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种植设计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3-23 15:10:51

种植设计论文

种植设计论文范文1

关键词:园林;植物群落;设计

1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绿色园林植物群落设计不仅关系到园林的观赏性、艺术性,风景园林原本就是多学科交叉的技术应用领域,当前更加呈现出多学科渗透、多学科交叉的鲜明特点,对提高整个环境生态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了园林植物群落及其设计有关问题。

2 园林植物群落的概念

植物群落性质理论自1926年被提出以来,到20世纪中叶才得到学者们的广泛认可。植被梯度分析与排序的研究结果,促使园林植物群落理论被广泛应用于人工营建的植被和城镇园林绿地建设。我国的园林植物群落理论研究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秦治兵提出了园林植物群落的形成机制,并考虑了其他因素、目标的影响,指出公园中的植物群落就是植物群落生态习性与人们的审美观念相结合而形成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园林植物群落理论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仍然不够全面、准确、合理,也缺乏针对性的讨论。目前我国园林植被理论的应用,仅仅是抛弃了原先严苛的应用条件,是植物群落理论的较低层次的扩展,应用领域也仅限于城镇绿化等较小范围。这种简单的扩展应用,并不悖于植物群落理论概念,但是由于没有掌握其深层次的理论精髓,因而难以推动实际应用中的技术发展。总结起来,园林植物群落的概念可以表述为:具有一定意义的群落特征的园林植被,在一定范围的园林绿地内,以特有的方式聚合形成的整体。

园林植物群落

3 园林植物群落设计

3.1 植物群落配置设计

(1)园林植物群落设计要充分考虑其他各个要素与构成整个园林植物群落之间的配合。在整体设计中把握好园路、池塘、假山、石头、建筑等位置的布局。首先结合园林的观赏性,对园林中不同植物进行具体分类分级,这与前苏联的园林植物群落设计有着高度的一致性。由于乔木、灌木等植物之间存在高度差异,栽培植物时应合理配置树种比例。其次还包括阔叶林和针叶林、树木密度等。根据不同形态的花将花序分成6类;根据树木所呈现的不同色泽将其叶子分为青绿、灰绿和黄绿3种颜色类型;同时根据冠形的差异分为卵形、伞形、垂直性以及自然性等。综合考虑园林景观效果与植物的色彩、疏密程度等,进行科学合理的植物配置,不仅使园林风格独具一帜,还丰富了视觉艺术效果,从而有利于艺术构图目标的实现。

(2)园林设计对植物种类的选择直接影响园林整体的艺术性与观赏性。植物配置时应充分考虑园林景观平面与立体的季相配合、构图与色彩、植物的组合、整体效果等方面。以杭州西湖为例,花港观鱼红鱼池景区的滨水植物景观中的群落面积占有175m2左右,这是一种模拟大自然而人为的一处土石岛滨水植物景观,三面环水。在选择材料与主要设计中,更多地注重设计风格与特殊的姿态,尽量贴近大自然,有的植物呈现出倾斜姿态,有的植物则堰伏水面,使整个园林景观透露出古朴、优雅的韵味,一派浑然天成的美丽画面。除此之外,植物与假山、石子的恰当配合,一股浓郁的自然韵味表现得淋漓尽致;季相的配合及选择和植物群落的设计相辅相成。冬季有梅花和构骨,秋天有鸡爪槭,夏天有黄葛蒲和石蒜,春天设有红枫与紫藤,其次常年青翠的青松使一年四季都极具观赏性,使园林的整个植物群落富有明显的层次感,体现出自然的生态魅力。

3.2 植物群落设计与发展

在保证植物群落具有相同的功能及结构的基础上,对植物生态群落进行分类:保健型、防护性、抗逆性、观赏型、生产型、文化型、知识型7个不同的类型。根据不同植物的生长习性及在不同的生态群落中的适应能力,并结合上述7种类型进行合理的植物配置。在城市园林绿地建设中把植物群落作为基本单位,在相对繁华、人流量较大的城市不仅要扩大绿地建设,还应注重对植物群落形成的设计以及结构的指导,由于大自然中的植物几乎都是以植物群落的状态下生存的,因此要注重生态学理论,积极接触自然的山水及林木,并以此作为指导,在实际园林植物设计中在现有人造植物群落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改造、发展与保护,尽量贴近大自然,实现回归自然的目的。

3.3 植物群落设计与环境

随着人们对绿色生活的不断追求,有关于园林植物绿化设计的理论知识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但在一些特殊的环境中理论知识却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需要专业知识过硬的技术人员在实际园林植物群落设计及建设过程中对具体环境有一定的了解,结合当地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日照等具体情况进行园林植物群落的方案设计。许多因素都会影响植物生态系统的形成,若该地区原本植物就很茂盛,就可以通过这些植物的种类、生长状况等判断其环境特点。对于城市等施工地区,植被覆盖率相对较低,对周围环境情况很难以该城市的植物特点为判断依据,对其植物群落进行研究时要转向城市中各类近自然的植物群落,从而确保园林植物群落设计中的植被具有很好的环境适应性。

4 园林植物群落设计发展建议

4.1 技术定位要明确合理

园林植物群落的设计技术,在城市园林绿化技术体系中的技术定位要合理明确。园林植物群落设计,是以群落生态学原理为基础、侧重群落结构功能关系进行植物配置的技术方法之一,服务于提升植物造景的目标。汪菊渊先生指出“掌握自然植物群落的形成和发育,其种类、结构、层次和外貌等是搞好植物造景的基础”。

4.2 细化群落的设计内容

园林植物配置包括各种植物相互之间的配置和园林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之间的配置。主要考虑植物种类选择,数量的配比,平面与空间的协调以及园林意境,还要考虑植物语山石、水体、建筑、园路的和谐。目前的植物群落设计,以优势种作为配置的主要内容,参照植被分类的群丛单位,找出不同区域的优势种,作为构建的基础。

4.3 重视环境背景与环境效应

在具体的园林植被建设过程中,要认识到环境背景的环境效应的重要性。自然植被生态系统的发育演化过程,是一种协同演化、共同发展的过程。如植被生物系统与土壤等环境系统的协同进化过程。在群落高度退化甚至异化的城市环境中,很难判断出能与环境协同的植被演化阶段。

4.4 建立园林植物公共服务平台

园林植物群落设计合理优化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对园林植物的深入了解。目前还存在很多问题,一是设计人员系统的园林植物专业素养,二是相关基础研究太少,缺乏理论支持和有关园林确切的植物生长数据。这两点是园林植物群落科学设计的关键制约因素。

5 结束语

总之,园林绿化是我国园林绿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我们应该处理好园林植物群落设计各个环节,使其有利于发挥其生态效益,从而为城市人口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保证人们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种植设计论文范文2

【关键词】园林植物群落;设计问题;建议措施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水平显著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我国的城镇化建设才刚刚开始,在解决人们住房建设的同时,如何保证配套的城市绿化建设,为城市人口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保证人们的身心健康,是当前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讨论了园林植物群落的概念,分析了当前园林植物群落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推动了植物群落概念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和发展。

1.园林植物群落的概念探讨

植物群落性质理论自1926年被提出以来,到20世纪中叶才得到学者们的广泛认可。植被梯度分析与排序的研究结果,促使园林植物群落理论被广泛应用于人工营建的植被和城镇园林绿地建设。我国的园林植物群落理论研究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秦治兵提出了园林植物群落的形成机制,并考虑了其他因素、目标的影响,指出公园中的植物群落就是植物群落生态习性与人们的审美观念相结合而形成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园林植物群落理论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仍然不够全面、准确、合理,也缺乏针对性的讨论。目前我国园林植被理论的应用,仅仅是抛弃了原先严苛的应用条件,是植物群落理论的较低层次的扩展,应用领域也仅限于城镇绿化等较小范围。这种简单的扩展应用,并不悖于植物群落理论概念,但是由于没有掌握其深层次的理论精髓,因而难以推动实际应用中的技术发展。总结起来,园林植物群落的概念可以表述为:具有一定意义的群落特征的园林植被,在一定范围的园林绿地内,以特有的方式聚合形成的整体。这一表述告诉我们,园林植物群落概念的应用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其实际意义与作用,而不必严格要求其具备完全的植物群落特征,使概念的实际应用更具有目的性、科学性和严谨性。

在园林植物群落概念的实际应用中,有两个方面的问题要引起重视。其一就是如何把园林植物群落理论真正应用到实际中,其二就是要考虑群落性质问题的悖论问题,即群落个体论观点与机体论观点之间的悖论。为了保证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严谨性,首先要求根据园林植物群落理论鉴定具体的植物群落,保证其具备应用的基本条件,这是生态学研究中的关键步骤。这虽然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由于植物的发育过程、空间规律、外貌特征以及植被的生存环境等自然因素,可以为研究人员提供大量的鉴定依据,因而是可以解决的。而城镇化园林绿地以及人工营建的群落等,由于强烈干扰了原本的自然环境,使得环境碎片化,因而不能很清晰地鉴定植物的群落特征,使得难度大幅度提高。在我国目前的植物群落理论应用中,这一问题普遍存在,需要引起重视。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杨学军等通过采用统计计算方法,对具有边界的斑块面积进行分级,降低了群落鉴定的潜在风险。虽然这一方法的应用具有局限性,难以大量复制推广,但是对于城镇园林植物群落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另一方面,虽然园林植物群落概念的广泛应用,得益于群落个体论观点的实践结果证明,但是在具体的园林建设中,人们更多地是追求实现园林植物群落的有机整体效果,并把这作为园林艺术的最终追求目标。这是悖论早就为学者们发现,引发了大量的讨论研究,至今在学术领域仍存在很大的分歧。事实上,问题的根本不在于园林植物的个体性与整体性、个体与环境之间的矛盾,而在于植物群落的种间关系。机体论强调不同植物品种对整体群落的依赖性,这种依赖性也确实存在,但是这种植物种间关系也间接证明了植物群落的个体论观点,因为有的植物物质间的关联性很弱,有的甚至不存在,需要从整体的角度才能理解。Tansley通过分析机体论与个体论的辨证关系,并加以发展,最终发展成为生态系统的概念,即不同的植物物种形成群落整体,并从整体上适应环境、影响环境。保证植物群落间种间关系密切,植物个体与整体环境自然协调,达到植物个体良好生存,植物群落整体适应的目的,可以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降低维护成本,是今后应该大力倡导的发展方向。

2.园林植物群落设计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自20世纪90年代,园林植物群落概念在我国开始发展之初,许多学者就已经提出了很多先进的指导理论。秦治兵指出要把植物群落理论应用到人工园林建设中,提高园林绿地的质量。杨岚等从黑龙江城镇园林建设的实际出发,进行了园林植物群落设计的探索研究,从建设需要的角度提出了植物生态群落的各种分类,指出园林植物群落的功能是选择植物的重要依据,并提供了具体的设计方法。严玲璋提出城镇园林绿地的规划应以植物群落进行划分,要保证植物群落的结构合理性,这种从自然出发、回归自然的理论具有充分的生态学理论依据,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但是,由于我国的园林植物群落理论的实际应用时间并不是很长,因而也存在了一些问题。

首先,园林设计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有待提高,园林植物群落的结构设计现亟需完善。要合理设计园林植物的群落结构,选择合适的植物物种,需要深入理解和掌握园林植物群落理论,这要求园林的管理维护人员具备很高的专业素养。但是,目前我国的园林设计人员往往对园林植物并不是很了解,更不用说从有机整体和植物个体的角度设计园林群落结构。植物的生长研究不够,数据记录不及时,缺乏主动研究意识和科学研究方法,因此,园林的管理水平不能得到提高,植物群落概念的运用也最终成为空谈。

其次,园林植物群落的设计不能很好地落实“近自然环境”理论。在植物群落的设计中要注意科学、合理地设计植物群落与实际环境的适应性,细化植物物种的选择和配置,做到功能、色彩等的合理搭配,保证植物群落的个体性和机体性,实现生态环境的有机统一。

最后,群落单位的设计理念以及具体设计中的设计定位不够明确。群落单位理论是植物群落设计的重要理论,对于园林植物群落、城镇绿地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规划和设计提供了依据。但是,目前的设计中,正是由于缺乏这样的设计理念,定位不够清楚,设计目标不明确,造成群落设计质量不达标。

3.园林群落设计的一些建议

针对园林群落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园林群落设计的水平,即:(a)加强园林管理维护人员的再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不仅可以提高园林的环境质量,也可以用先进的理论降低维护成本(b)大力推广园林群落设计的“近自然环境”设计理论,从自然中来,到自然中去,保证群落整体适应环境,实现园林群落的自然协调。(c)要形成规范合理的园林设计规范,指导、监督园林规划、设计工作,落实群落单位的设计理念,提高我过园林植物群落的设计、规划水平。 [科]

【参考文献】

[1]秦治兵.从生态角度谈银川市园林绿化发展方向[J].宁夏农林科技,1990(1):32-35.

[2]杨学军,林源祥,胡文辉.上海城市园林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调查[J].中国园林,2000,16(3):67-69.

[3]沈洁,史童伟.人工植物群落调查与评价方法设计探讨[J].贵州农业科学,2009,37(10):172-174.

[4]杨岚,邵正辉,杨凯,等.城市园林植物群落设计的探讨[J].林业科技,1992,17(1):15-16,19.

[5]严玲璋.略论21世纪上海城市绿化的可持续发展[J].中国园林,1998,14(2):44-46.

种植设计论文范文3

【关键词】植入式广告;艺术理念;创新

2010年春节联欢晚会,刘谦魔术之手中的汇源果汁,赵本山口中的国窖1573,两会期间代表的讨论,都使得植入式广告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作为一个非新鲜事物,从最开始的轻视到现在的惊呼需要遏制,无论是行业自身发展,还是理论界的研究,都已无法忽视这样一种广告形式的迅速发展。对于植入式广告,忽视和抑制都不是可取的方法,正视而不是回避,才是对于植入式广告良好发展的正确态度。以往的植入式广告研究,重心基本上是从外部操作性、内部价值性来审视这种广告形态,作为一种广告艺术的表现形式、使用方法,应更加从广告艺术本身的特性上找到植入式广告现实问题的原因。这个角度能否使得植入式广告的使用上更加流畅自然,而不是只是期望于行政法规来进行硬性宏观地约束,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

就其本质,植入式广告不只是广告的一种的使用方法,它涉及到很多传统的广告艺术元素。植入式广告凸现了品牌基础设计元素,包括品牌的包装设计、VI设计、广告文案设计、店面设计、户外广告设计等基础性设计在植入式广告中的重要作用。正是这些传统设计元素通过一些不同已有的常规形式展现在消费者面前,人们在接收到这些广告信息的时候,对它的不同接收方式产生了疑问,这种情况才要更加重视起非常规广告的艺术性问题。

首先,既然承担了大量基础设计元素信息,植入式广告不可避免就要遵循传统设计基础理念、设计原则、艺术接受等传统的艺术理论思想,在其中实践这些艺术的基本理论。虽然是传统设计元素应用,但和传统设计的使用方法却有不同。这种不同又使得植入式广告艺术性既要带有原有设计的艺术审美,还要更加强调使用方法产生的效果。以往的研究重点放于这种效果研究,传统基础设计元素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植入式广告使用较多的是品牌的包装设计、VI设计、户外广告和店面设计等,这些因为是品牌已经确定的标识性设计元素,在植入式广告中大多是对其原封不动的摆设、悬挂或作为背景使用,力图一目了然。不进行改变的另一个原因是生活中原样品牌自然的呈现,消费者更容易接受。这种情况符合植入式广告自然进入剧情情境的原则,但变形使用的艺术冲击感更强,记忆更深刻。电影《大腕》中,对于各种品牌的名称、VI、包装的变形使用,固然影片中是对商业植入式广告滥用的一个反讽,本身并没有去植入什么广告,所以才大胆的变形了各种品牌的外形,却也是给各个品牌作了一次非常好的宣传。观众对其中的品牌耳熟能详,不会分辨不出真正要宣传的品牌到底是什么。这种反向夸张的变形使用这些传统的固有设计元素今天看来也可成为植入式广告的一种可行方法,在常态使用变得非常生硬不可接受,变形可以使得人们的关注点不集中于是否使用了这种品牌,而是怎么样使用的技巧性问题上,从而讨论使用的艺术冲击、震撼、幽默、讽刺等各种效果,对于品牌的广告行为给与淡化。

其次,植入式广告也要符合艺术的创新性原则,根据品牌选择传统设计元素创新的方法,适当变化的使用能够吸引更多的关注。一尘不变,联系不紧密地品牌出现在一个场合中,只会给人突兀的感觉,这也是今天植入式广告被人诟病的原因。将传统性设计元素所采用植入式广告的情景作为一个新兴媒介,就不得不结合这个媒介的特性,特别是视听艺术的特性,技术性手段的出现使得传统的品牌标识设计可以改变其形态,立体的、可感的、多角度的进行广告宣传。对于广告来说,今天已经进入一个,“不是办不到,而是想不到”的时代,正如中央电视台的广告一样,“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植入式广告返璞归真的回到一个广告最初的摆设、宣讲时代是早期的因素局限了其形式,润物细无声固然是一个使用植入式广告的境界,但绝大多数植入式广告是做不到这一点,确切说,品牌自身也不想让消费者自己去慢慢的思索一个广告,而是掷地有声的出现在消费者的观感中。现在正是可以完全抛开这些,进入到一个全新的艺术表现手法中,植入式广告可以做到这一点。

再次,广告文案设计是一个特别需要重新探讨的重点,在植入式广告中主要表现在对白上,是植入式广告切入的常用方式。结合情景,介绍品牌的名称、使用方法,也可以使用固有的广告语。当切入方式以文字出现时,语言、文字的艺术性就要得到格外的重视,惯用的情感丰沛的表达方式,或是幽默、诙谐地介绍,加上语气、语调的配合,这都需要精心的艺术设计,对于品牌了解透彻,抓住品牌的功能,而不是简单的介绍或是广告语的宣读。采用的方式越是能将情景与品牌完美的结合,越是能够被消费者接受。广告文案在植入式广告中的再设计,可以强化品牌的功能、服务及重要的文化形象,采用的人物形象更具有代言人形象的作用。

最后,不得不说,植入式广告固然发展已久,可形式却是日新月异,尤其网络媒体的出现,植入式广告可以随意地改变自身的形态。有时候,植入式广告是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阴。虎年春晚,牛莉小品《一句话的事》中所穿的衣服、鞋子,手中的手机,都被很多人看在眼中,竞相去查询到底是何品牌,这可谓是这些品牌始料未及的效果。可以说,这是品牌本身的美丽度吸引了众多目标消费群体的关注,隐性的通过使用人达到了一个很好的宣传。这也给植入式广告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视野,消费者不是不能够接受植入式广告,而是什么样的植入式广告,以何种方式呈现的植入式广告。充满了美感、艺术性的植入式广告和品牌是能够被大家接受的。这就要求从最开始的品牌自身、设计植入式广告、实施植入式广告都要从基本的广告是艺术与商品的结合这点出发,才能够使植入式广告这种形式走的更远、更好。行政约束只是大方面的指导,植入式广告自身还需要从根本上反思,艺术的表现方法不能够因为商业性而被忽视。

【参考文献】

种植设计论文范文4

[论文摘要]对生态型园林中植物种类的选择所产生效益及应注意的问题,园林规划及其设计方法从专业角度进行分析探讨。

园林设计在我国应该说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说它古老,是因为我们的造园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有一批在世界上堪称绝佳的传统园林范例和理论,说它年轻,是由于这门学科在实践中发展、演变和与现代社会的融合接轨,又是近几十年的事,20世纪80年代之前,园林规划设计业内人士很少,加上国力有限,除了出现过个别优秀作品外,总体上还处于比较初级的水平,一般地讲,轴线、景区、山水绿地加上传统的或革新式的园林建筑符号,成为园林设计的普遍模式。人们心目中的公园形象,基本上是绿荫下的亭台。90年代以来,经济发展了,城市化的进程带动了全国城市园林设计的繁荣随着城市功能的逐步健全,以公园、绿化广场、生态廊道、市郊风景区等愈加成为城市的现代标志,成为提升城市环境质量、改善生活品质和满足文化追求的必然途径,城市园林生态、景观、文化、休憩和减灾避险的功能定位逐步被业内认同,从传统园林到城市绿化,再到城郊一体化的大地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的观念在逐步深化和完善,领域也在拓宽。设计人员在实践中不断结合国情,在继续从传统文脉中吸取营养的基础上,吸纳国外的一些新思潮、新理念,顺应现代生活的需求,创造了一批较好的作品,风景园林师不仅主导着园林规划设计,还参与城市总体规划,介入城市设计,从更大更宽的层面上发挥着作用。

一、建设生态园林

当前各国现代园林发展的趋势是向着自然化、森林化、人文化方向发展,而园林设计的中心就是人在自然中生活,自然更贴近人。认识到植物生态环境的存在与发展是人类文明的标志,这样以研究人类与自然间的相互作用及动态平衡为出发点的生态园林设计思想便开始逐步形成并迅速扩张。生态园林主要是指以生态学原理(如互惠共生、化学互感、生态位、物种多样性和竞争等作用)为指导而建设的绿地系统。在此系统中,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被因地制宜地配置在一个群落中,种群间相互协调,有复合的层次和相宜的季相色彩,其不同生态特征的植物能各得其所,从而可以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养分和水分土地空间等环境资源,彼此之间形成一种和谐有序、稳定的关系,进而塑造一个人类、动物、植物和谐共生、互动的生态环境。随着城市园林建设的迅速发展,植物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让人们有了进一步认识。建设生态园林是园林发展的必然方向,即在园林建设当中,模仿自然生态景观,通过艺术加工,创造出既美丽又具有降尘、降噪、放出氧气等多种生态功能的园林景观。一些具体的做法,如在园林中减少小品、道路、广场等,以植物造景为主,增加群落景观在园林中的应用。

建设生态园林以植物造景为主,木本植物为骨干的生物群,由乔木、灌木、草本、低等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以及所在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综合而成的微观人工植物群落,又包括植物的相互联系的生态网络,涵盖了宏观城市系统,发挥了吸碳吐氧、调节温度与湿度、消噪除尘、杀菌保健、吸收有害气体、防风固沙、水土保持、发挥绿地水循环、防震避灾等生态功能。

二、园林规划设计

(一)园林绿化应考虑绿化的功能

不论是厂区绿化、校园环境、公园绿化,还是街道绿化,其主要功能均不同。

(二)提高园林绿化的艺术品味

高品味的园林绿化是一幅美丽的立体图画,不仅有点线面的合理运用,还要有四季特色的变化,它是巧夺天工的人造大自然的再现,使人在其中有融于大自然之感,有较高的艺术水平。

(三)应有历史文化内涵

将自然与历史文化紧密联系,是人造景点应注意的,能否画龙点睛,使历史人文景观与周围环境或其他方面协调,并符合人们的审美情操及心理要求,要经充分论证才有说服力,被人们所接受,景点宜恰到好处,忌贪多、太杂。

(四)对短中长期各项绿化指标进行认真计算

包括绿化覆盖率、人均绿地率、立体绿量、多层次植物配置、保持水土、有效地吸收有害气体及灰尘和是否符合生态效益等。只有这样才能决定是选择单一的草坪还是乔灌木与林下草坪相结合,避免盲目追求草坪的现象,使草坪与树林相得益彰。

(五)树种选择的论证

实践证明,以什么树作主体,配置什么树都有讲究。我们见过用小叶黄杨作马尼拉草坪镶边最后全被吃掉,小叶女贞绿化草甲壳虫大暴发难以根除,红花酢浆草与樟树相互加重红蜘蛛的危害,一种树比另一种生长快最后另一种树被挤占,外来树种完全取代乡土树种等配置不当的现象。不同植物在一起要考虑相互间的生长速度、影响能力、阴阳性,观花、果、叶的树如何映树,病虫害的交叉性,同种树的连片与分隔的统一,病虫害防治的难易程度,耐湿耐旱性等都是选择树种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乡土树种生命力、适应性强,能有效地防止病虫害大暴发,常绿与落叶树分隔能有效地阻止病虫害的蔓延,林下植草比单一林地或草地更能有效利用光能及保持水土。

(六)科学估算园林绿化的建设成本及管理费用

不同设计方案的园林绿化,建设成本和维护管理费用不尽相同,很多本是比较好的规划设计,由于建设成本和建成后维护管理费用超过单位经济实力,只有低水平维护,最后观赏效果不理想,很多应有的功能丧失,有的草坪被杂草挤占,绿化带太多难以很好修剪,蛀茎害虫易危害难以防治等,很多中小城市的运动场也按高标准建植草坪,不管是建坪费用还是将来维护费用都跟不上,最后仍达不到高水平运动场地的要求。我们近几年的经验是既发展一部分高档次、管理要求高的绿化景点,也积极探索大众化、低成本、低维护费的绿化方法,并不断推广,得到了较好的效果。所以在设计时对植物根据性状的合理选用,论证其管理费用高低,有利于绿化单位更好地达到绿化效果。

三、园林设计的可更改性

经过充分论证的设计,并非十全十美,或无可辩驳不可更改的,应该留有选择余地,同时尽管原理相同,不同人的风格也不同,形式也有差异,都有可行之处。自己的设计尽管经过论证,亦难免有忽视或不当之处,将自己的设计方案及论证拿出来供建设单位及同行研究,对其进行修改、补充、删除,吸收别人合理的意见,最后尽可能地完善设计方案,在实施中还能达到具有可操作性的理想效果。这既给别人以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使用单位能一目了然各项指标要求,也使自己的设计水平得到提高。

种植设计论文范文5

关键词:绿地;园林;风水规划

中国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园林规划与设计理论博大精深,与其他任何学科或理论发展一样,中国独特园林规划设计理论的形成及其发展,无不受到中国古老传统文化,当然也包括风水理论的深刻影响。作为中国古老传统文化一部分的风水理论,就是中国古人研究如何营造优良环境并把环境质量与人生幸福问题相结合的科学,相当于中国古代的景观规划设计。中国历代传统城市规划设计,均蕴涵风水理念;广阔的聚落及各地民居,皆可见风水之约定俗成[1]。正是风水理论的影响,才形成了“天人合一”、“返朴归真”的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和意境。

1、风水理论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历史渊源

风水理论是关于人们在构筑都城、住宅、坟墓等建筑物时,主要通过对所择地点环境的自然形势、方位和流泉的有无及其形态、地表下精气龙脉的优劣吉凶、整个局面的阴阳调和程度等的综合观察判断来寻求各种条件尽可能优良的佳境胜地的思想理论体系。风水理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考证,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四世纪。风水理论大致分为“形势宗”与“理气宗”两大流派。“形势宗”讲究“寻龙捉脉”,也就是说在考察山川形势时,注重龙、穴、砂、水的相配,关注自然地理,包括生态、景观等诸多因素的审辨和选择,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处置对策。“形势宗”为风水理论的主流,由于实践与理性的成份丰富,在科学、美学层面上具有更大的价值,故长期盛行于士大夫中间而得以较好的发展和应用。相反,“理气宗”则带有很浓的古代占卜巫术成份,尤其讲究方位、时辰的吉凶占卜与机构禁忌,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所以非议颇多[2]。

在风水理论蓬勃发展的同时,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古典园林设计理念历经数千年不辍的发展,也形成了内涵丰富、成就辉煌、风格独特的体系,即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理论体系。从宏观上看,该理论体系的本质应该是一个“场地―――理念―――场地”的拟合过程,即从场地的实际勘探入手,到形成规划设计理念与方案,再回到场地工程施工的完整流程,体现了设计理论、方法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是一种源于场地自身属性而又置身场地规划建设之中的理念和实践的语言符号,其目的是要在充分“尊重场地”、“理解场地”的前提下,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运用风景园林营造理论及其工程技术,营造出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空间境域,实现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由此可见,风水理论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在方法论上十分相似,追求的目标也完全一致。

2、绿地的园林风水规划 园林绿地是不可忽视的一种绿地。宅旁绿地上的植物,与人的关系最为密切。必须从生物学及风水学角度加深研究认识植物与人的关系,妥善布置,科学应用。

2.1植物有灵性

植物之间,植物与人之间经常存在一种场--生物场。植物有“血型”,植物之间有着一定的亲缘关系(与植物分类学上的科、属、种是一致的)。其远缘与近缘关系,在杂交、嫁接上是不同的。科学测定证明,植物有语言,有情绪,有喜怒哀乐。当折其枝条时,它会释出愤怒的波;奏乐、浇水时,它会发出和悦的波。天台山、南华寺有一种紫微植物,当人们抚摸时,它的枝叶会摆动不止,人称“怕痒树”。“含羞草”植物,只要人们一触动,它就迅速收拢叶片。比如广东罗定的“风流草”,当风吹拂时,其小叶会不停地翩翩起舞。经验统计证明,不和睦家庭中的君子兰不爱开花。家中喜庆将要来时,君子兰提前开花“报喜”。

2.2植物有阴阳

植物有阴阳属性。喜阳的植物,如植(置)于阴湿的环境,则体弱,无花,无果或死亡。如:白兰、玫瑰、茉莉、梅花、牡丹、芍药、杜鹃、等。这类植物,须得一千八百个勒克斯光照度,才能正常发能。而文竹,龟背竹、万年青、绿萝、蓬莱松、巴西铁等,在一百个勒克斯光照度条件下,亦能正常生长。此类植物可长期置于室内或阴暗处。属于阴性植物。开花结果的植物,喜欢异性同栽,不宜同性片植或孤栽。孤阳不生,孤阳不长。如银杏树,雌雄同栽,方结白果。苹果对孤栽减产,已为果农常识。高度进化的君子兰,人称其为“君子”,在于不“”,不俗色取宠,十月结籽实如同人类的“十月怀胎”,一时侍养不周,断绝润水,也不枯萎,脱俗入雅,没有“小人气”。被视为植物中的“君子人”,是高度进化的结果。

2.3植物合五行

植物之间以及万物之间,都存在“场”。在场的作用下,各物体的微粒子能够互相影响,互相转移变化。“铜器不存金,存金金不纯”的谚语,来自民间的经验总结。金存在铜器中,时间久了,则金不纯,而铜器却含金了。动、植物化石,也非温、压所致,而是岩石气场所生。现代科学研究,逐渐揭开了这个谜。1988年苏联科学家发现物体周围都有粒子场,人体有,建筑物有,植物也有。植物间的场的强弱取决于生克制化状况。完全可以用中国的五行理念调整生克制化关系。用植物的五行来布场,不仅考虑观赏性,而且具有功能性。可调整环境,调整情怀,颐养身体。如临水的园林建筑,配置“黑色”(低明度)的植物,用以调节人体的肾部。如松柏、蒲桃、旱莲等。

种植设计论文范文6

构建阶梯式图像序列移植模式是指融通普通事物图像来激发思维,进行视觉设计的创意思维形式。研究移植物象图形进行视觉创意的渐层形式,并构建阶梯式图像序列移植模式,可以梳理出融通物象图形进行视觉创意的三种方法,图似、图式、图释。

[关键词]

图像序列 移植创意法 物象图形 图似 图式 图释

一、在视觉创意中研究物象图形移植思维的作用

回顾人类历史,我们艰难地走过了刀耕时代的农业社会,快步穿越了机器时代的工业社会,以为正驰骋于网络时代的信息社会,其实,却在不知不觉中已悄然步入了会思考比会学习更重要的后信息社会。

让创意不断迸发,让思维飞速运转,,可以构建基于移植创造法理论的阶梯式图像序列模式来进行视觉创意。我认为在视觉设计领域中研究阶梯式图像序列移植有两点意义:

1.提出具有专业特色的移植创意思路

阶梯式图像序列移植强调视觉设计以“图”为主的专业特性,从图形研究开始来构建适合于视觉设计专业实际操作的跨学科移植创意模式,用新的思路注解“图谋不轨”,强调一种以图形为载体谋划设计新颖视觉传达效果的本专业目标定位。这也决定后续的跨学科移植论会以图像为主要研究点,提出有视觉专业特色的跨学科移植理论。

2.形成系统图像序列移植模式理论研究

移植一件事物来进行创意,可以开展深入的纵向研究,移植的多种事物也可以进行对比的横向研究,这种点面结合的研究方法可以形成系统的视觉设计阶梯式图像序列移植模式的理论研究。

二、认识图像移植的阶梯式序列层次

1.图似,即对形的运用,描摩移接元素的外在形态(对事物外在形态、图像的感性认识)

2.图式,即对骨的把握,抽取借鉴元素的构成模式(对事物内在构架,规律的理性归纳)

3.图释,即对神的领悟,参悟诠释元素的内在哲理(对事物蕴涵道义,哲理的感性领悟)

这三种方法也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升华至感性参悟的三个不同层面的创造方法。心理学认知事物的三个层面为:1.对事物外在形态,图像的感性认识;2.对事物内在构架,规律的理性归纳;3.对事物蕴涵道义,哲理的感性领悟,为本文论述的三种方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三、构建基于移植创造法的阶梯式图像序列移植模式

触类旁通是一种机巧的思维方式,创造学原理中有一种移植创造法:“应用或移植其他学科领域的原理,技术,而使本学科的研究取得进展。”英国科学家贝梯里奇认为,这种方法也许是最有效、最简便的方法,同时也是应用研究中运用最多的方法。移植创造法为本文论述的图似,图式,图释三种融通旁类学科进行视觉设计的方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

四、阶梯式图像序列移植模式的具体实践研究

在视觉设计中, 移植什么来进行视觉创意呢?移植的是旁类事物中的美。用“彼美触发此美”的创意,融合出一种新的美,一种带来视觉冲击和精神震动的美。一件事物的美往往包括三个层面:美的形态、美的构式、美的品格。美的形态和美的构式是可视的客观存在,美的品格是客观事物所表现的或高尚或柔顺的情感。例如,在欣赏书法作品时,看到刚劲有力的颜体,观者会不由自主正襟危坐,模仿字体形态的勃发英姿;看到流畅的赵体,观者会不由自主松散筋肉,模仿字体形态的潇洒婀娜。由此可见,事物的形态美、构式美和品格美是一个整体事物的三个方面,三者有着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

1.本文所提出的三种方法,是根据融通原始素材美的不同的层面来分类的

图似:融通原始素材的外在形态,是用得最多的一种方法,既简便又实用。因为原始素材本身的形态能唤起观者的审美感受,设计师借用原始素材的形态进行再创造,赋予图形新的内容,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图式:融通原始素材的构成方式或规律。使用这种方法首先要提取概括原始素材的构成骨式,然后消化吸收,用来组织自己的画面或创意。完成的作品也许主体图形元素与原始素材不同,但有着相似的构成模式,带给观者相似的审美构式。

图释:融通原始素材所具备的美好情感和美好品格,也许完成的作品与原始素材在形态,构成规律等方面风马牛不相及,却因流动着同样的精神内蕴和情操,带给观者相似心灵震撼。

2.移植一根曲线来进行视觉创意也有三个层面的不同方法:图似曲线:画面图形的主要视觉形象是柔曲圆回的。用弧度雅致的藤蔓交错地充盈整个纸面,华丽中透着简洁;图式曲线:画面排版布局的构成骨式是顺滑曲动的。用随意游戏的蝌蚪聚成一条灵动活泼的曲线,巧妙分割着画面;图释曲线:画面意境的表达诠释风格是委婉曲美的。用针与线含蓄表达作者对视觉设计的感受,形成意蕴曲美的整体风格。

比如,“花”之美以视觉化外在形态来呈现,是花的具象图形,而格式塔同形同构学说认为,外部世界与内心世界的力在形式结构上是同形同构,主客协调,物我同一的。因此,花的形状和摇曳的姿态天生能让观者产生美感;“花”之美的规律化构成模式可以描述为层层叠叠的构形,或以花蕊为中心的放射状构成骨骼,这些构形方式运用到视觉设计中,能使图形在组织形式上充满美感;“花”之美的抽象化品格蓬勃而鲜活,充满生命的绚烂,具有花一般品格的视觉作品能唤起观者内心的震动和对美的向往。一根曲线,一朵花尚能以“图似,图式,图释”三法融通在视觉设计中,视觉设计的很多旁类事物更能以此三法融通到视觉设计中,丰富视觉设计的语言,修辞,品格,意境……

3.灵活掌握阶梯式图像序列移植模式的具体表达方式

靳埭强先生作品中善于融通中国的传统文化,他的作品为我们提供了优秀范例。

形——图似——水墨和粉笔绘制的太极图:靳先生用水墨和粉笔的笔触重新绘制的太极图,替换原有图形的再创造,把阴阳的意象转为东西文化融合的意念表象。

骨——图式——马登慈善办学基金标志:“唯吾知足”四字共用方钱孔是中国的传统图案,靳先生抽取字与铜钱孔共用方孔的构图模式,设计了马登慈善办学基金的标志。

骨——图式——郑明明化妆品商标:靳先生把古代诗句“闭月羞花”的行文图式转化为视觉元素,设计郑明明化妆品商标。

神——图释——和平主题的招贴设计:靳先生参悟儒家思想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神内蕴,别出心裁地将一家四口涂画的和平鸽并置,创作了意义深远的和平海报。作品中没有半点中国的传统视觉元素,却流动着靳先生用图形诠释出的中国道义精髓。

参考文献

种植设计论文范文7

收稿日期:2012-12-19

作者简介:林广思(1977-),男,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师,博士,主要从事风景园林教育、风景园林政策法规与管理、中国近现代风景园林史研究,(E-mail)。

摘要:建筑院系风景园林专业园林植物学教学经验较少。以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春季学期园林植物学课程教学的实践,讨论了建筑院系风景园林专业园林植物学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方法等。结果表明:园林植物学在课时有限的前提下,需要理论讲授和室外实习相结合,选取必要的基本理论知识,制定合理的植物识别目标数量,传授有效的植物识别方法,设计相应的作业要求,辅以形象记忆手段,配置合适的师生比。

关键词:风景园林;园林植物;种植设计;园林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3)03-0102-04 随着人居环境建设的不断发展,开设风景园林类专业如风景园林、景观建筑设计、景观学的建筑类院系越来越多。园林植物是风景园林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但在建筑院系中,由于学科基础相对薄弱、学科认识局限性、师资有限等因素,园林植物教学中普遍存在学时较少,校园实习基地缺乏,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等现象。笔者在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建筑设计专业(以下简称“华工”)任教园林植物学课程时,进行了一些探索和思考。文章分别从教学目标、教学计划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论述。

一、教学目标

风景园林学是规划、设计、保护、建设和管理建成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学科。植物是风景园林中最为重要的自然元素,因此,认知植物不仅是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基础,更是培育热爱自然情感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教学目标的确立还应考虑课程的学时以及学生的知识基础、院系所在区域特征等。

首先,华南理工大学的园林植物学课程只有32学时,相对于农林院系来说,是非常少的。比如,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的植物基础必修课程有园林植物基础A(16学时)、园林植物基础A实习(1周)、园林树木学B(48学时)、园林树木学B实习(0.6周)、园林花卉学B(32学时)、园林花卉学B实习(0.2周),总学时为96学时,实践学时为1.8周。选修课程有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56学时)、园林植物栽培养护学(56学时)、园林植物栽培养护学实习(1周)。其次,农林院校一般都把植物学课程作为全校必修通识课程,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过去也是如此,现在则以“园林植物基础A”代替。因此,华工的园林植物学课程教学要求是植物基础知识介绍和园林树木识别,基本不讲授花卉学的相关内容。

园林植物学的教学必须密切联系学校所在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华南理工大学所在地广州,地处南亚热带,高等植物物种极为丰富,城市园林绿化常用植物也较多,比如,广州园林绿地植物应用已超过1 000种,其中乔木近400种,灌木240多种[1],这显然与北方地区如北京市有很大差异。因此,学生还必须认识相当数量植物并了解其习性。但是,识别的植物数量又与学生能够记忆的数量和课程学时密切相关,相互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性。

因此,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春季学期的园林植物学课程教学目标是“了解植物的功能、生态关系、自然系统分类以及拉丁学名书写格式,掌握植物识别方法,至少掌握150种常见园林植物”。这个目标是基于上述的各种现实条件,并从一名合格的风景园林师在规划设计实践中可能需要的植物学知识总结而来。这样的教学目标是为了与下学期的种植设计课程(32学时)相衔接,但远远没有达到园林植物遗传育种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

二、教学计划与内容

上述分析可见,华工园林植物学相当于用32学时讲授了北京林业大学园林植物基础A(16学时)、园林植物基础A实习(1周)、园林树木学B(48学时)、园林树木学B实习(0.6周)等课程,学时较少。因此,高效的教学计划非常必要。

从表1可见,笔者制定的教学计划融合了理论讲授和室外实习,并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该计划一共是13次课程,其中3次是两周合上即4学时。其中,理论讲授为两周共4学时。其他为室外植物识别实习、课上植物比较识别,以及学生总结性研讨和课程总复习等。

首先,风景园林需要了解植物的功能。具体而言,包括生态(防护)功能、美学欣赏功能、空间建造功能、生产功能等。这些知识只需要了解,但对于引导学生重视本课程的学习尤为重要。

其次,课程介绍了植物及其环境生态关系。有些教科书也会把这部分内容放到种植设计课程中讲授,但由于教学计划中融入了室外植物观察和识别的内容。因此,教师需要从“生境”角度综合培养学生认知植物和环境的生态关系,即简明介绍气候(温度、水分、光照、空气),土壤,地形地势,生物,人类活动等生态因子的基本概念和特性。考虑到风景园林师主要工作区域在城市,还重点说明了这些生态因子在城市中的特性。

然后,植物分类基础知识章节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通过有关工具书自我鉴定未知物种的能力。具体内容包括植物分类系统、植物分类单位、植物拉丁学名、植物分类和鉴定工具等。植物分类系统介绍国内常用分类系统,如恩格勒(Engler)系统(种子植物)、哈钦森(Hutchinson)系统(被子植物)、克朗奎斯特(Cronquist)系统(被子植物)、郑万钧系统(裸子植物)。在植物分类单位中,课程主要介绍了高等植物、维管植物、模式标本、居群、科、属,以及种、亚种、变种、变型、栽培品种(园艺变种或品种)、杂交种、杂种、群(栽培品种群)的拉丁文缩写形式、概念和特征等。植物拉丁学名部分主要是其基本构成和书写方式,即正体和斜体。植物分类和鉴定工具小节重点介绍了植物分类检索表的使用和制作。

在理论讲授中,植物形态认知章节内容最多,也是训练植物识别技能的基础性知识。应该说,园林植物学的识别基础依然是植物分类学,而掌握植物形态特征或植物的形态术语,是植物分类的基础[2]。但是,风景园林专业学生学习目的侧重于植物的栽植应用,囿于课时所限,并不像植物学等专业对各种植物器官进行微观分析。这个专业的学生需要的是记住常用园林植物的名称,到野外鉴定植物的机会极少。因此,在植物识别上,应以宏观鉴定为主。

陈月华等认为,园林植物识别的步骤是:(1)掌握树木的形体大小、形态、分枝及生境;(2)看叶的单叶、复叶及着生状态(对生或互生)、叶的大小、叶的颜色及附属物,有花、果时再看其特征;(3)用手摸,揉碎后嗅;4)借助于检索表[3]。

庄雪影等认为,园林植物野外识别的步骤是:(1)观察植物的生活型(乔木、灌木、草本、藤本等),体形以及生长环境;(2)仔细观察植物的细部形态,如花、果实、种子和叶等;(3)观察植物的附属结构特征;(4)运用植物检索[4]。

同时,汪劲武先生认为,许多树木只要掌握一两个到几个主要的外部形态特征,就可以把它们和其他树木明显地区分[5]。陈月华也认为,园林植物识别时要掌握一种最有代表性、独有的特征,以个人各自的方式认识即可[3]。正如庄雪影所言,在植物的识别中,类比的方法非常重要,通过比较可以加深印象[4]。

根据笔者自身的学习和工作经验,并借鉴上述富有经验的植物学分类专家的方法,植物形态认知章节内容包括:生活型,树冠形态(乔灌木),茎和枝(质地、生长习性、树皮、树根、树枝),叶(叶形、叶色、叶感),花(花色、花形、花序),果(果形、果色),其他附属物,以及裸子植物识别、蕨类植物识别、竹类植物识别等内容。这些内容是依照从宏观到微观、从普遍到特殊的规律排序,以肉眼能辨析的特征为主,基本不涉及需借助解剖才能观察到的形态结构。也就是说,如果学生能通过叶子识别某种植物,就不需要借助花和果实器官来识别。

课堂上讲授的理论知识是枯燥难记的,因此,需要结合具体的植物观察,学习植物形态术语,即在辨认植物的实践中逐渐掌握植物形态术语。在室外植物识别教学后,回到课堂,以照片形式复习所有室外已识别的植物,概括识别要点。接着,可选择城市公园识别植物,主要是辨认植物名称和观察其生态环境。然后,再回到课堂上,介绍如何通过植物志的检索表比较分析,发现各科、属、种间植物的最显著特征。

最后1周,以复习的形式把一学期所讲授的内容再串讲一次,加深学生印象,备战期末考试。表1 华南理工大学园林植物学教学计划表(2012年春季学期)

三、教学方法

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是理论讲授和室外实习相结合。植物识别并不是知识的传达,而是技能的掌握;因此,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作业和研讨等方式,保证教学信息的有效传达和吸收,并将植物识别知识内化为对植物的情感。为此,课程设置了3类作业:植物图记、植物识别报告、园林植物应用分类。

植物图记是刘明欣所创,即每人选取2种植物,每2周定期观察一次,以照片、钢笔或白描速写的形式以及文字纪录植物的生长,学期末整理图片、排版、提交。这2种植物需要持续观察一年,下学期种植设计课程结束时还需要提交一次作业。该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观察1个生长季内植物的变化过程,培养学生在长期观察中对植物的情感。

植物识别报告是笔者借鉴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教师翁殊斐讲授的园林树木学课程的室外实习要求,但细化了很多内容。笔者要求学生在每次室外植物识别时,以专业术语记录教师告知的所有植物种类名称,观察其生物特性、生态习性,总结识别要点。课后,整理植物识别纪录,每种植物应包括学名、中文名称、科属名称(中文)、生物特性、生态习性、识别要点。至少1/3的植物种类应以钢笔速写或白描描绘某一“突出特征”(如树形、分枝、树皮、叶形、花朵、果实等)。易混淆的植物种类,应制作检索表。可见,植物识别报告基本涵盖了教师所讲授的理论内容。通过植物识别报告,学生有效地将植物识别的基本知识转化为个人技能。在植物识别报告中,要求学生以钢笔速写或白描的形式描绘植物的“突出特征”,这是课程教学的主要特色。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生与植物学专业的学生不同,他们具有很强的形象思维,并有一定的素描基础。因此,笔者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形象的方法加深对植物的识别印象,使植物识别教学不至于变为繁琐的植物形态术语讲授。强调“突出特征”和识别要点,正是对汪劲武和陈月华等专家经验的回应。

室外植物的识别具有一定的随机性,植物之间缺乏联系,难以记忆。为此,教师设计了“园林植物应用分类”作业环节,预先设定20多个植物主题,如常用行道树、常用绿篱植物、常用抗风树木、常用秋季开花植物、秋色叶植物、香花植物等,要求学生2人一组,选取某一主题,列举能够在广州城区正常生长的植物,在课堂上以PPT的形式汇报,内容必须包括种类学名、科属、植物形态、生物特性、生态习性、识别要点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系统加强植物特性认识,以及园林使用特性,同时为下学期的种植设计课程作基础性准备。

四、结语

笔者尽管提前了半年时间准备,研读多种园林植物分类教材,旁听农林院系同类课程的课堂教学和室外实习等,但是在教学中依然遇到不少问题,需要改进。

首先是课堂理论讲授学时安排过于紧张。植物形态认知章节应安排两周(4学时)讲授,结合植物实物或标本,最恰当的方法是课堂讲授1节,室外对照植物再复述相关植物形态术语。另一方面,植物检索表非常重要,将植物标本采集和学生翻阅工具书自学相结合,学习效果会更好。

为方便学生在室外实习过程中记录植物名称,笔者通过多种途径,预先制定了1份广东常见露地园林植物名录,620余种(品种),表格包括学名、中文名、科名、属名,相应的教材页码,苗圃供应状况,基本特征等信息。在室外现场教学中,6周次(18学时)共识别了300余种植物。据学生反馈,他们每次普遍只能掌握不超过30种植物,过之则记忆不深,即学生有效识别的植物种类最大为180种。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教师翁殊斐在园林植物学课堂上讲授的种类为185种,包括园林树木和园林花卉,课程共60学时,实践1周。也有富有经验的园林设计师认为,华南地区常用植物种类(含花卉)约200种。因此,课程教学目标制定的“150种”应该是比较恰当的。但是,这150种植物并没有被有效筛选,即教学效率不高,因此课前制定的620种植物名录表需要适当删减。当然,这也与学校缺乏园林植物标本园有关。

最后,笔者寄予厚望的以钢笔速写或白描形象记忆植物的教学方法并没有得到有效实施。大部分学生一直没有养成在现场识别时速写记忆的习惯,普遍是在植物识别报告打印之后再根据图片草草勾勒,被动应付而非主动接受。除了学生认识程度不高的问题,可能也与教师在植物识别时没有预留足够的观察时间相关。因此,每次室外实习时间应控制在3学时之内,植物识别数量控制在30种左右。教师如能同时示范速写,效果会有较大改进。此外,室外植物识别师生比应适当,最好是1:15左右。目前,30多名学生跟随1位教师,视听效果有限。

总的来说,与办学历史较长、课时较多的农林院系相比,建筑院系园林植物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均具有较多差异。园林植物教学探索,依然需要诸多方面的改进。

参考文献:

[1]广州市市政园林局.以科学发展观引领节约型园林的建设——广州市建设节约型园林情况介绍[J].广东园林,2007(S):20-25.

[2]汪劲武.植物的识别[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3]陈月华,王晓红.园林植物识别与应用实习教程:东南、中南地区[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4]庄雪影.园林植物识别与应用实习教程:华南地区[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5]汪劲武.常见树木1:北方[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Planting design teaching in architectural school

LIN Guangsi

(School of Architecture;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Subtropical Building Science,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641, P. R. China)

种植设计论文范文8

关键词:城市园林;设计;植物保护

中图分类号:F299.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7-0181-02

在城市园林设计中,应当充分结合当地的城市特点,结合园林植物自身的生长特点,将两者有机结合,最终规划和建设出城市园林环境。此外,值得关注的是,在进行城市园林设计时,还应当充分考虑园林植物的生长特点,控制好种类和植物密度,有效防止病虫侵害,在设计时要防止植物间相互影响,尽力减少病虫滋生带来的影响。我国的植物种类繁多,很多植物都有相生相克的关系。因此在设计城市园林时,应当考虑选择哪些植物,将植物密度保持在恰当的范围内,使植物实现自我保护的功效。

一、城市园林设计与园林植物保护的意义

随着城市发展脚步的加快,不少农村人口开始大量涌向城市。工业的大力发展也使得城市环境出现严重恶化,汽车尾气的排放也成为影响城市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城市的生态环境在诸多因素的作用下遭到严重破坏。作为城市建设的关键性环节,城市园林建设至关重要,它的存在不仅能提升城市的品位,更能体现生态环境保护给城市建设带来的积极影响。在城市园林建设中,我们可以⒊鞘性傲挚醋魇且桓錾态圈,有效改善园林生态环境,离不开合理的城市园林设计和园林植物保护。

二、园林设计与园林植物保护存在的问题

第一,盲目引进外来树种。在很多城市中,为了突出园林设计的新颖性,他们会引进外来树种,而不适用乡土树种。特别是在未经过深入论证的情况下,便引进新树种,有时新树种无法很好地适应当地的环境和气候,甚至因树种入侵而致使病虫害加重。部分外来树种会因为生长过快,快速实现精冠造型。但是也有很多外来物种,会出现不适应当地环境的情况,最终出现营养不良或病虫害加重等问题。

第二,植物配置不合理。园林树种的生长习性是园林设计者应当深入了解的内容,但是从实际操作来看,不少园林设计者对树种的了解过于片面,在设计整个园林树种时会因为搭配不当,部分物种是相克的,或配置不合理,由此会产生各类问题。例如,松树、苹果树与核桃树不能种植在一起。还有部分树种会出现转寄生的现象,木槿便不适宜于栾树种植在一起,否则会引发蚜虫。而竹子不适宜与红叶小檗种植在一起,否则会诱发锈病。还有的植物喜阴,则不适宜种植在阳光直射的环境里,对于怕谁的植物则不能种植在低洼的积水区。一个优秀的园林设计离不开专业的规划配置,如果园林设计从设计开始就存在缺陷,势必会影响园林生物的正常生长。如果没有合理的配置,加之环境的常年影响,会给园林植物的生长带来很大的困扰,而这些情况又是很多城市在园林设计时经常遇到的问题。

第三,园林设计模式单一。在我国很多城市园林设计的规划尽管整齐,但物种单一,整体群落结构也相对简单。据不完全统计,在国外很多园林设计中,一个公园的观赏性植物便多大上千种,但国内一个公园选用的植物只有近200种。我国的物种资源非常丰富,这一状况显然与我国资源不相符。在设计模式单一的前提下,物种缺乏,群落结构过于简单,很多植物间无法控制病虫害破坏的几率。生长环境又不符合植物栽种的密度要求,特别是有的栽种密度过大,必要的生长空间缺乏,很多物种处于缺乏光照、水分、肥料的环境下,严重影响了植物正常生长,这也给病虫害的入侵增加机会。

三、加强城市园林设计与园林植物保护的对策

城市园林设计看似与园林植物保护是两个相对独立的命题,但在实际操作中,只有园林设计科学,才能给园林植物的生长带来益处,从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园林植物,有助于城市园林设计沿着更加健康的道路发展。但是,结合我国现阶段城市园林设计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们有如下几个方面需要加强改进,具体改进对策如下:

第一,科学合理配置植物类型。城市的园林设计最主要的是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对城市环境质量起到改善作用。然而,不同的城市气候条件不同,所处的地势环境也不同,水土质量也有很大差异。城市园林设计在这样的环境下,应当结合地势环境、地貌特征进行设计,将水流、土壤等条件作为重点考察和研究的因素。在选择适合生长的植物类型中,尽可能结合当地的水土、地质特点。例如,相对干旱的地区,在选择植物时应当选择抗旱性较强的植物;在水土充足的地区,则选择耐水性强的植物更加适合;荒漠地区在进行城市园林设计时,则要选择防风固沙类的植物。这样不仅有助于城市园林的美观,更有助于植物的生长。

在植物的选择中,要权衡相互间的关系,合理利用好园林植物。不同种类的植物间存在相对复杂的关系,有的是相互依存,有的则是相互竞争,有的是寄生关系,也有的是共生的关系。作为设计者,首先要了解植物的特性,更重要的是应当充分了解植物间的关系,避免因不当选择而导致植物间相克的情况发生,导致病虫害的加剧,尊重互利共生的原则。

第二,科学合理设置种植密度。植物密度的合理控制即植物与植物间的间距,这在园林设计中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如果种植密度不合理,则会使植物处于不利的生长环境中,更易遭受病虫害侵蚀,也会给接下来的植物保护措施产生不良影响。设计师在对园林植物进行规划时,应当充分考虑各类因素,站在全局的角度考虑。根据城市园林的总体面积,来规划不同物种间的距离,确定不同物种在园林中所处的位置及面积。之后再根据植物的不同特性,最终确定种植时应当保持的距离,将不同物种所需的数量确定。

设计师切不可为了节省空间,而随意减少种植间距,也不能因为经费紧张等问题,而减少必要的物种种植数量。一次园林设计所涉及的物种较多,每一个物种都有生长特性。因此,每一个物种的生长间距都不相同。应当充分考虑不同物种最适宜的种植间距,将种植密度规划在最合理的范围内,让植物接受适宜的光照、水分及土壤环境,充分吸收营养,增强生长所需的能量,达到抵御病虫害的功效。

第三,灵活搭配植物种类。设计城市园林时,不仅要考虑生态平衡的问题,更要追求园林设计的艺术美感。因此,植物的构造、不同植物间的搭配都是园林设计至关重要的环节。万物间的关系都有着相生相克的影响,植物的生长也不例外。在设计城市园林时,设计师不仅要遵循生态循环的原理,还要熟知不同职务的习性特征。例如,哪类植物与哪类植物是相生的关系,哪类植物与哪类植物是相克的关系,究竟是共生性植物,还是竞争性植物。

在了解这些内容后,再进行植物种类的选择。在选择恰当的生长习性后,还应当寻找相容的植物,将他们的相生优势发挥出来,避免出现植物因相克现象而影响正常生长的情况发生。这样即使选择不同的物种,也能达到共同生长的良好效果。植物的美化环境需求也是设计师所追求的重要因素,城市绿化所要达到的效果也应当通过设计实现造型效果等方面的优化。

第四,利用本地植物,注重多有浴2煌种类的植物其生长环境是不同的,为避免环境资源产生不必要的浪费,可以尽量培育本地植物作为园林设计的主要植物。这是因为本地植物更能适应本地的气候环境,对土壤、水分等条件也相对吻合,在这样的环境下,更有助于植物的成活和快速生长,进而有效抵御病虫害的入侵。此外,地势环境不同,还应当选择相应的植物品种。例如,喜阴的植物可选择光照程度较弱的地势,而喜阳的植物则应当选择光照程度较强的环境。品种过于单一还可能带来病虫害的侵袭,在进行园林设计时,可根据物种的特性选择多种类植物的种植方式,这样也可以有效地减少病虫害给园林设计带来的危害。一个城市园林便是一个小型的生态圈,需要生态环境维持在协调、复杂,又相互制约的环境中。多样化的物种可以维持生态稳定,有助于植物生长。

乡土树种的合理搭配,可以实现尊重本土特色的效果。由于乡土树种是经过长期演变驯化形成的地域性较强的植物,在抗逆性中都能表现出较强的特点,无论是抗旱能力、抗寒能力,还是抗病虫害能力等。对于城市园林来说,选择乡土树种的最大优势便是后期的养护成本大大降低,不仅能营造丰富的园林景观,还为后期的园林植物保护带来很大的益处。在城市园林设计中,乡土树种应当是首选的园林树种。

第五,提高植物免疫力,防治病虫害入侵。在植物生长中,首要制约的因素便是病虫害的问题。在城市园林中,病虫害频发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与设计因素、自然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很多城市缺乏必要的监管部门,导致植物在遭受病虫害初期未得到及时解决,没能针对情况及时采取喷洒农药等措施,为园林植物带来不必要的二次伤害。

城市园林的养护过程中,应当将防止病虫害入侵作为首要重视的内容。日常管理要加强预防措施,不断提高植物的免疫力,建立全面的病虫害应急预案,一旦确定发病原因,要采取有效治理措施。

四、结语

种植植物是城市园林设计的首要任务。作为园林设计的主要对象,植物的种植与养护都是关键工作内容,因此要充分做好相关的保护工作,减少病虫害的侵蚀,保证植物的茁壮生长。本文针对当前在原来设计时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希望今后我国在城市园林设计过程中,能够引以为戒,有效促进城市园林植物的保护功效。

参考文献:

[1] 周远航.浅谈城市园林设计与园林植物保护[J].北京农业,2014,(30):89.

[2] 于艺婧,马锦义,袁韵珏.中国园林生态学发展综述[J].生态学报,2013,(9):266-267.

[3] 唐大伟,胡全.园林规划设计中的植物保护问题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5,(15):128-129.

种植设计论文范文9

【关键词】植物景观;园林景观;居住区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居景观环境正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尤其在近年来的房地产开发过程中,开发商越来越注重小区的人文居住环境的赏心悦目和舒适自然。简而言之,就是要营造一个“现代、智能、健康、文化”的人居景观环境。正是在把握这一趋势的基础上,植物作为园林景观一个重要的角色,也被提升到另一高度。

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不同认识,导致了园林景观设计形式与内涵的不同。随着全球自然生态系统的严重退化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人类不再自认为是自然的主宰,而把自己看作是自然界的一员。这一观念的转变,是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思想发生巨大变化的根本原因。人们不在将植物景观设计简单地理解为栽花种草。而随着地产行业的发展,现代园林景观的发展趋势将对植物配置的进一步强调和重视。

现代植物景观设计不再强调大量植物品种的堆积,也不再局限于植物个体美,如形体、姿态、花果、色彩等方面的展示,而是追求植物形成的空间尺度,以及反映当地自然条件和地域景观特征的植物群落,尤其着重展示植物群落的自然分布特点和整体景观效果。

然而,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存在的很多问题促使整个行业更多考虑植物的应用。

一是部分居住区绿化忽略了“以人为本”。居住区绿化中,不仅要考虑到美的要素,更要充分考虑居住区里的主体――人的需要,因此“以人为本”的景观理论应运而生。但纵观有些居住区景观绿化除了宣传广告语颇为紧跟时尚外,在实际的操作中并非如此。比如,有的楼盘用绿地做隔离带,却忽视了人们生活的方便,两分钟的路程可能要走上十几分钟。因此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最重要的是要充分考虑居民的年龄结构、职业、生活、工作习惯、生理要求的基础上进行全方位的人性化设计,这样才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才能给居民一个彻底放松、完全舒适的家,才能让住户感到舒畅的人行空间,真正“以人为本”,这也是每一个植物设计者需要首先考虑的问题。在万科珠海金色家园项目中除了注重设计符合风格外也充分考虑到人对居住环境的体验感,在植物的选择上更多的选择遮荫性的乡土品种这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二是硬质景观与软质景观严重失衡。硬质景观占较大比例后,图纸内容显得丰富,然而软质景观偏少,一旦用于营造景观的乔灌木偏小,花未开,色叶树种没能呈现出壮观的景观等,使整个植物景观显得单调,不热闹,往往满足不了楼盘开盘的效果。然而,植物却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植物以其特有的色、香、姿、韵和多姿多彩的布置形式,不但改善了生态环境,装点着人们的生活,而且提高了人们美化、彩化、香化环境的意识,不但能够取得最佳的环境效益和视觉效果,而且获得不错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无论是从景观效果,还是从降低成本考虑,减少硬景、增加软景,都是必要的手段。从植物的设计上更要注重“Less is more”。在南昌沿海丽水佳园项目上增加了软景的应用比例,植物设计采用集中绿化与大尺度的开放空间设计,突出对比,做到有开有合,合理地控制了成本,真正去做到“少就是多”。

三是过于追求大规格、大手笔的植物造景。为了提升小区的档次,加快小区的绿化成型,过多地运用大乔木。在植物设计上应有所侧重,针对重要的景观节点宜适当选用大乔木,但不宜过量。植物的选择应更多的注重选用当地的树种,要求植物耐看,即入画,所要求栽植的树木,必须体积不过大,而姿态务求如画。在很多项目中减少大规格乔木的应用,这不仅仅是从成本考虑,而是从生态及整个景观效果的考虑。

由此,我们可以对植物景观设计发展趋势做出探讨。

一是蕴涵深厚文化底蕴的景观的营造途径。在生态建设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园林的文化内涵,营造园林文化气息,使之更具内在的韵味。俞孔坚所提倡的“土人理念”就是追求“自然――人――神”之和谐,土人就是土地和人,人和土地和谐相处。设计要尊重自然,尊重每一个普通的人,要有对土地的敬畏、归属和认同,“土人理念”的精髓就是,为自然而设计,亦为神而设计,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达到土地与人的和谐。真正的现代化并不意味着破坏自然,破坏生态,也不是钢筋水泥丛林的高楼大厦,而是自然和文化的天人合一,用最少的投入,最简单的维护,充分利用自然原本的环境和原有的特色,达到设计与当地风土人情及文化氛围相融合的境界。土人的中山歧江公园是工业化与自然生态的糅合,是把艺术设计与生态设计有机结合的典范,值得借鉴和学习。

二是植物的文化内涵的展现。在居住区内要可栽植竹子体现贞节虚心、体现清雅淡远、梅花体现傲霜怒放、海棠体现娇柔妩媚、杨柳体现婀娜多姿等等。在居住区绿化布置中不一定要追求奇花异木,可采用表现居住区主题和设计者意图的植物如常见的有:竹、梅、桂花、海棠、石榴、紫薇、绣球、碧桃、玉兰、凌霄、杨柳、梧桐、国槐等。在成都蓝光紫檀山项目中,通过植物的果、花及香味等来给各个园区加以区分和定位,使植物的文化内涵充分的展现。

三是充分发挥植物自身优势,提升小区健康指标。基于居民对健康的要求,小区绿化的树种在选择保持四季常青的基础上选择无毒的乔灌木,应多种植具有果化、药化、香化、绿化等各种生长快、管理粗放的植物。果化是指种植果树――枇杷、石榴等树种;药化是指小区内种植具有一定药用价值,如驱虫防蚊的香樟、南天竺等树种;香化――桂花、杜鹃、桃花四季飘香;绿化――草地、灌木、乔木三重立体绿化。当然在优先选择保健植物的同时,还应注意花期较长及色叶植物如垂丝海棠、木瓜海棠、樱花、溲疏、黄馨、紫薇、栀子花、腊梅、鸡爪槭、红瑞木等植物。掌握季节性,观花观叶植物相搭配。在色叶树种的搭配上,可采用一些色彩对比度较大的树种,这样可使居住区的绿化生动活泼。在长大卧琥项目中注重发挥植物自身优势,植物设计上选用梨树,桃树,枇杷等提升小区品质。

总之,植物景观应充分发挥它自身的功能价值和社会价值,居住区绿地的植物配置不仅起到保持、改善环境,满足居住功能等要求,而且还起到美化环境,满足人们游憩的要求。所以居住区绿化时植物配置还应该以生态园林的设计理论为依据,模拟自然生态环境,利用园林美学原理,进行植物配置,创造和谐、优美的人居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郑玉梅.居住区绿化设计及植物配置[J].中国园艺文摘,2010.(3).

[2]吕静.居住区绿化空间设计初探[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