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作风教育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3-17 18:00:45

作风教育论文

作风教育论文范文1

【关键词】军事理论教育;大学生;学风校风;建设;机制

当代大学生是国家国防实力的主要后备力量,是作为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通过军事理论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和倡导国防精神,主要有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尚武精神、奉献精神、团队精神、民族精神等,对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形成和德、智、体、心、法等综合素质的形成发挥重要促进作用。

军事理论教育从树立正确思想政治观念、提高综合素质和重塑行为品质上的功能上来看,能够有效推动高校学风校风建设。研究军事理论教育对加强高校学风校风建设作用的长效机制对策,怎样把军事理论教育和高校学风校风建设相结合,在军事理论教育中促进学风建设,使课堂上接受的军事理论知识内化为大学生的思想品德,调整个人心理活动,发挥综合教育功能,促进高校学风校风的建设,在学风建设中提高国防理论教育的实效性,是本文章探讨的主题。

1 关键词语的界定

1.1 国防理论教育

又称为军事理论教育。国防教育体系结构由军事理论教育、军事技能训练、巩固养成、深化拓展四个部分构成。军事理论教育指国防领域方面的理论在课堂上的教育。

1.2 长效机制

长效机制:长时间内发挥预期功能并保证正常运行的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它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有比较规范、稳定、配套的制度体系;二是,要有推动制度正常运行的组织和个体。

2 军事理论教育提高军事素养的教学实效性策略

长效机制的两个基本条件之一是推动制度正常运行组织和个体。个体指接受军事理论教育的大学生,大学生对军队的向往,对自己母校的期望是推动制度运行的个体动力源。可以从思想上行为上巩固养成一定的军事素养,主要经验和创新有以下几点:

2.1 借鉴军事化管理的经验,建立模拟连排班建制

模拟连排班建制,为军事素质的培养,为继续巩固军事训练的成果,为落实高校校风建设的各种要求,也为分层次分组织贯彻执行命令。

军事理论教育往往采取大班教学。10人模拟一军事班。一教学班模拟四、五个军事班,一个排。一个教学大班约100人模拟一个连队。连长排长班长均由优秀大学生担任,因军事理论教学时间短,学生干部慎重选定后不轻易改变。

模拟连排班建制一旦建立,课堂上首先抓执行力度,主要有组织纪律、文明礼貌等军事行为能力的要求,使“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令行禁止”等、军容、军礼等军事素养树立、养成、巩固,使军队的优良传统、优秀的作风作为综合素质教育在课堂上延伸。高校的校规校纪和各项要求能在执行、效率上得到较好的贯彻。提高了大学生严明的纪律意识,使军事素养在大学生心目中生根,使校风学风得到提升。

2.2 军事理论教学管理融入军队管理元素

教师怎样融入军队的一部分管理元素,按照军事化的部分标准要求学生,改变学生精神面貌,促进高校学风建设做出学科应有的贡献。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摸索的经验主要有:(1)按学号排座听课,课前可唱国歌或军歌,规定听课时手的摆放位子;(2)非正常情况下必须报告和入列,下课时有序走出教室;(3)课堂上学生服装必须符合基本要求;(4)严守时间、服从安排、令行禁止;(5)教师采取正确引导、制度制约、榜样示范、纪律处罚等各种手段以达到严肃课堂学风。

按照部队的组织纪律规范学生,按部队的令行禁止作风、雷厉风行的服从意识来约束学生的行为,以达纪律严明、秩序规范、作风严谨,为高校建设良好的学风校风提供有力保障。

2.3 切实发挥军事理论教学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功能

国防理论教育既是军事科学,又是素质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把综合素质教育寓于大学生的军事理论教育中。(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阐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军事科学的关系,引导大学生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2)强化集体意识、竞争意识。军事上的团体性和对抗性,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强化集体主义精神。对抗性有利于培养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激发竞争意识。(3)改善学风。通过阐明国防责任感与发挥个人聪明才智的关系,激发大学生为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学习的自觉性。(4)激发爱国热情,发扬进取精神。通过国防意识的培育,激发爱国热情,增强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保持对国家所面临外部威胁与挑战的忧患意识,发扬为改善生存环境,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奋斗的进取精神。(5)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把军队中的各种优良品质和朴素作风融入到军事理论教学中去,使学生养成严谨、有序的课堂纪律和良好的行为习惯。(6)培养国防素质。教学中结合军事上的实事热点、军事动态等。在分析中培养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和军事素质。(7)促进高校校风学风建设。举办国防专题活动和国防教育知识竞赛,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国防领域社团活动和课外阅读,并在学科的成绩上给予奖励,调动大学生参与校园精神文化的建设。

2.4 制定军事理论课堂上培养和管理的学科规章制度

军训成果是促进高校学风建设的目标内容之一,怎样使这些成果固化、养成、发展,必须寻求继续目标内容教育的载体和途径,其中军事理论教学就是有效的载体和途径之一。为此,军事理论教育的素质目标、行为目标的培养和军队管理元素应形成学科规章制度,并不断建设完善学科规章制度。

3 建立健全军事理论教育加强高校学风校风建设作用的长效机制

长效机制的基本条件之一是推动制度有效运作的的组织。教师和教研室是实施军事理论教育的基础组织,是推动制度运行的组织动力源。为发挥军事理论教育的综合育人功能和固化学生的优秀行为品质,促进高校学风的建设,必须建立健全教师和教研室管理制度。

3.1 建立教师的培训工作制度,健全军事理论的组织机构

教师是国防理论教育的具体实施教育者和基层组织者,是关键基层人物。军事教研室是教学工作的基层组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着眼点。(1)教师人员编制要有保障。建设一支人员稳固、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对组织机构的完善最为关键的措施,是推进国防教育持续发展建立根基的强有力保障。高校在落实编制体制过程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建立一支教学能力强、整体素质高、专兼职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2)军事理论教师培训和进修工作制度化。军事教师需要具备特殊的教学规律和素质要求,需要不断进行学习培训以提高业务水平。可采取教育有关部门与军事部门联合方式,负责教师的进修和培训工作,也可委托军事院校直接进行培训。(3)实现军事理论教研室的规范管理。军事理论教研室除了具备一般教研室的共性外,根据学科培养目标还应具备自己的个性,主要有用制度来规范教师在教学中融入军事素质教育、国防意识培养、优秀行为品质的养成等,在教学组织上形成一种有计划、分步骤、重过程的学科规定。教研室审查教学计划中是否充分体现了军事素养的培育,对计划执行过程分期定期进行监督检查,以期达到实效。

3.2 建立高校与军队(军校)合作协调的机制

建立高校与军队或军校合作协调的机制,对军事理论教学教研和大学生军事素质的培养提供了军事专业化的保障。(1)建立教学上的合作机制。军队与高校密切配合,共同协商制定教学计划、实施方案,经过教学实践后,完善计划方案,逐渐使之具有规范性、稳定性和约束性,最终形成高校与军队的在教学教研的合作机制。(2)建立教官与教师交流合作机制。教官专业素养强,在军事信息量、军事理论研究方面更加专业化、前沿化。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具有灵活性和针对性。教官与教师交流合作,优劣互补,各自发挥优势合作,对教师融入军队的管理元素和提高军事理论教育实效性大有裨益。(3)定期教学、研究交流机制化。军事院校与高校定期举行教学经验、教学理念、军事动态的交流和科研上研讨,提高教学水平,活跃学术气氛,优化学术风格。有助于高校教师借鉴对方的教学方法,学习他们的学风与军人气质融为一体的风范。(4)依托部队建立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基地。形成高校――部队――学生之间的三维关系来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军事素养。同时,大学生与基层官兵的互动产生同龄人的思想共鸣,达到共同提高的效果,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利益观、集体观、挫折观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3.3 建立学校管理层相应的有效运作的配套制度

建立学校管理层有效运作的制度是保障高校学风建设长效机制所要求的配套制度之一。(1)纳入人才培养模式体系中。军事理论教育主要承担综合素质和优秀行为品质的培养,促进了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目标。高校管理机构应把把军事理论教育纳入到人才培养模式体系中,纳入到学校校风的建设制度体系中,纳入到学院的监督管理中,纳入学科建设中,纳入到教师的教学职责和任务中,创新其培养目标的方法和手段,建立相应的人才培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督促其教育过程中的目标培养。(2)建立层层管理机制。建立层层管理机制是促使国防教育环节对高校的学风的建设取得成效的不可缺少的环节。规范、稳定、配套的制度体系建立后,管理组织机构监督督促制度运作,并贯彻整个执行过程,坚持执行,持之以恒,终见成效。涉及的管理机构主要有军事理论教育室、分管的学院、校保卫处、学生工作处、各团委、教务处、校党委等,各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责中明确涉及国防教育工作职责和具体的分工协作范围。(3)建立物质条件上的保障机制。军事理论教育在综合教育功能上对高校校风学风的良性发展等方面的作用是其他学科和教育无法替代的。应对军事理论教育大力扶持,保障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给予一定的扶持,并建立相应的机制保障落实到基层。

国防理论教育能够有效推动高校学风校风建设的改革和创新,丰富思想政治道德工作的内容,改善高校精神面貌。高校学风建设使军事理论教育工作的内涵更丰富,更加与大学生工作有机地融为一体,落到实处,从而增强军事理论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作风教育论文范文2

关键词:生态德育;特点;策略

“生态化德育”强调以人为本与和谐发展的有机统一,构建和谐的教育生态,实现德育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说,它是一种遵循规律的教育,是一种整体和谐的教育,是一种关怀生命的教育,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教育。

一、建设校园环境,大力营造生态德育氛围

校园是德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载体,

它对学生的德育形成和发展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是构建生态德育不可缺少的环节。

生态校园德育文化的建设要以真实、具体、生动、开放的环境为载体,为师生营造一种人性化、艺术化的德育生态空间,如在校园中设置些供师生休息、读书的设施、场所等。优美的校园文化有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它能在无形中熏陶师生,感染师生,让师生教育行为与校园文化展现和谐之美。在优美的环境中学习,更能让学生感到心旷神怡,进而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在校园布局上要做到科学合理;校园标语要体现“动静结合”的教育理念,既主动交往,又内敛智慧;搞好班级文化,创设本班特色等等。

二、以机制为保障,建立生态德育制度文化

学校德育制度文化作为校园德育文化的内在机制,包括学校的办学理念、方针、规章制度,是维护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校园德育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只有健全规章制度,才能规范教师、学生的行为,才能保证各方面的开展和落实。制度的建立要以师生为出发点,建立为大家的制度,保证学校这个团体健康稳步地发展。因此,加强生态德育制度文化是十分重要的,它是生态德育得以发展的依托。

1.加强对生态德育的领导,确保生态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以校长为领导,以校组织部为调控,以教师为具体实施者,调动每一个校园人参与德育活动,形成人人都是生态德育工作者,

事事处处能育人互动的氛围。

2.切实推进生态德育理论学习,把开展生态德育理论学习作为首要任务

组织教师讨论生态德育理论,剖析生态德育内涵,撰写生态德育工作体会,切实推进生态德育理论的学习。

三、组织生态德育活动,促进学生自我成长

多姿多彩的德育活动是生态教育的重要载体,活动的设计一定要符合自主性、实践性、愉悦性、发展性、教育性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活动的内容也要形式多样,关注思想性与知识性的融合。如,每个月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给不同学段的学生组织不同的教育活动,低年级学生可以开展一些文明礼貌的教育活动,中年级的学生可以以引导转化的方式,进行文明礼貌养成的训练,高年级学生可以通过自我管理的方法,接受中华传统美德的熏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创设活动时要努力与学生兴趣、特长相结合,诱发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充分让学生自主地学,创造条件促进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教育、自我成长。

四、建设生态化德育舆论文化,促进学生感知德育

1.校风建设

校风是校园精神的塑造,是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好的校风对学校成员的心理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因此,校风的建设要有深刻的强制性和感染力。

2.教风建设

教风是教师道德品质、文化知识水平、教育理论、技能等素质的综合表现。因此,学校要为教师创设教育环境,让不同阶段的教师找到自己的突破口,促进每一位教师的发展,从而推动教学管理质量的提高。

3.学风建设

学风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行为习惯等方面的综合体现。因此,学校要对学生学习、生活、行为等进行优质训练,努力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和谐的人。

五、以构建生态德育网络为统领,积极创设和谐环境

生态德育不仅仅要在学校进行,还要紧密联系家庭、社会,共同促进学生的德育发展。

1.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可以组织学生去社区参加活动,同时让社区委员会把学生的活动表现记录到学生的考核中,建立学校―家庭―社区教育一

体化的活动体系。

2.建立家校联系卡,对学生进行跟踪教育

组织家长上德育课,给家长渗透德育理念,集思广益,让家庭教育也融入生态德育教育中,发挥其独特的感染作用和教育功能。

生态德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发展。

因此,在开展生态德育活动时,要做到合理有序地发展,在体验中加深对生态德育的理解,在体验中升华对生态德育的认知,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努力成为“四有”新人。

参考文献:

[1]王兆军.构建校园生态德育观初探[J].中国农村教育,2011(3).

作风教育论文范文3

一、大讨论活动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当人民满意的教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造和谐校园为要求,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不断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为重点,造就一支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执行党的教育方针、让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

二、大讨论活动的重要意义

1.开展师德师风大讨论活动是教师职业特点的内在要求。

师德师风是指教师在从事教学活动中,思想和行为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中华民族素有崇尚师德,倡导师德的优良传统。师德是中华优良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优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教书育人,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而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之灵魂。宋代思想家、教育家胡媛说的好:“治天下之治在人才,成天下之者在教化。”教育者自身的思想品德、个性修养、道德情操都会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教育过程中,都会感染被教育者。叶圣陶说:“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教师既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又是引导受教育者健康成长的灵魂工程师,直接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高素质人才的任务。其综合素质和师德师风建设水平的高低,不仅关系到能否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关系到党和国家教育路线、方针、政策能否贯彻执行,同时还将关系到能否培养出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人才,关系到社会道德风尚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整体水平。

2.开展师德师风大讨论活动是现实社会和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我国现在的主要任务。经济振兴的关键在科技,科技进步的根本在人才,人才培养的基础是教育,而发展教育的主导力量是教师。美国专家指出:在对未来的高科技的挑战中,只有教师才能最终实现我们设计的蓝图。要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努力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呼唤着具有更高素质、更高师德的教师队伍。如何保持自身权威,承担更加丰富的职业角色,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是必不可缺的路径选择。

3.开展师德师风大讨论活动是教育工作者肩负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

教师是自奴隶社会以来与学校共始终的一种古老而永恒的职业。天下不可一日无政教,人类不可一日无教师。在绵延几千年的社会发展历史中,教师是人类科学文化承上启下的桥梁和纽带;是“创造未来人”的“特殊雕塑家”。他肩负着传播文化、传播知识、培养人才的重大使命,为人类文明、社会进步、文化科学发展、人才成长建立了不朽功勋。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言:“教师是克服人类无知和恶习的最活跃、最积极的成员,是过去历史上所有崇高而伟大人物跟新一代人之间的中介人,是那些争取真理和幸福的人神圣遗训的保存者,他感到自己是过去和未来之间的一个活的环节……他的事业,从表面上看来虽然平凡,却是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业。”教师的事业直接关系到个人和祖国、民族的未来,这必然要求教师是德行高尚、学识渊博、时时处处能起表率作用的优秀人物。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学校的教育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它与现代化建设能否顺利进行,与中华民族复兴能否胜利实现都休戚相关。因此,是否具备高尚的师德师风对于一个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来讲至关重要。

三、大讨论活动的目标任务

通过师德师风大讨论,营造一个师德建设的良好氛围。使全体教师深刻认识到:师德师风建设不是一阵风,不是一时的权宜之策,抓好师德师风建设是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建设小康社会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社会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教师职业劳动的特殊性的需要。通过活动,努力实现“四个有所突破”:一是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在增强师德修养的意识上有所突破;二是大力加强师德教育,在把握师德师风的要求上有所突破;三是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在树立教师良好形象的实效上有所突破;四是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在探索师德建设机制的长效性上有所突破。

四、大讨论活动的内容安排

本次师德师风大讨论活动从2010年07月开始,到2010年10月结束,分四个阶段进行。

1.学习动员阶段(07月15日~07月30日)

一是召开师德师风大讨论活动动员大会。明确开展师德师风大讨论活动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工作任务、工作要求、活动安排。二是开展学习培训。由学校提供必要的学习材料,采取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辅导讲座与个人自学等多种形式,组织学书记“8·31”重要讲话精神、抗震救灾英模教师事迹、教育部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三是创设良好氛围。充分利用校务公开栏、宣传橱窗、学校网站、校园广播等阵地将《规范》等文件精神宣传到全体师生,为大讨论活动创设浓郁的学习教育氛围。在学习过程中,每位教职工撰写读书笔记和学习心得各2篇。

2.讨论交流阶段(08月1日~08月15日)

一是对照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认真开展专题讨论,明确新时期师德师风建设的新要求,新内涵。二是对照总书记提出的“四点希望”,明确师德师风建设的目标和任务。三是分析我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现状,明确我校师德师风建设还存在的问题。四是组织调查问卷,征求多方意见,梳理自身存在的不足,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3.整改提高阶段(08月16日~08月30日)

一是个人找准整改重点,制定整改方案;二是明确整改要求,落实整改措施;三是组织开展“我的教育故事”征文活动,营造出争先创优大环境,切实提高整体职业道德素养水平。

4.总结表彰阶段(2010年09月)

一是回顾总结。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交流个人师德师风大讨论活动总结,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二是推优评先。结合年度考核,开展推优评先工作,形成争先创优良好氛围。

五、大讨论活动的工作要求

1.营造活动氛围。成立学校师德师风大讨论活动教育领导小组和师德师风大讨论活动学习小组,制订师德师风大讨论活动计划。9月08日召开全体教职工大会,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开展师德师风大讨论活动的重要意义、内容安排、工作要求,增强开展师德师风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活动中坚持以“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树立终身从教的职业信念和职业责任感”为主线,有效开展教育活动。

2.开展学习培训。采取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辅导讲座与个人自学等多种形式,组织学书记“8·31”重要讲话精神、抗震救灾英模教师事迹、教育部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要求教师努力做到: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

3.丰富活动载体。通过“我的教育故事”征文活动,开展“铸师魂、树师表、正师风、练师能”教育活动。要求教师努力做到:对学生关爱诚心、了解细心、教育耐心、服务热心。

4.收集意见建议。通过家访、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形式,广泛征求家长、学生和社会各界人士意见,并在一定范围内向教职工反馈。要求教师努力做到:有奉献精神、敬业精神和创新精神,有更高的政治思想觉悟、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情操。:

5.制定整改方案。要求每位教职工对照总书记的“四点希望”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努力做到:认真查找存在的主要问题,认真制定整改方案,认真落实整改措施。

作风教育论文范文4

这次全市党风廉政宣传教育联席会,是在学习贯彻中央纪委、省纪委第六次全会精神和全国、全省纪检监察宣传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形势下召开的一次会议,主要是听取有关部门开展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的情况汇报,总结20*年工作,研究部署20*年工作任务。下面,我就去年的工作情况和今年的工作任务谈几点意见:

一、20*年全市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基本情况

20*年,我市党风廉政宣教工作成效明显,被评为全省纪检监察宣传教育工作优秀单位。过去的一年,各地各部门围绕中心,突出重点,开拓创新,坚持对党员干部开展警示教育,面向社会加强正面引导,大力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为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工作,促进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一)《实施纲要》学习贯彻深入扎实

一是开展理论学习。把学习贯彻《实施纲要》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相结合,纳入先进性教育重点学习内容。市委常委会带头组织专题学习,各地各部门将学习贯彻《实施纲要》纳入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和党委中心组学习内容。二是组织开展“两个纲要”知识竞答活动。全市2万多名党员干部参加了《实施纲要》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腐倡廉理论学习纲要》知识竞答,我市被省纪委评为知识竞答活动先进组织单位,11名党员干部分别被中纪委、省纪委评为优秀个人。三是开展专题宣传。在报纸、电视台、电台等新闻媒体开设专栏进行宣传。在《XX日报》刊发了两期《<实施纲要>知识问答》,在XX电视台和电台分别制播了2期《实施纲要》解读专题访谈节目。四是召开学习贯彻《实施纲要》理论研讨会,部分区县和市级部门的负责同志围绕“构建惩防体系”主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并在《XX日报》理论版以《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为题进行了刊发。

(二)反腐倡廉宣传工作成效明显

一是充分发挥党风廉政宣传平台作用。20*年,各级媒体刊发我市党风廉政宣传稿件427篇次,其中:中央级22篇,省级126篇,市级279篇。在《XX日报》刊载廉政公益广告5期,在XX广播电台播出廉政访谈2期,在XX电视台播出反腐倡廉电视专题片12部。二是宣传市纪委开通诉求电话情况。召开了市纪委开通的4444444诉求电话新闻会,在XX日报、晚报等媒体进行了广泛宣传,使诉求电话家喻户哓。三是宣传公车私用暗访及查处情况。去年3月初,两次对公车私用进行暗访、曝光,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大反响,也收到很好的社会效果。

(三)党员干部廉政教育形式多样

一是开展反腐倡廉形势教育。市领导带头到各地各部门讲课,各级党政负责人和纪委领导同志深入基层作形势报告、讲廉政党课,全市参加报告会、听党课的党员干部达1万余人(次)。二是运用先进典型加强正面引导。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通过电视、报纸宣传了2名党员干部勤廉兼优的先进事迹。三是结合反面典型加强警示教育。编印了《榜样与警示》一书,供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各地各部门组织收看了《汉源事件的背后》等专题片。有的单位还组织党员干部到监狱,听服刑人员“现身说法”,收到了良好的警示效果。

(四)廉政文化建设活动特色突出

一是开展特色活动。一些区县结合各自实际,发动群众自编自演了富有乡土特色的廉政文艺节目,在农村巡回演出;举办廉政书画展览、演讲比赛。井研举行了“廉洁教育进校园启动仪式”。犍为、马边举办了大型廉政文艺晚会。市中区、夹江向领导干部家属发出了创“廉洁家庭”倡议书,并签定了“助廉承诺书”。二是创作文化作品。我市组织创作了6首反腐倡廉歌曲参加全省反腐倡廉歌曲评选活动,其中,犍为选送的《天地有正气》荣获四川省反腐倡廉歌曲创作优秀奖。峨眉收集整理廉政古文经典、佳话,用白话文编写了《系列廉政古文经典故事集》,作为党员干部的廉政读本。三是制作廉政公益广告。全市各地各部门制作的廉政公益广告、廉政标语达1500多幅。犍为把廉政警句张贴在人力三轮车和矿泉水桶上,形成了移动的“活广告”,这些做法都非常有特色。

(五)党风廉政“大宣教”格局进一步完善

去年,我们召开了全市党风廉政宣传教育联席会议,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联合下发了《20*年全市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要点》及《工作任务分工表》,对全年的宣教工作进行了分工部署;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廉政文化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活动的实施意见》,指导和推动全市廉政文化活动开展。各地各部门按照各自分工,认真履职,圆满完成了目标任务。市纪委和市委宣传部联合组织了“全市党风廉政建设好新闻”评选活动,对获奖的16篇党风廉政建设好新闻进行了通报表彰和奖励。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如: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发展还不平衡,有的领导对宣教工作重视不够,开展工作办法少、点子不多、创新不够等等。这些都有待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加以解决。

二、20*年党风廉政宣传教育的工作要点

今年,根据中央纪委、省纪委、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的有关精神,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明确了今年全市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任务,作出了分工,形成了文件,已下发到各单位。各级各部门要深刻认识到宣传教育在反腐倡廉中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加强对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的领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推动我市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在此,我强调一下今年需要抓的几项主要工作:

(一)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宣传工作

一要认真传达贯彻中央纪委、省纪委第六次全会精神,着力宣传反腐倡廉的重要举措和实际成效。二要切实抓好的学习贯彻,始终把学习好、遵守好、贯彻好、维护好作为一项重大任务抓紧抓好,形成学习、宣传、研讨和贯彻的热潮。三要深入学习宣传《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和省委《贯彻<实施纲要>的意见》,组织开展贯彻落实《实施纲要》经验交流和理论研讨活动。四要加强对反腐倡廉重点工作的宣传,及时报道治理商业贿赂、整顿矿业秩序、整治教育乱收费等专项工作的举措和阶段性成果,做好“阳光热线”的宣传和跟踪报道工作。

(二)继续加强党风廉政教育工作

一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把“八荣八耻”作为党员干部思想教育的主要内容,广泛开展“知荣辱、树新风”的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党员干部自觉践行荣辱观。二要加强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教育。把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党委(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统一部署安排,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政绩观,慎用权,用好权,自觉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三要加强正反典型教育。充分运用先进典型进行示范教育;通过剖析、通报典型案例,摄制电教片,选编案例读本,开展警示教育。把观看警示教育片作为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的重要内容。四要加强舆论监督。积极发挥新闻舆论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监督作用,加大监督力度,特别要加强对违纪违法行为、损害群众利益行为的监督,进一步提高舆论监督水平,增强舆论监督的效果。五要加强党员干部培训工作。把反腐倡廉教育纳入公务员培训计划,充分发挥党校等干部培训机构的主阵地作用,提高反腐倡廉教育的质量;把廉政内容纳入党政干部任职资格考试,加强对新提拔干部、后备干部的廉政教育。进一步加强对学校、党校教师和新闻从业人员的引导,共同搞好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六要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制度建设。要结合实际,制定反腐倡廉教育工作的具体方案。各级党政主要领导今年至少要讲一次关于遵守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和组织人事纪律的党课。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今年至少要安排一次反腐倡廉的方针、政策及理论专题学习。

(三)深入推进廉政文化建设

一要以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要内容开展廉政文化“五进”活动。充分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职能作用,把廉政文化建设与社会公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家庭美德教育结合起来,与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结合起来,与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结合起来,开展群众喜闻乐见、易于参与的活动,形成倡廉、促廉、助廉的良好社会风尚。二要认真组织反腐倡廉优秀歌曲的传唱。通过举办歌咏比赛、文艺晚会和在电台、电视台循环播放等多种形式,唱响反腐倡廉歌曲,扩大宣传面,弘扬主旋律。三要新创一批廉政文化作品,用诗歌、书画、曲艺等艺术形式表现廉政理念,融入群众生活,要富有文化内涵,体现地方特色。

(四)不断完善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协调机制

一要继续完善“大宣教”格局。把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纳入宣传思想工作的总体部署。各级纪委、宣传、组织部门密切配合,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不断增强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的合力。二要完善新闻通气和新闻制度。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严守宣传纪律,认真执行《关于规范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报道工作的规定》,在加强宣传实效的同时,保证政治和社会效果。三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继续办好在XX日报、晚报、电视台、电台等媒体开设的反腐倡廉宣传专栏。推出一批优秀的新闻稿和电教片,参加中纪委组织的“十佳新闻”和“卫士奖”评选活动。年底,市纪委、市委宣传部将继续开展全市党风廉政建设好新闻评选活动。四要完善宣教考核激励机制。把宣教工作纳入各地各部门党风廉政责任制总体工作目标考核,充分发挥反腐倡廉宣教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今年,市纪委专门针对宣教工作制定了一个目标管理考核标准,已经通过党政网发到各区县和部门,希望严格参照执行,确保宣教工作质量。

(五)努力创新宣传教育形式和手段

作风教育论文范文5

为进一步推进廉政文化进学校工作,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营造“崇尚廉洁”、“以廉为荣”的社会风尚和廉政文化氛围,着力打造廉政文化建设精品亮点工程,不断扩大廉政文化示范点创建活动成果,经研究,决定开展“清风校园”创建活动。现就创建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廉洁自律为主题,以多种主题活动为载体,以促进学校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教师廉洁从教、学生敬廉崇洁为重点,使廉政文化进校园、进课堂,增强党风廉政教育的感染力和渗透力,增强全体师生的反腐倡廉意识,为实现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进一步好转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工作重点

(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为主渠道,不断融入廉洁教育的内容,积极开展廉洁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将廉政文化教育列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计划;在教案中反映廉洁教育内容;在班会、组织生活会中融入廉洁教育内容等。

(二)进一步优化廉政文化教育宣传环境。如在校园内设立以廉政警句为主要内容的宣传牌、警示板;开展“廉洁教育专题讲座”;通过校园广播定期播放廉政教育报道;通过校园网廉政教育信息等。

(三)将廉政文化教育活动与干部廉政教育、师德师风建设和学生诚信教育结合起来。在学校领导干部中要以党风廉政教育为重点,培养廉洁高效、公道正派的机关作风,增强廉洁从政意识,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形象。在广大教师中开展以廉洁从教、敬业爱岗、诚信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教育活动,如签订“廉洁从教”责任书等;在学生中广泛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四)挖掘和发挥各校自身的优势和特长,确定创建主题,如开展以“诚信”、“感恩”、“节俭”、“诚实”等为主题的课题研究;创新教育载体和方式方法,培育和提升廉政文化品牌。

(五)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强化重点环节工作。强化各项规章制度建设,尤其是要加强对学校的组织人事、教学科研、财务管理、招生入学、后勤服务、物资设备采购和招投标等各个领域和环节的廉政文化宣传和教育,促其严格管理、依法依规办事。

三、创建方法

(一)“清风校园”创建活动实行一年一评制,年初由各学校自行申报创建意向并提出一年创建活动方案,并由市教育局纪委组织资格审核。

(二)年末由市纪委、市教育局根据《*市“清风校园”创建活动评选标准》(见附件),结合申报学校实际工作成效,每年评定2-3所学校为“*市‘清风校园’示范学校”,并给予表彰。

(三)为顺利开展创建活动,2009年度第一批示范点创建学校为*镇第一小学、*镇第一小学、*镇第八小学、*市育英学校、*附属小学、*镇第七小学、*镇中心小学等七所学校,将于年底根据评选标准进行评定。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各相关部门和学校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对党员干部、教师和学生开展廉政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开展“清风校园”创建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抓实抓好。市教育局纪委承担“清风校园”创建的日常性工作。

作风教育论文范文6

    论文摘要: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高校青年体育教师教学艺术风格形成进行探讨、分析.高校体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高校青年体育教师则是承接大学生、体育教育与高等教育的中间力量.影响高校青年体育教师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主要有主观和客观两大因素.而高校青年体育教师教学艺术风格形成需要经历:“模仿性教学—独立性教学—创造性教学—形成教学艺术风格性教学”四个逐步递进的阶段.

1前言

    体育教学艺术是高度个性化的,是通过教师个人的教学行为体现出来的,尊重教学艺术的个性,实质上是对教师独特劳动的尊重体育教学艺术风格是教师在一定的体育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下,在长期的体育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独具个性的教学思想、教学技能技巧和教学风度的稳定表现。体育教学艺术风格具有独特性、稳定性、发展性等特点体育教师的教学艺术风格是体育教学理论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体育教师教学风格的构成因素及各因素的特点不仅仅对教师自身教学活动有重要影响,而且对所教授的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m青年体育教师对高校体育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探讨高校青年体育教师教学艺术风格具有重要意义.

2高校青年体育教师的特点

2.1高校青年体育教师优势明显

    目前进人普通高校聘任体育教师的绝大多是各个体育院、系应届毕业硕士研究生,他们的优势、特点非常明显.具体表现在:(1)年轻(25-28岁);干工作充满热情;对领导分配的工作任务能坚决执行,并设法完成;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的能力强;(2)具有少量的教学经历.在通过本科阶段的教育实习,以及研究生期间的教研活动,使这批青年教师对实际教学具有相关阅历和认识;(3)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由于在硕士研究生期间,科研能力得到了系统的培养,而且有相当部分学生有协作导师完成省级课程、甚至部级课题的经历.(4)专业技术和专业理论知识处于最佳状态.由于受到扩招后的就业压力,在对相关专业的理论进行更深人学习的同时,他们还要坚持技术训练,以求面试时使用.

2.2高校青年体育教师不足突出

2.2.1独立教学经验相对不足

    高校青年教师成长历程往往比较顺利,经过大学教育或研究生教育走上工作岗位,从一个校门走进另一个校门,虽然各方面素质都比较高,但多数没有经过上岗培训,对教学法、心理学知识了解不够.虽然有本科阶段的教学实习与研究生阶段的助教活动,但这些都是在相关指导教师和导师的协助下完成的,真正意义上的独立进行教学几乎没有.当真正独立面对教学对象、或者一些教学事件时,会举措不定.

2.2.2独立进行科研历练相对缺乏

    高校青年体育教师求学过程中,常年将精力集中在体育专项技术练习,以及教学、训练理论深人学习上,导致其他文化知识的欠缺,也使得体育教师大多数科研能力较弱.在本科学历比例偏大的体育教学部门,青年体育教师整体科研水平都会偏低,因为体育本科教育中,是以技能培养为主,而科研能没能得到系统训练,部分硕士学历的青年体育教师,求学期间不同程度的参与过科研,但那些大部分是协助的角色,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科研体育教研活动都要经过一个“理论—实践—理论”的过程.传统型的体育教师中大量存在着重实践经验而轻理论指导的倾向,这种倾向影响和制约着体育教师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2.2.3“但求无过”心态,易随波逐流

    高校青年体育教师常年将精力集中在体育专项技术的学习、教学、训练上,导致其他文化知识的欠缺,同时也形成了简单、直接的处事习惯在处理除专项技术问题之外的许多情况下,特别是在有些争议的事件上,青年体育教师多变现出随波逐流.随波逐流思想追求“但求无过”,大大遏制了青年体育教师的创新能力.

2.3高校青年体育教师教学艺术风格形成的影响因素

    一名青年体育教师只有经过较长时间艰苦的教学艺术实践,才能逐步走向成熟,形成自己的教学艺术风格.其成因可概括为两个方面: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

2.3.1主观方面因素

    主观因素,主要包括教师的文化素养、心理品质及在教学艺术上的追求精神.其中,教师的主观追求是形成体育教学艺术风格最为活跃的因素,它带动着其他因素进人积极的教学艺术的创造活动过程中.市场经济大环境影响下,青年体育教想要尽快、尽短期内形成自己的教学艺术风格,就必须在体育教育实践中努力培养自己成为敬业爱岗、以身作则、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好教师,而且要在观念层面上确立合乎时代要求的文化价值取向,需要青年体育教师在主观上为自己营造一个积极进取的成才氛围.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必须具有乐教爱生的崇高品德,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人格境界.通过孜孜不倦的学习,逐渐完善自己的教学风格,锲而不舍,以崇高的人格影响学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既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学艺术风格形成的出发点。

    科研的过程,也是青年体育教师教学艺术形成不可或缺的重要过程.青年体育教师应具有客观辩证的认识观、正确的价值观、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及体育教育事业的敬业精神,而这一切都能通过科研活动表现出来.科研的过程还是磨炼意志的过程,更是创新的过程以科研促进青年体育教师的学习动力,通过不断勤奋学习更新体育教育观念,从而为自身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2.3.2客观方面因素

    客观因素,主要包括时代要求、体育教学内容和学生状态等,这些对体育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具有一定制约作用.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人,高校体育教育发生了很大变化,突出表现在办学思想上由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高校体育教育目标日趋多元化,学生对体育的需求亦日趋多元化高等体育教育的转轨客观上要求青年体育教师坚定为素质教育服务的方向.高等教师市场化机制不断渗透,高校教师流动的增加,职业竞争也随着增加,要求青年体育教师要在尽饮.尽短的时间里形成个人的教学艺术风格.

3高校青年孜学艺术风格的形成过程

3.1模仿性教学阶段

    作为青年体育教师,对自己的每一节课的教学行为都要进行积极的反思.青年体育教师开始教学时,一般是模仿套用别人的教学方法、语言等教学经验.该阶段突出的特点是,模仿成分多,创造性成分很少.这一阶段在研究生学习的助教助研过程中已经基本完成,而且大部分是继承所在学校及导师的特点.

3.2独立性教学阶段

    青年教师从毕业到走上自己的教师岗位后,即开始独立教学,独立面对教学对象.这一阶段基本上摆脱了模仿的束缚,能够独立地完成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如备课、上课、课外体育指导等,能够将别人成功的经验通过吸收消化变成自己的东西,并开始意识到创造适合自己的教学艺术风格.这一阶段是运用所学技术、理论知识进行独立思考,是运量创新教学的前奏,在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3.3创造性教学阶段

    创新教学不是标新立异,也不是异想天开,而是在总结大量的独立教学实践经验,合理运用体育教学理论,达到质的飞跃.在该阶段青年体育教师成为教学艺术的自觉追求者,其创造性在教学中不断表现出来,突出表现在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效果的优化、教学效率的提高上.青年体育教师这种独立创造性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出现,并逐渐呈现稳定状态时,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就进人一个崭新的高度.

3.4形成独特的体育教学艺术风格阶段

    经历了“模拟性教学”、“独立性教学”、“创造性教学”三个阶段不懈努力后,青年体育教师教学艺术风格已基本成形.在本一阶段,独特教学艺术风格形成阶段,更多是完善部分教学细节娜经过这一阶段后,青年体育教师教师将成为体育教学艺术的创造者,教学艺术风格在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上都有独特的稳定表现,教学带上了浓厚的个性色彩,教学内容和形式完美地结合起来,成为真正在体育教学艺术、乃至灵魂创造者.至此,该教师体育教学艺术风格走上成熟,教学和艺术浑然一体.

4高校青年体育教师教学艺术风格形成的重要性

    高校青年体育教师肩负着向下一代大学生传递体育文化,包括体育卫生保健知识,体育锻炼方法、技能的重任.因此,青年体育教师除了不断扩展知识面,提高专业水平之外,还要努力钻研体育教育临界学科(体育教学心理学、体育美学、运动生理学等),能够熟练地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电化教学技术、cai多媒体技术等),熟练掌握教育科学研究基本理论和方法,尽快、尽早的形成自己的教学艺术风格,为未来的体育教育事业加砖添瓦

5建议

5.1青年体育教师要勇于创新

    体育教育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二者都是在创造中完成的.在教学实践中,青年教师要大胆创新,要敢于对传统的、陈旧的、不与时俱进的事物进行完善和取缔.在学校体育结构、内容、方法、形式等方面探索最优化的教育和教学方式,灵活地、创造性地应用学校体育科学理论,打造自身体育教学艺术风格.

作风教育论文范文7

一、组织领导

为实质性推进廉政文化建设附诸实施,决定成立领导组:

组长:党委书记、总经理

副组长:纪委书记

成员:纪检监察部门、组织人事、宣传、工会、团委等相关人员

二、实施方案

1、切实加强党风廉政教育。要以党员干部为重点,以艰苦奋斗、廉洁从业为主题,进行理想信念和思想道德教育、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党纪条规和国家法律法规教育。加强示范教育,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引导作用。深化警示教育,不断强化腐败风险意识。要把党风廉政教育作为各级干部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定期安排专题学习,要把党风廉政教育纳入各单位的学习计划。同时,对领导干部家属、单位财务人员、企业法人开展各种形式的廉洁教育活动。要进一步提高教育的文化含量,创新教育载体,改进教育方法,深化教育效果。通过教育,使廉政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道德修养、自觉行动和生活方式。

2、积极开展廉政文化活动。充分运用干部职工喜闻乐见的多种文化样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廉政文化活动,吸引干部群众踊跃参与,使干部职工在愉悦、轻松的气氛中接受廉政文化的熏陶。要利用图书、书画比赛、摄影比赛、演讲比赛、读书活动、辅导讲座等形式,不断丰富廉政文化活动内容,使群众文化与高雅文化相得益彰。

3、大力创新廉政文化建设。依托集团公司现实生活素材,积极为繁荣廉政文化献计出力。积极举办各类廉政文化赛事,不断扩大廉政文化的影响力。

4、努力拓展廉政文化阵地。充分利用廉政文化阵地建设。在报纸、橱窗、专栏,增强反腐倡廉宣传的声势和效果。建立一批廉政文化阵地。注重个性特色,通过建立廉政文化园地、设置“清风书角”、建设廉政公益广告等多种形式,努力扩大廉政文化阵地。

作风教育论文范文8

关键词:公职人员;继续教育参与行为;影响因素

一、引言

公职人员继续教育是一种学习形式,即对从事立法、行政、司法、监察等公职事务人员的知识、技能进行的拓展与提升。针对公职人员在职学习的特性,借助互联网资源优势对其开展教育培训,已成为现代公职人员继续教育的最佳选择。近年来,我国公职人员继续教育的学术研究虽在不断深化,但大部分学者主要偏向于关注教育培训工作而非被培训主体。如郑学益等(2007)针对目前公职人员教育培训工作现状提出创新工作思路、拓宽培训模式、提高培训效益三点优化举措[1];徐汇(2012)根据当前教育培训的发展趋势构建了公职人员继续教育的模式与框架,并指出公职人员继续教育过程中存在的若干问题[2];赵君香(2011)通过对1999~2010年中国知网102篇相关论文的系统梳理,归纳出了公职人员远程教育培训中取得的成果[3]。本文重点解决的问题是公职人员继续教育参与行为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为后续公职人员教育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培训质量、效益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

二、理论基础分析

(一)激励理论

自20世纪以来,国内外学者根据自身的研究领域和实践经验纷纷提出多种激励理论(Incentivetheo⁃ry),其中过程激励理论分支的期望理论是行为分析的必要基础。北美行为与心理学家维克托•弗鲁姆指出,一个人对设定目标的把握性越高,达成目标的可能性越大,激发行为的动力也就越大,这种目标与需求间的关系用公式表示为:M=∑V×E,其中M为激发动力(调动人主动参与活动或事件的强度),V为效价(对达到目标后预期价值的评估),E为期望值(判断自身完成目标的概率)。该公式表明,人们在参与行为前的预期目标效价与期望值呈负相关。该理论为公职人员继续教育参与过程中的目标定位奠定了理论基础。首先,若教育培训内容与培训参与者工作拥有较高契合度,便能有效达成公职人员对继续教育的期望值,从而调动公职人员继续教育参与的积极性;其次,合适的激励资源能促使公职人员自主需求和归属需求的满足,并激发其对继续教育的参与行为。

(二)认知评价理论

认知评价理论(CognitiveEvaluationTheory)由德西和莱恩提出,即人对外在事物的评判,是认知派强调多种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目前行为心理学研究的热点内容。该理论强调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的辅助关系,并更加强调外在社会环境因素不仅能满足人的内在需求,而且能最大限度激发人们参与的积极性[4]。基于该理论,公职人员在继续教育培训过程中与其他参与人员及培训教师进行信息互动时,当期望值和自我需求得到满足,更促使公职人员对继续教育产生信任,以此来驱动其参与行为[5]。信任这一主观因素在价值认知、不同需求与公职人员继续教育参与行为之间发挥中介作用。目前,我国公职人员继续教育参与行为的外在影响因素(如考核、奖惩、培训条件等)对公职人员的内在动力存在一定程度的削弱作用,若要加强公职人员继续教育参与行为的内在动力,则需借助认知评价理论来充分加强公职人员对继续教育的信任度。

(三)整合型技术采纳与使用模型

整合型技术采纳与使用模型(UnifiedTheoryofAcceptanceandUseofTechnology,UTAUT)是Ven⁃katesh等人归纳了创新扩散论(IDT)、理理论(TRA)、技术接受和计划行为结合模型(C-TAM-TPB)等8个模型中的多个指标变量的基础上提出的综合性评价策略,它具有4个核心要素:绩效期望、努力期望、社会影响、便利条件。诸多学者倾向于以UTAUT模型或UTAUT模型与其他理论基础相结合来共同探讨人们参与行为。例如,高婷等人通过对UTAUT模型核心4要素分析,认为4者均影响人们对手机图书的采纳动机[6];文鹏等人将UTAUT模型、感知风险理论、媒介丰富度理论结合,认为接受行为、风险感知、内容效度均影响微信用户使用行为[7]。虽然UTAUT模型为多学科特征(经济学、传播学、心理学、教育学、信息统计学等)的集合体,但很少有学者借助UTAUT模型对公职人员继续教育参与行为进行研究。为此,本文结合公职人员继续教育的特点,拟以风险感知、便利条件分别为探究公职人员参与继续教育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之一。

三、研究模型与假设

(一)研究模型

本文将公职人员对参与继续教育的影响因素归纳为公职人员特征、公职人员对继续教育的内在需求和便利条件。而期望值和自主需求在以往研究中均有提及,是影响公职人员参与继续教育的重要因素。基于激励理论和认知评价理论,认为期望值、自主需求、归属需求、信任均影响公职人员参与继续教育。因此,本文构建了一个公职人员继续教育参与行为影响因素的概念模型(见图1),该模型包括7个变量:期望值、自主需求、归属需求、风险感知、便利条件、继续教育信任、参与继续教育.

(二)研究假设

期望值是指公职人员对参与继续教育能否实现预期目标的主观判断[8]。研究表明,期望值与公职人员对继续教育信任的建立有关,如郑奕耀等(2013)认为公职人员对数字化教育的期望值与公职人员数字化教育信任、是否参与数字化教育存在显著影响[9]。对于继续教育培训机构来说,为公职人员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一方面能提高公职人员的学习质量和能力,另一方面也能提升公职人员对继续教育的信任度,以此提高他们参与继续教育的概率。故本文提出假设1、假设2。H1:期望值与公职人员对继续教育信任间存在正向影响;H2:期望值与公职人员参与继续教育间存在正向影响。自主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公职人员出于自身目标而选择参与继续教育[10],类似于自我决定理论中的内在动机行为调节[11]。由于自主需求与公职人员自身的兴趣和价值倾向有关,所以自主需求对继续教育信任和继续教育的参与概率有显著影响。相对于高等教育,继续教育仍处于探索改进阶段,继续教育培训服务、网络教育基础设施以及师资质量还不够完善,公职人员对继续教育的信任度不高。故本文提出假设3。H3:自主需求与公职人员对继续教育信任间存在正向影响。归属需求是指公职人员参与继续教育过程中期望被学员或团体认可和接纳[12]。公职人员继续教育的归属需求主要受精神和物质两方面影响,是一个多层次、多向度、渐进互动的过程。如果公职人员对继续教育缺乏归属感并且对参与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不高,便会影响对继续教育的信任。故本文提出假设4。H4:归属需求与公职人员对继续教育信任间存在正向影响。风险感知是指公职人员受以往参与人员的影响,在做出参与行为前对可能出现的一切负面影响的自我认知。风险感知包含多个要素,如事件风险、心理风险、经济风险等,这些要素对公职人员继续教育参与行为产生重要影响[13]。一般而言,公职人员参与继续教育前对培训机构的服务质量和知名度要求很高。如果在继续教育培训的过程中因服务质量问题或培训后没有信守对学员的承诺,将会大大降低公职人员对继续教育的信任,并直接影响公职人员继续教育的参与行为。故本文提出假设5、假设6。H5:风险感知与公职人员对继续教育信任间存在负向影响;H6:风险感知与公职人员参与继续教育间存在负向影响。便利条件是指公职人员参与继续教育过程中所需的基础设施和各种环境及教育内容完备程度的感知,类似于风险感知行为的控制[14]便利条件对继续教育信任和公职人员参与行为具有重要影响,进行继续教育是提升公职人员工作技能、开阔视野的一项教育活动,而公职人员对教育基础设施的完善度、知识内容的实用度等可能存在质疑。若公职人员对便利条件不满意,公职人员将不会信任继续教育,更不会参与继续教育。故本文提出假设7、假设8。H7:便利条件与公职人员对继续教育信任间存在正向影响;H8:便利条件与公职人员参与继续教育间存在正向影响。另外,诸多学者认为公职人员对继续教育信任与其参与行为之间具有正向关系,公职人员对继续教育信任度越高,参与继续教育的概率也就越大。故本文提出假设9。H9:公职人员对继续教育信任与其参与行为间存在正向影响。

四、研究过程分析

(一)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问卷调研法来获悉我国公职人员继续教育的参与意愿程度,问卷量表的设计主要基于激励理论、认知评价理论、整合型技术采纳与使用模型,选取5级李克特量表,从1(非常同意)到5(非常不同意)测量各个测度指标。为确保问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本文选取了50位参与过继续教育的公职人员对问卷做出前测,结合几位培训教师的意见,对问卷量表进行修正。最终研究变量及测度指标、文献来源见表1所列。问卷分别选取线上(40%)线下(60%)同时发放的形式,线下主要面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MPA班级学员(调研的学员须为公职人员)发放,线上通过E-mail、QQ、网络链接等形式向政府、教育机构、国企事业单位等人员(须具有继续教育的经历)以滚雪球式发放。本次共发放300份问卷,最终回收276份问卷,剔除32份无效问卷,共计244份有效问卷,有效率达81.33%通过对获取有效样本的基本特征进行宏观整合,得到被调查公职人员继续教育的5大普适性特征:①公职人员在性别上,男性占比高于女性45.90%,可见目前我国公职人员中以男性为主;②在被调查者中以中青年为主,31~50岁人员占总体样本的57.79%,这与我国教育体制、公职人员选拔任用条例有关;③被调查的教育程度大部分在本科及以上学历,说明我国对公职人员的知识结构水平较高;④其工作时间16~20年占总体样本的24.18%,21~25年占总体样本18.03%,26~30年占总体样本19.26,很明显与被调查人员年龄结构相吻合,说明样本数据具有一定客观性;⑤在职务身份上以管理和推广为主,占55.74%。

(二)信度、效度检测

在对公职人员继续教育参与行为的实证分析之前,本文借助SPSS19.0对各变量Cronbach’sα系数及因子载荷值进行运算(见表2)。结果显示,公职人员继续教育的自主需求、归属需求、便利条件3个变量的Cronbach’sα系数均在0.8以上,公职人员继续教育的期望值、风险感知、继续教育信任、参与继续教育4个变量的Cronbach’sα系数虽略小于0.8,但也处于可接受的范围内;各测度指标的因子载荷值除AR2为0.687,其余测度指标因子载荷值均大于0.7。另,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显示,各变量的平均方差抽取(AVE)均在0.6以上,复合效度(CR)均在0.7以上。综上可见,问卷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三)研究假设验证

本文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软件Amos17.0对公职人员继续教育参与行为研究模型进行假设验证。由表3可知,x2/df值=2.140,GFI值=0.927,NFI值=0.945,CFI值=0.911,RMSEA值=0.076,均达到模型可适配范围,说明该模型具有很好的拟合度。从图2中可发现,除H4外,其他假设均得到支持,期望值、自主需求、风险感知、外在条件4个变量均显著影响公职人员对继续教育的信任,期望值、外在条件、继续教育信任3个变量也均显著影响公职人员参与继续教育,且显著性概率值在0.05以下,尤其继续教育的作用系数(0.65***)相对较大,表明公职人员若对继续教育不信任将会直接影响其继续教育的参与行为。而H4没有得到验证,主要是由于大部分公职人员参与继续教育是为了职位晋升或工作单位的硬性需求,对继续教育内容并不太关心,故归属需求因素不会显著影响公职人员继续教育参与行为。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结论

本文基于激励理论、认知评价理论及UTAUT理论,建立了公职人员继续教育参与行为的研究模型,探讨了不同公职人员参与继续教育的价值倾向。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公职人员继续教育参与行为受期望值、自主需求、风险感知、外在条件、继续教育信任5个变量影响,其中受期望值、外在条件、继续教育信任3个变量影响较为显著。本文主要贡献在于改变了以往学者对公职人员继续教育参与行为的主观评价,创新性的采用量化的研究方法来客观论证公职人员继续教育参与行为各影响因素间的关系。归属需求对公职人员继续教育参与行为的影响不显著的现象,充分说明了公职人员继续教育的特殊性。而在普通高等教育的情景中,归属需求变量对用户参与行为具有显著影响。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基于我国公职人员参与的大部分活动是由所在部门或特定机构发起并组织实施,对于公职人员来说参与继续教育可能是一项任务或者是职位晋升的敲门砖,存在一定的被强制性。

(二)政策建议

作风教育论文范文9

关键词 党建 教学 学校 发展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绕教学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教学,培养具有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一代新人。发挥党建工作的思想优势和组织优势,处理好党建与育人的关系,把育人贯穿于学校党建工作的始终,努力做到“管理育入、教书育人、服务育人”,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培养具有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党建工作服务于学校中心工作的有效策略

(1)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与学校的办学方向相结合。党建为学校中心工作创设良好的政治舆论氛围,党支部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积极宣传和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支委会每学期听取和审议学校工作计划,监督学校认真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对学校教学和行政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支持学校行政管理机构和行政负责人依法治校,监督广大教师依法执教,保证学校办学理念、办学思想、办学方向、办学特色和办学策略等诸方面应该符合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2)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与学校创先争优活动相结合。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体现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上。党支部积极参与学校开展的评选优秀党员、优秀教师、模范班主任、师德标兵、教改能手、教科研先进个人、优秀年级组、优秀教研组、优秀班集体、学生喜欢的教师、各种星级评选和各种业务练兵比赛等活动。让广大党员积极主动投身于教育教学改革中,在师德规范、课堂教学、教书育人等等日常工作中勇挑重担,并且工作结果要比一般教师更好,做家长满意、学生爱戴、教师拥护的模范党员教师。

(3)党的思想政治建设与学校德育工作相结合。党支部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广大党员师生的头脑,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支部加强理论学习,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谋划学校科学发展的思路,促进学校科学发展的措施、促进学校科学发展的本领,通过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学校发展环境,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在校园内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活动,通过系列活动提升广大师生的文明素养和道德情操。

(4)党员队伍建设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结合。学校重视教师的培训工作,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远程网络教育资源优势,加大培训力度,切实提高广大教师的理论素养。近几年先后选派20多名教师赴洋思中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都江堰等地培训学习,同时安排所有党员教师参加远程国培,提升党员教师引领示范作用。通过学习提升广大教师的专业技能,提升课堂教学实效。党支部非常注重党员的思想素质建设和业务水平提升,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他们参加各种形式的专业培训,切实加强党员的师德修养和教学业务能力培训,使党员成为教学业务骨干和学科带头人。

(5)党风廉政建设、教育行风建设和树立良好的校风、师风、教风和学风相结合。一所好的学校必然有良好的校风,好校风是构建和谐校园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校风涵盖了学校领导和管理人员的作风、党风、师风、教风以及学风,只有良好师风、学风、教风做支撑,只有党风廉政做指导,才能形成良好的教育行风。今年年初,学校与每位教师签订了《廉洁从教承诺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控辍保学责任书》、《行风建设责任书》,给教师明确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如何做;今年5月学校,开展了“校风、师风、教风和学风”征集活动,请广大师生共同参与提炼校风、师风、教风和学风,让广大教师成为校风、师风、教风和学风的践行者和引领者。把行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廉政文化进校园等工作与学校师风建设、教风建设、学风建设结合起来,使学校的行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等工作更具有行业特点、时代特点。

(6)党的精神文明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文化育人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特征,因为文化的熏陶是潜移默化的,是“润物细无声”的。精神文明建设是党建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程度来讲,抓校园精神文明精神建设就是抓校园文化建设,因此学校在部署校园文化活动时要和党组织安排精神文明精神的相关工作结合起来,精神文明建设与校园文化精神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相得益彰。党支部牵头制定了《惠农中学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把校园文化建设融入学校精神文明建设。

2党建工作促进了学校和谐发展,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1)党建工作促进了学校的发展。加强学校党建工作,是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迫切需要,是维护学校稳定,促进学校发展、构建和谐校园的根本保障,是牢牢把握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关键所在,是培养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措施。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党的建设总体部署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党管教育、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切实加强学校党组织建设。

(2)党建研究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我们从实际出发,将教育科研的着力点定位于三个方面:定位于改革、改善学校的中心工作――教育教学上;定位于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上;定位于促进教师的成长上。通过广泛而持久的教育科研活动,增强教师的自我发展能力,转变观念,成为科研型、学者型的教师。教师们针对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主题研究。本学期我们研究的主题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以“研究教材”为突破口,以提高教学质量为落脚点。分两轮进行教学评优研讨活动。第一轮由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代表先作“示范课”,课后进行反思、研讨;第二轮再由青年教师登台执教。课后分语文、数学、科任三组进行研讨。这种分层次的教学研讨,使老师们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研讨的效果非常好。

3围绕教学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教学

学校党建以教育教学为中心开展工作,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学风的需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学校全面发展的需要,更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规律的需要。以教育教学为中心,开展好学校党建工作,使二者相得益彰,齐头并进。

党建工作就要发挥党建工作思想优势和组织优势,处理好党建与育人的关系,把育人贯穿于学校党建工作的始终,落实到为学校服务、为教师服务、为教育教学服务宗旨,努力做到“管理育入、教书育人、服务育人”,形成良好育人环境。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党建工作必须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学校要立足教学抓党建,以抓党建促教学。学校党建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培养具有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在策划和开展活动时,要明确主次,不能喧宾夺主,所有工作的核心就是推动教育教学工作。 我们只要全面彻党的教育方针,贴近教学,围绕教学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教学,开拓创新谋发展,党建工作就会充满生机活力,就能促进教学、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温大为.抓学校党建工作 促学校健康发展[J].宁夏教育,2015(7).

[2] 邬海峰.建立健全高校机关党建工作长效机制的思考[J].文教资料,2007(04)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