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储运工程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3-27 16:37:57

储运工程论文

储运工程论文范文1

[关键词]电力建设工程物资;仓储管理;优化措施

目前我国电力建设行业存在仓储管理设施设备落后、信息化程度低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仓储管理工作的效率,增大了成本支出,因此有必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提高仓储管理工作水平。

1电力建设工程物资仓储管理概述

电力建设工程物资仓储管理是指电力工程企业针对自身的生产规划对生产过程中所要使用的各类物资进行运输和储藏的工作。电力工程质量监督总站对2015年电网建设规模进行统计得到的相关数据,可以看出,今年上半年我国电网建设规模较去年的800000MW保持了小幅度的增长。随着电力企业发上马工程电量的增加以及在建电网项目的持续增长,对各类电力建设物资的需求量也越来越高,因此提高对电力建设工程物资仓储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电力建设工程物资进行有效管理,不仅能够提高各类物资的利用率,也能进一步降低企业在仓储管理方面的人力支出,有利于电建企业做好成本控制工作,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2电力建设工程物资仓储管理现状

2.1物资标准化建设滞后,管理粗放

做好物资标准化建设工作是加强仓储管理的关键所在,但是在目前的仓储管理工作中,物资标准化建设严重滞后。众所周知,物资规范是电力物资管理的先导和首要条件,而做好物资规范的最有效措施就是以科学的方法对储存的电力建设工程物资进行编码。但是实际日常的管理工作中仓储人员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同时也没有科学的理论做指导,很多企业还是依据传统的管理经验建立比较初级的编码方案,这些编码方案往往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的需要,对物资种类、特征和属性的描述也无法做到面面俱到。虽然目前物资编码方案的更新速度也非常快,经常一套方案尚未被投入使用就被新的方案所取代,但是这些方案通常都具有一个普遍的共同点,即仍未跳出纯人工管理的工作模式,人工管理的不足之处很多,这样既不利于物资编码工作的顺利进行,也无法保证编码方案的推广及其对物资管理工作的积极作用。

2.2库存管理分散,资源共享程度较低

很多电建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都会依据各自的实际情况设立项目物资仓储基地和区域物流中心等,从而实现物资采购、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的成本最小化,虽然对物资进行分散化管理缺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物资的管理成本,具有明显的地区优势,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弊端,比如项目部之间距离过大不利于物资的调配,这给电建企业的资源调度带来了极大不便,使得资源共享的程度大大降低,当库存管理过于分散时,企业甚至不得不重复购买物资,这样反而增加了其生产成本,不利于物资仓储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3仓储设施不合理,信息化程度较低

仓储设施作为物流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需要先进物流设施设备的支持,也需要一个科学先进的仓储管理系统,其中最重要的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储存货物进行编码、出入库统计等工作进行控制,从而避免人工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误差,提高管理效率。但是目前我国仓储管理领域信息化水平普遍偏低,计算机应用尚未十分普及,且很多仓储设施设备依然是十几年前出厂的设备,不仅其工作性能得不到可靠保证,效率也无法满足当前仓储管理的需要。

3电力建设工程物资仓储管理的优化分析

3.1加强物资标准化建设,提升管理水平

近年来,现代仓储物资管理理论逐渐得到越来越多的仓储管理工作人员的重视,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库存管理理论,包括ABC库存管理理论,该理论是运筹学的一个分支,强调仓储管理单位为了保证仓储工作的正常运行都要预留出一定数量的库存,但是库存的数量应选择适当,库存过多会增加储存成本,造成资源的无谓浪费,过少则不足以应对突况,库存数量的确定需要电力物资仓储管理工作者根据日常的生产需要来确定。ABC管理理论则强调对不同类别的物资按照其重要程度进行分级分类,对A类重要物资进行重点关注和处理,B类和C类物资则可以通过固定库存量来进行灵活控制,通过ABC理论可以优化各类物资的储存量,降低仓库的运行成本。要采用合适的方法对仓储物资进行编码以加强物资标准化建设,目前常用的编码方法分为三类,即现存编码、顺序编码和赋义编码。其中现存编码的应用背景是仓储物资中同一种物料可能有多种编码,因此可以利用现存编码对不同种类物料的编码进行统一分析以确定分段选取策略。顺序编码又被称为流水号编码,赋义编码方法中利用率最高的是层次码和属性码,层次码可以表达物料统计上的卷叠要求,而属性码则可以表达物料的配置要求。

3.2合理布置仓库距离,完善信息化系统

仓储管理中的信息化程度低容易造成物资的平铺化堆积,导致仓储空间的极大浪费,增加企业的人力和物力成本支出。物资的空间分布不均会给物资的存放和提取造成很大的不便,因此企业应当对仓库进行合理布置,同时对仓库进行信息化改造。此外,很多电建企业通常会建设若干仓库,以降低物资的采购成本,但是当仓库距离增加时,物资运输成本也会随之增加,所以对仓库的距离应当合理布置,在选址建设时,要对采购、运输等成本进行统筹考虑,确定最优化的方案,在管理过程中,可以引进先进的仓库管理系统,比如WMS仓库管理信息系统等,提高仓库的配货、预警、运输、集成存储和数据分析等工作。完善信息化系统能够实现对仓库的可视化和精确化管理,极大减少人力成本支出,减少电力建设工程物资在物流环节中的浪费。3.3引进先进的仓储设施,提高信息化水平落后的仓储设施设备已经不能满足当前仓储管理工作的需要,因此电力建设工程企业应当引进先进仓储设施设备,建立起一个全自动化的电力物资存储仓库,比如自动分拣机、自动搬运车和自动存取货架等,通过引进这些先进设备,提高仓库的信息化水平,减少人力成本,提高库存作业的效率和质量。

4结论

做好电力建设工程物资仓储管理工作是实现电力工程施工的重要保证,因此电力企业应当提高对仓储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引进先进的仓储管理设施设备,提高信息化水平,降低人力成本支出,提高仓储管理工作的效率。

参考文献:

[1]王世欣.电力建设企业物流成本计算及其管理[J].消费导刊,2009,76(15):112.

储运工程论文范文2

[关键词] 业务流程再造 传统仓储业务流程

一、引言

仓储是物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核心功能,与运输形成物流系统的两大支柱。但作为两大支柱之一,我国仓储业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国家经济普查的数据显示[1],所有物流主体企业中,平均业务收入利润为8.77%,而仓储业仅为2.6%,远低于道路运输业的12.45%,水运企业的18.17%,管道运输的15.6%,甚至低于装卸搬运及其他运输业的6.4%。特别是外资物流企业进入中国后,依靠管理和资金优势迅速抢占中国仓储业的高端市场,使得我国传统仓储企业面临极大的生存和发展困境。如何使传统仓储业向现代仓储转型,在高端物流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成为国内理论界、仓储业高度关注的问题。

二、业务流程重组的内涵及其实施步骤

业务流程重组(BPR)的概念是由Michael Hammer和James Champy 在《企业再造》中第一次提出的,其基本内涵[2]是以流程为中心,摆脱传统组织分工理论的束缚,提倡顾客导向、组织变通、员工授权及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使企业适应快速变化的内外环境。

业务流程重组的实施步骤[3]主要有以下三步:

1.选择关键业务流程。企业的核心业务流程关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旦核心业务流程出了问题,企业的整体性能将迅速降低,因此企业流程再造应围绕核心流程进行。

2.业务流程As-is分析。对需要重组的业务流程进行全面的描述及分析,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对业务流程现状的分析是重建业务流程的基础和重点。主要的流程描述方法有IDEF图、EPC图、业务流程图、数据流等;主要的流程分析法有鱼骨分析法、头脑风暴法、流程建模及仿真等。

3.再造To-be流程。这是流程再造的实质性阶段。进行流程再造时应充分考虑设定的目标及流程再造所必须达到的输出要求。只有以流程改进为核心形成系统的企业再造方案,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再造流程时的方法有流程建模及仿真等。

三、对传统仓储业务流程进行业务流程重组的必要性

我国传统物流企业仓储的特点决定了对其业务流程进行重组的必要性。传统物流企业仓储的主要特点有:

1.运作模式单一,服务内容多为单纯的存储服务。由于我国物流企业缺乏物流技术、管理,难以提供多功能、具有附加值的如再加工、再包装、配送等增值服务,缺乏市场竞争力,很难为高端客户提供符合需求的物流解决方案。

2.服务模式原始化,自动化、信息化程度落后,效率低下,在承接高端和国外业务是无法提供相应的信息接口。我国仓储信息化水平低下,全国近3万家仓库真正实现信息化的还不到5%,大多数物流企业仍采取手工模式采集商品从入库到出库的信息和数据。这种服务模式在仓库出入库量小的时候暂能运行,当仓库吞吐量增大后,如日吞吐量达到10,000箱时,手工操作模式无法追踪和及时准确得掌握货物的物流状态。在流程操作上也多为手工操作,自动化程度较低。

3.服务人员的素质相对较低,年龄偏大。员工老龄化和文化水平相对低下对仓储企业的发展形成了更大的阻力。

因此,传统仓储服务企业要成功实现功能及业务模式的升级,势必要引入先进物流技术和信息技术。而先进物流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引入势必带来传统仓储企业业务流程再造战略的实施。

四、基于BPR的物流企业传统仓储流程优化

本文以某民营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仓储流程为研究对象,应用Microsoft Visio工具分别对流程再造前及再造后进行描述并加以分析。限于篇幅,仅对入库流程进行详细说明。

图1和图2分别为再造前后的货物入库流程: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流程再造:

1.入库通知以及货物入库后的入库信息都由传统的电话/传真方式转变为与物流企业的仓储管理信息系统直接进行电子数据交换(EDI)方式,减少人为引起的错误,提高信息传输的准确性和正确性。

2.仓储库位的安排方式。再造前,仓储库位由库管员人为安排,再造后仓储管理信息系统根据库位状态自动安排库位并打印出入库标签,有效提高仓库利用率,同时也减轻库管员的工作量。

3.货物入库前的验收环节由人工方式转变为利用RF终端。RF终端与仓储管理系统对接后,不仅提高货物验收效率,货物入库信息也及时在系统中确认。不再需要手工填写入库单,只需要签收送货单。

流程再造后,仓库的功能从原来的货物保管中心升级为仓储配送中心,具有服务高端客户的能力。库管员主要起到监督业务流程操作的作用。当然,流程再造后,企业还需要较高素质的具有专业物流仓储知识的人才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戴志云,周凌云.传统物流企业业务流程再造的研究[J].铁路采购与物流,2006(2):21-22

储运工程论文范文3

【关键词】油气储运工程 专业英语 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220-02

油气储运顾名思义是油和气的储存与运输。在石油工业内部它是联接产、运、销各环节的纽带,包括矿场油气集输及处理、油气的长距离运输、各转运枢纽的储存和装卸、终点分配油库(或配气站)的营销、炼油厂和石化厂的油气储运,在石油工业以及整个国家经济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国内原油进口比例已经超过50%,国内石油巨头已经逐步实现“走出去”的发展战略,管道建设方面中石油将积极加强海外战略发展布局,推进四大油气战略通道建设,将按期建成投运中哈原油管道、中亚天然气管道和中俄原油管道,中缅油气管道适时开工建设。

在如此大环境下,作为中国石油工业尤其是管道建设和储运工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西南石油大学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建设也力求国际化培养,在本科教学中强调专业英语和专业课程双语教学,为石油巨头输送更多具有扎实业务能力和一定英语水平的技术人才,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添砖加瓦。

1.油气储运专业教学课程设置

油气储运工程专业英语旨在巩固和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基础,了解和掌握专业方面的世界最前沿的技术知识,能逐步实现运用英语进行专业文献翻译和撰写外文文献,从而成为能在该领域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通过专业英语课程的学习,使本科生在两年普通外语的学习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和提高阅读一般难度的专业英语书籍和科技资料的能力,并能以英语为工具,获取专业所需的信息和具有在一定的专业文章写作能力,形成较为实用的专业英语能力。

西南石油大学油气储运专业课程设置中,油气储运专业英语在整个油气储运工程本科专业培养计划中被放在第六学期进行,课程设置为32个学时,每周4个学时。油气储运专业英语是承接大学公共英语学习和专业课程学习以及双选教学的桥梁,学生通过大学两年公共基础英语的学习以及CET-4和CET-6考试,已经基本掌握了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因此,在第六学期引入专业英语课程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地提高学生专业文献阅读和翻译的水准,以及培养学生熟练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专业英语课程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油气田地面工程简介、管道工程、储存设备、施工工艺、管道与设备的腐蚀和油气计量等几个方面,通过专业英语的学习可以为后续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做好铺垫。

2.油气储运专业教学现状分析

油气储运专业英语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写译能力,使他们能用英语交流信息;提高良好的语言学习方法,提高文化素养。在目前的教学工作中,发现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例如,油气储运05级四班在第一次CET-4考试中一次通过率高达81.6%,当时为我校四级过级率树立了新的里程碑,直至2009年储运05级毕业时总的CET-4通过率达到了76%,六级通过率达到了31%,但是毕竟还有24%的学生没有通过最终通过CET-4,可见学生的英语基础差距还是较为明显。

另外,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对于专业词汇的解释、英语长句的翻译甚至部分部分语法的解释,不能很好地平衡专业内容讲解和英语分析[1],最后处于一种只讲授专业内容而忽略英语教学特色或者忽视专业知识讲解而变成纯粹英语教学的尴尬境地,完全脱离了专业英语课程设置的初衷。在2011年油气储运08级的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考试结果分析发现:该课程学生的成绩优秀率是28.83%,良好率是39.26%,中等率是17.18%,及格率是8.59%和不及格率是6.13%,但是在结业考试中有两位同学的卷面成绩仅仅为2分和5分,和近30%的优秀率相比的确显得触目惊心。

3.油气储运专业英语教学思路探讨

在微观层面进行教学资源的重整和教学思路的梳理,教师和学生是共同实现精品教学的两个重要方面,一方面,理想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手段以及高超的教学水平的教师能够很好的掌控教学;另外。积极投入专业课程学习并拥有扎实公共英语和专业基础的学生也是完成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为了实现理想的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必须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入手,从而真正意义上实现一个英语模式下的专业教学[2]。此外,还应该在宏观层面努力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型,从英语教学环境、教学方式、考核方式和科技论文写作四个方面进行改革和提升,全面提高油气储运专业英语教学水平。

3.1 微观方面提高教学主客体能力

(1)大力提高专业教师的英语水准

专业教师通常都具备全面的专业知识和一定专业课程教学的经验,同时对于本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都有很深的掌握,在业务上都颇具造诣。制约专业英语教学的提升主要是对英语的熟练运用。专业英语教师必须在英语语言上具备比较高的水平,教师必须有条件在授课过程中自如地使用英语进行全程教学,即能够驾轻就熟地使用英语进行专业知识的听、说、读、写,或者说,受过严格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训练,这是从事专业英语教学最起码的条件。如果专业英语教师具有在英语国家学习或从事研究的经历,在教学中现身说法,通过介绍自己的学习经验,则可以在专业英语教学中做到融会贯通、左右逢源、事半功倍[3]。

储运工程论文范文4

【关键词】油气储运 火灾危险分析预防

中图分类号: P641.4+62 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由于石油及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烃类碳氢化合物,具有易燃、易爆、易聚集静电、易中毒等特性,而油气储运过程中是在特定的条件下进行,特别是输油管道,加热加压是管道运输的特点,故具有极大的火灾及爆炸危险性。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并带来恶劣的社会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在油气的储运中坚决杜绝火灾的发生,安全合理的进行油气的储运。

二.油气储运的火灾危险性分析。

1. 设备故障带来的危害。

设备故障与日常检修及介质特性有直接关系。油气储运设备设计的不合理、工艺缺陷、管线的腐蚀、操作压力的波动、机械振动引起的设备疲劳性损坏以及高温高压等压力容器的破损,易引起泄漏及爆炸。如采用塑料管、橡胶管输送气态物料时,会因意外撞击、热胀冷缩、振动疲劳、自然老化等因素造成大量气体外泄。密封垫圈老化、损坏,也会发生泄漏。如果是可燃气体泄漏,遇到点火源就会发生火灾、爆炸;如果是有毒气体泄漏,就可能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2. 不防爆设备及电器带来的危害。

工艺设备及电器线路如果未按规定选用防爆型或未经防爆处理,泄漏的可燃液体、气体遇机械摩擦火花或电气火花极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3. 防静电措施不到位。

油气储运过程中,防静电措施容易被忽视。油气在管道和设备内流动会因摩擦而产生静电,如果静电不能及时导除造成电荷积累,导致火花放电,就会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4. 违章动火作业。

在易燃易爆的储运设备及装置区域内进行设备检修,往往需要进行焊接与切割作业,以及使用喷灯、电钻、砂轮等可能产生火焰、火花和赤热表面的临时性作业。所以违章动火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违章指挥,动火审批不严。为了抓生产、抢进度,一些领导不顾或忽视安全规定,在不具备动火的条件下贸然审批动火。

第二,盲目动火。有的职工不熟悉动火管理规定,或存在侥幸心理,不办理动火手续,有的职工本身不具备动火资格,忽视动火管理规定,贸然动火酿成火灾。

第三,现场监护不力。作为现场监护的监护员没有完全履行自己的职责,仅仅流于形式。

第四,扑救措施不力。在不配备相应的灭火器、无人现场监护的情况下动火,导致小火未能及时扑灭,终酿成大火。

5. 执行操作规程不严格。

第一,执行操作规程不严格,操作人员误操作。误操作表现为错开(闭)阀门,或未关严阀门;该置换的容器及管道未置换或置换不彻底;未采取优先措施拆卸设备等,都易造成超压、超温、油气泄漏,最终导致火灾。

第二,职工对于工艺操作系统缺乏全面的了解,特别是国外引进设备,仅仅局限于使用说明上的介绍,没有认真细致地研究过系统的操作要求、物理化学特性、工艺流程。将国内外相类似的设备、系统一概而论,生搬硬套。

第三,随意删改安全操作规程。设备、工艺系统的安全操作规程是经验教训的积累,但是由于操作的繁琐,致使操作人员删改规程,减低了安全性。也许类似操作了几次没有发生事故,造成操作人员思想麻痹,久而久之长期违反操作规程就形成了习惯性违章。

第四,缺乏严格的岗位培训。没有对上岗职工进行针对性的岗位操作培训,没有明确操作的规范性,致使在岗职工麻痹大意。

第五,监管机制不力。对于操作岗位的习惯性违章警惕性不高,没有充分认识到习惯性违章的严重危害性,没有制定相应的管理机制,形成一种明明是习惯性违章,却听之任之不予纠正的怪圈。

三.如何预防油气储运中的火灾危险。

1. 做好设备的维护保养。

定期对设备维护保养。针对各种设备的特性严格按保养规程进行维护,工艺流程操作前做好工作危害分析,控制操作风险。

2. 做好防火设计及安全装置。

第一,设备泄漏等往往起源于设计阶段,因此抓好防火设计十分重要。首先是设备的设计、选型、选材、布置及安装均应符合国家规范和标准。根据不同工艺过程的特点,选用相应的耐压、耐高温或耐腐蚀的材质,按规定进行制造和安装。其次是新建、改建、扩建生产装置布局,单元设备布置,防火安全设施的设计和实施应遵循有关规范,做好严格的防火审核工作,充分考虑防火分隔、通风、防爆泄压、消防设施等因素。同时对设备、电气的防爆要求严格把关,从而消除先天性火灾隐患。

第二,防火安全装置在生产中广泛使用并取得良好效果的有:①阻火设备。它包括安全液封、水封井、阻火器、单向阀、阻火阀等,其作用是防止火焰窜入设备、管道或阻止火焰在其间扩展。②防爆泄压设备。包括安全阀、爆破片(防爆片)、放空管等,安装于压力容器、管道等生产设备上,具有降压防爆的作用。③火星熄灭器。安装于产生火星的设备和装置,防止火星飞出引燃可燃物,如机动车辆使用的火星熄灭器。④自动探测器。用于检测可燃气体浓度、温度、烟雾等,当超过一定值(浓度)时自动报警,并与各种联锁装置联动。

3. 做好防静电处理。

油气储运的设备均应做好防静电接地。接地点应牢固,螺纹连接部位的电阻值过大时应充分利用跨接,使整个生产过程中的设备和管线的接地电阻值符合规范要求。

4. 落实动火作业措施。

(1).拆卸。在可能的条件下,拆卸禁火区内需要动火的设备、管道及其附件,移至安全的地方去动火,动火作业完成后再装回原处。

(2). 隔离。将需要动火的设备、管道及其附件和相关的运行系统做有效地隔离,如在管道上加堵盲板或拆掉一节管子等,阻隔易燃易爆的物料和介质进入动火作业点。

(3). 清理现场。动火要清理现场,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动火前应把动火点四周的易燃易爆物品转移至安全地方,现场应打扫干净。

四.关于防火的培训。

1. 强化安全培训。

油气储运的从业人员要相对稳定,加强职工的纪律性,制定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提高职工业务素质水平和生产操作技能。

2. 全员安全培训。

经常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强化职工的消防安全意识,了解消防安全常识,增强职工的消防安全素质。

3. 岗位安全培训。

针对各种岗位职工,培训本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使之熟练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持证上岗。

4. 处置事故培训。

要针对工艺装置危险区实际情况,认真制订各种事故处置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在演练中发现问题修正预案,使预案贴近实战,提高处置事故的整体能力,一旦发生事故,能有效处置,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五.结束语

天然气具有易燃易爆的特点,在储运中要格外引起注意,通过对火灾危险因素分析,提前做好相关对策,防范于未然,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确保无火灾事故发生。

参考文献:

[1] 董守聪 王兴库Dong Shoucong Wang Xingku 油气储运中的火灾危险分析及预防 [期刊论文] 《石油库与加油站》 -2008年5期

[2] 刘喜何 油气储运中的火灾危险分析及预防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年36期

[3] 黄郑华 李建华 李海林 湛爽 液化石油气火灾爆炸事故类型分析 [期刊论文] 《油气储运》 -2003年8期

[4] 李天祺 赵振东Li Tian-qiZhao Zhen-dong 油气储运系统钢结构设备地震火灾效应研究 [期刊论文]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05年6期

[5] 周毅 赵晓刚 层次灰色评估法在油库火灾危险评估中的应用 [期刊论文] 《油气储运》 -2012年9期

储运工程论文范文5

关键词:计算机;特点;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33-0260-02

1 计算机特点介绍

1.1 计算机运算处理速度快

运算速度作为衡量计算机处理数据能力的重要指标,是计算机最为突出的特点之一。一般认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于1964年诞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这台计算机以5000次每秒的运算速度,将人们带入了计算机的时代,在后来的将近70年的发展过程中,计算机大致经历电子管时代(1946年―1958年)、晶体管时代(1958年―1964年)、集成电路时代(1964年―1970年)、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1970年至今)四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计算机数据处理速度都有了质的飞跃,电子管计算机的运算速度为每秒数千次至数万次,而且造价高昂、功耗极大;晶体管时代的计算机运算速度有了显著的提升,达到了10万次/每秒,功耗、体积以及系统的可靠性都有了较大的提升;再到后来的集成电路时代,计算机的速度达到了令人惊叹的百万次至数千万次/S的数量级,模块化、设计标准化产品逐渐出现;如今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时代计算机运算处理速度达到了几百万次到几千亿次,人们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处理复杂计算,对人们日常生产和生活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可以说没有计算机急速飞跃的处理速度,就不可能有计算机如此广泛的应用,因此,计算机运算处理速度是计算机最为重要的特点。

1.2 计算机具有较强的数据存储能力

计算机中存储数据的介质从速度的快慢来划分,通常是这样的寄存器、高速缓存、内存、外部存储设备,其中高速缓存作为解决CPU运算速度和内存速度不匹配的问题而产生的,其容量相对较小,数据存储量较少,并且寄存器、高速缓存以及内存中数据断电丢失,不适合长期存储数据,其作用主要是为了与CPU配合完成计算机任务,通常计算机强大的存储功能都指的是外存。常见的外村设备包括硬盘、光盘、可移动磁盘等,现代技术使得计算机的外部数据存储量以及存储有效期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从存储量上来讲,计算机可以提供海量的存储能力供用户的使用,其中网络云盘以及磁盘阵列的出现都是为了解决数据存储可靠性、存储量的问题;而数据存储质量也是也来越强,信息可以有效地保持几年至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这位数据的可维护性和可用性都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满足了人们对于信息处理的最基本要求,因此计算机数据存储能力,是计算机应用的基础,也是计算机重要的特点。

1.3 计算机具有高精度的数据处理能力

现代计算机除了具有高速的数据处理能力和海量的数据存储能力,还具备高精度的数据处理能力,计算机可以根据人们的计算要求,被设计为各种计算精度,计算机数据处理类型既包括常见的整数类型计算和浮点数类型计算,同时还具备了逻辑运算能力,如果说整数型和浮点型数据的计算主要运用在科学计算和工程运算(科学计算和工程运算通常对计算结果的精确度有较高的要求,目前计算机可达到的计算精度可以达到小数200万位的∏值,这基本上满足绝大多数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建设)过程中,那么逻辑运算则为计算机具备逻辑判断能力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使得计算机可以进行智能的分析判断,从而实现智能化的计算控制,这也是近年来智能设备和应用出现的技术基础。总之,计算机高精度的数据处理能力也是计算机非常关键的特点。

1.4 计算机进行自动化任务的处理

现代计算机都是基于“存储程序”原理的冯诺依曼体系设计的,首先人们将预设数据和程序存储到计算机中,计算机就可以根据任务步骤进行自动的处理,这就是存储程序的基本原理。正是因为现代计算机具有高度自动化控制和任务处理过程,计算机才得以在工艺控制、辅助设计、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广泛的作用。以最前沿的物联网技术而言,其技术核心在于将传感器技术与计算机控制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计算机对传感器设备所捕获的不同数据进行不同的处理过程来实现计算机对于“物”的智能化控制。因此,计算机自动化的任务处理能力同样是现代计算机技术重要的特点,更是计算机技术得以广泛应用的重要因素。

2 计算机技术应用的场合

在现代社会中,几乎所有的领域都可或多或少的发现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场所,按照不同的处理内容,通常将计算机的应用场所划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下文将简要的介绍计算机的不同应领域:

2.1 算领域的应用

计算领域的应用是指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进行数值计算。计算领域不仅仅包括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简单计算,同时还包括一些复杂数学模型的计算过程(以自然环境下,天气情况的计算而言,在过去,由于人们没有足够的计算存储能力,人们所构建的复杂计算模型无法得到快速的计算结果,而无法进行即时的天气预报,再比如生物研究中,人类基因图谱的绘制,需要高速计算机发挥举足轻重的计算存储作用)。常见的复杂计算包括科学研究方面的计算、自然界与人类复杂问题的计算分析、高难度的工程计算等等,这些行业需要计算机提供可靠的、持续的高速计算能力,从而为破解计算难题提供准确的计算结果。总之,计算机在计算领域的应用是计算机最基本的应用领域,更是计算机得以诞生最重要的原因。

2.2 信息的加工处理应用

信息的加工处理是根据用户需求,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再处理的过程。基本上所有的计算机应用都是在进行信息加工处理过程,无论信息表示形式是数值数据、文本数据、影音视频数据还是其他二进制形式的数据。此处的信息加工特指对信息收集、整理、再处理以达到用户特定需求的这么一个过程,常见的数据存储处理手段可分为文件系统存储、数据库存储以及更高级的DDS,其中文件系统存储主要是根据操作系统的文件系统将文件存储在磁盘上的过程,这是最初阶段人们对于文件管理的主要形式;随着数据量的增加、数据复杂关系的应用,简单的文件系统不能较好地满足人们的存储处理需求,应运而生的就是数据库存储,数据库存储主要是将数据进行格式化存储、并且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对数据进行加工变换,一方面极大地节约了用户数据的存储空间,另一方面有利于用户对于数据的操作处理过程,从而有效地提升了数据的应用效率。再次,就是DDS数据信息处理,这是数据处理更加高级和智能化的应用,人们根据数据特点,依托于数据库管理系统,再构建数据模型以及操作方法,利用软件形式智能化的分析处理数据,为用户提供更加客观、真实的数据分析处理结果。当前流行的WEB互联网、信息管理系统、企业ERP系统等信息加工处理应用都有广泛的应用

2.3 计算机的辅助技术

辅助顾名思义帮扶的意思,而人则是处于主导地位,计算机辅助技术主要是在人操作下,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相关任务的完成。常见的计算机辅助技术包括、辅助制造、辅助教学、辅助工艺规划、辅助设计应用、计算机辅助测试、辅助质量控制等等。 以常见的辅助教学为例,这种计算机辅助技术主要是依托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和多媒体处理技术,进行教学过程展开的应用,教学过程无论是教授内容的展现方式、教授过程的互动性都达到了传统教学过程无法企及的高度,对于现代意义的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再以计算机辅助设计为例,通过将产品的各个参数、形态结构以及功能要求等相关数据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如Auto CAD)的帮助下进行电子化设计,充分发挥辅助设计软件高度智能化以及计算优势,实现快速设计和高质量设计的要求,辅助设计被广泛地应用于电子工业、汽车制造、建筑、家居设计等相关行业。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实现自动化设计、生产过程,企业通常将辅助设计、制造、测试等技术相结合,进行更加智能化、高效化的控制。总之,辅助技术的应用是计算机在产品生产、设计、制造等领域重要的应用。

2.4 工业控制管理应用

工I控制管理应用,主要是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工业生产过程的控制过程,工业控制管理与各种传感设备的应用和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没有传感设备的飞速发展就没有工业控制管理现代化的应用。以常见的生物品产生产过程为例,通过各类传感设备将生物产品生产所需要的温度、湿度、PH环境以及各种有机质含量的实时监测,并根据生物产品的生产需求进行智能化控制,使得生物产品过程高度精细化,对于提高生产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般而言工业控制领域的计算机应用运行环境相对恶劣,可能出现高温、高压、PH环境影响严重等非常严峻的环境,对于计算机以及周边设备的应用可靠性和应用持续性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根据处理能力的强弱划分,当前工业控制管理计算主要分为单片机处理和以ARM为代表的的核心处理器处理处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应用,未来计算机技术在工业控制必将朝着更加稳定、智能化管理过程大踏步地发展。

2.5 智能模拟以及其他方面的应用

智能模拟又被称为人工智能(AI),是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人的智力活动进行模拟的一种应用。该领域包括机器人的设计、自然语言识别、图像处理、专家系统等方面的应用,相对而言,智能模拟技术成熟度较低,但是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产品成果主要集中在人机博弈、模式识别、知识工程等领域,计算机高度智能化地模拟了人的感知、理解、学习和对问题的求解过程,相信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模拟应用必将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应用度。

除此之外,计算机技术还在智能家居、大数据云计算等诸多领域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基本上只要是人类涉及的行业,都能够发现计算机应用的身影,限于篇幅的限制本文就不一一介绍了。

总之,计算机技术以其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无论是传统的数值计算、信息处理、辅助设计,还是当前流行的人工智能、工业控制领域都有着不俗的表现,相信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必将对人类社会的发挥在那做出更加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魏宏玲.办公自动化中的计算机技术应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2):28-29.

储运工程论文范文6

关键词:油库 增储扩容工程 危害因素 防护技术与措施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石油资源已经日益成为我国高速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原油的采收效率也越来越高,这就使得油田企业将油库增储扩容工作作为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

一、油库增储扩容工程危害因素分析

(一)火灾、爆炸危害因素

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的前提是油库泄漏,而在油库增储扩容工程中较易存在的泄漏情况包括如下几类:

1、因加热不当而导致原油突沸;

2、储罐接收油品时,因操作失误或液位仪失灵;

3、罐体腐蚀穿孔;

4、浮盘沉船;

5、油泵收发油品时,由于法兰密封、轴封不佳或泵体裂纹;

6、管线存在破裂、腐蚀或裂缝等。

在发生原油泄漏事故后,空气与油蒸气混合再遇明火源即可导致火灾或爆炸,明火源包括机械火花、高温、雷击、静电、电火花、明火等。根据实际情况,新木油库火灾爆炸危害部位主要为输油管道、油阀组间、输油泵房、供油泵房以及储罐等。

(二)设备危害因素

1、作为油库关键设备之一,储罐罐体如存在密封损坏、浮盘倾斜、焊缝开裂、腐蚀穿孔等情况,都会引发火灾、爆炸等安全事故。其中包括:因储罐附件失灵、基础下沉严重等情况,都会导致冒罐或壁板底板撕裂;储罐个别部位腐蚀严重、防腐层受到破坏;储罐基础因底板腐蚀或施工质量不佳而产生泄漏;储罐排水系统因冻堵或沉积物堵塞等因素造成船体倾翻或排水管线遭腐蚀。

2、泵房机泵在运转过程中,由于运转部位防护失效或无防护、作业人员劳动防护工作不到位,会导致机械危害;机泵与电机在运转过程中发出的噪声会对作业人员的听力造成影响;机泵密封性不佳,泄漏的油蒸气在通风不良或密闭环境内会导致作业人员窒息或中毒。

(三)职业卫生危害因素

1、低温作业。在此环境中,低温会对作业人员产生一定的影响且随着温度的降低而更为显著,包括影响呼吸系统、心血管,导致体温降低、冻伤等;

2、高温作业。在此环境中,高温会使作业人员出现中暑症状,如在高温环境下长期作业,会出现消化功能障碍、心肌受损、高血压等;

3、噪声。在油库各类设备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巨大的噪声,影响作业人员身心健康、听力等;

4、中毒。由于原油与蒸气均存在毒性,如原油与蒸气泄漏后,在通风不良或密闭环境内,会造成作业人员窒息或中毒,在作业人员入罐检修或清罐时,危害尤大。

二、油库增储扩容工程主要防护技术及措施

(一)工程概况

某油库原有汽柴油罐拥有库容29980 立方米,截至2011 年,其全年汽柴油的吞吐总量已达到142.66 万吨,而储罐的年周转系数也已达到34 次之多。该油库目前库容严重偏少,已经影响到正常的业务运作,导致油车经常排队,使提油车的提油效率受到严重影响,甚至造成油品脱销。为使油库能够适应该地区的经济发展需求,故需要对该油库实施扩容改造工程,使该油库库容得到有效扩大。为解决上述问题,该油库从2009 年开始立项进行扩容改造工程。

(二)安全防护技术及措施

1、防火防爆。在储运原油过程中均采取密闭工艺流程;新建建筑物应对人员疏散、防爆、防火进行全面考虑;油气散发的建筑必须拥有通风系统,避免可燃气体积聚;设置防火堤于罐区周边;安装检测设备于储罐上,如泡沫发生器、温度检测仪、液位检测仪、液压安全阀、阻火器、机械呼吸阀等;设置固定支墩于户外热力管线的进出户位置,考虑到现场地质实际情况,还应设置金属软管;增储扩容工程采用的是双回路供电形式;爆炸危险场所,如输油泵房、供油泵房、储罐区等的电气设备设计、维护、安装均满足我国相关规定,并在防爆区域内,以防爆等级为依据,选择防爆仪表、灯具、电动阀、电机等;设置独立消防给水管网,确保消防栓数量合理,同时配置推车式与手提式灭火器;采用柔性排水系统+机械密封与二次密封结构;对储罐、管线等进行防腐处理。

2、防触电。全部电气设备实现金属外壳可靠接地,供配电线路为电力电缆直埋;变配电系统接地接零保护完整;储罐系统组件或自动化仪表均使用金属导管且静电接地;作业人员需要进入的区域设置消静电设备。

3、职业卫生防护。作业人员必须配备去油污用品、防毒口罩、空气呼吸器等;尽量选择低噪声电机设备,同时采取有效的消音、隔音措施;夏冬季分别为作业人员做好防暑降温、隔热措施并提供相应的防寒保暖用品。

4、施工安全措施。该油库增储扩容工程所使用的安全设施、压力容器必须具备“三证”且产品合格、安全;选择经验丰富、具备资质的专业施工单位,确保施工组织设计的可靠、安全与合理,临时施工设施布置合理,确保消防通常畅通;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动用明火审批流程,防范措施齐全,按施工图施工,避免违规建设,并制定应急事故预案;工程竣工投产之前,对锅炉、压力管道、油罐等进行试运转、试压、试漏,确保合格后方可投产;验收增储扩容工程时,应同时对消防设施、技术安全与职业卫生进行验收;新建的压力容器要经过相关主管职能部门审核通过并得到合格证后方可投产,同时对压力容器、锅炉等进行建档登记。

5、运行安全措施。作业人员应严格遵循相关安全规定与安全技术流程进行操作;对值班人员开展必要的安全技术培训,确保作业人员对工程流程全面熟悉,并对设备的用途、原理、结构、性能深入掌握,能够处理普通故障;在油库内爆炸高危区域则应设置相关的安全标志指示牌;作业人员进入工作岗位后,必须将劳动防护用品穿戴齐全且能够正确使用。

结 语:综上所述,考虑到油库的特殊性以及高危险性,在其进行增储扩容时,就更应全面做好安全防护工作,结合油库所在地的实际情况,从各个方面全面、充分地考虑其防护技术与措施,从而确保油库在增储扩容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以及成品油消耗量的逐年上升来看,各油田企业对油库进行增储扩容势在必行。同时,为使油田企业在进行油库增储扩容工程时,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就必须在增储扩容工程中吸取先进企业的工程经验与教训,制定出有针对性的,适应企业自身实际情况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进一步确保油库增储扩容工程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孙锐艳,武善林,施文彪,赵德武.新木油库增储扩容工程危害因素分析及主要防护技术与措施.[C].论文集.2011(7)

[2] 姜灵娟.浅谈笔村油库扩容项目管理问题.[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

[3] 王景懿,张铁刚,李文隆,韩红琪.大型油品储罐消防系统设计.[J].工业用水与废水.2009(4)

储运工程论文范文7

关键词:中高职;粮油储藏与检测;专业课程体系;衔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5)11C-0019-04

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是两个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两者之间顺畅地实现互通互融,对职业教育发展至关重要。“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1]能不能做好“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衔接,是衡量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高职衔接工作是否成功的关键。

一、中高职粮油储藏与

检测专业课程体系衔接的现状

目前,在我国中职轻纺食品类的“粮油储运与检验”专业与高职轻纺食品类的“粮油储藏与检测”专业是中高职对接专业。根据调研,选取两所有代表意义的中高职粮食类学校,其专业核心课程如图1所示。

从专业主干课程来看,容易发现这两个层次的专业有以下几个问题。

(一)专业课程重复现象严重

由于中职和高职属于互相独立的办学系统,专业课程设置上,两个专业委员会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与交流,致使二者开设了大量相同的课程;当然,高职招生主要是高中毕业生,很少有职业学校的中职生升学继续学习也是专业课程严重重复的重要原因。

(二)专业课程目标定位不清晰

中等职业教育是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培养技能型人才,发挥基础性作用;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发挥引领作用。从上述两所职业院校的专业主干课程很容易看出二者培养目标的层次不清晰,专业课程设置没有联系性和递进性。高职教育没有建立在中职的基础上,没能实现所培养的专业人才层次目标的递进与衔接。

(三)课程内容与结构仍然属于学科体系

“长期以来,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止步不前的原因在于,课程微观内容的设计与编排远未跳出学科体系的藩篱,因而在这一传统观念束缚下编写的教材始终不能适应职业工作的需要。”[2]这两个专业课程体系完全属于“由专业学科构成的以结构逻辑为中心的学科体系”,离职业教育所要求的“由实践情景构成的以过程逻辑为中心的行动体系”很远。这正是此类专业课程体系需要改革的地方。

另外,从上述主干课程设置上,如教学方法,应该以教师为主体的理论灌输为主,不采取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方法;实习实训课的比例不符合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实习实训处于辅助与从属的地位;教学评价以书面理论考试为主,注重“陈述性知识”的考核,轻视甚至忽视“过程性知识”的考核等。

二、中高职粮油储藏与

检测专业课程体系难以衔接的原因分析

(一)传统课程观念依旧强大

“从理论到实践”,是我国目前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框架的主要支柱。“陈述性”专业理论知识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而“过程性”专业实践知识只能处于次要的、可有可无的尴尬地位。

(二)“双师型”师资力量薄弱

粮食类职业院校的教师基本上都是在学科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造就出来的,大都没有在企业参加实践工作的经历,甚至各职业院校的学科带头人亦是如此。由于他们普遍缺乏企业的实际工作经验,“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任务无法得到切实落实。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材等基本上还是沿袭学科体系,或者是“披着行动体系外衣的学科体系”。所以,培养一大批真正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提高粮食类职业院校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要。

(三)课程设置模式依然陈旧

传统的职业院校的课程体系按“三段式”的模式来组织课程内容,一般把课程分成文化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践课三类,并依这样的顺序来安排学习过程。它以学科为中心,强调专业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不符合职业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社会经济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没有凸显职业院校课程设置的特色。

三、中高职粮油储藏与

检测专业课程的衔接依据

中高职专业课程体系的衔接不仅能培养粮食行业所需的高技能人才,同时也能满足粮食专业技术人才的提升与发展。因此,在符合职业人才成长和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在同一的框架内对中高职的专业课程实施一体化的设计,使两者的衔接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是一件非常急迫、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本耐(P.Benner)和德莱福斯(S.E.Dreyfus)等研究发现:人的职业成长遵循“从初学者到专家”的逻辑发展规律,其发展过程可以分为初学者、高级初学者、有能力者、熟练者和专家五个阶段。[3]

系统论认为,事物的结构和功能是对立统一的,功能是内部结构的外部表现形式,结构则是外部功能实现的基础。因此,中高职专业课程体系的衔接是结构与功能的双重衔接。“一个健全的职业教育体系应该是从初级到高级层次的结构合理、递进衔接的完整系统,其体系内的各组成要素、各层次之间相互依存,共处于系统的整体之中,不可脱离或割裂。”[4]

因而,粮食专业中高职专业课程之间的衔接,应在遵循职业人才成长的一般规律的前提下需要统筹安排开展中高职衔接专业的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和顶岗实习,研究制订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学标准。注重中高职在培养规格、课程设置、工学比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教学资源配置上的衔接。合理确定各阶段课程内容的难度、深度、广度和能力要求,推进课程的综合化、模块化和项目化。鼓励开发中高职衔接教材和教学资源。

概括来讲,中高职粮油储藏与检测专业课程体系的衔接,首先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粮油仓储企业、粮油加工与粮油购销企业等工作岗位上从事粮油储藏与检测的操作、服务或管理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其次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中心,把掌握知识和技能、职业发展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个性心理品质等各类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特定能力、行业通用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再次,要以来源于实际工作第一线的、经过重新提炼和序化的“工作任务”为载体,在工作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建构学生的职业能力。

四、中高职粮油储藏与

检测专业课程体系的衔接

(一)人才培养方案的衔接

中职粮油储运与检验的培养目标为:面向粮食等行业,培养具有良好人文素质、职业道德、心理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在粮油仓储、购销以及加工企业的粮油保管员、粮油质量检验员等岗位,能够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完成粮油运输与出入库作业、粮情检查、粮情控制与处理、粮食检验、油脂检验等工作,在特定情况下,能够运用专门技能完成技术较为复杂的专业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中端技能型人才。

高职粮油储藏与检测的培养目标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在粮油仓储、购销以及加工企业的粮油保管员、粮油质量检验员等岗位,能够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完成粮情检查、粮情控制与处理、制订粮油储藏综合技术方案、粮油质量安全检测等工作,掌握粮油储藏与检测技术理论,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适应生产、建设、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新构建的中高职粮油储藏与检测专业核心课程衔接关系如图2所示。

(二)课程标准的衔接

从上述图中明显看出,中职粮油储运与检验技术和高职粮油储藏与检测技术的联系以及递进关系。那么,在制定具体的课程标准时,又是如何在“难度、深度、广度和能力级差”上体现的呢?

以《粮情检查》课程为例。粮情检查是指在粮油入仓后的储藏期间,借助各种仪器设备以及装备,检查粮堆的温度、湿度、水分、气体成分、储粮害虫、储粮微生物、鼠雀以及粮油储存品质和维护结构性能的状态(参数)的专业课程。

中职《粮情检查(1)》主要学习比较容易的、常用的、涉及的理论知识不太复杂的知识。重点是如何做,如何做得熟练。如人工检查粮堆温度湿度,计算机辅助检查粮堆温度湿度,快速水分测定仪检查粮食水分、电子仪器检查氧气、二氧化碳和氮气的浓度,识别常见储粮害虫(20种),检查仓房内鼠雀等。

高职《粮情检查(2)》主要学习难度比较大的、涉及面比较广的、涉及的理论知识比较复杂的知识。重点是如何做,如何做得更好,含有创新设计的成分。如用奥氏气体监测仪检测检查氧气、二氧化碳和氮气的浓度,检测仓房的气密性,检查粮堆结露情况,检查储粮害虫(另20种,含检疫对象),检查储粮微生物,检查粮油储存品质以及检查维护结构的安全性能、防潮防火等性能,检查油脂、油罐以及输油管道,并能对粮情(油情)做出综合分析和判断。

(三)教材的衔接

教材采用项目化的模式编写,以课程标准中的实践为主线,体例上主要含教学目标、任务分析、任务准备、任务实施、任务提交、知识链接以及参考资料等几个部分。其中,“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任务分析”主要含工作内容、操作流程、主要工具等;“任务准备”主要含与操作直接相关的理论知识,如仪器设备结构、原理、使用要点等;“任务实施”主要含操作步骤、注意事项;“任务提交”是指工作成果的“显性”展示,如工作过程及要点、工作成果、相关表格;“知识链接”是指与操作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保养维护等;“参考资料”主要有法规、规章(规范规程标准)、参考论文、书籍资料等。

(四)教学评价体系的衔接

按照“工作过程导向”的粮油储藏与检测技术专业课程,适宜采用理实一体化、项目化的教学模式,课程内容围绕“工作任务“来开展,可以达到“教、学、做”一体式,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

过程性评价用于考查学生学习过程中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和技能的掌握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通过完成具体的学习(工作)任务的实施过程来进行评价。含学习态度、实践经验、语言文字表达、人际交往、合作能力、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安全意识、操作规范性、节能环保意识以及综合职业素养等方面评价。终结性评价用于评价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整体的理解和掌握,通过期末理论考试、综合技能评价、答辩、设计等方式评价。

五、思考与展望

中高职专业课程体系的衔接,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工作,它处于动态的完善过程中,它同时与教学管理机制、师资水平、实习实训条件、校企合作等相互促进或相互牵制。只有做好顶层设计,持续推进,才可能真正建立起科学合理、中高职衔接的职业教育教学新模式,全面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2006.

[2]姜大源.职业教育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4]姚国成.关于推进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思考[J].职业,2013(33).

A Study on the Cohesion of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Curriculum System of Grain and Oil Storage and Detection

XU Fang-hao

(Jiangsu Lianyungang Industry and Trade Higher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School, Lianyungang 222061, Jiangsu Province)

储运工程论文范文8

为了适应新的国际形势变化,我国的油气储运方面也要跟上时展的潮流,向着国际化储运技术的方向发展,但是我国目前油气储运技术的现状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就需要我们一方面去借鉴和吸收国外的一些先进技术,另一方面要加强自身的油气储运措施,找到适合我国油气储运系统中的节能技术,保障油气储运的安全性、经济性、可靠性。

关键词:

油气;储运系统;节能

1油气储运系统节能技术的必要性

社会科技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日新月异的时代,我国油气储运系统的更新已经跟不上石油化工业的发展速度,无论是在管材开发及应用上,还是对管材断裂等缺陷的控制上,都存在着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而油气的高压运输更是我国石油业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考验,因为油气的储运,连接着石油化工业整个生产运营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起着传送纽带的作用,所以降低储运过程中的油气消耗,保证储运过程中的安全可靠性,是刻不容缓的,这就要求我们在不断的实践研究中去探寻油气储运技术的更高境界,摸清油气储运的发展规律,促进我国油气储运节能技术的更快发展。

2油气储运系统节能技术的研究与分析

(1)油气混输技术的分析前些年,我国石油与天然气的储运都是独立分开的,它是把油、气经过严格采集处理后,再进行分离,这就要经过三相分离器、天然气压缩机、原油外输泵等等设施来完成,不仅工艺复杂,而且运输起来也要分成不同的输送泵来进行独立输送,无形中造成了企业经济成本的增加,而经过革新后的油气混输技术,就是利用输送泵,把油、气、水混合在一起进行储运,它所需的设备只要一台混输泵和一条混输管道就可以进行了,这种储运工艺在我国的石油化工业中已经得到十分普遍的应用,因为这种储运技术不仅能保证各个输送管道独立完成输送任务,而且为石油化工企业降低了运输成本,增加了经济效益。

(2)输油泵变频调速技术的分析输油泵的变频调速顾名思义也就是说在油气的储运过程中对它的运输流量进行控制,这个过程是利用输油泵中离心泵的工作原理来实现的,我们控制油气储运过程中的流量大小一般都是采用安装在输油泵出口处的阀门的开关程度来进行调节的,这种方法虽然简单、易操作,但却很容易造成能源的浪费,而采用设置离心泵变频转速的方法,不仅能在油气储运过程中自由控制它的输送流量,更能达到节能的目的。

(3)控制蒸汽能耗技术的分析据统计,在整个油气储运的过程中,蒸汽的能源消耗能达到85%以上,这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油气储运过程中的温度没有得到保证,所以我们要想减少能源的消耗,首先,要从油气的存储温度下功夫,结合蒸汽消耗的状况对其温度进行合理的控制;其次,要加强对储油罐的保温工作,保证油质的温度与油罐温度的一致性。另外,对油气存储罐的清洁卫生状况也要加以检查和控制,因为油罐内的残留物在不同程度上也会影响油罐的传热效率,造成能源的浪费。

(4)常温输送技术的分析常温输送技术在我国石油化工业中的运用比较广泛,大多的石油化工业都在采用这种输送法来对油气进行储运,因为它不仅节能,而且对加热保温装置的技术要求也不是十分的严格,从不同程度上减轻了石油化工企业的一些额外的资金开支。

3加强油气储运系统节能技术的有效措施

(1)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因为各石油化工企业所处的环境不同,具体的情况也不一样,所以对储备系统的建设方法也不尽相同,因而要对油气储备的采购、销售以及运营等进行科学的研究,制定出符合实际的管理方案及储运措施。

(2)加强实时监测因为油气的储运过程都是看不见、摸不到的,所以加强实时监测是十分有必要的,它可以随时观察到输送管道的所有的状况,对储运管道发生的泄漏等现象,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补救,为企业降低消耗,节约能源,同时还能保证油气储运过程的安全可靠性。

(3)加强技术更新从我国的总体水平来看,石油的产能不小,位于世界的前列,但储运技术却没有达到世界的先进水平,在油气的存储温度上、输油泵的变频调速上以及混合储运等等技术上都还有待加强和提高,所以为了尽快使我国的油气储运节能技术与国际化水平接轨,就必须加强油气储运过程的管理,找出油气储运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改进和革新。

4结语

总而言之,石油天然气的存储运输环节是整个石油化工企业的所有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重中之重,只有把油气储运系统的节能技术落到实处,管理措施落到实处,才能保证油气储运过程的整体质量,才能在油气储运过程中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促进油气储运系统向高效、节能、安全、环保、低碳的方向发展,使我国石油业在国际化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为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增加可观的经济效益奠定基础。

作者:黄永志 单位:中国石油辽阳石化分公司

参考文献:

[1]曹岩辉.关于油气储运系统节能技术的研究[J].科技风,2012,17:79.

[2]王强.浅论油气储运系统的节能技术要点[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12:63.

储运工程论文范文9

关键词:航空集装空箱;存储设备;垂直循环;升降横移;方案比选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B494 文章编号:1009-2374(2017)05-0053-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7.05.025

1 开发过程出现的问题

由于该项目时间紧,项目组主要精力集中在产品成本的控制方面,前期采用垂直循环式方案,经过三个月时间的设计制作,5月初在协作厂组装调试,结果无法进行试运转,出现如下问题:(1)挂上空箱托盘试运转时,出现了链条抖动及停顿现象,电机产生过大电流。初步判断是因该设备传动的距离大,在链条的选型上采用了短节距滚子链,链的节距太多,伸长率偏长,造成运行时链条与导轨的接触点多,导致阻力增加造成;(2)设备运转时吊笼支架会碰到外型框架的横梁,这是方案设计时考虑到空间有限,而又要求能存储空箱的量最大,满足此类型设备的性价比,这样设备的前后跨度尺寸就比较大,造成吊笼型钢弹性大,产生了前后及上下的晃动,整个框架运行时不稳定;(3)由于采用小节距滚子链,设计时采用的托架吊笼片状挂点会使链条打折不能顺滑入导轨,经过修改,吊点采用链条销轴作挂点,但是通过销轴的受力分析和验算,并不能满足冲击载荷和链条的疲劳强度,即使其他问题能够消除,@样整改后的设备还是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通过对以上技术问题进行分析,并经过多次反复修改,仍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如对该设备在设计结构上重新更改,能解决以上这些问题,但仍可能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且投入费用会达到重型载荷的垂直循环存储设备,因此从技术、批量生产周期和费用上考虑已经意义不大,本方案失败;项目组根据前方案实践情况,总结经验教训后认为升降横移式存储技术比垂直循环方案更妥当,因此拟更改方案并组织专家论证。6月8日我召集了相关专家,对垂直循环式和升降横移式进行论证,会上专家一致认为升降横移式存储设备更适合制作安装于机坪侧航空用空箱存储设备,因为在相同存储量它的总高度大大降低且抗台风能力强,具体参数及设备结构可参阅方案比选表。

2 空箱储存设备的优化

设备样机按上述方案试制后,2010年初安装在厦门机场西大门附近的机坪边,于2010年12月8日通过国家工程机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鉴定,并获得实用新型专利证书。经过近2年的试运行发现实际使用还存在诸多问题,真正大规模投入实际应用,还需进一步优化设计和深化管理,才能满足航班生产运行的需要。在2012年5月,项目组结合地勤公司板箱仓库的搬迁改造,在规划场地上拟再做一台样机,并对原有方案设计进行了优化改造。优化的设计方案是在原有空箱存储设备的基础上,进行全面的结构改进,即整个设备运行系统采用导轨式升降运行,托盘让位采用穿越叠放置式,前端接驳口增加垂直链条驱动,后端采用动力推杆替代人工取箱,经过这样一系列的优化,能够使空箱运行速度增加一倍,箱出入更加轻松自如,运行稳定,故障率低,可提高运行人员和维修人员的安全性,同时结构更加紧凑,空箱无空位浪费,整体布局能够提高规划场地的空箱容积率。

安装于厦门机场机坪边的空箱存储器样机图片如图1所示:

3 空箱储存设备的特点

研制的设备基本达到了空箱储存的要求,节约了土地资源,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归纳总结试制的航空集装空箱存储设备具备如下特点:

3.1 采用标准化、系列化、模块化结构设计,积木式的组合安装

钢结构根据空箱重量轻的特点,采用优化设计,结构小巧、紧凑、用材合理,设备占地面积小;布置灵活,可设在地上或地下、室内或室外,可多单元并列设置、可根据用户的现场实际情况,合理组合布置;产品系列化设计,根据用户不同情况,配置不同设备,存储密度大。

3.2 性能特点

集机械运转、电气控制、声和光检测、报警于一体的智能系统;外置式设备抗震烈度可达8度,抗强台风瞬时时速达42m/s;根据要求,零部件可整体热镀锌,防锈蚀能力沿海和重酸雨地区为10年,其他地区为20年;运行速度快,存取时间短;运行平稳、定位可靠、低噪音、长寿命,符合环保要求。

3.3 电气控制特点

操作方式简便、直观,安全性能高;采用PLC控制方式,对设备系统的运行实行全过程自动检测、故障显示和系统报警;一体式操作盒,安装维护方便快捷。

3.4 安全性能特点

过欠压、断相保护、缺相保护、延时保护等措施齐全;设置松绳、断绳检测系统,非常情况切断主电源,声光报警;设置人员误入报警系统,同时采取相应的紧急措施;设有紧急按钮,非常情况下保护设备。

3.5 根据用户不同的需求可提供如下选项

计算机中央控制、触摸屏、感应式磁卡系统、组合按键、简易按钮箱、远程动态显示监控中央集中管理系统、远程网络通讯实时监控系统始终保持设备运行处于受控状态;触摸屏故障排除提示,语音提示;设置存箱数量识别系统,通过显示器直观显示库内存箱情况。

3.6 自动储存

升降横移类空箱存储设备,它的工作方式为自动储存,主要的工作原理就是通过电机驱动,使托盘进行升降横移的动作,从而达到存取功能。

3.7 升降横移式空箱存储设备的稳定性和适应性

升降横移空箱存储设备,有效利用场地空间,灵活布置,对柱梁和转弯位置进行技术处理,使布置最合理化,有效提高存储速度。在操作方面真正做到了操作简单,容易掌握。采用DC24V操作电源,安全可靠。在操作方式上,用薄膜按键式操作屏。报警时,同时显示报警内容或故障代码,给技术人员排除故障带来方便。

4 结语

本套航空集装空箱储存设备成功开发并安装于厦门机场机坪内,通过国家工程机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鉴定,获得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解决了厦门机场站坪资源紧张的问题,并且给空箱堆放的规范化管理带来便利。经探讨分析,该套样机创意新颖,具有可大可小模块化应用的特点,适用性很强,目前在国内民航领域还未有使用,可向国内用地紧张的机场推广应用,必会带来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林文杰.厦门机场登机桥设备改造技术探讨[J].企业技术开发,2014,(3).

[2] 杨华龙,东方,刘迪.基于衔接组合的集装箱多式联运服务分段采购优化[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4,(4).

[3] 张岩.港口集装箱运输管理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分析[J].科技传播,2013,(24).

[4] 俞玉莲.物联网感知层中的关键技术分析[J].科技信息,2013,(12).

[5] 杨华龙,刘迪,王霞,张燕.集装箱班轮运输两阶段舱位分配与动态定价模型[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