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试验专业技术总结集锦9篇

时间:2022-04-03 22:53:50

试验专业技术总结

试验专业技术总结范文1

【关键词】测控专业综合实践 应用型人才培养 综合实践模式 工程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7-0029-02

一、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背景与现状

随着国内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模式正在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发展、过渡,教育活动的目的也由过去的专才教育转变为通才教育或者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相结合。高等教育模式的转变要求教育形式、内容及教学活动的各环节都要进行相应的变革。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教委对我国高校本科专业设置进行了调整,并于1998年颁布了新的本科专业目录。专业调整后,本着以一级学科办专业的精神,仪器仪表类的十几个相关专业,如检测技术、自动化仪表、精密仪器、光电信息等,被归并为一个大专业――测控技术及仪器专业(简称测控专业)。该专业的诞生标志着仪器仪表人才宽口径通识教育的开始。

我国现有180多所高等学校设有“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由于各学校原来的相关专业情况和发展历史不同,所以现有办学条件、专业规模、教学水平也各不相同。从专业方向来看,由于各学校原来的服务对象不同,现在的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在专业方向、课程设置、实践内容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从招生情况来看,近几年测控专业的学生构成并不理想,究其原因,除了高校扩招带来的影响外,很重要的原因是行业市场低靡和该专业的社会认知度不高造成的。

我校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前身为精密仪器专业,设立于1986年。多年以来,专业教学团队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改革以及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与研究、实践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完成了多版教学计划的修订。经过不懈努力,目前本专业已逐步形成了以光、机、电、计算机为学科基础,偏重于光机电一体化结合,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注重学生综合能力以及工程实践能力的专业培养特色。近几年来,在专业内涵改变、大学理念更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施首都城市创新战略一系列背景下,我校测控专业教学团队又针对“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宽口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探索实践,完成了多项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在测控专业宽口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二、测控专业综合实践模式与应用型人才培养

为适应宽口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在最新版的测控专业培养计划中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课程实验以及独立设置的专业教育、课程设计以及毕业设计等环节,其中测控专业综合实践是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开设的特色课程设计之一,它是在学生完成所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之后、在毕业设计之前进行的一个综合性实践环节,其目的是使学生整合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了解专业的最新技术进展,培养并锻炼工程能力和应用创新能力。在当前学生就业压力比较大的形势下,通常安排在第八学期进行的毕业设计环节受到了一定影响,工科专业的学生往往有到就业单位进行实习的实际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通过毕业设计之前的测控综合实践环节对学生进行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的综合训练,对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提升学生就业优势具有重要作用。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由多学科交叉形成,其主干学科是仪器科学与技术。仪器科学与技术是以机械工程、光学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以及计算机科学等学科为基础而形成的综合学科。随着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意义上的仪器仪表已发展成为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具有信息获取、存储、处理、传输等综合功能的测控系统。

根据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多学科交叉的特点,结合市属市管高校的人才培养层次定位服务面,为使本专业培养的人才知识结构不断调整更新、覆盖的知识面越来越广、复合程度越来越大、社会适应性越来越强,探讨建立一种

适当的专业综合实践模式显得尤为重要。这就需要对专业综合实践模式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三、历届测控综合实践实施总结

从1998年开始,我校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就开始了对测控综合实践实施方案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出现了很多问题。

以下对历届综合实践实施方式和效果进行总结:

开出时间:整个测控综合实践持续时间为三周,安排在第七学期末最后三周或第八学期初最早三周集中进行。

实践内容:以教师的科研成果为基础,选取典型的测控系统或测控仪器,安排学生在了解整体构成和设计思路的前提下进行系统或仪器中某个具体模块的设计、调试。曾多次采用的题目包括:51单片机恒温控制系统;PLC物料分选系统;步进电机速度测控系统;伺服电机闭环速度调节;语音信号光电调制;激光测距;激光三角法测量三维面形等等。这些系统或仪器都是光、机、电、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典型应用实例,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首先了解系统整体性能和模块组成,然后根据安排自己动手设计其中的光路、机械部件、电路、程序模块等,模块调试完成后嵌入原有系统并进行整体调试。

组织形式:测控综合实践采用分组方式进行,参加指导的教师每人负责一个小组。每个小组人数3~9名不等,根据教师所指导题目可用设备情况确定。每个小组中的同学分工合作,各人负责不同模块的设计调试。学生确定分组以后,指导教师向学生讲解系统原理、组成及模块划分等情况;之后由学生查阅资料进行2~3天的设计;教师对学生的设计方案进行审阅后学生进实验室进行实际调试;最后一周,学生在调试的同时撰写正规设计报告;最后1~2天安排验收和答辩。

成绩评定方式:成绩由四部分组成,即设计调试过程;调试结果;设计总结报告;答辩。

取得的经验:测控综合实践所采用的题目都来自于工程实践,学生通过该环节较好地锻炼了工程设计和调试能力,并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部分学生在毕业设计环节对测控综合实践所涉及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研究与创新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另外,每个题目都是多门课程的知识综合,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不仅起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效果,还将相关的专业课程“串”在一起,巩固和掌握了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各种设计工具。

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①学生要在短短三周之内深入理解系统的工作原理并进行具体模块的设计、调试往往比较困难,尤其是扩招之后。如果降低难度则等同于一个大型实验,起不到专业综合锻炼的作用。工程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分析、设计、调试、总结、报告书写等各个环节,缺一不可,这些环节分摊到三周之内过于紧凑。②教师工作效率较低,每人只能指导几名学生,且需独立向学生讲解光、机、电、计算机等各方面的知识。

多届学生完成测控综合实践环节后,虽然教师和学生都认识到该环节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是不可缺少的实践环节,但因为上述问题的客观存在,测控综合实践的继续实施遇到了较大困难。

四、新的测控综合实践模式

在测控技术与仪器2008级专业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制订过程中,根据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求,强调了对学生专业工程能力的训练,也更加明确了测控专业综合实践的地位和作用。经过广泛调研,借鉴国内其他院校专业综合实践的成功经验和国外面向工程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式,对我校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综合实践模式进行了修改和完善。经过修改的测控综合实践实施方式概括如下:

1.时间安排:测控综合实践第七学期进行。第七学期初向学生布置设计任务,安排指导教师;整个学期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分散设计和调试;学期末安排两周专用时间进行联调、验收、总结、答辩。

2.课程设计内容及基本要求(见附表)。

3.组织方式:集中开展和分散开展相结合。测控综合实践按80个学时计算(折合每天8学时,一周40学时)。按照设计内容及基本要求中的规定,其中的第(1)、(2)、(3)、(4)项在第七学期的第3~15周分散进行,第(5)、(6)、(7)项在学期末安排两周集中进行,即学生在学期初确定自己所做题目(每人一题,或多人组成一个设计小组,不同题目由不同教师负责指导),之后根据课程安排和实验室可利用情况在专业实验室进行分散设计、调试,最后两周进行集中调试和总结。

4.教学方式:学期初由教师集中讲解课程设计任务、设计要求等,学生根据题目要求查阅资料制订设计、调试方案;学期中学生在实验室进行系统分模块设计和调试,教师负责答疑等指导工作;最后两周学生在实验室进行系统联合调试,根据调试结果和中间的实验数据撰写课程设计总结报告,并参加课程设计答辩。

5.考核方式:根据学生查阅资料情况、方案设计、调试过程、最终调试结果、设计报告、答辩情况等进行综合考核。其中方案设计、调试过程、最终调试结果、设计报告、答辩各占20%。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国家教委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规定,1998

2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1998

3 王代华.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综合课程设计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3):125~128

4 宋爱国、况迎辉.测控技术与仪器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1):48~51

5 张文娜、熊飞丽、叶湘滨、罗胜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8(6):33~35

6 祝学云.测控技术综合实验的设置[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3(5):46~48

7 向 欣、王永骥.测控与自动化专业综合课程设计实例[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8):119~122

8 吴天凤、杨洪涛.测控专业生产实习模式改革与创新能力培养[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9):85~87

9 王桂梅、吴炳胜、柴保明.我校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办学特色探讨[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96~97

试验专业技术总结范文2

“重要技术标准研究”专项地方试点工作中期检查暨*年度总结会在深圳市召开。来自科技部、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等专项组织部门的领导,专项总体组专家,专项管理办公室,我市等十九个地方试点城市科技和质监系统及主要承担单位的代表共计8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司张进良副司长主持。深圳市政府卓钦锐副市长到会致辞。

国家标准委计划和信息部裘庆军主任代表专项组织部门做了专项地方试点*年工作总结报告。报告分别从试点工作全面深入展开、地方技术标准战略研究、重要技术标准研制、示范基地和示范企业的实施、完善技术标准服务体系、标准化人才培训、开展标准宣传工作、建立技术性贸易措施机制以及工作经费落实等九个方面对*年专项地方试点工作进行了回顾;报告还从各试点城市领导高度重视、政府部门间加强协调、建立有效的联动机制、树立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标准化意识等方面取得的经验进行了总结。报告针对当前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结合*年工作开展的重点,提出了希望,要求各地方要在开展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对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认真进行总结和推广。

然后专项总体组组长、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房庆代表专项总体组从四个方面对本次中期检查进行了总结:1.本次中期检查反映出专项地方试点工作四个特点:(1)经过两年的摸索,各试点城市的工作均取得了相当的成效;(2)试点工作的组织管理形式在带动地方经济持续有效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3)各地开展的宣传、交流及培训等工作形式多样,效果显著;(4)各地试点工作的开展受到当地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2.地方试点工作的意义在于提高全社会的标准化意识,通过试点工作带动、引导企业参与标准的研制,研究、探索标准化工作新的机制和模式,建立一批从事标准化工作的机构,培养支撑标准化工作的人才。3.试点工作到目前为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表现在:各试点得到了当地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以实际政策支撑了标准化工作;在科研过程中形成了科技与标准结合的新工作模式;通过宣传,提高全民的标准化意识,充分调动了企业参与标准化工作的积极性;试点工作从开始的模糊、迷茫,到现在明确了工作重点,有了可喜的进展。4.下一步工作须注意以下六个问题:(1)各试点城市的专项管理办公室不能将工作停留于简单的管理,应该对试点单位的工作内容加以分析,对好的经验、成果进行总结、提炼;(2)在后期工作中,专项总体组要进一步加强对各试点单位的指导,同时各地科技、质监部门也应对试点单位加强督促和指导;(3)试点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做好经验总结和提炼,为专项提供起支撑作用及可推广的成果;(4)个别试点城市的科技、质监两部门还应进一步加强沟通、配合,协调一致开展工作;(5)试点工作应与专项其它研究内容相衔接,特别是应更多地关注“中国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研究的成果,形成上下互动,在认识上与国家未来标准战略保持一致;(6)各试点城市在建立地方的技术标准数据库、网站的同时,应围绕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当地的市场需求。在谈到*年试点工作验收要求时,房庆讲应主要关注以下三个方面:(1)试点工作完成情况;(2)试点工作的实际效果及经验的总结提炼;(3)组织管理工作及经费使用情况。其中第二条是核心,是保证试点工作突出亮点的重点内容。

最后,科技部发展计划司徐芃处长代表专项组织部门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今后地方试点工作须在三个方面予以重视:(1)在前期试点工作全面展开的基础上,思想观念要有突破,要有意识地在体制和机制上勇于探索、创新,并落实具体的实施方案和措施;(2)各地在试点实施过程中,要更讲突出重点;(3)在共享机制方面,当初在试点工作的总体设计中考虑不足,而各地试点单位的共享意识也不够强,在下一步工作中,专项的管理部门、指导专家要与各地试点单位加强沟通,提出改进措施。此外,徐处长还从立项背景、板块划分、研究内容到目前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等方面对专项整体情况作了全面介绍。他希望试点单位继续努力,加强对相关企业的指导,如在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方面给予更大的支持和帮助,争取在最后阶段为专项总体目标的实现做出应有的贡献。

试验专业技术总结范文3

9月12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辽宁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贺旻等领导的陪同下到辽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视察,重点视察了道桥试验实训中心、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中心和汽车工程试验实训中心。她来到道桥室外综合实训场地,与师生亲切交谈,并观看了学生现场路面实验,见图1、图2。看到同学们协作互助、娴熟的实验操作过程,刘延东副总理十分赞许。在道桥检测实验室,刘延东副总理饶有兴趣地观看了学生的材料试验和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中心技术人员的桥梁固有频率测试、水泥耐久性检测试验,见图3。

在得知学校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中心直接为辽宁公路建设服务,为施工单位服务,并承担了鸭绿江界河大桥的技术支持工作后,刘延东副总理高兴地说,这是服务辽宁交通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平台,学校紧密结合交通建设实际,积极开展技术服务和技术研发应用,直接服务于地方交通建设和发展,这是学校紧紧依托行业办学、行业积极支持学校发展的生动体现。

在汽车系实训中心沈阳宝马培训基地,刘延东副总理与正在接受培训的技术人员进行了亲切交谈,见图4。了解到学校汽车系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都在97%以上的情况后,刘延东表示,高等职业教育一定要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专业技术技能人才服务,以服务彰显价值、增强吸引力、提升办学声誉。

考察结束后,刘延东副总理作了重要讲话。她强调了职业教育服务经济、服务民生、服务社会的目标。教育改革要调整教育结构,要实现为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实现“四化”同步发展,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的技术服务人才的目标。

刘延东副总理对学校办学给予了高度评价。她说:“今后职业教育应是金字塔型结构,作为高专,在金字塔上端,不仅要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更应直接为社会行业服务,我觉得这方面学校做得很好,职业教育大有可为。辽宁省很重视,学校要为社会多做贡献,思路要更开阔一些,希望你们继续探索。教师队伍建设要吸引社会各方面人才,直接服务职业教育。你们现在确实已经办得很好,你们还得再加把劲,争取做出更大贡献,做得更好。”

试验专业技术总结范文4

第一条为规范新产品新技术鉴定验收工作,强化技术创新管理,促进先进适用新产品的生产和新技术的有效推广应用,根据《国家技术创新计划管理办法》、《新产品新技术鉴定验收管理办法》以及《江苏省新产品新技术鉴定实施细则(试行)》,结合我市具体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新产品、新技术鉴定验收是指政府经济管理部门组织有关专家,按照规定的形式和程序,对技术创新活动中新产品、新技术的主要性能、技术水平、试(投)产或在生产中试(使)用的可行性、市场前景、社会经济效益等进行综合审查评价,作出相应的结论,并颁发《新产品新技术鉴定证书》。

第三条新产品是指采用新技术原理、新设计构思研制生产,或结构、材质、工艺等某一方面有所突破或较原产品有明显改进,从而显著提高了产品性能或扩大了使用功能,并对提高经济效益具有一定作用,在一定区域或行业范围内具有先进性、新颖性和适用性的产品。

第四条新技术是指产品生产过程中采用新的技术原理、新设计构思及新工艺装备等,对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改善生产环境、提高产品质量以及节能降耗等某一方面较原技术有明显改进,达到实用程度并对提高经济效益具有一定作用的技术。

第五条南京市经济委员会(以下简称市经委)归口管理全市企业新产品、新技术的鉴定验收工作。

第二章鉴定验收的范围和原则

第六条企业开发的新产品、新技术,项目开发单位要求组织鉴定的,按照本办法进行鉴定验收。

列入国家、省、市经济管理部门技术创新计划并获得财政资金补助的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应用项目,须按照本办法进行鉴定验收。

第七条对于医药、医疗器械、食品、农药、计量器具、压力容器等涉及人身和社会安全以及国家需要严格控制产品质量和其他国家有特殊规定的新产品、新技术,鉴定验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八条新产品、新技术鉴定验收结论是审查批准产品投产、申领生产许可证(准产证)、组织技术推广应用和转让、参加重大项目招投标、获得奖励以及享受有关扶持政策的依据。

第九条新产品、新技术鉴定具体分为新技术鉴定、新产品样品鉴定和新产品投产鉴定三类。

第三章新技术鉴定的内容、条件和技术文件资料

第十条新技术鉴定的主要内容:

(一)、审查提供鉴定的技术文件资料的完整性、正确性、统一性;

(二)、审查新技术的各项技术指标是否符合技术任务书的要求,评价其技术水平;

(三)、审查新技术推广应用所需的条件是否具备,安全、卫生、环保是否符合要求。

第十一条申请新技术鉴定应具备的条件:

(一)、已完成技术任务书规定的研究任务,新技术经过与相关技术的对比测试。

(二)、具备技术鉴定所需的全套技术文件资料。

(三)、新技术应用过程已执行环保、安全、卫生等有关规定。

(四)、符合规定的鉴定申报程序。

第十二条申请新技术鉴定应提供的技术文件资料:

(一)、鉴定验收工作大纲:应写出新技术名称、规格型号、研制单位、项目来源、鉴定性质、鉴定依据、鉴定内容以及鉴定验收的组织与主持单位等。

(二)、技术任务书:提出技术指标,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进度安排及责任人。

(三)、技术总结:主要内容为技术方案概述、技术指标与国内外同类技术的对比,技术成熟程度,各项技术难点的解决方法及结论,尚存技术问题及解决方案,研制时间及进度。

(四)、技术经济分析报告:评价本技术方案的经济性。包括技术开发投入总额、成本、利润、社会效益、国内外市场竞争能力分析,进一步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的投入及内容。

(五)、技术条件: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或经技术质量监督部门审查备案的企业标准,或用户要求的技术经济指标(需附签订的协议或合同)。

(六)、技术测试报告:法定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或用户出具的检测报告,或鉴定委员会专家现场检测出具的检测报告,或在鉴定委员会专家监督下企业质检部门出具的检测报告。以上检测报告用于鉴定验收的有效期为一年。

(七)、其他:

1、涉及到鉴定结论在国内先进以上水平的,须出具查新报告。

2、涉及到列入国家、省、市经济管理部门技术创新计划并获得财政资金补助的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应用项目验收的,须出具社会中介机构审计的投资财务决算书。

3、涉及到环保、劳保、安全、卫生的,须出具相应的法定检测报告或证明。

第四章新产品样品鉴定的内容、条件和技术文件资料

第十三条新产品样品鉴定的主要内容:

(一)、审查提供鉴定的技术文件资料的完整性、正确性、统一性;

(二)、审查样品的各项技术指标是否符合产品技术条件,评价其技术水平;

(三)、考核新产品试产所需的条件是否具备,安全、卫生、环保是否符合要求。

第十四条申请新产品样品鉴定应具备的条件:

(一)、已完成样品试制计划,样品经法定检测单位检测。

(二)、具备样品鉴定所需的全套技术文件资料。

(三)、样品已执行环保、安全、卫生等有关规定。

(四)、符合规定的鉴定申报程序。

第十五条申请新产品样品鉴定应提供的技术文件资料:

(一)、鉴定验收工作大纲:应写出新产品名称、规格型号、试制单位、项目来源、鉴定性质、鉴定依据、鉴定内容以及鉴定验收的组织与主持单位等。

(二)、计划任务书:提出试制数量、进度安排、责任人、资金的筹措与使用。

(三)、技术任务书:提出样品要达到的技术指标,技术文件要达到的要求;试制过程中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进度安排及责任人。

(四)、试制总结:主要内容为项目来源,市场前景分析预测;试制数量和时间;试制各阶段解决的问题;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五)、技术总结:主要内容为试制技术方案概述、样品的各项技术指标,各项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法及结论,尚存技术问题及解决方案,研制时间及进度。

(六)、技术经济分析报告:评价本技术方案的经济性。包括技术开发投入总额、成本、利润、社会效益、国内外市场竞争能力分析,进一步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的投入及内容。

(七)、技术条件: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或经技术质量监督部门审查备案的企业标准,或用户要求的技术经济指标(需附签订的协议或合同)。

(八)、检测报告:法定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检测报告用于鉴定验收的有效期为一年。

(九)、标准化审查报告:主要写清新产品的种类、用途、特点;标准化系数及经济效果;贯彻各类标准及法令、法规的情况,未予贯彻哪些标准及原因和相应的过渡办法;标准化综合评价及结论(含与国际标准对照程度)。

(十)、产品图样:需要产品图样用于指导生产和订货的新产品应提供全套设计图样和产品零部件明细表及外购、外协件汇总表备查。

(十一)、工艺文件:加工工艺、装配工艺、操作规程、检验规程、配方概要及工艺流程等。

(十二)、其他:

1、涉及到鉴定结论在国内先进以上水平的,须出具查新报告。

2、涉及到列入国家、省、市经济管理部门技术创新计划并获得财政资金补助的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应用项目验收的,须出具社会中介机构审计的投资财务决算书。

3、涉及到环保、劳保、安全、卫生的,须出具相应的法定检测报告或证明。

第五章新产品投产鉴定的内容、条件和技术文件资料

第十六条新产品投产鉴定的主要内容:

(一)、审查生产管理用技术文件资料的完整性、正确性、统一性,评价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技术基础标准,作出是否可以指导批量生产的结论;

(二)、审查试制产品是否符合产品标准及相关技术标准,评价其先进性;

(三)、审查生产设备、工艺工装、检测手段是否具备,安全、卫生、环保是否符合要求。

第十七条申请新产品投产鉴定应具备的条件:

(一)、已完成项目开发任务或试产计划,试产的新产品已经法定检测单位按产品标准进行过全项型式试验,经2家以上用户试用。

(二)、具备投产鉴定所需的全套技术文件资料。

(三)、具备投产所需的工艺装备、产品出厂的测试设备及相关的原材料、外购、外协件检验设备。

(四)、产品及其生产过程已执行环保、安全、卫生等有关规定。

(五)、符合规定的鉴定申报程序。

第十八条申请新产品投产鉴定应提供的技术文件资料:

(一)、鉴定验收工作大纲:应写出新产品名称、规格型号、试制单位、项目来源、鉴定性质、鉴定依据、鉴定内容以及鉴定验收的组织与主持单位等。

(二)、计划任务书:提出试产数量、进度安排、责任人、资金的筹措与使用。

(三)、技术任务书:提出试制产品要达到的技术指标,技术文件要达到的要求,设备、工装、检测手段要达到的要求,试产过程中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各阶段进度安排及责任人。

(四)、试制总结:主要内容为项目来源,市场前景分析预测;试制数量和时间、试验数量和时间、试用数量和时间;试制各阶段解决的问题;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五)、技术总结:主要内容为试制技术方案概述、试制产品各项技术指标,各项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法及结论,尚存技术问题及解决方案,研制时间及进度。

(六)、技术经济分析报告:评价本技术方案的经济性。包括技术开发投入总额、成本、利润、社会效益、国内外市场竞争能力分析,进一步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的投入及内容。

(七)、产品标准: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或经技术质量监督部门审查备案的企业标准。

(八)、检测报告:法定检测机构出具的抽样检测报告(全项型式试验)。检测报告用于鉴定验收的有效期为一年。

(九)、标准化审查报告:主要写清新产品的种类、用途、特点;标准化系数及经济效果;贯彻各类标准及法令、法规的情况,未予贯彻哪些标准及原因和相应的过渡办法;标准化综合评价及结论(含与国际标准对照程度)。

(十)、用户使用报告:分析用户使用过程中产品的技术性能,评价是否满足用户的技术要求。须提供2家以上用户提供的使用报告。

(十一)、产品图样:需要产品图样用于指导生产和订货的新产品应提供全套设计图样和产品零部件明细表及外购、外协件汇总表备查。

(十二)、全套工艺文件:加工工艺、装配工艺、操作规程、检验规程、配方概要及工艺流程等。

(十三)、其他:

1、涉及到鉴定结论在国内先进以上水平的,须出具查新报告。

2、涉及到列入国家、省、市经济管理部门技术创新计划并获得财政资金补助的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应用项目验收的,须出具社会中介机构审计的投资财务决算书。

3、涉及到环保、劳保、安全、卫生的,须出具相应的法定检测报告或证明。

第六章鉴定验收的组织和管理

第十九条鉴定验收工作实行分级管理:

(一)、列入国家、省级技术创新计划的新产品、新技术开发项目,由国家、省经济管理部门组织鉴定,并由国家、省经济管理部门统一编号核发鉴定验收证书。

(二)、列入市级技术创新计划的新产品、新技术开发项目,以及计划外的新产品、新技术,企业可申请省经贸委或市经委组织鉴定验收工作,并由省经贸委或市经委统一编号核发鉴定验收证书。

(三)、国家、省级鉴定,市经委可接受委托主持鉴定;市级鉴定,由市经委直接主持鉴定或委托县区计经局主持鉴定。

第二十条鉴定的申请:

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单位申请填写《新产品新技术鉴定验收申请表》(见附件一)一式三份、全套鉴定验收技术文件资料和《新产品新技术鉴定证书(草案)》(见附件二)各一份,经企业主管部门初审并签署意见后报市经委;

部、省、市直属企业直接向市经委申请。

第二十一条鉴定申请的审批:

市经委收到企业鉴定申请表和鉴定技术文件资料后,在10个工作日内对全套鉴定技术文件资料进行审查,并作出是否受理的答复。经审查合格后,分下列两种情况对鉴定作出安排:

(一)、对于申请省级以上新产品、新技术鉴定的,转报省经贸委审批;

(二)、对于申请市级新产品、新技术鉴定的,由市经委确定鉴定类别、主持单位、鉴定委员会成员以及鉴定时间。

第二十二条鉴定委员会的组成及主要职责:

鉴定委员会由鉴定组织单位组织七至十五位(单数)技术经济专家组成。专家必须具有高级职称。项目开发单位的人员原则上不得进入鉴定委员会。

鉴定委员会负责鉴定的技术评议过程,并最后形成鉴定结论及证书报批文件。

第二十三条鉴定会议议程:

(一)、鉴定主持单位主持:宣布鉴定委员会成员名单和主任委员;

(二)、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主持:

1、由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单位宣读有关鉴定技术文件资料。

2、专家进行现场考察、观看演示或监督检测。

3、专家质疑:专家根据已审查的鉴定技术文件资料,提出质疑,新产品开发单位必须据实给予回答。

4、专家评议:由鉴定委员会独立评议,起草鉴定意见。鉴定组织主持单位列席会议,了解评议情况,但不发表评价意见。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单位原则上应回避专家评议会议。

5、鉴定委员会意见内容应包括:是否完成项目计划或合同书要求的指标,技术资料是否齐全、完整、正确、统一并符合规定,新产品的创新性、先进性和成熟程度,投产(推广)的条件、价值与前景,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意见。

6、鉴定委员会评议未通过的,鉴定委员会应写出未通过的理由。

7、主任委员在鉴定委员会意见原稿上签字,全体专家在鉴定委员会委员签字栏签字。

(三)、鉴定主持单位主持:由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宣读鉴定意见。

第二十四条鉴定证书的审批:

试验专业技术总结范文5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测试技术

1 研究背景

在土木工程建设中,试验检测是控制和评定工程建设质量的基础,在工程质量保证体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一项高质量的建设工程中,试验检测技术应当作为一条主脉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而高水平、高素质的专业试验检测人员则是保障这条主动脉健康运行的新鲜血液。

但目前,土木工程建设领域中普遍存在着试验检测人员匮乏与操作不规范等诸多问题。由于对专业性、技术性、综合性试验检测人员的急需,社会已向高等教育提出了迫切而强烈的培养需求。经过对省内大量工程建设单位的调研与专家论证后,我校于1999年率先招收了首届测试技术专业的学生,开创了全国高校土木工程试验检测技术专业从无到有的先例,具有特色鲜明的独创性。我校测试技术专业建设至今,已有14年的发展历史,培养了10届毕业生。在多年的专业建设与突出岗位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中不断地进行创新与探索,获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2 土木工程专业测试技术方向的培养目标

基于CDIO的工程教育理念,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开设的测试技术专业,针对当今社会需求,在试验检测方向的人才应具备哪些知识、能力和素质,及其培养水平应达到何种程度三个核心问题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与探索,并提出了岗位应用型综合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在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中,测试技术专业建立了一套注重工程实践,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整体化、立体式的改革方案,为培养创新型的工程应用型人才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3 测试技术方向突出岗位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

土木工程测试技术方向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是基于CDIO工程教育改革创新模式——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并结合实践教学突出岗位特色的培养特点,建立的“四个阶段、三个能力、二个循环、一个资格”的实践教学体系。

3.1四个阶段

指四个教学阶段,就是将四年本科培养方案按照土木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要求划分为四个试验技能教学阶段。

第一阶段——科学实验意识培养阶段。由普通物理、普通化学、分析化学等基础课程的实验课程群组成,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这一阶段主要培养目标为:结合理论课教学,使学生建立一个认真、严谨、科学、安全的实验意识。通过第一阶段学习,要求学生充分认识实验环境对实验结果的重要性、实验操作规程的严谨性和科学性。

第二阶段——工程试验技能培养阶段。由工程测量、土木工程材料、土质与土力学、水泥混凝土测试技术、基层稳定材料测试技术、沥青混合料试验技术和土木工程检测技术等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试验课程群组成,主要为工程技能性试验,包括验证性与综合性试验。该阶段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学生基本的专业试验操作技能,要求学生掌握各门课程的常规工程试验的操作、试验数据的处理、试验结果的工程评价和规范编写工程试验报告的方法。该阶段具有试验性课程设置全面、课程群组配完整、试验课时比例大等特点,是学生由基本技能向专业技能转化的重要过渡阶段。这一阶段除培养学生应具备的以上能力外,还培养学生认知与工程试验检测相关的国家、行业、地方等各类技术标准、规范与规程。

第三阶段——综合设计试验能力培训阶段。由第二阶段专业课程的试验课程设计群组成。以培养学生的试验设计、试验技能综合应用、试验分析、应对问题和调整方案等能力为目标,要求学生具备综合试验设计、工程合理选材、检验、优化配合比设计等能力,学会熟练地运用各种工程规范、规程与技术标准。

第四阶段——岗位实训阶段。主要由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假期工程实习组成,该实践环节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工程施工、工程监理、工地室内试验和现场试验检测等内容。以培养学生工程实际应用能力为目标,要求学生熟悉工程环境、工程项目、工作程序、工程结构、工程材料和检测项目等内容,熟练工程试验应用,熟悉应用各种技术规范、标准与招标文件等技术资料,具有基本的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在实习环节中获得工程实际毕业设计题目,并通过毕业设计环节进一步达到熟悉、熟练工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程能力。

3.2三个能力

结合四个教学阶段,实现由低到高的三级能力的培养目标。第一教学阶段,实现三级科学实验能力目标,主要培养学生具有科学的实验意识;第二与第三教学阶段,实现二级专项与综合技能培养目标,主要培养学生具备试验检测操作能力、试验综合设计能力、与人合作能力、岗位素质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第四教学阶段,实现一级工程综合能力目标,强化综合应用与岗位能力。

3.3二个循环

为使学生的试验技能不断提高,在四个教学阶段中,实施了纵向与横向的内容覆盖。纵向覆盖通过两个循环进行,横向覆盖通过不同课程的交融实现。

第一循环主要在第一到第三教学阶段中完成。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应完成三个阶段中教学大纲规定的所有实验(或试验)项目,以第一教学阶段基本实验过程训练为基础,通过第二、第三阶段各门专业基础与专业课程的工程试验和试验课程设计,对学生进行独立操作试验和完成综合试验设计的训练,在第一循环中实现能力的螺旋式上升。

第二循环通过第四阶段岗位实习,并结合实际工程完成毕业设计等实训实现。在第二循环中,学生获得独立完成工程试验检测、综合试验设计、工程施工与监理等任务,能够基本独立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

3.4一个资格

为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和岗位工作能力,对在校生进行交通部公路水运试验检测技术人员和工程监理人员等业务培训与指导,便于学生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有利于学生就业与就业后快速独立顶岗。

4 人才培养效果

通过“四个阶段、三个能力、二个循环、一个资格”的突出岗位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施,我们培养的测试方向毕业生既具有很强的理论知识又具有扎实的试验检测实践能力,达到了良好的培养效果。

4.1毕业生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达到了试验检测工程师的初步要求

经过四年专业培养的学生具备了扎实的理论知识、试验操作与试验设计能力,能够独立完成基本的工程试验检测与试验设计;学生具备了基本的工程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岗位工作能力;经过多门课程试验课程设计的反复训练,学生具备了熟练运用技术规范、规程、标准的能力,以及设计创新能力;工程试验检测与设计多由几人共同完成,通过几年的连续协作,学生具备了与他人沟通、包容、团结与合作的能力。

4.2毕业生供不应求

土木工程专业试验检测技术方向的每届毕业生都供不应求,学生就业率达100%,学生签约至四大交通类中央企业及省级大型企业比例达70%以上。在目前双向选择的就业形势下,测试技术方向的学生挑选单位的现象仍处于就业主流。

4.3测试技术方向毕业生胜任工作的能力强,深受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

由于培养目标明确、培养方案正确、改革思路创新,培养的学生为综合性土木工程技术人才,既能胜任工程试验检测与实验室管理任务,又能承担施工、监理等多项任务。虽然我们培养的试验检测方向的毕业生仅有10届,但多数学生已成为该领域的技术骨干,并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口碑。

5 总结

土木工程专业测试技术方向“突出岗位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经历了14年的反复实践与不断提升,总结出了一套先进、创新、科学、可行的实践体系教学改革培养模式,效果显著。该模式培养的学生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政治与道德素质、包容合作的工作作风、扎实坚硬的专业素质。同时,在改革实践中,还培养出了一支经验丰富、学术水平较高、专业技术过硬的双师型的优秀教学团队。面对全国性的土木工程试验检测专业人员普遍缺乏的现象,该项改革成果在应用型本科交通土建类高等教育中具有一定的推广与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1]Edward F. Crawley, Johan Malmqvist, William A. Lucas, Doris R. Brodeur. An Updated Statement of Goals for Engineering Education. The CDIO Syllabus v2.0.Proceedings of the 7th International CDIO Conference.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Denmark, Copenhagen, June 20-23,2011.

试验专业技术总结范文6

[关键词]软件测试 课程体系 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李静(1969- ),女,陕西兴平人,河北北方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学设计、操作系统与软件测试;赵志升(1965- ),女,河北张北人,河北北方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学设计、软件工程、数据挖掘。(河北 张家口 075000)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2-0135-02

软件测试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与软件开发齐头并进的专业技术。软件测试工程师承担产品功能、性能、可靠性、易用性等全方位测试,保证产品质量,满足用户需求,保证企业信誉,是当前IT业界需求量骤升的热门人才。目前我国软件产业在产品功能和性能测试领域仍然存在着严重不足,软件测试的广度和深度已成为影响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核心问题。培养大量的具备专业素养和高层次技能的测试人才,更好地推进我国测试行业和测试技术的长足发展,是高等院校必须担负的职责。

一、国内软件测试专业教育现状

自2000年软件测试技术在我国兴起至今十余年,软件测试人才随着软件行业的迅猛发展呈现出供不应求的态势。专业的软件测试机构、测试网站及测试技术培训机构等迅速发展起来。目前,国内许多高校已经逐步设有本科阶段软件测试方向的专业。2011年11月,由教育部主办的“2011年高等学校软件测试课程教学论坛”在上海同济大学召开,对国内软件测试人才的培养及测试领域的全面发展起到积极推动的作用。

1.社会培训模式与现状。当前国内业界一些知名网站主要承担起测试人才的培养职责,如51testing、达内科技、北大青鸟等,为测试行业输送了大批动手能力较强的测试人才。针对性很强的短期教育模式是社会培训的特色。培训机构通常按照助理级、初级、中级和高级测试人员安排培训内容。诸如北大青鸟等规模较大的培训机构引进欧美的混合教学模式,采用“理论知识+分模块项目实践+全真项目实训+职业素质训练”的模式,形成一个科学并且实用的培训体系。培训机构通常设立自己专用的教学平台,通过网络远程授课与集中化分期分班授课方式,在半年到一年的较短时期,培训出上岗快、操作熟练、针对性强的应用人才,而且很多学员直接通过测试工程师面试,并在后期工作中累积了较深厚的测试经验,成为测试领域的支撑力量。培训课程主要内容涵盖操作系统管理、网络应用与Web编程、数据库管理等专业课程,实训环节应用主流的测试工具,如Winrunner,Loadrunner,Rational Robot等。着重于实用性的项目实践和开发是培训机构与高校教育的最大区别。参加这些培训班已成为目前大学生岗前培训的主要途径。

2.高校专业教育现状。软件测试技术要得到广泛应用和深入发展,不能仅依靠社会办学,高校系统化的专业教学体系能够为学生奠定一个更加扎实和科学的专业基础,并对测试技术本身的学科化发展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近三年来,软件测试技术作为专业课程逐渐在多所高校开设。目前,多数高校将“软件测试技术”作为一门独立课程设置,交叉课程主要为“软件工程”。当前一些高校开始申报软件测试专业,但是软件测试技术的学科化发展目前仍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是:(1)缺乏丰富的理论支撑。软件测试目前仍是发展中的计算机技术,专业论著少,适合于高校的教学材料非常有限,并且普遍存在知识结构不合理,教学内容不规范统一,论点少并缺乏依据,实验指导教材匮乏等问题。另外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与相辅是理论体系的必要部分,测试技术与计算机领域诸多技术关联,相互结合教学是当前教改面临的问题。(2)目前通用性测试平台仍未完善发展与普及,在高校中缺乏结合教学实验内容的通用的实践平台,实验环境单薄。多数高校停留在泛泛讲授几个热门的测试工具的阶段,缺乏成熟、实用的测试环境来实践完整的测试项目。(3)教学模式上存在严重缺陷,专业培养过程中存在大量的不规范性和随意性。主要表现在:实践课程比例小,测试项目实例缺乏;理论课程知识结构不合理;教学理念和手段陈旧,脱离测试技术发展的实际与市场应用;不重视对学生从事软件测试职业素养的培养。尖端技术的学科化发展是高等院校的职责,建立一个科学、完整的专业教学体系是高等教育最为核心的问题。

3.当前推进测试技术应用的其他途径。除了专业公司培训和高校培养外,当前软件测试行业的发展还依赖于多种良好途径:校企合作、技术沙龙、测试专业微群、社会信息辐射等。新兴技术发展需要社会传播产生的广泛影响力来推动。以MPD(亚太软件研发团队管理)峰会、51testing等领衔的线下技术沙龙活动和巡回演讲,聚集了很多高端的测试人才,相互学习交流,积极推进软件测试行业的发展。一些较有影响的网络微群提供测试技术的交流和分享,如软件测试、敏捷测试、落地微群等,大量的测试人员和测试工程师提供测试过程管理、测试工作总结等资料,有很强的借鉴性。

软件测试行业的人才匮乏仍然是当今的重要问题。依照行业需求,软件测试人员配备应是软件开发人员的2倍,而目前我国软测人员与开发人员比例却仅在15至18之间。以高等院校专业教育为主,实现多种途径的人才培养是当前软件测试行业的当务之急。

二、高校软件测试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构建专业课程体系,需要设置好基础课与专业课、理论课与实践课、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比例关系,并合理安排与协调课程相互间的分工与配合。建设科学完整的软件测试专业的课程体系是一个需要多方考证借鉴和不断探索完善的工作。

1.课程设置。软件测试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专业,对专业素养要求很高。在测试模式、测试方法上与软件开发的模式、开发平台直接相关。学生必须对操作系统、软件的逻辑结构以及物理存储过程、操作实现方法达到一定深度的了解和掌握,对于硬件的拓扑结构、物理结构要也需要尽可能多地熟知。在软件测试行业,对优秀人才的要求是拥有高敏感能力、高发散能力、高分析能力,而这些都是以扎实的理论基础为前提的。建设软件测试专业课程体系,应契合技术发展、学科发展与从业需求。经过多方考证,下表所述课程囊括的专业知识对于高层次的自动化软件测试技术的掌握必不可少。

由于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关联性很强,一些专业课程可以相互结合教学。比如语言类,Shell等可以结合到UNIX/Linux操作系统课程中,HTML/XML可结合到.NET以及网络技术等课程中,PHP融入Web服务器配置等专业选修课程教学中等,避免专业内容交叉而造成的重复教学现象。在教学过程中,要将软件测试的思想广泛地渗透到所有的专业课程中。如在各类程序设计语言基础课程中引入单元测试的思想,在软件工程课程中强调软件测试的重要性,增强软件质量管理意识。当前微软、苹果、惠普等软件公司都推出完整的计算机应用与开发平台,从硬件、操作系统、集成开发环境到用户应用软件,基本上提供一条龙服务。以微软为首的测试框架开发也日趋成熟。高校需要从专业建设角度考虑,把握学科发展方向,汲取众家之长,将尖端技术和主流应用平台作为专业教学内容,在有限的学时之内统筹安排,让学生形成一个专业学习的整体思想,做到知识累积层次清晰、得到一个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随着测试技术的快速发展,课程设置需要不断更新调整,既要考虑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又要考虑市场需求和研发需求。合理选择、科学地纳入新知识到专业课程中,是需要不断探索和改革的无止境的工程。

2.教材选择。教材选择应当宽口径,除了主要教材之外,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辅助教材和资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这方面要学习西方高等教育的模式,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分期、分阶段大量阅读与课程相关联的专业资料,并汇总论点和典型实例展开讨论,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逻辑分析能力和探索精神。另外,教材选择应把握专业技术的最新发展,与专业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社会培训资料等结合,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例如有经验的测试工程师撰写的技术开发、测试报告与测试总结等书籍资料,是完善和填充教材的重要知识源。

3.实验教学规划。(1)实验教学内容,应包括两部分:测试框架应用和测试项目实践。前者是指基于实验室配置的测试框架,选择针对操作系统或者客户端软件、网站等的服务性能测试案例,编写一些通用的测试脚本,在测试框架上实现完整的测试流程。后者是指选择实际的软件测试项目来组织实验教学内容。在测试项目实践中,需要提供给学生被测试的软件系统代码以及软件开发综述,包括需求分析、概要设计书、详细设计书等文档,便于学生真实地模拟实际工作中的测试流程。项目实践中,可将学生分成若干个项目组,分别设置测试经理、测试负责人、测试人员等角色,依照测试用例设计、测试任务管理、测试计划实施、测试过程监控、测试日志与测试报告管理环节,安排角色各司其职,协同完整测试项目,并对被测软件系统做出质量评审,撰写格式规范的质检报告。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常用测试工具,如单元测试工具NUnit等应用,提升学生的项目管理经验和软件测试技能。(2)实验教材选择:实验教材选择应参考社会培训机构的项目实训资料,选择基于主流测试平台的项目实例教程,并结合测试技术的应用发展现状和高校测试环境,广泛筛选辅助资料,设置测试项目,丰富实验教材的内容。(3)实验环境配置:搭建面向高校教研的通用测试环境。当前各类测试平台及测试工具不断推出,种类繁多,但针对性较强,应用性能受到限制,缺乏可被广泛普及的通用型测试平台,导致测试过程缺乏通用性和稳定性、测试标准设定和测试价值评估无法明确等问题。建立一个通用测试环境对高校的实验教学和专业研究十分必要。通用测试环境应囊括软件测试管理平台、回归测试平台和性能测试平台功能。提供软件的文档审查、安装测试、功能性测试、易用性测试等测试项目,并能提交形式内容规范的测试报告。通用测试环境搭建需要高校结合专业研究项目实施二次开发。

三、面向从业需求的教学改革

1.注重面向市场应用的课程体系改革。为了更好地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高校应以企业岗位能力需求为标准,不断进行课程体系改革,构建“知识+应用+研究”的混合型课程体系结构,为学生从业后尽快适应工作岗位,担负起科技职能,并进一步从事测试技术开发与研究奠定基础。软件测试课程体系改革应基于不断发展的测试技术以及社会测试岗位的能力需求,从培养学生专业素养、测试技能、项目分析能力、探索开发能力等全面素质的高度进行必要的整合和重组,把学生应具有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作为课程体系改革的依据,组建模块化的课程结构。

2.注重面向从业需求的教学实践改革。面向从业需求,加强教学实践环节是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目前很多高校与自己的合作企业签订培训合约,建立人才基地,共同开发软件和培训人才、交流人才,是教学结合实际应用的最佳模式。围绕着以企业需求为目标进行实验教学,使学生在真实的项目流程中对软件测试的完整过程与实施细节、管理机制与管理措施进行全面的了解,提高测试能力和积累测试经验,便于学生日后尽快适应实际工作,在专业技术岗位发挥人才作用。

3.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高等教育为社会输送专业技术人才,不能忽视对人才职业素养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要把专业素养、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在学生实践与实习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和技术创新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相互协作能力,提高将来从事测试行业的职业素养。应结合社会对软件工程师的岗位需求,设立面向毕业生的专项系列讲座,为学生提供面试技巧培训、竞争意识培训、沟通与协作技巧培训和就业指南等,是极具实效且必要的教育内容。依照国外标准,软件测试工程师应与架构师处于同一等级。从事测试行业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综合的个人能力和较高的职业素养,才能真正实现高端的自动化测试。

[参考文献]

[1]朱少民.软件测试方法和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钱丽.以就业为导向的软件测试课程体系改革探析[J].科技信息,2012(1).

[3]顿煜卿.软件测试教学过程中的思考和实践[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14).

试验专业技术总结范文7

【关键词】公路检测;管理水平;提升

一、工程试验、检测的作用和现实意义

当前我们在公路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人们为了使得工程的施工质量得到进一步的保障,在对其质量试验检测管理方法进行选择的过程中,就一定要根据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来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这样不仅有效的保障了公路的稳定性,还满足了公路工程建设施工的相关要求。而且在现代化公路工程项目建设施工的过程中,其施工管理部门也对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有着严格的要求,以避免人们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其施工方法出现不合理的情况,而对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有着严重的影响。而且我们在对其施工材料进行选择的时候,也要根据相关要求来对其质量进行严格的选取,以避免我们在道路工程施工时,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降低了公路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而且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也将一些信息的技术、材料和设备引入大量其中,这就提升了道路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效益。而公路试验检测管理工作的作用,则是为了给公路工程相关的数据信息进行采集,从而有利于公路工程施工和后期的质量维护。

二、公路试验检测中存在的问题

2.1管理人员重视程度不够

有些监理部门的管理人员和项目法人等擅自批准工程开工,并未严格按照相关程序对工地试验室的设备是否齐全、工作人员是否全部到场、场地布置是否合理等情况进行审查。施工完成后,未及时对自检数据的可靠性、精确性以及操作流程进行审核。有关监理部门未按照规定建立独立的抽检试验室,没有严格进行独立抽查试验等,没有对试验检测工作引起高度的重视。

2.2先进的检测设备和仪器匮乏

有些单位对试验检测重视度不够,由于节约成本或资金不足等原因,没有及时引进先进的检测设备或仪器,某些仪器由于长期使用而老化,使得检测结果无法达到标准,检测结果失去真实性。先进、高标准、精确的试验检测设备和仪器都是检测数据精确、可靠的有力保证,因此,以上这些都会给检测结果造成严重的影响,进而影响公路工程质量。

2.3试验检测管理不到位,检测流程操作不规范

有些施工单位没有根据有关规定制定相关规章制度;未及时对试验室相关设备仪器进行维护更新;未对检测流程进行有效监督;未严格执行签字手续、程序等,以上这些都会对检测数据真实性、可靠性造成影响。

三、提高公路施工试验检测管理的策略

3.1制定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试验检测工作制度的合规性以及实施力度关系着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精确性,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试验检测管理部门的管理力度。为了试验检测结果准确性的提高,达到企业乃至国家对于质量管理的规定,施工单位应加强对试验检测部门的管理,促使其对试验检测工作引起高度重视,对所有能够对检测结果造成不良影响的因素进行预测、预防和排除。试验检测管理部门还应制定有关规章制度,用于规范检测行为,提高检测质量。可见,拥有一套可行的试验室与检测设备仪器管理制度、标准的试验样品管理规范等对于试验检测工作及施工企业是非常重要的。

3.2建立详细可行、标准的工作流程

通常,对于某项项目进行检测前,检测工作人员都已掌握了该项目的原始数据,这些数据对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方便,任何人均不允许随意对其进行改动。检测获取的结果数据也应详细完整,对结果数据进行相关的分析记录也应保存完好,并与原始数据保存一起,以便有关工作人员后期工作需要。由于新员工对检测工作尚未十分了解,为使新员工对检测过程的每道工序及其规范性操作进行了解,试验检测管理部门应建立标准、详细的规范性文件,以确保其在进行检测工作中减少甚至避免差错出现。

3.3对试验检测人员工作进行合理分配

试验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仅仅依靠个人难以完成,需要所有工作人员共同协作完成。试验检测管理部门主要包括三个小组,首先是企业行政策划小组,其次是部门检测技术人员,最后是检测结果数据分析小组。其工作步骤主要为,部门检测技术人员对某项项目进行检测,分析小组根据检测结果数据进行分析,最后分析小组将分析结果交与行政策划小组,行政策划部再依据分析结果采取对应措施。技术部负责人要对采取的措施进行审核并将其下达给技术人员,将其做成一个可操作实行的策划案,再由检测结果分析人员对其效果和质量进行总结概括。另外,试验检测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要求全体工作人员具有相关检测方面的技术知识、了解检测技术惯用的抽样理论和专业标准,还要熟练掌握部门、企业或国家在检测方面制定的相关规定制度。企业质量管理人员可以根据各个工作人员技能掌握以及熟练程度,科学合理将其分配于各个岗位。

3.4试验检测技术人员应持证上岗

为确保检测工作的专业性,公路试验检测技术人员不仅需要掌握检测方面的专业技能以及有关理论基础,还应先通过企业部门或国家的专业考核,只有在获得从业资格证书的情况下才可以正式上岗。需要持从业资格证书上岗的主要原因是确保技术人员通过了相关培训、掌握了一定程度的专业技能,因此,技术人员在持证上岗的情况下还应积极地参加各种培训,不断加强学习,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对经验进行积累总结,从而使自身技能水平以及专业知识有所提高,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结束语:

随着公路技术等级的提高,各级公路管理部门和施工单位已对加强质量检测与施工质量控制和验收工作予以了高度重视。但在许多工程中仍有部分单位不具备原材料质量试验检测和施工质量控制试验检测的基本条件。工程实践经验证明:不重视施工检测和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工作,而仅靠经验评估是造成工程出现早期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要想切实提高道路工程施工质量、缩短施工工期、降低工程投资、必须建立健全工程质量控制检查制度。

参考文献:

[1] 郭马峰. 关于县乡公路试验检测技术的几点思考[J]. 科技与企业. 2012(01)

[2] 丁延明. 公路试验检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探析[J]. 交通标准化. 2012(16)

试验专业技术总结范文8

30年弹指一挥间,北京大学医药卫生分析中心奋力前行在一条蓬勃发展之路上,尤其从2008年开始,国家加大专项投入,中心得到飞速发展,王京宇主任恰逢此时走马上任。在中心成立30周年之际,记者采访了北京大学医药卫生分析中心主任王京宇,倾听其讲述中心发展的点点滴滴……

1984年,北京大学医药卫生分析中心成立,时光荏苒,30年的时间可以承载太多的世事变迁,2014年中心成立30周年之际,一个集服务、教学、科研和对外开放为一体的大型仪器资源共享平台呈现于世人面前。中心结合自身特点,明确定位“以分析测试服务、技术支持为主,以仪器功能开发、技术创新为先,以本科生和研究生实验教学为本”,并在仪器配备、管理模式、团队建设乃至服务理念等方面不断实现突破,形成了一套具有医学教育与研究特点的管理体系。

测试为主―一项测试结果折服国际同行

2008年的一天,中心突然接到公安部门的请求,要求帮助做产地鉴别。当时公安部门的鉴别准确率在70%左右,前来接洽工作的警官表示:如果中心能将这个数据提高五个百分点,会对公安部门破案有相当大的帮助。此时,恰逢中心正在开展多元素组学研究,利用多元素分析数据进行包括癌症、精神分裂症在内的疾病辅助诊断,该方法的有效性已经得到初步验证。利用类似的研究思路和分析方法,中心将产地鉴别准确率从70%提高到87.5%。随后,公安部门用这个测试结果与美国同行交流,对方非常惊讶,甚至对测试的真实性表示怀疑,因为他们也曾用相似的方法进行测试,但是准确率总是在70%以下。为了消除美国同行的疑点,公安部门又提供了20份盲样,由分析中心进行测试,然后由公安部门进行核对,测试结果出来以后,复核的警官对王京宇主任说,你们这次的准确率是100%。

北京大学医学部条件得天独厚,覆盖医学、药学与公共卫生等多个学科,专业齐全,优势明显。中心借此开创方便快捷的“一站式”测试服务。例如:一种新开发的药物通常要进行动物实验、有效成分分析、病理实验等多项烦琐且独立的实验。如果客户自行寻找多个相关实验室做标准测试,一则烦琐,二则费时。而分析中心长期从事类似的工作,与校内的各个学科之间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因此,只要客户说明目的,分析中心将为其提供设计实验方案,协调多个学科实施实验,出具检测报告的“一站式”服务。目前分析中心在保证完成校内有关单位检测业务的前提下,积极提供校外检测业务,其校外业务比例占到30%~40%。

BD FACS Vantage_DiVa 流式细胞分选仪

2008年前后,国家加大专项投入,中心得到飞速发展,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项目及973计划项目等部级或国际合作的大型项目,成为高校分析测试中心的优秀代表之一。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仪器使用率,让资源配备更加合理化成为我们此次采访的重点。对此,王京宇主任表示,作为高校服务的测试平台,做好低端的常规分析测试,满足不同学科教师需求,是对该平台的最低要求;注重仪器功能开发,开展技术创新研究,提高服务水平,满足“创一流大学”的需要,让中心走上可持续发展的健康轨道,则是对于平台的更高要求。

Leica双光子激光扫描显微镜和荧光相关光谱系统

作为学校重点投资的大型仪器平台,为一线教科研工作提供测试服务与技术支持是分析中心的主业。近年来,中心为众多部级、省部级课题的研究及优秀文章的撰写提供了测试服务与技术支持。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中心还在不断地提高服务意识,努力实现对客户的承诺:“服务让您满意,技术请您放心”。

研发为先―团队研发成绩斐然

分析技术的创新与仪器功能的开发是提高测试服务与技术支持水平的先导,再先进的仪器设备也是要靠人来操作的。王京宇主任格外重视团队的研发能力培养,并通过不断地总结归纳,努力找寻实验室工作团队的最佳组建模式:专业的研究者+职业的技术人员+研究生。2009年,中心设立了“研发基金”,支撑了十余项研发课题。“种瓜得瓜,种豆得豆”,2013年,在北京大学第七届实验技术成果奖评选中,受到研发基金支持的四个课题组,从各个学院和临床医院的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在总共九个奖项中,获得了一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和一个三等奖,成绩显著,同时还获得了两项国家发明专利的授权。中心开发的新技术与新方法受到一线师生的重视,为众多部级重点项目的顺利开展、为大量SCI论文的发表提供了高水平的技术服务和数据支持。

中心不断探索大型仪器实验平台服务的最佳模式。王京宇主任认为,实验室领军人物最好为该领域专家,在业界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影响力。作为专家,该领军人物应能够确保仪器的正确使用,同时还能够开展仪器的功能开发和技术创新,从而提高平台的服务含金量。每个实验室的领军人物本身最好是该类仪器设备的最大用户,这样就能保证仪器的基本使用率,再加上其他相关学科的用户,就能顺利达到教育部规定的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机时。同时,实验室领军人物还应具备先人后我的精神,承诺在优先保障其他用户需求的前提下,完成自身的科研工作。需要时,领军人物应试行“弹性工作制”“歇人不歇马”,按时完成其他课题组的测试工作,而将自身的科研工作安排在“8小时”之外。

王京宇主任强调,合格的测试平台工作人员应该具备“职业精神”:首先是敬业―由衷地热爱自己的工作;然后是专业―拥有高超的职业技能。这样一支队伍是实验平台的根本保证。

中心承担着繁重的教学和试验任务,有些工作人员难免会产生“为他人作嫁衣裳”的感觉。对此王京宇主任格外重视,力争将中心每个员工个人发展目标与分析中心的整体发展目标有机结合,提高大家的工作积极性。中心现有一支高素质的科研和技术服务队伍,员工60人左右,具有博士学位人数占1/3,拥有高级职称的教师达中心总人数的50%。

教学为本―学生操作能力提升显著

作为高等学府的分析测试平台,实验教学是理所当然的本职工作。分析中心开设了面向本科生、研究生的课程:流式细胞技术、激光共聚焦技术、高级医药卫生仪器分析、高级医学设备与技术等。

为了让一线师生紧跟大型仪器设备的发展趋势,了解先进测试技术的最新水平,中心开办“现代科学仪器与生命科学研究”系列讲座,尝试为医药卫生分析中心开启一扇对外展示之窗,为一线教科研人员开设一门医药卫生仪器分析之课,为临床与基础医学研究开辟一条多学科交叉之路。

研究生能否熟练、正确使用大型仪器直接关系到测试数据的可靠性及科研工作的质量。然而,很多实验教学仍然停留在“理论讲解+简单实验操作”的传统模式上,学生选修之后往往印象不深,一知半解,很快淡忘。借助大型仪器平台和专业技术人才的自身优势,中心积极参与实验教学模式改革,开设了科学仪器实验操作技能强化课程,通过“微型PBL教学+参与测试服务”等模式,对学生进入课题阶段拟使用仪器进行前瞻性的实验教学。首批21名选课学生经过64学时的强化教学,获得了两个学分,其中18名学生初步具备了“独立、正确”操作所选仪器的能力,经过严格的考核,获得相关仪器的《实验技能能力证书》。该教改项目获得了北京市高教学会的重点支持,开课以来受到研究生和导师们的欢迎。

继往开来―中心发展方兴未艾

1984年12月25日,北京大学医药卫生分析中心的前身“北京医学院中心实验室”正式成立。借助世界银行贷款,中心购置了价值200万美元的大型仪器设备,用于支持北医教学与科研。经过30年的发展壮大,中心目前下设6个直属实验室:细胞分析实验室、蛋白质分析实验室、同位素分析实验室、电镜分析实验室、分子影像分析实验室、理化分析实验室;5个加盟实验室:药物分析实验室、环境与食品分析实验室、代谢物分析实验室、功能基因分析实验室、活细胞功能分析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总价值超过1.3亿元人民币。

在设备分级管理问题上,王京宇主任说道:“新购置的大型仪器是放在分析中心这个公共平台上专管公用,还是放在某个学科或教研室自行管理使用,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仅是一个PI(principal investigator:主要研究者,以下简称“研究者”)或者学科需要,而且,仅该学科本身就能占满甚至超出教育部所规定的每学年800机时标准时,则考虑放置在系级或者院级实验室。但如果是若干个研究者或者学科都需要,且任何单一学科都无法保证教育部规定的使用率时,则应该放置在校级分析中心,专管共用。目前,医学部存在三级实验室:校级、院级、系级,分析中心属于校级实验平台。

在王京宇主任看来,改变大型仪器设备重复购置、国家资源严重浪费的现状,应该尝试从政策导向上入手。王京宇教授在分析中心构建模式与大型仪器运行效益的关系方面,提出了“变仪器购置费为分析测试费”的建议,指出在政府层面上适当减少仪器购置费,加大仪器测试费的投入。他认为,这样做有如下好处:有效避免重复购置,杜绝使用率低下的现状;重点装备技术力量雄厚的实验平台,提高测试水平和服务技术含金量;使得非仪器专业领域的科研工作者能够得到足够的测试经费,同时得到专业实验技术人员提供的可靠的分析数据;缓解多数人测试经费“不够花”或少数人有钱“花不完”的难题。此项建议一经提出,立刻赢得了业内人士的。

为了将自身的优势发挥到最大,中心热心公益事业,协助北京电视台推出了“药食相克”“PM2.5专题”等节目,运用直观的实验手段、科学的实验数据来解答与民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健康问题。

30多年前,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提出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时代强音,中国的科学事业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借助改革开放的春风,原北京医学院党政班子做出战略性决策:集中财力办大事,用有限的资金引进现代化的大型仪器设备,建设资源共享平台,加快我国赶超世界发达国家医学研究水平的步伐。随后的30年,中心随着时代的脉动不断发展,一代又一代勤奋的中心人为分析测试平台的建设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北京大学医药卫生分析中心构建了集服务、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现代化大型仪器平台,其高精尖的设备在国内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其勤奋、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成果为医药类人才培养创造了条件。中心人的梦是历史的,凝结着一代又一代中心人的不懈努力;中心人的梦也是现实的,在当今中心人的苦干、实干、巧干中梦想成真;中心人的梦更是未来的,在求实创新的时代大潮中奋勇前行。

试验专业技术总结范文9

 

1 概述

 

现代工业体现出知识与技术高度密集,工艺高度精密、综合性强,产品质量要求严格等特点,工业更代表着一个国家科技实力、创新能力与制造能力的最高水平。同时,工业是人类文明的最高表现,不仅表现出冷峻、机械的外表,还寄托了最多人类智慧、情感。怎样才能制作出科学性、严谨性、知识性、观赏性以及浓厚人文精神的科技专题片,是我们应该探讨的一个问题。工业题材科技专题片的创作是综合艺术的体现,它的作用是记录历史、汇报进程、推广成果、展现风貌,哪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全片的艺术效果。

 

本文特别针对笔者从事创作航空工业题材科技专题片入手,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来着重分析其具体流程与相关内容。

 

2 工业题材科技专题片创作的整体结构流程

 

就典型工作为例,对整体流程进行分解结构,以图表形式呈现出来,使大家有一个非常直观的认识。图1为某型号飞机汇报专题片创作分解结构流程图。

 

以上是对该项目流程的结构拆分细目,接下来我们单独就如何创作航空工业题材科技专题片的流程进行具体论述。

 

图1

 

3 故事架构是科技专题片创作的基础

 

科技专题片的整体构思是创作之初最重要的一项案头工作,它需要严谨细实的长期前期工作和全局的把握能力。以一个或多个故事串联起来,用一条主线勾连。设置问题、冲突、矛盾并化解,用启发和引领的手法展开故事,将想要传达的思维、理念、信息传递出来。比如,在《鏖战高原》这部片子中,是讲述某型号飞机高原试飞的情况,以及外场试验队的艰辛劳作和他们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此片就以试验队的机务们夜航试飞的准备工作讲起,再深入到高原试飞的具体科目以及高原试飞试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试飞人如何克服自然条件一次次地在高海拔地域验证飞行数据,此片进行各个段落信息层次的划分,对整个故事结构进行起伏错落的编排。从而依据这种构架写下策划大纲,一部片子不可能面面俱到,都要有侧重点,这样才能有力地反应主题思想。所以,在一部片子里故事架构要丰满,这也是工业题材专题片创作的基本点。

 

4 科技专题片前期拍摄工作

 

4.1 分镜头的写作

 

根据型号课题要求以及专题片的内容,进行前期采访,收集素材,做好分镜头脚本,对每段解说词所表现的场景用镜头来做说明。由脚本来确定每个镜头的景别。如远、全、中、近等。它是摄影师进行拍摄,剪辑师进行后期制作的依据和蓝图。

 

4.2 素材的拍摄

 

科研或工业生产具有严密的程序化特点,拍摄工作也必须以严格的计划与之相配。我们需要在影视专业和工业相关专业两个领域都具备一定专业素质的人才,才能把技术细节还原成具有叙事能力的影像语言。

 

4.3 拍摄的组织

 

由于前期拍摄工作是个非常繁杂的工种,它需要各方的配合才能完成。而我们的拍摄人员首先要把摄像机变成自己的眼睛,积极地去选择、捕捉想要的画面,把被动记录变为主动摄取。再有,我们需要和各个型号总师、课题组成员以及兄弟场所进行沟通协调,了解试验任务进展以及试验核心内容。最后,和摄制组成员共同协商讨论,针对脚本与后期应用进行统筹,做好前面提到的分镜头脚本策划执行案,按照景别、内容、情节支撑、编辑衔接预案。

 

5 科技专题片后期制作工作

 

5.1 后期剪辑是进行再创作的关键

 

科技专题片的后期工作是大量素材的拍摄,积累之后一项再创作过程。当大量的型号资料素材堆积在你面前的时候,如何把它们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一部有影响力的片子,需要后期人员仔细推敲打磨。平时在编辑时尤其要注意的是,我们的镜头要完整,要有起幅落幅。比如,从一架飞机摇到另外一架飞机,摇之前和之后要有1到2秒的静止。节奏要一致,每一个镜头的长度要基本一致。运动镜头和静止镜头间隔使用,相同方式的动镜头不要相接。比如,一个推镜头之后再接一个推镜头。最好中间接一个静止的或摇镜头,再接推镜头会好一些。还有就是在专题片剪辑时,不用完全与配音全部对位,用不着的镜头一定要舍去,留下片子需要的镜头即可。

 

5.2 科技专题片中的音乐

 

文案、画面、音乐的高度统一是影音行业的最高追求。音乐是目前困扰我们航空各厂所科技声像工作的一个瓶颈问题。首先,音乐素材的匮乏,资金的短缺和待遇问题造成我们无法按影片需求采用原创音乐。科技专题片的音乐需要具有完整性、有开头、叙事部分、高潮、结尾这样的曲线形结构,但是这种音乐结构类型是否符合每一部型号课题专题片,还需要细加分析。总之,音乐是全片创作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在声、画结合的总体之中,起到直接渲染与烘托作用,使之结合以后形成一种新的艺术效果。

 

5.3 科技专题片中的特技辅助技术

 

非线性编辑在电视制作上广泛应用,用它来制作特技,是易如反掌的。但是,特技如果运用得当,独具匠心,无疑可以激发观众的欣赏情趣。如果过多的滥用特技效果,不按片子需要,只图新鲜,没有经过思考就随意加上特技,只会使观众徒生厌恶感。尤其是科技专题片,因遵循事物本身的特性去发展,过多过滥的特技只能适得其反。我们科技类影片的从业者对科技专业技术知识,原理的理解必须有一定的了解,这是其从业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对我们的最高要求。因为对于技术的了解程度直接影响影片情节的表现方式,也直接关系到影片最终的观看者是否理解技术的先进性和技术跨度。这也是科技类专题片有别于其他社会类专题片的最突出的特点。因此,科技类专题片特技效果选用是宁缺毋滥,可以用简单特技说明的问题,坚决不用复杂的特技效果。

 

6 结束语

 

工业题材科技专题片创作流程是一个复杂、艰苦的过程。我们的一线科研领导,要把声像工作视为科研工作的有机组成本分,以及最有影响力的工具,而不是锦上添花的画框。而我们的一线创作人员要对本行业有宽广的视野、快速的反应能力、过硬的影视,航空类专业技能、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始终坚持精品意识、不断学习积累,加强自身专业素质的完善,才能为我们的工业题材科技专题片创作事业开创出属于自己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