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学习体会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3-28 14:58:15

学习体会论文

学习体会论文范文1

按照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结合xx区教育局的工作安排,xx小学开展了"继续解放思想,推动科学发展,打造自治区新的经济增长极大学习大讨论"活动。经过学习动员,查摆问题,深刻剖析三个阶段的活动,确实使自己的认识有了很大提高。现结合自身工作及学校的实际情况,就这段时间的学习心得总结如下:

一是激活了自身的思想。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关键,最需要解放思想,在教育战线,由于思维模式、思维定势和陈旧观念,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一大障碍。通过学习讨论,查问题、找差距,极大地激发了我的思想活力。认识到只有坚持解放思想,才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新局面,为发展教育事业做出新贡献;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戒骄满,找差距,才能开拓创新,促进教育大发展;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才能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美丽的大海拉尔。

二是转变了工作作风。本次大学习大讨论活动,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举措,它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解放思想、加快发展为目的,以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反思、自我查找、自我提高为主体,利用一切时间认真学习相关篇目文章,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加深对党的认识,不断提高了我们自身政治素养。在社会生活中充分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书育人,无私奉献,为建设和谐美丽的大海拉尔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是提高了对自身的完善。智者说:"如果你想要抓住沙子,你抓得越紧,沙子就会从你指缝中流出,只有你的力气适当,沙子才会握住。"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对学生的爱如何把握住爱的"度"的问题,是十分关键的。我认为这主要体现在全心全意地为学生服务,为家庭与社会服务,以优质的教育造就更优秀的人才和合格的劳动者,满足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发展和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需要上。为此我们教师应该做到:

1.强化服务意识,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努力为学生发展服务,为家庭服务,为社会服务,实践教育要为人民服务的教育方针;强化以人为本的意识,教育教学改革及方法、模式的选择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2.要有奉献精神,当我们个人利益与党、国家、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我们就应该以党、国家、集体利益为重,必要时能牺牲个人利益;在工作中有自己的追求和目标,维护自己的正当的权利,但不过分计较个人的得失。

3.做到爱岗敬业,加强师德修养。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应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由于教师所从事的职业特殊,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业,因此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甚至一言一行,都会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对学生的各个方面产生影响。因此,我们时刻注意自身道德情操的修养,通过言传身教,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做人的道理,帮助学生完善人格。

4.做与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教师的角色已经发生变化,过去老师是知识的载体,老师既是知识,知识就是老师。现在老师不再是知识的惟一的载体了,学生可以从各种渠道获取知识、掌握信息,老师只是其中一个渠道。同时老师也要学习,如果不进一步学习,就会落后于学生。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是引导学生一起来学习,而不是简单的把知识教给学生。要变教学工具为开启新知识大门的钥匙,变传授知识为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变德育课程为每时每刻全程育人。教师必须拉近与学生心灵的距离,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还要以心换心,与他们沟通情感,成为他们的好朋友。

5.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因为人是生产力的决定因素,也是"教育生产力"的决定因素。所以作为教师,就必须是教育教学的能手。为此要加强业务学习,增强改革意识,积极参与教育改革,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教师博学多才,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

6.教师必须做到与时俱进。"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时代的日新月异就是我们面临的第一挑战,教育观念、教学方法、专业知识、业务能力都必须紧随时代车轮,不断地更新、拓展、充实、提高。大浪淘沙,真金百炼,去除外在约束之后,更需要的是心灵的准绳,这种准绳,对于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职责而言,不能一概而论,但是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我们只有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社会、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树立民族意识、社会意识、责任意识,这样个人才不会迷失方向。

总之,我们要时刻按照优秀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确立创新意识,善于动脑,勤于思考,开拓进取,始终站在时代的潮头,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我们更应该在自己的工作中努力实践本次大学习大讨论:体现在有较高的教育业务水平和为党的教育事业奋斗终生的事业心;体现在能用优秀的文化教育武装我们的下一代,自己能成为学生学习、模仿的榜样;体现在较强的服务意识,在工作中努力实践为学生、为每个家庭、为党的教育事业、为建设和谐美丽大海拉尔服务的思想!

大学习大讨论心得体会(二)

有新的观念,就不可能有新的思路;没有新的思路,就不可能有新的举措;没有新的举措,就不可能有新的成效。党的xx大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确立为党的思想路线,是对党的思想路线的丰富和发展,表明我们党在理论上的自觉性达到了一个新高度。与时俱进,就其语言形式上讲,是中国化的;就其基本内涵上讲,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直接、通俗、准确的概括。

首先,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是深入学习xx大精神和"xxxx"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党的xx大提出新世纪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对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任务做出重大部署,而且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许多新的突破。要理解好、贯彻好xx大精神,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按照"xxxx"重要思想的要求,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适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把思想认识转变到与xx大要求相适应的状况上来,把力量凝聚到xx大提出的奋斗目标上来,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紧密团结在以xx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实现新世纪的宏伟目标。如果我们的思想还停留在过去的阶段上,就会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脱离,就难以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难以准确地理解和贯彻落实xx大精神,就跟不上发展的形势,就承担不了领导赋予的重任。

其次,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是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从国际形势来看,当前国际局势复杂多变,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国与国之间在科技和综合国力方面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我们不得不直接参与国际竞争,正在面临着旧的体制和工作方式与国际如何接轨的挑战,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通过解放思想再讨论,对当前的国际形势有清醒的了解和认识,审时度势,把握大局,制定对策,力求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胜。

从国内形势来看,党的xx大吹响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号角,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全国各地都在抢抓机遇,加快发展。

第三,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要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用创新精神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当前,运用马克思主义于中国实践,最根本、最紧要的任务就是运用创新的理论即"xxxx"重要思想回答和解决在创新实践中的重大问题,从而达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统一思想、团结奋进的目的。

历史一再证明,有碍于思想解放、思想统一的问题首要的是理论问题。一些人之所以有这样那样思想上的迷惘、认识上的迷雾,其深层根源在于理论上的不清醒,即不能用创新精神对待创新理论,不能以创新理论回答和阐释影响和制约解放思想、统一思想的重大理论问题。

创新的理论掌握群众,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需要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需要增强寓事于理、以事明理的说服力,需要提高激浊扬清、祛邪扶正的战斗力,需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地直面和解决前所未有的新问题。

同时,也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以不断丰富创新的理论。

学习体会论文范文2

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部队建设——某部防空旅加强信息化条件下部队全面建设的启示朱启符廷贵近几年来,某部防空旅党委在领导部队建设实践中,坚持瞄着信息化、主动有作为、科学搞建设、实干求发展,取得了突出成绩。20……2.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推进部队建设发展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对科学发展观的系统阐发,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和执政理念实现了新飞跃,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发展途径和方向。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对推进部队建设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增强推进部队建设发展的内在动力科学发展现的本质要求在于发展,用科学发展……3.[部队建设]用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

荆楚网(湖北日报)作者系武警湖北省总队总队长魏哲“把武警部队建设成为政治可靠的威武之师、文明之师,把广大官兵培养成为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用科学发展观统揽部队建设全局至关重要。按照“政治可靠”的根本要求全面掌握部队以科学的理论武装部队。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用科学理论武装部队,是确保官兵政治可靠、听党指挥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要把邓小平……4.认真学习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推动部队建设又快又好发展

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要深刻理解和掌握科学发展观所蕴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用科学的发展理念、科学的发展思路、科学的发展方法来分析问题、谋划工作、指导实践,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部队建设的方方面面,努力在新的起点上推动部队建设又快又好发展。一、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理念以人为本是科……5.关于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心得体会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发展要义,发展本质的进一步深化和创新。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推动我局党务人事工作迈向新台阶具有重大的意义。科学发展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一个重大战略思想,同、邓小平和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一脉相承,科学发……6.科学发展观学习体会|科学发展观学习心得

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这是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和我国国情出发,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的实践经验得出的重要启示。科学发展观是针对当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适应市场经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也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进一步深化认识取得的重大成果。科学发展观作为兵团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原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7.市委书记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体会

怎样看待过去的发展,怎样看待快速发展,怎样看待重程序与敢创新,江阴市委书记王伟成谈了他“初步学习后的粗浅体会”科学发展观是各地正在认真学习、理解、贯彻的重要战略思想。近日,记者遇见江苏江阴市委书记王伟成,他向记者介绍了他的学习体会。他说,结合实际工作,我认为在科学发展观的理解上,有三个方面的认识问题需要正确把握:一是正确看待过去的发展;二是正确看待快速发展;三是正确看待发展中的创新创造。……8.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整肃行风行纪活动第一阶段学习体会

总书记在中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突出强调要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把学习贯彻这一重要思想与坚持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对促进农行有效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加快发展是农行的现实选择:农行消化历史包袱、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扭亏为盈,要靠发展;完善经营机制、提高经营水平、办真正的商业银行,要靠发展;提升员工队伍素质,提高员工福利待遇,形成有农行特色的企业文化……9.科学发展观学习体会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这是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和我国国情出发,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的实践经验得出的重要启示。科学发展观是针对当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适应市场经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也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进一步深化认识取得的重大成果。科学发展观作为兵团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原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10.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发展要义,发展本质的进一步深化和创新。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推动我局党务人事工作迈向新台阶具有重大的意义。科学发展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一个重大战略思想,同、邓小平和关于发展的重……11.关于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心得体会[][2006年8月17日][227]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可以说,这就完整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通过学习,我深刻地感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理论创新的一个突出成果……12.从科学发展观谈我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学习心得[][2006年8月15日][236]

普通警察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同志们:大家好!我是一名普通的人民警察,在开始演讲前,我想讲一位受人敬重的资深警察退休临走时对新警察的一段留言,他给同事留下了一张纸条。这张纸条几乎包含了这位老公安的所有人生体验:学会尊重人。在单行道开警车不要逆行,除非你是在追捕罪犯,或是在抢救他人生命。不要粗暴地对待别人,因为你的……13.从科学发展观谈我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学习体会[][2006年8月19日][226]

从科学发展观谈我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学习心得在这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学习中,我能认真学习和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公正司法,一心为民”指导方针的一项重要任务。党的十六大以来,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面对我国即将进入“十一五”重要发……14.《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读后感[][2006年8月12日][144]

党的先进性是历史的具体的。也就是党的先进性与确定和完成党的各个历史时期的任务相联系,当前与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大任务联系在一起。科学发展观继续突出发展这第一要务。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注意了人民掌握政权以后的发展课题,他们指出: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以后,要“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十月革命胜利以后……15.树立科学发展观,推进新农村建设-市委工作报告[][2006年7月26日][396]

各位代表、同志们: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市第六届委员会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中国共产党××市第七次代表大会,是在全国上下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启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一个五年规划,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历史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认真……16.“科学发展观—资源节约与可持续利用”知识竞赛题[][2006年6月30日][303]

“科学发展观—资源节约与可持续利用”知识竞赛题1.办公室的几位秘书为了印制公司员工名片的事争执起来。小赵说:“为了显示公司的实力和气派,名片要上档次,不要考虑成本”;小朱不同意他的说法,反驳道:“我认为应该用再生纸制作名片。这样做,不但能展示公司对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重视,还能让人感受到咱们公司管理上的务实作风。”小林劝他俩,“……17.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建设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2006年6月27日][440]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建设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城市名片××市面积*平方公里,下辖*个镇,户籍人口*万,常住人口*万,旅居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万,是全国重点侨乡之一。××先后荣获全国小康县(市)、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全国体育先进县(市)、全国……18.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文明和谐文明新农村[][2006年6月4日][334]

通过参加我乡党委中心组的理论学习和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研讨活动,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对如何做好全乡的各项工作有了更深的体会。一是要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坚持专业化生产、系列化经营、规模化发展。目前我乡四家较大钢铁企业每一企业的产品都拥有多条生产线,每个企业都能同时生产不同型号的产品,这些企业的年产量都在25万吨以上,并且形成了较大规模的系列化生产,因此今年在其它钢……19.社会主义的荣辱观与科学发展观[][2006年4月16日][500]

总书记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人的全面发展和人民优良素质和风气的形成提出的要求和标准,它的提出丰富和完善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理论的本质与核心。以人为本,在当代中国就是以人民为本,把实现、维护、发展最广大……20.树立科学发展观发展壮大镇村经济[][2006年3月12日][237]

标题:树立科学发展观发展壮大镇村经济经过几天市委党校乡镇党委书记(镇长)培训班的学习,本人对总书记提出的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断探索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体会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深化改革为动力,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下面,本人主要谈谈自己……21.五中全会学习体会--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全局[][2005年10月29日][1425]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是指导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推动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关键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建议》提出的“六个必须”的原则,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科学发展观凝结着几代共产党人……22.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奋力实现加快发展的新突破[][2005年9月29日][498]

同志们:这次县委全体(扩大)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和市委一届八次全会精神,在认真总结2004年全县工作的基础上,安排部署全县2005年各项工作,组织动员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保证,抓住机遇,开拓创新,埋头苦干,努力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突破。围绕这个主题,按照县委常委会讨论的意见,……23.坚持科学发展观提高执政能力(推广版)[][2005年9月29日][463]

同志们:县委决定召开九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和省委七届六次全会精神,按照市委一届八次全会的总体部署,进一步深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总结2004年的工作,全面安排2005年的工作,努力推进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更大进步。下面,我代表县委常委会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一、开拓创新,真抓实干,2004年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24.负重奋进迎难而上-树立科学发展观[][2005年9月2日][244]

在困境中求创新、树形象、谋发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起来,我们就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利用这次活动的开展,促进机关干部队伍和全体党员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得到进一步转变和提高,再鼓干劲、再立新功,以更饱满的工作热情,更昂扬的精神状态,克服困难,抢抓机遇,使土地管理工作实现新的突破。3月8日全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报告会上,李士祥书记为开发区全体党员留下……25.坚持以人为本,开创党务人事工作新局面——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黄耿][2005年8月4日][470]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发展要义,发展本质的进一步深化和创新。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推动我局党务人事工作迈向新台阶具有重大的意义。科学发展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一个重大战略思想,同、邓小平和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一脉相承,科学……26.有感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2005年8月4日][603]

学习体会论文范文3

 

 

学习马克思主义心得1

   通过一个阶段的学习,我得知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的世界观,是工人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工人阶级争取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它是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特别是19世纪欧洲重大社会科学成果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性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性发展中国家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深刻和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留给我们的大量文献典籍,它涉及的众多学科门类所形成的知识海洋,不公在马克思所处的时代,即使在今天也无愧地称得上是博大精深。

   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习,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潜移默化地扩大了视野,加深了思想的深度。以后我相信可以利用马克思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能解决许多问题。马克思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学习就是为了利用知识去解决问题,在实际中利用。所以我认为学习马克思主义必须要联系实际,在平时的生活中体验和努力掌握马克思理论。

   老师曾经说过学习马克思就是为了把马克思当成自己的行动指南。利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来解决我们的问题。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则,学习的目地全在于运用。所以,我们大学生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

   我们还学习了马克思的经济思想来研究经济体制问题。利用先进的思想来解决经济问题,不仅会在理论上解决我们所见到的经济问题,合理解释经济现象,同时,也可以科学的规划自己的经济,武装自己的经济头脑,作为经济指南。

   认识事物的矛盾性,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矛盾性。在一个个矛盾的组成下构成了一个个繁杂的事物,我们学习马克思就要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发生的事情和事物。任何事物都具有双面性,不能武断的认为这个是好的,坏的,无用的,有用的。只有利用辩证的态度对待,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质。

   学习马克思也认识的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认识了事物的本质,社会生活本质是实践的,真理与本质,等等。在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处理事情的时候。就有助于我们确立社会主义信念,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运用到社会主义建设的各项事业中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建设存在的矛盾,及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发展相结合的表现。

学习马克思主义心得2

   近日,我们小组组织大家学习阅读了许多有关马克思主义的文献及书籍,我们都各有各的理解,我们从不同的方面阐述了我们自己的心得体会。马克思主义对我们大学生的思想品质,道德观念,价值观等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

   大学时代是大学生价值观形成、修正以致成为一个人的信仰的阶段,这段时光也被叫做最有潜力的时光,无论是从好坏、真假、善恶等方面来说。大学生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特别是我们发展中国家的作用不言而喻,大学生能否健康成长,思想、道德的养成是否良好关系着我们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关键时期,而大学生就是关键时期的建设者。而马克思主义对人的本质的深刻认识,是从哲学上对人所作的层次的思考,它既为我们科学的认识人、教育人提供了正确的研究视域,也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和重要的依据。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恩格斯适应时展和实践的要求,在批判的继承和改造以往哲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创立的,其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奠定了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大厦,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理论,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精神的升华。

   马克思主义有利于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的意义、目的和活动的认识和评价。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生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归根到底是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产物。我们大学生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自觉抵制各种错误人生观的影响和毒害,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由于人的价值属于个人和社会的关系范畴,所以人的价值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二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有机结合,便构成了人的价值整体。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价值首先在于奉献,没有奉献就没有索取,社会价值是个人价值的基础和源泉,是人的价值的主要方面。当代大学生应深刻认识、理解人生价值的含义,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来自觉为国家的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马克思主义有助于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是很科学的世界观,它是以“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结合、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相结合、真理体系和价值体系相结合的崭新形式来发挥自身的世界观功能的。”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作为我们大学生我们更应该树立更为科学的世界观,为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我们更应该去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的精髓。大学生作为即将进入大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我自不自觉的就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并在社会中用这种世界观待人处事。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首先只是对个别事物具体的认识,而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这种认识就慢慢地丰富而且联系起来,通过对人们所形成的认识就形成了对诸如世界的本质、世界的状况、社会发展有无规律等问题的总的看法,这就是世界观。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正处在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时期,当今的国际、国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构成对我们当代大学生世界观的形成产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我们大学生不能正确的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就很容易使我们走上歧途,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理论,它不仅正确的揭示了整个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且还科学的阐明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的一系列的重大问题,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而我们大学生还没有形成科学的、稳定的世界观,我们很快就要进入社会了,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事物的影响,从而形成一些对社会、对他人错误的观念以及造成严重的后果。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大学生可以在知晓社会及人类发展的规律上树立对社会主义的信心,坚定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树立科学的世界观,,真正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塑造追求真理,关怀人类发展的高尚的精神境界,从而提高我们的思想道德品质,将自己培养成德才兼备的人,,对社会做出贡献。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指引着当代大学生前进的道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告诉大学生万物时时刻刻都是发展变化的,这就教会了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世界。发展观教会大学生最重要的是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自己,不仅要看到我们的现在,还要看到我们的过去和未来。放在我们身上我们不仅要看到我们的现状,还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未来,我们现在在学校就需要努力的学习知识,进入社会过后我们才能跟得上日新月异的社会。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带来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追求、生活方式日趋复杂,社会思想空前活跃、多变。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和人们的实际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一方面有利于大学生树立自强意识、创新意识、成才意识、创业意识,但同时也导致了大学生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多样性、多变性和矛盾性,容易诱发自由主义,滋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因此,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使大学生把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现点、政治方向作为自觉的意识和行为,引导大学生找到符合社会发展方向的个人定位。

   马克思主义为大学生提供了一种正确的价值体系培养和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促进大学生思想解放,突破旧的思维方式的约束,崇尚理性,求真务实,大胆怀疑,敢于批判发展和创新的思想。

学习马克思主义心得3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无产阶级革命学说,是代表无产阶级根本利益和世界观的发展的、科学的理论体系。在中国革命与建设的长期实践中,中国共产党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不同历史阶段的中国实际,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两次历史性的飞跃,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科学理论武装”为主题的第一单元学习,从《资本论》、《费尔巴哈论》、《谈谈辩证法问题》、《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等经典著作的导读,到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科学理论基本问题的解析,深入浅出、脉络清晰、详实生动的课堂讲授、专题辅导,让我受益匪浅。

   认识一: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前进的思想理论。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正是体现在它的开放和发展进步之中的,而这个发展进步是建立在历代共产党人的实践、探索与丰富上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在革命实践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理论创造发现了真理,但没有结束真理,更没有穷尽真理。马克思主义的后继者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不断结合革命与建设的实践发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正如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它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认识二:资本主义社会进行的一系列变革与改良,反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现实价值。受迫于马克思主义及其引领下的国际工人运动的压力,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一系列的反思、变革和改良。比如:在产权关系上,以员工持股等方式调整了财产的所有制形式;在劳资关系上,允许部分工人、工会参与企业管理;在分配关系上,更加注重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在经济机制上,建立了宏观经济的调节机制,以弥补市场的失灵情况;在统治形式上,通过民主选举等方式进一步扩大了公民权。这些调整、变革,正是资产阶级吸收和运用了马克思主义所倡导的很多观点、方法和手段,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部分政治主张。因此,当今,资本主义社会能够“腐而不朽、垂而不死”,恰恰是因为主动引用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来进行改良,也从另外一个方面反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时代价值。因此,我们应该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既要正视马克思主义面临的挑战,又要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价值,更要善于立足国情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学习体会论文范文4

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靠说,即使“三寸不烂之舌”的演讲家也会“东风无力百花残”——无济于事。越是开“空头”支票,不管你说得如何天花乱坠,群众更会和你渐行渐远,定会“身在曹营心在汉”。如果将心比心,“掏心窝”地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挖空心思、全心全意去办成、办好,群众定会巴心巴肝地拥护你,要发动群众齐心协力共筑“中国梦”,那可是手到擒拿、易如反掌的“小事”。反之,处处不为群众着想,甚至“吃、拿、卡、要”,“冷、硬、横、推”,那群众对于你的“召唤”可就要充耳不闻“窗外事”,当成“耳边风”直接忽视了。

要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以群众满意为最高标准。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最终目的是要使“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真正落到实处,成为一种“常态”,建立一种长效机制。

“纸上谈兵”是解决不了群众的问题的,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除了要给群众出主意,想办法,更要下大力气帮群众解决“燃眉”之急,既要动口,更要动手,要以实干群信于民。群众的心也是肉长的,你对群众好,群众最懂得知遇之恩、知恩图报。“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想报”正是人民群众的肺腑之言和真实写照。

说:“要让老百姓享受到改革的‘红利’”。我想,要让老百姓享受到改革的“红利”,首先就要享受到自己的“本份”,什么是老百姓的“本份”?老百姓的“难事”、“烦心事”都是属于老百姓的“本份”。“本份”是“本”,“红利”是“末”,“本份”不解决好,享受的“红利”也是“杯水车薪”。老百姓的“本份”解决好了,再享受改革的“红利”,就变成锦上添花了。

学习体会论文范文5

关键词: 对话论 二语习得 外语教学

一、引言

长期以来,二语习得领域各理论流派都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势态,各理论为二语教学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对话论于2004年由美国亚利桑那州大学约翰逊教授提出,该理论的出现可以说是与时俱进地弥补了前人理论的空缺;并且,作为二语习得领域较为年轻的一个理论,其对二语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约翰逊教授的《二语习得之哲学》一书在二语习得领域作出了前所未有的重要贡献,对二语习得理论起到了传承创新的作用。此书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回顾当今二语习得领域的主要理论和模型;后半部分旨在介绍他的对话论。在二语习得的理论和外语教学的实践的发展过程中,在总结前人理论的基础上,他以乔姆斯基的语言理论(先天论)、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论和巴科梯的文学理论为主要依据,提出了更适合现代二语习得状况的理论――对话论。

二、对话论产生的理论基础

1.乔姆斯基的先天论

乔姆斯基是内在主义者,他认为幼儿之所以能够习得语言,主要在于幼儿大脑中有个与生俱来的促进其语言学习的“黑匣子”,他称之为“言语习得机制”(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简称LAD,虽然乔姆斯基也承认环境对语言习得会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在他看来,外界环境只是提供了某些刺激,激活大脑中的言语习得机制,幼儿的语言知识主要来自自身而不是来自环境,也就是说,幼儿具有学习语言的先天条件。乔姆斯基的这个理论提出后就受到了外界学者的质疑和批评,包括他后来提出的关于competence和performance的区分。乔姆斯基的理论抛弃了辩证法,而西方哲学家普遍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矛盾的对立面运动发展的结果,任何事物仅靠自身变化是不会发展的,语言习得也是如此,没有和外界的接触就不会有语言的进步。虽然乔姆斯基的理论存在缺陷,但是它从另一方面促进了社会语言学的发展。

2.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论

社会文历史理论首次出现是在维果茨基(1978)的《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一书中。与乔姆斯基的先天论截然不同,社会文化论认为,社会文化(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在人的认知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社会文化对心理的作用可以通过以下关系来解释:集体(社会)活动――文化――符号――个体活动。由此可以看出,个人的心理发展和认知结构是在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社会交互作用中形成的,发展将外部的、存在于主体间的东西转变为或内化为内在的、为个人所特有的东西。社会活动和文化在历史演变的过程中是在不断变化的,就算在同一时期,不同地方的文化背景也有天壤之别,所以研究二语习得,研究者不仅要研究不同时期的二语学习者,还要研究在某个固定时期,尤其是当今,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对二语学习者的认知和心理发展的影响。维果茨基把社会环境对语言发展的影响提升到一个高度,他认为社会文化环境不仅给了二语学习者提供必要的输入,而且对学习者认知能力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巴科梯的文学理论

作为一个文学理论者,巴科梯主要致力于语言和语言使用的研究。他研究了狄更斯和陀思妥耶夫斯等小说家如何把社会上的不同声音贯穿于小说的情节发展中。巴科梯认为,二语习得就是把外界的多种声音运用到自己的话语、书写和思考中的过程。他对于对话论的观点与普遍认为的语言和知识的本质大相径庭。他认为语言体系并无独立的实在性,它的存在取决于人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的主观意识,对话性是一切话语和语篇的基本特征。巴科梯特别重视社会语境对词义和文本意义的决定性作用。巴科梯的对话论认为,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话语的现实性代表性具体体现在社会环境,而不是自然体和自然过程。他认为,二语习得过程是学习者的思维和外界环境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过程,二语习得理论应该走出传统的只关注内部机制的狭隘范畴。巴科梯还主张在既定的社会文化内涵中检测言语特征,这一设想恰好完善了维果茨基的理论。

维果茨基和巴科梯把影响学习者语言习得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连接起来,使人们从整体的、全面的角度去认识语言习得,又把社会环境和思维机制两个方面辩证地联系在一起,打破了以前两者对立的观念。他们的理论促使我们用全新的眼光去看待二语习得,正确思考语言习得过程中各因素的特殊作用和相互关联,在语言习得领域是一大突破。

三、对话论的理论内涵

约翰逊的对话论突破了传统的严格区分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的界限,更注重语言运用而非语言能力。传统的语言学对语言能力作出了很多的研究,过分强调语言心理对语言习得的重要作用,而对话论认为语言能力和语言行为之间不存在差别,人与人之间存在着辩证的互动关系;二语习得不应该被看做是一种语言能力,而应该是语言行为,这种语言行为具体体现在人类在社会文化范围中的对话。社会环境和语言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语言能力和语言行为也是辩证互动的关系。

实证主义思维固然在传统的二语习得研究上作出了一定贡献,但是语言习得毕竟要在社会交往、对话活动中进行,只关注学习者内部认知和心理的发展,忽视了最关键的社会活动,只会使二语习得在一直束缚在传统的藩篱中。该理论认为研究时应把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不是应循守旧地,一味地用统计学或概率论去研究。

对话论强调研究的局部性和特殊性。约翰逊认为以个人日记、说话录音、活动等为主的个体研究比群体研究更具有代表性。对话论认为二语习得和认知发展受到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影响,这些影响因素又不是固定的,而是动态的、多维的,所以我们应该习惯二语习得的特殊性和局部性,并且要研究和解释这些特殊的现象。这些特殊现象不是想象的的社会语境,而是真实的社会局部写照。随着语言研究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提高,我们要用全新的眼光去看待二语习得。

约翰逊的理论给二语习得领域的教师、测试者和研究者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他提出了两个主要的提议:(1)“习得”需要被“参与”代替,即二语习得是一个确确实实参与到目标语文化中的过程;(2)语言技能被认为是语言表现,而不是语言能力。这些提议包含了很多难度相当大的理论重组,最终会在语言教学,测试和研究的实践中产生深刻的改变。

四、对话论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1.因材施教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揭示了个体之间的差异及情境对学习者的影响,而约翰逊也认为个体只存在部分语言能力差异,所以为每一个学生创造一个最佳的最近发展区是老师所要努力的方向,做到这一点,需要强调学生的个体作用,教师需要针对不同的学生的需求,合理选择教材和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才能使学生最大限度地从教学中受益。如今很多课堂都是学生围着教师的教材和教学方法转,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会大大降低;而且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对二语学习的要求不同,只有了解了二语习得者的具体需要,才能更好地进行知识传授。

2.理论联系实践

在传统的“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中,不止学生和老师处于不平等的地位,老师和理论研究者地位也不同。通常老师只是一味地接受理论成果,然后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把它们传授给学生。在这一模式中,理论研究者不明白学生的需求,而学生也会曲解研究者的意图和思想。在外语教学中,理论和实践需要结合起来,教师和学生需要参与到理论的研究过程中,而理论研究者也要参与到理论的实施过程中,只有了解了从理论到实践的整个过程中,理论才能在实践中发挥最大的作用。老师、学生、研究者、理论家之间应该是平等互动的关系。外语教学不是单方面的任务,而是每一个参与者的共同责任。这就要求教师在吃透相关教学理论的基础上带动学生了解知识背后的理论支撑,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这样学,学什么内容,怎样学,而不是被动接受语言知识。

3.体验式对话

对话论,顾名思义,强调的是对话,这个理论需要学生尽可能地参与到社会中,学习目标语的文化、目标语国家的风土人情,在了解文化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学习,并采取对话的互动交流来丰富他们的第二语言。大多数二语学习者的学习环境是教室,作为教师,有其责任帮助学生创建英语语言环境,课文导入时要介绍内容相关的社会文化背景,选取包含丰富的地道本族语的教材,合理安排课堂上英语和母语的比例,使我们的课堂环境接近真实的社会,并且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参与对话的机会。对于学生而言,二语习得不仅仅是上课那么简单,学生需要养成主动建构知识的习惯,有选择地对外部知识进行加工处理。很多学生会采取去游学或国外交流一到两年的方式来提高二语水平,确实,体验式学习能促进学生与目标知识更好地“对话”;语言的许多方面,譬如说,语音语调、习语、禁忌语等,都要学习者真正参与到其语言环境中,去目标语国家学习当然是最理想的学习方式,此外,学习者还可以通过看原著、原声电影及听目标语国家广播内容等来了解真正的二语环境。在二语教学过程中,师生都应把社会和认知、理论和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

五、结语

本文通过阐述对话论的形成和特点,分析其对二语习得和外语教学的积极影响,提出因材施教、理论联系实践及体验式对话的教学模式。新的时代对外语研究、教学和学习者都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约翰逊的这一新理论与时俱进地在理论和实践的壕沟上架起了一座桥梁,考虑到真实的社会文化环境,倡导老师和学生的能动性,对传统的二语课堂提出了挑战,也为二语习得提供了更科学的实践方法。

参考文献:

[1]Marysia Johnson.A Philosophy of Johnson,M.A Philosoph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Yale University

Press,2004.

[2]Masayuki Kato*.Enhancing Cooperative Language Learning and Intercultural Experience through the Use of Technology. School of Languages and Communication,Kobe University,1-2-1Tsurukabuto,Nada,Kobe 657-8501,Japan,2002.

[3]Timothy Koschmann.Toward a Dialogic Theory of Learning:Bakhtin’s Contribution to Understanding Learning in Settings of puter Support for Collaborative Learning,308-313,1999.

[4]Vann.R.J.Reviews[J].TESOL Quarterly.2003

[5]Vygotsky.Mind in Society[M].Cambridge:MIT Press.1978.

[6]高文.维果茨基心理发展理论与社会建构主义.外国教育资料,1999:10-14.

[7]韩亚文.最近发展区理论及其对二语习得研究的启示.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2-96.

[8]刘晓玲,张其云.二语习得的新联结主义认知视角及新的认知取向.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98-401.

[9]罗秀珍.维果茨基的理论要义及其教育启示,知识窗,2001.

学习体会论文范文6

关键词:多媒体学习理论;小学教学;多媒体课件设计

伴随社会的进步,信息技术也在逐步发展,多媒体信息技术已经融入到教育教学中。多媒体信息技术在现代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对于传统教育教学的改革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也将成为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多媒体理论不仅仅应用于教学软件制作中,也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研究表明,多种通道的有效配合学习,可以使学习者从多个角度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一定程度上提高学习效率。在多媒体学习理论方面,美国当代教育心理学家、认知心理学家梅耶阐述了学习者多媒体学习的认知过程,并且做了大量的实验研究证实了自己的观点,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梅耶对于多媒体学习认知的研究为我们今后的研究工作以及在教学中的应用都奠定了相应的理论基础。而我国对于多媒体学习理论的研究较少,绝大多数还是运用国外已有的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来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和应用研究。

一、多媒体相关概念

多媒体(Multimedia),也就是多种媒体的总和,一般含有文字、音频和图片等各种媒体形式。关于多媒体的定义,一直以来不同领域的研究者都有着各自的见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我们现在认为的多媒体,很多都是以计算机为基础进行的信息整合与呈现,其应用也不局限于教育领域。关于多媒体学习,可以将其理解为是对多种媒体信息整合与呈现的教学信息的学习,它是一种信息的综合呈现。尤其随着当今社会计算机和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多种媒体的整合使得多媒体学习的内容更为复杂广泛。利用多媒体来学习主要指的就是人们通过文本和图像来建立心理表征,进行自我建构的过程。

二、多媒体学习的认知理论基础

(一)双重编码理论。在人类的大脑中,信息和知识的编码分别有两个通道。一种是言语编码,某些心理学家也称其为语义编码;另外一种是表象编码,有时也称为表象表征。在人类的思维中,言语表征和表象表征的存在已经被人们认可。佩维奥认为言语编码和表象编码之间有互动的关系,所谓双重编码就是指言语编码和表象编码。当两个编码一起出现并且存在一种互动关系的时候,人类学习取得的成果、对信息进行加工的效果和记忆的效果可以达到更好。因此,在进行多媒体学习时需要关注两个编码系统一起工作的问题,正因为如此,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我们通常都要考虑到图文并茂这一重点。(二)认知负荷理论。认知负荷理论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后期,系统地研究实际上是在1995年以后,在当今心理学界,它开始注意的是复杂的学习。也就是说,人们会对超过自己工作记忆容量的信息感觉到迷茫,在学习过于复杂的知识时,工作记忆容量达不到目前信息加工所需要的容量。这和我们现在使用的电子产品有异曲同工之妙,也就是说当你储存的信息越多,所剩容量越小,电子产品就会更卡顿。11.三大类认知负荷认知负荷理论把我们在特定时间内认知上所承载的负荷分为三种。一种是内在认知负荷,这种认知负荷是由学习材料内部的相关程度决定的,不能被改变。包含的元素越多,它们之间的关系就会越复杂,我们的认知负荷也就会越重。一种是外在认知负荷,这种认知负荷由学习材料的呈现方式决定,是可以改变的。比如:有的书籍图文并茂,有的书籍文本内容过多,这种不同的呈现方式就会影响我们的加工效果,我们更喜欢看图文并茂的书籍,因为这个时候工作记忆的负担在降低。另外有一种负荷为关联认知负荷,它虽然属于外部负荷,但适量的增加反而会利于学习。22.认知负荷与学习结果的关系认知负荷理论认为这三种负荷是可以进行加和的,如果最终结果超出了我们工作记忆的容量,就会让学习变得很困难。简单的说,当内在认知负荷变多,外在认知负荷就需要少一些,如:呈现方式尽可能的简单、文字描述改为图画示意图等等。但当内在和外在认知负荷都不是很多,我们就会有足够的工作记忆容量来进行其余的信息加工,这时可以适当提高关联认知负荷的指数。(三)Mayer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11.三个基本假设Mayer对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的研究总共依据了三种心理学原理假设,分别是双通道假设、工作记忆有限性假设和积极加工假设。双通道假设是指,人的认知系统有两个不一样的表述和加工知识的通道:视觉图像通道和声音语言通道。这些信息会分别通过人的眼睛和耳朵进入认知系统,两个通道都会接受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工作记忆有限性假设是指人的认知和工作记忆容量是有限的,当过多的资源一起进入两个通道时,很容易就会引起负荷过重。积极加工假设是指当学习者自身愿意参与信息通道的加工活动时,将会产生有意义的学习。当视觉图像通道或听觉声音通道同时有信息进入时,积极加工工作记忆活动最有可能达成。这些加工活动包括选择性注意、新接受的信息以及新知识和旧知识的融合。22.有代表性的学习理论原则(1)多媒体原则多媒体原则是指将文字和画面组合展示会比仅用文字展示的效果要更好一些,也就是说想提高学习效果,使用图文并茂这种呈现方式就会比单纯用文字呈现的效果更好,当文字和画面一起出现时,人们会很容易地将其联系起来并加深记忆。(2)空间接近原则空间接近原则是指对应的文字与图像在很近的位置一起展示比两个中间隔开展示的效果更好。(3)时间接近原则时间接近原则是指对应的文字与图像一起出现比一个个出现的效果要好,因为这样可以一起被学习者接受,便于理解。(4)一致性原则一致性原则是指当与学习主题无关的信息被删除时,学习者对于信息加工的效果会更好。这个道理看似简单,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容易违背这个原则,如常在PPT里加入与教学无关的Flas。所以与教学内容无关的语词、画面、声音、音乐在设计时都需要剔除掉,否则会干扰学习。(5)通道原则通道原则是指用动画和言语讲解相结合的呈现方式,比用动画和文字相结合的呈现方式,更容易被学习者接受理解。动画是用表象表征和视觉通道,解说是用语义表征和听觉通道,采用两种不同的编码方式可以达到更好的信息加工效果。(6)冗余原则冗余原则是指用动画和言语讲解相结合的呈现方式会得到更好的效果。在不超过认知负荷的时候,增加一定的关联认知负荷也可能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7)个体差异原则个体差异原则是指对于学习能力强、知识储备多的学习者来说,要比对于学习能力差、知识匮乏的学习者所产生的影响要大。对于空间能力好的学习者来说,会更促进他们的学习效果,而对于空间能力不好的学习者来说,则对他们的学习没什么作用。(8)个性化原则个性化原则是指比起文字表达简单的描述性材料,与学生者交流对话式的材料对学习者会更有帮助。对话的模式会让学习者印象深刻,感觉身临其境,从而加深其记忆。

三、多媒体学习理论对小学教学的作用以及存在的问题

多媒体学习理论在现代小学教育领域的应用,使小学的教与学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多媒体学习理论与教学的整合,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为目标,改变教学结构,实现教学思想与方式的转变。(一)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在教与学中的作用。11.多媒体技术在教与学中的作用人们通常将新发现的技术,如投影、广播、电视等应用到教学工作中,以此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但是很多时候并没有达到所期望的效果。这是由于教师只是单纯地使用多媒体技术手段。想要运用多媒体技术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首先就要了解并明白多媒体到底是什么,而它又是怎样促进学生学习的。理解多媒体学习理论应从学习者角度出发,多媒体学习是知识的建构,并不是单纯记忆多媒体所呈现的内容。例如:人们都知道教学时采用图文并茂的呈现方式可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可是很少有人知道,为什么多媒体图文并茂就可以促进学习者学习。原因是当两种编码一起呈现并且又有一定的联系存在时,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是最好的。所以教师在设计和制作多媒体课件时,会选择性地运用一些图片来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多媒体技术本身并不能促进学习者的学习,教师要明确多媒体起到的只是辅助作用,要始终以学习者为中心。多媒体学习的认知理论十分符合学习者的认知规律,可以很好地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更有效地加强学习者的记忆。只有深刻领会多媒体学习理论并且将其运用到教学中去,才能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22.遵循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原则的教学软件的优点教学软件的制作是以学习者为主体,为了更好地促进学习者的学习。而遵循多媒体学习理论制作的软件又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因为这样制作的软件符合学习者的认知,能够更好地促进教学。以下是遵循多媒体学习原则的软件所具有的优势。(1)关于文字和图片的处理根据多媒体原则、空间接近原则和时间接近原则,我们可以更好地完成对于教学软件中的词语和图片的组合设计,使学习者取得更好的记忆效果。遵循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原则制作出来的教学软件图文并茂,文字和图片同时呈现在学习者的面前,他们就可以很好地形成文字和图片的心理模型,并且在它们之间搭建起一种联系。有联系的文字和图片可以一起展示,文字甚至可以嵌入到图片的内部去,越接近就越有利于信息的加工,这就又遵循了空间接近原则。并且有对应关系的词语和图像一起呈现要比分开呈现的效果好,这就遵循了时间接近原则。简单的图片和文字的组合,如果用的好,也是可以促进学习者学习的。(2)关于多种媒体的结合很多时候教学软件中不仅仅含有图片和文字,当其中含有更多组合的多媒体时,遵循通道和冗余相关设计原则又会给学习者带来更大的优势。由动画和解说构成的多媒体组合展示,相较于动画和屏幕文本构成的多媒体组合方式能取得更好的展示效果。运用两种编码方式,利用两个通道进行信息加工,这样更能促进了学习者对知识的汲取。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稍微增加一定的冗余信息也会有利于学习者的认知学习。(3)关于多媒体风格相较于描述模式的材料,学生更容易接受对话模式的多媒体材料。描述模式的话语,很有可能被学习者阅读后很快就遗忘,而对话模式则是在与作者交流,这样的记忆效果会更好。(二)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在小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1.从教师利用多媒体的教与学能力角度分析在实习期间,笔者发现对于小学教学来说,多媒体学习理论很大程度上还只是一种理论,并没有落实到实践上。多数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对于多媒体软件的了解与应用远远不够,对于多媒体教学的使用目的也不明确。很多教师对于多媒体技术只是掌握了一些基础功能,不能将教学知识点和软件融合起来,更多的是进行一种展示,平时上课偶尔使用,基本应用于公开课。提到多媒体,只局限于PPT课件,更不用说对多媒体学习理论的了解。多媒体设备只是用来播放视频,虽然设备很先进,但是会使用的人很少,也缺少对这方面了解的人才,没有真正做到物尽其用,这也是现在很多学校都存在的问题。22.从多媒体课件的质量角度分析对于很多教师来讲,他们对于多媒体课件的了解大多也只局限于PPT,导致了多媒体课件种类单一。不仅如此,多媒体课件的质量也存在很大的问题,最普遍的就是没有遵循多媒体学习理论的一致性理论,经常有与学习主题无关的材料被加到课件中,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与教学内容无关的画面、声音、音乐在设计时都需要剔除掉,否则会干扰学生的学习。遵循多媒体学习理论可以更好地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只是简单随意制作的课件很大程度上不能很好地起到促进学习的效果。所以教师应该在设计和制作时,多参考多媒体学习理论,才能更好地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的领悟和理解。

四、结论

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对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有很大的冲击,提高了教学的水平。它主要是把学习者内部的建构与外部多媒体学习环境中的信息呈现相联系,从心理学的角度上和教育技术进行了交叉融合。随着多媒体技术日益成熟,通过多媒体学习理论与教学的整合,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为目标,来改变教学结构,实现教学思想与方式的转变。但是在小学的教学实践中,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施展与实践,在以后应该着手提高。多媒体学习认知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都要进行进一步探讨,真正发挥出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的潜力,真正使其在教与学中得到充分应用,并且对当代教育与教学起到推动作用。

作者:王翀 齐振国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

学习体会论文范文7

关键词:多媒体;理论研究;教育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09-0014-04

本论文中所涉及的多媒体学习理论的研究样本是以中国知网所收录的关于多媒体学习为核心的期刊论文以及硕博士学位论文为主,将知网的检索时间段定位于2005年1月至2014年5月。检索选择的学科领域涉及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与特殊教育和老年人教育等,但知网中关于特殊教育的理论研究在这一时段几乎没有出现。在知网中,以“多媒体学习”为篇名,共检索期刊论文186篇,硕博士论文43篇。共计样本总数为229篇。

一、多媒体学习研究历程分析

以时间发展为序,从2005至2014年的10个年度里,关于多媒体学习的论文年度分布如图1所示。期刊论文的研究从2005年开始,当年有6篇关于多媒体学习的文章,其内容主要是对多媒体学习理论以及理论指导的研究。国内多媒体学习一直是以国外多媒体的领军人梅耶(Mayer)的研究成果作为指导。在2008年后的6年中,多媒体学习的理论研究论文稳定,应用性研究增多,到2013年达到研究顶峰。这个时间段论文数量呈现出明显的增长态势,反映出教育技术进步趋势下,多媒体学习越来越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其在教育领域的表现引起了广大研究者对教育应用研究的重视。从2010年到2012年,论文数量缓和,论文数量波动不算太大,基本处于平稳状态。但是在研究的深度上有大的进展。

根据图1中显示的论文分布趋势,可将多媒体学习理论研究划分为以下三个时期:

1.发展期(2005-2008年)

《生物学交互式多媒体学习系统的设计》是我国1999年张欣最早发表的多媒体研究论文。这是国内第一次以多媒体学习为题来介绍交互式多媒体学习系统在生物学方面的设计思想和实现。从2005年开始,多媒体学习研究步入发展期。发展前期,是对多媒体学习理论以及少量多媒体学习系统的介绍和分析,为多媒体学习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发展中期,是以多媒体学习理论因素为基础,对多媒体学习教育应用的发展进行分析归纳。发展后期,是对多媒体学习的理论基础完善和向其他领域的进一步加深,拓宽渠道。发展期对系统和应用的研究比较少,理论研究多。

2.成熟期(2009-2012年)

从2009年开始,国内学者对多媒体学习的研究逐渐发展到了一个相对理性阶段,多媒体学习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得到长足的发展,其中教育应用得到快速发展。相比前期,2012年多媒体学习到了成熟期,多媒体学习应用领域有初级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和老年人教育等,其中尤以初等和高等教育居多。系统的理论基础、资源网站的构建、教育者素质和专业的发展、受教育者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发展学习多元化都是对学习起到支持作用的保障。成熟期时间段还出现了多媒体学习研究中不同目标所出现的一系列实践研究类成果。

3.深化和创新期(2013-2014年)

从2013年开始,对多媒体学习的研究开始进入了多个领域的深化与创新阶段。有对多媒体学习中理论的加深探讨、教育领域的多媒体学习最优实现,对已有的应用领域进行更加微观层次的深入探究以及新视角研究。在多媒体学习深化和创新期,李依霖提到的国语教材需要改变和提高,使适合学习者个人的专用学习课程得到开发和发展。

二、多媒体学习研究的内容分析

多媒体学习研究历程内容分为六类。有些论文可能涉及多个主题,所以统计的时候放在侧重论述的类目里。如表1所示,表中统计数量等于实际样本数。

通过表1所统计的数据得出,多媒体学习应用占比55.5%为最高,其次为18.8%的基础研究,最后是11.4%的发展成果。表1显示,多媒体学习的应用研究从早期关于基础理论和简单应用概述,过渡到应用研究,包括三小类(支持教学、支持学习培养能力、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以及到后期关注发展成果分析。应用研究占比高,而其中的支持教学、支持学习培养能力所占比重最高,成为研究内容分析的重点。

1.基于理论基础的研究

多媒体学习理论基础研究是以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为核心所进行的理论性研究。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是进行多媒体学习应用研究的前提与保障,也是正确认识、理解多媒体学习的关键之处。多媒体学习的理论基础研究与具有严谨的科学性与广泛应用性相关联的研究工作有机结合,将其引入多媒体教育领域中。其中国外最有影响力的多媒体学习理论研究的领军人物是教育学专家理查德・梅耶。他在2012年发表的《理查德・梅耶多媒体学习的理论基础》一文中,明确指出: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是在三种假设的基础上构建起来的。这三种假设分别是容量有限假设、主动加工假设及双重通道假设。理查德・梅耶提出的这三种假设的理论前提是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生成学习理论、双重编码理论及工作记忆模型等。这些理论都是构成多媒体学习理论的基础性研究。

国内多媒体教育技术前期一直存在两种态度和观点,一种态度是认为多媒体学习对教育中教学的运用和教学效果不一定起作用;另一种态度就是支持多媒体学习的人,他们认为多媒体学习是可以对学习起到促进作用以及ρ习起到优化效果的。后期国内大多学者对多媒体学习的作用予以肯定且都认为多媒体学习是对学习有帮助的。伴随着多媒体学习在技术方面的飞速发展,多媒体学习依据其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成果得出的结论以及多媒体学习的自身特点,使人们的生产以及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2.基于实践应用的研究

本文对参考样本进行统计分析,多数学者将多媒体学习视作提高教学质量、支持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以及对教师专业发展不可缺少的主要手段。基于教师、学习者、教学内容、教学活动与教学环境等因素去构建教学应用模型,并将教学设计流程加以分类。

(1)支持教学

国内多媒体学习的研究是理查德・梅耶构建的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基于双重通道假设、容量有限假设和主动加工假设,而这三大假设又是基于不同的理论推演出来的。

多媒体学多是基于计算机或多媒体,受教育者可以得到一些与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等。它具有字典和查询表的功能,可以查询专业和不专业的知识,也有GPS导航的功能,加入学习文本来引导受教育者去进行指定的活动。

多媒体学习中的个人自学、个别辅导、同伴帮助、小组教学、集体教学等结合起来进行。在支持学科教学的研究中,文献类目和数量包含有英语、数学、语文等,还包含有一些特殊教育和老年人教育。究其原因,是多媒体学习应用于语言类学科的交际型教学方法与写作学习的教学要求正好相符。

(2)支持学习与培养能力

多媒体学习不仅单独地停留在理论基础和教学支持上,而且对学习者学习时能力的塑造和培养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关于支持学习、培养能力的研究就是对学习者多种学习方式的综合,可以是对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自主性、创造性的激发与启示,也可以对学习者的信息素养、合作能力、高级思维能力、协作精神与自学能力的培养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大量研究者专注于中等以及高等教育研究,对其他教育阶段的思考与实践很少或者根本就没有涉及。探究的多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关系,从认知、心理、社会行为三个层面出发研究了多媒体学习对教师以及学生的影响和关系。

(3)教师专业化发展

多媒体学习支持教师专业发展表现在:对教师理论研究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帮助教师开展教育指导,更好地提炼原有知识、促进教学反思;促进教师共同发展模式的形成,使教师多交流心得和学习经验;利于教师知识更多的积累和创新;提升教师教学、教科研能力。

3.发展成果

应用研究中具有结论意义的论文是发展成果类期刊和博士硕士论文,发展成果中对教育和心理学方面的应用更加密切。在教育方面的发展是提出各种适合学习的多媒体学习模型,使模型按照最优的模式和方式呈现出来,达到对教学的最优效果。

王晓丹等人在对以往模型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多媒体学习认知模型。新的多媒体学习认知模型从三个加工通道,即动觉、知觉和语义三方面,将其按照编码形式和加工信息的类型进行划分。其中,基于动觉通道的认知模型是将人体的运动器官所感受到的所有外界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并做数据信息分析处理,依据大量的前期数据,制作出动觉模型。动觉通道一律采用全自动化的编码方式进行数据操作。将知觉通道与感觉器官相结合,运用其收集获得的外界信息进行数据编码,进而使人体自主构建知觉模型。知觉模型的编码方式与动觉模型有所不同,它是采用的激活联接编码方式进行数据操作的。语义通道将动觉通道与知觉通道相结合,将这两个通道中的有意义的符号信息提取出来,进行认知模型的构建。它的编码方式与前两个通道略有不同,编码采用的形式是类比编码和命题编码。集多人之智慧构建出的新型多媒体学习认知模式将知觉、动觉和语义这三个加工通道之间的关系定位于相o相成、互补不足、相互影响,最终形成全面、科学、严谨的认知整体。

4.技术和其他

多媒体学习支持下的资源建设包括开发系统和资源建设,主要分布于系统设计和教学资源建设两个方面。

仇芒仙早期对协同学习系统(Computer Supported Cooperative Learning,简称CSCL)的开发应用在当下的状况做了对比分析,指出超过5人就会使CSCL系统速度减小、变慢,在此情况下提出了多媒体学习系统构架,基于Web的构架可以填补多媒体学习系统原理和所需的技术部分。李依霖关于个人适应型技术中国语系统的构造进行了说明,各个学习者专门使用的教材的特殊性使用户在第一次登录的时候,就设置了关于每个学习者相对应的预备测试,这样做可以及时正确地掌握学习者的正常水平,科学测试题是针对多个知识的相关集合而设计的。通过对用户测试后,会根据测试的相关结果,系统对用户也就是学习者提供相关合适的学习课程,最后经过用户或学习者自身的确认和规划,从而开发出专用课程。多媒体学习系统的实现使多媒体学习软件的设计和开发相继推出,促进各个领域教学和学习进步。

在期刊论文中教学资源建设方面的论文数量较少,比重较高的是建设资源网站。 龚琪琳基于设计和开发了互动多媒体学习社区网站,它对新用户登录注册等进行了详细叙述,还包含一些其他功能,如多媒体学习中学习者可以实现在网上的教学讨论。

三、多媒体学习的不足与前景

国内多媒体学习研究在经历了怀疑和认同后,多媒体学习在教育的应用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和大范围的普及,使多媒体学习一度成为教师和一些传递信息者的首选工具。但是多媒体学习在应用中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暴露许多缺陷,要想实现多媒体学习的最优效果,还得在漏洞上补充,在进步中反思,最终实现教育的目的和本质。

1.加深理论研究和理论基础

多媒体学习研究中取得未来发展的思想资源是从哪些新理论与新方法中获取的成为深化理论的决定性问题。多媒体学习研究的方法理论当下正在进行着一次蜕变,多媒体学习中很多科学研究在更新完善,认知新理论不断增多,新的多媒体学习研究法不断出现,这对多媒体学习科学研究的深化提供了优越的资源。代表性的有具身认知理论、基于设计的研究方法论和会话分析方法三大类。

2.各种呈现和组合方式对学习者的最优效果

Mayer将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总结成多媒体设计七原则,即认知原则、时间接近原则、空间接近原则、通道原则、冗余原则、一致性原则和个体差异原则。多媒体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以及多媒体以其自身文字与图形相结合的特点,对我们日常生活方式和生产有根本性的影响。

3.拓宽多媒体学习资源通道

多媒体学习中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日常教学的必备手段。多媒体教学运用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进行交互式教学所共同综合起来的网络教育,对改善我们以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有很大的启示,使旧的教学模式和手段得以改变。实质上是对以往旧教学观念和教学思想的改变,促使学习者运用现代多媒体学习技能更好地学习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实现同世界接轨的教育。所以多媒体学习资源建设应该加大各个领域的扩展,使每个年龄段的学习资源丰富且有深度。

四、结语

多媒体在信息时代是必不可少的辅助工具,当代大量的信息给我们开通了多种便捷渠道的同时,也带来了种种烦恼。使我们获取信息和知识的同时也在遗忘或者误导知识。多媒体学习作为教学模式中普遍运用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将纷繁复杂的内容有条理生动地表达出来,使受教育者在承受范围内轻松愉快地学习,而且多媒体学习可以使受教育者提高自身信息素养、自学能力。

参考文献:

[1]仇芒仙.基于CSCL的多媒体学习系统[J].计算机系统应用,2005(6):10-25.

[2]邓先丽,张国锋,郭秀红.在多媒体学习材料中互动的应用及注意问题[J].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2):99-100.

[3]赵红.国内外多媒体学习研究浅析[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

[4]琪琳.基于的互动多媒体学习社区网站建设[J].计算机与现代化,2010(3):70-77.

[5]蒋珊珊.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交互式多媒体学习环境设计[J].社会心理学,2010(6):117-128.

学习体会论文范文8

二语习得领域长期占据主导的两大心理学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Behaviorism和认知心理学(Cogni-tivism)。这两种理论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都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习者所处的社会环境对学习过程的影响。随着研究者逐步认识到学习者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尤其是学习者的母语社会文化及语言背景,20世纪90年代在前苏联发展心理学家LevS.Vygotsky的心智发展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社会文化理论(So-cioculturalTheory),不仅对当代心理学研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对二语习得领域的研究与外语教学也产生了巨大的指导意义(Lantolf,2000b;Arnold,2004)。本文主要从社会文化的角度讨论外语课堂中的语言与文化教学。

二、社会文化理论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LevS.Vygotsky及其同事于1920至1930年间共同提出了社会文化理论,其核心观点为社会文化、历史是影响个体发展的首要因素,认为发展或学习是先发生于社会而后通过语言和其他符号系统为中介的活动逐步内化于个人的过程。中介(media-tion)、最近发展区(thezoneofproxi-maldevelopment)、活动论(activitytheory)、调节(regulation)、支架(scaffolding)是社会文化论的重要概念。社会文化理论的中心且独特的概念是人脑的高级认知活动(如记忆、注意和理性思维等)受到中介的调节,人们通过各种中介来联系世界;中介包括物理工具,如桌椅和电脑等,和符号工具,如音乐、艺术和最重要的语言(Lantolf,2000,p.80)。根据Vygotsky,我们研究的对象不应该是语言系统本身,比如语法和词汇等,而应该研究人类借助语言的调节机制所进行的社会人际交流。在个体发展过程中,社会文化与个体心理活动紧密相关,人们通过参与外部的社会文化活动,将外界的社会言语(socialspeech)通过语言这一中介内化为个体内部的心理机能(Vygotsky,1978)。

通过协同对话——中介,儿童或初学者能被诱导着培养成一种共享的意识,直至最后吸收新的知识和技能于他们自己个体意识中,因此成功地完成从协同的个体间的活动向个人内在的自主活动转变。这种协同对话过程就是支架(scaffol-ding)。Vygotsky关于学习和发展之间关系的最广为人知的最充分的阐述就是他的最近发展区概念。他(1978,p.85)将最近发展区定义为:“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前者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定;后者则是指在成人的指导下或是与能力较强的同伴合作时,儿童能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最近发展区内,需要大量的指导性参与活动,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并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潜能。

三、社会文化理论指导的语言与文化教学方法

社会文化理论指导下的外语教学不仅关注在相关情境中合理、灵活使用语言的知识和技能,而且发展学习者分析、评判、识别课堂内外的不同行为方式。接下来我们主要分析外语课堂中常见的几种教学方法,这些方法的总体目标相似,但在课堂中创设的各种教学情境有些不一样。有些多以学习者为中心,学习者的生活环境是课程设计和教学内容的基础;还有些以学习者和知识为中心,其设计的学习环境不仅要帮助学习者理解课堂内外的生活环境,也要开阔他们的交流视野并融入其他的环境中去。

(一)提问法(problem-posingapproach)

这是一种通常用于移民成人以社区为基础的语言学习(adultimmi-grantcommunity-basedlanguagepro-grammes)。这种方法始于学习者的经验,尤其是他们在教室外的社区内面临的问题或复杂事件等。该方法的目标是帮助认清学习者生活的社会、政治和文化基础,提高学习者认识这之间的联系,帮助学习者通过他们认为有益的方式获得必要的交流技巧和知识。提问法的三个基本成分是:听(listening),教师通过在课堂内外观察学习者,并界定其所关心的问题;对话(dialogue),将以上的关心的问题作为起点,教师和学习者以关注或问题及其看法和反应为内容相互对话;行为(ac-tion),这些探讨帮助学习者将他们的所学用于课堂外。

(二)课堂学习者共同体(com-munitiesoflearnersintheclassroom)

课堂活动与学习者的发展有着内在的联系,因此我们要做的就是创造有效的课堂学习者共同体。在社会情境的协同的互利的过程中学习者通过参与课堂活动获得新的理解、学得新的技能,最终发展新的社会文化认识。在此共同体中学与教密切联系不可分割。学习者共同体视课堂为探究社区(communitiesofinquiry),在此探究(inquiry)不是为承担特定课题而使用的特定教学方法。在探究社区中,课堂活动是开放式地探索性地研究,来自群体的真实经历,也是该群体真正感兴趣的问题和话题。这些开放式的话题和问题允许更多的可能性,使得学生彼此协作构建他们的理解和视角。教学活动是在情境中的,有特定时间地点的,需要特定的人在特定的场合完成。教学是手段而非结果。

学习体会论文范文9

(一)研究方法

知识图谱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知识演进的历程。借助知识图谱的方法与技术,我们可以透过协作学习复杂的知识网络,理顺其理论发展的关键路线。本研究采用国际公认的、先进的知识图谱分析软件,由美国费城德雷赛尔大学陈超美(Chen,C.)教授开发的Citespace3.0R5作为分析工具,并绘制国外协作学习研究的知识图谱。

(二)数据来源

学术期刊与国际会议论文可视为该研究领域主要的成果。本文数据源自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基于Web开发的数据库———WebofScience数据库。该数据库收录了9000多种世界权威的、高影响力的学术期刊,内容涵盖完整、全面。本文以“CollaborativeLearning”为“title”检索,时间范围为“1993年至2012年”,学科范围限定在“EDUCA-TION&EDUCATIONALRESEARCH,COMPUTERSCIENCE”,共获取1175篇有效文献。

二、知识图谱分析

“共引网络图谱中的关键节点是图谱中链接两个以上不同聚类,且中心性和被引频次相对较高的节点。这些节点可能成为网络中由一个时段向另一个时段过度的关键点。”陈(Chen,2004)运用Citespace分析知识图谱,主要用“中心性”这个概念来衡量某一点在知识地图中链接作用的大小。从中心性可以看出一个研究领域的结构和动态本质,中心性值高,说明该点在知识网络中具有重要地位,对知识的发展脉络起重要作用。中心性高的文献说明是该领域的重要文献。另外,这些文献的时间分布以及对这些文献的解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该领域的理论基础与演进路线判断的依据。首先,将上述检索数据导入Citespace3.0R5中,(CCCCCV)参数设置设置为(2,2,20),(4,3,20),(5,3,30),得到关键文献聚类形成的知识图谱,如图1所示。笔者提取中心性大于或等于0.1的文献信息,得到关键节点文献列表,如表一所示。

三、国外协作学习理论演进的关键路线

根据图谱和表一,可以将协作学十年的理论发展大致分为四个时期,即持续奠基发展期、研究单元转型与CSCL发端期、过程导向与信息技术的持续关注期、CSCL迸发与协作脚本理论发展期。

(一)持续奠基发展期

尽管本研究数据始自1993年,但由于是引文分析,所以研究析出了两篇早期关键文献。一是前苏联学者维果斯基(Vygotsky,L.S.)1978年出版的《社会中的心理: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一书,是协作学习知识演进过程中出现最早的关键节点文献,中心性为0.17;二是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珍妮·莱夫(Lave,J.)1991年出版的《情景学习:合法的边缘性参与》一书,中心性为0.3。协作学习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结合这两项研究的内容分析,可将20世纪90年代前确定为奠基发展期。情境学习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学习理论研究的又一重要动向。它提出了关于学习的新隐喻,即学习是一个社会协商的过程,学习是合法的参与实践共同体(崔允漷,王中男,2012)。从表一不难看出,莱夫一书的中心性最大,表明情境学习理论在整个协作学习理论中的基础性地位。具体来说,莱夫认为学习是一个社会性、实践性、以差异资源为中介的参与过程。意义建构发生在学习者与学习情境、学习者之间的互动中;他强调学习者在真实情境中的学习,通过社会性互动和协作来学习(Lave&Wenger,1991)。维果斯基是杰出的心理学家,也是苏俄心理科学的奠基人之一。1978年,维果斯基在其心理过程发展理论中强调个体发展的社会文化取向,解释了社会过程与个体过程之间动态的相互依赖关系,摆脱了行为主义的束缚(高文,1999)。维果斯基提出了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达到最近发展区不仅可以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来实现,也可以通过与能力较强的伙伴开展协作来实现。在维果斯基看来,由于儿童年龄相仿,最近发展区相似,他们更容易在这种相似的最近发展区内通过协作实现发展(Vygotsky,1978)。莱夫的情境学习理论和维果斯基的社会建构主义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协作学习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如果说维果斯基的社会建构主义掀起了新的学习革命,那么莱夫的情境学习理论则是这场学习革命的另一重要基石与助推器。

(二)研究单元转型与CSCL发端期

该时期大致为20世纪90年代初,协作学习的理论研究实现了研究单元的转型:从个体到团体。同时,学者们开始关注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的研究。斯坦福学习技术中心杰里米·罗歇尔(Ros-chelle,J.)致力于研究技术支持下的复杂性学习,特别关注交互技术支持下的协作学习。1992年,他发表了《协作学习:聚合性概念变化》一文。罗歇尔认为协作学习的关键问题在于协作者如何为会话建构共享的意义。通过对协作学习过程的分析,罗歇尔(Roschelle,1992)提出了协作学习的四个主要特性,指出学习是社会性的,是对知识的协作构建,个人作为团体的成员参与其中,但是他们的活动并非个人独立的学习,而是以协商或共享的方式参与团体互动。罗歇尔的研究明确提出了交互过程中主体间性构成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在这项研究中他设计了计算机软件支持的协作学习,被视为CSCL领域具有开创性的早期研究之一。斯坦福大学荣誉退休教授伊丽莎白·科恩(Cohen,E.G.)致力于社会学视角下的教育研究。1994年,科恩发表的《重组课堂:创造性小组的条件》一文中心性值为0.29,位居第二。在这项研究中,科恩一改之前协作学习中以个体为研究单位的传统,而是以小组为基本研究单位,并提出不同的会话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学习类型和交互方式。这项研究摆脱了内在和外在的激励、目标和资源相互依存关系的争论,关注交互与任务等分析,对支持协作学习的研究人员、开发人员和实践人员走向建立在有效小组详细知识基础上的第二代协作学习具有重要价值(Cohen,1994)。英国诺丁汉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心理学院学习科学教授克莱尔·奥麦利(O'Malley,C.)的研究兴趣是将心理学理论与方法应用于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环境设计。1995年,他主编的《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一书的中心性值为0.1,主要涉及同伴交互与学习的理论与经验性工作、协作交互的认知模型、计算机网络与以计算机为中介的传播和支持协作学习的设计问题四方面内容(O'Malley,1995)。该书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高级教育技术特殊项目的成果之一,也是最早以CSCL命名的著作,在众多文献中被遴选出说明了其重要性。在维果斯基的社会建构主义理论与莱夫的情境学习理论的奠基与推动下,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和中期,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研究开设了自己的阵地,不仅确定了相对稳定的名称,还提出了一系列研究设计。更重要的是,它将研究者与实践者的视角从个体转向团体协作,这样的转型对学习科学的理论与实践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过程导向与信息技术的持续关注期

这一时期主要是20世纪90年代末,表现为对协作学习理论的反思性总结,开始关注过程导向的协作学习研究,以及协作学习过程的具体理论研究,研究者们开始持续关注协作学习的计算取向(Com-putationalApproach)。这一时期遴选出的两篇文献的作者均为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大学狄隆伯格(Dillenbourg)。狄隆伯格1996年发表的《协作学习研究演变》集中梳理了1996年前协作学习的研究,指出协作学习应该由关注个体在小组的功能研究转向小组整体的研究(Dillenbourgetal.,1996)。考虑到变量之间的影响,他提出协作研究应该少些有效协作参数的设置,多些对中介交互变量角色的理解。该研究分析了改变协作变量对个人学习评价变量产生的影响,其过程导向的协作学习研究成为协作学习研究转型的重要节点文献。1999年,狄隆伯格参与编写了《协作学习认知与计算途径》一书。在前言“协作学习意味着什么?”中,从协作学习最简单的元素———学习与协作,他引出了学习机制和协作的四个标准,提出了提高协作交互的四种方法(Dillenbourg,1999)。在这篇文章中,他还专门对合作学习与协作学习这两个极易混淆的概念进行了辨析。这个时期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既是对前期研究的总结与反思,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使计算机支持下的协作学习研究稳步推进。

(四)CSCL迸发与协作脚本理论发展期

这一时期大致为新世纪以后,表现为CSCL的研究开始集中且成规模涌现,同时对协作脚本以及CSCL环境下的协作脚本的研究开始深入。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的拉塞·利波宁(Lippon-en,L.)教授2003年发表了《面向小学生的计算机支持下协作学习参与与话语范型》一文,综合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分析协作学习中的交互活动和会话质量(Lipponenetal.,2003)。这项研究从研究方法的角度对协作学习研究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斯坦福大学布里基·巴伦(Barron,B.)教授2003年发表的《智慧小组何时失效》一文是一项关于协作交互如何影响问题解决的调查研究。荷兰开放大学的卡雷尔(Kreijns,K.)2003年发表的《计算机支持下的协作学习中社会交互陷阱识别:一个研究的述评》指出社会交互研究中存在误区:一是想当然地认为在CSCL环境中,人们之间的交互自然而然会发生;二是不太重视交互中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Kreijns,2003)。该研究引入了社会临场感理论(SocialPresenceTheory),并强调运用该理论讨论CSCL环境中的社会交互问题的重要价值。2006年格里·斯塔尔(Stahl.G.)出版的《小组认知:计算机支持下的协作知识建构》一书提出群体认知优于个体认知,而计算机在群体认知中可以作为有效的工作介质(Stahl,2006)。斯塔尔的研究揭示了小组协作中小组如何从会话本身构建主体间知识的。这一发现构成了斯塔尔协作学习社会理论的框架。2002年狄隆伯格发表的《CSCL过度脚本化:协作学习与教学设计混合的风险》一文,针对协作脚本的结构化对协作学习的限制,指出过度脚本化会影响协作的自然性(Dillenbourg,2002)。2006年科勒(Kollar,I.)发表的《协作脚本———概念性分析》一文,将协作脚本分为外部脚本和内部脚本,并最早提出了协作脚本的基本要素应该包括:学习目标、活动类型、时序、角色分配、呈现方式五个要素,成为协作脚本研究的早期重要基本理论(Kollar,2006)。本阶段的关键文献最丰富,内容最具体,不仅有研究视角与方法的创新,也有对实践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其解决方式的探讨。理论与实践在这个阶段充分融合,相互影响,使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在理论场域与实践场域同步发展。

四、国外协作学习研究的热点

研究热点是指在某一时间段内,有内在联系以及数量相对较多的一组论文所探讨的科学问题或专题(Chen,2004)。Citespace关键词共现网络可以展现一段时间内相关文献集中反映出的热点词汇。运行软件可聚类出词频大于50的词汇,如表二所示。从中可以看出,研究热点大致可以分为四方面。第一,“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CSCL)”词频最高,突显了协作学习的技术支持取向,是目前协作学习领域最热的研究分支。CSCL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尤其是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辅助或支持的协作学习。它是当今信息技术环境下,协作学习与计算机技术的汇合点。自1989年第一个以CSCL命名的国际会议召开以来,CSCL国际会议已经形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的学术共同体。第二,以“协作学习环境(collaborativelearningenvironment)”与“学习环境(learningenvironment)”为关键词,突显了协作学习对“环境”的重视,也说明学习环境作为协作学习的基本要素之一,已经成为重要突破口。在协作学习的早期研究中,学习环境似乎并没有引起研究者足够的重视。近二十年来,协作学习的潜在前提根植于建构主义认识论、情境学习理论,并成为构建协作学习范式的基本前提(Johnsonetal.,1991),这样的观点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认同。相应地,作为建构主义核心要素的学习环境的研究也日益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热点。另外,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普及,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日益受到重视。为协作学习提供理想学习环境的学习系统也逐渐成为该领域研究的热点。第三,以“学习过程(learningprocess)”为关键词,这是研究者对协作学习深度认知的表现。协作学习作为一项社会性活动,“学习过程”比“学习结果”更应引起重视。狄隆伯格在其经典文章《协作学习意味着什么?》中明确指出协作学习中学习的过程就是协作的过程,协作学习的过程是以协作为主要特性的过程。他将这种特性视为协作学习的四大标准之一(Dillenbourg,1999)。传统课堂环境下,协作学习更关心协作学习过程中小组学习的组织。Web环境下则更加重视组织有效的协作学习过程(赵建华,2002)。对于学习过程的关注,显然与信息技术环境下协作学习的新发展有关。第四,以“协作学习系统(collaborativelearningsystem)”为关键词,这是协作学习研究与实践日益深入的表现。协作学习系统的设计、开发与应用是协作学习研究持续发展并发挥影响力的重要基点。

五、国外协作学习研究的前沿

研究前沿是某一领域科学研究中最具发展潜力和代表未来发展趋势的研究主题。根据Citespace提取的突现词,可以探测某一领域的研究前沿。运行Citespace软件在输出结果中得到的突现词及突现时间如图2所示。协作学习的研究前沿有以下几点。第一,近二十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日益普及,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远程协作学习成为未来协作学习发展的趋势。“万维网(worldwideweb)”与“远距离学习(distancelearning)”作为突现词被析出,特别是“远距离学习”有着较长的突现时间段。第二,“学习环境(learningenvironment)”不仅是研究的热点,也是研究的前沿领域。从突现的时间来看,“学习环境”的突现几乎与“远距离学习”突现同步,说明网络条件下的协作学习环境的研究是一个前沿领域。第三,协作学习中“知识管理(knowledgeman-agement)”的研究成为该领域研究的前沿。在网络环境下,协作学习具有了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便利的交互方式。如何将个人知识融入集体知识中,促进知识互动;如何挖掘学习者的隐性知识;如何实现协作学习中知识的共享和创造。这些都是网络协作学习面临的新问题。关于这一点,知识管理与网络协作学习在技术上相互支持,在理念上相互借鉴,二者相辅相成,为协作学习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第四,“协作学习活动”(collaborativelearningactivity)是协作学习各要素相互作用的总和。从图2可以看出,在2003年“协作学习活动”一词被突现出来。这说明期间从“活动”视角开展的研究其数量开始激增。通过进一步的文献检索发现,似乎“活动理论”为这一时期协作学习的“活动”研究提供了新思路。第五,“学习成效”(learningoutcomes)日益引起研究者关注。从图2可以看出,从2011年开始,学习成效开始成为协作学习研究的前沿领域。协作学习在传统课堂教学中的研究比较成熟,在新技术环境下则面临多种挑战。近二十年来,随着协作学习网络化,以及学习环境、知识管理、协作学习活动等前沿研究的持续推进,协作学习整体学习成效的问题自然会被日益凸显。

六、结论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