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专业课导论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3-27 16:38:14

专业课导论论文

专业课导论论文范文1

关键词:统计学;专业导论;讲义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9-0092-02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专家学者呼吁在低年级开设《专业导论》课程[1-3],部分高校也开始尝试开设《专业导论》课程[4-6]。然而,开设《专业导论》课程却面临着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那就是《专业导论》课程教材的缺乏。统计学《专业导论》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虽然有一些统计学导论图书,但是它们作为《专业导论》课程教材并不合适,也就是说统计学《专业导论》课程教材的缺乏是开设统计学《专业导论》课程遇到的首要问题,也是任课教师遇到的棘手问题。

本文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就统计学《专业导论》讲义编写的必要性、编写原则、编写方法和内容架构方面谈一些感悟和认识。

一、编写统计学《专业导论》讲义的必要性

讲义是对所讲授内容撰写的总体概要含义,通常可以看作是教师为自己授课需要而编写未正式出版的、可供学生使用的教材。对于缺乏合适教材的统计学《专业导论》而言,编写讲义就显得尤为必要。

1.编写讲义是培养目标、教学大纲的要求和体现。开设统计学《专业导论》旨在使低年级(尤其是大学一年级)学生初步认知统计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发展变化、应用领域、社会需求等情况,培养学生专业认同感,激发学生学好统计学专业的信心,教育学生做好学业规划。教学大纲是课程内容、体系、范围和教学要求的基本纲要,是编写教材或讲义的主要依据。编写讲义要反映教学大纲的要求,要体现培养目标的需要。要达到这样的培养目标,要体现教学大纲的要求,必须精心编写讲义。没有讲义,统计学《专业导论》的课堂教学就面临着讲什么、怎么讲的尴尬局面,谈不上实现教学大纲的要求,也保证不了能够达到预定的培养目标。

2.编写讲义是撰写教案和课堂讲授的需要。教案是教学实施方案,课堂教学需要教案。撰写教案是教学的基本环节,其依据是教学大纲、教材或者讲义、教学进度计划等。由是可见,写好教案离不开教材或者讲义。对于缺少教材的统计学《专业导论》课程,编写讲义是书写教案、课堂教学的基础和前提,缺少不得。

3.编写讲义是学生学习的参考资料和依据。如果没有讲义,那么,这就意味着学生缺少了课程学习资料,听过课以后就不能很好地“温故而知新”,这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由此可见,从学的角度来看,编写讲义也是应该和必要的。

二、统计学《专业导论》讲义的编写原则

讲义是为教学服务的,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工具。编写讲义不能信马由缰,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1.编写讲义要以教学大纲为依据,讲义内容要紧紧围绕教学目的的需要,要吻合教学大纲的内容安排。这是实现课程设置目标的基本要求。不同院校的统计学专业各有特色,其《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不尽相同,需从各自院校的实际情况出发,编写有各自院校特色的统计学《专业导论》讲义。

2.编写讲义要遵循科学性原则。讲义中的每一章节、每一段、每一句话、每一个图表公式、每一个数据,都需要字斟句酌,要客观、正确、准确,要实事求是。要注意避免出现知识性错误,不能不加考证而随心所欲地编写。

3.编写讲义要遵循创新性原则。编写讲义本身就是一种创造、一种创新,在这个创造、创新的过程中,不能因循守旧,要有所突破。一是讲义内容要结合实际,有新意,比如统计应用部分,不仅要介绍统计的宏观应用领域,而且还要结合学生身边的一些实例说明统计的应用,让学生感到统计不是高深莫测、“虚无缥缈”的学科,而是实实在在的、有用的方法论。二是讲义的语言逻辑要规范、严谨、清晰,不使用晦涩难懂的语句,可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说明问题。三是讲义章节可适当扩充以弥补课时较短、无法讲授的缺憾。

4.编写讲义还要遵循渗透统计思想和方法的原则。统计思想和方法是统计的灵魂,在编写讲义中要自觉地将统计思想和方法渗透到相关内容之中,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统计思想和方法意识,为统计学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统计学《专业导论》讲义的编写方法

编写方法是编写讲义的方法要求,是架起编写原则和编出讲义的桥梁。编写统计学《专业导论》讲义,也要讲究一些方法。

1.查阅文献法。统计学《专业导论》没有现成的教材可资借鉴,编写统计学《专业导论》讲义又不能没有参考资料,要获得编写资料,就必须查阅大量的相关文献。对查阅的文献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筛选出合适的有用素材。

2.专题编写法。讲义不同于一个教案,而是一个系统、一个整体。统计学《专业导论》讲义涵盖的内容丰富,包括统计学的起源、发展、应用、趋势和统计学专业的成立、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这些不太可能集中于一个主题进行叙述,分类、分专题编写就是自然要求。

3.分工讨论法。编写统计学《专业导论》讲义是件复杂的事情,可以看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一般需要若干人分工合作、专题研讨、修改加工。即便是一个人主笔统计学《专业导论》讲义,也需要咨询其他相关人员并进行研讨,从中吸取营养,借鉴好的意见和建议。

4.实践检验法。统计学《专业导论》讲义不是编写一次就完美无缺了,不可避免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只有通过教学实践才能检验讲义的优劣,才能发现存在的问题,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才能进一步改进讲义的编写质量。

四、统计学《专业导论》讲义的内容架构

基于上述编写原则、编写方法以及近年来的教学体会,这里给出编写统计学《专业导论》讲义的内容架构。

统计学《专业导论》讲义分七个专题,具体为:第一章,统计学的历史发展及其社会地位;第二章,统计学的主要内容、分类及其应用;第三章,统计学基础;第四章,统计思想;第五章,概率统计学家;第六章,统计学研究进展;第七章,统计学前景展望与学业规划。

这七个专题,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构成了统计学《专业导论》讲义的整体。通过这七个专题的讲授,学生普遍感到对统计学的认识由原先的片面变得全面了,由原先的模糊变得逐渐清晰了,由原先的感性变得更加理性了,增强了学生专业学习的勇气和信心,基本达到了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

统计学《专业导论》的开设是个新鲜事物,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统计学《专业导论》课程教材缺乏的问题,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编写讲义的必要性、编写原则、编写方法和内容架构,希望为编写统计学《专业导论》讲义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善林,潘轶山.专业导论课――一种全新而有效的大学新生思想教育方法[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8(4).

[2]杨晓东,崔亚新,刘贵富.试论高等学校专业导论课的开设[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7).

[3]杨玉民,孟宪梅,王海修.对开设专业导论课程的认识[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2,28(3).

[4]陈明.基于CDIO理念统计学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与探索[J].价值工程,2013,(23).

专业课导论论文范文2

关键词: 协同创新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实践教学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具有坚实理论基础,并且能适应特定行业工作需要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学术型研究生教育注重学术能力和理论的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更注重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能力、较高职业素养的高层次人才。

一、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

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迅速,为各行业培养了大批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学术型研究生教育相比,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强调实践创新、职业素养的培养,强调由单一学科向专业领域的转变。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实践中,依然存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同质化的问题,实践培养环节存在简单化、形式化现象,实践效果不佳。

1.课程设置过于学术化。长期以来,我国学术型研究生教育一直处于主导地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处于从属地位。在进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时,未能根据职业需求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开设足量的实践课程。在很多情况下,直接搬用学术型研究生的课程资源,或者对其进行简单“包装”,就拿来作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资源使用,一些基于真实情境、与国际接轨的高质量教学案例未能充分引入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内容中。授课老师沿用学术型研究生教学方法,仍以课堂教学为主,师生互动较少,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实践性不足,实践课程比例较低。

2.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实践性不强。2013年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强调要强化专业学位论文的应用导向,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应用课题或现实问题,具有明确的职业背景和行业应用价值[1]。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反映研究生培养质量与理念的代表性成果。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应基于实践课题或专业实践,但是有研究者调查发现专业学位论文没有很好地与实践内容相结合。有学者对全日制工程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做了实证调查,结果显示有46.88%的论文选题来源于校内导师课题,18.75%来源于校外导师安排,只有25%来源于现场实践[2]。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实践性不突出,工程性不强,仍有很大比例的专业学位论文重学术轻实践,没有把学术性和职业性统一起来,从而导致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实践性不强、职业价值不高。

3.校外导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参与不够。双导师制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一大特色。聘请校外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的专家与校内导师共同指导专业学位研究生,充分发挥校内外导师的各自优势,实现理实结合,资源互补。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效果并不是太理想。通过调查发现,某些高校未对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进行细致、清晰的职责划分,为避免职责冲突,导致校外导师不能积极地参与研究生实践与论文指导中[3]。某些校内导师科研能力比较强,但是实践经验不足,没有能力指导专业学位研究生完成专业实践。校内外导师职责界定不清晰,导致校外导师对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环节参与不够,直接影响研究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降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

4.专业实践流于形式,实践过程监管不细致。专业实践是确保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多样的实践形式,既可以在校内实验平台或实训现场进行实践活动,又可以到相关工程领域与学校建立长期稳定联系的实践基地,还可以到相关行业的企事业单位实习。但是不少实践基地并没有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提供实质性的专业实践平台,很多只是挂个名,某些专业学位研究生到实践基地只是从事“走过场”的实习工作,不能接触专业的核心、前沿的项目,专业实践能力未能得到很好的锻炼与提升。在专业实践过程中,存在学校对实践过程跟踪监管不力的问题。某些高校未能制定详尽的专业实践考核体系,对专业实践考核过于单一化、笼统化。

二、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主要措施

我国于2015年了《关于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和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意见》,对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提高培养质量、加强实践能力培养的举措提出了建O性的指导意见[4]。因此在协同创新视角下,产学研结合,探索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教育模式,如何体现其专业实践特色,增强实践能力培养效果是当前急需研究的问题。

1.优化课程设置,完善培养方案,加强案例教学。为不断推进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从课题立项以来,根据教育部有关精神,我校重新修订了《江苏科技大学攻读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并对各专业领域课程进行了重新设置。新方案对实践环节有更明确、详尽的要求,规范实践形式,强化实践过程监管,提高课程学习与科研实践的结合程度。优化课程结构,完善课程体系,增加前沿课程、专业案例、精品课程、学术素养课程的开设比例,重点建设以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为主要特征的专业学位核心课。

2.利用校内外资源,提供专业实践平台。专业实践是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是确保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我校注重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希望通过完成专业实践,大幅度增长研究生的实际工作经验,提前融入实际工作环境,缩短就业适应时间。专业学位研究生既可以在校内实验平台或实训现场进行实践活动,又可以到相关工程领域与学校建立长期稳定联系的实践基地,还可以到相关行业的企事业单位实习。参与案例研究与开发活动、参加导师课题研究也属于灵活多样的专业实践形式。我校一大批实验平台或实训基地条件日渐成熟,例如信息管理暨影子工厂实验室,已经建设成为在行业内和省内有影响的经济管理类课程实验教学基地。该实验室为MPAcc提供专业实践平台,促进会计专硕学习过程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为提高会计专硕实践能力提供保障。我校每年都派出大量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到各类研究生培养基地和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与联合培养,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业素养及就业创业能力。

3.建立企业研究生工作站,推进产学研结合。我校积极加强和推进研究生培养基地建设,迄今已建立140家省级企业研究生工作站,拥有江苏省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优秀基地,并建有江苏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高技术船舶协同创新中心”,形成涵盖各个学科的产学研联合培养基地体系。企业研究生工作站运行规范,每年入站研究生两三百人,近4年我校有1000多名研究生进入各类培养基地开展科学研究和产品研发;通过实施双导师制、阶段汇报制,以及实习实训报告制,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近几年来,学校通过研究生培养基地强化与科研院所和企业的科研对接,不少合作课题研究开发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产品,产学研成效良好,培养大批服务船舶行业,具有创新精神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深受企事业单位的欢迎。

4.制定专业学位论文标准及评价指标,强化应用导向。学位论文工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既能反映学生掌握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的程度,又能反映他们独立从事工程技术研究工作的能力[5]。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为了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6]。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实践过程中将具体的专业技术需求进行研究整理成学位论文选题素材,通过对专业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进行思考,对其进行提升与拓展,形成学位论文。因此,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不仅要具有实践性价值,还要具有学术型论文的学术价值,不能过于强调专业学位论文的实践意义和职业意义,而弱化学位论文的学术性要求。专业学位论文的学术性要求,迫使学生从更高层次出发,以更宽广的思路和视野去研究实践问题,成为既有宽厚理论基础、不局限于某一特定行业,又有专业技术技能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既为避免专业学位论文过于职业化,又为避免过于学术化,我校我校结合自身实际拟制定《江苏科技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管理规定》,对专业学位论文不仅做出导向性的规定,而且针对学位论文过程提出具体、明确的规范要求。要求专业学位论文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来完成,不局限于学术论文,要求聘请业领域具有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评审论文,对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开题、论文撰写、评阅及答辩等环节进行全过程质量监控。同时制定专业学位论文考核细则与评分标准,突出应用性,评选实践价值高、具有专业推广价值的优秀专业学位研究生论文。

5.完善专业学位双导师制。我校对研究生导师按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分类制定评定条件,分类评聘,出台《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导师遴选及聘任办法》,选拔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具有实践课题支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逐步形成实践能力强、专业水平高的稳定的专业导师团队,确保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加强青年教师培训,选派青年教师到企业或相关行业单位兼职、挂职,参与实施重大项目的研究与建设,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建立校外导师定期培训、考核和退出制度。建立校内外导师定期交流合作机制,共同制订培养计划,共同参与指导,有针对性地提升基地导师实践指导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B模式改革的意见[Z].教研[2013]3号,2013-11-4.

[2]孙红霞,张乐勇,王绍兰.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现状调查研究[J].石油教育,2012(3).

[3]焦磊.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切合社会所需吗?[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6(5).

[4]教育部.关于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和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意见[Z].教研[2015]1号,2015-5-7.

[5]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Z].教研[2009]1号,2009-3-29.

专业课导论论文范文3

一、会计学毕业论文教学模式现状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框架和活动程序,通常由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操作程序或环节、实现条件以及教学评价等因素构成。目前多数高校将“会计学毕业论文”作为课程体系中工作技能教育层面中的一门必修课(4学分),与会计专业其他课程相比较,该课程近年来在教学方面的改革显得不足,尤其是缺乏合理的教学模式,教学环节随意性较大,使得该门课程应具备的训练和培养学生理论思维与创新能力的作用受到质疑。

(一)教学理念不明确传统的教学理念是“以教师为中心”,近年来我国教育界提出了“以生为本”的新理念,越来越多的课程教学中开始树立起“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但会计学毕业论文的教学通常是采用课下指导的方式,并且通常安排在第八学期,学生忙于就业联系工作,教师难于与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交流讨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不能到位,谈不上“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由于无暇顾及论文,常采取临时突击应付了事的态度,使得论文写作成了一种形式,更谈不上在论文写作中“以学生为主体”,使得该课程由于教学理念不明确导致师生关系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

(二)教学环节不规范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有其特定的逻辑步骤和操作程序,即教学环节,它规定了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各步骤应当完成的任务。会计学毕业论文的教学流程与环节通常包括:选题、搜集整理资料及技术准备、制定进度计划、撰写开题报告和论文提纲、交流讨论、撰写论文初稿、思考讨论后的修改及定稿、进入论文答辩,并且在这些过程中教师的指导贯穿其中。但由于该课程的教学环节通常采取课下指导的形式,再加上课程安排缺乏科学性,师生沟通交流讨论的时间难以保证,使得某些教学环节被忽略或者越过,各环节的任务无法有质量地完成,最终影响毕业论文的质量。

(三)教学大纲缺失教学大纲是指导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纲领性文件,对课程性质、目标、内容、课程进度、文献及参考书目、学生作业及评分标准等做出规定,是实现教学模式的重要因素。然而,目前多数高校会计学毕业论文作为课程体系最后一门课程缺少教学大纲,指导教师不能及时地根据学科发展、课程改革以及社会需要调整选题,不能合理根据预定的进度安排文献查阅整理、提纲拟定、论文撰写等指导以及与学生在各环节的交流讨论,不能有效地查看学生的完成进度及对学生各环节的表现做出评价,学生不了解该课程的具体要求,不能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安排好论文写作,只是一味地在指导教师的催促下被动地完成任务。

(四)教学评价标准不尽合理教学评价是教学模式中所特有的为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评价方法和标准。目前会计学毕业论文的成绩评定主要由两部分组成,指导教师和答辩委员小组各自给出成绩,最后按比例给出最终综合成绩。尽管从选题、调研、搜集资料、论文撰写、修改到定稿、参加答辩,每一环节和过程都制定有相应的规定和标准,但在实际操作中,考虑到学生如果毕业论文成绩不合格就无法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书,不得不降低评定标准。在答辩资格取得和控制方面通常没有具体的要求和标准,使得部分学生在论文写作时缺少压力和动力。同时也缺少对指导教师的考评办法,没有从努力程度、优秀论文等方面进行评价,也使得指导教师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会计学毕业论文应设置为专门的研讨课

研讨课作为一种教学模式,起源于18世纪德国哥廷根大学,现已在西方发达国家大学文科教学中被广泛采用。近年来,我国研究型大学开始尝试研讨课教学模式,并开展了许多积极的探索,如开设新生研讨课,帮助学生完成进入社会生活和学术生活的过渡,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专业兴趣;一些专业老师也在自己的课程教学中,将研讨课教学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手段之一。由于会计学毕业论文与其他专业课程不同,没有专门的主讲教师,而是将学生分配给每一位指导教师,每一位指导教师都担任该门课程的教学任务,但都没有将其视为一门需要独立完成的课程,忽视该门课程的质量和效果,缺乏探索该门课程教学改革的主动性,使得该门课程长期处于教学改革的边缘境地。尽管针对近年来毕业论文质量下滑进行了原因和对策分析,但至今尚未真正从教学模式的改革上进行探讨。研讨课作为一种教学模式,与会计学毕业论文教学有着很大程度的融合性,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二者在教学理念上的契合研讨课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需求、能力、兴趣和学习风格,强调学生活动的目标、学生的动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教师的作用只是学习过程中的促进者和推动者,这种教学理念符合会计学毕业论文的教学要求。会计学毕业论文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完成的习作性的学术论文,应具有一定的学术性、科学性和创新性,这就要求师生之间需要经常互动研究和讨论,教师应当发挥好指导作用,做好选题、文献搜集整理、观点梳理、实地调研考察、论文写作方法等的指导,这种指导应当是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要求。而研讨课教学模式则具有固定的时间、具体确定的教学环节和要求,它不同于一般松散的学术讨论,更不同于随意性的课下辅导,这些具体而明确的规范,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作为一种课程类型稳定下来并形成制度,对教师指导学生的方式和学生形成自主研究学习的能力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能够真正地体现会计学毕业论文教学“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二)二者在教学内容上都具有拓展性的特点课程是否适合设置为专门的研讨课课程,一般应考虑以下条件:适应一年级新生的知识背景,以入门级课程为主;以专题为教学内容的主要组织载体,不强调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研讨课的教学目的之一在于帮助学生在一般原理的启发下理解具体的事物,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方式,是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运用和拓展。与其他专业课程不同,会计学毕业论文没有固定的教学内容,它需要指导教师关注实际问题,具有选择和确定恰当问题的能力,即论文的选题。会计学毕业论文的选题来源可以有不同的渠道:指导教师对会计专业或与专业关系密切的跨学科的研究热点、前沿问题有一个基本的把握,或者将自己的在研课题分解成若干问题,或者将会计实务中出现的新问题等,确定为可供学生选择的论题;也可以由学生根据课堂的专业课学习中发现的理论问题,或者是在社会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确定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论题。在选题阶段,一般指导教师不宜直接给学生指定论文题目,而是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准备,发现、归纳、整理自己的研究点,这一过程是学生对前期专业课程知识的延伸和拓展,指导教师将这些论题整理成大致的研究领域或方向写进教学大纲供学生选择,这样一方面学生在选题时有一定的空间,挖掘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结合学生的专业兴趣确定恰当的论文题目,另一方面也方便指导教师根据学科理论动态以及会计实务的新变化,随时调整论题。

(三)二者在教学流程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研讨课教学模式具有完整而规范的实施流程,主要包括确定研讨主题、查阅文献资料、主题报告宣讲及课堂讨论交流、修改报告论文等,其灵活性和适应性较强,可以结合不同课程的要求加以运用。与会计学毕业论文的教学流程相比较,二者有许多相同的环节,可以尝试将研讨课教学模式的规范流程科学地运用到会计学毕业论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使二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发挥研讨课教学模式研究问题、合作研究、提高创新能力等功能,最终提高毕业论文质量。

在将研讨课教学模式应用到会计学毕业论文教学环节时,要注意以下两点:(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会计学毕业论文实践性要求较高,要求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分析解决问题,需要灵活地安排试验、参观、调查等教学活动,或聘请实务界人士进行座谈,让学生不断开拓自己的视野,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2)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以往的会计学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大都是在课下时间完成,使得论文指导工作随意性较强,论文质量难以保证。根据研讨课教学模式的要求,可以将一部分论文指导工作安排在课堂时间来进行,如把实习调研、选题、文献查阅搜集整理方法、开题报告和拟定提纲、论文写作规范等方面通过不同的专题讲座形式来集中指导,既可以提高效率,也可以减少逐个学生指导的随意性,在论文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可以在课堂上通过主题报告宣讲、课堂讨论交流方式来进行,这样可以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广泛交流合作,不断产生新的灵感,找到解决问题的新途径,真正实现教学和研究的融合,促进教学相长。

三、会计学毕业论文应用研讨课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在将会计学毕业论文设置为一门专门的研讨课时,要注意与其他课程教学中采用研讨课教学模式的要求不同,在具体实施中要结合自身的教学规律和特征。

(一)合理安排教学时间调整现有的会计学毕业论文教学学期和时间上的安排,将其时间跨度安排在第七、八两个学期。在第七学期分配指导教师后,指导教师便可根据研讨课的教学模式合理安排教学活动。首先,指导教师将选题、文献查阅搜集整理方法、开题报告和拟定提纲、论文写作规范等方面通过不同的专题讲座的形式在课堂上集中指导,在这个过程中,指导教师既是讲授者,又是指导者和主持人,并负责解答学生的提问,或就某些问题展开讨论,帮助学生了解毕业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和应达到的要求。其次,学生确定好选题后,安排每个学生就其选题所作的资料搜集、观点梳理、文章结构等论文前期准备工作以主题宣讲的形式在课堂上展示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指导教师应作为参与者、讨论者、提问者展开交流与讨论,让学生在这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中,不断地得到新的启发,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和思考。在第八学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地安排并完成论文的写作,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修改定稿等,可以和指导老师单独沟通交流。这样不但可以解决以往论文指导和写作的仓促,也避免了与就业联系工作时间冲突,更重要的是在研讨课教学模式下,会计学毕业论文课程更加规范,从而使毕业论文质量有了根本的保证。

(二)建立完善的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大纲对规范指导课程教学、保证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根据会计学毕业论文的教学特征,在编制教学大纲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教学内容的特殊性。会计学毕业论文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应包括两部分,一是指导教师汇总的选题,学生可以在选题范围内确定论题;二是指导教师就各项指导内容安排专题讲座。(2)研讨课教学方法的说明。描述将研讨课教学模式融入到会计学毕业论文教学的流程和环节,让学生了解和熟悉这一过程,明确教师和学生彼此的权利和责任。(3)课程跨度时间较长。毕业论文的准备与写作有一个过程,不是短时间能够完成的,教学大纲中要明确规定在各个时间段内需完成的任务,具体包括:在第七学期的课堂指导中,指导教师所进行的每次专题讲座的名称和进度,根据需要安排的参观调查、专家座谈的大概内容和进度,以及每个学生的主题宣讲进度;在第八学期,学生需要完成初稿、修改、定稿、答辩。(4)课程评价的过程性。由于研讨课教学模式的引入,使毕业论文的评定结构发生相应变化,除了包括以往论文写作质量和答辩表现两部分成绩外,还加入了根据资料准备、课堂主题展示及观点陈述、课堂讨论、开题报告的完成等环节的诸多表现情况给予学生成绩评定。同时,完善的课程教学大纲不是一成不变的,每年需要根据情况的变化适当地进行调整,并保证在教学实践中得到有效执行。

(三)需要其他课程教学的合理配合会计学毕业论文教学是会计专业教学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富有创造力地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但这种能力的获得不能单靠这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来实现,而是需要本科阶段一系列的课程教学配合来共同实现。这就要求其他课程教学中也应进行多种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尝试与实践,而研讨课教学模式就是其中的一种。具体做法:一是在一些知识体系完整而系统的专业课程教学中,在传统讲授的基础上,将适合研讨的内容由教师确定合适问题,引入研讨课的教学模式;二是在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不同阶段递进式地设置若干专门的研讨课课程,如一年级的“会计学科概览”、二三年级的工作技能教育层面的某些模块课程选修课、四年级的“会计专题”等,让学生在这些不同的课程中,多次经历发现问题、研究收集、归纳整理、主题发言、交流讨论、书写报告及论文等过程,不仅能够体验到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意义,更重要的是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写作能力等逐渐得到培养和提高,从而能够在最后的毕业论文环节得到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升。需要强调的是,会计毕业论文还需要与“毕业实习”环节紧密配合,学生可以通过毕业实习熟悉企业情况,搜集论文数据,实现毕业论文与社会实践的链接,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给学生配备一名实践导师,由校外单位或学校实习基地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财会人员担任,帮助学生解决在实习和论文写作期间遇到的一些实务问题,以弥补理论指导教师在实践经验方面的不足。

[本文系2013年度中国海洋大学本科教育教学研究项目“会计学本科毕业论文引入研讨课教学模式的探讨与实践”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于卫兵:《会计专业课程教学中运用研讨课教学模式的探讨》,《中国大学教学》2012年第9期。

[2]宋光辉:《开设新生研讨课“教育与经济”的三点思考》,《中国大学教学》2011年第4期。

[3]马启民:《“Seminar”教学范式的结构、功能、特征及其对中国大学文科教学的启示》,《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第2期。

[4]唐轶:《美国研究型大学新生研讨课教学模式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2期。

(编辑熊年春)

专业课导论论文范文4

(一)现有历史文化课程内容设置不健全

乡土历史又称地方史,包括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在内的国内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几乎均设置有《中国历史与文化》等类似的历史文化课程,内容涉及宗教、建筑、艺术、音乐、文学等板块。但是,大多数教材都是从宏观层面来讲述整个中国的历史文化进程,内容过于宽泛繁杂,十分缺乏乡土历史的微观教育。而旅游管理专业中的导游服务方向与旅游规划方向,是为地方服务,并和地方文化结合十分紧密的专业方向。因此,各地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高校应结合本地域历史文化特色,有针对性的开设乡土历史文化课程,这样有助于弥补现阶段历史文化课程设置不够健全的缺憾,有助于让他们深刻的了解本地的乡土历史文化,更好地为地方旅游业的发展服务。

(二)学生乡土历史文化知识储备不充分

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所受中等教育的背景大多由普高和少量职高组成,且文理兼收。由于受我国长期以来的高考应试教育影响,理科生和职高生在高中阶段,缺乏对历史文化知识的涉猎,更不用谈及乡土历史文化知识。因此,课题申报者通过多年的一线教学和调查统计认为:对于和地方文化结合紧密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而言,有必要补充基础的历史文化知识,进而完善其知识结构。

(三)现有历史文化课程设置与行业实践脱节

设置文化类课程的作用,不仅在于从源头上提升学生内在素质,同时也要和行业实践相结合。现有历史文化课程的设置,因为乡土历史文化部分内容的缺失和教学方法的陈旧,以致和行业严重脱节。例如,乡土历史文化几乎是各省市导游资格考试的内容之一,从拓展学生就业途径来看,开设乡土历史文化课程,有助于立志做导游的学生顺利通过导游资格考试和提升其内在素质,但是,由于乡土历史文化课程设置的缺位,以致于学生都要通过上各类补习班来获得相关知识,最重要的是,由于没有针对性的开设该门课程,学生就业后往往要经历很长的二次培训过程。笔者前期已对部分在校导游服务方向的学生,及毕业后仍从事导游服务工作的学生分别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做了相关数据分析和必要性分析,结果显示这门课程对于在校生的学习和毕业生的就业都很有帮助。

(四)现有历史文化课程教学模式单一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历史文化类课程多以课堂“照本宣科式”的传统教学模式为主,较少引入专题知识讲座、景区实地教学等方法,因而多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这也使得教学内容多停留于枯燥的文字上,无法满足现代高校教学的新变化,更谈不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我们要不断更新和完善教学手段和方法;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引入实践环节,让学生能够切身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一种文化共识。如,笔者在《中国历史与文化》的课程教学中,率先改革性的增设了“大足石刻”、“三峡文化”等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收效甚好。

二、旅游管理专业中乡土历史文化课程的设置原则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1.在教材的编撰过程中,要重视基础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理论知识。教材框架的搭建或以该地区历史发展的时间线索为纲,或以地方历史文化的不同板块为纲,也可以该地区所辖范围内的更微观地域为纲。总之,要根据教学需要,清晰地梳理出该区域的地方特色。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高度重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使得理论性课程能够更好地为实践性课程提供指导[1],不仅要更多的引入案例教学,使空泛的理论知识能够“落地”,增加学生的认同感,同时,要积极引入景区实地教学、行业精英专题讲座等新的教学方法,正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只有业内人士的现身说法和学生的切身经历,才能加深其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经验性与科学性原则

国内大多数高校都没有开设乡土历史文化课程,没有成熟的教学模式可供借鉴,教材和专业的教师队伍也相对匮乏。因而,开设这门课程的难度很大,只有从事历史文化教学工作的一线老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在教学内容选择、教材的编撰、教学方法和课程的设置等方面多做尝试,根据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反馈,不断加以调整,以期实现教学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

(三)多元化原则

1.不同的专业方向要实现多元化教学,根据各个专业方向的特点,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突出各专业的特色和重点。

2.在课程性质上实现多元化,根据不同专业与地方历史文化联系的紧密程度,可以设置为专业选修和专业必修两种类型的课程。例如,旅游管理专业中的导游和策划方向可将该门课程设置为专业必修课,其他方向可设置为专业选修课。该课程需打破理论与实践断档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积极引入专题知识讲座、景区实地教学等现代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手段与方法的多元化。

(四)市场导向性原则

旅游管理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我们要以实现学生的顺利就业为首要目标,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是衡量办学质量好坏的重要指标。[2]只有根据旅游业发展的新变化和旅游行业对于人才能力的新需求,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完善课程体系的设置,才能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实用性人才,才能实现地方旅游业的快速、健康发展[2]。

三、旅游管理专业中乡土历史文化课程的设置名称及内容――以重庆为例

为更好地探讨旅游管理专业中乡土历史文化课程的设置问题,本文在下列论述中将以笔者所在的重庆地区为例。

(一)课程名称

根据重庆地区的区域历史文化特色,将课程名称暂定为《巴渝历史文化概论》或《重庆地方文化》。课程体系主要依据重庆发展的历史脉络进行设置。

(二)课程性质

重庆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大多设置有旅游策划、导游服务等专业方向。在进行课程性质的设置时,可以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与地方历史文化的联系紧密程度,分别设置为专业选修课程和专业必修课程。如,旅游策划、导游服务专业方向主要为地方旅游业服务,它们与地方历史文化联系十分密切,因而可以将乡土历史文化课程设置为专业必修课程;而其他专业方向相对于旅游策划、导游服务专业而言,则与地方历史文化联系不那么密切,故可以将乡土历史文化课程设置为专业选修课程。

(三)课程内容设计

1.理论课程内容设计

首先,可以按时间脉络厘清重庆地区的历史文化发展进程,让学生形成初步的认知,搭建一个宏观的知识网络;其次,选取重庆地区极具历史文化价值的旅游景点(景区)进行分章节详细讲解,使学生感受其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激发学生主动了解和学习的欲望。最后,在理论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入案例教学法和课堂分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程的学习中,进一步提升其主动和创新学习能力。

2.实践课程内容设计

实践课程的目的就是为了巩固理论教学的成果,加深学生对于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因而,实践课程内容设计可针对理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章节开展,选择贴近现实、易于操作,有利于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实践项目。例如,以“游客眼中的大足石刻历史文化价值”为题,以分组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先设计好调查问卷,然后深入景区进行问卷调查,最后根据调查结果完成期末课程设计。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还可以锻炼其社交能力。毕竟大学教育更多的是主张学生更多、更好地融入社会,在社会实践中丰富人生阅历和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而不是死读课本知识。

(四)教学时间安排

根据不同专业方向的课程性质,设定不同的教学时间。一是,旅游策划和导游服务方向是专业必修课,教学时间安排如下:每周3课时,按18周计算,总计54课时。其中,理论课程教学时间安排为42课时,即1-14周均为理论课程教学;实践课程教学时间安排为12课时,即15―18周均为实践课程教学,这段时间用来完成分组专题讨论、期末课程设计等实践性作业。二是,其他方向为专业选修课,教学时间安排如下:每周2课时,按18周计算,总计36课时。36课时均为理论课程教学时间,期末以课程论文或者试卷考评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

四、旅游管理专业中乡土历史文化课程的教学手段与方法

打破传统的“照本宣科式”课堂教学模式,积极引入项目教学法、专题知识讲座、景区实地教学、分组专题讨论等教学手段和方法,实现枯燥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紧密结合。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开拓学生视野,还可以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有别于以课堂归纳、分析等为主的传统教学手段,着重强调以实践应用为核心的教学思维,从项目选题、相关信息收集、方案设计、修改、实施和评估方案全由学生独立动手完成,教师只起着答疑解惑、组织和引导的作用。其显著特点是“以项目为中心、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3]。例如,关于巴渝历史的大体演变过程,以及“重庆”一词的由来可由学生首先查阅相关资料,老师再着重补充教学,该种教学模式改变了“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老师唱‘独角戏’”的传统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在实践中主动学习和创新学习的能力。

(二)专题知识讲座

在课堂教学之余,定期邀请从事相关研究或工作的专家学者、行业精英给学生举办专题知识讲座。同学们从中既能获得比较纯粹的历史文化知识,又能了解更多实用的职场信息。这样教学方式可以实现提高学生的知识素养,促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丰富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目的。

(三)景区实地教学

景区实地教学法,是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领悟和学习知识的方法。比如,在经过一定的课堂知识学习之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带到位于重庆市主城区的磁器口景区进行实地教学,结合景区实物给学生讲解距今1000余年的文化知识,实现枯燥的课堂教学向生动的现场教学的转变。

(四)分组专题讨论

老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选择有意义的知识点组织全班同学分组讨论,让他们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老师最后做出引导性点评。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而且还能加强同学之间、同学与老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实现信息的“多向流通”。

专业课导论论文范文5

在进行登记时,会告诉每个专业的考生,在规定的时间去指定的地点听论文的讲座。在讲座上,高校主管该专业论文的老师会和大家见面,并根据大家的选题方向,将考生分配到有关的教研室,然后由教研室具体指派导师。

导师确定后,考生应及时、主动地与自己的导师取得联系,并尽快安排第一次见面。而在见面前这段时间,考生应积极地准备自己的论文,尽量收集材料,形成论文的基本写作思想和提纲,这样见到导师后,才能与导师形成交流,导师也才能有的放矢的加以指导。

一般说,导师会给考生提出一些参考书或资料请考生借鉴,对考生提出的论文写作提纲也会进行一些调整和修改。然后考生应按照导师的要求完善自己的论文。在论文从提纲到成稿的过程中,一般要有多次反复。考生应该虚心接受导师的指导,认真地对自己的论文进行修改和完善。

论文最后由导师确定定稿。定稿后的论文,考生应将其打印多份,为论文答辩做准备。需要指出的是,论文的写作是有时间限制的,12月底登记的考生,应在5月上旬完成论文的定稿;而6月底登记的考生,则应在11月上旬完成。论文定稿后,由系里组织进入论文答辩的程序中。

论文答辩的程序基本由三项组成:首先考生简单地阐述论文的写作动机、内容梗概和基本的观点;然后答辩小组成员就考生论文内容进行提问;如果答辩小组认为必要,还会对涉及论文的专业范围内的其他问题加以提问。这些提问都需要考生认真加以回答,并会影响到考生的论文成绩。

考生通过论文答辩后,其本科论文即告完成。如果顺利通过,考生就应该准备本科毕业了。

如何撰写毕业论文

本科专业(含本科段、独立本科段)自考生在各专业课程考试成绩合格后,都要进行毕业论文的撰写(工科类专业一般为毕业设计、医科类一般为临床实习)及其答辩考核。毕业论文的撰写及答辩考核是取得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毕业文凭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衡量自考毕业生是否达到全日制普通高校相同层次相同专业的学力水平的重要依据之一。但是,由于许多应考者缺少系统的课堂授课和平时训练,往往对毕业论文的独立写作感到压力很大,心中无数,难以下笔。因此,对本科专业自考生这一特定群体,就毕业论文的撰写进行必要指导,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试就如何撰写毕业论文作简要论述,供参考。

毕业论文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专业应考者完成本科阶段学业的最后一个环节,它是应考者的总结性独立作业,目的在于总结学习专业的成果,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文体而言,它也是对某一专业领域的现实问题或理论问题进行科学研究探索的具有一定意义的论说文。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可以分两个步骤,即选择课题和研究课题。

 

首先是选择课题。选题是论文撰写成败的关键。因为,选题是毕业论文撰写的第一步,它实际上就是确定“写什么”的问题,亦即确定科学研究的方向。如果“写什么”不明确,“怎么写”就无从谈起。

教育部自学考试办公室有关对毕业论文选题的途径和要求是“为鼓励理论与工作实践结合,应考者可结合本单位或本人从事的工作提出论文题目,报主考学校审查同意后确立。也可由主考学校公布论文题目,由应考者选择。毕业论文的总体要求应与普通全日制高等学校相一致,做到通过论文写作和答辩考核,检验应考者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但不管考生是自己任意选择课题,还是在主考院校公布的指定课题中选择课题,都要坚持选择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切实可行的课题。选好课题是毕业论文成功的一半。

第一、要坚持选择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课题。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以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因此,毕业论文的选题,必须紧密结合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以促进科学事业发展和解决现实存在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选题要符合科学研究的正确方向,要具有新颖性,有创新、有理论价值和现实的指导意义或推动作用,一项毫无意义的研究,即使花很大的精力,表达再完善,也将没有丝毫价值。具体地说,考生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选题。首先,要从现实的弊端中选题,学习了专业知识,不能仅停留在书本上和理论上,还要下一番功夫,理论联系实际,用已掌握的专业知识,去寻找和解决工作实践中急待解决的问题。其次,要从寻找科学研究的空白处和边缘领域中选题,科学研究还有许多没有被开垦的处女地,还有许多缺陷和空白,这些都需要填补。应考者应有独特的眼光和超前的意识去思索,去发现,去研究。最后,要从寻找前人研究的不足处和错误处选题,在前人已提出来的研究课题中,许多虽已有初步的研究成果,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还有待于丰富、完整和发展,这种补充性或纠正性的研究课题,也是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的。

第二、要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切实可行的课题。毕业论文的写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不但要有考生个人的见解和主张,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由于考生个人的主观、客观条件都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在选题时,还应结合自己的特长、兴趣及所具备的客观条件来选题。具体地说,考生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综合考虑。首先,要有充足的资料来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缺少资料的情况下,是很难写出高质量的论文的。选择一个具有丰富资料来源的课题,对课题深入研究与开展很有帮助。其次,要有浓厚的研究兴趣,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可以激发自己研究的热情,调动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以专心、细心、恒心和耐心的积极心态去完成。最后,要能结合发挥自己的业务专长,每个考生无论能力水平高低,工作岗位如何,都有自己的业务专长,选择那些能结合自己工作、发挥自己业务专长的课题,对顺利完成课题的研究大有益处。

选好课题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研究课题,研究课题一般程序是:搜集资料、研究资料,明确论点和选定材料,最后是执笔撰写、修改定稿。

专业课导论论文范文6

摘 要: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程是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的核心课程。本文在分析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现状的基础上,对专业理论课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学前教育 专业理论课 问题 策略

理论指导实践,专业理论课不仅为专业技能课提供理论基础,也是指导学前儿童开展各项活动的基础。因此,专业理论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直接决定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素质的高低。

一、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的现状

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包括学前卫生学、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和幼儿活动设计与指导等,主要解决“是什么”“做什么”“怎么做”和“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四个问题。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专业技能课和教育实践课组成了学前教育的专业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和专业理念,提升学生的专业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因此,专业理论是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的核心课程。

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是开展一切学前教育专业工作的理论基础,可以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地掌握专业理论知识,能够提升学生的专业科研能力;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是学习深造的基础。

二、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内容滞后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实际发展水平

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均有指定教材,但是教材知识的更新速度相对较慢。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视,我国的学前教育事业呈现出飞速发展的趋势,出现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但是将这些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整合到教材中则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造成了教学内容相对滞后于学前教育实际的现状。

2.教学内容较为抽象,不能很好地与实践相融合

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的教师大都是教育学、心理学、学前教育学专业出身,他们往往更重视知识的系统性和理论性,却缺乏学前教育工作的实践经验,因此,出现了学前教育毕业生重理论、轻实践,甚至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的现象。特别是近几年,学前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大量涌现,更新极快,部分教师对此关注不够,跟不上专业的发展,这也导致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3.教学方法单一,不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调查显示,首先,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主要采用讲授法,教学方法单一,师生互动很少,学生一味地被动接受,感觉枯燥无味。其次,讲授法基本以“满堂灌”为主,导致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差,缺乏思考,依赖性强,进而体会不到钻研和探索的乐趣,丧失了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再次,讲授式教学的弊端是学生一味地、被动地、盲目地接受知识,对知识的理解仅停留在表面,不能真正理解知识的内涵。理解尚不能,谈何应用,谈何创新!

三、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常见问题的解决策略

1.及时优化、更新教学内容

专业理论教师要突破教材和自己所学专业的束缚,更新学前教育理念,关注学前教育动态,及时更新专业知识结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出现了许多新的学前教育内容,例如,蒙氏教育、感统训练、奥尔夫音乐等。这就要求专业理论课教师必须注重整合新的内容和技术,推陈出新,保证专业理论知识的前沿化和实用性。

2.努力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努力提升理论教师的专业能力,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所谓“双师型”教师,是指既能讲授专业理论课,又能指导学生实践的教师。“双师型”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方面的能力:(1)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2)要有与时俱进的学习能力,及时更新知识结构;(3)要有指导实践的能力,定期进入幼儿园或早教机构;(4)要有科研和创新能力。这样就能很好地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3.探索、创新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习和借鉴以学生为主体的,能够发挥学生的探究意识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理论,例如,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情境学习理论等先进的教学思想;尝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任务驱动法、问题导向法、小组研讨法等。以在专业理论课中推广“教学做合一”的方法为例,该方法分为四个阶段:(1)任务驱动;(2)学生主动;(3)教师引动;(4)多元互动。这种方式很好地弥补了传统讲授法的不足,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孙丽.关于高校理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0(8).

专业课导论论文范文7

因地制宜、合理选择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选择和课程设置均应从实际出发,作到因地制宜,绝不能盲目照搬。如文科类高校和综合性大学应选择俄语专业课程+二外的课程体系,课程上要侧重设置俄语语言知识技能课及二外语言知识技能课,除此之外还应加大语言实习与实践课程的设置力度。如是理工类高校则应选择俄语课程+二外+某一专业课程的体系,招生上应选择具有俄语基础的生员,课程上要侧重设置较高水平和深度的某一专业方向上的俄语课程,设置的顺序应先为某一专业方向上的专业课(中方教师汉语讲),然后是某一专业方向上的专业课(外籍教师俄语讲)。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鲜明的办学特色,毕业生才能更具社会适应性和竞争力。增设相关专业选修课程为了实现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俄语专业的课程设置,除重视专业基础课外,还应结合专业需求设置一定量的选修课程。如对单纯俄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学生就业后主要从事涉外工作,这就要求他们了解与俄罗斯人交往的礼仪,会谈判的艺术,懂俄罗斯的法律法规,知晓会计核算业务等知识。因此应开设《外交礼仪》《谈判艺术》《俄罗斯法律法规》《会计核算基础》等相关选修课程。对某一专业方向上的俄语专业学生来说,学生就业后主要从事某一专业工作,这就要求他们了解相应专业所必备的知识。如对俄语专业“土木工程”方向的学生来说《力学基础》《物理基础》《俄罗斯建筑历史》《俄罗斯建筑市场》等选修课程的学习是十分必要的。选修课的开设也要把握是“选”的原则,不要以修学分的形式强加给学生,但必须在“选”前给学生讲明学习选修课的重要意义。只有学生结合自身兴趣爱好作出选择,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主动学习的能力,选修课才会发挥应有的价值。

大学学习三四年最终目标是要实现就业、就好业,那么学生一入学就应首先对所学专业的方向、内容、目标等有所了解和认知,就应对自己未来所从事的职业有所规划与设计,这种清晰的专业认识与正确的学习思路来自于《专业导读》课程。而初步的职业思想和计划来自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学生进入高年级以后就应对“就业”有明确的认识,就应明了就业形势,就应掌握找工作的基本技能,如:就业简历的书写与投放;面试的方法与技巧;应聘的礼仪等。这些知识的习得与掌握来自于《就业指导》课程。通过增设《专业导读》《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这三门必修课,学生就能更好地把握就业方向,进而顺利实现就业目标。

部分专业课调整为低年级开设为了使学生能够较早接触到专业知识、有效缓解高年级学习压力,进而保证专业课学习质量,就应秉承循序渐进的学习原则将部分专业课从低年级开始设置,对单纯俄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可从大一下学期开设《新时代俄语通论》《俄罗斯国情》和《前苏联概况》,从大二上学期起可开设《俄苏文学史》。对某一专业方向上的俄语专业学生而言,例如“商务方向”俄语专业可从第二学期起开设《商务翻译》和《商务俄语公文写作》,从第三学期可开设《经济学基础》《管理学基础》和《市场营销学基础》。科学管理第二课堂、实践实习环节,发挥其应有效能“上课的时间是有限的,而第二课堂却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宽阔的舞台从而尽情学习和发挥。”这充分说明了第二课堂设置的重要性,因此广大俄语教师要充分提高认识,把第二课堂当作一门课对待,并付出时间和精力管理好第二课堂。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效能。对于实践实习环节,各高校的俄语专业应广泛联系实习单位、多设实习基地,取消学生分散实习,派专门的指导教师到实习基地认真负责地管理好学生的集中实践实习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打造学生更强的动手能力,为就业、就好业夯实基础。

专业课导论论文范文8

药学专升本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

学生基础存在着较明显差异,对药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参差不齐。针对这一特点,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应偏重补充、巩固药学专业基础知识,并增加综合性课程的比例,即以药学专业知识为主干,以化学和基础医学为基础,以外语、数学、计算机为基本手段,重点讲授药学领域的新技术、新成就和前沿性内容。全日制专升本的学制为2年,其中还有一个学期为毕业实习,真正只有3个学期的课程学习时间,科学合理地进行课程安排十分重要。根据药学专业方向的需要,可将药理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物合成、药剂学、生物药剂学与药代动力学、天然药物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天然药物化学、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等设为专业必修课;并增设生理学、临床医学概论等基础性课程;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等化学学科,在专科期间已学过,也是入学考试的考察科目,不必重复开设,可适当增加化工原理、药用高分子材料学、制剂工艺设计学等学科课时;同时,为提高学生外语水平、文献检索能力和综合技能,开设英语、文献检索、计算机、医药数理统计等应用型和综合性课程。另外,浙江中医药大学属于以中医学和中药学为基础的综合性大学,可将中医药学相关知识如中药学、中医学概论、中药炮制学、中药商品学等课程设为公选课,让学生根据兴趣选修,利于他们结合药学与中药学知识,形成自身的特色和所长。教学模式由于专升本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理论课程教学中应改变以往单纯老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模式,可借助录像、多媒体、幻灯片等多种教学技术,开展问题式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教学方式,增加老师与学生间的互动。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讲授的基础上,应结合学科的当前现状及发展动态,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重点培养学生对药学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协同合作能力。例如,药剂学课程中讲授靶向制剂章节时,课堂讨论后老师要求学生选择一种靶向制剂,围绕其辅料、制备、优点和不足等,以小组为单位撰写论文,并以PPT的形式进行课堂汇报,通过小组答辩、教师点评的形式予以评价。此种方式不仅极大地巩固了相应的知识点,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组织能力。实验课的教学则可融合药学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把药学各专业课程的独立实验相结合,设计成综合性实验。例如,阿司匹林肠溶片的制备,通过分组,分别完成药物化学部分合成阿司匹林原料药、药物制剂部分制备阿司匹林片剂;药物分析部分检测阿司匹林原料及片剂的质量、药理学部分进行药效学和毒理学研究、生物药剂学部分开展药代动力学和稳定性研究等。这种模式有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相衔接,优化他们的知识结构,提升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教师的教学内容得以丰富,学生也对每一门课程的研究方向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不仅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也为他们步入社会、更好地开展岗位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药学专升本毕业论文导师制的开展

由于目前大多数药学高等院校往往提前一年甚至一年半进行毕业论文的导师选报工作,而此时专升本学生刚刚入校,在校时间较短,不知道导师的专业方向,导师也不清楚学生各方面的情况,相互间缺乏了解,造成了专升本学生难以找到适宜的毕业论文指导老师。因此,学校在专升本学生进校后应给予学生与导师充分交流的机会,通过在网站上导师的相关信息、与导师的见面会等方式,使学生与导师间相互熟悉,在双方相互了解的基础上,首先由学生自愿选择导师,导师再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考核,合格后开展论文指导。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自选课题或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进行文献查阅、方案设计、实验开展、论文撰写等一系列工作。由于此时专升本学生也正在药学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也可结合毕业论文工作的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理论课堂上寻求解决的方法,从而形成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而导师也应结合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依据毕业论文计划表,要求学生完成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外文翻译等任务后进入实验室;同时指导学生在毕业环节合理安排好毕业课题、实习、考研等的时间,协助解决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毕业论文工作,顺利地完成学业和就业。

作者:何昱 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

专业课导论论文范文9

各 专 业 公 共 课 及 共 同 课

考试专业及课程 04月15日(星期六) 04月16日(星期天) 09:00-11:30 14:30-17:00 09:00-11:30 14:30-17:00 课码 课程名称 课码 课程名称 课码 课程名称 课码 课程名称 公共课 03708 00429 00051 00058 02199 1265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教育学(一)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市场营销学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4184 00018 03706 00065 00420 03709 02198 00009 线性代数(经管类) 计算机应用基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物理(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线性代数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2197 00041 00031 00182 0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 基础会计学 心理学 公共关系学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0012 00015 04729 00020 00043 00023 00022 英语(一) 英语(二) 大学语文 高等数学(一)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高等数学(工本) 高等数学(工专)

面 向 社 会 开 考 专 业(专科)

考试专业及课程 04月15日(星期六) 04月16日(星期天) 09:00-11:30 14:30-17:00 09:00-11:30 14:30-17:00 序号 专业代码及专业名称 课码 课程名称 课码 课程名称 课码 课程名称 课码 课程名称 1 020105 金融(专科) 00075 00073 证券投资与管理 银行信贷管理学 00072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 00055 00066 00074 企业会计学 货币银行学 中央银行概论 00060 财政学 2 020109 国际贸易(专科) 00088 00058 00091 基础英语 市场营销学 国际商法 00089 00076 国际贸易 国际金融 00090 00094 国际贸易实务(一) 外贸函电 00092 00093 中国对外贸易 国际技术贸易 3 020201 工商企业管理(专科) 00058 00147 市场营销学 人力资源管理(一) 00107 00146 现代管理学 中国税制 00055 00145 企业会计学 生产与作业管理 00144 企业管理概论 4 020203 会计(专科) 00157 00067 管理会计(一) 财务管理学 00146 中国税制 00156 00070 00155 成本会计 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 中级财务会计 00144 企业管理概论 5 020207 市场营销(专科) 00179 00058 谈判与推销技巧 市场营销学 00178 市场调查与预测 00181 00177 00182 广告学(一) 消费心理学 公共关系学 00144 04097 企业管理概论 市场营销策划(一) 6 020228 物流管理(专科) 03617 07008 05361 采购与供应链案例 采购与仓储管理 物流数学 00089 05362 07031 国际贸易 物流英语 物流管理概论 00041 05364 07037 07802 基础会计学 物流企业会计 信息技术与物流管理 采购管理与库存控制 00144 07032 05372 企业管理概论 运输与配送 国际物流导论 7 020245 酒店管理(专科) 03954 03961 03955 现代公文写作 宾馆前厅与客房操作 旅游基础英语 03963 03957 酒店管理实务 形象塑造 03959 03965 旅游政策与法规 餐饮管理规范 03958 03960 饭店服务心理学 现代酒店营销策划 8 030112 法律(基础科段) 00242 00247 05679 民法学 国际法 宪法学 00261 00223 00245 行政法学 中国法制史 刑法学 00243 00260 民事诉讼法学 刑事诉讼法学 00244 05677 经济法概论 法理学 9 030301 行政管理(专科) 00292 00163 00147 市政学 管理心理学 人力资源管理(一) 00107 00341 现代管理学 公文写作与处理 00277 00182 03350 行政管理学 公共关系学 社会研究方法 00312 00040 政治学概论 法学概论 10 040103 小学教育(专科) 00405 00409 教育原理 美育基础 00406 00407 00410 00413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 小学教育心理学 小学语文教学论 现代教育技术 00417 00408 00415 00411 高等数学基础 小学科学教育 中外文学作品导读 小学数学教学论 00418 00416 00412 00395 数论初步 汉语基础 小学班主任 科学·技术·社会 11 040106 教育管理(专科) 00443 00444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一) 教育政策学 00107 00447 现代管理学 教育行政学 06180 00446 学校管理心理学 现代教育管理技术 00448 00442 学校管理学 教育学(二) 12 050102 秘书(专科) 00058 00345 00163 00854 市场营销学 秘书学概论 管理心理学 现代汉语基础 00341 00315 00346 公文写作与处理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办公自动化原理及应用 00510 00182 秘书实务 公共关系学 00144 00040 00509 企业管理概论 法学概论 机关管理 13 050114 汉语言文学(基础科段) 00529 00024 00535 文学概论(一) 普通逻辑 现代汉语 00530 00536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 古代汉语 00531 00506 00534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 写作(一) 外国文学作品选 00533 00532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 14 050207 英语(基础科段) 00595 00596 英语阅读(一) 英语阅读(二) 00794 综合英语(一) 00597 00522 英语写作基础 英语国家概况 00795 综合英语(二) 15 080306 机电一体化工程(专科) 02183 02230 机械制图(一) 机械制造 02234 02159 02195 电子技术基础(一) 工程力学(一) 数控技术及应用 02185 02236 机械设计基础 可编程控制器原理与应用 02205 02237 02232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自动控制系统及应用 电工技术基础 16 080701 计算机及应用(专科) 02142 02318 02316 数据结构导论 计算机组成原理 计算机应用技术 04730 00342 电子技术基础(三)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 04732 02141 微型计算机及接口技术 计算机网络技术 02323 02120 操作系统概论 数据库及其应用 17 080801 房屋建筑工程(专科) 02391 02400 工程力学(二) 建筑施工(一) 02394 02387 02393 房屋建筑学 工程测量 结构力学(一) 02396 02386 混凝土及砌体结构 土木工程制图 02389 00170 02398 建筑材料 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 土力学及地基基础 18 082207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科) 02316 04754 计算机应用技术 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 00342 02384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 计算机原理 00041 02141 基础会计学 计算机网络技术 02382 00144 02120 管理信息系统 企业管理概论 数据库及其应用 19 090101 农学(专科) 02672 02665 02539 作物育种学 农业生态基础 化学基础 02666 00135 02660 普通遗传学 农业经济与管理 植物学(二) 02662 02664 植物生理学 农业气象学 02668 02674 02670 土壤肥料学 植物病虫害防治 作物栽培学(二) 20 100701 护理学(专科) 02901 00488 02997 病理学 健康教育学 护理学基础 02903 03000 03179 02996 药理学(一) 营养学 生物化学(三) 护理伦理学 02998 02113 02864 内科护理学(一) 医学心理学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 03002 02899 03001 03003 妇产科护理学(一) 生理学 外科护理学(一) 儿科护理学(一)

面 向 社 会 开 考 专 业(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