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文化差异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3-24 15:09:22

文化差异论文

文化差异论文范文1

关键词:文化;翻译;异化;归化

1文化和翻译

1.1文化和翻译的关系

如今,翻译和文化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我们在这里提到的文化是指广义上的文化,不是指如城市、组织,学校等实体,而是指如思想、习俗、家庭构成,语言等非实物的东西。简单说来,文化就是指一个社会的整个存在的方式,人们的生活行为方式。

正是由于翻译涉及到两种文化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自然而然文化和语言二者的关系就出现了。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没有语言,文化就无法存在和发展;而语言只有在反映某种文化时才具备自身的意义。因为翻译首先要处理的就是文字,而文字只有在与文化相联系的时候才被赋予真正的意义,这就要求译者在处理文字问题的时候要深层次的理解文化内涵。

由于人类社会要通过翻译来进行文化交流,在此基础上,我们应该重视语言中的文化因素,尤其是在面对翻译当中的一些特殊问题的时候,通过在翻译理论的研究当中广泛全面、系统、具体的对比区别其相同点和不同点,识别共通之处,辨别特殊性。翻译不是简单的将语言的传统意义进行转换,而是最大限度的将原著中所有的文化韵味输送出去,传达各种文化信号,重现不同国家中根深蒂固的文化背景。

1.2翻译的目的

大致说来,翻译的目的就是消除或减少原著和译本之间的差别。的确,在翻译中会遇到一些巧合,就是相同的语言规则适用于两种不同的语言体系,但相对而言,语言形成完全相同的这种情况并不多见。

2异化与归化

2.1定义和要求

LaurenceVenuti将涉及文化差异的不同的翻译处理方式划为两类:异化和归化。异化是以源语言的文化为中心(SLculture-oriented),而归化则以目标语言的文化为中心(TLculture-oriented)。

这两种译法的双方都有各自的倡导者和观点。既然我们都知道语言与文化是紧密联系的,因此当我们进行翻译时,文化因素应该跟语言本身受到同等重视。而如何才能使双方和谐统一是我们考虑的首要问题。

2.2论点

在何时何地采用异化还是归化是个问题。在英语和汉语中就有很多的文化差异。在各自的语言中存在大量发源于它们各自的民族的独特文化的表达方式,如典故、宗教用语、文化用词、习语和新词汇等,它们都与源语言国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考虑到这一点,以下列举出一些关于异化和归化这两种翻译方式的例子和解决方法。

3例子和方法

3.1典故

对于一些反映先进文化和被经常用到的的典故,我们可以采用异化的翻译方式以此了解和熟悉其独特文化。

很多与人物事件有关的典故都来自于英国文学这座宝库,特别是莎士比亚的作品中。莎士比亚戏剧当中的很多角色都代表着跟他们有着相同特点或性格特征的人。所以如果说一个人是“罗密欧”就意味着这个人年轻英俊,热情激昂,神采奕奕,并且很有女人缘。如果称一个人为“猪八戒”的话就表示他跟《西游记》中那头粗鲁、爱寻欢作乐、行为怪异但又有些可爱的猪有些相似之处。还有很多来自于莎士比亚戏剧和后英美文学的角色和名字成为了家喻户晓的词,如“夏洛克”、“葛朗台”等等。

Whokeepscompanywiththewolf,willlearntohowl.——近狼者会嗷

Toweepcrocodile''''stear——流鳄鱼眼泪

3.2宗教用语

宗教也是文化传播的一个途径。它是一个民族的信仰问题,绝不可滥用和误用。因此要遵从他们的信仰,异化这种方式在宗教用语的翻译中起到了显著的作用。在讲英语的国家中,基督教占主要地位,因此不难发现很多对人物、事件的引用是源于基督教的圣书——《圣经》:

Amessiah————-救世主弥塞尔

在中国,佛教和道教也是长期流传的文化的来源:

临时抱佛脚——toembraceBuddha''''sfeetinone''''shourofneed————-seekhelpattheleastmoment.

对归化处理不当会造成冲突和目标语言的读者对文化的错误理解,例如:

“TherewassomerealfalsitywhentheycametotreattheGoddessofMercyasafashionplateofthecourttoday.”

译法一:中国人渐渐把慈悲女神描绘成穿着时髦的宫廷贵妇形象,这可严重走样了。

译法二:中国人渐渐把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描绘成穿着时髦的宫廷贵妇形象,这可严重走样了。

佛教是在中国流传最广,影响最深远的宗教,但是译法一很难让人能理解“慈悲女神”就是他们所熟知的“观音菩萨”,因为佛教中的人物已经被换成了希腊神话和罗马神话中的人物。

3.3文化用词

在各种文化中都有一些独特的词语或短语。也就是说,这个词具有文化特征并且能把这种文化特征带到某个社会文化的群体当中去。当它被用于跨文化交流时,就称之为独特文化词或文化用词。

因为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无法完全等同,我们最好采用异化的翻译方式来履行翻译的使命。

举例如下:关于物质文化,西方国家有我们以前从未听说的sandwich和hotdog,译者将它们介绍给我们中国人就称之为“三明治”和“热狗”。而中国的饺子和豆腐被引进国外就称之为jiaozi和tofu.还如,中国有“旗袍”cheong-sam;英国有swallowtail“燕尾服”;美国有jacket“夹克”。

关于社会文化,外国人都知道“中国功夫”Chinesekongfu.在英语中,有他们的church“教堂”andmissionary“传教士”;而在汉语中有“道教”Taoism和“阴阳”yinyang。

3.4习语

习语是指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定型的词组或短语。在英汉翻译当中有两类习语。一类是在一个相似的文化背景下渐渐形成的,通常情况下将它们归化双方都不会引起文化误解,如:

Selfdo,selfhave——自作自受

雨后春笋——springuplikemushroomsafteravernal

而有些习语用异化的方式更为恰当,如:

Armedtotheteeth——武装到牙齿

3.5新词汇

新词是指随着一个社会中最近或当时发生的事件,出现的人物,发明的产品等的出现而产生的新的说法。

在英语当中有的新词汇在中文中没有对等物,我们就要再充分理解原生词这个首要条件下根据中文的规则想办法创造出与他们相对应的词语。这种情况就要采取归化的翻译方法:

back-to-back——双往返机票

thumbtribe——手机一族

还有一些新生词汇由于解释起来过于复杂,不容易采用归化的翻译方式就最好异化这些词:

bungiejumping——蹦极跳

Namitechnique——纳米技术

参考文献

[1]Eugene,Nida.Language,CultureandTranslation[J].外国语,1993,(3).

[2]郭建中.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归化与异化[J].外国语,1998,(2).

[3]李庆生,郭著章.英汉互译使实用教程[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

文化差异论文范文2

【关键词】思维;整体;思想

【中图分类号】G657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1)11-0005-02

一、引言

文化差异使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风俗习惯不同,交流中势必引起文化障碍。如果我们能充分考虑到文化因素,对东西方文化差异进行必要的比较,加强对语言中文化知识的学习,必将有利于我们同西方人民的交往。

二、中西文化差异的表现

1、东西方感情表达方式的差异。中国人在表达情感时,常常表现出细腻含蓄的倾情,西方人通常直接表露自己的情感。中国人讲究含蓄和委婉的美德,西方人则喜欢直率甚至有时候露骨。西方人无法想象中国古代的大家闺秀是什么意义,更不必说中国古代的“男尊女卑”及古时的家法等一切束缚主义的思想。

2、义和利关系的差异。一般来说,西方人重利轻义,中国人重义轻利。中国人的意识就是义字当先。5000年的文化是造成这种重礼的不可忽视的原因。而短短的西方文化则注重利益,这是一种现实主义的表现,西方人的自我意识非常强烈。对于中国人来说,谦让是一种美德,而西方人对此不知如何是好,西方人在多数时候为了利益可以牺牲自己的义。

3、思维的差异。中国人具有求同思维,西方人则讲究求异思维。我们思维方式里经常有意会性。他们是一种直观性。比如我们有些文章或在生活中喜欢用暗示,或者喻古论今。这种含蓄需要你去意会,这与西方人的直观性不太一样。

4、整体性和个体性差异。中国人强调整体性和综合性,而西方人则重视个体性。整体思维和个体思维之间差异还表现在交往中。我们思维方式深处,认为客随主便是礼貌的表现,是对主人的尊重,这是整体思维的表现。但西方人不一样,他们一定会明确表明自己的愿望,这是他们重视个体的表现。

三、造成中西文化差异的原因

中西方的人种的差异是造成文化不同的一个主要因素。

1、地理因素。

中华文化发源地--中原地区地理条件是非常优越的,有一马平川的华北平原,有黄河长江丰富的灌溉水资源,有充足的日照时间,肥沃的土壤以及适宜农作物生长的气温,这些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使得中华民族从出现起就不用为衣食而愁。从距今六千多年前起,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开始种植水稻,而四五千年的半坡人就开始种植小麦,这些都意味着社会的初步稳定,从游牧为主转变为以农为主。到了春秋末年战国和秦代,小农经济产生了。中国长期农业社会和小农经济造成中华文化的民族心理。这种心理的特点很大程度上是强调一种乡土情谊,一种乡邻的情谊。相对来说,西欧的地理条件较为恶劣。全年的日照时间较短,大部分的地区在古代均被茂密的针叶林所覆盖,野兽经常出没伤人,在这样的条件下作为主要粮食作物的小麦和水稻是很难生长的。那里地表条件相当恶劣,坑坑洼洼,沼泽密布,又冷又长的冬天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在英国,除了英格兰的伦敦附近,其他的地方的地理条件很差,苏格兰是山地,威尔士是低地,这使得英国的农业先天不足。南欧是地中海气候,那里夏天炎热干燥,冬天寒冷潮湿,对粮食作物的生产极其不利。西班牙处于比利牛斯山麓,意大利北部是阿尔卑斯山,而希腊也是山地密布。在这样的地理条件下,西欧的早期居民只能以游牧业为主,到处追逐食物水草丰美的地方,而即便出现了短暂的农业文明也最终会被各个游牧民族所吞噬。他们不能安定的在一个地方生存。因而,西方的乡情较为淡薄。

2、政治经济制度和外部条件。

由于地理条件的优越,中国的农业经济一直很发达,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一直持续了将近两千年。在这种经济制度下,男耕女织,世世代代都在土地上劳作。人们过着温饱有余衣食不愁的生活,农民都被束缚在土地上,不用为生存而斗争。同时与此相适应的中国封建制度也持续了将近两千年,历代帝王都极力完善,巩固封建统治,大力发展农业安定农民。而中央政府本身也采取了科举考试这种文试来进行官员的选拔,使得平民为了改变自己的地位就拼命的往科举里面钻。而且自古中国的外部条件也较好,没有可以威胁到统治长治久安的强敌的威胁,同时,中央政府也对外邦进行安抚而不是压榨和打击,在样的政治体制和外部环境中,中华民族也便安于现状,养尊处优。而西方的经济制度一直都不稳定,由于地理条件的制约,农业经济一直都不发达,使得西方的工业和贸易发展比农业发展快。西方的政治制度也是一样。奴隶制度极为漫长,在这种制度下,人们为了生存必须斗争甚至是战斗,否则只能任人宰割。后来的封建制度是非常短暂的,也是非常黑暗的。在西方的封建制度下,教权高过皇权,教会极尽压榨平民,苛捐杂税使得人民的生活异常困苦。人们为了生存不得不进行一次又一次的斗争,从外部环境来说,即便是强大的帝国如罗马和法兰克帝国,边境也很不稳定,蛮族的骚扰经常造成帝国覆灭。在这样的政治经济制度和外部环境中,为了生存,西方早期居民只有去努力去斗争。

3、思想和宗教因素。

中国的文化及各种思想一直是为了统治阶级稳定社会稳定百姓服务的。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家思想,讲究的是“仁”“义”,其中的内在精髓就是“顺从”二字,“三纲五常”,伦理道德便是对人在社会中的定位的限定,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将会受到严厉的处罚。而且儒家思想中的“爱”是博爱,是爱天下不是爱个人。后来的宗教――佛教和道教讲究的是因果报应,今生受苦,逆来顺受,不反抗不为恶就是为了换得来生的往升极乐或者得道成仙。这样的思想被统治者用来进行统治,进行愚民,百姓便从内心深处认为人生来的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由天不由人,反抗也无用,一切都是忍。西方社会就不一样了,从文艺复新起,人文主义思想便牢牢地在人们心中扎根,这种思想讲究把人性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肯定人性。这种以人为本的思想中的人是个人,而不是所有人,也就是说他们文化中的“爱”是对自己的爱,一切以个人利益为上。西欧的宗教也讲求来世,今生忍让,受苦受罪,但是基督教并不否认个人的以及教会的私有权利,为了个人的利益,人们往往可以采取非常的手段。因此西方无论在哪种思想下,人们心中的“争”字都没有被磨灭和扼杀,反而被鼓励和刺激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是以儒家为主、兼有诸子百家各学派的文化。这种传统文化的特点之一是强调整体的定性思维方式,这与西方文化强调个体局部的实证思维方式大不一样。西方主要是基督教文化。儒家哲学体系里强调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首先是修身第一位,也就是讲究道德文化;西方的哲学思想强调的是分析,就分别形成了侧重整体思维或个体思维的差异。

四、结束语

在以上因素的长期相互作用下,形成了中西方文化差异,这些因素将继续作用,因此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将继续长期的存在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东西文化的差异是客观形成的,它们的存在必将引起人类文化的继续发展。我们应该维护各种文化的发展,让东西方的文化互相促进,互相学习,这样,人类的文化历程会发展得更好。

【参考文献】

1、马丁、韦德尔、刘润清,外语教学与学习――理论与实践[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文化差异论文范文3

关键词:词汇;文化差异;英语教学

语言是反映社会的镜子。词汇(Lexicon)是语言的基本构成要素,是语言大系统赖以存在的支柱,因此文化差异在词汇层次上体现最为突出,涉及的面最为广泛。根据The Random House Dictionary of English Language(1990)之解释,文化差异,指被表示的事物、概念、行为等在不同文化中所指的含义不同,在跨文化交际中可能会由于缺乏对社会环境和背景文化的了解而导致不理解或误会。文化差异与语言差异之间存在着互为映照关系,认识文化差异是分析语言差异的基础。因此,对于学外语的学生来说,应了解所学语言的社会文化背景,不仅要掌握词的字面意义,而且要知道词的涵义。不了解词汇涵义,就会在语言上犯错误。

一、同一事物在另一种语言中有多种表达

以称呼方面为例。中国人的称呼不仅有符号意义,更有社会意义,通常将名字与身份、职位等相连,如张老师、李经理、王局长、赵部长等;而对于大多数西方人来说不喜欢在姓名上加头衔,可以直呼其名。近年来,许多讲英语的人常常用名字称呼别人,而不用某某先生、某某太太或某某小姐。这种做法在美国人中尤为普遍,甚至初次见面就用名字称呼,不仅年龄相近的人这样称呼,年龄悬殊的人也这样称呼,没有不尊重对方的意思。社会地位不同的人也是这样的。除非是某些从事特定工作的人员,例如法官、高级军宫、医生、宗教领袖等,但即便对这些人士,称呼他们的名字而不加头衔也可能会更好些。西方在称呼上也不象中国有明显的地位尊卑、血统贵贱的观念,而汉语称呼中却有长幼、尊卑、上下、男女之间的分别,而且中国人习惯于用尊称,有时是一种礼貌,西方没有或很少使用尊称。中国人称妇女为“女士”、“小姐”、“太太”,不很严谨,而西方不能随便使用小姐(Miss)或太太(Mrs.)因为这关系到对方婚姻状态,属于比较敏感的问题,当不能肯定时,通常笼统地称女士为Ms.英语的亲属称呼比汉语笼统、简单的多。

二、部分意义相同,但其他意义相去甚远

有的单词虽然表面相同,但隐含或附加意义却不同,感性色彩也不一样,有褒义、贬义之分。以“知识分子”和intellectual为例。在中国,“知识分子”一般包括大学教师、大学生以及医生、工程师、翻译人员等一切受过大学教育的人;而且,中学教师也是知识分子。在中国农村有许多地方,连中学生也认为是“知识分子”。但在美国和欧洲,intellectual这个词同汉语中的“知识分子”有所不同,它比“知识分子”包含的词义要窄些,只包括大学教授等和在学术上与大学教授具有同等地位或取得相当学术成就的人。在英语中intellectual这个词并不总是褒义词,有用于贬义的,如“自认为是知识界的杰出人物,耽于空想,忙于钻研空洞的理论,但不善于处理实际问题”。

三、表面意义和内涵的不同

“lover”一词在中文里是“爱人”,一般用来指自己的配偶(丈夫和妻子),但在西方人眼里“lover”也是“爱人”,但指的却是情夫或情妇,它与husband或wife的意义完全是两码事。又如“marry”一词,在西方社会里,无论是男娶女,还是女嫁男都用“marry”一词来表示,而在中国,娶与嫁有着明显的文化内涵,“娶”与古代盛行的抢婚有关,“嫁”即意味着妻子有了归宿。又如“professional”一词,“He is fl professiona1.”和“She is fl professiona1.”之间可能引起完全不同的联想意义,对男性来说,可能联想到是个拳击手,而对于女子来说,却会被当作的别称。再如,“When it comes to dancing,I’m all thumbs.”“thumb”一词在中国文化里往往代表“最棒的”、“顶呱呱”的含义,你或许这样翻译:“谈到跳舞,我是个内行”,但在西方,thumb一词有多种解释,其中之一认为它是五个手指中形象最不佳的(因为它最短,灵活度最差),所以,真正的意义是“谈到跳舞,我一窍不通。”

四、动物词语

以“龙”为例,中国人理解的龙与西方的dragon不一样。严格地讲,龙与dragon所指并不是同一个动物,这从中国人所画的龙与西方人所画的dragon中可以得到证实。在西方文化中,dragon通常代表罪恶、邪恶,令人感到恐怖,所以很早就被用来作为战争的旗帜。在英语中,说一个人有点像dragon,是说此人飞扬跋扈,令人讨厌。而在汉语中,“龙”总是用于好的意思。如,龙飞凤舞、龙凤吉祥、藏龙卧虎、生龙活虎等。因此,为了区分西方的dragon和中国的“龙”,将后者称为Chinese dragon.再以“孔雀”(peacock)为例。孔雀在我国文化中是吉祥的象征,人们认为孔雀是大吉大利的事。在英语中,peacock的内涵意义通常是贬义,含有骄傲、炫耀、扬扬自得的意思,例如as proud as fl peacock。

五、成语与谚语等

成语与谚语等是一个社会的语言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能否正确使用它们往往是一个人的语言水平的标志。因此,了解中英文的成语与谚语等是至关重要的。如“John can be relied on.He eats no fish andplays the game.”有人字面译:“约翰为人可靠,他一向不吃鱼而且经常玩游戏。”其实这里“to eat no fish”出自一个典故,指英国伊丽莎白王妃时代,耶稣教徒为了表示对政府忠诚,拒绝遵守反政府的罗马大主教徒星期五只吃鱼的风俗,因此“to eat no fish”是表示“忠诚”的意思。“to play game”是成语,和“to play fair”(公平竞赛)同义,由此转义为“举止光明正大”,“为人正直”等。再如与我们中国有关的“fl Chinaman’S chance”,字面意义是“中国人的机会”,何为中国人的机会呢?原来l9世纪中叶,美国西部出现淘金热,当地华工也加入了淘金的行列。但轮到华工的是那些白人淘金过后所剩下来的渣滓,他们能淘到黄金的机会实际上是微呼其微。“fl Chinam an’S chance”,实际上是“没有什么机会(havefin extremely poor chance),这个成语除了表示机会外,还暗讽中国人过去在国际上没有地位。

参考文献:

[1]邓炎昌,刘润青.语言与文化[M].北京.夕 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文化差异论文范文4

关键词:文化;翻译;异化;归化

中图分类号:H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7-0278-02

1文化和翻译

1.1 文化和翻译的关系

如今,翻译和文化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我们在这里提到的文化是指广义上的文化,不是指如城市、组织,学校等实体,而是指如思想、习俗、家庭构成,语言等非实物的东西。简单说来,文化就是指一个社会的整个存在的方式,人们的生活行为方式。

正是由于翻译涉及到两种文化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自然而然文化和语言二者的关系就出现了。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没有语言,文化就无法存在和发展;而语言只有在反映某种文化时才具备自身的意义。因为翻译首先要处理的就是文字,而文字只有在与文化相联系的时候才被赋予真正的意义,这就要求译者在处理文字问题的时候要深层次的理解文化内涵。

由于人类社会要通过翻译来进行文化交流,在此基础上,我们应该重视语言中的文化因素,尤其是在面对翻译当中的一些特殊问题的时候,通过在翻译理论的研究当中广泛全面、系统、具体的对比区别其相同点和不同点,识别共通之处,辨别特殊性。翻译不是简单的将语言的传统意义进行转换,而是最大限度的将原著中所有的文化韵味输送出去,传达各种文化信号,重现不同国家中根深蒂固的文化背景。

1.2 翻译的目的

大致说来,翻译的目的就是消除或减少原著和译本之间的差别。的确,在翻译中会遇到一些巧合,就是相同的语言规则适用于两种不同的语言体系,但相对而言,语言形成完全相同的这种情况并不多见。

2异化与归化

2.1 定义和要求

Laurence Venuti将涉及文化差异的不同的翻译处理方式划为两类:异化和归化。异化是以源语言的文化为中心(SL culture-oriented),而归化则以目标语言的文化为中心(TL culture-oriented)。

这两种译法的双方都有各自的倡导者和观点。既然我们都知道语言与文化是紧密联系的,因此当我们进行翻译时,文化因素应该跟语言本身受到同等重视。而如何才能使双方和谐统一是我们考虑的首要问题。

2.2 论点

在何时何地采用异化还是归化是个问题。在英语和汉语中就有很多的文化差异。在各自的语言中存在大量发源于它们各自的民族的独特文化的表达方式,如典故、宗教用语、文化用词、习语和新词汇等,它们都与源语言国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考虑到这一点,以下列举出一些关于异化和归化这两种翻译方式的例子和解决方法。

3 例子和方法

3.1 典故

对于一些反映先进文化和被经常用到的的典故,我们可以采用异化的翻译方式以此了解和熟悉其独特文化。

很多与人物事件有关的典故都来自于英国文学这座宝库,特别是莎士比亚的作品中。莎士比亚戏剧当中的很多角色都代表着跟他们有着相同特点或性格特征的人。所以如果说一个人是“罗密欧”就意味着这个人年轻英俊,热情激昂,神采奕奕,并且很有女人缘。如果称一个人为“猪八戒”的话就表示他跟《西游记》中那头粗鲁、爱寻欢作乐、行为怪异但又有些可爱的猪有些相似之处。还有很多来自于莎士比亚戏剧和后英美文学的角色和名字成为了家喻户晓的词,如“夏洛克”、“葛朗台”等等。

Who keeps company with the wolf, will learn to howl.――近狼者会嗷

To weep crocodile's tear――流鳄鱼眼泪

3.2 宗教用语

宗教也是文化传播的一个途径。它是一个民族的信仰问题,绝不可滥用和误用。因此要遵从他们的信仰,异化这种方式在宗教用语的翻译中起到了显著的作用。在讲英语的国家中,基督教占主要地位,因此不难发现很多对人物、事件的引用是源于基督教的圣书――《圣经》:

A messiah――――-救世主弥塞尔

在中国,佛教和道教也是长期流传的文化的来源:

临时抱佛脚――to embrace Buddha's feet in one's hour of need――――-seek help at the least moment.

对归化处理不当会造成冲突和目标语言的读者对文化的错误理解,例如:

“There was some real falsity when they came to treat the Goddess of Mercy as a fashion plate of the court today.”

译法一: 中国人渐渐把慈悲女神描绘成穿着时髦的宫廷贵妇形象, 这可严重走样了。

译法二: 中国人渐渐把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描绘成穿着时髦的宫廷贵妇形象,这可严重走样了。

佛教是在中国流传最广,影响最深远的宗教,但是译法一很难让人能理解“慈悲女神”就是他们所熟知的“观音菩萨”,因为佛教中的人物已经被换成了希腊神话和罗马神话中的人物。

3.3 文化用词

在各种文化中都有一些独特的词语或短语。也就是说,这个词具有文化特征并且能把这种文化特征带到某个社会文化的群体当中去。当它被用于跨文化交流时,就称之为独特文化词或文化用词。

因为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无法完全等同,我们最好采用异化的翻译方式来履行翻译的使命。

举例如下:关于物质文化,西方国家有我们以前从未听说的sandwich 和 hot dog,译者将它们介绍给我们中国人就称之为 “三明治”和 “热狗”。 而中国的饺子和豆腐被引进国外就称之为 jiaozi 和 tofu. 还如,中国有“旗袍”cheong-sam; 英国有 swallowtail“燕尾服”;美国有jacket“夹克”。

关于社会文化, 外国人都知道“中国功夫”Chinese kongfu. 在英语中,有他们的church“教堂” and missionary“传教士”; 而在汉语中有“道教”Taoism 和“阴阳”yinyang。

3.4 习语

习语是指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定型的词组或短语。在英汉翻译当中有两类习语。一类是在一个相似的文化背景下渐渐形成的,通常情况下将它们归化双方都不会引起文化误解,如:

Self do, self have――自作自受

雨后春笋――spring up like mushrooms after a vernal

而有些习语用异化的方式更为恰当,如:

Armed to the teeth――武装到牙齿

3.5 新词汇

新词是指随着一个社会中最近或当时发生的事件,出现的人物,发明的产品等的出现而产生的新的说法。

在英语当中有的新词汇在中文中没有对等物,我们就要再充分理解原生词这个首要条件下根据中文的规则想办法创造出与他们相对应的词语。这种情况就要采取归化的翻译方法:

back-to-back ――双往返机票

thumb tribe――手机一族

还有一些新生词汇由于解释起来过于复杂,不容易采用归化的翻译方式就最好异化这些词:

bungie jumping――蹦极跳

Nami technique――纳米技术

参考文献

[1]Eugene, Nida. 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on[J].外国语,1993,(3).

[2]郭建中.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归化与异化[J].外国语,1998,(2).

[3]李庆生,郭著章.英汉互译使实用教程[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

文化差异论文范文5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中西文化,文化差异

 

一、跨文化交际中中西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际,按Samovar(1998:48)的理解,就是指“具有足以改变交际效果的不同文化知觉和符号系统的人之间的交际”。国内学者贾玉新(1997:23)的定义更为简单明了,即“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可见,跨文化交际最显著的特征是持不同语言的交际者之间的“不同文化知觉和符号系统”或者“不同文化背景”。简而言之,就是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既有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也存在非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

1、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

(1)、词汇隐含的文化差异,中西文化差异表现在语言系统上,可以体现在不同层面上,但词汇作为构成语言的基本要素是整个语言系统的支柱,必然最突出最广泛地反映文化差异。论文大全。事实上,词汇隐含的文化意义往往随着文化、时间和个人经历的不同而变化;同一词汇会由于不同的文化环境而表现出不同的意义。论文大全。如:“西风”与“west wind”而言,这两词是汉英两种语言中的对应词,但所涵盖的文化概念却完全不同。在汉语文化中,“西风”指“秋风”,还喻指一种势力或倾向,《红楼梦》第80回中,“但凡家庭之事,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西风有时甚至是破坏者:“昨夜西风过园林,残菊飘零满地金”(王安石《残菊》)。看来,“西风”在中国是不受欢迎的,与英语west wind 的内涵截然相反,对英国人来说,“西风”是温暖的春风,生命的催生剂,它给英伦三岛送去春天,故有“西风报春”之说。英国诗歌中有许多赞美西风的诗句,其中最著名当数雪莱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西风颂》(ode wind),在诗的最后,诗人名传千古的佳句表达了他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坚定信念:

O, wind,

If wintercomes, can spring be for behind?

(2)、用语表现出的文化差异。用语表现出的文化差异可以反映在许多方面。学生由于缺乏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对英语的会话规则知之甚少,从而出现语篇运用失误。笔者曾观察如下一幕:一名外教邀请一名学生给全班同学做一次五分钟的教学示范,该生面对同学,说了如下一段“开场白”:

“Ladies and gentlemen,at fist I’d like to say, Miss Flora, thank you for giving me such achance to stand here. Then I’ll tell my classmates, thank you for coming andlistening to me. Now I am feeling excited because this is the first time for meto give an English class. I’m feeling nervous because I’m not sure whether Ican give you a satisfying class. If I can’t, I’ll say I’m sorry to waste yourtime.”

可以想象这位外籍教师当时对这段语篇的迷惑不解。

再如:曾有一位美国友人邀请一位中国学者到家中吃饭,这位学者在电话中不停地说“thank you。”最后还加上一句“I will try to come.”这使得这位美国友人十分纳闷,并感到不知所措,因为他不知这位学者到底是来还是不来。

2、非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际间的文化差异不仅仅反映在语言交际上而且反映在非语言交际上。所谓非语言交际是指语言行为以外的交际行为,它是不依附语言代码而进行的交际,在人类交际中起着语言代码无法替代的作用[3]。同语言交际一样,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非语言交际行为也存在很大的差异。例如: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尤其是女性,在表达情感方面一般都比较含蓄委婉。即使中国女性在微笑时,也常常“笑不露齿”或“掩面而笑。”而美国人则截然不同,相反,他们情感外露,喜怒哀乐往往表露无遗。又如,美国人伸舌头表示对对方的蔑视和挑衅,而中国人伸舌头是一种自知失礼或失言表示尴尬的方式;再如,美国人伸出拇指和食指表示的数目是“二”,而中国人做出同样的手势表示的数目却是“八”。

二、中西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ds,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不同于其他民族语言和文化,这种语言和文化具有本民族特有的表现形式和内容,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3]。不同民族的文化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如果交际双方不注重彼此间的这种文化差异,交际时必然会有文化的不同而产生误解,导致语用失误,使彼此间的交流产生杂障碍。

1、文化差异会引起交际中的语用失误。不同的民族文化传统、风俗习惯以及思维方式的差异会带来语言使用上的差异。若不了解文化差异,就会出现语用失误,闹出笑话甚至不快。让我们来分析以下两个例子:

(1)、田惠中笑迷迷地举起祝酒:“来,来。今天各位光临寒舍,蓬荜生辉。我代表我自己,也代表我美丽的夫人……”

“去,去,去”!章淑娴扬着手,那样象轰一只苍蝇。“……再就是,我们美丽的密斯林远道而来。”

“什么密斯林,都老太太了。论文大全。” 密斯林又笑又摇头(谌容《散淡的人》)。

(2)、Philip Said:“Oh, Lucy, you are more charmingeach passing week. I guess no one can help loving you when they see you.”

(菲利普说“露西,你真是越发动人了。我想每个人看到你时,都会情不自禁爱上你。”)

Miss JohnsonSmiled: “Thank you,Philip, Thank you.”(约瀚逊小姐笑着说:“谢谢,菲利普,谢谢你的夸奖。”)

在例(1)中,中国女士章淑娴被男士夸“美丽”反应很强烈,用了几个“去”。而例(2)中,西方女士露西面对男士的称赞,欣然接受,视夸奖为一种礼貌的表示。这种对称赞行为的回应方式的不同源于中西心理文化特点的差异。若用中国对称赞行为的回应方式去对待外国人,后果不堪设想。

2、文化差异导致跨文化交际中的信息差。由于文化的差异,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对事物的表达方式也存在着差异,赋予语言不同的含义,如果不加了解,势必造成交际中的信息差。如:“girl friend/boy friend”与汉语的男女朋友字面意思相同,但内涵不同。英语文化中以“girl friend/boy friend”相称,其内涵与性关系有关,而汉文化中男女朋友则专指结婚前的恋爱关系,二者没有性关系;“Valentine’s Day”(情人节)在英语文化中是指将信、卡片或礼物作为爱情的象征赠给异性朋友以表示倾慕的节日,而在汉文化中“情人”却专指配偶以外的异性;“single parent”(单亲)在英美文化指单身父亲或单身母亲,意味着未婚或离异,汉文化中则指离婚或丧偶的一方;“love child”(私生子)在英语文化中未婚先孕女子一般不愿意在社会上公开自己的身世,将孩子称为“love child”显示了英美对其的理解和宽容,在汉语中“私生子”却反映了其与汉文化不相容甚而遭到歧视。

三、结论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表达又靠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各民族之间沟通交流的机会大大增多,包容多元文化标准是大势所趋。如果与外国人或赴外国学习工作,就要了解对方的文化,努力做到“Do in Rome as the Romans do ”(入乡随俗)。

参考文献:

[1] Samovar, Larry A. et al. 1998.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3rd edition). CA: 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2] 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 [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3] 熊金才非语言代码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5)

文化差异论文范文6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文化差异 儒家思想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之间的人们的交往日益增加,特别是中国加入WTO 以后,中国和西方国家的交往日益频繁,西方社会的人和事物越来越多地走进了我们的视野,在这种情况下,跨国域、跨民族、跨文化的经济和社会交往将会与日俱增,这对于加深我们的西方社会的理解是一件好事,但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我们所面对的是来自陌生的文化和国家,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与我们迥然不同的人,在与之交往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文化冲突的现象。例如,英语中的Blue Room ,如果不了解这是指美国白宫中总统接见至亲好友的那个粉刷成天蓝色的房间, 你就不可能准确地把它翻译成“内客厅”。这种由于不了解对方文化而造成的跨文化交际方面的误解与损失,简直不胜枚举。作为东西方文化的代表,中美两国有着迥异的文化特征。

一、中美文化的差异

1.中国文化

中国是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东方大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 孕育了悠久灿烂的东方文明,形成了神秘而古朴的东方文化。它是一个独特的文化体系,深深植根于儒家、道家和佛家思想。中国文化涉及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物质与精神的方方面面,是一种由善到美,带有浓厚的人化色彩的文化。中国文化的核心是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而不同的哲学观,刚健有为的进取观,以天下为己任的价值观,崇礼重德的伦理观。其特点是相对内敛、温和、沉稳。中国的传统价值观认为,个人的价值是通过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体现出来的。个人不仅要对自己负责,还要对别人和社会负责。中国人强调集体主义,认为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当两者产生冲突时,个人利益应该作出必要的牺牲以保全集体利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历来主张尊卑有别、长幼有序,尤其是在人与人交往时都必然要受到各自的地位和角色的制约,否则就是失礼。例如,晚辈见到长辈或下级见到上级时要主动先打招呼,以表示尊重。交谈时,职位高或年长者常是谈话的主导一方,另一方则要表现出洗耳恭听的谦卑举止。

2.美国文化

而相对历时较短的美国文化,是一个受到众多文化影响的多元文化,其文化特性受到盎格鲁撒克逊民族殖民文化的影响,也受到其他众多移民文化的影响。早期的清教主义思想居统治地位,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本土宗教萌发并成为具有影响力的文化要素。美国社会是比较开放的社会,其国民热切希望实现个人奋斗目标,亦即“美国梦”的文化特性也非常显著。

此外,美国文化特性中还存在着根深蒂固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下的“物质主义”和“个人主义”。美国人认为,一切人生来都是平等的,都有追求自由和幸福的权力。在美国,父子、师生、不同职位的人并无尊卑之别。平等观念渗透到美国人的生活和思想领域,他们的行为、工作、娱乐、语言、政治等无不体现平等观念,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关系无不受这种观念的制约。在美国文化中,人与人交往时较少拘礼。熟人相见,不论辈分与地位,一律以平等的 “你好”(hello)表示问候。

二、中美文化差异产生的原因

任何—个民族的文化形成最初时期都深受自然环境如气候、地理位置的影响,是自然环境给文化发展提供了最初的可能框架。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中,人们选择不同的生存方式。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 滋生于人类生活的整个过程,同时也受到政治、经济、地域及历史等因素的影响, 文化具有地域性、超地域性、时代性和继承性。

中国文化起源于黄河流域,是典型的大陆农耕文化,其地理环境和生产方式决定了中国文化注重群体主义,而不主张突出个人。其历史文化传统强调群体意识,重视集体的作用,注重互相帮助,相互依靠,注重人际间的和谐。中国又是一个传统导向的社会,几千年来,儒家思想一直占统治地位,自秦始皇建立大一统的封建帝国以来,历代统治者为了维护其自身利益,需要用伦理之说来教导人们忠于国君(家长),恪守本分,谨守礼数,平安相处,以利于巩固其政治统治,维持社会秩序的稳定。传统的思想规则、方法延续至今,为大家所认同,变成了集体的意识,规范着人们的行为。儒家文化的影响一直占主导地位,受其影响的文化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观念的基础。儒家伦理历来讲究尊卑有别,长幼有序,这是造成中国文化中等级观念较强的根本原因。

美国文化则为地道的滨海商业文化,希腊、罗马是这种文化的发源地,地处海滨及近海各岛屿。众多的岛屿使人际往来不如平原方便,故强调充分发挥个人作用,形成了今天的美国文化注重个人主义。这种个人主义包括个人的作用,个人的独立性,自主选择,注重自立和独立;重视突出个人,追求个体差异。美国深受基督教文化的影响,有着强烈的自我中心观念,信奉个人主义,充分享受个人的权力与自由。美国文化从一开始,就继承了欧洲文化(西方文化),而人权观念正是西方思想传统的产物。人权最早见于1628年英国议会向国王提出的权力请愿书,18 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提出“天赋人权”并使其理论化。1776 年,美国的《独立宣言》则用政治纲领的形式宣布:“一切人生来都是平等的。”美国文化强调人权,因而等级观念淡薄。

三、结语

社会学家告诉我们,一切文化都是独特的、互不相同的。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往,其间必然存在着文化差异,有文化差异就会造成交际障碍。东西方文化差异不可改变, 但可以相互了解。中西两种文化的形成是一个多种文化相互斗争、融合与发展的过程。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要进入西方社会,开拓西方市场就必须熟悉西方文化,了解差异的根源,以求知己知彼。因此,了解中美文化的差异,不仅有助于我们和美国的文化交流,也有助于我们和世界,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往来。跨文化交际研究帮助我们把本民族文化置于全球大环境中, 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对比, 这样不仅可以在世界范围内传播自己优秀的文化传统, 同时也在研究中发现本民族文化需要健康发展,不仅可以拓宽视野,也促进了文化交流。

参考文献

[1]池振航。英美习俗与社交礼仪[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5.

[2]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国语教育出版社,1997.

文化差异论文范文7

【关键词】文化差异;英美文学;文学评论

前 言

英美文学评论是运用文学理论研究英美文学著作,对其特点和发展规律进行研究,对文章展现的主题思想、表现形式、写作风格进行评析,从而为以后的英美文学创作提供蓝本和依据并且提高文学爱好者的文学欣赏水平。英美两国的文学评论家在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差异中会对文学评论产生不同的表现,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力是不言而喻的。

一、英美文学发展史与特点

英国文学的发展历史悠久,经历了文艺复兴、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写实主义、实验主义等阶段,每一个发展阶段都有其特点和艺术价值。不同时期涌现了创作风格不同的著名的大作家,如莎士比亚、萧伯纳、拜伦等。英国文学做早的时候多以诗歌形式展现,以后逐渐发展成小说、散文等多样化的形式,慢慢的英国文学逐渐发展出一种浪漫理性的风格。英国文学作品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已经逐渐成为世界文化艺术这座大山中屹立不倒的一座傲人的山峰。

美国文学史主要经历了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这三个时期,各个时期分别产生了大量的优秀作家,主要有马克吐温、狄金森、爱默生、惠特曼、海明威、庞德等人。美国文学因早期沦为英国殖民地的原因,曾深受英国文学的影响并一直致力于模仿英国文学,但是随着美国文学的不断发展何美国独自自主意识的增强,美国文学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并开始脱离于英国文学。美国经济实力不断壮大,独立意识被激发,再加上大批优秀文学家和作品的出现,让美国文学逐渐成为了一个独立的文学分支并开始向多元化的趋势发展,独立革命是美国民族文学诞生的背景。

二、英式与美式英语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产生的影响

语言是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语言是民族文化的基石,在文学作品的创作中,思想是文学作品的心脏,语言是文学作品的躯干。语言这一载体能够把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展现的淋漓尽致。英美文学作品的语言都是英语,英语能够在英美文学作品中以艺术性和象征性表达出作品中的主题思想,是一种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但是由于历史、地域等原因,英美两国的英语在某些方面略有不同,这些不同所具有的内在意义是除其自身外的其他国家都无法真正理解的。在英美文学作品中,其创作所用的语言是作者精心的提炼、汇聚而成的,英式与美式语言的差异无疑对英美文学评论产生巨大影响。通过分析文学评论家在进行文学作品评论时所使用语言特点、风格的差异,可以看出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英式英语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可以说它击沉了传统英国文化的遗产,是英语正宗。一直以来英式英语在文学评论中呈现出一种中规中矩的状态,很多评论家在进行文学评论时显得小心翼翼。究其原因,可能是顾忌其英语正宗的地位和对传统语言神圣性的膜拜,害怕过于锋利和大胆会亵渎了英式英语的传统地位。

众所周知美式英语是从英国语言中衍生而来的,但是由于美国这个新生国家本身文化、制度、思想等的全新性,虽然语言的核心没有改变但是美式英语充满了创新和不同。与英国语言不同,美国在历史、文化和政治等方面没有沉重的历史包袱,,也处处充满了创新精神。1930年以后,美国文坛呈现出一片百家争鸣的景象,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有人才。相比英国文学评论的保守而言,美国的文学评论则更为自由、大胆、创新。美国文学评论的这种特点无形中激发了作家的激情,促进了整个文坛思想的开化与前进,为美国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中后来后来居上打下了基础。

三、文化内涵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英国的文学评论可以说是挣扎在接受传统文化影响和挣脱传统文化影响之间。十七世纪到十八世纪英国文学评论从具有宗教主义到逐渐荒诞的创作手法,都体现了该阶段英国文学评论家们在传统与挣脱传统之间的挣扎和徘徊。莎士比亚的经典代表作《哈姆雷特》似乎就无形中展现了这一时期英国文学评论的性格特点,文中的主角哈姆雷特苦苦的挣扎在复仇的道路上,对于生存还是死亡这个问题很好的展现出哈姆雷特那犹豫不决、优柔寡断的性格。到了二十世纪以后,英国的文学评论家对于自身及其文学评论历史进行了深刻的思考,这种走出现状的全新的审视与反思使英国文学评论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英国文学评论的发展是朝着后现代主义、女权主义、后殖民主义的方向前进的。

文学评论是建立在文学基础上的,对于美国文学评论的研究也要建立在对美国文学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美国受其殖民地历史因素影响,其文学受到欧洲大陆文学的极大的影响。但是美国文学仍有其特性,不然也不会逐渐发展成独特的一支。美国文学评论也是特立独行的完整个体,其虽携带英国文学的基因,却结出了全新的果实。

四、文化历史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英国文学的历史文化传统特色是相对于禁欲主义和神权主义而言的人本主义。英国文学评论中的人本主义比较保守,究其原因与英国资产阶级自身在文化历史中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是分不开的。大文豪莎士比亚在说到自己的文学作品时认为其更多的是在多人本主义进行一种宣传,人本主义是要实现人类的和谐、自由、与爱,消除了人和人之间的阶级束缚。莎士比亚的人本主义观点的作品的评论可以说是英国文学评论中的典型,对英国后续文学评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一观点逐渐受到不少人的质疑。人们认为社会要快速发展是离不开革命的催化作用的,创新是完善社会的必要条件,人本主义观随着社会发展已经显得太过于保守,而保守的人本主义观只有在某些特殊时刻才会发挥其作用。

同样是对于人本主义观点,美国文学评论就显得比较激进。前文提到过,美国的文化历史不像英国那样有太多的顾虑和沉重的包袱。美国历史上的独立战争所形成的的自由民主的社会氛围同时也渲染了文化氛围,美国文学评论的发展可以呈现出一种轻轻松松的状态。

结束语

纵观全文我们可以看出,美国文学评论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和独创性,而英国文学评论虽略显保守却是更加具有传统性的。英美文学评论的差异与英美文化的差异是紧紧相连、不可分开讨论的,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价的影响更是深远的。英美文学评论虽各有其特点,但是却都是无可替代的。

【参考文献】

[1]王巍.英语语系下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J].作家,2010(03):12-14.

文化差异论文范文8

文章以物理环境、人际关系、内部权限、忠诚度、社会意识、工作意识六个维度,共25个变量设计了相应调查问卷,取得了一家制造业上市公司的60位韩中管理者的调查数据。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了三种分析,最后对差异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化解差异的建议。论文频道的人力资源管理论文提供参考内容。 中韩员工文化差异研究(1) 中韩两国的经济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紧密联系。经济融合必然带来文化的交流,典型的集中反映是大量中韩合资企业及韩资独资企业普遍存在的文化冲突和文化融合现象。对韩资企业的韩中员工文化差异进行分析研究,有助于企业制定和调整企业文化发展规划,对韩资企业的发展和中韩两国的友谊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调研设计 选择在中韩合资企业里文化差异较普遍存在文化差异的6个方面来设计调查问卷,以物理环境、人际关系、内部权限、忠诚度、社会意识、工作意识六个维度设计了25个变量,每个变量设计了相应的问题。问卷中的所有问题均以选择方式作答,分为非常不同意、不同意、中立、同意、非常同意五个选项。调查表设计了可用于分类的8个栏目:性别,年龄,本公司工龄,学历,婚姻状况,民族(主要考虑鉴别朝鲜族),部门,职务。 二、调查对象选择 选择了一家深圳大型制造业的中韩合资上市公司作为调研对象,基本情况:企业成立20年,韩方参股10年,由韩方经营管理。行业:电子制造业,员工总数:1174人,韩方管理人员:10人,中方管理人员:52人。 三、调查实施 本次调查以韩中双方管理人员为对象,以无记名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共发出调查表格62份,收回60份,其中韩方管理人员9份,中方管理人员51份。回收率96.77%,无废表。 四、数据处理 对回收问卷逐个编号,同时检查有无填表差错,经检查全部有效,采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多项分析。 1、题项鉴别度检验。题项鉴别度反映问卷设计的问题是否能明显鉴别出答卷人的反应,以便在分析结果时有所侧重。包括:(1)每份问卷统计总分;(2)按总分排序;(3)按样本总数27%分别取高分组、低分组各16个样本;(4)用独立样本t检验法检验两组样本每个题项得分均值的差异。 2、分析变量的相关性,其目的是检验设计变量间的相关性,以便在分析结果时考虑互相影响的因素。分别以中方全体样本及韩方全体样本作题项相关分析,显著性水平P<0.01。 文章以物理环境、人际关系、内部权限、忠诚度、社会意识、工作意识六个维度,共25个变量设计了相应调查问卷,取得了一家制造业上市公司的60位韩中管理者的调查数据。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了三种分析,最后对差异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化解差异的建议。论文频道的人力资源管理论文提供参考内容。 中韩员工文化差异研究(1) 中韩两国的经济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紧密联系。经济融合必然带来文化的交流,典型的集中反映是大量中韩合资企业及韩资独资企业普遍存在的文化冲突和文化融合现象。对韩资企业的韩中员工文化差异进行分析研究,有助于企业制定和调整企业文化发展规划,对韩资企业的发展和中韩两国的友谊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调研设计 选择在中韩合资企业里文化差异较普遍存在文化差异的6个方面来设计调查问卷,以物理环境、人际关系、内部权限、忠诚度、社会意识、工作意识六个维度设计了25个变量,每个变量设计了相应的问题。问卷中的所有问题均以选择方式作答,分为非常不同意、不同意、中立、同意、非常同意五个选项。调查表设计了可用于分类的8个栏目:性别,年龄,本公司工龄,学历,婚姻状况,民族(主要考虑鉴别朝鲜族),部门,职务。

文化差异论文范文9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 一个国家的灵魂是这个国家在发展历程中所积累下的文化。而文化对一个国家的文学评论可产生一定深度的影响。但是,不同国家之间其文化不尽相同,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正是不同的文化打造出了不同的文学,其差异让文学丰富多彩。纵观英、美文学的评论,其批评声音非常大,而且批评的角度、方法等更是多种多样,影响英、美文学的评论的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文化差异上的影响。

一、英美文学的特点

英美文学指的是英国、美国民众艺

术化使用英语的一种表现,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英语具有强烈的表达功能,其文学的风格也非常多元化。其分类一般包括:戏剧、文学评论、诗歌、小说等。

(一)英国文学的特点

英国文学的历史非常久远,其演变过得也非常复杂,在此过程中英国文学受到文学体之外的如经济、历史、宗教等方面的影响,其内容遵守了相应的自身规律,经过了一系列的不同的历史时期,如文艺复兴、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二战之后,英国文学一般的趋势为写实――实验――多维度。

(二)美国文学的特点

在19世纪末期,美国文学由英国文学中分离出来,在初期虽仍具有英国文学特点,但经历了一段时间之后,慢慢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二战后,美国文学历经了三个阶段:新旧交替期(20世纪50年代)――实验主义精神期(20世纪60年代)――多元化发展时期(20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末期)。由此可

见,美国文字形成了和过去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其文学表现为多维度、平民化、爱自由等。在美国文学史上,可归纳为三次繁荣:第一次,19世纪前期所形成的民族文学;第二次,一战、二战之后,美国有近十位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对世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第三次,文学理论、批评非常活跃,主要有结构、后结构、女权、新历史主义等。

(三)英美文学评论

文学传诵一时批评需直面面对三个比较敏感的问题:第一,文学伦理学、伦理学之间的关系;第二,文学伦理学批评、道德批评问题(此内容是进行文学伦理学批评实践的关键性问题);第三,文学伦理学批评、审美关系。20世纪是一个品评的时期,文学品评沿着内在到外在研究的发展轨道,结构、解构、女性、新历史主、后殖民主义等等思想及理论,改变了相应的文学观,由基础上转变人们对于文学传统、文学和社会关系、文学和文化之间的认识,开创了文学研究的新篇章。

二、文化差异对于英美文学的影响

(一)文化发展载体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英国的文化历史发展久远,有着良好民族文化发展传统。而且英语作为文化历史发展的本宗,有着自己的优势,因它传承传统文化,在文学作品中有着很好的表现能力。所以,很多文学评论家在对英国文学作品评论的时候,对语言的使用非常小心,也许是出于对本宗英语的崇拜所造成,生怕因为语言使用不当而玷污了英式英语的地位。所以评论家对英国文学作品评论一向都是比较规矩的,缺少个性。

美式英语是英式英语的衍生,虽在本质上和英式英语比较没有改变,但作用自由、民主的新国家,美国在争取独立发展中经济、政治、文化制度都是新生。美式英语同样作为新生事物,在发展过程中便带有创新的特点。而且美国民主革命比较成功,在政治和经济等方面未留下大的历史问题。这些反映到语言使用面上即文学评论家对美国文学作品进行评论时,比较具有个性和创造性。这种语言上的创新与美国自由、民主的精神是紧密相连的。

(二)文化内含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英国文学评论在是在传承与脱离传统之间挣扎的。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在复仇中挣扎于“生存还是灭亡”这个问题充分表现了他的不独断的个性,而这个时期的英国文学评论也具有这样的特点。17到18世纪,英国文学评论从宗教色彩至荒诞的创造手法都体现了传承与脱离传统的斗争。20世纪后,英国文学评论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总体分析,英国文学评论界中除伊格尔顿之外,未出现具有影响力的文学评论家。英国文学评论的发展向着现代、后殖民、女权主义方向发展。文学评论对以前文学理论成就进行了重新的分析,并构建起新的、与当前社会相适应的文学理论。

・文化艺术马迪: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分析美国文学的评论,不可不重视对美国文学的研究,因为文学评论是在文学之后诞生的。美国作为一个殖民国家,文学受到欧洲文学,尤其是受到印第安和英国文学的影响。作者认为,美国文学有自己的特点,虽其受到很多因素影响,但最重要的还是在美国自身因素上。美国文学和其评论一样,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三)文化历史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对于英国文学来说,在文化历史发展中,文化历史传统特点是人本主义,但和禁欲、神权主义相比,在文学评论当中,人本主义观比较保守,这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在文化历史中的妥协性是分不开的。比如莎士比亚在对自己文学作品评论时,分析其作品更多是对人本主义的宣传,可以说是英国文学作品评论的典型,对英国之后的文学评论产生了影响,同时也形成了英国稳定的传统人本主义评论观。但随着社会发展,创新显得越来越重要,保守的人本主义观也受到了一定的质疑。美国文学评论对于人本主义观点在显得激进的同时还有独特性,这是因为美国与英国不同,不带有文化历史包袱,也未有文化历史问题。同时美国为争取自由、独立所形成的自由文化气氛让美国文学评论在发展中轻松上场,所以美国文学评论中对于人本主义观点都是比较激进的,甚至还表现出特别的人本主义创新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