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卫生职业教育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3-16 15:42:21

卫生职业教育论文

卫生职业教育论文范文1

关键词:中职卫校;新生;心理健康

中职卫校是我国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培养了大批基层的专业技能人才,对服务人民和服务社会作出重大贡献。然而随着近几年高等教育扩招的持续发展和社会舆论的负面引导,导致中职卫校学生面临更大就业压力和社会竞争的同时,衍生出很多不健康心理,部分学生更是从踏进校门的那刻起,就否定自我、悲观消极,深入剖析中职卫校新生不健康心理的来源,并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加以教育引导,是解决中职卫校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当务之急。

1 中职卫校新生不健康心理来源分析

首先,从学校环境和教学因素分析:受“上大学才算有出息”的社会舆论的引导,中职卫校新生大多抱着自卑心理进入校门,尤其在看到自己中学同学都进入高中,只有自己因中考落榜或家人认为自己高考无望,以一个失败者的角色进入中职卫校学习,不能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职业规划,对前途悲观失意,容易引发忧郁、焦虑、暴躁等不健康心理。同时,中职卫校的专业教育模式与自身所熟悉的中学应试教育模式截然不同,使新生一开始难以调整和适应,再加上部分中职卫校在低年级设置难度较大的化学、数学等文化基础课,让文化基础本身就较差的新生难以跟上教学步伐,容易自暴自弃,形成恶性循环。

其次,从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因素分析:目前中职卫校的学生都是90后,大多为独生子女,受家庭教育影响,大多比较霸道、易怒,不懂谦让,在学习和生活中容易引发冲突。中职卫校新生刚刚初中毕业十五六岁的年纪,生活自理能力还不够强,大多学生背井离乡来到中职卫校,远离家人和朋友,在人际交往方面又不够成熟,往往造成与同学关系紧张、沟通出现问题等状况,中职卫校新生在这种孤独的心情下容易产生自闭、忧郁等不健康心理。

最后,从学生个人和网络等其他影响因素分析: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网游等虚拟网络世界的丰富,青少年容易被这些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吸引,再加上中职卫校新生大多年纪较小,判断力和自制力不足,一旦沉迷网络将会把大量的时间、金钱和精力投入到虚拟网络世界,厌学情绪激增,更加自甘堕落,容易走上极端。

2 提高中职卫校新生心理健康水平对策探讨

2.1 学校应提高自身教学与管理水平,在中职卫校新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起主体作用

中职卫校新生从迈入学校的那刻起,他们的大部分时间将在学校度过,因此,学校加强自身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能够在新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起主体作用。因此,首先学校要根据市场需求和学生实际情况调整课程设置,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真正学会医学知识和专业技术,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选聘和培训,使他们能够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和引导,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最后,学校要在新生进校时就对其进行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使其明确学习目标和前进方向,帮助其树立自信心和进取心。

2.2 家长应采用科学的家庭教养方式,在中职卫校新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起根本作用

家长应加强和学生的沟通,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对其困惑的问题和烦恼的问题及时予以解答和正确引导,防止宠溺教育和打骂教育,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帮助他们判断对错分辨是非,并注意自身的行为和形象,给孩子树立模范引导作用,帮助孩子改掉坏的行为习惯,促进孩子人格的健全与完善。

2.3 社会应加强舆论的正面教育引导,为中职卫校新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社会应进行正面的舆论宣传和引导,使中职卫校学生不再为自己的身份而丢脸,靠自身能力和专业技术生存是光荣自豪的事。各医疗卫生单位应适当给予中职卫校学生实习和工作的机会,让他们在工作中收获自信和勇气,从而以更加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同时,要注重对中职卫校学生生活环境的整顿,网吧等严禁未成年人入内,对于引导未成年人犯罪等的行为要严厉打击,使中职卫校学生在舒适安全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

3 结论

综上所述,中职卫校新生不健康心理是由多种原因共同促成的,因而也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通力合作,共同对中职卫校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和引导,从而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促使中职卫校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掌握技术和本领,实现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卫生职业教育论文范文2

关键词:卫生学校;发展机遇;思路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5)06-0100-03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和新医改方案的陆续出台,我国卫生职业教育在经历了不受人们青睐的低落期后,受到了各级的关注,并逐渐步入了快速发展和良性循环的轨道。这给卫生职业教育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同时又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如何抢抓机遇,迎接挑战,积极推动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的发展,这是当前我校必须着重研究的问题。下面笔者就学校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发展思路谈几点看法。

一、 发展机遇和形势

1.国家宏观政策为中等卫生职业教育营造环境

国家对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给予了高度的关注, 前几年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中职学校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目标,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2012年,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有关要求,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颁发了中职教育免学费政策,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范围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为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党的十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卫生学校作为中职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国家对教育和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化,必将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2.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为我校提供了坚强的保证

揭阳市第五次党代会作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战略决策,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我市教育的建设和发展。市委书记陈绿平在去年视察我校时,明确提出,目前,揭阳已迎来了发展的大好时机,揭阳是一个人口大市,我们要把人口大市变为人才大市,卫校必须发挥我市培养输送医疗卫生技术人才基地的作用,把卫校办成揭阳“打造粤东发展极,建设幸福新揭阳”的一个亮点。为加快我市卫生职业教育的发展,市五届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创建揭阳高等医专,并将此项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项目,落实主要领导亲抓,分管领导直接抓,市直有关部门配合,形成齐抓共管、共同推进的局面,这些都为卫校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3. 卫生技术人才的紧缺为卫生职业教育提供了发展的空间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产业有了更高的要求。2009年《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公布,勾勒了中国到2020年医药改革的方向和框架,其核心是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总体目标。另外,根据卫生部《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目标测算:2015年和2020年我省卫生技术人员分别应达到58万人和81万人,而目前大约是36.8万人。如果按此目标计算,则到2015年我省需补充约21.2万(不含自然减员)医疗卫生工作者,年均约补充7万人;我市的医师数和护士数就更低了,仅护士一项如果以每千人口拥有注册护士2.86人计算,目前,我市护士缺口至少1万人。此外,随着老龄人口比重的不断上升,对老年人的医疗和护理需求也将日益增加。这既给卫生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又为其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4. 办学质量和就业前景为学校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各级党政的关怀及几代卫校人的共同努力下,我校近年来办学实力明显提升。随着新校区的搬迁,学校以创建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为契机,以建设省重点专业为龙头,狠抓学校内涵建设,主动改革教学模式,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使学校的办学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学校连续六年在市直卫生系统目标责任制考核中名列第一,2007、2008、2010、2012年被评为揭阳市卫生系统“先进单位”;2012年,学校顺利通过省重评估,晋升为广东省重点中职学校;同年,学校被市直工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及“文明单位”。近年来,我校学生参加广东省护理、中药技能竞赛,连获佳绩;学校毕业生供不应求,就业率达到99%以上,其良好的职业素养、娴熟的专业技术,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肯定和好评,社会影响力大幅提高。

二、 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1. 政府投入不足,办学经费紧缺

由于卫生职业技术教育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很多实验教学需要配备大量的设备仪器,动物及一次性耗材等,这就必然导致卫生职业教育的成本要比其他专业高出很多。但由于目前我市财政的困难,对卫校的投入远不足于卫生职业技术教育的需要。学校的实训室建设和设备配套,往往要挤占其他办学费用,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困难,使学校教育陷入一种恶性循环状态。

2. 学生质量参差不齐,教学管理难度加大

由于学校专业设置的多元化,录取学生的质量也各有所异,个别专业为了完成招生计划,学校有时不得不降低录取分数,这样就难以保证生源质量。而卫校培养的毕业生大多是从事医药卫生工作,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医药卫生行业对卫生类学生毕业后的从业资格有许多严格的规定,这一特殊的要求决定了卫生学校办学的特殊性。把少部分成绩不是很理想的学生招录到学校读书,最终培养成“学历加证书”的毕业生,对学校的教学和管理都是相当大的考验。

3. 学校管理模式陈旧,创新意识不强

受传统职教思想影响,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普遍存在创新不足的问题。具体表现在学制单一,适合卫生中职教育的弹性学习制度尚未建立;学校与医疗机构或学校与相关企业合作不够紧密,校企合作不理想;教学模式陈旧,课程设置“以学科为本位”,与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岗位需求不相适应。同样,我校也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行政管理跟不上,教改教研滞后,“一体化”教学模式未能很好推广,第二课堂活动不够活跃,毕业生就业缺乏应有的指导等。以上这些因素影响了学校教育的良性发展。

4. 师资力量不足,队伍整体水平有待提高

职业教育要求拥有一支既要有丰富的学科理论知识,又必须具备娴熟的专业技能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但从目前我校专任教师队伍的结构来看,全校专任教师96人:其中高级职称17人,中级职称44人,初级职称34人;在学历层次上研究生3人,本科68人,专科22人,中专3人。如果按师生比1:25计算,我校现有中职教育学生4100人,必须配备专任教师164人,这就可以看出我校目前仍处于教师严重不足,而且在学历等都有待提高的状况。更值得一提的是,我校“双师型”教师队伍人员偏少,现有教师队伍培训不足,医药卫生等行业专业技术人才到校兼职的积极性不高,高素质人才难以引进等等。

三、 发展思路和对策

1. 解放思想,推动学校跨越发展

针对当前我校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和新挑战,我们要紧紧围绕学校确定的总体要求和思路;坚持以人为本,教书育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技能的卫生专业技术人才的办学理念,解放思想,分析形势,开拓创新,攻坚克难,迎接挑战,努力开创卫校工作新局面。

要充分认识卫生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彻底冲破传统的办学模式,逐步形成政府主导,学校搭台,医院、企业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的多元化办学格局。同时,要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条件和层次,认真做好专业设置的规划,对学校的专业设置进行科学与合理的布局;要腾出更多的空间让学生参与实践锻炼,从根本上扭转过去存在着的“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进一步推动学校从办学理念、教学质量、技能训练等方面向更高层次发展。实现理论与实践齐头并进,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卫生专业技术人才,更好地推动学校的跨越性发展。

2. 创新机制,认真规范行政管理

要以十提出的创建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机关的要求,积极开展创建“五好”班子活动,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党建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打造权力在阳光下运作的行政机制、全面推行校务、党务公开、群众监督制度,严格办事程序,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管物;加大督查力度,严肃工作纪律,提高行政执行力,确保执行到位、落实到位,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

3. 质量优先,全面加强教学教研管理

要建立健全教学督导机构,加强教学检查工作,严格规范各种教学文件、各个教学环节管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切实加强实验室建设,改善实训条件,强化学生操作技能的训练。积极推进教学改革,采用现代化教学技术。逐步推行“一体化”教学模式、丰富教研内容,增强实效性。同时,要充分发挥我校现有的优势,想方设法、因地制宜,力争在短期内把我校的护理专业建设成为省重点专业,并以此为龙头带动其他专业的发展,努力办出鲜明的专业特色。要认真制订并实施我校教职员工潜心科研论文奖励办法,营造更浓厚的学术氛围。

4. 管教结合,共建美丽和谐校园

要充分发挥学生科、学生会、团委和班主任队伍的职能作用,切实加强学生管理,做到各司其职,积极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尤其是要帮助班主任提高影响力、洞察力、控制力、执行力、凝聚力。切实加强对学生的理想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创造技能,通过开展践行广东精神、新时期揭阳精神和各类文体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引导学生追求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潮流。要继续扩大卫校的社会影响,提高学校社会地位,做好招生和就业工作。积极联系用人单位,推荐学生就业。

要坚持服务优先,落实后勤保障,认真做好环境卫生和园林绿化管理。开展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开展安全检查,落实安全措施。切实抓好学校安全保卫工作,创建平安校园。

5. 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培养双师型教师是近年来一直的要求,就目前我校师资队伍形状来看,专业课教师和“双师型”教师的比例严重偏低,专业课教师中“双师型”教师只有37人,占38.5%。师资队伍中存在一多两少的现象,即兼课教师多,专业课教师少,临床实践接触少;客观上由于卫校没有附属医院,导致卫校老师对临床实践技术的掌握相对滞后,无法解决教师融入临床的问题;因此,学校应提供更多的机会,有条件时要争取设立卫校附属医院,让教师在实践中学习新方法,掌握新技能,树立新理念;要通过培训、参观学习等形式,大力提升教师队伍的学历和职称层次,注重改善师资结构,不拘一格培养人才,让优秀的人才脱颖而出。此外要积极拓宽“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外延,致力于从医院、学校、企业等单位聘用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来我校任教;切实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

6.积极推进医专建设

卫生职业教育论文范文3

关键词:中职卫校;护理;廉洁素质

廉洁素质是人文素质的集中体现,人文素质又是国民文化素质的核心[1]。护生的廉洁素质教育是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护生廉洁教育有利于护生医学职业精神的培养。目前许多医院招聘护理人员都以专科为起点,而作为一所中职卫校,无疑面对着重大的就业压力。为此,学校更应该有效开展护生廉洁素质教育,重视护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一、中职卫校护生廉洁素质的影响因素

1.学校教育因素。学校教育在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学校是否开展了廉洁教育对学生的廉洁行为和意识会产生较大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对于毕业生学历要求也越来越高,许多学生宁愿读大专院校也不读中职卫校,这就导致了中职卫校的招生标准与教育水平越来越低,学生的学习能力也相对低下,接受教育的水平差距较大。

2.家庭教育因素。家庭教育是一个人从出生时就开始接触到的教育,它直接影响了一个人在幼年时就形成的廉洁思想和行为。大多数家长把中职卫校当做是“避难所”,觉得早早的把子女送到中职卫校是对他们的一种保护,可以避免在社会中学坏。家长对子女的期望过低,导致学生得不到家长的重视,早早的出现厌学、叛逆等现象,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端正学习态度。

3.政策法规与新闻舆论。我国在廉洁反腐行为上运用的法律法规对当代学生具有规范和影响作用。新闻舆论则是对各种腐败行为进行报道,决定社会的风气问题,引发学生对社会廉洁问题进行认识和思考。正确的政策法规和正向的新闻舆论,对学生树立廉洁价值观具有正能量的引导价值。

4.社会因素。社会风气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多方面,对人们的廉洁认知以及行为、情感起着潜隐默化的作用。对中职卫校的护生来讲,如今就业的门槛越来越高,难免会出现自卑等心理,导致失去上进心,可能出现投机取巧的不良心理。

5.社交心理因素。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社交圈子,而社交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建立起来的,它有助于实现人们的社会目的,满足心理需求[2]。社交圈的行为规范与价值观会影响该群体的廉洁思想、行为与价值观。中职卫校的护生中有些非正式群体,经常会有旷课、考试作弊等不好的现象,不利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廉洁价值观。

二、中职卫校护生廉洁素质提升策略

(一)加强学校教育理念

1、老师应该深入探讨职业廉洁教育等课题。提高教学质量,开展设立品格教育、思想教育等课程,注重对学生廉洁意识的培养,以积极的态度去指导、关注学生,给予学生学习以及生活上的关心,让学生得到精神支柱

2、开展各种各样的校园活动提高学生的廉洁思想,比如:每天进行一次升旗仪式,在升旗时,全体的师生大声齐唱国歌,使学生能够意识到国家的利益与我们每一个都息息相关,增强爱国意识[3]。

3、加强教师自身的廉洁修养,法国著名作家、教育家曾经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只有心中充满阳光的老师才能教育出阳光上进的好学生,充分发挥老师率先示范的作用,严格遵守廉政法律法规,做好榜样,教好学生。

(二)重视家庭廉洁教育

首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家庭教育尤其重要,家长应重视对子女日常生活行为的规范与教育,多关注子女在学校时的学习状态与生活情况,与子女进行多谈。对子女寄予一定的期待与厚望,激发学生学习的上进心与积极性。其次,家庭成员应该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建立积极、乐观、向上的家庭廉政氛围,使家庭成为廉洁港湾。

(三)改善社会廉洁环境

1、政府部门的廉洁自律品德对学生的廉洁教育发挥着引导示范作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廉洁思想。

2、重视新闻舆论功能,将媒体报道视为对学生廉洁理念灌输的重要渠道。让全社会都处于一种“廉洁光荣、贪污可耻”的好形象。

3、政府与相关部门建立完善且执行力强的法律法规体系,各行各业必须严格遵守,使遵法、守法、依法成为公民的日常习惯,让全社会都自觉守法、乐于守法。

(四)完善社会服务系统

1、国家应该对中职卫校护生实行全方位的奖励模式,大力提倡中职卫校的教育,为国家培养出专业性强的人才。对中职卫校的学生实行免除学费、国家助学金、奖学金等制度,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有利于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可以积极向上的面对学习问题[4]。

2、完善中职卫校护生的就业系统,学校在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同时,还应及时向学生反馈社会就业情况,让学生了解社会需求以及就业动态,及时安排学生到医院去实习,树立良好的就业状态,促进学生积极的进入到学习当中。

(五)注重学生廉洁心理的提高

1、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认识自己。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以形成学生党员为核心,学生干部为辅助,向全部学生辐射自我教育模式,促进学生树立良好的廉洁观念。实行教育全面化、教育对象无漏洞,使廉洁教育得到全面提高。

2、构建学校校园文化,充分利用校园人文环境进行熏陶。可以在校园内建立百度、微信等媒体平台,以广播、黑板报、班会课等多种形式创造浓厚的校园廉洁氛围。

3、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作用。社会实践也是中职卫校护生提高廉洁自律的有效途径,可以将学到的学习理论和专业技能运用到社会实践活动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豪感与成就感。比如:“三下乡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义诊活动”等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向上精神。让学生们走出校园,感受社会,可以培养他们的学习精神、奉献精神。

结语:

总之,中职卫校护生正处于廉洁自律发展的关键阶段。首先,应该加强宣传反腐廉政基本理论知识的教育,以及学生的公民廉洁意识教育。坚定树立民主法治理念,尤其要注重其中的廉洁意识、法治意识、民主意识的宣传教育。其次,加强对学生的廉洁政策教育,引导学生合理、有序的进行反腐行动,让学生提高与反腐败斗争的勇气,深入了解腐败行为给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树立腐败必败的信心与信念。最后,要加强课堂廉洁教育的实效性,多举反腐教育案例进行教学,帮助学生了解多种腐败形式,培养锻炼学生的廉洁价值观。加强校园廉洁文化建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社会生活环境与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谢孝东、黄铜.论加强和改进医学上廉洁素质教育的紧迫性[j].学理论,2010.4:173―174

[2]周武兵.新形势下中职学校德育策略[j].卫生职业教育,2011,9:28~29

卫生职业教育论文范文4

关键词:卫生士官 任职教育 培训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8-0180-01

随着卫生士官培训规模不断扩大,培训层次逐年提高,培训范围日益拓展,部队需求进一步增大,卫生士官培训的重要性愈发突显。军队院校大多已转型为任职教育,任职教育已成为我军教育形势的主流,一些院校已经承担或即将面临学历教育与卫生士官培训的双重任务。任职教育与卫生士官培训有许多相似或共同之处,将卫生士官培训纳入任职教育的范畴,既是现实需要,更是发展需要。

一、问题提出:现行任职教育概念解读比较宽泛,受训对象标准限制过于严格,无形中拉大了卫生士官培训与任职教育的距离

目前对任职教育的解读是“三个基本”,即基本属性是军事职业教育,基本指向是部队岗位需求,基本要求是学员毕业时达到岗位合格标准;军队教育专家在总结我军开展任职教育的基本经验时强调了“四个面向”,即面向军队的职业教育,面向岗位的专业教育,面向职责的能力教育,面向发展的增补教育;另有专家认为,任职教育是指以解决任职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为目的的教育;还有专家认为,任职教育的受训对象为部队在职人员,主体是军官、文职干部和部分专科以上学历的士官[1-2]。豪无疑问,这些解读虽然比较宽泛但很好地概括了军队任职教育的本质属性,无疑对准确理解军官任职教育的基本特征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又不难看出,在对士官准入条件的认识上存在限制过严的现象也是客观事实。如果完全按照任职教育的受训条件对照现行卫生官培训,无法叛定这类培训究竟属于何种的教育形式,很难将没有学历的众多卫生士官培训纳入到任职教育的范围,无形中将卫生士官培训与任职教育对立起来,这种倾向无疑会影响任职教育的全面推广和深入发展。

二、成因剖析:对卫生士官岗位任职特征和培训性质理解不够,未能主动寻找二者之间的契合点,无意中把卫生士官培训游离于任职教育之外

之所以出现任职教育与卫生士官培训分离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卫生士官的岗位任职特点和培训性质缺少深入研究,对卫生士官岗位专业性强、培训标准要求高、培训受众面广缺少深刻理解。加之,现行任职教育过分强调入围条件,对卫生士官培训与任职教育之间实际上存在的许多契合点和相似之处有所忽略等,无意中把卫生士官培训游离于职业教育之外。要认识到,卫生士官人数众多,每年接受培训的数量不在少数;卫生士官岗位特殊,属于技术兵种,需要专门培训;卫生士官培训目标明确,学会专业技能,掌握操作本领,适应岗位任职需要,是卫生士官培训的根本要求所在。由此不难看出,任职教育与卫生士官培训有着共同目标追求,都把胜任岗位任职需求作为其出发点和落脚点;任职教育与卫生士官培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任职教育中有卫生士官培训的影子,卫生士官中包含任职教育的元素;任职教育不应排斥卫生士官培训,应把卫生士官培训视为任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如此,才能发挥军队任职教育的优势,丰富军队任职教育的内涵,使军队任职教育的形势更加绚丽多彩。

三、主要对策:认清形势把握机遇,重新审视任职教育的特征和受训条件,建议把卫生士官培训纳入任职教育的范畴

要充分利用军委总部有关任职教育的政策优势,紧紧把握军队院校大力推行任职教育的难得机遇,将卫生士官培训置于任职教育的大背景之中,纳入到任职教育的范畴之内。为了达到此目的,有必要对军队任职教育的基本特征和受训条件重新进行审视和思考。综合上级领导的讲话和专家学者的观点,军队任职教育的基本特征至少应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受训性质为军事职业教育;第二,受训对象包括全军官兵;第三,受训时期应在岗前或履行新职之前;第四,受训目的是取得岗位任职资格。同时还应具备以下条件:一是有稳定的培训任务来源;二是有一定规模的培训员额;三是有完整的教育培训规划方案;四是有系统的培训课程和内容;五是有明确的培训时间。卫生士官培训完全满足以上四大特征,具备上述五项条件。据此,把卫生士官培训纳入任职教育的规范或按任职教育对待,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如果是这样,势必会扩大军队任职教育的范围,激发广大官兵参与任职教育的内在动力,提升军队任职教育的规模效益。

四、实践体会:积极跟进主动作为,为把卫生士官培训尽快纳入任职教育大家庭创造有利重要条件,争取更多机会

卫生士官培训是一种岗位培训,就其培训性质而言无疑属于任职教育。承担卫生士官培训的院校或培训基地对此应有清晰地认识,并在这方面大胆实践,为卫生士官培训尽快与任职教育接轨创造有利的条件,积累更多的经验。兰州军区综合训练基地军医训练大队在承担药学、医学检验、放射技术三个专业学历教育的同时,从2007年起已连续接受5期卫生士官升级培训、4期卫生员新训,参加培训的卫生士官和卫生兵达数千名。为此,按照任职教育的办学模式、办学规律和教学特点,科学筹划卫生士官的教育培训,在培训方案制定、培训目标确定、教学内容设置、教学组织实施和考试(核)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3]。几年来的实践证明,从眼下和长远看,将卫生士官培训纳入任职教育的范围,至少有以下益处:一是有利于得到军队任职教育政策扶持,分享军队任职教育成果;二是有利于理顺卫生士官培训与学历教育的关系,实施分类指导;三是有利于从理论和实践的高度对卫生士官培训的性质作出判断,自觉加强领导;四是有利于理清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五是有利于院校或培训基地通盘考虑教学建设,谋划长远发展。

[基金项目]:“十二五”军队卫生训练研究课题“卫生专业士兵训练改革研究”,课题编号(2011XL021)

参考文献:

[1]赵晓峰.论军队任职教育院校办学特色定位[J].继续教育,2009,5:50-52

卫生职业教育论文范文5

摘 要:体育教学的目的就在于增强学生的体制,然而对于卫校而言,体育课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但在目前的卫校体育教学中,并不能很好的与学生以后的职业相关联,所以我们要适度对现在的体育教学制度进行改革,充分突出职业的实用性创新,进而能为学生以后的工作提供帮助,所以本文就对卫校体育教学改革中职业实用性的创新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卫校;体育教学改革;职业实用性;创新

【中图分类号】G90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号】2095-3089(2016)34-0-01

在体育教学中,提高其职业实用性的创新,有利于提高学生就业后可以更好的工作,尤其是对于卫校的学生,其工作一般以护理为准,只有具有强壮的体魄才能更好的胜任工作,所以必须对卫校的体育教学进行改革,增强其职业实用性。

一、卫校体育教学中实行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的基本目的

进行职业实用性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职业人才和造就实用型的毕业生,进而能够提高他们对现代高强度、快节奏、长时间精力高度集中的工作的抗压能力,成为具有强健的体魄和良好专业体能的专业型人才,然而我们要在卫校的体育教学中实行职业实用性教学模式,就要根据学生的职业特点,分析医学护理人员所需具备的身体素质要求,设计出一套能够达到这一素质要求的体育教学方案,进而根据这套方案进行有针对性的体育教学,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是为了培养职业需要的身体素质、运动技巧、职业精神而进行的积极有效的体育教学过程,在卫校开展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的目标就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使卫校的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现代医学护理工作的需要。

二、卫校的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1.卫校体育教学资源不充沛,教学设备跟不上。卫校主要是以培养优质的医务和护理人才为教学目标的,作为医务人员和护理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然而在实际的卫校教学过程中,却忽略了体育教学的重要性,有些卫校,即便是将体育教学纳入课程规划,其实际教学也是质量不高,很难贴合其职位要求,缺乏职业实用性,而且卫校里的体育设施一般都比较落后,其不能充分为学生提供最先进的机械设备,而且卫校里的体育老师在授课形式上也缺乏创新,进而导致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大大降低,进而严重影响了体育课的教学效果。

2.卫校的体育教学思想过于传统。一直以来,卫校的体育教学理念与思想都比较传统,导致教学内容作比较单一,教学形式也比较单一,就是简单的按照教学大纲的内容进行一些体育项目,然而并不能贴合其职业的实际需要,目前卫校的体育教学,只是以可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为目标,并没有结合卫校的教学特色和卫校学生的特点而因材施教,也不能做到根据学生各自的兴趣爱好,为其选择适应其发展的体育项目,更没有做到配合职业实用性而组织教学。

3.卫校体育教学的教学目标不明确。根据卫校本身的特点,体育教学时比较重要的,然而目前很多卫校并没有把体育教学的质量提高纳入总教学目标之内,而且在进行体育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忽略体育教学与职业实用性之间的联系,没有做到以就业为导向来指导教学,教学目标不明确。

三、卫校体育改革中职业实用性的创新措施分析

1.精准定位体育教学目标。教学效果如何主要取决于教学目标的确定,所以我们在卫校的提交教学过程中,首先要确定好教学目标,既要能增强体能又要与职业需要相吻合,在实际的卫校体育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充分根据卫校学生的特点,结合社会所需医务人员和护理人员所需具备的能力来安排教学,要摆脱以前传统的以锻炼身体为目标的体育教学理念,对学生开展体能的培养,体育核心技能的培养及职业岗位技能和职业非智力核心能力的培养。

2.紧密结合现代体育教学与卫校的具体职业特点。卫校学生要想毕业后能顺利找到工作,除了要在日常的理论学习别用工,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之外,还需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而这就需要通过体育教学来实现,在卫校的体育教学中,要结合各种职业的特点来组织教学,对于护士这个职位来讲,其需要天天往返于各个病房之间,为病人扎针取药,所以在对这部分学生进行体育项目的选择时,可以侧重于为他们安排一些譬如慢跑、长跑等项目,进而培养他们的耐力和持久力;而对于一些大医院里的护士,则需要在手术过程中为主刀大夫服务,为医生提供器材及药物等必需品,这就需要护理人员要具有灵活的操作技能,所以在推教学中,我们还可以为其开设一些棋类及球类的项目,进而能够充分的锻炼学生的手指灵活性,而且还可以增强学生动脑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反应灵敏性,为其以后的护士生涯做足充分的准备。

3.卫校体育教学内容要充分突出职业实用性。在制定卫校体育课程的教学计划时,一定要考虑全面,确实根据社会对未来医护人员的要求有针对性的确定需要开展的体育项目,针对不同的职业人员特点,选择不同的体育项目,以职业实用性为前提,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符合专业需求的教学内容,这样能充分提高学生对于体育课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让其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增强了就业能力。

4.卫校体育教学方法要保证科学合理性。卫校体育教师对于课堂上的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应该进行意识性的分析和总结,必要的经验和教训的总结,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专业学习的特点,科学地安排体育教学的内容和运动量,体现出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多彩性和选择性。同时,教导学生做好必要的放松运动,保证学生积极的休息和稳定的精神状态。

5.体育教学目标要有持久性。持久的体育思想的树立,能够促进卫校学生合理地选择适合自己专业特点的终身锻炼项目,并且根据卫校的专业特点,制定科学的锻炼计划,帮助学生提高自我锻炼能力,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为一生的身体健康奠定基础。

6.切实提高卫校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和业务水平。作为卫校体育教改的一线人员,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与体育课程的改革创新息息相关,中职教育的快速发展对卫校体育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每一位体育老师都要切实提高综合能力和科研能力,掌握体育动态与发展趋势,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为更好地开展体育教学打下基础,而且卫校体育教师还必须要坚持与时俱进,在对学生专业、职业特点展开研究的前提下,选择实用性强,同时又具有康复、保健作用的体育教学内容来组织教学,进而使中职卫校的体育教学水平能够改观。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是卫校体育教学中实行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的基本目的、卫校体育教学现状及卫校体育改革中职业实用性的创新措施进行了简单的讨论,希望能对大家以后的工作有所帮助,旨在能够为卫校体育教学的更好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卫生职业教育论文范文6

【关键词】 课程设置;教学计划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教育体系、结构的重大调整,职业教育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发生了重大变化,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已经确定为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2006年九月,卫生部科教司印发了《关于加强卫生职业教育的指导意见》(卫办科教发[2006]168号),明确了卫生职业教育办学的指导方针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岗位需求为导向”,提出要深化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建立以培养职业能力为重点的课程体系,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职业素质为主线,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选择和配置,构建科学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为此,卫生部于2007年5月颁布了《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护理专业教学计划》。本文就这一教学计划提出看法。

1 我国中等护理专业的课程改革

继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之后,党和国家颁布了一系列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法规和文件,为我国中职护理专业教育发展和改革提供了依据。卫生部直接领导和组织了中职护理专业教育改革。1988年陈敏章部长提出把中等医学教育从“学院型”转变为“实用型”,全国护理教育界开始了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的积极改革和有益探索。

1.1 1994课程改革:1990年卫生部在杭州召开全国护理专业教学改革第一次会议,明确提出将“护理教学改革适应临床护理服务模式改革”作为指导方针。随后,杭州护士学校被定为护理教学改革试点单位。1991年中华护理学会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护理教学改革经验交流会”。1994年卫生部在总结各地护理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颁发了新的3年制护理专业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该教学计划注重培养实用型人才,但是毕竟还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基础,轻护理;重学科,轻应用;重专业,轻人文问题。

1.21997年课程改革:1996卫生部在北京召开“全国整体护理研讨会”,提出学习和推广整体护理模式,临床护理服务改革与护理专业教学改革应同步进行。同年,护理专业教育改革被列为“九五”期间中等医学教育改革的三件大事之一。1997年,卫生部经过试点研究,颁发了“以整体护理为主要特征”的4年制护理专业教学计划与大纲,该教学计划注重了整体护理,但“实用型”不够,且时间太长。

1.32001年课程改革:2001年教育部颁发了《中等职业学校医药卫生类护理专业教学计划》,该教学计划虽然更加注重人才的“适用性”,更加注重文化基础知识的教育,为学生毕业后顺利接受继续教育步入一个充满竞争、人才需求多面化、知识信息爆炸的新世纪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有利于临床学科、专业学科知识的顺利传授及贯彻整体护理,但是毕竟中专学生,在短短的3年时间内既要基本完成高中阶段文化基础教育又要学好专业课程及临床学科是较难做到的。

1.42007年课程改革:2007年5月,卫生部颁布了《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护理专业教学计划》。该计划遵循“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标准”的职业教育办学指导思想,体现了以能力为本位、以发展技能为核心的职业教育办学理念,注重强化专业能力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

从我国中等护理专业1994、1997、2001、2007课程改革情况看,中职护理教育已经比较注重能力的培养,注重发展技能,基本能适应市场对中等护理人才的需要。但在人文知识、专科护理、社区护理、家庭护理、医疗保健、护理教育、护理研究、继续学习能力等方面还不能达到社会的需求。

2 新计划中中等护理专业课程设置的特点

在培养目标上,根据卫生行业就业市场的需求,将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技能型、服务型的高素质劳动者;课程设置方面,文化基础课程按照够用、实用的原则适当减少,注重“突出护理,注重整体,加强人文,体现社区”的特色,加大了人文社会学科、护理礼仪课课时,注重培养学生人际交往、沟通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临床护理教学从原来的一门课程《临床护理学》重新回到了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护理学几门课程,讲习比为1:1.75,增设《护理专业技术实训》课程,新开设了《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应试指南》,特别有以下亮点:

2.1 增设《护理专业技术实训》:继续开设现代护理理论课程的同时,增设《护理专业技术实训》课程使护理教学更贴近临床。护理模式、护理程序及护理诊断是现代护理的支持理论,是使护理学发展成崭新的独立于医疗的一门专业,学习护理学必须深刻透彻地学习上述理论。

众所周知,护理学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在以疾病为中心的阶段,护理从属于医疗,护士是医生的助手,护理教育完全雷同于医学教育课程,不突出护理内容。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缺乏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造成护理学概念模糊,研究领域局限,护理工作被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有了新的发展。1948年WHO提出的健康定义:“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身体上的疾病和缺陷,还要有完整的心理和社会适应状态”,为护理学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领域。1955年,美国护理学家L.Hall首次提出了“护理程序”这一概念,用系统论的观点解释护理工作,把科学的工作方法应用于护理领域。1960年,美国护理专家Martha Rogers提出应重视人是一个整体的观点。1977年美国医学家Engel提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护理学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些思想指导下,护理工作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从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转向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在这一阶段,产生了专门论述护理的护理学独特理论——护理模式,明确了护理的概念,揭示了护理的本质,规定了护理的工作范畴,明确了护理与医疗的本质区别。同时也形成了具有现代护理特色的护理诊断理论体系,明确了医护双方是合作伙伴,要按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对病人实施整体护理。至此,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护理学的理论体系,为护理学发展成独立学科奠定了初步基础。现代护士应该熟悉这部分知识,护理专业应该开设现代护理理论课程。

同时我们也该清楚的认识到,由于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为培养技能型、服务型的高素质劳动者,所以,计划中新增设的《护理专业技术实训》课程,主要加强学生临床实践技能的培养,包括生活支持护理技能、生命体征的观察与维护技能,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技能、诊疗技能,以及专科护理操作技能方法训练等,这样使护理教学更贴近临床。

2.2增设护理专业方向:在临床护理方向上,更注重社区的功能

本计划护理专业方向课程模块包括三个方向,临床护理方向、重症监护方向、口腔护理方向,其课程设置特别是临床护理专业,开设的老年病护理、中医护理课时增加。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社会迫切需要具有能够掌握老年人各系统功能老化、健康促进与健康保健、心理健康、健康评估、日常生活护理、安全用药、常见病的护理等知识以及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临床各科护理的专门人才,这样计划就更注重社区的功能,更贴近市场就业,更具有实用性、规范性。

2.3 新开设了《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应试指南》:新开设了《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应试指南》,强化了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能力的训练,使教学贴近市场,有利于学生就业。

2.4 临床护理教学从原来的一门课程变为了多门课程:《临床护理学》重新回到了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护理学几门课程,解决了执行2001年计划过程中困绕教师教学的难题,使临床护理教学教师更能教出水平,学生学习更容易,更能掌握知识,也使基础护理学和临床护理学能很好地衔接。

3 新计划中中等护理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3.1专科护理开设不够,缺乏针对性

随着社会的进步,社区医疗的发展,很显然,护理专业方向仅开设老年护理、中医护理是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的,比如可以开设康复护理、心理健康护理、家庭护理等。

3.2 人文和社会科学基础的开设单一

合格护士的标准,应该包括较高的人文素质,而缺乏人文和社会科学基础的学生在医学中智力挑战的能力和应答这种挑战的能力会比较差。

3.3基础医学不能太少

护士应具有坚实的应用医学基础知识能力,课程计划必须具有使学生护理能力发展的充裕时间,提供学生终身学习的教学。

总之,护理专业是21世纪就业前景好,市场需求大的专业,同时,我国加入WTO后,面对的是一个更加开放的医疗市场,护理专业也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搞好我国护理教育,完善我国护理专业课程改革,使护理专业适应市场的需求,与国外护理接轨,加快发展护理专业教育的步伐,已成为国内业界人士关注的热点

参考文献

1 周爱武.中等护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构想[J].护理学杂志.2002,17(5):377-379.

2 刁万祥,王大生.中等卫生学校护理专业学制与课程设置调整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02,20(3):50-52.

3 王翠玲,刘淑治.中等卫生学校护理专业新旧教学计划的比较[J].卫生职业教育.2002,20(5):30-31.

4 李芳兰,武有祯.浅议高职高专护理学专业教学改革[J].护理研究,2003(17)2:118-118.

5 范秀珍,韩杰.从护理哲理角度探讨护理学专业课程设置[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1(3):31-33.

卫生职业教育论文范文7

[关键词]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是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之一,其主要任务是识别、评价、预测和控制不良劳动条件对职业人群健康的影响及如何改善劳动条件并提高劳动者的生活质量[1]。据统计,我国大约有1500万家企业存在有毒有害的作业场所,接触职业有害的人群超过2亿[2]。因此,培养职业卫生综合性应用型的人才以应对实际工作中面临的问题成为预防医学专业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内容。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融汇了公共卫生预防医学中毒理学、环境卫生学等学科具有的实验和现场调查的性质,也具有临床医学的临床实践性质,因而实验教学非常重要。如何提高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实验教学效果,让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够紧密地结合,培养出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合作能力的综合性人才应是医学教学改革不断探讨的问题。本文就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实验教学改革模式,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系统规划实验教学内容

孤立的实验教学内容难以让学生系统性地提高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实践能力。我们设置某工厂职业有害因素现场调查为主线的综合实验教学内容。第一次课讲授现场调查基础知识并设计调查表;第二次课去工厂现场调查,采集标本,让学生身临其境体会职业有害因素及其防护;第三次课完成现场采集标本的实验室分析,比如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粉尘总浓度和分散度;第四次课围绕现场调查发现的职业有害因素所致疾病参观职业病防治院,让学生了解职业有害因素导致的职业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比如尘肺病的临床表现、X射线检查等,体现出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临床实践的重要性;第五次课汇总资料完成调查实践报告。这样的实验教学内容具有系统性和连贯性,给学生更深刻的印象,让学生切实实践了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工作内容,提高学生实验室分析、作业现场调查、临床实践和调查报告及论文写作的综合实践能力。

2引入新的实验教学方法

至今,很多医学院校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实验教学主要以教师讲授式教学为主,学生在实验室中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这样的教学方式会导致学生的思维定式,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基于问题的学习、翻转课堂、微课等新型教学手段在医学理论教学中已有采用[3~6],但在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实验教学中还尚未开展。以开放式实验理念和以基于问题学习的主动学习理念为基础,采用翻转课堂、微课等新型教学手段在课外发放实验教学的材料,分组让学生课外查资料完成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实验知识的主动探究,让学生带着问题上课,课堂上通过分组讨论完成最终实验方案并开展实验。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授课时间利用效率,并通过讨论和实践在课堂上实现实验能力的内化和升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另外,依托于教学软硬件的进步,一些新的多媒体教学方法也可以引入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实验教学,例如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采用互动性的环境,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模拟一些难以接触的作业环境,比如地下煤矿开采。

3提高实验教学教师素质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是一门兼备临床实践、现场实践、实验室实践的综合性的学科,因而对从事实验教学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当具备预防医学各学科的知识,也应具备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知识。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应该具备博学的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这样才能把知识传授得更加精彩、精确、深入透彻。目前很多医学院校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新教师是应届相关专业毕业的研究生,这些新教师具有较好的理论知识和实验室实践能力,但对于职业卫生和职业医学的真实工作往往尚缺乏实践。因而对于新教师应加强实践培训,让新教师参与职业卫生评价等工作,进一步提高实践能力。

4加强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教学交流学习

与国内其它医学院校以及一些国际医学院校进行教学方面的交流学习,以启迪思维,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完善不足。通过交流学习,可以开阔教师的眼界和思想,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职业卫生实际工作能力等,有益于在实验教学中提出深入改革的建设性的意见。

5课程外提高学生的职业卫生和科研素质

除了注重对课程自身教学质量的提高,还应注重课程外对授课对象职业卫生和科研素质的培养。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由于其专业性,课程的学习往往设置在较高年级。让学生课程外早接触并参与一些职业卫生和科研工作可以提高学生对职业卫生工作的理解和重视度,并培养学生理论、实践和创新能力。我们学院对大一新生开展全员导师制,让每个本科生在专业老师指导下积极地参与到与公共卫生相关的课题设计、文献查阅、论文写作等科研活动中,拓展本科生的视野和思维方式,全面培养本科生的科研素养;在低年级的学生中通过支持建立由专业老师指导的以职业卫生为主题的学生社团,开展职业卫生的宣传和调查,让学生在低年级就接触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实验相关的内容。这些课程外对学生素质的培养有利于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综上所述,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是一门兼备临床实践、现场实践、实验室实践的综合性的学科。系统化实验教学内容、引入新实验教学方法、提高实验教学教师素质、加强课程外对学生职业卫生素质的培养、积极开展教学交流学习是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教学改革应当注意的要点。在改革中不断创新,寻找适合自身特点的教学模式,努力提高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实验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将为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医务工作者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田宏迩.职业卫生与职业病学课程的教学探索[J].医学教育探索,2007(6):689~691.

[2]赵鹏.职业病顽疾呼唤制度革新———我国职业病现状及监管体制机制观察[J].劳动保护,2011(10):13~15.

[3]李京东,陶银华,肖素荣.高职《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翻转课堂的设计与思考[J].吉林教育,2015(6):147~148.

[4]李江,傅华.基于团队合作学习的翻转课堂模式在预防医学教学中的操作实践性研究[J].复旦教育论坛,2015(13):107~112.

[5]谭晓虹,杜心涛.微课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77~78.

卫生职业教育论文范文8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人文精神

从人文精神的核心进行分析,其是结合“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发展理念,从基础教学管理内容进行有效分析,从而有效的尊重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促进整体教学内容的有效发展。在践行“以人文本”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应构建适应社会发展的相关教学理念,促进学生在命运、价值和相应的社会发展及变化过程中应有的相关内容,积极的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在学习精神的层次上承担一定的责任。对于学生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要充分的重视教育工作,做好相应的教学有效性,加大对于教育内容的有效重视,促进卫生高职院校内相应的教育教学管理内容的有效实施。

一、卫生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加强人文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一)卫生高职院校的创新教学形式唤醒人文精神

卫生行业是集合了人们的专业知识水平、人文精神及相应的社会自然内容为一体的相应的教学内容的有效分析,以实践教学内容为基础,构建有效的教育教学新思念,将创新卫生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发展相关内容进行有效分析,促进整体教学发展的相关性。因此在相应的卫生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发展的过程中,要做好相应的引导工作,促进人文精神及素养的养成。

(二)人文精神是教学工作中的必要环节

卫生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是有效的激发人文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基于创新应用为主的相关教学理论的主要内容,因此在以人文精神需求为主的相应教学理论的有效分析的基础上,应切实构建有效的知识体系,促进卫生高职院校中的人文精神的有效体现,进而加大对教学工作中的相关教学理念的有效运用及实施。在以卫生高职院校的创新教学模式中,从实际的教学环节出发,结合现有的教育教学思维,将相应的教学观念与内容进行有效实施,进而实现基于人文精神创新发展为主的相关教学工作的有效实施。

二、在卫生高职院校中融入人文精神的有效实施途径分析

(一)设置好有效的人文教育课程

1.专业的人才培养

策略是基于创新理念为主的相关教学内容的有效实施,因此在相应的创新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及主要的教学方式,有效的促进整个人文精神在高职院校中的发展规律,促进整体教学的有效性。在培养相关的人文精神的过程中,应将相应的教育教学思路进行有效分析,加强卫生系统知识系统的有效构建,如护士的人文素养的课程培养等,加强对于护理心理学等知识课程的有效分析,从而加强对于护士课程教学的相关教学内容及教学意义的有效分析及发展。在相应的学习形式及方式的有效体现的基础上,应构建相应的教学知识体系,发散相应的知识内容,构建有效的,且适于我国高职院校发展的相关教学理论的有效实施。在人文精神有效的设计的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的学习现状,有效的分析相应的教学思路。

2.优化课程教学设计

在相应的优化课程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提高人文素养和相应的知识体系,促进人文课程有效发展及规划,系统的学习相应的人文学科的知识点,进而加强对于人文精神的相互渗透及学习理念的有效实施。因此结合相应的学习经验,对于卫生高职院校的人文学科的发展思路进行有效分析,从而将人文精神作为卫生高职院校学科的发展的主要思路,并积极有效的讨论相应的教育教学思维,促进整体教学模式的有效分析及发展。

(二)加强卫生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在有效的体现相应的人文素养及人文精神的过程中,应构建有效的知识体系,促进整体教学的有效思维的创新及应用,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集中相应的教学思路,促进整体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在体会相应人文精神的实践中,促进学生在整个教学语言环境中的相关的教学经验的有效分析。

卫生职业教育论文范文9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学前卫生学 课程改革

一 、当前高职院校学前卫生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教学目标无法与实践融洽接轨。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学前卫生课程改革方面,主要围绕着三个目标来展开。首先是为了能够帮助学生提升对于自己将来工作岗位的适应情况为角度进行课程教学和课程改革,其次是为了能够体现学生终身发展的思想而展开教学设计,最后是为了能够帮助学生可持续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为角度进行课程教学的。然而在实际的教学活动当中,这些美好的教学愿景并未能够与实践做到融洽的接轨,在合理性和操作上都存在着许多困难。由于课程目标的论证并不十分全面与充分,最终导致了学前卫生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在教学实践当中,教师并不能够平衡好基础理论和实用技能之间的关系。

(二)课程可开发空间较小。

当前我国学前卫生课内容在大体上能够做到条理清晰,无论是系统性和严密性上面都做得恰到好处,然而对于教师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的空间却过于狭小。学前卫生课程的教材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表面上似乎教材阐述了很多知识点,但是仔细推敲后却不难发现其中缺少了许多与实际相结合的实用性知识的介绍。最终让学生产生进入职业院校是为了学习专业理论研究的错误认识。

(三)教学模式单一无趣。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学前卫生学课程的教育主要是围绕着教师展开的,教师成为了整个课程教学的主角,忽略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的重要性,理论教学单一乏味,整个课堂教学永远都是围绕着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展开,学生在课堂当中扮演者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长期以往对课程的学习就是去了兴趣和积极性,最终让理论与实际出现了分道扬镳的尴尬局面,学科教学的形式化趋势变得日益明显。

二、学前卫生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

(一)端正学前卫生学课程目标。

每一位高职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明确学前教育是为了向社会输送具有高素质专业化的幼师人才,他们应该是拥有崇高的道德理想,专业化的技能知识,综合素质搞并且具有敬业乐业和创新的精神的人才。学前卫生学课程的学习是构建技术型幼师队伍的基础环节,因此每一步的教学设计应该围绕着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首先要明确知识与能力之间的内在关系。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上,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和掌握在学前儿童卫生保健教学领域当中的基本理论和对突发问题的解决能力,让学生对基本的术语和学术观点拥有一个宏观的概念。在能力的培养方面,应该讲侧重点放在对学龄前儿童卫生保健的实践性培养方案设计上,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和原理知识,有效的解决实践过程当中遇到的问题。在实际的教学活动当中,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及能力的培养应该是同步进行的,教师应该平衡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对于具体的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当中,一方面要帮助学生在脑海当中留下一个比较清晰的知识网络结构,另外一个方面还应该引导他们掌握好理论知识中的精髓,培养他们将理论运用到实际中的能力。

其次是要明确传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学前卫生学知识是在人们的生产与实践的过程当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是智慧的结晶,因此理论知识体系的构建应该以一种集合的形式呈现在培养方案当中,这也是帮助今后我们进行科研教学创新的基本前提。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学生在今后的学习或者工作当中能否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心理和生理方面的特点因材施教的展开保教工作,让学生学以致用。

(二)学前卫生学课程内容的改革。

课程内容是学前卫生学课程教学改革当中的核心环节,因此我们应该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拥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认知,脱离学科本文课程体系的束缚,做到以基本理论知识为核心,从以人为本,为社会服务,为学生的发展而努力的角度出发,围绕着问题和职业能力的培养的角度进行模块式教学。课程内容应该围绕着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首先,要时刻的紧随学科发展的脚步进行创新。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我们可以借用现代化的教学辅助设备,运用先进的技术搜集最全面的资料。及时的将最新的科研成果运用到教学活动当中,丰富教学内容。比如说我们可以及时的向学生介绍学术界对儿童营养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理论观点,各种食物搭配的营养搭配知识,儿童行为心理学的最新解释以及治疗方案,让学生能够拥有一个比较全面的学前卫生学的知识体系,及时掌握好学前教育的动态和成果,让教学更加贴近儿童的实际情况。

其次,要通过多方面的努力使课程适应学生的学习。结合个人几年实践工作经验发现,学前卫生学的教学内容过于抽象,学生无法对其拥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感性认知。有些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差甚远,在没有亲身经历的前提下,是无法做到准确的认识的。因此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该借助多媒体辅助设备,模型和标本等方式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理念具体化,与此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到幼儿园当中进行实地的考察和学习,运用客观形象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累积感性的经验。

三、小结

本文结合个人多年实践工作经验,就高职院校学前卫生课程改革展开探讨,结合实际分析了当前学前卫生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首先是课程教学目标无法与实践融洽接轨,课程可开发空间比较小,课程教学模式单一无趣。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学前卫生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分别是端正学前卫生学课程目标,对学前卫生学课程内容进行改革。然而由于个人所学知识以及阅历的局限性,并未能够做到面面俱到,希望能够凭借本文引起广大学者的关注。

参考文献:

[1]叶肇芳.关于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考[J].职教论坛,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