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服装专业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3-17 18:00:07

服装专业论文

服装专业论文范文1

纺织服装专业市场是伴随产业发展和商业流通体制改革而出现的,面临着新的业态变革,市场将从单一的交易平台提升为融信息交流、贸易洽谈、流行趋势、品牌汇集的综合平台,通过多元的资源整合,使专业市场的所有者、经营者和商户实现共赢。中国加入WTO已多年,一方面国内批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另一方面,根据世贸组织协议规定,中国对本土商业企业阶段性的保护措施在2004年底已全面开放,批发市场业态面临着强大的国际竞争对手的冲击。在新形势下,中国纺织服装专业市场面临新的挑战,如何在保持传统优势的同时创新发展,已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产业集群地专业市场

产业集群地市场,首先要有自己的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形成优势企业和重点产品,建立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条,这样才足以支撑一个大规模专业市场地产的发展。产业集群地市场主要具有低成本、低风险、高效集约、工商联动等优势;根据国内服装产业水平,服装产业集群地市场具有产品档次相对较低的劣势。

在产业集群地市场中,存在城镇式和群体之独立式两种模式。

城镇式是指整个集群地就是一个专业市场品牌。比较典型的例子有中国东方丝绸市场、濮院羊毛衫市场等。中国东方丝绸市场地处江苏盛泽,素以丝绸纺织业而闻名,通过数轮大规模技术改造,盛泽丝绸纺织装备和生产水平显著提升,成为国内有名的生产基地。依托盛泽丝绸优势而创建的中国东方丝绸市场交易、服务功能日趋完善,市场的规模越来越大,交易品种也从单一的丝绸化纤面料、原料拓展到装饰、家纺、服装、纺机配件等10余类数千个品种,中国东方丝绸市场成为规模大、品种全、价格低、运输畅、服务优的面料、里料采购地,成为丝绸化纤薄型织物集散地。

针对濮院市场销售产品以外地产品为主,“买全国货、卖全国货”的特点,桐乡市委、市政府认为,濮院羊毛衫市场作为全国最大的羊毛衫集散中心,必须要有自己的生产基地作为依托,与市场互促共进,共同发展,形成强大的羊毛衫产业。2000年3月,建设毛衫特色工业区的决策应运而生。濮院羊毛衫市场是政府引导、民资参与、社会共建、市场运作的典范,建有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市场管理委员会代表市人民政府行使管理职权。濮院羊毛衫市场尽管有知名品牌的进驻,但其交易的货品总体上层次偏低,品牌孵化能力不强,市场对本地产业和本地品牌的升级贡献不大。

对于城镇式的纺织服装专业市场,最重要的是要尽量做到政府引导、民资参与、社会共建、市场运作。

群体之独立式是指在一个产业集群地中有多家专业市场,彼此是独立的实体,一个市场品牌不能代表整个集群地。比较典型的例子有杭州四季青服装市场、虎门富民时装城等。杭州是中国女装生产集群地,其中,除了比较典型的四季青服装市场外,还有其他服装专业市场。杭州四季青服装市场是国内首批通过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的专业市场,开创性地在行业市场内引入现代企业管理方法,并结合丰富的市场运营经验,使“四季青”在全国的同行业和商户中享有很高的品牌吸引力和影响力。市场健全的制度与不断提升的服务内涵,全心全意为广大经营户着想;多方位的商品质量管理,不断提高上市服装品质,维护消费者的利益;市场商户及物业管理全部采用高效的计算机网络管理体系。从服装经销的来源和方式上看,为了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自己有加工厂的经营户都在积极地考虑注册自己的商标,目前注册品牌商标的经营户仍在继续增加,这说明经营户们的品牌意识越来越强,这不仅有利于品牌自身的发展,也将有助于市场更好地发展。同时,杭州四季青服装专业也存在一些自身劣势,市场经营业态水平有待提高,市场发展也受到地区结构调整的挑战与现有经营场地的限制。

虎门已经形成了自己颇具规模的产业集群。其中包括企业集群、市场集群等集群。自1993年富民时装城开业以来,虎门现已拥有大型专业服装批发商场21个,大中型布料市场9个。虎门富民服装城核心的经营策略就是抓住机遇,应需而动。包括应需起步——低租金,培育品牌、应需扩张——品牌和资本,双管齐下、应需升级——商贸物流,国际接轨。虎门服装集群效应明显,整体实力较强,但是服装专业市场孵化知名品牌能力不足,经营服装档次偏低,与浙江相比有一定差距。现代物流的需求阻碍着富民时装城的进一步发展。虎门服装城周边环境和交通比较混乱,既影响了物流,又不利于服装城档次的提升,为此富民在周边寻求空地来兴建停车场和物流配送中心。

对于群体之独立式的纺织服装专业市场,最重要的是在依托产业集群的基础上,抓住机遇,应需而动,提高自身档次,提升自身品牌,首先在产业集群地站稳脚跟,继而资本品牌输出,模式复制,连锁经营,寻求更大发展。

总之,产业集群地市场要着力于以下几个方面:一、依托产业集群,提升集群地市场优势;二、规范经营管理,开拓高附加值领域;三、寻求工商联动,增强产业和市场的发展后劲等。

集散地专业市场

尽管产业基础薄弱,没有产业集群效应,集散地市场所在的地区一般都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和交通优势,当然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高成本、高风险、工商分离的劣势。

集散地市场可分为升级改造式和新型专业市场两种模式。

升级改造式是指为顺应市场发展趋势和要求,在原有老市场品牌的基础上对软硬件进行升级改造,主要形式包括退市进楼和局部改造。比较典型的例子有郑州银基服装批发市场、成都荷花池批发市场等。由于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四通八达的铁路、公路交通,郑州历来就是重要的内陆商贸城。在郑州火车站附近形成了规模庞大的服装批发市场集群。国内服装厂商在向北向西扩张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华北或华中总首选银基服装商圈市场。20世纪90年代初期,银基斥巨资打造“楼宇式批发”新模式。另外,让商户参股,建立“银基财富俱乐部”,财富俱乐部是银基商贸城股份改造的一种有益尝试。租赁经营形式是一次性投资,分期收益;出售产权则能够在短期内实现实物型资产向货币型资产的转化,从而回笼巨额资金。银基选择兴建12年后出售部分商铺的产权,是非常科学的商业行为。经过12年培育,这些商铺除了具备较低的房产价值外,还成倍地增长了商业附加值。银基建立了“一站式服务”,定期举办大规模的广派、汉派、海派等服装交易会和时装展览会,为厂家和商户朋友宣传自己的产品提供舞台。银基商圈的崛起在很大程度上与郑州的区位优势有关,但这种优势伴随电子商务及交通网络的发达将削弱,所以,郑州服装加工业的崛起相当关键。

成都市是中国西部商业重镇,为中国西部最重要的商品集散地。荷花池市场坐落在成都市的北大门,是一个集多种经营形式、经营方式、经营品类、管理服务功能和多地区客商并存的大型综合批发市场,成为成都市和四川省乃至整个大西南的重要商品流通渠道,是外地商品进入四川市场的一个必须占据的阵地。成都荷花池羊毛衫批发市场的成立填补了这一市场的空白,成为西南地区首家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配送化、现代化针织品批发市场,吸引了国内外多家知名品牌入驻。

对于升级改造式的纺织服装专业市场,最重要的是要提高货品质量,树立市场品牌,增强市场辐射力,扩展市场空间,构建完整的现代分销环节,打通产业链,加快发展速度。

新型专业市场是指在缺少老市场基础的情况下,按照专业市场的发展趋势和实际要求,规划和建设先进的硬件设施,制定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科学的管理方法所形成的全新专业市场。比较典型的有哈尔滨红博世纪广场、北京百荣世贸商城等。北方服装交易中心趋向“北移”,在中国服装界已经形成了“南有广州白马,北有哈尔滨红博”的新格局。全面推行新商业模式ShoppingMall的红博世纪广场整合市场资源,以大会展带动大物流,以大物流拉动大经济,实现红博“辐射全东北,面向大欧亚”的远景战略规划。

ShoppingMall,意为大型购物中心,号称“第六代商业业态”,是超级市场的升级,属于一种新型的复合型商业业态。与其他业态比较,它有如下特点:第一,将购物和休闲、娱乐及餐饮结合起来,营造出了一种深化的购物体验。第二,在购物中心,商店的组合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第三,对于不同的零售商而言,Mall提供同样的外部经营环境,如统一的营业时间、橱窗展示,外部标志也遵守统一规范等。缺陷主要在于:与独立的商店及中心商业区相比,Mall的租金较高,租房经营还会受到诸多来自物业管理上的不自由,另外,商业竞争可能更加激烈,小型的专营店很难与大型百货商店直接竞争。值得一提的是,美国的Mall还有着不同的“类型”,如:地区购物中心、折价商品和过季商品中心(如纽约尼亚加拉大瀑布附近一个占地120万平方英尺的工厂过季商品大厦)、历史名胜购物中心(如加利福尼亚MountaiView的老磨坊中心)等。购物中心与旅游度假区相结合,对我们的一些著名旅游地商业的发展,无疑是有启发意义的。在我国,大型购物中心这两年一直处于一种狂热状态之中。由于购物中心建设牵涉过多的资金、人力和物力,已暴露出种种问题,切忌贪大求“洋”,在高层或多层、超大面积、豪华、张扬上做文章。市场营销学家菲利普·科特勒曾特别提到:“特级商场……购物所需的长距离行走也使许多顾客感到不便。”我们已经有了“大商厦热”的教训,要讲究“以人为本”,重视生态环境,珍惜国土资源。另外,ShoppingMall的模式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不断创新管理经营理念和模式。

北京以其无可替代的首都地位,成为商家将地方品牌提升为全国性品牌的必占之地。北京百荣世贸商城交通便利、定位明确、功能完备、服务到位、分行排市、布局合理,最重要的是经营模式独特,交易方式和商户多元化、多层次和立体化。市场管理者打出了服装零售批发市场的升级版——高档商场式零售批发市场的概念,保持商品低廉的价格,又追求舒适性、休闲性的购物方式,无论从购物环境和经营管理等方面全面提升。目前,这种新型专业市场在国内多存在于集散地,当然,在产业集群地也应该是适用的。

新型专业市场无论在硬件设施还有软件建设上,都有几分舶来品特有的现代味和先进性,这就要求引入者不能奉行简单的“拿来主义”,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本地实际,实事求是,创新经营理念和具体的经营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先场后市”,高起点谋发展。

其他模式的专业市场

一些纺织服装专业市场不具有归类的典型性。新七浦服装市场位于中国经济、金融中心上海,兼具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地和集散地的双重要素,无论在区位、交通、硬件、管理、配套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势,商户实力和品牌效应更是其制胜法宝。上海新七浦服装市场的商户大多数是服装品牌的华东总商(包含部分的全国总、厂家)。他们有着雄厚的资金实力,多年服装品牌经验和散布全国的分销网络。目前,新七浦在上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服装专业论文范文2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应具备以下专业知识:1.熟练掌握服装领域的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和先进生产方式;2.了解服装工程领域的发展现状和趋势;3.熟练掌握服装工程领域的技术标准和规范;4.熟练掌握服装设计与加工的基本原理及工程实践知识;5.熟悉服装及其加工材料的性能测试和试验;6.掌握现代服装制造行业发展息息相关的微机控制和程序设计、网络工程、图像处理等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7.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的原理、应用和开发流程;8.熟悉现代服装制造装备的基本原理、工艺条件、工程应用以及技术经济评价指标;9.掌握服装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战略、方法和系统的应用;10.掌握纺织品服装的进出口贸易知识、方法和技能。

二、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本科生应具备的能力

针对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本科生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应着重对以下能力进行培养:1.熟悉服装产品的生产流程,具有较强的在服装产品生产一线从事工艺设计、产品检验和解决服装产品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2.熟悉服装面料的开发技术,具有较强的新型服装面料的设计、分析和开发的能力;3.熟悉服装产品的技术法规,具有较强的服装产品及其加工材料开发实验的能力;4.熟悉服装设计与加工工程项目的组织实施和管理过程,具备综合运用经济、工程管理等知识和方法进行工程项目组织管理的能力。这四种能力均需要通过在服装企业第一线的感性认识和真正融入其中亲身体会才能得到有效培养,从而具备这些能力,因此实践环节的设置在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本科培养计划中显得尤为重要。

三、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本科生企业实践环节设置

根据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本科生能力培养要求,将培养计划中的课程分为两大模块,分别为服装结构与工艺系列课程和服装艺术与设计系列课程。这两大模块的课程根据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原则从第一学期一直覆盖到第七学期,每一门重要的理论课程均配置了相应的企业实践环节,以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服装结构与工艺系列课程中,首先通过到服装企业四周的服装工程认知实习使学生对服装企业的实际运作流程有一个全面和感性的认识。接着分别有对应于服装结构与工艺(一)(二)(三)配套的服装工艺实习(一)(二)(三),让学生掌握裙装、裤装、衬衫的制作工艺,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然后通过四周的服装工程岗位实习,使学生定岗在企业的岗位上对服装工序和具体操作进行深入实习。随后进入与职业装专项设计与制作的职业装课程设计,深入职业装生产企业和邀请企业资深制版师给学生讲解职业装实际制作中要注意的问题。接着进行四周的服装工程见习实习,就某个具体的项目深入实习,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企业实习,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随后开始与创意成衣专项设计与制作配套的创意成衣课程设计和与服装工业样板设计与管理配套的工业样板企业实践,使学生在专业领域在服装企业深入地实习。如此形成服装结构与工艺系列课程的企业实践环节的教学工作。在服装艺术与设计系列课程中,职业装专项设计与制作和创意成衣专项设计与制作两门课程由于跨越设计与结构工艺两大领域,所以为两大模块所共有课程,也解决了以往设计与结构工艺课程脱节的“顽疾”。礼服课程设计作为礼服专项设计与制作的企业实践环节,旨在让学生去礼服生产企业了解礼服生产第一线的实际操作流程,实战性和技术性很强。

四、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中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实际效果

服装专业论文范文3

关键词:专业赛事;实践;服装表演专业;教学工作;应用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24-000-01

服装表演事业是在现代工业革命事业深刻演化推进的历史背景之下出现的艺术表演事业分支。这一艺术形式的出现,最初是为了切实打破服装销售事业的橱窗环节的静态局限性,时至今日,凭借其舞台艺术呈现过程中极其充分的动态特征,已经成为了服装艺术设计师切实展现其艺术创作实践才华的重要手段。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国人基本物质生活条件的深刻转变,给高等院校服装表演艺术专业的发展创造了极其充分的社会环境支持条件。在我国当代服装产业生产销售市场格局繁荣发展的背景之下,探究适合于各类性高等院校运用的服装表演专业教学工作开展模式,无疑具备着极其充分的现实实践意义,有鉴于此,本文将针对专业赛事实践教学环节在高等院校服装表演专业教学实务过程中的应用展开简要的论述分析,预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借鉴意义。

一、专业赛事教学实务环节引入高等院校服装表演专业教学流程的重要意义分析

将专业赛事教学实务环节引入到我国高等院校服装表演专业的教学实务工作过程,能够敦促高校服装表演专业学生,实现对基本表演艺术知识的深刻理解以及实践运用,并切实运用已经学习过的理论知识实现对实践环节中遭遇的具体问题的充分解决。

专业实践教学实务环节,是高等院校服装表演专业整体化教学业务流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对理论课堂讲授环节涉及的知识内容的检验、补充以及拓展。相较于侧重于理论知识内容精确性特征的课堂理论讲授环节而言,专业实践教学具备更多的实践特征,以及理论验证属性,对于切实提升高等院校服装表演专业学生的实务操作本领具备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接下来,本文将从三个具体的方面,阐释专业赛事教学实务环节引入高等院校服装表演专业教学流程的重要意义:

第一,专业赛事实践教学环节,是高等院校服装表演专业教学实务运作流程中必不可少的关键性环节,是切实保障高等院校服装表演专业教学计划完整性的关键制约因素。这一教学实务环节在教学工作中的运用,能够切实保障学生实践表演实务能力的提升,并且促使学生切实形成稳定有效的专业问题解决能力,以及艺术表演行为创新行为。这一教学实务环节在高校服装表演专业教学实务过程中的运用,对于充分培养学生行之有效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品质,以及自身综合艺术实践品质的提升,意义深远。实现高素质复合型服装表演行业模特儿人才的培养目标,是现代商业社会形态的发展给高等院校服装表演专业教学工作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切实实现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建设事业终极价值的重要路径。

第二,专业赛事实践教学环节,是高等院校切实提升学生群体艺术创新实务能力的“切入点”。专业赛事实践教学环节在实际开展过程中所具备的宽泛性,以及立体性特征,保障了其在培养学生艺术创新实践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性。从教学事业的开展路径角度分析,实践能力的培养工作,是实现创新能力培养工作的重要前在准备,只有实现对实践能力的稳定有序培养,才能切实为学生积累艺术创新工作实施元素创造充分的支持条件。

第三,专业赛事实践教学环节,是由实现理论知识学习内容向着实践学习环节过渡的重要桥梁。高校在校大学生开展服装表演专业相关知识与技能内容学习实践行为的终极目标并不在于“求知”,而是在于“致用”,也就是说,在具体的专业性知识内容的学习实务过程中要重点关注所学习内容的实践运用属性。从这个考量角度分析,引入实践教学实务环节,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对学生实际具备的潜智、潜能、以及潜质的深切激发,实现对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学生知识运用与创造力的有效培养与提升,督促学生逐步形成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环节的优秀品质,并为有关学生毕业之后顺利进入真实社会环境创造充分的支持条件。

现阶段,对于高等院校服装表演专业的在校大学生群体而言,积极而广泛地参与专业赛事,能够切实实现对他们实际具备的服装表演专业实务技能的掌握和运用能力的直观考核,并切实通过相关的实战考核环节督促有关大学生个体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弱点,并以此为基础有针对性地找出对应性的解决策略。

二、专业赛事实践教学环节在高等院校服装表演专业教学实践过程中的运用

高等院校服装表演专业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对学生在课外自由活动时间阶段的成长锻炼工作,保持着较为深切的关注,相关专业教师应当切实对学生在日常生活实践过程中基本行为开展路径展开深切的关关照,要为学生制定科学有效的日常饮食行为规划方案,以及基本体育活动开展行为的实施方案,要针对服装表演专业实务行为给学生提出的身材条件,切实顿促学生知晓好身材的保持对服装表演艺术事业稳定实践的必然性联系。

要充分督促学生多多参加与“服装表演”事业,或者是“流行时尚”元素相关的校外社会性比赛,并在参加比赛的实务行为开展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对现实社会实践环境,以及比赛竞争机制的适应能力,要充分利用校外社会性比赛具备的相对充分的“实战性”氛围,并在实际参加比赛是实务过程中切实找寻到自身存在的在服装表演艺术应用层次的不足,为后续的校园专业知识内容的学习工作创造前提性的学习目标准备。

通过在教学工作实务过程中引入比赛元素,既能实现对现有学习水平的真切评估,也能在比赛过程中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为后续学习改进提供充分的前提指导。

三、结束语

针对专业赛事实践在服装表演教学中的应用问题,本文选取两个具体角度展开了简要的论述分析,文章中涉及了高等院校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工作的部分实施细节,预期为高等院校服装表演专业一线教师提供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王丽媛.浅谈专业赛事实践在服装表演教学中的应用[J].广西轻工业,2010,09:128-129.

[2]徐元.论服装表演实践教学与市场的对接研究[J].大舞台,2011, 08:197-198.

服装专业论文范文4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教育体制也在进行相应的改革,并且也开设了许多新兴的专业,而服装表演专业就是其中的一种。服装表演专业也被称作为模特专业,是我国独有的一门学科。随着我国现代服装文化的不断发展,服装表演专业也成了当前服装文化市场的需求之一。不同于其他专业,对于服装表演专业来说,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的,这对于学生的未来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一、服装表演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在2001年,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为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机遇和挑战,当然,对我国的服装行业也是。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我国的服装行业当中,受着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少有人会选择从事服装行业,就更不用说具备高素质以及极强专业技能的人才投入到服装行业当中。根据这个情况,目前我国部分高校开设了服装表演专业,希望通过服装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来带动我国整个服装行业的发展。

然而,也是因为传统的教育理念,在服装表演专业的教学当中,更加注重的依然是表演理论知识学习。然而,对于服装表演专业来说,实践教学才是真正检验一个学生学习成果的方法。

二、提高当前服装表演实践教学的方法

在目前的服装表演学习当中,学生更多的是对服装表演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缺少实践活动,这样一来势必会让服装表演学习的成果与标准与市场的要求越来越远。与此同时,在进行服装表演的设计时,学生很少能够做出富有创意以及更为时尚的元素,这样一来也不能满足市场对于该专业学生的要求。还有部分学生,由于缺少实践活动的经验,因此在进入到实际的表演中,往往会过于的羞怯,或者是因为紧张而使得表演无法正常的进行。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必须要提高当前服装表演的实践教学,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未来能够真正的投身于服装表演行业当中。

(一)教学内容的优化

要想提高当前的服装表演实践教学,那么学校在对于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必须要进行优化。当然,优化工作也一定要基于本校服装表演专业学生的实际表演与学习情况来进行。而在进行教学内容优化时也需要注意,教学内容必须要包括几点,首先就是对于服装表演的理论知识要进行详细讲解,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了解服装表演这个专业。其次,可以利用学校现有的设备,让学生能够进行服装表演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巩固服装表演的理论知识,并进行相关技能的培养。最后,教师也需要根据学生实际的身体情况以及特点和特长来制定不同的培养路线,这样才能保障让学生发挥所长,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利用自己的特长投入到服装表演当中。

(二)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

要想提高当前服装表演的实践教学效果,那么提高负责服装表演课程教学的教师职业素质是十分有必要的。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服装行业每天都在不断发展着。因此,作为服装表演课程的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对于服装行业当前的发展也要有足够的认识。这样才能给学生带来更好的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加强学生专业理论知识水平的同时,也让学生能够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

三、服装表演实践教学与市场对接的有效方法

(一)参加服装表演比赛及其相关活动

对于服装表演专业的学生来说,要想通过实践的活动来展示自己并且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那么参加各式各样的服装表演比赛以及相关的活动是服装表演实践教学与市场对接最有效方法之一。只有真正处于那个场合的时候,学生才能更好发现自身所存在的缺陷,并且有针对性的弥补自身存在的不足,改进自己,让自己能够获得更大的进步。也只有这样,学校才能更好的实现服装表演实践教学与市场的对接,从而培养出集理论知识、专业素质以及实践经验于一身的,更加符合当前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二)注意与国际市场的接轨

服装专业论文范文5

论文关键词:服装表演 专业 教育

论文摘要:随着中国服装产业的持续发展,模特行业规模空前壮大,目前,国内拥有该专业的高校多至百所。尽管高校的培养方式极具多样性,但均是以适应当今社会高速发展的经济产业与文化产业为培养目标,采取多种培养模式,为社会输送模特表演、管理的实用性人才,其专业方向的定位、市场价值及未来发展方向是否准确合理?这些都成为高校服装表演专业教育发展中亟需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服装表演专业教育的现状分析

时装表演作为一种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最早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纺织工业发达的上海。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人们对时装表演的不断认识,中国的时装表演获得了飞速发展。进入90年代,中国的时装表演经过长期的摸索终于走上了国际化发展道路。与此同时,一些大专院校也审时度势,纷纷开设了服装表演专业或服装设计专业,培养具有正规学历的高层次的时装模特。如今,一些纺织类、艺术类等专业类高校,甚至综合类大学都将服装表演纳入高等艺术教育范畴。这种高等教育模式经过十几载的探索研究和努力,培养内容不断完善发展,各院校根据自己的优势和区域资源不同,纷纷开设了适应社会发展的,并以经济产业、文化产业为依托的新型的、多样的模特表演艺术专业,为国内培养了大量的高素质模特专业人才,同时也为国内的模特行业奠定了文化基石。

随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一些高校开始进行大胆的教育创新,这使得服装表演专业的内涵也逐渐发生了变化,知识涉及面越来越广,知识深度也日益加强,基本上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层次。各高校在服装表演专业培养中竞相提高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奠定自身特色。例如以舞蹈学院为依托建设的服装表演专业,在课程设置上采用跨专业有机融合的教学方式,多方位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适应能力,以戏剧表演课、舞蹈课、钢琴课、服饰表演、服装设计为重点课程,创建出有舞蹈学院特色的服装表演体系。以体育及人体运动表现为依托建立的模特表演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就以模特学、模特概论、模特生物学基础、音乐基础、公共关系学、美学基础等为专业基础课,模特表演、模特编导、模特经纪与管理、音频与图像设计、礼仪、策划学、演讲与口才等为主。以艺术设计学为依托建立的服装设计与表演专业,主要是培养具备服装表演、服装设计及营销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能在服装表演、服装设计等教育、研究、艺术、管理和商业领域等相关部门从事表演、教学、艺术设计、营销管理等方面的高级通用人才。所设的主要课程以服装表演、舞蹈基础、形体训练、服装表演编导、商务礼仪文化、广告表演策划、服装效果图、服装设计基础、中外服装史论等为主要课程。这些表明,每所高等院校都是以适应当今社会高速发展的经济产业与文化产业为培养目标,开设多样性的教育课程,采取多样性的教学手段。

目前,虽然大部分学校服装表演专业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深层次分析,仍然存在较多问题。首先,学生的入学门槛低,大多数学生凭着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在专业成绩达到要求的情况下,以较低的文化课成绩考入大学,这就导致某些具有深度的课程内容,部分学生难以消化吸收;二是服装表演专业的学生趁年轻的优势参与一定的社会实践并取得成绩,这本身无可厚非,但实际情况则是有些院校的课程时段安排往往与学生的社会实践时段发生冲突,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学生的实践与课程学习;三是受教育产业化及扩招指标的影响,学校对服装表演专业的学生的条件要求不够严格,学生素质良莠不齐,学生的理想与学校的培养愿望不对等,这些都是高校服装表演专业发展中存在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解决途径与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入手:首先,高校招生时要看清生源潜力,了解社会需求。学校应在招生时多考虑市场发展规律,根据高校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经济文化地位确定自己学校的培养目标及课程的延伸设置,并要关注表演专业学生未来的走向。其次,要在教学基础上扩展实践。由于服装表演专业的专业特性,决定了仅依靠理论教学不足以使学生顺利、有效地扩展专业技巧、能力及他们今后的专业发展,因此,学校应根据现有情况多提供给学生演出实践的机会,这对学生专业的技巧训练、专业的发展及专业课程的知识积累都大有好处,这样,学生毕业后走入社会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再次,授课教师也要因材施教,灵活设置课程。近几年,国内各类模特大赛越来越多,很多学生想参加比赛,但又不知道该如何选择,不知道什么才是适合自己的。因此,高校教师应从表演专业学生自身条件素质出发,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培训。有条件的高校可以设置一些大赛指导课程,并邀请有影响力的专家,根据大赛特点分析并给予学生一定指导。此外,针对服装营销人才缺乏的现状,相关院校应该给服装表演专业开设相关的营销课程,以满足市场需求。其实模特的基本素质之一就应该是经营能力。不管时装表演职业有多重的文化色彩,它总是与塑造服装企业形象相联系,与服饰产品的推销工作相联系,所以,经营意识的建立和经营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尤为关键,良好的实践训练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与社会接轨。最后,各高校间还应加强学术交流,以达到拾遗补缺的办学效果,任何教学都不能闭门造车,取百家之长、补自家之短,是学校教学应坚持的一个原则。

总之,服装表演专业的发展刚刚经历了一个不平常的发展时期,21世纪又踏入百花争艳的年代,这些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矛盾与问题不是几个学校就能完全解决的,但充分认识到服装表演专业的现实处境,积极寻求其解决的方法,这对高校和学生甚至教育本身都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参考文献:

[1]包铭新.时装表演艺术[M].东华大学出版社,2005.

服装专业论文范文6

座谈会邀请了服装生产和营销企业的设计师、制版师、营销人员、管理人员以及服装教育工作者、政府主管相关部门成员和往届毕业生等。为避免讨论内容带有个人偏见,座谈会分三次举行,每次邀请的人员从事相同职业但来自不同企业。会议讨论内容主要针对三个问题:一是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学生应具备哪些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二是企业在聘用服装专业高校毕业生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三是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总结座谈会反馈的信息表明,用人企业认为学生的职业素养与操守十分重要,要求学生掌握更全面的专业技能;而目前的毕业生所掌握的职业技能与企业需求脱节,需经过较长时间的锻炼,且存在眼高手低的毛病,缺乏创新能力。毕业生反映的主要问题是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滞后于企业的生产现状,且动手能力方面的培养不足。

二、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调查得到的人才需求方向、能力构成等,我们必须调整人才培养目标,立足地方本科院校服装教育的实际现状,将培养“高级复合型人才”转变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突出“艺术工学”的办学特色,强调职业素养的培育与综合能力的培养。我校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服装造型设计、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工艺及服装经营管理理论和实践能力,能在服装生产和销售企业、服装研究单位等从事服装产品的生产、设计、营销、管理、服务工作,也可以从事相关的商检、行业管理等工作,培养面向地方经济与文化,具有开放精神的艺工结合特色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三、人才培养规格和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服装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服装设计方法、成衣结构工艺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服装开发、设计、生产管理和营销等方面工作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掌握服装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有较扎实的人文学科和工程技术基础知识以及较高的文化艺术素养和较强的审美能力;掌握服装款式、结构、工艺设计方法和成衣化生产工艺技术,具有较强的艺工结合特色;具有独立完成服装设计构思、效果图、基础纸样和推板及确定加工工艺与成衣制作的基本技能,并能较熟练地应用计算机进行服装辅助设计;掌握主要服装材料的结构性能和特点,具有对服装材料的选择、鉴别和初步开发能力;具有服装生产管理、市场预测和市场营销的基本能力;熟悉国家和管理部门对服装行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服装学科和服装行业发展动态;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四、课程体系开发

1.以专业能力要求为基础设置课程群

为了保证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根据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向以及毕业生主要从事的职业岗位,将其专业能力培养分为三个方向:服装造型能力、服装工艺设计能力、服装生产管理与营销能力[1]。按照能力培养方向将专业课程设置成四个课程群,即服装造型设计课程群、服装工艺设计课程群、服装管理与营销课程群及特色课程群。

2.加强基础课与专业课的联系

在专业基础课教学过程中,由于每位任课教师的授课内容侧重点不同或基础课教师多出自纯美术专业,缺乏与专业课教师的沟通,从而使专业基础课没有发挥出“基础”的作用[2]。在制定培养方案时,以教学大纲的形式明确了各门课程的具体教学内容和要求。如“设计素描”课程要注重对学生的形体、结构、比例、空间的基本塑造能力培养,熟练掌握线形素描技法;“表现技法”课程主要讲授以各种面料材质、各种款式服装的人体表现技法为主。“服装材料学”课程,传统教学只注重服装材料的理论讲解,缺乏对服装材料的理性认识,进入设计应用及工艺操作环节时,学生不能恰当地把握服装材料的风格、性能、特点,选择及应用时无所适从。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增设了“服装材料实验”课程,在理论课程中增加了服装面料市场调研等环节,建立了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联系。

3.建设“连贯阶梯型”实践教学体系

服装专业论文范文7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服装产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服装产业的繁荣对服装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培养适应服装产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成为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当前服装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服装教育与产业背景下的人才培养策略。

关键词 :服装教育产业背景人才培养

一、服装教育存在的问题

资料显示,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服装产量与出口量已跃居世界第一,并先后出现了“鄂尔多斯”“李宁”“波司登”“红豆”“杉杉”“七匹狼”“马天奴”“恒源祥”等知名品牌,由此确立了世界服装生产大国的地位。伴随着服装产业的发展,我国服装教育历经20多年的发展,同样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然而,服装产业的发展与繁荣需要大批的服装行业专业人才,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服装教育的人才培养理念较为落后,单纯地强调服装理论知识的教学,忽视了服装设计操作技能、服装设计美学原则以及服装设计艺术特征等方面的教育,导致学生难以达到企业的用人要求。另外,许多院校的服装教育依然沿袭工艺美术的教学模式,无论教学大纲还是教学计划,都带有明显的艺术教学的影子,重设计而轻技能,从而造成学生操作能力差、市场意识缺乏,对服装工艺与结构、服装生产与销售等产业相关知识不甚了解,根本不能满足新时期服装产业对知识结构全面、专业技能扎实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二、服装教育与产业背景下的人才培养策略

1.更新人才培养理念

当前,我国服装教育依然沿袭传统的学历教育模式,培养的学生虽然理论很扎实,但实际操作能力不强,与服装行业急需的复合型专业人才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服装教育和产业背景下,要想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首先要更新人才培养理念。现在,服装教育较为发达的国家大都树立了国际化、多元化的人才观,致力于打造国际化的服装领域专业人才。随着世界一体化、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服装产业正向着多元化的方向迈进,我国服装教育也要尽快确立国际化、多元化的教育理念,树立与服装产业国际化潮流相适应的人才观,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我国服装教育与服装产业相互衔接。当前,国内一些院校已经认识到了培养多元化、国际化人才的重要性,先后涌现了“中原工学院—亚太国际学院”“东华大学—日本文化学院”等一些中外合作的服装院校,这正是我国服装教育人才培养理念转变的一个重要体现。

2.注重与企业人才需求的对接

重理论、轻实践是当前我国服装教育存在的最大问题,这样容易造成服装教育与企业人才需求的脱节。鉴于此,各院校应注重并加强与企业人才需求的对接,根据服装产业需求和企业用人需求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标准。例如,现阶段我国服装教育应当尽快走产业化路线。服装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人才培养的标准深受服装产业的影响,因此,服装教育只有走产业化路线,由校企双方商议、制定新课程,并通过聘请企业技工担任实践课教师、定向培养企业所需人才等途径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才能更好地实现与企业人才需求的对接。另外,服装教育也可以尝试走市场化的路线。各院校可以依据市场需求或自身优势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确保人才培养方案顺应服装产业发展的趋势,这样培养的人才才能在服装行业拥有立足之地。例如,国际著名的服装设计师皮尔·卡丹、阿玛尼等,他们不仅是出色的服装设计师,而且也是优秀的市场运作专家。

3.改善教学环节

长期以来,我国服装教育大都开设于艺术院校或者艺术系部,教学往往不自觉地倾向于理论性、艺术性,对学生专业技能、实践能力的培养远远不够。针对这一问题,各院校必须重视并加强教学环节的创新与完善,适当缩减理论课,增加实践课,力求实现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动态平衡。我国服装教育可以以产学研结合、学校与服装企业相互合作的形式展开,借助实践环节增加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机会,切实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从而满足服装产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例如,美国纽约时装学院将学生的职业化教育作为一个重要环节,学校为学生筹建了实践基地,设有针织机、织布小样机等设施,几乎每门课都设置了实践教学环节,学生可以通过丰富的设计练习课程提升动手操作能力。

三、小结

总之,服装教育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完善教学环节,做好与服装企业人才需求的对接,同时,注意总结不足,汲取服装教育发达国家的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服装产业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从而推动我国服装产业的大繁荣、大发展。

参考文献:

服装专业论文范文8

关 键 词 :艺术生 对口生 课程设置 专业能力 岗位技能

一、问题的提出

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类型,兼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双重性。高等职业教育是应用技术教育,它更多强调了能力培养,注重可持续性发展素质的培养,是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一种教育模式。综观20余年来我国高等服装教育的发展历程,虽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和市场需求还有不相适宜的地方。

首先,办学模式与普通高等院校雷同。学习的内容是按学科体系课程的内容编排的,尽管这一体系考虑了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认知的心理顺序,即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表及里,但课程内容却是根据结构庞大而逻辑严密的学科顺序编排的。不仅在宏观内容的编排上,采取了各门分科课程平行展开的方式,而且各分科课程本身,即微观的内容编排也是按学科结构平行展开的。这样对学生来说,学到的知识体系虽然是较完整的,但对所要从事的职业来说,却是不完整的。这就导致许多服装专业毕业生到企业岗位上,虽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但职业能力较差,企业不得不重新进行上岗培训。其次,课程内容与课程设置脱节而造成技能教育的重复,或者是知识和技能教育的“空白”。如何提高培养现有的生源质量,让他们充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成为我们必须面对和着力解决的一个现实课题。

二、课程设置的基础

针对不同的生源制订了不同的教学计划。将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按单元模式设置是教学的一大特色,在教学计划中既强化必需的理论知识基础,又突出实践技能的训练,使二者有机渗透、互为补充。实习及实际训练操作占总学时的60%—70%,并坚持技能训练四年不间断的教学方法。

根据行业岗位知识与结构形式的多样性,可按学分制的形式实施专业教学。在统一修完基础课与专业单元基础课后,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自行选择专业岗位的不同方向。专业岗位方向的设置分为服装款式设计与产品企划、服装工艺设计与企业管理、服装结构设计与营销方向。这样既可充分地挖掘学生不同的专业岗位潜力,又能更大限度地满足行业发展中对不同专业岗位的需求。

三、课程的设置

1.基础能力课程

对口生源学生实行“1+4”学制。入校第一年,首先,重点加强文化基础及相关服装绘画基础教学。例如,大学语文、大学基础英语、计算机基础、素描、色彩及构成等课程。其次,在教学管理上实行对比制,在教学上实行与艺术生先不同而后同的分级教学。对口生在职高的三年中,进行了服装结构制图、服装材料基础、服装缝制工艺等部分初级专业课教学,特别是对服装缝制工艺课进行了相应的技能训练,而素描、色彩、构成等艺术方面的知识比较欠缺,并且文化基础知识也比较薄弱。加强他们基础文化课教学和艺术基础课教学是非常必要的一个环节。

2.基础专业能力课程

艺术生的第一学年、对口生的第二学年,在基础专业能力课程的设置中,为学生构建一个专业基础平台,针对基础专业课进行重点设置。如:设置了素描写生、色彩写生、服装概论、服装材料、服装史论、服装机械原理、服装厂设计的课程,使学生从服装文化、服装市场、服装生产等环节形成一个全面的认识,为专业岗位方向的划分与深入学习,提供了专业能力的基础素质。对口生相对艺术生又增设了专业素描、艺术概论两门课程,艺术生增设了服装技能训练课程。

3.专业岗位技能课程

艺术生的第三学年和第四学年上学期,也是对口生的第四学年和第五学年的上学期,针对专业岗位的培养目标和指导思想,根据服装款式设计与产品企划、服装工艺设计与企业管理、服装结构设计与营销岗位方向,制订专业教学计划,按专业课题组来设置课程。设置了男装款式设计、专题设计、男装结构设计、立体结构设计、衬衫茄克衫的缝制工艺、西装旗袍的缝制工艺、服装CAD、服装电脑设计。根据不同的培养方向,服装设计与产品企划方向增开了影视鉴赏、服装产品设计、形象设计、服装综合设计和视觉传达等课程。

4.专业岗位实践课程

艺术生第四学年上学期,对口生的第五学年上学期,在教学内容上将服装生产一线反馈的信息及时融入课堂中。在各专业方向的课程中,课内实践性教学环节与理论性教学环节的比例基本为7∶3。艺术生第四学年、对口生第五学年的下学期,让学生到企业中进行专业实习,以培养学生对产品设计的表达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合作沟通的能力。通过社会实践,积累必要的实践经验,树立学生的市场观念及创新意识。在专业岗位实践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5.毕业设计的课题项目的实施

毕业设计的课题项目,主要以指导教师根据企业、市场需求来确立。学生按不同的专业岗位方向,选择指导教师,在专业教师的组织指导下,与企业合作开发产品课题项目。课题项目的内容形式,可根据企业品牌的专营方向、定位及要求提供产品设计企划、款式开发、结构板型,或根据企业提供的面料来设计成品,或向企业提供市场所需调研报告。课题项目的开发与实施,真正使学生的设计与市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得到市场的检验。有效地锻炼、提高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和方法完成专业课题的能力。指导教师根据教学要求,集中制定教学考试标准,集体评定等次。

参考文献 :

[1]章建春.对服装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J].职教论坛2002(24):33.

[2]沈美媛,侯凤仙.适应学生个性发展需要 体现以人为本教学原则——上海群益职校专业模块教学实践探索[J]. 职教论坛2003(12):25.

[3]周萍.服装专业教学改革初探[J].河南职技师院学报2003(1):62.

服装专业论文范文9

关键词:职高服装美术课程企业整合路径探究

一、职高服装美术课程介绍

所谓服装美术课程,指的是职业高中服装专业开展的专业课程,该课程与制图课程和工艺课程组成主修课程。从课程名称可以看出,涉及服装领域和美术领域的理论知识,对于学习对象来讲,该课程以培养职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创新水平为最终目的。结合当前服装行业持续发展需要,务必创新课程教学模式,立足就业,确保培养的专业人才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1]。

二、职高服装美术课程教学模式分析

(一)优点

相比以往的教学模式,服装美术课程教学模式不断细化,围绕职高学生学习实际制定多种教学方案,为专业学生个性化培养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基于行业动态发展、就业导向等角度分析,该模式仍存在不足之处。如果服装美术课程教学模式长时间得不到创新,服装美术设计与企业整合效果就会达不到预期要求。下文针对这一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具体阐述,为专业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工作探究有效路径[2]。

(二)不足

首先,教学模式脱离行业发展。服装美术课程包含多方面内容,教师未能结合行业发展需要有侧重地进行知识讲解,不仅加大学生的学习压力,而且学习效果不够显著,长此以往,学生对这一教学模式失去兴趣,为专业教学增加阻力。其次,教学模式脱离教材要求。大多数教师按照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传授理论知识,并凭借主观意识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对教材变动之处不够重视,在实际教学中,各课程间联系不够紧密,最终服装美术设计课程实用性降低,未能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再次,教学模式一成不变。服装美术设计课程具有创新性和动态性,如果教师长时间受应试教育思想影响,专业课程内容及教学方法得不到创新,不仅会限制学生思维,制约学生发展空间,而且不利于培养专业学生审美能力,削弱学生审美积极性,对学生日后就业、持续发展有消极影响[3]。最后,教学模式存在失衡现象。现如今,高职服装美术设计课程以教师为中心组织教学活动,相对来讲,专业学生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并且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得不到满足,对全方面、高素养、高技能设计人才培养起到制约作用。现如今职高服装美术设计教学模式存在优点及不足,要取得职高服装美术设计与企业整合的良好效果,务必全面挖掘该模式优点,针对不足之处及时弥补。下文针对职高服装美术设计与企业整合提出合理化建议,为专业教育人员提供帮助,并在大范围内推广校企合作理念[4]。

三、职高服装美术设计与企业整合的有效策略

(一)明确专业教学方向

职高服装美术设计专业开设的最终目的即为行业发展提供优秀人才,通过传授素描、速写、色彩、绘画技能、基础图案等课程全面培养学生社会思维和创作能力,最终通过绘画作品间接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设计技巧。简言之,职高服装美术设计专业教学工作应以就业为导向,合理确定教学方向,全方面培养学生的设计技能与艺术修养。在教学目标确定的过程中,专业教师应遵循人本理念,着力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确保设计完成的服装作品具有实用性,并更好地为企业提供服务,最终职高学校培养优秀设计人才的过程,即满足新时期服装企业持续发展需要的过程[5]。

(二)动态传递行业动态

大多数职高学生知识储备不够丰富,专业技能及文化素质不高,如果对这类学生引导不当,则其极易产生抵触情绪,并发生辍学行为。为了改变服装美术设计专业教学现状,教师应客观分析职高学校生源现状,并制定有效的教学方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拓展学生的学习思维。职高学生只有发自内心地对服装美术设计行业产生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专业知识,为日后就业做足充分的准备。专业教师应借助互联网平台及多媒体设备动态更新并分享行业发展情况,对学生就业方案调整、学习计划制订起到引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围绕教材内容为学生布置男士衬衫设计学习任务,课前教师全面搜集时尚男士衬衫图片,并以PPT形式呈现。学生了解男士衬衫款式、设计需求后,拥有充足的想象空间,并适当引导学生设计思路,最终设计出满足市场需求、彰显设计理念的服装作品。实时分享行业发展动态,真正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热情,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的学习目标[6]。

(三)提供专业实践机会

首先,运用案例讨论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为师生互动提供机会,案例讨论法的有效运用能够发挥理论知识内化的作用。例如,在教学结构制图时,教师可在课堂中为学生展示新式西裤设计作品,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鼓励组内成员在分析探讨、交流总结的基础上绘出结构图,既锻炼学生的动脑思考能力,又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为设计实践起到基础铺垫作用,然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服装设计工作对设计者创新能力提出较高要求,专业教师应为每位学生制定创新思维培养方案,鼓励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细节,并养成良好的速写习惯,不仅能捕捉设计灵感,还能为服装创新式设计提供丰富素材。课后,专业学生应主动接触艺术作品,以此拓展多元思维,对优秀服装作品设计有正向影响。最后,提供实地演练机会。职高学校应为学生多次组织丰富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完成服装设计任务,确保理论知识与实践良好结合,对学生就业能力、服装设计水平提高有促进意义。专业学生应利用课余时间主动参加服装设计竞赛,对服装设计理念创新、有效弥补服装设计的不足之处有重要意义。此外,职高学校应主动与当地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企业实习机会,通过实地演练循序渐进提高服装设计能力[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