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高效社交口才与技巧集锦9篇

时间:2023-06-08 15:16:22

高效社交口才与技巧

高效社交口才与技巧范文1

关键词:高职院校;口才教学;改革;原则;方式;配套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9255(2013)00-0078-03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使学生掌握一定技能以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是其开展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作为基本的交际技能,口才能力的获得与提高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绝大多数高职院校选择设置口才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与沟通能力。然而,这一课程在实际教学中还显得差强人意,譬如,实践教学涉及的面过窄、与真实对话情境脱节、教学效果评价标准单一等。显然,这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损害了口才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为了更好地发挥口才课程的教学功能,有必要在教学原则、方式、效果评价上进行相应的改革。

一、厘清“课改”原则:协调好教学流程

中的“文”、“质”关系

一般来说,一个完整的教学流程至少包含外在形式(“文”)与核心价值(“质”)两大构成要素。它们互为表里,共生共存,不可分割。但这种不可分割的属性并不妨碍我们对其进行结构上的调整与比例上的调适。在笔者看来,如果想要协调好口才课程教学的“文”、“质”关系,就有必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进行有益的尝试:

(一)增强实操性,削弱学理性

作为技能,语言表达与沟通交际的能力不是光凭理论学习就可以一蹴而就的。遗憾的是,目前该课程的理论学习课时与实践课时基本稳定在1:1的比例上。这样的比例在实际上无法满足课堂实训的需要,以随堂的演讲实训为例,一个标准班的学生编制按50人计算,即便在每项演讲(专题演讲、随机演讲等)项目上给每个学生5分钟时间练习,

1000分钟(近23个课时)的练习时间便使用殆尽了。若加上教师点评时间(每人2—3分钟)的话,

一学期60课时,光实训就要占用3/4强。然而,矛盾的是,教师并不具有自主分配散学时间的权力。口才课程的教学大纲明确规定,理论教学作为基础性环节,不得擅自挪用戒律在先,教师只能徒呼奈何。想要有所改变,合理调整实操性内容与学理性内容的比例,让前者远大于后者势在必行。

(二)侧重职业性,弱化通用性

培养适合各种工作岗位所需的综合型技术人才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宗旨。演讲也好,口才也罢,所有的相关教学都应当以提高学生从事某种(或多种)行业(职业)的综合素质为核心。没有准确的施教定位,该课程教学很容易落入照本宣科、按图索骥的套路,湮灭自身的学科个性与特质。为避免这种尴尬,适当进行职业口才教学不失为明智之举,譬如,接待人员口才、推销人员口才、导游人员口才、礼宾人员口才、销售人员口才,等等。应注意的是,一定要在立足生活、工作中的交流实例(如顾客提出异议、游客提出抱怨、上司表示不满等)基础上展开阐述,务必将应对的原则、思路和技巧一一解析,方便学生记忆、理解,进而为其所吸收、所应用。

(三)提高实效性,抑制虚文性

不仅如此,笔者还建议,要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抑制其虚文性。所谓虚文性,主要是指,第一、部分教学案例明显老化、缺乏更新;其二,与礼仪课程存在内容上的交叉,混淆了课程属性;其三,偏重原则灌输,忽略了生活真实。以第一点为例,许

多教材都喜欢援引历史上著名人物的妙语来加以分析,指出其精妙所在。若仔细思考,我们将有理由质疑:首先,这些妙语尽管不失隽永,但它究竟能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复制”和为我所用,本身

就值得商榷;其次,历史人物的身份特殊,他或她的言论离广大在校学子学习和使用口才的实际要求未免过远;再次,纵使学生要仿效的不是原话,而是说话人的高超思维,且问:瞬间思维带有即时性、独特性、片段性,如何学才能学到精髓,而不沦为“画虎反类犬”之境地呢?如此看来,必须抑制口才课程的虚文性。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在推行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应注重教学形式的拓展和革新。

二、更新“课改”方式:丰富学以致用、

学无定式的多重教学手段

高等职业教育直接为社会提供数量可观且相对专业、熟练的技术人员。因此,尽管高职院校在学时安排上明显少于本科院校,而教学内容却未必少于后者。然而,正是这一看似前后矛盾的“悖论”对从教者提出了富有挑战性的要求,即尽量缩短书本知识转化为可运用技能的周期。为了服务于这一内在要求,改革口才课程的授课方式,就应该从“即学即用”上下工夫。为达成这一目的,我们不妨从课堂实训、社会实践等方面寻找切入点:

(一)强调与口才相关的思维训练

口才的使用效果如何,受制于使用者思维的思想深度、内含广度与敏捷程度。相应地,口才训练,与其说应答技巧是重点,倒不如说应对思维是关键。比如,在讲授论辩技巧时,我们既要能够通过分析枚乘《七发》中的主客问答来提炼“客”的驳辩技巧、言语机锋,更要悉心发掘凸显“客”的语言思维的各种途径,即预先设疑、步步推进、欲擒故纵、拨云见日。这些途径集中反应出说服者对被说服者内心需求的洞若观火、在说服步骤安排上的匠心独具和说明程序编排上的巧妙拿捏。简言之,作为技巧教学的前奏,展开抽象思维与具象思维、跳跃思维与常规思维、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等思维模式的含义阐释、优劣类比和实例举隅对于教学有百利而无一弊。

(二)引入情境模拟,强调课堂实训的真实感

“学”为“用”之始,“用”为“学”之本。口才能力最终服务于具体而微的对话与交流情境。无可否认的是,以往的实训方式多采用“翻开教材,分配角色,依次朗读”的套路,过于舞台化、戏剧化,在四平八稳的背后屏蔽了日常对话的不确定性。卓有成效的课堂实训本不该让学生感到容易轻松,而应感到力所不逮。以销售人员口才实训为例,实训之初,教师特意为学生“备下”一个个不再“听话”(销售员草草介绍商品之后,便爽快下单)的客户,让学生在措不及防、张口结舌之后,在细节层面及时点评、指导,使之逐渐掌握如何借助对话快速了解客户的真实需求和顾虑,以及消除客户诸项疑义的技巧。表面上,这样的实训给学生带来的不是“游刃有余”的愉悦感而是“才疏学浅”的挫败感,事实上,它的实效有目共睹。要肤浅的快乐还是深刻的挫折,明智的师生自然会作出正确的选择。

(三)争取社会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战”条件下演练技巧

口才技能的训练,本来就是随时随地的事,无需拘泥于课内。它的有无、强弱,根植于丰富多样的社会实践,课堂教学、随堂实训充其量只能算作“引子”而非全体。从这一点常识出发,广大师生都应当牢固树立“实战”意识,在生活中磨砺口才:一方面,教师主动放弃各种集体活动的主导地位,从台前走向幕后,从命令的者转型为事务的监督者,让学生充当组织者、实施者,观察、评估他们在活动中如何实现内部交流、外部联络并给与纠正、提醒和指引;另一方面,学生自觉并勇于使用话语权——大到赴外访问、异地游览,小到班徽制作、教室布置……事无巨细,沟通的全程一律交由学生自己处理,让学生在解决“和谁谈”、“怎么谈”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使用口才、用好口才。

三、优化“课改”配套:优化注重实效的

教材编纂与效果评估机制

(一)授课教师自主编纂教学、实训材料,戒除“一本书主义”

无须讳言,当前的高等职业教育存在诸多不良现象。在它们当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教师在备课上固步自封、因循守旧。导致这一弊端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口才课程教学效果无法立竿见影,教材编纂质量好坏“看似”无关紧要;二是市面上的教材大同小异,不少编者大搞自我繁殖、自我嫁接,形成教材水准长期停滞不前的恶性循环;三是学校整体投入有所欠缺。近年来,大多数职教类院校为了增进办学实力、扩大办学影响,都不约而同地在校企合作、集团化办学等项目上倾力投入,弱化了对教材编纂、实训改革这一类“细微末节”的重视程度。在此背景下,口才课教师的教学激情消退,教学惰性大增,常年以老旧教材敝帚自珍,致使“一本书主义”大行其道。痛定思痛,想要打破这一僵局,首先,职教院校要厘清办学宗旨,不能顾此失彼,适度调整各项事务的投入份额,适时启动和发挥教学创新——激励机制的作用,激发教师参与新颖口才教材编纂的积极性;第二,职教院校学术委员会、口才教学小组、口才课程教师三级联动。共同把好口才教材的采购关、选择关、使用关,摒弃粗制滥造、东挪西借之流,优中选优,找到适用于教学实际需求的好教材;第三,职教院校既尊重教学大纲的方向性、权威性,也不否认教师在制定教学内容、进行实训布置上的灵活性、主体性,赋予教师以足够的自由教学空间;再次,教育主管单位牵头,集中举行口才课程自编教材评比,让具有独创性、启发性的自编教材脱颖而出,成为榜样,带动本课程相关材料的编写与汇总,集思广益,为下一步的厚积薄发积蓄力量。

(二)优化教学效果评估:建立长效、多元、高效的评价体系

除了更新口才课程“课改”的原则以及方式之外,我们不应忽略对该课程的教学效果评估体系进行具有针对性的优化。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实现优化必须推倒惟考试成绩为衡量标杆的评价方法,仅仅用考试成绩来衡量口才课程教学实绩的做法难逃短视、单一、低效的指责,一个长效、多元、高效的评价体系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通过汲取教学实践的得失,笔者提出下列建议:

首先是学生学业成绩评定日常化。口才课程教学成绩的考评一直采用传统的2+3模式,即平时成绩、期末成绩各占学期成绩总评的40%和60%。这种考评方式的最大优点在于测评能够完全量化、可操作性较强,其弊端在于,“一考定乾坤”、迷信考试分数——用卷面分数遮蔽了学生的实际水平、用考点复习取代了口语交际能力的积累。由此导致部分课堂表现优异、口才能力较佳的学生在期末考试成绩上屡屡受挫的情况时有发生,换言之,考试本身一旦流于形式,就应当顺势而动,改变现状。为此,必须突出教学的日常考核,先通过情境模拟、课堂示范等综合手段帮助学生“夯实”基本知识点,再实施效果验收,最后将阶段性考核结果联缀起来,形成考评每个学生学习成效的线性图谱。

其次是学生口才学习层次阶梯化。一般情况下,高职院校将口才课程定位为公共选修课。这一设定使授课对象的专业、班级、年龄呈发散性分布,再加上学生自身的选课目的、知识结构、兴趣倾向千差万别,两者叠加,于无形中加大了口才课教师的授课难度。对此,对学生口才学习层次做阶梯化处理是处置这一难题的要点。所谓阶梯化,指的是在设置“知识——能力普及底线”(学生可以无障碍地进行日常对话,理解对话人的交流意图)并强制全体学生掌握的基础上,以章节为文本序列,按照学习复杂程度、学生专业属性等要素设立提升层面(学生可以运用对话技巧进行流利的社会交流)、高级层面(学生可以运用社会心理学知识,结合会话技巧,灵活、自主地完成各种会话活动)、专项层面(如导游专项口才、导购专项口才专项口才、礼宾专项口才等),从而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

再次是教学成效评价坐标延展化。服务社会是职业教育的旨归。一言以蔽之,口才课程的课堂教学围绕社会发展与运行的大局。以此为背景,口才教学成效的评价主体不应当仅仅局限于院校、教师的狭小范畴,而应当囊括用人单位、家长和学生。在这三者中,用人单位的意见和建议直接反映出学生(即甫入社会的劳动者)的口才能力,因此尤为重要。评价主体的扩充意味着评价变量的增添与整合,意味着教师应重新考量教学内容的安排和更新,并做好评价信息的汇总和整理,搭建卓有成效的“教—学—用”情况反馈机制。在实践中,教师大多采用多方座谈、问卷调查、电话回访、网上问询为代表的方式方法建立反馈机制。就笔者的感受而论,使用网络平台的效率最高。网络环境赋予了教师、学生、家长及用人单位以平等的对话地位和高度的隐私保护,值得一提的是,它最利于消除师生之间的无形障碍,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让教师发现教学瓶颈,使教学成效评估臻于全面、多元、客观。

高效社交口才与技巧范文2

关键词:民族预科 新疆地区学生 汉语音准 教学方法与技巧

自民族预科政策在我国多所高等职业学校院校铺开后,大量少数民族学生得到了较为优质的高等素质教育,而近几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的热潮,我国政府也开始侧重将民族预科政策倾斜到新疆地区。该地区的维吾尔族学生和哈萨克族学生进入高等职业院校就读民族预科的比例也开始大幅增加。然而,自幼养成的口语习惯和民族语言环境,使他们很难适应汉语语音的四声,语音准确性难以得到保障。针对实际教学反馈,一些富有实效和趣味的教学方法与技巧有必要进行推广和发扬。

一、当前高职民族预科汉语音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误区

目前,各级各类高职院校已认识到了民族预科汉语教学对于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在民族预科各个文理专业中开设《汉语精读》、《汉语写作知识》类的课程,已成为高职民族预科教育中一种比较常见的情况。但是,作为民族预科学生中地域性方言和民族语言存留影响最大的新疆地区学生,一般的汉语教学法尤其是音准教学法已不堪适用,如果还是依照普通和正常的音准教学方法与技巧,即精读、重读单音节字词与多音节词组,很难让新疆地区学生学会正确的咬字发音,也容易让他们产生排斥感,不利于正确的音准概念和习惯的建立。

另外,包括一些高职院校的民族预科汉语教师,也总是习惯将朗读作为汉语音准教学的主要方法,认为示范性朗读和引导性朗读是汉语音准的不二法宝。实际上,如果只是大量重复性的范读和跟读,在目前教学课堂环境中,连汉族学生都会感到厌烦和枯燥,从而造成教学效果的减弱与无力,更遑论汉语底子极其薄弱的新疆地区学生呢?

上述这些误区和现象,导致了我国各级各类高职院校民族A科新疆学生对汉语音准掌握程度的低下和学习进度的缓慢,也整体影响了民族预科中新疆学生对汉语的认知水平和使用能力。而发音的不标准,声调的不准确,更加深了他们对汉语学习的畏难心理。

二、正确使用针对性的音准教学方法与技巧

(一)一切方法与技巧在于激发学习兴趣

对于汉语音准教学来说,不管是哪一种教学方法和技巧,都要充分调动学生汉语语音学习的主动心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非盲目地、急切地进行音准的范读训练和跟读训练。

首先从“正确”的角度来说,在民族预科里汉语系统学习的最初,要使用合理的方法让新疆地区学生明白掌握汉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而这个时候也是最能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关键时期。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要避免提及新疆地区语音环境和民族语言对汉语学习的影响,比较合适的方式是,播放一些广州话、湖南话、闽南话造成交流障碍的教学视频会让新疆地区学生们有会心的理解和鲜明的兴趣,因为这样能够间接让其理解标准、规范的汉语语音对他们更好地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积极作用。

从“针对性”的角度来说,民族预科中新疆地区学生绝大部分是从小使用维吾尔语和哈萨克语的,这两种语言中声调多偏于平声,所以他们音准中最容易出问题的当属“上声”和“去声”,一些趣味性对话和影视语音视频教学当中,就应该偏重这两大类声调的纠正训练。

(二)有效的方法与技巧应围绕“活泼”和“持续”

在针对民族预科中新疆学生汉语音准教学时,前期应尽量使用汉语普通话影视作品中生动活泼的对话性片段与情节、网络上年轻人耳熟能详的桥段与案例;中期开始融入富有趣味的汉语对话或者短小易读的汉语文章;后期则尽量带领学生们到适合的汉语使用环境当中,利用录音录像留存他们当时使用汉语的情况,并在回到课堂后进行辨析性讨论教学。这些活泼的汉语音准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在实践中已得到证明,确实能够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当然,我们并不完全否定汉语语音教学中的范读与跟读教学方法,适当的使用这些方法也的确能收到相应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的。但针对于民族预科中的新疆地区学生,教师在使用语音教学材料时,首先进行范读反而容易使新疆地区学生产生质疑和畏难心理,所以可适当地将范读权利交给学生,再从他们的读音产生特点上着手,进行普适性和针对性结合的教学辨析讨论。

无论是多么有效的、富有趣味的教学方法与技巧,对于民族预科中新疆学生汉语音准的学习与理解来说,持续不断的认知和运用是更为重要的一环。那么,布置能够吸引他们进行课后训练的教学任务则是维系持续性音准学习的重要保障。比如,课下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并在课上进行复述;搜集感兴趣的新闻事件或校内消息,在课上向大家描述。

三、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改进教学方法和技巧

结合以上论述和分析,我们在高职民族预科汉语音准的教学中,针对新疆地区学生地域性语言环境和民族语言习惯受力较强的特点,应努力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改进教学方法和技巧,也要根据学校自身师资情况和地区教学资源努力改善教学实效,让来自祖国大家庭的新疆地区年轻学子们,更快地掌握汉语语音音准,更好地运用汉语普通话,更和谐地融入到民族大花园中。

参考文献

[1]陈复华,汉语音韵学基础,2003,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太学英,民族预科教育实践与探索,2014,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3]刘岩,中国无声调少数民族学习汉语声调语调研究,2009,中央民族大学

[4]董英,演讲与口才知识全集,2011,中国纺织出版社

[5]王非,霍维佳,大学生口才与演讲训练,2010,清华大学出版社

[6]胡伟,邹秋珍,演讲与口才,2009,清华大学出版社

高效社交口才与技巧范文3

[关键词]非英语专业 口译教学 教学目标 方法

口译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时对某些议题的探讨深入广泛,需要各种专业背景的口译员共同合作才能完成口译任务。目前,我国口译员培训主要集中在各外语院系,绝大多数学生都是语言背景,非语言背景学生仅占极少比例。这种专业背景过于单一的学员组成,造成我国口译员队伍的专业背景过于单一,不利于我国职业口译员队伍自身的发展。为改变这一状况,对一部分英语水平较高的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口译训练非常必要。本文主要探讨非英语专业口译教学的内容、步骤及方法。

一、非英语专业口译教学目标

1.非英语专业学生学习口译的优势和劣势

作为一种符号系统,语言是人类用来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是思想的载体。语言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用这种工具来传达信息交流思想。而思想与信息的深度和广度因个体不同而不同。与同年级的英语专业学生相比,非英语专业学生的优势在于拥有自己的专业,比如生物工程、医药、汽车工程等,英语仅仅是他们的一个工具。理论上讲,语言水平等同的条件下,非英语专业学生在理解和表达本专业领域及其相关领域的思想信息时,能够达到的深度和广度是英语专业学生所不能及的。

另一方面,正因为非英语专业学生有自己的专业,所以在规定的学习时间内,其专业课程学习的时间极大地挤占了英语语言的学习时间,英语课程及课时数量远远少于英语专业学生的课程及课时数量。到了三、四年级提高阶段,大量各种专业课程的开设进一步挤占英语课程的课时,使得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课程(ESP)大多数高校每周只有2课时,数量上更是无法与同年级的英语专业学生相比。不难理解,整体而言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尤其是听说水平不及英语专业学生。

非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优势和语言方面的劣势使得非英语专业口译教学不能照搬英语专业口译教学模式,必须根据学生特点设计不同的口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遵循不同的步骤和方法。

2.非英语专业口译教学目标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口译可以分为多种。Pchhacker认为,从历时的角度看,口译最为明显的分类标准是交际的社会语境(the social context of interaction),即口译发生的情景(setting)。按此标准,口译可以分为商务口译、外交口译、军事口译、法庭口译等。按照口译所需的技巧和知识可分为会议口译和一般口译。会议口译包括交替传译(Consecutive Interpreting)和同声传译(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需要完整全面的口译技巧、多领域的知识和极高的A、B语水平。一般口译可以简单概括为商务口译(In-house Interpreting)和陪同口译(Escort-Interpreting)等。对于一般口译而言,交替传译技巧就可完成任务,语言水平要求低于会议口译,一般只涉及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社会对不同口译人才的需求数量不尽相同。如果把口译人才总需求比作是一个金字塔形状,那么,对一般口译人才的需求就是庞大的占总量达80%的金字塔中底部,会议口译人才的需求仅仅占为数极其小的塔尖部分。

综合考虑我国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语言基础、专业优势、课时少的现实,以及市场需求等因素,非英语专业口译教学比较合适的目标应该定位为:在提高学生的A、B语水平的基础上,主要传授交替传译的入门知识,训练其交替传译(Consecutive Interpreting)技巧,为学生所学专业领域以及相关专业领域培养专业型一般口译人才,并从中发掘人才,为更高级别培训(如会议口译)输送后备力量。

二、非英语专业口译教学内容

作为一种专业技能培训,仲伟合认为口译教学的内容可以综合概括为三个模块,即:语言知识板块、百科知识板块和口译技能板块。对于非英语专业口译教学而言,应该以大学四年不同阶段所开设的英语课程和专业课程分别为语言知识基础和专业知识基础,重视语言水平提高和口译技能教学甚于百科知识教学,即教学内容应该是依托学生原有的专业知识技能采取语言(英语)知识+口译技能的模式。

口译是一种耳听口说的活动,使用的是口头语言,口译语言教学的内容当然也应重视口头语言。这种口头语言包括A语和B语。对于非英语专业学生来说,最需要提高的无疑是作为外语的英语口语(B语)。但是,作为口译教学内容的B语口头语言并不完全等同于一般英语口语课的教学内容。一般口语课教学往往注重日常生活情景常用言语的教学,如商店购物、机场接人、餐厅就餐等场合使用的日常表达用语,属于生活口语类。在口译活动中,译员虽然也需要这类口语,但是仅掌握这类口语是无法完成口译任务的。要想做好口译工作,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是“口译工作言语”。这是一种在社会的言语交际环境中为了某种工作之故而使用的特定的口语。与生活口语相比,因为使用的交际场合常为正式或者半正式,它的语级较高,可启用正式或者庄严语体;逻辑性较强,有一定的结构完整性;信息量较大较浓缩不易记住需要比如笔记等口译技能帮助记忆;用词较为严谨,甚至在某些层次上很专业化,比如使用一些生僻的技术用语,这些场合惯用的套话等。“口译工作言语”在生活中几乎很少使用,却是译员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最需要重视和提高的。

因为教学目标是培养专业型的一般口译人才,需要用到交替传译技能,所以技能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听解原则;言语类型分析;主题思想辨别;口译短期记忆训练;口译笔记;目的语信息重组;演说技巧;数字传译技巧;译前准备技巧;协调能力训练等。各种技能的训练方法不尽相同。比如短时记忆训练可以通过复述练习、影子练习等进行,表达能力训练包括当众中英文演讲、就给定的主题和情景用中英文描述等,而笔记技能教学包括笔记符号的选择,链接关系的处理,笔记的布局原则等。

三、非英语专业口译教学的步骤和方法

当前,我国非英语专业学生大学四年期间的英语学习可以分为一、二年级的基础阶段和三、四年级的提高阶段。基础阶段,学生的专业课开设较少,英语教学注重英语基础知识学习和听说读写等能力的提高,多数高校周课时一般为四节到六节。提高阶段,随着所开设的专业课程的增多,多数高校的英语课时被压缩至二节,英语学习进入专业英语学习(ESP)阶段,英语教学强调英文在学生所学专业领域的运用,涉及较多的专业知识内容。同时,很多高校也鼓励开设双语(英汉)专业课程。这种以内容为教学重点的课程(content-based course)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可以算做是提高阶段语言教学的一部分。

受专业课程的挤压,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课时不论在基础阶段还是提高阶段都是较少的。口译教学安排应该尽可能结合英语课程进行。基础阶段,学生英文水平有限,还不能进行全面的口译训练。但这并不是说不能进行任何的口译技能教学。在此阶段,教授某些口译技能不仅可以进行,而且能够促进英语教学尤其是听说教学,同时还能够减轻提高阶段口译课时少教学任务重的压力。但是这时的口译教学只能算做是提高语言教学水平的辅助手段之一。在提高阶段,口译教学应该结合该阶段开设的专业英语(ESP),围绕学生的专业知识及相关领域知识,强化口译技能和B语作为工作言语的教学。这时,口译教学为主外语教学为辅。下面详细阐述。

1.基础阶段

在基础阶段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一些口译技能训练,可以促进英语教学。这些技能涉及口译的各个环节,涉及听解、记忆、笔记、表达、译前准备等操作过程。

转贴于

在精读课上,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合适的口语语篇特征鲜明的课文对学生进行口译技能训练。比如高等教育出版社《大学体验英语》精读第二册第一课的课文是美国斯坦福大学校长于2001年9月21日在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在课文讲解之前,教师要求学生了解作者身份,请学生特别注意讲话是在9.11刚刚发生之后不久,作者发言的场合及目的听众组成等背景知识,让学生在看课文之前对课文内容等进行预测,然后对照课文检验预测的准确程度进而讲解译前准备的口译知识。进入课文讲解阶段,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语篇特征,逻辑结构等,熟悉此类讲话的结构措辞等。讲解完毕,引导学生进行断句、口头翻译成汉语等视译训练。为巩固学习成果,可以提供更多同类型讲话,供学生进一步练习。

口译员在工作现场的听解要求比一般人日常交际过程中的听解要求更高,更全面。不管学生将来是否继续口译学习,掌握口译员的理解技巧对其提高英语听力水平、应对各种学生最为关心的听力考试及用英语进行口头交际等都将大有裨益。在听力课上可以融入口译听解技能教学,包括训练学生通过积极地听取材料有效理解不同的语体、分析其中蕴含的信息单位以及信息单位之间的逻辑关系,如何脱离词语的束缚获取其中蕴含的意义、遇到数字、术语、模糊点等时如何应对等。随着听力课程的推进,听力材料的内容在不断加深,材料长度也逐渐增加。比如到了二年级有些听力教材的单篇材料长度达到将近400单词。受人类工作记忆容量(7+2个单位)和保持时间(2~15秒)的生理限制,即使学生完全理解了其中蕴含的信息,也难以在听完后全部记住,如何记住理解了的信息以应对相关考试(比如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复合式听写部分的句子听写)就成了学生必须面对的问题。这时,口译员的脑记和笔记技能就可以融进听力课教学。比如教师可以讲解笔记符号的选用,如何做笔记最为省力,最应该记什么等,并结合材料进行训练,培养学生记笔记的意识。

当众清晰简洁流畅连贯的口头表达能力不仅口译员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任何一个高素质的人才应该具备的才能之一。口语课上,教师让学生就某一个话题进行讨论并要求大家当众阐述观点后,不妨在点评学生的口头表达时引入公共演说技能的教学,就语速与语调的控制、如何纠正不良表达方式等进行指导,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口头表达训练。

当然,学生在此阶段主要是打好语言基础。口译技能教学只能见缝插针进行,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语言学习,同时也为其进行后续的口译学习准备条件,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2.提高阶段

学生进入三、四年级,对部分英语程度较好尤其是听说水平较高的同学进行口译训练的条件更为成熟。首先,其时这些学生大都已经通过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英文水平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基础更为扎实;其次,学生英语学习进入提高阶段,专业英语课取代了基础英语课程,专业课程比例扩大,部分专业课程使用双语教学,这些都为口译教学的正式开展准备了专业知识基础,同时也为口译教师解决了专业术语方面的难题。这时,口译教学应该与英语语言教学脱离,单独开设。教学对象也不应该再是全体学生,而是英语程度尤其是听说水平较高的部分对口译感兴趣的学生。教学目标是培养口译人才,而非单独的提高英语语言水平。教学重点是提高学生的口译知识技能和进一步提高B语水平。

此阶段,口译知识技能的教学可以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进行。微观方面包括上面所说的口译分项技能,比如听取与分析技能、短时记忆技巧、口译笔记技巧、表达能力、译前准备技巧等。这些技能在一二年级的基础阶段虽然有所涉及,但也只是有选择地作为提高英语教学的手段穿插进行,并非教学重点,学生难以也不可能全面掌握。到了三、四年级,口译教学应该全面地加强训练上述各项微技能。训练的方法可以参考其他类型口译教学,如采用复述练习、影子练习(Shadowing Exercise)等训练学生的短时记忆;理解过程中的词语脱离练习等训练学生的听取与分析技能等。

宏观方面教学主要围绕如何训练学生把上述各种微观技巧协调运用于具体的口译任务。教学可以采用任务教学法(task-based teaching method)。因为该类口译教学的教学目标是:为学生所学专业领域以及相关专业领域培养掌握一定交替传译技能的专业型一般口译人才。所以,设计选择口译任务时应该考虑学生的专业、可能的就业领域、甚至该领域内、行业内经常需要口译的场合(setting)等因素,选取一些典型的出现频率高的口译情景进行设计。

至此阶段,学生的语言水平尤其是B语言水平虽然与基础阶段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距离一个合格的译员所需要的B语水平相比依然有相当的差距。口译教学依然需要非常重视学生B语水平的提高。不过,这时的英语教学与基础阶段有所不同。首先,英语语言教学不再作为单独的课程开设,而是融入口译课程的各个环节,比如在教学生译前准备技巧时,让学生根据具体的口译任务对可能遇到的词汇术语等制作并记忆词汇表,进行听取与分析技能教学时让学生分析不同口头语篇熟悉其逻辑结构等。其次,这时英语学习的内容由基础阶段的普通用语为主转变为“口译工作言语”为主,是学生所学相关专业领域的典型口译情景所需的典型工作言语。比如,企业产品发表会,公司开业典礼致辞等场合的常用语体。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工作言语中含有一些生僻的专业术语等不为口译教师所了解的内容。因为其时专业英语以及某些英汉双语专业课程已经开设,口译教学可以和这些课程的教学互相配合,谋求解决。

四、结束语

基于非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背景、语言水平及专业课程设置等情况,以此类学生为教学对象的口译教学应该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遵循不同于英语专业口译教学的教学步骤,基础阶段和提高阶段的教学重点和内容也应有所不同。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明确语言教学和口译技能教学在不同阶段的地位,才有可能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Pchhacker.F. Introducing Interpreting Studies [M]. Routledge, London and New York, 2004,13.

[2]杨承淑.口译教学研究[M].台湾:辅仁大学出版社,2000,11.

[3]刘和平.口译培训的定位和专业建设.进入21世纪的高质量口译—第六届全国口译大会暨国际研讨会论文集[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4]仲伟合.译员的知识结构与口译课程设置[J].中国翻译,2003,(4).

高效社交口才与技巧范文4

关键词:语言与沟通;课程群建设;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

高职生职业能力由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构成。基本能力作为一个现代职业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从业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自理和自律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等。由此可见,高职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基本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满足不同岗位需要的高职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交往能力的培养,在新的发展时期面临不少新的问题。因此,高职语言与沟通课程群建设如何适应高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就成了我们的新课题。

一、培养高职学生语言与沟通能力的重要性

(一)培养语言与沟通能力是高职学生就业和学校生存发展的需要

一方面,它受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形势的影响。高职学生作为应用型人才,既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又要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和水平。因此,职业语言和沟通能力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岗位选择、职位升迁、工作业绩。语言与沟通的能力作为容易外显的能力之一,在用人单位录用中占有比较大的权重。

另一方面,它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高职院校如果不能面对严峻形势早作调整,帮助学生化解就业压力,不仅直接影响到本校毕业生的就业,而且直接威胁到学校的招生。高职学生在职业语言与沟通能力方面的优势不凸显,高职院校的品牌就会被质疑,就业的先机就会失去。因此,高职生的语言与沟通的能力更应该作为学校毕业生和学校的品牌加以建设。

(二)培养语言与沟通能力是高职学生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

一是提高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活质量的需要。良好的口语沟通能力,有利于高职学生搞好人际关系,使学生健康成长,二是提高学生步入社会后的生活质量的需要。这实际上是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形成的需要。高职学生在人校前的口语表达、交际能力发展很不平衡,如果在高职教育中再一次被忽视,将导致他们毕业之后缺乏较强的社会交际能力,与客观的社会发展形势对口语交际能力提出的更高要求渐行渐远。改正生活口语表达沟通中的不文明现象,拓展学习语言与沟通知识对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作用,强化职业演说与沟通能力的针对性训练,提升高职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有助于高职学生紧跟时代的步伐,更好地与时代接轨,为成为职业岗位上的具有较强口语沟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打好基础。

鉴于此,加强高职学生语言与沟通能力的训练,特别是强化学习沟通交际口语和职业口语能力的训练,是今后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以实践性、应用性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建设语言与沟通课程群体系

(一)语言与沟通课程群的课程目标与开发原则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语言与沟通课程群的课程建设目标明确,主要对演说、口才、交际沟通等基本理论进行概述,以理论教学为基础,重点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加强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交往能力训练,锻炼学生演说与沟通的能力,发展学生个性,以应对现代社会生活、工作中的交际、求职、应聘与自我推销,使学生胜任职业工作岗位的需要,适应社会的发展。

开发课程主要遵循以下五个原则:

1.实用性

针对高职“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课程的知识点选择应覆盖企业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综合语言表达需要,充分体现面向应用、以需要为导向的高职特色。比如,在“演说与沟通的艺术”课程中我们设置其中一项内容是“口语沟通的技巧”,涉及“如何与陌生人交流”、“如何与上司、下属、同事相处”、“如何表扬与批评别人”等,这些内容对高职生有很强的实用性。

2.专业性

根据高职不同的专业,开设有针对性的语言与沟通课程。如,旅游管理专业开设“导游语言的艺术”,文秘专业开设“政务礼仪与语言沟通技巧”,市场营销专业开设“商务谈判与推销艺术”等。这些课程,既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也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与沟通的技能。

3.时效性

知识点的选择具有先进性、灵活性。根据高职生业余时间到社会参加各种商品推销活动的需要,开设“推销语言艺术”专题,把学生带到学院的超市,亲自对顾客进行推销,教师及时点评学生推销语言的得失;针对大学生就业面试,专门开设了“大学生就业面试专题”,从网络等媒体找到最新的面试内容,着重对学生面试时的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进行训练,并在学院举行真正的毕业招聘会,给学生亲自感受和尝试与用人单位面对面的机会,使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掌握一定的面试技巧,帮助学生顺利获得就业的机会。

4.层次性

课程与知识点的选择尽量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能力。在每个专业的第一学期先开设基础的“普通话培训与测试”课程,第二学期开设“演讲与口才”、“演说与沟通的艺术”等课程进行衔接,第二学年开设专业性的课程,如“营销语言的艺术”、“商务谈判的语言技巧”等。这样由基础课程,到衔接课程,到专业课程,逐步递进,学生的知识水平不断丰富,能力得到提高。

5.多样性

多样性指的是课程类型的多样性。针对不同专业分别开设公共选修课、专业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实践课,凸显高职特色。

(二)语言与沟通课程群的构成及课程开设一览表

(三)语言与沟通课程群的评价方式

1.改变评价方式

(1)拓宽评价的范围。知识评价过程与结论并重。在考试过程中,我们应该把学生的思考力度、回答提问的态度、应变能力等对学生发展至关重要的内容纳人考试评价的视野之内。评价的信息来源由课堂延伸到生活中,学生课外的生活习惯、学习效率、作业态度、人际交往、文体活动的参与程度也应纳入评价的总体系。评价的领域由单一走向多元,除知识领域,还包括认识领域、情感领域和心智动作技能领域。

(2)打破传统评价模式。职业教育所培养的是面向生产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它注重的是动手能力、操作能力、运用能力。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只要掌握基本理论就可以了,重点在于实际的运用。所以,考试要重点考查学生运用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读书能力。

2.考试的形式与程序

考试的形式是笔试加口试(技能)考核,其中口试是单个考生逐一口试。

考试的程序是学生抽题――学生完成笔试部分――学生进行口试(技能)考核。

3.成绩评定:总成绩=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

(占40%)。

考试成绩由口试(技能)成绩和笔试成绩构成。

三、以培养高职应用型人才为目的,突出职业技能培养,建立语言与沟通课程群内容体系

(一)基础课程内容

基础课程“普通话培训与测试”,根据高职学生参加普通测试的需要,安排三个板块的教学内容:语音基本知识与正音训练、朗读训练、说话训练。学生通过参加普通话选修课,学习普通话知识,纠正方音,提高了语言沟通的质量,并且要求每一位高职学生都必须参加各省市组织的普通话水平测试,获得二级乙等的证书,为以后就业打下基础。

(二)衔接课程内容

衔接课程“演说与沟通的艺术”,我们仍然采用板块形式,分为五个板块:基本口语表达训练、演说技巧训练、辩论技巧训练、沟通技巧训练、态势语言训练。学生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提高了语言表达与沟通交际的能力。

(三)专业课程内容

“推销口才训练”包括推销口才的基本训练、推销成功的语言训练、推销中说话的禁忌和错误防范。

“商务谈判的语言技巧”包括谈判策略、谈判沟通技巧、谈判语言技巧。

“现代汉语”包括语音、语汇、语法、汉字、修辞。

“教师口语”包括一般口语交际训练、教学口语训练、教育口语训练。

“导游语言的艺术”包括导游语言必备知识、导游讲解二十五技法、金牌导游语言运用三十六计、流动游览导游讲解、导游购物营销讲解实战妙法。

“政务礼仪与语言沟通技巧”包括政务礼仪、语言沟通的修辞技巧、语境调控训练、职场语言沟通策略、职场说服策略。

语言与沟通课程群的每门课程的内容,以实践性和实用性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线,形成以培养高职应用型人才为目的,突出职业技能培养的课程内容体系。

四、以提高高职学生应用和创新能力为本,更新语言与沟通课程群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内容确定以后,教师能否恰当地选用教学方法,就成为其能否完成任务、实现预期目标的决定性因素。教学方法不仅影响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而且影响学生智能和个性的发展。高职语言与沟通课程群的教学,推行以项目为载体,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模式。把理论教学与实践项目相结合、理论指导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理论拓展与职业能力相结合,实现了知识传授、素质养成、能力培养的一体化。

(一)推行项目导向教学法

项目导向教学法围绕项目组织和展开教学,使学生直接参与项目全过程。它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比如,举行一场班级演讲比赛,学生分别担任演讲比赛筹备委员会的成员,有负责组织策划的,有负责宣传写海报的,有负责联系教师做评委的,有联系企业赞助的,有担任演讲比赛主持人的等等,同时要求全班每个同学都要写好自己的演讲稿并进行演讲。通过项目的实施,学生了解一场演讲比赛从筹划到举行的整个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语言能力,展示自己的演讲水平。

(二)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

小组合作学习法是由学生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由小组成员共同完成项目。例如,举行一场队列的辩论赛,教师把辩题的正反两个观点分配给各学习小组,各小组根据辩题分工合作,进行调查研究,通过收集信息,甄别观点,形成辩论稿,然后在辩论赛上展示双方的调查结果。这种方式的实质就是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授课。在课堂展示的过程中又锻炼了他们团队合作精神以及表达、交际和现代多媒体技术运用能力。

(三)加强实践环节教学

根据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及学生特点、专业需要,我们以“理论够用,注重实践”为教学原则,将实践环节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课堂实训。采用多元互动法,通过讲解、示范、录音、录像、试讲、讲评、模拟表演、观摩等方法,把语言与沟通理论知识放到练习中去掌握。第二阶段是课外实践。课外实践,既可以利用学生社团组织举行多种多样的活动,如演讲比赛、主持人大赛、朗读大赛、辩论赛等,检验学生的语言与沟通能力,也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参加社会活动,比如电器、家具等产品推销活动。通过这些生活中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语言与沟通能力的重要性,并在实际的工作中提高自己的语言与沟通能力。第三阶段是课外实习。利用高职生到企业单位实习的机会锻炼他们的语言与沟通能力。比如,文秘专业的学生在办公室担任秘书工作,如何与人沟通交往就是他们特别要注意的问题;旅游专业学生在旅游公司进行导游服务时,如何与游客沟通、如何讲解好景点,也是他们必须面对的课题;营销专业的学生在超市进行推销工作时,如何使得产品推销成功就是他们面临最大难题。学生在实习结束后,都必须上交一份自己在实习中语言与沟通能力重要性的汇报。这样循序渐进的阶梯训练,使学生语言表达、沟通能力得到切实的锻炼和提高,为其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早日成为开放型、创新型、能力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高效社交口才与技巧范文5

【关键词】沟通技巧 门诊 应用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的传递与交流,即人与人之间交流经验、观点、意见、情况或情感的过程。它是一种科学的工作方法,同时也是一门艺术,是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这一过程是通过语言和非语言行为来完成的。沟通的目的是为了彼此相互了解,达到共同协议,促使双方感情更加融洽。它有利于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有利于化解或消除医疗纠纷,有利于推动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1 门诊护士与患者沟通的技巧

1.1 注重“首轮效应” (第一印象) 作为一名门诊护士,首先要仪表端庄、举止文雅、有活力,力求稳重,给人以安全感,以向上的人格魅力出现在沟通场合,才能得到病人及其家属的认可和接受。我们门诊是医疗工作的第一线,是病人进行初步诊断,确定在门诊治疗还是住院治疗的场所。因此我们门诊护士对前来就诊的患者要热情接待,态度要和蔼,耐心询问病史,同时要具有广泛的医学知识和全面观察病人的能力及宣传健康知识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胜任门诊护士这一工作,才能得到病人及家属的信任及尊重。

1.2 要加强护、患有效沟通 病人来医院就诊的目的是治疗疾病、解除病痛,而护士是为病人解除病痛的直接帮助者。能用语言和行为在最短的时间内为病人解除生理、心理病痛,解决患者进入医院所产生的迷茫、疑惑和问题,护士的观点必须明确,用自己专业的知识回答患者,若连自己都不清楚问题,讲出来一定没有说服力,要适时提问,恰当引导,适时应和,让患者理解、明白,这就是有效的沟通。

可见准确的语言解答或者熟练的技术操作,作为沟通的一种形式,是和谐沟通的纽带,在和谐沟通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3 要进行沟通技巧及方法的训练 沟通技巧及方法是有效沟通的关键因素。护士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善于运用沟通技巧,使沟通效果最大化。如护士在与病人交谈时对不同的患者应使用不同的交流方式,力求通俗易懂,交流时要注意倾听,善于询问、耐心解答,同时要注意说话的语气、语调、语速。音调过高易刺耳,引起反感,过低使人沉闷或听不清,对病人用鼓励和愉快的声音,有时可伴以微笑,用它配合优美的词汇以影响对方,这样既表现出对沟通对象的尊重,又能使病人的心声得以充分表达,进而使沟通更加和谐。

1.4 护士与病人情感交流的沟通技巧 真诚是一种心灵的开放,信任比机智更助于谈话。护士作为沟通者,态度要诚恳,要设身处地地为病人着想。沟通中要多用礼貌性语言,少用指示性语言,忌用损伤性语言,共同搭建护患沟通的和谐平台。如老年患者患有多种慢性病,加之退休后经济比较拮据,多数患者就医的经济压力比较大,故容易将一些对医疗的不满情绪发泄在护士身上。对这些患者要采取以“情”感人的对策,把“情”放在第一位。往往一个搀扶动作,一下轻拍肩膀的鼓励,把他们当做自己的爷爷、奶奶或其他长辈对待,都会拉近护患的距离,增进彼此的感情,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赖,在工作中要多“换位思考”,这样护患沟通更和谐、护患关系更融洽,避免了与患者发生冲突。

1.5 护士与病人及家属在沟通过程中使护患关系得到升华 护士在进行沟通时,要能体现出护患的双向价值观,不要只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忽略了对病人及家属的尊重,要注重细节。护士要在沟通过程中将病人看成具有生理、心理、社会文化需求的一个整体的人,去尊重、爱护她,只有这样,无论是语言沟通还是行为沟通,病人都会乐意接受,护患关系在和谐沟通中才能得到升华。

1.6 沟通内容与沟通方法要和谐一致 实际上沟通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其沟通方式有语言沟通、行为沟通,沟通的技巧更是灵活多样。具体操作时,应根据沟通内容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沟通方式。在满足患者合理需求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沟通。总之,门诊的护理工作不是简单的分诊,它体现着一种护理文化和职业素养。护患交流与沟通是现代医院以及护士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是继护理操作技能之外的第二技能,形体语言是沟通的桥梁,口头语言是沟通的要素,良好的沟通对于构建积极和谐的护患关系至关重要,因为它体现了护患主体间的平等与尊重,情与情的交融,心与心的互动,情与理的沟通。

2 小结

语言沟通是一门艺术[1],它能帮助建立相互理解、信任、支持的护患关系。只有正确地掌握好语言沟通艺术,才能做到以患者为中心,满足患者的生活、心理和治疗的需要,使患者处于治疗的最佳心身状态,才能取得理想的护理效果。才能符合社会对“护士角色”的期望,才能无愧于人们赋予护士的“白衣天使”的美誉。

高效社交口才与技巧范文6

[关键词]非英语专业口译教学教学目标方法

口译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时对某些议题的探讨深入广泛,需要各种专业背景的口译员共同合作才能完成口译任务。目前,我国口译员培训主要集中在各外语院系,绝大多数学生都是语言背景,非语言背景学生仅占极少比例。这种专业背景过于单一的学员组成,造成我国口译员队伍的专业背景过于单一,不利于我国职业口译员队伍自身的发展。为改变这一状况,对一部分英语水平较高的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口译训练非常必要。本文主要探讨非英语专业口译教学的内容、步骤及方法。

一、非英语专业口译教学目标

1.非英语专业学生学习口译的优势和劣势

作为一种符号系统,语言是人类用来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是思想的载体。语言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用这种工具来传达信息交流思想。而思想与信息的深度和广度因个体不同而不同。与同年级的英语专业学生相比,非英语专业学生的优势在于拥有自己的专业,比如生物工程、医药、汽车工程等,英语仅仅是他们的一个工具。理论上讲,语言水平等同的条件下,非英语专业学生在理解和表达本专业领域及其相关领域的思想信息时,能够达到的深度和广度是英语专业学生所不能及的。

另一方面,正因为非英语专业学生有自己的专业,所以在规定的学习时间内,其专业课程学习的时间极大地挤占了英语语言的学习时间,英语课程及课时数量远远少于英语专业学生的课程及课时数量。到了三、四年级提高阶段,大量各种专业课程的开设进一步挤占英语课程的课时,使得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课程(ESP)大多数高校每周只有2课时,数量上更是无法与同年级的英语专业学生相比。不难理解,整体而言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尤其是听说水平不及英语专业学生。

非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优势和语言方面的劣势使得非英语专业口译教学不能照搬英语专业口译教学模式,必须根据学生特点设计不同的口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遵循不同的步骤和方法。

2.非英语专业口译教学目标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口译可以分为多种。Pchhacker认为,从历时的角度看,口译最为明显的分类标准是交际的社会语境(thesocialcontextofinteraction),即口译发生的情景(setting)。按此标准,口译可以分为商务口译、外交口译、军事口译、法庭口译等。按照口译所需的技巧和知识可分为会议口译和一般口译。会议口译包括交替传译(ConsecutiveInterpreting)和同声传译(SimultaneousInterpreting),需要完整全面的口译技巧、多领域的知识和极高的A、B语水平。一般口译可以简单概括为商务口译(In-houseInterpreting)和陪同口译(Escort-Interpreting)等。对于一般口译而言,交替传译技巧就可完成任务,语言水平要求低于会议口译,一般只涉及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社会对不同口译人才的需求数量不尽相同。如果把口译人才总需求比作是一个金字塔形状,那么,对一般口译人才的需求就是庞大的占总量达80%的金字塔中底部,会议口译人才的需求仅仅占为数极其小的塔尖部分。

综合考虑我国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语言基础、专业优势、课时少的现实,以及市场需求等因素,非英语专业口译教学比较合适的目标应该定位为:在提高学生的A、B语水平的基础上,主要传授交替传译的入门知识,训练其交替传译(ConsecutiveInterpreting)技巧,为学生所学专业领域以及相关专业领域培养专业型一般口译人才,并从中发掘人才,为更高级别培训(如会议口译)输送后备力量。

二、非英语专业口译教学内容

作为一种专业技能培训,仲伟合认为口译教学的内容可以综合概括为三个模块,即:语言知识板块、百科知识板块和口译技能板块。对于非英语专业口译教学而言,应该以大学四年不同阶段所开设的英语课程和专业课程分别为语言知识基础和专业知识基础,重视语言水平提高和口译技能教学甚于百科知识教学,即教学内容应该是依托学生原有的专业知识技能采取语言(英语)知识+口译技能的模式。

口译是一种耳听口说的活动,使用的是口头语言,口译语言教学的内容当然也应重视口头语言。这种口头语言包括A语和B语。对于非英语专业学生来说,最需要提高的无疑是作为外语的英语口语(B语)。但是,作为口译教学内容的B语口头语言并不完全等同于一般英语口语课的教学内容。一般口语课教学往往注重日常生活情景常用言语的教学,如商店购物、机场接人、餐厅就餐等场合使用的日常表达用语,属于生活口语类。在口译活动中,译员虽然也需要这类口语,但是仅掌握这类口语是无法完成口译任务的。要想做好口译工作,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是“口译工作言语”。这是一种在社会的言语交际环境中为了某种工作之故而使用的特定的口语。与生活口语相比,因为使用的交际场合常为正式或者半正式,它的语级较高,可启用正式或者庄严语体;逻辑性较强,有一定的结构完整性;信息量较大较浓缩不易记住需要比如笔记等口译技能帮助记忆;用词较为严谨,甚至在某些层次上很专业化,比如使用一些生僻的技术用语,这些场合惯用的套话等。“口译工作言语”在生活中几乎很少使用,却是译员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最需要重视和提高的。

因为教学目标是培养专业型的一般口译人才,需要用到交替传译技能,所以技能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听解原则;言语类型分析;主题思想辨别;口译短期记忆训练;口译笔记;目的语信息重组;演说技巧;数字传译技巧;译前准备技巧;协调能力训练等。各种技能的训练方法不尽相同。比如短时记忆训练可以通过复述练习、影子练习等进行,表达能力训练包括当众中英文演讲、就给定的主题和情景用中英文描述等,而笔记技能教学包括笔记符号的选择,链接关系的处理,笔记的布局原则等。

三、非英语专业口译教学的步骤和方法

当前,我国非英语专业学生大学四年期间的英语学习可以分为一、二年级的基础阶段和三、四年级的提高阶段。基础阶段,学生的专业课开设较少,英语教学注重英语基础知识学习和听说读写等能力的提高,多数高校周课时一般为四节到六节。提高阶段,随着所开设的专业课程的增多,多数高校的英语课时被压缩至二节,英语学习进入专业英语学习(ESP)阶段,英语教学强调英文在学生所学专业领域的运用,涉及较多的专业知识内容。同时,很多高校也鼓励开设双语(英汉)专业课程。这种以内容为教学重点的课程(content-basedcourse)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可以算做是提高阶段语言教学的一部分。

受专业课程的挤压,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课时不论在基础阶段还是提高阶段都是较少的。口译教学安排应该尽可能结合英语课程进行。基础阶段,学生英文水平有限,还不能进行全面的口译训练。但这并不是说不能进行任何的口译技能教学。在此阶段,教授某些口译技能不仅可以进行,而且能够促进英语教学尤其是听说教学,同时还能够减轻提高阶段口译课时少教学任务重的压力。但是这时的口译教学只能算做是提高语言教学水平的辅助手段之一。在提高阶段,口译教学应该结合该阶段开设的专业英语(ESP),围绕学生的专业知识及相关领域知识,强化口译技能和B语作为工作言语的教学。这时,口译教学为主外语教学为辅。下面详细阐述。

1.基础阶段

在基础阶段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一些口译技能训练,可以促进英语教学。这些技能涉及口译的各个环节,涉及听解、记忆、笔记、表达、译前准备等操作过程。

在精读课上,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合适的口语语篇特征鲜明的课文对学生进行口译技能训练。比如高等教育出版社《大学体验英语》精读第二册第一课的课文是美国斯坦福大学校长于2001年9月21日在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在课文讲解之前,教师要求学生了解作者身份,请学生特别注意讲话是在9.11刚刚发生之后不久,作者发言的场合及目的听众组成等背景知识,让学生在看课文之前对课文内容等进行预测,然后对照课文检验预测的准确程度进而讲解译前准备的口译知识。进入课文讲解阶段,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语篇特征,逻辑结构等,熟悉此类讲话的结构措辞等。讲解完毕,引导学生进行断句、口头翻译成汉语等视译训练。为巩固学习成果,可以提供更多同类型讲话,供学生进一步练习。

口译员在工作现场的听解要求比一般人日常交际过程中的听解要求更高,更全面。不管学生将来是否继续口译学习,掌握口译员的理解技巧对其提高英语听力水平、应对各种学生最为关心的听力考试及用英语进行口头交际等都将大有裨益。在听力课上可以融入口译听解技能教学,包括训练学生通过积极地听取材料有效理解不同的语体、分析其中蕴含的信息单位以及信息单位之间的逻辑关系,如何脱离词语的束缚获取其中蕴含的意义、遇到数字、术语、模糊点等时如何应对等。随着听力课程的推进,听力材料的内容在不断加深,材料长度也逐渐增加。比如到了二年级有些听力教材的单篇材料长度达到将近400单词。受人类工作记忆容量(7+2个单位)和保持时间(2~15秒)的生理限制,即使学生完全理解了其中蕴含的信息,也难以在听完后全部记住,如何记住理解了的信息以应对相关考试(比如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复合式听写部分的句子听写)就成了学生必须面对的问题。这时,口译员的脑记和笔记技能就可以融进听力课教学。比如教师可以讲解笔记符号的选用,如何做笔记最为省力,最应该记什么等,并结合材料进行训练,培养学生记笔记的意识。

当众清晰简洁流畅连贯的口头表达能力不仅口译员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任何一个高素质的人才应该具备的才能之一。口语课上,教师让学生就某一个话题进行讨论并要求大家当众阐述观点后,不妨在点评学生的口头表达时引入公共演说技能的教学,就语速与语调的控制、如何纠正不良表达方式等进行指导,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口头表达训练。

当然,学生在此阶段主要是打好语言基础。口译技能教学只能见缝插针进行,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语言学习,同时也为其进行后续的口译学习准备条件,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2.提高阶段

学生进入三、四年级,对部分英语程度较好尤其是听说水平较高的同学进行口译训练的条件更为成熟。首先,其时这些学生大都已经通过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英文水平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基础更为扎实;其次,学生英语学习进入提高阶段,专业英语课取代了基础英语课程,专业课程比例扩大,部分专业课程使用双语教学,这些都为口译教学的正式开展准备了专业知识基础,同时也为口译教师解决了专业术语方面的难题。这时,口译教学应该与英语语言教学脱离,单独开设。教学对象也不应该再是全体学生,而是英语程度尤其是听说水平较高的部分对口译感兴趣的学生。教学目标是培养口译人才,而非单独的提高英语语言水平。教学重点是提高学生的口译知识技能和进一步提高B语水平。

此阶段,口译知识技能的教学可以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进行。微观方面包括上面所说的口译分项技能,比如听取与分析技能、短时记忆技巧、口译笔记技巧、表达能力、译前准备技巧等。这些技能在一二年级的基础阶段虽然有所涉及,但也只是有选择地作为提高英语教学的手段穿行,并非教学重点,学生难以也不可能全面掌握。到了三、四年级,口译教学应该全面地加强训练上述各项微技能。训练的方法可以参考其他类型口译教学,如采用复述练习、影子练习(ShadowingExercise)等训练学生的短时记忆;理解过程中的词语脱离练习等训练学生的听取与分析技能等。

宏观方面教学主要围绕如何训练学生把上述各种微观技巧协调运用于具体的口译任务。教学可以采用任务教学法(task-basedteachingmethod)。因为该类口译教学的教学目标是:为学生所学专业领域以及相关专业领域培养掌握一定交替传译技能的专业型一般口译人才。所以,设计选择口译任务时应该考虑学生的专业、可能的就业领域、甚至该领域内、行业内经常需要口译的场合(setting)等因素,选取一些典型的出现频率高的口译情景进行设计。

至此阶段,学生的语言水平尤其是B语言水平虽然与基础阶段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距离一个合格的译员所需要的B语水平相比依然有相当的差距。口译教学依然需要非常重视学生B语水平的提高。不过,这时的英语教学与基础阶段有所不同。首先,英语语言教学不再作为单独的课程开设,而是融入口译课程的各个环节,比如在教学生译前准备技巧时,让学生根据具体的口译任务对可能遇到的词汇术语等制作并记忆词汇表,进行听取与分析技能教学时让学生分析不同口头语篇熟悉其逻辑结构等。其次,这时英语学习的内容由基础阶段的普通用语为主转变为“口译工作言语”为主,是学生所学相关专业领域的典型口译情景所需的典型工作言语。比如,企业产品发表会,公司开业典礼致辞等场合的常用语体。

高效社交口才与技巧范文7

>> 中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策略研究 中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策略探究 信息化教学模式下的中职德育课教学策略改革初探 信息化环境下中职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教学策略 中职生口语交际教学策略 新课程下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策略 中职语文口语交际的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策略 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策略探索 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策略研究 新理念下的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策略 大语文教育观引导下的口语交际教学策略 试论小学语文口语交际的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的教学策略 浅析小学语文口语交际的教学策略 浅析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课的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的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口语交际的教学策略 浅析农村小学语文口语交际的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策略的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信息化微时代下的中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策略 信息化微时代下的中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策略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高雨")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在现代信息化社会,互联网技术和智能终端呈现高速发展和全面普及的趋势。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微信”“微博”“微视频”的风靡已经将人们带入了信息化微时代。如今,教育领域也刮起了一场“微”风,冲击着传统课堂教学。如何在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引下,巧用信息化微时代的“微”技术对语文学科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从而提升语文学科的教学效率已经成为新的研究主题。本文以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口语交际:应聘”一课为例,巧妙选取信息化微时代技术手段,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创设逼真的学习情境,充分利用信息化微时代下的微信和微课,为学生提供广阔的交流学习平台,教学效果良好。 【关键词】中职 语文教学 信息化微时代 口语交际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32-0027-03

在现代信息化社会,互联网技术和智能终端呈现高速发展和全面普及的趋势,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微信”“微博”“微视频”的风靡已经将人们带入了信息化微时代。如今,教育领域也刮起了一场“微”风,冲击着传统课堂教学。“微型学习”“微型课程”使教学内容更加充实,使情境更接近学生的生活,使教学评价手段更加有效,使师生交流平台更加宽阔。英国语言学家柯里福(Ray Cliford)曾说过:“科技不能取代教师,但是使用科技的教师却会取代不使用科技的教师!”处于信息化微时代的教师,如果仍然只是依靠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在三尺讲台上进行传统教学,显然已经不合时宜了。

一 信息化教育的含义

南国农先生曾经精辟地将信息化教育概括为这样的公式: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现代信息技术=信息化教育。可见,信息化教育不只是信息技术,它需要在先进、正确的教育理念指导下,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有效的教学,它的本质是教育理念与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许多一线教师只是把目光放在信息技术的操作上,把原来的课堂板书变成了精美的课件。虽然课堂容量增大了,但所运用的信息技术对教学效果的提高却不明显。

二 设计思想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作为一名中职语文教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推进中职语文教学改革、提高口语交际教学效果,是新形势下中职语文教师必须面对的一个课题。口语交际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实践活动,是中职语文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也是中职生适应职场的必备能力。本次口语交际教学以“应聘”的教学设计为例,遵循“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教理念,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手机、网络等多种信息化教学资源,采用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和案例分析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实现中职生在口语交际训练课堂上“我会说、我敢说、我能说”的三大目标。

三 设计依据

在设计这一课例时,笔者希望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创设学生毕业后参加社会招聘的情境,让学生学会在合作探究中掌握应聘时的口头语言表达技巧,并能灵活运用,充分展现自己的优点。

本课例把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资源进行了整合,根据教学需要,针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差、喜欢表演、喜欢玩微信等特征,立足中职口语交际教学要求,以增强学生在将来应聘中面试时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为目标,将竞争、合作、趣味的“两课三说”(微课激趣―我会说―我敢说―我能说―微课共悟)口语训练贯穿教学始终。“两课三说”既独立,又相连,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每节课依据教学目标设置不同的口语训练形式,渗透不同的教法与学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由被动说变为主动说。尝试翻转课堂中课前学习任务单的新颖形式,充分利用信息化“微”时代中的微信,运用点赞集赞的新方式,既符合中职学生的知识水平,又创新了学习评价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此基础上,制作与职业工作相近的情境微课,探索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等新型教学模式。整个课程选择了多媒体课件、相机或有拍摄功能的手机、网络这三项信息技术手段开展信息化语文教学。具体教学流程如下表所示。

四 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教师活动:在微信平台学习任务单。(1)通过微信平台三个常见应聘问题(你为什么选择我们公司?你对我们公司了解有多少?你是应届毕业生,缺乏实践经验,如何才能胜任这项工作?)(2)搜集我校校企合作的德星奔驰分公司的基本资料。(3)将问题三的答案在班级微信朋友圈中,发动点赞集赞大行动。

学生活动:搜集用人公司的资料,在微信上问题三的答案,点赞集赞。

信息化技术应用分析:探讨尝试翻转课堂中课前学习任务单的新颖形式,充分利用信息化“微”时代中的微信,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微课激趣,导入新知

导入新知过程:(1)教师播放微课《如何自我介绍》复习上节“自我介绍”的知识点。(2)学生观看微课视频,思考:在应聘中是不是做好了自我介绍就可以了?(3)播放网络视频《面试风波》,创设情境,导入新知识点:应聘时回答问题的口语训练。信息化技术应用分析:用微课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本课的教学,让学生初步感知应聘,引发思考。(4)小结讨论,导入主体。(5)朗读教材,了解概念。学习教材中关于参加应聘的理论知识,初步感知应聘。

3.情境学习,我会说

准备阶段:学生分A、B、C三个小组,课前将教室布置成南宁奔驰德星汽车服务有限公司的面试现场。

学生展示课前到德星分公司调研的结果。该公司对毕业生有如下应聘要求:(1)热爱汽车维修专业,熟知维修基本操作,男165cm以上。(2)工作责任心强,积极主动,吃苦耐劳,有一定的沟通能力,能与同事和睦相处。全班同学分成三组,选出组长,各组推荐一名学生扮演面试官。

活动阶段:由学生扮演面试官,提出应聘的第一个问题:你为什么选择我们公司?先由每个同学在小组内依次进行回答,而其他组员则注意听并完成口语表达评价表,在评价的基础上推选出代表在全班同学展示。

交流阶段:小组代表在全班同学面前回答学生面试官的问题。评委由班级其他同学担任,填写口语评价表。

小结阶段:教师点评活动,播放网络视频《如何回答来公司的理由》,并小结应聘面试中回答该问题的语言技巧,用课件中的图表辅助讲解。

信息化技术应用分析:情境学习活动,再配合微课视频,加深学生印象,让学生学会把握应聘面试中此类开放式问题的语言表达技巧,增强求职自信心,保持积极的求职态度。

4.抢答游戏,我敢说

游戏前:根据课前教师在微信平台及班级QQ群的任务单,小组成员分享课前收集到的关于该公司的性质、规模、前景等资料。学生面试官继续提出应聘的第二个问题。

游戏中:学生面试官继续提出应聘的第二个问题,“你对我们公司了解有多少?”小组采用举小红旗的方式,抢答该问题。学生参加抢答游戏,气氛热烈,纷纷发言。

游戏后:教师小结(用多媒体展示)。

信息化技术应用分析:设计抢答游戏的环节,问题难度系数低,学生兴致高,主动发言。该环节既检查了课前任务的完成情况,又锻炼了学生的胆量,训练了口语技能。

5.微信点赞,我能说

课前已经通过微信平台学习任务单,其中第三个任务是:思考回答“你是应届毕业生,缺乏实践经验,如何才能胜任这项工作”。要求学生将思考的答案到班级朋友圈中,发动点赞集赞大行动。

点赞规则:(1)在公正公平原则下,为自己认为说得好的回答点赞;(2)只能对除自己以外的同学的回答点赞。

教师展示点赞的结果,将班级朋友圈中赞数最多的三个学生的答案进行展示,并逐一邀请在班级朋友圈中赞数最多的学生上台口头表述答案。

开展课堂讨论,讨论赞数多的答案好在哪里。

教师小结,用课件中的图表说明。

信息化技术应用分析:微信点赞形式既创新了教学评价方式,又符合信息化“微”时代的特色,推动学生大范围地由被动说变为主动说,突破教学重难点。

6.微课共悟,师生总结

播放实拍微课《如何顺利应聘》。

微课中,(1)背景:奔驰公司招聘现场,由三个学生扮演奔驰公司的面试官及工作人员,由学生A、B、C三人扮演某中职校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的毕业生。(2)主要内容:学生面试官向应聘者提出三个问题(本课教学中的三个开放式问题)。学生A、B、C三人依次回答应聘问题,表现分别为优、良、中。(3)展示《求职应聘十大步骤》,小结本课知识点。

交流阶段:学生们在欣赏微课之后,在讨论和填写《模拟面试考核表》时再次感受面试,加深理解口语交际中应聘口语技巧的掌握和运用。学生情境演练、欣赏微课和小组讨论相结合。

信息化技术应用分析:微课可以使得整个教学内容得到一个完整的、可视化的展示,加深学生的理解,让学生对本课的学习有一个整体认识,同时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学生通过“亲自表演”,才能更好地理解应聘中的口语技巧。

7.课后能力拓展

阅读《应聘故事》,教师将热门职场节目《职来职往》的视频节选上传到班级QQ群的群共享,学生可以下载观看。组织学生到人才交流会现场,体验和感受求职的气氛和过程,增强感性认识,进而理解教材中所讲的内容,为将来的求职应聘做准备。

学生课后下载观看视频,思考、讨论并到人才交流会现场参观学习。

让学生把所学到的应聘技巧灵活运用到实践当中,主动投身社会实践,积累经历和经验,树立正确的应聘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 学生反馈

教学设计实施后,学生反映“这跟以前的口语训练课很不一样。”“希望多上这样的课。”“我的手机第一次真正意义地运用在了学习上,这种感觉真好。”“得到课前学习任务单后,我们既要自己思考又能运用最时髦的微信,感觉很前卫,很有趣。”“第一次在多媒体中看到自己训练的场景,让我明白了我做得好的地方以及需要提高的地方。”在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过程中,笔者也欣喜地发现,游离在讨论活动外的学生少了,偷偷拿手机出来玩游戏的学生没有了,小组成员根据具体问题运用信息技术很好地完成了各项学习任务。实践证明,巧用信息技术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实现“我会说、我敢说、我能说”的目标,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为学生今后走上职业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特色如下。

1.教学设计合理化

设计了分组讨论、情境学习、抢答游戏、模拟应聘、微信集赞等可参与环节,由易到难逐步引导学生由被动说变为主动说。

2.教学手段信息化

恰当使用微课、网络视频、职场节目、微信、QQ等教学资源辅助课堂教学。课前学习任务单中的微信点赞环节新颖,体现了现代信息化“微”时代的特点,既符合中职学生的知识水平,又创新了学习评价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好地实现了学生互评、教师点评的效果。

3.教学理念创新化

将竞争、合作、趣味的“两课三说”(微课激趣―我会说―我敢说―我能说―微课共悟)口语训练贯穿教学始终,“两课三说”既独立,又相连,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每节依据教学目标设置不同的口语训练形式,渗透不同的教法与学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由被动说变为主动说。探讨尝试翻转课堂中课前学习任务单的新颖形式,在口语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本课教学效果明显创新:(1)探讨尝试翻转课堂中课前学习任务单的新颖形式。(2)课前微信点赞环节新颖,贴近学生生活,创新评价方式。训练:“两课三说”口语训练贯穿教学过程,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口语训练。微课:创设与职业工作相近的情境微课,探索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等新型教学模式。主体: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今后努力方向:设计新颖的信息化“微”时代的口语交际活动,贴近学生、贴近职业,给予学生更多的语言展示空间。

高效社交口才与技巧范文8

关键词:口才;训练;模式

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大学生越来越意识到口才能力的重要性,从日常的沟通协调到毕业时的求职应聘,口才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从职业院校办学宗旨来讲,建构与社会要求相挂钩的口才训练模式既是立足于市场的考虑,也是立足于教育消费者自身利益的要求。如何在职业院校中建构具有科学性、专业性和可操作性的口才训练模式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培育教育大环境,开设相关课程

口才就是人的口语表达能力、技巧和这个人的知识、智慧相结合而形成的才华和素质。口才的培养需要良好的素质教育大环境,需要各种人文知识的储备、逻辑思维的训练、个人心理素质的强化、人文美学的培养等相关素质教育的支撑。如我院开设了相关的素质教育选修课程,比如《成功心理学》、《思维与智慧》、《社交礼仪》、《美学欣赏》等。只有在各项素质教育营养均衡的土壤中,才能培育出优秀的人才。

研究训练方法,优化教学模式

(一)科学安排程序,明确教学目标

第一阶段,初级训练阶段。(1)勇气训练。训练学生突破心理障碍,能在正式场合当众表达自己的见解。(2)发音训练。通过气息控制训练、“吐字归音”训练、语音规范训练、语调纯正训练,要求学生做到声音洪亮、口齿清楚、四声准确。(3)态势训练。向学生传授头部动作、面部表情、眼睛动作、四肢动作等态势语言知识,及坐、立、行、走等方面的身体姿势知识。做到不仅会控制自己的态势语言,而且会根据别人的态势语言判断传达的情感。(4)思维训练。通过训练形象思维、比较思维和创意思维等,要求学生的思维有一定的广度、深度、精确度、敏捷度。(5)技巧训练。针对听众心理,进行口才话题选择训练、口才集中性训练、口才应变性训练等,要求表达内容符合听众的判断标准。

第二阶段,高级训练阶段。(1)即兴发言训练。给出一个熟悉的话题,稍许准备,让学生进行发言。要求学生大方得体的走到台上,与台下进行目光交流,流利地表达自己的见解。(2)演讲训练。掌握演讲稿的写作技能,学会确定演讲基调的风格、控制语调、营造高潮等技巧,能够自然地运用手势和表情,初步进行有效的演讲。(3)辩论训练。在了解辩论的基本特征、作用及分类的基础上,重点掌握辩论赛的战略设计和实践战术技巧,组织学生观看辩论赛并进行模拟,体验赛前、赛后的每一个环节,逐渐领悟辩论的精髓。

第三阶段,综合应用阶段。(1)交往口才训练。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以及各种人际互动场合中言语技巧的运用。对交谈、赞美、说服、拒绝、道歉等情境模式进行判断和分析,提高有效交谈的能力。(2)应聘口才训练。了解口才与求职的关系,通过案例分析及模拟招聘,掌握如何运用口才成功推销自我。(3)管理口才训练。初步掌握管理中的语言表达技巧,包括表扬与批评、激励,掌握处理人际关系的艺术。(4)推销口才训练。掌握推销的基本语言艺术,通过学习,懂得如何成为一名销售顾问。(5)谈判口才训练。通过谈判口才技巧分析、录像观摩和案例分析,初步掌握谈判活动运作的特点、过程和语言表达技巧。

(二)优化训练方法,调控训练过程

知识积累法语言的内容和内涵是讲话一鸣惊人的基础,没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在讲话过程中就会捉襟见肘、漏洞百出。此法的关键是要提高学生的认识。季羡林先生曾提出“三贯通(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才是21世纪的青年”,类似这样的名家名言要不断渗透、灌输,要学生养成自觉的读书习惯。其次要教授必要的信息检索方法。最后要积累必要的相关职业知识。

记忆训练法没有基本的记忆,口才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具体的训练方法有:(1)强烈刺激训练法,重视新鲜事物对大脑皮层的首次作用。(2)并用记忆法。在记忆某事物的时候,使眼、耳、手、嘴等多种感官同时工作,使大脑处于积极综合的运动状态。(3)归纳记忆法。对不同内容进行分类和整理,理清大脑的记忆线条。(5)联想记忆法。把所有的事物事先用联想结合起来,形成一条形象的“项链”。训练记忆能力,对提高学生的表达力和创造力大有益处。

朗诵训练法首先要做到发音标准,学习声母、韵母的发音及注意事项,练习声调及与普通话发音有关的语流音变。同时训练发音过程中的呼吸方法、发声方法,通过绕口令比赛综合检验学生的口齿和四声准确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后讲授语调的轻重、快慢、高低、停顿技巧,通过听示范朗诵体会文章的感情。最后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诵指定的文章。

态势训练法态势语言又叫身体语言、动作语言。在交际信息传递的过程中,45%通过有声语言传递,而55%则是通过态势语言传递。在课堂训练时,要求学生根据出示的表达目的做出相应的态势语言,根据模特表演的态势语言分析模特表达的含义;日常应用时要求学生观察身边的人,模仿举止高雅、大方、有教养的人,提高修养。

观摩训练法通过电视录像、录音让学生直观地体会口语表达的特点。如通过观看《亚洲大专辩论赛》学生们知道了辩论的规则,辩手应具有的风度、气质、手势运用等。通过听一些名人的演讲录音,让学生去体会演讲的风格,演讲中的开头、高潮、结尾的安排等。实践中他们往往会模仿这些范例。

心理训练法心理素质是否良好,决定了人的口才能否在需要的时候得到应有的展现。训练方法如下:(1)消除不良环境的影响,创设宽松、随意的说话氛围,解决学生开口的问题。也可主观消除不良环境,有意识地回避目光的对视和对方言行的影响,以保持良好的心境。(2)创设正式情境,让学生互相严格挑剔每个人的缺点,提高心理承受能力。(3)组织学生参加模拟口才竞技赛事,积累临场经验。

思维训练法口语表达者的思维能力主要包括直觉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及发散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针对前三者可通过即兴朗读训练,训练学生灵敏、准确地传递信息;通过复述训练,训练学生快速接受信息、领会重点、思路清晰、逻辑准确;通过讨论热点话题,训练学生学会全面深刻地分析问题;针对后两者可组织“串词联想成文”、“限时说用途”、“脑筋急转弯”等智力游戏激活学生的思维,通过辩论进一步加深思维的新颖性和深刻性。

模拟训练法让学生在假定的情境中运用各方面的知识和已学的技巧进行模拟。主要运用两种方式:(1)运用案例。从有关书籍和工作实践中搜集大量事例,拿到课堂上,通过讲述,让学生分析后得出对策,然后有针对性地指出对策的可行性和不可行性,大家讨论修改后得出最佳方案。(2)运用情境。对演讲比赛、辩论比赛和招聘会等进行实景模拟,不仅模拟会场的布置,还要设置各角色的扮演,营造真实的气氛,让学生投入地运用所学解决问题。

口才训练课的模式建构可根据各职业院校的实际情况调整综合应用阶段。只有遵循由浅入深、可操作、实用性强的原则设置课程,才能适应社会需求,受学生欢迎,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方位津.实用口才训练教程[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

[2]艾华.思维训练与口才训练同步进行尝试[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20(6).

高效社交口才与技巧范文9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之间交往越来越频繁,语言交流成为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在语言交往中,口才是最好的润滑剂,是交往成功的纽带。特别是在经济交往中,口才往往是唤起他人注意,实现自已意图的驱动器。作为职业学院的学生,为了谋业和职业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口才,需要进行科学的口才训练。在教学过程中,我进行了一些口才训练教法尝试,有一些体会,愿与同仁共同磋商,以求提高学生的口才能力。

1 端正思想认识 明确训练重点

现行职业院校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较差,口语表达能力一般较弱。认识是行动的先导,认识不清,就缺乏自觉性,就难以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谈不上取得好的学习效果。为此,我从提升学生认识着手,让学生了解口才的重要性,认识专业人才对口才的相应要求,培养学生兴趣,提升口才训练效果。

首先,要求学生广泛搜集名言和实例,进行课堂交流,初步认识口才对人生、对事业的重要性。“是人才者未必有好口才,有口才者必定是人才。”“一人之辨,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狮。”“一言可以兴邦,片语可以辱国。”口才是社会交往的需要,也是事业发展的需要。

其次,结合不同专业人才素质要求,明确职业口才训练重点。如针对市场营销专业,引导学生要善于抓住客户消费心理,引起其消费欲,促使其购买行为。可重点训练其营销、商务谈判、演讲、公关口才等内容。针对农村经济管理专业,口才的优劣,直接决定着管理工作的绩效。管理界戏称舌头、美元、电脑是现代管理者的“三大战略武器”,其中,舌头即口才,位居“三大战略武器”首位,足以说明口才的份量。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经济管理者,既要有专业技能、全局观念,又要能说会道、善于协调人际关系,关键要会组织领导。可重心训练学生论辩、公关和即兴演讲能力。

2 选择训练教法 注重实训指导

教法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教必有法;根据教材及教育对象的不同,要采取不同的教法,教无定法。

在进行“口才的语音基础”、“朗诵与说话”教学时,针对朗读部分,可让学生先理解内容,创设情境、气氛,或进行录音,或进行朗读比赛,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可通过熟读、背诵,培养语感,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在“态势语言”与“口语交际心理”教学时,则可充分利用复述法、描述法和角色扮演法进行训练,以锻炼学生现场构思能力和组织能力。复述时要求情节连贯,描述时要求抓住特点。至于角色扮演,则可由教师提供材料,要求学生自选角色,模拟其动作、神情、姿态,借助控制语气、语速来反映人物复杂心理。

口才训练最高级阶段,就是进行实际演讲和辩论,要求学生“出言有章、开口有味”,能够流畅表达思想,语言简短清晰。这个阶段训练,引导学生先要学会模仿,要“会说话”、“巧说话”、“善说话”,要善于把不利情形转变为有利情形;要“会联想”、“学归类”、“变超常’,让思维更上一个台阶。在此基础上,进行实际训练,反复训练。

口才训练要以学生为本,要指导学生科学训练,自主训练。在指导学生运用模仿法时,要引导学生模仿角色动作表情,“以仿带练”,“以娱带学”,要有所创造。具体训练时可要求学生对着镜子观察自己眼神、表情、肢体能否恰当传达心中所想。或要求同学二人对练,交谈技巧,逐步提高学生交谈应对能力。

再就是制造机会让学生多上台表演。很多同学比较羞涩,害怕上台表演,即使上台也表情不自然,行为拘谨,很难放开自我大声开口说话,更谈不上进行实际演讲。要引导他们敢于面对听众,学会“目空一切”,把眼前的人和事当作不存在,就像在私下场合与亲人、朋友交谈,一切无须顾忌。

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也应有区别地进行训练。针对市场营销专业,善于抓住消费心理是做好营销工作的重要一环。因此,对他们的训练要重实践,模拟推销,用语言去说服消费者,实现推销目的。训练中要指导学生掌握吸引顾客方法,灵活应对技巧,学会“以声传意,以声传情”。对于农村经济管理专业,要重视“沟通人际关系方法”运用,教给学生与人谈心技巧,对人和事能做到客观分析,褒贬得当;引导其即兴发言,增强语言生动性,提高语言说服力和感染力,促进优化管理。

3 不断丰富知识,勇于完善自我

口才表达要“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言之有体”。就是强调说话要有思想内容和情感交流,要有节奏感和说服力,根据不同的对象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这就要求说话者要有渊博的知识。

作为营销员要熟悉营销对象,掌握一定的营销技巧和策略,要“言之有物”。作为管理者要具备丰富的管理知识,要善于沟通人际关系,能够驾驭全局。无论是那一种专业,都要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清楚表达自己思想或意愿,使听者愿意接受推销或管理,这样才能真正显示口才的魅力。其次,要加强心理知识学习,因人而异,采用不同言法。更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情”,以引起听者的共鸣。第三,要充实课外知识,通过阅读或上网浏览,以丰富词汇,使口才表达具有感染力。第四,要充实文才,训练写作。要“言之有序,言之有体”,在辩论中,巧用语序往往可以取到特殊的效果。而采用不同语体和表达形式,更是增强辩论或演说效果的必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