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工业通风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3-22 17:33:59

工业通风论文

工业通风论文范文1

.rmt669 { display:none; }

摘要:电力企业定量风险评估(qra)是一项涵盖并以安全工程、可靠性工程、风险分析等为基础的综合研究。针对电力工业自身的特点及电力市场化改革的进程,阐述了电力企业qra的基本思想、流程框架、主要工作内容及基本方法。通过实施qra,可帮助电力企业全面识别风险,有利于电力企业将风险水平控制在规定水平之内,并针对风险作出正确、合理的决策。 简历大全 /html/jianli/

关键词:电力企业,风险管理,定量风险评估 毕业论文

0、引言 简历大全 /html/jianli/

电力作为高风险产业,不仅源于其公用事业属性,以及技术资金密集、供求瞬时平衡、生产运行连续等特征,同时电力项目投资额巨大、建设周期长、沉没成本高,而且,随着电力体制改革和电力市场建设进程的深入,市场主体越来越多,电力交易关系复杂,不同主体之间协调困难,电力行业规划建设、生产经营的不确定性加大、电力市场风险增加。根据“十一五”期间电力体制改革的任务,面对我国电力市场化发展的现状,增强风险意识,树立风险观念,加强风险管理将是电力企业的重要任务。本文在阐述了企业风险管理基本框架流程及其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提出电力企业定量风险评估的主要内容及方法,以期推动电力系统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 论文网

1、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 作文 /zuowen/

风险作为客观存在,要求人们考察研究风险时,要从决策角度认识到风险与人们有目的活动、行动方案选择及事物的未来变化有关。风险的形成过程和风险的客观性、损失性、不确定性特征共同构成风险形成机制分析和风险管理的基础。 作文 /zuowen/

人们一般对风险持厌恶态度,都想减小风险损失,追求风险与收益的均衡优化。风险管理的提出与发展与企业发展状况、社会背景密不可分。风险管理作为一门管理学科,首先在美国应运而生,之后传到西欧、亚洲、拉丁美洲。美国大多数企业都设置专职部门进行风险管理,许多大学的工商管理学院都开设风险管理课程。风险管理作为一门科学与艺术,既需要定性分析,又需要定量估计;既要求理性,又要求人性;不但需要多学科理论指导,还需要多种方法支持。 论文

源于风险意识的风险管理主要包括风险分析、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三大部份。根据风险形成的过程,风险分析需要进行风险辨识、风险估计。风险估计需要进行频率分析与后果分析,而后果分析又包括情景分析与损失分析。通过风险分析,可得到特定系统所有风险的风险估计,对此再参照相应的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判断系统的风险是否可接受,是否采取安全措施,这就是风险评价。风险分析与风险评价总称为风险评估。为进行风险定量化估算,要进行定量风险评估(quantitative risk assessment—qra)。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针对风险状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与对策方案,以控制、抑制、降低风险,即风险控制。风险管理不仅要定性分析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及损失状况,而且要尽可能基于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对风险进行定量评价。对于以盈利为目的的工业企业也希望将风险损失价值化并给出货币衡量标准。风险管理就是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控制三者密切相联的动态过程,见图1。 论文网

2、风险管理的组织实施与基本流程 毕业论文

为有效实施风险管理,企业应由专门的组织及相关人员按一定程序组织实施风险管理工作。据《幸福》杂志对美国500多家大公司的调查知,84%的公司由中层以上的经理人员负责风险管理。风险管理的趋势是董事会下属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公司风险管理,组织实施的流程是:①制定风险管理规划;②风险辩识;③风险评估;④风险管理策略方案选择;⑤风险管理策略实施;⑥风险管理策略实施评价。 简历大全 /html/jianli/

3、电力企业定量风险评估(qra) 开题报告 /html/lunwenzhidao/kaitibaogao/

电力企业qra的建立与发展从内部来看,不仅已有可靠性分析、安全分析、质量管理、项目管理等各专业分析作基础,从外部而言有电力用户、政府与社会公众、咨询机构等众多相关主体的关注。电力企业qra对企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qra有利于企业将风险水平控制在规定标准的风险水平之内,并符合最低合理可行原则;通过开展qra可帮助企业全面识别风险,并按轻重缓急排序,以有助于管理者将精力、财力、物力集中于风险控制的重要紧急领域,使风险管理决策更为合理、效果更好、成本最小;通过对各种风险控制方案或安全改进措施进行qra,使决策者对方案措施进行优劣选择,为公司提出决策支持。电力企业的风险将对其它企业和主体带来连带影响,并产生放大效应,电力系统安全、可靠、高效、优质是各行各业和政府管理部门共同的愿望。电力企业实施qra具有现实意义。 思想汇报 /sixianghuibao/

3.1 电力企业qha的基本框架模式 论文网

电力企业qra是指在工业系统qra的基础上,考虑电力系统的技术经济特点及运行规律,结合电力体制改革及电力市场化进程而以概率模型表征的全面风险管理理论方法。为便于实施风险管理,保证风险评估质量,满足风险评估过程各阶段的不同要求,构建如图3所示的适用于电力企业qra的基本框架模式。在具体实施时,允许依实际情况而有所改变。 作文 /zuowen/

3.2 电力企业qra的主要工作内容 简历大全 /html/jianli/

(1)确定目标及范围。包括风险管理的目的与意义,待分析系统的设备配置、工作流程、资金、人员、管理、信息、地区、人文环境等,即确定qra实现目标和实施条件等。 思想汇报 /sixianghuibao/

(2)风险辨识。即找出待评价系统中所有潜在的风险因素,并进行初步分析,通过安全检查看系统是否达到规范要求。风险辩识的基本途径有历史事故统计分析、安全检查表分析、风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zops)、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故障模式影响及危急分析(fmeca)、故障树分析(eta)、事故树分析(eta)、风险分析调查表、保单检视表、资产风险暴露分析表、财务报表、流程图、现场检查表、风险趋势估计表等。为配合保险公司对出险事项的处理,可采用从下至上的归纳法、从上至下的演绎法及两者综合运用。针对特定风险,可选用基于系统平面布置的区域分析、隐含事件分析、德尔菲法及基于事故树分析的风险事故网络法等。风险辩识不只局限于系统硬件,还应考虑人为因素、组织制度等系统软件。

风险综合集成是指对所有风险按其特性类型分门别类加以汇总因电力工业特点及电力市场化改革特点,把电力系统风险按厂网分开的行业结构进行分类。 毕业论文网

对于发电企业而言,主要有电源规划风险、报价竞价上网风险、供求平衡风险、市场力抑制风险、备用容量风险、信用风险、法律风险、项目风险、中介机构风险等。对于电网企业而言,主要有电网规划风险、电网融资风险、购电电价风险、电力交易转移风险、辅助服务风险、成本分摊风险、输电阻塞风险、输电能力风险、备用率风险、电力监管风险等。另外,电力企业还将面临电力可靠性、安全性、稳定性风险及电能质量风险等。 论文

风险综合集成后的初步风险分析是对已辩识出的风险进行初步分析评估,确定风险的等级或水平。风险水平低的可忽略不计或仅作定性评估,风险水平高的要在定性分析基础上,进行定量评估。 论文

(3)频率分析。即确定风险可能发生的频率,其方法主要有历史数据统计分析、故障树分析与失效理论模型分析。历史数据统计分析是根据有关事故的历史数据预测今后可能发生的频率。因此要建立 毕业论文网

风险数据库,既作为qra的基础,又作为风险决策的依据。故障树分析作为一种自上而下的逻辑分析法,把可能发生的事故或系统失效(顶事件)与基本部件的失效联系起来,根据基本部件的失效概率计算出顶事件的发生概率。失效理论模型分析是在历史数据与专家经验的基础上,采用某种失效理论模型来计算风险发生频率。 毕业论文网

(4)风险测定估计。根据风险特性及类型,运用一定的数学工具测定或估计风险大小。常用方法主要有主观估计法、客观估计法、期望值法、数学模型法、随机模拟法和马尔可夫模型法等。 开题报告 /html/lunwenzhidao/kaitibaogao/

(5)后果分析。即分析特定风险在某种环境作用下可能导致的各种事故后果及损失。其方法主要有情景分析与损失分析。情景分析通过事件树模型分析特定风险在环境作用下可能导致的各种事故后果。损失分析是分析特定后果对其它事物的影响及利益损失并归结为某种风险指标。 论文

(6)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应遵循最低合理可行(alarp)原则。alarp原则是指任何系统都存在风险,而且风险水平越低,即风险程度越小要进一步减少风险越困难,其成本会呈指数曲线上升。也就是说,风险改进措施投资的边际效益递减,最终趋于零,甚至为负值。因此,必须在风险水平与成本间折衷考虑。如果电力企业定量风险评估所得风险水平在不可接受线之上,则该风险被拒绝,如果风险水平在可接受线之下,则该风险可接受,无需采取风险改进措施;如风险水平在不可接受线与可接受线之间,即落人alarp区(可容忍区),这时要进行风险改进措施投资成本风险分析或风险成本收益分析。 论文网

分析结果如果证明进一步增加风险改进投资对电力企业的风险水平减小贡献不大,则该风险是可接受的,即允许该风险存在,以节省投资成本。alarp原则的经济学解释类似投入要素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一样,风险与风险措施投入间的风险曲线也呈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思想汇报 /sixianghuibao/

3.3 电力企业qra常用方法 作文 /zuowen/

根据电力企业qra的工作内容和实现要求,结合电力企业本身特点,电力企业qra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安全检查表即实施安全检查的项目明细表;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技术和故障模式影响分析与致命度分析(fmeaca)技术;风险与可操作性研究技术;事件树分析技术;基于概率影响图技术、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可靠性工程技术期望值法、风险主观、客观估计法、模糊评估法等。 论文

工业通风论文范文2

论文摘要:文化风险是企业并购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本文在界定知识与知识管理涵义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并购文化风险的预警体系,并分别从成立风险管理小组、制定风险管理计划和加强沟通三个方面探讨了企业并购中文化风险的预警策略。

论文关键词:知识管理;企业并购;文化风险;预警

一、企业并购的文化风险

1.企业并购文化风险的含义

文化风险是企业经营所面i临各种风险中的一种,主要是指企业在跨组织经营过程中,由于文化问的差异以及文化交汇过程中各种不确定性因素而导致企业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目标发生背离,甚至导致企业跨组织经营活动失败的可能性。由于文化具有层次性,因此广义地讲,跨组织经营既可以是发生在不同国家间的跨国经营,也可以是在一国之内不同亚文化间的跨组织经营。跨国经营中的文化差异主要是国家文化的差异,一国之内同样也存在文化差异,这种差异可以是地区文化差异、行业或职业文化差异、组织文化差异等。企业在跨组织经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处于不同文化环境之中,由于文化之间的差异而导致的文化误解、文化冲突有时会危及到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2.企业并购文化风险的表现形式

(1)沟通风险。沟通风险,即由于文化沟通障碍和沟通误会而导致沟通失败的风险。由于不同组织的文化背景不同,对同一信息的理解会产生差异,甚至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如曾在中国国内有名的“白象”牌电池出口到国际市场,其品牌就直译为“whiteelephant”,这种质优价廉的电池在国际市场上销售状况却很不理想。后经调查发现“whiteelephant”在英语中还有累赘物、废物的意思,可以设想这种品牌的电池又如何能吸引消费者购买呢?

(2)管理风险。管理风险,即由于不同文化导致的管理风格的差异,以及由于不同文化的管理人员之间和员工之间不能建立起协调关系而带来的管理失败的风险。尤其在跨国并购中,一国的管理模式和行为有时不能为另一种文化所接受,使得企业在内部管理上花费很大的精力和成本。

(3)商务惯例与禁忌风险。商务惯例与禁忌风险,即在商务合作中由于习惯、方式的差异而导致交易失败以及不同文化对特定事物或现象的好恶差别而导致营销失败的风险。如在很多西方国家,在打高尔夫球时谈论业务是可以接受的,因为谈业务往往是打高尔夫球赛的真正原因。但是在日本,人们却从不在高尔夫球场上谈生意,而德国人将商务和家庭生活区分开来,他们很少在下午5点以后做生意。

(4)种族优越风险。种族优越风险,即由于不同文化所表现的心理的种族文化取向不同,来自一种文化的人具有较强的种族优越感,相信自己的行为方式优于他人,有偏见地对待异族文化而产生的风险。个人与组织都可以有自我优越感。对于跨国企业来说,优越感有多种表现形式。如一些国际化企业由于相信自己在国内的经营方式优于海外竞争者,因而在海外采取与在国内相同的方式进行经营。

二、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并购文化风险的预警体系

1.知识管理过程框架。从知识管理过程框架来看,知识需求驱动知识活动,知识资源支持知识活动,影响因素制约知识活动,知识活动的成果得到学习和应用,如图1所示。

知识活动必须由若干执行者来实施,这些执行者可以是人(个人或团队),可以是计算机系统,还可以是人机系统的结合。知识流把各个执行特定知识活动的执行者联系起来,这些特定的知识活动与相关知识流便构成一个知识管理事件。一个完整的知识管理事件起始于知识需求,终止于需求的满足,但也可能因为其他原因而半途而废。上述三类影响因素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上制约事件发展的全过程。

2.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并购文化风险的预警体系。从知识管理过程的框架图可以看出,知识管理是由知识需求为驱动力,围绕知识活动进行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过程。结合这一模型,可以建立起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并购文化风险的预警体系,如图2所示。

在该体系中,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1)信息收集。信息是风险预警管理的关键。按照系统的观点,在企业并购中,将不同的子系统融合为一个系统,系统的要素、功能、结构等都要发生变化,在这一变化过程中,并购双方的信息、物质、人员与能量等不断地交换和沟通。通过完整的信息收集,才能准确、及时地预测到企业可能发生的风险信号,为企业进行下一步预警活动的信息分析和评估打下坚实的基础。

(2)信息评估。信息评估主要是对风险环境和因素进行分析,环境分析是指对可能或已经引起风险发生的文化、社会等环境因素的了解、评价和预测。企业要及时识别、评价在并购中文化风险的不确定性因素。观察、捕捉出现文化风险前的征兆性信息。由于几乎所有的风险发生前都有不同程度的前兆,所以,企业应当及时捕捉这些信息,及早进行必要的防范。

(3)风险预测。科学的预测是风险管理的前提,因此,在企业并购中,要根据文化风险的成因、演变、发展和趋势进行科学的预测,为管理者进行风险控制和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4)风险预警。风险警报系统主要是判断各种指标和因素是否突破了风险警戒线,根据判断结果决定是否发出警报。正如任何一种经济现象都具有多方面的特征,指标体系就是对经济现象特征的整体描述一样。企业风险的各种警兆只有经过警情指标来加以量化、说明与解释,才能得到科学、全面的反映。在企业的不同层次、不同角度设置预警指标监测防范体系,一旦发生“病情”,决策者可立即得到警报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手段和措施。

3.文化风险管理的信息三维图。在该模型中,信息始终贯穿于整个流程。但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在企业并购过程中管理者要不断地提高信息的获取能力,使风险预警系统能够有效地运行。因此,管理者要从概念上能够清楚地勾画出在风险预警中所必需的信息,以及这些信息在时间和逻辑上的顺序。据此,可建立起企业并购中的信息需求三维图,如图3所示。

时间维:在企业并购过程中,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可分为并购前、并购中和并购后。在并购前,要对并购对象及其风险问题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确定并购的策略及风险防范的方法。在并购中,要时刻监视并购中发生的风险问题,并要分析其根源所在,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在并购后,总结在并购中的经验与教训。

知识维:在并购中,从知识的纬度来分析,主要有政治、法律、管理、心理等相关知识需求。

逻辑维:从逻辑维来看,首先是发现问题,其次是确定目标,然后是进行分析、提出方案,最后是作出决策。

三、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并购文化风险的预警措施

1.成立风险管理小组。任何企业都需要有风险管理措施,不同的是其实施情况根据企业的性质和大小而有所变化。但是无论如何,建立风险管理小组都是十分关键和必要的。因为该小组行之有效的工作,可以清理风险险情或遏制风险的发生,以减弱其对企业造成的危害,并使企业对风险的反应由被动转为主动的积极行为。风险管理小组的主要工作职责是预测可能出现的风险、制定风险防范的方针和政策、指导和监督企业各部门风险管理的措施、编制风险管理的经费预算、对风险处理进行指导和咨询。

在联想并购ibmpc过程中,经过调查发现,由于双方的文化差异很大和ibm员工对联想的企业文化的认同度很低,并购面临着很大的文化风险。针对这一情况,新联想成立了过渡时期领导团队“t&t”team。2005年1月,由来自原联想和原ibm两家公司不同部门的专家组成了一支专门的文化融合团队,负责收集、整理和分析来自公司各部门员工的意见,对现有的公司文化、员工渴望的公司文化以及两者之间的差距进行评估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新联想的文化进行新的诠释。通过不断沟通与互相了解,学习对方的优势,理解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特点等,这对联想的并购成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制定风险管理计划。为了有效地预防风险,企业要有健全的风险管理计划,以便约束员工的行为,保证相关方针、政策、措施的有效实施。笔者认为,风险管理计划主要应该包括以下的内容:

首先,确定潜在风险。企业可以通过曾经发生过的风险和同行其他企业发生过的风险来确定可能对企业构成严重威胁的风险,也可以从企业内部,如企业董事会成员、离职或退休的员工、政府官员、社区居民、新闻媒体、行业分析人士等获得相关信息。

其次,准备风险管理所需资源。在人力资源方面,培养员工风险意识、开展风险教育等;在组织结构方面,建立风险管理小组,明确小组成员及其职责,规定风险期间的沟通方式等。在规章制度方面,制定风险管理计划,为风险的预防和处理做好准备。在财务方面,把企业的风险管理列入日常的财务计划中,并拨出一定额度的资金作为专门预算,支持企业风险管理的相关活动。

再次,确定风险预控对策。风险预控就是根据风险评估与警报的结果提前对可能引起风险的各种影响因素采取措施加以控制,力争在爆发前将其消除在萌芽状态,而对难以完全避免的风险,风险预控也可以事先准备相应的对策,力争减轻风险对企业的危害和冲击。

工业通风论文范文3

会计;管理;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F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12)5-0069-02

一、基本研究综述

1.基本理论概述

随着科技的发展,会计管理在理论和实践研究中取得了长足进步,会计管理工作也逐步沿着信息化、系统化方向发展。会计管理工作主要是通过一系列专门方法,如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规划经营目标,控制经济过程,考核评价经营业绩等;利用财务会计及其他有关资料进行整理、计算、对比和分析,使企业各级管理人员据此对日常发生的一切经济活动进行规划和控制,并帮助企业领导作出各种专门决策的一整套信息处理系统。

会计管理工作中的风险控制主要是针对会计管理活动产生的风险问题,应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风险识别、量化、评价,从而给以具体的规划、组织、监督与控制的过程。其中风险的识别是进行风险控制的基础,比较常用的方法有调查法、文献查阅法、事故树分析法等;风险评价是对风险的基本情况,包括发生概率、波及范围、分布情况、严重程度、变化幅度、持续时间和频度等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确定风险源、关键影响因素以及风险等级,以方便进行风险决策,常用到的方法有专家打分法以及CIMM模型等;一般在确定风险等级后,须根据风险的基本系数采取相应的策略,以降低、转移甚至消除风险;风险监督是基于整个风险控制体系而言的,连续且全面的跟踪风险控制过程以保障风险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这里的风险控制理念是一套既反映了会计管理理念和风险偏好,也体现内部控制结构的完整体系,拓展了内部控制框架的风险评估要素,进一步细分为设定目标、识别事项、评估和应对风险等控制阶段。

2.选题价值与意义

我国对风险控制的研究起步较晚,理论和时间方面都不够成熟,本文即通过梳理和分析当前会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控制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COSO组织的风险控制整合框架建构完整的风险控制模型。本研究对我国风险管理与防范体系研究具有建设性意义。

二、会计管理工作中的风险控制模型

1.研究方法

综合运用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的方法,以规范理论研究为先导,以实证研究结论为佐证,并以此促进规范研究结论的进一步完善。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法和实地调查研究法,了解我国企业风险控制的现状特征、发展趋势,梳理企业对风险控制理论的认识和实践需求,挖掘影响企业风险控制效果的组织、人员、技术等因素的影响程度和关键动因,从而为风险控制体系的构建和实践提供数据支持。数学建模法建构完整的风险控制模型,比较研究法分析不同法律背景、企业规模、行业性质、企业信息化水平及风险控制水平等相关因素对各国企业实施风险控制的影响程度及结果,从而为确立符合我国企业实情的风险控制模式及评价体系提供借鉴参考。

2.研究思路

理论基础,对与信息系统风险控制有关的概念进行了梳理,相关的理论主要包括会计信息系统、风险管理理论、COSO的风险控制框架。文献资料研究法和实地调查研究法对引起风险的主要因素和我国风险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结合COSO的风险控制框和会计管理工作的具体情况,应用数学建模法建构完整的风险控制模型。建立风险控制的标准评价体系进行效果分析和评价。

3.风险问题研究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以及我们对外部环境、内部环境和管理措施对风险控制的影响的实地调查发现,会计管理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五大风险管理问题:

一是管理者不重视会计风险控制,以致整体的风险意识不强。大部分企业过于注重利益,导致在会计管理的工作中多为经济相关的活动安排,而缺乏对风险控制的安排。相关工作人员因缺乏对风险控制方面的培训,风险控制意识和基础较为薄弱,无法形成较好的风险控制氛围。

二是风险控制制度过于细化,而会计软件不足且执行力度不够。在我国很多内部控制制度和会计管理系统运行较好企业,风险控制制度相对完善,制度过于详细和繁琐,可以很好的控制日常风险,但多因未真正回归市场而无法控制战略或重大项目风险。同时相应的会计软件并非为企业量身定做,作用不明而带来经营风险。功能杂乱以致信息失真,且风险控制未与企业及个人绩效结合,使得热情不高,贯彻执行力度不够,效果不好。

三是企业内部人员存在着道德风险,过于追求自身利益而违背道德原则。如管理者、从业人员以及审计机构,多多少少存在隐瞒篡改不利的会计信息、编制虚假财务报表的问题,导致其可能遭受损失的会计风险。

四是信息沟通和传递存在着问题,以致于财务信息失真。由于企业对风险控制的意识不够强,信息不能够很好的进行沟通和传递,导致企业管理层不能及时掌握风险控制的相关信息,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及时地处理。另一方面由于存在乱计成本、成本核算对象不分、内部核算与管理制度不完善问题使得会计信息失真。

五是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监督力度不够,监督工作的滞后,而产生私自挪用、转移资金或独吞企业资产等难以挽回的问题。

4.风险控制模型

(1)控制环境

风险控制环境包括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内部环境实际与内部控制而言的,主要通过强化管理者的风险意识及高层的控制职能,以及强调全员参与风险管理,坚持日常的风险意识教育,提高员工战胜风险的信心和责任感来加强和巩固风险控制环境。

(2)控制结构

风险控制系统的基本机构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也即风险控制目标、风险控制环境以及相应的识别措施,控制基础和控制技术、组织结构、信息与沟通等。

(3)控制目标

本文通过研究会计管理工作中的风险控制以实现会计管理的战略目标,同时在研究资源利用的效果和效率的过程中实现经营目标,并保证会计管理工作报告的可靠性以及合规性。

(4)控制基础

会计管理工作中的风险控制基础是基于对系统本身和企业机构设置、权责分配与信息沟通方面的认识和理解采取相应的措施支持风险控制体系的构建。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系统安全性及内部控制要充分依据企业基本情况和运营特征,从成本和效益角度着手来开发安全的会计管理系统;二是通过风险信息识别和高效的沟通机制进行有效的信息传递,方便高层决策;三是设置完善的风险管理机构,包括会计部门、审计部门以及财务安全监督部门等以保证安全高效的会计管理工作;四是在职权分离的内部控制环境下强化责权分配,尤其是在会计文档方面要是想互相牵制以降低会计风险。

(5)控制措施

在具体的风险控制方面要实现制度化管理,结合内、外部环境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风险管理制度和监控制度。

在制度管理和风险控制的过程中要根据企业不同的规模和组织结构、业务性质以及经营管理目标差异建立重大事项决策与审批机构,并通过合理的权责分工和岗位稽核强化职责的安全级别和身份标识,实施权限管理制度,采取数据处理和具体业务操作人员相隔离的方式,健全各类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加强相应的职能控制与权限控制;针对财务信息的特点,恰当利用会计管理实现内部控制的程序化、科学化以及规范化。同时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建立能防范风险的职责明确、运转自如、反应灵敏、控制有效、监督到位的内控组织构架改造企业原来行政化的组织构架;借鉴国外经验,运用大量数据模型等工具对风险进行实时和定量分析,从整体上提高企业对风险控制能力;运用自动化风险控制手段来代替手工控制,控制操作风险、提高控制效率。在企业运营过程中,还要增强现代企业管理观念,建立和完善符合国家监控要求与企业发展特点的新的会计管理机制,以识别关键控制因素,建立预警模型,扩大数据来源,提高财务预警模型预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纳入管理信息,根据企业特点选择恰当的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并进行定量定性分析,对风险进行实时监控。

5.风险控制评价

会计管理工作中的风险控制评价以理论为基础,采取系统方法的原则;以可操作性为前提,选择具有代表性指标的原则和可比性原则建立可靠的指标系统对风险控制进行效果评价,其主要的评价指标包括风险控制投入的力度,管理平台工作效率,系统决策水平,风险控制人员开发,组织和控制等.该系统主要通过综合评价方法对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得到指标数据,以标准化处理,同时确定不同项目的权重,从而计算风险控制效果的标准值,根据结果做出评价,并找出其差距和调整策略以优化控制效果。

结语综述:会计管理工作中的风险控制不仅较好的解决了会计管理风险问题,还提高了企业经营效率和效益,值得我们做更深的研究和探索。

[1]余华.论企业会计管理中的风险控制及对策研究[J].现代企业文化,2008(26).

工业通风论文范文4

一、学习持之以恒

一年来,我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各项政治业务学习教育活动。进行自学政治理论和税收业务,不断夯实理论基础,着力提高自身素质。一是加强了政治理论学习。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化了对党的十七大精神的认识和理解,为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夯实理论基础。二是深化了税收业务学习。业务知识的不断夯实基础与提高层次,是提高工作水平和为服务纳税人、服务基层水平的基础和前提。在业务学习上,一方面,积极参加区局的税收业务知识、行政执法学习和税收全面质量管理一个大纲四个范本的学习;另一方面,我参加了2次合肥学院的会计专业函授学习,深化对税收业务理论的学习。三是在八月份,参加了中央纪委北京培训中心组织的为期十天的纪检监察业务培训,通过系统的学习,提高了对纪检监察工作的理解与认识,进一步树立作好纪检监察工作的信心。

二、工作求真务实

在区局党组的正确带领下,我与分管股室的同志一起,以政风建设月活动为切入点,以作风建设为突破口,以反腐倡廉警示教育为抓手,紧紧围绕税收全面质量管理,大力开展党风廉政教育,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强化了系统监督制约机制,推进了我局作风建设、政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的开展。

(一)、积极组织开展作风教育月暨政风建设月活动。

一是按照省、市局有关作风教育月活动的部署和要求,扎实开展作风教育月各项活动。组织广大税干集中学习有关文件和规定读本。组织税干观看正反教育片。组织系统税干进行作风教育演讲比赛。征集廉政格言、警句。组织召开特邀监察员和政风监测员会议。

二是在开展作风教育月活动的基础上,按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深入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先后开展了“效能建设大家谈”征文、“提升效能与深化政风建设”调研和“效能建设,地税先行我带头”演讲比赛等活动。

(二)、强化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

一是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进一步筑牢广大地税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二是强化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部门责任,详细分解了党风建设和政风建设的各项任务。三是认真抓好警示教育工作。使广大干部职工警钟长鸣,不断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四是组织开展了治理商业贿赂工作,贯彻落实各项工作要求,积极开展自查自纠,切实堵塞漏洞,杜绝不正当交易行为,从源头上防治腐败行为的发生。

(三)、全面推进地税系统廉政文化建设。

按照市局和区纪委对廉政文化工作的要求,组织制定了《全区地税系统廉政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及主要任务分解表。要求形式多样,立足创新。第二,拓展了廉政文化建设阵地,通过报刊等新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在系统网站设廉政文化专栏,通过短信平台编发廉政短信上千条等。第三,制作廉政文化宣传专栏,举办廉政文化书画展,组织系统人员每人征集一条廉政格言警句等。第四,拓宽廉政文化创建领域。以廉政文化为引领,以各分局的办税服务厅为阵地,建立以廉政画廊、廉政台历、廉政屏保、廉政档案、定期述廉的廉政文化建设的浓厚氛围。第五,健全廉政文化建设制度。结合系统的警示教育活动和作风教育月活动,建立健全规范、系统的规章制度。

(四)、组织协调了其他工作。按照工作职责和党组的安排,负责了dy分局办公楼工程筹建工作,根据工程基建规定和程序,严格按照程序,本着公开、公正、透明的原则,组织招、开标活动。现在已经开工建设;负责工作,组织开展了集中整治活动,安排了重要会议期间的稳定工作,有效化解了存在的不稳定因素。协调了所联系分局与所在乡镇办事处的工作和其他的工作。

三、廉政身体力行

作为纪检干部,深知党纪国法的严肃性,更深知廉洁自律的重要性。一年来,通过坚持不懈地认真学习党纪法规、廉政建设有关规定,积极组织和参加警示教育、思想作风纪律整顿、作风教育等主题活动,不断增强廉洁自律意识,端正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进一步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严格遵守《中央纪委关于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若干规定》的各项要求,没有利用职务谋取私利的行为,力求带头守纪。八小时以外,慎独、慎言、慎行、慎友,严格管好自己的腿,不该去的地方不去;严格管好自己的口,不该吃的不吃。真正做到自警,自省,自重,自律。

工业通风论文范文5

[论文关键词]企业风险管理理论中央企业本土化

本世纪初以来,以不确定性为基本研究对象的企业风险管理(EnterpriseRiskManagement,ERM)理论逐渐进入我国实业界和研究者的视野。2006年6月,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实施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下称《指引》),该《指引》的颁行,可以看成是企业风险管理理论在我国大规模本土化的开始。

一、企业风险管理理论概要及在我国的规范化实施

1.企业风险管理(ERM)理论的一般框架。企业风险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管理理念或管理框架的最终形成,是由美国发起人组织委员会(CommitteeofSponsoringOrganizationsoftheTreadwayCommission,COSO)在2004年9月提出的,标志文书是《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EnterpriseRiskManagementIntegratedFramework,下称《整合框架》),这个框架是迄今为至企业风险管理最完善、最成熟的理论概括。COSO认为,企业风险管理是经由企业当局广泛参与,对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进行多要点掌控,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整合框架》提出了企业风险管理的8个核心要素,即,目标设定、内部环境、事件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回应、信息沟通、控制活动和持续监督,这8个要素组成了一个有机体系。企业风险管理有4个目标,即,战略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和合规目标。理想的ERM框架是通过对不确定性的管理增加股东价值,以共同的语言和要素安排,落实企业的上述4项目标。企业风险管理的要素与目标之间是一种紧密的支持与保证关系。

2.企业风险管理在我国中央企业的初步实践。在《整合框架》的背景下,2006年6月国资委根据《中a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颁布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对中央企业实施风险管理的总体原则、基本流程、组织体系、风险评估、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管理解决方案、监督与改进、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等进行了系统规范,成为中央企业风险管理的权威指导文书。之后,一些省市区也出台了很多相关文件,对《指引》的实际操作进行具体化。《指引》所称企业风险,包括纯粹风险(只有带来损失一种可能性)和机会风险(带来损失和盈利的可能性并存),具体分为战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法律风险等。

《指引》对企业风险管理的目标、流程描述,与《整合框架》中的描述大体相同。它将企业风险管理的目标设定为五个方面:一是将风险控制在与总体目标相适应并可承受的范围内;二是确保企业内外部实现真实、可靠的信息沟通;三是遵守法律法规;四是通过企业制度安排降低实现经营目标的不确定性;五是建立针对重大风险发生后的危机处理计划。这五个方面的目标,分别对应着《整合框架》提出的4个目标。它将企业风险管理流程区划为收集初始信息、进行风险评估、制定管理策略、提出实施解决方案和监督改进等5个阶段,分别对应着《整合框架》中的企业风险管理8大基本要素。

二、企业风险管理理论本土化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找到切合实际的本土化切入点

一方面,通过对《指引》的解读可知,与国资委以往出台的文件有很大不同是,过去国资委颁行的大多数文件都是在对企业大量实践经验进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之上形成的,是一个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回到实践的过程。而《指引》则正好相反,它来自于成熟的理论,而且主要是国外的成熟理论,先于国内企业的管理实践。另一方面,每一个中央企业都有其特殊的行业特点、既有体制、历史传承、文化特色和企业员工队伍、管理当局的素质水平等,这决定了不同的企业在实施风险管理时应有不同的切入点或突破口,不能好高骛远,要从各自的实际出发,找准影响各自企业主要经营管理领域的不确定性来源,有针对性地进行企业风险管理实践。

2.建立起具有可操作组织规范

企业风险管理理论和《指引》都是针对企业所面临的时时处处都存在的各类风险提出的,都只是一个理论框架和方向指引,没有统一具体的模式。它要求企业围绕总体经营目标,通过在企业各个管理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营造风险管理的氛围,建设风险管理体系,等等。可见,无论企业风险管理理论还是《指引》,都没有为中央企业的现实经营管理给出一个具体的、可以搬来即用的药方,所以,将企业风险管理理论和《指引》具体化为每一个中央企业中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组织结构和规章制度,是当前我国中央企业需要下大力气去做的事情。

3.培育良好的气氛和合格主体

一般讲,一个良好的适合于特定企业的ERM氛围,应该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一是将企业的风险偏好与企业战略有机联系;二是能够保证企业的风险管理战略、企业的发展战略与企业的股东价值保持一致;三是可以提供鉴别和评估风险的工具,并有强大的企业舆论支持这些工具使用;四是企业各层面有统一的风险语言,和畅通的沟通管道。任何一个ERM框架都是在一定的氛围中由具体的企业成员最终实施的,没有良好的企业风险管理氛围,得不到企业各层面人员的支持,再好的企业风险管理框架和《指引》都会流于口号和形式。

参考文献:

[1]滕青:我国企业风险管理框架构建[J].经济管理,2007,(3):45~48

工业通风论文范文6

关键词:风险,房地产开发,风险管理

 

1 房地产开发项目中的风险

房地产开发是指一些开发机构合伙或独立通过土地买卖与改造,房屋建设或建筑物翻新,供他们自己和他人使用,从而达到他们的社会和经济目的的过程。论文写作,风险。这一种通过预测未知的将来需求而进行的产品开发过程。因而,不确定性是整个房地产开发过程的根基,风险与房地产开发时时相伴,处处相随,这是由房地产产业本身不同于其他行业的特点所决定的。

(1)空间上的固定性。

空间上的固定性作为房地产的风险因素,一方面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房地产开放商自由选择地段的权利,另一方面,房地产商品的价格与该建筑地块所处的社会经济及地理条件的优劣有着密切的关系,而社会经济与地理环境条件的变化是复杂的,有很多的不确定因素在起作用,是不依开发商的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因此,开发商在进行投资时,必然面临并承担因环境条件变化而带来的风险。

(2)投资规模大。

房地产开发是一项规模庞大的综合性工程,从购买土地到房产建成出租或经营,涉及许多环节,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巨额的投资使开发商面临筹资、利率和通货膨胀风险。

(3)开发周期长。

房地产开发从投资分析、现场勘察、购买土地、建造房屋到刊登广告、签署租赁或销售合同等,往往需要几年时间才能完成。一般来说,开发期越长,社会经济条件变化的可能性就越大,开发后期的费用和建设项目的租金或售价就越不确定,风险相对也越大。论文写作,风险。房地产开发中,很难在一开始就能对整个开发时期的建设费用和收益做精确的估计,一般只能进行预测。而长期开发中市场供求的变化,消费者的偏好,材料价格的涨跌以及竣工后社会经济形势的兴衰都是难以准确预测的。

(4)开发条件差,环境恶劣。

由于房地产的固定性和体积庞大,基础设施和房屋的开发建设不可能像一般工业产品生产那样在封闭、温暖的厂房内进行,而房地产开发必须现场露天作业,开发受到各种恶劣自然气候条件的影响。而现阶段,我们无法对自然条件的发生予以准确预测,更无法完全加以控制。现场作业又使开发商面临洪灾、火灾和意外事故等的威胁,这导致了开发建设中的不确定性。

(5)开发过程环节多,涉及面广。论文写作,风险。

房地产开发是一项巨大的社会工程,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如政府的规划、建设、市政、房管、道路、环保和消防等部门,以及地方政府、当地居民、施工、设计和材料供应等单位,某一环节处置不当都会影响开发进程。例如从事旧城区改造的拆迁户安置问题,一两个“钉子户”拒绝出售自己房屋的所有权或要价过高,就会使开发商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要么付出高昂代价,要么放弃整个项目;若在困境中举棋不定,也会因拖延时间而付出代价。

2 房地产开发项目中风险的特征

一般来讲,房地产项目风险具有以下一些特征:

(1)多样性:由于房地产项目开发的整个过程涉及到社会、经济、技术等各个方面,因而其风险也表现出多样性,相互间的变化也呈现出极其复杂的关系。

(2)变现差:由于房地产项目开发投入资金量大、周期长,并且房地产市场是个不完全市场,房地产也不像其他资产如存款、国库券等可以随时变现,因而其变现风险也较大。

(3)模糊性:即不肯定性,表现为风险形成的模糊性和由于风险导致企业开发经营活动结果的不能事先肯定。

(4)损失性:风险既有因财务管理无法预计或无能力防止所致,也可能由于管理者决策失误,控制失灵而丧失了本应获得的利益。

(5)补偿性:由于房地产项目开发具有风险,因而投资者一般对承担的这一风险在经济上要求补偿,这一补偿也叫风险溢价或风险回报。

(6)激励性:风险与竞争是同时存在的,承认和承担风险,将把企业推向背水一战的境地,必然使企业为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改善经营管理,增强竞争能力,提高经济效益。

3 房地产开发项目中的风险管理应用现状

由于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开发周期长,项目开发过程中影响因素众多,不确定性始终伴随着房地产开发的全过程,所以,房地产项目开发的高风险性,决定了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进行风险管理的应用的必要性,下面列举风险管理意识不足给企业带来不良影响的实例,以作参考:

湖南张家界国家自然保护区,为开发旅游资源,增加接待能力,在景区建设了大量旅游接待设施。1998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进行世界文化遗产申报考察时,认为景区出现城市化倾向,未批准其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单。此事引起当地政府警觉,为此,自1999年8月,张家界市政府启动了恢复核心景区原始风貌工程,计划到2002年底,消除核心景区内所有不协调的人造痕迹,在不久的将来,全面恢复原始峰林状态。论文写作,风险。这一举动对景区原房地产开发经营者可以说是毁灭性的打击。

4 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管理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已有较多文献阐述了对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管理的研究,其研究包括了技术、经济等多个方面。

在经济发达国家,早已对房地产开发风险引起了足够的重视,1949年法国著名管理学家Henri Fayolgh在《一般管理和工业管理》一书中正式提出了风险管理,并用于企业经营管理。本世纪50年代在美国发展成为一门学科,在许多高新技术领域中大量应用,特别是在军事工业中,使美国在多项技术上领先于世界水平,著名的“101条风险管理准则”成为许多国家管理的一般准则。英国在20世纪.70年代就提出了“风险工程”的概念,并已广泛用于大型工程,如1976年北海油田输油管线工程,采用风险分析方法提高了项目的安全系数,并节约了投资。1979年伊拉克火电厂工程招标中,用风险咨询,对技术风险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不投标,以后证明是十分正确的。在非洲一些欠发达国家,风险管理发展也极为迅速。在尼日利亚,1994年对全国高速公路建设项目进行了系统的风险分析。论文写作,风险。为推动风险管理在发展中国家的普及,1987年联合国出版了关于风险管理的研究报告《The Promotion of Risk Management in Developing Countries》(UNCTAT DocumentNo.To/B/C/3/218 of 14 TH January 1987)

近年来,中国国内风险理论的研究和应用工作发展也很快,各个行业的研究和管理人员均意识到风险研究和应用工作地重要性,纷纷根据行业的特点采用适当的方法,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均大大丰富了风险理论的内容。

结语:本文主要论述了选题的背景及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管理研究的现状,并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思路。论文写作,风险。论文将遵循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等风险管理的一般步骤,将系统可靠性研究方法用于房地产开发项目的风险识别和评估中。

参考文献:

[1]李雪莲,何有忠.建筑企业风险评价技术[J].中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认证,2003,02:P30~32

[2]唐坤等.建筑工程项目风险与全面风险管理[J].建筑经济,2004,04:P49~52

工业通风论文范文7

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根据督查工作安排部署,现将县**委宣传思想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工作落实情况

今年以来,为强化卫生计生系统宣传思想和精神文明建设,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认真贯彻落实全县宣传思想和精神文明工作安排部署,强化党组意识形态职责履行,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一)学习制度化。今年以来,委党组高度重视卫生计生系统党员干部的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围绕理论素养提升,注重职工学习教育,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一是建立卫生计生系统中心学习组制度,每月召开会议学习研读政策、党规、党法,组织开展党员干部党规党法业务知识考试,有效提升了行业内部党员领导干部对党规党法的知晓率和执行率。二是建立委机关干部职工集中学习制度,确定每周一、周四为委机关干部职工学习活动日,组织全体干部职工集中学习党的方针政策、理论体系、党规党法,定期调阅职工学习笔记,形成了集中学习与自我学习相结合的政治理论学习机制。三是坚持党课集中学习制度,通过邀请专家授课、联系委领导授课、党组织负责人讲党课等多种方式,对干部职工进行党纪条规学习教育,系统内党员干部参学率达90%以上。四是建立政治业务学习考核制度,将医疗卫生单位政治业务学习情况纳入综合目标管理责任考核指标,每年进行现场考核,根据单位学习工作计划,抽查调阅职工学习笔记,有力推进了行业内部党规党法学习的制度化。

(二)责任主体化。围绕领导班子主体责任落实,在单位和行业内部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层层传导压力,有力保障了主体责任、一岗双责落实到位。一是进一步规范组织机构建设。根据委机关机构改革和人员配备情况,县委任命了委党组成员,委机关及时调整充实了领导机构和工作人员,领导班子对卫生计生系统的思想政治、党风廉政和行业作风建设负全面领导责任,班子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定期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分析责任落实情况,合力推进思想政治、党风廉政和行业作风建设,单位内部和整个行业管理责任、工作职责更加明晰。二是进一步规范权力运行机制。建立委领导班子、委领导干部、委务会议、中心学习组四级决策制度,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重大事项、重要决策、重点工作逐级提交会议讨论,广泛吸纳合理化意见建议,单位内部决策更加民主,行业工作推进更加科学,意识形态风险防控更加全面。三是进一步规范目标责任落实。制定出台卫生计生系统宣传思想工作要点、党风廉政实施意见,将宣传思想、精神文明、党风廉政落实情况纳入目标责任管理重要工作内容,与卫生计生业务工作会议同步召开,同步安排,同步推进,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逐级落实、不留空隙的责任体系,做到了思想政治工作层层有压力、人人有担子、事事有目标。

(三)宣传目标化。制定出台《2017年全县卫生计生宣传思想工作要点》,围绕省市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深入学习解读健康“2030”规划、大健康产业行动计划、全面推进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等政策文件,逐级安排学习传达,促进了卫生计生工作均衡发展。围绕健康民乐建设、深化医改、全面两孩、精准扶贫、医养结合等重点工作,定期提炼工作信息,通过多种媒介进行,提升了事业发展群众知晓率。充分发挥新媒体传播优势,开通今日头条官方账号,及时工作动态;县级医疗机构全部开通微信公共号,健康信息,传播健康知识,有效发挥了信息、政策解读、医学科普、健康服务的功能。建立宣传信息工作考核制度,量化各级医疗机构和委机关各股室信息宣传工作目标任务,每月统计信息情况,定期通报任务完成进展,形成了宣传工作目标责任管理、定期考核通报的工作机制。

(四)提醒常态化。聚焦全面从严治党和党规党法落实,强化党风廉政建设综合监管,着力整治行业突出问题。一是强化党风廉政约谈制度。围绕党风廉政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落实,扎实开展廉政风险约谈,定期组织召开由中心学习组成员参加的集体约谈会议,委主要负责人对委机关领导干部和县乡医疗机构负责人进行集中约谈,剖析风险防控的薄弱环节,明确隐患问题的整改时限,时时警示领导干部,层层传导高压态势,约谈的规范性和针对性不断增强。二是强化党风廉政述职制度。建立领导干部述纪述廉述作风工作制度,采取多种途径征求干部职工和广大群众对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和作风建设的意见建议,组织召开行业内部“三述”工作会议,邀请纪委领导及两代表一委员参加,领导干部对党风廉政履职情况进行述职,参会人员对述职对象进行测评,领导干部遵守工作纪律、履行党风廉政、转变工作作风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进一步增强。三是强化党风廉政警示制度。在全县卫生计生行业开展“一月一警示”教育活动,定期召开中心学习组会议,及时传达通报市、县纪委有关违反“八项规定”的事例,把警钟常挂在各级卫生计生机构,把责任传导到每个班子、每个领导干部,让党员领导干部始终保持清醒,始终心存敬畏。在各级医疗机构建立每月观看警示教育片制度,对党风廉政和行业作风典型案例进行集中学习教育,撰写学习心得体会,切实增强了广大医务人员防微杜渐的主动性。四是强化党风廉政教育制度。组织系统内全体党员集中学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扎实开展“为官不为”和“庸懒散软”专项整治行动,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教育,领导干部廉政理念更加深入,医务人员服务意识更加坚定,行业内部自律水平更加提升,年内系统内未发生党风廉政违纪行为。

工业通风论文范文8

[关键词] 企业风险管理理论 中央企业 本土化

本世纪初以来,以不确定性为基本研究对象的企业风险管理(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erm)理论逐渐进入我国实业界和研究者的视野。2006年6月,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实施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下称《指引》),该《指引》的颁行,可以看成是企业风险管理理论在我国大规模本土化的开始。

一、企业风险管理理论概要及在我国的规范化实施

1.企业风险管理(erm)理论的一般框架。企业风险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管理理念或管理框架的最终形成,是由美国发起人组织委员会(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coso)在2004年9月提出的,标志文书是《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integrated framework,下称《整合框架》),这个框架是迄今为至企业风险管理最完善、最成熟的理论概括。coso认为,企业风险管理是经由企业当局广泛参与,对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进行多要点掌控,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整合框架》提出了企业风险管理的8个核心要素,即,目标设定、内部环境、事件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回应、信息沟通、控制活动和持续监督,这8个要素组成了一个有机体系。企业风险管理有4个目标,即,战略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和合规目标。理想的erm框架是通过对不确定性的管理增加股东价值,以共同的语言和要素安排,落实企业的上述4项目标。企业风险管理的要素与目标之间是一种紧密的支持与保证关系。

2.企业风险管理在我国中央企业的初步实践。在《整合框架》的背景下,2006年6月国资委根据《中a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颁布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对中央企业实施风险管理的总体原则、基本流程、组织体系、风险评估、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管理解决方案、监督与改进、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等进行了系统规范,成为中央企业风险管理的权威指导文书。之后,一些省市区也出台了很多相关文件,对《指引》的实际操作进行具体化。《指引》所称企业风险,包括纯粹风险(只有带来损失一种可能性)和机会风险(带来损失和盈利的可能性并存),具体分为战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法律风险等。

《指引》对企业风险管理的目标、流程描述,与《整合框架》中的描述大体相同。它将企业风险管理的目标设定为五个方面:一是将风险控制在与总体目标相适应并可承受的范围内;二是确保企业内外部实现真实、可靠的信息沟通;三是遵守法律法规;四是通过企业制度安排降低实现经营目标的不确定性;五是建立针对重大风险发生后的危机处理计划。这五个方面的目标,分别对应着《整合框架》提出的4个目标。它将企业风险管理流程区划为收集初始信息、进行风险评估、制定管理策略、提出实施解决方案和监督改进等5个阶段,分别对应着《整合框架》中的企业风险管理8大基本要素。

二、企业风险管理理论本土化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找到切合实际的本土化切入点

一方面,通过对《指引》的解读可知,与国资委以往出台的文件有很大不同是,过去国资委颁行的大多数文件都是在对企业大量实践经验进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之上形成的,是一个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回到实践的过程。而《指引》则正好相反,它来自于成熟的理论,而且主要是国外的成熟理论,先于国内企业的管理实践。另一方面,每一个中央企业都有其特殊的行业特点、既有体制、历史传承、文化特色和企业员工队伍、管理当局的素质水平等,这决定了不同的企业在实施风险管理时应有不同的切入点或突破口,不能好高骛远,要从各自的实际出发,找准影响各自企业主要经营管理领域的不确定性来源,有针对性地进行企业风险管理实践。

2.建立起具有可操作组织规范

企业风险管理理论和《指引》都是针对企业所面临的时时处处都存在的各类风险提出的,都只是一个理论框架和方向指引,没有统一具体的模式。它要求企业围绕总体经营目标,通过在企业各个管理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营造风险管理的氛围,建设风险管理体系,等等。可见,无论企业风险管理理论还是《指引》,都没有为中央企业的现实经营管理给出一个具体的、可以搬来即用的药方,所以,将企业风险管理理论和《指引》具体化为每一个中央企业中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组织结构和规章制度,是当前我国中央企业需要下大力气去做的事情。

3.培育良好的气氛和合格主体

一般讲,一个良好的适合于特定企业的erm氛围,应该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一是将企业的风险偏好与企业战略有机联系;二是能够保证企业的风险管理战略、企业的发展战略与企业的股东价值保持一致;三是可以提供鉴别和评估风险的工具,并有强大的企业舆论支持这些工具使用;四是企业各层面有统一的风险语言,和畅通的沟通管道。任何一个erm框架都是在一定的氛围中由具体的企业成员最终实施的,没有良好的企业风险管理氛围,得不到企业各层面人员的支持,再好的企业风险管理框架和《指引》都会流于口号和形式。

参考文献:

[1]滕青:我国企业风险管理框架构建[j].经济管理,2007,(3):45~48

工业通风论文范文9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改善企业内部管理、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内容。本论文在总结内部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对内部控制的存在的问题、原因等方面作了一些探讨,找出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结合COSO关于内部控制五要素,针对各种风险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防范对策,为企业完善内部控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内部控制风险管理

1国内内部控制概述

1.1内部控制概念的演变

1)内部控制论理论是随着企业内部控制实践经验的丰富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大致经历了内部牵制、内部控制系统、内部控制结构和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四个理论阶段。1992年COSO委员会提出并于1994年修改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报告,标志着内部控制理论与事件进入了整体框架阶段,整体框架对内部控制做了如下的描述: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营运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令的遵循性等目标的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这一定义明确了四个要点:是一个过程;受人为影响;为了达到三个目标;合理保证。它由相互关联的五项要素构成,分别是: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督。

2)控制环境:任何企业的核心是企业中的人以及这些人的个别属性和所处的工作环境,个人的诚信正直、道德价值观与所具备的完成组织承诺的能力、董事会与稽核委员会、管理阶层的经营理念与营运风格、组织结构、职责划分和人力资源政策与程序。

3)风险评估: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和异常激烈的竞争中,企业的经营风险越来越大,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清楚并应付其面对的各种风险。同时,企业也必须设立可辨认、分析和管理相关风险的机制,以了解自身所面临的风险,并适时加以处理。

4)控制活动:企业必须制定控制的政策和程序,刁一有助于确保既定目标及必要改善措施的有效实施。

5)信息和沟通:围绕着这些控制活动的是信息与沟通系统,这些系统使得企业内部的员工能够获取和交换他们所需要的信息,以指挥、管理和控制企业的经营。

6)监督:企业整个内部控制的过程必须受到监督,并在必要时得以修订,这样,系统及制度才能反应自如,并能视情况而随时调整。

1.2我国内部控制概况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理论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但到目前为止,尚未正式提出权威性的内部控制标准体系,对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合理性及有效性缺乏一个公认的标准体系。我国有关内部控制制度的指导原则、指引、规范则出自不同的政府部门,这是由于企业的管理体制造成的。国资委管国有大中型企业;证监会管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财政部管全国所有企业的财务与会计工作,并负责会计准则与制度的制定。然而,内控指导原则、指引或规范由各政府部门分别制定,有许多弊病:

1)各部门各自研究与颁布内部控制的相关指导原则或指引,不利于内控制度的统一与协调。财政部正在陆续制定并的是内部会计控制规范,截至目前已经了十多个。而其他政府部门则仅制定了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指引或对企业各项业务内部控制流程的设计与制定缺乏具体的指导。

2)关于内部控制的定义、范围、目标等不相一致,内控要素、内控内容,以及内控方法的解释也不一致。

3)缺乏统一的推进机构,不利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与实施。各部门颁布的内控指导原则、指导意见或指引在实务中并未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上市公司、银行、证券公司、未上市国有企业的频繁出事便是佐证。

客观地讲,我国近几年对内部控制的研究主要是以会计控制和审计评价为主线的,我们可将之简称为“会计导向”和“审计导向”。会计导向的典型代表是我国目前已的内部控制法律法规,它们是以内部会计控制为核心的,基本上没有涉及管理控制等非会计控制领域,甚至没有包括审计方面的内容。审计导向下的内部控制研究则主要集中于审计程序与方法的应用、审计成本的节约、审计效率的提高和审计风险的控制等。

2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内部审计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性

内部审计是企业自我独立评价的一种活动,内部审计可通过协助管理当局监督其他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有效性,来促成好的控制环境的建立。内部审计的有效性与其权限、人员的资格以及可使用的资源紧密相关。内部审计人员必须相对独立并且直接向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报告。我国一些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即使存在,但却不具备真正的独立性,有的也流于形式。

2.2缺少风险评估和风险防范意识

各企业缺少对自身固有风险的评估以及制定相应有效的管理措施。此外,管理者还应在对固有风险采取有效管理措施的基础上,对企业的残存风险进行评估和预防。

2.3人力资源管理发展滞后

近年来,我国企业改革力度大,与之配套的人力资源管理却跟不上业务的需要。许多企业在员工的岗位培训方面,没有形成完善的制度,不利于员工的素质提高。

2.4有效的价格风险评价机制尚未建立

由于当前市场不完善,竞争激烈、恶意竞争以及“低价中标”的招投标游戏规则,都不能使企业按企业定额客观报价,为了争取中标,不惜压低报价,承担更大的价格风险。

3完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途径

3.1完整风险管理体系

全面风险管理是对整个机构内各个层次,各个种类风险的通盘管理。全面风险管理可使组织中各业务单位分散的决策者之间协调合作,使数据的收集、测量与处理更加一致,有利于审计和监督。企业要从全局、总体层面权衡利弊,使部门安排有关的业务流程都有所遵循。同时要制定严密的业务操作规程及信息传输报告制度,建立一个有效的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全面控制各方面的风险。

在机构内部广泛开展“深化内控理念,落实内控措施”的创建活动,结合自身情况及上级单位的要求,通过确定风险控制环节,分解、落实机构内各部门、各岗位管理职责,并对控制状况进行检查、评价和考核,强化风险管理责任,提高全员风险防范的意识和能力,从而全面有效地控制经营风险。

3.2健全内部审计控制

内部控制具有的限制因素具体如下:

1)内部控制受企业的成本效益原则的限制。

2)内部控制仅针对管理中的常规业务来设计。

3)内部控制可能会因执行人员的差池而失败。

4)内部控制可能会因不同政治气候、地方差异等环境影响而失去作用。

这些内部控制的限制因素,可以通过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来加以克服。内部审计人员定期检查项目的建设情况和建设成果,及时纠正各种错误和弊端,能促进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3.3营造企业风险管理的文化氛围

企业风险管理框架是建立在内部环境的基础之上,内部环境直接影响和制约企业风险管理的成败。内部环境的要素包括员工的诚信,职业道德和工作胜任能力,管理层的经营理念和经营风格,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的监管和指导力度,企业的权责力分配方法和人力资源政策。要不断提高企业风险管理能力,需要一套企业层面的方法。这种企业层面的方法是由企业的组织结构,文化理念和经营管理哲学共同决定的。随着企业文化中风险敏感程度的提高,企业管理者会进一步掌握有效的风险管理能力。通过他们的推进、提供报告、贯彻相应的方法、构建适当的体系,以实施既定的风险战略和政策,企业风险管理水平将不断提高。

3.4设计一套科学的内部控制行动指南

设立一套科学的内部控制行动指南,为管理者进行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提供指引也是当前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国家相关部门可统一制定各行业通用的行动指南,也可由公司聘请会计师事务所设计适合各公司实际情况的行动指南。在内部控制评价方面,被评价单位可以聘请年报评价的注册会计师以外的中介机构或有关专业人员协助对该单位的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及有效性进行评价,并对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重大控制缺陷或重要控制弱点进行必要的改进,保证财务报告的编报质量,降低财务风险。国内的会计师事务所也应当借鉴一些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报告中的做法,在事务所内部组建由高级和资深的评价人员组成的专门小组,专门从事内部控制评价和咨询业务。

致谢

本论文设计在老师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下业已完成,从课题选择到具体的写作过程,无不凝聚着老师的心血和汗水,在我的毕业论文写作期间,老师为我提供了种种专业知识上的指导和一些富于创造性的建议,没有这样的帮助和关怀,我不会这么顺利的完成毕业论文。在此向老师表示深深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临近毕业之际,我还要借此机会向在这四年中给予了我帮助和指导的所有老师表示由衷的谢意,感谢他们四年来的辛勤栽培。不积跬步何以至千里,各位任课老师认真负责,在他们的悉心帮助和支持下,我能够很好的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并在设计中得以体现,顺利完成毕业论文。

同时,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我还参考了有关的书籍和论文,在这里一并向有关的作者表示谢意。

我还要感谢同组的各位同学,在毕业设计的这段时间里,你们给了我很多的启发,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对于你们帮助和支持,在此我表示深深地感谢。

参考文献

[]王东叶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生存环境分析[D]天津大学管理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5月:9

[2]林光华内部控制在实践中的应用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4月:17

[3]王振英马丽萍,王泽.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商业经济[J]

2006年5期:48

[4]丁翠芝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框架构建[J].产业与科技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