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数字孪生与教育集锦9篇

时间:2023-06-11 09:03:17

数字孪生与教育

数字孪生与教育范文1

关键词 素数密码;裴蜀等式;信息加密 ;密码本

中图分类号G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89-0229-02

0引言

1977年,麻省理工学院一群数学家和计算机专家罗纳德・里维斯特、爱迪・沙弥和伦纳德・阿德李曼为了制成私人密码本,应用素数特性编制密码系统,被称作RSA码。

于是现在所用的某些最好的密码是依靠素数创制的。在这些密码中,字母被转换成数字,某些计算程序较易创制但极难破译。

我们个人却不需要过于复杂的加密方法,比较实用的是设置个人密码和个人信息加密传递。

1设置个人素数密码

如今,银行卡、上网、发邮件、QQ,都需要设置密码。简单了不安全,复杂了自己也会忘记,几种密码还会混淆。如果单纯使用生日数码,好记却不安全。

常用的是六位到八位的数字密码,可以设置嵌入生日数码的素数密码,既具有个性特征有便于记忆。

一位生于1966年7月5日,生日数码是196675,可以查阅《奇珍素数荟萃》随书光盘的“九位四君子素数卷”,就有四个素数可供选择作为素数密码:719667581 ,719667583, 719667587, 719667589。

某同学生日是1993年12月26日,生日数码是19931226,查阅电子版《德人素数表》 “卷199”,就有四个素数属于他的素数密码可供选择:1993122631, 1993122641,1993122647, 1993122671。

如果某孪生兄弟(姐妹)生日数码是199835,想在生日数码前面冠以66。上述两种光盘没有十二位的素数,可以在电子版《经典素数表》查阅。

很幸运,有几对十二位孪生素数嵌入了他们(她们)的生日数码,可以选作素数密码:661998353561,661998353563或661998356777,661998356779。

十二位素数已经比较安全,自己只需记住前后几个数字。

田纳西大学的克里斯・考德威尔说:“素数因为难找而出名。

这有点像发现钻石,出于某种原因人们认为它们就像钻石,因此它们就有价值。”现在素数派上用场了,具有个性的素数密码珍贵难得,堪称钻石密码。

2应用素数特性加密个人信息

如果您需要将个人密码或个人信息传送给亲友,可得慎重!

QQ,电子邮件,手机传递,都是在开放空间传播的,并不十分安全,需要先加密再传递。

在数论中,裴蜀等式是一个关于最大公约数的定理:对任何整数a与b和它们的最大公约数d,未知数和的线性方程 ax+by=m 当且仅当m是d的倍数时有解。

参考文献

[1]张君达,方金秋,许华棋.整数基础知识.北京出版社,1985,6(2).

[2]王世强,史.素数与一种简单密码,中小学数学(中学版),2010(5).

数字孪生与教育范文2

关键词: 小学低年级 识字教学 兴趣 方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力日益强大,特别是奥运会成功举办,使世界的目光更多地聚焦在了中国。中国悠久的文化、特有的文明特别是中国的文字,让世界友人兴趣浓厚,汉语在世界各国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这样一个大好的形式之下,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应该怎样更好地学习本国语言,怎样将它发扬光大?“识字应从娃娃抓起”,对于处于黄金教育阶段的七八岁孩童其意义更是非比寻常。

一、如何培养低年级小学生的识字兴趣

兴趣是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学生一旦对识字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在学到了一定的识字方法以后,不仅课内注意识字,课外也会通过各种方式识字,他们会因为认出字而高兴,会为发现新词而雀跃,会为自己能读懂一本小书而欢呼。这种源于内心的满足、自我能力的发现,将使孩子们拥有自信和持久的快乐。

通过教学活动我体会到,利用游戏的形式,寓教于乐,提高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的兴趣是比较有效的途径。教育心理学家洛克说过:“教导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也变成一种游戏似的。”在教学汉字时,教师可使用“组合生字”、“送字回家”、“读词赏画”、“读文找字”、“孪生聚会”、“玩字卡”、“找朋友”、“选难认字”、“邮差送信”等游戏方法进行教学。通过各种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玩乐方式能帮助低年级小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识记汉字。

二、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几种方法

(一)猜字谜引导识字

儿童识字需要多次重复,以强化记忆。这个过程虽不复杂,但往往枯燥。在进行低年级识字教学时,教师可根据字的形状或意义编字谜,让学生猜,调动他们的识字积极性。如,“上边竹子下边毛,写字画画离不了”,谜底是“笔”字;“四周不透风,十字在当中”,谜底是“田”字……另外还可鼓励学生自己编字谜。这样教学能使枯燥的识字课堂变得生动活泼。

(二)编童话情景识字

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孩子们生活在童话的世界中,在他们的眼中所有的动植物都是那么的活泼可爱,它们会说话、会唱歌、会跳舞,所有人具有的特点动植物都具备,所以,创设童话情境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学习。比如,在讲《数字歌》,讲到“花”这个字时,笔者把“花”字比作娇羞的小姑娘,说:“还有一个字非常害羞,它怕你们认不出来没有面子,你们愿意说一句话把它请出来吗?”孩子们跃跃欲试,有的说:“你快出来吧,我们一定会把你认出来的。”有的说:“请你出来吧,别害羞。”……孩子们在教师为他们创设的童话中不知不觉地认识了“花”,还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

(三)编儿歌妙趣识字

儿歌内容简单,读起来琅琅上口,饶有兴味,一旦记住便永久难忘,为低年级学生的喜闻乐见。如“磨”字:“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左方,一对孪生树,长在石头上。”如此一编,就易学易记。

(四)加减法自主识字

如:①熟字加偏旁:直―植;②熟字换偏旁:爷―节、那―邓、多―岁、冷―龄;③熟字相加:自+心=息;④形近字比较:已―己;⑤找相同部分:载―栽、拉―站―亲。事实证明,这样学习生字,学生乐此不疲,兴趣很高。通过字与字的分析比较,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五)多媒体动感识字

在教学实践中,可以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识字,把识字、阅读教学过程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有机整合,真正突破传统的、孤立的语文识字教学模式,使识字教学变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新奇,变呆板为活泼,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如:先出示一组象形字,这组字采用由实物图到象形字、繁体字再到简化字,逐渐演变的动画形式出现。富有动感、生动有趣的画面一定会使学生产生新奇感,同时也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识字教学。实践证明,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识字教学,简化了思维过程,减轻了记忆的强度,促进了思维的正迁移,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认知策略,激起学生探索蕴含无穷奥秘和乐趣的汉字世界的欲望。

(六)生活中处处识字

鼓励孩子在家庭中,在日常各种各样的活动中开动脑筋识字。这样识字就融入到了孩子的生活中,成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识字的难度便大大降低了。这种学习不是简单的抽象识记,而是一种有意义的、有趣的识字。孩子们兴趣大增,不用教师的监督,在生活中主动识字,大大提高了识字的效率。如,孩子们爱看电视,电视便是一个非常好的识字环境,如他们喜欢看的动画片的名字他们会记忆非常深刻,一些有意思的广告词也是他们学习的内容。另外,在学校教师也要注意带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在校园中,有如茵的绿草,有参天的大树,有婀娜的花卉,着实令人心醉,而校园中那一块块引人注目的物品标牌,一句句催人奋进的名言警句,一幅幅图文并茂的宣传画,无不是识字教学的宝贵资源。带领着学生们漫步在花坛边,边欣赏着娇艳的鲜花,边从标识牌上认识花的名称,再引导孩子们读读诗一般的护绿标语:“小草微微笑,请你旁边绕”……这样孩子们会在活动中了解校园,感受生活,同时在愉悦的氛围中认识许多字。其实汉字就在我们身边,教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识字是阅读的基础,对识字教学教师一定要加以重视。只有认认真真地过了识字这一关,学生今后的阅读才不会有障碍。教师一定要教给学生独立识字的方法,尽力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培养他们识字的积极性。小学是学习汉字的最关键时期,低年级识字数量多、难度大,要使学生学得快、记得牢,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生字,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生字,怎样巩固生字,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让儿童学得轻松、学得扎实,同时又学以致用。因此,低年级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开发学生身边的汉字学习资源,以便快捷高效地进行识字教学。只要教师不断努力,学生学习起来就一定会乐在其中。

参考文献:

数字孪生与教育范文3

作者简介: 高广花(1985.11―),女,汉族,山西文水人,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偏微分方程数值解。

(1.南京邮电大学 理学院,江苏南京 210023; 2. 沈阳城市建设学院 基础部,辽宁沈阳,110167)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电子媒体的变革,微电影、微视频、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方兴未艾,我们似乎进入了“微时代”。这些“微”变化对新时期高校教育与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引发了深刻的启示。在“微时代”,有效利用“微教学”,传递“微能量”,可以更好地提升教育境界,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将主要结合高等数学教学实践,探讨“微能量”教学引发的点滴思考。

关键词:微能量 高等教育 高等数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b)-0000-00

当今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网络电子媒体变革加剧:微电影、微视频、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不断涌现,我们似乎进入了“微时代”。“微时代”呼唤“微教学”,“微教学”传递“微能量”,而以微见著,以小见大,细微之处见真知,“微能量”产生显著效果;同时,以微积聚,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微变化也能产生“巨涨落”。

1 微思想启发教育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之责首要不是知识的传授,而在于“传道”;这里的“传道”即是思想的传播与引导。在高等教育阶段,高校学生都有着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仅仅依靠传统的说教方式,空谈大道理,很难起到好的效果,也难以满足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微时代”给我们提供了新视角,教师可以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传达微思想,从而进行思想启发教育。比如,在介绍统计部分最大似然估计方法时,一个简单的“依据事件发生概率达到最大,对未知信息作出统计推断”的原理听起来很抽象,但一个微小的“一位猎人和一个同学去打猎,一只野兔从前方窜过,只听一声枪响,野兔应声倒下。那么,请推断是谁打中的呢?显然,猎人与毫无打猎经验的同学相比,命中野兔的概率大,因此,推断这一枪是猎人发的 ”[1]。这一简单而形象的推断已经体现了极大似然估计的基本思想[2]。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估计思想,还可以启迪学生,估计是否一定正确?而且,除此之外,是否还有其它更精确的估计方式呢?进而不仅了解了已有知识点,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索和求知欲。

数学家张益唐被学界称为敲开了“一个数学界的重大猜想大门”之人。然而,之前的张益唐却是数十年如一日,埋头苦干,淡薄名利,年近六旬依然是一位普通的讲师。不过,他牢记自己作为一名数学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和责任,几十年坚持无私地奉献在教学岗位上,默默地孕育着数学思想的火花,终于用自己积淀了大半生的功底叩开了“孪生素数”猜想的大门。这个成就虽然不算最完美,但他具有历史突破性的工作已经令世人瞩目他的思想开启了彻底解决“孪生素数”猜想的新征程。 在此之前,国际数学领域重要的检索系统Zentralblatt MATH数据库中,能找到的他名下的论文仅有两篇。这也是被认为他之前一直仍为讲师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2]。可见,思想不在乎有多大的数量,而在于能有多大的能量。高等数学教育工作中,切忌大量符号和概念的灌输,需注重思想的启发教育。

2 微行动示范教育

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言传身教,不过有时身教胜过言传。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对工作具有天职观,对学生具有责任感,充满感情、热情和温情,带着情感去教书、育人。

譬如在数学教学工作中,必要的板书过程最能体现“微行动”。数学思维的缜密性要求教师在教学的细枝末节中都应做到逻辑严密,推理无误,规范的板书要求每个步骤的逻辑推演做到天衣无缝,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理解得更加透彻。而在书写板书之时,往往多添加一笔细微步骤便能起到画龙点睛之效。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也能通过效仿和体悟而被无形地熏陶。

3 微责任追求教育

每位老师对自己承担的教育肩负巨大的责任, 老师对每一位学生都应投入自己全身心的教育,正所谓“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然而,现在好多高校教师为了自己的职位晋升, 将大部分精力放在了所谓的科研上, 对教学只是敷衍了事,为完成工作量而应付。学生方面,或为通过课程考核,应付考试,或仅仅为拿高分,提高课程考核业绩点而学,不去主动钻研所学知识,只浮于表面,对所学的知识概念不深入推敲,甚至不理解知识点的来龙去脉,不去积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教与学,则很难培养出创新性人才。

因此,每个教师都应该从自身做起,在教学与启发学生方面承担起“微责任”。将科研与教学有效结合,科研的成果应用到教学之中,将知识的疑难点与学生的兴趣点对接起来,以小见大,从易到难,深入浅出,启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鼓励发散性思维与创新型学习思路。教师肩负起微责任,却可能激发学生的大创新。

4 微途径改观教育

根据自身经验,备课式学习的效果明显优于听课式的学习效果。当自己完成了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后才逐步意识到,讲课和听课对于知识的理解度是有相当大的差异的。当要踏上讲台,面对在座的认知层次不尽相同、理解反应能力有差异的学生授课时,必须课前做足功课。

钻研教材、教学大纲,把握授课方向和内容,撰写授课计划和讲稿,查阅参考书洞悉相关知识点,完成练习题琢磨知识点的应用技巧,聆听经验丰富的教师的课堂教学,领略学习相关授课艺术。真正自己授课过程中, 还要应对和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如针对学生提出的奇思妙想、对当前知识点与以往知识点之间存在差异的新发现、抑或是突然发现自己备课时对某知识点的理解有偏差等等。授课结束后,结合授课实践,对备课过程中的一些不足之处加以修改和完善,撰写授课小结和教学反思。当这一个较为完整的流程下来后,可以发现,自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大大深化。

而从学生角度而言,大部分学生采取的方式是,课前预习,一般就是单纯地翻阅课本,然后就是坐在课堂里听讲,课后做做习题。而众所周知,高等数学的教学节奏一般都是很快的,一次大课几乎就要上完教材好几十页的内容,有的知识点只是介绍重要结论和思想,至于其来龙去脉,则没有太多课时来详细介绍。学生难免断章取义,出现理解偏差,影响学习效果。如果学生能将自己放在教师的角色上来投入学习和听课的话,我想他们对相关知识的认知和理解将会得到很大改观。

当然,本科阶段要求学生这样做可能有一定的困难,不过教师可以在这个过程中进行有效引导,将自己备课、教学的方法、途径传授给学生,可能会使得教学效果有所改观。笔者会在今后的教学中尝试引入这样的教学“微途径”,并逐步加以完善。

5 微梦想鼓舞教育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帮助不同特质的学生树立不同层级的微梦想,为他们将来实现更加远大的梦想奠定基础,坚定信念。例如,在介绍二项分布中随机变量取值概率什么时候达到最大时,如果仅仅推导和证明结论,学生会觉得抽象、晦涩。然而,如果针对几组具体的参数,借助数学软件,绘出相应的图像,形象而直观地呈现结论之余,告诉学生:“数学的很多重要结论都源自于直观的感受和猜测”,正如同“孪生素数猜想”、“哥德巴赫猜想”等数学史上众多伟大的构想,都得益于数学家们原初的直觉、大胆的猜测。因此,鼓励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树立远大的理想,然后脚踏实地,从点滴做起。遇到不解与困惑时,要敢于畅想,大胆猜测,然后小心论证,缜密思考,也许将来就能得出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猜想或命题之类。

6 微肯定激励教育

教育教学工作中一定要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而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4]。学困生对学习缺乏热情,缺乏动力,找准时机,从一个微小的侧面肯定他,表扬他,以此来激发该学生的成就感,激发他的兴趣。 数学本身是一门以抽象著称的学科。那么,作为数学教育工作者,除了想办法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外,还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教师在课堂上发现有思想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时,要善于伺机发现学生其它方面的优点,善于肯定和激励学生,如“某某同学思想可活跃了,在攻破数学难题方面必会有所建树”的肯定之言往往会激发该学生学习数学的力量。在教学实践中,充分挖掘激励内容,巧设激励情景,并用好激励方法。

总之,在教学工作中,多方面微小的事物不容忽视。教师若能关注微思想启发学生、微行动示范教育、微责任追求教育的同时,通过微途径改观教育、微梦想鼓舞学生和微肯定激励学生,那么,这些“微能量”汇集起来,将产生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钱斌,浅谈概率统计教学方法,科教文汇,2011年12月。

[2]孔告化,何铭,胡国雷,概率统计和随机过程(修订版),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2年9月。

数字孪生与教育范文4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趣味教学法 做游戏 讲故事 看动画

新课程改革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倡导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学生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主体参与,积极探究,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与学习的主人。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就必须激起学生对数学学习浓厚的学习兴趣。只有建立在学生学有兴趣、学有激情、学有动力基础之上的学习,才是真正有效的学习,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经历学习过程,享受学习乐趣,促进自身素养与能力的全面提高。实施趣味教学是现代教学的重要理念,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现我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小学数学教学中趣味教学法的运用谈谈体会。

一、做游戏

游戏是小学生的最爱,将游戏引入小学数学教学中符合小学生活泼好动爱玩的天性,可以激起小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参与意识,调动学习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对于儿童来说,游戏是学习,游戏是劳动,游戏是重要的教育方式。”游戏可以激起学生愉悦的情感体验,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使学生对原本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游戏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数学思维能力。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为思维的工具和镜子。”在教学中我们要大胆引入游戏机制,将趣味游戏与枯燥数学结合起来,为学生设计一系列富有趣味性、易操作的数学游戏活动,真正实现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玩中学。如学习了最小公倍数,我们可以组织学生一起玩明7暗7的游戏,明7就是带有7的数字,如7、17、27等,暗7就是7的公倍数,如7、14、21等,让学生从1开始依次往下说,当遇到明7或暗7时,这个数字不说,而是要说明是明7或暗7或既是明7又是暗7。学生一听说要玩游戏,立即来了兴致,积极而主动地参与到游戏中。这样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学生学得积极而主动。又如在学习了基本图形后,我们让学生亲自动手剪一些基本图形,如三角形、长方形、圆形等,并让学生将这些图形进行组装,形成全新的图形,看哪个学生所拼的图形最具创意。这样的游戏活动给予了学生充分想象、发挥个性与特长的空间。既加强了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巩固,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讲故事

故事有着可爱的人物形象,动听的故事情节、感人的生活场景,这些都深深地吸引着小学生。将故事与数学教学结合起来,可以以幽默风趣的故事化解数学的枯燥性与无味性,增强数学教学的生动性、形象性与趣味性,改变学生以往认为数学抽象深奥、枯燥难学的看法,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与娱乐性,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形成内部学习动机。在教学中我们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依托小学生的生理特点与心理特点创编趣味故事,将小学生所喜爱的人物形象、所熟悉的生活场景与数学知识结合起来,实现寓教于乐,乐中学。如在学于与小于号时,小学生年龄小,极易混淆,而且学习热情不高。针对这种情况,我为学生讲述了这样的故事:数学王国里来了一对孪生兄弟:>和

三、看动画

数字孪生与教育范文5

当前,信息网络技术加速创新,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的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成为“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全球经济复苏的新引擎。各主要国家纷纷将发展数字经济作为推动实体经济提质增效、重塑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并进一步推动数字经济取得的创新成果融合于实体经济各个领域,围绕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制高点展开积极竞合。

基于此,中国数字经济百人会依托中国电子学会的专业研究团队,深入分析全球各国数字经济主要战略,调研走访在数字经济领域具备领先水平和突出能力的典型企业,系统梳理了国内外顶尖学者的最新观点,以及权威智库和知名战略咨询公司的公开成果,对全球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做出十点研判,具体如下:

一、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成为新的关键生产要素

人类生产、生活及治理的数据基础和信息环境正在得到大幅加强和显著改善,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持续普及部署,智能终端和传感器加速应用渗透,人、机、物逐步交互融合,与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相关的各项活动已启动全面数字化进程,呈现出从被动到主动、从碎片到连续、从单一分离到综合协同的三大转变,源源不断地产生着呈现爆炸式增长态势的海量数据,蕴含着巨大的价值和潜力。数据已成为与资本和土地相并列的关键生产要素,被不断地分析、挖掘、加工和运用,价值持续得到提升、叠加和倍增,有效促进全要素生产率优化提升,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充足新动能。

图1 新摩尔定律主导下2015-2035年全球数据总量增长态势

数据来源:IDC,中国电子学会整理

二、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是首要战略任务

全球经济仍处于相对稳定的复苏阶段,以先进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将继续作为主要增长点,在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中不断焕发新的动力。下一阶段,各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数字经济相关战略会陆续深入实施,普遍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先进制造业作为重要举措,积极推进从生产要素到创新体系,从业态结构到组织形态,从发展理念到商业模式的全方位变革突破,持续催生个性化定制、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服务型制造等新模式、新业态,推动形成数字与实体深度交融、物质与信息耦合驱动的新型发展模式,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有效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图2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

资料来源:中国电子学会

三、平台化、共享化引领经济发展新特征、新趋势

企业之间的竞争重心正从技术竞争、产品竞争、供应链竞争逐步演进为平台化的生态体系竞争,一批用户基数庞大、技术积累丰富、资金实力雄厚的行业领军企业已率先启动,通过提供开源系统、营造开放环境、促进跨界融合、变革组织架构、重塑商业模式、孵化创新团队等多种方式,持续构建完善资源集聚、合作共赢的生态格局。同时,飞速发展的新一代信息科技,高频泛在的在线社交,以及渐趋完善的信用评价体系,为大量未能得到完全有效配置的资源提供了成本趋近于零的共享平台和渠道,吸引了共享者数量的指数级集聚,弱化了生产生活资料的“所有权”而强调“使用权”,逐步创造出新的供给和需求,促使共享经济快速兴起。

图3 共享经济行业渗透趋势

数据来源:罗兰贝格,中国电子学会整理

四、全球创新体系以开放协同为导向加快重塑

创新仍是推动经济数字化发展的源动力,受技术开源化和组织方式去中心化的双重作用,知识传播壁垒开始显著消除,创新研发成本持续大幅降低,创造发明速度明显加快,群体性、链条化、跨领域创新成果屡见不鲜,颠覆性、革命性创新与迭代式、渐进式创新相并行。创新主体、机制、流程和模式发生重大变革,不再受到既定的组织边界束缚,资源运作方式和成果转化方式更多地依托互联网展开,跨地域、多元化、高效率的众筹、众包、众创、众智平台不断涌现,凸显出全球开放、高度协同的创新特质,支撑构造以数据增值为核心竞争力的数字经济生态系统。

图4 具有典型意义的开放式协同化创新平台

资料来源:中国电子学会

五、基础设施加速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

持续提升数据获取的量级和频率,不断丰富数据传输的渠道和方式,以及扩大数据存储空间,强化数据加工能力,创新数据使用能力,都是数字经济能够得以蓬勃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万物互联和人机物共融将会成为网络架构的基本形态,各国信息基础设施的规划与部署都面临着扩域增量、共享协作、智能升级的迫切需求。同时,电网、水利、公路、铁路、港口等传统基础设施也正在逐步开展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向着智能电网、智能水务、智能交通、智能港口转型升级,显著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和资源调度能力,支撑数字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图5 基础设施加速转型升级

资料来源:中国电子学会

六、国家和地区的核心竞争力延伸至信息空间

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呈现数字化发展趋势,传统产业纷纷面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日益广泛深入。人类社会、物理世界的二元结构正在转变为人类社会、物理世界、信息空间的三元结构,国家和地区之间竞争和博弈的重心逐步从土地、人力、机器的数量质量转移至数字化发展水平,从物理空间延展到信息空间,并将很快呈现出以信息空间的竞争和博弈为主导与引领,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格局。掌握信息空间核心竞争优势的国家和地区,将在围绕新一轮国际分工态势展开的博弈中抢先占据价值链制高点。

图6 2016年主要国家数字经济规模

资料来源:《数字经济 迈向从量变到质变的新阶段》

七、数字技能和素养推动消费者能力升级

新兴的数字化产品、应用和服务大量涌现,已形成规模巨大的消费市场,不啻于是对消费者提出了新的能力要求,需具备一定的数字化技能和素养,才能更好地发掘数据价值、使用数字化产品和享受数字化服务。消费者所具有的对数字化资源的获取、理解、处理和利用能力,将成为影响数字消费增长速率和水平的重要因素,直接关系到数字经济的整体发展质量与效益。全球各主要发达国家将会愈益重视对公民数字素养的挖潜和培养,并将持续提升公民数字素养上升到构建国家新兴战略竞争力的高度,作为推动数字消费、扩大内需市场、强化内生动能的重要举措。

图7 数字经济时代对公民素养提出新要求

资料来源:中国电子学会

八、社会福利水平依托数字化手段得到有效改善

满足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数字经济孕育、诞生、发展的重要动力及目标。大幅提升公共资源供给效率,显著增强公共服务效用,进一步推动教育、医疗、慈善等公共事业的便捷化、普惠化、均等化,是数字经济在创新变革生产方式、促进实体经济提质增效之外的关键着力点和突破口。多种类型、多个领域的网络化、智能化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将被搭建,面向公众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互联网远程诊疗将成为高频次、低门槛、易得可选的常规医疗方式,并引入人工智能助手有效提升诊疗精准度,缓解全球性的医疗资源紧张难题。区块链技术将在慈善资金募集和捐赠过程中得到大规模应用,强化互信关系,减少交易成本,溯源资金去向,保障慈善事业的公正、透明、有效。

图8 数字化手段提升社会福利水平

资料来源:中国电子学会

九、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同步启动规划、建设和管理

随着信息基础设施的规模扩张、功能升级和网络构建,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城市运行管理过程中广泛深入地推广应用,大量完整、连续、系统,具备一致性、关联性、价值性的城市数据将被持续获得,为构建与现实物理城市精准映射、智能交互、虚实融合的数字孪生城市提供了可行基础。全球一批形成技术、人才集聚发展,产业规模与创新能力较为突出,具备主动比特化条件的现代化城市将率先尝试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的同步规划,并逐渐上升为两者的同步建设和同步管理。为匹配真正海量数据的采取、传输、存储和计算,专门用于数字城市运行管理决策的系统级平台将得到持续的开发与完善,并逐渐形成可推广复制的标准体系。

图9 数字孪生城市功能日趋完善

资料来源:中国电子学会

数字孪生与教育范文6

这是真话,却也真使人不寒而栗。这说明,中国的应试教育,又有了―个孪生姐妹一应赛教育。

为什么会出现应赛教育?这要归结于当今的艺术体制。现在的体制中有一种“龙门效应”,以京剧艺术为例,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就是一座人造“龙门”。青年京剧演员,在电视大赛上夺得了名次,就是鲤鱼跳过了龙门而成了蛟龙。没有能够参加电视大赛或参加电视大赛被淘汰而没能夺得名次的,那就在鱼群里呆着吧。这个结论,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大家看:一个青年京剧演员,一露面,先要报家门。有了青京赛名次头衔的,就像入了金陵十二钗的正册;没有青京赛名次头衔的,那就只好打人另册。而且,青京赛的名次头衔,不只玩虚的,还要来实的。过去的“四大名旦”、“四大名生”之类,既未因“四”而晋级,亦未由“名”而加薪,一切还得靠其后自己的努力和成就。他们的名次,仅仅是个荣誉而已。如今的青京赛可不同了――评职称,晋级别,涨工资,出场费……如此天大诱惑,有几人能坐怀不乱?

了解了艺术应赛教育的成因之后,再来看看它的效应。

应赛教育,教育从艺者成了“一节目主义”的信徒。以歌唱艺术为例。就是一首歌主义,甚至是一嗓子主义。赛事表演,每个参赛选手,不可能自由地占用比赛时间和任意地表演节目来展示自己的艺术造诣,它不是个人演唱会。他们只能够在比赛规定的时间内选取自己的一个节目来参加比赛。既然是用“这一个”,那么,赛手单位,赛手教师,赛手亲人,赛手本人……就自然要在“这一个”上倾注力气,而不会再在“每一个”上花费时间。

“一节目主义”实质是一种实用主义、机会主义,是一种有限行为,短期行为。与比赛有关的,夺名次需要的,先生就教,学生就学,而且要手把手地教,一个音一个字地抠。一节目之外的,与得分无关的,那就排着队稍息吧!如此一来,就必然会忽视系统教育,割裂贯通教育,影响全面发展,最终基础不牢。所以,艺术应赛教育的倡导者说是“推出新人”,据我看,实在倒是在贻误新人。

艺术应赛教育还会影响艺术创新;而艺术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提高。关于这个命题,还是以京剧为例。青京赛已经举办六届了,谁见过参赛剧目是新作品?谁见过参赛演员是新流派?相反,一个流派代表剧目被一群参赛选手争相使用,倒是常见现象:程派出台,“春秋亭外”;麒派上场,或《跑》或《追》;言派必病,奚派必疯……《京剧剧目词典》载京剧剧目五千三(远不是全部),现在能够在舞台上看到的,也就是百之一二。而应赛教育的参赛剧目,连这百之一二都不到了,只剩下了京剧艺术主要流派的主要代表剧目那一点点了。艺术应赛教育这样发展下去,很可能会萎缩艺术,使其早衰,使青年仅仅成为艺术学徒或艺术匠人。

艺术应赛教育,推而广之,长而久之,就要造就应赛艺术。艺术一旦沦为赛事的店小二,那它就成了少数人的事情了。那就是艺术的异化。

现在,青歌赛、超女赛、各个民族乐器赛、重要西洋乐器赛、青京赛、相声赛……真是赛如牛毛奖如雪。对此,应该进行―些反思了。

有朋友对我说,在他的母校中央音乐学院,学生们都不参加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赛活动。我听后,深受震动。我想,中国的艺术教育工作者,只要三分之一能有这种高瞻远瞩的精神,那就一定能打破“应赛教育”的怪圈,中国的艺术就一定有希望。

[原载2009年2月3日《文汇报・

数字孪生与教育范文7

一、在学习写法中体现语文味

关于说明文教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给出了明确的要求:“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这正如叶圣陶先生曾说的:“说明文以说明白了为成功。”教学说明文,首先要把握文体特点,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对文本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明白文章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来说明介绍的。如《神奇的克隆》一文,作者按照什么是克隆、克隆的作用以及克隆的诱人前景这一顺序安排材料,让读者逐步地、深入地了解克隆这一生物技术。在初读课文后,可以引导学生学习这种有顺序的表达方式,上出语文味。叶圣陶先生说:“说明文不一定就是板起面孔来说话,说明文未尝不可带一点风趣。”《神奇的克隆》由《西游记》中“孙大圣”“拔下一把毫毛,再吹一口气,毫毛立刻变成了一群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孙悟空” 开头,一方面巧妙地说明了克隆是怎么一回事情,另一方面又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还初步体现了克隆的神奇,一举三得。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讨论作者这样开头的作用,感受作者写作手法的高明,体现语文味。

说明文中往往会运用很多说明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说明方法,体会其妙处,也能上出浓浓的语文味。《埃及的金字塔》一文,在说明金字塔很高时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要运用说明方法,通过对比阅读的方法让学生感受说明方法在说明文中的重要作用,这样就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心,课堂就能充满情趣。

二、在品味词语中体现语文味

说明文的遣词造句虽比较朴实,但朴实中也蕴涵着语文味。因为说明文以传授知识为目的,所以就要求它必须用准确的语言,包括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的词句,都要准确无误。说明文的教学就是要抓住这些词进行咀嚼、对比,让学生充分感受说明文用词之艺术。《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一文中作者就多处使用了“也许”“可能”等表示推测的词语,充分体现了作者用词的严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细细体会。《神奇的克隆》一文在介绍克隆的作用时,作者用了“可以”“也可以”“还可以”“能够”等词语,体现了克隆技术的作用巨大。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扣住这些词语充分与文本对话,使学生体会到克隆技术可以造福人类。在介绍克隆技术在医学上的重大意义时,作者用了“制造”“配件”“装配”等学生易懂的词语来描述器官移植这一复形的医学现象,有趣、形象,而且非常生动,这也体现出浓浓的语文味。

三、在体会情感中体现语文味

说明文的教学也需要着力挖掘情感因子,带领学生与文本对话,并引领学生通过深层阅读,展开想象,挖掘文中深藏的意蕴,学生内心被触动的情感转化为语言表达出来,就能引起情感上的激荡。《埃及的金字塔》一文,作者除了介绍埃及金字塔的外形宏伟、结构精巧之外,还介绍了埃及金字塔的建造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学生与文本三者对话,想象金字塔的建造过程,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学生经历了情感和智慧的旅程,朗读起来就会朗朗上口。再如《麋鹿》一文,在教学过程中仅仅让学生知道关于麋鹿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让学生读出文字背后隐藏的情感。这样一来,说明文的教学就非常富有感染力,就能体现出浓浓的语文味。

四、在迁移运用中体现语文味

数字孪生与教育范文8

关键词:融媒体时代;传播;艺术管理专业;实训平台;建设

融媒体本身是指在传统媒体领域的新变革,按照一体化发展理念,“要以先进技术引领驱动融合发展,用好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革命成果,加强新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前瞻性研究和应用,推动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新兴技术和模式的发展催生融媒体时代的到来,而融媒体变革带来的最重要的结果是媒介之间的边界由清晰变得模糊,资讯内容也出现多平台、多方式、多渠道传播等特点。因此,从广义上看,融媒体时代的理念和变革方式广泛地发生和应用在其他与传播有关的领域,对艺术管理领域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既是对艺术管理模式的改变,又丰富了艺术管理人才的培养手段,也增加了人才培养要求。当下,艺术管理人才的培养是综合能力的培养,艺术管理实训平台是实践教学和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实验性空间。因此,其实验室建设和教学实训必然面临深刻转变。

1融媒体时代对艺术管理模式的改变

1.1融媒体时代改变了艺术资源的管理模式

纵观艺术发展的过往,每一次技术变革都潜移默化地催生着艺术发展的高度,随着艺术发展与艺术创造和商业市场的呼唤,艺术管理的传统经营方式、管理方法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今天的艺术类型、艺术创作手段在融媒体技术的“怂恿”下变得丰富多彩,尤其是后疫情时代背景下,仿佛一夜之间艺术创作的阵地在悄然转移,阳台歌手、露台画家、云端剧场、虚拟音乐会、云游博物馆、在线美术展安抚着社会的不安,缓释社会的焦虑,鼓舞着全球民众携手渡过难关。然而,疫情的到来只是艺术展示平台阵地转换的催化剂,技术的高速发展才是艺术传播出口拓展的“始作俑者”。艺术作为资源对象的管理方法,应在融媒体时代的变革中寻求创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成为艺术管理新的管理模式。融媒体时代的到来,意味着对数字形态的艺术产品需求量越来越大,数字化的艺术产品,无论是舞台艺术、视觉艺术还是诸如此类的艺术形式,要面对的都是共同的数字化载体,这就迫使面对新形势下的艺术资源管理方法有所转变,数字化、数据化、区块链技术才是促进艺术资源的网络传播参与和物网互联、数据化和数字化成为常态化的管理手段,随之数字化技术也成为艺术管理专业学生必要的业态技能。

1.2融媒体时代改变了艺术营销与艺术传播手段

1.2.1艺术传播模式的拓展艺术管理的目的之一是让尽可能多的人感知艺术。例如,戏剧、绘画、舞蹈等传统艺术形式,对时间和空间都有很严格的要求,技术手段的升级虽不能完全打破传统艺术传播模式对时间和空间要求的局限性,但融媒体、互联网及终端设备的不断发展,客观上已经部分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壁垒,随时随地的艺术视觉体验变得如此简单。1.2.2相关主体沟通模式的转变沟通作为实现艺术或艺术品价值的重要方式,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的艺术管理中仍然起到重要作用,但无论是与艺术家还是与观众沟通,时间与金钱的成本都是比较高的。同时,是造成沟通障碍的主要因素,没有充分的沟通,艺术管理者与艺术家或观众就无法彼此信任,难以充分发挥其自身职能。融媒体时代背景下,增进了艺术创作者或艺术受众与艺术管理者之间的沟通链接,此种链接非简单化的交流,可以利用一切融媒体时代下可以利用的互动手段,搭建艺术家、艺术管理者及受众的互动交流平台,拉近三方的距离,促进艺术市场的流通性。

1.3融媒体时代改变了受众参与艺术项目的方式

融媒体依赖于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而得以展现,数字技术的发展,丰富了艺术管理的手段和受众参与艺术项目的方式。有别于传统艺术管理方式,雕塑、绘画、舞台艺术在融媒体时代很多都以文字、图片、视频的方式在互联网中展示,而受众参与的方式也从原来“跋山涉水”亲临现场的艺术体验,转变成“足不出户”坐在家中就可以体会艺术品或艺术家所要呈现的艺术表达。因此,便捷的参与方式对鼓励受众对艺术项目的专题性和深度性探究,在此种状态下,受众的体验和思考可能更加深入。此外,对每一名受众来说,都成为了一名艺术的传播载体,为形成有利的“社区媒介”提供可能,从而凸显了普通民众的个体力量。由中国互联网协会在2021年中国互联网大会中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1)》显示,截至2020年底,中国互联网规模为9.89亿,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达到了70.4%,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总数超过16亿;5G网络用户达到1.6亿,约占世界5G用户的89%。互联网的高度普及,为受众艺术参与形式的改变奠定了基础,不同艺术类型在线下展现的同时,为进一步扩大自身的艺术传播覆盖率和资讯的多样性,大多都配套以线上展示的方式。尤其在经历2020年的新冠疫情后,更多的艺术机构更加重视线上的艺术展示,各类艺术机构的云展映、云展览、线上虚拟互动多种融媒体手段被应用得淋漓尽致。当然,此种状态下的受众在艺术参与方面不再是以现场的互动为主。当然,受众参与方式的改变不仅体现在线上、线下的改变,很多时候现场的体现方式还伴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虚拟现实、增强现实,计算机数据可视化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使受众参与到艺术作品中,受众已经成为艺术家在创作艺术作品时需要考虑的必要元素。2021年7月,在北京时代美术馆举办的2021年第三届亚洲数字艺术展中,很多作品的完整呈现都离不开受众的参与。作品《孪·声》(见图1)就是利用数字交互技术创作的交互影像作品,作品表达的是人们数字化沟通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在这样的群体下,作者试图找到自己的语言,在带有符号语意和被现在认定的周围环境的声音之间有何种共通性。作者将个人生活的声音收集起来,以实时数据建立函数模型转化为画面,形成数据化孪生的自己,画面运用的轨迹与频率变化即作者当天的生活轨迹,其他人的声音也能通过实时传输参与到作品中,这样的参与形成了普通受众与作品的有机结合,受众不再是艺术作品传达信息的单向接收者,更多的是双向共通地参与其中。图1数字交互作品《孪·声》现场展示通过以上分析可见,融媒体作为一种媒介融合和数据互通、物网互联、资讯共享的时代背景,给整个艺术管理行业的模式带来了深刻变革,而且这种变革会随着技术水平和普及覆盖率的提升逐渐产生实质性的深远影响。因此,对艺术管理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2融媒体时代对艺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

作为未来参与到融媒体时代进行艺术管理的专业学生来说,需掌握融媒体环境下艺术传播新规则、了解各个平台的内容特点和要求,能在时间成本、预算成本、人力成本等条件相对有限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融媒体时代规则进行艺术资源和艺术项目的推广和传播。

2.1融媒体时代,艺术管理行业对人才的要求

对应以上行业转变,对艺术管理人才培养提出新的需求。虽然大部分艺术管理学生并不需要掌握非常专业的新媒体知识和技能,但是对于希望能在艺术管理行业中从事艺术资源的传播与推广、公共艺术教育、在艺术新媒体平台工作等的学生就要求具有融媒体思维和能力,以及相应的专业技术水平。对现阶段的艺术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要适时转变旧的培养模式。融媒体时代,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艺术管理人才,基础的媒体内容制作技术是必要的,数字技术提高了视觉艺术的展示效果,加速了艺术内容的传播速度,无论是“展示效果”“还是“传播速度”,其行之有效的载体都是对数字技术掌握。

2.2高校正规课程体系的不适合性

艺术管理专业课程中,不适宜把新媒体技术和能力作为重点,只适用于少数学生。艺术管理属于应用型学科,在艺术管理专业教学的课程设置中,各个院校各有侧重,但是基本都围绕4个模块:第一类是艺术史、艺术概论这类理论课程。第二类是管理学、营销学这类课程。第三类是艺术市场、艺术机构管理、艺术项目管理这些专业核心课程。第四类是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和专业实践这种以考察为主的实践课程。目前,艺术管理专业开设的与融媒体结合的课程,一般只在一些影像编辑、影视灯光等相关选修课中开设,而结合融媒体这种能力需要掌握视频制作技术、VR虚拟现实、AI人工智能多方面的技术,这些不能通过选修课解决。64学时的选修课程,并不能达到使学生熟练使用的程度。而且,艺术管理人才培养单位在专业设置中,不可能本末倒置地把融媒体时代要求的技能和素养作为培养重点,也不具有广泛适用性。因此,从实训室的培养方式针对个别学生,对其进行常态化、更全面的实训和辅导,成为培养艺术管理学生融媒体知识和能力的有效手段。

3艺术管理专业实训平台建设

在融媒体时代到来的今天,在技术导向的媒体发展业态环境下,传统意义上只适合艺术管理人才泛化培养的普通教学性质的实验室已经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培养的要求。正是由于学生个性化培养的需求,像网络编辑、影像制作、非线性编辑等以媒体技术为主导的实验室,成为艺术管理专业学生个性化培养的主战场。因此,以吉林艺术学院艺术管理学院为例,采用工作室制度的方式,针对个别对视频、影像等有兴趣学生,采取全本科阶段的打通式培养,让学生能通过独立于课堂教学之外的专项培养措施和手段,获得必要的融媒体思维和视频语言基础能力,这样,他们在艺术管理综合化的人才培养目标中,就能获得一定的优势和特长,使其在艺术管理行业中,需要在融媒体判断和能力的岗位中有自己的专业优势。

3.1艺术管理实训平台的融媒体专项教学目标

作为独立于课堂,又要服从艺术管理总体人才培养目标的工作室,有自己独特的专项教学目标,即网络传播思维、视频语言逻辑和视频技术,而以上内容要在研究不同平台和语境规则的基础上,有独特的培养办法。3.1.1网络传播思维目前,行业中的网络传播大体有三种途径:一是传统的专业媒体在融媒体时代转化下的融媒体平台,例如各报纸、杂志、卫视等,或者爱奇艺、腾讯等新兴媒体平台,用户只能作为观众,无权进行内容提供和编辑,而艺术管理行业则需要与这些平台建立必要的合作基础,由对方确定内容后借助这些平台特有的人群进行传播。二是自媒体平台,即艺术机构建立自己的官网、公众号、App、小程序等,平台虽自主性高,但是受众相对狭窄。三是大众传播平台,但是用户可以自己编辑和管理传播内容,例如哔哩哔哩(简称B站)、抖音、快手、微博等,这些平台不但内容自主性较高,而且可以借助平台庞大的用户群进行共享和拓展传播受众,对艺术机构来说传播优势非常明显。因此,工作室为了让学生掌握不同平台的规则和运行逻辑,采取让学生采样调研的方式进行平台特性的对比分析。例如,同样是非遗项目“盘索里艺术”,在不同的平台有不同的参与主体、传播内容、覆盖受众、传播表现等,而工作室通过长期定向调研,学生会对不同的平台产生更系统、专业的认识,形成数据化的理性定量分析,而不仅仅是对平台的感性和零散认识,这样就培养了学生的网络传播思维。3.1.2视频语言逻辑在视频语言逻辑下,沟通方式和内容完全不同。例如,艺术管理常见的沟通方式是方案的文案论证和设计、节目宣传等图文推送和介绍、平面化的纸本或电子版宣传册、场景海报背景板等,视频却在艺术项目的传播中有非常大的作用。但是,通过以往工作室调研发现,目前很多艺术机构的网上宣推,其实还停留在现场演出和展览思维定势中,最典型的就是把现场的展览和演出片段简单地截取剪辑,再放到网上传播,就误以为完成了视频的网络传播,其实这是非常外行的表现。真正的视频语言逻辑,能有效利用脚本、分镜、镜头语言、灯光、场景、表演旁白和台词、剪辑和音效、声效等视频语言,将原有的艺术资源进行解构,用视频来讲故事,而不是用视频来再现展览或演出现场,也学会了用视频进行文化艺术资源的阐释,即培养学生拍摄和制作艺术常识普及类的公共美育类内容。3.1.3视频技术(灯光剪辑特效调色等)通过以上的实训,让学生从艺术管理的展览和演出现场思维,转变到视频语言和叙事方式思维,而掌握必要的技术能力也可以提高本科生的实操能力并建立更直观的认识和理解。所以,工作室配备了专业级的蓝棚、拍摄设备,剪辑设备等,并根据学生的专业兴趣,分角色、有分工地培养不同学生倾向性的视频拍摄、剪辑、灯光、脚本、字幕、特效、校色等差异化能力,形成一个能真正产出专业作品的团队,各有所长,互相配合,共同完成各类影像视频作品。例如,微电影、非遗纪录片和申报专题片、学院的纪念型纪录片、话剧的宣传片、广告片等,经过多年储备和培养,工作室已经拍摄出适合不同平台的视频作品数十条,通过一个又一个类型的视频产出,学生视频技能不但非常扎实,具有行业水准,而且获得过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等奖项,经过工作室培养的学生,也完全能胜任所有文化艺术类机构甚至是专业媒体机构的视频相关工作。

3.2艺术管理实训平台的发展策略

技术的发展催生着艺术形态、艺术手段的不断变化,在未来的艺术管理教育中,以技术为先导的艺术管理实训平台将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艺术管理教育的发展需求来看,艺术管理实训平台将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融媒体时代的发展,给艺术管理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一,艺术管理人才的培养是建立在大量艺术项目实践的基础上,需要艺术管理人才培养“走出去”,面向艺术团体,从根本上提高学生艺术管理的专业能力。但并不是每一个拥有艺术管理专业的高校都能得到好的艺术团体、艺术机构共同合作的机遇,因此艺术管理实训平台是辅助艺术管理人才培养的有力支撑。第二,融媒体技术的发展,对公众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鉴于此种现实的需求,艺术管理类实训平台(实验室)在此方面大有可为,在以人才培养为基础的同时,更多地承担市场服务的功能。在上述分析中,艺术管理实训平台在人才培养和公众服务等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例如,中央美术学院的美术馆虚拟实验室在立足于美术馆虚拟策展的基础上,还利用VR、AR技术为受众提供虚拟化观众服务,这就是产学研一体的发展模式,把艺术管理实验室贯穿于整个艺术管理教育链条中,并且打通了教学+实验室+企业的合作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艺术管理实训平台不仅可以辅助教学和科研,还可以为市场和公众提供服务。

3.3跨学科的融合性发展

艺术管理专业的发展在媒体技术发展的趋势下,要打通固有的学科边界,走跨学科、多学科发展的道路,提高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特别是在新媒体、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上,与艺术管理产生了密切的联系。艺术管理所生产的艺术成果与技术深入融合,在此基础上艺术管理的成员势必朝着多学科背景人才共同组成。

3.4跨领域综合性发展

艺术发展到今天,各个艺术形式之间相互融合的例子不胜枚举,艺术形式之间的融合不仅是两种或多种艺术形式的融合,还辅助艺术形式表达的科技手段之间的融合,单一艺术管理手段已经很难控制未来融合性的新艺术表达。艺术管理实训平台已经呈现出跨学科、跨行业、跨校际、跨国等全方位的“跨越式”发展。因此,艺术管理实训平台应该顺势而为,走向实践、走向市场,为未来的艺术管理人才培养更多的综合性人才奠定基础。

4结语

数字孪生与教育范文9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乐意识字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短,因此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

1.游戏激趣

教育学家卡洛琳说:“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事。”游戏是儿童的天堂,可以满足他们好玩、好动的心理,不但使注意力持久、稳定,而且提高了注意的紧张程度。因此,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开展各种活动和游戏,如“叫字排队”“孪生聚会”“眼明手快”“邮差送信”等。通过各种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玩乐方式,让他们在学中玩,在玩中学,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能有效地提高识字教学的质量。

2.故事激趣

喜欢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故事既可以丰富儿童的知识,又可以发展他们的语言。采用听故事和讲故事的方法来组织语文教学,不仅能进一步发展儿童的口头语言能力,而且能够有效地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如学习“春”字时,有个小朋友说:“有‘三’个‘人’,他们星期‘日’去郊外游玩,看到花儿开了,小草绿了,原来是春天来了。”多么富有想象力的杰作啊!我想,有了这些生动的故事,学生一定能把生字牢牢记住。

3.绘画激趣

低年级儿童注意力的集中不持久,常常受兴趣和情绪的支配,他们对图画的兴趣浓于文字。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通过简笔画、动作、语言等创设情境,给生字配上“身体动画”“思维动画”,把汉字与事物联系起来,有效地提高识字效率。

二、授之以渔,让学生学会识字

教是为了不教,教给学生方法远比教给知识重要。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自己学习。所以教师要尽快地“授之以渔”,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学生掌握了方法,识字的兴趣、能力就会得到显著的提高,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儿歌识字法

读儿歌是低年级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活动,儿歌读起来朗朗上口,一旦记住就难以忘记。所以,教师可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根据汉字的特点,引导学生编一些适合儿童情趣和理解水平的歌诀,让他们反复诵读,使他们对字形有直观的感受,从而提高记忆字形的准确性。如“碧”字,由三个独体字组成,笔画较多,属于难记的字,但一首朗朗上口的儿歌就可以让孩子轻松记住它:“王大娘,白大娘,一起坐在石头上。要看她们什么样,都穿碧绿新衣裳。”

2.字谜识字法

低年级儿童喜爱猜谜,如果能让儿童把某些识字内容编成谜语,通过猜谜来巩固所学的知识,既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通过对谜语的综合分析,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如学习“秋”字时,我出示谜语:“一半绿油油,一半火样红,待到丰收时,农民笑呵呵。”学生要想编谜语,一定要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字形,抓住特点进行有创意的表达。这样的过程,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在活泼的气氛中,化难为易,轻松识字。

3.加减识字法

汉字里的合体字很多,多数都可以采用分析部件的方法来记忆。于是在这类字的教学中,我常出一些花样翻新的练习来考学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强化记忆,如:“大+一=?”“白+一=?”等。与此同时,我让学生照我的方法编题来考我。通过汉字的加减法,学生记牢了字形。

4.比较识字法

汉字中有不少形近字。如“人”和“入”、“晴”和“睛”、“凉”和“晾”等。这些字的字形相似,很容易混淆。教学时,我经常让学生用比较的方法识字。如教学“鸟”和“乌”时,我告诉学生:“如果‘鸟’失去了眼睛,眼前就会一片‘乌’黑。”通过这种比较教学,学生记忆起来就容易多了。

三、通过生活实践巩固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