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工商管理学毕业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4-03 09:47:09

工商管理学毕业论文

工商管理学毕业论文范文1

一、高职院校开展毕业论文写作的意义

1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高职毕业论文的写作是一项系统的工作,从选题、收集整理资料、构思、写作、修改等诸多环节,涉及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立场观点、思维方式、表达技巧等各个方面的问题,其中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方面都将对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撰写结果产生直接影响。高职论文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它不同于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必须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学术性,而应该突出其实用性。学生在写作的过程当中定能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2有助于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通过论文指导工作,可以激发教师的科研兴趣。因为作为指导教师,必须对某些相关的课题有足够的了解,才能在写作全过程中给学生以恰当的指导,这就会促使教师积极主动地深入学习和研究,不断提高自身科研能力。指导学生写作毕业论文的过程,也是教师拓展自身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科研水平的过程。

二、毕业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毕业论文的写作态度模糊。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和总体目标是面向生产、面向基层、面向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培养实用型、技术技能型、劳动型的人才,强调的是培养学生在专业领域从事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以“必须”、“够用”为标准。因此不少学生对毕业论文写作采取应付态度,大量摘抄网上资料拼凑成篇;也有的学生忙于“考证”、找工作,无暇、无心于论文写作,草率应付,不按规定时间完成初稿,对指导教师的修改意见不予理会。

2学生写作基本功不扎实。第一,论文选题盲目。不少学生选题时随意性较大,不知道如何选题,题目或过大,或太偏,导致论文写到一定程度后由于资料缺乏无法继续,再换题目又来不及,只好勉强成文。另一方面是对课题展开容量把握不准,导致一些论文不得不拼凑字数,材料与中心脱节。第二,材料与论点牵强附会,中心不突出,结构不合理。有的学生论文大量堆积材料,字数达标但中心思想不突出;有些文章很散,文章各部分之间缺乏内在的逻辑联系,表述也没有条理;有的论文段落划分生硬,甚至一整页文字也不分段,读起来毫无意思。第三,语言表达能力欠缺。论文写作中能做到规范正确地使用语言文字是大多数的,但也有少数文章存在语句不通顺、词不达意、误用标点符号、错别字连篇等问题。尤其是在进行毕业答辩时,即使面对熟悉的老师和同学,有些文章写的还算不错的学生也很难准确、流畅、清楚地陈述观点、回答提问,经常言不及意,口头表达能力欠缺的弱点也暴露无遗。

3毕业论文写作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一般情况下,毕业论文写作通常只有一个月的时间。这样做固然有其合理的一面,但也带来一些问题:第一,学生既要完成实习任务,又要忙于联系工作,须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参加各种人才交流会、面试等,毕业论文的选题、材料收集、写作显得很仓促。第二,时间限制影响毕业论文的指导。由于时间有限,学生不能与指导教师及时沟通,得不到及时指导。指导教师一般只能在学生完成初稿后进行论文修改方面的指导,也只能就事论事,很难作深入指导。

三、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方法

1开设毕业论文撰写专题讲座和文献检索课。鉴于学生对如何写作不甚了解,所以,开设撰写毕业论文的专题讲座就成为当务之急。然而,开设此类讲座的高职院校并不多。此类讲座应主要向毕业生系统阐述毕业论文的概念、作用、意义以及如何选题,如何查阅文献资料,如何写作等一系列相关问题。高职院校至少应在第五学期开设毕业论文写作的专题讲座。如果客观条件与师资力量允许的话,应该将此课列为必修课或限选课,使毕业生对毕业论文写作不再感到手足无措,而是做到有备而来,有的放矢。另外,由于高职院校图书馆的馆藏数量以及网络信息资源与普通高校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目前开设文献检索课的高职院校为数不多。绝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缺乏网络文献检索知识,不知道如何利用图书馆丰富的信息资源,对互联网上的海量信息显得无所适从,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毕业生毕业论文的写作。根据笔者的论文指导经验,以及从相关文献中得到的信息,高职院校图书馆应不断完善自身建设。教师有责任有义务教给学生如何进行文献检索,加强学生的信息意识与实际的信息利用能力,以使学生从中不仅能够掌握文献检索的基本技能,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而且还能够提高自身的信息意识。

2教师可对毕业论文进行命题。高职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并没有对所学学科进行科学研究的意识,鲜有到图书馆阅读相关学术期刊的意识与习惯。由于不了解所学学科的研究现状与知识前沿,因此,很难提出新颖的、有研究价值的选题。在选题时,很多学生费尽了心思,而选定的题目往往不甚理想,或重复前人的题目,或偏离专业,或根本没有研究与实用价值。由教师给毕业生的毕业论文命题或是给出命题范围,对教师和学生而言可谓“一箭双雕”。首先,教师命题可以使学生拨开选题的层层迷雾,直接对教师所给的命题范围进行调查研究,找到自己在此领域中所感兴趣的具体题目,大大降低学生选题的盲目性,从而激发他们写论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次,从教师的角度看,给学生提出的命题范围一定要紧密联系自己的科研方向,并且应在此基础上适当降低学术性,突出实用性。这样,教师指导论文时就会有很强的针对性,辅导起来才会游刃有余,同时,也会从学生的论文中汲取养分用于自己的研究,推动自身教学科研的进步,可谓“教学相长”。再次,选择了统一命题范围的学生可以结成小组,对所选命题进行讨论。若干同学共同交流,彼此定能受到启发,获得灵感。同时,交流还可以使资源共享成为可能,学生可以将每个人找到的相关材料放在一起,一个学生想找但没有找到的材料也许被另一个同学找到了,反之亦然。

3实行毕业论文公开答辩制度,完善监督考核机制。实行毕业论文公开答辩制度,能加大论文通过的难度,促使学生重视论文写作,端正写作态度。同时,公开答辩也增加了透明度,为毕业论文成绩评定提供了一个公开监督的机会,严格毕业论文的成绩评定。通过对论文质量、答辩情况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和评定,避免人情分和高成绩低水平的现象。此外,组织对论文质量的抽查,决不让不合格论文蒙混过关。对学生论文应予以存档保留,以备查询和以后的教学工作需要。

4至少安排一个学期进行毕业论文写作。高职院校学制一般三年,除去实习时间外,学生在校时间并不太多,所以毕业论文写作可考虑安排在第三学年的上半学期的开始进行(至少在这一学期应完成选题和收集资料的工作),而不是安排在最后一个月。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选题之后,可以广泛地查阅资料,专心写作,并且能够及时与指导教师交流沟通,及时得到教师的指导和帮助。

5开设写作课,加强学生的写作训练,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毕业论文写作能力的提高应以平常的训练和积累为基础,因此有必要从学生入学初开始就开设写作课,使常规教学与毕业论文写作教学相互衔接,平时应加强写作训练,充分调动学生进行理论研究的积极性。

工商管理学毕业论文范文2

[关键词]网络环境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 毕业设计(论文)指导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2-0179-02

引言

根据2011年国家高职教育12号文件精神,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可以概括为: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掌握国际经济贸易领域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具备一定的商务操作技能和业务处理能力,能够以英语为工作语言,参与国际商务活动、从事一般国际商务工作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毕业设计(论文)是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写毕业论文,就是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独立进行科学研究活动,分析和解决自己在商务工作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把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的训练。

毕业设计(论文)一般分为准备(资料的收集与整理、阅读文献)、撰写提纲、第一稿、第二稿、第三稿、定稿与答辩几个阶段。指导教师对毕业设计(论文)全过程进行的指导,首先要指导学生查阅资料、搜集资料的路途与方法,使学生尽快收集到与毕业设计(论文)有关的文献资料;其次要指导学生编写论文提纲,构思论文的理论框架、确定主题;再次要指导论文的写作,包括完善论文内容、修改、确定终稿;最后进行论文答辩指导。

在传统的论文指导模式下,由于师资、教学管理、学生实习等环节的衔接不够完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指导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1)指导老师和学生交流渠道单一;(2)时空限制导致沟通不畅;(3)缺乏资源共享;(4)缺乏过程性评价;(5)缺乏动态管理。

网络环境下的毕业论文(设计)远程指导是指教师通过构建毕业论文指导网站,结合电子邮件、BBS、QQ的方式传递信息,进行网络资源查询、资源共享、互动交流,完成全程跟踪指导学生毕业论文创作的过程。

本文根据论文写作的阶段性,分别就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进行写前辅导、写中指导、写后修改及论文答辩进行具体的阐述。

一、写前辅导

在论文写作前期阶段,学生主要了解毕业论文的格式要求、毕业论文进度要求、参考资料收集整理方法等问题。所以毕业论文指导网站设计首先要有毕业论文指导模块,内容包括毕业设计与论文的选题、材料的收集与整理、毕业设计与论文的结构、毕业设计与论文的写作、毕业设计与论文的答辩与评价等内容。指导老师结合网站,利用8-10个课时时间在学生出去实习之前,开设毕业论文指导课程,介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的相关知识和技巧。从专业要求出发,围绕岗位的核心能力与岗位需求、指导学生撰写与实际商务活动密切相关的毕业论文。在学生离校参加顶岗实习前,教师要给学生下达毕业论文任务书,明确论文写作各个阶段的时间要求和质量标准。

在此过程中,要大力鼓励双师型教师指导学生毕业论文写作。并鼓励指导教师利用课余与假期,深入到行业企业,承担企业项目开发、技术翻译、业务培训等。同时,阶段性地邀请行业专家或经验丰富的业内人士到学校作报告,在职业技能方面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师进行业务指导,以提升团队的双师素质。因为指导教师只有了解了商务流程的环节,明确了实际工作岗位的要求,对国际商务活动有深刻的认识和了解,才能有的放矢地指导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毕业论文写作。

二、写中指导

在论文写作中期阶段,主要检查论文选题是否符合学校有关毕业论文选题的要求,重点评估论文选题的现实意义。论文选题模块是在高职商务英语毕业论文指导网站中的关键模块:此模块主要是让学生根据个体的思考,并且结合参考文献资料、数字化图书馆等资源,选定毕业论文题目,同时将论文的基本思路、计划都在平台上登记。

论文选题是论文的灵魂,也是论文主题思想。参考文献作为阐发作者见地的佐证或背景资料,能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或经典论述。因此针对上述情况,指导老师要在网络中共享有价值的参考文献、学术网站,指导学生经常阅读有关的网络教育期刊、期刊资源库,明确哪些问题已被研究,进展状况如何,以及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找到研究的起点。

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实习时间长,占在校的三分之一多,除了在校两年内的各种实习和实训,还有一年的毕业实习时间。他们在单位实习过程中,通过实际工作,边学边干,将在校所学到的理论知识用于实践中,并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学生在写作论文的过程中,更注重的是论述其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锻炼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熟悉工作环境和程序,容易在工作实践中发现其中存在的漏洞与问题,便有了论文写作的题材与灵感,更能提出工作中的问题。如我院2008级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的训练和提高”“商务实务操作”“商务信函语言特征”“商务交际技巧和礼仪”“中西文化差异”等选题都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但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在毕业论文写作中,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选题时往往忽视了自己的工作实际,转而上网找一些与自己工作岗位相差甚远的选题。如:国际贸易的创新、中国入世对国内产业结构的影响、民营企业如何应对反倾销等。像这样的选题过大过空,不符合实际,以高职毕业生目前的知识储备、科研能力是不可能完成这样的论文的。这时,指导老师要鼓励学生多与实习单位的同行交流,凡是对自己研究的问题有兴趣的人都应多多接触,多多交流。在交流、讨论中,尤其是在热烈争论时的思维交锋中,产生脑力风暴,有效地集思广益,开拓思路,引发创造性思维,追踪商务贸易、高职商务英语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问题,树立超前意识,提出有价值的论题。

指导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论文选题,从学术性、可行性、规范性等方面审核选题。选题通过的学生就可以开始准备毕业论文的撰写;选题未通过的学生,指导教师将给予相应的修改建议,学生修改或调整选题后,再提交给指导教师审核。指导老师在检查论文开题报告时,要组织院系,甚至可邀请外校同行专家参加开题报告会,论证选题的可行性和应用性。

总的来说,通过网络系统,学生无论在哪里实习都可以在论文选题上与指导教师通过网络多联系多沟通,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毕业论文的论题。

三、写后修改

在论文创作后期阶段,指导老师主要检查论文一稿、二稿直至终稿的完成情况,督促学生及时完成论文写作。写后修改是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论文写作和指导中耗时最长的阶段,也是问题比较集中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以下问题出现比较多:

(一)英语文章少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生源的文化基础普遍较差,自学能力比较弱,所以,尽管经过两年的英语语言学习和训练,毕业生的英语应用水平仍相对比较低,词汇量小,语法错误常见,句式选择不恰当。在毕业论文撰写基本上都没有办法用英语写作。

(二)论文结构不规范

毕业生在布局谋篇,段落衔接,句子结构、标点符号的使用等方面出现错误,甚至出现错别字。结构不合规范的现象也处处可见,字体、字号不对,页眉页脚设置错误,缺少摘要和关键词,字数不足,参考文献少,佐证材料不全等问题都比较多。

(三)论文质量不高

毕业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后,不少人撰写论文的态度不认真,很少主动与指导教师沟通,等到要上交的时候,就从网络上抄袭、拼凑,甚至全篇下载,匆忙敷衍,导致毕业论文的质量不高。

毕业论文指导交流模块在写后修改阶段有着重要的地位,系统为每个学生与指导教师建立了一对一的对应关系,为每个关系建立了专题交流区,从而能开展针对性强的指导与交流。首先指导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毕业论文相关样例(如目录、摘要、正文和致谢的样例细化描述)、毕业论文评价标准等,学生根据论文选题与参考资料,使用论文样例完成论文初稿的撰写,并以附件的形式上传到系统平台。在撰写过程中,若碰到困难,可以及时在专题交流区中留言。指导教师查看论文,并审核、指导学生撰写论文,在专题交流区中,对于学生提出疑问进行针对性的解答,帮助学生顺利完成论文写作任务。

毕业论文指导交流模块为指导教师和学生之间搭建了高效、交互式论文专题交流区,增加交流渠道,并对指导过程进行记录,有效地规范了指导过程,并可对指导过程进行评价。在此过程中,每个指导教师必须充分熟悉论文指导工作的各个环节,明确每个环节的具体标准和要求,严格按时间进程和论文的质量标准进行管理和操作。

四、论文答辩

在论文创作完成后,主要检查论文答辩和成绩评定。在论文答辩过程中,有些同学由于在外地实习无法回校答辩,这时可采取网络论文答辩的方式。学生把毕业论文上传到毕业设计(论文)网站中,指导老师负责把学生论文发到答辩委员会老师的邮箱,答辩委员把对论文的评语及签字在网上填写完整。答辩前,每个学生把自己的论文答辩提纲做成PPT,指导老师在答辩前把学生的PPT上传到答辩系统。然后学生通过语音或视频传输的方式对论文进行答辩。答辩结束后,答辩老师给出答辩综合评议和成绩,并签字。我院08商英的同学由于很多同学都到广东实习,无法赶回学校答辩,就采取了网络答辩的方式,节约了学生往返的成本,受到学生的欢迎,取得良好的效益。

五、结语

总的来说,网络环境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论文(设计)指导能充分调动学习者的自觉性,实现学习资源的优化和共享,加强论文写作的规范性和指导过程的互动性,实现管理过程的高效性和科学性,是教育教学现代化的完美体现,也是未来教育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郭强.论基于网络的英语专业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教学[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10.

[2]孙耀庭.毕业论文的远程指导与过程监控[J].中国远程教育(综合版),2007.4.

[3]胡兆欣.基于网络的高职高专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教学方法初探[J].教育与职业,2010(12).

[4]陈春凤,陈连根.基于网络的开放教育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研究[J].计算机时代,2010.12.

[5]徐行,郝大鹏.高职高专毕业设计指导与管理平台构建研究[J].价值工程,2010.29.

[6]代君,程霄.新形势下毕业设计(论文)网络指导交流模式初探.教育与职业,2008.8.

[7]王海岳.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毕业论文工作改革探讨[J].江苏高教,2008.6.

工商管理学毕业论文范文3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工商管理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同样很严峻。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学生职业胜任力低下,要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提高大学生的职业胜任力。

一、职业胜任力内涵

职业胜任力是个体获得工作,并能较好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大学生职业胜任力的内涵包括三个方面:1.职业胜任力包括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态度和职场行为等方面的素养;2.职业胜任力包含专业能力和基本能力两个层面的能力。专业能力是大学生从事并做好某专业工作的能力,与特定的工作和岗位有关;基本能力是大学生从事并做好各种工作和岗位都必须具备的能力。3.职业胜任力不仅包括寻找并获得工作的能力,还包括在工作中做出良好业绩的能力。

大学生职业胜任力与专业有关,不同专业类型其指标体系有别,国家政策、宏观经济形势、行业发展形势、社会文化等都影响大学生职业胜任力结构。不同行业和工作职位对职业胜任力结构有不同的要求,如传统制造业领域一般需要更多的专业技能,而新兴服务产业可能需要更多的非专业技能。大学生职业胜任力的培养应考量这种需求差异性。

二、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学生职业胜任力情况分析

为了了解山东省工商管理类高校毕业生职业胜任力情况,本研究对山东省内30所各类高校、25家用人单位、10场招聘会进行了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4683份,其中毕业生及在校生3391份,用人单位807份,学校485份。

(一)职业胜任力指标重要性分析

本次调查要求毕业生评定各项职业胜任能力对目前工作的重要程度(重要程度依次为:1、2、3、4、5分)。在26项职业胜任力指论文联盟标(见表2)中重要性居前十位的指标如表1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重要性排名居前的职业胜任力指标基本属于个人基本能力,如倾听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还有社会适应力,如学习能力、压力承受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等。这一结果表明大学生就业之后,随着工作的深入,个人素质与社会适应能力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表1 重要性居前十位的指标

(二)毕业生职业胜任力与市场需求的差距

图1列出了大学生刚就业时职业胜任能力最重要的10项指标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差距。可以看出,这10项指标与用人单位的差距都很明显,说明高校在人才基本素质与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培养与劳动力市场需求脱节,提升毕业生人才基本素质与社会适应力应该成为高校教改的重点。

三、提升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学生职业胜任力的措施

(一)将职业胜任力植入课程

职业胜任力教育应该整合进课程中,否则职业胜任力是琐碎的,不完整的。当职业胜任力被整合到课程时,职业胜任力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英国一些高校在这方面的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是非常有效的。

将职业胜任力植入工商管理类专业的课程体系,首先要根据劳动力市场对工商管类专业毕业生的需求特点以及目前工商管理类专业职业胜任力现状,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学生职业胜任力指标体系,以此为指导设置通识课、专业理论课、实验课、实践课等课程体系,使所有的课程都与职业胜任力有关,都以提升学生职业胜任力为目标。其次,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培养人才,请企业家、高级员工参与课程的设计、开发、实施。可由学校、行业协会、企业家、高级员工、学生代表等组成咨询委员会,共同为工商管理类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提供意见和建议。同时,聘请企业家、高级员工到校为学生授课或举办专题讲座,并且参与到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与评价。

(二)构建符合市场需求的职业胜任力指标体系

依据社会和企业对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的要求以及目前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学生职业胜任力现状,工商管理类专业职业胜任力指标系统设置四组指标:个人基本能力、专业技术能力、职业素养与能力、社会适应能力。

表2 工商管理类专业职业胜任力指标内容

(三)构建以提升职业胜任力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

1.实践教学设计——以职业胜任力为核心

在实践教学设计环节中,明确地方应用型定位,着力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中高级应用型工商管理类人才。设置1—2个实习学期,延长实践教学时长。将职业胜任力指标分解到相应的实习模块中,实施能力模块化实践教学方案,达到学生经过特定模块的学习就可获得相应的岗位工作能力的目标。

2.校内实验——模拟真实工作环境

没有企业化的环境,学生找不到企业岗位工作的感觉。因此,要在工商管理专业校内实验教学中引入模拟实验教学。工商管理模拟实验教学就是一种模拟真实工作环境的教学方法,它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教学技术营造企业经营管理情景,把企业真正“搬进”高校的实验中心,让学生在实验中心完成模拟实习训练,熟悉企业运作流程的全过程,全面提高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经济管理水平、信息技术水平和综合能力。

3.校外实践——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撰写毕业论文采用“真题真做” 模式,毕业论文的真题来自毕业生前期实习过程遇到的实际问题;或校内模拟实验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实习单位现实工作遇到的问题等。毕业生根据自己的毕业论文选题在学校的教学实践基地中选择合适的实习单位,安排相应的工作岗位。毕业生结合实际工作,利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自己的选题,然后撰写毕业论文。专业课教师与实践基地优秀员工共同组成毕业论文指导小组,给予理论、技能等方面的指导,根据毕业生选题解决的程度及质量评定论文质量。

(四)发挥企业在大学生职业胜任力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工商管理学毕业论文范文4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工商管理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同样很严峻。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学生职业胜任力低下,要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提高大学生的职业胜任力。

一、职业胜任力内涵

职业胜任力是个体获得工作,并能较好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大学生职业胜任力的内涵包括三个方面:1.职业胜任力包括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态度和职场行为等方面的素养;2.职业胜任力包含专业能力和基本能力两个层面的能力。专业能力是大学生从事并做好某专业工作的能力,与特定的工作和岗位有关;基本能力是大学生从事并做好各种工作和岗位都必须具备的能力。3.职业胜任力不仅包括寻找并获得工作的能力,还包括在工作中做出良好业绩的能力。

大学生职业胜任力与专业有关,不同专业类型其指标体系有别,国家政策、宏观经济形势、行业发展形势、社会文化等都影响大学生职业胜任力结构。不同行业和工作职位对职业胜任力结构有不同的要求,如传统制造业领域一般需要更多的专业技能,而新兴服务产业可能需要更多的非专业技能。大学生职业胜任力的培养应考量这种需求差异性。

二、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学生职业胜任力情况分析

为了了解山东省工商管理类高校毕业生职业胜任力情况,本研究对山东省内30所各类高校、25家用人单位、10场招聘会进行了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4683份,其中毕业生及在校生3391份,用人单位807份,学校485份。

(一)职业胜任力指标重要性分析

本次调查要求毕业生评定各项职业胜任能力对目前工作的重要程度(重要程度依次为:1、2、3、4、5分)。在26项职业胜任力指标(见表2)中重要性居前十位的指标如表1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重要性排名居前的职业胜任力指标基本属于个人基本能力,如倾听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还有社会适应力,如学习能力、压力承受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等。这一结果表明大学生就业之后,随着工作的深入,个人素质与社会适应能力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表1 重要性居前十位的指标

(二)毕业生职业胜任力与市场需求的差距

图1列出了大学生刚就业时职业胜任能力最重要的10项指标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差距。可以看出,这10项指标与用人单位的差距都很明显,说明高校在人才基本素质与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培养与劳动力市场需求脱节,提升毕业生人才基本素质与社会适应力应该成为高校教改的重点。

三、提升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学生职业胜任力的措施

(一)将职业胜任力植入课程

职业胜任力教育应该整合进课程中,否则职业胜任力是琐碎的,不完整的。当职业胜任力被整合到课程时,职业胜任力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英国一些高校在这方面的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是非常有效的。

将职业胜任力植入工商管理类专业的课程体系,首先要根据劳动力市场对工商管类专业毕业生的需求特点以及目前工商管理类专业职业胜任力现状,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学生职业胜任力指标体系,以此为指导设置通识课、专业理论课、实验课、实践课等课程体系,使所有的课程都与职业胜任力有关,都以提升学生职业胜任力为目标。其次,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培养人才,请企业家、高级员工参与课程的设计、开发、实施。可由学校、行业协会、企业家、高级员工、学生代表等组成咨询委员会,共同为工商管理类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提供意见和建议。同时,聘请企业家、高级员工到校为学生授课或举办专题讲座,并且参与到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与评价。

(二)构建符合市场需求的职业胜任力指标体系

依据社会和企业对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的要求以及目前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学生职业胜任力现状,工商管理类专业职业胜任力指标系统设置四组指标:个人基本能力、专业技术能力、职业素养与能力、社会适应能力。

表2 工商管理类专业职业胜任力指标内容

(三)构建以提升职业胜任力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

1.实践教学设计——以职业胜任力为核心

在实践教学设计环节中,明确地方应用型定位,着力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中高级应用型工商管理类人才。设置1—2个实习学期,延长实践教学时长。将职业胜任力指标分解到相应的实习模块中,实施能力模块化实践教学方案,达到学生经过特定模块的学习就可获得相应的岗位工作能力的目标。

2.校内实验——模拟真实工作环境

没有企业化的环境,学生找不到企业岗位工作的感觉。因此,要在工商管理专业校内实验教学中引入模拟实验教学。工商管理模拟实验教学就是一种模拟真实工作环境的教学方法,它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教学技术营造企业经营管理情景,把企业真正“搬进”高校的实验中心,让学生在实验中心完成模拟实习训练,熟悉企业运作流程的全过程,全面提高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经济管理水平、信息技术水平和综合能力。

3.校外实践——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撰写毕业论文采用“真题真做” 模式,毕业论文的真题来自毕业生前期实习过程遇到的实际问题;或校内模拟实验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实习单位现实工作遇到的问题等。毕业生根据自己的毕业论文选题在学校的教学实践基地中选择合适的实习单位,安排相应的工作岗位。毕业生结合实际工作,利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自己的选题,然后撰写毕业论文。专业课教师与实践基地优秀员工共同组成毕业论文指导小组,给予理论、技能等方面的指导,根据毕业生选题解决的程度及质量评定论文质量。

(四)发挥企业在大学生职业胜任力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工商管理学毕业论文范文5

1.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升的思考

2.本科论文写作过程细化性分析

3.提高农学类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主要途径

4.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模式探索

5.本科论文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6.从高校本科论文环节浅谈本科评估与教学管理

7.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讨

8.有关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问题的思考——以历史学为例

9.英语专业本科论文写作创新性研究

10.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研究——以工商管理专业为例

11.财经类本科毕业论文形式与选题研究——基于学生能力培养的视角

12.本科论文新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13.本科论文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14.对艺术类本科论文的几点思考

15.自学考试本科论文预申请管理系统设计

16.护理本科实习生毕业论文回顾分析

17.对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的思考

18.基于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导师制运行模式探索

19.联合指导本科毕业论文的动因、困难及出路

20.跨校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模式初探

21.高校本科毕业论文学术不端现象平议

22.本科论文的创新性与本科生的创新能力

23.金融学应用本科毕业论文选题的实证研究——以某地方财经高校为例

24.“全过程”本科论文写作中科学素养的培养——以法学专业为例

25.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论文选题的分析和思考——以南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本科论文选题为例

26.影响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完成质量因素探讨

27.我国本科毕业论文制度的阐释与建构

28.合理安排时间,提高本科论文质量

29.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几点建议——以钦州学院为例

30.关于图书馆服务职能与本科毕业论文的几点思考

31.二类院校本科毕业论文外审制度利弊及对策浅析——以陕西榆林学院为例

32.中日化工类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环节教育方式比较

33.对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的几点思考

34.工商管理函授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升路径探析

35.理工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现状调查与分析

36.英语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的动机研究及其启示

37.略论大数据时代下本科学位论文过程管理网络交互平台的工作机制

38.护理本科毕业生对毕业论文撰写的相关态度和行为调查

39.本科毕业论文选题质量的探索与实践

40.体育专业本科论文写作不应取消而应加强

41.外语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多样化的现实思考

42.以案例分析为创新路径的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指导

43.论“本科毕业论文存废之争”对当前地方高校本科毕业论文的影响

44.强化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环节的探索与应用

45.高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研究

46.综合性大学取消本科毕业论文辨析

47.英语专业本科论文写作的交互式教学模式探索

48.关于提高经管类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探究

工商管理学毕业论文范文6

[关键词]工商管理;专业知识;学不能用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14-0121-02

作为一名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笔者自然比较关心这个专业毕业生的状况,所以经常通过电话、短信、互联网或者面对面的方式与他们进行交谈,目的是从毕业生中获取有价值的反馈信息,帮助自己不断地对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做出探索与改进。很多次交谈中,笔者对那些基本还从事与工商管理专业有关工作的毕业生(完全改行的学生不在讨论之列)都曾问到同样一个问题:“你感觉在大学期间所学的工商管理专业知识现在用得上吗?”回答无一例外的是“几乎用不上”。这样的回答近乎有些“残酷”,让笔者这位工商管理专业教师“汗颜不已”之余,也开始陷入了对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为何“学不能用”这个问题的不停反思中。虽然不能排除回答样本的片面性,但这么多毕业生同样的回答已经绝非偶然,它在某种程度上昭示“学不能用”已经成了工商管理专业的一个比较严重的系统性现象。有鉴于此,为了避免一概而论,下文将基于与毕业生的交谈,试图从四个方面寻找个中原因,以期为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有益的启示。

1来自学校人才培养方面的原因

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与笔者的交谈中,直言不讳地谈到了学校在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其中有些问题的确是导致“学不能用”最直接的原因。

第一,课程体系中通识课程超过了合理的比例。大部分通识课程知识虽然能够拓宽知识面,甚至是作为某种“谈资”来装点“个人素质”,但它们并不能在工作中直接用到。有毕业生说道:“如果在保证专业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程)课时充足的基础上强化一下通识教育未尝不可,但实际上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是此消彼长的关系。我们本来就觉得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建设不力,还开设那么多通识课程,岂不是变本加厉地消除工商管理专业的特色吗?”有毕业生甚至还调侃道:“我们已经是‘万金油’了,难道还要变成‘十万金油’吗?”笔者觉得毕业生的分析不无道理。

第二,选修课程尤其是专业选修课程的比例不够,学生缺少选择余地。与笔者交谈的毕业生几乎都指出了这个问题。他们都认为学校本应该提供一个丰富的课程菜单供学生选择,但事实上却是必修课程太多,没有多少机会去选择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所以感觉在学习上比较被动,效果不佳,掌握不牢,便自然谈不上什么“学以致用”了。

第三,学校固守专业教育的“学术格调”,所教授的知识多半并不实用,与用人单位对学生专业的要求相差实在太远。毕业生们告诉笔者,一些教师为教而教,爱讲理论的背景、来源、发展、趋势、缺陷等诸如此类的知识,甚至整堂课就掰扯一个概念,基本不考虑这些东西对学生将来的职业生涯有没有直接地帮助。他们不明白“学不为用”,那究竟为何,难道是要等着浪费吗?有个毕业生回忆他曾经当堂向教师提出知识不实用的问题,教师的解释让他无言以对:这里是大学,是一个做学术的地方,而不是某行业的培训公司,也不是培养职业技能的职业技术学院,所以不能用实用主义的思想来衡量。粗看起来,教师的说法挺有道理。但仔细想来,这种将听课的本科生都视作将来要去“研究管理”,而不是“从事管理”的做法完全摒弃了对学生“就业”的考量,其本质上是一种迂腐的学究作风,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其最终的结果是学生在毕业后面对实际操作和解决具体问题时变得手足无措。

第四,多年来,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与其他专业相比没有任何显明之处,多半就是教师在课堂“满堂灌”,大唱“独角戏”。与此同时又欠缺系统的、完善的配套辅导措施,如课前预习任务的布置与检查,课中的知识导入、梳理与总结,课后的作业批改、纵深研讨、答疑解惑,课程测试后的讲解、反馈等。因此造成课堂上知识传授的质量难于保证,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很多毕业生都说,这样的课堂在大学里大行其道,他们从大二开始就已经产生厌恶感了。因为这种从头讲到尾都听教师讲的课堂毫无吸引力,自己虽然记着笔记,其实根本没有进入学习状态。期末考试也是围绕笔记和复习资料,为了不挂科挑灯夜战几天,只要及格了,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基本上就算终结了。难怪有毕业生说:“即使我在课堂上学到了知识,但这些知识除了用来应付考试,真就不知道还有其他什么用途了。”

第五,用怎样的方法“教”是学生能够对所教知识“学以致用”的关键,但在这个方面工商管理专业教育并没有太多实质性地改观。据毕业生们的回忆,他们亲历的教学方法并不多,大体上就是问几个简单的问题,插几个案例分析,像情景模拟、管理游戏、角色扮演、即兴辩论等教学方法对他们来说似乎还是一些新鲜的名词。要知道,这些现代教学方法都是力求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帮助学生牢固掌握专业知识的,它们的缺位势必造成学生被动学习,其效果和效率便可想而知了。笔者特意询问他们为什么会对案例教学颇有微词,他们说因为所谓的案例分析不过就是举个例子而已,生搬硬套,没有单独的案例讨论时间和场所,谈何深入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对具体案例的分析上去。

第六,不少专业教师是“不会游泳的游泳教练”,一般都没有相关的管理实战经验和技能,所以擅长于教授陈述性知识,但很少清楚如何教授解决实际问题的程序性知识和有关方式方法的知识,即使教了,也告诉不了学生如何应用,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和什么样的情境中应用或者应用知识的心智技能。管理的本质就是通过别人达到组织目标,所以那些于如何识人、知人、束人、驭人和用人,以及如何与人打交道,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等一系列知识是工商管理专业至关重要的知识模块。但遗憾的是,目前对这些知识的教学在高校还相当薄弱。一个毕业生毫不客气地说:“好多专业老师为了职称而把自己关在书斋了爬格子,这些老师又怎能有能力和心力来教会我们为人处世的知识。其实我们也学过《管理沟通》、《管理心理学》、《组织行为学》、《领导科学》等课程,但到了工作单位才竟发现自己不知道如何用这些课程的知识去与人沟通,看懂别人的心理,理解组织的行为和领导下属。”

第七,实验、实训和实习环节得不到校方实质性地重视,使工商管理专业变成了一个只“教”不“练”的专业。实验基础设施和软件的投资不足,缺乏既懂电脑又管通理的实验指导教师;实训走过场,讲求完成任务,不注重实效;实习一般是看看录像,听听报告,最好的就是带学生到某个企业或者单位走马观花的看一圈。这些都是目前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公认的“顽症”。没有了训练,对知识就没有回忆、筛选、重组和巩固的过程,学生所学管理知识就难以真正内化成管理技能,最终这些知识变成了一些头脑中杂乱无章,等待遗忘的信息片段。所以“学不能用”也是因为缺乏对知识应用的训练,很多毕业生也都认同这一点。

2来自工商管理专业知识特点方面的原因

显然,不同特点的专业知识在应用过程中也会表现出不同的应用难度。在与毕业生的交谈过程中,笔者有意识地与他们讨论了自己对工商管理专业知识的一些基本看法。按照他们的说法和理解,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一般具有如下特点,也在某种程度上构成了“学不能用”的原因之一:一是由经济学、管理学、数学、社会学、心理学等许多学科知识相互交织而成,因此知识体系庞杂,跨幅宽,复合性强,信息容量巨大。要在应用中自由驾驭这个知识体系有相当的难度。二是工商管理专业原本是与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旅游管理这五个专业平行的二级学科,但它的知识又大量涉及后面几个学科(一般不涉及旅游管理),所以造成工商管理专业知识指向不明显,火力点不集中。毕业生们都说,没有侧重的工商管理专业在很多具体的方向上似乎浅尝辄止,“各打五十大板”,进而又造成知识不深入,所以要应用这些泛泛而谈的知识往往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三是这个专业的知识对学生来说都是全新的信息,追求一对多或多对多而不是一对一的效果,所以往往比较抽象,没有多少生活经验的支撑,也造成应用困难。四是没有很强的系统性和逻辑性,也没有良好的结构,很多问题的答案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五是工商管理专业知识“见效慢”,学习的效果难以马上体现,往往要在较长的工作中逐渐尝试和摸索才能体会到专业知识的用处。

工商管理学毕业论文范文7

关键词:工商管理;实践教学;操作能力

教学是为学生以后人生道路做铺垫,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实用型人才。很多高校的工商管理教学只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理论的运用能力,导致学生实践能力较差。本文笔者提出了对工商管理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些分析和思考。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工商管理学科教学的意义

1.帮助学生深入探索专业性知识并加以掌握

课堂教学让学生对工商管理的理论性知识有所了解,这种了解是抽象的,并不能保证学生能在实践中熟练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实践教学通过将理论知识穿插到实践活动中,培养了学生操作能力,并加深了学生对工商管理理论性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实践教学也能培养学生自主思考问题的习惯,通过解决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对理论知识的了解进一步加深。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知识运用的综合性得到增强,满足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2.发展学生独特的思维能力能有效解决现实社会遇到的问题

每个学生的资质、兴趣、才能有很大的区别,不同学生处理问题的方法不可能完全相同。实践教学可以在实践中发现学生独有的特点,展现学生各自的专长。同时,实践教学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客观事物的能力,通过实践教学使不同学生产生了一套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学生独特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学生有效解决现实社会遇到的问题。

3.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践教学是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种教学方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操作能力,而且使学生独立的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工商管理学中的实践教学,可以让学生在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以后的就业过程中,创新能力和操作能力能使他们在与竞争对手竞争时占取有利地位。

二、 工商管理学科教学中理论和实践脱节的主要因素

1.课程教材跟社会实践关系不够紧密

我国目前工商管理学科教学使用的教材是从西方国家引进过来的,因此,这些教材所讲述的理论知识是根据西方国家的国情来编写的。我国是处于发展中的东方国家,在国家理念和管理制度上与西方不同,而且我国的社会理念与西方国家也有很大的脱节。工商管理教学中所引用的案例也是西方国家的一些实例,这与我国的实际情况不相符合。综合这些原因,造就了工商管理学科教学中理论和实践的脱节现象。

2.工商管理课程的教学模式陈旧古板

许多高校的工商管理教学还是使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教师一味要求学生对理论知识死记硬背,根本不注重学生能否彻底了解和掌握这些理论知识。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能力,反而使学生对工商管理的理论知识产生抵触厌烦心理。

3.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团队自身的实践教学经验不足

许多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并没有社会实践的经历,大部分教师一毕业就从事工商管理教育工作。这些教师没有进行实践教学的能力,一味要求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理解,不能将理论实践相结合。而且,这些教师注重的并不是学生将来的操作能力,而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这样就造成了工商管理学科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

三、工商管理学科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第一,教师要注重我国有关工商管理专业的诉求,了解国内对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各行各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决定了工商管理教学的背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让学生充分了解国内工商管理情况,以国家的诉求为准来培养自己的专业能力。

第二,教学方式决定教学效果。工商管理教师应当使用适当的教学方式,培养全能力的工商管理人才,在教学过程中勇于创新,实现教学模式的多元化。这就要求在进行工商管理教学时做到以下几方面:

1.培养入学新生的专业感性认识

学生对专业的感性认识直接决定学生在以后学习该专业时的态度。在新生入学时,学校应当对其进行专业知识的讲座,让学生对工商管理专业有一个初步认识,也可以要求学生根据实际社会调差撰写调查报告、专业感想来加深对专业的理解。学生一开始就对专业有自己的感性认识,可以使学生尽早投入到专业学习中来。

2.创新实践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教学方法是学生学习效果得到保障的重大因素,专业教师在专业教学中可采用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和现场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就是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来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案例进行探讨。教师通过选出具有典型性的案例进行分析,调动学生积极性。教师通过案例的分析和解读过程,使学生对工商管理学科的理论知识的了解进一步加深,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

模拟教学法,也就是教师通过所学知识,设计与课堂知识相关的情景,让学生进行模拟演练。模拟教学法是通过角色模拟、情景模拟、内容模拟、综合模拟等方法对所学内容模拟教学,这种实践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操作能力,而且使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增强。

现场教学法,就是将学生置身于现实环境中,通过要求学生撰写相关的实习报告、设计方案、分析报告、策划文案和综合评估等,使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大大提升。这种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随机应变的能力,也使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增强。

3.将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作为重要的实践教育环节

毕业之际,学生所学知识的综合能力得到检测,这个检测不仅从毕业论文可以看出,还能从学生毕业实习的成绩来判决。通过对毕业实习情况的分析,可以充分了解学生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教师在这个阶段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有益于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和个人专业素质的培养。

综上所述,高校工商管理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践过程是漫长的,其涉及面广,层次多,需要教师、学生、学校的多方面配合。只有大胆创新,鼓励实践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理论的实践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工商管理学毕业论文范文8

关键词:继续教育;实践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基于继续教育的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以重庆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为例

收录日期:2013年11月20日

21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猛,规模扩大,质量也有了较大的提升,但仍然存在教学质量不能适应社会需求的问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有所欠缺,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需要变革,这已经在高等教育领域达成了共识。

实践教学环节是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关键,对于继续教育,尤其如此。继续教育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他们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更希望获得技能方面的训练和提升,因此一个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显得更为重要,关系到培养质量。工商管理专业作为继续教育经管类主干专业,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而根据目前各高校该专业开设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来看,存在实践教学严重不足、教学方式和手段落后的问题。因此,继续教育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怎样定位?如何增强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如何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本文以重庆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为例,探讨这个问题,并提出适应新的社会需求、以加强实践创新能力为目的的实践教学模式。

一、学院和专业概况

重庆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是重庆大学直属二级学院,是重庆大学各类成人高等学历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以及高层次继续教育的归口管理部门和办学实体,系重庆市成人高等教育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单位。学院拥有良好的教学条件和雄厚的师资力量,校园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拥有正式在职教师40人。

学院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以学生为主体,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形成了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业余、函授)、自学考试、非学历培训等办学形式,设有理、工、文、管、艺等多学科30多个本科和专科专业,在全国13个省、市、自治区建有14个函授站。学院现有在册成教、自考、应用本科学生约2万人。学院还设有“重庆大学继续教育培训中心”、“重庆大学高层管理者培训与发展中心”、“重庆大学西永微电子研究院集成电路设计培训中心”等教育培训机构,每年有5,000余人在学校接受高层次继续教育。近十年来,已为社会输送成教、自考本毕业生5万余人,非学历继续教育与培训学员4万余人。

工商管理专业是学院管理类学科的主干专业,培养的是应用型高等专门人才,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现代管理理论知识,系统掌握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具有企业综合管理的基本素养和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专业特色是适应面广,知识与能力并重,理论与实践并重。通过本专业的学习,可以同时通过参加职业资格考试,可获项目管理师资格证书、助理职业经理人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人力资源师证书、秘书、资产评估师、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证券业从业资格等证书。

目前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包括高中起点本科、专科起点本科、高中起点专科三个教学层次,形成了全面系统的培养体系,共12个教学班,目前在校人数500人;每年毕业200人,招生200人。毕业后学生均在工商企业、金融企业以及政府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工作,也有部分学生继续攻读工商管理硕士(MBA)。

二、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专业特点分析。工商管理专业是学院的老专业,优势专业,生源基础深厚,其专业特点如下:

1、大专业,招生规模大,每年在读各种层次学生人数均保持在400~500人左右。

2、教学层次丰富,包括高起本、专升本、高起专三个层次。

3、本专业大部分在读学生都同时从事工商管理类工作,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实际能力,不少学生已经承担企业中高层管理工作,学习兴趣浓厚,对教学内容、方式要求较高,尤其是实践环节。

4、工商管理专业可以同MBA等专业硕士相连接,我院每届毕业生都有不等人数继续攻读MBA,而MBA对实训环节要求较高。

5、工商管理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

因此,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新型应用性人才,必须加强实践环节的训练。

(二)实践教学环节现状分析。目前,在本专业的实践环节学时设置上,现状如下:

据统计,工商管理专升本层次学制2.5年,其中理论课时752学时(不含自学学时,下同),而实践教学环节共12周,以课程大作业、毕业实习、毕业论文为主,按1周12学时计,约144学时,与理论学时的比例是1∶5;高起本层次学制5年,理论教学学时1,994,实践教学环节26周,约312学时,也以课程大作业、毕业实习、毕业论文为主,与理论学时的比例为1∶6。高起专层次是2012年才开设的专业,学制2.5年,根据新制定的计划,理论学时为950,实践教学环节共计15周,约180学时,与理论学时的比例为1∶5.2。

(三)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纵观近几年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和教学计划的实际执行情况,存在一些问题:

1、培养目标不明确。培养目标是以职业培训、技能训练为主,还是以理论教学为主?继续教育学院学生90%以上为在职学习,从近几年的反馈和调查来看,学生除了要求系统性地学习相关专业基础理论,更注重职业培训和技能训练,这就决定了继续教育应该以技能训练为主、理论教学为辅,增强其在工作中的竞争力。但目前学院对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还是以理论教学为主。

2、实践教学方式和手段单一。目前,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相关的实践教学主要以课程大作业、毕业实习、毕业论文为主,而案例教学、管理实践、社会调查、模拟实验等新方式和手段较少运用,不能充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3、实践环节训练薄弱,案例教学、综合实验、课程设计、课程论文等比重太低,不符合继续教育和工商管理的特点。目前的教学体系是大大偏重于理论教学,理论教学比例过大,实践教学比例过小,各层次的实践教学环节学时基本上为理论教学学时的1/5~1/6。根据国内外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设置的情况看,与理论教学学时比较合理的比例是1∶3~1∶2之间,而学院远远达不到这个比例,实践教学环节严重偏低,这不符合继续教育的特点和学生的要求。

为了更好地把握学生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要求,对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在读学生中进行广泛调查,选择样本涵盖三个层次,每个年级,调查样本数为150人次,获得有效的问卷124份。调查结果显示:①在目前开设课程中,70%的学生认为实践教学环节课时偏少,应该增强;②有80%以上的学生想得到更多的应用性技能训练;③在目前开设课程中,更多地希望获得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金融投资等方面的训练和学习,而这些课程是实践性要求最高的课程;④在实践教学方式中,50%以上的学生偏向于课程大作业与实训、管理实验、案例分析与讨论、社会调查,尤其对管理实验和案例教学感兴趣,而对毕业论文普遍认为难度太高,希望能降低。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亟待改革。

因此,如何适应新形势,社会新发展的要求,体现继续教育的特点,办出自己的特色,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都亟待改革;鉴于工商管理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以及学生的特点,笔者认为实践环节是教学改革中的最重要一环,实践环节必须增强。

三、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方案

(一)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目标、方向和原则。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是增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将理论课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通过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带动学生进一步温故理论知识和认识到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巩固、丰富和完善所学理论知识;通过课程讨论、大作业和实训、社会调查、毕业论文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实现“教”与“练”的有机结合,使学生不仅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也具备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更能适应社会,动手能力更强,更具职场竞争力。

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原则是“突出岗位,结合证书,注重实训”。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要充分体现工商管理专业特色和专业岗位要求,与专业岗位紧密相关,减少重复性实训;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同阶段设置不同的实训课程,组成一个层次分明、分工明确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要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继续教育应用性教学的特点,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在具体实施时要结合学生的具体岗位,体现岗位要求与特点;同时,实践教学可以与工商管理专业的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结合起来,比如项目管理师资格证书、助理职业经理人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人力资源师证书、秘书等资格证书,这样把教学与学生的职业前景挂钩,更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二)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方式和手段。实践教学方式包括集中性实践教学和专业性实践教学两方面。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一般指需要单独开设一门课程,设置独立的课时、学分、教学大纲、课程任务,让学生独立完成,包括社会调查、管理实践、模拟实验、学年论文、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方式。工商管理专业的集中性实践环节必须具有专业特色,活动内容应当在经营决策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营销管理、生产运作管理、财务管理、投资计划和管理等范围内。

专业性实践教学指不需要单独开设课程,包含在其他专业课程之中的实践教学,包括课程大作业、课程实训、案例分析与讨论等。

1、管理实践。是指学生实地从事一项管理、营销实践活动,也可以是进行一项模拟实践活动,类型可以是市场分析、制定商业计划、进行市场分析或营销策划、推销或谈判等。学院在这方面比较薄弱,应根据本专业的特点和需要,积极建立和充分利用实习基地,为圆满完成管理实践创造有利条件。

2、模拟实验。当前企业实际运作中,越来越多地使用管理信息系统。学院可以搭建一些管理系统平台,构建一个样本企业的动态经营模拟平台,学生扮演特定的角色参与到企业的各种活动中去,完成其选定的一项任务。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通过参与平台的运作,帮助学生模拟训练,使他们在模拟中体会并学习企业运营管理知识,提前了解企业运营环节,熟悉企业业务流程,不需要到企业就可以直观地熟悉企业实际工作环境,增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实施时,可以选用以下管理软件:(1)用友T3人事通(人力资源管理软件);(2)用友ERP企业沙盘模拟;(3)用友软件—物流管理模块;(4)用友财务总账模块T3;(5)广发证券模拟投资系统。

3、案例分析与讨论。工商管理专业中案例教学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方式。通过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置身真实案例的环境,去分析和解决现实经营问题,有利于提高其学习兴趣,锻炼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在专业课程中,均应安排相应的案例分析环节和课时。

4、课程大作业、实训实验。对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均应安排相应的课程大作业或实训实验。在形式上可灵活处理,可以单独安排学时,也可以在理论教学中随机安排,或是留作课后作业,甚至作为课程考试的内容。

5、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

(三)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课程设置方案。根据上述实践教学改革原则和依托平台,以高中起点本科层次为例,工商管理专业在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上建议做如下安排,见表1。(表1)专科和专升本层次可以学制和课程设置情况酌情削减。方案考虑到了课程之间的内容承接性和协调,以及对学生实际技能的培训。总共约580学时,与理论教学的比例约为1∶3。

四、对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建议

一个科学合理、完整全面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密切配合,统筹规划和安排,才能保证实践教学体系的切实履行,保证达到预定的效果,为此提出以下的建议:

1、充分重视,建立完善、科学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要多方面学习各种先进的管理经验,补充和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如成立专门的机构,负责管理集中性实践教学,可以挂靠教务科;实践教学各课程任课教师需要制定本课程的《实践教学大纲》和《考核办法》,以及相应的实践教学实施方案和细则,明确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时间、教学场地及教学进程,明确专人指导、专人负责;加强实践教学过程控制,确保实践性教学计划的实施和保证教学质量。

2、加强实践教学的教师队伍建设。结构合理、富有奉献精神和较高层次的教师队伍是实践教学质量控制的关键。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要有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有高尚的师德和较强的实践教学能力,应加大力度对指导实践教学的“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引进,逐步形成初、中、高级人员的合理师资结构。

3、在具体课程的安排上。对于集中性实践教学,应单独设置一门课程,设置单独的学时、学分;同时,鼓励授课教师增加实践性教学的内容和学时,尤其是各专业课程的案例分析与讨论,课程大作业和实训。

4、为了保证实践教学效果,建议增加投入,建设专门的管理模拟实验室,配备相应软件。如会计模拟实验室、ERP实验室、证券投资模拟系统、电子商务实验室、人力资源管理实验室等;同时建立一些固定的实习基地,便于学生进行认知与专业实习。

5、为了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教学学习的积极性,学院可以把实践教学和相应的专业资格证书结合起来,实践教学内容与相关资格考试的实训部分结合,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并组织学生参加资格考试。

五、结束语

考虑到继续教育层次的定位以及工商管理专业的特点,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训练是目前工商管理专业建设的大方向,工商管理专业存在实践教学学时偏低、教学方式和手段落后的问题,亟须改革。

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方式多种多样,包括社会调查、管理实践、模拟实验、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案例讨论与分析等,应根据课程性质和内容,灵活采用。在课程和学时具体设置上,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学时比例一般为1:3左右较为合理。同时,可以把实践教学和相应的专业资格证书结合起来,实践教学内容与相关资格考试的实训部分结合,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师资配置上,“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影响实践教学质量高低的关键因素。应加大力度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引进,形成初、中、高级人员的合理师资结构。

论文还存在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地方:1、由于条件所限,所列的实践教学方式并没有一一进行尝试和实践,有些只是停留在理论上,实际效果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2、受教学运行体制以及专业教学计划的限制,实践教学体系的方案并没有完全和学院教务的课程设置和安排接轨,因此在具体课程和时间的安排上,可能会发生一定的冲突,这有待进一步的调整和细化。

主要参考文献:

[1]谢向英.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的探索[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社版),2008.11.

工商管理学毕业论文范文9

关键词:独立学院;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作者简介:于福(1955-),男,吉林长岭人,长春大学光华学院副院长,教授,研究领域:教学管理、ERP。

中图分类号:G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309(2010)04-0078-03

21世纪初,我国特有的独立学院得到了快速发展,它是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创新的重要成果,为发展民办高等教育事业、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出了积极贡献。随着独立学院工商管理类专业数量的快速扩张,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日益受到重视。由于独立学院工商管理类专业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培养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加强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倡导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和实验条件的改善就成为关键性问题。

一、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在人才培养目标上,独立学院应根据这种新型的高等教育类型自身的特点,进行独特定位。由于独立学院是三类本科,所以应找到普通本科高校和高职高专院校在人才培养中的相对弱势,作为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着力点和突破点。从目前来看,普通本科高校的理论基础相对较强,实践能力相对较弱,高职高专院校则恰恰相反。这样,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侧重点就在于:与普通本科高校相比,独立学院培养的人才应有更强的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与高职高专院校相比,独立学院培养的人才应有更扎实的知识基础、更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性。独立学院要在深入研究自身的服务对象、层次定位的基础上,区别于母体高校的培养目标,避免“趋同化”,找准自己的位置,科学合理地进行办学定位。在这种定位下,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应以市场为导向,培养面向生产一线、基础扎实、专业实践能力强,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技能型高级专门人才。

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的文件精神,要“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一般不应少于总学分(学时)的15%,理工农医类专业一般不应少于总学分(学时)的25%”。因此,在培养方案中要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制定与理论教学计划相符的实践教学总体建设方案,明确实践教学建设目标,从专业实践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出发,加强实验教学、课程设计、课程实习、专业实习、职业资格培训、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和社会实践等实践教学环节。

二、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实践教学在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实践教学相对课堂理论教学更具有直观性、实践性、探索性、启发性等特点,是对课堂理论教学的延续、补充和深化,其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都具有特殊意义。实践教学体系又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实践环节在发挥各自作用的同时,要相互联系、相互配合,以实现其总体效能。根据独立学院的特点构建的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

从图1中可以看出,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在一个基本目标下,由实践能力体系、实践内容体系、实践保障体系、实践评价体系4个体系,基础实践层、专业实践层、综合实践层、创新实践层、就业实践层5个层次,16项内容构成的实践教学闭环系统。

(一)基础实践层

基于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定位,在基础实践层安排计算机类课程实验、专业基础的大型作业和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认识实习3个环节。通过计算机类课程的上机实践,管理学、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的案例分析实践,初级财务会计学大型作业、统计学综合训练等实践形式,以及到企业实地参观认识实习,培养学生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能力和专业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等基础能力,为专业课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专业实践层

工商管理类专业在专业实践层主要完成各专业不同岗位的基本训练,提高专业基本技能。在这个层面上包括专业实习、课程设计、学年论文等3个方面的实践教学环节,课程设计包括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人力资源管理、生产作业、技术经济学、客户关系管理、电算化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市场调查与预测、推销理论与技巧、营销策划等课程设计,通过不同的专业课程对实践能力进行培养。

(三)综合实践层

在这个层次要通过手工模拟、计算机模拟、沙盘模拟、毕业实习等4个实践教学环节,完成各专业综合模拟训练、在校内仿真企业工作实际操作和在校外深入企业一线顶岗操作。其中经营决策沙盘模拟可以全面模拟企业经营决策实际,使企业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一体化,涉及企业战略、产品研发、生产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管理知识和技能。沙盘模拟中学生可以担任CEO、研发总监、营销总监、采购总监、生产总监、财务总监等职务,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制定战略方案、市场开发决策、产品研发决策、产品组合和市场定位决策、生产决策、营销决策、财务决策,体验企业生产经营决策全过程,培养学生经营决策思想理念、程序方法、分析判断、团队合作等各方面的能力。在计算机模拟中,ERP软件系统是集财务管理、供应链管理、生产管理等子系统于一体的管理软件。学习ERP软件可以使学生掌握企业是怎样计划和控制生产经营全过程的、企业流程是怎样优化和重组的,资源应怎样有效利用和整合的。通过“分岗作业式”手工和计算机综合模拟训练,在校内营造企业的真实业务环境,做到实践内容仿真、操作流程仿真、实际训练仿真,达到缩小理论与实践的距离,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使之尽快适应实际工作的目的。针对学生所学的全面、系统的专业知识,要到校外实习基地进行5-8周的综合毕业实习,让学生深入企业生产第一线,顶岗实习,锻炼学生独立实际工作能力,为走向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四)创新实践层

这个层次包括毕业论文、学科竞赛和创业大赛3个环节。毕业论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实践环节,学生的文字能力、专业知识运用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将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高。在这一过程中,首先,涉及毕业论文的选题。每个学生的毕业论文题目要与其兴趣相结合或与其实践经历相关,并充分考虑其未来就业目标。据统计,学校有50%以上毕业论文都是在实习和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中完成的。通过填写《毕业论文题目申请表》,指导教师协助学生将自选题目控制在符合学科学术规范和人才培养目标的框架之内。其次,是毕业论文的指导过程,宏观的指导规范是学校统一制定的《毕业论文指导书》,而每个学生具体的论文指导则由指导老师和学生配合协作完成。在这一过程中,指导老师将充分了解学生的愿望和想法,帮助其梳理要表达的思路,对其创造性的思维和观点要大力支持和引导,以帮助其发现和提升自身的创新潜力。如果学生的选题方向和指导老师的研究方向有相近之处,师生间的不断研讨和思维碰撞将迸发出对双方都有益的创新灵感,这也会促进指导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能力的提高。最后,还要对优秀论文进行评定和表彰,以此来鼓励和引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学科竞赛是在紧密结合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以竞赛的方法,激发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独立工作的能力,通过实践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生学习和工作自信心的系列化活动。通过学科竞赛,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培养其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创业大赛即创业计划竞赛,起源于美国,是近几年风靡全球高校的重要赛事。它是借用风险投资的实际运作模式,要求参赛者组成优势互补的竞赛小组,提出一个具有市场前景的技术产品或服务,围绕这一产品或服务,以获得风险投资为目的,完成一份完整、具体、深入的商业计划。这是对学生的一种高层次、高要求的综合培养。由于创业计划包括企业概述、业务展望、风险因素、投资回报、退出策略、组织管理、财务预测等多方面内容,因而可以极大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文字能力、表达能力、专业能力以及所有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这些环节对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都是大有裨益的。

(五)就业实践层

这个层次包括社会实践、职业化培训、岗位证书培训3个环节。为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要高度重视社会实践环节。校企合作教育运行机制可以使独立学院与社会相结合,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与条件。与企业合作办学,学校实行订单式培养的专业实训模式,采取的是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实训方式,共同培养学生。从而真正做到学院教学与企业、社会接轨,达到学院和企业合作“双赢”的目的。实验教学的教师是双师型(既是教师,又是工程师、会计师等)的教师,学生毕业应获得双证书(毕业文凭和职业技能证书)。通过建立这一系列高质量的实践性教学体系,模拟实际,仿真实训,可以有效地实现零距离就业。此外,职业化教育和岗位证书培训也是就业实践的重要方面。通过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素质教育、创业培训和就业指导等职业化教育的培训,使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明晰的努力方向。学生在职业化教育方面获得一定学分才能毕业,强化了其对职业化教育的重视程度。在岗位证书培训方面,要根据各专业对人才需求的情况,要求学生通过职业资格证书培训课程的学习,在毕业前至少获得1个部级岗位资格证书,以提高学生的通用技能和专用技能。

实践教学的保障体系和评价体系都是实践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保障体系的完善在于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投入和建设,此外,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组织运行的管理也是实践教学体系顺利实施的保证。评价体系起到对整个实践教学体系进行监控和评价的作用。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必须对实践教学中5个层次的各项内容制定一系列的实践教学质量标准和评估指标体系,以便对实践教学运行结果进行评价,最后需将实践教学评价结果反馈给实践教学目标,这样才能对下一次循环进行改进。

参考文献:

[1] 杜龙政、熊妮.高校管理学实践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8,(02).

[2] 杨丽萍.工商管理学科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研究[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