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低年级数学教学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3-30 10:38:59

低年级数学教学论文

低年级数学教学论文范文1

【关键词】简约式教学;解决问题

小学生学习数学,不应该只是重重复复地计算加减乘除,更重要的是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所掌握的技能,去发现和研究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学生自己的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问题解决本来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应该成为我国小学数学学习的主要形式之一,并处于小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核心。”现行教材也比较注重这个问题,无论是低年级还是中年级的每一册书,“用数学”、“解决问题”的内容编排都占了很大分量。

但是,我们很多一线的教师,却都和本人一样,直接、简接地了解到很多低中年级的学生在学习“用数学”、“解决问题”这些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和已掌握的方法技能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都是感到“难、累”,要背诵好多好多的关系式,要做好多好多的类型题练习,到考试的时候还是伤脑筋,不是这题错就是那题错。因为这些题多数都是占分比较多的大题,扣得多,得分自然就不高,中等程度以下的学生出现这种情况的现象就更加普遍。

简约教学,是指高度概括性的教学设计与实践过程,它不仅表现在形式上简洁与明了,更体现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思维训练上的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用著名教师徐长青老师的话讲,就是“从冗繁走向凝练, 从紧张走向舒缓, 从杂乱走向清晰, 从肤浅走向深邃。”他提出了令青年教师豁然开朗的“三不讲”、“三讲”的原则,即“学生已会的不讲,学生能会的不讲,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不讲”;“讲易混点、讲易错点、讲规律方法”。

在听了著名的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徐长青的《退中的数学》一课和他的《我的简约教学》的讲座之后,我豁然开朗:我们完全可以学习徐长青老师的方法,对低、中年级的学生进行问题解决的简约教学,使学生轻松快乐地学好学会问题解决,利用两到三学期时间进行效果追踪、方法改进,如能得出好效果,就在同行推介。为此,我们成立研究小组,开展了 “低中年级问题解决的简约式教学效果研究” 小课题:

1 本小课题研究范围的界定:

研究对象――小学低、中年级段学生(以本校2、3、4年级学生为样本)

研究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3到8册里面“用数学”、“解决问题”、“列式解答”等内容的简约教学方法和效果研究。

2 本小课题的研究方法:

2.1 文献研究法。收集材料,掌握理论,研究现象。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深入研究如何对学生进行问题解决的简约教学,并在实践中不断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

2.2 行动研究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边实验,边反思,边完善。组织同事在教学工作中积极实施本课题确立的研究内容。

2.3 调查研究法。通过平时观察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了解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态度与思维方面的实际情况,了解学生解决问题的正确率,分析原因,研究策略。

2.4 对比分析法。每个年级都设实验班和对比班,用两到三个学期进行跟踪对比。

2.5 经验总结法。实验教师围绕研究课题,结合研究实践,积极进行经验总结,及时将教学实践上升为经验理论,并初步形成具有一定实用价值的经验体系。

3 本小课题的研究过程和步骤:

3.1 申报阶段(2011.05): 提出设想,向区教科所申报;

3.2 准备阶段(2011.06―2011.08): 相关指导理论与方法、教学资料的搜集整理―主要包括学习徐长青老师的有关简约教学的理论和课例,有计划地学习许卫兵老师的《简约数学教学》一书,讨论挑选实验班和对比班,确定课例以及教学设计、实施教学的分工。同时,我们还设计出以下数据统计表:

填表说明:

(1)“实”指采用简约教学的教学班,“对”就是同年级对比班;

(2)总评的各档做对的人数,等于上面四项平均人数。

3.3 实施阶段(2011.09―2012.07):教学实施,数据收集;完善资料,改进方法;

3.4 总结阶段(2012.08―2012.09): 数据整理和分析,写研究成果、总结。

4 完成本小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课题组的成员都是教龄超过10年的教师,都有着非常丰富的教学教研经验,对数学的教学工作一丝不苟,教学成果显著。同时此小课题的研究得到区教研室、林凤娥小学领导的大力支持和给予了理论的指导。

通过本小课题的研究,我们得到如下结果:

4.1 学生方面:通过实验对比的教学效果检测,我们得出以下数据:

4.1.1 总评正确率≥80%的学生:

二年级的两个课例,实验班占89.4%和92.9%,

对比班占88.0%和83.2%;

三年级的三个课例,实验班占94.3% 、92.2%和94.4%,

对比班占86.6% 、84.4%和90.0%;

四年级的两个课例,实验班占88.2%和87.2%,

对比班占86.8%和80.8% 。

4.1.2 错误率≥80%的学生:

二年级的两个课例,实验班占0.7%和1.32%,

对比班占4.2%和4.86%;

三年级的三个课例,实验班占0% 、0%和0.83%,

对比班占4.4% 、1.67%和2.50%;

四年级的两个课例,实验班占0.74%和0%,

对比班占1.50%和2.27% 。

对比两极效果以及课例实施后到研究时间结束的学生综合表现,我们证明用简约教学的班级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能力水平等完全超越对比班的学生,这还不包括实施课例的简约程度是否理想,因为限于水平问题,我们的教学设计、授课过程的简约程度肯定有待提高,假设课例的设计能更加简约,这个差距可能会更大。

4.2 教师方面:

证明我们有能力、有办法对低、中年级学生问题解决的简约教学,而且效果是理想的,同时也探索出一些能让低、中年级学生高效学习问题解决的简约式教学方法,初步收集和设计出一些简约式教学设计。

由此可见,低、中年级数学教师能对问题解决的相关内容进行简约教学,用最为简洁的教学语言、教学程序进行教学的同时,也允许学生使用他自己能明白的最为简洁的等量关系式去解决问题,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框框条条。能使学生轻松快乐地学好学会问题解决,乐意用学生自己的方法去研究和解决学习中、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起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结束语:简约式教学可以适用于小学低中年级的问题解决的教学,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就更加能够适用,因为高年级学生比低中年级学生具有更好的逻辑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更能举一反三,采用简约式教学,自然更加见效,也就是基于上述原因,研究对象才不考虑高年级学生。运用简约式教学方法,完全可以高效教学小学数学中的“解决问题”的相关内容,使学生轻松快乐地学好学会解决问题,乐意用学生自己的方法去研究和解决学习中、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 许卫兵.《简约数学教学》.江苏教育出版社

[2] 孔企平.《小学儿童如何学数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低年级数学教学论文范文2

关键词:思维缺陷;应用题;小学二年级;数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4-0111-02

一、小学二年级学生针对应用题的解题思维

(一)低年级学习数学应用题的思维概论

在小学阶段中,低年级的数学教学指学生在从幼儿园转移到小学阶段中学习数学,开始通过对文字、图片和符号等因素的融合,去提炼和吸收小学数学的很多基本的客观知识和理论,从而归纳出一些能针对小学二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计算问题和理解情况等,并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概括出合适的解题思维方向和流程等。

(二)低年级学生思维缺陷的现状

1.抵触文字理解,盲目合拼数字。在小学低年级的数学学习期间,学生是从幼儿园阶段开始转变到小学阶段,从原本的看图理解变化成图文结合的综合观察。由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是刚刚开始学习汉字,对于文字还没形成足够的熟悉程度和理解习惯,因此,在处理应用题这些图文并备的题目时,学生很可能会因为对应用题内容文字的陌生感而有意或无意地过滤和抵触应用题的文字介绍。在这一条件中,学生就会潜意识地看图找重点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模式,盲目寻找与合拼应用题中的数字,从而在最短的时间中整理和排版出数学应用题的基本解题模块和形式。

2.片面阅读个别词语,无视数字与单位的配对。小学在安排和指导学生进行探索数学相关知识时,往往是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吸收能力、图文融合能力和数据文字配对等条件反射。在面对这些全新的解题思维下,处于低年级学习的不同学生会根据各自的反应心态、接受理解和解决方式等多种元素的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程度的数学学习的思维障碍,如汉字学习程度比较低的学生会更加喜欢看到有图的应用题,而且在阅读题意时会有意地忽视部分没有数字的文字介绍;或者在做题的时候没有分清楚数字与单位的配对,造成解题的盲目合拼等。

二、二年级学生解决应用题出现思维缺陷的原因

(一)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征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的教育管理中,教师如果想要灵活全面地培养学生形成合适的解题思维,那么,就需要结合低年级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在一年级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都接受到适当的数学知识的学习和记忆,并形成一定的理科学习思维路线,例如学会数字的加减、尝试图文的合拼理解和数据的运算审核等。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虽然已经培养出一定的理解能力,但是,与小学的中年级和高年级学生相比,低年级学生在上课和学习的自制能力有待加强,而且对于汉字还比较陌生,在处理数学应用题时可能会因为没有培养好良好的抽象性的理论型思维而无法处理一些比较具体鲜明的题目。

(二)教师分析应用思维时存在的障碍

1.忽视解题思路的顺序和方向。因为小学二年级数学的教学重点与一年级数学教学相比是产生了一定的变动,所以,不同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会各自的困难,如记忆背诵、理解归纳和看图总结等,而产生一定差异的学习思维障碍。在小学数学教师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如果没能够客观性、针对性和整合性地归纳和总结出低年级学生在培养数学思维时已经出现或可能存在的解题问题,那么,在指导学生学习的时候就很可能会在片面地根据个人的理解能力去覆盖性地介绍数学书本的基本知识点时,造成对小学数学应用题的基本知识点形成了具有片面性的理解和总结。

2.没有及时说明数量关系。大部分教师一般会提前考虑到上课时间段的限制和应用题模式的相似性等因素,在课堂教学中可能忽视了学生直接模仿的学习特点,片面介绍题中的数字,没有考虑到数据与单位等多种条件的分析,从而使学生在自主答题时找不到方向,在解题时就会毫无目的地进行数字的拼凑。例1:(1)红花8朵,粉红花比红花多3朵,粉红花有几朵?(2)红花8朵,红花比粉红花多3朵,粉红花有几朵?在解题时,学生如果在看题的时候没有看清楚“粉红花比红花多3朵”与“红花比粉红花多3朵”这两句话,那么就可能会把两道题都理解为“8+3=11(朵)”。正确的解题:(1)8+3=11(朵)答:粉红花有11朵。(2)8-3=5(朵)答:粉红花有5朵。

三、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对应用题的解题方向

1.加强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总结性。小学二年级数学应用题的知识面相对比较有限,大部分题型的分析和解读都来仅仅是来自数字的加减合拼等经典的数学知识。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学年级数学应用题的过程中,需要有代表地介绍和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图片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文字的分析能力,打破学生盲目背诵的错误认识,让学生有意识地收集和总结零散的知识点。因此,数学教师如果想让学生更好地统筹好应用题知识的答题模块,就要学会使学生主动地对数学知识进行理解和总结,构建出合适的小学二年级数学应用题的思维结构。

2.培养学生解题时的好奇心和观察力。二年级数学应用题虽然可以有很多种题型,但客观上而言,因为低年级学生一般只认识数字的加减,所以,在解答应用题时,教师更需要指导学生结合题目的特点和数据去进行合理解题思路。教师在设计和分析应用题的讲课模式时,不仅应该及时地收集和分类一些和应用题有关的最新版的教材,而且也能够结合现实生活和书本内容的结合,通过运用言语介绍、图文合并及数据对比等多种多样的解题思路,让学生多提问,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促进学生能够灵活地理解题意,慢慢习惯对应用题文字的阅读和吸收,增强图文的综合理解。

低年级数学教学论文范文3

关键词西南贫困山区 小学生学业成绩 不良 归因 对策

一、西南贫困山区小学生学业成绩现状

1.确定研究对象以及内容选择

小学阶段的1~3年级作为低年级阶段,4~6年级作为高年级阶段,考试是检验学业成绩的重要手段,语文和数学是义务教育阶段重要的基础课程。本研究选择了小学语文和数学作为研究科目,学业成绩来自2014年贵州X县按课程标准的要求统一命题、统一组织的期末考试成绩。X县农村学前教育缺失,可能导致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存在着对学校生活的适应问题,为了避免此因素的不良影响,更准确地了解X县小学生的学业成绩,选取了三年级和五年级学生的成绩。为了确保所选的样本具有代表性,随机选取了X县3个镇上中心小学和3个村小一共6所学校作为样本学校,每一所学校随机抽取一个班级的学生成绩,三年级抽取了341人的成绩,其中城镇小学193人、村小148人;五年级抽取了398人的成绩,其中城镇校212人、村小175人。

2.对研究结果的分析

(1)对抽取学校的学业成绩进行总体分析

①三年级学生数学、语文两科成绩的总体分析

通过对成绩的分析发现:第一,三年级小学生的学业成绩不良,数学的平均成绩是53.4分,合格率(及格率)是43.73%,学习较差(成绩低于40分)的学生为44.73%;第二,学生之间的数学成绩存在较大差距,成绩分化比较严重,最高分为93.5分,而最低分为4.5分;第三,学业优秀者数量很少,只占总人数的0.153%。X县小学三年级56.27%的小学生学业水平没有达到国家数学课程目标的要求。语文的平均分是61.84分,优秀率(成绩大于等于90分)是0.53%,学业不良(成绩低于40分)的学生为33.42%;最高分为95.5分,而最低分仅10.5分,仅有56.57%的三年级学生达到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不难看出学生之间的语文成绩也存在较大的差距,学生成绩分化现象比较严重,但相对于学生数学成绩来说,语文成绩较好些。而从成绩的分布来看,三年级学生成绩分化比较严重,数学、语文两科的最高成绩和最低成绩之间的差距较大,分别是89分、85分。

②五年级学生的数学、语文两科成绩的总体分析

五年级数学的平均成绩是44.37分,优秀率(成绩大于等于90分)只占了实际参考人数的0.29%,学习较差(成绩低于40分)的学生占58.82%。显而易见,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数学成绩偏低,29.4%的学生没有达到课程标准最基本的要求,学生之间的成绩存在较大差距,成绩较差的学生比例大,成绩分化比较严重,最高分为92分,最低分只有4.4分,教学质量不容乐观。同样,语文平均分61.7分,优秀率(成绩大于等于90分)是0.58%,学习较差(成绩低于40分)的学生占18.52%,最高分为93.5分,最低分为10.5分,只有61.7%的小学五年级学生基本上达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最基本要求。总的来看,小学五年级数学、语文两科的偏科现象比较严重,而且学生成绩的分化现象比较严重,其数学、语文两科的最高成成绩和最低成绩的差距分别是87.6分和83分。

(2)不同类型学校的学业成绩的分析

①对小学三年级不同类型学校教学质量差异比较

城镇小学和村小三年级语文、数学成绩的合格率分别是61.8%、48.2%和59.87%、44.5%,平均成绩分别是71.8分和50.25分、63.4分和49.1分,这两种不同类型学校之间学生的平均成绩差距在20分左右,城镇小学和村小的三年级学生学业成绩存在显著差异(语文成绩P=0.02,数学P=0.04),村小学生不论是数学还是语文有一半多的学生学业不及格。城镇小学和村小三年级数学和语文的优秀率仅为0.2%、0.12%和0.32%、0.18%,数学和语文低分的比例(

②小学五年级不同类型学校学业成绩差异比较

无论城镇还是村小,五年级的数学成绩均未达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小学五年级城镇学生与村小学生数学和语文的平均成绩56.7、58.1和68.2、60.1,但是不同类型学校的五年级学生成绩没有显著差异(语文成绩P=0.1,数学P=0.09)。城镇和村小五年级的数学和语文优秀率仅为0.17%、0.15%、0.3%、0.21%,及格率也很低,分别是55.1%、58.2%和65.2%、61.3%,城镇小学数学平均成绩比村小学生的平均成绩落后一分。小学五年级的语文成绩村小和城镇的差距也在缩小,但是学业成绩不良现象依旧突出,低分学生很多,城镇和村小数学、语文低于40分的学生分别占了32.5%、27.4%和15.3%、17.2%。

据调查的教师和学生反映,五年级离毕业比较近,学生毕业的学业成绩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声誉,所以学校领导教师很重视,五年级的任课教师大多安排的是有经验、负责的老教师,平时训练也多。在调查中发现,小学生把自身学业不良主要归因于自身,普遍认为自身基础差、对学习没兴趣、没信心、自觉性不高、被动、没有比较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在调查组和教师一起寻找学业不良的原因时发现,教师很少反思学生学业成绩低是自己的教育教学方面出了问题,多把原因归结于学生、家长和社会等外因。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是教师培养的,教师没有充分意识到自己的责任,这是一种必须深思的现象。2008年,贵州省基础教育质量检测结果显示,小学和初中的监测学科学生学业成绩较低:初中英语及格率为23.35%,平均分46.69,标准差为19.28;小学数学及格率23,平均分44.6,标准差19.57;科学及格率57.2%,平均分62.8,标准差17.18[1],接受测试的每个学科几乎都有一半的学生达不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改变一个地区落后的教育局面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师数量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补充,整个教师群体的工作态度、教学能力受根深蒂固的习俗的影响,也影响着不断入职的教师,如工作态度、敬业精神、教学风格等。

二、西南贫困山区小学生学业成绩不良的成因调查

为了深入了解小学生学业成绩普遍低的原因,为西南山区教育质量的提升提供些建议,本项目组设计了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调查问卷,采取整群抽样与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式,向遵义市、安顺市、毕节市、六盘水市、铜仁市、黔西南州、黔东南州、黔南州等市(州)的五个地区的11所中学和12所小学发放。初中发放问卷394份,小学发放253份,问卷回收率100%,被调查的教师平均年纪28.51岁,平均教龄4.57年,没有职称的教师占25%,小教二级教师占25%,小教一级占34%,中教三级教师占5%,中教二级教师占11%。

1.生师比过高、大班额等影响教学质量

贵州省生师比过高,调查的学校小学生师比达到21.3∶1、初中25.6∶1,远远高于全国小学16.78∶1、初中12.57∶1的值;“大班额”问题突出,在县城学校班级平均人数严重超标,80人以上的班级占班级总数的50%,尤其贵州威宁县的民族中学、威宁四中和威宁一小、二小、三小最为严重,最大班级数达116人,部分乡镇中学和中心学校班级规模过大,从全县来看,80人以上的班级占班级总数的30%以上。对“规模效益”的过度追求反而引发了规模不经济的问题,班级规模与学生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紧密,大班额学生的学习成绩要低于小班额班级中学生学习成绩,大幅度地缩减学校班级规模将产生仅靠教育者的努力所难以达到的学习效益[2]。

2.教学任务重不能保障课堂教学的质量

调查显示,6%的教师只担任一门课的教学工作,21%担任2门课的教学,48%担任三门课的教学,25%的教师担任4门以及以上的课程教学任务,教师的多学科任教不利于素质教育的理念落实,教师没有足够精力准备3到4门课程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效率会因此降低。被调查的教师中,38%的教师每周上16~20节课,36%的教师每周上21~25节课,2%的教师每周上课26节以上,按照国家规定的小学教师每周工作量12~14节的标准推算,贵州教师超过76%的教师超过工作量。过重的课堂教学任务挤占了教学设计、学习提高的时间,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效率。

3.自身的专业知识不具备从事教师工作的能力

教师质量是学生学业成绩不良的直接原因,调查发现,11%的教师清醒地意识到自身学科专业知识不扎实、教育教学知识欠缺、缺乏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和意识。在实践课堂教学中,26%的教师依旧,根据考试要求对教材进行删减或者增补;13%的教师照本宣科,课堂教学效率低;26%的老师必须通过补课才能完成课标的任务;52%的教师勉强能够完成教学任务;面对新课程改革,42%教师认为自身能力和教学能力与课程改革需要的教师素养相比还远远不够。可见部分教师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没有达到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具备的专业水准。

三、提高西南贫困山区小学生学业成绩的措施

1.加强在职教师培训,改善在职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在职教师的教学水平

调查显示32%的教师最需要学习课堂教学方法和技能,26%的教师需要学习班级管理知识。教师最需要的培训排在前两位的是班级管理和课堂教学方法,班级管理和课堂教学方法也是新入职教师最常遇到、急需得到帮助的问题。面对庞大的待培训教师群体,县级教师培训在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县教育局所属教研室的建设水平和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县域义务教育的发展。县级教师培训应进一步提高为农村教师发展服务的意识和质量,提高培训目标、内容、课程、方式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采取县教研室在更高一级的单位培训,参加国家以及省级培训,并且教研室建立起进校听课的任务,着手组建校级教研室。

2.优化教师民族结构,推动民族教育生态发展

西南贫困山区多地处少数民族集中地区,呈现大杂居小聚居,如贵州省有语言的世居少数民族人口约1200万人,其中约有600万人不通汉语,少数民族学校的双语教学刻不容缓。《贵州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招聘办法》提出,为加强双语教育,各民族自治州、县要根据当地农村学校对双语教学师资的需要,在县级“特岗计划”小学岗位招聘面试内容中加试民族语言,并计入面试总成绩,具体分值由各民族自治州、县自行确定。教育管理部门意识到了招聘教师要加强民族语言的考核,但是《招聘办法》把民族语言的考核作为面试加试的环节是为考试设置条件,而不是惠顾少数民族语言的考生。建议西南各省可吸收精通少数民族语言或者文字的教师到民族地区任教。

3.延长特岗教师政策实施的年限,提高新入职教师的素质

自2006年实施“特岗教师”政策以来,截至2014年7月,全国共有41.7万特岗教师走向了各地农村中、小学的讲台。贵州省招聘“特岗教师”6.33万人,占全国“特岗教师”人数的16.8%,有些县每年以1500人的规模招聘特岗教师。贵州高等教育事业不发达,本地区没有充足的大学毕业生生源来做特岗教师的候选人,来自外省的特岗教师只占10%。由于对外省市的大学毕业生没有足够的吸引力,为了完成招聘任务,补录条件一再放宽,XX市特岗教师招聘方案不设置录用的最低控制线,结果有4个区县5类岗位的录取成绩远低于60分。如果特岗教师的专业知识达不到专业要求,那他(她)就不具备教师知识基础,因为将不合格的毕业生招进教师队伍,在短短几年间迅速占领了教师岗位,在教师编制迅速饱和,特岗教师政策实施结束后,教师招聘人数会迅速减少,以致优秀的教师补充不进来、不合格的教师离不开教师队伍,势必导致教育质量提高缓慢。建议减少每年招聘的数额,延长特岗教师政策执行的年限,为义务教育师资准入把好入口关,否则降低教师招聘质量只能使贫困山区的义务教育陷入恶性循环,均衡发展成为乌托邦。

参考文献

[1] http:///Category_2264/Index.aspx.

[2] 金,斯旺森,斯威特兰.教育财政:效率、公平与绩效[M].曹淑江,孙静,张晶,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3] 刘新村.西部农村教育现状、问题及其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5).

低年级数学教学论文范文4

目的探讨急诊科内低年资护士培训中应用年级制护理继续教育模式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之后入职的36名低年资急诊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数字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18例)与对照组(18例),对照组护士培训时应用医院常规培训法来提升护士的综合素质,观察组则应用年级制护理继续教育模式,观察对比两组护士8项技能掌握情况。结果除了基础理论、操作技能和沟通协作能力无显著差异外,其他专业操作、临床分析应变等能力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诊科低年资护士培训中使用年级制护理继续教育模式能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有利于护士综合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

急诊科;低年资护士培训;年级制护理继续教育模式;应用效果

0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急诊科护士应变能力、专业技术等诸多方面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培训方式大都较为陈旧,而年级制护理继续教育就是一种新型培训模式。本文旨在探讨急诊科内低年资护士培训中应用年级制护理继续教育模式的效果,特收集我院2014年之后入职的36名低年资急诊科护士进行了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14年之后入职的36名低年资急诊科护士,均为女性,年龄19~23岁,平均年龄21岁;学历分布:大专20例,本科及其以上学历16例。纳入护士采用数字随机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18例)与对照组(18例),两组护士一般资料、学历等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实施传统急诊科培训模式展开培训,即对新进院的护士对真空采血、建立静脉通道、输液等16项基础性操作及护理常识进行培训,护士长集中授课、演示,后期无再设培训课程;观察组使用年级制护理继续教育模式来展开培训,按照护龄设置年级授教,方法内容如下:培训内容。(1)一年级时以培养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为重要目标,包括内容有用药禁忌、常规输液异常排查、环境卫生消毒、真空采血技能、安全护理注意事项等,同时还需强化护士岗位责任意识,旨在培养出拥有严谨工作态度、爱岗敬业的护理人才。(2)二年级目标逐渐从辅助治疗再深入配合抢救,开始熟悉急诊室环境、设备、急诊程序操作等,密切观察患者病情,规范护理档案书写,并慢慢强化团队协作。③再次强化急诊专业技能,能全面专业护理基础知识,并逐渐提高到能协调组织、指挥抢救的重要能力,该阶段还着重培养其沟通技能、应急预案等[1]。教学培训方式,授课老师有一名班主任和一名护士长共同担任,满足本科以上学历,10年以上丰富临床经验的要求。培训中护士长先一对一带教,再根据学习进度制定确切的教学目标,接着以目标为基础安排可行的课程,每月定期授课不少于1次,为完成阶段性学习目标可实施不限次数的小课堂、一对一再示范、分小组谈论等教学形式。考核方式,每季度授课后由班主任和带教护士长组织理论与实际双重考试,考试成绩与实际工作质量及态度来一起评定护士是否完成一学年培训目标,合格者,升级再造;不合格者留在本年级再学习。

1.3效果评定标准。培训后对两组护士均实施技能客观评价,由培训班主任与1名深资质护士长共同展开评定工作,评定技能包括基本护理理论知识掌握、基本护理操作技能、专业操作技能、临床分析及沟通应变能力等8项内容,统计每项技能掌握良好的例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例数越多表示对应培训模式应用效果越好。

1.4统计学方法。将数据纳入SPSS19.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比较,以率(%)表示,若(P<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护士8项技能得到良好掌握的情况对比结果,基本护理理论知识、基本护理操作技能掌握程度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另外四项技能良好掌握比例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传统急诊科护士培训一般主要针对对象为刚毕业入职人员,教授内容多和操作技能、常规护理理论等基础性技能有关,第一护龄过去后几乎不再设培训课程。年级制护理继续教育方法不仅重视基础技能、理论的夯实,第二三年时还继续层层深入,设置专业性更强、提升护士综合能力的培训课程,有效地培养出了一批拥有扎实基本操作技能,急诊应变能力强,综合能力显著提高的护士队伍[2]。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施不同的护理培训方法后,临床分析应变能力、专业技能、专业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等能力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进一步证实了年级制护理继续教育模式有利于急诊护士综合素质提高的结论。

参考文献

[1]胡英莉,黄静雅,邱丽娜等.年级制护理继续教育在急诊科低年资护士培训中的效果[J].护理学杂志,2013,28(21):4-6.

低年级数学教学论文范文5

关键词:数学教育 现状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c)-0140-0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使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进入一个如火如荼的时期,它在取得教育界及家长学生的不断认可的同时,必然也伴随着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传统教学向信息化教学的转变不够全面,素质教育的情境下教师管理班级的难度加大,学生基础知识学得不够扎实。长远来看,实施新课程标准教育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有利的,但前进的道路也是曲折的。在教育改革的路途上,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教育改革的必须。

1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育的特征

数学教育的目的在于逻辑思维的培养,是所有学科教育的基础。小学低年级学生一般为六至八岁儿童,根据皮亚杰儿童发展阶段理论,这个阶段的学生大都处于前运算阶段或具体运算阶段。所以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数学学习的过程可能会比较抽象和困难。而对教师这一方面来说,肩上更是沉甸甸的责任,在小学低年级阶段给学生培养一个良好的数学意识以及思维习惯会影响孩子学习的一生,所以作为引导者,教师必须更像是农民一样,倾尽自己的信任、宽容、耐心、期望以守望田地里的庄稼。

2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育的现状

2.1 课堂管理难度加大

新课标提倡“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领导者”,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同学间、师生间互动性的增强,必然导致学习不自觉者或者注意力不集中者不能有组织地参加课堂讨论活动,破坏课堂秩序,使得教师对课堂管理的难度增强。

2.2 素质教育培养导致基础知识不扎实

新课程提倡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但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心理不成熟,注意力不集中和自我中心倾向明显,合作学习容易导致课堂混乱,学生难以听教师集中传授基础知识。学生提出的各种个性化问题,不少教师也无法根据实际情况给予满意回答,探究学习成形式。

3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育改革的措施

3.1 合理利用教学媒介

多媒体教学是指利用现代化科技产物即以计算机和通信网络为标志的信息技术为媒介的教学。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通信网络,能迅速而广泛地收集各种社会信息和素材,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和形象化。但媒体只是工具,无论采用哪种教学媒体,都是为了优化教学效率。教学媒体的设计必须符合教学对象的年龄特点。由于低年级学生思维比较单纯,缺乏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可逆性不够强,这个阶段的学生更需要教师宽容耐心的引导,更多的是教师更多亲切的言传身教。不过由于低年级学生好奇心较强,利用多媒体教学的灵活性的特点,更能激发和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所以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课堂教学尤其是数学学科的教育不能彻底摒弃传统教学媒体,而应当适当结合传统教学与现代化教学,发挥出大于二者简单相加的效果。

3.2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1)充分尊重并完全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

美国认知教育心里学家奥苏贝尔曾经说过:“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教师应该密切关注学生的知识背景、生活经验和对社会的理解状况,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如在乘法口诀教学中,当一部分学生已能熟练背诵九九乘法口诀中的部分口诀时,教师可以把“编出未的乘法口诀”这一环节提前。继而引导学生用棋子摆出口诀表示的意义,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真正把握每句口诀的意义,突破教学难点。最后教师通过同学间合作,挑选一两句口诀摆出棋子,写出算式。通过这样的流程,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步步深入。

(2)注重培养对学生的数感。

数感是对数及数运算的感知、理解和情感,它是联系数学与现实问题的桥梁。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数学素养。低年级学生处于学习的初级阶段,数学教育中培养正确培养孩子的数感很重要。学生数感的形成主要是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感受和体验一步步建立起来的。例如,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在教他们认识10以内的数字时,必须通过采用实物和图片,将物与数一一对应。在教学生认识1000以内的数字时,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当1000个同学在学校操场集合是怎样的。当教他们认识10000以内的数字时,让他们想象10所这样大的学校学生集合的情境。通过这样一些与学生密切联系的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形成一个鲜明的表象,并且在相似情境中还能在头脑中找到一个具体合适的参照物。

(3)给予学生足够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最早由班杜拉提出,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包括结果期望和效能期望。结果期望是指,当在数学课堂上,教师提出只要学生能认真上课积极回答问题就奖给他一份礼物时,学生就会很认真听课。效能期望则指自己对自己完成某一行为的能力的判断,如在数学课堂上,当学困生或性格内向的学生不敢积极发言或者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教师一个积极的动作示意或语言鼓舞就能给予他充分的自信,获得高度的“自我效能感”,从而对学习更加自信和积极。

3.3 丰富教学设计模式

(1)情境导入式教学。

情境导入式教学是以案例或情景为载体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模式运用领先的信息技术创设情景,图文并茂,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寓教于乐,从传统教辅工具的“静态学习到动态学习”的飞跃,让学生消除学习疲劳,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2)游戏教学。

低年级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逻辑推理能力较弱。而数学学习很多时候都比较抽象,特别是在介绍时间单位时。采用游戏教学,容易引起学生的心理愉悦,产生学习的渴望,并且通过游戏可以时抽象事物更形象具体化,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

4 结语

在新课程改革标准的大力提倡下,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目光越来越长远与开阔,且与教育发达的国际社会逐渐接轨,孩子们接受的教育培养更加全面与灵活。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任何事物的发展路途都是光明且曲折的,在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成功的同时,不忘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相信,孩子们会在更蓝的天空下接受教育、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李玲,主编.走进名师课堂(小学教育)[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

低年级数学教学论文范文6

关键词:马扎诺教育目标新分类;小学数学教科书;习题

一、马扎诺教育目标新分类学理论介绍

马扎诺教育目标新分类学是由美国教育改革家马扎诺博士提出的。其理论基础是有关人的学习行为模式的认识。该模型是三个思维系统和知识领域四个部分所构成。其中,三个思想系统即自我系统、元认知系统和认知系统。马扎诺在人的学习行为模式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的二维模型:一维是认知心理活动的加工处理层次,共有6个层次,分别为信息提取、理解、分析、知识应用、元认知系统和自我系统,其中信息提取、理解、分析和知识应用属于认知系统的四个组成部分;另一维是三种不同类型的知识领域,即信息、心智程序和心理动作程序。

二、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六年级教科书习题的调查研究

发展心理学的观点认为,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逻辑思维已经开始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推理能力得到发展。思维的发展是由低一级水平向高一级水平逐级过渡,这种发展顺序也是无法更改的。因此,在设置学习任务时,也必须与学生思维发展水平相适应。

(1)“提取”层次的比较与分析。“提取”在各年级习题中所占的比重都比较高。马扎诺认为“提取”主要包括再认、回忆和执行三过程,各年级习题的“提取”层次中,很大一部分是对知识的执行,主要表现为计算、运算方面。小学数学高年级的学习任务是进一步学习分数、小数、百分数的运算,增强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加强算法的运算能力。因此,五年级、六年级习题中“提取”层次所占比重较高,符合了小学数学高年级学习目标。

(2)“理解”层次的比较与分析。习题的“理解”层次随着年级的升高,其所占比重也在增加。理解在在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整合和表征的形式生成新的知识,有利于存储到工作记忆中。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思维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因此,“理解”所占的比重也需要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特点逐渐增加。由此,五年级、六年级习题中“理解”所占比重逐步增加,符合了学生思维发展特点。

(3)“分析”层次的比较与分析。五年级上册和六年级上册习题的“分析”层次比较低,而五年级下册和六年级下册习题的“分析”却明显比较高。五年级下册习题的“分析”层次高于五年级上册习题的“分析”层次,六年级上册习题的“分析”层次高于六年级下册习题的“分析”层次,这符合了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但是四册习题的“分析”层次并没有逐步提高,而是呈曲线发展,这与思维发展规律有偏差,可能在习题编制上存在一些不足。

(4)“知识运用”层次的比较与分析。五年级上册和六年级上册习题的“知识运用”层次高于五年级下册和六年级下册习题的“知识运用”层次。与“分析”层次相似,在习题的“知识运用”层次上,并没有逐步增加,而是呈曲线发展。这与思维发展规律存在偏差,在习题编制上可能存在着一些问题。

(5)“元认知”层次的比较与分析。“元认知”层次在四册教科书习题中所占比重都比较低。但“元认知”对监控学生自我学习内容、评价学习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因此,各年级习题中“元认知”所占比重低,需要引起注意。

(6)“自我系统”层次的比较与分析。“自我系统”层次在四册教科书习题中所占比重都很低。马扎诺认为,自我系统决定着学生是否会开始这项任务以及投入多少精力到任务中。在数学习题中,对这一部分的体现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目前教科书中的习题所占比重低。但这一部分需要提高关注度。

三、结论

通过对教科书的分析,思维的元认知系统和自我系统在五年级、六年级四册习题中所占比重都很低,需要在这两方面进行重视。在四册习题涉及的认知系统中,各水平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发生变化,但“提取”和“理解”一直处于较高的比例,需要加大认知系统中的“分析”和“知识运用”水平的比重。

四、建议

(一)适当减少提取水平的题目,增加高认知水平的题目

目前小学教科书习题中涉及高认知水平的比例很低,仅占习题中很少的一部分,涉及“提取”水平的比例远远高于高认知水平。这就会导致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问题,从而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高认知水平既是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更是目前学生最为缺乏的,需要重点培养的。因此,适当减少提取水平的习题,增加高认知水平的习题显得格外的重要。更加注重对问题的“分析”水平和“知识运用”水平,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好奇心和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习题应加强元认知系统所占比例

北师大版的整理与复习内容为学生提供了空白部分,这相对于人教版的整理与复习内容,这部分对学生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的。留足空白,让学生运用自己习惯的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并根据所学的知识自主创造习题,然后与同学进行交流解决。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给予学生自我消化、自我揣摩知识的空间,能够让学生检查所学知识是否存在问题及查找出问题的所在。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元认知水平。考虑到小学生缺乏一些知识总结方法,需要教师进行一定的指导,但要把握一定的度,不要让“指导”变成“指挥”。

(三)习题应加入学生的情感状态

首先,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分层布置作业。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思维发展要求,也即要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设计不同的作业,达到因人而异。

第二,转变传统的学生只能做作业的观念,鼓励学生为自己设计作业。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一个人也可以和同学合作参与习题的设计,自己为自己布置作业。

参考文献:

[1]盛群力.21世纪教育目标新分类[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8

低年级数学教学论文范文7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形象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0-007-01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同时也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如果识字教育的任务没有很好的完成,那么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提高就更无从谈起。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一直面对着艰难的的处境和矛盾,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小学语文的课时数的比重问题,一方面是认字数的教学目标很难完成的问题。表面看来这都很好解决,如增加语文课时数,从而保证识字教学时间,但是教学课程安排常常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这一方式行不通,事实上在近期改变现在的困境几乎是不太可能,那么,我们现在需要做的事情就是整理新的解决问题的思路或办法。

一、引入教育用字的概念

引入教育用字的概念,加强对教育用字及其年级分布的研究。所谓教育用字,是指与学生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的汉字,这些汉字的掌握与对于学生的科目学习和书面表达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小学识字教学应该教哪些汉字,不能仅仅以常用汉字表做依据,还应该参考教育用字情况。而我国的小学识字教学量的规定,一直是依据常用字表定的,2500字、3500字或者取其中间数3000字。由于常用字表是社会常用字,无论是字种、还是字量都是基于成人生活经验的,而对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所必需的字种和字量则缺乏深入的研究成果支持。所以,我国小学识字教学在字量、字种的选择与年级分布方面都有待于做进一步的思考和论证。

语文课时数有限而且越来越少,所以是否可以考虑引入教育用字,并将教育用字的年级分布进行整合,作为小学识字教学的优先目标,有所为有所不为,以节省教学时间,更好地配合和促进小学生的科目学习和书面表达需要。

二、加强科目间的协调和整合

1、调低小学英语科目设置的预期,为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创造某种弹性空间。全国大中城市和县城小学都在逐步开设英语课程,乡镇小学高年级也逐步开设英语了课程,目前很多大城市已从小学一年级起开设英语课。从小学、甚至幼儿园起就开设英语课程究竟有没有必要,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甚至有人认为,“外语(英语)对人生的影响太巨大了,巨大到个人理智和社会理智都难以正常发挥作用的地步”。所以,英语在小学课程中究竟应该如何定位,恐怕需要更加理性地对待,应该加强实证研究和科学评估,不能操之过急。目前,小学英语科目的设置是否可以更加弹性化,不搞一刀切,由各地和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和选择不开设或者推迟开设,并在中考招生政策上充分考虑这一因素,以便为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创造某种弹性空间。

2、数学、科学等课程重心是不是可以后移,也是可以探索的问题。根据历史经验,我国低年级有过未设数学课的先例的。目前国内也有这方面的探索,把语言类等形象思维强的学科重心前移,把数学、科学类抽象思维强的学科重心后移,其具体做法是“小学一年级不开设数学必修课,而从二年级正式开始上数学课;语文配以拓展读物的基础上,扩大识字量,从而增强了小学低年级语言学习的强度和密度。这样的学校在实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也许是值得借鉴的思考问题的新思路。总之,学科结构之间如何协调和整合,学科内部内容的学习是否可以重心移位是一个非常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这关系到学习效率,关系到学生的学业负担等问题,可以作为提高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成效的一个参考性思路。

三、确定最低识字量,转变教学重点方向

可以尝试把教学重点转向识字方法的掌握和识字兴趣的培养,整个教学时间的缩短,语文课时量的急剧减少是不争的事实,识字教学目标却并没有减少,这种矛盾必然加剧师生的负担。所以,仅仅从量的角度去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似乎并非长久之计。在这种情况下,也许我们要改变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重心,调低低年级识字数量的要求,从教学方法入手进行突破,把识字教学的重点适当地放在识字能力和识字兴趣的培养上。目前,小学低年级常用字的教学要求应该考虑在数量上有所调整,尽快确定最低识字量,而且要在其年级分布上更加合理,更加有针对性。

学生对识字有兴趣了,而且掌握了识字的方法,能够自主识字、快乐识字,那么他们掌握更多的汉字,就是一个更加自然的结果。国家课程标准以及老师的教学所要重点保证的是最低识字量,而不是较高识字量。在保证最低识字量的基础上,教学的重心应该是识字方法和兴趣的培养,这也与终身学习的时代要求和社会背景相吻合。

低年级数学教学论文范文8

关键词:语言学能;二语习得;影响

语言学能依然是语言学研究领域一个相对新鲜的研究项目,语言学能作为语言学习者学习语言的能力因素,其是否会影响二语习得,是否会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效率与成绩目前已经成为一个值得广泛关注与深入研究的话题,特别在英语学习日益重要的现代社会,英语语言教育工作者只有深入语言学习与学能的研究,才能更好地把握语言学习者的心理特征与思想认知,才能对应研究出科学的教学方法,使英语学习者更加适应学习,创造高效、积极的语言学习效果。

一、语言学能内涵的简单介绍

语言学能的研究最早来自于19世纪20年代的美国哈佛大学Carroll教授,Carroll教授将语言学能视作人的智力系统中管辖语言学习的特殊部分,这其中包含多个彼此独立的能力因素,较为典型的能力因素为:语音识别能力、语法敏感度、归纳能力、机械记忆能力等。

Carroll教授认为语言学能具有稳定性,不会因为受到外界因素影响而发生变化,语言学能并非就是语言智力,但是其对二语习得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语言学能往往能够有效提升外语学习者的语言学习效率,减轻学习负担。

在研究语言学习者语言学能的同时,人们也针对语言学能的测试方法展开探究,Carroll教授联合其他教授研究出具有权威性的语言学能测量工具,那就是:现代语言学能测试(modern language aptitude)缩略名称“MLAT”.本文将采用这种测试方法展开研究。

二、语言学能与二语习得关系研究

1.研究对象与方法

针对大学英语专业低年级、高年级学生展开分组研究,依托于MLAT测试方法进行试卷测试,测出这些学生的语言学能,低年级组有效试卷111份,高年级组有效试卷72份,通过低、高年级学生测试结果的对比,总结出语言学能与二语习得之间的关系。

2.语言学能测试过程

在MLAT测试方法下主要测试五大方面:

(1)数字、联想、记忆能力测试。引入录音受试数字系统,受试者听到15个数字后,将其默写出来。

(2)音标能力测试。组织受试者学习英语音位注音系统,验证受试者的学习效果。

(3)拼写测试。设计几十个类似却有拼写错误的词汇,并给出其含义,要求受试者通过猜想与意义诠释提供正确的单词。

(4)词、语法敏感度测试。几十个标准、正确的英语句子,其中每句中都有一个词以斜体形式出现,接下来的四个句子中共有五个词划线,受试者负责找出哪个带下划线的词同标准句中的斜体词在语法功能上保持一致。

(5)记忆能力测试。找寻一种同英语对应的库尔德语进行记忆测试,得出结论。

3.测试实施程序

第一,测试前,需要向受试者明确测试目标、要求,确保受试者能配合测试,具体测试亦步亦趋地依照MLAT测试要求展开,测试时长80分,最终由测试教师回收试卷,公平评判出学生的测试结果,对于低年级受试组的测试结果结合其高考英语科目分数、性别等实施相关性分析,对于高年级受试组则结合其专四成绩、性别进行相关性分析。

第二,围绕语言学能测试结果分别进行样本检测分析。

4.分析结果

分析受试者的语言学能、英语学习成绩、性别之间的相关性。

(1)低年级组

依靠MLAT测试法测出低年级组的语言学能,对应得出其与受试者高考分数、性别的统计性数据。经过统计得出:对于低年级受试者来说,其语言学能与其受试者的性别、高考分数之间的关系并不明显,这或许是由于受到高考制度以及新学生为迎战高考的学习阶段与状态的影响所造成的。

(2)高年级组

同低年级组相反,其测试结果明显体现了受试者语言学能同其性别以及专四成绩之间紧密的关联性。

语言学能的开创者Carroll认为,语言学能测试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对受试者的心理认知能力的测试,因此,可以依托认知理论去深入分析语言学能与二语习得之间关系。

语言学能中的机械记忆能力就等同于认知理论的联想记忆能力,记忆能力是构成语言学能的关键要素之一,受试者接受语言学能测试就必然涉及到自身认知操作、认知能力与认知策略的实施,最典型的就是语音编码能力,受试者的语音编码能力与其语言长期记忆有着密切关系,从这一点能看出语言学能同认知能力密切相关,这就是说语言学能会对二语习得产生影响。

本文论文简单、初步地探究了语言学能与二语习得之间的关系,经过试验研究证实语言学能与语言学习者的认知能力存在密切关系,语言学能容易对二语习得产生影响,其更多的影响与关系有待深入研究与讨论。

参考文献:

[1]吴一安,刘润清.中国英语本科学士素质调查报告[M],外语教学与研究第一期

低年级数学教学论文范文9

关键词: 小学低年级 数学教学 学习兴趣 培养策略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新标准课程得到改革,教育事业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工作越来越重视,尤其是小学低年级教育阶段。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其年龄较小,思维逻辑不够紧密,而数学这一学科则需要学生有良好的思维能力,学生可能无法顺利解决数学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从而丧失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因此,小学低年级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更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提升小学数学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

一、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所谓“兴趣”是指某个人乐于对某件事进行深一步的认识、理解和掌握,或者说愿意融入某项活动,并且自身带有积极的情感态度。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力,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小学数学这一特殊学科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生产活动等都有紧密联系,它能促进知识文明的发展,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自身来说,数学学习有助于提高综合素质。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激发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渴望,这是学生学习好数学学科的基础所在。所以小学低年级数学老师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相关兴趣,这必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很好的影响和启发。

二、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具体策略

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对这一教学活动质量的提高、小学生自身的发展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上,老师要改变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培养学生对这一学科的学习兴趣,具体策略如下。

1.创设和生活相关的教学情境

数学老师应该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较低这一特点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首先需要老师充分了解教学内容,再考虑到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性格特征,创设生动形象的、有生活气息的教学情境,以此激发学生对小学数学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简单加减法”这一教学内容时候,老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在教学开始时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蔬菜图片,每张图片上都标有这一蔬菜的价格,让学生挑选自己喜欢吃的菜,然后让每一位学生计算自己所选蔬菜的价钱,并且和其他同学做比较,看看谁多,多出多少钱来。这样,学生将会全身心投入课堂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此外,学生在日后逛超市、菜市场时候,也将回想起课堂教学,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记忆。

2.充分利用先进的多媒体设备

小学数学这门学科有一定的逻辑性,需要学生有良好的逻辑思维,但是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并不强,因此他们学习起来比较困难。为了解决这一教学问题,小学数学老师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设备,让学生更直观地学习抽象性概念,此外还可以通过声音、图片、动画等多种形式展示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解《角的初步认识》这一内容时,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投影仪向学生展示国旗,让学生找出这里的图形并记录,然后换多张图片,图片中均有角这一图形的存在。通过这一系列图片的展示,学生可以初步感知角这一图形,然后提出问题,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这种类型的图形。这样的一种多媒体教学方法可以从视觉角度刺激学生,让学生集中注意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小组教学

小学低年级数学老师可以将自己班里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通过小组教学,分组时候应该注意这一组学生的成绩平均性,有学习成绩较好的也应该有学习成绩较差的,这样可以让这些学生互帮互助、共同进步。老师在小组教学中起到的是指导作用,让小组共同完成教学活动,比如在讲解乘除法这一教学内容时,老师提前布置好小组作业,学生课下自己查找资料、共同讨论,然后在课堂上完成教学活动。对于小组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老师应该及时指出来,注意的是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小组教学法是学生以前很少接触的,学生将会对此有极大的兴趣,并且认真对待这一不常有的机会,从而不仅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还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总的说来,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有学习兴趣的学生一般比缺乏兴趣的学生获取的知识多,因此,老师应该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