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端午节改进建议集锦9篇

时间:2023-06-05 16:08:49

端午节改进建议

端午节改进建议范文1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端阳节是为了纪念谁,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端阳节是为了纪念谁纪念屈原

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千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

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纪念现代革命女诗人秋瑾

秋瑾字睿卿竞雄,号鉴湖女侠,小字玉姑,浙江绍兴人,幼年擅长诗、词、歌、赋,并且喜欢骑马、击剑,有花木兰、秦良玉在世之称。28岁时参加革命,影响极大,在预谋起义时为清兵所捕,至死不屈,于光绪三十三年六月五日在绍兴轩亨口英勇就义。后人为敬仰她的诗,哀悼她的忠勇事迹,于是,与诗人节合并来纪念她,而诗人节又是因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定为端午节。

伍子胥的忌辰

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亲和兄弟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伐楚成功后,再次踏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经死了,子胥掘墓鞭尸三百天,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他的儿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允许了。但伍子胥建议,应该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而吴国宰相因受越国贿赂,于是,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以为真,赐伍子胥死罪。伍子胥本来就是一代忠良,至生死与肚外,在临死之前,他对邻里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日东门上,去是看着越国军队功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端午节的简介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

端午节有哪些意义端午节的第一个意义就是纪念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屈原,名平,是战国时代的楚国人,生于楚威王五年夏历正月初七,或谓生于楚宣王二十七年,卒于楚襄王九年。

端午节的第二个意义是伍子胥的忌辰。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端午节第三个意义是为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端午节改进建议范文2

我市推出的重大民生德政工程――公共租赁房建设备受关注,其建设大幕由主城向区县延伸。5月18日召开的区县公共租赁房建设工作会透露,继主城区公租房启动建设后,今年四季度,区县公租房也将启动建设,万州、涪陵等八个区县年内率先启动。黄奇帆市长要求,到明年底,这八个区县开建的公租房70%左右要竣工交付使用。

(《重庆日报》5月19日消息记者 任锐 商宇)

重庆铁海联运国际大通道正式启运

5月19日上午,装载富士康代工制造的惠普电子产品集装箱专列汽笛长鸣,缓缓驶出西永团结村集装箱站,开往深圳盐田港,再由海船转运欧洲。这标志着重庆铁海联运国际大通道正式启运,重庆制造的首批电子产品开始销往海外。重庆铁海联运国际大通道由集装箱中心站、铁路运输线、国内港口、国际海运航线和国外港口五大部分组成,其起点为重庆团结村集装箱中心站,通过渝怀线、沪昆线、京广线、广九线、平盐铁路到达深圳盐田港站,再由深圳盐田、蛇口、赤湾等码头的每周100多条国际海运航线到达全球各大洲。

(《重庆日报》5月20日消息记者 商宇)

重庆:九类人员创办微企将获得补助

6月7日,黄奇帆市长主持召开市政府第7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微型企业的若干意见》,这是我市在全国率先出台扶持微型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意见》明确,我市大学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等九类社会群体创办微型企业,将获得政府的直接资金补助,补助额度为其企业注册资本的30%-50%。

(《重庆日报》6月8日消息 记者 杨冰)

重庆今年投一万亿元建设重点项目323个

市政府最近公布的《重庆市2010年市级重点项目名单》显示,今年我市将实施重点建设项目323个,总投资一万亿元。其中政府主导类176个,总投资6500亿元;市场主导类147个,总投资3500亿元;将力保实现完工项目60个、新开工项目60个。

(《重庆日报》6月11日消息 记者 廖雪梅)

孟建柱来渝考察称赞打黑除恶“打得好、打得准、打得狠”

6月10日至11日,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孟建柱来渝考察平安建设情况,听取市公安局工作汇报。孟建柱高度肯定我市“打黑除恶”专项斗争,称赞“打得好、打得准、打得狠”,他要求重庆警方继续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奋发图强,勇于创新,以更强的敬业精神,“比肩京津沪”,争创国内一流,公安部也将一如既往地支持重庆。

(《重庆日报》 6月13日记者 肖竹)

重庆两江新区开始运转

6月13日上午,市委常委会通过两江新区体制和班子组建方案。黄奇帆任两江新区开发建设领导小组组长。6月13日下午,黄奇帆主持召开两江新区开发建设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这标志着两江新区开始运转。黄奇帆指出:“我们承担了非常重要的使命。”目前,我国只有三个“新区”,浦东新区、滨海新区和两江新区。要高度认识两江新区的发展目标和建设任务,把两江新区建设成为改革创新之区、开拓开放之区。

(《重庆日报》6月14日消息 记者 杨冰)

端午节过得很有味“爱心粽”情暖巴渝大地

端午节改进建议范文3

焦阳路旗舰店(建行大楼北50米)于二0__年六月十六日正式开业。

20__年成立以来,在全县人民的关爱和支持下,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公司发展突飞猛进。法人代表携全体员工,值此店庆、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期间,祝全县人民身体健康,万事大吉。并在六月十六日前,隆重推出如下活动:

一、六月十六日在焦阳路旗舰店(建行大楼北50米)门前举行大型的开业店庆活动,公司全体人员期待您的光临。局时每位参加人员赠送精美礼品一份。

二、旅游大优惠活动:

1、祭屈原,瞻三峡——盛世峡江五日游特惠价:799元/人

l屈原和端午节:屈原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位文化名人之一。他主昌彰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壮大楚国。但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谗言与排挤,屈原逐渐被楚怀王疏远。后楚兵败秦国,屈原在绝望和悲愤之下怀大石投汨罗江而死。他的爱国情怀,感动世人,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人们吃粽子,划龙舟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l三峡大坝和新三峡:三峡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三大峡谷的总称。三峡大坝位于长江三峡西陵峡,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全长2335米,坝顶高185米,五级船闸可通过万吨级船队。三峡库区形成后,新三峡将以三峡风光依旧、大坝风光无限、平湖秀色迷人、库区新生千岛、腹地美景无数的旅游形象自然地展现出来。

2、登泰山,祈洪福——泰山、曲阜端午行特惠价:588元/人

(赠泰山奶奶供天福棕一个、“泰山灵石”一块。)

3、八里河快乐一日游端午特价:88元/人

端午节改进建议范文4

20xx年端午节放假安排时间表 20xx年端午节时间20xx年5月28日至5月30日放假公休,共3天

6月30日(星期二,农历端午节当日)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5月28日(星期日)公休

5月28日(星期日)公休调至5月29日(星期一)

5月31日(星期三)照常上班。

端午节的由来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 ;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

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

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

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端午节传说1、纪念屈原说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2、纪念伍子胥说

端午节起源传说相关人物:屈原与伍子胥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

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3、纪念孝女曹娥说

端午节改进建议范文5

源于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源于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源于纪念孝女曹娥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端午节改进建议范文6

7000年的人类文明史、2500年的文字记载史、1700年的城市建立史……当专家们翻阅《历史文化名城嘉兴》一书时,对这个“白发”古城的“年纪”表示浓厚的兴趣。那么,正在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嘉兴,怎样来更好地表达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丰富内涵?5月26目晚,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周小璞,中国民俗学会会长刘魁立。浙江省人大常委、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童芍素等专家、学者在嘉兴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嘉宾恳谈会上纷纷发表真知灼见。

浙江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吕洪年认为,历史文化名城创建是一项整体性工作,不是单项的保护,要避免零散,要把文化资源串联起来。尤其是要做好五个“原”;“原住民”是城市的文脉和人脉所在,他们有着天然的传承力;老街区、老村庄等要注重保护其“原生态”的面貌;民间有智慧,保护老百姓无穷无尽的“原创性”源泉;保护“原产地”,传统特产亮出地域品牌;老祖宗留下的东西要以“原真性”面目示人,不要造假仿古。同时,抓住“粽子大王”、端午香囊制作等代表性传承人,让他们成为活着的“口碑”,传承民俗文化的草根英雄。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周小璞指出,文化保护一定要强调整体性,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能割裂。物质性是文象文体,非物质性是文脉文魂;历史街区保护不仅要完整地保护好那些物的形态,也要注重体现其文化特色与历史风貌。

杭州师范大学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常务副主任、研究员顾希佳建议,嘉兴要充分利用好“鱼米之乡,丝绸之府”这些资源,这些都是真正能体现嘉兴鲜明文化特色的东西。他去年到嘉善丁栅考察,发现那里还有着比较大的渔村,渔民保留了几十种捕鱼技艺,还有艘上百年的渔船。嘉兴的“网船会”。它是江南船民最后一个集聚活动场所,这些都是嘉兴不可多得的文化资源。历史上,嘉兴米市在长三角有着相当大的影响,米怎么收购来的?怎么加工的?又是怎么运出去的?这些都应该深入研究。嘉兴自古织造业发达,如王江泾就是织造名镇,如何表现蚕桑文化、织造文化?大有文章可做。

兰州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柯杨第一次到嘉兴,与之前读过的诗词歌赋里的“江南水乡”相比,感觉嘉兴还是太现代了。他认为,嘉兴是江南文化的发源地。嘉兴在创建历史文化名城过程中,要抓住“江南水乡”的特点,充分展现水乡人民的生活方式。嘉兴可以把诗词歌赋里的情景具体化、现场化,展现《采莲曲》、《采菱歌》等诗词里的江南水乡生活劳动场景。

中国民俗学会会长刘魁立建议更好地展现嘉兴名人辈出这一大特色,把名人当作自己的亲人一样宣传,嘉兴老百姓对名人都像对自己的亲人一样熟悉,以自己是这些名人的同乡而自豪,从而让新嘉兴人热爱这座城市,让嘉兴的原住民离不开这座城市。

浙江省人大常委、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省民俗文化促进会会长童芍素认为,嘉兴有马家浜文化、稻作文化、蚕桑文化、运河文化、红色文化等,资源十分丰富,但是感觉比较零散,如果能够找到一条“红线”把这些文化资源都串起来。将非常漂亮。归根到底,历史文化名城创建要处理好“形”与“神”的关系,做到“形”“神”兼备。

嘉兴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多远?嘉兴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武亮觏曾带队到金华市考察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工作,金华用了12年时间。嘉兴在申报部级历史文化名城的过程中,思路很明确,申报不是目的而是契机。嘉兴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申报与城市的文化、旅游、城市建设等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推出“运河名片”,扩大红色文化外延;保护和改造历史街区,维护生活的延续性,留住江南文化的根。同时,注重在古今文化的交融、中西文化的交融、吴越文化的交融中深度挖掘。

今年连续举办6天的端午民俗文化节,也是嘉兴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载体之一。嘉兴市委书记陈德荣说:“作为端午民俗的保护示范地,嘉兴市决定在近年来成功举办江南文化节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资源、提升品牌,隆重举办2009中国・嘉兴端午民俗文化节,并通过此次端午民俗文化节的举办,加快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创建的步伐,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作为2009中国・嘉兴端午民俗文化节的一项重要主体活动,为期三天的中国民俗文化当代传承浙江论坛在嘉兴举行。很多专家学者认为,嘉兴对端午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成效明显,承自传统,启示后代,令人欣喜。

嘉兴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卫宁表示,围绕创建历史文化名城的战略目标,嘉兴正在进一步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有关政策和工作机制,加大投入力度,加快传统文化的整理和挖掘步伐,发挥以“和谐”为主要取向的传统文化优势,发掘其中的价值观,使传统文化恢复生机和活力。

一个城市最重要的软实力就是城市的品牌符号、文化符号。嘉兴人文昌盛,民俗斑斓,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端午节期间,著名品牌战略专家李光斗也来到嘉兴。他认为,嘉兴历史文化的精髓就是嘉兴城市坚实而强劲的软实力,完美地体现在嘉兴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光辉的历程、辉煌的业绩中;嘉兴要诉说好体现这座城市内涵、人文民俗、风土人情的故事,在凸显历史文化积淀、鲜明地域优势、独特人文精神中经营好嘉兴城市品牌。

链接

2000年2月,嘉兴市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2007年11月,嘉兴市将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工作提上了议事日程,初步确定将用3年时间,把嘉兴建设成为一座有形有色、神形兼备的历史文化名城

端午节改进建议范文7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源于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源于纪念孝女曹娥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端午节改进建议范文8

关于端午节的五年级手抄报的图片欣赏关于端午节的五年级手抄报的图片1

关于端午节的五年级手抄报的图片2

关于端午节的五年级手抄报的图片3

关于端午节的五年级手抄报的资料:端午节传说源于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源于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源于纪念孝女曹娥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xx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该遗存的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示明,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其生产工具,大量的还是石器,也有铲、凿等小件的青铜器。作为生活用品的坛坛罐罐中,烧煮食物的印纹陶鼎是他们所特有的,是他们族群的标志之一。直到秦汉时代尚有百越人,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经融合到汉族中去了,其余部分则演变为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因此,端午节成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

关于端午节的五年级手抄报的资料:端午节介绍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端午节改进建议范文9

端午节的由来多种说法 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 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事实也正是这样的。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有很多种说法——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纪念孝女曹娥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古越民族图腾祭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该遗存的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示明,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其生产工具,大量的还是石器,也有铲、凿等小件的青铜器。作为生活用品的坛坛罐罐中,烧煮食物的印纹陶鼎是他们所特有的,是他们族群的标志之一。直到秦汉时代尚有百越人,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经融合到汉族中去了,其余部分则演变为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因此,端午节成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 龙的节日说 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一)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蚊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二)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恶日说 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吕氏春秋》中《仲夏记》一章规定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夏小正》中记:“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 《大戴礼》中记,“五月五日畜兰为沐浴”以浴驱邪认为重五是死亡之日的传说也很多。《史记·孟尝君列传》记历史上有名的孟尝君,在五月五日出生。其父要其母不要生下他,认为“五月子者,长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风俗通》佚文,“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论衡》的作者王充也记述:“讳举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杀父与母,不得举也。” 东晋大将王镇恶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给他取名为“镇恶”。宋徽宗赵佶五月初五生,从小寄养在宫外。可见,古代以五月初五为恶日,是普遍现象。可见从先秦以后,此日均为不吉之日。这样,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夏至说 持这一看法的刘德谦在《“端午”始源又一说》和《中国传统节日趣谈》中,提出三个主要理由:(一)权威性的岁时著作《荆楚岁时记》并未提到五月初五日要吃粽子的节日风俗,却把吃粽子写在夏至节中。至于竟渡,隋代杜台卿所作的《玉烛宝典》把它划人夏至日的娱乐活动,可见不一定就是为了打捞投江的伟大诗人屈原。(二)端午节风俗中的一些内容,如“踏百草”、“斗百草”、“采杂药”等,实际上与屈原无关。(三)岁时风物华纪丽》对端午节的第一个解释是:“日叶正阳,时当中即端午节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节又可称为天中节。由此午节的最早起源当系夏至。兑纷出,而以纪念屈原说影响最为广泛。由于屈原的人格艺超群,人们也愿意把这一纪念日归之于他。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