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儿童安全教育知识集锦9篇

时间:2023-05-28 09:44:10

儿童安全教育知识

儿童安全教育知识范文1

向这个年龄段儿童传授的防火方法必须简明易记。例如,自己身上着了火怎么办?教小孩最好的方法是“站住、躺下、打滚”,三个动作六个字,很容易记住,有的读本告诉儿童,身上着火可以躺倒打滚、可以贴墙转动、可以脱下着火的衣服,也可以跳到河里。这里且不说跳到河里的方法本身有误,因为在奔向河的途中火势会扩大,跳到河里又有溺水的危险,就这么多的方法让儿童难以记住,即使记住了,身上真的着火了,他们不知选哪一种好。

2慎用否定教育法不用恐怖教育法

在向儿童传授防火知识的时候,尽量告诉儿童要怎么做,在使用否定教育法,告诉儿童不要怎么做时,必须再三说明,否则会收到相反的效果。例如,至今还贴在社区画廊里的消防知识挂图中,有一幅一个小孩子点着蜡烛在床下找东西的图,旁边的图解是不要这么做。这就是典型的用否定教育法传授防火知识不慎的例子。仅在画廊里张贴了这样的挂图,没人给儿童一再说明。儿童看了这幅画可能看不懂图解,或没记住图解,但他会记住这幅画,一旦有机会,他真可能模仿着这么做,就违背教育的初衷了。儿童的抽象思维能力弱、形象思维能力强,这就是否定教育法要慎用,必须使用时,一定要再三说明道理。在一些消防宣传活动中,人们在展板中展示了火场灾后尸体横陈,惨不忍睹的场面。这种恐怖的场面会使儿童在一旦遇到火灾时削弱逃生的信心,弊大于利,不能用作消防安全教育的手段。

3消防安全技能训练不可少

消防安全教育既包括知识传播,也包括技能训练。对于儿童而言,有些技能要反复训练,才能让他们记住。例如,在技能训练中,逃生训练是最重要的。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让儿童去当地的消防科普教育基地的烟气逃生长廊中训练,根据模拟火灾释放器产生的烟气层不同的高度,采用不同的行进姿势逃生;没有这种条件的学校、幼儿园,可以让四个孩子各握住白被单的一角,举起、降下,让其他孩子在被单下采取不同的行进姿势逃生。当然,技能训练也要结合知识讲解。要在训练前告诉儿童烟气颜色与温度毒性的关系,在家里发生火灾时,如何判断该逃生还是固守待援,疏散逃生时要疾走,不要奔跑等。技能训练结合知识讲解还有成功的实例。团中央廊坊消防安全教育基地几年前在教小学生“身上着火怎么办”时,结合三个动作的知识教育让他们做训练游戏,在打滚时把系在背后的气球压破,在寓教于乐中让学生记住要领。

4消防安全教育需要家长配合

儿童安全教育知识范文2

儿童安全教育的资源的使用者主要以成人为主,儿童更多的是接受教育和保护的一方,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中国儿童网民上升情况明显,截至2013年6月底,中国网民中小学及以下、初中学历人群的占比分别为11.2%和36.3%,相比2012年底均有所上升,尤其在初中群体中的升幅较为明显。这表示儿童有越来越多的机会直接使用网络安全教育资源。面向儿童设计的安全教育类网站,对儿童来说,他们对网站认知、理解与应用都有着巨大的差异。因此,网站建设必须从使用者的年龄特点、认知情况和接受能力方面出发,根据儿童的认知发展阶段将网站的受众分为学前儿童用户(7岁以下)、小学儿童用户(7~11岁),初高中儿童用户(12岁~成年),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特征定位受众,来保证网站的内容、风格和运营等符合受众需求,从而保证用户的忠诚度和粘性,以确保网站的应用价值。国内外以儿童安全教育为主题的,按以上三个年龄层定位受众的网站较少,美国我的宝贝网,有专门对7岁以下儿童提供安全资讯和产品的服务;全球儿童安全组织———中国,即全球儿童安全组织中国分支,其使命是降低14岁以下儿童的意外伤害和死亡。

二、支持者———家长、社会、政府

面向支持者的安全教育类网站必须考虑支持者的特征。安全教育的目的是保障儿童安全,这不仅仅是教师的任务,家长、社会、甚至政府的参与都是必不可少的。根据支持者定位受众,往往决定了网站的功能定位。支持者普遍对儿童安全教育网站的需求是获取知识功能和交流功能,如“我的宝贝”网会提供论坛服务,在论坛中大量儿童安全教育的文字、图片、视频资料,无疑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为儿童安全教育做了推广;社会上的组织机构可以提供一定的儿童安全教育资源,需要网站具有资源和在线专业及技术支持的功能;政府可以提供一定的扶植政策,需要网站具有线上与线下互动的功能。例如,美国国家儿童安全理事会就是致力于儿童安全的慈善组织,该组织提供300多类儿童安全教育材料,辅以50多个安全顾问,每年为40多个国家,约6000个公共安全机构和超过16000000儿童提供儿童安全资料。

三、实施者———教师

面向实施者的安全教育类网站需要考虑教育者的特征。同家长的辅助教育特征有共同之处,也是在获取知识功能和交流功能上对网站有相应需求,但对儿童安全教育资料的使用需求更显著,这类资源通常以全面的信息涵盖、专业的信息分类形式呈现,或学习、交流线上与线下联合活动的形式呈现。如,信息覆盖类型的小精灵儿童网站的儿童安全频道提供了分类比较全面的儿童安全资料:游泳安全、自然灾害、社会安全、疾病预防、远离、饮食安全、网络安全、用电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居家安全等;活动型的是美国马萨诸塞州儿童安全组织,通过授权认证为当地社区教师提供安全教育计划(组织活动)。

四、总结

儿童安全教育知识范文3

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定义及其内涵分析

(一)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定义的认识

对于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定义,有的学者将之表述为: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主要是指对幼儿进行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等方面的教育,具体来说是指帮助幼儿正确地认识自己、他人和社会(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社会规范、社会文化),形成积极的自然情感和社会情感,掌握与同伴、成人交往以及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方式,以使幼儿能有效地在社会中生存与发展的教育。也有学者将其表述为:幼儿社会教育是教育者按照社会的价值取向,通过多种途径不断向幼儿施加多方面教育影响,使其逐渐适应社会环境的过程。

根据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基本事实与价值的把握,我们认为无论是学科意义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还是课程领域意义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其最终目的都是服务于儿童的完整发展。从课程实践角度出发,我们尝试将“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定义为: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事务及其相关的人文社会知识为基本内容,以社会及人类文明的积极价值为引导,在尊重儿童生活,遵循儿童社会性发展规律与特点的基础上,由教育者通过创设有教育意义的环境和活动等多种途径,陶冶儿童性灵,最终实现培育具有良好社会理解力、社会情感、品德与行动能力的完整、健康儿童之目的的教育过程。

(二)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涵分析的认识

学前儿童的教育者主要是幼儿园教师,他们是幼儿社会教育的主导力量。虽然家长也十分重要,但在学校教育中家长是教育的合作对象,而不是主要行动者。教育的依据是社会及人类文明的积极价值与儿童社会性发展规律,前者是外在根据,后者是内在根据,学前儿童发展是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在这里,我们强调社会及人类文明的积极价值,是从文化与社会发展这一角度来理解教育的作用的,即教育应当是引导社会发展的活动,应当倡导积极的文化价值,自觉引导孩子批判与反思消极的社会文化价值。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并不以掌握系统的人文社会生活知识为目的,而以丰富儿童心灵、发展儿童社会性、培育儿童良好品德与社会行动能力为目的,其中心灵的丰富是在对生活的丰富体验中获得的,良好的社会理解力、品德与行动能力是在与社会环境积极互动的基础上形成的。由此可见,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应是基于儿童生活事物的人文社会知识,具有启蒙性、基础性与具体性等特点。儿童社会理解力、社会情感、品德与社会行动能力的发展都是以此为前提的。儿童性灵作为一种精神潜质,从根本上来说是纯真的,也是充满活力的。《说文》曰:“性,人之阳气,性善者也。”这种本初的充满活力的善性是一切道德才能的基础。幼儿教育就是要保护和滋养这种本初的善性,使儿童的成长始终有着丰富的精神资源。品德与社会理解力和行动能力相关,是社会理解力与行动能力的方向和灵魂,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应帮助孩子养成有品德的性灵、有品德的理解力以及有品德的行动,一切都要以道德和善为原则。

二、社会教育在学前儿童整体发展中的课程地位

在幼儿科学教育中,我们不仅要让儿童学会科学地认识与探究客观世界,还要认识到人类与客观世界的关系,以及人类对客观世界所承载的责任;幼儿语言教育也不仅仅只是教会孩子正确与流利的表达,还要教孩子学会表达真诚与善意;幼儿艺术教育也不仅仅是让孩子学会欣赏与创造美,还要让孩子体验与领会人性之美。

将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作为一个独立的课程领域提出,既具有研究上的意义,也具有实践上的意义。从理论上看,有助于研究者理清社会领域教育的特点与规律,帮助教育者形成更科学与恰当的教育意识;从实践上看,课程领域的相对区分有助于教育者根据不同发展领域的特点对幼儿进行针对性教育,帮助教育者更好地关照发展的细节,但这种领域区分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其他领域有整体联系的区分,因而在课程实施中,教育者需要建立一种整体教育的观念。

三、如何摆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相关课程领域的关系

作为课程领域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在综合与变革以前的幼儿园社会常识教育与幼儿德育基础上出现的一个新的课程领域。它不是一个具体的学科,而是一个学习领域,在这一领域中儿童主要学习的是如何协调自我、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并习得与人和环境互动应有的知识、能力、态度与行为技能等。这一课程领域主要关注的是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包括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技能以及道德品质的发展,最终帮助儿童形成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能力与善待世界的基本态度。

(一)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健康教育关系的认识

健康是所有幼儿园课程体系都需要关注的领域,它包括身体的健康、情绪与心理的健康以及道德的健康。其中幼儿情绪与心理及道德健康也是社会领域关注的问题。当孩子有良好的师生与同伴关系时,他就能获得安定与愉快的情绪,并形成安全感与信赖感,这是良好社会情感形成的基础。同时,体育活动有助于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可见社会教育与健康教育是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但社会教育在关注儿童情绪与心理健康时,更注重它的社会发展性。社会教育的责任是倡导先进的文化价值观与态度行为,这是一种社会意义上的健康。

(二)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语言教育关系的认识

语言是儿童进行社会化的重要工具,通过语言,儿童才能与人沟通。但从社会教育的目的看,幼儿园教育不能止步于教会孩子说话,还要教会孩子善于倾听,并说礼貌的话、温暖的话、善良的话、优美的话。当孩子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时,他们感受到的不只是语言的丰富和优美,还有作品中人物的丰富心灵,让孩子从作品中体会到善与恶的争战、美与丑的较量。另一方面,如果语言教育没有了美与善的灵魂,就会成为抽象的没有生命的符号教育。在这种教育下,孩子可能会很流利地说有益人、温暖人的话,但也可以很流利地说伤害人的话,这全看教育者如何引导他们在利人利己的立场上运用语言。可见,语言在塑造儿童的社会性品格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科学教育关系的认识

引导孩子探索与认识是科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但我们探索与认识世界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更好地利用世界,还要学会更好地保护世界。科学的技术如果没有仁慈之心的支持,也有可能变成伤害人类自身的利剑。如我们有了更多征服自然的方法,带来的是环境的日益恶化。为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就必须认识到引导孩子学会认识与探索世界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孩子有一颗仁慈之心,让他们在亲近大自然的同时,学会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珍惜自然资源,形成初步的环保意识。

(四)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艺术教育关系的认识

艺术对性灵的陶冶具有特别的作用,艺术教育的价值也正在于它能够展示生命的美,畅想生命的自由,弘扬生命的价值,维护生命的尊严和张扬生命的个性。它的目的是要培养能够运用艺术语言表达丰富美好的情感和进行心灵交流的健康个体。当孩子学会用画笔或是音乐表达出他内心美好的体会和感动时,艺术就产生了。同样,当感受到美与善时,他就已经接受了社会教育。由此,教育要尽可能用艺术化的方式让孩子体会到各种美与善。

(作者张瑛系驻马店市政府机关幼儿园园长,特级教师)

临颍电业:强化“四个能力” 打牢消防安全

12月5日,临颍县电业局组织安检、物业、信息等部门人员,对局办公大楼进行了消防安全大检查。这是该局强化“四个能力”建设,打牢消防安全管理的一项具体举措。

针对冬季火灾易发、高发的特点,为进一步提高员工消防安全意识,增强应对突发火灾事故的处置能力和安全自救能力,临颍县电业局以三级安全网络人员为重点,组织全局员工开展消防安全“四个能力”(检查消除火灾隐患的能力,扑救初期火灾的能力,组织疏散逃生的能力,消防宣传教育的能力)建设。一是利用安全网例会、班组安全活动等学习机会,开展内部消防安全知识专题培训;二是组织开展全员消防安全知识普考,开展逃生、灭火等实践演练活动;三是组织三级安全网络人员对机关及各供电所、变电站消防安全隐患进行排查、治理,消除企业消防安全死角。通过开展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水平上升到了全新层次。

(河南临颍县电业局新闻中心 夏占民 翟晓陆)

新乡市牧野区非公有制企业发展促进会2011年度晚会隆重召开

玉兔将归去,金龙腾空来。12月18日晚7时,在激昂的开幕音乐中,新乡市牧野区非公有制企业发展促进会2011年度晚会在新乡市新龙大酒店报告厅隆重开幕。来自中央、省市及牧野区的各级领导,商会会员、社会各界来宾共400多人在载歌载舞中欢聚一堂。

晚会上,新乡市牧野区非公有制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许文胜向各级领导、社会各界机构、商会全体会员汇报年度工作总结。中共中央统战部统战系统工会联合会副主席杨元洲、新乡市工商联主席朱云卿、新乡市牧野区委统战部部长陈军分别做重要讲话并对年会的隆重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儿童安全教育知识范文4

关键词 法制 安全意识 教育 和谐校园

近年来学校安全事故频频发生,意外伤害已成为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第一杀手。学校安全事故的原因是极其复杂的,责任认定也没有明确的依据。因此学校应该以人为本,强化法制安全意识,建立健全组织和制度,并严格执行;积极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结合起来,形成校园安全教育与管理的合力;结合儿童的学习生活深入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建设平安和谐的校园文化。

首先,强化法制安全意识,做到养中有素、建立组织、健全制度、明确责任,防患于未然。从实际情况来看,虽然有些事故是由于老师的责任心不强或是老师事先没有考虑周全造成的,但更多的是防不胜防的意外事故。目前虽然很多学校对事故发生后要求学校承担不尽合理的法律责任感到困惑、不公,但在处理此类事件时则常常抱着息事宁人的心态,以“私了”的方式解决纠纷。其结果不仅不利于双方法律责任的划分,而且往往损害了学校的合法权益。究其原因,主要是当事人不了解相关的法律规定,缺乏法律意识,更不会自觉运用法律手段处理有关纠纷。作为学校,应该以法律为准绳,熟悉必要的法律知识,譬如《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学校管理条例》、《学校工作规程》、《民法通则》等,建立安全领导组织,制定合理的安全工作规章制度,明确教师安全职责、监护措施、户外活动组织安全制度,以及平时教师、家长和学生高度的安全责任意识,从源头上扼住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

第二,学校家长应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加强安全方面的知识学习,为儿童创设安全、良好的生活环境。社会大环境文明程度的高低,社会道德规范、法纪意识的强弱,也是孩子安全自护意识形成的因素。这就要求学校要经常与家长联系,引导家长或监护人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形成良好的生存安全意识,自觉遵守社会道德法规,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第三,把安全工作的宣传教育从娃娃抓起,结合儿童的学习生活进行安全教育,把学校安全教育管理当做建设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耳濡目染提高儿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及能力。

1.开展特定情景摸拟活动。如组织观看电视录像“阳台上的故事”、“冬天的故事 ”、“陌生人的故事”、“超市里走失了”等等,让孩子们去体验、了解初步的安全知识,懂得求救方法;进行防震救灾逃生救助演练,观摩“消防中队”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学习防、救火灾的安全知识,将消防知识从娃娃抓起落到实处。 2.让儿童自己参与安全管理,使他们在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监督中受益非浅,既维护了秩序、保证了安全,又锻炼了能力、培养了品质。在可班级建立安全宣传监督小组,为他们提供交流、交往的机会和环境,满足他们的成就感,充分体验生命的意义;可制定班级安全规则和个人安全防护措施,在实践中感知、操作、领悟、建构生存安全能力。比如师生共建安全规则:“教室的安全规则”、“课外活动安全规则”均可以是学生自己制定并配有他们设计的标识。这样,学生在享有充分尊重与自由时也面临困难与挑战,他们坚强、勇敢、不怕困难同时注意安全的意志品质也因此而逐渐形成。

第四,外出活动必须有安全预案,各负责人一定要尽自己的义务。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强调,《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2条也明确规定,学校组织儿童集会、文化娱乐、社会实践等集体活动,要防止发生人身安全事故。按民法原理而言,这也是由于当事人的先行行为所产生的义务。组织外出活动的时候,一定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进行。组织者要配备足够的教师,出发、集合、分散活动都要事先有计划、有预案,确定好详细的活动方案,确定具体的责任人,一旦发生事故,能够进行及时处理。

第五,了解儿童健康状况,调查儿童的身体状况,建立儿童健康检查制度和儿童健康档案,以防事故的发生。去年和前年我县各发生两起儿童课堂猝死事件,就是因为平时教师没有对学生的健康状况详细了解,学生发病时手足无措。同时,教师要根据儿童的身体状况安排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加强儿童的体能训练,提高其自我保护能力。学校、家庭应给儿童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合理地组织有一定强度和密度的体育活动。

第六,定期检查教育活动场所、安全设施,提供安全卫生的学习环境。《教育法》第26条、第73条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6条、第52条明确规定,学校建筑物和其他设施要符合标准,保证儿童在校内的人身安全,如果明知校舍或其他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重大伤亡事故的,将依法追究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教育法》第44条、《未年人保护法》第32条都要求学校给儿童提供安全的体育活动设施和卫生的校舍环境,学校要保证儿童的饮水、饮食卫生,防止食物中毒,预防各种疾病在校内传播、流行。教师发现学校的教学设施存在安全的隐患时,要及时汇报,让儿童远离危险设施,避免儿童在危险的条件下活动作为学校,应该以法律为准绳,熟悉必要的法律知识,以人为本,强化法制安全意识,建立健全组织和制度,并严格执行;积极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结合起来,形成校园安全教育与管理的合力;结合儿童的学习生活深入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建设平安和谐的校园文化。

儿童安全教育知识范文5

仪式现场邀请了主协办单位领导、全国心系系列活动组委会专家委员会专家代表、媒体代表、“心系好儿童”教育基地代表、平安志愿者代表等200人参与。会后,全国心系系列活动组委会专家委员会专家蔡景昆教授、“成长路平安行”儿童成长规划家庭教育活动志愿者巡讲团成员、中国平安人寿资深理财规划师、四星级讲师王雷老师为在场的家庭带来了一场精彩的知识讲座,指导志愿者有效地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方面的帮助。

据悉,北京将作为“心系好儿童”之“成长路,平安行——儿童成长规划家庭教育活动”推广城市之一,2012年组委会将在全国基地幼儿园发放知识宣传手册,组织专家巡讲,开展“心系好儿童争做‘好家长’知识大赛”等,让更多的家庭直接受益。

新的起点点亮新的征程

2012年的启动仪式,在中国人民总政治部幼儿园小朋友们的舞蹈《龙年开门红》中拉开帷幕。全国心系系列活动组委会“心系好儿童”活动办公室主任霍海云、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袁晓光副总经理分别代表主办、协办单位致辞。

主办方表示,在孩子成长过程中,3-6岁是至关重要的时期,因此3-6岁的成长教育需要科学的规划,家长需要认清教育理念,系统掌握教育知识,从而不断提高教育能力。使学龄前儿童健康快乐成长。活动开展以来,始终以“四育一保障”,即“育德,育智,育体,育美”及“环境保障”为教育内涵,将家庭教育的特点和儿童身心成长发展规律相结合,倡导“提前一步做教育、提前一步做规划”的教育理念,针对儿童成长不同阶段的特点,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导计划。希望能通过2012年的实施,帮助和指导广大家长进一步学习和掌握科学的儿童成长规划家庭教育知识和理念。霍海云主任提到,2012年,该项目将继续推动儿童成长规划家庭活动在10城市的深入开展,更加广泛的听取各方建议,探索成功的活动模式,走出一条科普宣传、共享互赢、创新教育之路。

作为爱心支持单位,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希望能够借助儿童成长规划家庭教育活动,与主办方和各支持单位一起,为推动儿童成长教育的发展贡献一己之力。儿童成长规划家庭教育活动在社会各界支持下已经走过了两年,也正是有了像中国平安这样的秉承社会责任当先的优秀单位的连续支持,才使得更多的儿童家庭直接受益。启动仪式现场,主协办单位领导、志愿者及受益家庭代表携手将饱含“儿童成长平安幸福”寓意的“平安果”贴在“儿童成长树”上,2012年活动正式启动,现场掌声雷动,将会场欢乐气氛推向高潮。

据悉,活动开展两年来,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参与,吸引了众多的志愿者,他们与组委会一起把儿童成长科普宣教知识传播给广大受益家庭,让更多的人从中受益。启动仪式现场,为表示对他们的衷心感谢,领导共同为“成长路平安行”儿童成长规划家庭教育活动志愿者团代表颁发了感谢证书,他们分别是专家志愿者代表蔡景昆、心系好儿童教育基地代表北京市第五幼儿园陈晶园长,媒体志愿者代表法制晚报、协办企业志愿者代表中国平安人寿北京分公司大兴营业区隋志敏女士以及来自北京市第五幼儿园的受益家庭代表张磊先生及其宝宝张睿婷。志愿者们纷纷表示将继续为儿童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关爱儿童成长、帮助儿童家庭;儿童家庭代表也表示在一年的受教育过程中深刻理解了儿童成长规划的重要性。

2012年儿童成长规划家庭教育活动,邀请卢勤、张梅玲、李玫瑾、蔡景昆、王雷等著名家庭教育及保险保障专家,专门录制了知识光盘,便于幼儿园与志愿者开展光盘流动课堂,同时也将通过妇联系统、各城市教育系统、幼儿园系统、企业志愿者系统、媒体网络系统传递到每个受益家庭手中。

启动仪式后,组委会邀请了蔡教授与王雷老师作为知识光盘主讲人的代表、专家志愿者代表来到了现场,针对去年的lO个城市的家庭回馈的有代表性的问题,针对儿童的不同成长时期的生理、心理特点,做针对性的解答。讲座深入浅出,科学且具可操作性,很多家长现场都做起了笔记,普遍反映受益匪浅,并将运用到今后对孩子的教育中。

儿童安全教育知识范文6

关键词:强化 法制安全意识 创建 平安和谐校园

近年来学校安全事故频频发生,意外伤害已成为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第一杀手。学校安全事故的原因是极其复杂的,责任认定也没有明确的依据。因此学校应该以人为本,强化法制安全意识,建立健全组织和制度,并严格执行;积极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结合起来,形成校园安全教育与管理的合力;结合儿童的学习生活深入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建设平安和谐的校园文化。

首先,强化法制安全意识,做到养中有素、建立组织、健全制度、明确责任,防患于未然。从实际情况来看,虽然有些事故是由于老师的责任心不强或是老师事先没有考虑周全造成的,但更多的是防不胜防的意外事故。目前虽然很多学校对事故发生后要求学校承担不尽合理的法律责任感到困惑、不公,但在处理此类事件时则常常抱着息事宁人的心态,以“私了”的方式解决纠纷。其结果不仅不利于双方法律责任的划分,而且往往损害了学校的合法权益。究其原因,主要是当事人不了解相关的法律规定,缺乏法律意识,更不会自觉运用法律手段处理有关纠纷。作为学校,应该以法律为准绳,熟悉必要的法律知识,譬如《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学校管理条例》、《学校工作规程》、《民法通则》等,建立安全领导组织,制定合理的安全工作规章制度,明确教师安全职责、监护措施、户外活动组织安全制度,以及平时教师、家长和学生高度的安全责任意识,从源头上扼住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

第二,学校家长应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加强安全方面的知识学习,为儿童创设安全、良好的生活环境。社会大环境文明程度的高低,社会道德规范、法纪意识的强弱,也是孩子安全自护意识形成的因素。这就要求学校要经常与家长联系,引导家长或监护人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形成良好的生存安全意识,自觉遵守社会道德法规,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第三,把安全工作的宣传教育从娃娃抓起,结合儿童的学习生活进行安全教育,把学校安全教育管理当做建设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耳濡目染提高儿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及能力。

1.开展特定情景摸拟活动。如组织观看电视录像“阳台上的故事”、“冬天的故事 ”、“陌生人的故事”、“超市里走失了”等等,让孩子们去体验、了解初步的安全知识,懂得求救方法;进行防震救灾逃生救助演练,观摩“消防中队”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学习防、救火灾的安全知识,将消防知识从娃娃抓起落到实处。

2.让儿童自己参与安全管理,使他们在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监督中受益非浅,既维护了秩序、保证了安全,又锻炼了能力、培养了品质。在可班级建立安全宣传监督小组,为他们提供交流、交往的机会和环境,满足他们的成就感,充分体验生命的意义;可制定班级安全规则和个人安全防护措施,在实践中感知、操作、领悟、建构生存安全能力。比如师生共建安全规则:“教室的安全规则”、“课外活动安全规则”均可以是学生自己制定并配有他们设计的标识。这样,学生在享有充分尊重与自由时也面临困难与挑战,他们坚强、勇敢、不怕困难同时注意安全的意志品质也因此而逐渐形成。

第四,外出活动必须有安全预案,各负责人一定要尽自己的义务。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强调,《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2条也明确规定,学校组织儿童集会、文化娱乐、社会实践等集体活动,要防止发生人身安全事故。按民法原理而言,这也是由于当事人的先行行为所产生的义务。组织外出活动的时候,一定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进行。组织者要配备足够的教师,出发、集合、分散活动都要事先有计划、有预案,确定好详细的活动方案,确定具体的责任人,一旦发生事故,能够进行及时处理。

儿童安全教育知识范文7

一、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是身心发展亚健康。由于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没有父母的生活照顾,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家庭教育缺位,部分留守儿童营养严重不足,身体健康受到很大损害,一些儿童出现了内心封闭、情感冷漠、交往能力较差、顽皮任性、逆反心理强等个性特征,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二是学业成绩较差。大多数留守儿童在学习上缺乏有效监管,主动性和自觉性不强,缺少学习动力,出现厌学情绪。部分留守儿童看到没上过什么学的父母照样能在城市打工挣钱,觉得读书不读书也没啥区别,不自觉地陷入“读书无用论”。三是道德行为失范。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家庭教育缺失,道德约束缺乏,一些留守儿童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行,纪律散漫,不遵守规章制度,出现行为偏差,有的甚至出现违法违纪行为。四是安全隐患凸显。由于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大多是爷爷奶奶,只关心孩子吃饱穿暖,不注意孩子的心理生理方面的问题,学校和家庭在安全衔接上存在漏洞,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导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等安全事故发生。

二、学校关爱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任务

儿童安全教育知识范文8

一、通过教学活动,教给智障儿童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

平常的教学活动是对智障儿童进行自我保护教育的重要渠道。为了教育智障儿童“不玩尖利的东西”,笔者就设计了“手指划破了怎么办”这一活动。通过观看图片,让智障儿童讨论:“手指为什么会划破?手受伤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不方便?手受伤后该怎么办?”然后让智障儿童实践操作,学会正确使用剪刀、游戏棒等尖利物的方法。又如,为了教育智障儿童“感到不舒服,主动对老师说”,笔者设计了活动“生病以后”,通过观看情境表演,让智障儿童明白如身体的某个部位不舒服一定要及时告诉成人,以免耽误病情。

二、强化安全教育,促进智障儿童自我保护能力的发展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智障儿童的自护能力普遍较差,因此,加强智障儿童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迫在眉睫。智障儿童的自救知识是具体的、琐碎的,然而又是必需的。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向学生灌输这方面的知识,不断地提高智障儿童的自我保护能力。

1.熟悉自我,掌握基本知识

教师应教育学生牢记自己、父母和班主任的姓名,牢记家庭和学校的地址及电话;记住一些特殊电话,如110、119、120等;知道学校及家庭附近的派出所或报警点位置。学校还应给每个孩子挂上标有基本情况的校牌,以便孩子在遇到危险时及时获得帮助。

2.学会正确对待陌生人

教师要教育学生尽量与自己熟悉的同伴在一起。凡独行时,路遇陌生人搭话,必须保持镇静和警觉。陌生人给食物坚决不吃;独自在家时,不要随便开门,不要轻信陌生人的话;接到陌生人的电话时,要问清对方找谁,不要把自己的姓名及父母不在家的情况告诉对方。

3.学会确保交通安全

教师应向学生讲授交通安全知识:(1)过马路时,要做到红灯停、绿灯行,在路上要靠路右边走,穿越公路要走斑马线,不着急,不猛跑,一看二让三通过。(2)放学路上不停留、不玩耍,走路精神要集中,注意来往车辆动向。(3)不要在马路上打闹、嘻戏或追逐,不要翻越道路隔离护栏或在车辆临近时突然横穿马路。(4)不要在路上边走边吃零食,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

三、重视青春发育期教育,防止智障儿童受到害

智障儿童的青春期教育是智障儿童自我保护教育中重要的一环。由于进入青春期的智障儿童正处于生理成熟和心理发展的阶段,他们已意识到两性的关系,对性朦朦胧胧,再加上社会上的言情影视以及一些不健康的画刊很多,如果教师没有抓好智障儿童的引导教育工作,容易使他们走上歧路或受到伤害。因此,教师要对全体智障儿童进行必要的性知识教育,让学生了解正处于青春期的自己,帮助他们消除青春期性心理障碍。为了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教师要将一些害等犯罪行为的过程用图片分解出来,再单独增加一些受到侵害的女孩如何呼救、反抗等图片,使智障儿童也能掌握如何预防害,以及受到侵害时如何呼救等知识。由于智障儿童的智力水平有限,因此对他们的性教育也要简单易懂,比如掌握公共场所不适宜哪些行为,了解什么是隐私部位,以及不能随便看异性的隐私部位等。

四、通过情境训练,提高智障儿童的自我保护能力

情境训练是训练学生在特定的环境里,面对可能出现的危险,应当在心理上和行为上做出哪些适当的反应,这是一种最有效的预防侵害的教育方式。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做出反应,然后分析各种反应的利害关系,选出比较合适的一种或几种反复训练,提高学生做出有利反应的速度,对预防侵害有较大的作用。例如,教师可设计以下情境:

1.迷路时应怎么办?

训练要点:要训练智障儿童不要惊慌哭泣,不要随便向陌生人求助,尽量站在原地等待;如果附近有警察可以找警察求助,但这里有一个前提,就是要能正确分辨警察的制服;如果在商场同父母失散,就去找最近的收银台;如果是在海滨浴场,向救生员求助比较安全。

2.遇到坏人纠缠时应怎么办?

训练要点:要训练智障儿童随身携带可以用来报警的哨子等物品,有人纠缠时要跑到人多处大声呼救。

3.火灾发生时应如何逃生?

儿童安全教育知识范文9

人本主义幼儿教育应用一、人本主义理念起源

人本主义思潮起源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人本主义与长期占统治地位的理性主义不同,它似乎是西方社会长期在理性主义思潮下人受到过多的压抑而产生的一种历史的颠覆。人本主义更重视人类的情感,更尊重人自身的价值所在。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曾说过,当我看着这个世界时,我是悲观主义者;当我审视着世界的人们时,我是乐观主义者。人本主义者对人性抱有非常积极乐观的假设。人本主义者相信,每一个人都有向上、向好的方向发展的动力,之所以会产生坏的行为,那是由于环境扭曲或压制了他朝向积极方向的发展。如果提供给他适宜的环境和条件,则每一个人都会自由自主的选择朝向积极的方向发展。同时,人本主义假设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主要责任。他承认人的价值和尊严,把人看作万物的尺度,有时我们会因环境而随波逐流,或者受制于无意识的冲动,但人类拥有自由意志,有能力决定自己的命运和行动方向。

人本主义理念在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中不断得以发展,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人本主义理念在心理学界形成心理学的第三势力,开始对心理治疗、儿童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罗杰斯、罗洛梅、马斯洛、杜威等人本主义者的观点,对心理学发展尤其是心理教育与心理咨询的发展都有巨大贡献。

二、人本主义理念核心观念

1.人具有发展自身的内在倾向和潜能

每一个人生来就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具有先天发展自身的潜能和倾向。就好像埋在土壤中的种子,只要有适当的阳光和水分,就能够钻出泥土,发芽长大。即使在那些看起来极端、情绪极端不正常的人那里,内心中总有一个部分是向上的、积极的。罗杰斯在他多年的心理咨询经验中总结道,“我会发现,他们往往是朝着某个特定的方向改变。他们趋向于改变的方向是什么?我相信,我可以用一些言辞来说明:积极的、建设性的、朝向自我实现的、朝向成熟成长的、朝向于社会化发展的等等。我感觉,个体越被充分地理解和接纳,他就越容易摒弃那些他一直用来应付生活的假面具,就越容易朝着面向未来的方向改变。”

2.无条件积极关注

要实现个体朝向积极的自我发展,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是无条件积极关注。在理解这个术语之前,我们应先理解什么是有条件积极关注。相对于无条件积极关注,有条件积极关注指一个人对他人的肯定、赞赏建立在一定的条件之上。这个条件因人、地点和事件而异。如果这些条件不具备,那么个人就是不被赞赏、肯定的。幼儿教育中,我们常说“你乖乖的妈妈就买糖给你吃”,“你不听老师话就不是好孩子”,其实传递的是一种有条件关注。只有你表现的乖,才能得到妈妈的奖励,或者如果你不听老师的话,不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就不是好孩子。有条件关注对幼儿的行为有强化作用,它将儿童行为向教育者期望的方向进行塑造,应该说,现实生活中处处都是有条件关注。而无条件积极关注就是指,一个人对他人的关注、赞赏、肯定建立在无条件的基础上,换言之就是无论怎样,你都值得被关注、被尊重、被理解。即使你做了恶事、坏事,但这属于你的行为,并不代表你这个人,我仍然要试图理解、尊重你。无条件关注提倡教育者将个人的行为与他这个“人”分开。一个人的行为也许是错的,甚至是严重违背社会道德规范的,但他这个“人”不等同于他的行为,人的行为是可以改变的,人的价值却是永恒的。这就是罗杰斯等人所秉持的人本主义精神,他将人视为宇宙中独特的生灵,赋予人极大的尊重和理解,期待个人挖掘人性中极具潜能和善的方面,并对人性中的善良和潜能寄予极大期望。可以说,秉持人本主义思想的人,是对人性极为乐观的一派。

3.培养自我实现的完整的人

罗杰斯等人本主义思想家,基于对人性的乐观,相信每个人具有自我实现的天性。这在第一点中已经谈到。马斯洛进一步将人类的需求划分为五个层次,处于底层的是人类的基本需求,这类需求事关生存,必须先得到满足,例如空气、食品、水、住所。在满足了基本需求之后,人类会产生发展需求。包括被尊重、有归属感,最高的发展需求则是自我实现。自我实现是人类最高的需求,且每一个人都具有自我实现的需求。而教育的最重要目标,就是帮助每一个人实现自我实现需求,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一个完整的人意味着是和谐统一的,而不是分裂或扭曲的。一个完整的人,能够自我实现的人,对世界和自己有着客观和清醒的认识,能够区分内心的声音和外界的不同,他们对未知没有恐惧,却抱持着好奇和冒险探索的精神,去开拓未知迎接未知。他们理性成熟,同时也可以自由表达感性,充分运用个人能量和经验进行创造性的发展。

三、幼儿教育中需要特别注重的几个方面

1.师生(依恋)关系的形成

幼儿园阶段恰好是儿童依恋关系形成的重要时期。儿童在1岁半之后开始产生分离焦虑,对与父母的分开会产生较强烈的情绪反应。离开父母到幼儿园接受教育,虽然是一个社会化的必经过程,但儿童必须要克服离开父母时的分离焦虑,与幼儿园教师暂时形成新的依恋关系。幼儿园教师此时在一定程度上充当着父母的角色,是儿童情绪和情感的重要容器。幼儿园教师对待儿童的态度、教育儿童的理念,会对儿童产生重大影响。

如果幼儿园教师对待儿童的态度是温暖的、热情的、稳定的,那么儿童可以感受到安全和接纳的氛围,在新的环境中自由探索,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继续社会化的过程。也即形成安全型依恋。儿童可以暂时的失去依恋对象而仍然保持对外界友好的接触和探索。但如果幼儿园教师情绪不稳定、言行前后不一,或用过于僵硬和麻木的态度对待儿童,将会使儿童产生困惑,难以形成安全的依恋关系,倾向于回避型或焦虑型依恋类型,儿童恐惧于与周围世界产生联系,要么过于依赖依恋对象或回避依恋对象,造成情绪的不稳定和自我的封闭。

2.儿童情绪发展

人出生之初就具有识别基本情绪的能力,如快乐、愤怒和悲伤。随着儿童社会化程度的加深,情绪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在基本情绪的相互糅合过程中形成更复杂的情绪。儿童3~6岁期间,是形成羞愧、自信等情绪的重要时期。这些复杂情绪的形成,将影响个体的生存和与外界他人交流时的基本状态,具有深刻的生存发展意义。

教师在与儿童交往的过程中,如果表现出过多严肃、严厉、愤怒的情绪,儿童会发展出一种“坏自我”,这个自我在权威眼中总是不够好、不够优秀,儿童因而会产生愧疚、自责等复杂情绪。如果教师在与儿童交往的过程中难以保持前后一致的言语和情绪情感,时而温柔相向,时而恶语迎人,就会导致儿童内在自我的分裂,形成焦虑情绪和愧疚、自责,或者反向形成情感淡漠,难以产生自然而真实的情绪情感,表现出过度理性或麻木的状态。只有教师与儿童保持平等、稳定、安全的情绪交往,才能促进儿童积极健康的情绪发展,形成自信、积极的情绪,对自我产生稳定良好的认知。

3.儿童行为塑造

教师在幼儿发展中承担着看护者和教育者的功能。儿童的行为很容易被教师进行强化和塑造。例如儿童因自身的某些行为受到奖励,这种行为可能会保持下来,儿童认为这种行为是“好的”。教师对儿童某类行为的惩罚,可能会导致该行为的消失。但惩罚的效果很难预料,伴随而来的副作用可能是儿童另一种形式的反抗。

因此,教育者需要提醒自己,儿童能够时刻从教育者发出的信息中捕捉内容。也许只是一个眼神,一句无意识的话语,甚至一个表情,都可能会对儿童的行为产生影响。

四、人本主义理念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1.创设安全、无条件积极关注的氛围

人本主义深深相信每个人身体内部无穷的潜能。在教育者与儿童的关系中,教育者的角色,主要体现为促进者。如同园丁一般,教育者应该为儿童创设适合其潜能发展的环境。当环境适合发展,每个儿童就如同埋藏在土壤里的种子,在适合的温度和湿度下,自然会茁壮成长。这是人生来就具有的天性。儿童会主动的寻找发展所需要的能量、资源,教师所能做的,就是最大可能地提供安全的氛围和空间,让儿童自主选择和发展。这种氛围下,儿童被允许尝试、探索,即使是错误的、难堪的、不可思议的行为表现都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接纳。

安全、无条件积极关注的氛围,要求教育者除了注重满足儿童基本的生存需要之外,以最大能力去提供和满足儿童的发展需要。这包括尊重儿童的价值,将儿童视为具有发展自身能力的天才,经常性的为儿童提供无条件的赞美、肯定和鼓励,在儿童犯错时停止责骂,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和儿童一起体验受挫的愤怒或悲伤,帮助儿童建立自信。

这些理念体现虽然抽象,但却实实在在能够在教育者的每一句言语、每一个眼神以及每一个动作中体现。有些幼儿园教育者忽略儿童也有被尊重的需要,在大庭广众之下进行责骂,或者是因为儿童无法快速掌握某些知识内容时进行羞辱,都与人本主义理念背道而驰。人本主义教育者,应充分尊重儿童犯错的权利、玩耍的权利、捣蛋的权利,用一颗开放、包容和温暖的心去爱那些可爱的、深具潜能的孩子。

2.引导儿童进行有意义学习

学习,在罗杰斯看来,是情感和认知共同参与的一种精神活动。学习的过程,是个人与世界、与他人进行精神理解和沟通的过程。我们在教育中也会发现,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父母或者周围人很少刻意的去教授些什么,但儿童却以惊人的记忆或模仿能力,学会了他人的行为或语言。这恰恰说明,每一个个体都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内部拥有足够的智慧推动他获取他感兴趣的内容。这种学习就是有意义学习。只有那些儿童自己去发现并进行同化的内容,才是真正能够对本人起到影响的学习。传统教育体制的填鸭教育,只会让儿童成为被动接收知识的容器,而不是主动创造、发现、联接知识的主体。在幼儿教育阶段,人本主义者不提倡刻意为儿童传授知识,或者要求儿童掌握什么知识内容,关键在于教育者要让儿童能够用一种充满爱和好奇的情感去主动探索世界。这是儿童未来进行学习、参与社会创造的基础。教育者应从情感层面入手,带领儿童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接触事物,让头脑和情感共同参与到认识世界的学习过程中,就如同海伦凯勒的家庭教师,将凯伦的手放在喷水池附近,让她亲自感受水花溅在手中奇妙的感觉,再在她的手心中拼写water这个词,没有视觉能力的海伦依靠情感和身体的参与,真正领会了水的含义。幼儿教育者需要做的,也正是引领孩子去亲身感受体验外部的世界,为他们的理解、同化、创造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让儿童接触植物、蔬菜、水果,参与植物的种植、采摘,或者让儿童自己动手制作物品等等,儿童在这个有意义学习的过程中所学到的,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料。

3.与儿童建立安全依恋,引导儿童情绪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