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课堂教学的步骤集锦9篇

时间:2023-05-28 09:44:11

课堂教学的步骤

课堂教学的步骤范文1

关键词:课堂教学 培养能力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 G718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2-1578(2009)5-0174-01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不仅具有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近期作用,而且具有提高学生素质的远期功效。现处于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不仅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更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笔者对课堂教学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1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与学是师生双边的关系,教要得法,学要主动。主动来自兴趣,兴趣需要培养。为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讲课艺术,增强教学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1.1讲课语言幽默

态度和蔼可亲方能清除学生的畏惧感,幽默风趣、绘声绘色才能调动学生的听课兴趣。例如,讲直线公理前,用一个钉子把一根细木条钉在小黑板上,可以发现木条绕着钉子转动,当笔者用两个钉子把细木条钉在小黑板时,可以发现细木条被固定住了。笔者边操作边念道:一点晃悠悠,两点定终身。通过实验及点拨得到结论:经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而且只有一条直线。通过幽默的方式,生动的语言,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情绪高涨,进入一种较高的学习意境。

1.2设计提问,启发思维

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实施启发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个好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迪思维、开发智力。列方程解应用题对初一年学生来说是困难的。例题:要把30克含16%的盐水稀释成含盐0.15%的盐水,需加水多少克?分析时可以提出几个问题:浓度问题中有几个基本量?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如何?浓度为20%的盐水a克,含盐多少?含水多少?加水过程中哪些量变化,哪些量没有改变?溶液中含盐不变,如何利用这一等量关系来列方程?学生通过一系列小问题的思考并逐一解决,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因此,巧设提问,可以较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1.3化难为易

教学中,教师如能引用一些学生熟悉、比较直观的事例作比喻,可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简明。例如,绝对值是学生很难理解的一个概念,他们大都是机械地记忆当a

1.4增加对学生的吸引力

初中数学的教材改革之一是在课文中穿插了“想一想”与“谈一谈”等栏目,知识性和趣味性并重。它对求知欲旺盛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诱惑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阅读、动脑、观察、想象的思维能力。事实证明,穿插于课堂的趣味教学,不仅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 运用观察发现法教学

发现法是由美国“结构教育”学派代表人物布鲁纳提出来的,发现法是培养学生进行探索思维的一种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应当将自己当成录音机的放音键,不管学生接受知识的情况如何,一味地很有起劲地讲授下去,错把学生当成录音键,把学生放在被动的地位,将知识硬加给学生。这种“填鸭式”的教学,课堂效果暂时还好,但经不起时间的考验,知识遗忘率很高,往往是事倍功半。所以,教学是时应不失时机地采用发现法教学。

在教学中,应当注意引导学生参与。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不是观众,将单纯的教师“主演”变成师生共同“表演”。这种共同参与的活动中有一种至关重要的“发现法”――让学生仔细观察后发现某些规律、结论。通过教师的引导,就可以将书本的知识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后变成自己的知识,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及记忆,培养学生观察发现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增强了教学效果。

3 注重讲课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讲练结合这种方法有利于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在参与中思考、学习,充分利用课堂四十五分钟,不仅可以减轻学生负担,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例如,“平行线的判定”其主要内容是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及判定定理,笔者做了这样的尝试:引先导学生得出平行线的判定公理,然后让学生完成与判定公理相适应的练习,加予讲评。如此讲练结合,能抓住教材重点把知识讲明讲透,在此基础上加予练习,就能避开听觉疲劳的毛病。

4 作业讲评注意方法

作业讲评是课堂教学反馈的重要手段,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教师事先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批改记录、讲评计划及注明详讲、略讲与不讲,善于捕捉典型的错误和代表性题目。作业讲评还具有及时性。俗话讲:打铁趁热。及时讲评,可使学生及时更正错误,在原作业的基础上,再次思考,加深掌握程度。

5 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在一定条件下是相互促进的。同等智力水平的学生,学习成绩有时差距很大,究其主要原因,是非智力因素妨碍了他智力的有效发展,如学习积极性差,自我约束能力差,等等。因此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特别是对课堂教学有着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课堂教学的步骤范文2

关键词:中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方法

1 明确教学目标,研究教学方法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过去是就教材而备教材,强调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多是以教师的“解读”牵动或代替学生的“解读”,可以说学生是接受式的学习。新课程理念对教师应如何备课提出了新的要求,备课时,我们应认真分析学生的知识结构的差异,找准新知识学习的切入点,认真分析学生学习方式的差异,根据学生的兴趣设计课堂教学。认真分析学生学习之间的差异,从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使每一个人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发展,因此教师精心地选择例题和学生的训练题就显得至关重要。

教师也应乐于研究教学方法,孟子说:“教亦多术矣”。“术”即教学方法,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灵活的教法,不拘一格。教师应重视情景创设,努力让学生易学,乐学。

因此,在选用教学方法时,要遵循三项基本原则:

1.1 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应当包括学生和教材两方面,应根据学生和教材的实际,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1.2 精讲精练,讲练结合

我们要做到讲中有练,练中有讲,或者把讲授的内容化成练习的形式,或者是通过讲授激发学生练习兴趣,提高练习效果。

1.3 富有变化

对于数学题型,讲完一道题后,应变题让学生做,使学生能真正理解此题型的解题方法。

2 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水平,需要充分的课前准备

2.1 教学内容的拟定

“不打无准备之仗”课堂要高效,教师就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要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情况,设计出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前置性作业。知识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还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也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另外,教师首先要明确每节课的重点与难点,这不在于面面俱到,而是有的放矢;体会学习中的困难之处,重点加以突破。

2.2 教学对象的拟定

课前备课必须充分,特别是“备学生”要落实到位。教学设计必须符合所带班级的认知水平及实际情况。

3 实施有效提问,提高教学效率

一节课是由若干个问题贯穿起来的,学生掌握如何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问的质量有直接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要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负有启发性的问题,才能使学生在新旧知识之间发生激烈的冲突,唤醒学生知觉,激发探究兴趣,明确探究目标,确定思维方式,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多设计一些让学生组织表述型的问题,少让学生直接用“是”或“不是”来答题。

3.1 提问要有针对性

教师所提的问题,既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又要针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而且,教师发问时要心中有数,用不同的方式提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问题。教师提出的问题无论是预设的还是即兴生成的,都要有针对性,都应有联系性和层次性,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

3.2 提高问题的思维容量

教师的提问应该能激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学生回答问题后,只要无原则性错误,老师就不能否定,应该抓住思维的闪光点。

4 一题多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4.1 一例多说,培养良好的解题思维习惯

从学生解题的实际表现看,学生解题的错误,一般是由于缺乏细致、周密的逻辑思考和分析。特别是当作业稍多时,这种表现更为突出。从教师教学实际看,教师为了强化对学生解题思路的训练,往往要求学生在作业本上写出分析思路图,或画出线段图。但这项工作对于学生来说,一般难度比较大,另一方面因费时较多,学生持久性不够,往往收效不大。一是顺逆说:每解答一道应用题时,不必急于去求答案,而要让学生分别进行顺向思考和逆向思考,把解题思路及计划说出来。再把说出的意义与原题对照,看看是否一致。如不一致,则要重新分析,认真检查,直到说出的意义与原题一致为止。二是转换说:对于题中某个条件或问题,要引导学生善于运用转换的思想,说成与其内容等价的另一种表达形式,使学生加深理解,从而丰富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这样,学生解题思路就会开阔,方法就会灵活多样,从而化难为易。三是辩论说:鼓励学生有理有据的自由争辩,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勇于发表不同见解的思维品质,寻找到独特的解题方法。

4.2 一题多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

一题多变,就是学生解题时,往往受解题动机的影响,因局部感知而干扰整体的认识。同时,教学中的变条件、变问题、条件和问题的互换等,都是一题多变的好形式。但是,变题训练要掌握一个原则,就是要在学生较牢固的掌握法则、公式的基础上,进行变题训练。否则,将淡化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不利于学生牢固的掌握知识。

5 授课中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参与数学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确立了数学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体现数学教学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重视数学与学生生活、自然和社会的联系;体现了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性特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强调要构建和谐校园和谐师生关系。和谐师生关系。

综上,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教师不但要有效地起到自己的主导作用,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既要有明确的目标,因材施教,又要有灵活的方法,收效显著的教学措施,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参考文献:

[1]张海青.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方法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2(10):179-180.

课堂教学的步骤范文3

体育课是学校贯彻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我们就体育课的教学目标、课堂结构、教学方法,以及如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尝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落实教学目标。促进全面发展教学目标是检验、考核、评估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针对小学体育教材类别多(10大类)、内容繁(近百项)的特点。我们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体育教学大纲所涉及的目的、任务、要求、动作技术要领、思想品德教育等项内容进行梳理、归纳,划分为五个教学目标。即:总目标、大目标、中目标、小目标和具体目标。总目标: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全面发展。提高民族素质。大目标:全面锻炼身体,学习掌握“三基”,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陶冶美的情操。中目标:完成各年级体育教学要求。小目标:落实各年级各类教材要求。具体目标:逐步掌握1―6年级跑、跳、投、韵律、舞蹈、武术、体操、攀爬、球类、游戏等项技术要领,并形成一定技能,学好教材中的体育卫生知识。制订五个目标,便于教师总览小学体育教材全貌,明确教学目标,能根据教学目标设计课时教学计划。

二、改革课堂结构。课堂结构是否合理,关系到能否实现教学目标。现行体育课堂结构通常由四个阶段三项教材内容组成:开始部分(第一阶段)―集队,问好(常规);准备部分(第二阶段)―徒手操(准备活动);基本部分(第三阶段)―主教材(讲解、示范、练习);结束部分(第四阶段)―徒手操(放松活动)。上述课堂结构是50年代引入的前苏联体育教学模式。通过教学实践,我们认为这一结构机械呆板,各阶段联系松散,教学内容单一,影响学生科学、严谨、全面地锻炼身体。为此,我们对体育课的一般课堂教学模式讲行改革,形成由多步骤多项教材内容组成的课堂教学结构:第一步骤一集队、问好(常规);第二步骤一游戏、韵律活动、舞蹈、模仿操、徒手操……(准备活动,任选其一);第三步骤―辅助教材、身体素质练习、游戏……(辅助教材必选,其余任选);第四步骤一主教材。(1)多种练习手段;(2)完整练习(必授):第五步骤一模仿操、韵律活动、游戏、徒手操……(放松括动,任选其一);第六步骤一根据教学目标需要,往后延伸。由此可见,改革后的体育课堂教学结构各步骤联系紧凑,教学内容厚实,综合性强,有利于学生科学、严谨、全面地锻炼身体。例如,“快速跑”的课堂教学结构可以这样安排:第一步骤一集队、问好(常规);第二步骤一模仿操(准备活动);第三步骤一游戏“看谁投得准”;第四步骤一主教材“快速跑”;第五步骤一游戏“炸毁敌碉堡”;第六步骤一舞蹈“娃哈哈”(放松活动)。

三、改革教学方法。落实“三基”要求在体育教学中,我们除有选择地继承传统的教学方法外,还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兴趣爱好,加强“三基”教学,其核心就是围绕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依据教材,通过多层次、有梯度的教学安排,指导学生反复练习。使学生从分散到集中、从局部到整体,正确掌握规范的体育动作要领(基础知识),以及相应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如:教学内容:蹲踞式跳远。教学重点:单脚踏跳,准确有力。练习层次安排:(1)原地单脚向上眺,双脚落垫。(2)上一步单脚踏跳,双脚落垫。(3)上三步单脚踏跳,双脚落垫。(4)助跑5-7步单脚踏跳,双脚落垫。(5)蹲踞式跳远完整练习(助跑、单脚踏跳、腾空、双脚落垫)。上述有梯度的五个练习层次,体现了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从分散到集中、从局部到整体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它既加强了“三基”教学,又有利于达到课时教学目标。另外。还应注意结合教学内容,适当组织体育游戏。做法是先对主教材进行讲解、示范、练习,在此基础上将其融入游戏中进一步复习巩固。

四、有机渗透德育。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体育教学既要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又要突出学科特点。围绕这一课题,我们对渗透的方法、途径、步骤、形式、原则等方面作了一系列探索,总结出体育课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五项内容(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文明礼貌、意志品质、心理素质);九种方法(发红旗、奖红花、戴金牌、赠奖杯、列队赞美、鼓掌祝贺、课中夸奖、课尾表扬、加油欢呼);六条途径(教师表彰、学生演示、队列练习、游戏比赛、教师评讲、课末小结);三个步骤(课始提出品德行为要求、课中表扬鼓励、课尾总结称赞);三种形式(有声无形、有形无声、有声有形);四点原则(一致性、渗透性、实效性、适度性)。这样,就扎实有效地加强了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课堂教学的步骤范文4

【关键词】高职教育 课堂教学 教学设计

【基金项目】中国教育学会教育机制研究分会“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研究”(项目编号:教机职字[2009]267号)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5-0028-02

1.引言

2006年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教育部[2006]16号文件)。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课程建设与改革,而课程建设与改革的落脚点在于课堂教学的改革。

2.高职教育课堂教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职业教育教学理念的核心就是“6十2”基本原则:原则中的“6”指的是:①工学结合、职业活动导向;②突出能力月标;③项目任务载体;④能力实训;⑤学生主体;⑥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教学。原则中的“2”指的是:①某些课程教学内容(如德育内容、外语内容等等)必须更注意采取“渗透”到全院所有课程中去的方式,而不仅依赖集中上课的方式。②对于职业能力中的“核心能力”,如自学能力、与人交流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创新能力、数字应用能力、外语应用能力等,必须更注意采取“渗透”到所有课程中去的方式,而不仅依赖集中培训等上课的方式。设计应包括课堂教学目标、能力训练项目、项目教学过程控制、职业活动素材、《课堂教学方案》编制等基本内容,重点是项目教学过程控制和职业活动训练素材。

对于专业课程,其载体的形式设计可以是项目、案例、模块、任务等,而对于基础课程,其载体的形式设计则可以是活动、问题等;另一个是载体呈现的内涵,对专业课程载体的内涵设计,可以是设备、现象、零件、产品等,而基础课程载体的内涵设计,则可以是观点、知识等。要上好一堂课,必须做好课堂教学设计。而设计的最终体现——教案,则主要是职业能力训练和知识认知的过程控制和行为引导的设计。

3.课堂教学设计的具体内容及要求

3.1课堂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应包括职业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甚至包括拓展能力即素质目标)。确定职业能力目标,必须以学生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并切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必须明确、具体、可检验,并设定可展示的成果或具体的检验参数。确定知识目标应以职业能力目标的需求为依据,遵循“必需、够用”的原则。

3.2课堂职业能力训练项目

课堂目标需要通过它去实现,教学内容需要它去承载,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需要它去激发和驱动,课堂成绩考核需要以它为依据,因此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设计内容。训练项目设计应切合学生专业方向,具有实用性、典型性、新颖性、可检验性和趣味性,还应有利于职业道德、诚信品质、团队精神、法纪意识、创新意识和操作安全意识等素质的培养。训练项目要逐一编号列出,明确项目名称、拟实现的职业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拟使用的训练素材,并对实施步骤、方式、场地、设备及工具、安全事项、考核方法等作出整体筹划。

4.教案格式参考样式

4.1第一部分:组织教学和复习上次课程的主要内容(时间:……分钟)

点名考勤,提问复习上次内容,作业的检查(书面作业讲评、思考题口头回答)

4.2第二部分:学习新内容

①步骤一:宣布教学内容、目的(时间:……分钟)

板书:(本次课的标题)……

讲述(或提问或讨论):(在实际工作或职业岗位上、在什么情况下会遇到某个(些)问题、需要分析、处理、解决什么问题)引导语:(导入实例1的语句)

②步骤二:引入(时间:……分钟)

课件演示(或板书):(实例1)

学生讨论(分组或集体): (分析、剖析实例1,完成实例1的方案、步骤、方法)

教师归纳:(完成实例1的方案、步骤、方法)

引导语:(转入实际操练的语句)

③步骤三:操练(掌握做……的初步/基本/单项能力、技能,)(时间:……分钟)

方法、手段、学生、活动:如:教师、演示、学生、模仿

第一步……知识点1:

第二步……知识点2: (表示重点)

第三步……知识点3: (表示难点)

说明:

可以按照顺序,一步一步演示和模仿,也可以完整地演示和模仿。

学生模仿可以集体进行,也可请1,2个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示范性演练,或单个学生操练与集体锤炼相结合。

从操作中引出知识点,但先不要强调,重点是操作能力、技能。

引导语:(转入深化步骤的语句)

④步骤四:深化(加深对知识和基本能力或技能的认识和体会)(时间:……分钟)

板书:(或播放课件)

学生活动:(形式要多样;方法要灵活)

实例2 ……

实例3 ……

实例4 ……

说明:在实例1的基础上 改变参数、结构、形状、形式等,从易到难,循序渐进,从正反两方面加深对知识、能力或技能的认识和体会。

引导语:(转入归纳步骤的语句)

⑤步骤五:归纳(知识和能力) (时间:……分钟)

讨论: (在教师引导下先由学生讨论总结能力和知识点 教师再归纳)

板书:(或播放课件) 能力1 知识点 1

能力2 知识点 2

能力3 知识点 3

说明: 突出重点 化解难点

引导语:(转入训练步骤的语句)(表示重点 表示难点)

⑥步骤六:训练(巩固 拓展 检验) (时间:……分钟)

板书:(或播放课件)

学生活动:(形式要多样;方法要灵活)教师活动: 巡视指导、点评

训练项目1(成品分析 改进创新)

训练项目2(改错分析 反面认识)

训练项目3(独立设计 创新设计)

训练项目4(检查验证学生对能力、知识的掌握程度) (单项或综合)

训练项目5(检查验证学生对能力、知识的掌握程度) (综合)

⑦步骤七:总结(时间:……分钟)

教师讲述或用提问方法

(总结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突出重点、难点,)

4.3第三部分:布置作业(内容、要求、规范、时间) (时间:……分钟)

教案格式参考样式(二)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2006.11.16.

[2]百度百科:baike.baidu.com/view/25302.htm 46K 2009.1. 7.

[3]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2007.清华大学出版杜,北京.

课堂教学的步骤范文5

关键词: 生物课堂教学 有效性设计 公开课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生物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思考并在实践中必须解决的问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应该追求的永恒主题。要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教师首先要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而集体磨课是进行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途径。

下面我就以一堂公开课《胚胎工程的应用及前景——胚胎移植》的磨课过程为例,谈谈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设计的认识。

一、导入的设计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一个精彩有效的导入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教师只有针对每节课的内容,学生的基础和风格,设计出适宜的课堂导入,在极短的时间内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活动状态,才能为整堂课的和谐生动定下基调,从而实现有效教学。我最初在导入环节设置了如下情境:国产蒙古黄牛价格低廉,但经济价值不高,澳大利亚纯种海福特牛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但价格高昂,不可能大量引进。而牛的生育率又很低,如何使引进的良种牛快速大量地繁殖呢?学生讨论引出主题胚胎移植。同事都觉得这个导入比较普通,没什么新意。经反复商量讨论后初步定了两个新的导入方案。方案一:展示一张黄牛哺乳奶牛的图片,要求学生思考:黄牛怎么会生出了奶牛?方案二:新闻回顾“湛江产天价牛肉千元一斤有钱还难买”,配以著名的日本神户牛肉图片,同时给出情境:某养牛场引进了一雌一雄两头价格高昂的神户肉牛,欲大量养殖经济价值高的神户牛,请你给农场主提个建议如何在最短时间内大量繁殖优质神户牛呢?我们最终选用的是方案二,原因是方案一虽然更直观,但以社会新闻导入,并以解决生产实践中的具体问题为教学的切入点,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流程的设计

教学流程的设计是有效性设计的关键。最初的教学流程为:情境导入胚胎移植的概念介绍胚胎移植的现状和意义视频展示胚胎移植的基本程序学生看书完成流程图教师补充讲述各个步骤注意点讲解胚胎移植的生理学基础课堂反馈。我们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分析、整合,对教学流程做了适当调整,同时把重难点知识胚胎移植的基本程序和生理学基础交叉在一起讲解。最终流程为:情境导入视频展示胚胎移植的基本程序学生讨论完成流程图教师补充完善胚胎移植的基本程序,同时把生理学基础渗入其中讲解介绍胚胎移植的现状和意义学生自主生成胚胎移植的概念课堂反馈。将生理学基础包含在一些主要步骤的注意点中,这样处理更自然,也避免了重复,节约了课堂时间,还实现了知识之间的整合,帮助学生明确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对新授知识的理解与消化。而胚胎移植的意义在学生了解基本程序后更能体会,所以放在基本程序后介绍。这些内容教授完后,胚胎移植的概念就可以由学生自主生成了,这比一开始生硬地给出概念要好得多。

三、课堂提问的设计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控制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核心之一是提出有效的问题,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有效的提问,能引导学生探索问题,获得知识和智慧,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优化教师的课堂提问有利于教师更科学有效地运用课堂提问,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根据教授知识点、巩固小结和过渡的需要,我们设计了一系列相关问题。如问题1:供、受体的主要职能是什么?为此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供、受体?问题2:对供、受体进行哪些处理?主要目的是什么?问3:可用哪些方法使卵母细胞受精?……利用上述这类问题可引导学生观察流程图,并结合相应的问题进行思考,提醒学生既要关注宏观步骤,又要关注对一些重要步骤的解读和理解。而如问题:什么叫冲卵?为什么要在配种或输精后第七天进行冲卵?这说明了什么?这一问题的设置不仅强调了步骤四中的注意点,还可以引出一个生理学基础(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形成后一定时间内处于游离状态,为胚胎收集提供了可能)。又如在步骤八的讲解中提问:胚胎移植后,供、受体之间会不会发生免疫排斥反应?这样又自然地引出另一个生理学基础。当步骤全部讲完后可用问题:你能归纳出胚胎移植成功的重要条件有哪些吗?作为小结回顾相关步骤和注意点。其中有些注意点又能够引出胚胎移植的生理学基础,在步骤讲完,生理学基础有哪些也就自然总结出来了。而将问题“请你给胚胎移植下一个定义,并说明其实质是什么?”放在课堂结束前提问,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已有概念拓展和建构胚胎移植的概念。这样可以避免学生死记硬背相关的知识要点,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四、课堂习题的设计

课堂教学的步骤范文6

心理辅导课有时也叫心理活动课、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心理辅导课具有发展性和预防性,以及面向全体学生的特点,因此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可或缺的途径。近几年,除了心理辅导教师外,学科教师和班主任也渐渐开始尝试开展心理辅导课。但是笔者在实践中又发现很多教师的心理辅导课设计缺乏系统性,辅导主题分析不到位或不透彻,辅导过程脱离辅导目标,辅导步骤之间缺乏内在联系等特点。基于这些不足之处,笔者认为心理辅导课要以目标为导向,系统地设计辅导过程。

一般情况,心理辅导课的辅导目标可分为三个层次:认知目标、态度与情感目标、问题解决或能力目标。认知目标是指对有关心理现象和变化规律的认识,以及对自我的认识。态度与情感目标是指形成对社会、自然、他人以及对自我的积极态度与情感。问题解决或能力目标是指运用有关知识技能和经验来分析解决问题。这三个目标层次明确,清晰易懂,在当前心理辅导课设计中较为常用。在确定三个层次辅导目标的前提下,心理辅导课的辅导过程就需要围绕辅导目标而设计,然后选择合适的辅导方法和辅导材料来设计辅导步骤或环节。因此,一般情况下,辅导过程可以根据三层次辅导目标设计三个步骤,分别针对和实现三个目标。

关于心理辅导课过程的设计,钟志农提倡“起承转合”的团体动力思想,认为心理辅导课的过程包括暖身、转换、工作和结束四个阶段。曹梅静、王玲等人提出“导入―展开―结束”的三阶段教学模型。笔者结合他们的辅导设计思想以及以目标为导向的思想,认为心理辅导课过程的设计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五个步骤,简称“三阶五步”。三个阶段是“导入―展开―结束”。导入阶段对应的是暖身步骤;展开阶段占据了整堂课的大部分,包括与三层次教学目标对应的三个教学步骤;结束阶段即课堂总结环节。因此将辅导过程概括为“三阶五步”。

一、导入阶段

导入阶段即暖身步骤,是一堂心理辅导课的开始。心理辅导课需要学生心灵的敞开,当教师走进课堂,学生不仅充满了好奇与期待,同时也存在焦虑与阻抗,这阻碍了学生心灵大门的开放。暖身步骤正是学生心灵之门打开的钥匙。

钟志农特别重视心理活动课的暖身阶段,认为暖身对团体动力起着开启的作用,是整堂课前进的动力保障。笔者赞同其观点,认为暖身阶段不仅暖身更要暖心;不仅活跃课堂气氛,更要启发学生心灵;不仅与下一环节密切衔接,更要对整堂课充满意义;不仅为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打下基础,更要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信任和经验开放。

暖身阶段的设计一般采用的方法是游戏法,游戏的形式可以使学生身体略微活动,从而促进放松,也可以是对心理有启发的活动,让学生体验和领悟道理;可以是需要团体间个体相互合作进行的活动;也可以是不需要合作个体独立的活动。但无论如何,暖身步骤的基本原则是每位学生都应该参与其中。不能只让个别同学参与,其他学生观望,如此起不到整体暖身的作用。另外游戏结束时,适当地让学生谈谈感受和启发,教师给予引导和小结,并自然地引出题目和过渡到下一环节内容。一般情况,该阶段的时间为5分钟左右。

总之,暖身阶段减轻了学生的焦虑感和戒备感,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为整堂课打下了基础。

二、展开阶段

暖身后应该是进入正式的教学与辅导,但是对于这个过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和设计。笔者认为这个过程需要密切地联系辅导目标,以辅导目标为指引设计步骤。因此,根据三层目标模式,笔者认为该教学阶段也基本上可以设计为三个步骤,以对应三层辅导目标。

步骤一,What&Why。该环节主要是认知目标达成环节,认知目标主要是让学生认识普遍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以及自己的心理活动规律和特点。简单地说是学生明白“是什么”和“为什么”。因此这个环节可以采用认知法教学,包括故事法、讨论法、艺术欣赏法等,即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学生相互讨论的方式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相关概念、原理和意义。选用的素材可以来自名人故事、经典寓言,也可以来自学生生活中的实际案例。两者各有利弊,前者对学生有很强的励志作用和榜样作用,后者来自实际生活故事,更接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更符合学生的口味,对学生的启发更大。一般情况,可以先呈现名人故事,再呈现实际案例,从远到近自然过渡。在故事呈现后,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故事,可以讨论故事说明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对学生的回答教师作积极的反馈、引导和总结。一般情况,该步骤的时间为10分钟。

步骤二,Who。该环节主要是态度与情感目标的达成,是学生作为自主、独立的个体体验和探索自己的情感和价值观的过程。简单地说是学生体验“我的感受是什么”“我该以什么态度对待”,在不断和反复体验中形成积极的态度和情感。该环节主要是根据上个环节学生明白了一些现象和原因后,开始试图分析和反思自己身上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在上个环节我们明白了别人身上的一些现象,那么我们自己身上有没有这样的情况呢?”然后请学生将自己的情况和原因分析写在纸上,写好之后也可以请学生说出自己的情况和感受以及原因。也可以使用想象技术,即通过教师的语言引导,学生进入想象状态(也可以说是催眠),并跟着教师的指导语回忆过去或者想象未来,在想象中体验各种感受。在想象之后也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想象的内容以及体验到的感受。还可以采取角色扮演的方法,通过学生当事人扮演具体生活事件,重新经历生活事件和感受;也可以改编生活故事,体验积极的情绪。此环节的学生讨论尤为重要,同伴之间的讨论有助于学生间相互分享体验感受,有助于当事人形成积极全面的情感品质。对学生的讨论和回答,教师作积极的引导和总结。一般情况,该步骤的时间为10分钟。

步骤三,How。该阶段主要是问题解决目标达成环节,是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自己实际问题的环节。简单地说就是学生思考“怎么办”,领悟问题解决方法。上一环节学生已经体验到了自己身上所存在的问题,也明白了原因,这一环节学生迫切想知道该怎么解决这些问题。这一环节,可以采取讨论法,比如脑力激荡法,即针对某一问题或者某位学生的问题,让大家齐心协力出点子,帮助问题解决,因为学生提到的问题解决经验对同伴之间有更好的借鉴作用。教师也可以总结概括学生解决问题的办法,将各种办法写在黑板上,并补充学生没有提到的一些方法,总结成一套问题解决方法集,实现资源共享。值得注意的是,问题解决的方法不能由教师直接呈现和说教,而是由学生讨论、领悟和相互分享,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概括和总结学生讨论。然后,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自己的实际特点,选择适当的方法,并设计如何在现实中运用这些方法,也可以让学生尝试进行示范训练和行为训练。最后可以让学生谈谈对这堂课的收获以及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将如何应对。一般情况,该步骤的时间为15分钟。

三、结束阶段

一个好的收尾对整堂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一般情况在结束阶段,教师对整堂课作总结,对学生的反应作总结,并给予学生祝福语。也可以让学生对整堂课作总结。

有些人认为结束阶段可以包含到上一个步骤里面,笔者并不赞同,因为通过整堂课的活动,学生可能会依依不舍,因此,需要一定的时间和一个过程使师生渐渐为课堂拉上序幕。在结束阶段,教师可以给学生留一定的心理辅导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也可以送给学生一首与辅导主题相关的歌或者诗,以温馨而舒缓的方式给课堂渐渐画上句号。一般情况,该阶段的时间为5分钟。

总之,心理辅导课的辅导过程设计基本理念是以目标为导向,即辅导过程围绕辅导目标而展开,“三阶五步”辅导过程的具体设计则是根据三层次目标而展开的。对一般的心理辅导课设计,“三阶五步”均适用。对于具体的一堂课来说,如果辅导目标层次有所变化的话,那么“三阶五步”的辅导过程设计也要作相应的调整。要灵活运用“三阶五步”辅导过程设计,不能生搬硬套。(稿件编号:090906004)

参考文献:

[1]钟志农.心理辅导活动课操作实务[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7,7.

[2]钟志农.班级团体辅导活动的形成性评价[J]. 思想理论教育(下半月行动版),2007(1).

[3]曹梅静,王玲.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5.

[4]刘宣文.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设计与评价[J].教育研究,2002,5.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321004,电邮: )

封面人物档案

张璧宏, 1957年生,河南温县人,中学高级教师。他创造性地提出了“没有成绩过不了今天,只有成绩过不了明天”的办学理念,在他的带领下,许衡中学在六年多的时间成为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学校,被教育专家誉为“建国以来学校发展史上的三大奇迹之一”。 原国家教委副主任、国家总督学柳斌考察过许衡中学后,称赞“许衡中学素质教育开展得好,是全国最好的学校之一”。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国家副总督学郭振有先生这样说:“许衡中学是素质教育的典范,是全国最好的素质教育创新的楷模”。

课堂教学的步骤范文7

博物馆展示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知识融合的课程,拥有复杂、宽泛、多学科知识综合的特点。针对其课程特点,教学过程中实施课内分步骤教学与课外分步骤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课程内从基础理论、作业实践、知识巩固分步;从前期调研、中期报告、终期汇报分步;从给予课程分数上分任务、分阶段进行评分。课外以学习兴趣组、开放工作室的形式,可使课程内、外的分步骤教学相辅相成。阶段性、延续性、深入性的分步骤教学方法,使得博物馆展示设计课程教学能够贴近学生,将复杂的知识化难为易,综合性的培养博物馆展示设计方面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

展示设计;博物馆展示陈列;分步骤教学

0引言

博物馆展示设计所涉及的专业知识点是多学科的综合,较为复杂。在博物馆展示设计教学中,由于所教授知识的系统性,需要前期学生对展示空间、展示道具、展示照明以及平面、数字多媒体等各种相关专业知识的积累。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给予学生更多的理论知识、拓展学生的实践能力是重点探讨的问题。在类似系统性较强的课程教学设计中,利用课内外分步骤、分阶段的教学法,能够将理论、实践相结合,达到知识巩固的目的,并且能够让学生熟知完成实际项目的相关步骤,将学院派的设计与社会实际项目相结合,培养出能够适应社会需求的复合型博物馆展示设计专业人才。

1博物馆展示设计课程内分步骤教学

课内分步骤教学针对课程的系统性较强的特点,教师将各个步骤分开,把时间、任务划分明确,使学生明确各个阶段的学习任务,增强学生的时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针对博物馆展示设计课程的课内分步骤教学如下。

1.1基础理论、实践作业、知识巩固三步教学博物馆展示设计课程的学时一般安排96课时,由于其学时长、周期长的特点,分步骤循序渐进的对学生进行教学,按部就班的完成博物馆展示设计课程的教学任务就显得尤为重要。从理论到实践到知识巩固的三步骤教学中,理论课程讲解占到教学时长的四分之一。基础理论课程的讲解以理论配合实际案例进行,避免枯燥无趣理论知识的强行灌输。设计作业占到教学时长的四分之二。设计作业最好选择适合课时需要的实际项目,在实践中将理论知识进行运用,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在设计作业环节要求教师根据实际项目的文本、设计、施工步骤等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要求,在课堂中模拟设计公司完成项目的工作模式,使学生有实践性的体验,为融入社会奠定基础。知识巩固占到教学时长的四分之一。知识巩固部分是通过模型的制作落实到三维可见的一种形式,这种形式能够检验前期设计方案的可实施性。在模型制作过程中不仅能够明确博物馆的空间概念、细节部分设计的优劣,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1.2分阶段、分任务的学生汇报、教师讲评制三步骤的汇报、讲评制,需要前期教师规定好明确的时间表和任务表,在规定的时间要求学生按照要求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能够使学生树立明确的时间观。

(一)调研阶段调研在设计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教学开始就要锻 炼学生的调研能力。调研阶段开始前,教师应先做相应的调研要求,使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去调研、带着兴趣去调研。调研分为书籍、网络、市场、问卷等各种形式,通过广泛的收集相关资料,更能明晰自己所做博物馆的国内、外现状情况,以及目前现有博物馆展示设计中的优缺点。通过自己的实际调研,将调研结果写成调研报告并做出汇报文件,在课堂中进行汇报。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锻炼学生的汇报能力。

(二)草图方案阶段前期的调研加上明确的主题,进入到草图阶段。草图阶段按照每人或每组选定的主题将学生组成讨论小组,进行头脑风暴的设计讨论,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在平面图中设计出理想的方案,这个阶段要求学生能够自主、灵活的进行设计,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不做过多的设计讲评干预,使学生能够顺利的将自己的初步想法进行表达。草图阶段对数量要求较高,当学生完成一定数量的草图时也会自我进行筛选出比较满意的几套方案,在自我筛选后进行草图方案阶段的设计汇报,汇报完毕由讨论小组成员提出方案中的优缺点,给予每个同学一次的点评机会,在点评他人方案中审视自我方案缺陷,锻炼学生跳出自我思维定式,以创新型、多角度的视角进行方案的初步设计。最后由教师做最后的点评总结。

(三)效果图、模型阶段初步方案完成后进行细部深化,效果图阶段将二维的设计稿转化成三维,在三维模式中能够深入推敲设计方案的细节部分,进一步完善设计方案。再通过模型制作以更直观的模式,建立空间概念。

2博物馆展示设计课程外分步骤辅助教学

培养学生建立课外自主学习式学习模式,能够更好的辅助课内教学。

2.1学习兴趣组在兴趣小组中,可以把博物馆展示设计课程中的任务进行拆解,让学生自己选择较有兴趣的小组,进行分部的训练。例如将博物馆展示设计拆解为:展示道具设计、展示橱窗设计、展示照明设计、展示空间设计、展示色彩设计、展示心理学、展示平面设计等兴趣小组。在每个小组中根据设计比赛题目,布置相应的任务。分部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同时增加学生参与设计比赛的积极性。

2.2开放工作室在开放工作室的设立中,以设计团队为组合,起初可以通过真题假作来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慢慢培养对设计任务的敏感度。然后接收实际的设计项目,带领学生按部就班的完成项目,提供给学生社会实践的机会。

3结语

博物馆展示设计课程中的一部分技能是在课外知识的日积月累中形成的。只有具备较宽泛的知识面和眼界才能够更好的将课堂知识熟练的运用,完美的表达自我创意的思想。由于静态的、久远的、古老的展品自己不会说话,需要通过展示陈列将其展示,并向公众诉说展品的历史故事的同时,要符合现代人们的审美,增强对其展品的理解力。这就要求学生了解所设计博物馆主题展示领域的展品及相关文化的历史信息,没有文化、没有故事只注重形象、外观的展示设计不能深入人心。因此倡导课堂内和课堂外相辅相成的分步骤式学习方式,通过这种学习方式让学生分步骤的对系统知识进行接纳,分步骤的进行知识巩固。增加学生课外阅读量和课外实践能力的锻炼,避免了过多知识的堆积式灌输和短时性的知识学习。

参考文献:

[1]高建峰.《展示设计》课程教学的探索与改革实践[J].科技教育,2013,22.

课堂教学的步骤范文8

【关键词】初中历史 案例教学法 应用

新课改理念告诉我们,学业评价不仅仅是对学生某个阶段的学习检测结果给一个结论,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评价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热情。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清晰,学习动力更加充足。总而言之,历史学业评价始终是整个历史教学的一个中间环节或下一次学习的新起点。因此,我们要借新课改的东风对历史学业评价的评价方法、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过程等进行创新,目的是要设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热衷于全面参与历史学业评价过程,让学生在每一次参与中都感觉很有收获[1]。这样,才能真正“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反思、加强评价与教学相结合的过程;成为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激励、自我调整与自我教育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成为学生合作意识和技能不断增强的过程。”

1传统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现状

传统历史课堂基本是众多学生面对教师,教师依次完成对历史原因、过程、结果的分析讲解,其间添加师生谈话或一问一答,最后做一个课堂小结。教师在本质上处于君临一切的状态,而学生充当老师的配角,总体上依旧是老师进行“满堂灌”教学,学生进行单一接受性学习。这种传统教学模式虽然有利于学生整体知识框架的形成,但是却忽视了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容易使学生形成“接受——记忆——再现”的思维定势。久而久之,学生模仿有余,创新不足,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受到限制,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出来,以致培养的学生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更有甚者,这种一灌到底的教学方式导致部分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活生生的学生甚至成了被窒息的人。这就是传统课堂教学的根本缺陷。

传统课堂教学以课本知识为本位导致学生读死书。“课本知识一般表现为概念、原理、定律和公式所组成的系统,主要是一种理论知识,是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的东西。学生要把这种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成自己的知识,就必须有自己在以往的活动中积累的或在现时的活动中获得的直接经验作为基础。而初中历史课程改革促使历史教育手段信息化、多样化、多元化。尤其强调课堂上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集体参与、思维碰撞、质疑释疑。好处在于可以把历史学习的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高历史能力,促进心理健康、人格发展的过程。教师还要善于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依据历史学习的学科要求和学生的学习特点,引导学生、家长等积极参与学习信息交流与合作。使学生的历史学习不再仅仅是从书本到书本,而是从实践出发;使学生的历史学习过程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社会[2]。

2案例教学法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案例教学学法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具体应用中分成四个步骤:教学流程是指课中“四步”,即情景问题导入、互动释疑探究、归纳总结拓展、练习巩固提高。

(1)情景问题导入。该步骤明确“学什么”的问题。教师设置契合教学内容的鲜活情景,改变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极大兴趣,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该步骤大约需要5分钟。

(2)互动释疑探究。该步骤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解决“怎么学”的问题。首先班内每个小组进行组内合作学习,对大家在自学中存在的疑问互相进行解答。接着,各小组选一名代表在全班进行展示交流,既可以把小组学习成果展现给全班同学,也可以将在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放到全班进行更广泛的讨论交流。通过全体同学的互相释疑和点评,相互借鉴启发,加深对学习内容的印象。该步骤大约需要20分钟。

(3)归纳总结拓展。该步骤主要解决“怎么用”的问题。在课堂上对刚刚学会的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形成知识网络结构;阅读导学案上的“认知拓展”、“经典史料”,开拓思维、扩大视野。该步骤大约需要10分钟。而初中阶段的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意识是极其强烈的,他们关注自己的个性发展与人生设计,他们不再把自己的思维束缚在教材中,束缚在学校里,他们有意识地开始关注国家社会的前途命运与自己的人生价值相结合,他们的自控能力逐步增强,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批判性也明显增强,初中历史旧课程的教学要求刚好压制了初中学生这些增长的因素[3]。

(4)练习巩固提高。该步骤是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解决学得“怎么样”的问题。可以选择课堂习题反馈,课后作业反馈或者章节、单元达标测试,强化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巩固。最后分层布置适量的自习作业。该步骤大约需要5分钟。

现在绝大部分学生学习兴趣很高,课堂上愿意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而且学生的自信心随着大小展示机会的增多和成绩的提高而大涨,人格不断得到完善。尤其是情商大大提高,以前经常发生的顶撞老师、同学打架的现象几乎绝迹,令领导和老师们惊喜不已。学生们总结进步时说:“以前大家都是‘独行侠’,学习上自己管自己或破罐子破摔,即使遇到问题也很少相互探究甚至没兴趣探究;现在分组学习,大家成了‘利益’共同体,不仅要管好自己,还要帮助其他组员共同进步。团队意识促使我们谁也不想拉小组的后腿。而且现在课堂上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使我们由被动接收知识变为主动学习知识、消化知识。我们心里很明白:只有学好了、消化了我们就可以像优秀学生一样在组内、在班级自信地展示自己!坚持到现在,我们觉得自己很优秀,我们的小组很优秀,我们全班都很优秀!”

结论

总之,情景教学法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教学方法,只要运用得当,一定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历史课的课堂教学效率。教学是一门艺术,对艺术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笔者相信,经过不断的尝试和革新,案例教学法将会有更多的突破,它的运用将会给历史教学注入持久的活力。

【参考文献】

[1]王树清.新课程有效教学疑难问题操作性解读——初中历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92-93.

课堂教学的步骤范文9

关键词: 英语阅读课 教学设计 阅读能力

“阅读课”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是把文章作为单纯地向学生传授语法及语言知识的载体,而忽视培养学生积极思维及深层次理解作者意图和文章主题思想的能力。作为教师,我们都已认识到阅读课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教学当中,我们如何操作才能达到如此重要的课程所要达到的目标,如何恰当地利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英语其他方面的能力,似乎还有些模糊。在此,我想结合教学经验及对课程改革与教学大纲的学习体会,谈谈对英语阅读课教学的感受。

一、了解和明确新课改的重点和阅读教学的目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英语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然而,英语教育的现状尚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与时展的要求还存在差距。因此,新课改的重点是:改变英语课程过于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识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新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二、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

具体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教学步骤和方法,大部分教师都比较了解,但是对于这些步骤的细节操作,如何调动学生各方面器官的积极性,实施这些步骤和方法的原因和所能达到的效果,而且从教育学的理论角度上为什么这样做,一些教师在脑海中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轮廓。下面,我谈谈心得。

1.复习

通常阅读课是单元学习的最后一个阶段,是综合单元知识的课文。因此在上阅读课之前,要复习这个单元所学的重要短语与知识点。在设计复习环节的时候,设计内容最好可以很好地衔接上节课与本节课的内容,而且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说,一节课的开始,学生还未进入正式状态,我们需要一个进入新课的前奏,让学生有一个适应的时间,慢慢地进入到正式上课的状态。

2.新课导入

这个步骤是整堂课的一个关键点,是使学生从平和达到兴奋的转折点。新课导入的好坏,关系到学生在学习下一个步骤,也就是课文时,是否充满期待的心情,是否具备兴奋的状态,关系到这节课的整体效果的好坏,正所谓“有一个好的开始,也就成功了一半”。新课导入的话题,最好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同时也是教师感兴趣或者了解的,这样才能引起学生和教师的共鸣,拉近学生和教师的距离,为营造一个热情的、活跃的、和谐的课堂气氛打下基础。

3.课文讲解

这个步骤是整堂课的主要部分,这部分内容操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这堂课的整体效果的优劣。我们要本着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老师起主导作用的原则来实施这堂课的教学,而不能像以前那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一样,老师占用大部分时间而学生成了一台单纯的录音机,只能录不能放。我认为比较有效的方法如下。

(1)听课文。通过复习和新课导入这两个步骤,学生达到比较兴奋的上课状态,我们必须利用好这种兴奋状态,把这种兴奋有效地转移到课文上,从而使活跃的课堂温度降下来。这时,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文,从而保持学生的注意力。

(2)快速阅读课文。在听了一两遍课文之后,让学生打开课文自己快速阅读,了解没听懂的地方,这样无形之中对课文的印象会加深。快速阅读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因为学生在考试之中没有宽余的时间一句一句地分析,而且现在从各种各类考试中我们可以看到快速阅读(fastreading)越来越受到青睐,所以我们必须在平常的练习和考试中训练他们的快速阅读能力,而且在课堂当中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这种阅读能力。

(3)精读课文。精读课文这个步骤是阅读课的主体,是阅读课的中心任务,但是如何操作好精读课文这个步骤似乎一直没有一个定论。有些老师可能仍然在延续灌输式教学模式中一句一句给学生翻译课文,事无巨细地讲解课文中语法的做法。似乎只有这样,老师的心中才踏实,才认为学生学到了东西,但这只是最基本的知识目标,对于学生的英语语感,用英语思考的能力,认为似乎都是比较遥远的事情,舍不得时间让学生锻炼。精读课文,我们要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去理解课文、寻找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学生在阅读的时候,遇到问题通过同学之间的讨论和向老师请教的方式来自己解决问题。这样,老师可以及时总结出在备课时没有准备的重点和难点,也给了学生动口的机会。

(4)检验学生精读课文的效果。精读课文之后,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回答有关课文内容的一些问题来检验学生的阅读效果,也可以通过让学生复述课文的方式来检验。最好通过学生自愿和老师提问相结合的方式,这样既可以给积极性高的学生锻炼的机会,又可以使大部分同学有所紧张。

(5)分析重点和难点。重点和难点一般是学生在精读课文时所遇到的语法方面的困难。对于语法的讲解,以前的老师一般从理论的角度去分析,这样虽然对语法的道理学生非常明白,但他们在应用和考试当中很难把语法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有效快速地结合起来,这是因为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脱离了语言环境。我们在这方面可以借鉴疯狂英语的方法,以句子的形式讲解,以句子的形式巩固,以句子的形式练习,让学生始终在句子当中理解语法的使用。这样,学生在应用和考试过程当中,就可以省略了由语法理论到实际应用的步骤。

4.自由复习

如果时间允许,那么在基本结束这节课的时候,最好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自由复习,以便它们巩固刚刚学习过的东西,及时加深记忆。

5.练习

在这节课结束前的几分钟,一定让学生做几个练习,可以集体做,也可以自己做,练习不必过多和过难,只是为了巩固刚刚学过的东西。

6.布置作业

练习结束后,也已经接近下课了,在布置作业之前,老师最好带领学生把这节课的内容快速浏览一下,从而对这节课的内容形成一个清晰的轮廓。

三、结语

总的来说,上好一堂阅读课要遵循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的原则,注重课堂气氛和教育节奏的把握,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尽可能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的情况下,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