郎VIP及骨汤弹面系列产品。

2004年12月16日,华龙日清食品有限公司最新推出的两款新品――今麦郎VIP和骨汤弹面,让国内著名食品专家和营养学家们为之一振。集国际领先制面及调味技术于一身的今麦郎VIP,开辟了中国非油炸面饼4分钟即时冲泡食用的先河,同时,其浓厚醇香的骨汤配料使工业化产品达到家庭化风味的构想成为可能。今麦郎VIP被授予“2004年度科技创新奖”,今麦郎骨汤弹面系列被授予“2004年度产品创新奖”。

2004年12月28日,极地考察办公室与华龙日清食品有限公司在京正式宣布今麦郎“骨汤弹面”为“中国南极科考队员专用面”。今麦郎真正实现了方便面“从方便到营养”的历史变革,为方便面属于垃圾食品画上了历史句号。

2005年,今麦郎骨汤弹面一分钟广告在央视黄金时段爆出冷门:一分钟! 160万!2亿人!

2005年1月18日3时16分,中国南极科考队确认找到了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这是人类首次踏上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1月19日19时37分,CCTV一套,作为南极科考队专用面,华龙日清今麦郎骨汤弹面一分钟广告,运用独到的事件营销方式在央视黄金标段顺利播出。这支一分钟达160万的广告不仅赚足了观众的眼球,大大鼓舞了华龙经销商的士气,更创下了自央视黄金标段以来第一次以一分钟长度播出的历史。

无疑,今麦郎骨汤弹面的事件营销和广告传播创新将增加华龙日清在2005年继续领跑方便面行业的筹码,从价格竞争迈向品牌竞争,推动中国面业向世界一流水平迈进,推动农村经济产业化进程。

可以说,今麦郎VIP和骨汤弹面的推出是华龙与方便面“鼻祖”――日本日清株式会社“强强联合”后的第一次重磅出击。今麦郎品牌正以不可遏制的势头迅猛上升,随着实力的雪球越滚越大,它不仅将为华龙,也将为整个中国面业市场带来无尽的精彩。

启示:新产品营销,进攻是最好的防御

今麦郎的成功,不仅为华龙带来了史无前例的改变,而且对整个食品行业新产品营销带来深刻的影响,为新产品成功营销和企业二次创业树立了榜样。它再一次证明:本土企业也需要科学的营销;本土企业不仅能做销量也能做品牌;本土企业完全是可以自己掌握自己命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