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有线通信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3-21 17:04:53

有线通信论文

有线通信论文范文1

参考文献的写作在某一程度上提升论文学术价值和质量水平,所以参考文献在论文的写作当中也是不能忽视的,写好论文还参考文献那么我们写出了的论文才更有水平。下面是学术参考网的小编整理的无线通信论文参考文献,欢迎大家阅读赏析。

无线通信论文参考文献:

[1]钮心忻,杨义先.软件无线电技术与应用[M].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0.6-20.

[2]李世鹤.TD-S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标准[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3-22.

[3]潘涛,等.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TD-SCDMA的核心技术[J].通信技术,2002.

[4]赖玉强,王甲琛.软件无线电的体系结构及其关键技术[J].武警工程学院学报,2002.

[5]朱东照,罗建迪,等.TD-SCDMA无线网络规划设计与优化[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206-228.

[6]张书强,朱守中,金永杰.基于3G通信的软件无线电应用研究.测试测量技术,2008(9).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软件无线电技术

无线通信论文参考文献:

[1]熊卿青,邓媛姬.现代无线通信技术的现状分析及其发展前景[J].科技创新导报,2012(2):31

[2]赵晗.现代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J].企业技术开发,2011(8)

[32]纪越峰等,现代通信技术,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2年3月

[4]蒋同泽著.现代移动通信系统[M].电子工业出版社,1994

[5]百度及谷歌网站

无线通信论文参考文献:

[1]陈哲.张正江.尹长川.乐光新B3G技术演进与发展趋势电信工程与技术标准化2008,12

[2]孙常清.王琪琳.张佳麓B3G技术发展浅析电信科学2007,23(7)

[3]万屹.李扬B3G技术的研究及发展趋势电信网技术2006,1

[4]林辉B3G研究与标准化进展电信科学2007,23(9)

[5]张汉毅.粟欣B3G的关键技术及其发展趋势移动通信2008,6

有线通信论文范文2

[关键词]在线评论;可信度;旅游产品;电商平台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16)11-0074-11

Doi: 10.3969/j.issn.1002-5006.2016.11.013

引言

互联网普及率的不断提升,使得旅游电子商务平台成为旅游产品营销和销售的重要渠道。阿里旅行、携程网、去哪儿等旅游电商通过APP等将PC端的业务扩展到移动端,消费者可便捷地在线购买旅游产品,并在消费后对产品或服务进行评价,成为之后消费者购买产品的重要依据。因此,评论的商业价值被更多的商家重视,但是一些商家利用虚假评论获取不当利益,致使虚假评论逐渐增多。潜在消费者在购物前易受他人评价影响[1],CNNIC的一项调查显示,85%的网购者会浏览商品的所有评价[2]。但由于评论鱼龙混杂,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在线评论的可信度,为消费者提供购物参考。

在线评论是真实消费者对电商平台已购买的产品或服务发表体验和使用感受的评论信息[3]。对于有经验的消费者,购物前对在线评论的可信度存在预期,即固有感知。而当其浏览评论后,可信度会发生变化,逐渐形成最终感知。消费者究竟会通过哪些因素来影响其对于在线评论的固有感知,又是因为哪些因素促成其对于在线评论可信度的最终感知,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和变化值得探讨。

目前,在线商品评论可信度的研究较少,以旅游产品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许多学者围绕在线评论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做了大量的工作,却往往忽视了对在线评论可信度的探讨。为了进一步探究在线评论可信度的形成阶段及影响因素,规范旅游产品网购评论体系,本文围绕在线评论可信度提出以下几个问题:(1)消费者在线评论可信度的形成过程是从无到有的变化过程,还是由有而变的过程?这个过程应该被分为几个阶段?(2)各个相关因素在哪个阶段产生作用?(3)这些影响因素的作用方向和程度是怎样的?根据这些问题,文章基于在线评论接受者视角,遵循在线评论“者―内容本身―传播媒介―接受者”的传播路径,研究在线评论接受者对在线评论可信度的形成过程和作用机制。

1 文献回顾与理论

信息可信度的研究由来已久,其中,可信度的比较研究最为活跃,例如比较不同来源、不同渠道、不同信息类型的可信度。来源可信度的研究可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耶鲁大学心理学系教授Hovland和Janis围绕“沟通和态度改变”首次提出了“来源可信度”的概念[4]。“来源可信度”是指信源被受众认为值得信赖和能够胜任的程度,并根据S-M-C-R(即来源―信息―渠道―受众)传播过程的基本线形模式,得到两个重要测量维度:专业性(expertness)和可信赖性(trustworthiness)[5]。尽管Hovland等在研究中,没有将“来源”界定清晰,但他们认为信息的影响力很可能也取决于其传播所经过的特定渠道[5]。在研究传播渠道对信息可信度影响方面,Burgoon等通过对本地报纸形象的维度探讨,发现能力/信任、人情味/监督、偏见/煽情3个主要维度[6]。Salwen对报纸信息的可信度进行分析,总结了4个测量维度:真实性(trustworthiness)、专业性(expertise)、清晰性(clarity)和客观性(objectivity)[7]。Rosenthal首次将“信息可信度”与“来源可信度”区别开来[8]。

在线评论(online reviews)是由购买过或体验过产品的消费者创造的与该产品相关的评价信息[9]。在线评论提供了先前消费者的购物经验,包括对产品和服务的赞许、抱怨,或个人的购买和使用感受,可以帮助网络用户多方面了解产品信息[10],从而帮助潜在消费者做出购买决策[9],研究表明,消费者在消费决策时具有大众意愿顺应性,他们通常会先观察他人的行为之后再做决定[11]。林宗涌对不同类型网站上评论的可信度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不同类型网站的可信度存在差别[12]。但是,这种比较性的研究不能对各类网站的评论可信度影响做出清晰解释,因此还需要分别对各类网站展开研究,特别是针对评论可信度较低的网站。

现阶段,很多学者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来研究在线评论的可信度。例如,崔海霞从评论、评论人两个维度,分析产品评论可信度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评论的等级、长度、回复人数、评价人数都会影响评论的可信度[3]。孟幻基于消费者的角度,发现评论的正负情感倾向和评论内容主客观倾向对旅店在线评论的可信度存在影响[13]。刘逶迤从内容特征和结构特征两方面来研究商品评论信息可信度特征[14]。龚思兰等以大学生群体为调查样本,认为评论信息的详细度、情感倾向的客观性、者的匿名性、信息的及时性、其他评论阅读者的认同度等因素都会正向影响评论信息的可信度[15]。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数据挖掘有利于在线评论的客观属性的挖掘,而忽略了接受者自身因素的影响作用。并且,使用网站挖掘数据的前提是认为网站没有数据作假行为。

由此可见,可信度研究模型范式多样、测量维度各不相同。因此,构建总体性的框架结构是需要加强的研究方向。尽管关于在线评论的研究较多,但是针对旅游产品而展开的研究并不多见,这与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极不协调。反观现有的研究方法,主要集中于两类:一是预先不给实验对象,直接调查消费者对信源、媒介、信息的可信度,可以视为固有可信度;二是单次实验刺激型,可视为最终可信度。那么在单次刺激前,受众是否具有固有可信度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通过单次刺激,受众的可信度会怎样变化?如果受众通过单次刺激,可信度有提升,在实践中是具有意义的。本研究基于以上问题,将可信度的形成分解为“固有可信度形成阶段”和“最终可信度形成阶段”,分别对这两个阶段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来研究可信度的形成 机制。

2 研究假设与模型

2.1 在线评论渠道对固有可信度的影响

网站评价(website evaluation)是指消费者根据过往经验对网站的总体性认识。林巧认为网站的品牌和声誉、已有访问者反馈的信息等都让消费者对网站的评价产生影响[16]。Hovland和 Weiss通过研究发现,高可信度的信息源的广告或者宣传信息更容易改变人们原有的态度,从而促使他们购买高可信度信息源的产品或服务[17]。可见,在线评论的渠道是消费者进行可信度感知的背景和载体,网站评价会影响消费者的固有可信度。因此,提出假设如下:

H1:网站评价对在线评论的固有可信度产生正向影响

2.2 在线评论接受者对固有可信度的影响

个人信任倾向(disposition to trust)是指个体通常愿意相信他人的程度[18]。Chatterjee认为电子口碑的效应取决于消费者对于口碑信息的接受程度,消费者接受口碑信息的信心愈强,则此类感受愈有可能主宰消费者对于口碑信息的解释和使用,进而影响消费者的态度与行为[19]。消费者在过去或多或少对在线评论有一定的认知,这种认知随着相关经验的累积逐步加深,信任倾向越强的消费者越容易相信在线评论。基于此,本文提出研究假设:

H2:信任倾向正向影响在线评论固有可信度

网购经验(experience of online shopping)是指消费者通过网上购物经历或他人经历累积形成的经验性总结。Doney和Cannon认为网络交易经验丰富的顾客更愿意选择固定交易的商家进行交 易[20]。Flanagin与 Metzger认为消费者的网络经验与可信度感知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21]。因此,提出假设如下:

H3:网上购物经验越丰富,对购物网站的评价越高

评论态度(attitude of reviews)是指消费者对评论的重视程度和利用水平。在线评论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但其重视程度仍然存在巨大差异。这种差异受到不同个体的认真程度、经济水平以及产品的涉入水平等因素的影响[22]。消费者的时间越充足、越有耐心,对在线评论的倚重程度越高,越愿意认真阅读评论并相信评论的信息[23]。相应地,消费者越重视在线评论越明白该评论对于店铺评级以及后续消费者参考意见时的重要性,所以当商品符合预期或超过预期时都会给出较高评价。基于此,本文提出研究假设:

H4:消费者越重视在线评论,对网站的评价越高

2.3 在线评论信息本身对最终可信度的影响

在线评论类型(type of reviews)是指根据在线评论的客观、全面程度等属性将其划分为属性评价型评论和简单推荐型评论[9]。本文沿用Park和Lee对两种评论类型的定义:属性评价型评论主要是与产品自身属性相关的信息,是先前消费者基于产品特定属性、性能发表的理性、客观且具体的评论;简单推荐型评论体现出过去消费者对产品印象的情感信息,反映出用户感性且缺少实质论点支撑的评论,评论意图为推荐或不推荐消费者购买产品[24]。相较于简单推荐型评论的主观、缺乏论据,属性评价型评论围绕产品和服务展开,论点清晰、明确,更容易让潜在消费者感觉评论者经验丰富,从而认为评论者专业性更高。而Hovland等也认为专业性高的传播者更容易改变接受者的态度,信息者往往被期望具有说服力[5]。评论者专业性(speciality)是指信息接受者认为信息者拥有的相关知识和经验,以及能够提供正确信息、表现出专业行为的能力[25]。相似性(similarity)是指信息者和接受者在价值观、所属群体、人格特征方面的共性[7]。利他性(altruism)是指评论者的动机是出于为他人提供无私的帮助和指导,而非贪图个人私利[17]。严建援展开了线上评论内容实质有效性的影响因素的讨论,研究结果表明,评论的有效性与用户的客观评价深度存在密切联系,即客观评价越深越有实质效用[26]。基于以上论述,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5a:消费者感知到的属性评价型评论的相似性低于简单推荐型

H5b:消费者感知到的属性评价型评论的专业性高于简单推荐型

H5c:消费者感知到的属性评价型评论的利他性高于简单推荐型

在线评论方向(reviews valence)指评论呈现出对产品的褒贬程度和情感极性方向。学者多将在线评论分为两类(正面评论、负面评论)或者3类(正面评论、中性评论、负面评论)[22]。就本文的研究载体“淘宝网”整体情况而言,好评往往远远多于中评和差评,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由于淘宝网的评价系统设置了自动好评的计分方法,如果消费者没有及时进行评价,系统就会默认好评;另一方面,个别商家采取一些极端办法,骚扰给出差评的用户。Ghose和Ipeirotis通过研究表明关于中性评论的感知有用性低于正面评论[27]。但是,网购经历越丰富的消费者,对网购的了解程度越深刻,评论也越专业。他们对网购的预期和实际情况差异不大,不容易买到不满意的产品,因此评价多为正面评价。消费者正面评论,大都出于为商家积累口碑,是利他行为的体现;而负面评论,大都为宣泄自己的不满情绪,是一种利己行为的表现[28]。基于以上论述,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6a:在线评论越正面,会使消费者感知到的相似性越高

H6b:在线评论越正面,会使消费者感知到的专业性越高

H6c:在线评论越正面,会使消费者感知到的利他性越高

2.4 在线评论者对最终可信度的影响

Mitchell和Dacin认为专业性高的人更易于做出购买决策,并在消费中发掘更多的信息提供给潜在消费者[29]。包敦安在研究第三方评论平台的可信度影响因素时,发现较之级别低的发帖者的信息,消费者更容易信任那些具有高等级的发帖者[30]。Brock通过比较商品的品质和价格,实验发现相似性大大高于专业性,消费者更注重性价比而不单单考虑质量[31]。Bickart和Schindler认为潜在购买者对在线评论者的意图归因会影响其对电子口碑的信任程度[32]。如果在评论接受者看来,者传播信息是另有目的,会影响其对信息的相信程度。基于前文分析,提出本文假设:

H7:消费者感知到在线评论的专业性越高,其最终可信度越高

H8:消费者感知到在线评论的相似性越高,其最终可信度越高

H9:消费者感知到在线评论的利他性越高,其最终可信度越高

2.5 固有可信度对最终可信度的影响

固有可信度(original credibility)是消费者通过以往购物体验,所形成的对在线评论可信度的一般认知,即还未浏览欲购买产品的在线评论,而仅仅依据过往生活及购物经验在脑海中形成的对在线评论原始的、固有可信度认知。最终可信度(final credibility)是以固有可信度为起点,在受到在线评论刺激后得到的在线评论可信度认知。可以说,固有可信度是经验性认知,最终可信度是一次性的认知,在线评论作为刺激物实现了在线评论固有可信度到最终可信度的转变。消费者根据先前成功的经验会形成对在线评论可信度的固有水平,在再次受到在线评论刺激后,这个可信度水平会受到外部刺激即在线评论的影响。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 假设:

H10:在线评论固有可信度正向影响最终可信度

综上,本文的研究假设如图1所示。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设计

为比较被试者受到外部(旅游产品在线评论)刺激后的变化情况,本研究将问卷设计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没有情景刺激,后半部分则经过情景刺激后进行测量。

问卷前半部分主要对消费者固有感知形成过程各变量进行测试,包括4个自变量(信任倾向、网购经验、评论态度、网站评价)和一个因变量(固有可信度)。问卷后半部分实验研究方法计划采用 2×3的被试间(between-subjects design)因子实验。进行在线评论方向3(正向、中性、负向)×在线评论类型2(属性评价型、简单推荐型)的6组组合实验。

3.1.1 研究变量的测量

本研究的量表制定主要以现有成熟量表为基础,再根据本研究进行适当修改。本文的考察对象是旅游产品在线评论的可信度,属于信息视角的研究。对于评论固有可信度(original credibility)和评论最终可信度(final credibility),本文借鉴Meyer[33]和艾青[34]开发的量表。对于在线评论类型,借鉴Park 和Lee对评论类型的分类和定义[24],将在线评论类型分为包含属性评价型和简单推荐型两种。在孙春华问项的基础上[35],对在线评论类型的问项适当修改,从理由充分性、属性全面性、体验情景还原和客观程度4个方面对在线评论的类型进行测量。在线评论方向的问项在参考Park等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9]。信任倾向的问项设置主要参考Smith的研究[36]。网站评价主要参考陈蓓蕾、Elissar等的研究[37-38],结合本文的情况进行筛选,选择行业领先性、保障性和受欢迎程度对网站评价变量进行测量。对于网购经验,本研究主要借鉴了Pavlou和Geffen的量表[39]。评论态度参考Park等的研究[9],相似性对Wangenheim和Tomas 的研究[40]进行适当修正。专业性借鉴陈蓓蕾在研究中用到的对于口碑发送者“专业性”的衡量标准[37]。评论利他性的问项设置在参考Sundaram等[41]的基础上,进行适当调整。

本研究分两个阶段采集数据。第一阶段为预调研,于2014年12月在西安发放150份问卷,回收131份有效问卷。基于预调研数据,使用SPSS19.0软件,计算Cronbach’s α系数,检验量表信度和效度,删除不达标题项,最终得到正式调查所用量表(表1)。第二阶段为正式调研,选取案例地为西安大雁塔北广场,问卷调查于2015年1月9日―16日发放350份问卷,回收问卷333份,除去无效问卷,最终得到有效问卷313份,有效问卷率为89.4%。被试者社会学人口特征表现出高学历、高收入,并且学生较多的特点。其中,男性较多,占57.5%;18~24岁占比67.7%,25~35岁占比23.3%;本科学历占比61.7%,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3.5%;家庭人均月收入为3001~5000元的被试最多,占比39.9%。

3.1.2 实验变量操纵

为了使实验情景尽量接近真实情况,在选定实验组的前提下,设置背景组(表2),为配合实验组营造真实场景,不作为被试评判项。按照前述限制条件筛选出方向和类型特征明显的评论共计60条,请两名专家按照评论方向和评论类型归类,结果一致的有18条,进入待选区。最后3人小组讨论,选择了6条最符合条件的评论(表3)。

首先,通过网络随机对60名有网购经验的消费者进行调查,其中有48位消费者表示会在购物前查看产品在线评论,所占比例为80%,其中,50%的消费者表示只会查看第一页的评论,即阅读的评论数在20条以内。由此,选取20条评论进行实验。选择“阿里旅行”网站中西安市一日游销量最大的“西安东线一日游”的评论数据作为实验参考对象,共搜集到的2190条评论中,正向情感倾向评论1517条,中性评论356条,负向情感倾向评论317条,三者的比例约为15:3:2。

综上,在实验手册中共选择20条评论,其中,实验组6条,背景组14条。将除在线评论类型和方向之外的属性做出统一控制,具体情况如表2和表3所示。

3.2 信度与效度检验

本研究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来验证建构效度。首先,对样本数据进行KMO和Bartlett球体检验,以检验各题间是否存在相关性。KMO系数值为0.858,Bartlett 的球形度检验显著,样本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接着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因子,得到特征根大于1的因子,共计11个,总共解释了方差变异的72.7%。采用最大方差法旋转后,在7次迭代后收敛。发现问卷中考察变量的测量问项最大载荷聚积性明显,即测量问项在其测量的变量的因子载荷较大(均大于0.5),而且不存在横跨因子的现象,这说明目前的测量量表区分效度良好(表1)。研究问卷的信度分析结果显示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均在0.70以上,表明本研究中所采用的量表信度较高,项目测量可靠性较好。

3.3 变量操纵检验

在问卷中,对在线评论的类型和方向进行了变量操纵,需要检验这两个变量是否被成功操纵。口碑类型有两个水平,分别为属性评价型和简单推荐型,并在问卷中通过4个题项来考察。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t(311)=4.173,p

3.4 结构模型拟合与假设验证

由AMOS19.0软件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得出反映结构模型拟合优度各项指标(表4),显示出所有指标均表现良好,模型与收集的样本数据的拟合程度可以被接受。

模型结果显示:H1(λ=0.427,p

3.5 讨论

第一阶段――在线评论固有可信度形成。从拟合模型可以看出,在线评论固有可信度是消费者接受评论刺激前已有的可信度感知。网站评价和信任倾向在可信度形成链条的第一阶段,两者对固有可信度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427和0.138,表明消费者对网站的评价和个人信任倾向性都与消费者感知到的在线评论固有可信度有正相关关系。研究表明,信任倾向是消费者的内在固有特质,不受研究中其他因素的影响。消费者网购经验和对在线评论的态度也作用于这一阶段,两者均正向影响网站评价,对网站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351和0.246,也就是说,消费者的网购经验越丰富,对评论越重视,越容易对网站产生正面的评价。综上可知,在线评论固有可信度形成阶段的作用因素包括网站评价、信任倾向、网上购物经验和评论态度。

第二阶段――在线评论最终可信度形成。消费者在受到评论刺激后,基于在线评论固有可信度的基础之上,形成最终可信度。消费者感知到评论者的专业性、相似性和利他性直接作用于在线评论的最终可信度,路径系数分别为0.265、0.244和0.131,表示消费者感知到者越专业、与自己越相似、动机越利他,越会正向促进最终可信度的感知。固有可信度对最终可信度的路径系数为0.125,表明消费者已有的固有可信度越高,越会正向影响最终可信度。评论类型和评论方向对在线评论相似性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758和0.185,表明属性评价型评论的者比简单推荐型评论的者更让消费者感觉相似,正面评论的者比中性评论和负面评论的者更让消费者感觉相似。评论类型和评论方向对在线评论专业性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758和0.167,表明属性评价型评论的者比简单推荐型评论的者更让消费者感觉专业,正面评论的者比中性评论和负面评论的者更让消费者感觉专业。评论类型对在线评论利他性的路径系数为0.614,表明属性评价型评论的者比简单推荐型评论的者更让消费者感觉动机利他。综上可知,在线评论最终可信度形成阶段的作用因素包括评论方向、评论类型、相似性、专业性、利他性。

4 结论与展望

消费者对旅游产品在线评论可信度的感知分为固有可信度形成阶段和最终可信度形成阶段,“两阶段信任模型”说明在线评论可信度的形成不是从无到有,而是由有而变的过程,结果表明:

(1)旅游产品在线评论可信度受4个方面的影响,并作用于不同阶段。在线评论的渠道(网站评价)、评论接受者的自身因素(信任倾向、网上购物经验和评论态度)作用于第一阶段,在线评论本身(评论方向、评论类型)、在线评论的者(相似性、专业性、利他性)作用于第二阶段。

[24] Park D H, Lee J. eWOM overload and its effect on consumer behavioral intention depending on consumer involvement [J]. Electronic Commerc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2008, 7(4): 386-398.

[25] Bristor J M. Enhanced explanations of word-of-mouth communication: The power of relationships[J]. Research in Consumer Behavior, 1990,(4):51-83.

[26] Yan Jianyuan. An empirical study of the impact of review content on online reviews helpfulness in E-commerce [J]. Information Science, 2012,30(5):714-716.[严建援.电子商务中的在线评论内容对评论有用性影响的实证研究[J].情报科学. 2012,30(5):714-716.]

[27] Ghose A, Ipeirotis P G. Designing novel review ranking systems: predicting the usefulness and impact of reviews[C]. Proceedings of the nin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onic commerce. ACM, 2007:303-310.

[28] Richins M L. Word of mouth communication as negative information[J]. Advances in Consumer Research, 1984,11:697-702.

[29] Mitchell A A, Dacin P A. The assessment of alternative measures of consumer expertise [J].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1996, 23(12): 219- 239.

[30] Bao Dun’an, Dong Dahai.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perceives credibility of online based on the ELM [J]. Modern Management Science, 2009,(11):107-109.[包敦安,董大海. 基于ELM的网络评论信息可信性影响因素研究[J]. 现代管理科学, 2009,(11):107-109.]

[31] Brock T C. Communicator-recipient similarity and decision change [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65,1: 650-654.

[32] Bickart B, Schindler R M. Internet forums as influential sources ofconsumer information [J]. Journal of Interactive Marketing, 2001,15(3):31-40.

[33] Meyer P. Defining and measuring credibility of newspapers developing an index [J]. Journalism Quarterly, 1988, 65(3):567-574.

[34] Ai Qing. The Exploratory Research of Influence Factor for the Credibilityof Online Word-of-Mouth[D].Chengdu:Southwester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2009.[艾青. 中国网络口碑可信度的影响因素探索研究[D]. 成都:西南财经大学, 2009.]

[35] Sun Chunhua, Liu Yezheng.The effect of eWOM on consumers perception of information usefulness [J]. Journal of Intelligence, 2009,28(10):51-54.[孙春华,刘业政.网络口碑对消费者信息有用性感知的影响[J].情报杂志, 2009,28(10):51-54.]

[36] Smith D N. Trust Me, Would I Steer You Wrong? The Influence of Peer Recommendations within Virtual Communities [D]. Chicago :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Chicago, 2002.

[37] Chen Beilei. An Empirical Study of Consumer Online Word-of-Mouthbased on the Theory of Network and Trust[D].Hangzhou: Zhejiang University,2008.[陈蓓蕾. 基于网络和信任理论的消费者在线口碑传播实证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8.]

[38] Elissar T, Nizar S, Riadh L. Consumer trust toward retail websites: Comparison betweenpure click and click-and-brick retailers [J]. Journal of Retailing and Consumer Services, 2013,20:538-548.

[39] Pavlou P A, Geffen D. Building effectiveonline market places with institution-based trust[J].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2004, 15(l):37-59.

有线通信论文范文3

【关键词】温度 at89s52 nrf9e5

1 引言

由于在局部的温度通常具有不一致性,因此在检测环境温度时,传统的单一测点测量温度的方法并不能够准确说明实际的温度信息。在同一环境中,对多点进行温度测量,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使得温度测量更加准确。但是多点温度测量的温度测量点比较分散,如果使用传统的有线布线方式的话,则系统设计复杂,十分麻烦。本论文设计了一种基于无线传输的温度采集系统,采用了nrf9e5无线芯片,主控芯片采用的是at89s52单片机,温度测量的传感器为ds18b20[1]。

本论文首先介绍系统整体设计方案,然后分别简要介绍硬件电路设计以及部分软件程序设计。

2 系统方案

无线数据传输按照传输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点对点、点对多点以及多点对多点。本论文所设计的系统由主控芯片51单片机、主接收器以及多个测量终端组成。每个测量终端都是通过无线传输模块nrf9e5传递数据,进而形成无线传输的温度采集系统。系统框图如图1所示。

将相应的温度传感器分布在所要测量环境的不同位置,就能够精确评估环境温度。然后再将这些测量得到的温度经过无线通信模块发送到主控芯片上,主控芯片对数据进行处理和显示。

3 硬件电路设计

3.1 无线数据传输模块

nrf9e5具有和8051相互兼容的微控制器,但是时序和指令都与其有些差别。nrf9e5与cpu的数据交换是通过串口来进行的。

nrf9e5和其他模块通信主要是通过自身内部的并行口和内部的spi口。nrf9e5与nrf905等具有一样的功能。收发器在与微控制器进行数据交换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片内的spi和并行口。在要传输通信的数据准备好之后,就能够产生中断,供微控制器使用。

3.2 温度测量电路

温度检测的方法有很多,比如采用热电偶等。但是本论文采用的是ds18b20温度传感器。该温度传感器采用的是one-wire总线,即只采用一根信号线与单片机进行连接。该测温传感器能够测量零下55度到125摄氏度的温度范围,同时分辨率能够达到0.5摄氏度。工作电压范围很宽,一般为3.0至5.5v。

3.3 主控芯片

本论文设计的数据采集器使用的主控芯片是at89s52单片机。msc-51单片机是八位的非常实用的单片机。本论文所使用的at89s52单片机就是基于这款单片机的。msc-51单片机的基本架构被atmel公司购买,继而在其基本内核的基础上加入了许多新的功能,同时扩展了芯片的容量以及加入flash闪存等等。51内核的单片机具有很多优点,因此无论是在工业上还是在一些电子产品上应用都很多。全球也有许多大公司对其进行扩展,加入新的功能。即使是在今天,51单片机仍然在控制系统中占据很大市场。

下面对本论文所使用的单片机作简要介绍。这款单片机具有最大能够支持的64k外部存储扩展,同时还具有8k字节的flash空间。该单片机具有4组i/o口,分别是从p0到p3,同时每组端口具有8个引脚。每个引脚除了能够作为普通的输入和输出端口外,还具有其它功能,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引脚复用。其还具有断电保护、看门口、计时器和定时器。51单片机一般的工作电压是5v。

4 软件设计

4.1 通信协议

本系统为单点对多点的无线通信,主接收器在可靠通信范围内分别与每个数据终端通信。主接收器与每个数据终端都有一个唯一的地址,因此在通信过程中必须明确接收方的地址。系统通信协议定制如表1所示。

4.2 温度测量程序

本论文采用的温度传感器是one-wire总线的器件,与主控芯片进行一根数据线连接,就能够同时实现数据和时钟信号的双向传输。但是这样就要求主控芯片的时序必须具有严格的要求。在出厂之前,每个器件的rom上都光刻上64位的编码,这个编码地址序列是唯一的,我们可以通过这个编码地址序列来进行多

点的组网。但是本论文所设计的温度采集系统,在每一个结点只是用一个温度传感器,因此在程序中并不需要读取其rom编码。

5 总结

在实际的温度测量过程中,测量单点的温度往往并不能够准确反映实际温度信息,需要对同一环境进行多次测量,同时要对多个温度节点进行测量。但是多点温度测量的温度测量点比较分散,如果使用传统的有线布线方式的话,则系统设计复杂,十分麻烦。本论文设计了一种基于无线传输的温度采集系统,采用了nrf9e5无线芯片,主控芯片采用的是at89s52单片机,温度测量的传感器为ds18b20。本论文首先介绍系统整体设计方案,然后分别简要介绍硬件电路设计以及部分软件程序设计。

参考文献

[1]马祖长,孙怡宁,梅涛.无线传感器网络综述[j].北京:通信学报,2004,25(4):15-17.

[2]郑启忠,耿四军,朱宏辉.射频socnrf9e5及无线数据传输系统的实现[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04(8):51-54.

[3]季一锦,尹明德.一种基于nrf9e5的无线监测局域网系统的设计[j].国外电子元器件,2004,(12):22-25.

[4]盛超华,陈章龙.无线传感器网络及应用[j].微型电脑应用,2005,21(6).10-13.

有线通信论文范文4

关键词:高速数据通信总线;关键技术;设计;实现

在近年来,我国的航空事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而随着航空事业的发展,我国原有的相关航空电子设备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今航空行业发展的需求,因此,需要对原有的航空电子设备进行改进,而原有的改进方法只是单纯的在原有的飞行器上加设一个新的总线,这种的方法不仅会使得操作变得更加的困难,同时也会使得相应的成本得到提升,因此,我国现今着力在对高速数据通信总线关键技术进行合理的设计,希望能够设计出一个成本较低,并且具有较强的实用性的翔空电子设备,以保障航空事业可以更好的发展。

1 高速数据通信总线关键技术的使用和发展的现实状况

高速数据通信总线关键技术研究符合了现今航空事业发展的需求,世界各国为了能够更好的推动本国航空事业的发展,不断的对高速数据通信总线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就相关的文献资料显示,很多的发达国家已经在对信息数据总线进行全面的研究,其力图在研究结束之后,就将最新型的数据总线应用到实际中,同时相关的配套技术研究也在不断的进行之中,并且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而我国也希望能够通过研究出新型的高速数据总线来实现我国航空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加大了对相关技术研究的投入力度,然而,与发达国家不同的是,我国在研究过程中,主要的研究方向就是如何创造出新的数据总线,而对相关的原有高速数据总线的研究则相应较少。

现今的时代是科技的时代,科学技术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科学技术的提升,则可以有效反映出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而就现代的战争而言,也是科技型的战争,这种战争主要是利用电子信息技术以及数字通信技术来进行,而传统的数据总线无法满足这一时期的战争需求,因此,需要研究出新的高速数据通信总线技术来代替原有的总线,以加强国防。

国内外在新型高速数据通信总线关键技术的设计和研究上,从来都没有停止过脚步,甚至还加大了研究的力度,从而使得相关的研究更加的深入。在经济实现了全球化之后,科学技术也逐渐的实现了全球化,全球之间的技术联系性逐渐加强,为了能够研究出更好的高速数据通信总线关键技术,各国加强了研究的联合,共同合作,高度分享各国的研究成果,然后在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进行单独的研究。就高速数据通信总线技术来说,其对航空事业的发展具有着重要的作用,能够实现国防力量的进一步提升,因此,在对其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掌握必要的关键技术。

2 高速数据通信总线关键技术可行性探讨

上文中笔者通过高速数据通信总线关键技术的使用和发展的现实状况的介绍,我们对高速数据通信总线关键技术有了进一步的理解,那么,如何能够实现高速数据通信总线技术与MIL-STD-1553B同时工作呢?在现有的技术水平和工作条件下,可以实现二者的同步工作。

2.1 MIL-STD-1553B总线工作环境测试及分析

这就是上文中提高的美国现用总线标准,也就是我国的宽带链路的机载型,它在具体工作时是利用频谱分析仪,来测量通信线缆,这时这个总线标准是两个终端同时工作,它与原来的总线并不工作在一个频段上,一般而言,原来的总线在工作时,峰值功率最高是8.4dBm,而且原来总线的奇次谐波与阶段成反比,因此,一定要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否则两个总线在同时工作时,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为了能够让MIL-STD-1553B总线的通信保持正常的状态,第一步应该做的就是降低高速数据通信总线带来的干扰,可以利用模拟滤波器,通过这给装置将告诉高速数据通信总线和MIL-STD-1553B总线隔离,并且合理的限制发射功率,这里指的是高速数据总线,因为如果它的发射功率太高,会严重影响另一总线工作,在相关器件的选择上也会出现问题,所以要想两条总线同时工作,必须做好两者之间的协调工作,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尽可能的避免问题的发生。

2.2 高速数据通信总线电缆特性测试

高速总线的通信线缆为差分屏蔽电缆线,两端的接口为PL75-47。电缆的特性阻抗为75欧姆,所以不能直接使用输入输出阻抗为50欧姆的网络分析仪直接进行测量,需要在测量前进行阻抗匹配和差分到单端的转换,线缆长度为56.4米(185英尺)。

由测量结果可以看出,在20MHz-50MHz频段内,高速数据通信总线电缆的衰减小于14.5dB。由测试结果,我们可以根据系统的噪声情况得出接收端的信噪比,对于200英尺的线缆,衰减取它的理论极限值16dB。假设接收端存在有效值140mv的高斯白噪声,则在发射功率为2W的情况下接收端的信噪比约为21dB。

2.3 高速数据总线容量分析

本文提出的容量分析将利用预测理论最大信道容量(C)的Shannon公式:C=BW×Log2(1+S/N)。Shannon公式是基于信道带宽(BW),出现在接收机的信号功率(S)和出现在接收机的噪声功率(N)做出的最大信道容量估计。在对高速数据通信总线系统应用Shannon公式时,需要量化网络的带宽,信号功率和噪声功率。从高速总线的工作方式、1553总线的工作特性及系统设计的难易程度分析,我们假设一个5MHz可用带宽。一个真实的总线系统的真实带宽可能高于假设,但这个假设的目的是定义最差的情况。在高速数据通信总线中有两个信号强度的限制因素:发射信号功率和信道损耗。在高速数据通信总线中,发射功率被限制在33dB。我们采用VDSL中的标准噪声模型,一个具有有效值140mv加性高斯白噪声作为我们的噪声模型。

由以上的讨论,我们可以由得到的相关数据和相关假设推算出高速总线的理论容量的最大值。由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知道BW=5MHz,S/N=21dB,因此C=37Mbps。上面的信道容量只是理论上的极大值,而我们为了实现尽可能高的信道容量,就需要我们采用先进的调制解调方式和先进的编码技术。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知高速数据通信总线技术是未来发展研究的重点,要想高速数据通信总线与原有通信总线同时工作,不互相干扰,在设计时,应该注意很多重点问题,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知道高速数据通信总线关键技术无论是设计还是实现都是可能的,因此加大这方面的投资力度很关键。本文是笔者多年高速数据通信总线关键技术研究经验的总结,希望为该技术的设计人员提供借鉴,为我国高速数据通信总线关键设计的发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张楠,冯宇波.PIN二极管在射频开关电路中的工作原理及应用[J].科学信息(学术版),2007,2:5-9.

有线通信论文范文5

关键词:人体通信;分层介质;表面波导;衰减常数;传输机制

中图分类号:TN011 文献标识码:A

但是文献[1]和文献[2]中的模型相对于人体的复杂结构显得过于简单,不能精确地刻画出电磁波在人体上的传输机制.为了解决上述模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作者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层介质表面波导的人体通信理论模型(该文献已被期刊录用,尚未发表).该模型由皮肤、脂肪、肌肉、骨质和骨髓5层介质组成,和人体结构基本相同.分层介质表面波导人体通信模型在刻画电磁波信号在人体表面的传输机制的准确性方面优于文献[1]和文献[2]中的模型.但该模型求解过程本质上是一个20阶矩阵的特征值的求解问题,在计算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计算资源.本文在作者提出的人体通信理论模型的基础上,通过简化模型层次,得到了一种简化的表面波导人体通信理论模型.该简化模型在保持较高精度的前提下大大减少了计算时间,可用于对电磁波在人体表面的传输机制进行快速估计.有限元数值模型将被用来得到人体表面的电磁场分布和验证简化表面波导人体通信理论模型的正确性.2人体通信数值模型

2.1数值模型的意义

在电磁场研究中,还需要用到电磁场的数值模型来得到电磁场幅值的分布和佐证理论模型正确性[1,7-8].数值模型只能得出电磁场在空间中的分布情况,却无法探知电磁场传播的内在规律;同时孤立的理论模型则无法自证其得出结果的正确性.所以本文中同时使用这两种电磁场模型,如果二者出现的现象一致,则认为该理论模型能够反映电磁波传播的实际情况.

2.2人体手臂电磁场数值模型

人体手臂数值模型由圆柱组成,模型的尺寸、层次和介质参数与理论模型完全相同.为了使发射器产生的非稳定传输模式电磁波信号被有效衰减,模型长度需大于1/4波长,所以本文设置模型长度为1 m.模型被空气柱所包围,空气柱表面为辐射边界,以模拟电磁场向无限远空间辐射的情况.同时,空气柱边界与模型表面的距离大于1/2波长,以保证计算的精度和收敛.为了与理论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本文将对五层、四层、三层和二层人体手臂数值模型进行分析,得出不同层次模型在不同频率下的衰减常数情况.

3 结果与讨论

3.1 理论模型计算结果

3.2数值模型计算结果

人体通信数值模型可以计算出模型空间中每一点的电磁场幅值.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一定的处理后得到所需的电磁场传输特性.由于本文需要考察的是信号在人体表面沿手臂方向上的传输特性,所以从模型中提取的是不同层次模型表面传播方向直线上的电磁场幅值.下面以五层模型150 MHz下的相对电场幅值作为示例,结果如图3所示.

图3中的相对电场幅值呈分段线性,这与理论模型计算结果中仅有0阶模式的电磁波有解的结论相符.在分段线性曲线的前一段中,电磁场幅值下降较快,这是因为在发射的电磁波信号中,仅有0阶模式的电磁波可以稳定传输,其他模式的电磁波均迅速衰减,导致了信号幅值整体的快速下降;在分段线性曲线的后一段中,电磁场幅值的下降开始变得缓慢,其原因是其他模式的电磁波均已衰减完毕,仅剩下0阶模式的电磁波在稳定传播.通过对曲线第二部分进行线性拟合即可得到电磁波稳定传输模式下的衰减常数,拟合情况如图3所示.

通过观察不同层次的理论模型和数值模型的计算结果可知,骨骼是否存在对人体通信信号传输的影响不大,但是不考虑肌肉层将使计算结果产生较大误差.由此可认为,电磁波信号并不仅仅在皮肤表面传播,同时也将在较为浅层的人体介质(脂肪、肌肉等)中传播,但较深层次的介质(骨质、骨髓等)对信号传播的影响不大.而在以往的人体通信模型和理论研究中,由于模型结构过于简单,在模型上仅能观察到电磁波信号在皮肤和空气的分界面上传播[1-2].因此相关研究者也就认为人体通信信号仅在人体表面传播.但这仅仅是从字面理解了表面波导的内涵.根据表面波导理论,电磁波将在介质分界面上传播[9],所以事实上人体中的皮肤和脂肪的分界面,以及脂肪和肌肉的分界面也可作为电磁波传播的途径.本文能得出比以往研究中更精确的人体通信传输机制的原因主要是采用了层数可调的分层介质表面波导人体通信模型,该模型能够有效地刻画皮肤、脂肪、肌肉、骨质、骨髓等介质对人体通信信号传输的影响,并可以通过调整模型层数来分析不同介质层在通信中的作用.综上所述,简化人体通信理论模型,无论从计算精度上还是传输机制分析的准确性上都优于文献1]中模型.

4 结论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层介质表面波导理论的简化人体通信理论模型,它在保证计算精度的前提下,计算时间仅有原有五层人体通信理论模型的1/5左右,非常适合用于对人体通信的传输机制进行快速估计.同时,通过对比五~二层人体通信理论模型和数值模型的计算结果,得出了关于人体通信信号传输机制的一些详细信息,人体通信中的电磁波信号不仅在皮肤表面传播,而且也将在较为浅层的人体介质(例如脂肪、肌肉等)中传播,但较深处的骨骼并不会对信号传输产生影响.然而,由于人体通信理论模型基于无限长度的假设,这将会使计算的结果产生一定的误差,未来针对这一局限将做出改进.

参考文献

[1]WANG J Q, NISHIKAWA Y, SHIBATA T. Analysis of onbody transmission mechanism and characteristic based on an electromagnetic field approachJ]. IEEE Transactions on Microwave Theory and Techniques, 2009, 57(10):2464-2470.

摘要:原有人体通信理论模型存在着计算时间长、消耗资源多的问题.为了简化计算,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层介质波导理论的简化人体通信理论模型.由于在理论模型和数值模型的衰减常数计算中均发现五层、四层和三层模型的结果一致,而二层模型的结果与其他模型相差较大.这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证明了三层模型在计算精度和效率方面取得了平衡,可作为简化人体通信理论模型使用.该简化模型在保持与原有五层模型相同计算精度水平的同时,计算时间为原模型的0.216倍,将计算效率提高了5倍,可用于对人体通信传输机制进行快速估计.

关键词:人体通信;分层介质;表面波导;衰减常数;传输机制

中图分类号:TN011 文献标识码:A

但是文献[1]和文献[2]中的模型相对于人体的复杂结构显得过于简单,不能精确地刻画出电磁波在人体上的传输机制.为了解决上述模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作者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层介质表面波导的人体通信理论模型(该文献已被期刊录用,尚未发表).该模型由皮肤、脂肪、肌肉、骨质和骨髓5层介质组成,和人体结构基本相同.分层介质表面波导人体通信模型在刻画电磁波信号在人体表面的传输机制的准确性方面优于文献[1]和文献[2]中的模型.但该模型求解过程本质上是一个20阶矩阵的特征值的求解问题,在计算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计算资源.本文在作者提出的人体通信理论模型的基础上,通过简化模型层次,得到了一种简化的表面波导人体通信理论模型.该简化模型在保持较高精度的前提下大大减少了计算时间,可用于对电磁波在人体表面的传输机制进行快速估计.有限元数值模型将被用来得到人体表面的电磁场分布和验证简化表面波导人体通信理论模型的正确性.2人体通信数值模型

2.1数值模型的意义

在电磁场研究中,还需要用到电磁场的数值模型来得到电磁场幅值的分布和佐证理论模型正确性[1,7-8].数值模型只能得出电磁场在空间中的分布情况,却无法探知电磁场传播的内在规律;同时孤立的理论模型则无法自证其得出结果的正确性.所以本文中同时使用这两种电磁场模型,如果二者出现的现象一致,则认为该理论模型能够反映电磁波传播的实际情况.

2.2人体手臂电磁场数值模型

人体手臂数值模型由圆柱组成,模型的尺寸、层次和介质参数与理论模型完全相同.为了使发射器产生的非稳定传输模式电磁波信号被有效衰减,模型长度需大于1/4波长,所以本文设置模型长度为1 m.模型被空气柱所包围,空气柱表面为辐射边界,以模拟电磁场向无限远空间辐射的情况.同时,空气柱边界与模型表面的距离大于1/2波长,以保证计算的精度和收敛.为了与理论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本文将对五层、四层、三层和二层人体手臂数值模型进行分析,得出不同层次模型在不同频率下的衰减常数情况.

3 结果与讨论

3.1 理论模型计算结果

3.2数值模型计算结果

人体通信数值模型可以计算出模型空间中每一点的电磁场幅值.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一定的处理后得到所需的电磁场传输特性.由于本文需要考察的是信号在人体表面沿手臂方向上的传输特性,所以从模型中提取的是不同层次模型表面传播方向直线上的电磁场幅值.下面以五层模型150 MHz下的相对电场幅值作为示例,结果如图3所示.

图3中的相对电场幅值呈分段线性,这与理论模型计算结果中仅有0阶模式的电磁波有解的结论相符.在分段线性曲线的前一段中,电磁场幅值下降较快,这是因为在发射的电磁波信号中,仅有0阶模式的电磁波可以稳定传输,其他模式的电磁波均迅速衰减,导致了信号幅值整体的快速下降;在分段线性曲线的后一段中,电磁场幅值的下降开始变得缓慢,其原因是其他模式的电磁波均已衰减完毕,仅剩下0阶模式的电磁波在稳定传播.通过对曲线第二部分进行线性拟合即可得到电磁波稳定传输模式下的衰减常数,拟合情况如图3所示.

通过观察不同层次的理论模型和数值模型的计算结果可知,骨骼是否存在对人体通信信号传输的影响不大,但是不考虑肌肉层将使计算结果产生较大误差.由此可认为,电磁波信号并不仅仅在皮肤表面传播,同时也将在较为浅层的人体介质(脂肪、肌肉等)中传播,但较深层次的介质(骨质、骨髓等)对信号传播的影响不大.而在以往的人体通信模型和理论研究中,由于模型结构过于简单,在模型上仅能观察到电磁波信号在皮肤和空气的分界面上传播[1-2].因此相关研究者也就认为人体通信信号仅在人体表面传播.但这仅仅是从字面理解了表面波导的内涵.根据表面波导理论,电磁波将在介质分界面上传播[9],所以事实上人体中的皮肤和脂肪的分界面,以及脂肪和肌肉的分界面也可作为电磁波传播的途径.本文能得出比以往研究中更精确的人体通信传输机制的原因主要是采用了层数可调的分层介质表面波导人体通信模型,该模型能够有效地刻画皮肤、脂肪、肌肉、骨质、骨髓等介质对人体通信信号传输的影响,并可以通过调整模型层数来分析不同介质层在通信中的作用.综上所述,简化人体通信理论模型,无论从计算精度上还是传输机制分析的准确性上都优于文献1]中模型.

4 结论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层介质表面波导理论的简化人体通信理论模型,它在保证计算精度的前提下,计算时间仅有原有五层人体通信理论模型的1/5左右,非常适合用于对人体通信的传输机制进行快速估计.同时,通过对比五~二层人体通信理论模型和数值模型的计算结果,得出了关于人体通信信号传输机制的一些详细信息,人体通信中的电磁波信号不仅在皮肤表面传播,而且也将在较为浅层的人体介质(例如脂肪、肌肉等)中传播,但较深处的骨骼并不会对信号传输产生影响.然而,由于人体通信理论模型基于无限长度的假设,这将会使计算的结果产生一定的误差,未来针对这一局限将做出改进.

有线通信论文范文6

[关键词]在线评论;特征指标;购买决策;综述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6014

2016年6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以下简称 CNNIC)的《2015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研究报告》中指出,在线评论成为网购用户决策时最为关注的因素,关注度高达775%。[1]消费者会对产品性能或服务质量等方面做出评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潜在的消费者做出更好的购买决策。在网络购物环境下,在线评论不仅能帮助消费者更好地了解产品,同时也直接或间接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基于在线评论对消费者购买决策、对企业销售产品或服务、对平台企业加强平台建设等多方面的重要性,研究在线评论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价值。

1在线评论的内涵

Chatterjee(2001)在研究消费者购买商品时是否会参考已购产品者的评论时,第一次正式地提出了“在线评论”这一概念[2],之后关于在线评论的研究逐渐丰富起来。Bickart(2001)主要从在线评论产生的来源角度,认为在线评论可能存在于商业销售网站、产品网站、个人主页等网站上。[3]而Stephen(2007)[4]、Cui等(2012)[5]人则从在线评论涉及的沟通主体角度进行了阐述。Stephen(2007)认为在线评论是消费者之间依托网络而针对某一商品或服务的相关信息进行的沟通。Cui等(2012)认为在线评论是网购消费者对产品进行口碑传播的重要手段,是潜在消费者获取产品信息的重要途径。Park等(2008)从内容角度,指出在线评论是电子口碑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消M者对产品的正面或负面的评论。[6]而郭国庆等(2010)认为在线评论是由网络购物消费者发表在互联网上,涉及对产品或服务的满意和抱怨,或内心对该商品的使用感觉的表达。[7]张小娟(2015)认为在线评论是消费者在网站上的,关系产品本身、卖家服务态度以及物流服务等方面做出的带有情感倾向的评论。[8]从其价值来看,莫赞(2015)认为通过在线评论信息,消费者能根据他人的评价推断商品的质量,降低购买风险。[9]

综上所述,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在线评论的内容上,针对在线评论传递的信息涉及哪些方面展开研究。在在线评论信息涉及的沟通主体上,更侧重于消费者单向地对购买产品的信息的评价,消费者之间、消费者与商家之间的互动或双向的沟通研究较少。同时,对于在线评论的价值的挖掘还不够,还没有充分发挥这一信息资源的重要商业价值。

2在线评论特征指标及其对消费者购物决策影响的研究

评论数量是研究在线评论的一个重要特征指标,许多专家学者都比较关注在线评论对消费者购买决策影响以及销量影响研究。郑小平(2008)研究发现评论的数量越多,对消费者购买决策影响越大[10],俞明南等(2014)的研究也得出在线评论数量对消费者者的购买决策产生重要影响的结论。[11]评论时效性是评论发表的时间和消费者查看评论的时间之间的差距。Hu(2008)研究发现,随着时间的流逝,在线评论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作用呈递减趋势。[12]孙文俊(2011)等学者也认为时效性越强对消费者的影响越大。[13]而于丽萍等(2014)的研究却指出评论的时效性对潜在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影响不显著。[14]随着时间的累积,较新的评论更容易被消费者注意,而时间较长的评论也可以对消费者发挥一定的参考价值,所以差别并不是很大。在线评论内容方面,李宏等(2011)研究发现负面在线评论对消费者做出购买选择具有显著影响。[15]宁连举和孙韩(2014)建立了在线负面评论与网络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关系模型,并得出在线负面评论数量、负面程度、内容等都对消费者的购买意愿有负向影响[16]的结论。相比正向评论,消费者更容易相信负面评论的真实性,因此,负面评论更容易使消费者改变购买意愿。在线评论中可能存在一些无效甚至恶意的评论,对消费者决策产生一定负面影响,因而,在线评论的有用性越来越受到关注。郝媛媛(2010)等人从文本特征出发探讨在线评论有用性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有正负情感的在线评论的有用性较大。[17]胡学钢(2016)等人研究证实,发评者属性以及店铺属性都会对评论有用性产生较大影响。[18]Mudambi(2010)则通过研究亚马逊的在线评论体系,指出在线评论对消费者购买决策和最终达成交易的有用性。[19]评论评分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方面,Nan和Paul等(2006)研究认为消费者发表的评论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因此评论可能会产生误导,他通过分析亚马逊网站上产品在线评论的分布,发现评论的平均得分不一定能够真实反映产品的质量。[20]普遍的五星好评可能其真实度反而会大打折扣,反而四星三星的评分相对可信度更高一些。

综上所述,现有研究关于在线评论的特征指标相对集中于评论数量、评论极性、评论分值、评论时效性、评论有效性等方面,对于在线评论内容的关注度、深入挖掘程度还不高,这与在线评论指标的衡量工具或方法有较大关系,容易量化的指标如评论数量、评论的分值、评论的时效性等相关研究成果较多。但同时,对于在线评论特征指标对消费者购物决策到底产生怎样的影响方面,尚未形成共识,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3在线评论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影响研究

消费心理学研究表明,消费者是带着主观情感色彩进行在线评论的,其内容可以大大触发潜在顾客的心理诉求,进而影响其购买决策。Trusov(2009)等研究表明在线评论对消费者而言具有更大的说服性,相比其他的营销手段而言,会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忠诚顾客。Chevaliar(2006)等研究发现评论数量与图书销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21]刘顺利(2013)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了在线评论对产品销量的影响,并建议企业管理者主动对在线评论进行有效的引导和管理,从而提高销量。[22]企业若想提高销售量,就必须重视在线评论的重要性。

因此,企业的经营活动要与在线评论紧密结合起来。现有研究是关于企业如何应用在线评论信息,不断调整自己经营策略的相关研究成果。

4在线评论现有研究不足及未来展望

综上所述,现有研究在在线评论内容的挖掘上,在在线评论信息不同主体的沟通互动方面,在在线评论特征指标的选取以及在在线评论指标对消费者购物决策影响方面,在线评论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影响、在线评论价值的挖掘等方面都有待更深入地研究。

(1)在在线评论内容的挖掘上,运用文本分析工具方法、运用大数据分析方法深入挖掘在线评论内容信息,细分内容指标,有待开展深入研究。

(2)在在线评论信息涉及的不同主体间的沟通上,关注消费者之间的互动、关注消费者与商家之间的互动,并研究这些互动对消费者购物决策、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影响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

(3)在在线评论指标对消费者购物决策影响方面,在线评论指标体系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完善。对于在线评论特征指标对消费者购物决策到底产生怎样的影响方面,尚未形成共识,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同时针对不同的产品或服务在线评论指标的选择是否存在差异?这些指标对不同的购物群体的影响是否相同等方面的问题,都有待做细化的深入的研究。

(4)在在线评论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影响以及在线评论价值的挖掘方面,现有研究关于企业如何应用在线评论,不断调整自己经营策略,相关研究成果都有待丰富和发展。同时,基于目前购物网站上出现的虚假评论,相关的分析工具尚不齐全,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5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研究报告[EB/OL].(2016-06-22).http:/wwwCnnicnetcn/.

[2]Chatterjee POnline Review:Do Consumers Use Them?[J].Advances in Consumer Research,2001,15(28):133-139.

[3]Bickart B,Schindler R MInternet Forums as Influential Sources of Consumer Information[J].Journal of Interactive Marketing,2001,15(3):31-40.

[4]Stephen,WL,Ronald,EG,Bing,PElectronic Word-of-mouth in Hospitality and Tourism Management[J].Tourism Management,2007(21).

[5]Cui G,Lui H K,Guo X NThe Effect of Online Consumer Reviews on New Product Sal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onic Commerce,2012(17):39-58

[6]Park D H,Kim SThe Effects of Consumer Knowledge on Message Processing of Electronic Word of Mouth via Online Consumer Reviews[J].Electronic Commerc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2008,7(4):399-410.

[7]郭庆,陈凯,何飞消费者在线评论可信度的影响因素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0(10):17-23.

[8]张小娟在线评论情感倾向对顾客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D].上海: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5.

[9]莫赞在线评论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研究――消费者学习视角[J].现代情报,2015,35(9):4

[10]郑小平在线评论对网络消费者购买决策影响的实证研究[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08.

[11]俞明南,武芳,张明明在线评论对顾客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4(4):58-61

[12]Nan HuOnline Consumer Trust:A Multi-Dimesional model[J].Journal of Electronic Commerce in Organizations, 2008, 2(3):40-58

[13]孙文俊,薛博如图书领域消费者在线评论的有用性影响因素研究[J].江苏商论,2011,38(5):58-60.

[14]于丽萍,夏志杰,王冰冰在线评论对消费者网络购买意愿影响的研究[J].现代情报,2014,34(11):34-38

[15]李宏,喻葵,夏景波负面在线评论对消费者网络购买决策的影响[J].情报杂志,2011(5):202-207

[16]宁连举,孙韩在线负面评论对网络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J].技术经济,2014,33(3):54-60

[17]郝媛媛,叶强基于影评数据的在线评论有用性影响因素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10,13(8):78-96

[18]胡学钢,陈方鑫,张玉红在线商品评论有用性影响因素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6(33).

[19]Susan M Mudambi,David SchuffWhat Makes a Helpful Online Review? A Study of Customer Reviews on amazoncorn[J].MIS Quarterly,2010,34(1):185-200

[20]Nan H,Paul A,Zhang P JCan Online Reviews Reveal a Products True Quality?[C].Empirical Findings and Analytical Modeling of Online Word-of-Mouth Communication,New York:Proceedings of the 7th ACM conference on Electronic commerce,2006:324-330.

有线通信论文范文7

【关键词】双语教学 通信系统天线 专业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230-02

无线通信是当今通信领域内最为活跃、发展最为迅速的领域之一。通信系统天线是无线设备之间通信的桥梁,越来越受到射频、微波工业界的关注,天线理论及设计方法也成为电子通信技术相关专业学生必备的基础知识之一。英语是当今世界最通用的语言,同时也是国际上科技发展交流的主要语言之一。使用英语掌握专业知识与技术可以使学生更有效地了解国际发展现状、参与国际交流以及提高自身专业技术水平。因此,在高等学校教学中开展双语教学,与国际教育接轨,是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之一[1-2]。探讨如何整合国内外优质课程的教学资源,把英语当作工具和手段,促进学生将英语切实运用在通信系统天线专业课程的学习、研究和交流上,对于课程的教学意义重大。

一、通信系统天线双语教学重要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世界一体化格局的逐步形成,教育国际化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趋势[3-4]。对于电子通信技术学科而言,大部分学科前沿理论和技术都来自英语国家,尤其是类似于通信系统天线这样的专业性很强的技术。天线的发明源于19世纪末物理学家赫兹所做的验证电磁波存在的实验,之后天线被应用于无线电报等无线通信系统。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了雷达,大大促进了微波技术和天线的发展。近年来,随着移动通信的发展,天线成为了国际上工业和研究领域广泛关注的焦点,各种新理论、新工艺、新结构层出不穷。为了使学生与国际前沿接轨,天线课程的教材以及教学资源应当选择最新的英文原版资料,因此,在课程教学中使用英文进行教学是必要的、不可避免的。此外,本学科所培养的人才将来多从事IT行业,而这一行业具有明显的国际化特点,这就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跨语言交流能力,因此对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要求会比其它专业要求更高,通过双语教学来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交流能力将是一种有效的办法。

在专业知识学习方面,尝试双语教学可拓宽学生的专业思维能力,让学生在中英两种极具差异的思维方式引领下,通过比较和联系综合两种思维方式对相同事物的描述,可使学生熟悉不同的思维方式,从而有利于培养多元化的专业思维方式,开拓认识问题的视野和解决问题的途径。此外,语言只是知识的载体,通过双语教学,让学生通过接触国际上通信系统天线发展的最新成果,加强基础知识的认识,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所学的专业知识,增强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二、双语教学方案的准备

在专业课程中实施双语教学,并不是简单地将教材换成英文教材,而是要对课程设置、内容、课程基础件、辅导材料等内容在双语教学的背景下进行全面考虑和设计。经过前期调研,本课程的双语教学方案按照如下四个方面进行准备:

1.课程调研。考虑到国外高校在天线领域的研究更新更全面,我们对国外本课程的开设情况进行调研,研究美国、香港等地知名大学相关课程的体系结构和设置,分析优秀课程的教学方案和教学资料,完成课程调研报告。

2.课程分析。结合前期调研的情况,针对本专业学生的现状,分析课程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对课程的明确要求,选择合适的教材,制定具有特色的教学方案,策划课程的各教学环节,编写完成中英文课程描述及课程大纲。

3.课程基础件的设计和开发。在课程大纲的指导下,对支持教学的课程基础件进行开发,其主要内容包括:1)英文电子课件设计,以英文为主,辅以中文,要求图文并茂,具有层次性,条理性和易读性;2)英文教案设计,针对每2学时的课堂教学,内容包括课堂教学线索,讲座,实例,练习和讨论等安排;3)学生作业设计,以英文的形式分教学单元设计每一章节的课堂作业,以及作业参考答案,同时根据课程内容,选择设计实例,要求学生在纯英文的仿真设计环境中完成上机实践;4)课外阅读材料筛选,根据章节内容(如宽带天线等),在IEEE数据库中选择较新的,有代表性的3-5篇高水平的天线相关的英文文献供学生阅读。

4.教学辅导材料的准备。由教师根据各章节的要点、重点、难点、实例等内容编写教学参考指南。建设中英文课程网站,内容包括主要的课堂教学资料,即电子课件、教案、学生课堂作业,课外作业,参考答案,课外阅读材料等;同时,完善实践环节的相关内容、辅导资料,完善中英文题库,增加仿真教学软件和设计实例等。

三、双语教学方案的实施细节及经验

1.教学过程中采用的双语模式

在本课程的教学环节中,教师授课采用中英文双语教学。教材、讲义、习题、课外阅读材料和上机实践设计等全部使用英文资料;教师讲授主要使用英文,对必要的名词术语和难以理解的内容辅以必要的中文解释;随着教学进度的推进,逐步增强学生的参与程度,要求学生越来越多地使用英文进行问题讨论。

在教学实施的前期,学生可能存在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为此,我们在授课前将与天线学习相关的英文专业词汇列表发给学生,建议他们尽快熟悉课程相关的专业词汇。鼓励学生在请教和讨论问题时使用专业词汇,如antenna(天线)、pattern(方向图)等。同时,通过交流和批改作业及时了解专业学习中学生因语言习惯而产生的错误,并在讲解习题时进行更正。通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大多学生能够逐渐适应双语教学方式。学生反映,通过这样的学习,他们能较好地掌握课程内容,并能较顺利地阅读相关的科技文献和英文专业书籍。此外,学生还建议在讲解难点时尽量在英语阐述之后,辅以中文的解释和强调。我们采纳了学生的建议,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理论教学中运用英文和中文的恰当比例,以提高双语教学效果。

2.多媒体教学为主的教学方法

本课程课堂教学在多功能教室进行,以多媒体课件为主,同时穿插仿真软件的分析和使用。由于天线理论课程内容抽象、逻辑性强,且内容均源于国外,在课件中保留原始的英文描述可简洁清楚讲述原理。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归纳能力,讲义幻灯片根据分析过程,通过动画效果逐步揭示问题分析步骤,引领学生进行思考,启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在讲述天线辐射理论的过程中,将分析公式分层次逐步显示,并把天线辐射用动画方式直观地表现出来,方便学生理解。此外,在一些特殊场合,利用仿真软件代替传统的幻灯片可以更直观地讲解教学内容。如在讲授天线方向图的时候,由于幻灯片是平面的,无法较好的演示三维的方向图。而直接利用仿真软件的三维结果显示界面则可以避免类似问题,通过在讲解中旋转方向图,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天线的辐射特性。同时,所使用软件的纯英文环境也对学生英文水平的提高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此外,主讲教师可结合自己科研工作的实际情况,把课程内容适当与科研工作联系起来,缩短学习和应用的距离。如将我们在科研项目中研究多频段3G基站天线作为实例讲解给学生,增强了学生对实际工程中使用的天线的理解和认识。加上动画效果的多媒体课件能够引导学生逐步获得知识,同时,大量的应用实例增强了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

3.实践教学

天线是多种学科的交叉点,理论性和系统性较强,逻辑严谨。同时,通信系统天线的发展迅速,新理论、新结构层出不穷,为了使学生能够紧跟技术发展的趋势,针对新颖的通信天线的设计实践是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本课程配套天线设计实践环节,选取目前国际上已发表的较新的英文文献作为参考,指导学生利用EDA设计软件进行天线分析与设计,促使学生及时将学到的新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同时,由于大多数EDA设计软件均为英文界面,所提供的帮助文档也是英文的,通过软件的学习和使用,学生的英文应用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通过实践教学,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的天线理论的理解,并使学生了解到常用的EDA仿真软件的使用方法,掌握天线的设计方法和技术,从而培养学生通过仿真手段来解决天线设计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

双语教学在各个学科专业教学中的深入推广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大趋势。通信系统天线课程的双语教学,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英语水平,而且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同时,本课程中积累的经验和探索的途径可为双语教学在其他课程中的推广起到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杨玲,成运,刘建闽. 关于在通信工程专业进行双语教学课程改革的探讨[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9, (12)

[2]龙国智. 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现状评析[J]. 改革与开放 2011, (4)

[3]成晓毅. 高校双语教学模式初探[J].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5, (3)

[4]刘玲,丁君君,付广春. 高校双语教学改革与研究[J]. 科技信息 2008, (34)

有线通信论文范文8

关键词:

紫外通信; 光学天线; 双反射面; 视场; 辐照度

中图分类号: TN 929.12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3969/j.issn.10055630.2012.02.005

引 言

自由空间紫外光通信是一种新型的局域通信技术,它是将信号加载到200~300 nm的日盲区紫外光中,利用大气的光散射效应进行传输,接收端通过光学天线收集后采用光电探测器件接收,经过光电转换和放大解调等电路处理还原出初始信号[1]。整个系统中,光学天线具有收集大气中微弱的散射信号并进行放大和频谱滤波的作用。实际应用中,进行通信的发射端和接收端相对位置不断地发生变化,因此设计一种具有大视场的光学天线具有重要意义[2]。文中旨在探索一种大视场光学天线的设计方法,利用TracePro软件仿真了一种基于双反射面的大视场光学接收天线,并对其视场和照度特性等进行分析。

1 理论与分析

3 结 论

现设计的一种双反射面大视场的光学天线对紫外通信系统的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对该光学天线的CPC和双反射镜进行了设计计算,对双反射面的视场和辐照度进行了仿真分析,并与标准的CPC进行了对比。文中设计的双反射光学天线能够有效地增大探测器的视场,并有较大的聚光比。

下一步的研究工作是通过对反射面的优化,进一步提升其性能。

参考文献:

[1] 徐智勇,沈连丰,汪井源,等.紫外散射通信实验系统及其性能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9(6):1087-1092.

[2] 田培根,王 平,王红霞.紫外光散射通信接收技术研究[J].光通信技术,2006,30(9):62-64.

[3] SHAW G A,SIEGEL A M,MODEL J,et al.Extending the range and performance of nonlineofsight ultraviolet communication links[J].SPIE,2006,6231:1-12.

[4] WINSTON R,MINANO J C,BENITEZ P,et al.Nonimaging optics[M].Academic:Elservier,2005:421-432.

[5] 汪 飞,隋成华,叶必卿.关于复合抛物面聚光器设计参数的研究[J].光学仪器,2010,32(3):68-72.

有线通信论文范文9

【关键词】搜索型产品 体验型产品 在线评论有用性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和网络的蓬勃发展,各种网络商城相继诞生。据相关部门统计,网络购物占全部消费类购物总量的比例并不是很大。与传统购物不同,网络购物具有空间虚拟性和产品的不对称性,并且还存在着一定的时空间隔,顾客了解商品的渠道,除了商家提供的一些基本信息和从亲朋好友那里得到一些信息外,也可以从已购买者的商品评论中获得。有权威咨询公司调研显示,有将近80%的消费者认为购物网站用户对产品评价与推荐也会影响到他们的购物决策,其中近一半的消费者表示在浏览网上相关商品时,即使当时不急需购买,也会查看已购买者对产品的评价与意见,看到一些比较积极的评论与用户推荐,会增加购买欲望。在线评论的和传播平台允许消费者与其他消费者交流,获得商品的相关信息(RacherlaP,2012)。在实践层面,有些网站已经开始注意到在线评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些国外商家开始使用有用性投票系统评判在线评论的有用性。比如,零售网站亚马孙会对消费者提出疑问“该评论对您是否有用?”,但是有些过时或者冷门的商品就很难获得消费者有用性的投票,并且有些网站允许未参加购买的消费者进行有用性的投票,其实这些投票都是无效的,这将会给消费者对商品的了解和购买产生误导。

Nelson(1970)从信息经济学角度将商品分为搜索型商品和体验型商品。搜索型商品代表有电脑、手机等,体验型商品有电影、书等。但是网络中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存在,有些商店为了赢得利润,刻意去夸大商品的特点和作用,为了减低这种风险,大部分消费者会去参考用户在线评论,尤其是体验型产品。但是,有些商品的评论几千条乃至几万条,对于消费者来说,时间和精力都非常有限,不可能在较短的时间里,筛选出具有高价值的信息,并且这些良莠不齐的评论对消费者心理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针对不同的商品类型,如何挖掘出有用的在线评论将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有用性的评论才会引起消费者的兴趣,从而影响其购买行为。对于零售商或者企业来说,正确识别和重视高含量的评论非常重要,将这些评论放在适当的位置,可以减少消费者的搜索信息的成本,提高购买效率。而本文主要从在线评论的属性出发,从搜索型商品和体验型商品这两个方面展开评述,整理和分析在线评论有用性的相关研究。

二、理论基础

(一)产品分类。

将商品进行分类是在线网络购物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不同的商品类型具有不同的属性,由于消费者对商品的偏爱程度和好感不同,不同的商品适合于不同的爱好和兴趣的消费者。潜在消费者在进行网络购物时对商品的质量、商家的名誉、网站的可信度等并没有完全掌握,这里面就存在着不确定性和风险。如果消费者能非常清楚自己所买商品的类型,在通过消费者提供的有用性的评论,这就有助于购买到高质量的、适用的商品。所以,针对不同的商品类型,挑选出那些有用性的评论将是非常重要的。

纵观国内外研究,将产品的类型分为搜索型商品和体验型商品已经得到许多学者的认可,根据消费者是否能够在购买前获得产品质量和客观评估程度,可以将产品分为搜索型产品和体验型产品,搜索型产品是其主要属性可以通过可获得的信息来客观评估,消费者在购买前对商品的质量就能够了解的产品,例如数码相机、平板电脑、品牌手表。体验型产品则在使用之前很难获得它的质量信息,产品性质是主观的,且难以比较,需要个人感官意识进行评论和衡量。

(二)在线评论有用性。

Mudambi(2010)等人将评论有用性定义为评论者的的相关信息将有利于消费者在购买决策过程对商品做出的评价。目前,很多网络商城都会通过各种鼓励措施让购买者使用过产品后进行评论,其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这些信息是有价值的,能够为未来潜在的购物者提供有价值的、重要的信息,有利于提高其销售量。二是商家也可以从消费者的评论得到他们的商品的不足和优点,有助于对商品和服务做出改进和提升。目前,有的文献用一条评论的质量评价作为评论的有用性强弱,其定义为该条评论所获得的有用投票数与其所获得的总投票数的比例。因此,现有的在线产品评论有用性的研究文献实际上就是在研究产品评论的质量。如果消费者在使用商品后,根据实际的具体情况,并富有责任的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和态度,那么该条评论将是有质量保证的,也会为以后的消费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三、研究成果

通过查询相关的文献,将商品分为体验型和搜索型,从在线评论的星级、在线评论得分、评论的情感倾向、评论时间、评论内容长以及评论的主客观性等探讨其对在线评论有用性的影响,但是由于各学者所研究的对象或者侧重点不同,对于同一类型的商品来说,研究结果可能不同。研究成果,如表3.1,3.2所示。

四、总结和未来的展望

从以上研究成果看,关于体验型产品的研究比较多,而搜索型产品不是很多,主要原因是,对于搜索型产品,其功能和作用可以通过客观描述和市场销售情况而得知,在线评论对其有用性不是很大,而体验型产品则不然,从商家提供的消息我们还无法对产品达到很深刻、很全面的认识,需要参考消费者的评论。未来我们希望,会有更多人去研究搜索型产品在线评论有用性以及分类并不是很明显的商品,相信研究结果会对商家和消费者产生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郝媛媛,叶强,李一军.基于影评数据的在线评论有用性影响因素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10,13(8).

[2]张磊.商品类型对在线评论极性影响力的调节作用研究[D].2011.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论文.

[3]王平,代宝.消费者在线评论有用性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2(2).

[4]闫强,孟跃.在线评论的感知有用性影响因素[J].中国管理科学,20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