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初中教师德育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4-03 09:47:15

初中教师德育论文

初中教师德育论文范文1

>> 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公费定向师范生的“中国梦”之职业理想培养对策研究 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免费定向师范生计算机基础教学研究 六年制师范生数学素养调查研究 六年制本科农村免费定向师范生的学生管理工作模式探究 普通全日制高中生与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生生活满意度比较研究 初中起点“二?四”分段六年制农村小学教师美术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学生文化修养构建的研究 舞蹈训练有效提升六年制免费师范生情绪管理的作用研究 六年制本科农村小学教师培养的特色与前景 初中起点“二·四分段”六年制农村小学教师 六年制初中起点小学教育音乐方向人才培养探索 六年制本科小学教育专业音乐方向视唱练耳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初招六年制本科:制度理想与现实困惑 基于核心素养的“六年制”乡村音乐教师教育课程范式重构 初中起点“二・四分”段六年制农村小学教师美术教育专业能力培养与探索 六年制语文教学方案探析 湘教版六年制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穿花衣的热带鱼》教学案例 五年制师范生心理健康存在问题浅析及对策 关于加强五年制师范生素质教育的思考 培养五年制师范生的环保意识 五年制大专师范生语文阅读教学能力的培养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师范生德育课程的构建及特点 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师范生德育课程的构建及特点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雍容波")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师范生德育课程是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以及德育教育的要求而开设,具有目的性强、针对性强以及实践性强等特点。开展好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师范生德育课程,有利于国家农村小学教师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师范生 德育课程 构建 特点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31-0038-03

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师范生是国家统一从农村招收的免费师范生,以“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的方式来培养农村小学教师。从2010年秋季开始,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就有了第一批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师范生。本文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为例,着重研究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师范生德育课程的构建及特点。

一 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师范生德育课程的构建

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师范生德育课程的内容包括以下四个大的方面,即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开设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两门课程;历史方面,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一门课程;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开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三门课程;形势与政策是每个学期集中开设的课程。

1.课程开设时序方面:遵循学生自然成长的规律

从德育课开设的时间上来说,遵循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师范生自身发展的特点,考虑到学生刚入学时才十五六岁,正是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正在形成与逐渐成熟的阶段,所以,最先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两门课程。然后,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读史才能鉴今,特别是近现代史的学习,因此,接下来开设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程。

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的课程被安排在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师范生的后续阶段学习,这样的安排容易给人造成错觉:“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很重要。”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指导我们前进的方向,其重要性对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生一样的毫不例外,为什么安排在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师范生的后续阶段学习?主要是依据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师范生自身的特点而确定的,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需要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需要一定的人生阅历与理解力,若太早开设,则学生理解不了,老师讲起来也很费力。考虑到这一点,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的课程放到学生形成一定的知识积累与经验积累后再学习,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

2.德育教学内容方面: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师范生年龄小,可塑性较强,也正是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的时期。在这一人生转折时期,会觉得很迷惘、很困惑,也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现象的影响。如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的影响,对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师范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会产生很大的冲击。

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师范生离开父母走进大学独立生活,需要单独面对生活学习中的许多难题,遇到疑惑的时候,父母不在身边,更多的是寻求老师与同学的帮助。但同学的认知能力也有限,因此,更需要老师的引导,特别是思想政治课老师能在思想上解开学生的心结,拨开云雾,引导学生走上正道。

怎样“以人为本”,对大学生进行“三观”教育,努力构建“民主、平等、和谐、合作”的师生关系,真正将德育课的学习作为改造自己的工具,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些都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第一,德育课堂上引导学生不断进取。初中起点六

年制本科师范生的德育课程,重在育人,而不能光强调理论体系的构建。要在应用德育理论的过程当中,努力避免脱离实际、脱离群众、脱离时代、脱离社会的倾向,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于中国的客观实际当中,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种工具,来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来探讨社会中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而不是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教条,而只是要求学生背诵书本上的条条框框。

通过走访调查,发现在“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师范生”德育课的课堂上,同学们到课率高,精神饱满,学习态度认真,期末考核绝大部分同学都能通过,还有一些同学成绩优异。平时,都能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课堂讨论也很积极。我们继续深入调查,有一部分同学确实是因为德育课有吸引力、有说服力,引起了学习兴趣;还有一部分同学则是因为学分机制,由于德育课所占的学分很重要,为了拿学分而认真学习,并没有从心底里认同德育课程的学习。前一种学习是值得提倡的,能让学生收获更大。后一种为拿学分而学习的,只是一种表面上的认真学习,在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帮助不大。

第二,通过课外实践活动正确引导学生。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师范生德育课程的课外活实践教学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并且与所学课程的内容非常吻合。以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的实践教学活动为例,可以布置学生看《建党伟业》《伟人》等红色影片,看后请学生写影评与感想。也可以围绕一个中心,请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如围绕“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与践行”为主题,请学生课后进行社会实践调查,并写出实践调查报告。也可以布置学生参观当地红色旅游景点,自拍照片,并做出课件,将成果上交老师,优秀的还可以请同学们在全班同学展示。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乐在其中,在玩中学,接受良好的熏陶与教育。

3.德育教材方面:编写针对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师范生的专门教材

至今为止,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对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师范生的针对性教材,只有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这两门课程,他们是为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生量身定制、专门编写的教材;而对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及形势与政策等课程则是国家统一的教材,六年制与四年制同学一起使用,德育课任课老师必须根据初中起点六年制师范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把握好因教育对象的不同而区别对待,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

4.教学手段方面:需要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

在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师范生德育课程的课堂教学中,都能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学生也很乐意接受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师范生进入高校时都未成年,思维活跃、可塑性较强,他们在课堂学习上思维非常活跃,爱问问题、好答问题以及讨论热烈等。所以,这就需要任课老师好好引导,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创造机会多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若教学手段死板则会产生反面效果,造成学生好冲动、爱感情用事,课堂上很难静下心来学习理论知识等不良习惯。

二 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师范生德育课程的特点

从上面所述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师范生德育课程构建来说,总体上还是不错的,也体现了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师范生自身的特点。总结起来,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师范生德育课程的特点主要体现在:

1.目的性强

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师范生德育课程的目的明确,就是要为广大农村培养优秀的小学教师,培养他们的职业认同感,培养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毕业后才能真正扎根于农村,真正喜欢自己的教师职业,才能待得住、留得下,并且干得好。

2.针对性强

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师范生德育课程针对性很强。德育教育不能老是唱高调、放空炮,老师骗学生,学生骗老师,到头来是自欺欺人,谁也骗不了谁,谁也从中得不到任何好处。只能脚踏实地,老老实实地教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导下,做一名新时代品学兼优的大学生。特别是在六年的本科学习中,能够在政治上过硬,业务上合格,学到本领,为今后走上农村教师岗位,做一名合格乃至优秀的农村小学老师。

3.实践性强

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师范生德育课程实践性很强,一方面,体现在对任课老师的要求上,“身教重于言教”,老师自身的行为与信条比老师在讲台上所讲的理论更有说服力、更让人信服。老师若在台上高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而在实际生活中奉行的却是享乐主义的腐朽人生观,学生的眼睛是雪亮的,这样的教育是收不到好的教育效果的。

另一方面,体现在对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师范生的要求上,要把他们培养成面向农村的优质教师资源,而“目前,我国农村小学普遍存在着教师年龄老化、知识老化、学历偏低、数量不足、优质师资流失严重及师范生‘下不去’‘留不住’‘干不好’等问题,教师队伍建设面临严峻挑战。”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师范生就是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应运而生的。我们经常说培养与选拔人才要德才兼备,而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师范生德育教育就是着重培养具有高尚道德与崇高职业操守的农村小学老师。

三 启示

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师范生德育课程的教育方式方法还有待改进,有的教育方式方法没有符合现代大学生的心理,也不符合时代的变化,表现在:一方面,思想僵化,不能与时俱进;另一方面,一味地迎合时代而放弃了原则。这两种现象的存在使得我们的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师范生德育课程的教材有待进一步规范、完善,这就需要有针对性地投入教学科研资金、组织专家以及一线任课老师编写专门针对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师范生德育课程的教材。

初中教师德育论文范文2

关键词:初中;德育;生活化教育;现状;措施

中国分类号:G611

初中德育生活化教育主要指教育方式和内容应该与受教育者的生活紧密相关,从受教育者的生活出发,开展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受教育者熟悉的基本生活形式为主。德育教育的内容还应该与日常生活现象保持一致,让学生从学习中了解社会、校园以及家庭之间的关系,从而丰富学生的社会阅历。德育生活化教学改变了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通过师生互动教学,将课堂主体还原给了学生,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课堂效益,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初中德育生活化教育的特点

(一)主体性

德育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是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做好人的基本保障。德育生活化教育使理论性的道德价值与道德规范更加符合受教育者的心理需求,尤其是初中生正处于情感意识成熟的关键时期,德育生活化教育改变了学生过去服从、适应的求学心理,德育生活化教育更注重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师生互动等教学方式,将课堂主体还原给了学生,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提升,对道德的学习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被接受。

(二)开放性

德育生活化教育是校园、社会与家庭互动的学习过程,开放性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从教学理念到目标、过程、内容再到教学评价都具有明显的开放性。另外,师生之间和谐平等的关系、互动多变的课堂形式也是开放性的主要表现形式。

(三)个性化

初中生情感意识尚未成熟,德育生活化教育有助于学生个性化的形成。德育生活化教育以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出发点,对于学生而言,生活化教学方式不仅更加符合他们的心理需求,还是满足学生兴趣发展的必然保障。德育生活化教学中教师扮演着引领者的角色,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还能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学校教育与个人教育之间的关系,保障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初中德育教育存在的现状

(一)初中德育教育脱离生活

近几年,教学领域不断改革更新,初中德育教育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初中德育教育过分注重理论教学,忽视了生活教学的重要性。首先,教师忽视了生活环境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影响,面对枯燥乏味的理论教学,学习兴趣很难得到提升。另外,很多教师单一地认为德育教育就是道德规范和价值标准教育,很少结合学生实际的生活需求,导致教学内容针对性较差。

(二)初中德育教育形式单一

伴随着教学的改革,传统灌输式教学已经落后于最新的教学要求,师生互动教学受到更多人广泛的重视。依据我国德育教学的现状可以看出,很多学校把德育教育作为义务教学课程,忽视了德育教育本身的意义。德育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思想观以及价值观,这个过程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师应该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德育学习的要求。但是,很多学校由于认识落后,德育教育的模式仍然采用授课式教学模式,导致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形式落后,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很难得到提升。

三、加强初中德育生活化教育的措施

(一)实现德育教学目标的生活化

面对落后的教学方式、单一的教学内容,首先应该实现德育教学目标的生活化。很多初中生都存在着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态度不端正以及意志力薄弱等问题,如果教师不能正确引导,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德育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校领导应该根据学生学习状况,制定生活化的学习目标,将空洞的理论教学转化为生动有趣的生活教学,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课堂效益。

(二)实现德育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加强德育生活化教学,还应该实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课本是教学的依据而不是全部内容,在从事德育教学时,教师应该将课本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初中德育教学的内容比较丰富,但是多为空洞的课本理论,这就需要教师有丰富的生活阅历,通过课堂教学将生活内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还能保障课堂效益最大程度地发挥。

(三)实现德育教学方式的生活化

加强德育生活化教学还应该实现德育教学方式的生活化。德育教育内容枯燥乏味,如果教学方式仍采用传统德育课的形式,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教师必须从教学方式上进行革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调动学生积极性。首先,课堂形式一定要灵活多变,教师可以利用演讲、辩论赛以及文艺演出等活动丰富教学形式,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另外,教师还应该深入学生日常生活,了解学生的情感需求,通过课外互动强化德育生活化教育。

(四)结合家庭教育促进德育教育的生活化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联系紧密,强化德育生活化教学还应该重视家庭教育的积极作用。教师在从事德育教学时,应该将生活案例与教学理论相结合,尤其是家庭生活案例,如教师可以将学生与家人相处、沟通的案例运用到课堂上,满足学生对“人际交往”这一知识点的学习。学生面对与自己生活紧密相关的教学案例,学习兴趣很容易得到提升,学习效果也会有明显的上升。

(五)建立科学、民主的德育评价机制

加强德育生活化教学还应该建立科学、民主的德育评价机制,传统的德育评价机制以期末考试成绩和班主任学期末的评语共同组成,这种评价形式过于单一,并且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评价结果的激励作用很难体现出来。强化德育生活化教学,教师应该将评价机制贯穿于学习生活的始终,重视学生行为习惯的评价,坚持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知识能力与行为习惯评价相结合的原则,保证评价体系的公平合理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另外,教师还应该注重榜样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教师不仅要从自身做起,还应该树立学生榜样,保障德育生活化教育的顺利开展。

结束语

德育教育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加强初中生德育生活化教育,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也是今后接受德育教育的重要保障。为了加强初中德育生活化教育,教师在了解初中德育生活化教育的前提下,还应该明确初中德育教学的现状,针对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初中教师德育论文范文3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德育教学

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改进,传统的教学方式逐渐被新式教育所取代,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老师只是单纯地进行理论讲解,但是对德育教育有所忽视,这样也就失去了教学的目的性。所以说对初中生进行德育教育刻不容缓,初中生正处于叛逆期,所以说老师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行、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一直以来,我国传统教学中老师与学生形成的是一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总是以“老师为中心”,老师高高在上,不关心学生,不了解学生,导致在进行德育教育时完全脱离学生实际情况,没有对症下药,让德育教育成为空谈。因此要深化德育教学,教师就要改变自己的观念,提高自身素质,懂得爱自己的学生。老师要与学生做朋友,理解他们、爱护他们、对他们进行及时的赞扬和鼓励,真心诚意地与学生进行探讨,在探讨的过程中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这样在进行德育教育时才能做到对症下药。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老师还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好榜样。

二、深挖教材,确定目标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德育是关键,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总是会发现有很多老师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和高分,过分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忽略了思想品德课中的德育功能。因此,老师要积极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深挖教材,确定目标。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而且最重要的是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将理论知识变成自己的行为准则。要改变教学模式,首先老师要将教材内容吃透、把准,在进行备课的时候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挖掘,找准德育教育的切入点,并且能够在每次的教学中都能很好地进行德育教育,这样才能为德育教学的实施做好充分准备,还可以为初中思想品德深化德育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比如,在九年级的《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教学备课中,老师要注意到这个部分的教学中所含有的“中华文化”“民族精神”等教学内容。在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教学备课的时候老师就需要从中挖掘出“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这两个德育教学目标。与此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还可以在深化教材内涵、确定德育目标的同时,注重将与德育教学目标相关的德育素材导入教学,这样才能更好地在课前准备阶段保障德育教学的深化实施。

三、以人为本,尊重学生

在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学生是主要对象,也是开展德育教学的主要对象。所以说,为了对学生进行更好的德育教育并且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深化德育教育,老师就要将学生作为主体来开展具体的实践活动,通过学生不断的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获得德育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

比如,老师在讲解《在承担责任中成长》一课时,其中有一个课时叫“承担对社会的责任”,老师就可以让学生在假期的时候参加一些公益活动。比如,去敬老院照顾孤寡老人、去福利院献爱心等,去当一个小小志愿者,在担当志愿者的过程中老师要通过学生的行为举止来引导学生,告诉他们怎样做事好,怎样做不好。在整个活动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让他们认识到自身对社会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在这样一种积极的引导下和行动刺激下,学生的思想品德会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提升,继而更好地实现初中思想品德的德育教学的深化实施。

所以说,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要想更好地深化德育教育,老师就要积极地引导学生,让他们加入实践中去,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开展德育教育,从而通过行动来促进学生的认知能力提升,加强学生的能力发展,实现德育教学的深化、有效实施。

初中阶段的思想品德科目是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科目,所以说,在整个教学实践中,老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并结合教材内容恰当地开展德育教育,对教学模式不断创新,从而在实现有效教学的基础上实现德育教学的深化发展,使我们的学生都能拥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为我国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熊洁莉.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3.

初中教师德育论文范文4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实践学生主体教学效果人文教育

新课标颁布之后,初中思想品德课教育者都认真探究并实施新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笔者拥有多年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经验,加之对新课标的学习,提出了两点对新课标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如何提高教学效果的粗见。

一原课标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不足之处

1.部分内容脱离实际或者指导缺位

旧课程标准强调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思想性”和“理论性”。新课标实施之前的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往往过于注重对于某些理论的宣讲与阐释,这些理论较为普遍地存在着与初中生生活实际相脱离的现象,思想政治课离学生的生活较远,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WWW.133229.coM旧课程标准强调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思想性”,而实际上,思想品德应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是生活性、实践性的课程,单纯的“思想性”教学很难使学生领悟真正要传达的思想。比如,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育中,要教导学生精神风貌健康向上,具有良好的文明习惯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而在当前社会环境中,社会的复杂性已经远远超出了课本上所能描绘的一切,总有些环境或者突发事件是课程中无法全面涉及的,如果学生单纯地按照课程中要求的行为去行动,面对这样的情形,学生的指导依据就会缺位。所以,旧课程标准下初中思想政治课程单纯的“理论性”、“思想性”教学,部分地与实际相脱离或者缺位,严重影响了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性”。

2.教学方式陈旧

新课标实施之前,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方式陈旧也是该课程的主要弊端之一。一般情况下,课堂教学往往采用教师教授的方式,教学互动性不强。课堂上多数时间掌控在教师手中,教师不停地书写板书,学生边听边记,主要的教学途径是教师的教案——课堂板书——学生笔记——学生课后的复习背诵——下堂课教师检查记忆情况,这一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重群体教育、轻个体教育,这种封闭、单向、机械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新课标下提高教学效果的举措

1.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内容中融入人文性教育

新课标将旧课标下的“理论性”、“思想性”教学进行了发扬和拓展,强调了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实践性”和“生活化”。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针对当前初中学生出现的新形势、新问题,初中思想政治教师要结合德育教育,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例如当前的初中生,特别是学习成绩中后的学生,往往会沉溺于网路和游戏,整体学习的积极性不高。针对这一共性问题,作为德育的主要教师,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师可对学生实施差异化教学。通过对教学内容的调整和必要补充,提高思想道德教学的实效性。在教学中,笔者结合实际,对学生分阶段开展生命教育、生活教育,教育学生珍爱生命;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加强自我防范教育,预防违法犯罪;教育学生学会感恩与分享,培养团队精神,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教育学生热爱生活,履行责任,要具备大爱精神,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理智面对学习压力,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培养创新精神,通过案例教学等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对于生命、生活的思考,使得学生在健全心智和提高全面素质的基础上,完成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目标。

2.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模式陈旧直接导致了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不佳。新课标实施后,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探索应用了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对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也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借助多渠道,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构建主义学习方式探讨。在教学中,笔者强调思想品德课实践性,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信息化时代,要结合教科书的内容,有针对性地讲解许多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社会现象和事例。鼓励和引导学生对热点事件、热点节目的解读与关注,让学生运用教材的基本知识和原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构建主义的学习模式,在求知、探知和用知中都充满学习的乐趣。

现代教育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教学媒介发生了质的变化。多媒体教学在现代教学中已经基本达到普及,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及目标,采用丰富的教学手段,除了常规的课堂教学手段,以探究的方式教学和情感体验的教学法都值得尝试。

初中思想政治教学的另一个有效途径是必须将群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在教学实践中,初中思想政治教师要充分认识和重视这一点,既要重视群体教学的有效性,要针对不同生活经历、性格气质、兴趣爱好的学生,进行多侧面、多样化的个别教育。对学生的个别教育也应促进集体的巩固和发展,把群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结合起来。

综上所述,新课标实施后,对初中思想品德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无论从内容还是从模式上都要有所调整,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加强对教学的实践与反思,为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进行不断的探索。

参考文献

[1]林忠坤.思想品德教学应培养学生的四种能力[j].广西教育,2010(11)

初中教师德育论文范文5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德育渗透

德育教育作为一种思维意识层面的教育内容,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人的思想道德行为。初中阶段正是学生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积极的在初中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渗透势在必行。本文将针对初中体育教学德育渗透的途径进行详细的分析与研究。

一、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内容的意义

在学科中积极的融入德育教育因素,是新课程改革中明确规定的教育改革重点内容之一。可以说,开展德育教育渗透,是实现教育改革目标的重要途径[1]。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发育的重要阶段,高效的德育教育,能够帮为学生指引正确的思想道路,帮助学生形成独立、自信、坚强、努力、进取的良好品质,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初中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德育教育是学生养成良好品质的强大推动力,有利于帮助学生克服消极的习惯、转变不健康的思想,切实的树立了学生健康、良好的道德价值观念,在初中教学工作中积极的渗透德育因素的意义重大。

二、初中体育教学德育渗透的途径

(一)积极的在体育理论课程中渗透德育因素

初中体育理论课程教学的内容主要是向学生介绍我国传统的体育项目,以及我国体育悠久的发展历史。与此同时,很多初中体育理论课程中还涉及到了很多中外优秀体育运动员的辉煌事迹,可以说在理论教学中渗透德育因素的效率相对较高,祛除了外界环境的嘈杂,学生们能够更加集中的将精力转移到教师的授课中。例如,教师在介绍我国“国球——乒乓球”时,教师便可以将我国著名的乒乓球女运动员“邓亚萍”向学生介绍。让学生在邓亚萍的事迹中感受到与命运抗争的伟大勇气[2]。通过对“邓亚萍身高太矮被河南省队拒绝”的实例介绍,让学生明确“先天的外在并不重要,重要的还需要后天的加倍努力”的正确观念,培养学生自强不息、顽强努力的良好思想品质。

(二)在体育教学单人项目中渗透德育因素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往往会涉及到多种多样的个人体育项目。教师应该根据不同体育项目的特点,渗透区别化的德育因素,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教育,使学生切实的感受到体育项目锻炼中的理论内容。例如,在100米、200米短跑中,教师便可以从短跑训练中渗透“敢于突破自我”的德育因素,使学生在每一次短跑中都比上一次表现更好;在长跑比赛与单杠练锻炼中,便可融入“坚韧、努力实现人生目标”等内容的德育因素,使学生将长跑当做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并通过积极的鼓励,帮助学生努力的克服困难,最终战胜困难取得胜利。针对投掷实心球、羽毛球锻炼时,教师便可以将“学会总结规律、懂得掌握方法”的德育因素相贯通,切实的使学生感受到想要取得成功不能用蛮力、学会掌握方式方法、学会变通的正确思想观念。

(三)在体育教学团体项目中渗透德育因素

团体项目是初中体育教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的内容之一,在团队活动中往往会涉及到同学与同学之间的关系处理、矛盾冲突等问题。教师可以积极的利用团队合作项目,针对学生的德育思想进行引导。例如,在班级开展小组接力活动中,由于接力活动涉及到输赢,使得同学之间会出现埋怨的现象。当出现此种情况时,教师便需要积极的引导学生进行换位思维,培养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的良好思想品德。此外,当开展竞技类团体比赛中,教师可以可以积极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3]。例如,在开展“班级篮球赛”时,由于参与球赛的同学普遍都希望自己能够通过出色的表现得到老师和学生的认可,导致同学之间意见不统一的情况,此时,教师便可以积极针对这一情况进行引导。在得知发生矛盾基本情况后,教师便可以将“舍小家、为大家”、“从团体利益出发”等思想道德内容,向学生进行引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手段,使学生们摒弃自私的心态,促进学生团结一致赢得比赛。高效的在团队项目教学中,引申德育教育因素,切实的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学会取舍,切实的通过德育内容的渗透,深化初中体育教学内容。

三、结语

总而言之,德育教育渗透是初中体育教学工作的重点。高效的开展初中体育德育教育渗透,能够使学生在掌握体育知识技能的同时,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滿足了素质教育的需求,促进了新课改内容的深化。充分的分析体育教学内容,将体育教学内容与德育因素进行有机的调整,切实的使学生在学习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彰显初中体育教学的高效性。

参考文献: 

[1]朱大为.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实施德育渗透的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8(2):87~89. 

[2]张秀媚.初中体育教学在学生德育培养中的价值以及渗透途径的研究[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3(10):360. 

初中教师德育论文范文6

关键词:初中政治;德育;教育教学;创新发展

一、初中政治教学过程中德育的意义

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花朵,是国家未来的接班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无论从身体还是从思想方面都非常重要,初中政治教育对青少年的思想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初中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逐步渗透德育是我国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新要求,我们要顺应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德育,使其通过政治的熏陶,做对我国社会主义有用的接班人。现如今初中政治教学不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还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学生自身的德育,因此,初中政治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初中政治有时被人称为“小副科”,不受到学生和老师的重视,其实这是不对的,初中政治在学生的思想教育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初中阶段无论是从学生心理上还是从身体上来说都是发展的关键时期。初中政治教育在这个时期对初中学生的思想观念的影响是巨大的,可以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为日后的学习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作为初中政治教师,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当中,要积极主动地将德育知识渗透到教育教学当中去,把它融入日常教学之中,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对德育的认识和运用。

二、初中政治教学过程中德育的有效策略分析

1.教师以身作则,对学生进行德育

众多的研究表明,教师对学生进行以身作则和言传身教才是最直接的教育教学方式,也是最民主的思想品德的教育模式,没有应试教育的“填鸭式”教学,学生完全不用担心教师的严厉苛责等。教师无形之中带动学生,使学生“心服口服”,给予学生最直观的教材体现,因此,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能够重视自己的一言一行,提高自身的政治文化、思想觉悟以及德育素养等,从而为学生树立更好的榜样示范作用,以期培养学生在初中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德育。例如:在讲授人民币有关法律知识时,可以先问学生我们自己有没有破坏人民币的不好现象?让学生进行回答,我们在学期开始时,学校进行收费让我们在人民币上写上自己的姓名等。由此可见,榜样示范在学生心理的重要影响作用。因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从自身做起,坚决杜绝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德育和熏陶,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爱护人民币是我国每一个公民的基本责任,爱护人民币人人有责。

2.合理设置情境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

教师要注重当今时代的社会热点问题和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作为课堂导入和情境进行问题的创设,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信息知识储备量,而且还可以使学生对初中政治课堂感兴趣。有助于学生对课本知识进行掌握的同时又紧扣当今时代的发展热点,使初中政治课程与当今时代相联系,从而有利于学生德育工作的开展。此时,教师应该选择学生乐于接受的知识,如网络知识,现在大部分的学生都喜欢上网,玩网络游戏、聊天等,因此教师可以如何正确看待学生上网这个问题为情境导入,让学生说出自己对网络的看法,以此引发学生的讨论,我们该如何看待学生上网?如何规避网上存在的诱惑?让学生提出自己认为切实可行的办法,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从自身出发规范自己的言行,而且还能够通过这种情境方法对学生进行德育知识的传授。而后引导学生对如何正确上网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让学生明白上网的利弊,进行自我权衡,可以在不耽误学习的情况下合理上网等。最后,引发学生就上网问题进行深刻反思,在此过程中,为学生树立正确对待网络的态度。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使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获得沟通和交流的机会,还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看待上网的问题,给学生树立正确的德育和道德观念。综上所述,德育是初中政治教育教学中的重要课堂任务,也是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教学方法,这就要求教师思考如何更好地将德育渗透到初中政治教学过程中来,如何将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理论知识相联系。因此,教师要本着“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德育,最终为我国社会主义培养有用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月琴.中职德育课程教学现状及对策思考:以《经济政治与社会》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4(34).

初中教师德育论文范文7

【关键词】初中班级;实施;德育教育;途径

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中,主要以班级的形式展开集体性教学,许多的教学活动都是以班级作为基本单位来展开,使用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有助于让班级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德育教育的顺利实施。下面以自身的经验对初中班级有效实施德育教育的途径展开分析和研究。

一、利用班会开展德育教育

在初中的教学中,班会的召开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班会教师能够对当前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出,然后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让学生能够及时的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让学生始终保持较高的自信心。如果在班会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在其中进行德育教育,将会有助于学生找出自身存在的问题,同时也让更加体现出德育教育的效果。当然,楸Vぐ嗷峥展德育教育的有效性,班主任应当对德育教育的内容进行更新,不要每次班会所讲述的都是一些现成的问题,使得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德育教育不能够取得应有的效果。例如:在中学的德育教育中主要以国家发展历史为基础对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为主,同时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等。

二、教师要树立平等宽容的学生观

教师在实施班级的德育教学过程中,必须尽可能的做到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并对学生尽可能的宽容。班级中的每个学生都有着很大的差异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给予成绩好和成绩差的学生相同的对待,以免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不良。同时教师应当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通过日常的交流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时的予以指出,让他们能够顺利的改正。除此之外,当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出现错误之后,教师应当给予学生足够的宽容。只有教师在教学中给予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让学生对教师真正的认可之后,教师在教学中开展和实施德育教育才能够获得学生的认可,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三、实现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进

在初中班级德育教育的主要课程就是思想品德教育,本人认为需要多角度的升级优化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性。首先,教学方法的优化。使用更多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例如任务教学法,让学生带着问题对自学相关的教学内容。其次,实现课程教学的生活化。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多的列举生活中的案例,这样一来学生对于思想品德教育的亲切度不断提升,这样他们更加喜欢上思想品德课程。这也需要教师进一步通过网络、电视、报纸杂志等手段不断收集相关的信息和案例。最后,信息技术的融入教学。现代社会是网络的时代,需要不断融入现代信息技术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应用,因为这些多媒体课件、互动式白板教学、网络微课程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实现思想品德教育的氛围营造。

四、拓展德育教育的课程领域

德育教育不仅仅是一周几节的思想品德教育可以最终完成的教育,需要进一步拓展德育教育的课程领域。例如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的文章都是一些德育教育的有效模板。现在国内所有的初中语文教材的版本选择的文章都或多或少地表现出德育教育的价值,因此在进行相关生词认识,阅读、写作能力训练之余,进行有侧重的德育教育,学习过程更加具有现实意义,因为初中语文教学对于课文的理解是其阅读能力提升的主要方式,有着这一基础之后,教师结合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提出对于某一方面的德育教育。

例如,在学习司马迁的《报任少卿书》时,在进行相关的语文素养训练的基础上,让学生对于文章关键语段进行重点理解,这一教学过程中,就可以有效融入生死人生观教育,怎样才能死后重于泰山,对于这种生死观的德育教育可以融入文章中心思想及重点段落理解的小组讨论之中。这种小组讨论可以实现学生参与班级德育教育的主动性提升,更好的提升学生德育教育质量。

五、学校、家庭、社会三者融合教育

如果单单从课程教学的角度进行初中班级的德育教育还是远远不够的,需要进一步实现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的有机结合,实现对学生的全方位德育教育。学校的教学上述两点论述很多,这里就不再累述了。家庭也是学生接受德育教育的有效平台,家长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因此家长需要重视自己的言行,多引导正能量,少释放负能量。社会同样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需要不断拓展德育教育进社区,让学生到社会活动室,帮助社区里的空巢老人,实践他们的德育理论知识,树立正面的人生价值取向。

六、结束语

初中班级德育教育的开展和实施是素质教育大环境下的必要教学方式,德育教育能够让学生的个人思想道德素质、学习兴趣等有明显的提高,教师、学生以及家长都应该积极的加以配合,希望我国的初中班级德育教育的效果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初中教师德育论文范文8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 具体事例 运用经验 途径

我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道德教育,东汉哲学家王充在《论衡》一书中说道:“德弥盛者文弥缛,德弥彰者人弥明。”就是对德才兼备的人的夸赞,国外对道德教育也非常重视,法国哲学家狄德罗说过:“如果道德败坏了,趣味也必然堕落。”随着现阶段我国经济和科技迅速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也越来越高,而有道德的人才则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所需要的人才。因此,作为初中思想品德的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寻求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改变传统说教式的思品教育模式,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效率,也为国家培养出优秀的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一、我国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现状

(一)说教形式的教学

对初中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教师和学校教务处往往采取说教的教育方式。对道德犯错的学生进行严厉的批评,不仅打击学生的自尊心,也不能受到良好的效果,还会使学生产生叛逆心理。或者在课堂上开展相关道德主题的会议活动,主要还是以说教的形式进行教育。学生也只是被动地接受,甚至对有些道德准则或者概念不甚了解,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高。

(二)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道德实践的教育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不仅要求学生理解道德基本准则,更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以身作则,时刻遵守道德规范。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并没有做到学以致用的教学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教学也只呈现在课堂上,忽视了带领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将学习到的道德知识应用到生活之中的实践教育。

二、教学案例描述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时下的一些热点新闻作为思品事例,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讲到七年级上册第九课《身边的侵害与保护》一课时,仅仅用课本上的理论描述学生是不能切实体会到的。教师可以运用在最近几年中发生的校园伤害事件作为事例,向学生进行详细分析。比如2016年6月,青海省玉树市的一名中学生在家服毒自杀,在信中详细描述了因为不堪长期忍受班级几名同学的敲诈勒索和殴打,致使其无法进行正常的学习生活,所以选择了令人最为叹息的解决办法。近年来,校园伤害事件频频发生,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尤其对象是手无寸铁的少年学生,对于处于人生成长黄金时期的学生,身上如果遭受到侵害事件,可能会给学生的一生能都留下心理阴影,学校和教师必须要重点关注。

教师在向学生讲解这一知识点时,运用以上的事例进行分析,首先校园伤害实践的对象是学生,学生在发生伤害后,根据事件发生的来龙去脉,判定责任人,如果在校未成年学生的人身损害是由校外第三人称造成的,只要学生仍然处于学校监管之下,就应该根据学校在安全保护这一方面有无过错来判定是否承担民事责任。教师根据上面这一事件,向学生发问:“在这次事件中,学校是否应该承担民事责任?”学生根据课本知识和教师的引导,回答:“该生自杀是由于学校的安全保护不利,学校应该承担民事责任。”教师进行肯定后,向学生进一步讲解,学生在受到欺凌事件过车暴力时,应当及时告诉教师或家长,学校和家长也应该多关注学生的日常行为,必要时进行心理辅导,学校要做好相应的监管措施,对于恶意伤人者进行严厉处罚和交由法律裁判。通过这个事例,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校园侵害事件的危害性,以及树立保护个人安全的防范意识。

三、运用“思品事例”的教学方法

思品事例不是简单的举例,而是具有一定的时效性、真实性和新颖性。具有应用办法有以下三点:

(一)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合理事例

在初中思品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事例,原则上事例一定要和教学目标相符合,选择方式可以多样化。其实在思品教材中不乏教学案例,但是由于初中课本的更换周期长,这些事例并不具备新颖性,只是起到一个导向作用,因此,教师对这些案例可进行适当补充。在教师自己选择的事例时,应该当选择时下的热点新闻,首先这些新闻是社会各界都广泛关注的,说明该新闻具有教育价值,其次,这些热点新闻学生肯定或多或少也听过,如果教师将其引入到课堂上,可以与学生引起共鸣,吸引学生的兴趣。当然,选择新闻的前提是教师要多关注时事,选择合理的事例,制定详细的教案,才能在课堂上灵活运用。

(二)根据教学时机适当插入

初中思品事例课程教学是中理论知识和教学案例相结合进行的,空有理论的教学会使思品课程单调枯燥,很难吸引学生兴趣,失去了理论支撑的事例教学会显得空洞和乏味,学生也会一头雾水,因此,必须将这两者进行有机结合,教师在展开理论教学时,根据时机恰当那地引入思品事例,既不让人有违和感,还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一般来讲最恰当的时机就是在讲解完一段理论知识后引入事例,可以是多媒体展示,还可以是学生进行表演等,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教学内容。

(三)教师对事例进行详细分析

运用思品事例可以为思品教学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但是决不仅仅是教师简单的引入事例就可以的,事例的教育作用是教师在引入之后结合理论知识,或者和学生进行互动,进行详细的分析,才能对学生留下深刻影响。比如在讲到上面的校园伤害事件时,教师根据事例,向学生详细分析事件的责任人,应当如何处理伤害人,学校承担的责任,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保护自己,防止被侵害以及侵害他人。可以教师抛砖引玉。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使W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

四、结语

文章主要就“思品事例”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方法,进行了相关的分析和论述。总之,在初中思品教学中,只有生硬的理论讲解和单调的说教教学是不能提高教学效率的,教师应该根据课程特点和教学目标,在课堂上合理引入事例展开教学任务,就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岳福财.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学习(下),2013,(12).

初中教师德育论文范文9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 课堂教学 有效性

一、引言

初中课堂有效教学指在特定教学价值观体系下,通过有效教育手段促进学生全方位(包括知识、思维与实践能力、智力、创造力、情感等)最优化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是最活跃的因素,首先,教师控制课堂教学进程,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起主导作用;其次,学生是教学目标体现者,属于教学活动主体。

二、影响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因素

课堂有效教学的影响因素指影响教学活动进行、教学预期目标与效果实现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教师因素。思想品德任课老师的文化、道德、专业素养及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的行为特征是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素;(2)学生因素。一般来说,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方式、学习动机等都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由于教学内容枯燥、教学形式单一,会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并最终导致思想品德课落后于社会与学生实际,学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使得课堂教学内容很难内化;(3)教学内容因素。教学内容是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认识、掌握、运用的对象,是教育活动中的纯客体。教学内容合理与否决定教学的有效性与否。教学内容涉及教材、教学资源、学情等多因素,其中教科书是教学内容的核心。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围绕教学目标灵活使用教材,合理安排课程教学内容;(4)教学多媒体因素。多媒体教学可缩短教学时间,调动学生注意力。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综合运用文字、视频、图片等直观形象的课件演示方式,将知识重点与难点进行深入剖析,加深巩固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学习;(5)互联网因素。网络开拓了学生视野,拓宽了学生学习空间与途径,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6)教学环境因素。教学环境对教学活动顺利及学生身心健康影响较大,属于教学活动的重要因素。教学环境包括教学活动场所、教学设施、师生关系等方面内容。

三、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一)提高思想品德课程地位

1.加强思想品德课教学是时展的要求。青少年思想品德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传承与培育思想意识、道德品质、文化传统与价值观念。

2.思想品德课是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初中思想政治课是学生系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社会科学常识教育及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渠道。思想品德教材围绕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社会的关系,我与国家的关系四个方面,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他人及社会与国家,并战胜自我、适应社会、报效祖国。

3.思想品德课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重要课程。思想品德教材提供积极有效的心理疏导法。重视思想品德课教学可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帮助其形成正确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二)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1.提高教师职业素养。首先,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必须主动实践“爱国、爱岗、爱学生”的职业道德规范。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树立明确的职业理想,树立全面发展观念,全身心投入思想品德课教学,才能真正实现思想品德的教学目标;其次,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必须具备现代教育理念。教育理念会左右教师行为意向。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必须树立现代教育理念,优化教育教学行为,才能真正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达到教学目的。2004年,教育部部长周济在全国师德论坛讲提到三观点: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发展教师为本,教师则以素质与师德为本。

2.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首先,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必须优化教学理念。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其认真的投入学习,以学促教,以教导学。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发言,敢于质疑,不断提高学习的效率,由此来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其次,新课标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师组织教学能力要求更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教材内容为基准,根据初中生的客观实际情况拓展思路。

3.优化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指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运用系统的方法,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教学设计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学设计的优劣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科学的教学设计能够使我们的课堂用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最佳的效果。

4.优化教学手段。教学手段是教师与学生传递信息的设备、工具与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主要强调各类电化教育器材,如投影、计算机、DVD等。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现代化教学手段发挥作用显著:首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其次,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第三,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如为初三学生讲《保护环境》课时,通过放映环境污染图片,让学生感悟环境问题,使其深刻感受到:经济建设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保护环境势在必行。

5.优化教学方法。首先,重视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法指教师根据教学要求与学生水平,运用教学工具与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其次,理论联系实际。教师只有把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理论联系实际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包括:教学资料符合初中生现实生活;为学生提供生活实践机会;注重思想品德教育在课外的延伸。如为初三学生讲《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时,先让学生调查自家经济收入,进行归类分析,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三)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1.变革学生学习方式。教师要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其指导下开展主动、个性学习。在传统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循规蹈矩,按照教师设计的教学思路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把课堂学习权利还给学生,把学生自主学习与其指导结合起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首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注重增强学生思维内在动力,激发其创新意识;其次,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确保学生主体地位,鼓励并引导其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如为学生讲《保护环境》课时,让学生调查周围环境状况,让学生通过调查真实感受到环境问题的严峻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