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高科技企业发展现状集锦9篇

时间:2023-06-14 16:36:11

高科技企业发展现状

高科技企业发展现状范文1

摘要:作为技术创新能力较强的一个企业群体,民营科技企业在提高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中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依托产业结构与技术进步理论的分析,从技术信息、技术、资金和人才四方面入手,着重阐述了我国民营科技企业技术进步的现状及其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拉动效应,并提出了如何通过提高民营科技企业的技术创新的水平而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方法与措施。

关键词:民营科技企业;技术进步;产业结构

一、 我国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现状

“民营科技企业”并不是国际通行的企业分类,而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专有名词。民营科技企业是以科技人员为主体,以技术创新为主要特征的,实行“自筹资金,自愿组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主要从事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和科技成果产业化活动的经济实体。[1]

民营科技企业首先是一个企业;其次是一个科技型企业;再次是民营的。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民营科技企业在各方面都得到了发展。[2]目前,现代企业制度已经开始在民营科技企业中建立,企业管理日趋规范化、科学化。截止到2008年,我国民营科技企业已超过16万家,从业人员1 500多万人,经济规模已接近10万亿元,缴纳的税金约占全国税收的1/10、全国工业企业缴纳税金的1/4,工业增加值约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1/5。

2008年全国民营科技企业成为我国科技活动的重要主体之一。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民营科技企业数量:截止到2008年,全国民营科技企业总数为159 384家,企业数量比2007年增加8.35%。(2)民营科技企业资产状况:2008年民营科技企业资产总额达到12万亿元,比2007年增长了20.63%。(3)民营科技企业经济效益:2008年民营科技企业全年总收入达到10万亿元,比2007年增长40.54%,人均收入达到5.15万元。全年总收入在100万元以下的企业102 444个,占企业总数的59.09%;100-1 000万元企业37 523个,占23.16%;1 000万元-1亿元的企业15 710个,占13.36%;1亿元以上的企业3 707个,占4.39%。其中超过10亿元的企业有346家,超过20亿元的企业156家。(4)民营科技企业从业人员:2008年民营科技企业长期职工总数达到1 500万人,较2007年增长20.58%。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员约322万人,占长期职工总数的22%。(5)企业新产品开发取得良好经济效益:2008年度民营科技企业科技活动经费为2 132亿元,比上一年增加了12.22%,占全年总收入的2.10%。2008年民营科技企业全年技术性收入5 360亿元,比上一年增长42.37%。

二、 我国产业结构演变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1984年,是经济恢复,农村改革全面展开的时期。第二阶段:1985-1992年,是我国非农产业较快发展的时期。第三阶段:1993-1996年和今后一段时间[5],是我国重化工业主导的时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各个产业都有了很大的发展,我国产业结构变动总体上符合经济发展阶段与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但三次产业的增长速度和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呈现出“二、三、一”的局面;将劳动力作为资源在三次产业中的配置来衡量,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呈现“一、二、三”的局面;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的比例经历了一个重工业比重下降后回升,又稍降的发展过程;在农业总产值中,农林牧副渔的比例关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同各国工业化进程的一般规律基本一致的,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许多资源不丰富,在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和客观环境等方面和其他国家或地区不同,因而产业结构也显示与众不同的特点[3]。目前,我国经济已经开始从较为简单、粗放的发展阶段进入到一个复杂的转折时期,经济增长将主要来源于产业结构调整引起的资源的更有效的配置。

我们把影响产业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划分为五大类:一是影响产业结构变化的供给因素,包括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人口因素、技术进步、资金供应状况、环境因素等;二是影响产业结构变化的需求因素,包括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三是国际贸易因素;四是国际投资因素[3];五是影响产业结构变动的其他因素,如政府的产业政策和市场等因素。其中,技术进步是最活跃的因素,是推动一国产业结构成长的根本动因。

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技术关联是产业关联的核心因素,各产业部门之间由于存在内在的技术关联而联系在一起。(2)科技进步促进产业分工和新兴产业的不断涌现,改变着产业结构。科技进步是推动第一产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促进第二产业发展的根本因素[4],是第三产业突飞猛进的决定性力量。(3)科技进步刺激需求结构发生变化导致产业结构发生变化。

民营科技企业是推动技术进步的一支重要力量,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并通过技术进步改造传统产业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必由之路。国家没有足够的资金用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加上国有经济自身的困难和问题,其自身的结构调整非常缓慢,难以适应国内外市场的迅速变化。因此,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任务就历史性地落在富有开拓和创新精神的企业特别是民营科技企业身上。[4]

三、 我国民营科技企业技术进步的现状分析

根据竞争优势理论,民营科技企业要增强竞争力,其需要的关键资源是人才、资金和技术。

(一)民营科技企业技术信息来源分析

我们设计了13个技术信息来源途径,让企业填写。根据结果可以看到,最主要的技术信息获取渠道分别是:(1)市场和客户;(2)技术交易洽谈会、博览会;(3)专业期刊;(4)同行。其中,“生产力促进中心”和“创新创业服务中心”作为技术信息获取渠道都是较靠后的技术信息获取方式,说明这些科技企业孵化机构的服务还是很初级的,提供的只是建房收租、提供优惠政策的初级服务,关于技术、创新的指导工作很少。因此,增加入园的科技企业的技术信息来源服务是一项迫切任务。

对民营科技企业技术获取过程中障碍因素进行因子分析,结果得到四个因子,解释了92.35%的变异。具体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看出:F1都是一些技术生产、散播、交易机构。我们把合并后的因素命名为技术生产机构渠道;F2是与民营科技企业的外部辅助资源有关,我们把合并后的因素命名为扶持机构渠道;F3都是与行业内联系相关,我们把合并后的因素命名为行业交往渠道;F4都是与管理者的专业知识相关,我们把合并后的因素命名为专业知识渠道。[6]

(二) 民营科技企业技术来源分析

民营科技企业最主要的技术来源依次是:自己开发、购买、委托开发、与企业合作开发、与科研院所合作开发、其他。有超过53.6%的企业选择研发方式获取技术;其次是购买,考虑到民营科技企业的资金实力状况,这种购买可能在更多情况下是以一种入股、参股的形式使得新技术进入民营科技企业的,委托第三方开发、与其他企业以及科研院所的合作开发也是主要的技术获取渠道,有41.1%的企业选择自主开发与合作开发和购买他人技术相结合的技术进步方式;另有5.3%的企业采用其他的一些技术来源方式,如企业兼并、参与国家科技计划等。

调查结果还表明,约有1/4的企业感到缺少可转化的技术成果,另有约1/4的企业感到缺少成果转化的技术服务体系,还有超过1/4的企业认为缺少加强技术成果转化的有效政策。由此可见,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和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特别是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鼓励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是促进民营企业快速成长和发展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三) 民营科技企业资金来源分析

从民营科技企业成长阶段的资金来源来看,调查结果表明,50.3%的企业发展资金完全依靠自我积累,35.7%的企业同时依靠自我积累和银行贷款,6.7%的企业完全依靠银行贷款。4.5%的企业依靠风险投资,2.8%的企业依靠中小企业发展基金。

调查结果还表明,有35.8%的企业感到缺乏银行贷款的支持,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有22.7%的企业感到缺少风险投资的介入,还有21.1%的企业认为缺乏政府资金的支持。资金短缺已成为制约民营科技企业快速成长的普遍性障碍。

(四) 民营科技企业人才来源分析

在高级管理人才的来源方面,33.2%的企业主要依靠内部培养,21.9%的企业主要依靠市场招聘,30%的企业同时依靠内部培养和市场招聘,只有极少数企业主要靠从别的企业挖人才;对于高级技术人才,27.2%的企业主要依靠市场招聘,24.5%的企业主要依靠内部培养,33.6%的企业同时依靠市场招聘、内部培养和从其他企业挖人才。

从所需人才的档次看,缺乏高级技术人才的企业占23%,缺乏高级管理人才的企业占21.9%,同时缺乏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的企业占20.4%,有8.7%的企业同时缺高级技术、管理人才和熟练的技术工人。缺一般技术人才的企业仅为6.4%,缺一般管理人才的企业仅有5.7%。而缺乏熟练技术工人的企业占9.4%。

在人才方面,相比较而言,民营科技企业更多依靠内部培养获得高级管理人才,更多依靠市场招聘和挖别的企业的人才来获得高级技术人才。[6]另外,从别的企业挖技术人才的企业所占比例明显高于从别的企业挖管理人才的企业所占比例,这也许是由于管理人才的管理才能需要与企业的文化、管理制度等相融合才能发挥作用,而技术人才可以很快将自己拥有的技术应用于新的企业。这导致民营科技企业中技术人才的流动要大于管理人才。

四、 对策与建议

为了促进民营科技经济的高效、有序的发展,要落实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7]:(1)优化发展环境,大力发展为民营科技企业服务的中介组织,向民营科技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技术支持和人才培养。(2)转变政府职能,积极为民营企业排忧解难,为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3)加强金融支持,拓宽投融资渠道。尽快构建“大、中、小银行共同发展,国有、外资、私营银行互为补充”的多层次金融体系。此外,还应加紧构造全方位、多层次、高效率的信贷担保服务体系。(4)加强培训力度,提高民营经济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 戴迎国, 沈荣芳, 彭正龙. 民营科技企业技术创新项目选择模型[J].运筹与管理, 2002, 11(1):102-106.

[2] 陆立军.科技型中小企业与区域产业竞争力[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

[3] 李冬梅, 许彦.对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商业研究, 2004(8):40-42.

[4] 李雯, 查奇芬, 吴梦云.我国民营科技企业技术进步现状的分析与研究[J].商业研究,2006(17):132-134.

[5] 伍湘. 论民营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J].企业技术开发, 2004,23(8):74-75,80.

高科技企业发展现状范文2

关键词:民营科技企业;人才流失;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6.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8-0115-05

引言

目前我国民营科技企业超过20万家,民营科技企业从业人员总数超过2 000万人。2014年民营科技企业实现营业总收入达到10 000亿元;实现利润超过7 000亿元;上缴税额达2 000亿元。可以看到,民营科技企业已经发展成为民营经济中最有活力并且科学含量更高的一股新兴力量,在促进我国科技进步以及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等方面起到关键的作用。

但是,民营科技企业大体上却普遍呈现“短命”的现状,据有关资料统计,中国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平均寿命不到五年,存活十年的不到5%,这其中一个致命的因素就是人才流失。人才大量流失不仅给企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更是成为造成民营科技企业“短命”的主要原因,了解并消除这些隐患是目前民营科技企业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1.人才流失因素的研究。早在20世纪初,国外就有经济学家对影响员工流失的因素进行研究,他们主要以宏观的角度来研究影响人才流失的因素,主要归纳为员工工资、劳动力市场结构、失业率、一般培训等。

2.对如何降低人才流失率的研究。阿洛兹认为,企业降低人才流失率的关键是要招聘适合企业并愿意跟企业共同发展的员工。从招聘工作开始做起,根据企业自身的文化氛围,发展前景,薪资要求等条件去选择适合企业、优秀、愿意同企业一同长远发展的新员工,当然适合是最首要的。迪瑞也赞同阿洛兹的观点,他也觉得通过改善招聘甄选的过程确实能够有效降低人才流失率,并且提出一些更加具体的做法,比如在招聘环节增加个性测试等,这样能更好更准确地判断新员工是否真正适合企业。伯特勒和华尔特鲁伯指出,企业管理层应该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员工不同的性格和职业追求来为员工设计独特的职业发展道路,并据此来分配员工的工作。

(二)国内研究现状

赵曙明教授认为,我国人才流失归根结底还是用人体制存在问题。劳动制度依旧使用老一套的做法;用人就亲避贤,缺乏公平公正;分配制度奖惩不明,赏罚不公。如果这种旧体制没能从根本改变,那人才流失问题将无法得到解决。李瑾则认为,人才流失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社会经济态势,企业人才流失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原因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员工自身的原因,包括:员工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不当,目标难以实现;对企业薪资待遇表示不满意,并且对企业发展前景缺乏信心;工作压力过大;人际关系紧张;对工作环境不满意。二是企业自身管理存在问题,包括:企业主素质较低还独揽各项大权;企业管理混乱,人治盛行;缺乏良好的企业文化等。企业只有制定合理的机制,实行公平合理的薪酬和福利制度,并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才能吸引、留住人才。李华振认为,企业必须意识到人才是企业的根本,想要留住人才必须先对企业员工表示自己的诚意。提供一份具有行业竞争力的薪资待遇;营造优越的办公环境;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将企业的利益跟员工的利益真正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激发企业活力。这样员工才能真正融入到企业中,跟企业共同发展。

二、民营科技企业人才流失的现状与危害

(一)民营科技企业人才流失的现状

民营科技企业作为新世纪新兴起的企业,它们的迅速发展带动了中国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推动高新技术发展并走向产业化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但是,我们在看到民营科技企业的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应看到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据不完全统计,在民营科技企业中,人才的总流失率高达42%,最高的主动辞职率达到64%。下面将具体地分析现阶段民营科技企业人才流失的现状。

1.人才主要流向经济发达地区。根据研究发现2012年民营科技企业管理人才与科学技术人才东部人数大约是中部与西部的总和的两倍。民营科技企业的优秀人才主要流向也是珠三角、长三角以及京津冀环渤海等经济发达地区。

2.人才倾向流向外资企业。外资企业在管理员工方面比较人性化,注重绩效,鼓励创新;企业文化比较自由,在薪资待遇、技能培训,职业发展规划等方面为员工提供了非常诱人的条件。因此,民营科技企业大多数管理人才以及科技人才都倾向流向外资企业,以寻求更好的发展以及经济待遇。

3.核心人才流失情况更严重。表1是M公司所统计出来的数据,数据来源自公司人力资源主管,统计时间跨度是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8月20日。

M公司是广州科学城一家民营科技公司,主要生产智能手机结构件,现有职工1 000多人,主要有:普通技工752人,高级技工104人,初级工程师218人,高级工程师26人,8个部门共12名部门经理,以及正副总经理2人。2011―2013年不到三年的时间,企业人才流失总数达到462人,达到41.5%。并且可以看到,高级技工人才流失率远高于普通技工;高级工程师流失率远高于初级工程师;总经理级别人才流失率也高于部门经理。另外据调查显示,在广州科学城近100家民营科技企业中,人才的总流失率高达42%,最高的主动辞职率达到64%,有些民营科技企业的管理人才流失率甚至高达60%,民营科技企业普遍呈现核心人才流失严重的现状。

4.年轻人才流失严重。民营科技企业的员工主要以年轻人为主,而年轻的员工一般流失率比较高。表2是相关调研小组就广州科学城民营科技企业人才流失与年龄关系所统计的数据。

在35岁以下的青年人占到了90%,而35岁及以上仅占10%,可以得出人才的流失确实是跟年龄有一定的相关的,年龄越小流失的可能性越大,民营科技企业基本都是一些年轻有为的青年人才。

5.高学历人才流失较为严重。民营企业人才流失的另一个明显趋势就是高学历人才流失严重。就M公司来看,大学本科以上人员流失率为20.5%,其中硕士研究生、博士生的流失率分别达到25.3%和35.2%。

6.高层带领,集体流失。近年来,民营科技企业人才流失现象日益严重的又一大表现是,企业人才在高层管理者带领下集体流失,往往表现出整个部门集体跳槽,并且是跳槽到竞争对手那边。这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也严重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

(二)民营科技企业人才流失的危害

人才流失对民营科技企业的危害是巨大的,人才是民营科技企业的资本,人才的流失不仅给企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也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1.浪费人力资源成本。人力资源的浪费成本包括招聘成本、培训成本、使用成本、离职成本等。

2.降低企业的工作绩效。人才对于民营科技企业来说是最核心的元素,人才的流失也意味着绩效的降低。企业人才的流失必将造成部分重要岗位空缺,这部分岗位原本可以为企业创造的绩效就损失了。

3.导致客户流失,经营中断。人才的跳槽可能会顺手带走部分客户,从而导致企业客户资源流失,经营效率下降。员工跳槽的话,企业不仅损失了一位人才,也流失了这部分客户,而企业培养新的员工需要花很长时间。

4.核心技术和商业秘密泄露。民营科技企业流失人才最多的是管理人才、技术人才以及销售人才,而他们恰恰是企业最核心的人才。他们的离开,可能把其掌握的核心技术和商业秘密顺手带走,这对企业来说是巨大的损失。

5.影响企业员工忠诚度。民营科技企业大量人才流失对企业剩余员工的影响也是比较深远的。员工跳槽成功的话,意味着他们能够得到更满意的薪资待遇、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能够更好地施展自身的能力,这些肯定会引起其他员工嫉妒心理。尤其是目前民营科技企业人才集体跳槽严重,势必会严重影响企业员工的忠诚度。

三、科技企业人才流失的因素分析

下面将通过社会环境因素、企业内部因素、员工自身因素三个不同的角度全面分析造成民营科技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

(一)社会环境因素

社会环境对民营科技企业人才流失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毕竟企业是在中国这个大环境背景发展的。主要体现在宏观政策环境、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行业环境以及国内人才市场欠发达等因素。

1.宏观政策环境。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直接受到宏观政策环境的影响,国家出台一些相关的政策对企业来说都是很重要的一个指引。国家大力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可能会对创新型企业实施免税或者减税等政策,这些都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也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人才流失问题。

2.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区域内各行业的工资水平,而工资水平是企业人才流失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三个经济比较发达的区域吸引了大批的优秀人才。所以一般来说,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人才流失率相对较低;反之,发展水平越低,人才流失率相对较高。

3.行业环境。民营科技企业属于民营企业,并且很多民营科技企业规模都比较小。而社会仍然存在很多人对中小民营企业有些偏见,他们都认为是人才就应该去国企或者是大型外企,中小民营企业不稳定,福利待遇又比较差,缺乏发展空间,很难实现员工的目标。

4.国内人才市场欠发达。我国人才市场发展起步相对比较晚,发展到现在依然不是很成熟,人才市场缺乏相关政策和制度的保护,管理与监督也不完善,严重阻碍了市场化条件下人才资源的有效分配,导致民营科技企业很难招聘到适合企业的优秀人才。

(二)企业内部因素

影响民营科技企业人才流失最核心的因素还是来源于企业内部因素。主要体现在企业规模、企业发展前景、企业薪资福利、企业管理方式以及企业文化等因素。

1.企业规模。一般情况下,人才流失与企业规模呈现负相关关系。企业规模越大,人才流失率就较低;相反,企业规模越小,人才流失率越高。

2.企业发展前景。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前景也是导致企业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发展前景好的企业,可以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富有竞争力的薪资福利,对人才是有比较大的吸引力的。所以目前,很多优秀的应聘者包括应届毕业生在进行就业选择时,不仅关注当前企业的发展状况,还会对企业的发展前景进行评价和估计。

3.企业薪资福利。薪酬福利是影响民营科技企业人才流失的最直接的因素,因为薪资福利是企业员工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同时,个人价值的一个等价表现。调查显示,“同工不同酬”在很多民营科技企业普遍存在。表3是根据对广州科学城近100家民营科技企业在激励人才创新方式进行调查得出的数据。

可见,采用新型有效的“创新收益分成”的企业仅占总数的 7%。由于缺乏科学的绩效和薪酬管理体制,出现“同工不同酬”“不同工同酬”等现象,都将导致人才流失。

4.企业文化。建设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减少人才流失,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反之,不良的企业文化必然导致企业人才的大量流失,从而影响企业的发展。目前,很多民营科技企业仍然只注重企业的短期发展,不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导致企业人才流失频繁,企业一直无法发展壮大。

(三)员工自身因素

民营科技企业人才流失与员工自身因素也是密切相关的。员工自身因素主要包括个人客观因素、个人职业生涯规划难以实现以及对企业现状不满等方面。

1.个人客观因素。其中包括年龄、学历、兴趣、家庭等。

2.个人职业生涯规划难以实现。当企业为员工设置的晋升途径以及培养时间跟员工的职业发展规划有偏差时,很多员工就会重新考虑,是要调整自己的规划适应企业,还是重新寻找一个适合自己的平台。有些企业甚至一直将招聘来的新员工当作最基本的劳动力使用,并没有培养的意思,一直叫他们做最基层的工作。时间一久,他们会觉得自己的能力没有一个可以施展的平台,自然会选择跳槽到一个更大的平台以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

3.对企业现状不满。人才大量流失最直接原因还是由于员工对企业现状的各种不满,包括对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工作压力过大、薪资福利少、以及企业文化不符合等。主要的不满意因素有对企业工作环境不满、对工作内容不满意、对目前的薪资福利不满意。

综上所述,民营科技企业人才流失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总的来说,包括社会环境因素、企业内部因素以及员工自身因素三大因素,这为下文给民营科技企业提出解决人才流失问题的建议提供了思路。

四、民营科技企业防止人才流失的应对策略和建议

现代企业间的竞争核心是人才的竞争,尤其是民营科技企业,企业要发展关键在于人才,那么民营科技企业如何才能遏制人才的大量流失呢?具体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机构。企业管理层应该意识到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是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要素。企业要取得持续稳定发展,势必要制定人力资源规划,并设立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而且需要把部门根据工作细化为战略规划组、招聘组、培训组、绩效组等,将有利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使人力资源管理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

第二,做好工作分析与工作设计。根据企业实际需要以及企业人才的特点,做好科学严谨的工作分析,明确每个职位的权力、职责与工作内容,真正使每个员工清楚自己的工作内容、工作职责。

第三,把握好人力资源获取环节。在招聘新员工时,注意人才与岗位的对应性。根据岗位来选择合适背景的员工,而不是一味地要求优秀要求高才生,一流的企业同样需要不同层次的人才,招聘时应在对所招聘岗位进行准确岗位描述的基础上,避免岗位需求与人才类型的错位。

第四,进行科学的绩效考评。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奖励机制,绩效考评应尽可能量化,可以借鉴学习国外企业的方法,综合运用BSC、KPI及360度考核等几种绩效考评的方法,取长补短。

第五,设计合理的薪酬激励体系。薪酬待遇是一个比较敏感的字眼,设计合理的薪酬激励体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企业应该根据企业的现状来设计薪酬。

第六,完善保障制度。企业首先要建立健全劳动合同制度,要依法与企业员工签订合法的劳动合同。其次,保证员工工作环境的安全并不断改善工作环境,对于那些在危险环境下工作的员工,应该做好严格的保护措施。最后,提供完善的劳动保障。

结论

不同企业人才流失的因素是不同的,总的来说,主要有三个大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企业内部因素、员工自身因素,但可以说每个人才离开企业都是各种因素混合导致的。因此,民营科技企业必须就事论事,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员工的情况,才能实施有效的对策,改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优化企业环境,塑造优秀企业文化,真正与员工共享利益。这样才能真正留住人才,才能令人才愿意跟企业共同发展,企业才能保持竞争力并实现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姜秀丽,石岩.员工流动管理[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

[2] 张跃进.家族企业经营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3] 陈翔.中小民营企业知识型员工流失背景分析与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11).

[4] 杨彬彬.民营企业核心员工流失问题的研究[J].经济师,2008,(7).

[5] 谢小明.民营企业员工流失的原因及对策探讨[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8,(8).

[6] 匡萍.高新技术企业人才流失的关键因素与对策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10.

[7] 胡迟,刘平青,王文岩,李建明.中国家族企业现状、问题与建议[J].中国财经信息资料,2005,(20).

[8] 武敏芝.企业人才流失原因分析与对策[J].科技资讯,2007,(15).

[9] 范海燕,李洪山.试论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7,(3).

[10] 仇静莉.企业人才流失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集团经济研究,2007,(18).

[11] 杨开基.企业人才流失的管理和控制[J].开放潮,2005,(1).

高科技企业发展现状范文3

目前来看我国现代企业的管理现状存在不少问题,其中包括,管理层面没有多结构多角度,并且管理人员都是由普通员工组成,很多技术人员和管理层面的距离比较遥远等等,这些现状就表现出,我国现代企业的管理方面对企业的科技发展和创新有着不利的影响。

二、科学技术进步能够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1.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快,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发展的也越来越快这也导致现代企业在市场中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竞争力,作为现代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就一定要把科学技术的创新作为企业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并且在不断探索的基础上,开发和采用新的科学技术,把科学技术当成第一生产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有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创新才能够保证现代企业在竞争中保证取得优势的位置,才能为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作保证,所以说科学技术对于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现代企业很多在发展中把企业发展利用的科学技术和创新概念巧妙的融合到一起,这是企业发展的一个过程,并且在众多企业竞争中,基本上可以把企业优势划分成两类,其中一类是利用低成本来提高竞争力,还有一类就是利用与其他企业不同的差异化提高竞争力,但是这两者又都存在一个相同的特点,那就是只要企业竞争就离不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技水平的创新,一旦离开这两点,就无法保证企业在竞争中的有利地位。以此可见,企业各个部门只有在工作的每个环节中互相结合,理想化发展,紧密围绕科技发展和创新的角度展开,才能够保证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3.现代企业的管理对于科技的进步和创新具有一定的依赖性,这一点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讲。其一:现代企业具有自主创新的能力,并且这种能力在不断提升,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创新对于现代企业发展和生存来讲,是所需众多因素中的一个,所以就现代企业发展而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创新是提升企业发展自主能力,更新企业发展现状的主要因素,并且能够为现代企业的良好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其二: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创新是改变企业的投入和支出,因此一个企业想要在创新的条件下达到利润最大化,就需要减少投入,这样才能增加经济收入。在投入方面来讲,需要在产品投入中合理的降低资源的使用率,在产品生产中,需要增加产品的种类的同时,提高产品的质量,这样二者结合才能够使企业达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创新相结合的发展趋势。

三、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创新能够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科学发展观是一个企业发展中非常重要的因素,所谓的科学发展也就是指可持续发展,所以现在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能急于求成,要在发展过程中关注民生,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并且在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情况下,保证企业的利益达到最大化。还有就是企业不能够只是想要经济收益,还需要对社会负责,在社会上发生重大灾难的时候,企业要在公益事业中做出自己的形象,提升自己的对外形象,给群众留下比较深刻的良好印象,这也是促进企业发展以及科学技术发展的另一种手段。

2.现代企业想要发展,就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创新,并且还需要在创新中总结出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到的经验和体会,一个现代企业想要实现科学的发展和创新,最主要的就是企业中人员、经济、产品,如果这些能够合理分配,合理利用,最终就能降低成本,才能够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综合国力还有竞争能力。当然现代企业在引进新的科学技术时需要注意企业内在本身的规律,只有提高企业管理者对企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认识,才能够把相关的管理问题融入到科技中,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使现代企业达到最佳的管理状态。

四、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创新对现代企业发展的影响

1.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进程也在不断加速,因此现代企业的发展,只有注重科技进步和创新才能够保证自身的有利地位,并且要在实践中创新,不断发展新的生产力,用科学的技术和手段保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能够得到更多的回报。

2.现代的企业只有坚持可持续发展观,才能保证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并且一定要保证一个长远的发展模式,使得经济不断增长。企业想要在发展过程中保证科学技术的创新和进步,就要在发展的同时肩负起对社会的责任,保证能够在社会需要的时候积极响应。这也是科学技术的一种表现形式。

3.在现代企业的发展中,不论是国有经济还是死人经济,生产力都是决定竞争实力的第一要素,也是所有要素中最主要的一项。这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动力,也是基础,所以个体经济想要提高社会生产力,就必须在发展过程中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这样劳动时间就会相对缩短,生产资料就会发挥出其最大的作用,这样才能够在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4.我国大部分企业在科学技术创新和发展的过程中,已经在国际上占有非常高的竞争地位和优势,比如我国研制的有研硅股,它就是我国最大的半导体材料基地,甚至在国际上都拥有一定的地位。也是国内唯一拥有自主产权的生产企业,因此只有不断的提高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创新,才能够保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的跨越式飞速发展,保证它在国际中的领先地位。

5.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创新,现代企业要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情况下的过程中,适当调整企业自身的结构,并且需要在管理方面具有创新意识,保证企业的管理模式上拥有创新的概念,把企业中各个部门形成一个连带式的关系,这样就更加能够有效地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并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下,要保证企业自身管理的经营模式。通过企业的不断学习来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并且每个企业之间互相交流其管理上的制度,做到取长补短,积累自身科技创新和的发展的宝贵经验。

6.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也要保证企业个人的发展情况,企业管理人员的知识储备量也是企业管理发展过程中所占比例比较大的一项,科学技术竞争的核心就是人才的竞争,只有在企业实现人才储备的时候,才能够达到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并且保证企业文化之间的互相融会贯通,保证企业发展中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与国际上各个企业中文化的交流,学习不同体质下的经济的发展情况。保证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占有优势地位。

五、结论

高科技企业发展现状范文4

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科学技术事业蓬勃发展。广大科技工作者为我国科技水平、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显著提高作出了重要贡献。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科技人员成为企事业单位的主体,他们在组织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也日益突出。尽管他们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但是目前我国很多企业的科技工作者都反映其社会地位在企业发展中或者同行竞争中明显处于弱势地位,成长性严重不足。

为了解全国企业科技工作者的社会现状以及充分发挥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本研究有意识地对我国六大地区科技人员的社会地位分别来进行比较,从而分析经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之间的差异性,进而对提高科技工作者的社会地位进行恰当的分析。

二、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范围包括全国除香港、澳门、台湾外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000多个企业中的7000多名科技人员。本调查所指科技工作者,指报告期内直接从事科技活动人员,以及为科技活动提供直接服务,累计时间占全年工作时间10%以上的人员。

本文通过建立分类计量模型对三类社会地位进行各大地区之间的比较;再利用多元统计回归的方法将这些指标综合起来进行分析,对这六个地区的社会地位状况进行综合排序。最后得出相应的结论和政策建议。

三、企业科技工作者社会地位的影响分析

(一)影响科技人员社会地位指标的选取

通过假设检验对问卷中涉及到的相关指标进行显著性检验,从而找出科技工作者社会地位的主要相关指标:年龄、年收入水平、企业类型、最高学历、职称、决策权和参与国家事物管理等指标。

但是仅仅这样依据满意状况的频数统计来下结论,主观成分太重,并不能反映各大地区之间职业地位、经济地位以及政治地位的差别,也不能综合各项指标来对各地区进行整体上的评价,因为各项指标对于各地区社会地位的影响程度不是一致的,以下分别采取分类计量模型和多元统计模型来解决上述问题。

(二)分类指标的计量模型

要通过这这七项指标来了解科技人员职业地位、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的现状,首先要将这些指标进行分类。具体来说,由于目前科技工作者的收入状况直接关系到他们的生活水平和经济状况,因而反映经济地位可以用年收入来衡量;职业地位的指标可用年龄、学历、职称、企业类型等指标;政治地位的指标:决策权、参与国家事物管理。

将七项相关指标分成以下三类,然后在定性数据量化处理的基础上建立计量模型,然后计算六大地区分类指标的得分。

1.定性数据的量化处理如下:

原则:满意度较高的群体所占比例高的赋分较高,也就是各指标对科技工作者的社会满意状况呈正向的赋分关系,譬如:年龄对于社会地位的影响,经过统计分析,60岁以上(选项是6)的频率是最高的,接下来依次就是50~59岁(选项是4)、40~49岁(选项是3)、30~39岁(选项是2)、29岁以下(选项是1),所以这些选项的赋分是依次降低的,并不能按照选项的先后次序从高到低(或者从低到高)赋分。赋分采用百分制,也就是相当于给每个选项赋给一个合适的权重,这样分数的高低能较好地综合反映他们地位状况的好坏。

2.对量化后的数据建立分类计量模型如下:

Y1=0.162X1+0.557X2+0.051X3+268X4

Y2=77.649+0.092X5

Y3=0.608X6+0.440X7

然后回代到各个地区相应的指标上,就可以得到各大地区的分类指标的得分如下:

根据表2得到的各项分类指标的得分可以得到如下结果分析:

(1)职业地位

长三角地区的企业科技工作者的职业地位(80.18分)是最高的,中部(80.08分)位列第二,东北(79.82分)位列第三,珠三角(79.77分)第四。长期以来,长三角地区在高素质人力资源方面享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该地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社会经济基础较好,不但人口密集,而且人口素质相对较高,高科技人才资源丰富。此外,还拥有大批熟练的高素质技术工人。所以长三角地区科技工作者的综合素质比其他地区高,所以他们的职业地位比其它地区要高也不足为奇。

(2)经济地位

经济地位主要是以科技工作者的收入水平来衡量的,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分别为80.77和80.72)经济均保持较快增长,大大高于全国平均增长速度,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快和最活跃的地区,因而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地位得分都比较高,意味着这两个地区的收入水平均位于全国前列。其次是环渤海地区(80.02),北京作为首都和科技文化交流中心,天津作为北方经济重镇,发达的工商业使天津在全国经济中保持重要地位,山东作为东部沿海经济大省,也在全国的经济中发挥重要影响,所以这区域中的科技工作者的收入水平应该是除长三角和珠三角外最好的。接下来是东北地区(79.89),就目前的经济水平而言,东北地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还落后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和环渤海地区,但是那里在中国是率先发展工业的,很早就发展成为工业化最早、规模最大的重工业基地所以此区域科技工作者的经济地位排在第四位是可以接受的。

(3)政治地位

政治地位是以科技人员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权利和是否参与国家事物管理来综合衡量的,很显然,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权利最大,参与国家事物管理较多,说明科技工作者的政治地位相应比较高。长三角地区(79.93)的社会经济基础好,人口素质相对较高,不乏高科技管理人才,所以他们参与企业经营决策和参与国家事物管理的机会将比其他地区多,所以相比较而言他们的政治地位要比其他地区高。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行以来,西部科技工作者参与国家事物管理的热情随之升高,而且机会也随之增多。所以目前西部科技工作者的政治地位得分并非最低,而是高于中部和东北地区。

(三)综合各项指标的多元统计模型

通过对职业地位、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建立分类计量模型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六大地区之间这三类地位的现状,为了能将这些指标综合起来进行综合的评价,本文建立了多元统计回归模型来解决此问题。其基本思路为:首先对于这些定性数据进行适当的量化处理,以社会满意度为目标函数,以上述7项主要指标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统计回归,得到相应的关于社会满意度的得分函数;再利用得分函数可以得到各个地区的社会满意度的平均得分,这个得分的高低即意味着该地区科技工作者的社会地位状况的好坏。

1.模型的建立

由各指标间的相关系数可以看出经过赋分后的数据大致呈现出一定的正相关关系,为了建立关于这些多指标的评价系统,可以借助于多元统计回归的方法来对这些指标进行综合起来。

以下是利用基于逐步回归方法的多元线性回归方法,SPSS软件分析得到表3:

从回归系数的置信区间和显著性检验来看,多元回归的方法取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并且可以得到反映满意程度的表达式:

满意度Y=41.225+0.032X2+0.018X3+0.059X4+0.059X5+0.237X6+0.138X7

(注:上式中各变量的取值都是采用的赋分后的数值。)

从系数可以看出,决策权对于科技工作者的满意度影响是最大的,也就是说科技人员在企业的经营决策中说话的分量越重,那么他对于自己在企业中地位就会越满意;其次就是是否真正参与国家事物的管理,因为科技人员能够参与国家事物的管理当然就代表自身在企业中的地位不同于一般人,所以相应的社会地位的满意度也会上升,也就是说政治地位对于科技工作者社会地位的影响是最大的。

2.模型的应用和分析

上述回归方程经过显著性检验可以用于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评价。将该方程应用到每个个案,将个案的各指标的值代入到上述方程就得到每个个案的满意度的综合得分,再对这些个案按地区划分,可以计算出这六个地区的平均综合得分如下表:

由表4知,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综合得分分别为80.68和80.62,其社会地位状况是最好的,其次是环渤海地区(80.19),中部地区(79.82),西部地区(79.77)和东北地区(79.64)。以下联系各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来分析此模型的有效性:

长三角地区位于长江下游和东海之滨,很早就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贡献地区,其国内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出口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多项指标都在全国范围内占据优势,该地区企业科技工作者的待遇比其他地区好,参与国家事物管理的机会比其他地区要多,很多企业与国际合作发展使得科技工作者参与企业管理的机会也较多,从而可以知道长三角地区的企业科技工作者的社会地位状况理所当然应该比其它五个地区的状况都要好。

至于珠三角地区,位于珠江下游、南部沿海地区,这个地区远离中国政治中心,最早进行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融入国际经济体系的探索。珠三角地区的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国六大区域中也位于前列,仅次于长三角地区,与长三角地区一样处于全国领先的位置。所以这里的科技工作者的地位应该也是较好的。

环渤海地区的工业具有老字号历史,结构老化和机制不活长期困扰着该地区,所以相对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这个区域的经济繁荣来发展相对要的晚一些,近些年来北京作为首都全国的政治中心,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得这个地区的企业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企业发展自然就意味着科技工作者的社会地位在一定程度上会有所提高。自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发展战略以来,中部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这表明了中部地区各类企业也迎来了一个极好的发展机遇,企业科技工作者的各项条件也处于一个不错的位置。

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自改革开放以来,东部沿海地区已率先发展,随着西部大开发和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实施,西部地区经济与社会出现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老工业基地正重振雄风。虽然这些地区近几年发展情况较好,但是由于其底子薄,所以目前还是处于劣势。这自然就会影响该地区企业科技工作者的社会地位。

四、结论分析及建议

1.六大地区的企业科技工作者的社会地位状况不均衡

经过三类地位的分类得分比较以及综合指标的比较可以知道,六大地位企业科技工作者的社会地位状况存在很大程度上的不均衡:长三角、珠三角以及环渤海地区中的科技人才数量居多,而且绝大部分科技人才对于自己在企业中的社会地位满意度较高,而广大的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科技人才的社会地位相对较差,而且这种不均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有加强的趋势。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经济较发达地区对高级的科技人才有很强的吸引力。因为,经济发达地区不仅能提供较好的生活条件,还能提供欠发达地区无法提供的良好的实验设备、科研场所等工作条件。而中西部地区经济落后,待遇偏低,工作条件差,成为人才流失不可回避的首因。许多知识分子至今仍然是待遇低、生活困难、后顾之忧多,特别是子女上学、就业、住房等问题尤为突出。

其次,中西部地区人才培养的发展空间制约了他们在企业中的社会地位。主要表现为:人才观念落后,缺乏人才观念上的时代开放性和创新性;人才管理模式水平普遍低下,缺乏科学化管理;不完善甚至不合理的薪酬分配制度。这一切桎梏了人才的发展空间,挫伤了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发展空间上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致使这些科技工作者在企业中的社会地位相对偏低。

最后,我国中西部的教育水平差距较大,人才管理体制相对落后,直接导致劳动力的整体素质不平衡,极大地影响了地区经济的发展。我国中西部贫困地区的教育水平十分低下,使得从业人员中科技人力资源的密度很小,无法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直接影响了地区经济的发展。因此科技人才的整体素质的偏低也是让科技工作者地位有待提高的一个重要方面。

2.政策建议

(1)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推动企业发展

提高企业科技工作者的社会地位,从根本上就是促进该地区经济的发展,从而推动企业的发展。只有当经济发展了,那么企业科技人员在企业中就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这就意味着科技人员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国家事物管理和企业经营决策,从而提升他们的社会地位。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对于推动经济的发展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鼓励这两类企业的发展可以从很大程度上刺激区域经济的发展。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建议多吸收中年科技工作者以及中级职称以上的科技工作者,他们一般具有纯熟的工作技能和较为丰富的工作经验,从而可以带动企业的发展;建议适当提高高学历(硕士和博士)的科技工作者所占比例,鼓励科技人员出国学习和访问,可以提高科技工作者的整体素质水平,便于先进管理理念和管理机制的深入施行,进而推动企业的发展。

(2)加大对科技人才开发、奖励等基金的政府投入

各级人民政府和企业事业组织应当采取措施,逐步提高科学技术工作者的待遇,改善其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对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工作者应当给予优厚待遇。建立重奖激励机制,加大对科技人才的奖励力度,尤其要重奖做出重大贡献、业绩的科技人才。对从事高技术研究、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研究以及在少数民族地区和经济落后地区中工作的科技工作者,国家应当给予补贴。这样适当地提高科技人员的收入后,就可以减轻他们的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从而促使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更能发挥自如,从而做出更多贡献,提升自身价值,从而提高他们在企业和社会中的地位。

(3)努力维护科技工作者的合法权益

高科技企业发展现状范文5

以“三建”发挥班子核心引领作用促进国有企业科学发展——以广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为例

以提高科技含量做强以转变发展方式做大——全方位再造昭平茶叶产业的思考

企业系统化的项目管理方法思考

科技服务业新分类及发展形势分析

基于ArcGIS的车辆监控调度系统

掺烧高煤锅炉布袋除尘器喷吹实验改进探讨

500kV变电站改扩建常见问题探讨

昆江水电站二级电站引水系统设计

基于希尔伯特—黄变换的小电流接地故障选线研究

以人性管理精细化促进班组管理——从人文视角探究电力生产企业班组精细化管理的实施

论铁路多元经营企业的工资激励机制

联合单位法在本量利分析中的应用

南宁市连锁超市物流配送现状的思考

工业企业选址评价研究

基于信息感知模式的人力资源效能管理模式研究

全面薪酬管理体系在某公司实施的现状分析

提高山区养路工人技能素质的探索和思考

对公路职工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公路职工教育现状及发展方向探析

《企业科技与发展》杂志征集论文启事

《企业科技与发展》理事会

企业质量振兴的差距与对策

借鉴德国先进会展经验打造南宁城市会展经济软实力

泰国芭提雅发展度假旅游业的成功经验对发展北海海滨度假旅游业的启示

培育和发展产业集群措施的研究

广西专利实施转化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论科技创新中的知识产权

广西产业自主创新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论实施新专利法在推动广西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论农业科技园发展的集群效应

数字化的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建设

广西发明专利实施状况及对策研究

广西生物质产业科技需求分析及战略研究

苏州R&D资源清查工作的收获、不足及建议

苏州与温州区域经济国际化的比较分析

城市公共交通运营监管研究综述

定位精度的一种测试补偿方法

ESD对电子产品的危害及防静电设计

VOC与涂料配方

企业靠增长逆势前行

《企业科技与发展》理事会

科技动态

政策

行业

法规

数据

国内首个商贸中小企业担保融资平台启动

产权

一种机织物及其织造方法

汽车制动器快速黏接设备

分体式振弦动态车辆称重系统

光盘母盘玻璃基片

炉内燃烧三维温度场实时监测及机组优化控制新技术

技术研发

东盟零关税机遇与挑战

庞富英:敲开国际市场之门的红旗手

金夫人婚纱摄影的“左右互搏”

高科技企业发展现状范文6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多项关于融资、投资、技术、服务等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政策,并鼓励社会、民间资本参与进来,企业发展的大环境显著改善。创业板的推出,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在资本市场的融资打开了大门。各金融机构针对中小企业出台相关贷款政策,加大金融产品的创新力度,积极提供信贷支持,像浦发银行实施的投贷联动融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银行信贷供给与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严重错配。积极创造条件促使票据等支付工具服务中小企业,使中小企业支付结算渠道畅通,丰富中小企业支付和融资手段。通过给予中小企业一定的贴息补助、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予以一定的风险补偿、支持中小企业购买科技保险等具体措施,为中小企业融资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以实施中小企业管理提升计划为重点,通过建立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服务平台和小企业创业基地,组织专业服务机构和专家志愿服务人员,为中小企业送管理、送服务,提供管理诊断和咨询服务,指导企业运用现代管理理念、知识和技能,提升管理水平,推动管理创新。通过建立科技产业园,吸引科技型中小企业入住,为其提供全方位的创业辅导和融资服务,降低了企业的经营用地、筹建等成本。通过开放大学、科研院所、大企业的科研仪器设施,为中小企业提供设备支持。

相对于不断优化的外部经济环境,科技型中小企业自身的财务管理工作却处于不完善状态。财务管理意识淡薄、财务管理基础工作薄弱、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其财务尚不健全,更无法谈及利用财务管理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保障。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问题成为其发展的瓶颈,导致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严重不足。

科技型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问题

(一)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财务管理基础工作薄弱

科技型中小企业大多缺乏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没有明确财务管理工作的各项职责,没有专门的会计人员,即使有也是一人身兼数职,导致日常财务工作不规范,忽视了财务基础资料的积累,融资渠道受阻。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使一些科技型中小企业资金的取得、使用盲目性比较大,挪用、占用其创业基金,追求短期投机利益的行为时有发生。

(二)筹资渠道不畅,财务风险防范意识淡薄

首先,科技型中小企业筹资的主要渠道依赖于金融机构贷款,因其资产规模小、经营状况不稳定、抗风险能力弱,外部环境的变化对其生产经营有着较大的影响,其金融需求具有小、散、频、急的特点,贷款困难是必然的。据统计,各类中小企业当中有三分之一甚至二分之一的生存周期只有三年,特别是在经济衰退期,中小企业关闭率更高。当前我国经济处于下行期,目前科技型中小企业经营状况普遍不好,效益下滑,销售回款困难,财务指标不佳,难以满足银行的贷款条件。其次,科技型中小企业财务不规范,真实性较差,银行识别企业信贷风险难度较大。小企业财务报表难以真实反映其生产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给银行把握客户真实经营状况和财务信息带来困难,不敢贸然放贷。

再次,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担保能力缺失,降低了得到银行信贷支持的可能。一是企业自身普遍缺乏合格的抵质押品,二是向外寻求担保困难,成本较高。再者,部分企业诚信意识不强,企业或企业主个人存在违约不良记录、编造虚假财务资料、提供伪造的纳税证明等行为,一方面降低了银行审核的通过率,另一方面也迫使银行客户经理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调查核实企业的真实经营情况,更加审慎的办理信贷业务,这必然延长贷款调查、审批、投放的时间,增加企业贷款的难度和成本。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本质特征就是创新,其必须通过持续不断的创新获得竞争优势,做大做强,这就决定了其成长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性。创新技术能否成功、技术前景如何、可替代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市场的认可度、竞争激烈程度等方面可能会导致企业的预期利润很难达到。当前,大多数科技型中小企业由创业者本人经营,他们是技术领域的人才,但缺乏必要的经营管理经验,财务风险意识淡薄,不能及时预测和处理风险。在筹资和投资的决策中,不考虑偿债能力、投资回报率和回收期,盲目融资、投资,一旦资金缺位,流动性不足,企业就会陷入财务困境,甚至面临破产清算。

(三)持续发展能力弱,缺乏有效的财务战略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依赖于其创新性,现代社会技术进步飞速,技术创新周期缩短,竞争加剧。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没有有效的财务战略,对企业的融资、投资没有中长期规划,营运资金决策与管理缺失,不考虑资本结构,很容易造成资金链断裂,陷入财务危机。

科技型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制度

科技型中小企业需要经历初创、成长、发展和成熟四个阶段,科技型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需要与其发展经历的各个不同时期的特点相结合,确定不同阶段的财务管理制度重点。

在初创和成长阶段,企业规模较小,处于研发及其成果初步转化成生产力时期,企业产品市场未能打开,占有率低,产品规模成本尚未体现,企业主要涉及研发费用和日常开支的管理,需要不断追加投入,企业的财务状况承受着很大的压力。此时的财务管理工作重点应控制资金的用途,特别是国家和政府作为扶持其的启动资金,应建立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对资金的各项支出要作出统筹安排,与研究开发进度相配合,需有专人负责,保证研发资金的需求。这个阶段的企业可以不专门设立财务部门和雇佣会计人员,而是通过聘请社会中介机构的相关专业人员负责企业资金的使用和监督。目前,很多专门为中小企业财务服务的中介机构发展迅速,解决了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薄弱的问题。

在发展和成熟阶段,企业的产品已经打开市场,随着市场占有率的扩大,企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应设立企业自己的财务机构,配备相关的财务管理人员。此时企业稳定的利润、平稳发展的现金流为其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企业应建立投融资决策方面的财务管理制度,制定中长期财务规划,避免盲目扩张,应注重优化资本结构,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财务方面的保障。

(二)拓宽融资渠道并加强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

中小企业融资难,根源在于缺信息、缺信用,近年来国务院陆续出台多项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金融机构也在不断创新金融产品,推出针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模式。比如地方政府、企业、银行三家共赢受益的助保贷业务,由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筛选企业组成小微企业池,特别是由政府提供风险补偿资金、企业缴纳助保金组成助保金池作为风险缓释方式,通过助保金管理机构推荐和政府增信,企业只需提供部分担保即可获得全额贷款,降低了融资门槛。再比如建设银行总行与国家税务总局签署了银税互认、银税互动合作协议,推出的税易贷产品,以纳税信用享银行信用。企业应利用目前的良好环境,收集有用的信息,抓住机遇,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的现状。

企业生存的环境瞬息万变,竞争愈发加剧,如何抵御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是决定企业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科技型中小企业必须建立风险防范意识,及时追踪市场环境的变化,提前预测各种不确定因素可能带来的风险,提前制订有效的防范措施,提升抵御风险的能力。

在初创和成长阶段,需要控制防范融资风险。为了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国家及各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优惠措施扶持其发展,企业的融资环境不断改善,融资渠道多样化。科技型中小企业应结合自己的财务状况,充分评估资金需求,充分利用扶持资金及金融机构的优惠政策,降低资金使用成本,不能盲目筹措资金,加大企业的财务负担;制定资金管理计划,保障研发进度,尽快使科技成果转换成生产力,加速资金的周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在发展和成熟阶段,需要控制防范经营风险和投资风险。科技型中小企业多是由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科研人员和企业科技人员创办,企业经营者具备科研创新能力,基本不具备财务管理能力。当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其财务风险的重点应转向经营风险和投资风险。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针对经营过程的各个环节实施风险控制。同时加强资产管理,提高资产的运营能力,保障资金流动性。这个阶段企业应对能力增强、经营风险下降,企业通过负债融资,利用财务杠杆利益,在具备一定信用管理能力得前提下,提高企业的收益水平。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投资活动应围绕主业开展,走专业化发展道路,做强核心业务,推进精益制造,不能盲目扩张,使企业的科技水平保持领先地位并具有持续创新能力。

(三)制定适合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财务战略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高投入、高增长、高风险特征决定了其长期发展必须依赖于财务战略规划,确定适合企业发展不同阶段的财务战略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得以长期持续发展的保障。在满足企业整体战略的前提下其财务战略重点应该包括制定有关企业筹资目标、结构、渠道和方式的融资战略;制定企业整个战略期间内投资目标、规模和方式的投资战略。

高科技企业发展现状范文7

【关键词】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发展现状;研究

近年来,随着贵州不断发展,尤其是在国家“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以下简称:创新基金)在促进贵州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也要清醒看到,贵州科技型中小企业还存在短板,创新基金实施情况与发达城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1、我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现状及申报创新基金项目概况

中小企业是贵州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力量。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不仅促进贵州经济的发展和经济活力的增强,而且为贵州解决就业问题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1.1贵州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现状

2012年12月26日,省科技厅启动各市(州)科技局“关于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专项调查统计工作”。从统计情况看,全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共3289家,共有职工209727人,大专以上学历和科技人员68558人,年营业收入15749400万元,资产总额28062389万元。全省中科技型中小企业主要覆盖光机电一体化、电子与信息、新材料、生物与医药、资源与环境、高技术服务业、农业与农村、新能源及节能技术、制造业、航空与航天、食品、社会事业等领域。

1.2九个市(州)产业特色格局

围绕打造地方产业特色的总思路,贵阳、遵义、安顺、毕节等九个市(州)不断优化地方性特色产业的包装和资源整合,形成了一定的产业格局。如,根据2012年省科技厅“关于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专项调查统计工作”的数据显示,全省电子与信息领域中小企业主要集中在贵阳,光机电一体化领域主要集中在遵义,农业与农村主要集中在遵义和安顺,生物医药主要集中在贵阳和安顺,新能源与高效节能主要集中在贵阳和安顺,制造业主要集中在贵阳,资源与环境主要集中在贵阳和遵义,高技术服务主要集中在贵阳和安顺,新材料主要集中在遵义和安顺。当前,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成为贵阳的主打产业,而遵义主要为茶叶、白酒、航天装备产业。

1.3贵州省中小企业申报创新基金现状

2000年11月,为了扶持、促进我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经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用于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的政府专项基金。

1.3.1贵州省中小企业获国家创新基金支持情况

自1999年以来,贵州中小企业受到国家创新基金项目的支持力度逐年攀升。1999年获得立项的项目仅有3项共180万元,到2013年上升到191项共12092万元。可见,国家战略层面对贵州发展的重视力度不断增强。

1.3.2我省中小企业获省级创新基金支持情况

自贵州省创新基金实施以来,围绕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科技厅共安排省级创新基金项目784项,投入专项基金21360万元,平均支持强度为29万元。而在项目技术领域方面,贵州大力发挥比较优势,推动新材料、装备制造等产业的快速发展,初步构建了新材料、机电一体化等产业集群,并在其中形成了一批创新性强、技术含量高、有较强竞争优势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和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十二五”以来,国家对贵州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强,每年上千万甚至上亿资金下拨到贵州,鼓励企业创新,支持企业发展。在这种充满机遇的情况下,也使得贵州在管理创新基金项目上面临很多新的挑战。因此,贵州科技型中小企业要在新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实现新的突破,创新基金要真正发挥“雪中送炭”的作用,需要关注目前创新基金面临的一些问题。

2、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通过对我省九个市(州)60家科技型中心企业,10家中介服务机构抽样跟踪调查研究发现,目前我省创新基金面临以下一些问题:

2.1科技型中小企业资源不足,企业创新活力不强

由于贵州发展滞后于其他发达城市,因此企业在研发能力、创新活力、人才和技术引进等方面都面临一定困难,导致技术资源缺乏,高层次科研人才不足,创新发展力有所欠缺。根据《2013贵州科技统计年鉴》显示,贵州共64016人从事科技活动,其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只有34372人。与发到地区相比,据天津市科委《2013年鉴》数据显示,天津市共151702人从事科研活动,是贵州的2.3倍。据科技统计显示,目前贵州共328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而天津市拥有49212家,是贵州的近15倍。

2.2中小企业对国家政策了解不足,政策的引导作用发挥不够

部分企业习惯于传统的经营运作模式,对国家的优惠政策缺乏足够的了解;其次,企业在取得相关成果或者遇到技术难题时,缺乏对外合作的意识,也不懂得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寻求支持,产学研合作不够紧密,创新资源的作用发挥不足。信息蔽塞与过于保守也导致企业分享成果,寻求进一步产品市场化的意识不强。

2.3生产规模小,经营风险大,风险投资机构不够成熟

通过调查发现,中小企业通常缺乏较为科学的管理体制和约束机制,大部分的中小企业中管理人员等业务水平不高,技术人员创新能力不足;其次,中小企业规模小,市场反应迟缓,企业科技创新投入不足,集群创新模式尚未形成,导致企业抗风险能力不强。而在市场中,风险投资机构一般是有能力分析和做出对风险企业的投资决策,在投资之后监测风险企业并参与管理,对投资者负责,使不同类型投资者的利益得到保护。可是由于贵州风险投资机构发展滞后尚不成熟,参与投资企业在风险规避的引导作用不明显。据省风投管理中心统计,截止2012年底,贵州省共有风险投资公司21家,其中,创业风险投资公司15家,创业风险投资管理企业6家。

2.4中介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能力弱

中介机构是指依法通过专业知识和技术服务,向委托人提供公证性、性、信息技术服务性等中介服务的机构。2003年,省科技厅下发《关于印发的通知》(黔科通【2003】127号),自那以后,科技中介在贵州不断发展,在助力贵州中小企业科技技术创新上发挥重要的作用。贵州省获国家创新基金支持从1999年立项的项目仅有3项共180万元,到2013年上升到191项共12092万元,便是很好的证明,不可否认科技中介在其中的积极作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市场激流的不断冲击下,贵州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显露出以下一些问题:一是数量少,从事的低端服务多,高端服务少,尚未形成社会化、专业化的服务体系;二是服务机构对企业提供系统的政策咨询、指导不够深入,且在指导企业申报项目的过程中,重立项、轻服务,对中小企业发展的系统服务能力不足。

3、改进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管理的一些建议

对于改进和发展好创新基金,需要正确处理好企业与政府的关系,使企业在自主创新与市场竞争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政府做好政策引导和加强宏观调控,弥补市场失灵。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建设新型贵州创新体系。

3.1采用分类支持方式,提高创新基金的支持效率

建议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采取分类支持的方式。对资产在1000万元以下,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下的企业,适宜采取无偿资助的方式;资产在1000万元以上,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中小企业,可采取“有偿+无偿”的方式,有偿部分可采取由风险投资机构向创新基金管理中心申请,有偿资金收回后可作为风险投资机构的补助,以培育更多风险投资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途径。

3.2建立效率导向下领域间的投入调整机制

由于创新基金的总体规模有限,为了提高创新基金的资金使用效率,切实发挥创新基金对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建议建立一套基于效率评价的投入调整机制。通过对上阶段扶持项目的效率评价结果进行分析,资金的投入向效率较高的领域倾斜,加大对资金使用效率高的领域资金扶持力度,对资金使用效率低而投入水平已经较高的行业以加强管理、提供延伸服务为工作重点。

3.3强化企业信息化管理,畅通宣传渠道,推动产学研合作

贵州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机制尚未形成,省内的创新活动主要集中在大学和科研机构,企业“小富即安”、“避免风险”的心理和意识在影响,导致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通过强化企业自身信息化管理意识和能力建设,可建立企业自己的对外交流网站,加强与省内外同领域企业的交流;积极利用政府搭建的创新基金窗口,研发技术、技术需求、典型案例等进行宣传,让政府有效了解企业发展需求,从而为企业推广或引进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大中企业的先进技术,推动产学研紧密联系,合作共赢。

3.4建立健全中介服务体系,提高创新服务能力

健全科技中介服务体系,提高创新服务能力,重点在于转变原始服务观念。服务创新的目的是提高服务质量,提供迅速有效、信赖度高的服务。有了思想上的正确认识,首先科技中介机构可以汇聚地方相近、同类别企业集中经营,形成产业集群,扩大企业影响力,采取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方式来解决个别企业的经营困难;其次,在建立产业集群的同时,中介机构还可以适当设立示范企业,采取动态调整的竞争模式,带动周边企业竞争意识,从而推动集群企业科技的进步,推动企业文化建设。集群企业发展好了,又将不断促进中介服务机构提高服务质量、服务水平,形成良性循环。

总体来说,在贵州,创新基金的实施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为加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在新一轮经济大浪潮下,如何使创新基金充分体现“雪中送炭”的特点,提升使用效益,还需政府和广大科技型中小企业不断地去探索,根据实践中遇到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策略,从而不断激发贵州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

参考文献

[1]贵州省科学技术厅,贵州省统计局.2013贵州科技统计年鉴[R].贵州科技出版社,2013(06-321)

[2]罗公利,边伟军.山东省科技中介服务能力建设影响因素研究[C].青岛科技大学学报,2008(01)

[3]和增宏;关于科技项目管理创新的探讨[J].科技传播,2013(02)

[4]胡红亮,周萍,龚春红.中国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现状与对策[J].科技管理研究,2006(08)

[5]廖淑琼.科技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C].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1)

[6]万彭军.浙江省科技创新能力分析评价与对策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03)

高科技企业发展现状范文8

关键词:北京地区 高新技术企业 上市现状 发展分析

高新技术企业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高新技术企业上市有利于企业进行融资,提升企业的品牌,增强客户、合作伙伴、政府和金融机构对公司的认同,扩大企业的再生产能力。为了把握北京地区高新技术企业的上市现状,鼓励更多高新技术企业上市,本文以北京地区高新技术企业上市为样本,对北京地区高新技术企业上市的现状做些分析。

一、北京地区高新技术企业上市的基本状况

1.高新技术企业上市的行业分布与性质结构

据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官网公布的数据,至2015年3月底,北京市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已有10404家,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76家,获得2014-2016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证书的1641家,北京辖区上市公司共244家,其中主板公司132家,中小板公司42家,创业板上市的公司70家。

从北京地区高新技术企业上市的行业分布看,分布在生物医学、先进制造、新材料、现代农业、环境与资源、新能源与高效节能、电子信息等不同的领域。其中生物医学占23%、电子信息占21%、先进制造占16%、现代农业占15%、新材料占10%、新能源与高效节能10%、环境与资源占5%。从以上分布数据可以看出,在电子信息、生物医学、先进制造和现代农业这四个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高新技术企业分布较多,而环境资源、新材料、新能源与高效节能等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分布较少。

从上市高新技术企业的性质看,国有大中型企业占86.3%,民营企业仅占14. 7%。一些有高新技术能力的民营企业因为规模较小、资金不足等原因无法上市。

2.北京地区高新技术上市企业的发展概况

从北京地区已上市的高新技术企业中随机抽取不同领域的公司,根据其上市后的年度财务报表,对资产总额、每股净资产、主营业务利润、每股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经营现金流量等指标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企业在上市后净资产和净利润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并保持均匀的上升速度,实现稳步发展。部分企业的股东通过合法转让股权,提高了股权的流动性,有利于对企业的治理,说明北京地区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后都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为了更好的分析北京地区高新技术企业上市的发展状况,本文以2014年相关企业的财务报表数据为依据,将北京地区高新技术企业与全国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做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北京地区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公司的发展总体上优于全国(见表1)。

表1 北京地区高新技术企业与全国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公司财务数据比较

2014年 总股本(万股) 流通股(万股) 每股收益 每股净资产 净资产收益率

北京平均 142156.69 115541.04 0.23 3.19 7.39

全国平均 190877.25 132549.08 0.14 2.45 6.63

数据出处:巨潮资讯中心数据库

从表1可以看出,2014年北京地区平均总股本较小,只有全国高新技术上市企业平均总股本的74.47%,流通股的平均值也低于全国高新技术企业的水平,说明北京地区高新技术企业上市的总体规模和数量高于全国高新技术企业上市的平均水平,但从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和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看,北京地区的平均值都高于全国高新技术上市企业的平均值。从整体比较看,北京地区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公司的发展较为稳定。

二、北京地区高新技术企业上市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1.北京地区上市高新技术企业存在的问题

第一,目前北京地区上市的高新技术企业多为大型国有企业,中小型企业相对较少。很多中小型企业、民营企业都有很多的高新技术,但由于资金不足或其他原因而无法上市。

第二,已上市的部分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含量较低。从目前上市的高新技术企业中,环境资源、新材料、新能源与高效节能等高科技领域分布的企业数量较少,说明上市的高新技术企业在高科技领域中的能力略显不足,缺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成长扩张能力相对较弱。

第三,部分高新技术产业呈现高开低走的态势,产值持续着下滑态势。据北京统计局官网的数据,2015年1-9月,北京地区先进制造技术总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1.9%,而新材料及应用技术领域总收入比上年同期下降6.1%。

2.存在以上问题的主要成因

第一,政府对高新技术企业上市企业扶持的政策不尽完善。目前北京地区对上市企业的资金扶持各区县有较大差别。例如,北京市海淀区对上市企业的扶持为140万元,其它区县为100万元。这些资金对大部分民营中小企业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可以适当降低对大型国有企业资金扶持的标准,集中更多的资金扶持民营中小型企业的发展。

第二,政府缺少对上市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战略规划。从上市企业看,政府只是推动了大型的国营企业,把现有的优秀企业包装上市。对利用国内中小企业板、创业板、香港创业板和海外高科技板块几个市场来推动中小型、民营高新技术企业上市的工作尚不够完善。

3.对北京地区高新技术企业上市的对策建议

基于存在的以上问题,在推动北京地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和上市进程方面,政府应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变革机制、完善服务体制,为高新技术企业上市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一是应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对优秀的中小型民营企业,给予各种专项资金的支持、奖励或税费减免,提升其发展速度。二是使企业的财富增值,因为企业及股东的股票可以在资本市场中以较高的价格进行流通,这样使企业的财富增值,企业有能力研发更新的高新技术,发挥高新技术带动企业高收益、高成长与引领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三是提高对上市资源的利用和战略规划,认真研究北京地区高新技术企业上市的优势和劣势,提出顺应形势的政策,保护现有已上市的高新技术企业,鼓励有能力但未上市的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发展,从而拉动整个北京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景威铭.北京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现状浅析[J].城市经济,2013(28)

[2]张正华,王宇.云南省高新技术企业上市的现状与企业发展研究[J].云南财贸学院财报,2005(3)

高科技企业发展现状范文9

[关键词] 中小高科技企业;融资现状;融资策略

[中图分类号] F830 [文献标识码] A

Abstract: High-tech enterprises have played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for economic growth; however, the development of these enterprises is slowed by financing difficulties from themselves, banks and the society. To overcome the difficulties, the enterprises should improve management and the government should create a supportive environme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on-bank financial intermediaries. In addition, the government should provide favorable policies to help the enterprises overcome these difficulties.

Key words: small and medium-size high-tech enterprise, current financing situation, financing strategy

在当今社会的高速发展中,高科技企业的高科技产品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高科技企业的竞争已成为世界各国竞争的热点。然而,在我国的高科技企业中,绝大部分是中小高科技企业,这些中小高科技企业在技术创新、吸收就业以及增加产值和税收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我国当前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等因素制约,中小高科技企业发展也面临着许多企业自身难以克服的经济、制度等方面的矛盾和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融资难的问题。本文在对中小高科技企业融资难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提出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以最快、最好的融资方式来解决高科技企业的资金缺乏问题,进而寻求到符合我国中小高科技企业的融资的有效解决途径。

一、我国中小高科技企业的融资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小高科技企业如雨后春笋,中小高科技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日益显著,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一直重要的生力军。然而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全球经济的日趋一体化,中小高科技企业面临着由全球经济激烈竞争带来的巨大压力。而我国为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平等竞争、激活市场,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法律法规,为中小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的启动和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投资难依然是制约中小高科技企业发展的最大的瓶颈。

从我国中小高科技企业的发展情况来看,这类企业融资呈现出对融资理解有限,融资渠道狭窄、融资规模小、融资成本较高以及融资期限偏短等特点。然后在经营管理模式上存在着许多缺陷,与现代规范化企业运作方式相差甚远,普遍存在着财务管理较差、信用制度不健全、操作不规范等严重问题,这些弊端直接导致企业整体借贷信誉降低,增加了银行方面借贷难度。

从社会角度来看,在我国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保障体系。我国目前上缺乏统一的中小高科技企业服务管理机构,中小高科技企业的发展迫切地需要一套完整的法律体系来保障他们的权益。

二、我国中小高科技企业融资的问题

(一)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

首先,在贸易融资方式种类上,依然是传统的融资方式,品种少、功能单一,不能灵活满足越来越大越来越灵活的市场需求。而且中小高科技企业市场竞争能力较弱,融资困难,加之中小高科技企业的投入规模相对小,对市场的影响力有限,很容易就被其他大企业排斥。

其次,我国中小高科技企业的创新能力有限,很多创新研究都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把科研成果应用到企业实际生产的比率很低。在科技创新方面,由于科研资金的短缺、创新人才的稀少等原因,我国高科技创新相对发达国家还很落后,同时,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也很低,能够把科研工作和企业实际需求有效结合的科研机构比较少。

(二)银行方面问题存在的原因

由于规模小,可抵押物少,同时现行的金融制度对信贷抵押物的折扣率规定过高,使得许多中小高科技企业无法获得足够的信贷资金。大部分金融机构经营定位及管理思想的缺陷,限制了中小高科技企业融资的效率。四大商业银行给中小高科技企业提供的贷款很少。四大商业银行不愿意向中小高科技企业贷款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是政府对国有企业有政策上的保护,因而其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相对较小,在长期的合作中彼此形成了较为牢固的“利益共同体”。而中小高科技企业由于规模小、项目的风险大,并且可抵押物少,银行如果对他们贷款,风险大,收回贷款的可能性小。

(三)社会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法律法规与管理机构不健全,目前我国中小高科技企业服务管理机构尚少,而且对其发展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的支持和保障。另一方面,信息不对称阻碍中小高科技企业的融资。我国多数中小企业管理水平低下,财务制度不健全,信息披露不规范,对外提供虚假信息等现状,导致信息不对称,信誉度不高。

三、我国中小高科技企业的融资策略

(一)中小高科技企业自身管理的完善

完善内部管理和提高企业素质,可以通过引进高科技人才和自主培养两种方式来解决高素质人才稀缺的问题。目前,熟练掌握风险投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优秀人才稀少,企业可以实行科学的激励机制,灵活的工作时间、良好的企业文化和工作氛围、优厚的薪资待遇来吸引和留住人才;自主培养则是可以选拔企业内部工作表现突出的员工到国外进行进修,学习最新科学知识,提高个人素质。企业内部要建立健全的培训制度。对业务人员要有关于业务方面专业的培训,并且这种培训是连续的,不断深入的,员工要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同时业务人员要有很强的风险意识,要注意总结平时工作中的经验教训,积累对工作有益的经验,增强识别风险的能力。企业要不断为企业注入新鲜的血液,重视人才的引进,也要不断更新人力资源制度,为企业留住优秀对企业有用的人才。选择能力强、抗压能力强的年轻人才,依靠他们学习的先进知识和对新鲜事物的敏感性为企业服务。

(二)大力发展非银行金融中介机构

近几年我国金融业实行全面对外开放的临近,许多海外银行已经在我国设立分行,现在许多城市已经获准允许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为我国企业提供贷款支持。同时,世界上很多著名的投资基金也注意到我国的市场潜力,纷纷在我国设立了分支机构。因此拓宽融资渠道,开辟新的融资方式是非常重要的。然而,目前在我国风险资本主要以财政资金为主,来源比较单一,同时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不够健全。因此,大力发展非银行金融中介机构十分重要,金融中介机构虽有所发展但依然不很发达,这些问题的存在是我国中小高科技企业融资困难的重要原因。因此,无论从国外的实践经验,还是从我国中小高科技企业的融资现状考虑,大力发展并正确引导金融中介机构的发展,对解决中小高科技企业的融资困境都是极其关键的推动力量。

(三)政府应给与多方面的政策支持

由于中小高科技企业发展风险大、不确定因素多,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风险偏好以及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理念之间存在着很大矛盾,使得中小高科技企业很难有效利用银行融资这一途径。如果政府能对中小高科技企业融资提供政策优惠,鼓励中小高科技企业的发展,给予政策性的支持,对他们融资难的问题将是一剂良药,而且这剂药的效果明显。同时银行应该增强对中小高科技企业的分析能力,有效挖掘商机,降低贷款的风险。我国政府应应该从多方面、多层次对中小企业进行扶持,比如可以针对中小高科技企业制定金融政策、税收政策、财政经济资助等,来改善中小高科技企业的融资环境,鼓励中小高科技企业的发展。对高科技企业应给予适当的税收优惠,特别是在中小高科技企业的起步阶段,不确定因素较多,风险较大,经营也不稳定的时候。

[参 考 文 献]

[1]窦良.中小高科技企业融资问题[J].科技与经济,2004(5)

[2]李鉴君,徐向东.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会计之友,2008,(5):31-33

[3]魏轶敏,许慧.中小高科技企业融资问题探析[J].资本纵横,2007(9)

[4]王玲.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对策研究[J].社会科学,2010(1):79-81

[5]冯海霞,黎娟.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与成因探析[J].中国物价,2010(12):23-24

[6]何德旭.政策环境、金融结构与信贷技术[J].财贸经济,2008(9):5-15