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设备管理与维修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3-27 16:38:40

设备管理与维修论文

设备管理与维修论文范文1

论文关键词:标识,TPM,RCM

 

0 引言

设备房标识系统立足点为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在现行的地铁设备房标识系统的推广中,本着服务地铁运营的宗旨RCM,加强设备的管理,改善设备维护环境,提高设备维护的效率。一方面满足设备的使用与维护基本需求,重视维护、管理人员与设备之间的情感交流,提升维护、管理人员的精神品质;另一方面注重设备技术状态的变化规律,重视设备的“六源”(污染源、清扫困难源、故障源、浪费源、缺陷源、事故危险源)管理,提升设备自身技术品质论文的格式。

1 先进的设备维护和管理理念

1.1 全员生产维修TPM

TPM又称全员生产维修RCM,它是以设备综合效益为目标,以设备时间,空间全系统为载体,全员参与为基础的设备保养、维修体制。其要求设备的计划、使用、维修等所有部门都要参加,且从企业的最高管理层到第一线的职工全体参加。其与原来的生产维修相比,主要突出一个“全”字,即全效率、全系统和全员参与。

1.2 可靠性维修RCM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CM)是一种按照以最少的资源消耗保持设备固有可靠性和安全性的原则RCM,应用逻辑决断的方法确定设备预防性维修要求的过程或方法,其基本思路是:对系统进行功能与故障分析,明确系统内各故障的后果;用规范化的逻辑决断方法,确定出各故障后果的预防性对策;通过现场故障数据统计、专家评估、定量化建模等手段在保证安全性和完好性的前提下,以维修损失最小为目标优化系统的维修策略论文的格式。

2 维修理念在设备房标识系统中的运用

2.1 设备现场管理的可视化与定置化

现场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础,一切质量、成本、设备、安全、环境的管理,最终都将落实在“现场”作业上。现场管理就是将作业整体的状况以及每个人的工作RCM,都实施管理“可视化”,让企业的管理和决策部门看得见,并“一目了然”,使作业调整,可以随时进行和确认来确保企业生产经营总目标能按期、按质、按量的顺利完成,如图1 所示。

图1 设备房标识系统中的定置化与可视化

结合TnPM/TPM设备现场管理可视化和定置化理念,本着“一切为服务运营”的宗旨RCM,在标识系统规划之初,就确定了设备维护的可视化的重要地位。

在地铁设备房标识系统的可视化和定置化管理中,应遵守5个原则:⑴ 统一:规范化和标准化;⑵简约:简明,易懂,具有约束力;⑶鲜明:色彩一致、含义定位清晰、一目了然;⑷实用:少花钱、多办事、讲实效、服务于地铁运营;⑸严肃:全员参与、醒目分明、共同遵守、有错必改、一视同仁论文的格式。

2.2 设备维护可靠性

设备房标识系统在设计之初,充分考虑设备的维护的需求,结合RCM理论RCM,制定维护管理的步骤如图2所示。

图2 基于设备维护可靠性的维护管理步骤

设备维护管理是一个不断优化的过程,如图3所示,需要根据设备维护的历史资料,不断分析、研究影响设备故障的主要因素,不断调整、优化设备维护策略,才能更好地对生产设备进行维护和管理,减少设备故障发生RCM,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提高整体生产效率。

图3 基于设备维护可靠性的关键设备标识

3 结语

设备房标识系统是本着“为运营服务”的宗旨,融合了先进的设备维护和管理理念,为创造和谐的人机交互环境,为设计者、建造者、使用者、维护者等提供信息,综合解决信息传递、识别、沟通和更新等功能的整体解决方案。它的实施和推广将有利于地铁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有利于改善设备房维护环境,提高员工的维护效率。

参考文献:

[1]瞿德智,谢忱.TPM 在设备管理中的实践[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8.

[2]李志伟.浅谈设备管理与维修[J].机械管理开发.2002.

[3]李葆文.设备管理新思维新模式[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设备管理与维修论文范文2

本论文的主要目的,是为企业设备管理部门实现一个简单的企业设备维修管理系统。基于此目的,在咨询了企业设备维修人员的基础上,从企业的实际出发,结合了现代管理理论,运用 MIS 开发的方法和工具完成了设备维修管理系统,即:设备维修 NMIS的总体设计。

论文阐述了信息管理系统的基本原理,展望了信息系统理论和技术的发展趋势,并紧紧跟踪世界网络管理信息系统的动态,采用最新信息技术,结合企业设备维修管理的业务要求和管理需要,从技术实际和科学管理两个方面入手,对企业设备维修的目标系统进行系统规划,系统分析和系统统计,从实际出发,完成了分布式网络结构的建立,编写了完整的系统应用软件。

关键词:设备维修;管理信息系统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写作的目的及意义

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其零部件,在磨擦、外力、及化学反应的作用下,总会逐渐磨损和腐蚀、断裂从而导致设备故障甚至停机。此时的设备就需要维修,但对于不同的设备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 、方法进行维修,就需要合理衡量、选择。而企业设备的正常运转与否将直接影响定单的完成情况,危及企业的经济效益。所以,加强设备保养维修,对设备的维修信息进行整理,及时掌握零部件磨损情况,就可以在设备的零部件进入剧烈磨损或损坏的阶段前,对其进行修理或更换,避免因故障停机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因此,设备维修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和工作。

设备维修管理如此重要是不言而喻的,但是由于管理手段的落后,经常出现许多漏洞和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企业设备的种类众多,而设备故障的突发性较强,导致维修的盲目和慌乱 致使维修工作不能及时完成,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2)维修中,备件供应的不及时和缺少,导致维修完成时间的不必要延长。造成企业的经济损失。

(3)企业设备状态的不明确,使工序能力判断失实,最终影响定单的按时完成,为企业造成经济损失。

(4)由于对设备的管理不细致,致使保修期内设备的损坏,被错误拆修。无故为企业浪费人力、物力、资金。

:16000多字

有中英文摘要、目录、参考文献及主界面的源代码

300元

备注:此文版权归本站所有;。

设备管理与维修论文范文3

关键词:煤矿 机电设备 维修

中图分类号:TD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2(a)-00-01

煤矿机电设备属于大型机械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不仅需要考虑其效能以及质量,也需注重对其管理和维修。目前我国行业内部采用的处理方式是在其有效使用寿命周期内,进行相应的全程管理和周期维护,以期达到修护最佳效果,也即实现煤矿机电使用的最佳性价比。在对其设备进行维修操作中,需要针对其技术特点进行相适应的调整,包括信息及时更新,维修处理技术改进以及维修管理操作完善等方面。并且融入现代化维修和管理理念,结合信息化网络技术,进行人工智能检验以及引入先进管理

模式。

1 我国煤矿机电设备维修技术与管理的现状

针对目前我国煤矿机维修方式进行分析,其发展历程是和我国自身发展程度以及建设规模有着密切联系。随着我国基础性建设持续发展以及规模扩大,煤矿机用途与日俱增。在此过程之中,有针对性形成一整套管理制度和运营模式,并在此基础之上发展相应的检验设备以及故障维修新技术。从整体实际操作角度分析,我国现阶段对煤矿机设备护理维修工作所采取的方式是以传统工作模式为主,具体操作步骤是以定期检查为主,在规定时间段内周期性护理,其操作结果是有近1/3煤矿机处于未使用状态,使其工作效率大打折扣。由于我国相关技术发展滞后以及相关方面研究晚于国际平均水平,现在我国煤矿机电设备有效维护的整体状况仍处在初级阶段,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才出现系统化煤矿生产系统可靠性研究理论。所以目前对其整体维修以及相应管理的研究仍然未达到深入的程度,既缺乏理论上的必要指导,同时也缺乏相应的实际经验积累。所以在此基础之上需要有针对性以及有建设性的进行研究和分析,针对目前现实状况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和方法,进而从客观上能够有效规避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和不良现象。

2 设备维修管理基本模式的发展

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研究,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有着其独特性以及不可替代性的重要作用。最初是隶属于机械学中的分支学科,但其深具研究价值以及现实意义。其学术研究发展有4个历史进程,分别是产生故障后维修操作、计划决策中维修方案、预防性维护维修指导以及目前正处于研究中的故障检测以及诊断技术的及时性维修(也称之为主动式维修方式)。从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科技发展呈现出有史以来最迅猛的发展势头,体现在高精尖端技术领域的研究和相匹配的开发中,故此对机械维修需求与日俱增,如果在此之中存在着相应机械故障,将会对工程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务必要及时解决。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管理模式已成为目前最受人们重视的维修管理模式之一。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是一种用于确定设备在其运行环境下维修需求的方法,是预防维修管理模式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它更多地将注意力集中在设备的故障原因、故障模式、故障影响、故障预防等方面,通过使用维修计划软件对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跟踪记录并加以分析,从而制定出维修计划,并自动提示所需要的维修事宜。这种模式改变了原来设备损坏后才进行.的被动维修,而逐步过渡到基本消除故障,进而控制维修费用和对生产的影响。这种维修方法采用计算机辅助可靠性维修技术,对提高设备的可靠性,确保设备在要求的寿命周期内安全、高效地运行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现代设备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预知某种故障的强烈需求以及传统维修技术手段的不足,推动了新型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以及故障预防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设备维修管理模式的不断改进和发展。借助于逐步成熟的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等先进理论和方法,建立起新的预知维修或视情维修的管理模式,将成为未来相当长一个时期现代化设备维修制度的发展方向和研究的热点和重点。机械设备在运行中,会出现两种形式的故障,首先是自然方式耗损,其次是机械运作故障。故此,维修和防护是保障机械能够持久性工作的有力手段,其是经常性的工作。机械维修主体是相关的维修技术工人,所以维修过程中人为因素不可避免,尽量规避人为原因造成的机械故障。

3 加强我国煤矿机电设备维修技术与管理的对策

(1)不断完善煤矿机电设备维修和护理的管理和技术更新。针对目前现有实际条件,相关企业或部门在使用煤矿机电设备作业过程中,不仅要考量其能够产生的效率以及对整体工程进展的作用,同时需要在此基础上做好相应的维护和管理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要提升维修人员素养以及工作能力,重视正确使用机械设备方法和步骤,完善对煤矿机垫设备日常性检查、维护和管理。同时依据现代科学维修管理理论,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逐渐发展成有规模、成体系,同时又具备实用性的新兴管理维修模式。(2)建立和完善煤矿机电设备维修技术与管理工作标准,积极开展煤矿机电设备可靠性、维修性的基础研究。包括各种技术管理标准、经济管理标准、维修技术标准、设备管理人员的工作标准以及维护修理的各种定额标准等,逐步形成科学的现代化维修管理制度。系统研究煤矿机电设备的可靠性、维修性,找出设备的薄弱环节,不断改善和提高煤矿机电设备的可靠性和维修性,提高设备的开机率和可用度,大力推广无维修设计。(3)利用富有高科技含量的技术或设备进行优质检测。机电设备维护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出现故障进行修理,其次是在未出现故障时进行有效护理和检修。进而在不影响工作前提下发挥出其最大效力。同时鉴于我国现实相关产业发展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有计划的维修和护理决策的制定和规划。(4)不断完善企业机电维修管理模式,引入计算机辅助管理技术。将传统维修管理模式向现代化计算机信息处理机制转变,既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企业成本运营,同时降低传统维修护理工作中人为复杂因素。进而实现高效率以及网络智能化运作模式。

参考文献

[1] 万长慈.煤矿机电技术[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9.

[2] 本书编写组.煤矿机电维修技术[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8.

设备管理与维修论文范文4

关键词:医疗设备 维修管理 设备寿命及保养

中图分类号:F5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5(b)-0104-01在现代的医疗设备的维修及保障等各个系统中,相关的维修人员应该按照相关的客观规律来进行维修工作,其中包括了组织、计划和监督等工作。而在对医疗设备进行维修时,维修人员及相关的管理人员应该做到合理分配人力、物力和财力,以及相关工作人员之间的合作团结精神,使整个维修队伍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工作。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对维修的各个环节进行准确的预测与调节,以便获得最佳的维修效果。

1 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

作为医学上不可缺少的医疗设备器材,在安装前与使用中都应该做到相应的维修管理措施,而在此文中,主要提到的两点则是它在安装前与使用中的维修管理。

1.1?医疗设备在安装前的维护管理

为了防止医疗设备在工作时多发生设备故障等问题,在进行设备订购时,相关的维修管理部门和订购部门应该同时把好各项的管理关,对需要购买的设备做好全面的考察论证,并行成可行性的报告。在进行医疗设备及器材的购买时应该着重考虑其可靠性、稳定性、工作性、以及购买后维护保障性等相关的信息,以做到未雨绸缪;在新时期,一切从新着手,在购置医疗设备的同时也要对医疗设备的保障性进行重点分析,并及时提出相关的维修方案和建议,做好保障系统工作;对医疗设备的技术资料应及时做好整理归档,保证资料的完整。同时以备日后维修查找资料提供方便。

1.2?医疗设备在使用时的维修管理

医疗设备在使用中倘若出现生产缺陷及质量不满足要求而导致工作不能正常进行,从而造成其工作性能低、质量不到位等,这时主要的维修团队一般为医院的相关维修部门或是医疗设备的生产公司;由于很多时候医疗设备所存在的一些管理和保障上的缺陷使得其维修保障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从而使维修制度等无法满足医院的使用要求,这时便需要相关的维修管理工作对其新安装的医疗设备在使用时的适用性和质量稳定等做出重点考核;及时对新到的医疗设备的维修保障资源做出相应的评估,以确保其使用度,然后再提出重要的修改建议。

2 医疗设备维修质量及设备寿命

维修质量与维护程度的好坏与高低直接关系着医疗设备的使用寿命,所以在保证购买的医疗设备的适用性及可靠性和维修性的同时,更要做好其维修维护工作,以便让医疗设备的使用寿命达到最大限度。

(1)由于医疗设备维修所需要的技术含量的提高,所以在进行维修工作时,对医疗设备的维修应该进行全面的科学管理,从根本上保证其科学的、高质量的使用寿命;全面管理是在考虑医疗设备系统的整体效益的情况下为出发点的;从整个医疗设备维修系统的角度来考虑,需要将维修中的各种因素实行全面性的管理,并使其维修度得到最大程度的优化,使设备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及利用,从而使整个维修保障系统有效的运行下去。

(2)在进行医疗设备维修时应该以科学的维修技术为基础,从根本上来分析其需要维修的地方,以及其弊端,积极采用先进科学且有效的维修方法和手段进行维修维护,从而使医疗设备维修维护的质量达到最大化,从而让医疗设备的使用寿命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

(3)从医疗设备的使用寿命的角度来考虑,要做好维修管理工作首先要做到及时预防,只有预防的工作做到位,才能从根源上寻到需要维修的各个方面,这样不仅会节约更多的时间、精力及财力,还会在根本上保证设备的使用寿命;按照现今的器械维修论,科学的拟定出医疗设备的预防及维修的一纸方案,从最低资源耗费的角度出发来有效的保证医疗设备的使用寿命。

(4)在进行医疗设备的维修及管理时应该做到及时找出问题重点,并且知道重点保障的对象,以及其重要的作用和价值,然后进行全方位的质量维修维护工作,以达到设备寿命最大化。

(5)在进行医疗设备维修的同时也要保证维修的质量,因为维修质量的高低与好坏直接关系着医疗设备的使用寿命。而不合格的维修方式不仅不能满足维修质量所需要的要求,还无法保证医疗设备的正常工作,这样一来就更谈不上医疗设备的寿命保证了。所以说,质量过关的维修管理方式对于医疗设备的使用寿命至关重要。

(6)医疗设备在工作及进行维修时,对其进行有效的质量监控有着重要且不可取代的作用与地位,因为有效的质量监控能够从根源上有效的对医疗设备的质量及工作状况进行全方位的掌握,并能够及时为医疗设备的使用和保障等方案提供合理的依据;作为与医疗设备维修维护同时进行的一项工作,质量监控不仅能够将维修中所需要的种种相关信息及时记录并反馈出来,还能与其维修维护工作相结合,从而使医疗设备的使用寿命得到有效的延长。

3 医疗设备的保养工作

(1)医疗设备的保养工作首先要做到设备的系统化和制度化,特别是像放射、检验、超声、供应消毒等医疗设备,更是需要科学的、合理的、适用的保养方案进行维修及保养工作,从而达到设备使用寿命延长的效果。

(2)在医疗人员及相关使用者在对医疗设备进行相关操作时必须进行岗前培训,必须是由厂家指定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只有在熟悉了该设备的操作流程和熟读说明书后,才能上机进行操作,杜绝盲目使用设备,最好设备有专人使用和保管。同理,也只有在熟悉了该设备的操作步骤后,才能更好地对该设备进行维修及保养工作,从而延长该设备的使用寿命。

(3)在使用医疗设备的时候也要做到定期检查与定期保养工作,及时检查该设备的相关零部件的耗损程度,以及该设备的使用性能是否达标,如果无法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则需要对该设备进行有质量的维修或是返厂处理,从而做到防微杜渐,避免该医疗设备寿命缩短的现象发生。

(4)保持与相关厂方的联系,在医疗设备出现维修小组无法解决的事情时以便方便联系该厂址,从而在医疗设备出现问题的第一时间对该设备进行有效且高质量的维修,从而达到该设备使用寿命延长的目的。

4 结语

总之,医疗设备维修维护的好坏及质量的高低与医疗设备的使用寿命有着直接的关联,所以在保证购买的医疗设备性能优越的同时,也要在购前与使用中保证其质量的优越性,以最小的风险达到最大的利益,从根本上去进行维修维护的质量性工作,在进行设备运行的同时做好设备的维修及质量监督工作,从而使设备的寿命延长到最大限度。

参考文献

[1] 阳建华,何燕,龙田.论创新解决医疗设备维修问题[J].科技创新导报,2010(35):63.

设备管理与维修论文范文5

    论文摘要:目前,由于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在许多企业的生产的过程中机器设备逐渐取代了人的作用,因而,企业生产开始受到了设备的影响,企业设备管理的工作开展得是好是坏,企业设备管理的思路是否明朗清晰,企业设备管理的效果是否满意理想,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企业设备管理的策划与定位决定的。本文主要论述新时期的企业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迎合新时期发展趋势的应对措施。 

 

 一、前言 

设备作为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要素,是企业在进行生产活动时的一个物质硬件基础,也是影响企业生产效能的一个重要因素。设备是企业生产赖以生存与发展壮大的根本,一个企业要想在同行业中脱颖而出,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崭露头角,那么就必须要有一个形成产业链大小的规模,而且还要对这个“规模”进行细节管理,同时必须对企业内部的各种规章制度与设备管理进行建设,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当前企业设备管理存在的具体问题 

(一)企业忽视了对设备资源配置的管理 

许多企业在设备资源配置的方面忽视了对其的管理,根据有关的统计资料分析得出,将近有七成以上的企业设备管理问题与设备的维修费用是取决于企业设备的配置管理。也就是说,企业设备在完成安装之后,未来问题与费用的维持有七成以上已经是确定了的。而不是想象中那样,可以通过后期不断地对现有设备故障加强控制与预防,便可以解决问题的。所以,企业应该加大对设备资源配置当面的管理,做好预防工作,防止问题发生后措手不及。 

(二)企业设备管理的体制存在缺陷 

大多数企业并没有一套有效的管理制度,而且在责任分配方面也不明确。设备的管理部门与设备的使用部门之间形成了一种“双方都管或双方都不管”的局面。负责设备操作的工作人员只是对操作负责,而对设备操作规程的执行及其保养等均置之不理。因此,导致设备的操作不当以及保养无方,增加了不一些必要的维修。尽管维修人员了解设备遭到损坏的原因,但其无法或无心干涉操作人员的工作。因而,便形成了“管理者不管,使用者管用,修理者管修”这样的一种畸形管理模式。 

(三)企业设备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改进 

企业中负责设备管理的人员众多,其中包括有受过专业的设备管理培训的高等院校毕业生,有近似于设备管理专业的非设备管理专业的人员,亦有从企业生产实践中出来的对企业设备熟悉的人员。因为这些从事企业设备管理的人员的素质文化、专业方向有所不同,他们在管理设备时候的理念和方法以及处理方式也大不相同。企业设备管理人员的素质,对企业设备的寿命、性能和状态皆有着直接的影响。因而,企业设备管理人员的素质还有待改进。 

(四)企业设备维修手段还十分落后 

当前,大部分企业在设备管理上还比较粗放,而且设备的维修工作并未形成一个固定的标准,在设备的管理上过度重视使用而轻视了管理。某些企业过分偏重其任务的完成,使得拼设备严重的现象频频发生,导致设备的运转大大地超出了其所能承受的负荷,以至于很多小故障没有得到及时的检查和维修成为了大故障,甚至到了完全不能运作地步。这样子不仅增加了检修人员的工作量与工作难度,而且还增加了维修成本。很多企业的维修手段与维修条件还比较落后,缺乏一些必须的维修检测仪器,仅凭人的直觉与经验来维修,根本无法保证检修的质量。 

三、对设备进行管理的措施 

(一)更新企业设备管理的观念 

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过去传统的设备管理方法只是重视技术的管理,并没有重视其经济管理。企业应该搞好将经济管理与技术管理进行统一的管理,从而使企业设备管理的静态管理转变成为动态管理,达到提高设备投资效益与利用率的目的。现代企业设备要实现真正的设备管理就要更新设备管理的观念,关键是重视并加强企业设备的管理工作,实行全体总动员对设备进行管理的观念,以获得设备的综合效能最优的目标。 

(二)强化对企业设备维护的管理 

现代企业的设备大都具有较高的精密度与技术含量,对维修和检测的要求非常高。企业必须得舍得投入,要购买先进的保养机具与维修检测的仪器。加强企业设备的日常维护以及检查的工作力度,定期做好设备平时的保养维修工作,避免设备故障的频繁发生,延长企业设备的使用寿命。实施预防维修的方法,充分利用先进的检测仪器对常用设备进行测定和记录,时时掌握设备的最新状况,抓住维修的最好时机,减小维修的盲目性,渐渐地转向科学的维修。 

(三)学习并掌握先进的设备管理模式 

一些西方的发达国家,国际化的设备管理模式已日趋成熟了,但是作为比较落后的我们则要学习渐进的设备管理模式,通过引进于吸纳的方法来快速提升我们的管理模式,从而实现和世界的接轨。这样子做,不但可以节省大批人力、物力与财力,而且还可以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使我国的企业向世界化迈进。 

(四)加强企业设备管理的队伍建设 

由于现代企业设备的自动化程度与技术性能愈来愈高,所以对设备的管理、操作、维修人员的业务素质与技能的要求也愈来愈高。因而,要全面提高企业设备管理队伍的建设,就要加强专业企业设备管理人员的素质建设和培训力度,有针对性有目的地对相关人员开展培训工作,还要将各项培训工作放到设备管理的工作日程中。 

四、总结 

企业的设备管理作为一个永恒的讨论话题,当前我国的市场经济正在逐步完善,企业生存的竞争力在加剧,人才、资源与技术成为了企业之间竞争的决定性因素。为更好地适应当前形势的发展,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应该在传统观念上有所创新,建立一套科学先进有效的管理机制,全面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与管理水平,完全发挥企业设备的效能,为企业的生产与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董维恕.浅谈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的合理选择[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8,(11). 

设备管理与维修论文范文6

论文摘要:本文阐释了现代企业设备管理理念的概念及内涵,以及tpm的基本释义、具体含义和有效应用。分别从设备前期管理、设备运行与维护阶段管理、设备维修管理三个方面分析现代企业设备管理理念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从全面生产维护和全员生产维护的不同角度来分析tpm在企业设备管理中实际应用。进而结合钢管企业的自身实际,具体地解释如何使用现代企业设备管理理念以及tpm概念对企业设备进行高质量,低成本,短工时的维护。 

 

现代企业管理理念随着第三次技术革命(信息技术革命)而突飞猛进。自从“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殚精竭虑地研究出科学管理原理和方法,并开创了企业分工细化和流水线作业,到如今适应各行业的各种行之有效的企业管理理念与高效生产方式,现代企业管理科学已经同自然科学一样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一、现代企业设备管理 

(一)设备管理理念 

设备管理包括建设、投产、稳定生产、正常生产和更新五个周期。一般运用生命周期评价法,坚持pdca循环模式和过程控制方法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现代设备管理可以概括为五个结合:设计制造与使用相结合;维护与计划检修相结合;修理改造与更新相结合;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 

(二)设备前期管理 

包括设计规划阶段。在进行可行性研究之后,进行周期寿命费用估算, 然后要考虑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还包括安装试运阶段。在安装试运期间做好图纸设计和安装管理工作,过程一定要严格控制质量,并且在安装后严格按照调试章程执行试验,作好记录。 

(三)设备维护阶段 

设备维护是设备保养与维修的结合。设备维护包括事后维护、预防维护、生产维护、tpm、预知维护。而现代设备管理更注重的是生产维护、tpm、和预知维护,这是在确保能提高设备生产性的基础上,最具经济性且非常好的维护方式。 

所谓生产维护,就是将设备整个运用过程中本身的lcc(lcc:life cycle cost)或维持设备运转花费的一切费用与设备的劣化损失以及原因结合起来,然后决定如何去维护的一种方式。 

tpm是现在企业设备管理的核心内容,指生产预防不光是办公室人的责任,而是包括所有staff为中心的经营层、管理层及作业员的全公司的total式的一种全员预防。 

预知维护是对设备的劣化状况或者性能状况进行诊断,然后在诊断状况的基础上开展保养及维护活动的这样一种概念。因此,要尽量正确并且高精度地把握好设备的劣化状况,这是前提。 

(四)设备维修管理 

所谓设备维修管理,是指依据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通过一系列的技术、经济和组织措施,对设备寿命周期内的所有设备物质运动形态和价值运动形态进行的综合管理工作。随着计算机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和发展,设备维修领域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基于状态维修和智能维修等新方法。 

二、tpm(全面生产维护) 

(一)tpm的基本理念 

tpm最早是在40年前由一位美国制造人员提出的,但最早将tpm理念引入维修领域的是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由日本的一位汽车电子元件制造商实现的。 

tpm的基本理念可以概括为“三全”。即“以追求整个生产系统综合效率最大化为目标(全效率)”;“事后维修,预防维修,改善维修和维修预防综合构成生产维修为总运行体制,构建能防患所有损耗于未然的机制。”(全系统);“由生产、开发、设计、销售以及管理等所有部门,从最高经营管理者到第一线作业人员全部参与,通过重复的小组活动,最终达到零损耗的目的。”(全员) 

tpm的基础是全员参与,只有自上而下,所有企业员工均重视并参与其中,才能称为tpm。这就要求企业将tpm理念细致贯彻,使其深入到每个员工心里。目前国内企业,普遍存在普通员工对设备维护保养意识不强的现象,甚至有些企业的管理层对这方面也不重视,这对tpm管理的运行是很大的阻碍。根据企业的不同,各企业须制定出适合自己企业的tpm管理方针政策,从领导层开始,强化设备生产维护管理的重要性,然后通过各种手段,使tpm理念与方针自上而下的彻底贯彻实施。 

(二)简洁高效的tpm推进体系 

促使员工广泛参与,并在较短周期内取得明显的效果,需要一个简洁高效的tpm推进体系。tpm通过全员的横向参与方式(即设备维修保养不只是维修部门自己的事)来推动全系统生产维修和自主维修体系的贯彻。在推进方式上,以5s活动(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为基础,以八大支柱(个别改善、自主维修、专业维修、初期管理、质量改善、安全与卫生环境改善、事务改善、教育培训)为依托,通过重复的小组活动,对设备六大损失及生产现场一切不良实施持续的改善,努力实现5z(零事故、零故障、零缺陷、零差错、零库存)的目标,从而达到“全效率”(最佳的设备综合效率和企业综合效益),最终成为员工满意,社会满意,顾客满意的3s企业。以上就是简洁高效的tpm推进体系。tpm成功模式是基于一个优良的企业文化和良好的团队精神,所以建立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是tpm成功推进的前提。 

三、tpm在企业成功的运用 

有人做过统计,在运用tpm体系成功的企业,能使设备利用率、生产效率明显提高; 维修成本、备品库存大幅度减少; 设备故障及对环境污染基本达到0的程度; 废品减少,产品质量提高,客户投诉减少; 员工合理化提案成倍增加。企业综合维护成本下降20%~50%,改良保全件数上升400%~800%,设备故障率下降40%~80%,生产周期缩短40%~60%。 

以某钢管企业为例。该钢管企业从2004年开始推进tpm体系。具体实施为: 

提高员工素养,培养团队意识,打造精湛的维修队伍,制定明确的检修规范,严明奖惩,明确责任,通过各种手段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让员工心中产生主动对设备维护保养的意识。 

运用tpm理念,创新思维。取某个车间为试点,制定全新的设备点检制度,润滑、检修与维护方法。采用预知维护和生产维护,电脑参与控制作业的新理念,大大提高了设备使用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根据制定的规范进行较频繁的检查,奖优罚末,逐步使维护保养工作在员工心中形成习惯。 

领会tpm周期寿命精髓,持续改进,发挥设备在节能降耗上的作用。通过技术改造等延长重点设备与易损件寿命,减少检修费用;通过各种渠道提高效率,降低各种消耗品的使用率;通过全员深入贯彻tpm理念,在提高钢管产量的同时,降低了故障率与事故率,稳定了设备管理系统。 

结论 

现代企业设备管理理念以及它的核心理念tpm体系虽然还在不断地发展完善,但是作为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改善企业经营管理,强化企业竞争力的工具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信息高速发达的今天,企业设备管理理念也与时俱进,设备管理开始迈入了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体系化的时代。现代企业设备管理理念在关乎企业未来发展上是尤为重要的。 

 

参考文献 

[1]肖卓君.卓越班组tpm[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设备管理与维修论文范文7

论文关键词:南京地铁维修文化和设备管理点评

 

(TnPM管理体系创始人;中国设备管理协会全面生产维护委员会主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设备与维修工程分会TnPM推进中心主任;广州大学教授;广州大学工业工程与设备工程研究所所长;广州市政府咨询顾问专家组成员;欧洲维修联合会专家组成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南京地铁是我所见到的最有文化内涵的企业。这首先表现在维修文化上。他们提出的理念——修有道,行无疆。简洁、概括,寓意深刻。什么是“修有道”,道可道,非常道。所谓道,“大”可代表理念、愿景,“小”可浓缩为策略和规范。“行无疆”,“大”可意味着前途无量,前景无限,也预示着设备管理之途“路漫漫其修远兮”;“小”可意味着规范、执行力的改善空间无限,现场改善无止境。区区六个字,让人寻味不止,深省不已。

南京地铁的设备管理有两个很好的抓手交通论文,一个是RCM,另外一个是TPM。这两个抓手是抓到点子上了。

了解国际设备管理发展脉络的人都清楚,RCM是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模式,它是以设备可靠性和故障后果分析为基础,以费用有效为前提,充分运用逻辑决断分析模型来设计维修模式,按照既定的维修大纲执行。众所周知,地铁运营可靠性和安全是重中之重。将可靠性和故障后果分析作为工作的起点和基础,就可以为列车的安全运行奠定科学的管理基础。尽管RCM管理体系存在二值逻辑的歧义性缺陷,故障后果分析也更多依赖于评价专家的技术水平,他们的确是扎扎实实的朝着科学决策的方向迈出坚实的一大步。

TPM诞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日本,随着日本工业从3C(Car, Cooler, Color TV)向4C(Car, Cooler, Color TV, Camera)时代的过渡而诞生,如今已经风靡全球。TPM的灵魂是以现场管理5S为起点,以自主维护为灵魂,以全员参与的改善活动为基础。南京地铁正是看中了TPM这三个闪光点而执着推进的。

现场,除了将传统5S扩展到8S,增加了安全、节约和坚持三个要素之外,他们重点抓住设备房标识系统的设计,将一目了然的管理打造成为行业标准。自主维护,他们按照KIO对设备分级管理,从作业指导书、作业卡开始来规范对设备的清扫、点检和保养行为。全员参与的改善活动,他们借鉴了TnPM的有氧活动提法,以OPL和OPS活动为形式,落实现场的各项改善,让全体员工动起来。笔者曾到地铁的生产现场和基地调研和指导,一线员工那些执着和充满激情的年轻面孔至今还在我脑海里浮动。

虽然他们没有将TnPM的术语SOON体系明确提出来交通论文,在其维修管理实践中却始终将维修策略的设计放在第一位。其实,RCM也是一种宏观策略体系的设计。他们从策略上还创造性提出“全效修”的概念,在点检体系中结合地铁实际,提出“隔日检”的做法,除了状态监测手段的应用,他们同时积极引进了电子化点检PDA巡检系统和设备房标识系统,并把它做实,成为可推广和复制的模板。电子化点检PDA体系在提升员工点检兴趣,规范点检行为,利用传感技术以及提高点检效率等方面让南京地铁的设备信息采集方式得到跨越式发展。在维修计划和资源配置上,他们也进行了切合实际和科学的探索。他们还以“维保模式的选择”和“修程优化”来“规范”维修行为。针对不同设备、设施,如轨道、列车、车站设施、信号系统、接触网、线网等,他们都进行了专门化的深入研究。南京地铁已经构建并执行有地铁特色的检维修系统解决方案,实施着没有SOON出现的SOON体系。这一点,完全超越了传统TPM对检维修的设计和思考。学习TPM且不拘泥于TPM的条条框框,这就是活的学习,创新式的学习。

南京地铁十分重视维修活动中的员工成长,以TnPM中的FROG跳蛙活动激活基层团队,挖掘员工中的创新基因。与此同时,还申请接受中国设备管理协会全面生产维护委员会主导的TnPM五阶六维评价,以全面的KPI体系评价、引导和激励企业进步。

南京地铁还能够跳出设备管理的框架,尝试将目前全球流行的精益生产、六个西格玛管理等理念融合在其人机系统精细管理实践中。不识庐山真面貌,只缘身在此山中,研究维修管理是需要随时跳出自己的圈子,以登泰山极顶、融会贯通和一览众山小的气势来审视自己的体系设计。这一点,南京地铁设备管理的开拓者们当之无愧。

尽管近年来我国企业的设备管理不断进步交通论文,并逐渐追赶上某些发达国家的水平。像南京地铁那样“大”有维修管理文化,“小”有维修规范的企业在中国仍然是凤毛麟角,少之又少!我赞许南京地铁,就是希望广大企业向他们学习,用心、用脑、用执行力来管好设备,就是希望今后在中国的土地上,明白设备管理的企业越来越多。让更多的企业用出色的绩效告诉世人——我们中国人是懂得设备管理的!

作为制造业的大国,中国的设备管理水平是到了腾飞的时刻了。倒退20年、30年,如果我们还跟着东洋或者西洋设备管理的脚步亦步亦趋,到了今天我们应该自豪的说,我们不但懂设备管理,而且还有丰厚的维修文化内涵——修有道,行无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君若利其器,首当顺其治。让我们与南京地铁携手前行!

设备管理与维修论文范文8

[关键词]地铁设备;维护管理;运营管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U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0-0326-01

1 导言

城市地铁工程是便捷、快速的客运轨道交通系统,是现代城市建设中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提高城市公共交通能力的关键。在地铁建设及运营管理中,地铁机电设备管理是运营管理的重要组成内容、是保障地铁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针对地铁机电设备的组成,现代地铁运营维护部门应强化机电设备维修管理工作,通过现代维修管理理论的引入、执行以及有效的监控,确保地铁机电设备安全稳定运行,保障地铁运行安全。针对近年来地铁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现状及问题,我国地铁运营机构加快了相关研究及实践工作。通过对地铁机电设备维修管理工作现状的总结、通过对地铁机电设备维修问题的分析,确定地铁机电设备维修管理工作的方向及重点,以此满足现代城市地铁运行需求。

2 设备维修管理系统

2.1 设备管理

2.1.1 位置管理

地铁设备一般分布在几十公里甚至几百公里沿线不同车站及隧道(高架)内,必须清楚定义设备位置,才能对设备进行更好的管理。位置管理就是定义维护地铁设备的分布地方(如车辆段、车站、房间、轨道界标等),位置一般包含位置名称、所属线路(如1号线、2号线)、方向(上行、下行)、起始公里数、终止公里数等信息。

2.1.2 设备分类

为了方便维修管理和报表分析,将具有相同特性的设备分类,组成的设备分类,如将AFC设备分为闸机、自动增值机、自动售票机、半自动售票机、发卡机、系统软件等。同类设备具有相同特性、相同故障症状、相同故障处理方法,以及相同的维修模式。设备分类主要信息有:设备分类编号、描述、状态、部件组成、故障症状、故障原因、故障处理方法等。

2.1.3 维修工作组

维修工作组是指具体从事设备维修的工作组,一个工作组负责一定数量设备的维护维修工作,在设备中定义维修工作组,该设备的所有工单将自动分配给其工作组。工作组的主要信息有:工作组编号、描述、所需部门、成本中心以及所属维修员工。可将财务系统中的固定资产编号录入对应设备中。

2.2 预防性维修计划

设备维修一般分预防性维修(preventivemaintenance,PM)和故障维修(correctivemaintenance,CM)。预防性维修是基于设备性能特点及故障规律,预先定义设备的维修周期及相应的维修活动,目的是降低设备发生故障的几率,减少故障停机的时间,提高设备的可用性;故障维修是设备发生故障时,进行修复性维修。预防性维修计划,一般分为基于时间间隔的预防性维修计划和基于仪表间隔的预防性维修计划。基于时间预防性维修,以时间间隔作为下一次维修计划的生成条件,如自动增值机月检,时间间隔为30d,本次检修日期为4月1日,那么下次检修时间为5月1日,依次类推。地铁大部分设备都是基于时间的预防性维修。基于仪表预防性维修,以仪表读数间隔作为下一次维修计划的生成条件,如列车检修间隔为10000km。预防性维修计划管理主要功能有标准工作管理、定制预防性维修计划、维修计划分配、仪表定义及仪表读数管理。

3 系统开发所需的关键技术

3.1 维修决策建模和优化技术

维修建模和优化侧重于对系统或设备的失效,以及对维修工作进行定量的描述和分析,从运筹学角度指导维修工作的进行。维修决策建模和优化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特别是单设备系统的定期维修决策建模和优化理论已经较为成熟。目前,由于缺少维修决策支持软件系统,在地铁、轻轨和独轨等系统设备的维修保养中,主要还是依据专家经验和行业规程制定维修计划和维修决策。另外,要在轨道交通系统设备维修管理中应用维修决策建模和优化,必须重视设备故障和劣化数据的积累,这是维修决策建模和优化的基础。

3.3 维修过程建模和优化

维修过程建模和优化,对城市地铁交通系统的管理部门合理安排维修作业、优化维修资源的配置十分必要。维修过程模型就是使用数学解析模型或仿真模型描述维修活动的执行顺序、维修活动所需要的资源及其获取,以及这些活动间的相互关系,分析维修过程的平均维修时间、资源利用率等。维修过程模型必须考虑在维修过程中确定维修活动顺序和分配维修资源的限制规则,从而更好地模拟维修过程。已有的维修过程建模和优化方法,其根据是基于Petri网理论。

3.3 故障诊断和故障预测

故障诊断是通过信号检测和信号提取,识别设备所处的状态(如正常状态、故障状态和临界状态等)。设备故障诊断方法包括:基于专家系统的智能化诊断方法、灰色系统理论诊断方法、神经网络诊断方法、模糊系统诊断方法以及信号处理技术诊断方法等,目前相关理论已较为成熟。目前故障预测技术的研究仍然不够充分,已有的故障预测技术可分为:基于经验的故障预测方法、特征的故障预测方法和对象物理模型的故障预测方法。

3.4 备件采购决策模型

从维修资源需求角度来考虑,维修作业所需要存储的备件越多越好。然而,维修备件的采购往往会受到资金和储存场地的限制,因此存在着采购维修备件的最佳数量和最佳时机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对维修备件的采购建模和进行优化。在城市地铁交通设备维修管理信息系统嵌入备件采购模型时必须要有相应专家的支持。

4 结论

总而言之,地铁设备维修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应用,能在较大程度上改进城市地铁交通系统的设备管理水平、提高维修质量和降低维修费用,这将是城市地铁交通系统运行和维修管理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 章扬,陈辉.综合监控系统下的地铁设备综合维修管理[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8,11:59-61.

[2] 刘晶晶,田晓林.浅谈郑州地铁公务电话软交换系统的业务无缝切换解决方案[J].河南科技,2014,22:8-9.

设备管理与维修论文范文9

关键词:装备维修保障;管理;人才;任职培训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装备维修保障是为保持、恢复军事装备完好技术状态和改善、提高军事装备性能,以便遂行作战、训练、执勤和其他任务而采取的技术性措施及组织实施的相应活动的统称[1],是保持和恢复部队战斗力的有力保证。随着我军装备信息化建设的飞速发展,军事斗争装备准备稳步深入,部队装备维修工作呈现出许多新特点,也对装备维修保障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作为院校教育而言,把握装备维修保障管理干部任职教育特点规律,进一步提高装备维修保障管理教学水平,对于培养适应未来战争需要的装备维修保障管理人才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一、我军装备维修保障管理人才任职培训存在的不足

(一)培训体制亟需进一步完善

目前,军队院校是人才任职培训的主渠道,但由于种种原因,院校培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突出的一点就是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理论与实践脱节。对于院校而言,许多新型号武器装备已列装部队,但院校还没有配备相应的装备或教学设备,教员的讲解只能是从理论到理论,这就导致学员想学的学不到,不能达到培训目的。因此,如何将所讲的理论与实践结合,如何提供实践环节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而依托地方院校、科研院所和一些装备生产厂家进行培训还没有规章制度可依。总体来看,目前我军装备维修保障管理人才培训的路子还处于探索阶段。

(二)培训指导理论亟需深入研究

我军装备维修保障管理人才培训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研究的理论成果较少,相关学术成果尚不多见;研究的针对性不够,许多研究只是作为军事人才或者军事装备人才培训的组成部分进行研究,共性研究成果多于个性研究成果;研究的系统性不够,没有全面系统的理论专著;研究成果的转化不够,许多观点和研究成果没有及时运用于装备维修保障管理人才培训实践。由于理论研究不足,在实践中导致我军装备维修保障管理人才培训理念滞后,培训目标不够清晰,培训模式不够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部队装备维修保障管理人才的成长。

(三)培训内容亟需调整改革

在培训的内容上,由于对部队急需、学员情况调研不足,课程设计环节重视不够,还没有形成设计、实施、跟踪、反馈、改进的闭环流程,从而导致培训内容的系统性、科学性、针对性不强。有的教员给不同层次的学员讲课用同样的内容,没有根据学员层次进行调整;基础理论知识介绍过多,新理念、新技术比重较少;培训以课堂讲授为主,缺少实践环节;培训过于注重解决具体问题,对于学员知识结构优化、知识面拓展和长远发展考虑不足。

二、我军装备维修保障管理人才任职培训的需求

随着新军事变革的迅猛发展,装备的更新速度不断加快,部队装备维修保障科学化水平亟待提高,对加强装备维修保障管理人才培训提出了迫切需求。

(一)满足新型装备快速发展的迫切需要

近些年,各类先进的武器装备陆续列装部队,这些装备及配套的保障设施设备和仪器都无一例外地应用了大量的先进材料和高新技术,对装备维修保障管理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应当尽快培养和造就一支精通本职业务,能熟练地运用信息管理技术和手段,对所属部队及其保障设施、设备、物资器材实施科学有效的管理,能够担负起对本专业、本单位装备维修建设的协调和统一管理责任,特别是能熟练地组织协调平战时的各项装备维修保障管理工作,能高效地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各项装备维修活动的装备维修保障管理人才队伍。

(二)提高装备维修保障工作科学水平的客观需要

目前,我军装备维修保障工作存在着管理工作不到位、管理水平偏低和经费使用效率低等问题,跟不上部队快速发展的需要。必须进一步加强装备维修保障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更新知识结构,提升技术水平,增强业务素质和组织管理能力,确保其能够胜任信息化条件下装备维修保障管理工作。

(三)提高装备保障技术应用的迫切需要

目前,为了提高新装备的保障技术水平,装备保障部门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我军装备维修保障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由于人才培训不足的问题,部队装备维修保障管理人员在知识和能力方面存在着较大差距,制约了许多新的维修保障技术和理论的推广应用。因此,迫切需要加强基于高新知识与高新技术的装备维修保障管理人才培训,使部队尽快掌握装备维修保障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加速提升装备维修保障能力。

三、装备维修保障管理人才任职培训模式创新

为全面提高装备维修保障管理人才培训质量,应在深入分析军队任职教育规律和特点以及装备维修保障管理岗位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需求的基础上,采用“岗位牵引、多元一体、教学并重”的新模式进行装备维修保障管理干部人才培训。

(一)岗位牵引,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体系

要提高装备维修保障管理人才任职培训水平,必须立足于岗位任职能力的提升,整合教学内容,构建科学合理、实用性强、与最新科技的进步和装备维修保障发展相适应的教学内容体系[2]。

1.科学梳理整合,完善课程体系结构

针对装备维修保障管理培训对象的特点,应当着眼于促进受训学员已有知识基础和一般任职能力向岗位任职能力提升的转化,科学整合教学内容,形成基础知识、任职能力、素质拓展相结合的教学内容体系。

一是基础知识类课程。主要包括基本思想、基础理论、法规条例等,目的是使受训学员了解装备维修基础理论,了解战时、平时装备维修保障的基本内容,掌握装备维修保障的特点与规律,熟悉装备维修保障的程序和方法。

二是任职能力类课程。主要包括重点问题研究、案例研讨、想定作业、装备维修保障计划与运筹、战时装备维修保障的组织与实施等相关内容,主要目的是巩固受训学员所学理论知识,提高装备维修保障运筹谋划、组织协调和业务指导的能力。

三是素质拓展类课程。主要包括维修保障新技术新方法、国内外维修动态与发展趋势、我军装备维修保障前沿知识讲座等,目的是开拓受训学员视野,启发受训学员的思路,为进一步提高装备维修保障管理人才的综合素质提供支撑。

2.突出管理主线,构建核心课程

对于装备维修保障管理培训而言,构建核心课程应注重做到以下几点:一是突出管理特点,装备维修保障管理是一门管理学与维修技术相结合的交叉学科,应以装备维修保障管理理论、方法和评估作为课程建设的主要教学方向,重在提高受训学员的平时综合业务素质和战时装备维修保障组织能力;二是打牢技术基础,以装备全系统全寿命管理为依托,重点围绕装备“五性”(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以智能化故障监测、诊断、分析等为重点,介绍装备维修保障管理的前沿知识和技术,拓展受训学员的知识视野,打牢受训学员的技术基础;三是瞄准部队需求,针对装备维修保障管理岗位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增强培训内容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提高装备维修保障管理人员平战时业务管理水平。

3.注重动态更新,不断创新培训内容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我军装备信息化建设的稳步推进,装备维修保障管理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以及实践中的新经验层出不穷,需要不断关注,不断创新教学内容。一是要着眼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装备维修保障创新内容,增大联合作战装备维修保障的需求、特点、规律、方式方法以及组织实施等内容比重;二是要着眼复杂电磁环境下装备维修保障管理创新内容,探索复杂电磁环境下边境反击、岛屿攻防、联合防空、反恐维稳等多样化军事任务中的装备维修保障;三是要着眼装备维修管理新的理论和技术方法创新内容。跟踪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战场抢修技术、再制造技术等维修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在装备维修中的推广应用,使受训学员能够了解前沿理论动态,掌握先进管理方法,指导部队装备维修保障管理实践活动。

(二)多元一体,打造高水平教学师资队伍

在实践中,仅仅依托一个教研室、一个系的教学师资队伍,无论是在总体数量上,还是在个体能力上,无论在专业理论知识结构上,还是在部队实践工作经验上,都难以满足任职培训的需求。因此,必须内强队伍,外引资源,在加强自身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的基础上,积极邀请总部机关、兄弟院校、科研院所的领导专家进行授课,形成一支“机关、部队、院校”多元一体的高水平教学师资队伍。

1.适应对象需求,优化教员队伍结构

一是有计划选调部队、院校的优秀技术骨干充实师资队伍,扩大具有海、空等军兵种教学和部队有实践经历的教员,提高军兵种装备维修保障管理教学力量;二是针对装备维修保障管理人才培养需求,积极推荐优秀教员攻读学位,不断提高教员学历水平,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三是逐步扩大年轻教员的数量,提高教员队伍的可持续发展潜力,形成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中青年教员为骨干的年龄轻、后劲足、潜力大的师资队伍结构[3]。

2.着眼育人质量,提高教员授课能力

一是完善教员到部队任(代)职制度,拓宽教员参加部队演习、考核等重大军事活动的渠道;二是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及时解决教学难题;三是逐人、逐课把关,强化教员授课能力。采取优秀教员示范和年轻教员反复试讲的方法,提升教学技能,使教员授课水平得到提高。

3.坚持开放办学,充分利用外部教学资源

任职培训教学必须坚持开放办学,主动利用外部优质教学资源。一是从总部机关、部队、兄弟院校和科研院所聘请专家学者进行授课,使受训学员能够及时了解国外装备维修管理发展动态,掌握我军装备维修保障管理工作重点;二是聘请研究方向接近、造诣深厚的本校教授作为客座教授参与教学培训,提高教学质量;三是利用代职教官充实教学师资队伍。教官全部是来自作战部队师、团职以上的优秀军官,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有效弥补教学力量的不足。

(三)教、学并重,采用灵活多样培训形式

任职教育培训必须改变以“教员”为主体、以“知识”为中心的方法,树立以“受训学员”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的观念,建设精品专题、增大实践性教学比重、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更好地激发受训学员潜能,提高其学习的兴趣。

1.建设精品专题,创新课堂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是开展任职培训的主要形式,重在有系统、有重点地传授相关理论知识,但是,与学历教育相比较,应更加注重选择装备维修管理实践中的难点和重点作为教学专题,并发挥教员的“引导”而非“主导”作用,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教学互动,引导受训学员开展讨论,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一是根据部队维修保障管理形势发展,做好相关专题建设,按照学院“教学出题目,成果进课堂”的指示,鼓励教员围绕培训教学需要,针对现实问题,开展科学研究,形成精品专题,实施课堂教学。

二是开展教学互动,采用自学辅导、对话交流、讨论启发等方法,注重启发引导、双向交流,激发受训学员的主导地位,发挥受训学员的主观能动性。

三是进行问题探究,设置一个主题,组织受训学员开展学术研究、组织大会交流,提高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创新思维的能力。

2.精心组织筹划,提高实践性教学效果

实践教学是任职教育的重要形式,为增加感性认识,提高教学效果,任职教育培训除理论授课外,还应采取实验演示、想定作业、综合演练、现地教学等实践性教学活动,尤其是应注重赴军内外有关单位进行实地参观,与部队进行联教联训,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精心选择见学地点,高度重视实践性教学的组织,围绕培训内容,选择具有特色的装备维修保障单位,尽量满足陆、海、空各军兵种,管理、维修、仓储等各种岗位人员的需求。

3.加强基础建设,积极开发信息化教学手段

以野战化、实战化装备保障为背景,开展装备维修保障管理想定作业、网上推演等实践性教学活动,除了利用现代教学必备的多媒体授课设施设备外,还应依托先进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应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利用信息化教学平台,包括多媒体教学软件、网络课程软件、数字化实验室、网上推演平台等。任职教育培训应积极利用上述设施设备开展教学活动,提高现代化教学水平。

四、结语

装备维修保障管理人才素质的强弱决定着先进武器装备效能保持和恢复程度的高低,对未来作战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要实现“打赢”目标,突出抓好高素质装备维修管理人才队伍的培养势在必行。因此,应当积极探索装备维修保障管理人才任职教育的特点规律,以提高装备维修保障能力为目标、以优化人才队伍结构为重点,建立起能真正适应我军武器装备发展需要的维修保障管理人才培训模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