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高效沟通心理学集锦9篇

时间:2023-05-28 09:43:57

高效沟通心理学

高效沟通心理学范文1

沟通管理学生工作实效性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沟通管理已经成为各行各业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信息沟通的重要性也日益显现出来。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不断的深入,高等教育管理及办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局面。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学生在思想观念及价值取向等方面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而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形式单一,方式僵化,面对新形势新问题,学生管理工作必须与时俱进,转变观念,采取有效的管理模式与管理方法。沟通管理模式是高校学生管理中的最重要活动之一,沟通从管理学上来说,被看作肌体内的血管,它的有效运行是身体里任一组织得以良性循环的必要条件。而沟通作为人与人之间信息交流的过程,通过信息传递实现沟通双方的信息互动与情感交流,达到沟通双方认识趋于一致、行动趋于协调的目的。

有效的信息沟通,能对学生管理工作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通过沟通,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心理与现实状况,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解决对策,这对高校学生管理实践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结合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特点,以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及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从沟通管理的角度来阐述其对提升学生工作的实效性。

一、当前高校学生工作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再加上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与进步,高等教育改革与多元化的不断深入,使得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管理工作就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不仅要使传统的高校学生的管理工作要适应新形势,不断的创新,更要准备面临许多严峻的挑战。

1.高校当前学生工作特点

(1)学生管理体制面临新挑战。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带来了社会的巨大变化,各高校的不断扩招,给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诸多转变,也为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其管理的内容发生了变化,正逐渐转变为服务职能的管理,单一传统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学校的发展。这些转变需要有更加系统的高校学生管理理念来保证实施。同时,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网络技术的普及,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价值取向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学生思想较独立,思想的选择性增强,个体存在较大差异。因此,要注重针对性、注重实效性地开展学生工作,就必须改变原有的学生工作模式,建立适应起适应时展的新的学生管理工作方法与模式。

(2)网络技术的普及给学生管理信带来新问题。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迅速普及,对学生生活学习以及思想观念方面对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与此同时其也给传统的学生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在网络条件下,大学生能够更快捷地获取信息,网络巨大的信息量,掩盖了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的信息,学校教育在学生身上发挥作用受到严重的影响。再加上网络上不良信息及反动信息的任意传播,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也污染了学生的思想教育环境,大学生上当受骗,受网络毒害的例子数不胜数,甚至毁了学生的前途,给学生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3)经济全球化对高校的学生工作提出更高要求。伴随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经济文化交往愈加频繁。在这种时代形势下,国内高校在与西方发达国家高校的交流与竞争中,在诸多方面都面临新的机遇及挑战。由此,高校学生工作也必须要和国际同步,进一步改变管理理念与管理方式。另一方面,随着国际间交往的日益频繁,文化交流不断加强,学生的身心发展受外来思想观念与文化习俗影响很大。综上复杂的环境因素给学生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与问题,如何促使学生树立健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给高校学生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高校学分制和后勤社会化给学生工作带来新问题。学分制的实施,打破整齐划一的教学管理模式,学生工作由学年制的指令性管理转换为学分制的指导性管理。一方面,学生的管理工作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帮助学生选好所修课程,构建起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体系,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开始自主选择性的学习。另一方面,我国多数高校目前都实现了高校后勤社会化,开放高校市场,允许社会资金、技术及设备进入校内市场,学生不仅仅只陷于交纳各种学习费用,其已经逐步形成了独立的自我实现的意识,对学校软硬件条件与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独到的见解。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工作者们应适应新形势,改变原有的工作作风,探索新的工作方法。

2.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相对滞后的学生工作理念。在我国当前情况下,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常常重管理、轻服务。在管理实践中,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与运用。也就无法给学生的成长发展创造相对有利的环境条件。还有就是在日常管理与教育中,一些教育工作者习惯运用灌输的方式教育学生,把学生看作教育与管理的直接对象,态度强硬,以训教的方式把自己放在强势地位,不注重对学生的指导与沟通。

(2)单一僵化的学生管理模式。长期以来,高校学生工作者在学生工作中,其服务意识比较淡薄,多数人认为学生工作无非就是对学生的管理,谈不上服务,也不需要服务。其只看重对学生的行为的规范,教育管理目标是让学生服从与服从。以处罚与规章制度为教育的主要手段,单一僵化的学生工作模式,对学生缺少人文关怀,造成学生管理工作的举步维艰。

(3)缺失学生道德教育评价机制。长期以来,由于受理念与机制的影响,目前在高校学生道德教育管理实践中,缺失了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客观评价机制,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只有应试分数,理论考查与操行考核相脱离,对学生品德评价缺少“认知”与“践行”的有机结合。管理者与学生缺乏有效的沟通,对学生的评价有失客观。

二、如何实现高校管理中的有效沟通

针对如上所述,当前高校学生工作存在的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为学生工作者应与时俱进,采取有效的管理方法,采用沟通管理模式,积极做好学生工作。

1.遵循高校有效沟通的几条原则

(1)诚实性原则。沟通管理工作主要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而诚实性的原则在于管理者沟通信息的真实性。在高校学生工作中主要是管理者与学生间的沟通,达到有效沟通的基础应是取得学生的信任,这就需要在沟通中坚持诚实性原则,真诚地与学生沟通。大学里的价值观应是建立在真诚的言语及师生的相互信任的基础之上。所以,真诚与信任是学生工作有效沟通的基础。

(2)及时性原则。在与学生沟通交流中,尽可能地采用现代化的手段及时有效地传递信息,以便得到学生的理解与支持,避免学生产生怨恨情绪,影响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学生管理者要及时的掌握学生的思想情绪、态度及满足度等,从而提高管理水平。避免时间过长导致隔阂与误解,给下进一步的学生管理与沟通工作在无形中设置了障碍。

(3)准确性原则。沟通交流时,所采用的语言形式能被接受者所理解,这才是达到了沟通的准确性原则,表达方式的不当可能会给沟通带来障碍。因此,要达到这一原则,就必须对沟通的接受者有清醒的认识与了解。学生工作者的工作对象是广大学生,所以其不但要选择合适的语言并准确地表达,还要选择合适的场合,这样才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用合适的、易理解的表达方式达到理想的沟通效果。

(4)策略性原则。所谓的策略性原则,指的是管理者通过非主流渠道有效地进行沟通,并因人因事因场合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这是一个成功的管理者所应采用的沟通策略。高校是一个思想与言论汇集的场所,学生们思想活跃,其精神需求与心理愿望常常会通过非主流渠道真实直接的反映出来。管理者可通过非主流渠道及时的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并采取合适的方式积极主动的进行沟通交流,达到理想的沟通管理效果。

2.如何实现高校学生管理的有效沟通

决定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沟通模式,高校长期沉淀形成的学生管理沟通模式,是学校与学生交流中比较常用的并被长期运用的工作模式。高校的学生管理沟通模式是大学为取得特定的教育目标而采取的教育战略手段。无论如何,沟通交流管理模式的运用,都是学校的学生管理者开展学生工作的最好选择,其将关系到学生工作的成败及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1)转变观念,加强管理沟通的培训。学校管理者应更新思想观念,采取积极有效的沟通管理模式。并采取合适的方式不断提高管理者的沟通管理意识。要做到这一点的有效途径就是对其进行沟通管理培训,让学校管理者通过培训学会与掌握沟通的技术与技巧,只有这样才能在与学生的沟通管理过程中做到游刃有余,达到理想的管理效果。

(2)变换方式,合理利用各种沟通渠道。在对学生的沟通管理中,要结合本校学生的特点采用对应的沟通形式。面谈、电话沟通及网上交流都是可采取的沟通方式,在和学生沟通时,要保护学生的隐私,尊重学生个性发展,逐步取得学生的信任,这样才能使沟通管理顺利有效的进行。

(3)减少沟通环节,并适时地进行反馈。沟通管理要求有良好的形式与途径,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与学生的沟通是心与心的直接交流,所以,面对面的沟通方式效果最为理想。一些高校为了省时省力,就悬挂意见箱。这种表面民主的交流方式往往流于形式,难以达到师生间心与心的交流。所以,对学生的沟通管理要尽量避免中间环节,进行面对面的直接交流。

(4)设立专门的管理沟通机构,加强沟通管理。在学生管理工作实施过程中,为了推进高校更好更快的发展,向着教育目标逐步迈进,怎样做好学生工作,采取何种工作方法,学校教育管理者首先要合理的利用沟通的渠道,进一步提高管理沟通的意识,成立专门的沟通机构部门,规范化的管理学生沟通工作的有效进行。通过设立专门的管理沟通机构或部门,可从一定程度上改变高校管理沟通的主体缺位现象,使沟通沟通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总之,在经济快速发展与信息化不断进步的今天,面对越来越多的困难与挑战,学生管理工作者应明白肩负的责任,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帮助其健康持续的发展。学生的管理工作者通过有效沟通,引导学生积极地认知社会,为其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晟,韩西莲,王元红.素质教育是学校的灵魂.人民教育,2008.

[2]江金修.中职校立体渗透式职业意识教育培养模式的成效研究.职教论坛,2008,(08).

高效沟通心理学范文2

关键词: 沟通艺术 小学班主任 管理工作

在班级管理中加强有效沟通有多方面的意义,不仅能加深师生之间的了解和感情,协调师生关系,还能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管理中的有效沟通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区别对待,提高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并提高小学生对管理的服从性,产生良好的集体荣誉感,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一、小学班主任工作有效沟通的内涵特征

小学班主任工作有效沟通是指小学班主任通过多种渠道,采用一定的沟通技巧,向沟通对象表达自己对某一种现象或问题的意见或看法,使沟通双方在认识上认同,感情上接受与服从,思想上得到升华,并最终达到预期效果的过程。小学班主任通过有效沟通,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形成有效的教育力量,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在班级管理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有效沟通具有以下特征:

1.具有同理心。班主任切实地站在学生的视角观察问题,并通过一定的方法将这种同理心有效地传达给学生,适当地给予学生一定的回应,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2.会积极倾听。积极倾听是班主任工作有效沟通的前提。小学班主任只有进行专心、有效的倾听,才能正确理解对方所传递的信息,体会其内心世界,并具有针对性,才能达到有效沟通的最佳状态。

3.有恰当的非语言沟通技巧。非语言沟通技巧主要包括外观形象、肢体语言、语气语调和语言内容等因素。小学班主任要掌握一定的非语言沟通技巧,努力做到“目中有人”,通过恰当的肢体语言和语气语调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沟通对象的预期反映。教师在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学生的表情和语言变化,观察是否达到预期的沟通效果。如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班主任就有必要转换与学生沟通的方式,找到问题所在,进行有效的沟通。

二、小学班主任工作有效沟通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有效沟通对班级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产生积极的影响。当前形势下,小学班主任工作有效沟通中存在诸多问题:(1)缺乏必要的实践活动教育。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奇心强,充满活力。小学班主任在进行沟通时常常忽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成长发展规律,多采用说理的方式,给当事人讲大道理,希望以理服人。小学班主任常常通过开班会的方式,严厉地批评学生存在的问题,很少通过实践活动方式吸引学生提升认识、强化情感,潜移默化地感化学生。(2)不善于利用表扬的手段。小学班主任常常站在自己立场上思考和处理问题,不善于考虑对方的真实感受,在工作中多采用指令的方式,基本不征求对方的意见,表扬的成分少于批评的成分,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和逆反情绪。同时,许多学生对班主任的批评不服气,造成班主任工作的无效沟通,影响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也影响班级工作秩序的有效运行。

三、小学班主任工作有效沟通的方法策略

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进行有效沟通,才能使班级管理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新形势下,班主任工作的有效沟通需要通过如下方法策略落实:

1.建立通畅的沟通渠道。建立通畅的沟通渠道是小学班主任工作有效沟通的重要途径。由于学生的情况千差万别,因此,作为班主任,其在班级管理中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因材施教,采用多种沟通手段,建立学生易于接受和喜欢的沟通渠道。这些沟通的渠道既包括正式的面对面谈话,也包括非正式的短信、QQ等方式,无论何种方式都需要严格保密,尊重学生,这样才能充分取得学生的信任,从而建立师生间通畅的沟通渠道。

2.运用多种沟通技巧。多种沟通技巧的灵活运用是班主任工作有效沟通的重要手段。任何工作都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方式方法,班主任工作也是如此。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要积极营造轻松愉快的环境氛围,善于运用多种手段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以愉快的心情敞开心扉,提出自己对同学、班级和老师的看法,才能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增强对班级的热爱,促进班级管理水平的提高。

3.善于在活动中沟通。班级,作为一个集体不可避免地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通过活动,班主任可以了解学生的兴趣特长,找到与学生沟通的切入点,便于解决存在的问题。因此,班主任要在班级中利用一切机会,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并善于利用各种班级活动,让学生在各种集体活动中增进情感,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积极创设和谐团结的班集体。

4.了解、尊重对方。了解和尊重当事人是小学班主任工作有效沟通的基本前提。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由于生长环境和教育环境的差异,学生的性格迥异、想法不同,班主任要善于找到沟通的契机,以平等、友善的态度,以尊重学生内心需求为出发点,积极与学生沟通交流。只有这样,才能使沟通顺利进行下去,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

总之,小学班级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工作。管理中要注意运用沟通的艺术,协调学生、教师和家长的关系离不开有效的沟通方法。为此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积极的学习和运用多样化的沟通技巧,创造良好的班级环境,鼓励并突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从而提高班级工作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高效沟通心理学范文3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一条重要战线。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水平,是我国思想政治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表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是一个教育过程,也是一个沟通过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能否取得实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能否进行有效的沟通。

一、两大因素呼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加强师生沟通

1.大学生自身素质问题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漠、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自我为主体的人生价值观得到大学生的普遍认同,“自我设计”、“自我实现”已成为一种流行趋势;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给大学生带来的学习与就业等压力越来越大,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等较为盛行;绝大多数学生学习较为刻苦,渴望成长,但其中较多人理想信念淡薄,重索取轻奉献,重个人轻集体,重物质利益轻精神文明。这些问题,应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关注的重点。

大学是人际关系走向社会化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精力充沛,思想活跃,兴趣广泛,人际交往的需要极为强烈。他们力图通过人际交往去认识世界,满足自己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各种需要。他们对人际关系的追求往往带有较多的理想化色彩,无论是对同龄朋友,还是对师长,往往是以理想色彩看待交往,希望交往不带任何杂质,同时他们也常常以理想的标准要求对方,一旦发现对方某些不好的品质和行为就深感失望。有的同学因为处理不当,整日郁郁寡欢,心情沮丧;有的同学因为人际关系紧张,精神压力很大,导致程度不同的心理病症。因此,处理好人际关系,对于几年大学生活和未来事业的成就,是至关重要的。

此外,大学生群体中的心理问题已成为思想政治工作者愈来愈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大学生心理问题似乎有愈演愈烈的趋势,面对专业选择、学习困难、感情挫折、就业压力、同学关系等方面的问题,他们往往表现出情绪起伏不定、理想与现实偏离、自傲与自卑并存等状态,既爱慕虚荣,又不断猜疑与嫉妒;更严重的是,少部分学生常常处于自我封闭状态,抑郁症、精神分裂症成为这些人群中两大主要的精神疾病,是高校校园极不稳定的因素。

针对以上问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要加强师生间的有效沟通,更深入地进入到大学生的内心世界,把社会要求的思想政治品德在他们身上内化成现实,同时解决好大学生面对的问题而使其健康成长。

2.目前高校师生存在着沟通障碍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或群体之间通过语言、文字、符号或其他的表达形式,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换并取得理解与认同的过程。沟通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成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通过有效的沟通来实现,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有效沟通是思想政治教育艺术的精髓。然而,目前高校校园里,师生间的沟通有时进行得并不顺利,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教育者的态度和观念影响了沟通的有效性

在工作中,由于地位和角色的差异,很多教师常常不自觉地以学生的说教者身份自居,高高在上,考虑和处理问题大多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很少替学生着想;他们总认为学生应该要听老师的话,不允许学生过多的争辩,于是对学生的不以为然有时大为“恼火”,从而使得学生产生距离感和畏惧心理,因此不愿意接近老师。

(2)教育者的自身特点及沟通技能影响了沟通的有效性

由于师生年龄不同、阅历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师生之间存在着代沟,缺少共同语言,带来沟通上的障碍。个别教育工作者平时不注意自身人格魅力的塑造,其言行不能为学生所认同,失去了沟通的基础。有时沟通中,有些教育工作者不注意沟通媒介的选择,往往采取的是“灌输”方式,靠单纯的“我说你听”的理论劝导来教育学生,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3)大学的教学体制与特殊地理位置影响了沟通的有效开展

大家都知道,大学老师不需要坐班,老师上课来下课走,加之目前很多高教园区远离城区,教师的家与校园距离很远,促使教师上完课后须赶班车回家,没有更多的交流时间。随着高校招生数量逐年扩大,大学里通常是大班上课,一个老师面对几十、上百号的学生;学生也往往是上完一门课程换个教室。这种状况使得师生接触机会较少,有时一学期甚至一年下来,教师与很多学生不认识的情形常有发生,这样就根本谈不上什么沟通了。

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加强沟通的策略分析

1.塑造良好的自身形象

社会交往中,个体的知识水平与涵养直接影响着交往的效果,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应首先要树立起自身良好的个人形象,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为有效沟通打下基础。

人们常说,“身教重于言教”,主要是因为“身教”是无声的教育,能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从这个意义上讲,高校的每一位教职工都担负着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其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是一种教育。

孔子说“君子怀德”,认为做老师的自己首先要有高尚的人格,才有资格去教育学生。人格魅力就是人在能力、气质、性格等个性特征方面所具有的吸引力。高尚而富有魅力的教师人格能产生身教重于言教的良好效果。加里宁说:“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是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理想人格是可以通过教育和自我修养来实现的,是一个需要日省其身、不断修炼的精神升华过程。

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本职工作是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这一使命决定了教育者必须“正己”,学高为师,德正为范;己不正,焉能正人?有理想的人讲理想,有道德的人讲道德,学生才能信服。因而,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努力学习,具备渊博的知识底蕴;要努力锻造自身高尚的品格与道德情操,以此去影响和感召学生。生活中,才华横溢、知识渊博的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往往最有威望,也最令学生信服。因此,教育者要努力成为品德高尚、处事公正、与人为善、知识渊博的人。

2.树立正确的沟通观念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沟通应是师生双方作为平等主体共同参与、影响和互动的一种活动,而不是教育者单方面对学生进行灌输和说教。因而,要实现有效的沟通,教育者应树立正确的沟通观念,应以平等的、积极的态度去开展教育工作,尊重彼此的观点,乐于积极地接纳对方,更好地理解差异,求同存异。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在人的一切理智活动与具体行为中都包含着情感反应。情感是开启心灵的钥匙,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对象的学生,每个人都有喜怒哀乐和十分丰富的内心世界,青年学生的一大特点就是强烈地渴望被别人接受和理解。著名心理学家斯普兰格说:“在人的一生中再也没有像青年时期那样强烈地渴望被人理解的了”。因而,思想政治工作者对待学生的态度,直接影响到沟通的效果,教育者应积极主动地以真诚构建沟通的情感基础。

首先,要尊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过程中,教育者应平等对待学生、重视学生的不同意见,不以教师的强势地位压制学生不同意见的发表;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能宽容和悦纳学生;对学生的批评要重说理,重启发,就事论事,不因学生偶然的失误而否认其整个人格品质。

其次,要理解学生。师生双方由于在年龄、经历、知识水平及个性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在认知水平和情感上往往难以找到一致性,教育者必须善于心理换位,暂时放弃自身原有的观点和想法,以朋友式平等的姿态与学生交流、沟通,设身处地地为学生考虑,理解学生,从而扫除沟通障碍,达到教育目的。

最后,要真诚地对待学生。在人际沟通中,真诚是让对方接受自己,并使他感到安全、自由,愿意敞开心扉表达自己的重要条件。在思想政治教育沟通中,真诚是教育者与大学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在师生沟通的过程中,教育者往往着眼于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而认为自己的内心世界则无需与学生分享,造成沟通的不平等。只有当教育者以自己真实、完整的人格去面对学生,主动将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情感经历、观点态度适时适度、自然真实地与学生分享,才能达到双方真正的心灵互动和平等沟通。

3.创新灵活的沟通渠道

⑴直接沟通或面对面沟通

在所有的沟通渠道中,面对面的沟通是最常用的一种方式。这种沟通方式,传递的信息量很大,作为教育者和被教育者能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感受对方的真实情感,在沟通过程中能及时得到信息的反馈,便于教育者随时把握沟通的进度,并根据需要调整谈话的策略。因此,作为教育者,应努力掌握面对面沟通的一些技巧,比如:

①积极倾听与反馈。倾听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基本技巧,也是在沟通中认识与了解学生的第一步。良好的沟通,需要耐心地聆听对方,了解他心中的感受。在倾听中,教师首先应表现出对学生谈话的专注,其次要用简洁及扼要的语言将学生的观点复述出来。教师可以通过用自己的词汇解释学生所讲的内容,或将学生所说的内容加以概括。这样可以令双方加深印象和了解,让学生感觉到他是被接纳的,从而增加彼此的信任。

②换位思考。一般而言,善于交往的人,往往善于发现他人的价值,懂得尊重他人,愿意信任他人,对人宽容,能容忍他人有不同的观点和行为,不斤斤计较他人的过失,在可能的范围内帮助他人而不是指责他人。他懂得“你要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得怎样对待别人”;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懂得“得到朋友的最好办法是使自己成为别人的朋友”。

③善用表扬和批评。心理学家认为,表扬能释放一个人身上的能量,调动人的积极性。“赞扬能使羸弱的身体变得强壮,能给恐怖的内心以平静与依赖,能让受伤的神经得到休息和力量,能给身处逆境的人以务求成功的决心”。一般情况下,应多作赞扬,少用批评,批评是负性刺激。通常只有当用意善良、符合事实、方法得当时,才有可能产生积极的效果,才能促进对方的进步。批评时应注意场合与环境,应对事不对人,不能对一个人产生全盘否定,这样会挫伤对方的积极性与自尊心,应就现在的一件事而不是将以前的事重新翻出来,措词与态度应是友好的、真诚的。

⑵网络沟通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各高校办学条件的改善,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都建成了自己的校园网络,上网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已经成为了他们不可缺少的生活方式。通过网络进行沟通也成为大学生一种新的沟通渠道。要实现网络沟通的目的,达成双方的理解、认同,教育者要关注学生的热点话题,尽力找到共同语言,让学生愿意在网上参与交流,在交流中对学生引导、教育,最后达到沟通的目的。

网络沟通常用的有两种形式:

一是网上聊天。网上聊天已日益成为青年大学生网络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其聊天工具主要有QQ聊天、网易泡泡、MSN等。在网络沟通中,网上聊天可以超越空间甚至时间的距离,使沟通信息量增大、速度加快,加之QQ聊天等具有丰富的表情功能能增强沟通中的信息反馈,因此广受学生喜爱。因而,网上聊天也就成为另一种能代替面对面交谈的重要的沟通渠道。因此,教师应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通过网上聊天与学生交流,增强对学生的了解,减少师生双方由于在年龄、阅历、文化背景上的差异而带来的沟通障碍。既能解决高校老师不坐班、师生交流机会少的问题,也能为那些性格内向、腼腆的学生提供一种比面对面交谈更有效的沟通机会。

二是电子邮件。电子邮件具有传统信件的特点,同时又具有比传统信件速度更快、信息量更大的优点,因而也成为师生沟通的重要方式之一。利用电子邮件沟通,一方面,可避免面对面沟通过程中因某种原因而引起的尴尬或情感距离,另一方面,可以有充分的时间来考虑和阐述自己的思想或观点,使沟通更为深入、有效。

⑶短信沟通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绝大部分学生都已拥有手机。手机作为一种移动通讯工具,使得大学生能随时随地与他人沟通。尤其是手机的短信功能,由于具有经济、便捷的特点而成为大学生普遍使用的沟通方式。

因此,教师尽可能地利用短信这一有利的沟通方式,就学生感到困惑的、不想当面表达的问题交换意见,从学生那获得相关的信息,从而增进师生的有效交流与沟通。

⑷第三方沟通

高效沟通心理学范文4

【关键词】营销管理 有效沟通 沟通模式

营销的核心内容是产品推广,是企业运营与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沟通在营销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管理要以营销管理为中心。当前,在营销管理的沟通研究方面较少,而且大部分都集中在营销中的整合营销沟通领域,是营销领域的研究课题,对企业内部营销管理环节之间的沟通问题研究较少。

一、企业营销管理中沟通的重要性

企业的营销管理向着复杂化与信息化的方向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了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营销体系的沟通能力与管理水平对企业营销能力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从战略角度进行分析,良好的内部营销沟通是企业战略方向正确性的重要保障。企业必须在综合企业战略的基础上制定营销战略,因此在营销战略制定的过程中必须实现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通过战略层面有效沟通了解与掌握企业整体战略,从而更好地制定部门战略。从企业运营与管理的操作层面进行分析,良好的营销系统沟通是部门之间协调合作的基础,有利于业务流程的合理化与高效化。现代企业内部部门之间沟通不顺畅产生了较多的管理问题,只有实现了有效的沟通才能够实现各个部门之间的良好合作。

二、企业营销管理中的有效沟通模式

企业内部营销管理体系存在的不足将会对其正常运转造成不良影响,最终导致企业核心竞争力降低。更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营销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开始探究确保营销管理中有效沟通的模式。

(一)营造良好的营销体系内部沟通环境

沟通必须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企业内部管理中部门与部门、部门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的沟通都受到企业管理环境的影响。因此,企业要营造良好的营销体系内部沟通环境,为有效沟通模式的建立奠定坚实的基础。企业营销体系内部环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进行管理工作的前提与基础,对企业的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企业文化从根本上影响着企业内部的沟通,对内部沟通的主体、信息、渠道等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是实现企业内部良好沟通的基础。企业文化中包含的不同内容对内部沟通的影响方式、程度等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良好营销管理沟通建立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企业文化要点包括:第一,员工平等性。只有在企业中实现了沟通主体高度的平等性,才能够提高沟通的效率,尤其是在营销体系内部各个部门沟通的过程中,相互之间应该彼此尊重与配合,才能够提高沟通的充分性与有效性。第二,企业氛围和谐性。企业氛围的和谐性指的是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对内部关系进行协调与保持,确保企业内容人际关系的和谐。企业中高层管理在氛围营造的过程中发挥着主要作用,在与其他部门沟通的过程中要注重团结协作意识,确保部门之间能够保持关系的和谐性,从而提高沟通的效率。

2.利益分配机制

在沟通的过程中,主体主要的动机因素就是利益,主体的沟通行为、方式等都受到利益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营销体系沟通渠道构建的过程中必须确保体系中各个主体的利益,通过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调动主体的积极性,消除沟通中存在的各种障碍。部门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主要出现在市场部门与营销部门中,虽然两个部门在职能方面存在相似性,但是在利益分配方式方面却存在较大的差异,只有实现部门利益分配协调,才能够进一步促进沟通的顺畅。

3.业务流程与分工

业务流程是企业内部的正式沟通渠道,指的是企业不同的部门、员工等在业务合作方面的流程。公司的运营管理具有一定的系统性,业务流程则是确保营销管理体系高效运作的体制之一。只有提高企业内部沟通的有效性才能够实现业务流程的合理化,进而确保部门与员工能够更好地明确自身的位置与职责。因此,合理的分工是实现业务流程合理化的重要前提。

(二)提高营销人员的沟通意识与能力

沟通的主体是企业的员工,需要从员工入手提高营销体系内部的沟通效率,主要的措施包括加强沟通相关培训,培养员工的沟通过意识与沟通能力。主要的措施包括:第一,沟通目标策略。沟通的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一方面能够提高沟通工作的目的性,提高沟通的效率,另一方面能够帮助沟通对象更好地掌握沟通的信息、思路等,提高沟通的互动性。第二,沟通主体策略。沟通主体策略指的是沟通的主体在沟通之前所具备的信心、可信度等方面的准备工作,只有让沟通对象信任沟通主体,才能够提高沟通的有效性。第三,沟通对象策略。沟通对象策略指的是沟通的对象在沟通主体进行沟通之前通过各种途径对沟通对象的喜好、需求等进行了解,进而对沟通的方式、内容等进行有效的调整,提高沟通的有效性。

总结

沟通实际上就是人际之间实现信息、情感等内容的交换、共享等,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越来重要的作用。沟通逐渐成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营销体系沟通最为关键。营销体系的绩效受到多种应收的影响,其中就包含沟通水平,只有沟通顺畅才能够确保营销体系高效运行。企业应该构建企业营销管理中的有效沟通模式,并对其加以正确运用,提高企业营销营销管理中沟通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章莉南子.中国企业借鉴Web2.0技术实现有效营销沟通研究[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2,05(74).

高效沟通心理学范文5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大学生;有效沟通

一、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有效沟通的价值

辅导员作为与大学生接触最多、关系最密切的教育工作者,与大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有其重要的作用:

一是掌握学生思想、行为动态,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辅导员在日常的学生工作管理当中,要想了解学生的情况除了通过一些基本情况统计以及向任课老师、学生干部了解以外,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和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辅导员在长期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能够充分的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性格特点、思维方式、内心需求等等,能够最快的发现并解决学生遇到的各种困难,防患于未然。大学生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同时也处于问题的多发期,其自我管理能力、耐挫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等相对较差,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容易偏激和冲动。如果辅导员能够进行有效的疏导和沟通,那么会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耐挫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

二是增进师生情感,增加认同感,降低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提到工作效率。经常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和归属感。这样有利于学生站在辅导员的角度去理解学生管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在日常的学生工作中,有的学生对辅导员的管理工作存在抵触心理,不认同辅导员工作的方式方法。但如果辅导员能够通过有效沟通,消除其与学生之间的隔阂,增进彼此的信任、理解和尊重,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那么辅导员安排的工作便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能够得到学生的认同和理解,工作难度也会降低。

三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生处于“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容易受腐朽思想和不良思潮的影响。辅导员通过与大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引导学生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和不良思潮的侵蚀。辅导员经常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能够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建立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辅导员可以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向学生灌输正确的“三观”,纠正学生不良的价值观,减少单纯说教的抵触性,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

二、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沟通中存在的问题

(一)辅导员与大学生缺乏沟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1、辅导员与大学生缺乏沟通的主动性。在日常的学生工作中,一些辅导员没有充分认识到沟通的重要作用,不注重将沟通运用到学生工作中,只有当出现问题时,才会找到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这样便使得沟通带有很强的目的性,难以让学生敞开心扉、吐露心声,沟通也难以取得实际的效果。另外,加之辅导员工作繁杂琐碎,使得辅导员没有精力去和学生进行过多的沟通。2、大学生与辅导员缺乏沟通的主动性。大学生与辅导员缺乏沟通的积极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因为不懂得如何与辅导员沟通;有的是因为不赞同辅导员的管理工作而不愿去沟通;有的是因为自卑而不去和辅导员沟通等等。

(二)辅导员的沟通水平和能力不足。有的辅导员沟通水平和能力不足,自身学识有限,不注重拓展知识面,沟通时往往就事论事,沟通缺乏说服力;或是措辞不当,不能切入问题的本质;或是言语过于严苛,不注重学生感受;或是应变力、观察力不足,不能很好的把控沟通交流的过程。

(三)沟通前准备不充分,沟通效果不佳。部分辅导员在与学生沟通前“备课”不足,对沟通对象的了解仅仅局限于基本统计情况、任课老师及班干部的反映,缺少对学生家庭背景、成长环境、心理状态、性格特征、个人能力等实际情况的了解,不能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有针对性的开展沟通。

(四)沟通方式单一。部分辅导员与学生进行沟通仍旧采用最为传统的方式:在办公室与学生面对面的直接沟通交流。笔者并不否认这种沟通方式的特有价值,并且这种沟通方式也是必须的。但是辅导员通常要管理几百名学生,工作繁杂,精力有限,所有与学生有关的工作最终都要由辅导员来负责,所以辅导员没有足够的精力与每个学生在学习、生活、情感等方面进行及时的沟通。传统的沟通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下学生与辅导员沟通交流的实际需求。

三、实现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有效沟通的路径

(一)以平等、真诚、保护隐私为基础

大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其价值观处于不断完善、臻于成熟的阶段,看待问题有自己的主张和见解,辅导员在与大学生沟通的过程中应当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之上,尊重学生的想法和意见。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不能一味的批评教育、强制灌输、发号施令,而应当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减少学生对沟通交流的抵触心理。“在谈心时放下架子,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理解学生,与学生平等交流;学生才愿意敞开心扉, 把心中的体验、感受、困惑、怨气、苦恼尽情地倾诉出来。”在与学生进行交流的过程中,真诚也是必不可少的,辅导员要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让学生感受到你的真诚,切实为学生解决困难。另外,在与学生进行沟通时,大多数时候会涉及学生的隐私问题。辅导员切记要充分保护学生的隐私,这样学生才能够敞开心扉、吐露真声;切忌将学生隐私随意传播,否则不但影响辅导员的公信力,还可能会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伤害。

(二)全面掌握学生信息,加强沟通的个性化

在与学生进行沟通前要尽可能的了解沟通对象的信息,使得沟通更具针对性。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其家庭背景、成长环境、心理状态、性格特征、内心需求、行为模式、个人能力等各个方面都存在差异,所以要想达到理想的沟通效果,保证所传达的信息能够让学生充分的理解并且接受,沟通前要尽可能全面的掌握沟通对象的信息,做到胸有成竹。同时辅导员在沟通前要计划好沟通的内容是什么,怎样一步步展开沟通,通过沟通要达到怎样的效果等等。

(三)建立长期沟通机制,增强沟通的主动性

沟通要想达到理想的效果,必须要建立长效的沟通机制,增强沟通的主动性。作为辅导员,要树立“沟通为本”的工作理念,将沟通渗入到大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建立长期沟通机制,定期与学生展开沟通交流,与学生保持一种良好的沟通状态,增强沟通的主动性。同时鼓励学生积极的向辅导员进行沟通,拓宽辅导员与学生沟通交流的平台。

(四)辅导员要提高自身素质,掌握沟通技巧

辅导员要不断的增加学识,扩大知识面,广泛涉猎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的理论水平。同时也要学习一些当代大学生的交流模式、思维模式、行为模式、性格特征等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在沟通中找到共同语言,把控全局,增强沟通的说服力。

“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辅导员在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也要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建设,要坐得端、行得正、公平公正、不偏不倚、言行一致、以身作则,增强自身的人格魅力,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使得沟通交流更具感染力。

沟通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能够拉近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加沟通的有效性。辅导员在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要强化语言技巧,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要注意措辞和学生的感受,使用学生易于接受的表达方式,不能死板僵硬、单调重复;要善于倾听,“倾听是一种非常好的回应方式, 既能鼓励说者继续说下去, 又能保证听者理解对方所说的内容”。同时增强自身临场发挥和随机应变的能力,注意学生的心理变化,适时调整谈话的进度、语气和内容。

(五)沟通方式要多样化

辅导员除了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外,还可以通过积极的参加学生活动、采用网络媒体(如QQ、微信)的方式进。积极参加学生活动可以增强辅导员的亲和力,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建立亦师亦友的融洽关系,降低沟通交流的阻力。运用网络媒体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气氛比较融洽,较为符合学生的生活习惯。并且运用网络媒体进行沟通可以及时的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也可以通过学生所发的状态或是朋友圈来侧面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思维方式等。

作者简介:

赵文娜,女,1989年10月出生,籍贯:山东济南,工作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研究生,助教。

高效沟通心理学范文6

【摘要】沟通时企业管理中的重要而关键的部分,本文从企业角度和管理者角度分别分析与总结提高沟通效率和提高沟通效果的方法。

【关键词】沟通 效率 效果

在管理活动和管理行为中最关键的构成要素是管理贤ǎ而值得我们思考的应该是如何提升沟通的效率和效果。沟通无疑被认定是管理的灵魂所在,管理学认为沟通是指可意会的信息、思想、情感在两人或多人中的传递或交换的过程,所有管理工作都与沟通紧密相连,即沟通的有效性决定整个管理中的效率。有效沟通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愉悦美妙,工作也会成效显著。

有效的沟通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无效或低效的沟通会给后续的工作造成很多麻烦,甚至产生误解。有的时候因为沟通不畅不仅造成了时间的浪费和工作的搁置,甚至可能造成沟通对象对我们本意的歪曲和误解,为以后的工作和生活造成很多麻烦。从工作的实际中去分析如何提高沟通的效率和效果。

一、企业角度

企业作为沟通的大集合,是沟通效果好与坏和效率高与低的最终反映与要求。因此企业应该提供合理的政策与文化,为沟通提供良好的氛围与环境。

第一,完善组织布局、减少沟通层级。研究表明,层次越多,过滤信息的表现就越为明显,沟通效果自然而言就会越差。当一个组织的层级较多还要求达到管理的高效性目标,首要任务就是提高彼此沟通效率,如何达到这一目标呢?首先必须在组织的内部精简管理机构,适量简短信息传递过程中的链式结构,优化传递的信息中的沟通渠道。加强组织中各单位之间的联系,加快信息在各个层级中的沟通速度,以确保在传递过程中信息的准确性和高效性。此外,各级管理人员在管理沟通中能直接传递信息时尽可能不要通过任何中间渠道,以避免到最后出现信息丢失或失真的后果。

第二,重新塑造组织文化与文明,创建人性化沟通企业。纵观历史,事实证明,文化的发现、积淀、弘扬、传承和共享都与沟通紧密相连。当今对于企业而言,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所在,员工能更好地了解企业的管理目标、管理制度、管理方向和价值观等都需要良好的内部管理者的沟通。传承和发扬企业文化都依靠沟通的有效性,沟通过程中所有员工摸索并最后达成共识,形成相同价值观,增加人际关系面。企业能创造良好的沟通氛围,员工们的沟通有效性才会逐步提高,才能使他们在融洽和谐的氛围中相互交流观点和相互沟通意见,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矛盾和摩擦。与此同时,还可以构建人性化沟通理念相应重视发挥“人”在沟通中的重大作用。

第三,建立有效的管理沟通机制。就现代企业内部管理而言,管理沟通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企业的生命线,有着企业管理的实质与核心的作用,建立和完善管理沟通体系才能保证在企业中的内部管理沟通运作的有效性、有序性,如何在企业发展中可以建立管理沟通机制呢?可以设立专门的单位来明确这一项职责,确保企业的管理沟通更加有效、明朗。

第四,拓宽沟通渠道。企业沟通机制运作的关键核心是沟通渠道,有效沟通可以利用拓宽沟通渠道来实现。其沟通渠道主要表现为:下行沟通多,上行沟通少;纵向沟通多,横向沟通少;正式沟通多,非正式沟通少;单项沟通多,双向沟通少。然而,以上沟通方式并没有针对性地利用其他沟通方式方法加以修整改良,导致企业内部沟通失去所谓的载体而引发沟通情况堵塞,并严重限制企业内部管理沟通的时效性的有效性,在企业各项事业的发展效果中大打折扣。

二、管理者角度

企业中的沟通具体说即是各个任务的传达准确无误、完成的高效快速。管理者作为团队的领导,是沟通的直接负责人。一方面要对自己的表达与沟通负责,另一方面又要努力提高团队的协调沟通能力,促进团队能力的提升。

第一,明确沟通的目标和想要的结果。管理沟通的目的是必须达到一个特定的结果。在沟通之前应该首先心里想清楚这次需要沟通哪些问题,列出来,哪些是重点,应该怎么提问甚至引导,形成一个小的方案和思路。有了这个思路,就可以有效的引导沟通方向,往自己的预期进行,而不会很轻易的被无关的话题带跑或者失去对沟通内容的引导和控制。

第二,合理定位。“想要说服他人,必先说服自己”。既然想要提高沟通的高效性,管理者就应该有正确且明确的自我认知和自我定位,即对自身的设定、实力、价值观等的定位,定位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沟通方式和沟通效果。

第三,提高沟通技能。成功奏效的管理沟通依赖于管理者真实有效的沟通能力,管理者的沟通能力可以保证所有卓越成效的沟通结果。使用言语类文字时要确保简洁明了,言之有理有据,条理清晰顺畅,逻辑清楚明白,措辞巧妙恰当。对待不同的群体要选择最适合他们的语言和词汇,时刻记住沟通的目的是双方想法的传递和交流,所以任何可以方便了解的都需要提倡。

第四,换位思考,及时反馈。沟通不是一味的灌输和倾听思想或是不发表自己的见解,沟通应该是双方进行想法交换的过程,所以沟通过程中不要一味的以自我为中心,要及时进行换位思考,并且对别人的问答及时进行反馈和鼓励。另外,学会倾听。一是坦诚的与他人进行目光接触;二是在沟通过程中展现赞许性的点头和保持微笑的鼓励表情;三是避免出现分心的举动或手势;四是要在适当是时间提出恰当的看法,以示自己在认真聆听;五是要有耐心,不要随意插话。

综上所述,有效的沟通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多加注意与练习,才能掌握有效沟通的方式方法,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

参考文献:

[1]蒋晨蕾.组织内部管理沟通[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

高效沟通心理学范文7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学生;有效沟通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6-294-01

一、高中阶段班主任与学生沟通的重要性

高中班主任管理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需要重视的内容很多,高中学生处于特殊的发展时期,其正确、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习生活态度的形成都与班主任的正确管理有着密切且不可分割的联系。班主任不仅要保质保量地完成学校安排的任务,辅助学校领导开展工作,更要及时把有关班级管理工作的意见、建议与要求(包括来自学生、家长的)反映给相关领导(年级组长、主任、校长),以供领导决策之用或寻求领导的帮助。当学生或班级出现了特殊的情况时,班主任的及时汇报、沟通,会使特殊的问题、现象得到及时处理,有利于学校工作规章制度的进一步完善。而在高中班主任在工作中,与学生建立紧密的联系,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和学习上的问题,不但能够提高班级管理效果,而且学生也会感受到教师对于自己的关心,在繁重的学习生活中,也会平添一丝温暖,对于学生心理是一种慰藉。高中班主任在工作中所扮演的角色非常特殊,他们即是教师,负责传授给学生知识,同时他们也是家长,要帮助学生克服各种来自生活以及学习的困扰,建立班级核心凝聚力,发挥充分的管理职能,为学生创造更加和谐以及健康的学习环境,在工作中积极学生沟通,并投入真情实感,学生会逐渐消除对于教师的畏惧,与教师更加亲近,而教师也能够更加了解学生的想法,制定更加科学,更加符合其发展的管理模式,所以说高中班主任与学生之间建立有效沟通非常重要。

二、高中班主任与学生建立有效沟通的措施

1、班主任在建立有效沟通时应该遵循的原则

(1)班主任在与学生进行沟通的时候,已经要坚持就事论事的原则,不能够牵扯到其他问题上,这就要求班主任要明确沟通的主题,并且要坚持围绕这个主体进行沟通,借题发挥是学生最厌恶的行为,如果处理不当反而会产生相反的效果,从而加大沟通的难度。另外,沟通中班主任必要讲问题与学生品德问题联系在一起,这个时期的学生比较敏感,很多问题一点与品格联系在一起,往往会更加复杂,进而加深学生与班主任之间的隔阂。

(2)在沟通之中可多利用肢体语言进行沟通,班主任在于学生进行交流的时候,尽量避免使用强制性的语言,最好多利用肢体动作,肢体语言所传递信息往往学生更加容易接受。比如:教师尽量不要总是板着脸孔,经常对学生微小,用欣赏的目光看待学生,这些学生都是可以感受得到的,要经常到班级走动,和学生聊聊天,用平成的姿态与他们交流,这样就会使沟通变得更加容易。

2、方法

(1)在沟通中,班主任首先要立足实际,要明确沟通的意义和目的,然后结合学生的特体差异,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要用平和的语气与学生进行适当商讨。简而言之,就是师生之间的位置要摆正,教师虽然是教育者,而学是被教育者,但是版主任要让学生感受到对话真诚、平等。在沟通中,要给与高中生足够的尊重,放下架子,平等地与学生交流,平等地与教师交流,使学生和教师感觉你是一位朋友,是一位可以信赖的人。也只有如此,真正的去尊重学生,多听听他们的想法和意愿,学会采用适当的商量去沟通,这样班主任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班主任与学生之间才能进行愉快的沟通。

(2)在沟通中,班主任要与高中生进行位置互换,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从而确定高中生的信任,给予学生有建设性的帮助。所谓换位思考就是这个意思,教师转变思维方式,从学生角度看待问题,了解学生的心理,进而采用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与其进行沟通,这样学生就会感受到自己是被了解的,被尊重的。当学生感觉到班主任,不理解自己,不接受自己的时候,很容易产生失望、沮丧等负面情绪,同时对班主任的信任程度也会大大的降低,向班主任敞开心扉的愿望也就会很快消失,甚至产生事与愿违的后果。也正因如此,在实际的沟通与班级管理之中,班主任就必须设身处地的,以学生们的立场为学生着想,而不是一味的管教、谴责,高高在上,应该充分利用同理心的沟通方式,与学生产生相同立场获得相同感受的同时,让高中生在沟通中感受到班主任的诚意,产生温暖与幸福之感,从而营造出彼此体谅和关心爱护的沟通氛围,进而能够在高中生的成长与学习道路上达到帮助与给予建设建议的最终目的。

高中班主任的责任重大,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还应该关注学生的生活,要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打破以往高中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疏离的关系,建立有效沟通,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积极的学习以及生活态度。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高效沟通心理学范文8

【关键词】沟通 大学生 管理效果

沟通交流目前越来越成为学生管理方面的有效手段之一,因沟通顺畅而带来的成功让人津津乐道,而因沟通不畅造成的种种恶果又让人扼腕叹息。2008年重庆市出租车司机因与管理部门沟通不畅,信息不明造成了出租车司机集体罢工的群体事件,后来由市委薄熙来书记出面召集罢工司机、社会各界群众参与的对话会,通过积极有效的沟通才避免了事情的进一步恶化。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大学生对问题的看法如果得不到合理的渠道反映,或者在管理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都容易造成意想不到的恶果。沟通对于学生管理尤其显得重要,沟通对于增强管理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

1 沟通在大学生管理中具有的重要意义

沟通交流的普遍含义是通过一定的交际手段,向对方传达一定信息,并表达自己的意愿。沟通就是人与人之间信息传递的过程。但在大学生管理中沟通还还具有以下几个方面含义:沟通对象的特殊性:沟通对象是具有丰富知识和想象力的大学生,他们对问题有自己独到的看法,有时嫉恶如仇,感情代替了理智;有时充满委屈,总认为自己是受胁迫的一方,需要别人的理解和支持;有时看问题以偏盖全,抓其一点不顾全局,需要给予教育引导。沟通内容的时效性:与大学生进行沟通需要了解最新的信息,需要知道他所未掌握的知识,需要不断改变对问题的看法,需要引导他们换位思考。他们追求事情的真相和初衷,喜欢参与到关系自己利益事件的探讨和施行;沟通方式的多样性:有的需要以情感人,有的则需要晓以厉害,有的需要从关心生活的点滴谈起,有的则需要从具体的事情说开。大学生需要沟通但必须针对其特殊性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否则将会使良好的沟通氛围陷入僵局,影响沟通效果,以至影响到管理的效果。

2 与大学生沟通应把握的原则和技巧

2.1 与大学生沟通应坚持的原则

1)关爱的原则

别林斯基说过:“爱,是教育的工具和媒介。”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老师也说过:“教育的事业是爱的事业,因为它包蕴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大学生更需要关爱。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有自己追求独立,渴望成熟,期望被人认可的一面,更有自己需要别人关爱的一面。特别是低年级的大学生,刚刚渡过高中那种事事有人关心,处处有人照应,虽然已经“长大”,但仍有父母呵护的时期,骤然来到大学校园,远离父母,远离家乡,处在一个同样是懵懵懂懂的青年群体当中,特别需要老师、辅导员的关心和爱护,与他们进行沟通,必须坚持关爱第一的原则。

2)帮助的原则

与学生沟通的出发点是解决学生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问题,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一种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人生方向,端正生活、学习的态度,为以后立身处事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本着这个目的与学生沟通,即使在沟通的方式和方法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学生也会理解老师的一片苦心。

3)平等的原则

与大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切忌高高在上,颐指气使,盛气凌人。必须坚持平等相待的原则,放弃“官架子”、“老师架子”。我们与学生沟通的目的是为了互通信息,了解情况,解决问题,如果不能尊重同学、以诚相待,将会给学生造成反感,很难打开学生的心扉,很难获得需要的信息,同时自己的思想观念和想法也很难让学生接受,沟通的效果会很差,并且给学生留下不好的印象,使事情越办越糟。

4)“知”胜的原则

在高校的大学生有部分同学经常发表这样那样的“不和时宜”言论,有的被冠以“愤青”的称号,但大部分学生是明辨是非的,他们尊重品德高尚的人,尊重关心学生,学有所成的人,尊重诲人不倦无私奉献的人,因此我们要想实现与学生的顺利沟通,必须不断提高个人修养,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以人格的魅力来影响学生,造就学生渴望与自己沟通,乐于与自己沟通的个人形象和威信,有了这样的影响,沟通起来会轻熟路,事半功倍。

5)保密的原则

与大学生的沟通有时涉及到沟通对象不欲让人知道的事情,但为了解决问题、为了表示对老师的信任,他们往往把自己的家庭状况,个人隐私,与学生之间的不愉快,甚至是个别同学的违纪情况都告诉了老师,这时老师为维护同学的自尊,维护同学之间的友情,必须对一些话题进行保密,牵涉到同学个人隐私和家庭背景方面的东西甚至要保密一辈子,以免给学生造成难堪,甚至化信任为不齿,给学生心理造成不良影响。

6)强记的原则

国家教育部要求高校辅导员配备比例为1:200,一个辅导员要对200名大学生思想、生活和学习负责。但由于辅导员岗位的特殊性,部分同志不愿在辅导员岗位上工作一生,因此辅导员编制普遍存在着“缺额”状态,辅导员需要沟通交流的对象多,除特殊情况外,很难记住学生的名字。为了有效的沟通,为了更好的交流效果,必须要记住已经谈过话的同学的名字及其交流的信息内容和结果,切不可张冠李戴,影响到以后的管理效果,影响管理者在同学心中的威信。在大学生管理中能够记住学生的名字可以说是做好管理工作的第一步,学生也会有一种被重视的感觉。

2 沟通的方法和技巧

2.1 找准对象

进行沟通的目的是了解信息,最终解决问题,如果是解决个别问题,当然必须个别交流,或者是找与此有紧密关联的其他人进行交流。但要解决面上问题就必须选择合适的交流对象,要求选择的交流对象要有解决这一问题的迫切心情,在这个问题上有一定的发言权或者这一同学在处理这个问题上在同学中具有较高的威信,最好是把这个同学的工作做好之后,其他同学不会再有意见,也就是俗话所说的“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2.2 选好地点

与大学生交流,地点可以说是因地制宜,我熟悉的一个班主任老师采取的是利用晚自习时间在学校操场上边散步边与每个同学谈心,以此了解学生,督促学生,效果很好。作为高校学生管理人员,谈话的地点可以选择自己的办公室,假如涉及到隐私问题也可以在只有两个人的空间,但必须注意男女有别,异性之间最好不要在一个封闭的空间内交流,以免造成紧张的气氛,影响交流的效果。如果是解决一些面上的问题,利用早操结束后的几分钟时间或是到学生宿舍中走一走、看一看、谈一谈,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与你交流,他们会更随意,更愿意与你多说几句。

2.3 抓住时机

进行沟通的时机也要进行选择,应追求沟通交流的时效性。有的问题需要热处理,事情发生以后马上进行沟通、解决。比如每学期开学以后都会有部分同学考试不及格,甚至有个别同学达到学籍预警的地步,这个时候必须趁热打铁,与问题学生及时沟通,对他的学习情况进行认真细致的了解,找出存在的问题,指出问题的严重性,使他在新的学期解决这些问题,以免毕业时被动,造成延期毕业。对于个别同学因个人原因在评先选优中没有被选中而造成的消极应付,自暴自弃,则应采取一段时间的冷处理,给他一个自我反思的时间,然后在晓之以理情况下进行沟通,鼓励他振作起来,弥补不足,争取下一次的机会。

2.4 抓好话题的切入点

学生与老师之间谈话因为年龄、角色的不同,教师往往占据主动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个别同学与辅导员教师谈话时往往有一种“受教育”的感觉,因此不能畅所欲言。还有因为师生之间的隔阂或感兴趣的话题不同造成话不投机、观点不同造成尴尬的局面。因此在与学生进行沟通时要采取一个师生都感兴趣的话题,这就要求进行沟通之前要了解学生对什么感兴趣,哪些话题可以打开他的话匣子,有的同学你可以跟他谈足球,有的同学可能对刚刚读过的一本书感兴趣,那你就必须对这本书有所了解。

2.5 注意语言技巧

与大学生进行沟通还要掌握一定的语言技巧,让学生喜欢与你交流,愿意听你说话。一味的板着脸训人,或者高高在上的说教,特别是张冠李戴、强词夺理、牵强附会,都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影响教师在同学中的形象,为以后的管理和工作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在与大学生沟通交流时在语气上要温和,内容要切合学生的实际,忌空话、大话、套话,如果能恰当运用幽默的语言,会更好的活跃气氛,放松情绪,加深印象,增强效果。

2.6 坚持就是胜利

大学生的心理表现特点是:第一,抽象逻辑思维迅速发展但易带主观片面性;第二,情绪情感日益丰富但波动性较大;第三,自我意识增强但发展还不成熟;第四,独立性、闭锁性与依赖感、归属感同时存在。这些特点的存在决定了大学生是可以塑造的,可一旦他的观点形成以后进行改变就需要假以时日,因此在做学生工作时需要有耐心,要学会坚持。个别同学可能一次谈话表面上没有效果,但三五次以后,你会发现他有明显的变化,在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中往往需要再来一次。

3 加强师德修养,做好沟通交流的素质准备

3.1 加强思想政治素质修养,提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高度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把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贯穿高等学校党组织活动始终,发挥党组织在推进教育改革、搞好教书育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高等学校学生管理工作者是党的政策在高等学校得以落实的执行者,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才能站在党和国家的高度思考问题,才能维护国家、社会和学校发展稳定的大局,才能从培养人才的角度去关心爱护学生,促进他们成长成才。

3.2 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师”

高效沟通心理学范文9

【关键词】 护患沟通; 医学模式; 法律; 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 R4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30-0078-02

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的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已深入到临床护理工作中。护患关系由传统的主动-被动型转变为共同参与型。新型的护患关系要求护理人员在工作中不仅要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技术服务,还要通过护患沟通,以便更好的尊重患者的权利,为患者提供生理、心理、社会等全方位的护理服务,满足患者的需求。因此,护患沟通在护理工作中的作用越发重要。

护患沟通是指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信息交流,包括病情信息、护理信息、感情、愿望及要求等方面的沟通[1]。通过有效护患沟通,能促进双方的信息交流,增进相互间的理解,解决理念冲突,化解护患矛盾。但在临床实践中,护患沟通时常存在着一些问题,导致护患纠纷的发生。据有关资料统计,临床上80%的护理纠纷是由于沟通不良或沟通障碍导致的[2]。

1 护患沟通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1 护理人员缺乏法律风险意识

近年来,随着人们法制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对医疗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医患关系呈明显的紧张趋势,医疗纠纷与日俱增。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熟练掌握相关法律法规,切实保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实践中,部分护理人员仍注重于传统医疗技术的开展,忽视了对患者基本权利的尊重和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明确规定了医务人员在实施诊疗活动前需履行告知手续,征得患者知情同意后方能开展相关诊疗护理活动。但一些护理人员缺乏对卫生法律法规的学习,风险防范意识淡薄,未意识到护患沟通的法律意义,为护患矛盾的产生留下隐患。

1.2 对护患沟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沟通流于形式

患者在就诊过程中享有知情同意权。鉴于护患双方掌握的医学信息不对称,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沟通,告知相关信息。一些护理人员由于认识不足,缺乏主动沟通的意识,导致不去沟通或者疲于应付沟通。再加上护理人员工作时间长、压力大,真正用于沟通的时间少之又少。但考虑到护理管理部门的检查和考核,沟通简单、流于形式,未真正体现出护患沟通的积极作用。

1.3 缺乏沟通技巧

1.3.1 沟通语言使用不当,表达过于专业化 由于医学专业性强,护理人员面对的患者文化水平参差不齐,使用专业术语进行沟通,患者一知半解甚至误解,不能起到有效沟通的效果。

1.3.2 沟通方式欠妥,信息量过大或不足 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在评估、治疗时没有注意自己说话的语气和方式,没有考虑到患者和家属的感受,很容易造成他们的误解[3],主要表现为:急于表达观点,传递大量信息,忽略了患方的接受能力;不主动与患者沟通,对患者的疾病状况和心理变化了解不够,不能及时满足患者的需求,得不到患者的有效配合;表述方式单一、刻板,说话生冷,不会根据不同患者不同时间、地点选择不同方式沟通。

1.3.3 缺乏沟通计划 沟通前由于缺乏对患者一般情况的了解,未掌握患者需求。沟通时,没有明确目的,给患者一种杂乱无章的感觉,产生一种不信任感。

1.4 服务态度差,缺乏人文关怀

传统的医学教育受生物医学模式影响,重专业知识培养轻人文素质教育,导致目前一些护理人员不会关心患者,缺少与患者进行情感方面的交流,不注意患者及家属的信息反馈。同时,护理人员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容易产生消极、烦躁的负面情绪,在接待患者时,不耐心听其表述,说话生硬刻薄,甚至态度高傲,不注意患者的感受,导致患者的不满。

2 改进措施

2.1 加强卫生法律法规培训,增强法律风险防范意识

在护理服务过程中,护理人员考虑得较多的是疾病护理,常常忽略了对患者权利的尊重和保护。随着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不断完善,人们的维权意识不断提高,护理人员应与时俱进,加强卫生法律法规的学习,充分尊重患者在诊疗护理服务过程中享有的权利,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合理规避临床风险,切实保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医院要重视对护理人员法制观念的培养,定期组织卫生法律法规培训和考核,做到以案说法,理论联系实际,使法制观念深入人心。

2.2 加强护理人员护理理论和技能的学习,提高专业水平

在护理工作中,只有掌握了丰富的理论知识才能正确回答患者的提问;只有掌握熟练的操作技术,才能使患者获得安全感,进而取得患者的信任,为有效沟通打下扎实的基础。医院和科室应根据自身的薄弱环节,有计划的举办学习和讲座,安排进修,促进护理人员业务水平和护理技能的提高。

2.3 转变观念,重视护患沟通技巧的培训

做好护患沟通,容易取得患者的信任,得到患者的配合,有利于护理工作的开展,促进患者的康复。因此,护理管理者应有意识的进行沟通技巧的培训,尤其是对低职称、低工作年限的护士进行重点强化理论知识的学习及相关服务理念的灌输,使低年资护士护患交流认知水平迅速提高,从而提升护理人员护患沟通总体认知水平[4]。

2.3.1 熟练掌握语言技巧 语言是交流沟通的基本工具,也是护患沟通的主要手段。熟练掌握语言沟通技巧,是实现有效沟通的重要保证。护理人员应根据不同性格和要求的患者需要,采取不同的语言方式进行沟通,如当患者不具备医学知识时可使用指导性语言;当患者提出问题或者产生疑义时可使用解释性语言;当患者的行为不合理时可使用劝说性语言;当患者病情较重,缺乏信心时可使用鼓励性语言。在护理工作中,护士还要注意使用慎重、严谨、真诚的语言,避免因语言表达不当引起不良心理反应[5]。另外,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保持恰当的语调语速,也能产生增强沟通的效果。

2.3.2 重视非语言沟通的作用 非语言性沟通是指医护人员通过日常行为、举止、表情等与患者进行沟通[6]。有资料表明,高达93%的沟通是非语言的,其中55%是通过面部表情、形体姿态和手势传递的[7]。因此,应加强对护理人员的仪表礼仪培训,树立良好的工作形象。护理人员仪表整洁、衣着得体、行为端庄、举止文雅,能获得患者良好的印象,赢得信任感,有利于临床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在沟通过程中应避免使用高傲、冷淡、厌烦、嘲笑等非语言表现形式,保证在平等护患关系下进行有效沟通。

2.3.3 学会倾听 倾听包括注意整体性和全面地理解对方所表达的全部[8]。学会倾听是实现有效沟通的前提。因此,在倾听过程中,护理人员要与患者保持适当的距离,身体前倾,表情自然,目光专注柔和,不时用点头和微笑表示肯定和回应[9]。患者倾诉时,要保持足够的耐心,接受其思维模式,琢磨其想要表达的信息,设身处地的为其思考[10]。切忌在患者讲话时随意插嘴,以个人的价值取向来评判患者的观点,更不要东张西望、坐立不安,给人一种不耐烦的感觉。只有通过积极的投入,认真的倾听,才能与患方共同营造一个温馨的沟通氛围。

2.3.4 学会换位思考 在就医过程中,患者会出现各种担忧,心理上很难适应[11]。护理人员应通过观察患者的言行举止,从患者的角度出发,深入到患者的内心,揣摩患者的各种想法,然后再传递给患者,取得患者的认同。因此,在工作中,应加强自我训练,提高理解和同情他人的能力。

2.3.5 制定沟通计划,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 在进行护患沟通前,应首先对患者的一般情况进行了解,根据其年龄、民族、家庭、文化、职业、疾病状况等有计划的选择沟通内容。每次沟通要明确本次沟通的目的,根据不同的时间、场合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制定详细流程,以保证通过沟通达到预期目的。

2.4 增强护理角色意识,提升人文修养

修养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只有具备良好人文修养的医务人员才能深入到患者的内心并与之产生心灵上的共鸣[12]。现代医学模式要求医务人员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时刻牢记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以真诚、热情、宽容的态度和端庄的仪表服务于患者,为患者提供优质的诊疗护理服务[13]。因此,护理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要不断塑造完美的人格,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修养,才能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已深入到临床护理工作中。有效的护患沟通能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手段。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应明确护患沟通的重要作用,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重视沟通技巧的积累,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黄红英,黄然,罗莲英.护患沟通障碍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3):22-23.

[2]蔡翠梅,曾荣华.医疗护理中的护患沟通及其技巧浅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1,22(1):112-113.

[3]王红业.护患沟通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0,7(4):115-116.

[4]朱彩文,王娅丽.护士对护患沟通认知现状调查[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23):142-143.

[5]李娜.护患沟通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3):73-74.

[6]吴海祯.浅谈现代护理模式下的护患沟通[J].中外医学研究,2011,9(8):104-105.

[7]李心娥,赵健英.非语言沟通在护理工作中的运用[J].青岛医药卫生,2008,40(1):65-66.

[8]王越霞.护患沟通模式与技巧的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1,9(31):66.

[9]王香莲.语言行为在护患沟通中的重要性[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6):787-788.

[10]夏同霞,陈俊希,张亭亭,等.体验后反思在《护理人际沟通与礼仪》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2):152-153.

[11]刘海洋.内科护理中护患纠纷问题分析及防范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3):64-65.

[12]王丽红.人文关怀护理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4):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