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3-20 16:14:42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范文1

课堂导入是教学手段,是为开展课堂教学服务,是老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他主要是通过利用各种媒体,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使其主动学习新知的一种教学行为。可见一个优秀的品德课堂导入,不仅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还要考虑如何唤起学生的真实生活经验,从而引导他们更好的认识生活、学会生活。我们从发挥导入的激励功能和铺垫功能这两个角度出发,设计品德课堂导入,让课堂教学有效接轨生活。一、发挥导入的激励功能

发挥导入的激励功能就是,要求我们在设计品德课堂导入时,要根据教材呈现的不同情景,结合学生的实际,设计灵活多样的导入方法,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学习的欲望,保持对学习主题的高度关注,积极主动学习。

1、以“趣”入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生对学习主题产生兴趣,就会产生探索知识的迫切愿望,并积极主动地,心情愉快地投入学习。品德课程中许多主题是指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会基本的生活技能,这些内容,学生都有一定的亲身经历,非常感兴趣。这类课堂的导入,设计时采用精心的裁剪的生活情景,凸现潜在的教育导向意义,以“趣”入境,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让他们自然的对教育主题感兴趣。

例如《走进市场》的安排目的是让学生尽早的学会一些选购商品的知识,培养他们独立选购简单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的能力。课始,老师问学生:“喜欢在超市购物吗?”(学生雀跃)

再问:“为什么喜欢在超市购物?”(学生纷纷说了自己的感受)

(随即播放超市里人们购物及一位顾客在仔细挑选商品的情景。)问老师:“这位顾客购买物品时在干什么?”

“在挑选商品,看看是否是自己想要的。”

“在看产品使用说明。”

“在看是什么材料做成的。”

……

学生回答踊跃。

现在从城镇到农村,处处可见超市。在超市购物较为熟悉。用“超市购物”情景来导入,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导入的趣味性,营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2、以“思”入境

“学而不思则罔”,从反面说明了思在学习中的作用。在导入时,结合内容,创设情景,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使学生处于“心愤口悱”的积极思考的学习状态。这是一种非常理想的导入设计。提高认识,引导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现行品德课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类课堂导入时,应更多的考虑,在导入环节中以“思”入境引发学生对课堂教育主题的做一定的思考,便于把课堂主题教育进行的更为深刻。

《诚实是金》让学生懂得说谎的危害,只有诚心才能赢得尊重和信任。要做到不说谎话,言行一致,诚实守信。课始老师讲述故事:

在德国,一位中国留学生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到德国大公司寻找工作,可是一连20多家公司都没有接受他。他想自己才能出众,找家小公司应该没有问题吧。可是小公司也把他拒绝了。

同学们,为什么德国的公司都拒绝他呢?猜猜,可能是什么原因?

(悬念一摆,学生都积极猜想)

想知道真实原因吗?那家公司的老板告诉他,不录用他的原因,竟然是因为他在德国期间乘公共汽车曾经逃过三次票。留学生很吃惊,难道我的博士文凭还抵不过三次逃票。德国老板说:“是的。我们不怀疑你的能力,但我们认为您惟独缺少了非常重要的两个字!”

此时老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是什么吗?”“你有什么感想?”

感触学生心里,学生都发表了自己的感受,深切体会到说谎的危害。

3、以“情”入境

情感在教学中,对教师和学生的行为或活动具有支配、指导作用,学生强烈的内心体验,能使教学主题的要求较为容易的转化为学生的学习需要,以“情”入境,即要用语言、情节感染学生,引起情感共鸣。如果课堂品德教育主题,主要是通过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道德情感的体验中受到教育,那么在导入时,就要先行孕育道德情感。

《孝心献老人》的教学关键是激发学生体贴老人,关心老人的情感,因此,以情感渲染来导入是触动学生心灵的基点。课始,老师出示两幅漫画:一幅是奶奶累了坐在椅子上。旁白:老了不中用了。第二幅是孙子兵兵在给奶奶捶背,奶奶很高兴。旁白:真懂事。问学生这画面在讲什么?

学生一看就能够清楚把图意说上来。回答后,老师过渡:“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老人曾经为家庭,为社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现在年纪大了,该是按享晚年的幸福生活了。我们作为晚辈,承接了长辈的养育之恩,要懂得汇报。画中的兵兵真得非常懂事奶奶累了,就给奶奶捶捶背,老人并不渴望家人为她付出多少。就是希望自己的晚年生活能够幸福、美满。你看,孝顺的孙子给奶奶那轻轻地捶背,奶奶就一点儿也不觉的疲劳了。那脸上洋溢的笑容,多么开心,多么幸福啊!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在老师深情的讲述中,学生都为之动容,在其心头激起情感的涟漪——老人很需要我们的关爱啊!带着这样的情感进入课堂教学,学生怎么会不受到深刻的教育呢?

二、发挥导入的铺垫功能

1、为突破重点作好服务

有些品德教育主题可能离学生的生活经验、感受有一定的距离。如果,在课堂学习开始时没有解决这个问题。那么,要想在课堂上让学生真正领会课程教育意图则有困难,从而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效果。鉴与这样的考虑,我们要在课堂导入环节把问题解决好。

(1)、事实说话导入补认识

用事实说话:就是采用社会上出现的事例,自然界存在的现象,来安排课堂导入。由于它的真实性,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这类课堂导入的设计对与那些学生感性认识上不足或者模糊的品德教学主题特别合适。

例如《保护环境》的教学,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学会保护环境。现实生活中,学生知道身边存在着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但是他们并没有觉得环境污染对自己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水污染了,他们觉得现在有自来水;电池乱扔,对土地的污染似乎也看不出来环境污染的严重性,环境污染对人类的生存和繁衍的威胁认识就较为欠缺。因此,在导入时,老师用多媒体播放了“森林大肆砍伐;污水排放,河水变质,鱼儿死亡;不可分解塑料袋漫天飞舞……”随着画面的切换,学生脸上的表情变的严肃了,雄辩的事实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那么“我们要保护环境”的意识立即萌生出来。接下去的课堂学习实效就有很好的保障。

(2)、情景再现导入温经历

现在的孩子生活幸福,在家里无时不刻都享受着亲人的关爱,有一种“以我为中心”的意识。许多孩子忽视了生活经历中许多值得珍惜的东西。品德课程中,许多主题安排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深刻理解生活。这类课堂的导入时,要把曾经的生活情景重新再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有意识的温习、再新认识生活,这对与课堂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谢谢你们,我的父母》的重点是感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心,体会到日常生活中父母的辛苦操劳。作课前调查,和学生交谈中发现,许多学生认为:“父母照顾好孩子的生活,是天经地义的。”有的还埋怨:“父母对自己的关心不够,没有其他的父母那么好。”那么,课堂导入就需要老师精心选择生活中一些温馨的情景,能打动孩子心灵的生活细节展示给学生看。如“灯下,妈妈给孩子打毛衣;孩子生病父母精心照顾;晚上,妈妈给孩子折叠第二天穿的衣服;孩子睡着时,妈妈起床为孩子盖棉被”等等。在重温这些每位学生都经历过的生活小事后,可顺势提问:“看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学生内心深处一定能感受到,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心,体会到父母的辛苦操劳。

(3)、亲身体验导入强感受

由于年龄的原因,生活状况不同的原因,我们的孩子对他人的心理,生活不可能有切身的体会。如何引导学生和他人交往,学会与人相处是品德课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这类品德课程教育,在导入时要让学生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最好的办法是设计活动让学生去亲身体验体验,这样对马上进行的课堂教学非常有利。

残疾人生活上的困难,一般健康的人都不会有什么体会和感受。看到残疾人遇到困难,好大一部分学生会嘲笑他们。《关心残疾人》课堂导入时,如果老师选择“一位盲人在行走时,不小心摔了一跤”或“一位脚残疾人走楼梯”的情景来导入。希望引导学生认识到“他们遇到困难需要得到我们的帮助。”那么,肯定会有部分学生最先关注的是盲人摔跤,脚有残疾的人走楼梯的情形。这情形在他们眼里看到的可能只是摔跤时的狼狈,走楼梯时的滑稽。

有位老师的导入很巧妙。设计一个生活情景:在讲台上放本书,旁边再放些其他的东西,过道上也摆些凳子或物品,设置些障碍,让学生蒙上眼睛,独自去取书。然后在同学的帮助下再去取回书。在课堂导入时,请大家谈谈取书的感受。这样回避了前一案例中出现的尴尬场面,同时让学生亲身来感受一下残疾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体会一下渴望得到他人帮助的那种心理,效果就不一样了。

2、为解决难点做好服务

有些品德课的教育主题尽管与学生的生活经验非常的贴近,学生理解起来难度不是很大,但是这一教育主题中可能会涉及到一些易混淆的概念,较抽象的道理,认知上有困惑的现象。这些我们在课堂上必须需要处理的问题,可以考虑在课堂导入的时候来先行解决,从而为课堂学习打好一定的伏笔,促进学生对课堂主题有更深刻的理解,为提高课堂的学习质量奠定基础。

(1)、形象感知导入释概念

现行的好多品德课的主题涉及到概念,这是老师在课堂教学时遇到的最令人头疼的问题。对概念进行解释吧,学生听不懂,再说对小学生讲概念也没有这个必要;不解释吧,课堂上出现这样那样的混淆,弄不明白。对与这类主题的教学,在课堂的导入时,可以把概念的外延一一具体摆出来,学生在大量的具体形象面前就自然理解可这个概念。

《生活中的你我他》这课的难点是,学生对职业这个概念弄不清楚。容易把外地人、领导、超人、魔法师等当做职业来看待。如果要引导学生把哪些是职业,哪些不属于职业分辨开来,有些难度,因为什么叫职业这个解释,小学生理解不了,也没有理解的必要。怎么办?仔细想想,学生对生活中各种不同职业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医生、老师、工人、农民、护士、警察、售货员”等等应该都认识。因此,解决这个难题可以直接采用“职业”的具体形式来说明。

在导入时,展示“不同职业人员的劳动场面以及模仿各种职业的典型动作,让学生来猜猜他是从事什么职业的人?”这样形象感知导入的效果真的好,学生兴趣很浓,而且对各种职业的名称很快有了清楚的认识。在整节课的学习中再也没有出现把外地人、领导、超人、魔法师等当作职业来看待。

(2)、类比感悟导入渗道理

品德课程中涉及到一些比较抽象的道理,这是我们在课堂教学时所遇到的难题。我们可以在导入时,用比较形象的、例子进行类比,让学生对抽象的道理有个较为感性的认识。

《集体的力量大》要求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集体的力量的无比。一个人办不到的事情,很多人在一起齐心协力,互相合作就有可能办到。难点:人多并不一定力量大,只有团结一致,力往一处使才行。要在课堂上让学生明白这个道理,可以通过课本中的《运水果》的故事来突破,但是总觉得学生的认识不够深刻。所以在导入课堂教学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能类比说明问题的“折筷子”的游戏来作好相应的铺垫。先请一位学生上前来折筷子,给一根,轻而易举折断了,再给两根,有点费力,但还是折断。作后给一把筷子,结果怎么也折不断。整把筷子请其他的同学也来折,可……游戏结束后,老师组织学生讨论。通过游戏,你明白了什么?学生讨论后,然揭示课题。

这个游戏中蕴涵着团结,力往一处使,力气就大的道理。在讨论中,学生认识到筷子多了就折不断了。这是对道理的最为朴素的认识。在课堂中《运水果》的故事学完后,再让学生说一说对“折筷子”的游戏有什么新的认识。这时学生对道理的认识就深刻到位了。

(3)、情境体悟导入揭困惑

现实社会缤纷复杂,现实生活丰富多彩。学生对生活中许多现象存在认识上的困惑,觉得到底该怎样来正确认识,感觉很难,品德课程中如果涉及到了,我们就要花时间把它讲透彻。因此,在课堂导入时就让学生来面对困惑,对于积极解决困惑帮助很大。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范文2

(一)转变教师教育观念

教师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第一人,教师的价值观念会在教课时潜移默化的对学生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产生影响。因此首先应该改变的就是教师“唯分数论”的观点。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是国家的希望。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素养水平直接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更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能否顺利实现。所以,一定要让教师摆脱应试教育的枷锁,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认清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全面贯彻落实“德育优先”的战略思想。另外,还可以将德育作为一项考核标准加入到教师评估中。

(二)改善教育方式

在现今的状况下,德育主要由专门的德育教师负责。事实上,德育可以渗透到各门学科的教育中。小学的必修课有十门之多,每一科的教学中都可以渗透入道德教育。比如在语文课上,可以在讲解《我的战友》一文时,渗入爱国主义以及崇高的革命精神以及钢铁般的意志。在音乐课上可以让学生欣赏《保卫黄河》等震撼人心的曲目,同时伴随爱国主义事迹教育或者影片的欣赏。让学生在欣赏艺术的同时,感受到爱国主义。不同的学科可以根据各自不同的特点,渗入性的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各科教师都可以担任德育教师的角色。自愿“牺牲”自己的课上时间,同时花费时间精力在自己的课程中挖掘德育点。

(三)完善评价体系

我们都知道,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从学生到老师都把成绩作为唯一的焦点仅仅是因为分数是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因此,如果想使学生、教师重视德育,就需要健全评价机制。道德评价的目的仅仅是找出学生的不足而不是选拔所谓的“道德精英”。运用德育机制主要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自己的个性成长,从而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而不是把德育知识化、学术化、数量化。

(四)加强家庭、学校、社会之间的联系

建设“家庭—学校—社会”一体的沟通体系。主要实施时,就是将家长请到学校中,让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及时将发现的道德问题以及教育经验等进行双向的交流。另外,学校可以利用所在的社区,将社区作为德育实践的基地,比如:宣传保护环境,社区打扫卫生等社区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道德品质的提升。

二、总结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范文3

正文:

一、当前小学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小学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都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但就目前而言,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在长期应试教育的背影下,教学质量是显性的效益,社会对基础教育关注的热点和焦点是教学质量,对学校评价的衡量尺度依然是升学率,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校重智育、轻小学德育教育的现实.近年来,虽然教育主管部门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强调的不少,但没有形成相对完善的评估与督查体系,督导流于形式,评价缺乏依据.在学校层面,小学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也普遍缺乏明确的工作的理念、科学的管理机制和有效的人员保障,教育的实效性与学生复杂多元的思想状态和层出不穷的心理问题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已经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因学生个人品德和心理问题所次生的校园安全事件和师生矛盾也比较突出.在独生子女时代,学生心理发展正呈现着一种独特的群体特征,面对当前社会竞争压力增大、网络信息良莠不齐的现状,社会主流价值观得到冲击,如何引导学生培育良好的心态、品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显得尤为必要.

二、正确把握小学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孟子说,“心庄则体舒”,“尊德乐义,可以嚣嚣矣”.对青少年学生而言,只有具备健康的心理品质,才能准确理解、认同品德教育和道德教育,使小学德育教育产生内化功效.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校小学德育教育的目标构成,也是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基础.我们传统的小学德育教育方法以灌输和说教为主,过分强调社会对个人的政治、思想、行为规范的要求,这种方式显然是一厢情愿的,效果并不理想.只有转变小学德育教育观念,充分尊重学生在品德形成中的主体地位和内化作用,运用心理咨询、角色扮演、沟通分析等心理辅导方法,逐渐改变学生的认知行为,不断了解学生个性发展趋势,因势利导,才会减少思想工作的阻力,增强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效果.小学德育教育对心理健康教育也具有导向作用.小学德育教育的核心是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教育.有什么样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就必然有什么样的思想和心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思潮呈现多元化态势,学生对主流社会价值观的接受程度、理解程度也存在很大差异.在这种大背景下,一些学生会以心理失衡的状态出现,而这些问题并不能简单归咎于心理问题,它往往与思想观念、道德品质等问题交织在一起.要帮助他们解决心理上的障碍,提高某一方面的心理素质,就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把他们的态度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因此,小学德育教育对心理健康教育会起到推动作用,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范文4

鉴于此,我在日常课堂教学活动中,总是会利用多媒体教辅设备这一先进手段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与具体文章内容密切相关的教学情境,以期最大限度地缩短其现实生活实际同文本内容之间的距离。例如,《詹天佑》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詹天佑为了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勇于接受使命、不畏艰辛与险阻,创造性地完成京张铁路的故事。文章内容非常感人,但对于处在高科技发展迅速、交通设施条件便利现代环境的孩子来讲,他们很难理解当时清政府以及詹天佑所处的不利环境,也很难真正明白詹天佑为了京张铁路所付出的心血与努力,自然更谈不上挖掘工程师詹天佑身上所特有的精神文明品质了。为此,我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设备有选择性地为学生播放了清政府时期旧中国的落后交通环境以及帝国主义侵略国家较为发达的交通设施设备这一组形成鲜明对比的幻灯片;随后,又为学生展示了京张铁路附近高山深涧、悬崖峭壁的特殊地理环境。如此,学生就得以从一张张直观、生动、立体的幻灯片中鲜明的感受到詹天佑修建京张铁路时所面临的重重困难与挑战,而这又有利于他们从内心深处真正体会到詹天佑不怕困难、吃苦耐劳、身先士卒的端正工作态度以及热爱祖国、积极为国分忧的高尚爱国主义品质。这般一来,便将这篇课文的德育情感教育目标完美地落实到了实处。

二、以读后感写作为契机,帮助学生实现对于文本内容的理解升华

所谓读后感,即指在阅读了文章、段落之后,由此受到的精神启发,或领略到的深刻哲理,并以此为基础创作出崭新文章的一种文学形式。读后感是读者在阅读文章内容基础上的有感而发、有感而想,因此通常表达的多是其自身内心的真情实感,从这层意义展开来讲,完成读后感的过程往往是实现对于文本内容理解升华、深入文章主旨、明确文章内在思想情感的过程。考虑到这一点,我在小学语文日常教学实践活动中会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完成读后感的创作,借此作为帮助他们梳理文章情感脉络,进而充分诱发其自身情感道德联想与想象的有效途径。如《渔夫和金鱼的故事》这篇童话故事主要讲述了渔夫和其老婆向小金鱼提出一个又一个过分的要求,最终因为贪得无厌经历了贫苦—富有—贫苦这一戏剧性生活的故事。再向学生详细讲解了这篇文章之后,我鼓励他们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写出属于自己的独特见解与感受。其中,有名学生写道“:看见邻居家的姐姐穿了一件漂亮的连衣裙,便要求妈妈也给我买一件同样的连衣裙;看见班上的同学穿了一双高档运动鞋,便让妈妈也给我一双同样款式的运动鞋;看见别人背着好看的迪斯尼书包,我也要求妈妈给我买一个相类似的书包……现在想想,我看见别人有什么好的东西便也想自己拥有这样东西,我不正是《渔夫和金鱼》故事中贪得无厌、爱慕虚荣的渔夫以及老太婆吗?追求美好生活的想法没有错,但我认为,我们在这一过程中必须要坚持适度、量力而行的原则,否则贪得无厌注定不会有好下场……”透过这样的读后感,我可以肯定学生对于文章内在蕴含的思想情感形成了更深刻的认识与理解,而这自然为他们形成积极、端正的生活态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有利于他们树立不贪慕虚荣、学会感恩、适度索取的正确价值观念,而这正是这篇文章的德育情感教育目标所在。

三、借助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有效进行德育教育情感目标的有机渗透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范文5

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情感教育助人为乐,为他人服务,是小学生德育教育实践的直接经验积累。我们可以安排学生们互帮互助,在学业上相互辅导、监督;分组进行劳动体验;维护学校安全卫生;为低年级的学生做好榜样等等。学生们通过亲身的体验帮助别人,从中收获快乐、经验,我们的德育教育得以完善的实施。

二、小学高年级德育教育的教学方法

从小学高年级学生心理发展特征来看,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都是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逐渐生成到发展成长的。事实上,思想道德是源于我们的现实生活的,精神世界是在体验实际的生活中得到丰富、扩展和升华的。

1.在社会实践中进行德育教育

我们高年级的学生即将进入到初中去学习、生活,学生们的思想逐渐走向成熟,然而,他们的生活实践、生活经验还是很欠缺的。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带领高年级的学生走出学校,安排适当的社会实践。在我们教师的带领下,进入到社区,去发展实践能力、获取直接的社会经验、增强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学生们在自身的实践中,思想品质会得到完善,德育意识会有所提升。我们安排学生们进入社区“清理小广告贴”,在清理的过程中,不仅美化了社区的环境,我们还可以给学生们讲解小广告的危害,使学生们有社会公德的意识。我们还可以组织学生们到社区去慰问老人,打扫社区卫生等等,使得学生们在这些社会实践活动中体会到助人为乐的乐趣,逐步培养成心中有他人的良好品质。

2.在活动中融入德育教育

高年级的学生也是喜欢玩的,喜欢参加活动的。我们把德育教育与活动结合起来,就会受到德育教育的良好效果。我们可以在高年级的学生中开设讲座,讲述有关博爱、责任心等富有教育意义的主题,可以组织辩论赛、征文活动,可以组织社会公德调查活动。

三、结语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范文6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

小学作为人生接受教育的起始与基础阶段,直接影响着多种行为习惯与优秀品质的形成。作为基础学科,小学语文在小学生的文化素养与道德精神的培养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就现阶段而言,苏教版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目的是培养复合型人才,即在实现知识、能力、综合素质等和谐统一的同时.教育小学生该如何做人。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德育必须始终贯穿其中。对于小学生而言,德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理解为在语文教育过程中所渗透的思想品德教育,借助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以能力训练、宽展渗透等方式,对小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熏陶。从而使他们真正领悟到人文主义、爱国主义、理想情操等道德元素的存在,使他们在语文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领会到做人的道理。

一、德育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小学生的道德认知发展水平处于低中级阶段。根据科尔伯格的“三水平六阶段理论”,小学生的道德认知处于前习俗水平和习俗水平。前习俗水平又包括两个阶段: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和相对功力取向阶段,处在这一水平的儿童,其道德观念的特点是纯外在的,只会根据行为的直接后果和自身的利害关系判断好坏是非。习俗水平也包括两个阶段:“好孩子”定向阶段与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处在这一水平的儿童,已经能够着眼于社会的希望与要求,并以社会成员的角度思考道德问题,开始意识到个体的行为必须符合社会的准则,能够了解社会规范,并遵守和执行社会规范。规则已被内化,按规则行动被认为是正确的,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大都处于这一水平,但这一水平的道德判断还没有超出世俗的法律和规则权威的标准,只停留在外部的道德水平。

因此对小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完善其对道德的认识,发展其道德能力是小学教育的重要职责之一,而语文蕴藏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在语文教材中,很多篇章,或真实生动地展现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或热情讴歌我们民族的精神,或精彩到描绘美丽多娇的山河,或深刻阐述生命的意义。”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的双重职能,既要进行知识教育,也要潜移默化地进行道德教育。另外,由于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语文是与人紧紧相连的,是与人的社会历史文化紧紧相连的,是与人的具体的生命活动紧紧相连的。”所以在小学语文中进行德育渗透成为语文学科的重要“职责”。

二、实施小学语文德育的方法

1.平等待人,润物无声。小学语文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德育,必须熟悉和了解学生,做他们的知心朋友,使他们感到教师的心和他们的心是息息相通的,彼此便要互相尊重,相互信赖。对每个学生应该有正确、全面的看法,在评定学生品德上不能有认识定势,更不能把道德与语文学习成绩等同视之,而要看到后进生的闪光点和优生的不足。理想的教师应该是公平的、对学生一视同仁的、不存偏见的教师,是理解学生、亲近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和学生多交流的教师,是身教重于言传的教师,是和学生相处融洽,对学生默默关心、暗中了解情况,对学生宽松,与学生心心相印、像朋友一样的教师。要排除一切干扰因素,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在情感上师生互相接近,消除学生的猜疑心理。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要注意道德情感陶冶,教师要运用情感去感染学生,以满腔的热情去教育学生。语文教师还要民主平等地与学生交流思想、探讨问题,用自己真挚的感情感染学生,用高尚健康的道德情操影响学生,渗透到学生的心灵中,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

2.活动入手,开辟渠道。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必须开辟多条渠道,使德育像涓涓细流流到学生心田。课内与课外结合,课堂与生活结合,集中与分散结合,阅读与写作结合,围绕中心,指导学生读有关的书,出有关墙报,办有关小报,写有关评论,开展演讲会、朗诵会、辩论会等各种活动,实行全面教育,综合治理,形成集体舆论,充分发挥多渠道功能。

3.针对特征,有的放矢。实施小学语文德育,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不搞成人化、儿童化教育。中学生处于少年期和青年初期,既有成熟的心理特点,也有稚嫩的心理特点,一方面体力、智力的迅速发展已具备一定程度的独立性和自觉性,另一方面又经验不足,情绪多变,依然存在幼稚性、依赖性、冲动性。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学生的引路人,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动力。

三、结语

众所周知,凡事都要讲究分寸。语文教学中要使德育具有感染力,行之有效,也需要讲究分寸的适度。一忌画蛇添足,过量过分。语文课不是品德课,也不是班队会,它的主要任务还是传授知识。因此,进行德育教育时,渗透的内容要精准,适可而止,不能多多益善,任意发挥,以致忽略或冲淡了知识的传授。二忌蜻蜓点水,不深不透。在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时,如果渗透内容过少或强调力度不够,那就是蜻蜓点水、轻描淡写,也就不能充分起到德育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2]夏家发、杨再隋主编:《小学语文教育学》,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范文7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学策略;教学效果

一、结合传统文化开展小学德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积极的教育意义,能够为小学德育提供丰富素材。教师可以搜集比较典型的德育案例,将其融入小学德育,让学生在传统的儒家、道家、诸子百家等文化中提升道德素养。如引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等《论语》经典内容,进行国学文化渗透,向学生传递古人如何与人相处、珍惜时间、努力学习等观点,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再如,引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等经典内容,让学生学会如何做人、怎样做事、朋友之间如何相处和做人处事之道,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让学生成为有德之人。总之,将德育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扩展学生思维,还能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品德素养。此外,还有利于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利用信息技术增强德育效果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并广泛应用于学科教育,越来越能满足小学德育的需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突破以往教育方式,在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德育,培养小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如引入VR技术向学生展示如何遵守交通规则,以及不遵守交通规则的错误行为以及可能造成的后果。通过这种直观形象的方式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为进一步巩固上述德育内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扮演路人、交警演示正确过马路和错误过马路的场景,用场景化教学培养学生文明通行的德育品质。此外,班主任还可以借助于APP,向学生展示“尊老爱幼、尊师重道”的教育视频,并组织学生学习《弟子规》,向学生传递正能量,帮助学生改进日常生活以及学习中的不足之处。另外,教师可以建立德育专栏,为学生制作德育微课视频,定期举办德育校园文化活动,以增强小学德育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信息技术软件可以极大提高学生德育内容的接受程度,也能提升德育教学效率。教师作为德育的主导者,需要更新德育思想理念,敢于创新,接受新鲜事物,建立信息技术与德育之间的联系,为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多发展思路。

三、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德育品质

小学生作为社会成员之一,其行为以及品质的形成必然是社会化的产物,因此小学生的品德素养的培养离不开社会环境。要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在具体的言行举止中自己感知、自己体会,才能达到内外兼修的效果,才能让德育不流于表面。在德育教育中,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小学生更深刻感知社会的温暖,学会帮助他人、善待他人,并严格要求自己。如组织小学生到养老院,帮助孤寡老人整理衣服等,让小学生学会关爱老人、尊敬老人;还可以组织学生到福利院交流,分享自己的食物、学习用具等;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通过阅读活动,教师能够顺利开展人伦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综上所述,德育渗透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学德育教师可以创设多种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亲情、友情的重要性,并指导学生更好地了解自我,让德育深入人心。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范文8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任何学科都有教书育人的责任,小学语文教学自然不会例外。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小学在教养“四有”人才方面,有其特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语文,它是思想性、知识性很强的学科,又小学生天真活泼可爱,求知欲望高,在教学时应该抓住各种有利契机,利用各种训练途径自然而然地,切切实实地,卓有成效地渗透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教师,笔者一直很努力地探索着在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方法,并把该方法用到自己的实践教育教学中去。小学语文包含了拼音教学、识字、阅读教学以及作文教学等等。其中除了拼音教学重点贯穿于一年级之外,其他课文教学是贯穿于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因此,思想品德教育也必须始终贯穿于其中。

一、拼音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在小学拼音教学中,有很大一部分教师只注重教给学生发音方法和拼读技巧,经常是以教会学生能读准、会拼读,能正确书写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对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不重视,这不仅使汉语拼音教学处于抽象和枯燥中,还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效率,同时还浪费了在拼音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的好时机。在笔者所接触的教学实践案例中,发现教师们都能在拼音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最终取得的效果还相当不错。在学过的声母中学生往往对b、d、p、q混淆不清,很难记住,笔者在课堂上故意装作自己也混淆不清的样子,请求学生给老师想办法,学生们积极开动脑筋,其中有一个学生想到了这样一个办法:用左右手可以帮助区分左手握拳,大拇指竖起向上是b,大拇指向下是p;右手握拳,大拇指竖起向上是d,大拇指向下是q。接着让全班同学效仿做做看,学生们都觉得这方法不错,老师顺势让大家感谢那位同学帮大家解决了困难,并让大家都记住遇到困难要开动脑筋想办法,就一定能解决问题的。对每一个课时而言,它都有一幅很生动和形象的情境图,用以指导学生观察和学习相应的字母。我们也可以看得出编者在编写教材时是特别用心的,在情境图中,既包含着字母的读音,又都是一幅幅好的德育教材,不仅能教育学生讲礼貌、团结友爱,还可以教育学生爱护动植物和懂得感恩。笔者在教学时,经常指导学生要做到仔细观察,并和自己的实际生活相联系,进行讨论,编成儿歌。如:在上《y、w》一课时,我们可以通过语言来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上的情境图片,通过情境图片可以看到,两幅图分别为:一只老乌鸦吊着虫子正在喂小乌鸦,画面充满了生机,另一图片上是天气变得寒冷时,一位慈祥的母亲将刚刚缝好的棉衣给孩子穿上,充分显示了母爱。在学生观看图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语言来给学生适当的讲解,帮助学生进行理解记忆,在学生观看图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的进行相应的讲解并从图中引出y和w两个声母,使得学生更加准确的进行记忆。在学生掌握后,我们还可以借助《教师用书》中这首情境儿歌:老乌鸦,叫嘎嘎,捉条虫子喂娃娃。秋风起,天气凉,妈妈给我做衣裳。通过情境儿歌,通过拼音教学教育学生要懂得感恩,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德育。

二、识字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小学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是一项重点内容,但该课程由于较为枯燥乏味,使得我们的教学过程难以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识字、写字教学中可以根据汉字的结构规律,结合美学原则,渗透德育。可以通过学生的观察,具体分析字形同做人处事之间的联系,将识字、写字教学同育人结合起来。

比如笔者在听一位老师在教学生“相”字时,通过把“相”字的左边的一点写的长一些,让学生和书本上的“相”字进行对比有什么不同,以及哪一种写法更好看,这时学生很快就能够发现书本上的写法比较好看。接下来,笔者就问学生:“谁能够告诉老师为何‘相’左下面的‘木’末笔要改捺为点?”这时就有学生说:因为这样写能使字美观。”,这时教师很及时的肯定了这个学生的观点并加以点拨:我国是礼仪之邦,向来有“互相谦让”的良好传统;“相”左下面末笔改捺为点可以使右边的“目”舒展开,这样整个字就挺拔有生气了。如果不做变化,各占一半,互不相让,挤在一起则会影响字形的美观。字是这样,做人也是。同学之间交往要能够从整体出发,注重团结友爱和相互谦让。笔者通过这位教师的课很受启发,作为低年级的学生,他们是人生受教育的启蒙阶段,我们要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上老师的教学方法,既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又达到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进而也避免了在识字教学中简单而又枯燥的过程。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养成良好的行为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阅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在小学课文中,有很多能够育人的素材,既有渗透着先人的高贵品质以及环境保护的内容,又不乏思想品德丰富的课文,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把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进行结合,对学生进行适时、适地、适当地教育,让学生们懂得做人的道理,进而为他们今后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笔者在上《诚实的孩子》一课时,很重视引导学生进行仔细观察文中的插图,再结合文中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感知列宁是一个有错误就能改正以及能够勇敢承认自己错误的好孩子。通过这样的教学能够培养学生敢于承认错误和接受批评的良好品质。再如笔者在上《再见了,亲人》一文时,通过多种朗读形式读出自己的味道,并进行交流各自的阅读体验。同时,在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仿写语句:“你们的亲人为你们做过那些感动的事?”请你们试着说出来,接下来,笔者又随机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作业:“既然亲人这样关心我们、照顾我们和爱我们,那么让我们也为亲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吧!”,这使得学生们又写出了《我的妈妈》、《父爱如山》等微型作文。因此,让学生走进现实世界,用心去体验,这就能够使得学生沉浸在课文浓厚的情感意境中,从而也能使得学生的感受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如此的情感教育,不是生搬硬套,而是进入了“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范文9

一、贯彻“深”、“厚”精神,提高思品课的教学质量

所谓“深”,就是实事求是、有的放失、有针对性地教育好学生;就是要观点正确、说理明白、深入浅出、讲求实效;就是要把大纲吃透,把教材吃透,把学生的情况吃透,把大纲用活,把教材讲活,把学生教活。在思品课教学中,我们引导教师做到以下几点:

1.挖掘教材。设计好问题与习题。实践证明,只有挖掘教材,才能理解教材中的观点。只有理解教材中的观点,掌握要求,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所设计的问题和习题才能符合教材要求,具有针对性;才能触及学生的思想实际,达到统一认识、提高认识的目的。那么,怎样才能让教师吃透教材、更深刻地认识理解教材中的观点呢?

我们的做法是:

第一,组织教师学纲。大纲是讲课的依据和遵循的指导思想,所以我们在每学期开学伊始,都组织教师认真地学纲,为把思品课推上一个新台阶而打下了良好的基矗

第二,抓住备课这一关。给时间让教师自己备课,找时间让教师集中备课。把共性问题和疑问提出来共同研究探讨,这样能深刻地理解教材,把握教材、驾驭教材。如,在研究新教材三年级下册《拾金不昧》一课时,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让大家研究:“拾到一分钱或巨款交还失主或交公,应该表扬谁?”“拾到一分钱交给警察叔叔、拾到十元钱或更多的钱交给爸爸,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由于教材掌握得好、道理讲得明白,使得课堂气氛活泼,收到了良好效果。

2.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运用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辩是非,自己教育自己。”这是大纲对思品教学的要求。根据这一要求,我们在思品课上采取了故事启迪、情景激发、行为辨析、示范训练、录音录像、幻灯图片、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3.运用榜样的力量,进行正面教育。少年儿童具有模仿性强,可逆性大的特点。我们运用榜样人物的模范行为和优秀品德影响学生的思想、感情和行动,把高深的政治思想理论、抽象的道德标准人格化,使少年儿童在富于形象性、感染性和现实性的范例中获得难忘的印象,对少年儿童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和“导向”作用。在这方面,我们向教师提出了如下要求:其一,选择榜样要注意典型性、针对性和可接近性。思品教学中,我们在贯彻“深”的精神的同时,还贯彻了“厚”的精神。由于每课教材都反映了大纲的一个教育要求,但因篇幅所限,都不够“厚”。因此,我们提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补充几个小故事,或让学生搜集更多地反映课文中观点的事例,使得说明观点的材料更加丰富。比如,我校教师在教学《拾金不昧》一课时,为了使这一课“厚”起来,组织学生表演了《归还飞机票》的小品,使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气氛活跃,加深了对本课观点的理解。我们还采取了演课本剧、小品、歌咏舞蹈、参观访问等使课文内容丰富起来,以求得学生对教育观点的深刻理解。

二、狠抓系列化活动,拓宽思品课的教育空间

由于小学生品德的形成是以一定的道德认识和行为实践为基础的,并通过反复训练、不断强化的过程逐步形成发展的。所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光靠思想品德课是远远不够的。在实践中,我们根据思品课的教学内容,采取了系列化活动向学生进行多渠道的思想品德教育,做为思品课教学的补充。

1.注重思品课的社会延伸。我校在抓好思品课课堂教学的同时,非常注重课堂教学内容的社会延伸。如我校思品教师董秋梅在教学《在集体中想着别人》一课时,在总结全课内容时有这样几句话:“同学们,在我们集体中关心别人一次、两次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想着别人,主动关心别人,把方便让给别人。雷锋叔叔之所以受到大家的爱戴,全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都向他学习,就是因为他能始终想着别人。希望你们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关心别人。”董老师这番话,不单单是本课教学内容的总结,更重要的是体现了思品课的社会延伸,突出了导行的持久性和永恒性。在老师的激励下,我校黄涛等8名同学主动坚持常年照顾翠竹小区的孤寡老人,受到了学校及社会的好评。在他们的影响下,全校学生开展了净化、美化一条街活动,定期清扫红梅小区部分居民楼环境卫生,得到了小区居民的称赞。目前,全校学生争做好人好事已蔚然成风。

2.根据思品课内容,结合学校特点,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我校的学生来自天南地北。由于各地教育的差异,造成了每个学生的道德水平及行为习惯都有很大的不同。针对这一实际,我校思品教师在教学《自觉遵守学校纪律》一课后,向学生进行《楼内规则》、《红梅小学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纪律卫生具体要求》、《校园秩序管理暂行规定》等规章制度的教育,使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得到了逐步的形成。目前,我校学生都能自觉地遵守校内外各项规章制度,文明、守纪、团结、友爱、勤奋、向上的校风已经形成。

3.根据思品课的内容,结合少先队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去年是大连开发区建区十周年。我校思品教师在教学《祖国在我心中》一课后,与少先队大队部联系,开展了“我爱家乡——开发区”的系列活动,向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这个系列活动分四个阶段进行:(1)祖国——我爱您。(2)开发区,您好!(3)开发区的发展——父辈的建设。(4)开发区长大我长大。在开展“开发区,您好”这项活动中,我校每个中队的队员,在思品教师、中队辅导员老师的指导下,自编自演了20余项文艺节目。这些小队员抽业余时间,围绕着“开发区,您好”这个主题,查找资料,采访先进人物,排练文艺节目,讴歌了大连开发区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下,所取得的举世中瞩目的辉煌成就。这次活动,尤其使学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4.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紧密配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我校具体抓了以下两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