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3-28 14:58:16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范文1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概预算;教学过程;改革

水利水电工程概预算是基本建设从筹建到竣工验收、交付使用整个过程的费用计算,贯穿了水利工程估(概)预算、工程招标标底价以及投标报价、结算和决算等工程建设各阶段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课程涉及知识面广、综合性强,是一门专业性、技术性、实践性、综合性和政策性[1]都很强的课程,与《水利工程施工》、《建筑材料》、《水工建筑物》、《水电站》和《农田水利学》等课程有密切的联系。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和熟练的专业操作技能,能够熟练应用概预算工具和软件进行工程的计量和计价,基本具备造价员岗位综合职业能力。目前,该课程教学方式偏重理论学习,学生学习感到抽象难以理解,因此,在课程教学中,将“学生知识、技能和职业素质训练”三位一体有机结合是教学中的核心和重点。

一、课程教材现状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材选用得当,使学生在校所“学”与就业后所“用”具有一致性,把职业需求的知识技能与课程内容充分整合。目前,众多教材的课程所包括的主要教学内容见图1[2]。从内容体系看,初步具备了水利工程计价的基本技能要求,但是课程内容组织比较离散,整体性和连续性差,理论与实际脱节,比如定额的原理章节内容,教材理论性过强,过多侧重于定额的编制原理和编制方法,但学生在今后实际工作中,需要掌握的是如何正确使用定额,使用中的注意事项,以及不同施工方法合理使用定额进行组价等的问题的分析和阐述。其次,经过多年教学过程分析,教材体系没有形成教学模块,各章节之间知识结构不够紧密,因此会导致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感到教材内容零散。

二、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

首先,课程教学中学生们只有教材,没有与教材相配套的定额及其相关法律法规,导致教师无法深入讲解,学生不能灵活运用定额,造成教学空洞、乏味,感觉课本知识简单,眼高手低,以至于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时,仍然不会使用定额,不会编制概预算工作。其次,一份造价文件编制的优劣与施工工艺流程、施工机械的选择和项目现场资料的把握有紧密联系,对于没有工作经验的学生来说,课程学习与施工教学脱节,比如土方工程单价分析,需要考虑土的类别、开挖断面形式、运输距离、施工方法(人工或机械)和机械容量等众多因素的组合。另外,在教学方法上,以“满堂灌+放羊式课程设计”不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教学环境单一,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不高。教学内容应以模块的形式设置,结合每一模块对应的工作任务开展教学,理论与实践穿插,学习与工作紧密联系。

三、分层分模块教学体系构建

教学内容以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编制程序为主线,以不同类型的典型工程项目为载体布设学习情境,分层次、分阶段、分模块化教学,设置学习情境,按照“划分项目、计算工程量、分析单价、汇总概算”的步骤序化教学内容;通过真实的水利工程项目施工图计算教学活动,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足够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要求,融“教、学、做”于一体,手工计算与计算机软件结合为一体。根据各个模块按实际工作过程进行课程的编排。并根据今后不断变化的就业岗位针对性调整教学内容,本课程可以按照三大模块构建课程的教学体系,即基本技能、综合能力和提高能力。本课程是按48个教学学时安排,主要针对基本技能训练开展课程设计,适当穿插综合模块和提高能力内容。在基本技能需要掌握的知识结构之上,以“工程项目”为导向,按照基本技能所对应的教训内容进行“分模块”教学,每一模块做好教学单元设计,让学生“边学、边练、边做”,从而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

四、课程考核

按照传统的考核方式,主要按照学生理论知识统一闭卷考试,综合考虑课堂表现、出勤和作业情况,以权重比例的方式评测该课程的总评成绩,此考核方式重点考查学生理论知识的,而忽视了职业技能的培养。鉴于此,笔者认为课程考核体系应加强知识技能考核,把每一工作任务对应的知识技能和要求分模块考核,形成“理论考试+职业技能考核”的考核体系。

五、结语

水利工程造价是集技术、经济、管理和法规等为一体的体系,通过《水利工程概预算》课程教学体系的改革,围绕教材内容介绍教材体系,以“项目为导向”,建立灵活性、适应性的课程教学体系,使学生在深入理解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以现行的规范和规程为依据,熟练掌握(估)概预算编制的基本技能,达到“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技能为中心”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范文2

关键词: 水工结构; 可靠度; 设计方法

1 概述

某水利工程为重点建设的水利工程之一,本工程地处山区,建设条件和环境十分复杂,对于当地的农业发展、供水供电等又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要求重视水工结构的设计,确保水工结构的可靠性。

要想对该工程进行结构可靠度设计,首先就要明确可靠度设计的方法和理论,下面介绍水工结构可靠度设计方法。

2 水工结构可靠度设计方法

2. 1 水工结构可靠度理论

水工结构可靠度理论基础为极限状态设计方法,该方法是在原有安全系数设计方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目前的水工结构可靠度设计方法的局限性较大,表现为结构承受抗力与作用参数,一般被当作随机变量进行处理。

水工结构可靠度设计中,一般情况下,极限状态由效应与抗力组成极限状态方程,以此进行描述。极限状态方程为Z = g(R,S) = R - S。但如果以概率论为基础,水工结构可靠度设计理论分为三个水准: 水准Ⅰ、水准Ⅱ、水准Ⅲ。其中,水准Ⅰ为半概率和半经验方法,而结构安全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材料强度、荷载等,并根据实际设计经验,引入经验系数。该方法无法进行可靠概率计算。水准Ⅱ与概率设计方法相似,水工作用效应S 和结构抗力S 为随机变量,先按照提前设定的概率分布,估算可靠指标或失效概率,然后用标准差和均值统计参数或表达式、线性规划处理。

水准Ⅲ全概率方法,是以全部随机变量联合分布为基础的概率方法,可将复杂问题简单化,但在水工结构设计中应用很少。当前,在水工结构可靠度设计方法中,水准Ⅱ近似概率设计方法应用范围最广泛。

水准Ⅱ尽速概率法求解,采用“一次二阶矩法”,该方法的积分表达式为

在该表达式中,作用效应S 和抗力R 的标准差和均值分比为ms、mR,而可靠性指标β 的表达式为

在上述表达式中,β 的含义为标准正态空间中原点至极限状态超平面的最短距离。在作用效应S 和抗力R 为正态分布随机变量时,可做“当量正态化”处理,即根据当量正态变量均值、标准差和概率密度函数等,原变量值、验算点处变量值等量原则,来计算迭代验算点的可靠性指标与变量值。在验算过程中,JCSS 采用JC 方法。而JC 方法优势很明显,该方法把分布的非正态随机变量作为当量正态化,因此能够使基本随机变量分布类型符合设计规范的要求,这对于可靠度高、失效概率小的水工结构,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不过,与中心点法相比较,JC 方法缺点在于计算繁琐,需反复迭代验算点,才能够得到相应的数值结果。

2. 2 分项系数极限状态表达式

在当前水工结构可靠度设计中,分项系数极限状态表达式方法得到广泛的应用。在该方法中,作用分项系数r 与材料性能分项系数y 的物理概念应明确,从而可有效反映出可能存在的不确定性。两个分项系数中可能含有超载、降强等物理概念,但是其与结构安全的关系很小。

根据作用分项系数,其只是作用于变异性,以此来确定材料性能分项系数y,就能够按材料试件的变异性确定。在水工结构的可靠度设计时,系数r 主要代表各种结构抗力中的不确定性,以及材料性能分项系数,而不考虑其他的分项系数。比如几何尺寸的不确定性,可把试件抗力换算成为构件抗力的不确定性。水工结构计算时,可引入系数r,则分项系数表达的极限状态关系式为

从该关系式可看出,水工结构可靠系数与构件联系密切,不同的水工结构安全等级就会有不同的结构可靠性指标。因此,按照《水利水电工程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的相关规定,水工结构安全等级的基础为Ⅱ级结构,其他等级结构系数经过转换可得到,水准Ⅰ、水准Ⅱ和水准Ⅱ的结构系数分别为1. 1、1. 0 和0. 9。

3 水工结构目标可靠指标的确定

在水工结构可靠度设计中,可靠度指标是设计的主要依据,与工程造价、使用以及后期的维护等密切相关,关系投资风险大小、财产安全等,因此也是体现结构安全和经济性的重要指标。因此要求合理确定结构设计的可靠指标。

现阶段,水工结构目标可靠指标确定方法有三种: 一是经济优化法,二是经验校准法,三是事故类比法。而确定目标可靠性指标时,工程结构设计、设计理论均要考虑在内,确保新旧设计规范之间的衔接,防止由于材料用量过大而导致出现问题。

在设计过程中,事故类比法与经济优化法应用困难,可按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采用经验校准法。经验校准法是指先行校核设计规范安全度,通过反复计算,寻找原有设计规范中隐含在结构中的可靠指标,通过分析与调整,给予概率基础上的目标可靠度。

4 水工结构可靠度设计方法应用中的障碍

4. 1 变量不确定

在可靠度分析、抗力、作用效应和极限状态方程中,均存在不确定性因素。不确定性问题是应用可靠度设计方法中的首要障碍。抗力和作用等不确定性因素,主要特点为模糊性、随机性和未认知性。

4. 2 可靠度理论度量结构安全局限性问题

评价水工结构的结构安全性,可靠度理论较为先进,但在应用时仍有局限性。可靠度理论某些问题尚未解决,如结构可靠度约束问题,受抗力与作用效应、随机过程为随机变量等因素的制约。随着认识的加深,这些约束条件均受到质疑。

大量数据统计中如用概率可靠度理论,抗力与荷载统计,均存在很大问题。而从设计规范较短看,荷载变化导致概率可靠度理论简化,忽略理论因素,比如在一定程度上忽略社会因素、经济因素。水工地下结构荷载与作用效应的耦合,其不确定性比荷载要大,构件和荷载不确定性之和难以估算。

在安全性评价中应用可靠度理论,包括作用效应与抗力因素两个内容,可靠度指标联合概率用样本统计方法得到。水工结构安全评价中的认知性、模糊性等指标,为非随机性不确定性因素,通过数学方法无法计算,应按照工程经验来解决。

5 结语

水工结构的传统设计方法为安全系数法,该方法的材料性能、作用效应等已经被广大设计人员熟悉。但是由于在设计中没有详加考虑随机性概率,因此,安全系数法为确定性设计防范,对于材料性能与作用组合失效概率,没有给出明确的规定。本文对其进行分析,旨在提高水工结构可靠性设计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 李红梅,李树山,张伟. 水工结构可靠度设计方法[J]. 建筑工程,2013( 9) : 76-77.

[2] 何梅. 水工结构可靠度设计浅议[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 23) : 56.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范文3

关键词:工程监理 博弈论 纳什均衡 混合策略

中图分类号:F293.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4-029-02

自1988年采用建设监理制以来,我国建造行业发展日趋成熟,建筑质量日益提高。但是建筑事故仍然时有发生。2012年5月10日北京一工地宿舍坍塌造成11人受伤;5月8日安徽霍山再见桥梁坍塌2人死亡4人受伤;4月30日安徽淮北楼房倒塌造成10人死亡;2007年建造时间不到两年的烟台汽车东站因严重质量事故而停止使用……这些事故表明我国建筑行业仍然需要规范,国内针对建筑行业安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安全工程方面,而鲜有对建筑安全的内在人为行为研究。本文采用博弈论视角,重点研究煤矿业主—监理单位—承包商三者之间的博弈关系,并建立模型,分析三者的利益均衡点。

在国内采用博弈论视角研究建筑安全方面的文献不多,本文选取几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加以阐述,并提出自己的博弈模型。黄熙、王春峰(2005)在“工程监理博弈行为分析与对策研究”中建立了监理单位和承包商之间的博弈模型和煤矿业主、监理单位和承包商三者之间的博弈模型,其优点通过监理三者的博弈模型比较完整的分析了建筑行业的利益驱动力,缺点是通过是假设模型的博弈过程是一种完全且完备信息静态博弈,与实践过程存在一定差距;黄静(2009)在“试论建筑市场的三方博弈及煤矿业主方应对策略”中指出博弈过程对事前,事中,事后都存在,并且应用了领导生命周期理论,但是仍然没有给出确切的利益均衡关系。刘铭源(2011)在“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博弈分析”中提出煤矿业主、承包商、监理单位之间均是委托-关系,存在信息不对称,承包商和监理的道德问题严重,其中煤矿业主与监理之间的委托委托时建设监理制不能发挥有效作用的本源。

一、模型的建立

1.模型的假设。本文假设煤矿业主、监理单位和承包商仍然是完全理性人,都在博弈过程中寻找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煤矿业主的利益最大化是指工程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按期或者提前完工;监理单位的利益为在煤矿业主与承包商之间双向赢得最大经济利益而不被发现有违规行为;承包商的利益最大为,不被监理单位和煤矿业主(委托监理单位)发现的前提下,尽量偷工减料,以获取超额利润。

2.模型的建立。三者之间存在以下博弈过程:

假设煤矿业主监督所付出的成本为Cy,不监督所获得的收益为Sy;监理单位监督所付出的成本为Cj,不监督所获得的收益为Sj;承包商不违规所付出的成本为Cc;违规所获得的收益为Sc。煤矿业主在监督的情况下,监理单位也监督,则煤矿业主会付出成本Cy;当煤矿业主监督发现监理单位为监督,则给予监理单位Fj的罚款,也可以理解为监理单位商誉的下降;当监理单位监督承包商时,若承包商违规,则会接受一个为Fc的罚款,我们定义每一个支付中第一个为煤矿业主的得益,第二个为监理单位的得益,第三个为承包商的得益,则会产生以下得益矩阵:

根据实践经验我们可以清楚的知道以下的条件是成立的:

在这个博弈矩阵中显然没有纯策略纳什均衡但是我们可以求出该博弈矩阵的混合策略纳什均衡。

当煤矿业主以(Py,1-Py)的概率随机选择监督和不监督,监理单位以(Pj,1-Pj)的概率随机选择监理和不监理,而承包商以(Pc,1-Pc)的概率随机选择违规和不违规时,由于谁都无法单独改变自己随机选择的概率分布改善自己的期望得益,因此这个混合策略组合是稳定的。这也是本博弈唯一的混合策略纳什均衡。当三方采用该策略组合时,虽不能确定单独一次博弈的结果究竟会是8组得益中的哪一组,但是三方进行该博弈的得益,也就是多次独立重复该博弈的平均结果是可以确定的。而我们在本文中仅考虑煤矿业主的利益最大化,所以只要使煤矿业主选择监督的概率在(■,1]上,便可以使煤矿业主的利益最大化。

二、本文假设与“小偷和守卫博弈”吻合的的验证

1944年经济学诺贝尔奖得主之一的塞尔顿教授曾经提出“小偷和守卫博弈”的例子,我们今天的假设与该例子的结论一致,其原因在于当煤矿业主选择监督的概率分布为[0,1]上,如图2所示:

容易说明该线与横轴的交点Pj就是建立单位选择“监理”概率的最佳水平,选择“不监理”的最佳水平为1-Pj。首先S到-D连线上的每一点的纵坐标,就是监理单位选择在该点横坐标表示的“不监理”的概率Pj时,煤矿业主选择监督的期望得为 S(1-Pj)+(-D)Pj。假设监理单位的不监理概率大于Pj,此时煤矿业主的不监督期望得益小于0,因此他肯定选择“监督”从而使监理单位不监理一次,则被处以Fj的罚款;反过来,如果监理单位“不监理”的概率小于Pj,则煤矿业主选择“不监督”的期望得益大于0,因此煤矿业主会选择不监督,以减少其变动成本的支出。

当煤矿业主对监理单位的处罚力度由-D变为-D'时,监理单位的“不监理”策略的最佳概率由Pj减小为Pj',因此当煤矿业主仍以Py的概率监督的时候,会提高其得益水平。

加大对监理单位在“不监理”时的处罚,在本假设中是可行的,因为在一个工程监理过程中,煤矿业主与监理单位,监理单位与承包商之间的博弈时有限次的,因此,煤矿业主会适当提高对监理单位的监督概率,由于监督概率提高,而监理单位面临的处罚也提高了,因此监理单位也会加强对承包商工程质量的监理,导致承包商必须降低违规概率,保证工程的质量。

三、结论与展望

本文的结论由两个:一是通过提高罚款来对监理单位的监理过程予以约束,使其提高监理概率,从而减少承包商的违规行为进行;另一个是通过提高对监理单位的监督概率,促使其维护自己的商誉,进而提高监理概率;当然以上两种途径在实践过程中往往是同时引用的,否则就会造成“激励的悖论”。

煤矿业主在整个工程建造过程中,把对承包商的监理义务委托给了监理单位,但是却不能完全置身事外,以免造成工程交付使用后的后遗症由自己承担。因此煤矿业主在整个过程中对监理单位的监督保证在均衡概率以上,对煤矿业主是有利的。

但是由于该模型仅针对了静态的,而在实践过程中往往是动态的进化博弈,因此是以后研究的方向;在监理过程中,由于监理单位与承包商的信息比煤矿业主的更满足符合自己利益最大化的要求,因此可能会形成监理单位与承包商合作博弈的情形,对煤矿业主的利益造成损害,因此也是反联盟合作的研究在工程监理过程中也是应该研究的。

参考文献:

1.黄熙,王春峰.工程监理博弈行为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19)

2.黄静.试论建筑市场的三方博弈及煤矿业主方应对策略[J].科技创业月刊,2009(6)

3.刘铭源.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博弈分析[J].项目管理技术,2000(9)

4.谢识予.纳什均衡论[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

5.谢识予.经济博弈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范文4

关键词: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考试改革

作者简介:刘胜兵(1976-),男,湖北天门人,武汉工程大学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讲师。(湖北 武汉 430073)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1-0070-02

自从1998年国内各高校按新的招生目录实行“大土木”招生以来,原建筑工程和交通土建工程等8个专业被新的土木工程专业所覆盖。为适应新专业的教学,全国各高校相继开设了“土木工程概论”课程,其中以上海大学开设最早,该校于1996年即开始了“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创立与建设工作。[1]经过10多年的发展,目前“土木工程概论”课程已成为全国各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和工程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及其他相关专业的选修课程。“土木工程概论”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特别是作为很多高校土木工程和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入学后的第一门专业课程,其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热情和效果。为适应新形势下土木工程人才培养的需要,一些高校相继开展了“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教学和考试改革探索,已取得了一些成果。[2]武汉工程大学自2011年以来,在全校掀起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浪潮,与此相配套的教学和考试改革也相继展开,目的在于激发师生教与学的热情和活力,通过校级以上精品课程必须申报、其他课程自愿申报的形式组织各课程试行教学和考试改革,以提高实际教学效果。笔者自2009年至今已连续承担三年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和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教学工作,值此学校开展教学和考试改革之机,结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相关体会,对“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和考试改革进行一点探讨。

一、选择合适教材,精心设计教案

1.选择合适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基础条件,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教材的选择上应有所差别。武汉工程大学的“土木工程概论”课程学习安排在第一学期学生军训结束之后,共32个学时,此时学生还没有进行过任何专业知识的学习,因此,应选择一本知识面广、通俗易懂的教材作为教学用书。武汉工程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的“土木工程概论”课程以前采用过丁大钧、蒋永生教授主编的《土木工程概论》作为教材,[3]也采用过罗福午教授主编的《土木工程概论(第三版)》。[4]丁大钧等主编的教材内容相对过多,而罗福午主编的教材出版于2005年,内容相对陈旧,没有将近年来土木工程领域的一些最新技术成果收录在内。笔者自2009年开始承担“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教学以来,一直选用的是上海大学叶志明教授主编的《土木工程概论(第三版)》作为教材。[5]该教材知识覆盖面较广,并且图文并茂、通俗易懂,2005年被列入部级精品课程。近三年教学实践证明,选择这本教材是合适的,学生反映良好。

2.精心设计教案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课时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具体安排和设计的教学文书。教案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实际教学效果。因此,笔者在上课前除了精心准备教学PPT课件外,都会精心设计教案。有些教师认为现在普遍采用多媒体教学,既然都准备了PPT,再准备教案是多此一举,对教案设计不够重视,笔者对此不敢苟同。因为PPT课件只是教师教学用的辅助素材,而教案则是教师为讲好这些内容所进行的设计和计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程教学同样如此。

二、介绍重大工程和土木大师,激发学生专业荣誉感

对于刚走入大学校园的学生来说,一切都是新鲜和陌生的。学生们强烈渴望快速对自己所学专业有一个了解,比如什么是土木工程,土木工程包括哪些内容,土木工程专业需要学习哪些课程,土木工程专业的就业前景如何,毕业以后可以从事哪些工作等。这样的疑问需要在“土木工程概论”课程中得到解决。此外,让学生了解国内外土木工程领域的一些重大工程和有重要影响的土木大师,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学生的专业荣誉感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6]笔者特意将“土木工程概论”课程安排在晚上,并三节课连上,前两节课以讲授为主,同时和学生进行互动,第三节课则给学生播放国内外一些重大土木工程和土木大师的相关视频,比如三峡工程、哈利法塔、水立方等重大工程,又如国内结构大师孙芳垂、国外建筑大师保罗·安德鲁等。这些典型的土木工程和土木大师的视频,极大震撼和强化了学生对土木工程专业的感性认识,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学生会从心底萌发出对自己所学专业的一种自豪感:原来土木工程专业如此伟大,土木工程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如此紧密,以后一定要学好土木工程。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范文5

一、市级水利水务建设项目评审范围

1.对列入市政府重点工程、实事工程以及市级政府资金投资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水利水务建设项目实行全过程跟踪评审,具体包括:参与初步设计论证,对初步设计概算、招标文件的评审,委托编制标底,施工合同评审,设计变更(签证)评审,工程结算、财务决算评审。

2.对其他的市级政府资金投资的水利水务项目,重点对影响工程投资额的环节进行评审,具体包括:参与初步设计论证(如果有),对初步设计概算、招标文件的评审、委托编制标底,施工合同评审,工程结算、财务决算评审。

3.防洪保安资金安排的吴中区、相城区、高新区、园区实施的水利水务建设项目,仅对初步设计概算进行评审,作为市财政局、水利水务局批复项目、下达资金计划的依据。

二、财政投资评审的操作流程

(一)项目立项批复阶段

1.项目立项后,建设单位应按照市财政局安排的资金计划,委托设计部门逐步实行限额设计,控制工程项目总投资规模;

2.市财政投资评审中心(以下简称“评审中心”)参与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论证;

3.建设单位在初步设计方案调整确定后,填写《政府投资项目评审申请(告知)书》申请评审项目概算,并将《政府投资项目评审申请(告知)书》送市财政局业务主管处室。市财政局业务主管处室签署评审告知意见;

4.建设单位将《政府投资项目评审申请(告知)书》送评审中心,同时将有关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文件、设计图纸等有关资料报送评审中心;

5.评审中心依据建设单位报送的资料对初步设计概算进行评审(同时确定标底编制的造价咨询机构);

6.评审中心将概算评审的初步结论送市财政局业务主管处室征求意见后,出具概算评审报告;

7.市财政局、水利水务局根据评审中心出具的评审意见,联合下达项目批复。

(二)项目实施阶段

1.建设单位填写《苏州市政府采购项目资金核定表》,在主管部门盖章后送评审中心审定,同时附送市财政局、水利水务局批复的该项目批文;工程项目中涉及甲供设备、主材采购的也按此步骤办理政府采购手续。

2.建设单位持经评审中心审定后的《苏州市政府采购项目资金核定表》,到市财政局业务主管处室和政府采购处办理相关政府采购手续。

3.建设单位督促招标机构将招标文件中与工程造价有关的条款送评审中心评审。评审中心在招标文件上盖章确认;

4.评审中心委托造价咨询机构编制工程招标标底;

5.工程招标以及甲供设备、主材采购工作结束后,建设单位将施工合同与设备、主材采购合同送评审中心评审。评审中心在合同上盖章确认;

6.列入市政府重点工程、实事工程以及市级政府资金投资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水利水务建设项目在开工后,由评审中心委托造价咨询机构对项目进行跟踪评审,就工程签证(含设计变更)涉及工程造价增减的内容进行评审,并作为工程结算时的依据。有关评审流程参见附表2。

(三)项目竣工阶段

1.工程完工后,建设单位填写《政府投资项目评审申请(告知)书》,申请评审工程结算(财务决算视项目进展情况可同时申请评审或以后单独申请),将《政府投资项目评审申请(告知)书》送市财政局业务主管处室,由业务主管处室签署评审告知意见;

2.建设单位将《政府投资项目评审申请(告知)书》送评审中心,同时将工程结算资料以及建设单位初审意见报送评审中心;

3.评审中心对工程项目结算实施评审,出具工程结算评审报告;

4.市财政局业务主管处室、建设单位根据工程结算评审报告进行工程价款结算;

5.建设单位填写《政府投资项目评审申请(告知)书》申请评审财务决算,将《政府投资项目评审申请(告知)书》送市财政局业务主管处室,由业务主管处室签署评审告知意见;

6.建设单位将《政府投资项目评审申请(告知)书》送评审中心,同时将财务决算资料报送评审中心;

7.评审中心对工程项目财务决算实施评审,形成初步结论后,送市财政局业务主管处室征求意见;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范文6

论文摘要:概预算的编制是保证概预算发挥重要功能和作用的关键步骤。概预算的编制在水利工程的基本建设和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但对于保证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的质量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提高水利工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具有重要价值。

0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可再生资源利用观念的逐步深入,加快现代水利工程建设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水利工程对一个国家的发展尤其重要,特别是对于我国这个水资源大国来说,更是如此。概预算是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概预算是对水利工程基本建设进行有效监督和控制的有效工具。

水利工程概预算编制主要工作是对水利工程的设计资料以及工程的概预算定额进行详尽科学的分析和规划,并结合水利工程施工企业的技术能力和水平来进行概预算内容的安排。在编制的前后可以发现施工企业在管理上的不足。

概预算可以反映水利工程管理水平,具有科学性、严肃性与政策性以及客观性等特点。水利工程的概预算对水利工程的施工阶段、财务管理阶段以及水利工程的技术管理等具有重要的影响,是水利工程施工和投资企业进行施工监督的重要参考依据,在现代水利工程的市场上,概预算编制的水平以及科学性直接决定了水利工程施工的成败,因此概预算编制对于充分调动水利工程企业的积极性,增加水利工程核心竞争力,以及保证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质量和效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水利工程概预算编制的重要性分析

1.1 可以提高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在水利工程概预算的编制过程中,需要对企业的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技术能力、管理水平以及人员的素质进行考察。同时也要对工程中的人工、材料以及相关费用等提供依据并做出合理的安排和规划,这一过程对有效发现施工企业管理和施工中的各种问题,从而促进企业在管理工作进行不断的整合和优化,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例如,工程施工过程中人工土石方工程运距、土方运输过程中“装、起、卸”的计算等都是容易算重的项目,其算重后将导致该项施工结算中将多付给分包企业更多的劳务费用,造成水利工程施工企业综合成本的上涨,影响企业的经济利益。在水利工程概预算编制过程中,编制人员必须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具有科学严肃的态度,利用现代编制技术提高水利工程概预算编制质量,保障企业的经济利益。

1.2 保证水利工程质量的重要举措

水利工程概预算严格意义来说从财务和经济的层面来保证水利工程质量的。概预算的编制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对水利工程概预算成本的控制以及质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水利工程项目管理主要包括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进度管理三大内容。

如何在科学安排进度的情况下,有效的控制项目成本,保证项目质量是我们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目标。

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质量管理、进度管理或是成本控制与管理,都是全过程的管理,即他们都是伴随着水利工程项目从开始到结束、最后验收的管理。

在水利工程项目管理中,质量管理是确保工程质量,达到规定的标准和要求而进行的。

而成本管理则是为了控制成本和费用,尽可能的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来减少费用开支。而进度管理则是为了及时的完成工程项目而进行的制度安排,工程项目的进度管理决定了工程的预算方案,也决定了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资源配置问题,它是企业项目管理水平的具体体现,在项目管理中占有了重要的地位。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提高企业的履行合同的能力,确保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的实现。就必须加强水利工程概预算的编制工作,从而切实提高水利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3 提高树立工程企业施工企业核心竞争力

水利工程概预算编制是水利工程进行投标和报价的重要参考文件,在投标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水利工程概预算的编制就显的十分重要,在编制过程中不但要对施工企业的技术水平和能力进行全面的综合性分析,也要对由于施工技术水平过低,管理水平不高带来的影响工程成本的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可以有效提高水利施工企业概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促进施工企业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转贴于

2 水利工程概预算编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2.1 工程量计算

工程量的计算将直接影响到工程最终的造价,因此工程量的计算比如科学,充分的结合实际。

因为工程量计算的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到工程成本计算的正确与否,也将会对概预算的整个工作带来重要的影响。为此,对于水利工程量的计算,一定要按照科学的标准,进行实地的考察,并按照科学的方法,弹性的规划来做到有理有节的计算,从而既不造成工程量的随意放大或缩小,也给工程以后相关的安排带来一定的空间和余地。

2.2 材料预算价格

水利工程在施工中会用到各种建设材料,这些材料名目繁多,而且在规格和价格上也不同。

因此在编制材料的预算价时不可能逐一详细计算,而是将施工过程中用量最大或用量虽小但价格昂贵、对工程造价有较大影响的一部分材料作为主材,常见的有水泥、木材、钢材、汽油、柴油、火工产品、砂石料。在计算材料预算价格之前,应认真收集基本资料,使编制的材料预算价格符合实际。需要根据工程所在区域建筑材料状况、对外交通条件以及已建工程的实际经验和有关信息,选择合理的供货地点、各种物资供货比例及其材料的价格、合理的运输方式等。砂石料在水利工程中用量大,对工程造价影响很大,在编制其单价时应深入现场调查,认真收集地质勘探、试验、设计资料,掌握其生产条件、生产流程、运输方式,正确选用定额进行计算,以确保砂石料单价正确可靠。

2.3 正确使用水利工程概预算定额

定额是水利工程概预算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在一定的外部条件下,在进行水利工程预算时所按照事先规定好的某项合格产品的所有的要素,比如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等标准额度。定额反映了一定时期内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它与水利工程的硬件配备、技

术人员的素质以及机械化程度、新工艺以及新材料等具有密切的联

系。

在编制工程概预算时,由于设计阶段不同,选用的定额也有所不同,在各阶段定额不全的情况下,要注意定额的过渡系数。在选用定额编制工程概预算单价时,应根据施工组织设计规定的施工方法、工艺流程、机械设备配置、运输距离,选定条件相符的定额。

2.4 利用控制和现代化管理手段促进概预算编制质量的提高

水利工程概预算编制的质量是能够让概预算工作发挥作用的重要前提和保证,因此必须充分调动一切有利于提高概预算编制质量的因素,来提高概预算编制的质量。要重视编制的管理因素,人员因素以及编制技术水平等。特别要通过控制的手段,通过加强事前、事中、事后控制来提高概预算编制的水平和质量。

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提升概预算编制的效率,在编制过程中要充分注重人的因素,要充分注重概预算编制人员对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对工程施工成本的影响,注重编制人员对基础材料价格的掌握等,以此提高水利工程概预算的编制质量。

3 结论

总之,水利工程的概预算工作无论是对水利工程本身而言,还是对施工企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因此应做好概预算的编制工作,从而确保水利工程相关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发展。

参考文献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范文7

关键词:思想概论课;教学模式;教学困境;教学质量

1999年秋季开始,根据中共中央关于“两课”课程设置的文件精神,高等学校普遍开设了“思想概论”,既给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了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模式的紧迫课题,也给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了走出教学困境的新契机。

一、首先解决教师对课程教学的认识问题

1.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党和政府对高校“两校”建设与发展的高度重视,为“思想概论”课程的教学工作提供了重要保障。1994年以来,中共中央相继制定和颁发《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大问题决议》及《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特别是1998年,中共中央讨论通过了关于高校“两课”课程设置新方案,明确地为“两校”教育指明方向。2005年,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高校“两课”课程设置文件精神,、教育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明确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这标志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全面开展。2005年,、教育部同时配套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施方案》,更加明确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从教材编写、教学研究、教师培训、学科建设、课程设置、考核学分等基本要求,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科研奠定了坚实基础。因此,作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以良好的精神状态,以扎实的工作作风、精湛的教学业务,认真上好“思想概论”课程,努力开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新局面。

2.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为高校“两课”建设与发展注入了勃勃生机,为“思想概论”课教学工作提供了现实基础。新中国成立五十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综合国力空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国际地位影响日益增强,特别香港和澳门先后胜利回归,成功申办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三峡大坝工程、西气东输工程、南水北调工程、青藏铁路工程、神舟航天工程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实践将使青年学生受到深刻教育,使青年学生强烈感受到支撑中国进步发展的思想支柱只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因此,作为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旗帜鲜明,坚定不移地对学生进行以马克思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主要内容的思想理论教育;必须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把高校的“两课”教育教学长期地、有效地坚持下去,为开创高校“两课”教育的新局面作出应有贡献。

3.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高校“两课”理论创新的不断加强,为“思想概论”课程教学工作展示了广阔前景。在高校“两课”建设中,1998年教育部组织制定和试行了“思想概论”教学基本要求,2000年教育部又组织修订和实施了“思想概论”教学基本要求,2005年、教育部又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政治思想政治课的实施方案》,不断推动高校“两课”的自身建设。在高校“两课”建设中,教材建设得到不断加强,教育部组织编写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热点、难点问题解析》系列专辑,组织研制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全程教学示范片》,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科研构建一个信息资料舞台,有助于提高“思想概论”课程的教学效果。教师队伍建设得到不断加强,国家教育行政部门采取多种形式,多层次组织教师培训,帮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熟悉掌握教材基本要求和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进一步推动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

二、必须解决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动力问题

1.现在的青年学生,是在开放条件下和改革大潮中成长起来的一代青年,在思想上表现出积极探索但又阅历不足的矛盾,产生了复杂多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政治上表现出积极参与但又易于急功近利的矛盾,往往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同样,在对待和思想上,因为没有亲眼目睹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战争年代的丰功伟绩,思想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巨大威力;同时也没有亲身经历动乱年代,晚年的错误时期,又受到少数媒体错误言论的影响,对、思想存在一些误解和偏见。因此,“思想概论”课教学工作,必须首先下大力气解决学生对“思想概论”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问题。

2.在“思想概论”课教学过程中,要通过中国近代史的教学,用近代中国的历史和现实中国告诉学生,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继俄国十月革命之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又一次伟大胜利。这一胜利使占世界人口1/4的中国摆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增强了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战胜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信心和决心,使青年学生认识到思想是指引中国人民夺取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强大理论武器。在“思想概论”课程教学过程中,要通过阐述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历程,用新中国的成就和现实告诉青年学生,以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占世界人口近1/4的、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中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艰巨任务,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它既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中国以后一切进步和发展的基础,使青年学生深刻认识到思想也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思想政治基础,从而使青年学生从认识、情感、行为各个方面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的全过程,激发青年学生对“思想概论”课的学习兴趣和初始动力。

三、必须坚持以考核方式改革为突破口,推动课程的全面改革

1.考试既是教师掌握教学情况,衡量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手段,又是学校评价教学质量,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的有效途径,在高等学校整个教学环节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导向作用,是教师和学生完成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指挥棒”。因此,决不能因为“思想概论”作为公共课而弱化考试功能,以平时测验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决不能因为“思想概论”作为公共课而取消考试功能,以教师印象随意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在“思想概论”教学过程中,应以考试方式改革为突破口,撬动“思想概论”课程整个教学环节的改革,启动“思想概论”课程教学模式的转换。推动“思想概论”课程整体不断向纵深推进和横向扩展,调动青年学生学习“思想概论”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青年学生对、思想,历史贡献的认同感,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传统考试方式,主要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认同性”和“服务性”。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考试功能,既被简化和强化为检测加工材料是否合格的工具,又使考试由教育的手段变成教育的目的。不仅严重扭曲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育功能和教育本质,而且严重扼杀了青年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因此,在“思想理论概论”课程教学过程中,必须打破“千人一面”,“千人一卷”的传统考核模式,在考试形式上,积极采用开卷考试、半开半闭、论文答辩、优秀生免试等考试方式,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思考、研究和创造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将“灌输知识”的过程变为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研究”、“学会创造”的引导过程。在考试内容上,应逐步减少死记硬背的填空题、问答题和名词释词题,适当增加专题论文、读书报告和社会实践报告,培养、训练、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素质和理论思维能力及运用思想正确认识和分析重大现实问题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思想概论”课程的考核方式改革,特别是专题论文、专题答辩、专题报告等考核方式,必将对“思想概论”课教学中长期形成的“重教”、“重知”、“重灌”,轻实践能力培养、轻创新意识培养、轻理论联系实际精神培养的教学模式形成强大的冲击,对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学工作能力、教学理论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思想概论”教学工作中,必须激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业道德感、职业荣誉感、职业成就感”,激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积极探索教学改革的热情和对教学工作的兴趣,把培养、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思想理论素养和理论思维能力,运用思想正确认识和分析重大现实问题的创新意识、协作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作为学习“思想概论”基本任务和教学目标,使“思想概论”教学融入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增强青年学生对崇高品德的深入了解和对思想的深刻认识。

参考文献:

[1] 编写组.思想基本问题[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9.

[2] 理查德・伊文恩.传[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范文8

关键词:水利工程;环境问题;工程伦理;河流伦理

一、引言

在当代的诸多人类工程中,水利工程引起的环境问题尤其引人关注,水利工程的主要目标是将自然界中由于水流对人类造成的不利影响在人工干预下转换为有利的利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免不了要涉及到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即工程伦理问题。因此,本文就水利工程中的环境问题,以现代工程伦理的视角对其进行审视,期望对《工程伦理》课程的开设与教学有所帮助。

二、水利工程环境问题的工程伦理思考

三峡水利枢纽是我国水利工程中的杰出典范,在防洪、发电、航运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效益,但近年来也引起了一系列的水环境、地质灾害等问题,引起了相关部门和群众的关注。三峡水利工程在蓄水后,由于回水作用导致流速降低,水体的自净能力下降,引起了很多支流发生了水华现象———短时间内水藻疯狂生长导致的水质问题。另外,筑坝改变了长江上游和下游的河道水流条件,引起了很多其他问题,包括:三峡库区滑坡和移民、长江中下游的江湖关系、清水冲刷引起的河岸崩塌以及水生动物及鱼类生存环境改变等。因此,本文将从环境伦理和河流伦理的角度,对我国水利工程中的环境问题进行思考,并理清水利工程伦理概念形成的发展脉络。面对当今世界上诸多水利工程引起的环境问题,很多环境保护领域的专家学者对其进行了哲学思考,形成了环境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对峙的局面。我们认为需要辩证地审视环境问题,过于乐观和过于悲观都会付出巨大代价,阻碍我国水电事业发展。我们相信,只要进行细致科学的论证研究及广泛的集思广益,我们完全有能力应对水利工程带来的不利影响,合理高效地开发水资源。当然水利工程涉及的环境问题复杂,不能只靠水利专家研究和施工人员的努力,还需要各领域人士的参与。首先,在水利工程提案之前就要对其进行深入的哲学思考和科学论证。早在三峡工程还没有开工时,很多专家学者就对其进行详细的论证和考察,从孙中山先生到毛泽东同志,一直到1994年才动工修建三峡水利枢纽。又例如都江堰水利工程,从李冰修建它开始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期间经过很多次维修,至今仍在灌溉、防洪、供水、发电、养殖、旅游等方面发挥作用,之所以该工程能持续不断地运行,得益于它内在的有机整体系统,后人对其介入的维护工作等,是在充分了解其系统结构后,对其合理地改进,是唯物辩证法理论在水利工程领域的应用的成功范例。事实证明,好的水利工程可以长期地为老百姓创造幸福源泉,而不好的水利工程很快将被历史淘汰,只要经过了长期思考和细致的规划和科学论证后,三峡水利工程也可以像都江堰水利工程那样,长期为中国人民服务。其次,河流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就像人体系统一样,河流一样需要人文关怀。河流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开放、动态、非平衡和非线性的系统,涉及到自然、经济、社会和工程四种系统,董哲仁(2009)提出了非生命变量和生命变量之间关系的河流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整体模型,对指导我国水利工程今后的发展思路很有帮助。然而,人总将是消费者的角色,水利工程实施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人与自然产生冲突的问题。传统的主客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是造成环境伦理问题的深层原因,因此需要结合科学的发展视角,建构新的相互协调的主客体关系,如此才能真正支持环境伦理学的完善,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摆脱以往以人为中心,一切为人的思想,可能会使当代的水利工程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也可避免与大自然的冲突局面。

三、河流伦理的提出与争议

世界上著名的河流均孕育了当地的文明,其中包括中国的黄流流域。但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遭受了相当程度的破坏,如何对待河流的问题提上日程,相应地产生了“河流伦理”的理念。黄河水利委员会于2004年提出了“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治河新理念,长江水利委员会也提出了“健康长江”的口号,进而发展为“重塑人与河流关系的伦理”以及“河流伦理”的基本概念。河流伦理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概念,涉及面广、跨度大,具有边缘性和交叉性的特点。无论是对水利界,还是对人文、社科界来讲,河流伦理体系研究都是一门全新的边缘学科。河流伦理可看作是环境伦理的一个分支,环境伦理中的一些准则我们认为可作为当代指导治河工作和研究的参考指南,但把道德关怀的对象扩展到河流等自然存在物,目前还存在很大的争议,并且常常受到来自传统意识形态的质疑,因为人们总是不自觉地是以人类为中心思考问题和决定自己的行为。同时世界上的河流情况千差万别,生存的状态各异,人类对其开发利用程度也很不一样,造成河流伦理的发展遇到不少困难,比如以下的一些观点:(1)河流没有与人一样的感情和主动性,无法像人类主体一样思考、做出反应或承担相应的主体责任;(2)如果河流成为伦理主体,河流将享有与人一样的主体地位和权利,这是不可思议的;(3)河流与人类在权利上的平等,将导致人类相对地位的下降,这是对人类价值的一种贬损。河流虽然成为伦理主题,但并不是说与人类拥有相同的权力,河流本身有“内在价值”的命题,并不蕴含一切内在价值均是等同的。除了从哲学角度对河流治理进行思考,我们绝不能忽视了科学技术在治河中的作用,必须进行细致的量化研究,这样才能更清晰地了解人类与河流的关系,进行河流开发为人类服务。治河工程及河流伦理均要涉及如何评价一条河流的生态环境及健康状况等问题,于是产生了“河流健康”的问题,这对于我们实践河流伦理,指导河流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今后的水利工程的设计、施工和运行,必须要走科技支撑和哲学思考相结合的路子,这是实现人水和谐的唯一途径。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范文9

[关键词]新媒体概论 课程建设 网络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05-0093-03

近年来,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从新媒体上获取信息。新媒体是未来媒体发展的重点,是传媒市场发展的趋势和必然方向。因此,加强新媒体的研究和教学对推进新闻传播学学科进步、人才培养、产业升级乃至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国内外新媒体教育还处在发展初期,在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从惠州学院《新媒体概论》课程的教学定位、教师队伍建设、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建设、学习环境的改善等几个方面进行描述、分析、总结,试图找到适合《新媒体概论》课程建设的优秀方案,为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建设提供现实指导。

一、《新媒体概论》课程教学定位

(一)课程教学目的及要求

《新媒体概论》是因新媒体新闻传播事业的勃然兴起而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是属于新闻传播学的分支学科。《新媒体概论》主要研究以网络和手机为代表的各类新媒体的信息传播规律。在惠州学院,《新媒体概论》是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专业主干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习者了解各种新媒体的基本概念,把握各种新媒体的传播现状、效果和发展趋势,掌握各种新媒体的技术特征、信息流程以及盈利模式。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教师必须在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在实践中理解、掌握、深化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因此本课程除了进行理论课的教学之外,还有实践教学环节。为《网络新闻学原理与应用》、《新闻网页设计与制作》等后续相关课程打好基础,为将来在新媒体传播领域中工作奠定基础。

(二)《新媒体概论》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

《新媒体概论》课程建设以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效果、增强学习兴趣、改善教学环境、促进学科发展为指导思想和根本出发点。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基础之上,加强课程内容建设,争取把惠州学院《新媒体概论》课程建设成为广东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二、《新媒体概论》课程建设的具体内容

为了全面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惠州学院的《新媒体概论》课程建设主要从教师队伍、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和学习环境等方面展开。

(一)教师队伍建设。部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应该由学术造诣深厚、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主持建设,教学团队应结构合理。惠州学院《新媒体概论》课程的教学队伍由5人组成,其中教授2名,高级记者1名,副教授1名,讲师1名,学历均在硕士以上,年龄在35岁至45岁之间,且都是从事新闻传播学教学与科研的一线专业教师,是一支具备较高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符合教学要求的教学团队。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惠州学院制订了课程团队发展规划、青年教师结对培养计划、人才引进与培养计划等,优化了课程团队。

1.引进高层次、高水平人才,优化教学团队。惠州学院建立高级人才引进机制。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引进一名具有硕士学位的教授担任课程负责人。课题负责人近十多年从事新媒体与网络新闻学教学与科研。担任《新媒体概论》、《传播学》、《网络新闻学原理与应用》、《新闻网页设计与制作》等课程的教学,主持2013广东省高等学校人才引进项目《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微博舆论研究》。还引进一名具有博士学位的传播学教授担任课程第一主讲,该主讲教师担任省级精品课程《传播学》的负责人,主持广东省高等学校人才引进项目《网络非理性舆论的社会风险研究》,对新媒体课程教学有丰富的经验。

2.促进青年教师博士化。在课程建设过程中,一名主讲教师在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攻读新闻学博士学位,选修了与《新媒体概论》密切相关的课程。该主讲教师2011年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网络公共领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012年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国家―社会关系视角下网络公共事件的舆论引导与治理研究》等都是关于新媒体的研究。通过教学结合、教研结合,深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

3.鼓励教师参加学习交流和学术考察。课程主讲教师先后参加过中国新闻传播学年会、中国网络传播年会等学术会议,了解学科、专业的发展趋势,与新媒体、网络新闻学等课程教师探讨交流教学经验。教学团队反复研究中国传媒大学、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等多所高校新媒体与网络新闻传播专业课程的教学体系,完善《新媒体概论》课程体系设置。

(二)教学内容建设

1.更新课程体系,增加实践环节。惠州学院通过对国内外院校相关课程的比较分析,结合本校的教学情况,按照整体优化课程体系、有利于学习者能力培养的原则,增设了一系列增强学习者实际操作能力的课程教学环节。改革前的课程总学时为36学时,没有实践教学环节。改革后增加了12个实践教学学时,总学时为42学时(见表1)。

2.调整优化课程内容,保证教学效果。关注最前沿的新媒体动态,使教学内容紧跟学科发展的前沿,保证学习者能及时获得最新、最有用的新媒体知识和技能,是《新媒体概论》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首先,惠州学院调整了教学大纲,在原有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视频网站”、“社会化媒体”、“手机之外的移动信息传播”等内容。其次,主讲教师通过参加学术会议,把新媒体发展最新成果及行业发展动态与趋势,整理、归纳、整合为教学资源,提高课程的科学性。通过改革,《新媒体概论》的教学内容具有清晰的逻辑性、系统性,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还具有丰富的知识点和信息量,在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良好效果,深受学习者欢迎。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设

1.“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本课程经过近五年的建设,教学方法已从最早的老师单向授课模式,变为教师授课、学习者讨论、个人和小组报告、师生互动、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有机结合的多元化模式,成功地将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转变成“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习者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学理念。

2.“案例工作坊”的教学模式,强化实践能力。《新媒体概论》课程在教学改革中引入“案例工作坊”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是以主讲人为核心,15名左右的成员组成的小团体。结合市场需求与行业发展,主讲教师把传播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与各种新媒体实际应用范例结合起来,让学习者围绕某个话题、案例进行讨论或实践操作,引导学习者对问题实质进行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与动手能力。由于该教学模式强调面对面交流、参与者的互动学习以及实践操作,所以,学习者可以获得更多通过普通讲课无法获得的思考和成长体验,可以把课堂上的体验内化成专业素养和行为态度。课程组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大部分学习者在“案例工作坊”教学过程中积极性很高,并认为自己从中获得了很大的收获。

3.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化教学效果。在教学中积极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发完善了多种网络资源和PowerPoint的演示教材,充分利用教学互动平台进行师生的互动。值得一提的是,《新媒体概论》课程利用魔灯教学平台,建立了具有多媒体特性的网络课堂,开展网络教学。利用魔灯教学平台提供的论坛、测验、资源、投票、问卷调查、作业、聊天室、Blog和Wiki等丰富的课程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在线自主学习、在线作业、在线答疑、在线自测/考试、在线实时交流等教学活动。使教学理念从传统的教案设计向课程设计转型,内容设计向“资源+活动”设计转型,教学方法从传统的传授型向传授型、研究型、社区型相结合的多样化的教与学方式转型。比如主讲教师和学习者可以通过新媒体网络课堂的课程管理中的资源上传、 下载教学资源, 以达到教师与教师、学习者与教师、学习者与学习者多方位资源共享的目的。再比如,通过新媒体概论的论坛或博客,学习者可以在线提问,教师可以在线答疑,在虚拟的网络空间,突破空间的阻隔进行实时的同步交流,也可以自由选择不同的时间进行异步交流。

(四)教学条件建设

1.教材的使用与建设。本课程早期采用中科院新媒体研究专家闵大洪研究员编写的《数字媒体概要》作为教材,该教材在编写中强调学理性、实用性、工具性、前沿性、延展性、交互性的统一。但是,随着新媒体日新月异的发展,该教材部分内容难免过时。目前,该课程使用本课程主持人周海英教授著《数字新媒体论》(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作为课程的主教材,并选用了如下书籍作为参考教材(见表2):

2.课程相关资料建设。课程组成员密切跟踪,及时购买与本课程相关的国内外最新出版的图书、资料,并向学生推荐阅读。比如《网络社会的崛起》(纽曼尔卡斯特著,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网众传播―― 一种关于数字媒体、网络化用户和中国社会的新范式》(何威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6月出版),《微博―― 一种新传播形态的考察影响力模型和社会性应用》(喻国明、欧亚、张佰明、王斌著,人民日报出版社2011年5月出版),《新媒体概论》(宫承波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年出版)等研究新媒体的著作。本课程组还收集了大量文献资料,目前已有国内外新媒体传播类图书约100多种,与本学科相关期刊论文数百篇,光盘数据库文献资料也非常丰富。

课程团队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跟踪和吸收国内外有关本课程研究的最新成果。如教会学生熟练使用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硕博士论文库、传媒学术网、传播学论坛、中华传媒网、美国哥伦比亚新闻评论网等,增强了学生自主获取学术信息的能力。

3.网络教学环境建设。教学改革重点之一是学习环境的改革。当前,课程学习环境的改革主要体现为学习者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环境的建设。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课程团队在惠州学院的网络教学平台上搭建了《新媒体概论》的课程网站。在课程网站中,根据《新媒体概论》的教学定位、教学内容,建设了课程介绍、教学大纲、师资队伍、教学日志、电子教材、教学课件、练习与习题、参考资料目录和教学录像等基本资源,并且随着教学活动的开展进行及时的更新。在基本资源的建设中力求涵盖新媒体相应领域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系统介绍《新媒体概论》的相关知识,既实用又易用,能共享,为《新媒体概论》的教与学提供平台。

除了建设《新媒体概论》课程的基本资源之外,还建立了课程的立体化拓展资源。拓展资源包括:图书资源库、多媒体素材库、视频讲座库、案例库等。在多媒体素材库中收集了中华传媒网、人民网传媒频道、新浪传媒、紫金网、中国新闻学评论等传媒学术网和传媒体资讯网,每一个条目设有网站名称、网站截图、网站链接、网站介绍。学习者可以通过这些网站了解传媒体资讯、学术动态以及前沿的学术观点,丰富自己的传媒知识。视频讲座库收集了新媒体领域的专家学者的学术报告共20场,便于学习者领略传媒领域专家学者的风采,了解传媒热点话题。图书资源库收集了40多本传媒书籍,每一条目设有书名、网络购书链接、内容简介、内容目录、作者介绍等关键信息,为学习者拓展知识面提供参考。

三、课程建设成效

从2008年以来,惠州学院在广播电视学专业开设了《新媒体概论》课程。经过五年的探索,课程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效:明确了课程定位,完善了教学体系,改进了教学方法,改善了学习环境,培养了一支教学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2012年5月在“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深化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系列专题研讨会上,惠州学院的《新媒体概论》课程获同行专家、学校、学习者、社会等方面的高度赞誉,提交的教学改革论文《新媒体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被评为优秀论文。2012年《新媒体概论》被评为院级重点课程,2013年被评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被学院推荐为广东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课程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教学机构、教学团队、学习者坚持不懈、共同努力,才能造就真正的优秀学习者以及惠及相关的教师和社会人士,从而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 参 考 文 献 ]

[1] 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Z].教高[2003]1号.

[2] 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Z].教高[2012]2号 .

[3] 张芹,黄宏.高校网络和新媒体传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7(3):185-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