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无机化学课程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4-08 11:30:51

无机化学课程论文

无机化学课程论文范文1

关键词:双语教学;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3-0205-02

双语教学是指以两种语言作为媒介语言而展开的教学活动。这两种语言之中,通常一种是母语,另一种则是世界通用的科技工作交流语言英语[1,2]。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信息、知识和经济全球化的高科技时代,新的时代急需一批基础理论知识深厚、专业技能扎实、外语交流沟通能力流畅的复合型人才,双语教学是当前高校教育的大势所趋[3]。就目前各高校的实际情况而言,一蹴而就地实行全英文授课,这种模式与目前大多数学校的实际教学情况暂不相符。适当展开双语教学,将专业英语与母语相对照,使学生在对母语的熟悉和了解的基础上,对相应的专业英语表述产生亲切感和求知欲,这样的双语教学方式将可望能更进一步地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能力、增进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活泼、教学内容更易于被学生接受。无机及分析化学双语教学是指采用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作为课堂主要用语展开教学活动,在教材的选用、课堂的讲授、和学生的交流等环节中英语与汉语同时使用、并以英语为主要教学语言的教学过程。[4]无机及分析化学是化学化工、食品科学、生物工程、纺织技术、医学药学、环境工程等多个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开展无机及分析化学双语教学研究对理工类高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无机及分析化学双语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学生双语小论文的写作尝试、双语教学效果评价机制的建立、良好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等几个问题展开了初步探讨。

一、采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

无机及分析化学双语课程所面向的教学对象是大学一年级的新生,他们刚刚开始大学生活,对大学的教学方式还处于逐渐适应的过程中,对相关的专业英语词汇也还需要有逐步熟悉的过程,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在无机及分析化学双语教学的教学过程中应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在课堂上不宜一开始就使用较多的英语专业词汇进行全方位双语教学,而应根据学生的特点,逐步加深专业词汇的广度和深度,慢慢引导学生调整并适应双语教学模式。对于教学过程中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易于理解、专业性不太强的内容,可尝试直接采用英语讲授;对于具有一定难度的专业词汇及基础理论知识,可通过中英文相互对照的方式加以讲解,让学生在熟悉相关专业词汇表达的同时,同时进一步加强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在无机及化学分析课程中会需要讲解一些较为抽象的理论内容,如原子结构、共价键理论等,也会涉及到部分实验内容及实验仪器,如酸碱滴定操作、分光光度计及酸度计的使用等,这些内容可考虑使用多媒体视频演示的方式作为辅助手段。在演示过程中,可采用英文为主、中文为辅的方式进行穿插讲解;对于课程教学中的难点、重点、教学内容的关键之处可以先用英文讲述一遍,再用中文对照复述,然后再重点突出地重复其中重要的专业关键词汇,以此表示重点强调,引起学生的进一步重视,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把握好讲课时的语速、语调,以便能随时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来适时调整两种语言的授课比例以及授课方式。同时还可教学进度穿行课堂随堂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认真地思考,考察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

二、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师生互动

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无机及分析化学双语课程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讨论和帮助。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些教学章节,可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就某一专题查阅一系列的英文文献,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首先展开初步讨论,然后在班级范围内进行文献报告会,鼓励学生在报告内容中使用部分英文;也可针对课程中某一部分较为简易的内容指导学生进行自学,然后随机抽一些学生来尝试用简单的双语内容来讲述教学内容,同时适度展开双语课堂问题讨论,鼓励学生用英语来提出问题或解答问题。通过展开各种形式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从而达到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加强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目的。这种良好的师生教学互动,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可以更快地提升学生的化学专业英语能力。

三、在双语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尝试写作科研双语小论文

学习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的都是理工科的学生,将来都会进行科研论文的写作。如能在双语课程的教学中结合课堂内容,适当指导学生在课后时间撰写双语科研小论文,将会给学生未来的专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可在课堂上以某个涉及讲课知识点的文献为例,向学生初步讲解科研论文的完整结构,告诉学生正式的科研论文应该包括“摘要”、“关键词”、“前言”、“实验部分”、“结果与讨论”、“结论”、“致谢”、“参考文献”等各个部分,介绍科研论文对于用词、表述方式的严谨要求。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尝试学习撰写科研小论文。双语论文的内容可以是课堂上所涉及的某个具体的知识点,也可以是学生所感兴趣的简单化学实验。其文字主体可以为中文,但可要求学生将简短的摘要部分撰写为英文,从而锻炼其双语能力。通过简单的论文写作,特别是通过简单的英文摘要的写作练习,学生不仅可以受到最基本的科研写作的指导和训练,同时其对专业英语的理解和表述能力也能得到大幅度的提升,这将会对学生未来的专业发展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

四、进一步完善双语教学效果的评价机制

要想真正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就必须建立相应的教学效果评价机制和导向机制。在双语教学效果评价过程中要不断完善教学评价手段、评价内容以及评价方法。目前各高校的无机及分析化学双语课程教学效果主要还是通过学期考试来完成教学考核的综合评价,在试卷内容方面,为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和概念的理解及对重点的掌握情况,试卷里针对基础知识的考核内容肯定占大多数比例,但同时也可适度增加一些综合性的应用型题目来加深试卷的难度、深度和广度;试卷题型可以多样化,如采用填空题、选择题、是非判断题、推断题、书写并配平方程式、简答题、计算题等题型。试卷中可加入适当比例的英文题目,学生答题时也允许选用中英文两种答题方式。教师评分时可采用较为灵活的评分标准,如给予用英文表述的答案以更高的评分;另外,还可适当增加一些化学专业英语翻译等作为附加题,从而使优秀的学生能够进一步更好地发挥其双语水平和能力,获取更好的总评成绩[5,6]。平时一些章节也可采用开卷的形式进行论文性考试,引导学生适当运用双语,对无机及分析化学专业知识的某一方面或某一问题展开讨论。为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可在总评成绩中给予学生的课外科研双语小论文写作、用英语进行的课堂讨论和发言以一定比例,从而引导学生更好地提高专业双语能力。

五、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

良好的师资力量是保证优秀教学效果的前提条件。教师作为双语教学的直接实施者,其语言水平、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将会直接影响双语教学的质量[7]。只有具备较高的化学专业英语水平,英文发音标准、口语表达自然流畅,同时又具有扎实的化学专业基础知识以及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才能很好地胜任无机及分析化学双语课程的教学。高校应该定期组织开展双语教学师资骨干的英语授课能力培训,同时也可通过双语教学研讨会、教学观摩交流会等多种形式,使教师进行充分的、有益的、建设性的同行交流,督促教师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提升其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另一方面,高校还应该建立起一套良好的激励机制,鼓励更多的教师投入到专业双语课程的教学中来,最终着力于培养出优秀的双语教学教师梯队。

参考文献:

[1]邱树君,邱树良.无机及分析化学双语教学的初步探索[J].科技视界,2015,(14):111.

[2]李东平,冯泳兰,陈志敏.无机化学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尝试[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26(6):165-167.

[3]朱林晖,唐尧基.无机与分析化学课程双语教学的改革和探讨[J].广东化工,2009,36(8):276,290.

[4]马铭,徐满才,谢青季,等.高师本科分析化学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化学教育,2005,(9):47-49

[5]梁春华.无机及分析化学双语教学的思考[J].山东化工,2015,44(10):150-151.

无机化学课程论文范文2

关键词:无机化学; 教学改革; 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7-157-002

无机化学是研究元素、单质和无机化合物的来源、制备、结构、性质、变化和应用的一门学科,其理论与技术已渗透到医学和药学的各个学科。无机化学是药学专业学生必修的第一门化学课。由于无机化学涉及范围广泛,它对学生素质的培养、科学世界观的形成、科学实验以及知识更新能力的培养等都具有独特的作用。而且对无机化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将会直接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

一、无机化学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学生情况

无机化学的授课对象是刚刚考入大学的大一新生,处在由中学到大学的转型期,再加上药学专业文理兼收,致使学生的化学基础参差不齐,这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如何进行教学,特别是做到因人而异的教学,无疑是无机化学教师面临的一个首要问题。

2.课程特点

药学专业无机化学教学内容较多,有些理论较抽象、难度较大。而且教材的内容多注重化学学科本身的系统性,强调化学基础理论知识,与药剂专业结合的内容不足。再加上现在职教改革的趋势是适当缩减理论课的教学时数,相应地增加实验课课时,就导致理论课的课时较紧。

3.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以讲授为主的传统授课模式,而这样的传统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尤其是实验教学方式与创新性人才培养的要求差距甚大,有待于改革。

二、无机化学教学改革探索

1.改革课程体系,修订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是课程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教学大纲是评价教学效果,衡量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根据专业教学计划的调整和我院实际情况,我们对原有的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将无机化学与其他课程体系进行协调与整合,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准确把握课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药学专业培养目标,选取了部分与无机化学后续课程、药学专业课相关的教学内容,删掉了部分关系不太密切、中学学过的知识以及后续课程重复的章节,对化学热力的知识进行了删减。

2.改革理论课教学内容

2.1结合学生专业,优化教学内容。根据目前学校理论课教学时数普遍压缩的情况,精选教材内容,减少与中学化学、分析化学重复的内容。将教学内容划分为三级,即核心内容、重点内容、一般内容。核心内容构成课程的主体框架,重点内容是核心内容的延伸和丰富,一般内容课堂上简单介绍即可。

3.改革实验课教学

减少理论课学时,增加实验课学时,并充实、革新实验内容,在注重基础训练和综合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加大具有探索性质的设计实验和与社会生活及生产相关的应用性实验的比重,让学生亲自进行实验设计,并在实验后评价各种实验方法的优缺点,讨论各种因素对实验的影响。

4.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4.1采用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工商管理研究生院在1918年首创,是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进行教学的方法[1]。它改变了传统教学从书本到书本、从概念到概念的注入式教学方式,能更好地培养学生高层次的能力。

例如在讲授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四个依数性时,首先提出一些问题:“盐水与蒸馏水,哪个沸点高?在严寒的冬天,为防止汽车水箱冻裂,常在水箱中加入甘油或乙二醇,为什么?为什么冬天下大雪后环卫工人经常向道路上撒一些工业用盐?”学生思考问题后,会有各种答案。这时,为正确解决问题,老师可以将四个依数性分别讲解,讲理论的同时也回答了以上的问题,使学生能够领会到所学理论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是非常有实用价值的。

4.2采用常规教学法和多媒体辅助的授课方式。多媒体技术具有信息容量大、生动形象、使用方便、图文并茂等特点,它能够将文字、图像、动画等多种信息表达方式有效地融为一体,可以把抽象变直观,静止变动感,微观变宏观,因此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进而增强理解记忆并提高学习效率[2]。如讲授杂化轨道理论时,原子轨道杂化的形状,不同类型杂化分子的空间构型,通过多媒体课件生动活泼,图文并茂地“演示”给学生,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印象,提高教学质量。

4.3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启发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适时的提问、设疑、讨论等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考能力。例如在讲解缓冲溶液一节时,教师提出下列问题:人体血液pH在7.35~7.45之间,当我们吃了酸性食物或碱性食物后会否发生酸中毒或碱中毒?从而引入缓冲溶液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缓冲作用的原理是什么?缓冲溶液的组成特点?如何配制一定浓度的缓冲溶液?随着问题的逐步深入,学生的思维逐渐处于兴奋状态,注意力更易集中,从而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4.4采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模式。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中,任务是经过教师精心设计的,每个任务均含有适量的新知识点和认知冲突,任务有一定的弹性和开放性。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探索各种解决任务的途径,并且选择最佳方案。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教师只是该过程的设计者和组织者。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任务的设计是开放的,学生可以想象、创意,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创新机会。学生完成了教师布置的任务, 其实践和创新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锻炼。

5.改革教学评价

考试是教学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也是教学质量最重要的检测方式。在以往的学生成绩评定中,部分教师过多依赖于期中期末两个阶段考试成绩,而往往忽略了学生平时的表现与开放性试题创造性思维的展现。有必要加大对学生平时学习的考核,如学习态度、作业、实验操作、小测验、小论文的撰写,提高平时考核所占的比例,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

参考文献:

无机化学课程论文范文3

关键词:大学化学;课堂教学;讨论法

中图分类号:G64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8-0068-02

教育肩负着为人类社会培养文明传承人的任务,教育理念与思想、课程体系的建设与设计以及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等,始终是政府教育管理部门和教学机构必须面对的议题。20世纪60年代,西方诸多教育家意识到学校教育存在着窒息学生的自由精神、阻碍学生个性潜能发展等弊端,纷纷撰文批评当时学校教育中过分遵从成年人、追求标准化的倾向,有人甚至提议取消义务教育[1,2]。这种思潮也影响了我国教育界的自我反省、以及社会对教育界的评价。2002年出现在上海松江、经历了被叫停—开张—又被叫停的“孟母堂”以及由它演化而来的一类私人教育机构就属于施教者和受教育者力图挣脱义务教育束缚的个别和极端的例子。但是,学校教育并非一无是处,它已经培养出大批认真、有才干和创造性的毕业生。理性看待当前学校教育,充分认识存在的问题,推行合理可行的解决方案才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作为教育工作的主要组织形式,课堂教学最直接体现了教育事业所追求的本体价值,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关节点和生长点,是衡量一所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利用科学、先进的教学理念,在和谐、新颖的课堂教学情境中实施教学,才能使学生享受到教育改革的果实。本文介绍了笔者在多年专业课教学中设计讨论教学模式的原则,希望与同行分享共勉。

一、在教育心理学的指导下,设计满足学生心理和客观需求的课堂教学模式

具备科学的教育理念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重要前提,从教育心理学的观点看待教学过程,教学是否有成效的关键并不在于教师怎么教,而在于学习者如何学。学习者、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是教育心理学关注的三个重要因素[3]。教师不仅仅是教育教学工作的推行者,更应该是一位教育心理学家。传统教学观念注重教法,采取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授课模式。这种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模式,无论是讲授、讨论,还是启发、探究,知识的传递方向均是从教师到学生,制约了学生的主动性。长期发展势必忽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制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特点,教学应满足学生的需求。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和信息化的特点,要求教师必须将基础知识与国际前沿发展相结合、将学科理论与生产实际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学科的实际意义和社会价值。大学专业课课堂的学生人数较少,为推行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可能。笔者在无机合成化学课堂上采用讨论模式,课前提出问题,要求学生查阅读相关资料;课中讲解重点内容,并设法调动学生参加讨论的积极性;每节课设置10~15分钟的学生演讲环节,选择纳米科技、能源危机、环境保护、资源危机等无机合成领域的热门话题,给学生两周时间充分查阅资料,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论据,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在课堂上宣讲。宣讲中,无论是演讲人还是听众均表现出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少见的积极、热情和自信。

二、在了解学生思想和需求的前提下,以积极的态度陪伴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授课前的问卷调查显示,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对专业课程无兴趣、无规划。学业排名显示,近三分之二的同学位于年级排名的后五十名。有很大一部分同学在学业上信心不足,甚至有学生处于什么都不做、整日浑浑噩噩的状态。作为学生的心灵导师,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教学中表现出的情绪对学生的自我认识有重要作用。教师需要用饱满的热情感染学生,让学生了解教师对他们的信心和期待。课堂讨论中,学生始终是课堂的中心,教师应扮演学生“同行者”和“分享者”的角色,协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再发现。在讨论中,要有目的地渗透情感教育。化学工作者在探索途径中的艰辛、取得突破后的喜悦,都可以使学生在主动学习过程中获得情感共鸣,从而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欲望和热情[4]。

三、使讨论课题与讨论模式相适应,创造和谐有效的学习情境

学习情境是指学生认知自己、使学习过程得以实现的环境,有直接和间接情境之分。直接学习情境包括诸如教室内的通风、照明、噪声,更重要的是教师、班级、学校的态度、行为和情绪气氛等因素;而社会对教育和学校的评价则属于间接学习情境[2]。其中,教师的态度与行为、班级学习情绪属于可控制因素。为使学生主动学习,创设积极、和谐的学习情境至关重要[5]。教师如果能够觉察到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之间的密切关系,就可能创造出“专心和探索”的学习情境。而偏重于教材内容的教师往往会在无意中妨害“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情境。讨论课的模式并非一成不变,不同类型的学业问题,有与之相适应的讨论方法。具有单一答案的理论性强的问题,可以采用“教师引导、不断追问”的方式;而对于多答案问题,则适合发散的讨论模式。例如在学习经典的无机合成方法时,可采取“开窍反应”模式。提出问题后鼓励学生去寻找尽可能多的答案,学生的思维方式类似于“头脑风暴法”,结果全班同学经过讨论后发现某种复合氧化物竟可以通过十几种方法合成。在讨论中创造和谐的学习情境。尽管学习任务本身具备纪律约束力,但是在讨论课的开始阶段还是有可能控制不住课堂。例如,在讨论稀土元素的开发与危机时,将班级拆成多个小组,指定一名组长,负责讨论后的汇报。将问题分解成“政府和监管部门能做什么?”“稀土开发企业能做什么?”等,分派到不同小组。15分钟讨论结束后,将各组得到的结论展示在黑板上。实践表明,这样的课堂讨论有序而平和,没有出现那种“满是谴责、剑拔弩张”的气氛。长期的实践结果表明,当所有学生都参加到课堂讨论中时,整个课堂会被一种自然产生的集体自律所控制,学生们也很享受地沉浸在这种同辈人的集体准则中。

以学生为中心的讨论型课堂的实践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心理和客观需要,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个人潜能,让很多曾经对专业学习感到迷茫的学生找到了专业立足点和发展点,是一种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李定仁,徐继存.教学论研究二十年[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H.C.Lindgren.课堂教育心理学[M].章志光,等,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1.

[3]邵瑞珍,皮连生.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8.

[4]许刚,丁丹平.高等教育基础课程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研究[J].科教文汇,2010,(9),6-7.

[5]石振保.创建高校和谐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9,(11),88-89.

无机化学课程论文范文4

[关键词]课程思政;内生化;专业认证;反向设计原则;教学设计

传统的教育培养是基于老师的权威和学生被动式的学习模式,学生本身缺乏完善和独立的心智,考试和成绩成为教学的唯一目标,导致学生成为精致的利已主义者,很难真正去感受爱与宽容。例如中国科学院的学生在国外社交媒体发表反动言论。教育的首要目标是独立的心智和完善的人格,其次才是自然和社会学科知识和理论。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课程思政是以课程为载体,思政教育为灵魂,体现了课程应具有育人功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等多重功能,应承载着大学生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教育。将课程教学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从2005年起,教育部积极推动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工作,根据国际本科工程学位互认协议——华盛顿协议的标准和流程,对我国高等学校的工程教育进行认证[2-3]。近年来,教育部采取了多项重大举措,促进不同专业认证协调有序发展。课程是表达一所学校精神与文化特色的重要载体,是一所学校的标志性产品,是学生全面成长、个性发展的保证。课程是承载理念的“地”,是专业论证的关键支撑,是实现毕业要求的基本单元,课程能否有效支持相应毕业要求的达成是衡量课程体系是否满足认证标准要求的主要判据。将课程教学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支持”专业认证涉及的毕业要求的达成。现在,专业认证已然成为高等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保障“四大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目前,我们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正在申请专业认证。《无机化学》是高等院校化学及其相关专业的第一门主干必修基础课程。本课程与高中化学课程相衔接,具有承前启后的特殊地位。它为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等其他专业课程提供必备的理论基础知识。本文以无机化学课程为例,根据专业认证课程培养目标和课程思政培养目标,以马克思主义思想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指导,按照反向设计原则设计课程教学内容。组合知识模块,构建知识结构树,通过深度解读知识的逻辑结构,深度发掘思政元素的切入点,实现思政元素在课程教学中自然长出。

1专业认证下《无机化学》课程培养目标和思政目标

按专业认证的要求,《无机化学》课程建立了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课程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无机化学》课程思政目标主要是注重科学思维和伦理教育,培养学生追求真理、探索未知、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课程教学目标中解决复杂问题需要马克思主义思想作指导,将课程思政的元素融入到课程教学中,还可以支撑专业认证的毕业指标点“8.职业规范”的达成。可以说课程思政有利于专业认证工作的开展,二者是相互促进的,它们目的都是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从学生角度出发。

2反向设计原则设计课程教学指导思想

2.1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

科学思维方法是科学研究的思维方法,包括普遍性方法和具体学科的特殊方法。科学思维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科学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是科学思维方法的哲学指南[4]。阐述《无机化学》基本原理、相关理论识时,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来阐明课程知识内在的逻辑关系,引导学生超越知识层面,将所学的知识、方法、态度迁移到其他学科,就样学生就慢慢形成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思维方法,以支撑毕业指标点“1.工程知识”;“4.研究”的达成。

2.2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指导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约5000年优秀文化的统领。重视我们传统文化的道德教育,尤其是最基本的——伦理教育。季羡林在《做人与处世》[5]的文章中指出,伦理教育简单就是处理三个方面关系,一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二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三是处理内心思想与外在行为的关系。阐述《无机化学》基本知识点时,寻找知识点与伦理教育的融点,如反应热与气候,元素与环境保护,有毒物质使用规范等关系,以支撑毕业指标点“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8.职业规范”的达成。

3反向设计原则构建高效课堂

3.1课堂教学前的准备

《无机化学》是大一的基础课,教学中学生因公式多,概念多,上课进度快,感觉好难学。要达成课程的培养目标,一方面我们要吃透教材,领悟教材编者意力,思考新旧知识点的来龙去脉及内在关联,思考知识点与思政元素的关联,与学生学习生活的关联。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互联网+教学”,让学生先按课程学习任务和学习资源自主完成知识的学习,产生问题和疑惑。

3.2课堂教学的实施

在课堂教学中,课堂的引入我们先要阐明课堂学习的内容与课程联系,与旧知识点的联系[7],明确课堂教学目标,主要是告诉学生学什么?为什么要学?学习能解决什么问题?让学生能从宏观上把握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知识点的类型有三种,分别是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有关“是什么”的知识,学生学习主要在线上进行,老师在课内根据知识点融合思政教育(如表2所示),与学生学习生活上的常见问题关联,引导他们感悟、发自内心的认同。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是有关“怎么办”的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程序性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先开展练习设计,让学生通过发现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教学模式,吸引和促进学生积极地思考与参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课上小组讨论,课堂提问、对话,让学生发现问题,引导学生讨论解决问题,并对学生讨论未解决的问题进行点拨、更正和补充。化学的尽头是哲学,在引导学生深入掌握知识点的内涵及外延(点),以及深度认识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逻辑结构(线)时,将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潜移默化地渗透进来(如表2所示),让学生领会教材如此编排意在突出解决问题的选择、设计与运用(面),通过几种策略的对比、反思优化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经历与体验中构建模型,加深了学生对知识和方法的理解,形成自己的认知策略,以支撑专业认证要求下的的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要求。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回顾课堂知识的逻辑结构,重构课堂学习的思维导读图,将知识内化,建立的化学学科思想,对学生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方法论会产生重大影响。作业布置实行多层性,有必做题,选做题,拓展题,以满足不同类型的学生学习要求,学生通过练习把知识转化为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以寝室为单位,设置讨论互助学习组,共同进步,引导学生建立互助友爱的同学关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3教学思政效果的检验通过深入研究教材、教法,将课堂知识与思政融合,将课堂知识、方法、态度迁移到学生的生活学习上,课堂气氛更活跃,更有温度,学生对课程的认同感明显增强,学生课堂学习参与度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增强,学生的精神面貌、言行举止明显改善。通过问卷调查,学生访谈,书写学习心得等方式,发现学生对课程思政的改革是满意的。

3.4课程成绩的评定

本课程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计,其中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60%,平时成绩由作业和平时表现组成,占总成绩的40%。本课程组建立了对应课程目标设置的考核内容以及分值分配明细,课程考试试题类型分布及评分标准,平时成绩中平时表现的评分标准,并对课程目标达成度进行统计分析。根据课程目标达成度统计分析结果,对课程目标达成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分析。课程目标(1)和(2)、(3)的平均达成度均在75%以上,达成度良好(80%~90%)以上的学生分别为35%、42%、45%。说明:命题深度、广度和题量基本合适,难度适中,反映出大多数同学都较好地掌握了这门课的知识,均较良好地完成了与各个指标点所对应的课程目标,达到了相应的教学目的,各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基本呈正态分布。但课程目标1和2达成度低于0.6的学生数有6人,该课程目标1、2达成度情况不是很好,需改进。课程目标(3)的平均达成度为0.79。大部分学生的课程目标达成度小于0.75,说明学生较好地掌握了化工实践中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知识。

4小结

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标准,本课程组对《无机化学》教学进行改革,通过深度发掘知识点思政内涵,唤醒了学生的初心,唤醒了学生的梦想,唤醒了学生对人生价值和幸福的追求。通过对课程达成度分析,学生对课程目标的达成度高于60%。说明《无机化学》课程思政改革初见成效,对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方法论已产生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EB/OL].新华网(2016年12月9日),

[2]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中国工程教育质量报告(2013年度)[R].MT机械工程导报,2014.

[3]李志义.解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成果导向理念[J].中国高等教育,2014,(17):7-10.

[4]吴国盛.什么是科学.广东人民出版社,2016,08.

[5]季羡林.做人与处世[M].卷四,做人与处世,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80:183-184.

[6]王萍.认知结构及教学构建研究[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8.

无机化学课程论文范文5

无机化学课程在高等师范院校化学专业中是第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后续专业基础课程的基础,它除了完成本课程的教学任务外,还为本专业其他后续课程提供必要的理论知识和化学事实材料,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其他专业基础课的学习.现行无机化学课程从内容体系到教学模式,还有待于进一步地改革和完善[1-3],如何提高无机化学教学质量是许多从事无机化学教学工作者不断思考的问题[4-8].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大学生学习无机化学遇到的主要问题,并探索其应对措施,效果明显. 1大学生学习无机化学遇到的主要问题 1.1课程内容多,课时少 无机化学课程由基础理论和元素化学两大部分组成,基础理论部分涵盖面宽,同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工业化学内容有交叉联系又有不同,因此,无机化学课程要花大量的章节讲述物理化学和结构化学的内容,其中还涉及一些较复杂和深奥的内容.无机化学课程知识面广泛,知识体系跨度大,内容多任务重,而目前无机化学课的学时减少,信息量大而课时少,该课程教学速度不得不加快. 1.2学生不适应无机化学课程的教学 无机化学课程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新生,他们在学习方法上还没有摆脱中学的学习模式,不适应高等教育的特点.相对而言,高中阶段的理科知识条理清晰,知识内容之间逻辑联系紧密,学生习惯于有条不紊的学习方式,且知识内容相对较少.而大一无机化学课程中很多地方要用到物理化学或结构化学课程的结论性知识,这些知识的严格推理论证需要高等数学和普通物理知识作为支撑,而必需的高等数学和普通物理知识这时还没有学习,所以无机化学课程给他们的第一个印象就是“难”,加上无机化学知识面广泛、知识体系跨度大、讲课速度快,给他们的第二个印象就是“杂、乱、多”,没有头绪,对无机化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理解比较困难,甚至有些学生对学习无机化学感觉天昏地暗,如同坠入云里雾里或者钻入牛角里.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对无机化学教学方法进行思考与探索,总结出一些经验方法以供讨论参考. 2无机化学教学改革的方法 2.1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 这是新生入学后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不惜占用充足的课时,详细给学生介绍无机化学课程的知识体系特点、大学课程的讲授特点、大学教学同中学教学的不同之处.讲课时涉及到的一些结论性东西,可告诉学生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先拿来使用,详细的推理论证过程在进一步学习过其他相关基础课程之后再进行.如同建立一座高楼大厦,首先要建造它的整体框架结构,然后再去安装门窗、水、电、暖、气等设施,接下去还有内外墙体的装饰等,要实现使用的效果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不要指望每盖好一层楼,它的所有配套设施都随之全部安装就绪,这样的高楼大厦实际是无法完成的.无机化学中的基础理论也有相似之处,它描绘的是化学这座高楼大厦的一部分框架结构,很多问题要在后续课程完善.通过这样生动形象的讲解不仅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避免钻牛角,还可鼓舞学生打好基础,增强进一步学习后续课程的决心和信心. 2.2恰当运用类比的教学方法 无机化学某些结论性的东西,是在物理化学和结构化学中详细论述的,但是不能生硬拿来叫学生囫囵吞枣咽下去,要尽量给学生讲清原理,这时可用类比的方法.自然界很多事物具有相通的原理或道理,恰当地运用类比不但能说明道理,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例如,在讲解公式ΔS=Qr/T时,它的详细推理过程是在物理化学里讲解的,但在无机化学这门课程中一定要让学生理解:第一,因为吸收的热多了混乱度自然增加了,因此ΔS同Qr成正比.第二,为何ΔS同T成反比?这时不容易直接讲解清楚,可用类比的方法:在一个社会秩序井井有条的国家,一些不文明不安定因素(例如不遵守交通规则)会引起社会的重视和制止,但是同样的事情,如果放在一个社会环境非常差的国家,这些不文明不安定因素简直就不算是什么社会问题,这时,Qr好比不安定因素,ΔS好比这种不安定因素造成的混乱程度,T就好比社会秩序的好坏,当然社会秩序越好T越小了,这样学生对这个公式的理解自然透彻多了.物质结构基础课中也有一些较复杂和深奥的内容,恰当运用类比的教学方法同样可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2.3注重归纳整理总结使知识条理化 无机化学基础理论内容繁多,初学者往往感觉杂乱无章,因此注重归纳整理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显得尤其重要,归纳整理的方法应当视讲授内容的不同而异.例如,酸碱解离平衡中涉及不同溶液氢离子浓度的计算方法和公式,可简单设计一个例子就能把诸多计算方法和公式系统条理地展现出来:在100mL,0.1mol/LH2S溶液中逐步加入200mL,0.1mol/LNaOH溶液,求在不同体积NaOH下溶液的氢离子浓度?答案见表1.这样不仅把所学公式条理清晰地归纳整理出来,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区分不同公式的使用条件.归纳总结并非只是单纯重复大纲或一般地强调重点,而应把教学内容联系起来做分析、比较、归纳,将零散的、片断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简明化以克服无机化学“杂、乱、多”的问题,从而完成教学的一次升华过程. 2.4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每一章节的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从学生应了解、掌握的内容及重点、难点中提炼出适度的自学大纲,有的放矢地让他们进行自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开始可选用难度不大以及和高中知识联系紧密的内容自学,其中的常用术语和概念可作为泛读的内容,要求学生阅读并写出提要,以后可逐步扩展自学的深度和难度.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及时获取自学信息,有针对性地释疑,对重点问题进行讲解并展开讨论.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地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同时课时减少的问题也因此得到了解决.#p#分页标题#e# 3结语 无机化学是一门基础理论性很强、难度较大、内容丰富的学科,在整个无机化学的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现有知识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善于用浅显的事情说明深奥的道理,恰当地运用类比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以此来克服无机化学“难”的问题;通过归纳整理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简明化,以此来克服无机化学“杂、乱、多”的问题;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此来克服无机化学课时少的问题,为21世纪培养输送合格的化学人才奠定基础,为以后四年的大学学习打好基础.

无机化学课程论文范文6

关键词:思维;计算机网络专业;语文教学

中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中等专门人才和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为最终目标的职业素质教育。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使学生能够适应广泛就业的需要。这不仅是学生个人发展的要求,也是社会、国家进步的要求。因此,职业教育以专业为根,以就业为本的教育思想,已经成为职教各界人士的共识。

面对专业与就业高于一切的职业教育,作为与专业课相对应的文化课,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就显得无比尴尬――如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要想摆脱这一尴尬的境地,为专业课服务,无疑成为文化课最好的出路之一。随之而来的新问题就是――文化课究竟该如何为专业服务呢?

通过在计算机网络专业三年的语文教学,我以为学生思维能力的学习是学好、学精专业课的关键,是将来走上就业岗位的关键,更是学生自我发展、自我深造的关键。具备良好思维能力的职校生,才是社会和国家真正需要的劳动者。思维能力的训练恰恰是语文课的强项之一。

一、关于思维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和概括的认识过程,并且通过这种认识,可以把握事物的一般属性和本质属性。思维能力是指人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抽象、具体化和系统化等一系列过程,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并转化为理性认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人的天性对思维能力具有影响力,但后天的教育与训练对思维能力的影响更大、更深。

二、思维与计算机网络

作为一名计算机网络的学生,首先应该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其次应该对网络的发展趋势有所了解;最后应该能够跟踪世界最先进的网络技术。这些都是计算机网络学生必须学习的专业课程。

然而,无论是学生的学习活动,还是人类的一切发明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思维,思维能力才是学习能力的核心,才是学生职业学习中最重要的内容。假如缺少了思维能力的学习,无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如何扎实,对专业技能的操作如何娴熟,他也只能算得上是一个合格的学生,却未必能成为一个高素质的劳动者。

思维能力的学习这不仅关系到学生短期的职业教育,还会影响到学生长期的终身教育,甚至与社会、国家对高素质一线工人的迫切需求密不可分。因此,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计算机网络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团队协作,总结归纳等思维能力的学习,绝对不容忽视。

三、思维与语文教学

新大纲提出语文教学的任务是:切实打好听说读写的基础,加强思想教育,发展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扎扎实实地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更要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目标是是一堂课的精髓,是教师教学的指导,是学生学习的目标。教学目标的确立,关系到教与学的成与败。作为职业教育中的文化课,语文的教学目标的确立,不能仅仅局限于语文知识的掌握,语文能力的培养,而要开拓视野,勇于创新。因此,能力目标的地位在职业教育文化课的教学目标的确立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计算机网络专业中,思维能力就是语文与专业的桥梁。语文能力目标的确立必须与思维能力的训练紧密相连。语文教学能力目标的确立必须以计算机网络专业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为依据,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贯穿理解、分析、协作、归纳、质疑、创新等能力的训练。

(二)教学过程的实践

在语文教学中,讨论是教师必不可少的教学方法,通常,语文课堂的讨论可以分为六个步骤,分别训练了学生不同的思维能力。具体如下:

1.分组――协作能力。课堂讨论的第一步,也是准备阶段的任务是将学生分成合理的小组。小组的分配可以由学生自行组合,也可以由教师进行分配,其出发点是在讨论过程中能够方便学生互相沟通、交流。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训练学生的协作能力。

2.设疑――理解能力。讨论不能是盲目的,没有目的的,讨论问题的设置往往决定了讨论的成功与否。教师在设疑时,要给学生创设一些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和争论的空间。学生针对教师所提问题展开讨论前,必然要清楚问题的指向。

3.讨论――分析能力。课堂讨论的主体,就是学生的分组讨论。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各抒己见,一方面表述自己的观点,另一方面听取别人的看法。在交流中深化自己的认识,在沟通中强化自己的分析能力。与此同时,还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协调合作的能力。

4.代表――归纳能力。讨论的结果要由各个小组自行总结和归纳,并派出代表在课堂上以口头发言的形式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接受其他小组的评判。小组内部汇总各人观点的过程,就是总结、归纳能力的训练过程。而代表口头发言既是对发言的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又是对听的学生理解、分析能力的锻炼,可谓一举两得。

5.争论――质疑能力。小组代表的发言,并不意味着讨论的结束,而是将讨论由小组扩展到全班。教师应该给学生创设一个求异的氛围,让学生不盲从,勇于质疑。其他小组成员要仔细听取代表的发言,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而代表也要针对他人的质疑进行解释。这一步骤主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但实际上是对各种思维能力的综合运用。

6.教师总结。一是总结所讨论的问题,让讨论有的放矢;二是对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表现予以肯定和鼓励,促使学生乐于参与活动,主动训练自己的思维能力。

(三)教学效果的呈现

1.课后作业――开放式、合作式。思维能力的训练不能够只停留在课堂讨论阶段。课堂讨论虽然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性,但课堂时间往往转瞬即逝,思维能力的训练也会一带而过。这样的教学效果是不具备持久性和实用性的。因此,课后作业成为强化思维训练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

结合课堂上的讨论,给学生布置有多种可能的开放式作业,并且由学生仍旧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继续思维能力的训练。学生也在强化训练中逐渐习惯在生活中,在专业课的学习中,自觉运用各项思维能力解决问题,分析问题,从而为自己服务。

2.评价标准――多样化、民主化。教师的评价会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的方向,学生会依据教师的评价去衡量自己学习的侧重点。要想真正贯彻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作为教师首先就要改变自己的评价标准。这个评价标准应该是从各个班不同的情况出发,由学生和教师共同探讨,民主决定的标准,应该是兼顾学生各方面发展的,多样化标准。

职业教育中的语文教育并非不重要,更不是多余的科目,关键在于找好、找准文化课与专业课的结合点,让文化为专业服务,在专业中融入文化。思维能力不仅是语文学科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计算机网络专业学习所必需的基本素质。在语文学习中贯穿思维训练,通过思维训练,让语文为计算机网络专业更好地服务。

无机化学课程论文范文7

关键词:教学与科研融合;高等无机化学;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3-0135-02

应用型人才培养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1],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结果。随着地方经济和行业经济快速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大量增加,鞍山师范学院人才培养的目标也转型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改变传统教学格局,适应新时期社会、经济和建设的发展需要,培养创造型人才、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2]。基于化学专业高等无机化学课程实施研究性教学,以“教学与科学研究融合[3,4]”为切入点,积极探索如何发挥专业自身优势,着眼于培养具有多元知识结构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正是为实现提高高等化学基础教育质量,提高师范生的教师从业技能,增强本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全面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而进行的探索和实践。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下课程科教融合教学改革的意义

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大学教学改革的起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特征就是应用能力,即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传统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偏重于基础知识教学和理论体系的完整,忽视应用能力的构建。学生是教学的对象,围绕学生能力拓展和知识结构开展实践教学,积极探索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系统构建、整体优化,以学科为支撑、以专业为基础、以岗位为核心,在人才培养中强调的是知识的集成和实践的应用能力。

在本科学习阶段开设的高等无机化学课程,是基础无机化学的后续课程,其知识体系的视点和深度要较无机化学有所提高,目前我院在化学(师范)专业第5学期开设。由于专业科研创新的深入和研究热点的涌现,对这些专业本科生的化学知识与高等无机化学教学不断提出新的挑战和要求。

从科学技术的发展看,知识的爆炸增长导致科技创新,更多地依靠学科的交叉,而人才培养则更多地依靠科学、教育的融合,用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的高等教育。当然,学生参与科研是极有效的教学方式,但中国绝大多数高校并不具备让本科生实际投入真实的科研项目和资源环境的条件。因此,科研育人除了可以开发一些替代的模仿真实情景的虚拟科研项目外,更多地是借助教学,将教师的科研或者将最新的科技前沿问题通过知识和学术转化变成教学的资源,将科学研究的宗旨、方法和手段及成果体现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实现科研才能迁移的同时达到育人的效果。大学三年级的学生即将面对继续深造或就业的抉择,立足于学生发展的需要,帮助学生掌握专门知识、形成专门技能和态度,是高等无机化学教学改革的宗旨。

二、高等无机化学教学体系的改革

(一)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前沿性建设

鞍山师范学院作为师范院校,其化学专业要培养服务于地方、能在中等学校从事化学教学、研究、教学管理工作的教师及在企事业单位从事与化学相关工作的专业人才。高等无机化学教学内容必须针对本校学生的课程和科研特点进行取舍和优化,要研究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前沿学术动态,把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文化成果完整地、及时地反映在学科结构之中,更好地解决“社会需求”、“知识体系”、“学生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既保证课程内容的完整性的同时,确保教学效率及学生能力培养等因素。首先是基本理论的内容。剔除那些与其他课程内容重复、陈旧过时的教学内容,保留与学科特点、研究方向相关的基本理论。比如理论内容部分中离子极化理论的内容,虽然较无机化学中的理论有所加深,但知识难度不大,可以由学生自行学习完成,故从讲授部分去除掉;分子对称性与群论部分知识与物质结构有内容重复,重点讨论分子对称性在无机中的应用,由6学时删减为4学时;而其他部分则保留。增加化学元素的周期性和周期反常性的内容,选自关鲁雄的主编《高等无机化学》,介绍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规律性以及对无机化合物性质的影响。其次,对现代无机应用领域的内容进行很多的补充和优化。教师密切追踪学科、专业发展的前沿动态,收集相关文献资料,客观总结介绍生物无机化学、无机纳米材料、无机固体材料、稀土元素化学等领域的最近研究进展及化学各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的关系,增加部分与校研究方向相关的新内容,主要是研究进展中的新理论、新方法的评述和介绍,不断把科研成果、教研成果及时转化为教学内容,以“科学性、系统性、先进性”的目标,构建理论知识(X)+科研动态(Y)的高等无机化学教学内容,注重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就业实践的衔接。

(二)教学方式的互动式实践

和谐的教学具有动态性,是教师和学生互动交流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应以知识传授为依托、以能力培养为主要任务,引导学生高度参与,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讨论交流及实践中学习。

1.案例教学和多维讨论。现行的高等无机化学课程体系是典型的学科结构模式,理论部分有深度,系统性强,课堂理论讲授起来枯燥无味,对于无机化学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学习难度大,不易激发学习兴趣。我们在教学中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增加了“案例教学”,将所学的知识与自己周围的生活环境、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联系起来,提高运用知识的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在讲授传统的配合物的异构现象时,我们列举了如顺铂等一系列抗癌药物。通过案例分析,说明配合物的顺反异构、面式、经式等异构现象对物质的性质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引导学生进一步讨论如何应用配体的反位效应在实际中可控合成顺反异构体,延伸出与配位化学联系密切的生物无机化学的发展。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案例分析和深入浅出的介绍,把最基础的理论知识与科研方向联系起来,紧紧抓住前沿与基础相关联这条主线,通过事实既能满足青年人的好奇心,又能拓宽知识面,收到了良好效果。

2.企业调研和实践。作为应用型人才教育,其培养过程离不开企业,企业要从学校寻找到合适的人才,学校则借助企业资源服务于人才培养。鞍山师范学院由于地处鞍山市,有鞍山钢铁公司这样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为依托,其以钢铁为主,还涵盖冶金、石油、化工等领域。例如无机材料领域,课堂的讲授和介绍,学生只能联想,缺少生机和实例,把学生带出课堂,走进企业,通过企业内的实际运作模式,让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生产实践,沉闷的制备、原理变得生机勃勃。在“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支持下,我院的一大批优秀学生在大学第二年就开始学习并参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实践等创新活动中,这为发掘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了较好的平台。高等无机化学课程中既有科研动态,又有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非常适合作为大学生进行科研训练的选题。例如“含铁污水的净化与铁含量的测定”源于配合物的应用,鞍山作为钢都,工业废水的有效去污和利用一直是社会研究的热点。大学生将自己在课堂和书本上学到的知识与社会服务工作相结合,通过课程理论学习的推进训练,提高了实践能力。

3.渗入式的双语教学。当今世界最为通用的语言是英语,科技交流语言更是英语。科研的进步与发展,化学学科可以通过文献见识其日新月异的程度。通过双语教学能使中国学生更有效地检索科技文献、掌握最新信息和科技,对提升应用人才的层次具有重大的意义。若全部采用外语教学,由于学生化学基础和外语基础不同,不利于本专业学生牢固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对高等无机化学中专业词汇采用中英文对照的方式,以增加学生的专业词汇量,同时结合科研方向让学生搜集和阅读一些相关的英文文献,既有助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又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外语应用水平,为以后学习专业外语和研究生学习提供基础。

(三)评价体系的多元化探索

高等无机化学在我院是一门考查类课程。考核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其成绩由四部分构成,出勤考核(10%)+笔记成绩(10%)+专题报告成绩(30%)+期末笔试成绩(50%)。课程知识体系中的核心部分通过笔试成绩进行检查考核,其余部分均为过程考核。笔试采用开卷考试,以考核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题目是开放性、综合性、应用性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类题目约占70%,分析推理型题目约占30%。专题报告的内容,由教师根据学科发展,指定参考方向,由学生通过自己所参与的科研项目或由图书馆、网络收集文献进行整理,写讲义,自制幻灯片和板书相结合,在课堂上进行10分钟的专题报告。让学生在继承传统、掌握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迁移,学会运用,这种考核方式淡化了单一知识点的考察,从“考知识”向“考能力”转变,注重知识获取和问题的解决,以达培养能适应未来社会竞争的人才。

三、改革成效

在高等无机化学的课程改革中,教师获得了更大的教学自,乐于将承担科研课题的有关内容和实验验证融入到教学内容中教给学生,加深对本专业本学科的理解和认识;而学生在这个平台上,也有更大的学习自,只要他们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就可以在这样一个平台中学到他们感兴趣的最新的科学知识,做到学生化学知识的系统完整和熟练运用,调动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了师生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无机化学课程论文范文8

关键词:高等无机化学;教学资源库;研究生;应用

随着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信息传播技术的革命对高等教育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教学资源无论从内容数量、媒体种类还是从存储、传递和提取信息的方式等多方面都较之以前发生了重大变化。尤其是学习资源的可获得性和交互性的急速增长已经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为知识和信息的获取注入了无限的活力。现在人们一般将电子化的教学资源称为数字教学资源,如果按课程知识体系将数字教学资源整合处理后形成的一个互动化、多媒体化的共享式资源仓库就是数字教学资源库。

高等无机化学是我国现行高等教育体系中理、工科化学与化工类专业高年级学生和相应研究生教育的必修课程之一,是学生进一步从事高层次科学研究的理论基础。近年来,虽然国内少数重点院校开始尝试编撰适合本校特色的高等无机化学纸质教材,但是目前适合我国高等教育教学体系的高等无机化学立体化数字教学资源依然相当匮乏。由于缺乏有效的富含大量信息、形式活泼、内容生动的高等无机化学数字教学资源,从而对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制约作用。因此,建立一个方便实用、资料丰富的高等无机化学数字资源库,解决目前高等无机化学教学实践中所面临的问题已经势在必行。有鉴于此,我们在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院教改基金的支持下,在充分挖掘和利用国内外高等无机化学教育和科研成果基础上,构建了“高等无机化学数字教学资源库”,并将其初步应用于高等无机化学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高等无机化学数字教学资源库的构建目的和原则

1.资源库的构建目的

作为化学、化工专业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教育的必修课程,高等无机化学与基础无机化学相比具有教学难度大、学时有限、内容抽象、理论性强的特点。高等无机化学中这些抽象的理论内容往往又是课程的精髓部分,为学生进一步深造和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所必需,因此往往成为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问题。为使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对高等无机化学课程体系有全面的认识和掌握,我们构建了高等无机化学数字教学资源库,将大量图片、动画以及视频教学资源汇集、整合在资源库中,使得原本抽象而枯燥的教学内容形象化和具体化。在数字教学资源库辅助下,整个高等无机化学的教学过程可以做到图、文、声、影并茂,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课堂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效果,深受学生的欢迎。

2.资源库的构建原则

高等无机化学数字教学资源库的构建是在采取探索、研究型教学和学习模式基础上,将现代教育技术与优秀教学资源有机结合,满足教学内容和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学生学习方式的要求,使学生充分理解高等无机化学课程的本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科学研究兴趣,有效地提高研究生教育的质量,以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高等无机化学教学资源库并不是各种资料和信息的无序杂凑,它所承载的内容在经过认真的筛选、研究、整理以及加工制作基础上,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分类,各部分内容之间既相互区分又有内在的逻辑联系,整合为一个立体化、系统化的教与学的新体系,最大限度地满足科学性、艺术性、交互性、开放性和发展性的构建原则和要求。

二、高等无机化学数字教学资源库的构建方式和资源整合

1.资源库的构建方式

高等无机化学数字教学资源库的构建采用“内容分类化、资源模块化”的构建方式。“内容分类化”就是按照内容不同将资源库分为教材库、试题库、素材库、电子实验室。教材库包括各种电子图书、多媒体课件、教学和科研论文等,试题库主要含各章节的练习与考试题目,素材库包括各种视频、动画、图片和文本等,电子实验室包括一些实验装置和作图模板、虚拟实验室等内容。“资源模块化”是指按照模块化的思想开发资源库,以各领域的知识点为基础,按照一定的检索和分类原则,针对不同层次的需求,使之具有可重组性的特点。“模块化”的建设思想,可以使不同的任课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和需要有针对性地从资源库中选择基本单元,通过具有个性化的重组生成适用于不同教学环境的课件,有效避免千人一面。这样的资源库构建方式不但使建设者有明确的目标,而且能满足具有不同教学风格教师的使用需求,调动教师的参与积极性,使资源库能随着教师教学的进展而自然地积累和更新。

在构建好资源库的框架结构后,我们对相关的教学资源进行了构建。本科基础无机化学教改经验为高等无机化学课程建设提供了借鉴。在本科教育中,我校化学系坚持将现代教育技术引入教学之中,取得了备受瞩目的教学改革成果。步入21世纪,教育部启动了“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项目,高等教育出版社启动了“高等化学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我校化学系承担了这些建设项目,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体现了化学系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领域中的优势地位。无疑,本科教育改革的经验奠定了高等无机化学数字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基础。

2.入库资源的整合

高等无机化学数字教学资源库的资源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文本:含电子教案、教材、参考文献、论文等,电子教材及教案以DOC格式为主,其他内容格式包括PDF、TXT等。(2)视频:包括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理论授课录像、实验教学录像、专题资料片、科教片等。搜集国内外优秀教学名师的经典授课录像的视频文件,以AVI格式储存。(3)图形图像:包含原子核化学、价键理论、酸碱理论、群论、配位场理论、簇合物以及金属有机化合物结构、组成、性质相关的各种图像和照片,图像以jpg格式为主,也包括bmp、gif等格式,满足使用者不同的需要。(4)动画:包括Mossbauer效应原理、不同分子点群对称操作等,用Adobe Flash MX制作成swf格式。(5)多媒体教学课件:包括自主开发的高等无机化学多媒体课件,课件主要以ppt格式储存于资源库中。

三、高等无机化学数字教学资源库的作用和功能

高等无机化学数字教学资源库的构建对于“教”与“学”两方面所起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下面对高等无机化学数字教学资源库的作用和功能做一简单介绍。

首先,高等无机化学数字教学资源库可以更好地服务学生的学习活动。资源库中涵盖所有和高等无机化学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多媒体课件、动画等,使得教学过程中抽象晦涩的理论知识变得形象生动、全面直观且易于接受,可以满足学生学习的要求。在研究生教学过程中,学生来源不同,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由于接受、理解能力和本科阶段学习基础不同,在进行课堂讲解时教师有时难以把握授课进度和重点。在教学资源库辅助的情况下,学生不需要在课堂上忙于抄笔记,课下利用拷贝下载的多媒体课件可以自由复习,极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通过反馈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可以从另一方面对资源库的内容进行有益的补充和完善,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其次,资源库的建设也是推动高等无机化学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手段。数字教学资源库的构建,极大的丰富了任课教师教学资源的来源与扩充,使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更加完善,授课内容更加丰富灵活。教师不仅能够对书本上的基础知识详尽的解释,更能随时在课件制作中增加最新最前沿的进展介绍。经过对教师授课思路的整理,更可能给研究生教育带来新的活力和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任课教师备课时,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需要,利用教学资源库中多媒体资源中的原始素材,如文字、动画或是录像等形成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的教案和课件。

最后,教学资源库的构建也可以成为科研工作的有益补充。在科研工作中,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可以依托数字教学资源库,方便地获得与高等无机化学课程相关的教材、资料、多媒体读物、教学软件,可以查阅有关的所有文档,了解学科的发展和前沿动态,拓展知识面。

四、高等无机化学数字教学资源库的完善和发展

无机化学课程论文范文9

关键词:无机化学;理论教学;教学改革;教学策略

无机化学是药学专业和化工专业大学一年级学生的第一门公共专业基础课,是开始培养高校新生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并且具备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第一门重要基础课程,是现有四大化学无机、有机(含高分子化学)、分析(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和物理化学之首,也是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基础,起着十分重要的承前启后作用,是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的一门学科。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基本原理和实验技能,从而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1]。无机化学的教学理念、方法和手段等是否为学生所接受,是否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这将影响大一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以及创新人才的培养。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不仅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学生对后续课程的学习,而且还会影响学生对专业的认知态度。所以,提高学生对无机化学、进而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主动获取无机化学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运用的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2]是目前最大的教学目标,过去陈旧的教学方法已被淘汰,探索并采取信息教学模式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PBL教学法(Problem-BasedLearning),是一种“问题导向学习”的教学方法,是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形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3]。侧重将学科知识与问题探究过程融合,借助设计问题情景及制定相应的学习任务,充分体现“赋能学生,做主讲人”的新理念,让学生组建团队合作来共同完成查阅文献,从而分析和解决问题,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探索能力的目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一门新型科学方法,其目的是直接为教学、实验及科研服务。近几年,计算机辅助教学在无机化学教学中越来越彰显出独特的魅力及优势,它能使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有效激发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雨课堂”是一款免费在线智慧教学学习工具[4],把雨课堂运用到无机化学教学实践过程中,可提高学生运用新技术获取知识的能力,进而使学生固有的被动式学习习惯逐渐转变为主动式学习模式。基于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启动,国内高校积极响应,贯彻落实建设西部一流大学的目标,以培养学生的积极思维和科学学习方法为出发点,运用“雨课堂”和“翻转课堂”等教学改革手段来创建期末成绩考核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以教师为引导,营造与学生课堂互动、教学相长的良好氛围。

1混合式教学在无机化学教学中的实施

1.1问题导向学习在无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鉴于无机化学中所学知识会对后继学习药学、检验等诸多学科有铺垫的作用,故针对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学生参与度不高、教师与学生缺乏双向信息交流、教学效率低、期末考试成绩不理想等特点进行无机化学教学改革,从而满足当今教学模式及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求。在无机化学教学中,“问题导向学习”可以以“翻转课堂”的形式呈现,强调学习独立性的意义以及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引导学习,完成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态度转变[5]。

1.2雨课堂在无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雨课堂”不仅在课堂教学中带来便利,在线下也能时刻跟踪测试结果及学生学习情况等。首先,教师可使用“雨课堂”上传无机化学教学中所需的重要知识点的预习材料,如教案、PPT、视频、文献和习题等,以供学生提前预习;在“雨课堂”讨论区,同学和同学之间,教师与同学之间都可以进行互动交流,教师针对疑难问题,为学生答疑解惑;通过“雨课堂”进行课前小测试,对重要知识点进行阶段性测试或期中考试等。其次,教师还可以利用“雨课堂”回放课堂实时记录来跟踪和了解学生的学习进程和状态。在教学过程中,“雨课堂”是一种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交流的学习的新型教学平台[6]。相比传统的考试形式,“雨课堂”对学生的考核方式可减少教师的工作量,并促使学生养成提前预习和及时复习的学习习惯,其简单实用的操作方法不仅能够吸引学生使用,又能让教师实时监测学生是否及时学习,从而缩短考核周期,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考核效率。

1.3混合式教学在无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混合式教学是在线教学和传统教学的有机结合,是一种较新的授课模式,这种教学方式既充分发挥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引导作用,又提高了学生在网络学习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7]。以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改革体现在拓展式教学,而以学生为中心的改革使得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进课堂并及时思考,无论是接触新知识时表现出的探索性,还是对所学知识内容的理解,混合式教学模式都能激发学生的潜在探索研究能力,从而引起对无机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2混合式教学组织与实施

本课程与“雨课堂”相结合,建设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无机化学课程学习内容,开设了课程设计、在线教程、课程资源、作业、测试题和考核标准等。此外,还利用了“翻转课堂”来考核学生的自主执行能力。

2.1任务安排:布置“翻转课堂”内容

每节新课之前,采用PBL联合微信平台模式,以问题为中心进行教学,教师会安排学生进行以下6个内容:①学生课前预习理论课讲解内容;②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筛选基于本章重点的“问题”;③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学生通过搜集整理文献资料,经过分析、讨论并尝试解答问题;④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文献资料,尝试解答问题,并交流学习心得;⑤通过学习和讨论初步建立章节内的知识架构,加深专业知识理解;⑥建立微信交流群,老师负责筛选并上传常见无机化学与药学相关案例及知名期刊发表的文章摘要,定期在线上学习讨论。例如在讲授第三章化学平衡时以《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为题目,教师把药学2020-1新生班学生分为10个组,每小组由5位民汉学生组成,布置“翻转课堂”任务,让每组学生都参与设计授课内容。每组中的组长负责课堂讲课5分钟,2位同学负责查找文献资料和撰写讲稿,其他2位同学负责制作PPT,班级其他同学作为观众进行听课。当10个组汇报完毕后,任课老师给予总结和评分,其余学生可进行提问或点评,成绩计入平时成绩,并且后续会以颁奖评优等形式开展教学活动。

2.2任务解决:课堂互动环节设计

上课时设计课堂提问环节,回顾上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解答小测试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并总结“雨课堂”作业完成及阶段性考试情况。我国作为化工、世界最全的产业链,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役中,在防护、消杀、治疗的全过程中口罩和防护服不可或缺,在讲授金属知识点之前可以由口罩的制备引出本节课的内容;教师在讲述渗透压时,设问如下问题:给病人滴注的生理盐水与血浆的渗透压是否相等?淡水鱼能否生活在海水中?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并思考,学生听完课后,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互相讨论且每组派一位代表发言回答课前所设的问题,这样也将理论知识融入到实际中,又在课堂融入了思想政治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3任务完成:课后总结环节

完成每一章的教学内容后,教师及时进行小结,凝练知识点,给学生布置完成思维导图设计的作业,使学生独立理清学习思路,高效完成课后作业及复习学习内容。教师根据每位学生对课堂提的问题内容进行分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将共性问题在课堂上进行统一解惑答疑,针对个别学生的问题给予单独的具体答疑。

2.4任务评价:成绩考核环节的修正

原有的无机化学期末考试总成绩100分的考核来源有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期末考试的笔试成绩,占学期成绩的70%,占较高比重;实验成绩占30%。按照这种考核办法执行几年后逐渐发现此模式存在的问题,采用这种方法将导致如下几个典型的问题:(1)学生无法高效利用日常学习时间按时完成作业和定期复习,导致学科知识无法得到高效及时的巩固;(2)学生更倾向于在期末周进行突击复习或完成作业任务,从而无法扎实地掌握学科知识,甚至养成拖延和懈怠等不良习惯;(3)学生无法在高等教育阶段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和项目管理能力,使学生的综合学习素养无法得到提升。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为宗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及有效利用课堂时间学习为目的,对无机化学期末考核成绩组成部分进行较为合理的设计,采取形成性评价体系评定期末成绩。具体办法为将期末考试总成绩拆分为四个组成部分,考核指标设计为4个,期末成绩占60%、课后作业成绩占10%、每节课前小测试成绩占10%、阶段性考试成绩占20%。此评估方案,可以使学生更加积极地规划学习时间,高效率参与课堂学习,将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增强学习知识的自主能力,使学生有效利用时间学习从而使每位学生的期末总评成绩得到大大提高,及格率达到97%,充分展现了改进考核方法的有效性。

3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文利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在学期末对所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们对新型教学模式的态度和对新型教学模式应用的反馈,最终对混合式教学进行了综合评定。表1是问卷调查的结果。上述调查问卷表明,新型教学方法深受学生们的喜爱,不论是对于教学方法的接收度,还是教师的责任心、讲解内容重点突出、课堂气氛灵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同学们的满意度均大于92%。通过混合式教学,教师改进了教学方法,通过每节课的课前小测试督促和强化了学生课后及时复习的习惯;学生们提高认知理念,改进学习手段,通过课前预习及完成作业来熟悉和掌握所学知识。教师多样性学习的交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能牢固掌握课堂及课后学习的知识,期末考试成绩得到显著提高,大大提升及格率,教学效果明显,更好地推动了无机化学混合式教学提供理论研究基础,为今后推进药学专业混合式教学提供研究基础,并在此基础上作进一步的探索。

4结语

通过对无机化学课程传统教学与“雨课堂”形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问题导向学习法”相结合式教学的改革与实践,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明显提高。增强学生课下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加学习的自由发挥机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教和学研究两手都要抓,使两者紧密结合、相辅相成,这既是提高教师教研水平和业务素质的必经之路,也使教学改革资源转化为教学平台资源将前沿进展、学科动态和研究成果不断渗透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强化四个回归,对教师来说就是要回归本分,教书育人。结合医药学,用新理念推动教学发展;用新内涵培养医药学生;更新教学设计,优化教学内容,构建教学团队群,强化构建线上线下教学团队共同体。突破传统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推进智慧教学,落实以人为本4个目标,提高学生学习成效,培育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海力茜·陶尔大洪,张之.基于混合式教学提高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有效性的探索[J].广州化工,2020,48(16):169-170.

[2]王静岚,王奇,陆露.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研究[J].化工设计通讯,2022,48(2):129-131.

[3]花开慧,范洪波,谭桂平.“PBL”教学模式在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8,25(5):115-118.

[4]刘美泽,马莉,宋佃星.基于雨课堂的线上混合式教学设计在大学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与创新,2022(6):166-168.

[5]丹,毕芳芳,王蛟,等.基于雨课堂的PBL教学模式在妇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2,20(6):6-9.

[6]杨洁.雨课堂在药物分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广东化工,2022,49(6):210-212.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