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食品营养学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3-17 17:57:45

食品营养学论文

食品营养学论文范文1

关键词 食品营养学 双语课程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06.034

Abstract Several bilingual education for the Food Nutrition have been opened in food professional Chinese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analyzes some of the errors and problems of food nutrition reform existing teaching practice, and discusses how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food nutrition course such as teaching points, textbook selection, teaching methods, teacher training,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nd so on. Our aim i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ilingual teaching reform exploration of Food Nutrition effectively.

Key words Food nutrition; bilingual course; teaching reform

0 引言

2001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004年,又出台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两个文件对双语教学过程中,教材、讲授过程和考试方式等进行了规定,明确同时采取中文和英文相结合的方式,最好是以英文为主。2005年,教育部1号文件再次重申“提高双语教学课程的质量,继续扩大双语教学课程的数量”。近年来,我国部分重点高校也广泛接受了双语教学的理念,积极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①

食品营养学(Food Nutrition)是研究食品与人体健康关系的一门科学,也是食品相关专业必修的一门主干课程。食品营养学主要研究食品的营养成分、成分检测方法、食物在人体中的吸收与消化过程、营养、膳食与健康、加工对食品成分的影响、提高食物和膳食营养价值的方法和工程技术、社会和文化对人类摄取食物和营养的影响等。

社会的不断发展对食品专业本科生的食品营养学相关理论知识、实践应用能力及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食品营养学双语教学主要目的是在保证专业授课质量的同时,使学生能基本掌握本专业常用的专业词汇,能够阅读和翻译本专业的研究所需的相关仪器和设备的使用说明书,及时了解本专业及学科领域的最新学术动态,提高学生学习外文资料和对外交流的能力,最终达到听、说、读、写、译综合语言技能的全面培养和提高。

1 双语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从全球角度来看,我国在食品营养学领域的研究还相对落后。开展双语教学,可以利用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成果,有效地缩短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对食品营养认识的距离。目前,中国对外的食品贸易规模也在不断增长,通过双语教学可以使食品专业学生接触到最新的营养学前沿知识,把最新的营养学知识和理念应用到我国的食品事业当中,促进我国食品营养科学研究和贸易的快速发展。

另一方面,双语教学可以推动我国食品营养学教育与国际接轨。高等学校的主要任务是为国家培养各类高级科技人才,培育人才的关键在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培养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的一种教学理念,推行双语教学改革是实现高校教育国际化的有效途径之一。②

此外,双语教学可以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理解、思考、表达和解决食品营养学理论的水平,从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使学生能及时跟踪该学科在国际上的发展动向。为毕业生的自身发展奠定了必要的基础,也有利于提升大学生在就业时的竞争力。③因此,运用双语讲授食品营养学成为了刚性需求。

综上所述,在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交流日趋频繁的背景下,食品营养学双语教学在高等学校的开展有着美好的前景和生命力。

2 食品营养学双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部分重点高校进行了食品营养学双语教学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在具体实施教学中也面临不少问题与困难。总结以往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过于重英文教学,偏离了学科重心

双语教学作为教学创新的方式之一,大部分院校陆续开设双语课程。食品营养学双语教学也开始在食品专业的院校中被广泛采用。但大多食品营养学双语教学过于形式,导致教学部分薄弱,变成了专业英语课。另外,由于本科学生英文水平参差不齐,双语教学往往在专业授课方面受制于英文水平,以至于大多教师都不得不将大量精力放在如何能够让学生听懂并接受英文的讲授上,而忽略了食品营养学的基本理论教学,最终本末倒置。

2.2 教材选用不当,教学质量有待提升

选择恰当的营养食品学双语教材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由于我国食品营养学英语的教学起步较晚,国内目前食品营养学缺乏正规的双语教材,因此任课教师没有备课的直接教材来源。大部分院校现在普遍采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用英文的原版教材,这样对教师的食品学专业知识要求很高,否则会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点的正确理解。二是用中文教材,由教师自己理解,翻译成英文。这样对教师的专业英文水平要求很高,否则学生更难理解专业知识。

2.3 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难以支撑教学目标

食品营养学双语教学侧重点的不同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差异。首先,在双语教学中如果母语的比重过高,无法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语言环境,会直接导致双语教学质量的低下。无法实现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巩固和提升外语运用能力的教育目标。

其次,没有将营养学的英语和专业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在授课过程中,过于偏重英语的讲授,而没有将专业知识的梳理和理解列为教学重点,背离了双语教学的宗旨,难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思维。双语课程并不是简单的专业英语课程,没有注意专业知识和英文讲授的并重,是双语教学普遍存在的一个误区。④

2.4 师资建设滞后,人才培养有待加强

优质师资是决定双语教学成败的关键。目前国内符合食品营养学双语教学条件的教师并不是很多,特别是在普通高等学校里,能胜任的教师更少。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老教师有很好的专业知识功底,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但外语能力较差,在课堂上无法实现双语交流,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得不到很好的提高。另外,有一部分青年教师,虽然外语水平不错,但是教学和课堂讲授经验并不丰富。在课堂讲授时,不能深入浅出地讲解课文知识,有时甚至只是读一段外文翻译成中文,整个教学过程照本宣科。所以真正能够胜任的食品营养学双语教师非常缺乏。

3 食品营养学双语教学的对策分析

3.1 以教研室为中心,打造标准化双语教学

食品营养学双语教学的中心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了解决现实中存在的授课标准不统一,授课质量受制于教师水平差异等问题,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认为,打造以营养学教研室为基础的标准化双语教学规范势在必行。建立起规范的教学团队,通过团队成果的方式打造教学大纲,形成标准化教学框架,细化教学基本模式,这样无论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还是英语功底较好的年轻教师,都能够有效保障专业的教学质量和双语教学形式。

3.2 编译、选择恰当的双语教材

在缺乏食品营养学双语教材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参考国际上一些经典教材如《Nutrition》的部分章节,将英文原版教材和中文教材如《食品营养学》、《营养学――概念与争论》等部分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制定一些符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的自编课件。此外,可以挑选适合的英文书籍和期刊文章,并结合中文教材,制作出适合教学的食品营养双语课件。最后,还需要组织专业力量,经过大量的分析论证之后,编著符合当前双语教学需要的通用教材,确保食品营养学双语教育的基本水平,防止参差不齐的情况。

3.3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活跃教学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3.3.1 多媒体的有效应用

多媒体授课的广泛应用为食品营养学双语教学提供了很多便利的条件。通过图片或漫画,可以将抽象的东西变得形象,再配以相应的专业词汇,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对授课内容的吸收。此外,可在课堂上播放一些与食品营养相关的英文视频,提高学生兴趣的同时,捕捉其中相关的专业词汇。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还能增强教学的科学性。⑤

3.3.2 运用网络社交媒体,将双语教学延伸到课堂之外

近年来网络技术发展、普及迅速,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食品系学生100%都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网络社交媒体。比如目前常用的微博、微信、慕课、网络教学等平台均能够被运用到双语教学中,实现课堂不分内外。虽然课堂时间有限,但教师的长期在线指导不仅能够直接拉近教与学的距离,亦能增加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底气。当学生有新思路、新创意时都能够及时得到专业的指导,不仅可以为学生答疑解惑,更能够促进其兴趣的培养,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成效。

另外部分英文基础较差学生无法及时跟上教学进度,较为严重的情况是有的学生可能因此产生厌学的情绪,而通过社交媒体能够及时与授课老师取得联系,当他们出现无法解决的问题或者有疑问时,都可以在课后得到及时解答,这样能够扩大课堂的辐射范围,并促进学生积极上进。另外,通过学校自己开设的网络教学平台,可以通过中英文的方式开展广泛讨论,使得思想碰撞交流。

3.3.3 优化英语教学方法

掌握部分专业词汇是进行双语学习的基础。⑥了解词汇的构成特点可以帮助学生根据词根、词缀的意义来记忆和认知词汇,从而降低记忆单词的难度。特别是对一些难懂的专业词汇,使用不太普遍,只是对阅读文献有一定作用。特别是一些少用的生僻词汇,这种情况下可以不用记忆。

3.3.4 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情况,不断调整双语的教学比重。对刚刚接触专业知识的学生来说难免有畏难情绪,所以在授课时,英文的使用应循序渐进,开始1/3课程宜70%的英文,第二个1/3课程宜80%的英文,第三个1/3课程宜90%~100%的英文,使学生能逐渐适应英文教学环境。

其次,在教学中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以学生能够学会、学以致用为落脚点。应采用启发式、讨论式、课堂提问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可以课前对上章内容用英文进行总结,课后帮助学生用英文对知识进行梳理。

此外,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双语进行讨论,营造宽松、愉快的气氛,鼓励学生大胆说英语。同时,每2~3周进行一次随堂小测验,及时了解学生的专业英文水平和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后期的教学。

3.4 强化双语教师的英语能力及授课技巧

培养优秀的双语教师对食品营养学双语课程的开展非常重要,优秀的老师才是课程质量的保障。通过对双语教师进行针对性的英语专业培训,通过优秀教师传授授课经验,并鼓励双语教师出国交流等方法,可以整体提高教师的英语讲授能力。⑦同时,注重培养年轻教师的授课技巧。可以通过教研室之间相互听课、督导的方式,开展课堂质量评估的方式,让有经验的资深教师对年轻老师授课进行剖析,分析优点找出不足。年轻教师也可以通过听课的方式向经验丰富的老师直接学习取经,提高自身的授课技巧。

食品营养学论文范文2

关键词:案例教学;新疆;少数民族学生;食品营养学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2-0067-02

食品营养学(food nutrition)主要研究食物、营养与人体生长发育和健康的关系,以及提高食品营养价值的措施[1],主要研究人体营养规律及其改善措施的科学,内容包括营养学基础,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不同人群营养、营养与疾病、社区营养等;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社会性和应用性,与国计民生的关系密切,它对于居民改善营养、预防疾病、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等方面有重要意义。本课程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食品营养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实际的应用能力,还要深入理解食物、营养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独立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合理利用食物资源,改善人民营养。

新疆是我国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地之一,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新疆少数民族人口数量为12985821人,占全疆总人口的59.52%。由于新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教育水平相对落后,尤其是偏远地区受教育条件的限制,师资力量匮乏,教学水平不高,导致少数民族学生的基础文化知识薄弱,另外,汉语的熟练程度也是影响他们学习适应的重要因素。所以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但基础相对薄弱,语言不够熟练,文化背景差异等是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普遍存在的特点[3]。新疆少数民族的饮食文化资源,积淀厚重、种类多样、特色鲜明,是我国饮食文化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如何将食品营养学基础知识与新疆少数民族饮食文化结合起来,调动起民族学生的积极性,是讲好少数民族学生食品营养学课程的关键所在。

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teaching)起源于1920年,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所倡导,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有以下的主要特点。首先,有明确的目的性,目的在于突出经典案例,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阅读、分析、讨论等能力进行培养,从而让学生掌握熟练的严密的逻辑思维,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能力。其次,有客观真实性,客观真实性主要表现在所有的案例讲述都必须是真实的,所以学生结论也需要总结得很真实。第三,较强的综合性。原因有二:一是案例较之一般的举例内涵丰富,二是案例的分析、解决过程也较为复杂。学生在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必须要能根据不同环境、情况下迅速作出反应及决策。第四,深刻的启发性。案例教学是一门辩证的学科,其目的在于启发学生自主思索能力,启发学生建立一套科学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第五,突出实践性。校园在传播知识的同时,也给予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学生在解决遇到的问题的同时,自然要运用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能力。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是一种相当有效的教学模式,即指由教师选出专业实践中的典型案例后,组织学生分析和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的核心就是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丰富课堂内涵,激发教、学双方的活力和效率。

案例教学法的基本步骤是:(1)教师提出典型案例,学员查阅相关资料和刊物,搜集信息,积极思索,提出解决问题的初步方案。(2)分配学习讨论小组、讨论地点等。(3)集中讨论,各个小组派出自己的代表,发表本小组对于案例的分析和处理意见,发言之后小组内成员要接受其他小组成员的讯问并做出解释。重点讨论意见比较集中的问题及处理方式,提出合理解决方案。(4)小组总结,总结规律和经验,也可以是获取这种知识和经验的方式。

首先,案例的内容应具有目的性、真实性、典型性,具有可讨论性、启发性。所选案例不但要符合教学目标,而且还应是教师自己能把握、学生易于认同和接受的,最好来源于新疆少数民族生活实际,案例涉及内容相对集中,一般没有唯一或固定的答案,可以引起争论,激发学生多角度,深层次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如在学习营养与人体健康关系时,可举新疆抓饭的例子,通过分析抓饭的组成与营养来指出新疆少数民族饮食与血脂的关系,进而分析少数民族群众长寿等关系。教学开始前1~2周,把案例布置给学生,并提供相应一些参考书目、文献等,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完成对与案例相关基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只有在此基础上,学生才能够对案例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其次,分配学习小组,根据学生对案例的兴趣大小、汉语熟练程度、查阅文献的能力等分组,如在学习能量或膳食宝塔这一部分内容时,可以将新疆馕作为主食案例,分析目前新疆馕产品品种、生产方式和营养关系等,将学生3~6人分成小组,组内分工明确,分配讨论地点,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案例基本素材,梳理案件背景信息,通过独立思考,组内讨论交流,就案例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和小结,通过兴趣案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

再次,集中讨论,交流案例,如在学习各类食物营养价值时,可以将新疆各民族特色饮食作为教学案例,全班各个民族小组代表发言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及方案,其他人员可对其观点提出质疑并得到合理解释。集中讨论是学生参与表达、质疑,澄清理解误区,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机会。在集中讨论时,每个小组都要做到有备而来,既要善于倾听,又要勇于质疑。教师应注重创造良好的交流气氛及环境,并以参与者的身份发言,勿以权威自居。

最后,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达成共识。教师对各小组的解决方案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和总结,并及时纠正学生在该问题上的知识误区,补充知识盲点,尤其是指出新疆民族特色饮食的科学性与不足之外,帮助学生分析其深层次原因,将整个知识体系简明扼要地概述清楚,鼓励和赞扬学生提出的新问题、新见解、新观点,激发学生继续对该案例探索的热情。

案例教学的体会:通过案例教学把食品营养学的理论知识与少数民族学生现实生活相结合,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形象、活泼,把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思考实践模式,同时将学生被动听课变为主动参与、自然地融入角色,并将自己所学的知识综合、分析、讨论。案例教学法并不是一个固化的教学模式,仍然由教师主导整个教学过程,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参考文献:

[1]孙远明.食品营养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0.

[2]马正亮.我国少数民族人口发展状况分析[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31):80-89.

[3]孟琪,张燕飞.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特点及管理工作探析[J].科技信息,2013,(20).

[4]张焕新,张伟.案例教学法在《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教学中的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12,(28):225.

基金项目:塔里木大学高教研究项目“《食品营养学》课程创新实践教学研究,(TDGJ1312)”,塔里木大学“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重点扶持学科”支持。

食品营养学论文范文3

关键词:食品营养学;延续教学;本科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7-0276-01

如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是食品营养学教学过程中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各高校正在进行本科教学改革,主要内容之一就是缩减学分和学时,目的就是要减少单一的课堂教育,增加课后延续教学,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课后延续性教学模式的构建

食品营养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通过延续教学,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为起点,通过课堂讨论和查阅资料,进行引导,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引导学生提出生活中遇见的问题,鼓励学生间的相互交流,使学生可以从科学的营养观点出发,深入理解膳食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作者在食品营养学的教学过程中,探索了以下几种课后延续性教学的模式。

1.营养学热点问题辩论。随着营养学的发展,营养学中存在很多争论的问题,通过辩论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不仅停留在表层。一个班级有30多名同学,可将3~4名学生分为1组,共分10组,选择5个营养学热点问题进行正反辩论,每个辩题1学时,共5学时。例如:素食可以长寿吗;人工合成甜味剂是福是祸;食物是否存在“酸碱”之分等。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为辩论赛查阅了大量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资料,实现了主动学习。

2.营养调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自身健康越来越关注。针对不同人群,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调查问卷,深入社区,开展营养调查。之后,汇总调查问卷,统计分析调查结果,分析不同人群的营养膳食特点,完成调查报告。完成调查的同时,将课堂上所学的营养知识带到普通群众中去,普及营养知识,惠及社会大众。

3.食谱设计。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为自己或者家人设计一周食谱,让学生觉得营养学就在身边,通过学习营养学知识可以改善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让学生将自己设计的食谱在课堂上汇报,分析设计的优点和不足,提高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4.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设置食品营养学的题库,并放到网络教学平台上供学生使用。每章教学结束后,要求学生登录网络教学平成练习题。练习题从题库中随机抽取。只有全部完成习题的学生才有资格参加期末考试。利用这种方式,巩固了学生对课本上基本知识点的掌握。

二、课后延续性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

延续性教学,不增加上课学时,但教师课外准备教学内容和课件的时间将增加,学生课外花在准备问题答案和主动学习的时间也将增多,由此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了课堂知识。为了检验延续教学的效果,对参加学生进行问卷调查,90%以上的学生肯定了延续教学的形式和效果,并认为需要继续进行下去。食品营养学的延续教学还得到了学校的支持,获得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的立项。通过对比开展延续教学前后学生的成绩发现,延续教学提高了学生期末考核的成绩。延续教学使学生平均成绩提高了2.8分。实行延续教学前,学生的不及格率为7%,最低分为44分,实行后不及格率将为4.85%,最低分为50.5分。延续教学还使最高分从92分提高到95分。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延续教学对所有学生的学习起到了促进作用。

三、结论

开展延续教学作为高校课程改革的方向之一,越来越受到重视。食品营养学延续教学可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积极思维,活跃教学气氛,也更牢固地掌握食品营养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参考文献:

食品营养学论文范文4

关键词:中职食品 营养 卫生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3-0295-01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饮食习惯和观念经历了从吃得饱到吃得好再到吃的健康的转变。居民意识的转变同样对酒店、餐饮从业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从业者有更高和更深入的认识。因此《食品营养与卫生》这门课程在中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但是,本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学理论不完善,教学方式单一等。因此,需要不断优化《食品营养与卫生》的教育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水平。

1 存在问题

1.1 教材内容的选择

目前针对中职《食品营养与卫生》的教材版本较少,且大部分教学内容在选择上大同小异,普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课程内容设置与现阶段实际情况不匹配,内容陈旧。例如,我国居民膳食指南已更新至2016版,而多数教材还停留在2007版甚至更早的版本,与时展严重脱节。其次,中职学校重理论,但更重视技能的培养,虽然《食品营养与卫生》属于专业理论课,但应在内容中涵盖部分实践操作技能,如酒店管理专业对于宴会配菜与菜单设计有较高的要求,而现阶段只涉及到食品的营养价值等理论知识,而没有实际的膳食搭配案例可供学习,知识实用性较低。

1.2 教学方法与手段

《食品营养与卫生》应该成为一门既传播食物营养方面的知识、又能解决日常膳食科学化的一门实用型课程。但目前大部分教师还是采取单一的传统教学方式,整个过程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参与性较差,缺少发散性思维,技能培养更是开展艰难,最后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1.3 考核体系

《食品营养与卫生》通常采用只针对理论知识的闭卷考试考核方法,考试成绩也只代表了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水平,难以衡量学生对于该门课程的实践应用能力,更无法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这种考核体系已经难以满足中职学校对于培养技术型和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2 教学改革初探

2.1 优化教学内容

中职学生理论知识基础相对薄弱,对于食物营养的相关知识了解较少,而《食品营养与卫生》的理论专业性较强,学生难以迅速掌握并加以运用,因此这对教师与教材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需要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选择更加有趣、生动、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内容进行教学。

在食品营养学方面,除将大量理论性知识简化讲授外,还可以补充非书本上的相关内容,内容尽量顺应社会生活发展需要,以服务生活实际为原则,不断更新、与时俱进。例如在讲授蛋白质互补作用这一概念时,可以举多个饮食搭配实例验证这一理论,如八宝粥、炖烩菜等。又如在讲谷类食品过度加工后对营养素的不良影响时,可以举例市场上常见面粉种类中营养素含量加以论证等。通过这种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迅速的增强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活学活用的教学方法,也能迅速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食品卫生学方面,例如几年前的“瘦肉精”事件、“地沟油”事件等都可以引用到课堂,并和学生一起讨论这些食品安全事件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方法。多讲解成为社会热点的食品卫生问题,可以使学生能够有效的理解理论知识,特别是枯燥的卫生条例法规等知识,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2.2 优化教学方法

针对《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特点,为更好的进行教学改革,初步尝试运用专题式教学法与课题研究式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结合,更好的使学生掌握学科知识。

2.2.1专题式教学法

专题式教学法需要教师将流行的行业热点和课本知识结合进行专题性讲解。这种教学法能够将相关知识集中体现,具有深刻性;二是针对一个主题进行U展,信息量大,对学生感染力强;三是改变了填鸭式教学,促进了教学研究,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比如关注度较高的热点专题有“能量过剩怎么办?”“人体血糖是如何调节与代谢的?”“怎么吃更健康?”等,这些专题让学生感到既不是空洞的说教,也不是无聊的知识堆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2.2 课题研究教学法

课题项目研究法是一种开放性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要求学生组成课题研究小组,拟定课题,并在老师的帮助下进行课题研究。内容包括收集整理资料及撰写论文等。比如,对特定人群的膳食营养调查、给自己的家庭设计一份一周的营养配餐等相关内容的课程研究,最终以提交论文并进行内容阐述作收尾。这对学生掌握及更好的应用本门课程会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3 完善考核制度

教学方式改变的同时,考核制度也需要做相应的调整,更加全面的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可以使用学生上课基本情况与课题研究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考核。学生的出勤、课堂发言占总成绩的20%,考察学生上课的基本情况;课题研究占总成绩的30%,考察学生运用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50%,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题型中要涉及一部分开放型题目,也可考察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3 教学成果

教学内容选择上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方法多样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现更多教与学的互动;考核侧重综合素质。通过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考核方法等,学生会对本课程的学习有长足进步,最终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得到优化。

参考文献:

[1] 余秀菊.高职酒店管理专业《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科协论坛,2009(2).

[2] 范雪莹,滕春喜.学习新课程优化课堂环境[J].教育科学,2008(1).

食品营养学论文范文5

关键词 食品营养 必要性 本科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国民的营养健康水平始终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文明进步程度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21世纪的今天,由于健康意识的增强,消费观念的改变,营养与健康已然成为人们生活的焦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也为营养、食品相关行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然而,不可忽视的是我国在公众营养的教育和管理方面相对比较滞后,而人们对食品安全、营养的需求和对食品的多样化、优质化的需求明显增强;且随着世界经济和现代科技的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 WTO 后国际食品与营养产业呈加速发展趋势。这一切都亟需一批又一批的受过系统高等教育的“食品营养”学科领域的人才来加强对食品与营养的科学引导、管理和监督,以加快我国食品行业的发展和营养工作,从而跟上社会发展乃至世界发展的步伐。

1 食品营养专业的介绍

食品营养专业旨在培养具有食品营养学、食品科学、生物学、人体生理学、食品毒理学、食品流通学、食品标准与法规和食品质量管理的理论和知识,从事食品研发、加工及流通领域的营养管理、分析检测、质量控制与安全评价、营养教育、公众营养等的高级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

通过专业教育,主要学习食品营养学、食品卫生学、营养学评价、食品分析、食品毒理学、营养与免疫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具有在食品生产、流通、消费及公共营养领域等从事营养管理、分析检测、营养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

2 增设食品营养专业的必要性

2.1 增设食品营养专业是社会的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我国国民的营养状况并没有随之提高,而是出现了令人担忧的状况,食品营养问题日益突出。①美国学者Popkin提出了膳食和营养状况变迁的阶段,分“饥饿减少”、“慢性疾病”、“行为改变”三个阶段。目前我国正处于膳食结构变迁的关键时期,从第一时期过渡到第二时期,进入“慢性疾病”时期。其特点是脂肪、能量摄入增多,体力活动减少,其结果会增加与膳食相关慢性疾病的发生,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患者年龄日趋年轻化。

《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的纲要(2001-2010年)》指出 “加快食物发展,改善食物结构,提高全民营养水平,增进人民身体健康,是国民整体素质提高的迫切需要,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由此表明国家重视食品营养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反映出国民对食品营养的关注。②要改善膳食结构不合理、营养不均衡的现状,培养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国民素质,就需要通过专业人士的指导和传播,因此在高校增设食品营养专业是非常必要的。

2.2 增设食品营养专业是营养学人才的需求

目前我国食品卫生与营养专门人才不足万人,主要集中在三级和二级医院的营养科室,为特殊需要(疾人)人群服务。面向公众的食品卫生与营养专门人才屈指可数,我国在该领域至少需要2000万名专门人才。在食品加工生产领域,2011年全国规模以上食品企业31735家,以每个企业需求按2名计算,需要6万多名营养食品开发、生产管理、卫生与营养品管的技术人员。在餐饮管理领域,300人以上就餐的食堂、餐饮单位必须配备营养管理师,全国现有宾馆、餐饮业从业厨师800万人,以30名厨师构成一个网点,以每个网点配备1名计算,需要26万名;再加上机关、学校、厂矿的餐厅或食堂,以每个单位1名计算,至少将有40多万个就业岗位。在旅游管理领域,进行旅游饮食文化与旅游饮食营养、卫生管理,至少需要40万人。在医疗保健营养、运动营养、营养咨询、公众营养、健康管理、HSE管理体系等领域也有着巨大的人才需求。因此,预期总计需要2000万名食品卫生与营养专门人才,且需求迫切。

美国及发达国家100~300人即有1名营养人才,人数是临床医师的2.5倍;战后的日本非常重视国民身体素质的提高,如今40岁以上的日本人比中国人矮,而40岁以下的日本人平均身高比中国人高,这不能不与日本平均300人就有1名营养师以及拥有200多所专门培养营养人才的学校有着极大关系。可见,我国对食品营养类人才的需求量远远大于其培养量,食品营养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将成为我国食品行业发展的重要人才保障。增设食品营养专业也是时展的必然产物,这不仅对促进教育和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也会改善学生的就业前景。

2.3 增设食品营养专业是发展营养专业、规范营养教育培训的需要

如今,营养与健康越来越受到我国国民的关注,公众需要更多专业的营养师来指导和教育。公共营养师是我国的新兴职业,许多培训机构纷纷开设营养师培训课程。③各机构培训的营养师,对社会上普及和提高公众营养知识会起到一定作用,但是由于培训机构的资质良莠不齐,教学水平无法保证质量,门槛设置较低,导致培训出来的营养师专业知识不够扎实,无法真正为大众服务。因此,为了更好地发展和规范食品营养教育,打破国内营养专业人才培训市场的混乱局面,就亟需在国内本科增设食品营养专业,才能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营养人才。

2.4 增设食品营养专业是缩小我国与国外高等食品营养教育差距的需要

相比于国外的高等食品营养教育,我国的营养教育尽管起步较早,但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得到持续的发展。发达国家重视国民食品营养战略,拥有较完善的营养法律。营养教育发达是发达国家的一个特点,国家有较成熟的营养教育和营养普及的工作程序与方法,不仅早在许多大学设食品营养专业,而且营养教育从幼儿园就开始了。④我国也在积极地制订和推行食品营养方面的法规,普及营养教育,但还是跟不上社会的需求,与国外存在较大的差距。目前全国通过学历教育明确设置“营养学”专业,向社会输出本科营养学专业人才的大学,也只有上海交大医学院(原上海二医大)一个高等学校,因此有必要在农业类院校增设食品营养专业,增设本科专业是缩小我国与国外高等食品营养差距的需要,也是食品营养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2.5 增设食品营养专业是农业类院校的学科进一步延伸发展的需要

农业院校是农产品原料生产的源头,为食品加工提供原材料,大多数农业类院校设有食品专业,为解决农产品的初加工和深加工提供服务。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状况的关注和保健意识的增强,人们的食品消费观不再是对量的追求,而是更注重对质的追求,向着营养、质量、安全的目标转变。⑤不仅希望食品美味且具有营养价值,还期望食品具有特定的保健功能,以预防疾病的发生。因此在农业类院校增设食品营养专业,研究和发展现代食品营养理论、进一步研究食品中的天然活性成分或物质、解析食品中重要生理活性因子结构与功效,开发新型功能食品,为农产品的深加工提供服务,进而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2.6 增设食品营养专业是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的需要

目前,食品营养学专业在全国高校的食品相关学院开设较少,主要在医学院开设的较多。随着国家对食品营养及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的加强,加之国家对学科交叉的重要性倍加关注,食品科学专业科研及教学工作者对食品营养学的认识逐渐提高。⑥与食品营养专业相关的“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食品质量检测”“食品工艺学”“食品微生物检验”等主干课程,已在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开设多年。但是更为深入的,从分子角度阐明食品的营养,将食品的营养用于疾病的预防与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将是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就涉及到例如分子营养学,医用营养学,免疫学,卫生统计学等较为专业的课程教学。⑦因此,在食品科学与工程的基础上,设立食品营养学专业势在必行。

3 开设食品营养专业的构思

3.1 高等院校开办此专业情况及专业定位

目前有少数高校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下设营养方向,如华南农业大学,深圳大学等。我国与营养专业相关的研究生教育的高校及研究所共46所,其中医学院校占82.6%,农业院校占8.7%,食品院校占4.3%,生命科学院校占4.3%。与营养专业相关的本科高校共6所,即上海交通大学、中南大学医学院、蚌埠医学院、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其中医学院占83.3%;食品院校占16.7%。⑧⑨

区别于医学营养专业,该专业毕业后服务对象主要是90%的健康与亚健康的人群。对于专业定位方面,食品营养学专业涉及医学、理学、工学等学科门类,可根据农业类院校的优势设立修业四年的本科专业,授予的学位门类为理学。

3.2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食品营养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食品及食品原料的生产、加工流通、销售中营养的提升与保存的知识和技能,对人群的饮食、营养进行指导与管理的能力,对人类饮食链中的食品原料及食品的营养与成分的分析、检测与管理及营养评价的基本技能,具有营养、保健食品及新营养食品原料研究、开发的能力,掌握国际食品营养学知识和技术并能消化和应用的能力。具有食品营养学、食品科学、生物学、人体生理学、食品毒理学食品流通学、食品标准与法规和食品质量管理知识的高级复合型、实用型、技术型人才。

3.3 人才就业方面

目前营养专门人才需求迫切,毕业生未来的就业方向将是多方面、多层次的,该专业就业前景良好,主要从事食品生产、加工、流通领域的营养管理、分析检测安全评价,营养教育,机场、海关、餐厅、餐饮业、宾馆、幼儿园、小、中、大学餐厅饮食与配餐指导与管理,食品生产企业食品营养的指导和管理等。

3.4 课程体系设置的思考

培养食品营养专业人才,应重视基础知识教育,拓宽专业知识,增加选修课的比例,让学生有更多自由的发展空间,加强学生的动手和科研能力,培养出现代复合型人才。⑩在农业类院校增设食品营养专业,应突出本校的强势学科,制定合理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可以包括:

专业基础课程:分析化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食品化学、营养学基础、食品毒理学、分子营养学、食品微生物学等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临床营养学、食品工艺卫生学、食品安全评价体系、卫生统计学、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公共营养学(包括营养宣传教育)等课程。

专业选修课程:食品分子生物学、食品分析学、营养学综合实验、食品科学概论、功能性食品、食品卫生与营养讨论课、食品加工原理、食品质量控制等课程。

4 结束语

随着国民健康意识的增强,营养健康开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应尽早在我国本科高校设立食品营养专业,规范科学营养教育,培养高级人才,加速大众营养知识的推广应用,发扬中国优良的饮食健康文化,促进我国国民健康发展。

注释

① 肖贵平.开设食品营养本科专业的思考[J].福建轻纺,2010.3:38-42.

② 黄鹭强,陈必链,黄建忠.师范院校开设食品营养公共选修课初探[J].福建轻纺,2011.11:51-54.

③ 何宏.公共营养师培训现状与思考[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7.1:51-53.

④ 李里特.国外营养教育与管理[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4.:2-5.

⑤ 潘蓓蕾.提高食品工业发展水平 促进食物消费与营养改善[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9.1:4-7.

⑥ 杨新泉,江正强,杜生明,等.我国食品科学学科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方向[J].中国食品学报,2010.5:5-13.

⑦ 刘永峰,李建科.新形势下分子营养学对食品科学专业的重要性分析[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2.3:149-151.

⑧ 张立实,吕晓华.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营养与食品安全相关专业高等教育的发展[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9.4:296-298.

食品营养学论文范文6

关键词:技术应用型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 教学改革与探索

目前,全国开设有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的高校达到两百余所,分布在综合性大学、工农医科类,师范类与民族类等院校中[1]。在这些众多的高校中,一些老牌学校的课程设置和专业培养方案较完善,但大多数学校由于开设时间晚、基础薄弱、没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集中在课程设置和培养方案上[2]。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阶段的跨越,客观上也要求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以及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重大变革[3]。

一、面向未来,突出食品营养

随着人们对营养健康的关注,食品营养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很多领域都将面临该类人才急缺的局面。要切实改善居民的营养状况,提高国力就必须要建立一支稳定、高素质的食品营养学科领域的队伍,食品营养学科领域的人才应该遍及社区、中小学、托幼机构、大专院校、大型企事业单位及机关食堂、食品生产、销售企业、各级饭店,食品物流等各个相关机关、部门、企业。在今后几年中,食品营养学领域的职业将成为炙手可热的职业,具有极大的人才市场的潜力[6-7]。

二、服务经济建设,彰显应用为本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个集理、工、农等学科的相关知识为一体,边缘性和综合应用性极强的交叉学科,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专业。随着食品行业的发展,食品工业对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人才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食品类高校肩负着培养食品行业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重任。因此,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必须面向未来,服务经济建设,培养我国经济建设所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进入21世纪以来,食品科技更新加快,消费市场需求更高,这种日益发展的市场经济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更为迫切[4]。新形势下人才需求的类型发生了变化,很多培养食品类专业人才的院校还存在着培养目标定位与社会需求脱节,课程设置与就业、创业的适岗能力错位等通病,造成食品专业毕业生就业对口率不是很高,就业质量较低,从而影响了食品专业人才培养事业的发展。因此,研究新形势下食品专业的教学改革,对更好地服务国家建设及地方经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5]。作为本科层次不同于职业教育,在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方面要有一定的宽度和深度,要有较开阔的视野和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因此,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应当是具有较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一定的创新技能、了解和掌握与专业相关的现代新技术、视野开阔、具有一定的国际理解力和适应性的人才[6]。

三、围绕知识、能力和素质,构建课程体系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面向未来、突出食品营养特色,服务经济建设、彰显应用为本,对技术应用型本科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进行教学改革探索,确定人才培养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构建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的竞争力。其中知识要求有: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方针、政策和法津、法规;具有从事食品营养专业工作所需的数、理、化、生等基础自然科学知识和经济管理知识;具备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及本专业基本理论知识,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能力要求有:具有食品营养品质控制和生产指导能力;具有公众营养咨询指导、养配餐设计和餐饮卫生管理能力;具有保健食品研发能力;具有食品与健康关系研究能力。素质要求有: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适应发展的能力以及对终身学习的正确认识和学习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跨交流合作能力;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业思维。核心课程体系:无机及分析化学、食品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及实验、生理学、食品化学原理、应用营养学、应用营养学实验、功能食品原理与应用、食品工艺学。其他主要专业及专业基础课程有有机化学、仪器分析、食品分析、食品营养学、食品卫生学、营养配餐设计与烹饪学、功效因子制备技术、功能食品功能评价与管理、功能食品制备、食品毒理学、普通生物学、基础医学概论、药理学概论、分子生物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法律法规与标准、免疫学、食品原料学、生物统计、食品质量管理、食品酶学、食品保藏技术原理、市场营销学、食品机械与设备、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仪器分析实验食品微生物检测实验、应用生理学实验、食品分析实验、食品功能因子检测实验、功效因子制备技术实践、食品工艺学实践、公共营养师取证、营养配餐师资格取证、保健食品创新创业实践、食品营养产学研项目综合实践等。

四、总结

改革开放后,我国食品工业飞速发展,对食品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因此,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阶段的跨越,客观上要求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在课程体系、培养方案等方面进行重大变革。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结合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对技术应用型本科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进行教学改革探索,突出食品营养和技术应用,确定人才培养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构建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袁晶,廖威,谭强.浅析中医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发展[J].广西轻工业,2011,5:142-142,167.

[2] 黄业传.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09,26(2):34-36.

[3] 周文化,李忠海,向春阶,等.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特色专业建设的思考[J]. 现代农业科学,2009,16(11):196-198.

[4] 李凤梅,孙京新.地方农业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初探——以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J].高等农业教育,2009,4:45-47.

食品营养学论文范文7

关键词:园艺植物食品营养学;第二课堂;教学改革

收稿日期:20130626

基金项目:黔财教(2012)229号,黔科合NY字[2012]3083号,贵州大学2013年SRT计划项目“影响葡萄酒关键因素的研究”及2013年贵州省

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兔眼蓝莓组培快繁技术体系构建”资助

作者简介:杨雪莲(1981—),女,四川巴中人,博士,主要从事果树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工作。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3)07032303

1 引言

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和人口素质的高低与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有着紧密关系。良好的营养和健康状况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1]。公共营养学科是当今热门学科之一,而公共营养基础课程中就有各种蔬菜、水果等食品营养是社会的主要焦点之一。我国高等教育涉及到营养学专业或方向有:医学、食品科学、农学等专业,具体通过开设医学营养、食品营养学、烹饪与营养教育、食品营养与检测等课程。据统计,本科教育层次开设营养学专业较少,而专科教育层次(其中职业技术学院居多)开设有关营养学专业的学校和专业远远高于本科院校[2]。营养健康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因此营养学知识的普及推广在当下尤为重要。目前专业从事营养学相关的专业技能人才稀缺,并且有营养学专业的学校开设课程不够系统和全面,因此营养学建设和完善需要相关学科共同努力才能得以实现。

食品营养学与国计民生的关系十分密切,它对于居民营养的改善、疾病的预防、体质的增强、健康水平的提高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3]。食品营养教育对每个人来说都是终身教育的内容,因此该学科需要不断的深化和拓展。据调查,美国大学生中有53%的学生修过营养课程,88%的学生接受过营养学理论教学,87%的学生接受过实践教学[4],而我国关于食品营养学的教育仅限于特定专业,因此在高等教育中普及和推广营养学知识刻不容缓。

园艺植物食品营养学是一门研究园艺植物各类营养成分的学科,为合理膳食搭配奠定基础,因此园艺植物食品营养学将成为公共营养学的基础课程。园艺植物食品营养主要包括以蔬菜、水果、茶及部分可食花卉的营养成分说明为主,辅佐日常生活中膳食搭配机理达到健康营养的目的。建设园艺植物食品营养学将对食品营养学起到辅助和推动作用。

2 园艺植物食品营养学第二课堂建设的必要性

2.1 教学内容与重点符合高校大学生求知需求

园艺植物食品营养学的内容丰富,以选修课形式出现在大学课程教育中。该课程主要建设内容为园艺植物的化学成分介绍,具体从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风味物质等阐述。其次介绍蔬菜的营养、水果、干果的营养、茶及部分可食花卉等的营养。第三,简单介绍人体基础营养需求。最后,以正确选择园艺植物食品,合理膳食搭配为结语,进一步完善该课程的教学内容。

当前大学生长期吃快餐,吃速食食品,对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取量极为稀少,导致体质较差的现象,有的大学生甚至在上基础体育课过程中坚持不下来或出现晕倒现象。因此,如何增强或改善体质,成为很多大学生渴求的知识。而园艺植物食品营养学教学内容中的园艺植物化学成分及果蔬营养等重点知识能够满足大学生对日常生活中所吃果蔬有初步的认识,从而形成正确的饮食取向,使学生们能够认识到部分速食食品及垃圾食品对身体的危害并能够积极主动向健康饮食靠近。园艺植物食品营养学开课对象不分专业,不分年级,面向在校大学生开放,目的是向不同专业学生展示日常生活中的果蔬营养情况,并向学生推广健康合理的膳食搭配,影响深远。

2.2 教学目标激发大学生学习农业知识的热情

园艺植物食品营养学教学目标使大学生全面了解园艺植物食品营养的组成及掌握基本的均衡膳食搭配原则。学生在学习过程对园艺产品的色、香、味、型等认知,能够进一步加深对日常生活中果蔬的认知,并激发对园艺植物乃至其他农业知识的学习热情。部分蔬菜生长周期较短,学生可通过亲自种植体验生命的伟大和劳动的快乐。

目前,农业和农村发展过程中对科技需求越来越高,而作为农业高层次人才培育场所的高校肩负着向农业不断输入人才的重任。园艺植物食品营养学可起到引导大学生学习农业相关知识,并激发大学生为我国农业发展奋斗的热情。

2.3 教学内容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园艺植物食品营养学通过教学实践课与理论知识相结合让初学者加深对园艺植物的认识,并学习合理膳食搭配,使大学生形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在实践课程中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生物的奥秘,激发学生们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的热情。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因此园艺植物食品营养学是一门有潜力的第二课堂,该课程的建设与普及对高校第二课堂具有深远影响,但如何建设该课程,如何发挥该课程的作用,有待当前高校教师积极思考与探索。

3 对策与建议

3.1 园艺植物食品营养学第二课堂设计思路与原则

传统教育以传授知识为教学目的,导致教师和学生间成为传授与接受的教学关系,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个性发展的多样性以及智能的培养,阻碍了学生创造性的发展,因此尝试一种教授与引导相结合、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以应对当前的社会发展势在必行。园艺植物食品营养学第二课堂设计思路为将传统教学的灌输教育变为启发引导式教学,监督式教学变为任务式主动学习型教学,通过产学研相结合采用讨论式、互动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5]。

3.2 园艺植物食品营养学第二课堂采用引导式教学方法

园艺植物食品营养学通过实践课程,再在理论课程中详细介绍各类果蔬的化学成分及营养成分。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教师明确课程主旨,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启发和引导作用,让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探索问题,从实际观察和文献收集过程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课程教学可通过动画视频,现场模拟等方式,以鲜艳的色彩,动态模式引起学生们的感官刺激,从而达到对所学课程加深印象的目的。课程建设要求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方式灵活,突破传统的“灌输式”方法,达到引导式教学的目的,并形成良好的互动模式。

3.3 园艺植物食品营养学第二课堂采用任务式教学方法

园艺植物食品营养学课程建设过程中分配任务,如阳台蔬菜种植与管理;市场调查,包括菜市场、超市果蔬供应情况,医院缺乏营养病症收集、质量检测中心数据收集等任务,通过同学们亲自种植和调查过程达到深入了解该课程所授知识的目的。

任务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其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及应变能力[6]。通过动手实践,自主设计实验或者其中调查,达到激发学生本身潜在的求知欲望。在该课程开展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增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将理论知识与日常生活饮食习惯结合起来,使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培养健康饮食习惯及实践创新能力,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3.4 园艺植物食品营养学第二课堂采用产学研结合式教学方法

该课程课设过程中可与食品加工厂,如贵州省本地辣椒酱生产厂、薯条生产厂、榨菜生产厂、蔬菜加工厂、食品检测中心等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给学生提供一个产学研的教学平台,让所学的知识展示于生产或生活中。通过产学研过程使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看到自己所思所行造成的结果,培养其自发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该课程建设的产学研环节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有一定的贡献。当前培育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中之重[7],而园艺植物食品营养学课程建设的产学研教学方式使学生亲自体会果蔬加工生产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及食品检测环节出现的问题,诱导学生创新思维,使学生主动思考如何生产出自己喜爱的食品,或如何降低食品的不安全因素等。

4 结语

园艺植物食品营养学是食品科学的一个有益补充,与日常生活有密切联系,该课程建设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健康营养价值观及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都有积极推动作用。

当今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培育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健康体魄、合理饮食习惯有助于大学生应对当前就业局势。通过园艺植物食品营养学课程建设培养大学生独立思考、创新思维及创新创业都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因此积极建设园艺植物食品营养学课程是当前农业院校值得关注的问题之一。

参考文献:

[1] 路新国.《黄帝内经》与中国传统饮食营养学[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4):174.

[2] 周 永,韦 娜.提高《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探索[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5):778~779.

[3] 孙远明.食品营养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1~50.

[4] Short J E,Chittooran M M.Nutrition education:A survey of practices and perceptions in undergraduate dietetics education[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Dietetic Association,2004,104(10):1601~16041.

[5] 曾德芳,王珺婷,骆新容.大学生第二课堂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10):93~96.

食品营养学论文范文8

一、高校食品营养学课程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目前,国内高校的外语基础教学和现行的专业外语教学还不能全面胜任培养专门学科和专业领域具有国际交流能力的高校毕业生。学科专业领域内适量的外语教学是改善这一现状的有效措施。但限于全外语教学师资和学生学习的较大障碍,双语教学以外语比重由少到多、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渐过渡的教学特色,成为较优的教学模式选择。食品营养学是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教育课程中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笔者通过数年的双语教学实践体会到,该门课程采用双语教学实现了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和熟练掌握学科专业知识及提高学生通过英语听说吸收学科专业知识的能力。此外,此种教学模式能使学生体验到先进的课堂文化,通过中西方文化融合带给学生的人文气息及人文启发,如国外饮食特色、环境保护意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消除种族歧视等。

二、高校食品营养学双语教学教材的选择

双语教学应选用本学科在教学及科研上反映国际最新成就、应用广泛的国外原版及国内优秀教材。笔者在食品营养学教学中采用了美国汤姆森学习出版集团的《营养学———概念与争论》(Nu-trition-conceptsandcontroversies)。该教材在北美使用广泛,不但提供了营养科学中的重要概念,探讨了许多营养学的前沿问题,而且语言明了,论述逻辑性强,图片清晰、美观,人文气息浓郁,具有极强的兴趣性和可读性。教材中的数个营养学争论激发了读者对运用营养科学知识解决营养问题的探知欲与探索动力,有助于学生利用书本信息超越教室空间,解决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相关疑问,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此外,该教材的“争论”专题探索了现有营养知识范围之外的世界,深入讨论了当前营养科学话题和营养学不断涌现出的各种存在争议的问题。例如,要解决一些围绕食品安全、减肥食品的有效性、食品奸商以及人们对于肥胖认识的态度等紧迫问题;食物中植物化学物质的科研工作与消费者在这方面对于指导的需要之间的矛盾;新的食品工艺以及农业如何确保提供高质量食品的方法等问题。但是,直接引用原版教材存在学生学习背景、民族文化及学习习惯的差异,因此本土《食品营养学》母语优秀教材应与原版教材相互补充,各取所长,有机结合。本土优秀教材往往根据我国的教育习惯、思维方式、教学实际要求及大纲编写,具有符合国情的特点。原版教材与本土教材结合,要求教师对原版教材内容进行删减及增补,以本土研究成果丰富原版教材的理论内涵。教材的选择没有固定模式。自编教材也可以作为双语教学教材的来源,只要它适应本学校、本专业领域实际情况,适应本专业学生教育和课程建设的具体需要。但无论采用何种教材,教师都应对教材文本进行融合和理解,将教材知识内化为教师的理解与认识,然后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背景知识结合。教师还应根据课程需要,丰富教材文本资源,包括文字或图像内容。

三、高校食品营养学双语教学方式的探索

根据学生英语语言能力、教师师资背景及教学具体环境,可以采用多层次语言安排方式。可以是汉语为主、英语为辅,如营养素密度、限制氨基酸、必要的氮损失、葡萄糖的抗生酮作用、蛋白质互补作用、葡萄糖的节约蛋白质作用等名词、术语及解释采用英语语言来定义;可以是汉、英两种语言并重,教材以英语教材为主,板书或多媒体课件均显示英文,作业、考试命题及作答比例各占一半;可以是英语为主,英语在课堂教学及课后作业、考试命题的比例占优势,教材及板书、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全英文。汉英两种语言的使用比例应以提高学生专业知识和语言能力的目标为依据灵活确定。不拘泥于某个固定的比重和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可以采用部分内容英文讲解、教学难点用汉语解释、中英文对照的“交错式”双语教学方式,甚至是不同章节采用不同层次的语言安排方式。多媒体课件中以英文为主,但重要的专业概念及术语辅以中文注释,在教学课件中将同一专业术语分别以两种语言的经典概念列在同一页面上,便于学生理解和比较。因此,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实现合理的中英文并存。适时、适量选择“食品营养学”相关英文网站的网上电子信息资源穿插入双语教学,并提供相关网址供学生课外浏览辅助双语学习,有助于学生接触到食品营养学前沿进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提高双语教学的创新性。比如,搜索近期大量的包括植物化学物质在内的关于疾病和营养的科学和医学摘要,可以登录网址www.ncbi.nlm.nih.gov/PubMed/;美国食品协会提供了有关“fatsoilsandcholesterol”(脂肪、油类及胆固醇)的信息,请登录www.eatright.org/cgi/search.cgi;食物和农业组织和世界健康组织(FAO/WHO)提供“othernutrientstandards”的信息:www.fao.orgtwww.who.org。此外,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通过多媒体动画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参与热情(如各种营养缺乏病以实例图片展示),强化教学效果。

食品营养学论文范文9

关键词:食品营养学 教学改革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随着人们的营养与保健意识加强,食品和健康的关系尤为重要,不但引起科研人员的高度重视,也是普通大众关注焦点。食品营养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边缘科学,与人类的健康息息相关,在促进健康和生长发育、预防疾病和提高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应用性和社会性。为此培养优秀专业营养人才,改善与提高人们营养、健康水平是社会发展必然。

食品营养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升本专业考查课,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门课程,达到食品科学与工程专升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此,课程组对《食品营养学》课程理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进行改革探索。

一、梳理教学内容,使课程内容具有连贯性和整体性

按照教学大纲和保证课程连贯性要求,食品营养学安排在专业基础课程《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化学》之后,《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化学》《食品营养学》三门课程内容均涉及六大营养素内容,如果每课程都分别详细讲授会造成教学资源浪费,增加教师备课负担。为此,我们组织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对专业课程内容进行研讨,加强课程间的融合、交叉、衔接,减少重复。对涉及重复交叉内容,结合课程自身特点,如《食品生物化学》可以侧重讲授六大营养素的结构,《食品化学》讲授其化学性质及在食品中应用,《食品营养学》讲授其生理功能、食物来源、需要量和缺乏与过量导致的相关疾病等方面。这样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重点对内容进行传授,使知识点具有连贯性,系统性的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学习起来容易理解,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营造了全新的学习氛围。

二、改进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法

传统教育多采用传授法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却忽视了教学方法中的主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个性发展的多样性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导致教师和学生间成为纯粹的传授与被接受的关系,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低下。因此,改革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兴趣,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是教学改革的重点。

在教学方法上,改变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树立“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观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强调教为学服务。在食品营养学课程的教学中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PBL等教学方式。如讲解营养素时候,可以设置“抗氧化的维生素有哪些?”“出现营养性贫血和哪些营养素相关呢”“出现口角炎只与维生素B2有关吗?”“为什么说营养性肥胖是一口一口吃出来的呢”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在教学过程还尝试PBL教学,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推举1名组长,负责协调组内分工,课下通过教材、文献和互联网等媒介分头查找资料,获取相关知识,然后相互交流,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对知识的探索,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还能活跃课堂气氛。

在教学手段上,采用教学效果更加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进行教学,如在课件上插入蛋白质缺乏时,“阜阳奶粉事件”视频、图片;矿物质缺乏时,佝偻病、骨质疏松、大骨节病、克山病图片;维生素缺乏时,干眼病、坏血病、地图舌图片;这样的多媒体中图形并茂,形象生动,信息量大,提高学生兴趣和注意力,加深学习印象。

通过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教学质量明显改善,学生满意度大大提高。

三、改革考核制度,综合评价教学质量

考试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环节,也是检查教学质量的一种主要手段,同时也是检查人才培养效果的有效途径。为了提高学生对食品营养学学习兴趣,加大学生学习投入力度,掌握更多有用的知识,减少期末考试压力,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我们对考试模式采取全程评价,由传统模式期末考试卷面成绩(70%)、实验课成绩(10%)、平时成绩(15%)和考勤(5%)改为课堂表现出勤占考核成绩的10%、阶段性学习测验占考核成绩的25%、教学实践占考核成绩的10%、其他形式(PBL教学中表现)占总成绩25%、终结性考核占考核成绩的30%。课堂表现以课堂发言、讨论占为主,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阶段性学习测验,考核学生对阶段所学内容中应知应会的食品营养学基础知识,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记忆、掌握情况;PBL教学法考核学生查阅文献、整理以及调查报告的撰写,着重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终结性考核主要以主观题为主,重点考查学生对该门课程的总体认知和应用,课本中则无现成答案可寻,需临场总结、归纳。在整个考试过程中,允许考生携带相关书籍和纸质资料,但不得使用电子设备、不得与其他同学协商。这种综合考核方式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

通过对食品营养学课程理论教学内容、方法、考核的改革与探索,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能够成为优秀专业营养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宁,张平安,赵秋艳,乔明武.食品营养与卫生学教学改革与探索[J].河南农业,2012,(8):38-39.

[2]李星科,张华.《食品营养与卫生》教学改革探讨[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3,(2):181-183.

[3]刘.PBL教学方法在功能性食品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3,(4):103-104.

[4]王晓波,梁小红,刘冬英.《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考试改革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2012,(4):734-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